书法校本选修课(精选4篇)
书法校本选修课 篇1
摘要:中国书法教育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教育文化。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 组织开发各具特色的书法校本选修课, 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也有助于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更有助于提高艺术审美情趣,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它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开设好书法校本选修课?除了需要专业教师执教;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 根据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开发书法校本选修教材;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书法校本选修课教学新模式;建立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与管理体系, 以确保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思考
书法是一门艺术, 它集中而深邃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书法教育是我国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 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 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
针对当前电脑、手机普及等带来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的情况,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 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 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 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 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此外, 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我校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 在2010年26门校本选修课程走班选课的基础上, 2011年暑期学校又组织开发了书法等校本选修课程, 秋季开学后实行学生自主选择, 走班选课。但在学生自主选课时, 书法校本选修课却出人意外地遭受“冷遇”的尴尬局面, 几乎没有学生选择修习,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思考一:要不要开设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程
(一)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 与中国文化有着紧密关系。与别的传统艺术不同, 中国书法的文化特性最为独特。中国文化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使得中国书法能够从实用性的文字书写上升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 并赋予中国书法文化品位。也就是说, 中国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使得文字书写由“技”上升到“道”的层面。也正是如此, 中国书法汇聚了多种文化信息, 可以说中国书法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 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作为艺术审美对象的书法, 能够给人以审美愉悦。而作为文化的书法, 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反观中国文化, 感受中国文化。因此, 学校可以通过中国书法来促使中小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可以利用书法教育的优势在他们心中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讲, 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不但是对书法文化的传承, 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书法的书写对象是汉字, 汉字为中华民族所创造, 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世界上的语言文字众多, 唯独中国的汉字能够成为一门书写艺术, 实与汉字本身有极大的关系。就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实而言, 由于汉字书写被视为简单的书写技能教育, 而被大多数中小学校排除在课程教育之外。近年来, 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尤其是受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影响, 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民族传统文化。面对这种情况, 不少有识之士和媒体呼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这应该说是切中时弊。我们认为,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我们的母语和母语文字教育。母语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语言, 是维系一个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纽带。因此, 母语教育, 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这点看, 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汉字的识读与书写教育, 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 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 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我们不必猜测和论证科技、电脑发展应用对书写的冲击, 我们只要通过观察、了解、分析目前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书写状况就可以得出令人担忧的结论。与此类似的是, 北京一所高校曾经有过一个调查:通过对比中国和外国学生的汉语言掌握情况, 发现中国本土的大学生竟然不如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语言尚且如此, 文字又当如何?不可否认, 的确有很多的中学生、大学生对书写很淡漠了。因此, 高中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甚至可以说是很紧迫的。它可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足够重视, 还能满足部分学生的浓厚兴趣与特长爱好。
当然, 中小学生学习书法, 并不是要求他们都成为书法家, 而是让他们把汉字写得工整、规范, 在写好汉字的同时, 进而认识民族的文化、寻求民族文化认同;并通过对汉字的书写, 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 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书写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
