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校本课程(硬笔书法)教学计划及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校本课程(硬笔书法)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1
第1课让自己更快乐
学习目标:
1、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情绪,建立“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和“情绪是可以调节的”的信念。
3、树立“帮助他人心里乐”的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活动形式】 小品表演、讨论。【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 40分钟。【活动准备】
事先编排小品。【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主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事情,有的是让我们感到开心,有的是让我们感到伤心,那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哪些事让你感到开心,哪些事让你感到伤心的。师:刚才我们大家说了许多开心以及伤心难过的事,伤心难过和开心都是我们的什么? 生:都是我们的情绪。
(点评:由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自然地导入主题,并注意到情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从而为下面活动作好了铺垫。)
二、小品表演,分组讨论
师:对了,都是我们的情绪,那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情绪是怎么产生的?首先请大家观看小品。(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刚才每一组的同学都认真地讨论,并且发言都很好。小华和小伟由于想法、感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也就是说想法产生了情绪。那么,是先有想法还是先有情绪呢? 生:先有想法。
师:对了,是先有想法,想法控制情绪。
师:有时我们遇到不开心事,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让自己更快乐呢? 生:换个想法。(换个角度想)
(点评:使用小品表演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对小华和小伟对同一事件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产生与个体对事件的不同评价(想法)有关。)
三、尝试助人,改变想法
师:当我们不开心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那么快乐就自然来。下面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帮助一些不快乐的人,让他们换个想法,也快乐起来。请同学们先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
四、探讨方法,学会宣泄
师:可能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假如我换个角度想,还是不开心,心里特别难受,我应该怎么办呢?大家都知道当自己不快乐时,可以换个 2 角度想,或进行情绪宣泄,让自己更快乐。
第2课 让考试更轻松
【学习目的】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理论分析】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教学过程】
1、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 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引导学生: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同学们说:
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⑸出示图片 ⑹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二是什么? ⑴ 听故事,明理
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
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小结,过渡
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
⑵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B、学会自我调节。C、考试增加自信心。⑶正确指导 出示:
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
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 5 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第3课 关爱青春健康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健康、快乐自信地进入青春期。
3、通过收集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资料的活动,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讲解青春期的有关知识
1、何为青春期
2、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二、活动
1、涂色自测
2、说说自己的烦恼
3、说说自己如何消除烦恼
三、组织小辩论 男女同学应当怎样交往?
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大方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广泛交往有利于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便于吸取多个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利于自己的性格发展和人格塑造。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限制自己的社交范围,对异性的了解不仅有限,可能还会失去与多数伙伴的接触机会,过早陷入“一对一”交往的感情漩涡。所以,要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在集体和小组为主的活动中,克服闭锁和消极等待心理,多关心帮助同学,特别要主动与不同性格的异性朋友交往,加深对异性同学的全面了解和理解,锻炼自己的适应性,与异性同学建立友好、合作的融洽关系。
在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1、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要讲文明礼貌,自尊自爱,互尊互爱。待人要不卑不亢,宽容大度。
2、衣着要整洁大方,同自己的身份相符,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穿奇装异服,那样容易给人以虚浮轻薄之感。
3、言行举止要有分寸,对待异性不必过分拘束,也不要过分随便。一些不应开的玩笑、不应做的举动是要注意男女有别的。
4、异性之间的交往应在集体活动的时间内,避免时间过晚或单独在一 7 起。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应该是公开的,只限于学习、工作和有意义的娱乐活动范围内,并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总之,与异性交往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中,才能使自己逐渐掌握其要领。我们应该积极、健康、大胆地参与到异性的交往活动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异性交往可以掌握适应社会的技巧,学习男女之间相处的礼仪和文明行为。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看青春期影片或影视节目
第4课 学会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能力目标:
3、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
4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身边存在着许多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设疑激趣
〔媒体演示〕新加坡电影片段《小孩不笨》。(主要描述的是三个小学生因轻信他人的话,而被绑架。时间:2分钟)教师:刚刚录像中这三个学生是受到哪种侵害吗? 学生:社会侵害。
教师: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这些侵害会带给我们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媒体演示〕
教师: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平平安安的,不要受到伤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媒体演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设计思路:使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二)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媒体演示〕《小燕网上聊天的事件》
教师:请同学们以这个故事为剧本,编排一个简短的小品,准备时间:3分钟。学生表演。
思考:小燕家中被盗是因为什么?
学生:小燕家的被盗是因为她的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网上透露了自己的姓名、地址和电话等真实情况。〔媒体演示〕
一、提高警惕——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阅读〕(教材94页)相关链接:“网上交友请注意”
教师: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同学们是否留心过我们的身后呢? 〔媒体演示〕警惕你的身后
(小结)除了以上情况外,其实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设计思路: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景,身临其境,明是非,辨美丑,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学生成了课堂主人,他们体验、交流、讨论、感受,放松地模拟生活情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合作探究,互助学习
教师:在不法侵害发生之前,我们可以保持高度的警惕予以防范,但是有些时候那些不法侵害却是防不胜防的,那么在不法侵害发生、进行时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例如碰到了下面这些情况。火灾交通事故
〔媒体演示〕四张图片:
被人勒索被人跟踪
教师:碰到这些情况,同学们会如何保护自己呢?让我们围绕这一主题,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吧!探究主题:如何在各种险情中保护自己。
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针对上面演示图片的情况之一,探究如何保护自己。探究时间:3分钟。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预设:把预先准备好的“火灾逃生知识图”演示给学生看。如果学生在汇报探究结果时说,“要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可以穿插教科书95页中高中毕业生小任的遭遇。帮助学生认识随机应变的重要性。)教师:大家所想的办法和策略都不错,那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媒体演示〕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侵害的关键 教师:生活中我们受到的不法侵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正如我们幻灯片6中图1图2),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要 11 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正如我们幻灯片6中图1图2),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媒体演示〕拨打“120”——生命转折线
〔阅读〕(教材95页)相关链接:不法侵害保护秒招
教师: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 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设计思路:“生活便是课堂,过程即是学习”,学生是在一种主动探究、合作共享、兴奋难抑的心理氛围中进行学习的。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调动起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从孩子的口中得出结论,更便于学生的记忆]
(四)案例分析,交流学习
教师:尽管我们有未雨绸缪的警惕防范和机智灵活的智慧应急,但不法侵害有时候还是没商量地发生了。当不法侵害发生在我们身上后,我们该寻找怎样的保护神呢?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
〔媒体演示〕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
思考: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发言。
〔媒体演示〕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教师:案例中的小峰就是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的事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不少,就比如下面的这个案例: 〔媒体演示〕学生张蒙和母亲受侵权案
思考:请帮张蒙和她的妈妈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演示图片及相关资料),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计思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五)课堂总结,感悟升华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探讨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者说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老师想用一首打油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思路:学生感悟,回顾新课,突出重点,进行提升]
八、板书设计
第5课 美丽罂粟 滴血泣诉
教学目标
体现情感与价值观、能力与知识
1.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和毒品的有关知识。2.明确毒品是人类公害,远离和拒绝毒品。
3.了解我国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的重大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教学重点
毒品的危害
教学难点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毒品危害等的音像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毒品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出示录象片段)引入话题 :看到刚才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同学们已经知道,我们今天谈论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对全民族和全世界危害最为严重的社会毒瘤,尤其是对我们青少年,毒品教育势在必行。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告诫我们:(片段)活动一
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1. 在所有的吸毒人员中,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一张稚气的脸,可是他们却早早的走进生命的误区,经受灵魂和肉体的煎熬和折磨,这就是那些无知的青少年。下面 我们一起来回忆和了解那个同龄人的故事。(学习课本21页有关资料。)
2.这个女孩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少女第一次吸毒的?
