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选修论文

2024-09-26

日语选修论文(精选5篇)

日语选修论文 篇1

以前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单纯的语言能力,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日语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 主要有“专业型”“复合型”“双语型”“专业方向型”这四种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日语专业文理兼招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计划在本科阶段以培养商务日语和科技日语两大方向为重点。对日语知识比较扎实, 语言交流能力强, 对文化贸易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着重进行商务日语能力方面的培养;对科技素质强, 热衷于研究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生着重进行科技日语能力方面的培养。如何使专业课与选修课相互补充, 语言基础课与语言强化课相互衔接, 语言基础课与语言文化课相互交叉, 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随着中国和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加深, 山东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 赢得了与临国日本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良好机遇, 随着山东对外贸易的飞跃发展, 对具备商务知识、科技知识、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优化课程设置, 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宽泛的人文知识, 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能胜任日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荣成学院日语专业是刚刚创办的一个专业, 于2008年开始招生, 成立至今我们共制定了08、09级两个培养方案。其中09级培养方案只是对08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分类稍作调整。基本沿袭了08级培养方案, 所以一下把08级方案称为老方案, 09级方案称为新方案。

老方案于2007年秋季开始制定, 并于2008年春季完稿, 借鉴兄弟学院的经验, 观念比较超前, 体现了培养宽口径, 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中选修课占了很大比重,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认证, 发现老方案有些脱离了日语专业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计划, 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既要充分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能力, 又要培养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型日语人才, 使之更加完善和合理。

根据未来日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一般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除了个别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以外, 还有各种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技能、翻译基础知识等专业基础课程, 这些是体现日语专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进入大三年级后继续学习相关的日语课程、日本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外, 专业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文化、国情、经济、文化最新的信息成果的课程, 同时鼓励学生跨系学习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二、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题小组成立以来, 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首先是走访很多大学, 与专家讨论研究。就新形势下日语专业的定位, 人才培养规模, 课程设置, 学生知识结构, 就业形式等问题相互交流探索, 同时参照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教学计划, 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北二外对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后, 在尽量保持本专业特色的基础上, 增加了经贸方向、旅游方向, 并增设了日语会话和日语经贸等相关必修课程, 选修课中设有日本社会文化、日语电影电视欣赏、模拟导游、同声传译等课程, 使得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有了保证。

北二外的秦明吾教授认为, 现在所谓的复合型人才, 不是一元, 而是多元, 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因此只懂一门外语的话, 显然会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改变单一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走向宽口径, 多学科, 多专业的相互渗透和学科融合已经成为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

在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时候, 吸取了相关院校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理工大学的特点, 在2008年的培养方案中, 从应用型人才方向设置课程,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平台课,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五大部分。公共基础课中选修课有社交心理与技巧、社交礼仪, 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中选修课有推销学概论, , 学位基础课中选修课有日本影视作品欣赏, 综合日语, 日本历史, 日文报刊选读, 日语泛读 (中级) , 日语泛读 (高级) , 专业选修课有实用日语语法, 日文写作, 日本经济, 日本文化, 日本地理等课程。

大多数日语专业都是零起点, 据统计调查, 部分学生报考日语专业的原因是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所以才选择日语。专业课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 完成教学任务, 不得已加快教学速度, 使得有些学生入学不到一年, 再加上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社科类素质课的压力, 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失去信心,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进行了自我反省改革, 进入大三后适当增加与时代同步的新课程, 取其长补其短, 使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尽快趋于科学化和体系化。