著名美学家刘纲纪先生认为:“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书法问题, 不但要求写得正确, 还要要求写得美观, 这对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长远的影响。如果忽视了它, 我认为在对人的教育上是一大损失。”中国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 在当今中小学艺术教育中, 是别的艺术课程无法取代的。然而现实是, 除了北京、重庆等一些省市之外, 书法教育仍没有被正式作为中小学课程教育内容。面对这种现实, 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书法教学, 不失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古人谓书法学习“非人磨墨, 乃墨磨人”, 讲的是书法学习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并非一蹴而就。书法学习的这种磨炼, 无疑对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细致耐心、意志专一、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习惯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发展状况的好坏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影响。现在中小学生学习条件优越、个性突出, 但在心理品质方面, 如注意力和意志力却普遍反映不集中, 缺乏持久耐性。书法学习可以使他们集中精神, 达到相对松弛平和的心境, 以增强他们的意志、活跃他们的思维, 还可以使其大脑得到全面健康的发育。同时,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 通过教师对历代书法名家的讲授和介绍, 学生可以了解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并认识到古代书法家之所以能够成功, 就在于对书法临习的不断坚持, 进而明白只有苦学、善学、持之以恒, 才能逐渐养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的道理, 为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法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耐力、定力, 在当今社会普遍浮躁的世风下, 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 通过书法教育, 培养中小学生对书法的爱好, 使其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心理也有重要作用。
在对文艺作品进行品评和学习时, 古人强调要把客体与创作主体、时代背景等结合起来, 进行辩证分析, “知人论世”, 即孟子所谓“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书法教育和书法学习也是如此。苏轼说:“古人论书者, 兼论其平生, 苟非其人, 虽工不贵也。”数千年的传统也形成了书法审美的一种心理定势:人品即书品。正如刘熙载所言:“书, 如也。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 总之日如其人而已。”这里的“人”, 是指人的道德、品格、情操、修养等。“书如其人”, 并不是把书法等同于人品, 而是说历代流传下来的优秀书法作品, 无不是书法家个人书法艺术、道德价值的集中体现。我们临摹古人书法范本, 首先是要了解书法家个体情况, 再进而了解其书法艺术。因此, 我们说“书如其人”, 是说书法家的作品为我们观察、了解一个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中小学时期是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的阶段, 也是学习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的重要阶段。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具体书写技能教育, 还必须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来认识它, 要明确书法教育“以道立人”的育人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书法学习在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立人”功能。在书法教育过程中, 中小学生通过对书法家的了解, 加深对书法作品的感悟;又在反复临摹、学习其书法作品过程中, 通过其作品再加深对其人其书的理解, 真正体会“书以人传”的含义。
通过这种“由书到人, 再由人到书”的教育方式, 学习者便会由衷产生学习效仿的行为, 进而在心中对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书法家产生崇敬心情, 从而达到“立人”的目的。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又是异常深刻的, 不管欣赏者、学习者愿意不愿意, 其思想情感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触动,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学习者的价值取向的效果。
书法艺术从根本上讲, 就是学术精神、治学态度的一个侧面反映。我们今天对书法艺术趋之若骛, 觉得神秘而复杂。可是这在古代是很好笑的。有个古人叫杨雄说“书学小道, 壮夫不为”。不是他看不起书法艺术, 而是古人把汉学、经史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学) 看做是大学问、大见解、是经世治用之学, 而写诗、书法、绘画则为“小道”, 是用来消遣的, 陶冶性情的。而书法在后来则直接反映了古人治学的精神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难怪林鹏先生说, 自从大学不把经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来, 连接国学的就只有书法了。书法的精神内核其实就是如何治学的态度,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开阔、严谨、务实、细致。用古人的话讲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
(三)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提高艺术审美情趣, 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书法与人的境界品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长相可以骗人, 但字不可能瞒人。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书法中看到, 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结构, 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 很难想象一个字写得不好的人, 其文化修养是很好。我们看到不少学生作业、考试卷书写缭乱, 毫无规范, 令人担忧。倘若学生在平时作业、高考时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书法, 又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感觉与效果?
现在我们都知道, 国外的艺术教育很发达而且普及, 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都对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涉猎。这个现象带来的是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因为艺术的作用首先是净化心灵。人们的道德意识会随着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而提升。这大概是我们国家目前最为缺少的东西,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艺术家, 我们缺少的是艺术的普及和濡染。接触了很多的学生、成人, 感觉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一种气质。因为他们离艺术很远, 太世故了。我们真诚地希望, 让他们能够“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具有了艺术的气质, 还可以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很大的改变。
