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人类文明选修课论文

2024-08-04

材料与人类文明选修课论文(精选9篇)

材料与人类文明选修课论文 篇1

材料与人类文明结课论文

—浅谈纳米材料

摘要: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现在这种长度尺寸的材料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科学研究、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日常生活中。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纳米材料的研究新进展。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概念,特异性能,以及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纳米材料 特异性质 现状 发展趋势,一纳米材料及其特异性质

什么是纳米材料呢?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纳米级的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从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得知,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纳米材料主要的特殊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殊的热学性质

所有材料尺寸到纳米级后其性质都将发生变化,其中一项就是材料越小熔点越低。例如金的熔点本是1064度,但制成10纳米的粉末后,熔点就会降至940度,而2纳米的金粉末,熔点就和室温差不多,只有33度了。2.特殊的光学性质

各种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将显著降低,一般低于1%。粒度越细,光的吸收越强烈,利用这一特性,纳米金属有可能用于制作红外线检测元件、隐身飞机上的雷达波吸收材料。3.特殊的电磁学性质

电导率低,纳米固体中的量子隧道效应使电子运输表现出反常现象,纳米材料的电导率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下降。当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晶粒之间的铁磁相互作用开始对材料的宏观磁性有重要影响,使得纳米材料具有高磁化率和高矫顽力,低饱和磁矩和低磁耗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而饱和磁矩是普通金属的1/ 2。4.特殊的力学性能

陶瓷材料在通常情况下呈脆性,然而由纳米超微颗粒压制成的纳米陶瓷材料却具有良好的韧性。因为纳米材料具有大的界面,界面的原子排列是相当混乱的,原子在外力变形的条件下很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甚佳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使陶瓷材料具有新奇的力学性质。美国学者报道氟化钙纳米材料在室温下可以大幅度弯曲而并不断裂。研究表明,人的牙齿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强度,是因为它是由磷酸钙等纳米材料构成的。呈纳米晶粒的金属要比传统的粗晶粒金属硬3~5倍。至于金属一陶瓷等复合纳米材料则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宽广。二.纳米材料发展的现状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新材料的创新、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从纳米研究论文来说,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日本、德国、中国和法国位居其后。在纳米技术的研发上,日本最重视的是应用研究,尤其是纳米新材料研究。除了碳纳米管外,日本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链、中空微粒、多层螺旋状结构、富勒结构套富勒结构、酒杯叠酒杯状结构等。在制造方法上,日本不断改进现有方法,同时还积极开发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批量生产技术。

中国在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和单原子操纵等方面研究较多,主要以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约占80%,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纳米材料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纳米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

三 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对于纳米复合材料来说,由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异特性,系统地研究纳米粒子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新型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再者,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的聚合物材料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化学工程、感应、催化等方面具有许多重要用途,表现出高性能、多功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今重视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纳米技术对于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必须加倍重视纳米技术和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在21世纪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人类社会将因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为了在这一领域继续迅速进步,我们必须提高在空前微细的尺寸进行视觉化和化学分析的表征能力,要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推广,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纳米结构大小的控制、大小分布、组合与组装,同时,在应用中,必须要搞清与所需的材料或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视由此制得的纳米结构材料和器件的热、化学和结构稳定性,要求这些纳米结构材料的功能不受环境温度与不断变化的化学条件的影响。

参考文献:[1]邵刚勤,魏明坤,等.超细晶粒WC硬质合金研制动态 [J].武汉理工业大学学报,1999,21(6).[2]卫英慧,纳米材料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许并社,纳米材料及运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材料与人类文明选修课论文 篇2

通信就是将信息从一方准确安全地传递到另外一方, 通信技术是实现信息准确、安全、高效的传递的保障。从有记载的人类文明以来, 通信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阶段:借助器物和声音传递信息阶段。解放前我国云南景颇族就有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的器物信息传递模式。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通过手势、表情来传递信息, 信息在视距范围。通过声音实现超视距传递信息, 但距离依然受到声音传播距离的影响。这个阶段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这种通信模式在当时有十分成功的典范, 如古代的“烽火”技术须臾间能把紧急军情传递到千里之外。因其简洁方便的特点, 现代通信依然保留如旗语等简便快捷的近距离通信模式。

第二阶段:借助文字传递信息阶段。文字与印刷术发明后, 信息可以通过书籍、书信、报纸、杂志等方式呈现。文字促进了邮政业的发展, 中国早在商代就有驿传的通信方式, 通过飞鸽、快马等方式传递书信、情报;现代逐步演变成邮政系统。这种通信模式信息保持时间更长久, 传递信息更加准确, 传递距离更加远, 但传递速度慢、信息单一。

第三阶段:借助电子通信技术传递信息阶段。随着麦克斯韦发现电磁波、赫兹验证电磁理论催生电子技术, 波波夫/马可尼发明电报, 促进电报业的发展, 邮政系统通过电报能够瞬间将文字传递到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贝尔发明电话, 实现万里之外的实时声音通信, 进一步缩短了人类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距离, 是人类通信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第四阶段:借助互联网与无线通信传递信息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共享和快速交换促进互联网的诞生, 信息包括语音、图像、视频多种形式, 每个人有机会在数据海洋中找到需要的资讯, 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交流。上世纪70年代, 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蜂窝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开启了个人移动通信领域, 移动通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G的GSM、CDMA通信技术、3G的CDMA2000、WCDMA、TD-SCDMA通信技术、4G的LTE技术,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者人们的生活。

