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选修课程论文(精选12篇)
体育选修课程论文 篇1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传统医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形成了身体姿势、呼吸和意识三方面整合一体的独特健身方式。在民族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 还传承了宝贵的传统体育文化。2002年8月, 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也进一步指出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不可估量与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如何充分利用开发传统体育项目中文化价值, 值得我们思考[1]。
1 研究的宏观视角-社会大环境
1.1 现代社会对养生文化的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对生命的长久和生活的质量更加重视, 主动维护健康、防护疾病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于是, 在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养生”越来越受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品成为最为热销的食品之一, 各类养生保健类节目收视水平较高, 保健、养生类图书热销。这一切均反映了人们的养生需求。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 是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全民养生的时代背景下, 传统体育养生作为一种低投入、高受益的健康投资, 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健康、养生的需要, 提高生活质量, 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最佳选择。
1.2 现代人对体育锻炼方式的追求
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 快速的生活节奏, 使人们大脑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这为许多疾病产生埋下了隐患。现代科学研究发现, 人类60%~90%的疾病与生活中的精神压力高度相关。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魏高峡指出, 人们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是为了找到一个排压的渠道。而通过重拾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对抗现代焦虑很好的方式。无论是古筝、茶道还是太极拳, 并不单纯是学习一种技能, 而是更多地培养了一种专注和放松能力, 这对职场生活很有帮助。传统体育养生学中的“形神兼养, 内外兼修”保健思想, 缓慢柔和的运动方式, 符合现代人的健身需求。
2 微观视角-民族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现实意义
2.1 丰富体育课程资源, 满足不同学生的健身需求
开设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竞技性运动项目, 如田径、体操、游泳、球类项目等。相对柔和的运动项目较少, 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健身需求。尤其是没有考虑一些身体素质较差, 性格文静的女生的健身需求。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在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同时, 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健身需求。
2.2 弘扬民族文化, 继承中华国粹
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是对民族传统健身养生文化全面、系统、科学、规范地继承和发扬, 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的彰显[2]。近半个世纪以来, 西方体育一直占据高校体育的主流, 而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备受冷落。这必然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的丧失。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与中国的古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以课程形式开设传统体育养生, 可以增进对青少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 使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 起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2.3 发展终身体育项目,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以在课堂上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为目的的学习目标, 建立在体育课中通过动作的学习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使学生在毕业之后, 仍能对一种或数种体育运动有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但是从目前开设的体育项目来分析, 大多数为竞技运动项目, 对场地要求严格, 资金负担重, 过分注重技能培养, 对学生心里教育关注较少, 不适合作为终身体育项目来发展。与之相比,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易于教学、不受学生基础限制;场地要求简单、教学活动容易展开;时间灵活度高、易于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优点, 适合在体育教学中增设。同时,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以追求身心平衡发展为原则, 更加注重学生心态的培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意义。
2.4 促建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民族医学院校体育特色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 促进学校文化特色必不可少的内容, 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可以增加学校体育氛围, 促建校园文化建设。民族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有利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 同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达到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之目的。其次, 传统体育养生学属于“医体结合”的课程, 利用医学院校开展优势, 形成民族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特色。
3 医学院校传统体育养生学开设的现实基础
3.1 国内相关研究
在全民健身、全民养生的时代背景下, 传统体育的养生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国内多数学者对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健身价值进行了研究, 存在大量的文献资料。从研究内容来看, 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这类研究, 为民族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研究较多, 实践研究较少, 研究深度不够等。关于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研究, 仅搜索到1篇, 且属理论研究。关于《医学院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 未找到相关文献。
3.2 国外相关研究
传统体育养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国外找不到相关文献。但从国外一些类似体育项目发展现状来看, 可窥探到国外对传统体育养生的青睐。以瑜伽为例, 瑜伽源于古印度, 是东方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目前, 西方国家70%以上的健身房、社区活动中心均开设了瑜伽课程, 瑜伽被树为温和有氧运动的首选。据调查, 美国有超过1000万的人练习瑜伽, 瑜伽已经普及到社区内的一些活动场所。此外, 很多国家还有专门的瑜伽学院、如印度著名的PARMA瑜伽学院、要穆拉瑜伽大学、瑞什克斯的瑜伽疗法学院等。可见,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 动作舒缓、注重身心锻炼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欢迎。
瑜伽动作缓慢柔和, 注重心灵的同步保健。这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所追求的健身理念、健身方式不谋而合, 有些内容甚至是同质同构。在瑜伽风靡全球的同时, 我们有必要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体育养生项目。
4 民族医学院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体系构建
4.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传统养生的基本理论, 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方法, 能够进行一些功法的实践和教学, 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保健养生意识, 日常生活中达到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 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发展学生终身体育项目, 为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学习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爱国热情, 弘扬民族精神, 打造民族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特色。
4.2 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是一个大家庭, 包含了许多的健身项目,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应该以国家相关推广政策、已开设该门课程的院校经验以及民族医学院校自身教学条件为参考依据。健身气功是传统体育养生的一个分支,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4号令中指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 呼吸吐纳, 心理调节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满足后SARS时期人们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开展了编创健身气功功法的科学研究, 2003年开始在全国九个试点省市试行推广健身气功新功法, 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努力, 健身气功在群众当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广的项目主要包括: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简称1568工程。目前, 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健身内容也主要是这四个项目。
4.3 课时分配
4.3.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28个课时) 。
理论:4个课时;技术21个课时;考核2个课时, 机动1个课时。
(2) 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4个课时) 。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2个课时;传统养生学基础理论:2个课时。
(3) 技术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 (21个课时) 。
易筋经:4个课时;五禽戏4个课时;六字诀4个课时;八段锦3个课时。
4.4 考试考核制度
4.4.1 考核
(1) 考核的形式与内容。
1考试形式:分为技术考试、理论考试。
2考试内容:第一, 技术考试:功法演练;第二, 理论考试:功法动作健身原理及要领。
3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执行。
(2) 技术考试评分标准。
技术考试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分为3个分数段, 其中:很好为10~8.00分;一般为8.00~6.00分;较差为6.00分以下。
1动作舒展, 圆活连贯, 刚柔相济, 动静结合, 内外合一、上下相随, 呼吸自然、平稳, 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与动作协调一致;肩、胸、腹微小动作所体现的内动和肢体紧张与放松与技术要领要一致者, 为“很好”。
2凡动作较舒展, 较圆活连贯, 柔和缓慢, 动静相兼, 上下相随。呼吸比较自然、平稳, 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较安静、自然者为“一般”。
3凡动作不舒展, 僵硬不连贯, 动静不分, 上下脱节不协调, 呼吸不自然平稳, 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方面差者为“较差”。
(3) 考试的计算。
采用百分制评分, 比例为:
理论成绩:占总分的10%;
平时成绩:占30%;
技术成绩:占60%。
5 结论
从社会背景和学校现实意义来看, 民族医学院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是必然的及可行的, 关于类似研究, 相对较少, 民族医学院校增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也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急迫性, 可以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保健养生意识, 继承传统体育文化, 打造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特色, 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与分配、考试与考, 该体系是根据民族医学院校实际教学情况设定, 符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
参考文献
[1]潘鹏飞.民族院校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4) .
[2]王敬浩, 虞定海.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2) .