时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把书法归属于美育范畴, 就在于书法本身极具美的因素。宗白华认为:“中国的书法, 是节奏化了的自然, 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 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 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 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 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 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国书法能够从实用性书写活动上升为一门艺术, 内在原因就在于汉字书写合乎艺术要求, 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从象形字发展而来的中国文字, 每一个字的点画结构就含有美的规律在内, 所以不论人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 字写出来就不仅有一个写得是否正确的问题, 还有一个好看不好看, “美与不美”的问题。从字体看, 书法有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 每种字体都有各自的艺术品质。正如孙过庭所言:“虽篆隶草章, 工用多变, 济成厥美, 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 隶欲精而密, 草贵流而畅, 章务检而便。”而就每种字体而言, 又有多种书体, 如行书有二王、宋四家;楷书有魏碑、唐楷, 而唐楷之中, 又有初唐四家。在中国书法史的历史长河中, 各种书体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 各具特色。好的书法作品能让欣赏者产生美的共鸣, 书法教育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 培育其审美能力。因此, 书法被誉为“无声之音, 无形之象”。学生可以透过优秀作品的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 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并在此感染和熏陶下, 受到美的教育, 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还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如果缺乏书法素养, 我们就会对身边许多饱含艺术审美情趣的东西熟视无睹。另外, 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几乎处处都留下了书法艺术的痕迹, 其中很多景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座书法艺术殿堂。如果不懂得书法艺术, 游览者就无法对这些风景名胜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此外, 由于艺术所具有的共性, 各门艺术的欣赏有相通的地方, 一个中小学生如果有较高的书法素养, 也会有助于其对文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各种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正如林语堂所认为:“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 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四)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符合当代高中学生实际
书法在小学、初中已作为必修课程, 每周开设1课时, 通过小学、初中的基础训练, 在高中阶段一部分学生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少数学生甚至作为自己的特长发展,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欲望, 在高中校本选修课程里开设书法课符合当代高中学生和学校实际, 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需要。学校也应该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搭建未来发展的平台。
(五) 高中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利于高校书法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中小学开设书法课, 对于高校里的书法专业来说, 无疑是一件好事。现在不少大学逐步开设起书法专业, 比如书法系在北师大已经存在了十多年, 去年开始成为独立专业, 每年招收11名本科生。目前, 不少高校在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时, 要求学生必须手写自荐材料, 以引起对书法教育的足够重视。
书法有多重要?这不仅仅是一门校本选修课程的问题。
思考二:怎样开设好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程
“校本选修课是高中教学里一个全新的事物, 我们需要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完善、总结, 使其能更好地贴近学生, 贴近教学,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 需要专业书法教师执教。推进书法校本选修课长期开展, 师资队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有专业书法教师执教, “有条件的学校, 能够邀请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担任指导老师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二) 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 根据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开发书法校本选修教材。开发校本选修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编写一套合适的书法校本选修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书法选修教材应立足于新的高度, 应注意借鉴现代美育的先进方法, 改变常规的比较枯燥的编排方式, 使学生从相同的书法主题中领悟各种书体的意蕴, 做到主动地赏识美、探索美和表现美。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程要以书法鉴赏、提升艺术素养为重点。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教学实际确定书法课教学内容, 要把书法校本选修教材的开发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体现学生个性特点, 编写符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的《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纲要》, 使用自编的书法校本选修教材, 要从师资、场地、时间、经费上保障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正常开展。书法课只有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生才有兴趣。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东西不教也能自觉学好。而兴趣源自秉性, “近兴”才能“尽兴”。性情不投, 兴趣索然, 心中别扭是怎么也写不好的。反之, 一旦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字帖练习, 性相近, 如鱼得水, 肯定效果不错。当学生们坐在餐桌前, 拿起“校本课程”的菜单, 圈点、选择自己需要的营养, 那古朴的甲骨、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端庄的楷书、潇洒的行书、狂飞的草书----学生们就可以在丰富的书体大餐中尽情品尝。
(三) 加强书法选修课程的宣传交流, 引导学生正常有效地走班选课。要在充分征求学生、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 要向师生全面宣传、介绍课程的开设计划, 引导学生正常有效地选修书法课。
(四) 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书法校本选修课教学新模式。探索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 具有校本特色的书法选修课教学新模式, 改变书法课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形式多样, 教法新颖。校本选修课上, 学生可以组成若干小组, 教师可以走近学生, 作为学生中的一员, 或示范、或点拨、或解疑;学生可三五成群地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真正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五) 建立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与管理体系。建立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与管理体系以确保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要重视激励评价、动态评价、过程评价。
(六) 利用网络开辟书法“超市” (网络选修室) 。提供学生更大自主选择空间, 激发浓厚兴趣与艺术情趣。
(七) 在书法校本选修课中开展书法展示活动。如开展书法论坛、沙龙、书法作品竞赛展示活动。通过活动开展, 激发浓厚兴趣。
青少年宫书法选修课的教学 篇2
一、范本的选择应注意典范性与具体的操作性