3..第一次吸毒的滋味感觉好受吗?可为什么后来又会吸第2次,第3次呢?
4.吸毒上瘾以后,她能彻底戒掉毒瘾吗 ?为什么 ?
5.即使经过戒毒治疗,这个少女占时摆脱了毒瘾的纠缠,但她还将面临人生的困惑,无论在学习、生活和面对社会的各种情景都将承受常人难以设想的诸多压力和困惑。
6.从这个少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缺少父母关爱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可能造成青少年走上吸食毒品这条不归之路呢?
7.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毒品的好奇心理,产生这种好奇心理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小组讨论,一会在交流讨论结果的时候把你们的结论与专家的评论对照,看哪个小组的结论说的最有道理。
8.从这个花季少女的经历中,你有什么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活动二
明确毒品的危害
1.毒品摧残生命。但同学们了解毒品吗?你对毒品知识的了解是通过那些途径得来的?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毒品 ?请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来回答。
2.请看专家对毒品的介绍。
3.毒品有那些危害呢?请小组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
4.学生边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和体会毒品危害自身、家庭和社会的惨痛教训,具体了解毒品的危害
5.想一想,现在你对“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这话是怎样理解的?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活动三
打击毒品犯罪
1.我国政府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呢?
2.在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谁作出的贡献最大?你现在对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对于那些因为吸毒而误入歧途的人,我们的社会是并没有抛弃他们,我们的政府和人民竭尽全力挽救他们宝贵而孱弱的生命和灵魂,很多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请看他们发自心灵的忏悔吧!
4.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今后会怎样对待毒品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孩子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也为了自身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远离毒品,珍爱我们宝贵而年轻的生命吧!(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防毒拒毒意识,同学们在课后还可以办黑板报或手抄报,共同构筑一道防毒拒毒的钢铁长城)
第6课 涉毒行为 必守制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认识法律具体条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刑法》)
2.对于毒品我们的态度就是“远离”。针对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毒品和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行为我们可以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坚决加以打击。
3.当今时代,贩毒、吸毒依然是我们执法者打击的重点对象。为了祖国、人民利益请青少年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将解释每个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远离毒品”“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未成年人依靠法律武器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贡献一份力量。三.设计思想
追溯过去,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少数官员掌握国家大权之后为牟取暴利,不惜一切代价出卖祖国,使帝国主义强盗能轻而易举的打通国门,倾销大量鸦片,是军队纪律涣散,失去战斗力;百姓也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但中华民族是压不垮的:曾以“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及其民众爱国热情的林则徐发起虎门硝烟历史壮举。
随着时代推移,毒品危害并没有消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隙缝采取卑劣的手段还在侵蚀人们的心灵,他们无孔不入,甚至对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下毒手。这又一次激起全社会强烈地愤慨,每个中国人民深知“誓以抵制毒品危害”的重要性,让不法分子的阴谋不能得逞。
十五大时,江泽民总书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17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对违法犯罪行为作严厉的惩治,从而建设一个幸福的美好的家园净土。
新时期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做出许多英勇搏斗的实际,一再传为历史佳话。他们给青少年树立很好的榜样。不过,与毒品作斗争是场持久之战,需要长期不断的与之抗衡,希望有一天会看到一个无污染、和平的世界。四.课前准备
1.幻灯片(近代史上禁烟宣传资料、有关毒品的图片以及物质结构剖析它对人类的危害性)
2.录像片(《东方110》:缉毒警察大队如何擒拿贩毒团伙的现场纪实)3.法律宣传小组小品表演排练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式
2.多媒体设备适当配合 3.启发式 六.教学重点
严厉打击有关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七.教学难点教育对象(未成年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容易经受不了各种诱惑,所以正确引导尤为重要.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展示虎门硝烟幻灯片)
教师介绍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教训,人民饱受磨难,鸦片使军队、百姓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个个吸毒后精神萎靡,打仗失去战斗力,就像海浪后泛起的泡沫。究竟什么是毒品?它为什么有如此危害性?
(幻灯片展示毒品种类及由来)表面漂亮的罂粟花粗略加工后变成俗称“大麻”物质,据报道,在精炼后能制成海洛因(俗称“四号”)、摇头丸、冰毒等毒性强的非法物质。一旦接触这种物质,就立刻上瘾,接而导致死亡。因为如果吸食后,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的幻觉,从而胡作非为。例如,华东师大一位是生物科学院研究生2000年分配到上海市某毒品研究所工作,虽然他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多,但由于好奇心驱使,埋下祸根。有一次,他趁同事不注意,心想“都说毒品很可怕,他到底是什么滋味,接此时机尝试一下。”结果,就那么一点白色粉末状的物质是他不能自拔。由于吸毒过度成瘾于2002年7月在医院不治身亡。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事例不仅丧失了一条人命,而且把死者整个家庭搞得支离破碎。
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反之,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人民坚定信念与之抗衡;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请远离毒品!警惕毒品的侵蚀!警钟长鸣!