从古代文明开始, 人类通信技术从早期的面对面对话发展到大洋彼岸的交流, 从长达数月书信驿传到瞬间实现南北半球的电话对话, 从单纯的文字、声音到综合声音、图像、视频综合信息传递的变化, 彰显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也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前进。

二、通信发展与人类文明

通信技术发展与人类文明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通信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更准、更远、更快、更大, 追求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体验、更高的自由度。

(一) 人类文明促进远距离通信发展

早期人类活动场所局限于其所处的洞穴、部落、村庄, 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范围比较窄, 前后传承的需求也比较少, 只需要简单的通信模式就能实现。随着人类的进步, 活动范围不断变大, 逐步扩大到不同部落、不同城市、不同国家, 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 要求通信技术能够承载远距离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成为实实在在的“地球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更广范围的合作与协作更加密切促进了远距离通信。早期社会小农经济时代, 物品交换主要在本地区实现不需要远距离的通信;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下一件产品的各个零部件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需要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信。如跨国公司、国家间的自由贸易与合作, 需要信息在跨大洋、南北半球远距离传递。

信息传递在转发过程中衰减和损耗最大, 为减少信息、资讯到达目的地转发次数, 也促进远距离通信的实现。远距离通信容易保障信息准确性与完整性。早期越洋书信需要经过国内邮局传递、越洋邮轮运输、国外邮局传递, 信件丢失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则可以通过电话、E-mail、Skype等进行点到点的直接通信。

远距离通信发展促进人类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起探索。因为卫星通信让探险家更容易到无人探索过的区域去探险;因为全球通信流畅, 跨国公司更乐意把不同零部件生产、产品装配按照资源优化、成本低的原则布局全球各地。

(二) 人类文明促进快速通信发展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 只有在第一时间获得必要的资讯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早期生产率低的时代对信息的响应需求及时性要求不高, 一条资讯经过数天以致数月才能到达目的地, 影响看起来不是很大;但在当代社会, 资讯到达时间的价值越来越凸显, 0.1秒的信息滞后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机会稍纵即逝, 及时的资讯和信息意味着财富。

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人类对通信体验要求也不断提升。地球各个角落中发生的事情, 人们希望在第一时间听到、看到。人们希望网络上的视频能够清晰流畅的播放, 而不会出现时断时续的马赛克。人们不再满足于半年乃至经年才看到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的音讯, 期望能够在想念的那一刻就能及时进行交流。

(三) 人类文明促进大信息量通信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 通信传递的内容更加多元化, 目前的通信已经远远突破传统的文字、声音, 图像、视频、实时互动等形式的资讯逐步成为主导, 丰富多彩的信息让沟通更加顺畅, 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对通信技术的大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不断被海量信息注入, 信息成几何级数不断狂增。海量数据的信息共享, 从海量数据中检索与提取有用信息需要大量的信息传递与交互, 对通信技术的容量带来巨大的挑战。

随着日常生活电子化的加速以及用户体验要求不断提升, 通信信息量不断成倍上翻。人们期望能够看到最新的资讯、电视、电影、甚至防盗视频监控、智能化家电运行, 享受生活电子化带来的便利。当大部分生活都实现电子化的时候, 通信信息量也许会在扩大数十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随着通信网络容量的不断提升, 新的业务、服务逐步涌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网上购物能否足不出户就能够选购到自己钟爱的产品;视频点破可以不用到电影就能够在家庭影院中欣赏最新的电影;在线点菜可以不用到餐馆就能够让服务生把佳肴送到餐桌上。

三、未来通信展望

通信技术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可以预计未来的通信发展趋势:

无处不在的通信。以移动通信为例, 虽然目前很多地方还没有网络覆盖, 或者有覆盖但信号不好;但未来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能够保障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网络, 获得自己需要咨询。

自由、简洁的通信。与人类向往自由相吻合, 代表约束通信的固定网络通信将进一步压缩, 象征自由通信的无线通信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同时终端设备将更加简洁化、一体化。

海量、快捷的通信。资讯将越来越多, 未来通信必然要面临更加海量的数据冲击, 同时信息的搜索和提取将更加快捷, 不因为海量数据而难于提取。

绿色、环保的通信。随着生活质量和品味的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增强。未来通信将更加注重健康、环保、节能。

参考文献

[1]姚学斌.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技术探讨[J].信息通信, 2012 (02) .

[2]党燕.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策略[J].信息通信.2011 (03) .

[3]杨鸿文, 李卫东, 郭文斌.无线通信.2007.

[4]李建东, 郭梯云, 邬国扬.移动通信.2007.

[5]程钰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2.

[6]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2 (02) .

[7]高敏.物联网技术现状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 .

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升华 篇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 6477.2009.03.004

按人们目前对文明的普遍看法,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积极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据此,我们可以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人类在认识生态,适应生态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知识,是人们对生态奥秘、本质规律认识的成果;二是生态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适应生态过程中培育起来的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以生态为价值取向等精神性成果;三是生态产品,是人们运用生态知识对环境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的具有生态价值、适宜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又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技术和产品;四是生态产业,是人们为创造生态产品而形成的产业和工程;五是生态制度,是人们在适应生态过程中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生态之间关系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和各种制度。