三、选修课课程体系调整方向

在2009年的新方案中, 对选修课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中保留了社交心理与技巧, 删除了社交礼仪, 因为这两门课程有部分内容相互重复, 增加了应用文写作课程, 为学生进入大三后, 选修日文写作、外贸日语函电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双语人才等复合人才, 特别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增设了英语口语提高课程。充分利用学院的外教资源, 加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选修课增加了一门企业管理基础, 考虑到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会到日企从事企业管理、人事管理之类的工作, 所以学生需要具备一些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荣成学院日语专业多为传统课程, 略显单薄, 如能增加商务礼仪、科技日语高级口译等课程将会紧跟时代步伐, 而不会落伍。商务工作中所具备的日语能力, 包括针对不同对象和场合, 如何运用准确的日语表达、在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时如何表达对客户的尊敬, 给客户发邮件时, 怎样运用敬语, 如何提高书写文章和整理资料的理解能力。进一步了解商务文化和商务知识, 包括对日本企业的组织性和工作方式的了解, 使得学生初步具有作为“社会人”在企业中工作的社会人的能力。科技日语高级口译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科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 大量的科技词汇, 还需要学生对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总之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否则无法完成“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技贸易知识, 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涉日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小燕, 查红玲.公共选修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广场, 2007, (2) .

[2]孔凡涛.高校文科“专业选修课”应强化对学生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

日语选修论文 篇2

对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我从小就喜欢看日本动画片,很多年下来也会说一两句日语,也因为喜欢动漫的原因,我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喜欢日本的文化,喜欢日本的语言。上学年我选修的是日语基础,这学年选的是日语会话,都是和日语有关的,也实在是我兴趣所在。

记得第一节上日语会话的时候,郭豪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人数那么少,我们猜测是因为那段时间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原因。那段时间中国各地群情愤慨,“钓鱼岛是中国的”、“打倒小日本”等标语到处都能见到,也有很多地方举行了爱国游行,身边也不乏同学朋友在微博和空间大骂日本的不仁不义。那段时间我也很气愤日本对我们国家的所作所为,但是看待事物毕竟得一分为二,日本国内反对争端的公民也把握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他们和我们是站在一起的。郭豪老师说的很对,我们学日语的目的,不是崇洋媚外,而是通过学习人家的语言,得到能跟他们国家对话的能力,为国家争取权益,这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话说回来,很少有老师能自编课本的,这需要很多心力和研究,但是郭豪老师却能编出来,这是我觉得很佩服他的地方。

高三毕业以后我得到一个机会去上海做当一个冰球夏令营的助手,那里有个教练是日本人,叫弘纪(Hiroki)——我忘了他姓什么了。因为我的英语口语比日语还烂,所以我只能用我那乱七八糟的日语、零七碎八的英语和指手画脚跟他相处了一个星期。期间他纠正过很多我的发音,也教了我很多用法和语境方面的知识,一个星期下来我才意识到我的日语词汇量并不少,这也是让弘纪感到吃惊的地方,但是语法和发音方面由于没有老师指导,还只能用乱七八糟来形容。弘纪鼓励我一定要把日语学起来,所以我很开心能选到日语会话课,虽然有时候我会迟到,偶尔因为有急事会请假,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门课程的。郭豪老师说我的语调还行,但是发音不准,我才正面意识到我的发音有问题,所以以后我以后会朝发音方面加强练习。

怎么学习日语

至于怎么学习日语,我还是比较注重听的吧。学好一门外语要听、说、读、写面面俱到,但对于我来说,我只要学好基本的日语,能基本交流、能看得懂简单的文字就行了。

听的方面,我还是继续看日本的动漫。开学初南开大学奥田宽教授来给我们专业做讲座的时候,我有小小跟他请教了一下,他说我的日语用词不规范,因为动漫很多用词都是现实生活中很少用的,很多都被夸张化了,所以现在我也会看看日剧,看看人家日常生活中的日语是怎么用的。

读的方面,我会找原版漫画看,很多词不认得,不过倒也没所谓,大意还是能懂的,虽然缓慢,但是我的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说的方面,其实我自言自语的时候,下意识用的不是我的方言,不是普通话,更多的是日语。我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日语选修论文 篇3