体育选修课程论文 篇2
唐家兵
【课程名称】少儿国画 【指导教师】唐家兵
【课程类型】艺术类·选修课程 【授课时间】每周五两课时 【授课对象】40人 【教学材料】国画用具 【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国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中高年级学生对学国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课程总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国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国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安排】
(一)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二)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三)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课程实施建议】
1、对于初学国画的学生,先采用临摹作品为练习,看谁摹仿最像,坚持练好基本功。学生每次作业全部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优、良、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作业的长处,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讲评时鼓励、表扬为主,增进学习书画的兴趣。
2、有一定国画基础的学生,同层次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谁进步得快,进步快的学生上台表演练习,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评比三名进步快的学生,老师奖励国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
3、国画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品采取竞争上学校书画专栏,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书画的热潮。
4、让学生走向社会,借助社会活动教育和各类书画比赛的检验,培养一批书画新苗。
(1)参观书画展览,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加速书画新苗的培养。
5、举行书画现场表演,举办国作品展览。
6、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其他老师、学生家长到会参加探讨,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7、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标准
(1)以重点观察为基础,提高欣赏美的能力。(2)以分步示范为重点,训练绘画技能。(3)以空间组合为落点,训练构图能力。(4)以作品特色为评价,注重因材施教。2.评价主体:
坚持互动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3.评价手段:
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4.评价方法:
职高体育选修教学之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职高;体育选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16-0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依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运动技能水平,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下面就体育选修课谈谈如何适应新课程开展有效体育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课程内容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引入新兴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新课程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六个运动技能和一个健康教育专题)。高中学生在水平五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减少运动技能学习项目内容,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水平六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1、选择教学内容把握“度”
新课程标准下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像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灵活多样,内容新颖,有创造性,与音乐美术的学科互相渗透。体育课与音乐课相结合,既能放松身心,激发兴趣,又能强化体能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以情境设置教学为模式的教学内容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就不太适宜,而主题教学、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参与、兴趣小组等模式的教学内容则更适合应用于高中课堂。不管选择哪一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制定选课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选修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要以高中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这一教学任务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完成,仅靠几节课或是若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是办不到的。我们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传授知识与技术过多,培养能力的内容甚少,必须强调将培养发展高中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内容写进选修课教学大纲,使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时有“法”可依,按照合理比例安排,根据个体差异,采取行之有效教学手段,有计划培养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高中体育选修课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实行多项目、多教材循环特性,体育课指定选修在规定体育课中,按照一定课时比例,学生在规定体育项目中,选择一至二项参加学习。根据普遍喜爱和学校教学条件,设置若干个选修课目供学生选择学习,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体育舞蹈、健美体操等。选修课能更好开掘和激发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使体育运动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得到切实培养。
教师按自己专长任课。教师先制定教学目标,校园网发出公告,学生根据自已兴趣、爱好网上报名。各项目的学生报名人数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进行合理分配。在制定教学计划,一般采用单元计划,在教学班组织形式方面也有很大变化,要打乱几个平行班级的界限,按学生所选择的体育项目重新编班。编班要求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减少学习项目和增加选修机会,对适应学生个性和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起重大作用。
二、改变旧学习方式,实施新教学方式
体育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要领会体育课程标准理念,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将分组教学的新模式应用于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意识,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1、丰富职高生专项体育理论,培养问题分析、思考、解决能力
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条件,能力本身包含灵活创造运用知识,没有基础知识无从谈起创造性运用。专项理论知识讲授应当采用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课能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专项理论知识。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在专项运动实践中,有的放矢讲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针对职高生特点,我想到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来提高学习兴趣,逐渐培养他们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积累丰富了,兴趣产生了,他们便不甘心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他们便会更多的去思考,去分析。endprint
在篮球教学中,我加强了篮球理论知识传授,教学生如何观看比赛,欣赏比赛。学习篮球发展史、篮球裁判知识,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学生说:“我非常喜欢看篮球比赛,但是就知道哪边得分,哪边胜,哪边负,解说员讲解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听懂,却看不懂。体育课上老师教如何去欣赏篮球比赛,了解传切、掩护、联防、紧逼防守。看篮球内行多了!坐电视机前也可以指手划脚了,有时候还和同学一起去试试呢。”
体育理论知识学习最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分组教学新模式
(1)按兴趣自选项目分组
以前上球类课,不管你喜不喜欢,一个不能少,必须学习,否则不给成绩,学生被动接受。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发挥学生主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我根据这一精神,球类教学时,让学生选择喜欢球类学习,教师在各组分别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主动性自然加强。由于学生选择的都是自己强项,学习热情自然提高,教起来非常顺手。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后,非常渴望进行比赛,以此来检验自己学习效果。
在排球教学中,一般女学生都会选择这一项目,我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将学生分成精英组、基础组、初学组。精英组队员按教师给他们练习的目标和内容,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进行学习。基础组队员按教师给他们的指定的练习内容,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进行学习。初学组队员由教师进行示范,纠正错误动作,学习排球基本技术。经过几次课时学习,对排球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与提高,见到排球就躲的女生,在学习后,跃跃欲试的要参加比赛了。
(2)按比赛内容分组
通过体育课学习,学生掌握了动作技术。检验动作技术是否掌握,最好办法是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技术运用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比赛时,一般遵循力量均等原则,也可采用弱组向强组挑战方式进分组。不同的分组方式,比赛中学生获得收获也不同,享受快乐也不同,最终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会逐步提高。
三、选修教学中体验运动的喜悦
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与喜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具体分析有一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成功心理逐步形成。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成功。教师帮助在减少,学生尝试成功力度加大,推动主动参与活动,教师创造条件和情景,以问题形式激发主动参与活动。在尝试过程中,学生获得较高层次成功,成功的能力和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学生自我开发为主,需要教师继续给予帮助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教师帮助学生产生自我激励机制。学生自己争取成功,分阶段循环,促使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
以上三个阶段的体育学习,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以自主参与成功体验教学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热爱体育课,形成良好体育氛围。
四、多种学习评价形式
教学评价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多一把衡量尺子,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排队,而是促进发展,创造育人环境。
1、全面综合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变体育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评价的方法,而是多方面、多侧面、多层次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步、组织合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强调师生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认同,被评价者(学生)可以解释、反思,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一方面评价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确定考核内容,成绩占50%。另一方面,剩余50%由教学班根据项目特点,学习态度、表现和技能掌握为重点,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的方式确定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考核标准重视体育教学综合效益,设立完整补修制度,安排教师,保证补修课时,完成补修任务。
2、重视过程评价方式
学期开学前,教师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试,了解每一位学生基础成绩,建立健康成长档案。经过一学期体育学习,期末再进行一次全面测试,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采取小卡片设计形式,把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作为总体评价等级依据,并且计入学期体育课总评成绩。
以上几点是个人职高体育课教学的一点体会和尝试,今后,我会进一步抓住教改这一契机,钻研教材、教法,针对学生特点,探索出更多适合体育选修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刚 高中体育“分项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宁夏教育科研 103期
[2] 缪胜杨 在高中阶段实行“体育课分项教学模式”的研究
[3] 金鑫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4] 吴健 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
[5] 张立新 中学生课堂学法的研究
[6] 王志宏 谈谈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组教学的新模式
[7] 袁爱玉 高中体育可以尝试分项教学
体育选修课程论文 篇4
一、体育课程选修模块化教改的意义
(一) 学生
相对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通过选修模块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孩子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通过开展体育课程选修能够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自己喜欢的体育业运动项目, 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常, 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条件, 可以开设的体育选修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兵乓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散打、太极、拳击等武术项目,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还开设了游泳、滑冰、旱冰、健美操等项目。通过改革, 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以及体育运动基本技术得到了培养。一方面, 部分学生的特长有助于从小学阶段提早发现与培养;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的先天运动天赋不较差可以选择对身高、体重、速度等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来回避, 实现差异化锻炼与发展。
从各学校推行的效果来看, 学生的上课兴趣明显增强,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参与率明显提高。
(二) 教师
通过体育课程模块化选修改革, 促进了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各学校为了配合体育课程模块化选修改革, 在推行教改的过程中给予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权, 不再是统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各模块项目教学教师根据所任选修模块内容自己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步骤, 教师教学放开了一定的权限。另外, 选修模块越多, 需要配备的教师越多以及对师资的技术能力要求越高, 这样各学校为了教改需要招聘一些特定专业特长的教师, 并对在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因为教师数量编制受限还聘请了一些运动员、教练等专业人士作为兼课教师。
二、小学体育选修课程模块开发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 小学生的自选能力有限, 应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报
因为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度有限, 因此, 在开展体育选修的过程中学生的自选能力有限, 很多学生是因为大家都选所以也选。因此, 应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体育教师对选修项目的介绍, 并做一些演示或者播放一些相关的短片。这样可以让孩子能够在家长的指导下, 合理选择自己的体育学习项目。
(二) 资源共享, 课程共建
在实践中发现, 一些选修项目因为学生选报的过少, 难以成教学训练班, 教学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对策, 笔者建议在一个城市的小学联合起来共同开展课程建设, 师资共享, 这样有利于课程的改革以及教学开展。各学校体育老师可以互相兼课, 打破原有学校的界限。
(三) 课余活动缺少组织
学生的体育项目学习单靠体育课程课内时间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课外活动, 包含课间活动是体育课程的课外延伸, 在这部分课外时间内学生可以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够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但是, 学生的体育项目学习需要团队对抗以及裁判等,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缺少组织。可以借鉴国外教育的成熟经验, 在学生中成立体育俱乐部, 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作用做好低年级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安排。
(四) 场地和器材受限制
体育课程模块化选修教学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多, 即使按照项目分班分流, 也比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对硬件条件的要求要高的多。因此需要学校投入足够的资金加强场地和器材建设。
三、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基本保障
(一) 组建团队, 同心开发
学校体育选修课程模块化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个学校之间互相配合, 因此在市教育局的领导组织下可以成立课程开发团队, 集思广益、合作开展、成果共享。并且, 学校以及教育局应该制定一些明确的奖励方案, 从政策上激烈体育课程教师积极推行课改与课程建设。
(二) 科研引领, 提升质量
在进行校体育选修课程模块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需要更多的向教育专业、心理学专业、体育学术专家请教, 提高学校体育选修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更好地迎合学校的特色和小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最大化的提高学校体育选修课程的质量。
(三) 资源支持, 提供保障
学校体育选修课程开发需要资金、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和保证。除了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课程开发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外, 还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开发制作了大量的体育活动材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 2006.