比如一代球星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也葬送在毒品上,依照他的足球天赋本可以创造多项前人未有的纪录,但由于随便不谨慎的思想问题,19 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直至受到群众地唾骂,连妻子也离他而去。同学们,“一失足,千古恨。”
请看纪实片(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二)小组讨论
1.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对毒品的危害性,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2.课前准备情景小品表演
3.要求写一片题目为《远离毒品》的宣传小作文
(三)播放搜集纪录片———刑警803如何英勇擒拿贩毒团伙的现场纪实
1.观看后,请小组代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2.由教师引导用法律武器来制裁犯罪分子。《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非法行为有多种类型。其中,它严厉规定禁止: a.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b.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壳;
例如,某家火锅店在其经营的食物当中就因为摆放罂粟壳而遭到法律的追究。一般来说,《条例》有三种处罚手段:警告、罚款、拘留。《刑法》规定:实施贩毒数量在一定范围将受到刑罚处罚。见《刑法》中具体说明。
第7课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提高学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从我做起”扫除毒害的思想情感。2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从Internet上选择、下载有关“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主题的网页,(如:/等(2)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社会信息。
三、从河姆渡文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教学反馈
从学生课前参与收集资料、课堂参与教学过程、课后主动参与实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高度激发,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很乐意动手“图说历史”,在他们自觉与不自觉的教学体验中,教师也完成了在学生动态的思维过程中,有机的穿插静态历史知识描述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能有条理的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知识的想法和观点。
课后,有条件的同学也上网浏览相关内容,有的参观了浙江博物馆,也有同学表达了假期将亲赴河姆渡遗址参观的愿望。
第10课 新石器时代的宝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重难点突破:教师通过一个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一组组出土文物的图片,使学生分析出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师利用具体实物,如:吹奏陶塤和小口尖底瓶汲水的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先民的精神生活以及科学知识的萌芽。
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用塤吹奏的乐曲。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 【提问】这个陶塤是老师从陕西买来的,谁知道陶塤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是新时期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新课教学 【提问】
(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
1.砍砸器和尖状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它的制作与磨制石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出打制石器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 30 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
2.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相比在功能上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回答出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磨制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这些磨制石器可以做成哪些工具?(石镰、石斧)石镰、石斧可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石镰可以收割庄稼、除草,石斧可以砍柴等,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种植庄稼并掌握了除草、收割技术。)
【叙述】可见这种磨制石器比以前的打制石器要进步得多,人们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由此,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便产生了。
【提问】
1.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妇女们长年累月地从事采集,通过不断地观察、摸索,她们发现种子落地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生产出更多的植物。经过千百次试种,人们逐渐学会了栽培作物,这样就出现了原始农业。)
2.有了原始农业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出畜牧业、原始村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
3.原始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原始人不断改进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他们在使用弓 31 箭和采取设陷阱围猎等方法时,偶尔捕到兽仔,并把它带回住地驯养繁殖,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后来,在那些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发展的地区,人们发现一些动物的幼仔长得快,繁殖多,比狩猎可靠。于是,驯养的畜群逐渐增多,驯养动物逐渐代替狩猎而成为主要的谋生手段。)
【提问】(出示陶器文物图)这些陶器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可以存放东西、舀水、煮东西等。)
【叙述】从这些陶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手工业。
【提问】(出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图)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农业的主要分布和驯化动物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世界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亚欧大陆是最主要的农业和畜牧业起源地,其中西亚和中国是最为典型的。)
【承转】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
【叙述】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提问】(出示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
1.仔细观察图上村落,它有什么特点?人们在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石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人们在村落内外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出当时人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他们使用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3.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他们的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4.厚厚的石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学生回答出石墙是用来防御凶猛的野兽、防御外部入侵、保护自己的。)
六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2
六年级上册
东莞中心小学
六年级一班
六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
六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5人。他们通过五年的学习,写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但个别同学写字姿势还没有完全把握,对于特殊的笔画还不够灵活运用。因此,在新学期里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本的写字笔画训练抓起,让他们做到:写字时坐姿要端正,笔画有章法,写字有内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握笔执笔的方法,在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书写工具的习惯。
三、具体安排
1、利用写字课进行钢笔字练习,以每课课后生字为主。
2、每月进行一次写字比赛。
四、具体要求
1、掌握钢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提高写字的成功率。
2、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
3、初步学会汉字在田字格中的摆布。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爱惜书写工具。
五、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汉字笔画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2、初步了解结构相同的字笔画变化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3、认真指导笔画繁杂的字和结构难安排的字。
六、具体措施
1、教者严格执行写字教学程序:指导——批改——评点,坚持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以次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字指导时尽量采取直观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六年级校本课程(硬笔书法)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书法中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
2.掌握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结字方法,体验汉字疏密变化的美感。
3.通过王義之《以书换鹅》的故事,感悟书法结字变化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的能力。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疏密相间》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书法家故事”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上密下疏、左密右疏等形式书写汉字,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疏密变化。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疏密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疏密原则书写汉字 难点:如何处理书法中的“疏”和“密”,尝试分析并运用。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五个米字格,分別在米字格中写一到五个长横。教师河:随着格子中的横线越来越多,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笔画越少,间距越大,感觉疏朗;笔画越多,间距越小,感觉紧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汉字中的疏密关系。(板书疏朗、紧密)学习新知
1.感知疏密。
(1)课件出示“在、囊”两字。
教师问:比较这两个字,哪个字笔画密,哪个字笔画疏? 学生答:“在”字笔画少,疏朗。“囊”字笔画多,紧密。教师再问:“囊”字中是所有笔画都密吗? 学生交流:上密下疏。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字中,笔画少的字,笔画间要疏朗;笔画多的字,笔画间要紧密。在同一个字中,笔画多的部分要写得紧密,笔画少的部分要写得疏朗。硫密相间,巧妙安排。(板书疏密相间)(2)试一试。
学生临写“在、囊”两字,在写的过程中观察字的疏密变化。教师评价,表扬临写优秀的学生。2.深入感知疏密形式。
(1)出示例字“门、团”,请学生谈谈例字中的疏密关系是 怎样巧妙安排的。教师小结:"门、团”上部分笔画多,上收紧下舒展,呈“上 密下疏”的疏密形式。
(2)出示例字“动、诵”和“界、夜”,分小组讨论它们的 疏密形式又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总结:上密下疏,内部紧密;左密右疏 横细竖粗;上紧下松,捺画舒展。(板书)3.学生临写“门、团、动、通、界、夜”。4.展示评价。
重点讲评作业中密的排列匀称和硫的空间布白是否合理。教师小结:疏密变化在书法结构中非常重要,要“密而不挤,疏而不散”。(板书)学生再次临 拓展延使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疏密关系的。体会相同字的不同疏密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疏密变化在下列字中是怎样运用的,体会一个字中的多种疏密形式组合。
3.书法家故事《以书换鹅》。体会书法的结字变化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书写之前,观察尤为重要。
四、整理反思 师生问答
教师问:书写疏密相间的汉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师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疏密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清洁、整理学具
第2课 集字临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疏密相间结构原则。2.了解作品创作形式条幅和横幅。
3.从作品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一)》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疏密相间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横幅和条幅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临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诗句,巩固复习疏密相间结构原则。难点:创作完整的横幅或条幅作品。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一、异入新课
1.出示唐代诗人杜甫五言律诗《月》,配乐朗读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2.简单介绍诗文。757年,杜甫目睹安史之乱中刀兵四起,人们流离失所,下了这首优国忧民的诗。其中第一联,是描写秋夜景色:秋天快要到来,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加清明澄静。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这两句诗。
二、学习新知
条幅和横幅作品欣赏。
(1)教师出示条幅和横幅作品,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教师小结:条幅和横幅字的排布方式不同。同一个内容可以书写成不同形式的作品。
(2)学生讨论:要写好一幅作品,有哪些要求?
教师小结作品要求:用笔到位、结构合理、大小匀称、章法多美观。(板书)2.临习指导。
(1)分析典型例字。
课件出示“天、期、间、清”
四个字,复习结字的疏密相间关系。
教师:用上节课学习的疏密相间原则,说一说这四个字的疏密变化。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天”笔画少,显得疏,“期、间、清”笔画多显得密。“天、期、间”三字上密下疏,“清”字左疏右密。(板书)(2)其他注意事项。
教师:除了疏密变化外,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天”字两横一短一长,且向右上扬,上密下疏。
“期”字左宽右窄、上密下疏,横画间布白匀称,左右错位。间”字上密下疏,横竖间距匀称,横细竖粗。
“清”字左疏右密,右边上密下疏,横画间距匀称,第三横最长。(3)临写“天、期、间、清”。
(4)小组评比。每小组自主选择一到二名学生上台展示、评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价。
3.自主练习其余六字。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上”字短横位置偏上,两横注意俯仰;
“秋”字左右穿插,右边“火”字注意两撇距离和呼应关系 “近”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的倾斜方向; “人”字捺画舒展,撇细捺粗;
“月”字横折钩的转折提按,外形修长;
“影”字左宽右窄、左密右疏,注意横画的俯仰和间距。4.集字作品创作。
学生自由选择横幅或条幅形式,按照书写要点,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同样内容、不同形式的作品,如扇面作品、对联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章法美,鼓励学生课后学试不同形式的创作。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疏密相间的原则有哪些?