经过二至三年的写字课教学, 部分中小学生已能初步了解书法的特点。他们中的一部分已开始不满足于仅能写几个方方正正的汉字, 书法作为一种兴趣与追求, 开始在他们头脑中扎根下来, 书法选修课势在必行。此时, 头等重要的事便是如何帮助学生确定所学范本。
在这方面, 《中国书法》刊授中心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选取范本注意经典性与可学性并重, 艺术性与趣味性共存。楷书选学褚遂良《圣教序》、行书选学王羲之《圣教序》, 米芾《蜀素帖》, 魏碑取法《张猛龙》。相比较而言, 我们如果让学生一下手去学《兰亭序》《祭侄稿》却会显得力不从心, 无所适从, 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我们常在暗地里羡慕古人有成就, 面对他们的经典之作, 我们惶恐。事实上———他们已在少年甚至童年时期解决了书法的最初步要求———写字训练。与古人相比, 我们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完成从写字训练过渡到有意味形式的书法学习, 确非易事, 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凭着性情在浩如烟海的历代书法里进行挑选。为了整体教学的需要, 我们更多的是采用指定与限制。当我们很自豪地奉行取法乎上的古诫时, 我们应更冷静地考虑“乎上”的具体操作性, 有时来个背道而驰溯流而上却可获得意外的惊喜。学二王的, 先从王铎的临王范本或现代白蕉的行书去体味;学《张猛龙碑》的, 先取明清及近代诸家的临本;学米芾的, 选取信扎或吴筠的、或现代学米书高手的。学书须寻找最佳切入口, 选择范本的经典性, 更须注意可行性与具体操作性, 这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多种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书艺素质
(1) 观察能力训练。文艺心理学上所说的观察, 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它与积极的思维相联系, 是人们认识现实的主动形式。观察就其形态有两类:强调内心体验的观察, 重视外在形式比较的观察。选修课, 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手上功夫的不足, 更主要的在于观察能力的不足。让学生观察时, 保持一种积极而敏锐的心理状态, 强调内心的感悟, 至关重要。心昏手滞, 信笔为体, 在于观察的片面随意;心手双畅, 敏于心、达于手, 在于观察的精致入微。同一个范本, 有的人感觉到范字不过如此;有的人能透过点线的形状, 空间的疏密, 用笔的多变感受作者挥毫落笔的情状, 这是观察深浅层次不同。
(2) 模仿能力的训练。模仿就是对观察到的物象特征进行完美再现。模仿有多种形式, 写实模仿是追求形似, 细致入微、纤毫毕肖是写实的最高境界;意象的模仿是追求神似, 抓住最有特征最具典型的某个局部或某个笔画进行强调与突出, 追求的是一种似曾相识、雾里观花的效果。一个单字, 一组片段, 可采取扩大地写、缩小地临, 截取某个局部或者全面铺开, 观察、比较、理解、临摹反复进行。在这个过程中, 要反对十年如一日地惯性临作, 熟视无睹、严谨刻板、粗糙随意是初学者常见的毛病。对字帖要保持有适当距离, 能入能出, 在模仿中分析归纳, 领悟总结, 在模仿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表现能力的训练。表现能力是临帖能力的高级阶段, 是创作的前奏。学生经过眼睛的观察, 手的技巧运作, 过渡到对范本的整体感悟, 对范本进行有选择的个性表现, 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规范动作。这种规范动作有的符合书法的审美要求, 应加以肯定, 而不应横加指责其对范帖的不忠与歪曲。比如学习《张猛龙碑》, 有的喜欢点画的爽朗典雅, 而参以帖的用笔滋润。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选取不同风格的临本, 如赵之谦、陆维钊、弘一法师、胡小石、张大千等人临本给予参考, 强化某特征。在学书过程中, 能完美再现原帖的风神面貌, 固令我们惊喜;但具有个性特征的表现, 则更令我们称赞。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习书兴趣
范本为习书者提供了一套既成的技巧动作, 其点画线条的变化是丰富多变的, 也是精彩迷人的。但在这多变的点画后面一招一式都有相当明确的规范, 来不得随心所欲放任自由。在日复一日的“依葫芦画瓢”进程中, 熟视无睹, 厌烦等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是极其自然的, 它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深入。因而,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各个不同习书阶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习书兴趣。
(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特征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书法是一种抽象的视觉艺术, 历代在对这种抽象艺术进行描述时往往加入具象的内容, 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却是束缚限制习书者的想象与体悟。而想象在书法艺术中至为重要的。比如, 在学习颜楷时, 对“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 初学者无论如何是难以理解与接受的, 教师如何通过分解笔画动作, 引导学生,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又如, 横的训练, 怎样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表现横的弹性力量, 避免写出一味地僵平呆滞?“横如千里阵云”描述得固然生动别致,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还是茫然无知的, 它需要的更是一种想象与感悟。启发式教学适合于各个阶段的学习, 贯穿在学书的整个过程, 它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 直观的教学方法。书法是一种抽象的视觉艺术, 因而眼睛的看是第一位, 这就决定了教师须以形象化教学进行, 也即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当你面对一群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兰亭序》如何精妙时, 远不如拿出一份故宫精美的《兰亭序》仿真本;当你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地描述《丧乱帖》用笔如何多变时, 远不及操起毛笔进行一个瞬间的动作演示。课本上理论上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 让你迷迷糊糊, 如坠云山雾海;也可把精致复杂的东西蜻蜓点水一语带过, 这种例子, 举不胜举。因而, 直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它最容易收到速度快、效率高、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便于记忆的教学效果。
(3) 实践与欣赏的教学方法。实践性极强是书法的另一特征, 我们平时所进行的书法学习大都是技巧的训练与初步的创作训练, 实践的最终要求是技巧的系统掌握。每一个理论讲授的内容都必须转变成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 并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 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学会欣赏, 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欣赏书
前概念在教学心理学中一般被认为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自发产生的朴素认识, 这种认识往往来自于生活体验者的直接经验, 以及自身追求事物关系的本能。当学生进入职高物理课堂之后, 这些前概念有时会形成积极的影响, 有时会形成消极的影响。对于前者, 教者与学者都乐意见到, 因此不需要做太多的文章, 而后者则让教者烦心:怎么教多少遍学生还是这样的认识呢?学者闹心:怎么老师讲的和我感觉的不一样呢?因此, 在职高物理教学实践中, 对于如何克服前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 永远是物理同行要研究的重要命题。提出这个看法,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职高学生相对而言基础薄弱, 错误的前概念相对更多。就职高物理教学而言, 首先要研究哪些地方容易引发错误的前概念。笔者经过梳理, 大体有下面这些。