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作为一个概念,生态文明确实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确实是近些年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但生态文明本身并不始于当今,它不仅是人们现在提倡与追求的一种人类活动方式,而且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类活动中的一个种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上述生态文明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人们不仅积累了许多的生态知识,也形成了诸多赞美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生态情感、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创造了大量的生态产品,形成了若干保护生态的制度。如早在我国古代的周朝时期,国家就颁布了保护自然资源的法令,规定不准违背时令砍伐木材、割草烧灰、捕捉鸟兽鱼虾,并设置了管理山川林泽的官员。因此,当今的生态文明并不是毫无根基的新文明形态,而是对人类已有文明的延续。人类已有文明事实上是包容了生态文明的,人类已有的生态文明成果是当今生态文明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资源。我们当今建设生态文明,要注意充分挖掘前人的生态文明成果,积极吸收、借鉴、继承前人好的做法。

笔者强调生态文明是已有人类文明的延续还包含这样一层意思,生态文明不可能单独地,专门地发展,它总是与人类其它文明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融合在一起,在相互互动中形成发展,生态文明需要延续人类已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载体和基础才能发展。因而,那种过分夸大和拔高生态文明的地位和作用,以至于忽视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观点和做法,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势必使生态文明的建设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成为空中楼阁。按照这样一种看法,在认识当今建设的生态文明与人类已有的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时,笔者十分赞同张明国先生的观点,当今的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工业文明并未全部消除农业文明的印迹,生态文明也不能完全消除工业文明的印迹,那种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与工业文明完全不同的,尽善尽美的新文明,它所依靠的技术也是一种与工业技术完全不同的尽善尽美的新技术的看法是不现实不可行的。也就是说,如果看不到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延续关系,片面地极端地夸大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可能会导致完全否定工业文明而提出全部重建新的文明,显然,这将不利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有效建设生态文明。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今提出的生态文明又不是简单地对人类已有文明的延续和重复,而是一种超越和升华。虽然如前所述人类已有文明包含了生态文明的成分,但客观上讲,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时期里,人类各种文明形式发展是不均衡的,物质文明一直占据显性的、突出的地位,起着主导性、支配性的作用,其它文明形式则相对滞后,尤其是生态文明,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与生态的矛盾尚未突出出来,它一直是隐性地融合于其它文明之中,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未被人类整体予以足够的重视,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更谈不上成为社会的主流文明。当今的生态文明超越历史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把生态文明提高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高度进行建设,实现生态文明从隐性到显性的根本性变革,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文明形式。此外,当今的生态文明作为对人类已有文明的升华,还包括建设生态文明的旨趣,自觉意识程度,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实现生态文明的条件、途径、方法、科学基础、技术手段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变革。

材料与人类文明期末论文 篇4

作者:黄培原

班级:医电12 学号:2111201037

说明:敬爱的汪老师,您好!我的这篇电子版和我交的手写的那篇内容并不一样,是因为我一直对论文的要求没有太明确,而后面有没有机会问您,就记得您说要看文献,我的那篇手写的是在看了几篇关于吸附材料的论文后将几篇的内容综合了一下而做的一个关于复合型材料吸收二氧化碳的想法,而在问了杨生春老师后我对论文的要求更清楚了,觉得我手写的那篇论文不是太符合要求,于是我又写下这篇,希望您不要见怪。

论文题目:功能材料让世界更简单

老师就给我们介绍到,材料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并且就现在来看,功能材料的研究很热门,很前沿。在上完整个课程后,也可以说是在听完老师们的报告性讲座后,我有一个粗略的感觉:功能材料让世界更简单了。

虽然从总体上看,功能材料无论是从产量和需求量上看都比结构材料要小,但是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功能材料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功能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世界也因此越来越简单。

纳米功能材料

纳米功能材料由于将材料做到了纳米级别,所以材料的某些性质极大地改变了,而这其中的某些特性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因为我是生命学院的,所以老师在讲纳米材料的在人体上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我,特别是对纳米粒子用作药物载体感兴趣。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在外磁场的引导下集中于病患部位,进行定位病变治疗,利于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如采用金纳米颗粒制成金溶液,接上抗原或抗体,就能进行免疫学的间接凝聚实验,用于快速诊断。这里就极大地方便了医疗方面,以前都说是药三分毒,所以每一种药都有不同的副作用,而这种功能材料使用可以让这种副作用大大的减小而且对于患者来说会得到最大的安危。

同时我也是一个电脑迷所以老师在提到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能大大提高磁盘的性能是我又被震撼了,随着3D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清的需求增大,我们对硬盘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是没有这种巨磁电阻效应,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得扛着多大一个笔记本呀。

纳米氧化锌对紫外线的吸收更是为很多美眉带来了福音,有了氧化锌作为添加剂的防晒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阳光对皮肤的损伤,使我们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上都有了方便,而后面老师提到的将这种纳米材料与纺织工业结合做出来的面料将是更大的福利。

纳米银的防臭,抑制细菌的功能更是让我们的生活极大的改善了,用添加了纳米银的面料做的衣服不光是装饰品同时更是一种保健品。

生物材料

人们常说21世界是生命科学的世界,而生物材料则是生命与材料最完美的结合了。在讲课中老师一再强调了凝胶这种材料,其与生物体的高队相容性使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有作为。在生物凝胶上培养细胞能将细胞培养成为我们希望的形状,这样就能将皮肤等组织培养出来,即人造皮肤。

而生物大分子材料更是,使用于人体植入产品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聚酰胺、环氧树脂、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硅橡胶和硅凝胶等。应用场合涉及组织粘合、手术缝线、眼科材料(人工玻璃体、人工角膜和人工晶状体等)、软组织植入物(人工心脏、人工肾、人工肝等)人工管形器(人工器官、食道)等。可以看见,老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现在看来,将人类的很多器官用生物材料来打造已经是事实,虽然我也怕有一天人再也不能称为人,甚至都不再是动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生物材料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汽车材料