近些年来, 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上不断加深, 虽然中日关系在政治上有些紧张, 但这不影响, 日语仍然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而且中日两国一直以来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国内对日语专才的需求领域也越来越宽, 比如:早在上个世纪就扎根于东南沿海的日本的独资企业, 中日合资企业。除此之外, 近些年来,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进一步加深, 一些涉外酒店、旅游公司、海关、外贸公司等也全部涌入中国, 给国内经济注入了一团活血。日本闻名于世界的五百强企业, 比如丰田, 本田, 三菱等等财团, 纷纷在国内设立了办事处, 闻风而来的其他小企业更是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 扎根于东南沿海的日资企业不少于二千家。另外, 日本国内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日本企业需要谋求借助他国的劳动力来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能用日语作为工作语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更加缺乏。另外, 在沿海的某些地区比如大连和苏杭一带, 面向日本各类项目的公司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更多的能够把日本语当做工作语言的互联网、游戏程序开发等的专业人员。

众所周知, 随着今年来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 曾经不敢想象的拿着手机看电视的梦想都已经习以为常, 而日本又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大国, 因此在国内尤其对擅长诸如互联网技术和游戏软件编程开发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按照订单的需求, 保证制作出优良的软件以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以, 只懂技术而不懂日语的理科类毕业生往往很难立即胜任工作要求。而目前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大多数不会日语, 往往是到公司之后组织培训, 这样无形之间增大了工作的压力。因此, 拥有日语基础并且熟悉互联网应用、游戏编程和测试的人员就成了国内各大企业的抢手资源, 更重要的是薪金也很可观。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 与大学的其他专业相比, 既懂专业又懂日语的毕业生能很快就业, 为适应日语人才的市场需求, 有必要在某些理科类专业中开设日语零起点课程, 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

二、国内各大学日语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 国内开设日语课程的大学与日俱增, 各类研讨会的召开也为在大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由国内日语教育工作者编写的各类日语教材和工具书也处于仅次于英语的第二位,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 相应的日语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式讲授, 将曾经单纯以讲授为主的枯燥式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这种变化的效果显而易见, 学生不仅增加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更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视听说素材生动形象地记忆日语知识。另外, 随着日本留学生的不断增多, 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在逐步加深, 甚至学生直接到日本留学, 切身感受中日文化的不同, 通过比较加深自己对日本语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需求,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与经管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 曾经就开设了适合本专业的日语课程。学生在学习完大一大二两年的专业课后, 再修一门除英语之外的语言,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 除了掌握日本语的基本发音规律、文法文型之外, 对日本这个邻邦的文化有所了解。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各类编程基础课之后, 就业的目标往往是一些国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一旦到公司工作, 很多公司组织的外语培训往往直接带来无形的工作压力。据调查, 在校期间曾经学习过日语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公司的环境, 从而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与此类似, 从经贸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反馈来看, 大多数的学生工作环境往往都与日本或多或少的有关, 因此, 在校学习日语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在授课过程中, 凸显出来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课时量过少

从授课的内容来讲, 一个学期40个学时, 一周上四个学时, 一节课除了正课外, 再加上测验和练习, 至少需要六个学时。这样下来, 两个学期可以讲完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的一半内容。然而对于初级日语的掌握和理解至少要经过一册书的学习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课时量上来看仍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 很难将日本语扎实记忆, 更难以谈到语言的灵活运用了。

2. 学生过多的追求文法的理解, 忽视了实际运用。

由于新接触了一门除英语之外的语言, 学生在文法结构上很难领会, 因此课下过多地将时间放在文法的理解上, 从而忽视了对日语语音发音准确性的重视。另外, 在课堂上多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强化记忆, 时间长了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更多的生动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比如, 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日本有关的饮食文化和流行文化等等。