教师问:同一内容的作品,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清洁、整理学具。
第3课 向背有致 教学目标
1.通过“圆、门”两字初步了解书法结构的向背有致原则并能在书写中有所体现。
2.学习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向背变化,并在实际书写中处理好向背关系,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3.欣赏赵孟频妙严寺记》,感受“赵体”楷书的端庄飘逸之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向背有致》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通过例字分析,理解向背有致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书写中处理好汉字结构中的向背关系。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分析、临写“圆、门、妙”等字,理解向背有致原则,并能书写表现。难点:准确表现汉字中的向背关系,在实际书写中做到向背有致、和谐统一。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异入新课
1.了解向背的含义。
教师请两位同学上台,做面对面和背靠背姿势教师把这两种姿势用符号“()”表示出来,给这两种姿势取个名字“相向”“相背”。
2.教师小结:像这样两个人面对面和背对背的姿势,在汉字中也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字中的这种向背关系。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笔画间的“向背”。
(1)课件出示“圆、门”两字,请学生找一找其中的向背关系。“圆”字外框两竖如面对面两人,呈相向状。门”字外框两竖如背对背两人,呈相背状。(2)临写上述两字,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评价。选取优劣作业,对比点评。重点评析向背的笔画,弧度是否合理。小结。(板书课题:向背有致)2.深入理解不同结构中的向背。
课件出示“妙、行、肩、我、浮、施”。思考
(1)请学生想一想:向背是不是只存在于汉字外框纵向的竖笔呢?(2)教师提问:这些字哪些笔画作了相向或相背的安排?
学生讨论。明确:“妙”字左右两部分相向,顶端靠近。“行”字两竖外拱,左右相向。“肩”字“月”左向右弯曲,右竖钧挺直而势向左,呈相背之势。“我”字竖钩和斜钩相背。“浮”字左三点与右竖钩相向。“施”字“方”横折钩右拱,“也”竖弯钩左拱,背而不离。
数师小结:向背变化在不同结构的汉字中都会存在。有的体现在两个笔画间,有的体现在两个部分间。在左右结构、包圆结物的字中表现较为明显。(板书两个笔画间的向背,两个部分间的向背)
(3)学生临写“妙,行、肩我,得、施” 师视指导,师生互动评价 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向背关系的。体会相同汉字中的笔画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行、顺、雅”这三个字中哪些笔画做了相向或相背的安排;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分析字中的向背关系。
3.欣赏《妙严寺记》。《妙严寺记》由南宋牟巘撰文,记载了湖州妙严寺建寺及刻印佛经的情况,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频(公元1254-1322年)50多岁时所写,字迹匀称,用笔灵活,点画精妙结构开张舒展,端庄秀美,于庄严规整中见潇酒俊逸,是学习“赵体”书法的优秀范本。
四、整理反思
1.思考并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2.清洁、整理学具。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临写“海、底、月、,将汉字结构的向背原用到实际书写中。2.学习斗方的书写形式,掌握斗方的章法处理。3.从作品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二)》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向背有致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斗方作品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临写《绝句》,巩固复习疏密相间、向背有致结构原则。难点:创作完整的斗方作品。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形式特別的书法作品,大家想看吗?
课件出示斗方作品《绝句》。请学生说一说“特别”体现在哪里。教师:像这样张正方形的字幅就是斗方,最常见的是69cm×69cm(2市尺见方)的尺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才能书写出这样一件特别的斗方作品。(板书斗方作品)学习新知读内容,了解诗文背景。请学生齐读作品上的内容。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教师简单介绍诗文:这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海上美丽的月色一一海面上明月的倒影比天上的一轮圆月更显得明净可爱。这一点点美好的月色,便可胜过干万的春色。2.看形式,了解斗方章法。
思考讨论:这件作品是怎样安排正文和落款章法的?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每行五字,共四行正文,加一行落款,行距略大于字距。(板书作品图示)
3.用向背有致结构原则,临习典型例字。(1)字例解读。
教师:要写好这样的斗方作品,除了章法安排合理外,最重要的是写好其中的每一个字,尤其是这几个字。出示“海、底、月、于”。小组讨论,用所学的疏密和向青原则分析四个字。明确:“海”字左疏右密,三点呈弧形,中间略向左曲;“每”中间略向右曲,左右两部分相向底”字上密下疏,左撇与斜钩呈相背之势,中间竖提与斜钩也呈相背之势。
“月”字上密下疏,左撤中间曲向右,右横折钩的竖中间路向左曲,两个笔画之间呈相背之势。
“于”字左疏右密,左部中间向右曲,右部中间向左靠,左右两部分呈相背之势(2)学试临写。
学生临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评价。
重点点评作业中的字是否“向背有致”,各曲线笔画弧度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到位。
4.试一试,创作斗方作品。
请学生按照斗方作品的要求,尝试创作斗方作品《绝句》。创作前,提示学生观察每一个字的字形变化。如:第三行“得”字字形长,“之”字稍扁呈三角形,“一”字长伸,“寸”字字形小呈倒三角形,“光”字上小下大呈梯形。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在课外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曹操《观沧海》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并思考:哪种形式比较适合这个内容。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教师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种形式的作品?书写过程中你觉得最难把握的是哪些方面? 教师问:绝句》除了写成斗方作品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去书写?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清洁、整理学具。
第5课 伸缩自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笔画间的伸和缩,了解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2.掌握伸缩得当的结字方法,体验汉字伸缩变化的美感。3.欣赏王宠《游包山集》作品,在其宽绰飘逸的书风中,感悟书法结字伸缩自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的能力。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伸缩自如》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伸左缩右、上缩下伸、缩捺为点等方式书写汉字,做到伸缩恰当自如的变化。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伸缩自如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伸缩原则书写汉字 难点:书写时做到伸缩恰当自如。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异入新课
1.回忆复习“主笔”概念。
2.找一找这些字中的主笔分别是哪一笔:业、武、都、多、取、童、佛、色。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真棒!其实,要写好一个字,不但要看伸长的笔 画,还要注意收缩的笔画,做到“伸缩自如”。(板书课题)学习新俎
1.观察例字,感知伸缩。
(1)出示“业、武”,请学生找找伸缩的部位。
教师问:在这两个字中,哪些笔画伸长了,哪些笔画收缩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业”字首横左右长伸,其他横画收缩。“武”字斜钩向右下伸长,其他笔画收缩。
(2)学生尝试临写,体会伸缩的变化。学生临写“业、武”,要求表现出笔画的伸缩变化
(3)比对作业,感悟伸缩要得当。教师选取一张伸缩得当、重心平稳的作业与一张伸缩幅度不恰当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伸长一个笔画后,如何让字做到重心平衡。
师生讨论,明确:“业”横向左低右高,左右开张,竖应粗壮位置居中,以达到平衡。“武”横画向右上取势,斜钩向右下伸长,使字平正,重心平稳。(板书得当一一平衡)
(4)学生再次临写“业、武”。2.自主练习,体会伸缩。
(1)出示“都、多、取、童、佛、色”,请学生说一说这些字中的伸缩关系。明确:“都”字中,“者”部伸左缩右,“阝”部上缩下伸; “多”字上缩下伸,撤画上短下长;
“取”字左伸右缩,“又”部缩捺为长点; “童”字上伸下缩,第二横伸长为主笔 “佛”字左缩右伸,右竖伸长为主笔; “色”字上缩下伸,竖弯钩伸展为主笔;
师小结:伸缩变化的形式有很多,如上缩下伸、左伸右缩、上伸下缩”等。有的字中还包含了两种伸缩,如“都”字。大家定要仔细观察,尽量在作业中表现出来
(2)学生临写“都、多”等六字。(3)展示张贴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伸缩关系的。体会相同字的不同伸缩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伸缩变化在下列字中是怎样运用的,体会一个字中伸缩恰当所带来的美感。
3.欣赏王宠《游包山集》。在其宽绰飘逸的书风中,认识到书法结字时伸缩自如的重要性。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带领学生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要做到伸缩自如,必须注意伸缩得当,使字保持平衡。同时,我们可以用上缩下伸、上伸下缩、左伸右缩等形式使字达到伸缩自如,宽绰又精神。2.清洁、整理学具。
第6课 集字临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落、木、远、明”等字,复习巩固伸缩自如结构原则。2.欣赏集字作品《落木》条幅,了解条幅形式作品的特征。3.尝试创作条幅作品,从书法创作中体会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三)》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伸缩自如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条幅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复习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并熟练运用到条幅集字临摹之中。难点:合理安排条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教具准备