虽然汽车材料是没办法与前两种材料并列的,但说到功能材料是世界更加简单,关于功能材料的话题实在是太有的说了,所以我姑且将他们并列。

先说汽车玻璃,由于玻璃的特殊设计,使得汽车玻璃有了好多特性。变色,由于汽车玻璃能根据车外的亮度来调节玻璃的透光性,使得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阳光的直射,这也为控制车内温度提供了方便,实际上这再古代就实现了,古代使用了帘子来遮挡阳光,但是不用多说有了这种变色玻璃,生活更加方便。

然后说一下汽车的尾气处理由于添加了尾气处理系统,使得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减小了好多。并且配合在车身重量,发动机的性能方面的改进,现在的汽车可以说真的是一个为人类带来方便而不是罪恶。

而且由于好多功能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使得汽车在空气处理,安全性能,舒适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信息材料

开始觉得结构材料的发展为信息带来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想来,由于功能材料的应用,在信息上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就拿与我们最相关的信息终端——手机来说。最近只能机成为了热门,而智能机之所以智能,离不开功能材料。智能手机之所以只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传感器的利用,有,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磁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而这些传感器的制作就离不开各种功能材料,比如光电材料,磁电材料等。而在手机内部,也因为各宗功能材料的应用使得现在的手机越做越小,却越来越强大。

说完手机,电脑又何尝不是,触摸板,显示屏,磁盘,每一个器件的革新都与功能材料的运用有着莫大的关系。

而且在信息的传播途径上,功能材料也是大有作用。

结语:

这种讲座似的课程不能将种类繁多的材料都讲清楚,即使将清楚我们也听明白,所以以上的看法有点不是很客观。但是在这个月的学习中收获还是不少的,涉猎了好多以前没有去了解的方面,尤其是在开始将的材料与人类文明关系的课中让我长了好多见识,认识到材料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中途在讲材料的测量时,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探究清楚一个东西,你的目光一定要比它更小一个层次。而将汽车材料那堂课让我成为了一个弱弱的汽车谜。最后一节课杨生春老师苦口婆心而富有深意的教导将使我受益终身。

参考文章

材料与人类文明老师们的课将。HTTP//afm.xjtu.edu.cn

医电12 黄培原

花生与人类文明 篇5

花生,植物学家将它学术命名为Arachishypogaea Linn。在我国,它又被称作“落花生”,“长生果”,“长寿果”等。

一.花生的起源与历史

一般认为,花生原产秘鲁和巴西,在秘鲁沿海地带史前废墟中发现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500年,且美洲最早古籍之一《巴西志》即已明确记录,古印第安人称之为“安胡克”。在哥伦布远航时期,航海家将花生荚果带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记载花生的西班牙语为“玛尼”,之后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花生有目的地传入欧洲的最早记载是塞维尔城的一个内科医生于1574年所作的报道,他称“秘鲁人送给他一种很好的果子,这种果子不生根,也不是什么植株长出来的,就像托马斯蜜蜂一样,是长在地下的。” 这足见欧洲引入年代之晚及欧洲人对这一作物生疏到何种程度。至于花生引进美国,那就更是后来的事情了,估计可能是随着贩卖奴隶的船只从非洲传入的。首次传入的时间,大约是在十八世纪初期。

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表明,中国也有可能是花生原产地之一。1958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洋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测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1961年,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再次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此外广西、云南、江西等地也曾报告过于花生形态极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经西安文保中心专家确认,距今2100年前的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农作物里,已经出现了花生。中国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形如香芋,蔓生”、“花开亦落地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贾铭入的《饮食须知》载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吃,滞气难消”,“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萎”。明朝人兰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记载。

然而现今广泛种植者,则为南美引进无疑。到明末清初,中国沿海地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多次从南美洲引种花生品种,最近一次为1887年,《慈黔县志》记载:“落花生,按县境种最广,近有一种自东洋至,粒较大,尤坚脆”。欧洲曾从中国引种花生,因此欧洲部分地区仍称之为“中国坚果”。刚果布朗氏在1818年的《刚果植物志》中称“花生是由中国传入印度、锡兰及马来群岛,尔后传入非洲的。”

二.花生的类型和品种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属的1种,该属约有60~70个种,迄今已收集到并经鉴定的有21个种。其中大多数是二倍体种(2x=20)。栽培花生是两个二倍体自然加倍的异源四倍体种(2x=40)。

中国花生品种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加以区分。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

① 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 ② 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 ③ 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按荚果大小不同可分为:

① 大花生:壳厚、果型大,每百粒花生仁重在80克以上,分布面积最大; ② 小花生:粒小、壳薄,每百粒花生重在50克左右,适宜栽于沙地,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河南西南部等。目前我国大、小花生均有出口,但大、小花生出口的地方不一样,大花生出口量多于小花生。按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可分为: ① 普通型。侧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叶片倒卵圆形。深绿色。株丛

直立、丛生以至匍匐。果形较大。种子长圆柱形。生育期较长。

②龙生型。植株匍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

③ 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叶片

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植株直立或丛生。果型较小。种子桃形。休眠性弱。

④ 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植株高 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种子圆柱型。中国在生产上曾大面积栽培的品种类型不一,大多数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丛生花生。通过两个类型间的杂交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显示出一定优越性。现在世界上高产、稳产、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美国“佛罗蔓生”,也属类型间杂交种,占美国当前花生生产面积的90%以上。“马库鲁红”对叶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个品种。中国的“协抗青”对花生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较优。