[2]初永和.对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 2002 (2) :61-64.
[3]致诚.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6) :56-57.
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5
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试行)2014.2.拟稿 罗洁华
通用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中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要学、爱学、会学、能学,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快学多学,以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成为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
从本学期开始,通用技术课程在必修课程中试行自主选修学分制,必修课程共2模块,每模块2学分,允许提前修学完成,用必修课时间进行选修课内容学习。在必修课程学习中,每提前完成1学分学习任务,可获得1次选修课程的自主选择机会,且每次只能选修1个科目学习。选修课学习学校提供学习设备和条件,以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必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指导老师,明确学习任务,获得一定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条件,遵守课程的一切规定。
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学习任务陈述如下:
一、必修模块1--《技术与设计1》学习任务
模块1学习以期中考试为节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章,1学分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旁注解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完成2项自选作业--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目标、介绍一件创新小产品的价值-图文并茂、介绍2014年的重大发明或重大科技事件等
3.完成2件小制作--包装袋、四巧板等
4.完成2个报告--人机关系调查报告、不同结构造型的纸张的强度关系试验报告
第二部分:第四章--第八章,1学分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完成8个常见几何体的草图的绘制-见样例
3.正确绘制3根鲁班锁或相应的其他图形的轴测图,有正确的尺寸标注
4.正确绘制小木槌或其他图形的三视图,有正确的尺寸标注
5.正确使用工具制作小木槌、简易书架、储物凳等简单作品1件
6.完成一项作品的设计制作,并有规范的设计报告,参加一定级别的比赛获奖可同等考虑
7.完成1篇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总结报告。
完成第2学分的学习,同时完成前一选修科目的学习,方可获得再次自主选择选修科目的资格,选修科目总数目不受限制。
参加期末卷面考试合格,才算完成《技术与设计1》学习,获得课程2学分。
二、必修模块2--《技术与设计2》学习任务
模块2学习同样以期中考试为节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1学分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完成不倒翁制作及稳定性探究的实验及报告
3.完成简易相片架等简单结构的设计制作及设计报告
4.制作鲁班锁、小木槌或九连环1套,并有含流程的制作说明
第二部分: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学分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完成九连环解环、建设规划或生产计划等1项系统的分析或设计操作
3.完成自发电手电、指南车等系统设计的设计报告
4.完成自动台灯等简单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设计报告
完成第2学分的学习,同时完成前一选修科目的学习,方可获得再次自主选择选修科目的资格,选修科目总数目不受限制。
参加期末卷面考试合格,才算完成《技术与设计2》学习,获得课程2学分。
通过高二下学期的南京市学业水平考试,方可认可通用技术必修课程的4个学分。
三、选修模块的可选科目及学习要求
参加选修模块的学习必须填写申请表,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课程,选修课程结束后,完成相关表格并递交。选修模块的学习以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自选自购相关教材1本及以上,必须确定至少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以推荐和自选相结合,可以是通用技术学科的任课教师、实验员或学校的其他教师,也可以是高校、研究所专业教师,社会上的有专业辅导能力的人员,或者是家庭成员,指导教师必须能够对学习的每一过程把关和指导。选修科目学习时间可以是提前完成必修课程节省下的在校时间,也可以是自己可以安排的其它空余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边角时间,珍惜时间,学会学习。每一选修科目完成学习任务获1学分,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总共4学分。选修科目学习开始前,学生必须根据所选教材,制定比较详细的学习计划,送指导教师批准方可施行。选修课程结束时,必须经过相关的考核,填写相关的表格,获得指导教师、学生本人和学校意见方能通过认可学分。
因设备和条件限制,各选修科目都有人数限制,请根据个人特点,合理计划安排自己的选修内容。
通用技术有部分选修内容在学校统一选修时间也有安排,如:机器人制作、电子控制技术、服装设计制作、OM和创新制作等。
1.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学习任务(每班限8人)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掌握几个常见的控制电路和元件组成,能够应用于设计中
3)掌握万用表、电烙铁等基本工具的使用,能焊接制作至少1个有功能的电子作品
4)掌握常见的传感器及其使用
5)设计制作完成1件电子控制技术有特色有实用性的作品,如水箱水位控制装置、自动寻线装置、大棚植物温度控制装置、收音机等,同时递交设计报告
6)准备一项电子比赛项目,参加学校成果展示或比赛获奖,给出设计报告
2.选修模块《简易机器人制作》学习任务(每班限8人)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设计完成一批基本功能机器人,并附说明(电子打印稿,有图片)
3)设计制作完成1件有特色有实用性的机器人创新作品,同时递交设计报告
4)准备一项机器人比赛项目,给出研究报告,参加学校成果展示或比赛获奖
3.选修模块《服装及其设计》学习任务(每班限8人)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掌握服装的基本构成,画一幅设计效果图
3)掌握服装裁剪图的基本要素,画一件服装的裁剪图
4)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要素,会制作基本工具的使用,完成几件基本结构的简单作品
5)完成一件实用的、有设计特色的服装的设计制作,并给出设计制作报告
6)参加学校服装设计成果展示或参加相关比赛活动
4.选修模块《汽车驾驶与保养》学习任务(每班限8人)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完成驾驶科目1-汽车驾驶基础知识理论考试
3)在驾驶模拟机上完成场地基本技能考试
4)在驾驶模拟机上完成路考
5)完成驾驶科目4-安全驾驶理论考试
6)对汽车的某一项目进行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
5.选修模块《建筑及其设计》学习任务(每班限8人)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学习一种设计软件,用软件做出一个合理实用的简单建筑设计图
3)设计一种建筑,绘出设计图,做出模型,给出设计报告
4)对建筑设计的某项目进行研究,给出研究报告
5)设计完成作品参加学习成果展示或参加比赛
6.选修模块《现代农业技术》学习任务(每班限8人)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现代农业技术”包括“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等6个方面的内容,至少对2个方面的内容有研究
3)能够根据自然条件,对动植物进行种植养护实验研究,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4)对农业技术的某项目进行研究,给出研究报告,研究有实验成果,能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在部分区域推广
7.选修模块《家政与生活技术》学习任务(每班限8人)
1)阅读课本-有重点勾画,关键词圈出和诠释,主要内容举例,书上完成各种问题、讨论、练习等
2)家政的内容包括家庭管理、儿童教育、食品与营养、服装与织物、居室与环境、家庭理财、家庭保健等,至少能对2个方面的内容有研究
3)能够参与具体的家政活动,能够对1-2个方面的内容实践实验,写出实践报告
体育选修课程论文 篇6
关键词:新课程;选修模块;问题;对策建议
G633.51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通史教学模式实行中外历史内容整编交叉通过专题史的形式来展现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在学完必修模块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基础上从六大选修模块中挑选两到三个模块来进行学习。从理论上来说,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为了打破长久以来必修课程“独霸课堂”的局面。有着相对独立,方式灵活、题材新颖、内容庞大等优点。也是逐渐从教师主导课堂过渡到师生共同经营的良好途径,选修课程的施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科内容实现知识整合提供了帮助。教学工作者对选修模块教学的开设都无一例外持肯定欢迎的态度。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六大模块内容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與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这些内容的选择编排打破了过去必修课程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历史视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都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管选修模块的教学无论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理论层面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修模块教学却显得十分的尴尬,现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选修模块的课程开设现状并不理想,流于形式
笔者曾就选修模块的相关问题走访调查过一些学生,居然有些学生开口问“什么是选修课程?”可见选修模块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当向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是选修课程时才了解清楚,在学完必修课程之后也开设了选修课程,但选修课程的开设并不是理想中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而是学校统一安排课程和教学任务,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教师在选修模块教学时也并没有刻意提醒学生该课程内容为选修模块内容,学习和教学方式一如必修模块,选修课也成了必选课,难怪学生对选修课程不明所以。
(二)选修模块的教学过程难度较大,对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考验
由于高中历史选修课程侧重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相关内容,专业性较强,同时也吸收了一些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其内容不仅对学生,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新的领域。要上好高中历史选修模块,教师必须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储备。教师在在史料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资源进行阅读、分析和概括,能够快速突破重难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选修模块中一些相对陌生和不熟悉的内容,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广泛收集相关资源,将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原始史料,图片,视频等等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史实教学。有一些教师干脆把选修课上成了纯学术性的专题讲座,加深了学习难度,同时也违背了高中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目标和特点。选修模块教学在这时候却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进度。