一是生活中的直觉感受。以运动为例, 运动恰恰是学生错误前概念比较多的地方。学习者在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情形与现今的科学描述大相径庭, 譬如重的物理与轻的物体下降一样快, 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是不容易看到的, 相反, 在生活看到的正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一些。例如, 斜向上抛出的物体, 在高中物理中被描述为斜抛运动, 其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而事实上很多学生认为这条轨迹是物体先斜着沿直线向上飞, 然后沿竖直的直线下落。可能有的老师觉得只要加以适当地教授就行了, 而事实上, 这里有两个现实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关于落体的这些错误认识从古希腊时代被记录, 直到现在的学生, 他们令人吃惊地有着同样错误的前概念, 这只是个偶然吗?二是教授科学知识真能迅速改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前概念吗?研究表明, 事实不是
二是前面的学习造成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此中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前面知识的学习要求所限, 有些知识点不适宜讲得太深入、太全面。如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到的教育是: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事实上, 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之所以起初不强调与速度的关系, 是因为低速情况下速度对摩擦力的影响不大, 算不上主要因素, 但到了高中物理中某些探究型的题目中, 就必须要考虑速度对摩擦力的影响。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数学知识的影响, 会给学生造成一些错误认识。比如数学公式中的正反比关系移植到物理当中时, 容易造成一些错误认识。比如说学生容易认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与时间成反比;学生易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与电流成反比。
了解了前概念产生的原因之后, 便可以对症下药。事实上, 有过高中物理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错误前概念, 还是比较好掌握的。例如, 对于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导致法正是这样一种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 才有办法完成对技巧的训练与提高。“眼高”与“手高”是相互转换的。欣赏书法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对历代作品懂得欣赏, 同时也就具备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因而, 欣赏是兴趣的动力, 是学习的指导。
由于青少年宫是校外教育机构, 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这就决定了青少年宫书法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年龄差异较大、程度的只讲解了基本知识, 造成的错误前概念, 可以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化解。例如, 摩擦力与速度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教师可提供几个例子供学生思考分析:汽车速度加快后为什么油耗会增加?神舟号飞船为什么需要设隔热层?在这些例子的分析中, 通过对比就可以得出摩擦与速度有关的结论。不过要注意的是, 这一分析的过程一定要让学生来完成, 否则仍然逃不出灌输的窠臼, 学生不容易信服。而对于数学知识引起的错误前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反例来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在以数学作为工具的同时, 又与数学存在着是否要考虑现实的区别。
对于第一种情况, 也就是因为直觉, 因为生活经验造成的错误前概念需要职高物理同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要向伽利略学习实验智慧。众所周知, 伽利略巧妙地通过将“重物和轻物连接起来”的实验智慧, 形成了一个与“重物下落比轻物快”这一假设相矛盾的结论, 使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结论自然被打破。当然, 只有实验还是没用的, 因为实验并不天然地让学生改变原来的错误概念, 关键是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辅以到位的解释, 让学生自发地利用科学理论去改变自己原来的错误认识。
我们也可以到教学实践寻找一个类似的例子。例如, 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探究中, 学生就存在不少的错误前概念。
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每次在教授这一知识时, 都需要让学生先猜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为了防止学生的胡乱猜想, 笔者提出明确的要求:猜想最好要说出猜想的理由。学生说出的影响因素一般有这样几个:物体自身的质量、物体受到的重力、物体受到的推力大小等。通过学生阐述猜想理由, 可以知道学生头脑中是怎样想的, 从而充分暴露学生有哪些错误前概念。
事实上, 学生形成错误前概念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上文所说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 要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其实并非难事, 这就需要职高物理教师不断地注意分析学生, 不断地积累有关经验。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要意识到改变学生前概念任务的艰巨性, 因为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往往根深蒂固, 这就需要教师树立长期坚持的准备。对于同一种错误前概念, 在第一次进行了系统矫正之后, 以后每露出一次错误就要强化一次, 因为这一知识学生是难以同化的, 所以要努力在重复中让学生顺应正确的物理
在诸多文献当中, 物理教师研究前概念的文章比较多, 同行们也要及时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 以期将前概念在职高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而将消极作用化解到最低。
(如皋市中等专业学校)
参差不齐, 学习书法的目的性各不相同。有的追求写一手规范、美观的硬笔字, 有的当做一种兴趣在学习, 有的准备参加书法高考……等等, 不一而足。这就决定了青少年宫的书法教学应把握好普及与提高、点与面、短期学习与系统学习的关系;以欣赏先行, 注重技法的训练, 在做好“面”与“点”的基础上, 调整教学方法, 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凸显书法的艺术性。
书法——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篇3
书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值得继承、发扬、自豪的一门艺术, 其本身具有教育性、尊严性。把书法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非常必要。
目前, 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 性格较孤僻。练习书法则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方法, 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的状态。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 而是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地投入, 必须心静气和, 端正姿势, 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同时, 大学阶段, 最缺少的是韧劲与耐力, 也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 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 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事实证明, 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 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招聘单位的招工表、履历表都要求手写, 可见书写也是测试的重要内容。