三.花生的生长习性

花生生长季节较长,宜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

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四.花生的主要价值

①营养价值 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质除大豆外,没有一种粮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当于小麦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称为植物肉是当之无愧的。

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连被称为高级营养品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风。花生的产热量高于肉类,比牛奶高20%,比鸡蛋高40%。其他如蛋白质,核蛋素,钙,磷,铁等也都比牛奶、肉、蛋为高。花生中还含有A、B、E、K等各种维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胆碱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榈酸等。可见,花生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而又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余味深长。②经济价值

花生油是80%不饱和脂肪酸和20%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3~61.3%,亚油酸占18.5~47.5%,品质优良,气味清香。

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纸工业上可作乳化剂,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

榨油后的副产品花生饼可加工成脱脂蛋白粉,经膨化处理可制成花生蛋白肉。茎叶为优质饲料。荚壳可作粘胶的原料,经干馏、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种产品。种皮可入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③药用价值

1)抗老化,防早衰

花生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赖氨酸也是防止过早衰老的重要成分。常食花生,有益于人体延缓衰老,故花生又有“长生果”之称。

2)凝血止血

花生衣中含有油脂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不但有止血的作用,而且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

3)滋血通乳

花生中含丰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4)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花生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五.花生对人类的意义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 花生在被作为油料作物利用之前, 在农业中的地位是无关重要的。大约在1840年法国马赛的油坊开始从西非洲进口花生用来榨油, 才促进了花生种植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之前, 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尝好品。从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来看, 它的发展也仅限于最近的130年内。

在这以前, 对花生存有多方面的误解和忌讳。即使在南美洲, 也是如此。如在1609年出版的《印加历史》中, 有“生吃花生会造成头痛”等说法。在我国的古籍中, 如上引的《饮食须知》就说“ 小儿多食, 滞气难消”。直至十八世纪, 还有个别地区认为花生“ 有毒”。由于有这些忌讳就不可能积极发展花生生产。又由于缺乏对这一农作物某些习性的了解, 人为地使这一农作物的整个农艺过程复杂化和困难化。如在土地选择上, 要求“宜栽背阴处”;在种子收藏上,“性畏寒, 以蒲包藏暖处”;在管理上要“以沙压横枝”,“ 压花伏地”;在收获上, 要“割蔓取之”, “具筛筛土”,“水漂晾晒”,甚至还有“经霜”一类的说法。按照这种生产方式, 大规模地种植花生, 是不容易的。所以直至十八世纪末期, 江苏淮安一带, 仍然不知道如何栽培花生,上述情祝, 造成了花生生产发展的迟缓。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篇6

学 号:

学 生:

学 院:

教 师:

论雾霾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摘要:

这几年,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雾霾 影响及危害 成因 社会 人类文明 前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和日益发展的需求对环境造成巨大负担,而且远远超过地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便在各各方面体现出来。2013年1月的雾霾情况更是严重,雾霾笼罩我国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而雾霾带来的影响绝不像表面那样仅仅影响可见度。

一、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一)自然环境的原因

一方面,2012 年入冬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风力弱,大气层比较稳定,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频率明显偏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高达64.5%,出现为近10年最高,频繁出现的稳定天气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另一方面,因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受大范围静稳天气的原因,沙尘的叠加,偏南气流,湿度大,水汽使干细的粒子迅速膨胀,也催生了雾霾形成。

(二)环境污染的原因

PM2.5 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凶,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2.5 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雾霾形成的另一个原凶,是冬季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及有机物、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这些悬浮污染物在静稳空气中产生化学反应,转变成大的粒子,也促进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地理环境的原因

现在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促使静风现象增多,导致在垂直方向上出现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中形成空气中的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受其控制,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断积累,最终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与此同时,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四)追求经济发展的原因

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长期把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从而导致盲目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为扩大内需,没有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道路承载的能力,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鼓励国人购置,忽略这么多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后果,据专家介绍汽车尾气排放已占到PM2.5 的20%—25%。国人为图方便,企业为了赚钱,国家为了GDP,污染的后果不仅催生了雾霾的产生,还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 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除了诱发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霾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更大,最近一项大型的国际研究证实,接触过某些较高空气污染物的孕妇,更容易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而出生时低体重的婴儿很容易增加儿童死亡率和疾病的风险,并且与婴儿未来一生的发育及健康都有很大关系。无庸讳言,大气污染状况正严重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二)影响交通畅通

雾霾天气对交通最为显著的影响是车速的降低,班机延误、火车晚点,为出行人群带来出行时间和行程延误的增加。特别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公路设施实际通行能力的下降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且这种拥堵在部分路网发达、交通出行强度大的地区,会造成区域路网的运行阻塞、甚至瘫痪。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有关统计,我国每年地方上报的公路阻断事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由大雾天气所致。大雾天气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高速公路由于技术等级高、设施完善、控制出入等特点,车辆行驶速度高,因此,大雾诱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三)影响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雾霾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污染颗粒悬浮于空中,吸收、反射了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热量,使绿色植物失去了所需要的光照,使光合作用减少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持续的阴雾天气,会造成日照不足,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因受天气污染的影响,养殖业也会受到影响,雾霾天气期间,畜禽多出现食欲不振、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提高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静稳天气”造成的不利扩散条件加剧舍内环境恶化,静稳天气下不利舍内有害气体扩散和户外新鲜空气交换,造成舍内氨气、恶臭、二氧化碳等迅速聚集,形成了浮尘矿物质和水分组成的混合体,为微生物附着其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