结合笔者实践调查经验和新课程的认识,考虑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多方面的支持,为教学工作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学科课程的开设离不开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控和支持。一方面,选修模块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切实有效地落实,选修课也只能当必修课上,反映了在课程开设方面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建议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应该设立独立的选修模块管理机构,完善选修模块教学的管理制度。安排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来审议、监督、落实选修模块教学工作的实施情况,确保选修课程的有序运行。而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历史教师对选修模块的教学理念其实很赞同,但实际操作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发现历史选修模块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支持,物质基础和财政基础无法落实到位,教育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因此建议教学主管机构考虑为选修模块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财力和政策支持,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和教学理念的培训,调动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放心大胆的对选修模块教学推陈出新,发挥选修模块学习的独特功能。
(二)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为学生选修课程的学习提供指导意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存在本身就有着鲜明的个性,选修模块的学习正是为学生个性的发挥提供了最佳途径,如果不让学生本人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选择课程,新课程的要求和目标无法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本着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负责任的态度,考虑到结合选修模块的特性在学校应该对学生采取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如作为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选修模块学习指导手册,包括详细介绍选修模块的内容和选修实施意见,供学生清楚地了解选修模块的内容和操作。同时加强同学生本身以及家庭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和相关条件,能够为学生选修课的选择提供合理的建议,真正从人格和学业上关心学生,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
(三)适当的对选修模块的教学测评进行改革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历史学科的教学测评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高中教学中推广学分制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测评中的经常采取的一种措施。笔者建议可以将学分制引入高中教学。在学习完必修课程后一定要有相应的选修模块的学分,而这些学分也应该等比例的兑换成分数,计入高考升学成绩中。同时要统一测试和管理办法,制定出一条公平、公正、公开的测评机制。根据测试,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真正打破一次高考分数决定一切的局面。
试着从内容上改变高考题型。高考题型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变化,但就历史学科而言始终很难摆脱题型封闭,学生无法发挥主观思想,评价制度过于单一的局面。这里可以试着进行突破,多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在阅卷时采取SOLO分类评价法,通过了解学生的思维结构处于何种层次,较好的拉开学生差距。
体育选修课程论文 篇7
1《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
《运动损伤与防治》作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选修课, 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的特征, 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际职业技能的应用和专业素质的获得, 其教学效果往往会影响学生后续的体育教育教师生活。目前, 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在《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 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各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的设置和名称上或有差异, 这主要是因为主体课程设置的部分差异造成的。以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此前课程大部分以理论教学为主, 授课计划保持在36学时, 属于学生选修课程。在课程中穿插有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作业和观摩等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虽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有些教学改革难以形成气候和推广, 而仅仅是在教学环节的优化上停留着。对于学时准备要充分, 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 不然就会收获甚微, 类似蜻蜓点水一样。小型化、选修化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趋势, 在学时有限的前提下, 《运动损伤与防治》应该进行科学的定位, 既要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 又要保证学生实际技能的增长, 是每一位专业课程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2《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
依照新课标的要求, 遵循高校教育发展的规律, 提出《运动损伤与防治》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作为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我们立足于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点, 突出选修课程“开拓性, 技能性”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过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目前, 关于《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尚无直接最优教材, 多数高校选择《运动创伤学》、《运动损伤的防治》等书籍作为教学教材, 但这两本教材在内容上都不够全面, 为了让课程既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又有操作性的实践过程, 我们把课程的理论教学缩减至27个学时, 把实践操作学时增加至9个学时, 共计36学时。
我们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章节式教学, 设计版块式学习模块, 把《运动损伤与防治》分成运动性病症, 运动损伤概论, 常见损伤及身体各部损伤, 损伤的防治, 四个版块, 各版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专业知识的互补, 学科知识和术科知识形成关联, 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形成关联是我们内容设计中应该重视的。从已知到未知, 有关观念要从既有的知识结构获取, 使得新的学习内容得到掌握并保持, 这就是抽象理论的学习。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断的吸收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新颖实用的学习内容,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和补充, 可以增加授课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教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上, 我们设计熟悉内容课内外自学, 新鲜内容教师讲解, 小组讨论, 课堂模拟教学等方式并且设计相应实操课时, 对学生进行能力实践的演练。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 开拓学习的空间和思路, 弥补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灵活运动教学方法, 组织观摩视频录像, 分析损伤处理实操实习,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 有利于培养防治意识,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为下一步的教学实习, 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3《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
新课标的课程改革, 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础知识同时, 也应该掌握正确评价自身的学习方法。新的成绩评价体系中, 课程学习成绩的50%是实践操作, 另外的50%是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加大了平时学习过程评价的权重, 并把它作为学习过程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并且整个评价体系处于动态变化中, 对于实践操作除外必须考核的几个项目, 其余几个考查项目采取抽签选答的方式, 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自主学习是学习每一门课程的关键, 作为教师要通过合作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通过启发、探索、合作、演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 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的特点本身就是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直接的“体验”中感知, 学习和巩固知识, 亲身参与学习探索的过程非常重要。这样可以缩短教学情境和未来工作情境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进一步扎实理论基础, 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现自我发展。
4《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和教师评教的成绩, 以及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对学生课后采访分析学生在菲智力影响情况下的学习态度以及能力提高程度作为教育改革成果的评定。教学改革能否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是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5《运动损伤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展望
需要有高敬业精神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中。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各要素进行跟深入更充分的考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话更多心思钻研, 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完成任务的同事, 更应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是学生能够或等更多的实际性的体会。由于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实践性学习而不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因此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合适的调整。并且, 通过进行现代教学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通过对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动画演示等资源的优化运用。使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得到有效提高。
当今社会, 教育课程改革渴望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体育师资, 教学实践的发展也要求《运动损伤与防治》教学本身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教与学上寻求突破。因此, 通过《运动损伤与防治》教学改革的实施, 实现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的创新, 切实转变了体育专业理论选修课长期理论教学的局面, 创造了开放性、协作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改变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学习选修课程不认真的局面, 促进了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 是体育教育专业理论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新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徐栋.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12 (12) .
[2]郑淑红.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的认识[J].教学与管理, 2011 (2) .
[3]彭代斌, 王健.对我国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的分析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65-68.
[4]黄汉升, 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3) :57.