3.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虽然近年来学校为外语授课配备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 但是, 在国贸日语授课中仍然采用的是黑板教学, 教师写学生记, 无法将更多生动的图片和语音视频传递给学生, 这在国贸日语教学中的确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4. 授课教师易忽视中日间的文化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 在刚接触日本语的时候, 有很多汉字都和中文相同, 因此很多人觉得中日文两者差别并不明显, 但实际上日语的文法结构, 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都和中文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初级日语的学习过程中, 有一些及其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需要特殊标注和解释说明, 同时穿插一些趣味的单词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娘、丈夫、大丈夫、汽车、老婆、手纸、春雨、人参"等这些看起来和中文汉字一样意思却大相径庭的词语, 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的时候, 不仅觉得有趣, 还会加深词语印象和学习日语的兴趣, 一举三得。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这把钥匙, 学习语言变得不再那么枯燥, 反而兴趣十足。

我国的日语教学现状更偏向词汇的死记硬背和语法的直接灌输, 却往往忽略向学生讲授中日两国由于语言造成的文化差异问题。众所周知, 语言是点, 文化是线, 文化的表现是通过语言来传递出来的, 日本有日本的文化, 中国有中国的文化, 其中的差异性如果不给学生讲清楚的话, 学生很容易混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讲授语言的过程中添加更多与日本有关的风俗、礼仪等等。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日语中的被动表达方式, 和中文有很大的差别, 这种被动表达不仅体现语言的特色, 也反映了日本被动接受的文化, 但现在的日语教学大都停留在讲解语法要点, 对其在实用场景当中的应用却较少解释说明。如果日语教学中忽视中日文化的差异, 中国学生用一贯的汉语思维去理解日语, 就容易导致会话双方发生沟通障碍和歧义, 导致相互之间的误解。

三、针对日语教学改革的期待

基于这些年的经验, 对理科生背景下的日语教学提一些建议。

1. 教材选择要适当

选择具有非日语专业教学特色日语教材, 使学生打好日语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日语会话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规定的日语课程后, 达到自学的目的, 能够看懂简单的日文会话, 并且熟练运用在生活场景当中。教材要重点围绕实用两个字进行筛选。除了词汇量要达到要求, 配合课文中文法的练习也应该尽可能地多一些。这样在学习完正课后, 大量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短时有效记忆,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习得更多的日语文法知识。另外, 在教材中还更应注重对日本实际生活场景的会话训练。我校采用的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教材《标准日本语》, 对于学习者来说, 掌握基础知识进而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是这本教材的出版目的。

2. 教学方法要尽可能的多样化

无论是日语学习还是授课, 枯燥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更无法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采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特征、思维特征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把枯燥的日语转化为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 在直观上更容易接受的东西。不仅这些, 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 认真备课, 理解每一课的要点和知识点, 将习得的教材内容运用到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 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互动, 让学生自觉引入到授课过程当中, 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以让学习日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 尽量为学生营造出日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沉浸在学习语言的快乐中。

3. 采用生动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领会日本文化精髓

学习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 不能单纯地以死记硬背单词、文法为主, 还要尽可能让学生了解这个语言的国家以及风俗习惯是什么样的。

除了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外, 还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 进行一些诸如日语演讲比赛、和服的穿法, 茶道表演以及日本料理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日本文化中有趣的东西, 寓教于乐, 语言才能掌握更扎实些。

四、结语

高校非日语专业教学除了保留传统的教学优势之外, 需要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 而对于理科专业的学生学习日语来说尤为重要。在授课过程中, 加强日语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逐步优化, 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在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因素, 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文化, 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说与练的同时掌握实用的日本语, 进一步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当中。

参考文献

[1]陈娟.高职院校日语选修课教学改革浅析[J].中外企业家, 2016 (05) :185-186.

[2]黄丹.日语选修课教学法探讨[J].青春岁月, 2015 (11) :116.

[3]马聪丽.浅谈大学日语创新教学改革——以大学日语教材改革为例[J].知识经济, 2012 (22) :150.