(四)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由于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其中有很多公司的骨干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人员,这些人之前一直在自己国家,环境比较好,然而到了中国,环境的恶化会导致此类拥有技术的外籍人员对中国产生排斥,从而离开中国,从中国撤资。有报道和研究表明,最近5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慢慢的开始离开中国,这不仅仅和中国的就业环境有关,更和中国的环境状况直接相关,特别是雾霾天气,直接将环境问题暴露无遗。并且有的外资企业由于雾霾天气而大大影响公司的收入并且增加预算,如有的外资企业开始发放雾霾补贴,最终导致一些企业从中国撤资。

(五)致使气温的变化无常

持续的雾霾天气,会造成日照不足,气温下降,短时间内会影响气温的上升,推次气温变暖,使天气更加的变化无常。

三、应对雾霾的措施及方法

(一)健康方面应少出行,多注意饮食。坚持雾霾天气时少开窗,外出戴口罩,外出归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 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二)治理方面应推行环保,清除污染。在全国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真正做根治污染排放,减少上路车辆,减少污染排放源,削减大气污染物,巩固和深化脱硫工作、启动和推动电厂脱硝、大力控制扬尘和秸秆焚烧面源污染,坚持以防范颗粒性扬尘污染为环境保护第一要义,最大限度降低市区汽车车轮和路面尘埃的接触频率和面积,隔绝城外车辆和施工车辆带来扬尘,控制机制由对排放源的应急控制转变为以常态长效措施为主。

(三)制度方面应完善机制,长效管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应该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地理现实的防治颗粒型污染通则和落实细则,督促城市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按照标准落实,并尽快将上述细则落实到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招投标过程中,开放相关关联要素市场,推动施工单位、部门按照环保理念施工建设,在治理环保工作中,该奖奖,该罚罚,从而真正带动社会从细微处着手治理雾霾。

总而言之,细颗粒物引起的严重灰霾覆盖了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成为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深入论证我国城市群因细颗粒物产生的严重灰霾和雾霭的形成机制,揭示沙尘和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气溶胶与人为气溶胶的混合和相互作用及其长途传输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也揭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的空气质量变化,为防治细颗粒物严重超标及其产生的严重灰霾和雾霭问题提供对策,是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史上最脏”让“美丽中国”蒙上雾霾[N].中国青年报,2013-01-15 【3】吴庆梅、张胜军.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

人类政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封建政治;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021—02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的社会性,即人首先是社会性动物,没有社会就无所谓是“人”,而只能是动物;而社会性又在于实践性,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去改造自然。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更强调人的实践性,过分依赖人的力量,因为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即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工业文明时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在工业文明之前,人类首先经历了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之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文明时代,在不同的時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认识都是不同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

一、封建政治与农业文明时期的自然关系

在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被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不仅无法征服自然,甚至是完全依靠自然。而由于科技水平低下,人类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自然在人类面前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在无法征服的情况下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不仅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服从就是靠天吃饭,精神上的服从就是对自然幻化而来的鬼神的膜拜。当风调雨顺时就感谢上天保佑,期待来年仍会是个好年景;当风不调雨不顺时就更加诚惶诚恐地向上天祈求。上天既可以是人类的化身,又可以是生禽猛兽。在自然面前单个人往往显得过于渺小,于是人类充分重视了族群的关系。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宗族,大到一个国家,在农业文明时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家庭内部,父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宗族内部,部族长老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国家内部,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演化而来的三纲五常等等。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 [1]人对自然的严重依赖造就了人对人的依赖,进而造就了人对人的专制统治和压迫。

二、民主政治与工业文明时期的自然关系

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文明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前所有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人类由对自然的愚昧无知发展到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的地步,人定胜天是人类向自然发出的挑战。的确,在工业文明时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充分认识到并相信自己的力量,人类甚至曾经认为科学已经基本穷尽,无法再有大的突破。工业文明使得厂房可以不再严格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分工获得了大发展;商品生产和销售遍及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人类再也不需要受自然的严格限制,人与人之间再也不需要严格的彼此依赖,自由、开放和竞争成为市场经济的规则,也成为人类社会的规则,我为自己即我为人人,于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潮泛滥。人不再需要严格的彼此依赖,但人与人之间又是一个天然的共同体,因为市场经济既是一个生产的经济,又是一个交换的经济,自由平等的交换需要共同的秩序来维护,于是国家的作用仍然存在,但皇帝的作用已经消失,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依赖一个强权的皇帝去动员庞大的力量去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去应对自然,他们仅仅需要一个能维护现存秩序的政府,这个政府又不能限制人们的自由,于是民主政治成为时代的需要。

三、和谐社会与信息文明时代的自然关系

20世纪后半叶,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文明时代,即信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工业文明使得地域、空间再也不是限制,而信息文明则使得时间不再是限制。人类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人类可以最快地掌握即时而全面的信息。信息的全面快速传播加快了人类生活的节奏,也加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虽然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便已认识到自然发展的规律,认识到人必须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但是直到人类充分认识到人类过度征服自然而忽视自然规律造成的严重后果,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像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一样相互残酷征伐。信息的即时、自由、开放拉近了人与人、人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于是人与政府之间的地域和时间障碍开始逐渐消除,信息使得人与政府之间可以更快、更及时地进行沟通,间接民主制的理由、直接民主制的障碍开始逐渐消除,人类的一只脚已经开始迈向直接民主的大门。和谐社会、全民民主已经崭露出头角。