体育选修课程论文 篇8
分层教学主要针对一个体育学习班级内处于不同层级技能学习水平的学生, 树立不同的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创造统一多元的教学情境, 使不同层级技能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获得体育技能。注意个体之间的身体差异性, 注重从个体性格层面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身体感受力, 主动探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自由思考、独立判断的思辨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以及适用体育课程学习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 进而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为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做铺垫[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南京工业大学在校学生体育分层教学改革为实验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知网、学校图书馆馆藏书刊、电子资料, 学习本课题涉及的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方法论问题, 为课题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个案分析研究法
以南京工业大学在校学生体育分层教学改革实践为个案分析样本, 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为高校足球选修课分层教学创新研究提供样本和借鉴。
3、网络调查法
利用互联网大量收集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分层教学模式发展的相关信息, 并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 找到差距和问题所在, 学习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分层教学先进经验。
三、体育分层教学改革实践
(一) 分层教学基本理念
体育课程分层教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个体身体条件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估, 建立学生体育学习档案, 并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照顾所有学生的体育需要, 力求提高每位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按不同的班级组织分层教学内容, 开展相应的分层教学活动[2]。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大致分为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个性化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等。分层教学的范畴通常在单项体育主要科目实行, 如篮球、体育舞蹈、足球等单项上。
(二) 分层教学基本思路
由于采用的是对比研究, 需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 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 教材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也应有所区别, 实验班是按项目掌握的基础情况及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把该教学班分为上、中、下三个群体层次, 从而预设为A、B、C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然后进行分层教学研究。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授课模式进行教学。
(三) 分层教学方法创新理念
200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纲要》明确要求:“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 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 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说明教学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由于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氛围中走出来, 缺乏单项运动技能水平, 特别是对新兴的运动项目接触不多。这种现状就迫使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从中找出适合大学生的基本统一的规律去进行教学, 选择一些合理的、便于操作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讲解理论知识和动作技术要领后, 要尽量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在运动。教师要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现代化信息资源, 提高自身体育理论学习效率。在理论课的多媒体教学上, 利用相关单项体育理论课件进行教学, 观看不同种类的运动教学片、比赛录像片, 让学生对单项运动的起源、发展、形式等问题有初步、直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由于每个人身体素质水平、意识发展水平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具有差异性, 因此, 应重视弱势群体的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发挥“小团队”教学优势, 采用团队中积极帮扶策略, 以学生中“一帮一”的形式为主;教师单独向弱势群体教授动作;教师采用新兴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并鼓励弱势群体学习新知识[3,4]。
(四) 足球课分层教学数据实证研究
本实验研究采用体育课程中两个足球课选项班, 一班为实验班, 一班为对照班, 按照体育课程选项课分班要求每班30人, 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班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 获取了较为科学完备的数据信息。
足球选项班教学活动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包括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自信心、团队协作意识) , 身体素质 (50m跑、1000m跑、立定跳远、握力, 坐位体前屈) , 技术评定 (绕杆射门、正脚背颠球、射门) 。
为了减少教师在考试和评价过程中掺杂个人主观因素, 在测试评价环节中打乱两班学生顺序, 选择没有参与本次实验过程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1、体育分层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本项实验把学习兴趣、自信心与团队协作意识三项数据作为测试学生主观认识程度的指标, 各项指标为100分。实验教学后,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各自进行非智力因素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显示, 通过一学期的分层教学实践课, 实验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各项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 实验班比对照班高4.50分。统计显示,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分类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高低, 选择相对科学的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学习技术动作的兴趣, 促进了体育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学生的自信心方面, 两组相差6.5分, 具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通过分层次教学, 学生能够完成本层次的技术动作学习, 掌握好技术动作, 顺利通过考核, 这使得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成就感增强了, 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在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方面, 两组学生相差4.2分, 差异稍小, 说明在分层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顺利完成本层次学习任务, 学生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加强, 交流也多了, 在练习技术动作时能够彼此配合, 提高了默契程度,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2、体育分层教学对身体各项素质的影响
足球教学中运动素质的测试要求为:50m跑、1000m跑、立定跳远和握力、坐位体前屈五项测试指标。从结果可以看出, 通过一学期实验教学后, 实验班的各项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0m跑、100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握力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 经过一学期的分层次教学实验,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参加体育锻练、增强身体素质的积极性, 实验班学生各项测试成绩说明偷懒的学生没有了, 大家都动起来了。通过学习, 一开始就掌握足球技术较好的第一层次学生学到了更多关于足球的知识和技术动作, 充分调动他们积极锻炼的主动性, 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第二、三层次的学生也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中重视区别对待, 让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减少学习上的困难, 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信心, 通过自身努力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并且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体育分层教学对技术评定的影响
技术动作测试选取绕杆射门、正脚背颠球、绕杆射门技评和正脚背颠球技评四项测试指标, 其中绕杆射门是设置10个杆, 学生从第1杆带球启动开始计时到第10杆进行绕杆, 然后射门 (脚背正面、内侧、外侧均可) , 球越过球门线停止计时;正脚背颠球采取原地双脚脚背正面连续颠球, 球高或低时可以用身体有效部位调节, 但不准落地, 每个学生有两次机会, 取其中较多的一次进行最后技术评定。绕杆射门、正脚背颠球技术评分均采用百分制。结果显示, 经过一学期实验教学后,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技术指标都有较大提高。实验班比对照班学生的绕杆射门成绩快3.2s, 技评相差5.5分;正脚背颠球个数相差3个, 正脚背颠球技评相差4.5分, 通过分层次教学, 教师根据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了差别化的教学内容学习, 不但锻炼了学生学习专项技术动作的能力,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反应能力、灵敏能力、速度能力、柔韧素质能力、力量素质能力以及爆发力, 使学生获得了满足感, 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
四、对策
(一) 树立个体差异观念
差异概念作为现代化理论的解释范畴之一, 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只有理解差异的本质, 最终灵活运用差异原则, 才能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纲领。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前提下, 根据地域性的体育课程比较优势, 发掘地方性的课程创新资源, 建立地方性的课程特色体系, 以区域化、地方化、特色化来指导提升地方性体育课程学习的有效性。例如, 在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分层教学实践中, 要首先考虑独立学院群体的心理特征, 他们一般是具有相对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水平的学生, 在分层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既要充分注重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 创设适宜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环境氛围, 适时地创新课程教学内容、项目组织形式、引入与发展新兴时尚类项目等, 提升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特色化、区域化、创新性要素, 最终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二) 身体教养的地位提升
身体教养的概念来源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研究, 指在人类整个生命周期里, 维持身体活动在适当水平上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理解和认识。从身体教养概念的发展意义来说, 体育课程的本质在于改善身体教养或者说提升身体读写能力, 而体育课程增强体质、技能传习、文化传播等多元功能的有效实现最终将取决于身体教养水平。通俗地说, 身体教养即学生与生俱来或后天习得的身体读写能力, 或者说针对新事物的身体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或处于某个重要的水平位置上, 有利于自主学习新兴体育项目, 或在终身体育过程中融入到社区环境中, 自我学习新技术, 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但普遍存在的现象告诉我们体育工作者, 传统的教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学习课程和分层教学模式。体育分层教学创新惟有在提升学习者的身体教养水平上面做文章, 才能取得实际的成效。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 把以往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由强身健体、增强体质, 转变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 并且在具体的分层教学理念实践上, 由技能学习与传授转变为提升自身教育水平, 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发展做铺垫。
(三) 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普通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实践的成败关键还在于体制管理层面, 生产力的解放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样才能解放课程改革生产力, 达到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 这体现在高校分层教学的方方面面。首先从体育教师的职能范畴来说, 应从传统的技能学习转变到学生身体教养水平的培养上来, 创设学生终身体育学习能力习得的课程环境。在课程设置及具体的时间安排上, 应适应体育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条件, 如在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的选课阶段, 应限选男女生比率, 不能有过多的男生或女生选课, 这样会造成男生与男生或女生与女生跳体育舞蹈的现象, 而教师又不得不进行分层教学, 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分层教学的根本问题, 反而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背离了体育分层教学的宗旨。这就需要在体育选项课系统上做出调整, 在网上选题技术性问题上做出规范调整, 进一步保障分层教学的制度安排。在课外运动竞赛组织方面, 组织者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负责赛事的宏观调控与指导, 让学生自主参与裁判的过程, 并且成为运动竞赛的主客体,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与理解, 进而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创造条件。
摘要:本研究采用分层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身体育锻炼意识。
关键词:分层教学,非智力,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01) :113.
[2]金山.体育基础课“分层教学"模式实验测评[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6 (03) :98-99.
[3]齐世娟.高校新生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08, 10 (01) :136-137.