日语选修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我从小就因喜欢动漫游戏而爱上日语,后来大学进入日语专业正式学习,大三赴日交换留学一年,毕业后在日企工作了七年多,掐指一算,学日语至今也有12个年头了。粗略整理了一下这些年来的日语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

【五十音图】

从小学开始,我就对日语感兴趣。跟大多数少年一样,带我入门的领路人是日本的动画片和电子游戏。

那时候的动画片都是中文配音,只有主题曲和片尾曲是原汁原味的日语。我先用录像机录下,然后再回放,把每句歌词抄下来,前前后后抄录了好几十首歌。后来上初中时又买了台带AV输入端子的录音机,把录像带里的日语歌转录到录音带,没完没了的听,慢慢地也能跟着哼唱。

而电子游戏呢,当时哪有汉化版,满屏的日语指令,只能靠死记其位置。然后那些要用一长串假名密码记录通关进度的游戏,就逼着我去学写平假名了。(比如FC的《圣斗士黄金传说完结篇》《天使之翼2》等等)

我的五十音图学习,就是这样完成的。

>>通过抄日语歌词学写假名,通过听日语歌来学读假名,此法相信到今天也绝不过时。何况在网络时代,获取日语歌资源犹如探囊取物。在此推荐几首KIRORO的歌,速度较慢且咬字清晰,适合用来学假名发音:《未来へ》《長い間》《ひとつぶの涙》《生きてこそ》。

--------------------------------------------

【词汇】

让我第一次接触大量日语文字的,是日本的国民RPG游戏《勇者斗恶龙3》。其文字量是以前那些小游戏远远不能比的。

面对异国语言的叹息之壁,不畏艰险的初中生采取了两个行动:第一,买了本《新袖珍日汉词典》;第二,开始做攻略笔记。在此游戏的通关过程中,积累了大量RPG词汇(魔法、钥匙、战斗、逃跑、宝箱、体力……),但是语法依然一窍不通,虽然抄了很多对话,但仅能弄懂只言片语。

此后一直到高中,虽然游戏照玩不误,但日语却止步不前。毕竟不像现在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日语学习书,更没有金山银山般的网络资源。于是,我大学便选择了日语专业,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纯粹是出于兴趣。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目的,那就是为了看懂RPG游戏的剧情。

如今回想起来,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从来没有正儿八经的背过单词,只是每天早上读完课文之后顺带读一遍生词。后来大三赴日交换留学一年,倒是弄了个生词本,记下阅读中碰到的新词汇,没事就翻出来看看,但最后似乎也没记住几个。多年来的英语课,让我对背单词深恶痛绝。

我的词汇量,基本上来自大学期间所接触的大量动画、日剧和游戏,以及留学期间看的日语书。另外,由于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汇,以及来自英语的外来语,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汉语或英语来推测词义,这部分词汇不需要特别花力气记忆。还有就是在接触了一定量的日语词汇之后,会慢慢摸到一些造词的规律,大大提高猜测生词含义的准确率。

>>不是靠背单词,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之中,通过大量接触而自然地记住词汇。随身带本辞典是个好习惯。看日剧动画,玩游戏,读书,和日本人交流互动,都是扩充词汇的好办法。汉语词汇或英语外来语,可以通过原词来推测其词义。通过摸索造词规律,也可以提高猜测生词的准确率。

--------------------------------------------

【发音】

从小学时代听动漫歌曲开始,我就一直在模仿日语发音。后来看日语原声的日剧动漫,也会下意识地模仿,并在读课文或课堂发言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

我是潮汕人,但普通话还算标准,受方言影响不大,这想必也跟善于模仿发音有关。而尽管到高考为止,我的英语成绩都一直很好,但英语口语却很烂,因为我从来没有听录音去模仿过英语发音,会唱的英语歌也只有一首《Yesterday once more》而已。

>>纯正的发音,只有通过模仿来掌握,然后在朗读和会话中去不断纠正。

--------------------------------------------

【语法】

日语的语法可谓纷繁芜杂。先是存在敬体和简体两大体系,还有动词和形容词的各种变形,加上无处不在又阴阳怪气对使用场合有极苛刻要求的助词,更有尊敬语和谦逊语、对外对内、对长辈平辈小辈的语气区别……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足以让人头晕眼花。