广州某人才市场需招聘3000名毕业生, 报名达3万人, 第一项内容就是“填表和写简历”, 仅通过写字, 就淘汰了1/3。可见, 在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活动, 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中小学生学好书法, 不仅是因为书法是美学的一个门类, 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无穷的魅力, 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功能。而且它也是一项有益的活动, 可以增进个人的品德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 锻炼人的沉着、耐心和毅力, 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早在1962年, 郭沫若同志就为《人民教育》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 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 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端正、干净、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 能使人细心, 容易集中意志, 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 粗枝大叶, 独断专行, 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陈云同志也在1984年指出:“小学要重视毛笔训练,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汉字仍会是我们的主要书写文字。因此, 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在今天, 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 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培养中小学生的书法能力很重要。
学习书法先学硬笔还是学习软笔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硬笔书法以钢笔、圆珠笔等为书写工具, 学习起来具有省时、省力、实用、见效快的特点, 与软笔书法同样有观赏价值。选择一本品位高的硬笔书字帖, 每天坚持临写, 对一般的书写要求来说是足够的。若是爱好软笔书法, 并想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长, 就必须选择软笔。软笔书法以狼毫、羊毫笔作为书写工具, 以墨汁、宣纸为书写材料。软笔书法对硬笔书法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 软笔书法写好了, 硬笔书法也会十分出色。
一般情况下, 初练者都要从楷书入手, 因为楷书重心平衡, 结构方正、疏密匀称, 用笔法度严谨, 有规律可循, 什么样的笔画写什么样的字, 容易掌握, 适合初学者。掌握了楷书的用笔和结构, 再学行草就有了基础。古人把楷书比作“站立”, 把行书比作“行走”, 把草书比作“奔跑”, 是很有道理的。否则, 欲速则不达。学习书法首先要拜人为师, 一是拜今人为师, 在其指导下学习。二是拜古人为师, 就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特点的古人字帖, 初学者可以选择颜、柳、欧体来写。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比例老健, 著名的楷书字帖有《勤礼碑》, 柳公权的楷书骨力遒劲, 清瘦挺拔, 结构内紧外松, 名帖有《玄秘塔碑》。欧阳荀的楷书法度严谨, 用笔精到, 于方正中见险绝, 欧体字帖有《九成宫醴泉铭》。除选好老师外, 还要选择一定的内容, 内容也是人心灵发展的催化剂, 我们在描摹李邕的《出师表》时, 不仅被那潇洒流畅、干净的笔法所陶醉, 还为《出师表》中溢满光明磊落、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所感染, 一种为国为民想做些什么的浩然之情油然而生。写字的过程也是一种动机、情感、人品影响内化的过程, 有些临摹者在临摹时, 也许感触不到, 这就需要今人为师者的指导。一代宗师柳公权说过:“字正则心正。”虽是一句平常话, 但从中可以看出写字与人品的关系。自唐宋以来, 学颜体字的人很多, 这不仅在于它的气度从容、气量宽宏、厚重端庄、风神奕奕, 更在于这与颜真卿的人品相一致。“忠义之气, 溢于笔间, 有似其为人”, 这是历代大家对他的评判。有一本好字帖, 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练习。传统的学习方法有描红、摹帖、临帖、读帖等步骤。
描红, 就是在印有红虚线勾出空心笔画的楷字本上, 用毛笔联系, 这种练习的目的在于逐步熟悉这一本书的笔画特点和结构形态。
摹帖, 即把纸蒙在字帖上, 按显露的字迹用毛笔写上去, 摹时要看准笔画的形态, 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 这是基本方法之一。
临帖, 临帖有两种, 一是对临, 就是把帖放在前面, 照着写在另一张纸上, 二是背帖, 就是不看帖, 默写碑帖上的字, 全面加深理解, 锻炼对碑帖书法的记忆力。小学生从描红开始, 循序渐进, 到了临帖只要做到每字的点、画有几分相像就差不多了, 刚开始觉得困难, 但练字贵在坚持, 手脑并用, 慢慢地同字帖上的字接近了, 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弄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实验教科书各种各样,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各种基本理念, 教材不但呈现出许多丰富的生活素材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编排了许多活动与实验,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将探究性学习作为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的体现。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学生又多, 加上初学化学的学生动手能力又不强, 所以上一节有探究性实验的化学课, 许多教师感到很紧张, 有时只能草草收场, 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为弥补这一缺陷, 上好化学探究性实验课, 家庭小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在教学中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一树立新理念, 重视家庭小实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 如果教学理念不更新, 教学方式不转变, 课程改革就会走过场, 就会失败, 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家庭小实验虽然有利于现在课改后的课堂教学, 但需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许多教师不大重视, 既然家庭小实验有利于课堂教学及课改, 那就值得花时间去做好家庭小实验, 并重视家庭小实验。
二如何做好家庭小实验
1. 实验准备阶段
家庭小实验常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 把握好实验内容。初中化学新教材在习题中出现许多家庭小实验,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按书中安排的去做, 也可以根据每一节中的活动与探究性实验编排好家庭小实验的内容、注意事项等, 当然这些实验最好教师在家中先做一做, 才可能正确去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只要充分相信学生, 他们就会发挥很大的潜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而作为指导教师同样也有一种教学上的成功。
2. 实验检查阶段
家庭小实验往往是老师布置, 学生回家做, 做不做不知道, 为突破这个难点, 老师可以通过课下询问, 上课提问来检查, 如有这样一例家庭小实验, 把一根铜丝放在火上加热, 观察现象。大家都知道会变黑, 如在课堂提问, 可能检查不出来谁做, 谁没有做, 所以这种情况采用课下询问方式来检查。调查清楚后在课堂上再让做的同学谈一谈做的体会, 其他做过的同学也会积极参与评说, 没做的同学只有沉默。这样坚持一段时间, 大家都会自觉养成习惯。
3. 建立家庭小实验档案
检查完学生做实验的情况, 并不等于这项工作的完成,
字帖的好坏了, 离开了字帖单独去写, 也有几分神似, 这时, 会觉得所临内容与情调的相互联系, 能从中感觉到作者的写字的充溢之情了。
读帖, 学到读帖时, 说明你的笔法已基本应付得了平时的学习之用。翻阅你所临的笔帖, 读帖的目的在于分析笔画。对字的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以及风度气韵进行仔细的观察, 远观近看、心领神会, 读帖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为临帖铺开更宽的路子。