笔、墨、纸、矾、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七言律诗《登快阁》,请学生朗读。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2.简单介绍诗文
这首七律是黄庭坚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任太和县知县时登快阁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多之情。其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以这一句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作品。ニ、学习新知
1.欣赏条幅作品,学习章法布局。
(1)教师出示作品落木》条幅,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件条幅作品与第一单元集字临摹练习
(一)》中的条幅,在章法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得出:这件作品正文有十四个字,尺幅较原来大了。分三行,前两行每行六个字,最后一行两个字。款文随其下与之前落款在作品左側不同。(3)教师小结:看来,条幅作品的章法,可以根据内容的字数和纸张的大小安排得有所不同。(板书作品图示)2.讨论作品要求,临习典型例字。
教师问:要写好这样一件作品,除了章法布局美观之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在这些要求中,有一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作品中的文字写到位、写美观。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观察其中较难把提的几个汉字的写法。
(1)出示“落、木、远、明”四个字,复习结字的伸缩关系。请学生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类型请学生从“伸缩自如”的角度,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特征同桌讨论回答。明确
“落”字为上下结构,上缩下伸。下部分左缩右伸,撤捺舒展,撇轻捺重; “木”字撇捺舒展,撇轻捺重,竖为主笔起支撑作用 “远”字左缩右伸,以下承上,捺笔最重;
“明”字为左右结构,左短右长,左缩右伸,撤、钩脚平重心稳。(2)学生临写“落、木、远、明”,教师巡视指导。(3)展评作业。重点评析伸缩是否得当,重心是否平稳(4)学生再次临写四字
3.自主练习其余十字,尝试作品创作。
(1)按作品展示板块中《落木》条幅的章法,尝试创作条幅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邻两个字造型的不同处,然后下笔。(2)展示优秀作品,交流心得体会。
拓展延伸
请学生从颜真卿《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诸葛亮《诚子书》句: “夫学须静也,オ须学也,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 思考:
用条幅的形式书写这个内容,如何进行章法布局?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教师问:本节课中,你碰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心得。清洁、整理学具
第7课 高低相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左右结构汉字各部分间宜高了解合理安排高低变化可使字的结构更加生动
2.观察分析左右结构中不同形式的高低错落,体验字构的变化美。
3.欣赏董其昌《岳阳楼记》作品,了解行书的特征,受行书作品的流畅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高低相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左右高纸造落的方法使字的结构变得更加生动。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高低相顾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左右高低落方法书写汉字。难点:书写时能准确表达高低相顾的特征。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回忆复习钢笔字课程中左右结构汉字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教师提问:在钢笔字学习中,我们知道的左右结构类型有哪些? 学生回答: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左宽右窄,左低右高等 教师引导:这些结构特征,其实也适用于毛笔字的学习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左右结构特征一一高低相顾。(板书课题)学习新俎
1.观察例字,感知高低错落。
(1)出示“彼、印”两字,观察各部分间位置的高低变化。
教师问:“彼”和“印”两字的左右两部分在外形和位置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彼”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印”字左右等宽左高右低。教师小结:看来,要写好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需要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宽窄和高低变化。
(2)学生尝试临写,体会高低错落的变化。学生临写“彼、印”,要求写出字里的宽窄、高低变化
(3)比对作业,感悟高低错落要巧妙。教师选取一张高低错落有序的作业与一张高低错落过度夸张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左右高低错落准确地表现?请写得较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师小结:画出适当的辅助线,可以清晰地看出左右高低变化。(板书比较左右相临笔画)
(4)学生再次临写“彼、印”
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高低变化的处理方法。(1)请学生仔细观察“检、卿、场、释、初、使”等字,同桌相互讨论,说一说它们的高低变化,并在一旁空白处,画一画汉字的结构图示。(2)分享讨论结果。
明确
“检”字下部左低右高,上部齐平;
“卿”字左高右低,中间部分比左边短,上下错位; “场”字下部左高右低,上部齐平;
“释”字左高右低,右部分长横起笔于点下,上下错位 “初”字上部左高右低,下部齐平使”字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教师板书提示,并小结:高低变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同样结构的汉字书写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变化之美。
(3)学生临写“检、卿、场、释、初、使”,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优秀作业 拓展延伸
单钩比对。请学生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高低关系的。体会相同偏旁汉字的不同高低处理方法和不同书法家对相同汉字的不同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坤、弘、精”三字中的高低关系是如何处理的,继续体会高低错落带来的变化美。
3.欣赏明代大书法家其昌行书长巻《岳阳楼记》,读一书中有关作品的介绍,学试用钢笔临一临作品局部,体会其成熟的笔法和流畅的气息。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汉字中的高低变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多种多样,才成就了我们中国汉字干变万化的造型美。希望同学在今后的书写中,能做个有心人,把汉字中的变化准确地表现出来。2.清洁、整理学具。
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三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临写“如、珍、读・神”等字,复习巩固高低相顾结构原则 2.欣赏集字作品“退笔读书”对联,了解对联形式作品的特征。3.尝试创作对联作品,从对联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蔡练习
(四)》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高低相顾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对联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现固复习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熟练运用到对联集字 临摹之中。
难点:掌握对联作品的章法布局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左右结构汉字的什么结构原则? 2.高低相顾有哪些变化形式?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些知识,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学习新知
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1)出示范字“如、珍、读、神”,请学生用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明确
“如”字上部分左高右低,下部分左低右高; “珍”字左右相当,左低右高;
“读、神”两字上部分左低右高,下部分左高右低。
教师小结:左右结构的字,上下不能完全齐平。左右两部分相差较大的,上下部位应高低错落。这样才能将汉字写得更加生动。
(2)学生临写“如、珍、读、神”,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重点评价左右宽窄和高低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到位。(4)学生再次临写四字。学以致用,尝试创作。
(1)“退笔读书”对联内容赏析 课件出示“退笔读书”对联
教师引导:刚オ我们所写的四个字,取自于一副对联。(板书对联)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北宋诗人苏轼と绝句《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两首》之一的开头两句。诗人给我们述了写字的道理:写字时,即使用坏的笔堆成山,也不值得骄做只有读万巻书,积累了很多知识和道理,写出来的字オ会有神采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把这样对仗工整的联句,写成对联形式的书法作品。
(2)“退笔读书”对联章法赏析。
请学生观察对联章法,说一说对联章法特征 明确: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上下联字数相同,大小匀,位置统一,落款居左上,整体力求匀整均衡。(板书)
(3)“退笔读书”对联集字创作。
书写前,教师提示:上联“如、山、未、足”笔画很少意用笔不能太轻;下联每个字的笔画都较多,注意大小适度。(4)优秀作业展示。拓展延伸
请学生课外尝试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明四家之一祝允明联“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对联作品的要求有哪几点?