好在我对日语抱有无比旺盛的好奇心,对各种不懂的语法句型都有刨根问底一探究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劲儿,查词典、问老师、搜雅虎,若不彻底弄懂,绝不轻易放过。因此一路披荆斩棘,没有被吓倒过。

由于日语属于黏着语,靠附着在句子成分后面的助词来接续,因此学会准确的断句非常重要。日本人说话又喜欢含蓄和婉转,要判断一句话是肯定还是否定,也必须依靠准确断句。而日语的动词、形容词往往都是由汉字加假名构成,判断夹在汉字之间的假名是属于上一个词还是下一个词、还是单独的一个助词,有时还真不太容易。

记得大学精读课的老师(也是班主任)喜欢让我们造句,然后第二天对收上来的句子进行点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乍一看似乎不通,看上三遍似乎就通了。那时候只觉得日语真麻烦,连判断一个句子的语法对错都这样难。直到最近我才明白,在对生词或句型理解不够深刻,又缺乏相关语境的情况下造句,其实对学语法有害无益,特别是日语这种需要特别注意使用场合的语言。与其自己胡乱造句,不如接触大量地道的例句,在正确的语境中掌握词汇或句型的用法。

除了学校的教材《新编日语》之外,我从来不看其他什么语法书,不过有一本书我觉得是所有学日语同学必备的,那就是《日本语句型辞典》。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接触到的句型,而且解释精当,例句丰富,绝对是葵花宝典般的存在。

>>日语语法体系复杂,最好通过大量的阅读(看日剧当然也可以)和接触正确例句,去理解各种助词和句型的用法。不提倡用造句去记语法,那样可能会记住错误的表达。学会准确断句,然后分析句型,必要时借助工具书。

--------------------------------------------

【听力】

大学的听力课老师采用了一个很变态的训练方法,就是让我们下课后听录音,然后把录音内容全部写出来。而且那录音带是翻录的,音质差,杂音多,经常卡在一个词那里死也听不出来。尽管变态,但这方法却使我养成了在听日语时,绝不轻易放过一个字眼的好习惯。

在看日剧或动画时,因为有情景的视觉呈现,所以比单听录音要容易理解,但对字幕的依赖,却往往使我们丧失了锻炼听力的大好机会。因此我尽量不去看字幕,有时候干脆把字幕遮住。

这样两年锻炼下来,到我大三去日本交换留学时,与日本人交谈的听力就基本没问题了,至少能听清楚每一个字眼,当然离听懂专业课和选修课还有相当的距离。在日本的一年,听力的提高不是特明显,突飞猛进的是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听力只能靠多听,没有捷径。看日剧比听录音更好理解,但最好把字幕遮住。

--------------------------------------------

【口语】

大二开始由外教来上会话课,终于有了跟日本人说日语的机会。之前一直坚持模仿录音和朗读课文,让我掌握了比较标准的发音,对发音有了自信,自然就会大胆积极地发言。真实场景下的互动,可以学到更多地道的表达,并转化为自己的口语储备。看日剧对提高口语也有很大帮助,起码知道现实生活中日本人是怎么说话的。(但是动画就不一定了,可能导致你学了满口二次元日语……)

大三留学日本一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运用地道的日语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思想,通俗点儿说就是知道用什么词、什么说法,让日本人马上听懂。也没啥窍门,就是在日常的互动中不断地去模仿而已。不过说来也怪,我去的城市是神户,但却几乎完全没受关西腔的影响,后来工作后碰到说关西腔的客户,还觉得挺怀念。