中小学生学好书法, 最主要的是坚持不懈, 切不可随意还要记录学生做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安全情况等, 以备今后教学用, 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家庭小实验教学的作用
1. 弥补作用
家庭实验虽然小, 但对课堂教学促进很大, 可以大大缩短课堂探究时间, 有更多的时间让同学研讨, 揭示实验的本质, 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如果教学中偏于实验, 没有理论性研讨, 那么教学也是失败的, 正如有些老师感叹:“探了一节又一节, 时间和精力全耗进去了, 什么也没探出来。”效果很不理想, 而通过家庭小实验可弥补这一缺点, 由于课下做过相关实验, 那么课堂上才可能有备而来, 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实验内容,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许多相关的学习问题,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 为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些家庭实验让学生回家做的目的是为以后某章节的课程讲解打基础的, 遵循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例如, 初中化学教材上面有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 把鸡蛋放入一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 观察并记录现象, 这个实验有一部分同学是按书上做的, 还有一部分同学提出许多问题, 少部分同学思维更活跃, 他们还把鸡蛋放入盐水、糖水中试过。事实上这个实验是安排让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 产生原因要在下一章节才能认识到。可做完家庭实验后, 有些同学自然会提到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现象会不同呢?这就为同学们学习下一章节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所以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探究很有必要, 它是一项集体合作研究性活动, 是集体智慧的体现,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家庭小实验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独立完成实验。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问题, 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 增长他们的智慧。
爱迪生通过家庭实验发明电灯, 成了伟大的发明家, 我们也希望通过家庭小实验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发明家, 只要坚持下去, 我们相信学生会成为新课标下的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庞远燕]
更换帖本, 见异思迁, 这是青少年及儿童练习书法的通病。更不可只知皮毛就骄傲自满, 书法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对书法的学习不是一两年的事, 每天练习半个小时以上, 你会感到你对书法的感悟力大大增加, 眼与手就会逐渐协调起来。
总之, 在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的教育活动, 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更是国家灿烂文化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庞远燕]
摘要:书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值得继承、发扬、自豪的一门艺术, 其本身具有教育性、尊严性。把书法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非常必要。
浅谈普通高中书法选修模块课程 篇4
一、中国书法———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充分认识中国书法艺术的地位和价值是研究书法教育的前提。 理解其艺术地位和审美价值, 对整个中国文化、精神文明、爱国主义思想, 对人的综合修养, 以及对我们社会的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综合影响, 因此, 我们必须把握好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发展的脉络和前景, 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的审美意蕴, 可通过其笔法、墨法、结体等表现形式加以感受。
(一) 笔法:彰显活力的笔画线条
中国书法的基本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藏锋、逆锋等。笔画的书写一般分为三步骤:逆锋入纸、中锋行笔、藏锋收笔。
在笔画线条的处理上, 《胡小石论文集·书艺略论》中说:“凡用笔作出之线条, 必须有血肉, 有感情。 易言之, 即须有丰富之弹力, 刚而非石, 柔而非泥。 取譬以明之, 即须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 不可如汤锅中烂煮之面条。 如此一点一画, 始能破空杀纸, 达到用笔之最高要求。 ”
书家常追求书法线条的美学效果, 即:准确性 (如打乒乓球) 、自觉性 (意在笔先, 不可更改, 一次性完成, 具有时间性) 、生气灌注 (见金开诚、王岳川《书法文化大观》) 。
(二) 墨法:吐纳生机的天地原色
中国书法绘画均讲究“墨分五彩”, 指用墨的浓淡黑白程度, 即:渴、润、浓、淡、白。 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 视黑白为阴阳, 认为书法就是黑 (阴) 与白 (阳) 相互摩荡、吐纳天地生机的过程。
用墨的基本技巧:墨色和谐, 不能半幅浓半幅淡, 或者浓笔与淡笔相杂。 被动写出渴笔只能出现在字的后半部分, 主动写出的渴笔应与润笔和谐相合。 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有较深的运墨控墨功夫。 还有宣纸与水墨的湿晕效果。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云:“用墨秘妙, 非有神奇, 不过能以墨随笔, 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耳。 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 墨无以和, 墨非笔无以附。 ”
(三) 结体:虚实相生的奇妙空间
结体, 也被称为“间架结构”、“布置”、“位置”。
1.主与次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曰:“作字有主笔, 则纲纪不紊。 写山水家, 万壑千岩经营满幅, 其中要先立主峰, 主峰立定, 其余层峦叠嶂, 旁见侧出, 皆血脉流通。 作书之法亦如是, 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 皆主笔左右之也。 有此主笔, 四面呼吸相通。 ”
2.欹与正
孙过庭《书谱》:“至如初学分布,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平正可以达到平衡之美, 欹侧可以生成生动之美, 两者相互依赖而存在。 书家追求“似欹反正”的美学效果, 故意打破平正的稳定,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 追求新的和谐。 刘熙载说:“书宜平正, 不宜欹侧。 古人或偏以欹侧胜者, 暗中必有拨转机关者也。 ”
3.违与和
违:字中的点画, 长短、粗细、方圆、参差不齐, 互不相同, 即为“违”。
和:书家能将各种表现手法与风格特点融会贯通, 在用笔方法、形态姿势等方面影响着每个点画的形成。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论述。
4.虚与实
当代书法家宗白华说:“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 能表现人格, 创造意境, 和其他的艺术一样, 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 (和绘画雕塑的具象美相对) 。 中国乐教衰落, 建筑单调, 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 ”
汉代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商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1]。
二、我国书法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古代的汉字书写