综上所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自然关系和生产力造就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文明。在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据“世界之最”了解,新华社报道,世界银行2009年公布了世界上最穷的十个国家和世界上最富的十个国家的前十名,世界最穷的十个国家几乎全在非洲,亚洲仅有一席即尼泊尔,排名世界界最穷的国家第六名。而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几乎全在欧洲,除此之外,美洲的美国排名第四,日本排名第六。世界排名最穷的国家第一名的是埃塞俄比亚,人均财富仅1 965美元,世界排名最富的国家第一名的是瑞士,人均财富达到了648 241美元,两者相差将近330倍[2]。在很多欧美国家已经进入信息文明时,很多非洲国家还处于原始落后的农耕时代,这也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创建并逐渐完善现代民主政治而很多非洲国家即使有西方民主政治的表象本质上却依然是封建专制时代的政治制度。“在多党制盛行的同时,黑非洲地区2 000多传统和规模较大的部族和部族政治仍在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相当作用,西方式民主与部族传统的‘大树下的民主’协调发展仍是一个长期过程。多党制政治体制与现行相对滞后的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平衡。”[3]因此,发达的民主政治必须以先进的生产力和自然关系为前提,发展经济依然是落后国家的优先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佚名.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和最富有的国家[EB/OL].齐鲁信息网,http://www.qlxxw.cn/zhizui/105978.html,2010-01-14.

[3]张昆生.非洲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昨天和今天[EB/OL].http://news.

sina.com.cn/w/2004-03-15/18523026739.shtml.

Huma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Nature Relation

CHEN Mao-lai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Productivity forces is the base of the superstructure,eg politic and culture.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the different nature development situation have different political culture.Farming civilization created a feudal politic,closed small scale peasant economy created and backward productive forces are the base of the autocratic monarchy;industrial civilization created democracy,large-scale production,freedom and equality is the base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democracy;information civilization creats the democracy,the fast broadcasting,communication is the base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political life.Human society has to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forces,creats the political culture sui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e relation.

Key words: farming civilization;industrial civilization;information civilization;feudal politic;democracy

依法治国与人类文明(上) 篇8

一、人类文明与法治

(一)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是否存在法治,是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根本区别之一。

公元前四千年左右,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步,解决的主要是民间的相互武力争斗问题。农耕文明时代,国家的建构、君主制的建立、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大体上起到禁暴止争、维持社会成员中相对和平的秩序的作用。

人类社会国家产生后,国家权力执掌者有压迫、欺凌普通社会成员的倾向,所以需要对其加以约束、限制。这就是人类进入商工文明时代之后发明的、体现更高级的政治文明的国家治理形式——法治。

(二)法治的初步形成

法治起源于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立法限制王权。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人迎接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在荷兰执政的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为王。1689年和1700年,英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如约接受议会提出的两个文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标志着英国开辟了一条人类政治文明的道路——法治。

(三)法治的特征

1.按照宪法规定建构国家权力机构和确定其相互关系

《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成为英国最初的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使英国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共和政体。约一百年之后,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1791年,法国也制定宪法。此后,各国把通过立宪实行法治、限制王权代表的国家权力视为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

2.不同政体形式的国家,都不允许同一机构行使国家的所有职能权力,这是法治国家权力构架的通行原则

3.国家的立法权必须由社会成员代表组成的会议性机构来行使

4.直接处理国家具体政务、事务的国家政府(行政)机关必须依照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办事

5.国家司法机关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地对社会成员个体间的冲突、纠纷以及社会成员个体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冲突纠纷加以裁判

6.国家机构、所有官员、人民群众个体拥有一个共识: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它们是处理一切事务、纠纷的最终依据

二、相比于农耕文明的国家权力不受约束状态,法治优越性何在 第一,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人身安全、自由得到保障(国家不能随意欺凌个人);

近现代法治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措施,以防范国家随便杀人:首先从组织形式上设立专门机构进行裁决,并规定司法独立;其次,通过一系列诉讼程序限制法院不得随意判人死刑;再次,法官在判决时必须遵循刑法的三大原则,即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罚限制于必要限度内的原则。

而社会主义国家对法治问题的认识比较滞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理论不承认国家、政府可能滥用公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所以,不认为有法治的必要。所以,列宁曾说:“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获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表现得很恶劣,后果很严重。

苏联肃反运动从1934年底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结束,很多人是被法院、检察院之外的国家机关判处死刑的。

柬埔寨共产党在执政短短3年多时间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一大批干部被清除,其部下和亲属受株连,大量无辜者被滥杀,受害者不计其数。

而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时期发动的肃反运动和建国后开展的“文化大革命”都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遭到迫害。

第二,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得到保障(国家不能随意剥夺); 第三,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机会、利益的获得方面)能得到比较公正的对待(国家不能歧视对待);

第四,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遭受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侵害时,能够通过特定的途径、程序与其抗争,获得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或补偿。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四,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社会状态,为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原则和根本保证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原则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四)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同时,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具有以下特征:执法严明、职能科学、廉洁高效、公开公正、权责法定、守法诚信。

所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就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此外,还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材料与人类文明选修课论文 篇9

十来周的时间,我们就大致结束了“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这门选修课程。虽然一开始选择这门课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因为有两个学分,并没有过多的兴趣,但学到现在我不得不说确实收获颇丰。现在谈谈学习“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收获与体会。