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初探 篇9
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围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新要求, 以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强化健体为目的的终身体育观念,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为目的。
2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对学院的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综合评定, 决定在高职体育课实施“项目选修”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如下所述。
(1) 对学校场地设施进行考察与研究:学院有一个标准400 m的田径场, 2块足球场地, 8个篮球场, 4个排球场, 4个羽毛球场地、 五副乒乓球台。
(2) 对教学师资进行评估:我校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田径等几个专业项目中都有很优秀的教师。
(3) 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现有的教师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在试行体育课“5+1”教学模式。
设施方案:在高职体育课开设六个学生喜爱的体育专项, 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每个学年选报一个专项, 有专项体育教师负责教学与训练。将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生分成A、B两个组, 不同班级, 但同一组的学生在同一课时到所选专项的教学组学习。专项教师在不同时期必须完成教研室统一安排的素质训练与教学, 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考核。还须根据本专项的技术特点和技术环节进行专项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并设置基本技术考评, 以巩固专项技术水平。 安排相应的教学比赛, 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
3选项教学的特点
3.1为终身体育、就业、创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的体育教学容易造成:学生从中学到高校什么都见过, 什么都学过, 最终是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会。大部分内容是学完了事, 以后怎样不去考虑。如:主要教材田径和体操中的有些内容。现代职业院校体育的目标包括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就业、创业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组织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意志品质、克服困难等这些通过体育教育都可以得到完善和提升) , 这些内容按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很难完成。现代职业体育教育不仅要求在校学生通过体育教学, 掌握基本的健身手段和方法, 更主要是为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为今后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做准备, 教育学生健康工作50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学院体育教师通过学习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和该校现有的条件, 提出了在高职实行“5+1”体育教学并增加了选修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选择, 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了教学效果, 学生也能相对的掌握好1~2项锻炼身体方式和方法, 为今后的身体锻炼和终身体育打下一定的基础。
3.2提高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学院实行的“5+1”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向学生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健美操与体操6个选项内容。学生可以在这6个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教学组进行学习。学生在这种思想状态下, 学习是自觉努力的, 锻炼是积极的, 教学效果是良好的。从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中可以看出: 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方面均比入学前有显著提升。
3.3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众所周知:身体锻炼需要一定的运动量和一定的练习密度, 要掌握好某项运动技术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 并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5+1”选项教学中, 学生运动达到一定练习次数、密度和运动量, 使学生达到了良好地锻炼效果。
3.4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选修教学中, 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 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特点, 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知识, 开阔视野, 积累经验与体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所授动作的变化, 并要求学生注意去体会和感受动作的几种可能变化;鼓励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录像、表演等进行欣赏、自学, 不断地丰富自己, 学习新动作, 吸取更多有关知识, 让学生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 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在健美操教学中, 让有音乐、舞蹈、武术、体操等有特长的学生, 发挥他们已有的才能。
3.5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自我创造能力
高职体育选修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打破以传授知识及运动技能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系统的选修教学, 使学生在获得某一运动项目的比较完整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 实现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中心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不仅要“学会”,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学”。为自身的提高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3.6科学选择锻炼项目, 制定锻炼规划
高职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选择要有科学性, 项目的选择既要考虑在校个人兴趣爱好, 也要考虑将来走向社会, 结合工作生活实际保持持续锻炼的良好习惯。如, 首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 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 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 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 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 (心率保持在150次/ min) 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因此, 它的特点是强度低, 有节奏, 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 min, 每周坚持3~5次。这种锻炼, 氧气能充分燃烧 (即氧化) 体内的糖分, 还可消耗体内脂肪, 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 预防骨质疏松, 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 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高职学生自我身体锻炼要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 以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的特殊需要, 考虑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理想追求, 利用现有客观物质条件, 制定出短期与中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
4选项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课选项教学虽然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教学组进行学习。但由于客观条件有限, 还不能做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愿望, 如有部分学生是通过调整后进入了各个教学组 (这里面有些是他 (她) 喜欢的教学组人数已超编) ;有些是6个项目他 (她) 都不喜欢, 但是上体育课要求, 必须选报一项, 就随便报了一个组;有些是本身就不爱运动也就随便报了一个组来应付。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的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该专项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 (她) 们学习和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摘要:职业院校体育选修课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 是对现代体育课的补充和完善, 对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主动适应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以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强化健体为目的的终身体育观念,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为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国荣.高校体育选修课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
[2]姜红梅, 刘春定.大学体育与健康[M].中国铁路出版社, 2011.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探究 篇10
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体态、风度美于一体,具有塑造形体、培养风度、气质和怡情健体功能的新兴体育运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这项运动,并得到了迅速普及。90年代初,高校有了专门教授体育舞蹈的培训班。近年来,为了扩展体育课的内涵、满足学生喜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也纷纷增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因其自身的娱乐性、表演性、观赏性、健身健心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仅仅几年的时间这项运动便在普通高校得到了迅速地普及与推广,成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又一种形式。然而,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还属于新兴的体育项目,起步比较晚,又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该项目在高校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2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2.1 健康教育思想
体育舞蹈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舞蹈项目的健身健心以及社会功能不仅能深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还能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使体育舞蹈成为学生完成终身体育的健身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舞种的练习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自信心,加强毅力、意志的锻炼,使人格和体格相统一,从而保持身体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适度平衡。
2.2 快乐体育思想
快乐体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沉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运动项目,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便于自我锻炼的舞蹈动作进行教学。例如:伦巴教学中选用八字扭胯的辅助练习既能训练腰胯的灵活性,又能起到塑身减肥的作用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学生在练习这个动作时能充分感受到体育活动对生活的帮助,增强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深化终身体育思想的概念。在教学方法上应避免重复进行整齐划一的单个舞蹈动作练习,可采用双人组合,小群体组合让学生交流感情,纠正彼此的错误动作,欣赏他人的优美舞姿,在肯定中得到自信,在否定中完成自我批评,从中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2.3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注重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舞蹈独特的育人价值,塑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具有完美人格的大学生。
2.3.1 体育的践行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该从生理和心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生理上,通过舞蹈的训练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改善生理机能,塑造完美的身形,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效果;心理上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舞蹈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优雅的舞蹈和优美的音乐中释放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放松紧张的神经,愉悦心情,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快乐。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模糊体育舞蹈的竞技性特征,重视其表演性、娱乐性、健身健心性。在舞蹈动作的技术要求上,教师应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美感,淡化速度与爆发力的训练,才能让体育舞蹈真正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实现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
2.3.2 德育的践行