>>找个日本人交流,是提高口语最好的方法。但很多人没这个条件,那就通过看日剧来模仿,有机会就大胆说。

--------------------------------------------

【阅读和写作】

日语选修论文 篇5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起开设日语选修课,每学期1-2班,每班35-40人,面向全院非日语专业学生开设。经过调查,学生选择日语选修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非常喜欢动漫和日本文化,希望能够学习日语进一步了解日本。此类学生占总比20-30%;2.看过一些日本动漫,身边也有一些追日本歌星影星的同学,觉得他们说几句日语很酷,自己也想酷一下。此类学生占10-15%左右;3.对日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看别人选自己也选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选的。此类学生占25-40%;4.自己喜欢的选修课没有了,又不得不选,完全为了学分而选。此类学生占15-35%。

针对学生的选课意向,如何能让这些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课程不产生后悔情绪,能够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到一些实用的对话,体验最真实的日本文化是日语选修课的主要目的。

众所周知,成人的语言学习以理论为主,容易枯燥乏味,引起懈怠。如何能够持续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是这门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点。

一、日本漫画进课堂。将五十音图分解成不同的板块和内容,不再是一次性学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每堂课上讲授一行日语假名,通过《艾琳学日语》漫画节目,边看漫画边学读和写。由于《艾琳学日语》内容简单明了,容易记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轻松将假名记熟并正确朗读,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动漫配音进课堂。学生对日本动漫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喜好,每次课上都会选取一些大家都相对熟悉的动漫对话片段,首先让学生听原音播放,体会其中的意境,然后让学生模仿声优的语音语调,进行练习。学生可以自行组成两人小组或者多人团队进行练习,互相鼓励互相提高。在授课的后半段,会选出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动画配音,让同学的声音为日本动漫配音。这样的环节能调动一半以上同学的积极性,在这些同学的影响下,剩下的同学也能够加入活动中,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三、日本文化进课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和服也好,京扇也好,和果子也好都只是在电视上或者网络上看到过图片,如果能够真正在课堂上体验到,肯定会是不小的触动。因此在课堂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板块“日本文化体验中心”。学生在前面两个环节中表现突出的,会得到教师奖励的一个“文化体验币”,用该币可以免费体验一次日本文化。比如有的学生在配音环节表现突出,那么老师会奖励一个体验币。他可以拿这个体验币选择一项日本文化去体验。如“尝和果子”。在课堂上老师将介绍不同种类的和果子,介绍和果子的日文名字以及和果子的历史渊源。介绍完之后,有体验币的学生可以免费领取一个和果子品尝,而没有体验币的同学只能看着眼馋了。

四、日本明星进课堂。“日本明星”是指让那些追星的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日本明星,介绍明星的名字读音、出生日期、家乡以及最为出名的电视电影。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名字、生日、家乡地点都是初级日语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如果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讲,估计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听,但是通过这种形式的讲解,很多学生不但记住了部分日本姓氏的读音,也因此喜欢上了该明星。此环节结束之后,会选取一段该明星主演的电影或者电视片段让学生欣赏。

几个学期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但仍然有困难的地方有待解决。

一、配音片段的选择。日本动漫丰富多彩,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中寻找一个适合教学的配音片段很困难。有的时候为了选择一个三分钟的片段需要至少看三个小时以上的动漫才能找得到,备课的工作量大。

二、动漫影视欣赏时间的控制。课堂上除了需要介绍假名的读与写,还要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对话片段,短短90分钟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而动漫欣赏只能作为一个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因此内容选择以及时间控制需要把握准确比较难。

三、日本文化资源的缺乏。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日本文化资源都是教师个人用品,量小内容单一。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全面化的要求。对授课教师来讲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四、选修课课时少,无法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选修课一般一学期24学时,后续课程无。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完一学期日语选修之后在学校内就没有继续学习的班级和课程了。

选修课虽然是作为学生兴趣爱好而设立的,但是正因为是有兴趣所以才能学好。如果能够将选修课课程常态化、持续化,那么这样的选修课课程的设立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很多乐趣。

参考文献

[1]王茜.基础日语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2]罗梓洲.基础日语会话教学模式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7)

[3]王佳音.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4]杜玲莉.巧妙设置练习提高学生日语应用能力——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6)

上一篇:适度原则下一篇: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