十堂的时间老师大致讲了组织工程、胚胎、干细胞、生态环境、微生物、纳米技术、显微镜、壳聚糖、诺贝尔奖等内容。这里面的有些内容看起来与我们并没有多大关联,但事实上每一项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譬如说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壳聚糖,在上课前从未接触过的名词,但却真真实实的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我们每天用的面膜、乳液中有些就含有壳聚糖的成分,掺有壳聚糖的化妆品有良好的保湿、调理效果。然后,我们能在超市买到新鲜的水果也有壳聚糖的功劳,因为它具有保鲜的效果。不进如此,壳聚糖还在医学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它能促进凝血和伤口愈合,具有调节免疫活性等功能。由此可见,很多东西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是我们没有用心的去观察发现,这也是我学了这门课程的体会之一。当然,老师讲的内容对我来说都有很大的收获,但其中的几个让我印象最深,收获也很大。

首先,让我印象颇深的就是胚胎。这让我印象很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胚胎发育而来的,当然我也是。学习胚胎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学习自己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从最初的一个受精卵,经过无数次的分裂形成原肠胚,这时的我只是由一堆细胞组成的一团,没有眼睛、鼻子、手脚所以的器官。随着细胞的继续分裂与分化我慢慢初现出人的形态,有了自己的血管血液,有了自己跳动的心脏,接着便是手脚以及各种器官,最终形成了一个器官俱全的真正的人形,在母亲的肚子中等待降临。我惊讶于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生命是如此的神奇,想象自己从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长到现在这么大的一个人,不得不感叹生命这门科学实在伟大。

其次,让我收获很大的一个内容就是生态环境。人类这个大家庭,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环境。衣食住行每一方面都与环境密不可分。生态环境这块内容让我收获很大,因为老师让我们写了自己对环境的影响。我认真思考后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对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从我们来到

这世界的那一刻起就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环境自然的融合为一体,既是一体那每一部分的行为都会显著的影响到另一部分。这块内容中我不仅体会到了自己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还了解了环境与我所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联系。我所学的工程管理主要是针对民建这块,这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民建需要在土地上动工,这就有可能破坏原来的自然环境,其次,建筑所用的有些材料也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油漆涂料对环境的污染很大,还有许多不可再生的材料的运用是环境遭到破坏。所以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为了做到绿色建筑最重要的就是使用绿色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节约环境资源。这对我的启发很大,在我未来的工作中,我要着力于绿色建筑这一块,致力于环保节能建筑的发展。

学习“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这门课给我带来的收获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收获,还有许多更深的收获。其中最深的便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前我思考问题都是只是脑子里想,只是胡乱的想没有条理,而在这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很多时间自己思考问题,而且并不是只是纯粹的一味坐在那光想,而是让我们拿出自己写画,把自己的想法写画出来,用图来鲜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做使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形象的依托,只是脑袋里想很混乱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而画出来便很好的把自己思路付诸实际,而自己也能清晰明白的知道自己的想法,能够更好地继续自己的思路,想得更深远。其次,我还学会了怎么更有效的查找资料。从前我查找资料基本就是百度,当然百度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但总不是很全面。但现在我知道了更多的资源库,像数字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上面有许多免费的文献、视频、专业资料等等,其他的像谷歌,还有一些专业的网站也是查找资料的好地方。还有一个收获便是要动手实践,注重生活细节。记得老师说过一个他的实验,要从老鼠的血管上提取某种东西,做了很多次实验都没有成功,有次一个朋友到他家做客便把冰箱里的速冻鱼拿出来弄,用热水烫过后鱼皮就掉了,这个细节让老师有了灵感,热胀冷缩会使皮掉落而不损坏其他组织,有了这个想法老师便动手实验结果真的成功了。从这个经验中我便体会到了我们要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许多伟大的成就便是来自于生活的细节,就像万有引力的发现,如果不是牛顿善于观察生活热爱思考,怎么会研究出万有引力这一定律。我们不仅要注重生活细节,而且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认真思考,如果只思考不能解决便要自己动手实验,去解决证实问题,实践出真知,只有自己动手做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记住问题。当自己不能独立解决时可以向别人征求意见,解决问题,悉心听取他人意见也是我学习的收获之一。然后还有便是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把我们的思想都固定死了,从上学到高考我们学会的只是如何按部就班的做题解题,而不是更多的去思考创造,老师让我们去思考怎么成为创新型人才确实让我收获良多。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就要更多的去观察,去质疑,去思考,去实践,多问为什么,要善于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永远充满对创新的渴望,而不是死板的听从追随,没有自己的思想,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这些看似很简单,但每一个做起来都有自己的困难,当然要成为创新型人才还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这样才能坚持的去学习,去创新。

虽然学习“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这门课程只有短短的十来个星期的时间,但却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体会。学完这门课程我体会到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尽管看起来与你专业不相关,对你没什么用处。但事实上你总可以从中收获很多东西,不管是对你的生活或是学习都是有益的,就像这门课,虽然我是学工程管理的,跟生命科学和人类文明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上完后发现其实原来还紧密关系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他们必然的联系,所以要认真对待,而且从这门课上还收获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另外,我还体会到生命是如此的神奇与伟大,后来的两次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生命起源的视频,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地球不断的改变,生命不断的进化,从最初那个滚烫的地球,了无生机,到如今这个气候适宜,生机勃勃的家园,经过了上亿年的进化,赐予了我们这样一个舒适的生存家园。没有人能否认地球母亲的伟大,也没有人能否认生命是一个奇妙的存在,我们是如此幸运的生活在这个家园中,如此幸运的被赐予生命,生命诚可贵,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理由不去爱护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给我带来的收获与体会不仅仅只有这些,更多的体会感触存在于我的脑海中,这是我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次课,带给我的收获与体会

上一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下一篇:201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考试科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