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生活(精选9篇)
化学与人类生活 篇1
为了适应社会高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为公选课)是高校应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在校学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集中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2],它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3]。《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是高校面向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开设的一门自然科学选修课,应该担负起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任务。
1 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必要性
化学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门中心的、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与环境保护、能源、材料、国防、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对于人类来说,离开化学科学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化学是一柄双刃剑,在丰富、方便、美化人类生活的同时,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的使用不当,造成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这就使得一些知识贫乏的人们对化学产生误解。在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多样化知识结构、有实际工作能力、对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 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化学与人类生活》是主要面向全院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选课,授课对象的化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深入浅出,不能有太多的专业性很强的词汇。有些学生坦言:上大学后很少涉及化学,仅有的一点中学化学知识也已渐渐淡忘,但对化学又较感兴趣,尤其对生活中的化学更加感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确定了以人类生活中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衣、食、住、行为主线,以环境、能源、健康、材料等热点问题为立足点,以此来说明化学对人类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按照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关系,将课程分为八大部分,分别讲述化学的任务、化学与环境、能源、材料、营养、食品安全、药物、日常生活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根据学生的需求设定若干专题,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征集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如女生对减肥性食品和化妆品比较感兴趣,而男生则对新材料、新能源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本课程涉及的都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并在内容的安排上采纳了学生的意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的到课率也较高,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也很高。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口头和书面表达得再好也不及多媒体对信息传递的直观和有效。对于《化学与人类生活》这门公共选修课来说,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可使授课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不仅扩大了信息量,还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为此,我们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表达内容,图文并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还根据课程的安排精选了多部科教影片,在课程讲解完成后播放,学生看完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结合教学进度穿插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演示或模拟实验,使得学生从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以案论理、教学相长、重在分析开发能力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4]。
在讲解化学与环境问题时,用形象的案例法来介绍20世纪自名昭著的八大公害事件,用生动的图片和强有力的图表数据阐述了这八大公害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要后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解食品安全问题时,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沟油”、“增塑剂”、“毒豆芽”、“毒胶囊”等事件为案例,逐一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并告诫学生少去路边的小摊贩吃烧烤之类。
由本文所列的案例可知,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大部分学生都拥有电脑,很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追踪社会相关热点事件,亲身体验身边的化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比如,学生通过对“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及塑化剂等事件的搜集、整理、讨论,了解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物质的性质,正确认识食品安全与化学的关系,并深刻认识到在食品中添加非法物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根据教学内容,可组织课堂辩论的授课方式,提前两周告诉学生辩论的主题,由学生自主报名、分组,这个想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主动组织这场辩论赛,教师只需维持辩论现场秩序和对正反方做最后的点评。课堂辩论打破了教师只在讲台上讲,学生只在下面听、记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做到了教学相长。
4 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自高考第三批次录取,入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偏科比较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不高,心态浮躁,不踏实[5]。另外,公选课本身存在学生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等特点,以及部分学生片面地追求学分,选而不读或只选不修等现象。为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考勤、课程作业、课堂演讲、参与课堂实践及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而且能够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考核学生的能力[6]。对于课程论文,由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所学专业差异较大,个人兴趣爱好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课程论文的选题上可列举一些倾向于不同学科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必拘泥于老师提供的材料,以期有效地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5 结 语
《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开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符合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应用所获取的化学知识,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工作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但该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思考。例如,该课程存在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学生的知识背景复杂等问题。其教学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摘要:从化学学科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独立学院开设公选课《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发挥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功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玄里.浅谈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236.
[2]张尚武,刘济科.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引导和管理,切实保障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0(1):81-83.
[3]鲁红艳.加快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机制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7-231.
[4]王文竹.谈谈案例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62.
[5]彭波,张静.高等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纵横,2008(5):115-116.
[6]陈力力,蒋立文,周红丽.多样化考核形式在独立学院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88-189.