1.汉字书写的演变: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 字形的简化是主要趋势, 但也有繁化的阶段。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历史, 其演变大致上经历了从图画文字到甲骨文, 再到金文、籀文、小篆, 再到隶书, 再到楷书, 最后到楷书、行书及草书并行的过程。 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笔画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 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二) 近现代学校的书法教育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艺术教育发展史上率先提出 “要将书法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的倡导者。 20世纪初, 蔡元培组织促进成立了北大书法研究会。 次年, 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成立之际, 他作了专题演讲, 并提出“书法专科”的构建, 主张将书法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 这对后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学校书法课的设置有着极深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和书法普及工作, 早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我国中小学均开设写字课。 但自从1966年遭遇 “十年动乱”, “停课闹革命”导致学校包括写字课在内的各科课程停止开设, 书法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粉碎“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使教育得以重新复苏发展, 但书法教育的恢复一直未能提上议事日程。上世纪进入90年代之后, 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人们用笔书写文字的机会, 导致青少年的书写能力急剧下滑, 书法传统受到空前冲击。2011年8月,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教基二[2011]4号) , 一改以往“写字”的提法而提出“书法教育”的概念, 明确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应安排1课时“书法课”, 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 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 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至此, 作为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的教育, 才算基本拉开了序幕[2]。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目前, 中小学校对写字课普遍不够重视, 教育部所规定学校每周要开设的一节书法课, 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 变得可有可无。更有甚者, 一些学校以“减负”为借口, 将早已少得可怜的写字教学比重降低到“零”。 而在另一个方面, 一些幼儿园、学前班的老师为迎合家长, 不负责任地让孩子进行超前学习, 进行所谓书法教学, 但对执笔方法等写字习惯不加重视, 听之任之, 久而久之, 养成了错误的习惯, 导致以后难以纠正。 另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少小学在考核老师的工作业绩时, 只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主要依据, 老师迫于分数的压力, 常常占用写字课上其他考试科目的课, 只关注分数, 不顾学生书写能力的养成。 还有, 迫于升学压力, 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英语学校、双语学校, 肯给孩子在电脑和其他兴趣班上多花钱, 却不舍得为孩子购买上书法课所必需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屑一顾, 似乎只有沾了一点洋气, 才显得高贵。 这也是造成当前书法教育现状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3]。
有鉴于此, 探讨如何更好地认识书法教育, 如何更好地开设书法课程, 如何普及书法教育, 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认同、热爱,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 研究的意义
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青少年学习书法, 作用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 便是有助于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 激发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 我们对毛笔的依赖当然不能像古人一样, 我们练习书法的时间亦不能跟古人相比, 我们的日常书写还得依靠钢笔等硬笔书写工具。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摒弃毛笔书法, 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现代化就必须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那种认为中国的大学教授如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是让人惊奇的事的荒唐逻辑, 注定不会有市场。 数典忘祖永远为中国人所耻。 现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竞争的高压下, 人性面临被扭曲之痛, 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用艺术形态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 高倡自己的生命主张。 书法艺术这一体现我们民族精神、震撼过无数中国人心灵世界的艺术形态, 定能实现中国人诗意的栖居的美好梦想。
四、结语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对中华灿烂的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 探索传承书法艺术的方法和途径, 并使研究书法教学成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和追求。
摘要:中国书法作为世界东方一项独特的传统艺术, 自商代的甲骨文算起, 迄今已有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从古到今, 书体迭变, 书家辈出, 碑志墨迹, 多不胜举。它作为文字载体, 传承了古老的东方文明, 同时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 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书法,高中,选修
参考文献
[1]刘堃.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难点问题的破解[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02) .
[2]叶东升.略论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书法篆刻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1 (05) .
【书法校本选修课】推荐阅读: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8-24
六年级校本课程(硬笔书法)教学计划及教案06-06
校本选修11-28
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08-13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论文06-26
高二生物校本选修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1-25
书法协会书法考级标准09-24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08-09
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07-17
上海书法家协会书法9级理论考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