体育舞蹈运动既有双人配合的标准舞和拉丁舞,又有集体合作的团体舞。双人舞是搭建男女生友好往来、相互尊敬、相互了解的桥梁,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团体舞以其高度的合作性增强了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舞蹈教师不仅要教会大学生舞蹈的技巧,更要“寓教于舞”,把“学舞”和“做人”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体育舞蹈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通过舞蹈中的礼节教育大学生在生活中要举止文明,作风优良,思想端正,做人光明正大。在舞蹈的一些形体训练和耐力训练中培养大学生自信、乐观、勇敢、拼搏的精神品质。
2.3.3 智育的践行
体育舞蹈是一种规范性很强和技术难度很大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用于舞蹈实践,解决舞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体育舞蹈教师可编排一些动作简单,变化复杂的舞蹈套路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另外,根据不同舞种的特点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标准舞的舞步流畅,欺负有序,对舞蹈动作变换的角度和方位要求十分严格因此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大学生空间感和方向感;拉丁舞热情奔放,音乐节奏鲜明强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团体舞是现代舞与拉丁舞的混合,是将不同的舞种在变化莫测的队形变动中组合成丰富多样的舞序,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2.3.4 美育的践行
美育是高校体育舞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的美很多,不管哪一种美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在教学中,老师和同学的服装,体态都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体育舞蹈教师首先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态、教态,充分展现仪态美、语言美、动作美和情感美。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师生间协和的情感关系,以美的行为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形体方面,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坐、立、行,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挺胸收腹、沉肩降肘的优美姿态。双人配合练习时注重培养大学生互尊互爱,关注他人,以礼待人,从而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趋向培养大学生的表演能力,表现能力,通过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从音乐和舞蹈艺术中感知生活、自然和社会,鉴赏美的事物,从而更好地将生活中的美展现出来,创造出来。
2.4 终身体育思想
大学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也应以发展个性,培养体育意识,培养独立锻炼能力为主导方向,课程设置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尽量使体育舞蹈生活化,突出其实用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体育舞蹈锻炼的好习惯,使之成为一种体育生活方式。
3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实践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通常采用讲解示范,分解综合,重复练习等惯用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潜能的开发。因此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教”与“学”相统一,强调大学生学习的自律自主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3.1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新舞种的时候,可采用领会教学式。例如:伦巴的初级教学可先展示一段伦巴特点鲜明的舞序让学生在整体上感受伦巴柔媚抒情的舞蹈风格和缠绵浪漫的音乐节奏,然后开始基本动作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把对伦巴舞的理解认识融入到每个伦巴动作中,再从整体上巩固练习伦巴舞,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舞蹈中的美感和表现力的训练适合运用“情景模仿式”的教学模式,即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恰恰舞的教学中,由于恰恰舞最初是模仿企鹅的动作演变而来,因此教学中老师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提示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企鹅在欢快的舞蹈,深化恰恰舞诙谐俏皮活拨的舞蹈风格。除此之外,取向于加强师生交流,团体合作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自信和创新能力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乐教乐学的体育教育模式”等等,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具体教学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模式,保证某种教学模式在某个阶段的主导性。
3.2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教学内容上,体育舞蹈包括标准舞和拉丁舞以及将十个舞种结合编排的团体舞三大体系,涵盖面非常广,技术难度大。由于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课时有限,不可能完成所有舞种的教学,且选修体育舞蹈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都从没有接触过体育舞蹈和形体训练,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娱乐性,生活性,终身性和实用性,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拉丁舞以伦巴为基础,标准舞以华尔兹为基础,团体舞以队列队形的变换为主要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交替进行不同舞种的练习,改善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既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素质内容的训练,又要兼顾学生的切身感受,及时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克服其消极情绪。
3.3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
体育舞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多,按组织形式分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小群体教学和个体教学。集体教学的优势是整齐划一,利于教学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但是忽视了个体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其他的教学来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在讲到技术重点时,可用分组教学,对每组学生进行指导和错误错误的舞蹈动作;舞蹈套路的练习宜采用小群体教学,以双人组合为基本单位,组成小群体进行动作的交流,巩固练习;在讲到技术难度的时候,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当地运用个别教学,对个别学生进行动作的指导,帮助其树立信心,保持学习体育舞蹈的学习积极性。
3.4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很多,适用于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有领带法,示范讲解法,情境教学法。领带法适合单个动作或某一单元某一小节动作的教学。如:伦巴基本步的胯部律动,脚法以及重心移动的讲解,教师需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直观上理解正确地动作概念。示范讲解法通常用在动作细节的讲解上,在教授复杂舞步时如旋转或节奏变换比较快的动作时应采用分解示范和慢速示范;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可将正确的和错误的动作都示范一遍,让学生在对比中形成对正确动作更清晰的认识;在动作与动作之间过度的部分可,教师应使用口令法把动作节奏的变换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例如:恰恰舞的节奏是SSQQS,一小节中四拍,两个快拍合起来占音乐时值的一拍,通过口令喊,学生就会更清楚每个舞步所占音乐的时值。情境教学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有很显著的作用。体育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舞蹈魅力并不在于让人们认同舞蹈动作的本身,而是使人们的内心与舞蹈产生共鸣。情境法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充分利用想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可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扮演体会的途径把学生带入与舞蹈有一定情境之中,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表现与表演能力。除了以上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分类教学法、分段教学法、直观法、练习法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的最大化。
4 小结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在理论上应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出发点,以快乐体育思想为指南,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体育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教学实践上,体育舞蹈教师要开拓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独立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仍然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最终完成大学体育向终身体育的顺利过度。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首先从理论方面提出了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强调体育舞蹈教学在推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继而在指导思想基础上提出体育舞蹈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例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归纳分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要素。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荣丽.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3).
[2]黄晓东,徐芙蓉.普通高校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葛冰.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4]张大伟.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J].长春大学学报,2008(05).
围绕能力培养,整合古诗选修课程 篇11
【摘要】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欣赏部分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点展开。要对过去所学过的诗歌知识作一个全方位的回顾,让学生有系统性的认识,为鉴赏打好基础。要对小学至高中必修段的诗歌作一个全程性回顾教学,要兼顾选修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对选修教材要有精当取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古代诗歌 选修教材 课堂教学
本文拟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中国古代诗歌欣赏”部分,结合地方实际和教学实践,在教材的选择、整合、教学过程和方法方面,谈一些个人观点。
本文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能力。首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是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欣赏而言,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其次,必修课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完成了基本积累和基础鉴赏的任务。这两部分课程基本围绕诵读展开,高中必修课程虽然注重了有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还只是“基本的、基础的”,还没有,也不可能从更高的、更系统的层面上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任务必须由选修课程来完成。第三,选修课程承担着高考的任务。设置选修课的核心目的,就是要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具体就表现在高考分数上,高考分数拿不稳,谈什么素质的提高呢?
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如何整合选修课教材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梳理基础,做好衔接
“梳理基础”,指的是在教学选修课之前,要对有关诗歌鉴赏的知识做必要的整理。选修课的教学,必须一如既往地重视基础知识。有的人认为必修课已经打了相当基础,选修课注重的是“选择”,是“深化”,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理解选修课是十分错误的,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正是目前语文教育的严重误区,已经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后果。我们应当把“基础性”贯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标准》中说:“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把“积累和梳理”作为五项能力之一,正说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只有达到夯实基础这个目标,学生也才谈得上个性特长的发展,才能探索他们各自有兴趣的方面。只是说,我们在达到基本理解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的创意,不再强求“统一”,不再强求“规范”。选修课的开设是建立在必修课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义务教育段的诗歌积累,没有必修教材的深化,怎么进行选修课的教学呢?离开基础教学,“工夫在诗外”地来搞选修课,表面上花样翻新,热闹异常,结果只能是水中捞月,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走入语文教学的新误区。那么,必要的基础是哪些呢?首先是诗词格律知识,要有个大致的整理。许多人认为这块知识是死的,也不考,更与“素质”挨不上,很轻视它。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些知识,对学习古诗词是很有用的,整理是很有必要的,从诗词分类、字数、平仄、对仗、音韵开始,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倒装、活用等,都有必要系统归纳一下,花时间不多,学生掌握也不困难。其次是诗歌的题材分类知识,要结合具体诗歌的鉴赏让学生掌握,即写景类、送别类、怀古类、咏物言志类、即事抒情类、羁旅行役类六种,每种都要给学生举例赏析。各类诗从题材到技巧到抒发情感,都有一定特点,熟悉了这些特点就能很快进入鉴赏。第三是鉴赏诗歌必备的基础知识,这里列出七项,也不一定就是这些,可以用其它归类方式:一是诗眼、意境、意象;二是风格流派;三是语言风格;四是修辞;五是表达技巧;六是联想、想象;七是诗歌答题的一般规律。其实只要研究一下选修教材的单元目标就能明白,要求是很高的,没有相当的基础积累,根本完不成学习任务。