教师问:本节课中,你碰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心得。2.清洁、整理学具。
第9课 开合有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的开与合,了解开合有度的结构原则。
2.掌握恰当运用笔画或部分间收紧和伸开的方法,使字姿态生动,体验汉字开合有度的美感。3.了解秦汉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体验不同字体的形态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开合有度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开合关系书写汉字。难点:一字中存在多组开合关系,如何做到开合有度。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在黑板上书写几个开合夸张的汉字,请几位同学来勾画这些字的外轮廓。2.请学生讨论回答,这些勾画出来的外轮廓是否是规则的方形?不是的话,请讨论分析这些外轮廓有什么特征。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中的开合有度结构原则。(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字,感知开合有度原则。
(1)解释“开合”:有些字的横向、纵向笔画或部分之间一收紧,一端伸开,称为开合。
(2)课件出示“成、兴”两字,分析结构特点。教师问:这两个字中,哪里是开,哪里是合? 学生讨论,明确: “咸”字上合下开;
“兴”字上部分上开下合,下部分上合下开。
师小结:有的字只有一组开合关系、但有的字存在多组开合关系。临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
(3)教师范写“成、兴”(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临写。(4)展示评价。重点讲评“成”的左撤与斜钩的角度,“兴” 上部分的倒梯形的斜度和八字底的角度。强调“度”的重要性。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开合有度的方法
(1)出示例字“南、每、城界、遂、验”。请学生思考:例字中的开合关系是怎样巧妙安排的,哪几个字是由多种开合关系组合而成?
小组讨论,分享结果。明确:
“南”字两侧竖画,呈上开下合之势;
每”字左合右开,四条横向笔画向右散射; “城”字竖与斜钩上端靠拢,呈上合下开;
“界”字有三组开合变化,上部分呈上开下合,中、下部分呈上合下开;
“遂”字左合右开,“㒸”三撤左开右合; “验”字中,“马”部重心偏右下,“金”部重心偏左,整字呈上开下合;“金”的“口”与“马”紧靠,造成合势。其中“界、遂”两字中的开合关系不止一组。(2)教师示范难字“界、遂”,学生临写六个字。(3)展示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请学生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 是如何处理开合关系的,感受同一字不同的开合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和同桌说一说“外、兼、灵”三字哪些笔画作了开合处理。3.请学生读一读书中的介绍,课件出示《峰山碑》《泰山刻石》《张迁碑》《乙瑛碑》等图片,了解秦汉书法的基本情况,并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开合形式?
教师小结:开合形式,多种多样。在临写时,要仔细观察分析,然后沉着下笔,真正做到“细致入微,开合有度。2.清洁、整理学具。
第10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五)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山、德、水、知”等字,复习巩固开合有度 结构原则。
2.欣赏集字作品“因山观水”对联,尝试创作对联作品,把握对联作品的特征。
3.了解对联中字与字间的统一和变化,感受书法的丰富性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现固复习开合有度的结构原则,熟练运用到集字作品临摹之中。难点:掌握对联作品的章法布局。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对联形式作品的要求。师问:在上一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退笔读书”对联作品的书写,谁来说一说,写好一副作品,有哪些要求呢? 学生回答。
师引导:对联作品的要求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挑战,创作一副漂亮的对联作品。
二、学习新知
1、“因山观水”对联作品欣赏。(1)生读一读这时对联(2)数介对联内容。
这两句诗出自元代周砥五言律诗《孝常移居南楼》。临习指导
(1)分析典型例字
出示范字“山、德、水、知”,复习结构的开合有度原则。请学生用所学的开合有度原则,说一说这四个字中的开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山”字中竖直,左竖向右下斜,右竖向左下斜、上部分开而下部分合,三竖参差不齐;“德”字左部分向左下斜,右部分向右下斜,上部分合拢下部分分开“水”字横、竖、撤、捺相交于中间,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知”字左右两部分向下靠紧,上开下合;字的外观造型左大右小,呈左开右合之势,整个字开合有度。(2)教师示范,学生临写。
(3)展示评价。评价重点:部分笔画的斜度是否合理,“德”字的右半部笔画较多,排列是否均匀。3.对联创作。
(1)书写前,教师提示要点 上联开头三个字笔画较少,用笔宜粗壮,外形则分别用长、方、扁来处理。“崇”字上下结构,字形不可过长;“德”字左右结构字形不可过宽。下联五字笔画多与少互相交替,疏密相间。(2)优秀作品展示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课外尝试用对联的形式,书写《多宝塔碑》中的“大海吞流,崇山纳壤。
四、整理反思
1.谈话小结。请学生说一说:今天书写的对联和上一次书写的对联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小结:古人的诗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联句,我们可以用对联的形式书写这类作品。不同字数的内容,章法略有不同。大家在书写作品时要注意因字布形,灵活应对。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1课 避就相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笔画间的避和就,了解避就的结构原则。2.掌握避就相让的一般方法,体验汉字各部分间和语线的美感。
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汉字演变过程,感受碑与帖的不同形质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避就关系书写。难点:准确临写存在多组避就关系的生字。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去、刀两字。教师提问:这两个字的外形呈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如果把这两个正方形的汉字组合成“劫”字,这两部分还是正方形吗?不是的话,那其中哪些部分应发生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怎么处理的。
二、学习新知
观察例字,感知避就相让原则。
(1)课件出示“劫”,教师讲解“劫”字中的避就关系。
“劫”字中,“去”伸左缩右避免与“刀”相互拥挤,这种避开的方式,我们称它为“避”;同时,为了使字不松散,把“刀”的撤伸向“去”的下方,我们称它为“就”。这样避就相让,使字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板书课题:避就相让)(2)请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方法,分析“持”字中的避就关系。学生讨论,明确: 提手旁伸左缩右,“寺”伸右缩左相互避让;左右横画高低错落以避让;右部分竖画一左一右,一斜一正,以避让;同时,“寺”的长横伸向“持”的内部,以迎合。最终形成避就相让、和谐统的整体。
教师小结:“避”为了不拥挤,“就”为了不散乱。处理好避就关系オ能使字各部分和谐统一。一般是“小让大,左让右,上让下,短让长,简让繁”。(3)教师示范(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临写“劫、持”(4)展示评价。重点评价避就关系是否准确表现。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形式避就相让的方法。
(1)自主观察书中例字“额、蕤、辉、既、塔、如”。思考:例字中的避就关系是怎样巧妙安排的?小组讨论,分享结果。明确:
“额”字左边捺改长点以避右,“页”第一横与横钩既紧读又
“如”字左右横画上下错开避让,点长伸以就“口”,点长伸以就“口”。(2)学生临写“额、蕤、辉、既、塔、如”,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比较避让关系的不同处理 方法,与同桌分享。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疾、废、逢”三字中,相近的笔画分别作了哪些避就处理。了解半包围结构汉字中的避就关系,体验避就关系在汉字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读一读书中有关魏晋南北朝书法的介绍;课件出示《宣示表》《兰亭序》等相关作品图片,让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请学生说一说碑与帖的区别。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思考小结
(1)汉字中为什么要避就相让?(2)避就相让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2课 集字临摹练习
(六)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灯、知、发、勤”等字,复习巩固避就相让结构原则。2.欣赏集字作品《劝学》,学习七言绝句和七言对联作品的书写方法。3.尝试创作条幅或对联作品,从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巩固复习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熟练运用到条幅和对 联的集字临摹之中。
难点: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书法形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左右结构汉字的什么结构原则?(2)避就相让原则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书法学习。
二、学习新知
1.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1)出示“灯、知、发、勤”,请学生用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说一说它们的特征。明确:
“灯”字左让右,“火”靠上,左高右低。“知”字右让左。“口”偏下。
“发”字左边的第四横不与右边的横抵触,上下错开。“勤”字右撇伸向左下。
教师小结:字的左右两部分有大小之分,一般小让大。两部分都有长笔画,则采用相互错位或穿插的方法巧妙避让。
(2)学生临写“灯、知、发、勤”,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重点评价左右避就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到位。(4)学生再次临写四字。2.学以致用,尝试创作。(1)《劝学》内容赏析 课件出示《劝学》诗文。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所写的四个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七言绝句《劝学》。请学生朗诵诗文,并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教师小结:诗人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给我们阐述了珍惜时间的道理。尤其是后两句,成为读书人的至理名言。这首诗也常被书法家创作成作品,悬挂厅堂,以作自省。
(2)展示以《劝学》为内容的两种书法作品形式请学生观察两种作品形貌和整体章法,讨论为什么写四句和两句,要用不同的形式? 两种作品形式里,落款的格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七言绝句更适合写成条幅作品。用四尺三开的条幅写七言诗,可以安排成正文四行,每行七个字,落款一行。对仗的两句诗句,写成对联的形式,更显整齐统一。教师小结:在创作作品时,应根据作品内容的多少选择适合的作品形式(3)学生尝试书写作品。选择条幅或对联,进行集字创作(4)展示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课外尝试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李斯《用笔论》句“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四、整理反思 师生问答。
教师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师问:创作作品前,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构思?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3课 虚实相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中的虚和实,了解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2.观察汉字中的虚和实,学习表现虚实关系,体验汉字虚实相生的美感
3.了解唐宋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书法的丰富性,激发探究书法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虚实关系书写汉字。难点:在书写中,能准确地表现出汉字的虚实关系。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例字“以、荷”。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疏密关系是么样的。
教师引导:“以、荷”两字从笔画的排列讲,是左密右疏、上密下疏。从空间布白上讲,我们还可以说“左实右虚、上实下”。(板书左实右虚、上实下虚)
二、学习新知 1.探求新知。
(1)理解建实的概念。
教师讲授:安排字的结构时,笔画多、空白少的的部分称“实”,笔画少,空白多的部分称“虚”。以“以”字为例,左部分紧实,作实处理;左右两部分之间空白较大,作虚处理。虚实变化,相得益彰。
“荷”字结构上紧下松,上部分空白较小,下部分空白较大,虚实对比明显。有有实,实结合,相生相发,结构才合理。(板书虚实相生)(2)教师示范“以、荷”(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临写。(3))展示评价。重点讲评“虚”的部分是否大胆明显表现。(4)学生再次练习,体会虚实相生关系。
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虚实相生的结构布白。出示“盛、河、畚、动、穷、脱”请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分小组讨论,并用色笔画出“虚”的空间,记录下来。分享讨论结果。明确:
“盛”字上部分字内空白相对较大,"皿”收紧上移,上虚下实; 河”字左右两部分紧靠,竖钩斜撑,左上实,中下虚; “畚”字中间虚;
“动”字左边空白较少,右边空白较大,呈左实右虚; 穷”字下部“身”笔画多,“弓”笔画少,左实右虚; 脱”字左部分笔画雄健壮实,右部分线条瘦硬清虚;
教师小结:虚实关系存在于所有结构的字中,它比疏密包含的范围更广泛。3.学生临写“盛、河、畚、动、穷、脱”,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优秀作业。小组推荐组内写得最好的作业,小组间比比。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说一说虚实关系处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拓展思考。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昏、断、只”三字中的虚实关系。
3.请学生读一读书中的介绍,了解唐宋书法的基本情况。思考唐宋书法如此兴盛的原因。
课件出示唐宋代表书作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小结:字中有疏密,字间存虚实,虚实关系因字天同、而形式多样。在临写时,要仔细观察分析,然后沉着下笔、美 做到疏密相间、虚实相生。2.清洁、整理学具。
第14课集字临摹练习
(七)教学目标:
1.临写“学、问、得、来”,复习现固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2.分析楷书作品中的章法布局,感知章法中的虚实变化。
3.欣赏三种形式的集字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掌握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创作方法,学试集字创作。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集字创作作品,注意每个字内部虚实关系 巩固复习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
难点:作品章法布局中虚实关系的表现。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何绍基练字的故事,学生讨论何绍基练字的窍门。教师小结:练好书法除了要持之以恒,更重要的是方法要正确。就像何绍基年轻的时候那样,要多临帖,还要懂得博采众家之长,同时要将临写与创作相结合,逐步由临向创作过渡,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由临摹到创作的过程。
二、学习新知
出示作品,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集字斗方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师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品。
请学生朗读内容:“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作简单介绍: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给我们讲述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古人学习知识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不会偷懒的,少年时下的工
六、龄大了オ会有所成就。书上读来的都是感受很浅的间接知 果想要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去亲身体验、实践。” 2.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教师引导:要写好这件作品,首先要学会运用已学的方法把字写好。(1)分析例字的虚实关系。
出示“学、问、得、来”,请学生用已学的知识,从虚实根生的角度,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学生讨论,明确:
“学”字上部分笔画多而密、空间小显得实,下部分笔画少,疏朗而显得虚,上下实虚相生;
“问”字上部分紧密而实,下部分“ロ”靠上,上实下虚; “得”字左虚右实,上实下虚;
“来”字上部分实而,下部分虚而宽。
(2)示范虚实关系如何表现。教师示范边写(放)边重复要点。(3)学生临写。
(4)展示评价。重点点评字中的虚实是否有所体现。3.作品赏析,尝试创作。
(1)分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斗方作品章法布局。
教师讲解:将七言诗写成斗方,每行六个字,共五行,行距稍大于字距,正好成方形。一行中有虚有实,如“人”字笔画少而显得空虚,“学”字笔画多而显得坚实。整体布局上也一样,如字距略小而实,行距就要稍大而虚,讲求虚实对比。(2)学生尝试书写作品。
(3)学生作品展评。选取几张学生作品悬挂,让学生和范本比较,找出问题所在。(字间距不均匀、字形大小不统一等)。教师小结:集字作品因按新的内容重新组合,在重组过程中存在字与字之间搭配关系的变化,比一般的临帖难度要大一些。重组时要根据新的搭配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三、拓展延伸
1.欣赏《冬夜读书示子聿》横幅和条幅作品,说一说它们在章法上与斗方作品有什么不同,章法中的虚实又是怎样体现的。
三、拓展延使
1.欣赏《冬夜读书示子聿》横幅和条幅作品,说一说它们在章法上与斗方作品有什么不同,章法中的虚实又是怎样体现的
2.课外拓展。请学生用集字的方法,将《冬夜读书示子》 写成扇面
四、整理反思
1.谈话小结:今天的书写中,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样解决?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5课 纵横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各部分间存在纵横取势、了解纵横变化的结构原贝则。2.观察汉字中的纵势和横势的组合关系,学习表现纷横关系,体验汉字纵横变化的美感。