“做好衔接”就是要处理好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既有连续性,又在鉴赏能力上,阅读视野上,审美情趣上不断提高。选修教材的第一个特点是“守正出新”,我们在选修教材的使用上,也应当坚持“守正出新”。这里的“守正”就是要坚持过去的语文教学的传统,把那些注重基础、培养能力的好的做法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继承下来。“出新”就是要对原有的教法有所超越,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挥,为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另外,不要刻意去追求选修与必修要有什么不同。选修与必修同是高中语文课程,选修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选修,是由在必修基础上有兴趣、程度好的学生来完成的功课,目的是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或说是为了高考,基于此,来考虑教法和操作程序,才是正确的。最后,必须在夯实必修的基础上教学选修课程。要注意回顾和总结,在选修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必修阶段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方法,进一步整理、进一步提高,使之系统化。
二、选修理念,高考视角,全程回顾
用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结合高考复习,对义务教育阶段和必修阶段的诗歌教学历程作一个作回顾性教学。这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如下。
第一,选修课程目标的第二条提出了诗歌阅读鉴赏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阅读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就能对众多作品进行相互联系,多角度比较,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中形成感性认识,古人的“多读心中有本”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阅读量,学生在小学至高中的学习中已基本完成。第二,义务教育段和必修段的教学,是以“诵读”为基点的,学生未必就能完成鉴赏,到了选修段,有完成基本鉴赏的能力了。第三,回顾教学学生兴趣浓厚,也符合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特点。提到一首随口背出的诗歌,鉴赏方面却说不出什么来,学生会觉得新奇,从而生发了进一步研究的兴趣,鉴赏起来难度也小,是最好入手的。第四,从选修课程的实验情况看,许多学校在选修这部分课程时,已到高三,有的把选修当复习课,有的埋头教“选修”教材,可学生心里急的是考试,这样做显然效果不好,所以“教学考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全程回顾大致可分这样几步。第一步,把义务教育段的中国古代诗歌,按题材类别把目录给学生。包括课内学习的,课外背诵的。还可以细到小类,例如把写春天的、写秋天的归在一起。第二步,要求学生背诵,教师归纳诵读知识,可以结合选修的“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知识。背诵大致规定一个数量,放在课外,背哪些由学生按自己的熟悉程度和爱好选择,教师要有检查,学生选背而又记不得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到原诗。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可以去做诗歌知识梳理工作,为鉴赏作好准备。第三步,鉴赏教学,按类型抽一定数量的诗,课堂上进行鉴赏教学,主要按必修的思路进行,也要结合选修的理念,这样,必修课的复习和选修的学习都关照到了。课堂是复习和示范,数量不宜太多,也要结合高考实际教学。第四步,学生独立鉴赏,可以按“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把握情感,分析技巧”的思路进行,和“必修”顺序又有所不同,因为我认为,“形象”要通过语言的品读和把握才能得到,所以教学中顺序上做了调整。这四点中也可只择其一点。教学经验证明,这是有效的路子,解决了学生拿到诗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也同考试相切。第五步,拓展阅读,要求学生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小说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所鉴赏的诗歌进行网上查阅,看看别人是怎么鉴赏的,这样,思路和视野一下子开阔了。第六步,研究性学习,对已学习过的诗歌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写成小论文,开展交流;也可以开诗歌朗诵会,形式是多样的。四至六步示例如下:
示例一:《咏鹅》唐骆宾王
鉴赏要点:本文写出了春天鹅在水中欢乐嬉戏、引吭高歌的姿态和神态,表现了孩子纯净的童心和天真的情趣。诗中有画。“白毛”“红掌”“绿水”“清波”,衬以蓝天白云,柳岸桃花,视野开阔,画面生动传神,有声有色。语言品味:“曲项”“浮”“拨”。技巧,对比、衬托、拟人、白描。
拓展阅读:用精彩的描写文字再现这幅画面,要保留原诗的情趣。
探究阅读:诗中的“鹅鹅鹅”是鹅的叫声,还是小诗人的欢呼?说出你的理解,可以上网搜索。
三、教材处理的三条原则
原则一:单元教学顺序调整
一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二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三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由:一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的“欣赏指导”中说,“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可见,诗歌形式方面的东西居多,应当在先;其次,这部份内容,早在初中阶段就开始了,放在先有利于承前启后;最后,这样安排,能体现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不断强化诵读。
原则二:总结方法,逐次加深
在必修阶段,整体感受,大致读懂诗歌,可以概括为:“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把握情感,分析技巧”。这是和考纲相应的,也能和学生水平相适应,因为选修阶段也要考试,也要开始鉴赏学习才行,否则教学就空了。第二阶段,要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概括为“掌握方法,全面评价”。要求对诗歌语言、形象、意境、主旨等方面有较准确的把握。第三阶段,结合选修的单元知识,对诗歌作深层次的鉴赏,可以概括为:“深入探讨,个性阅读”,大致有这样一些要点:理解语句,感受情思;体味意象,明确主旨;知人论世,入其心灵;分析技巧,获得美感。
原则三:精读泛读巧安排
选修教材内容很多,一般只安排24学时,当然结合地方实际可以增减,但是如果一篇篇教下来,根本教不完。方法是:精读求精,泛读采点。精读篇目要结合单元要求,全面落实,课时可以多一些,教一篇就研透研精研深。精读注意诗歌的类型,每种一篇,甚至类型都不用选完,因为别的教学过程还会涉及。泛读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几点,教师指导一点,学生根据兴趣,选其它一点阅读鉴赏即可。
总之,选修课程的“中国古代诗歌”教学,要多务实,少务虚。做到以上这些,就能扎扎实实教学,轻轻松松教学。
语文课程选修教材使用策略初探 篇12
通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学习及近一年来对选修教材的思考, 我对高中选修教材的使用及学习目标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这里提出来, 希望同行指正。
我现在担任高二语文教学工作, 目前接触的选修课本有《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先秦诸子选读》。
一、《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
根据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中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 我把《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积累更多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2.理解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概括作者观点;4.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
《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分为诗歌和散文两部分。诗歌部分教学的重点分别是:诗歌的主旨,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根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 我把第一单元的以意逆志、因声求气和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使学生通过这两个单元对诗歌意境的学习, 达到理解诗作中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容的目的;第三单元的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次要内容, 主要通过听课文朗读的方式, 使学生体味诗歌的节奏、韵律, 达到会朗诵诗歌的目的。
通过对第一、二单元的学习总结出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意象——意境——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为学生独自鉴赏诗歌指明方向, 进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散文部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和理解文意上。学习时自主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每单元的“赏析指导”为纲, 以教师适当指点、学习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品味、鉴赏不同类型的文章。如第四单元的《过小孤山大孤山》重点鉴赏大、小孤山的形象特点, 体会作者的写景手法和文中蕴含的情趣、韵味。第五单元的《六国论》重点明确作品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体会议论文严谨的论证结构。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重点体会传、序、志等不同文体的特点。
二、《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
《中国古现代诗歌与散文》也由诗歌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本书的学习目标定为:1.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流派;2.学习鉴赏现代诗歌;3.理解散文的特点;4.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因为高考中没有涉及到现代诗歌的考查, 所以把现代诗歌的阅读作为拓展学生阅读面的一个方法, 不做过多的讲解, 重在兴趣的培养。把现代诗歌的学习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理论的学习。借助每单元介绍诗歌的文章, 了解现代诗歌的意象、语言、鉴赏方法, 为下一步的诗歌鉴赏作理论的支持。第二步是实践。选取牛汉的《半棵树》和舒婷的《双桅船》, 从意象、情感、手法、语言等方面鉴赏现代诗歌, 为自主鉴赏现代诗作范本。将其他诗歌作品作为阅读对象,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用所学的方法自主赏析。
现代散文在高考中的考查是以选作题的形式出现, 重在阅读能力的考查。虽然是选作题, 但在阅读中占很大的比重, 所以把散文部分的学习作为本书学习的重点。
我把“精读”部分的散文作为阅读和分析的重要对象, 结合每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有针对性指导阅读, 旨在培养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的能力。略读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共同讨论中自主学习, 进一步品味散文的特点。
散文部分的学习重在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深层能力, 所以自主品读、体味非常重要, 教师只做引导, 帮助学生在多读多品中走进散文, 从散文的深处解读它的内涵。在品味散文内容的同时, 散文语言的形象性和手法的多样性应始终贯穿其中, 方法的指导和深层的探究是本书学习的关键。
三、《语言文字应用》
关于语言文字应用的考查,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中要求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能力等级有识记和表达应用两个级别。识记等级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 (包括熟语) ;表达应用级别包括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修辞、语言表达、句式的选用等。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把《语言文字应用》的学习目标定为:1.积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基础知识, 如字音、字形、标点、词语等;2.熟练、准确应用语言表达语意。
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对字形、成语、病句、衔接及仿写的考查比较频繁, 据此《语言文字应用》的前三课自主学习, 重点是积累字音、字形及辨析的方法;后三课作为学习的重点。
《语言万花筒》的学习对象是多义词、同义词、新词语、熟语。考查方式多是客观题, 题型多以词语选用和辨析为主。学习的重点是积累、了解词语的基本用法,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学习时还要明确词语辨析的方法, 为正确使用、辨析词语作理论指导。
《言之有理》的学习对象有虚词、复句和关联词、修改病句、避免歧义, 其中修改病句、避免歧义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避免歧义”是病句的一种类型, 可以合并学习。高考中病句辨析和修改的得分率长期走低, 说明学生的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急需提高。对于病句的学习除了要了解病句的类型, 重点还是要学会辨析病句, 能正确表达语意。多读、多练提高语感是提高辨析能力的一种方法。对于复句的学习也是重点, 但我认为不用太深入, 只要了解关联词的基本用法, 会辨析复句的关系, 能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正确表达语意就可以了。
《语言的艺术》本课的学习内容是选词和炼句、修辞手法、语言色彩、语言和文化。其中选词和炼句分别在《语言万花筒》和诗歌的学习中有涉及, 不作为学习对象;语言文化部分是介绍语言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及语言的民族性, 仅作为了解内容。修辞手法、语言色彩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学习的目的是在了解修辞和语言色彩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学会使用修辞, 使语言生动、形象, 学会使用不同色彩的词语表情达意, 最终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先秦诸子选读》
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时, 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中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从《当仁, 不让于师》中学习孔子和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中学习正视错误, 知错能改的精神;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中学习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从《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中学习孔子在物质利益面前, 保持超然、独立、高尚人格的精神;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学习孟子为维护民族大义和人民利益, 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的浩然正气。
【体育选修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体育选修课论文10-07
体育课选修教学07-15
体育专项选修课11-08
体育足球选修课12-28
高中体育足球选修课12-15
大学体育选修课瑜伽12-06
大学体育选修课考什么08-27
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11-13
体育选修课太极拳期末感想08-11
选修课程教学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