3.了解元明清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书法的丰富性,激发探究书法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纵横变化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纵横关系书写汉字。难点:在书写中,能准确地表现出汉字的纵横关系。教具准备
笔、墨、纸、矾、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贝、直、也、立”,请几位同学上台勾画出汉字的外轮廓。请学生观察这些轮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像“贝、直”这样,外形窄长的字,它是上下伸展,我们称它为“纵势”。相反,“立、也”形态宽扁,左右舒展,称之为“横势”。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汉字中的“纵横变化。(板书纵横变化)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字,感知纵横变化原则。
(1)观察“集、贤”两字,体会纵横交错。课件出示两字。
教师问:窄长是纵势,宽扁是横势,那么“集”字取的是什么势呢? 学生观察,讨论。明确:
“集”字上部分“住”收缩横画,取纵势;下部分“木”则伸展横画,稍收竖画,改撤、捺为两点,呈横势。一纵一横,纵横交错。(边说边描出两部分的框架)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贤”字的纵横关系。明确:
“贤”字上部分压缩呈横势,下部分竖长横短呈鉄势,上下结合,重心平稳。教师小结:汉字中有单独取纵势或横势的,也有的汉字一字中纵横交错变化,如“集”的上纵下横,“贤”的上横下。在临写时,要有意表现出来。(2)书写“集、贤”两字,表现纵横交错。
教师范字写例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强调纵横取势的要点。学生跟临。
随堂点评,纠错再写。
2.自主分析,体验纵横变化的不同形式。(1)教师明确任务:观察教材中的“是、置、资、地、批、音
等字,同桌讨论这些字的纵横关系是怎样的,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
(2)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明确:
“是”字上下结构,上纵下横,上部分紧缩,下部分撇捺伸为横势。
“置”字上横下纵,上部分扁平,下部分呈纵势,末横长伸,以承载上部分; “资”字上下结构,上部分“次”上下收缩取横势,下部分“贝”,呈纵势; “地”字左右结构,左纵右横,左边横短竖长呈纵势、右边竖短钩长作横势; “批”字左右结构,左纵右横,提手旁竖钩长伸;
“音”字上下结构,立”上下收缩取横势,“日”略长作纵势。
(3)教师板书记录。小结:每个字的纵横取势都有所不同,我们在临与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字的自然取势,争取准确表现。(4)学生临写六个字。
(5)展示评价。重点讲评纵横是否表现到位,纵横两部分之间位置是否合理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纵横关系的。明确:不同的纵横变化,会使字的结构发生变化,如疏密、开合都有不同,所以オ呈现出不同书法家自己独特的风格。
2.拓展思考。请学生观察“荤、贤、检”三个字,说一说它们有怎样的纵横变化。学以致用,再次巩固纵横变化要点。
3.请学生读一读书中的介绍,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时代表书家的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元明清书法的基本情况、了元明清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和由他们的志趣而造就的时代特征。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纵横变化形式?
教师小结:纵横变化形式,多种多样。在临写时,要仔细观 察分析,然后下笔表现。2.清洁、整理学具。
第16课集字临摹练习
(八)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知、高、岂、归”、复习现固纵横变化的结构原则。2.欣赏集字作品《澡布联句》,感知作品字与字间的纵横变化。
3.学习条幅作品的书写方法,从集字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巩固复习纵横变化的结构原则,并运用于集字作品书。难点:处理字与字间的纵横变化。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墊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什么结构原刚?(2)纵横变化的形式有哪些?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学习新知
1.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1)出示“知、高、岂、归”,请学生用纵横变化的结构原 则说一说它们的特征。明确:知高 “知”左长有,左织右横
“高”字上部分呈纵势,下部分取横势; “岂”字中,“山”的三竖取斜势
“归”字左右各分上下两部分,左部分上鉄下横,右部分则上横下纵。
(2)教师范写四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范边强调特征。学生跟临。(3)反馈评价,讲评不足。重点讲评作业中的纵横变化有没有准确表现。(4)再次书写。
2.学以致用,尝试创作。《瀑布联句》内容赏析
课件出示《瀑布联句》诗文。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所写的四个字,出自唐代的诗《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润岂能留得使?终归大海作波涛。请学生朗诵诗文,并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一道瀑布历经很多山峰、沟壑,一路艰辛而来,站到远处 才能看到它来自很高的地方。它岂是山润小溪所能留得住的?它 终归要奔向远方的大海,化作惊涛骇浪。)教师小结:《瀑布联句》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番大事业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放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鸽以高翔。
(2)《瀑布联句》条幅章法解析。
出示教材中的集字条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作品的章法是怎么安排的。请学生思考:能不能每行写八个字?那样的形式与教材上的条幅会有什么不同? 师生一起画一面作品
教师小结:创作时,同样的内容,可以写成不同章法的作品。但在写之前,必须先进行计算,统等安排,再落笔书写。(3)《瀑布联句》集字作品书写。
教师提示要点:书写时,要注意单字中的纵横变化,还应注意字与字之的纵横取势。并举例:“万”字字形长呈纵势、“壑”字字形宽呈横势。“知”字呈横势,“出”字则取纵势。书写时应仔细观察。(4)优秀作品展示。拓展延伸
课外尝试用条幅的形式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黄庭坚《院书》句:“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家非传者妄也。
四、整理反思 师生问答。
四年级校本课程古诗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和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一.创设情景,导入古诗。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咏柳》揭题后讨论:你知道“咏”的意思吗?(“咏” 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贺知章)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练习填空,理解诗句意思。
(1)在()内填上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上填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3)“碧玉”、“绿丝绦”、“细叶”、“春风”、“剪刀”这些词语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看到的,哪些是联想到的?(“细叶”是看到的。“碧玉”、“绿丝绦”、“春风”、“剪刀”上联想到的。)
教师点拨: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4)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5)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6)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7)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2.比赛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三.课外延伸:
春风多好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背给大家听。其实,还有不少的散文、对联、童谣、歌曲也是描写春天的,你知道吗?
【六年级校本课程(硬笔书法)教学计划及教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下学期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7-05
六年级校本《二十四节气》课程教学计划12-28
小学六年级校本教案07-08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0-02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2-10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09-23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0-16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总结12-06
五年级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5-13
六年级校本教科研工作计划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