化学与人类生活 篇2
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和利用始于农业。两千多年前,人类就能够经过腐殖或燃烧植物获得肥料,经过用石灰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争取粮食的丰产丰收。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合成肥料,而后又创造了各种农药、高效饲料、肥料添加剂。异常是20世纪中叶,以土壤为基础,以植物营养为中心,以肥料为手段综合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农业化学的出现,将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农业化学分析、作物营养诊断、同位素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化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开辟了农业生产的新天地。无论在任何时候,农业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比如:要使农作物优质高产,就必须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在目前的条件下首选就是使用农药,而研制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必须应用化学知识。为了使农作物的果实色泽、大小、品质、风味及抗逆本事贴合人们的要求,就必须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实施人工调控,而植物生长调控剂的研究也需要化学。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便于人们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更是化学的功劳。
食品中的三大主要营养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糖被氧气氧化后,产生足够的热量,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脂肪供给人体热量以维持体温;蛋白质是人类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除此之外,食品还包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人体得到均衡发展,增强抵抗力,抵御各种传染病。为了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人们往往要经过化学的手段,到达既定的目的。比如:生柿子包含鞣质,不仅仅涩口,还对胃肠有刺激。我们就能够把生柿子密闭在一个室内,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使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条件下,内部产生乙醛、丙酮等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能将溶解水的鞣质变成难以溶解于水的物质,于是柿子吃起来没有涩味,又香又甜。在我们的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等的面团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发醇粉进行发酵,使制成的糕点、面包疏松可口。这实质是在食品制做中应用了化学反应。酵母中的酶促进面粉中原包含的微量蔗糖以及新产生的麦芽糖发生水解;发酵粉受热时就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制品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能够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食品的色香味俱全。
文学艺术与人类生活的研究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文学艺术,而且相关人员还就文学艺术和人类生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而发现文学艺术可以从命理以及文化两个方面来推动人类生活并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就文学艺术对于这两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学艺术;人类生活;研究
文学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人类精神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为何要从事文学活动?文学艺术又对人类生活的发展有着何种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找出文学艺术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推动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人类生活。
一、文学艺术在命理方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可以振奋人的生命活力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由符号构成的,文学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种符号,对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文学艺术是多元化的,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声音以及造型方面的改变而给予人们新鲜的感觉。要知道,人类对外界事物产生赞赏、批判等情绪和其对事物的感官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通过感官机能来对事物的形象、声音等进行分析,然后将其传递给大脑,由其决定对于事物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很多事物具有常态性,从而导致感官较为疲惫,进而使其生命缺乏活力,而文学艺术则恰恰可以改善此种情况,因为文学艺术是多变的,其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可以给予感官刺激,进而激发人们的生命活力。比如说,当人们阅读《望庐山瀑布》这一诗歌的时候,会对其中的“疑似银河落九天”产生想象,进而感受到清脆悦耳的瀑布声,大气磅礴的瀑布流动画面,这样人们的感官就会受其刺激,进而振奋生命活力[1]。
(二)可以振奋人的生命空间
人是一种高级的动物,在人体中有和动物相同的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可以由意识支配进行各种活动。要知道,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无限的生命能量,意识的发展,可以帮助人脱离现实的束缚,自由的生活。由于人在意识方面具有此种能力以及向往,所以和其有着相同目标的文学艺术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可以为人类追寻自由开拓生命空间。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希望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但由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且人类受现实束缚,因此对于不同阶段所渴望的生命体验是无法实现的,比如说,很多人有时候就因为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羡慕动物的生活,想要体验动物的生命,此种想法就是不可能实现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文学艺术可以为人类提供间接的体验,满足人们的生命向往。比如说,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融入到人物中,从而体验快意江湖的大侠生活、体验动物的生活,或者是变成鬼神等,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满足人类对于生命体验的需求,进而振奋人的生命空间。
(三)缓解人的生命痛苦
人和动物之间是存在不同之处的,人类有和动物不相同的文化,而所有的人类文化从本质是又是相同的,都是对生命中的某一些欲望进行束缚,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而为了缓解这些痛苦,人类又在生命极限中寻找有效的解脱方法,其中文学艺术就是最有效的解脱方式。人类在进行文学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可以在思想中获得极大程度的解放,将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快以及烦闷的情绪都放置一边,将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等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需求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得到满足,在文学创作以及欣赏文学艺术的过程中,精神状态可以处于一种极度自由、平和以及愉悦的环境中,这样人类的痛苦就可以得到缓解,暂时的忘却现实,沉醉在美好之中[2]。
二、文学艺术在文化方面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激发创造智慧
相关研究人员对于人类进行研究后发现,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成为单一的人类,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独特的智慧,所谓的独特智慧,主要是指人的想象力,正是因为人类用于无限的想象力,所以人类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不断的发展。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是在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进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人类可以暂时脱离现实,在想象力的带领下从古至今、飞天走地,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情况以及事物,进而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无所不能并且自由的人物。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人类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是人类之所以积极从事文学艺术活动的原因,也是文学艺术不断发展的根源。
(二)陶冶诗性情怀
文学艺术活动并不能让人们充饥御寒,但是其可以在精神方面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可以自由行走,不受任何拘束的空间,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人们可以超凡脱俗,活的肆意潇洒,在诗性情怀方面得到满足。正是因为文学艺术活动可以陶冶人们的诗性情怀,所以人类可以创作出多样性的文学作品,将自身的爱国情怀、郁郁不得志的悲伤烦闷或者是面对坎坷困难的泰然自若等情绪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3]。
(三)提升人格境界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是很容易被他人所影响的,比如说,当一个充满悲伤情绪的人身处热闹欢快的人群中,其情绪就会有所好转,同理,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赋予作品的悲伤离合等情绪也会让观赏者受到影响,从而和作者在情绪上产生共鸣,鉴于这样的情况,很多文学艺术作品都被赋予了一种善良、高尚并且愉悦的情感,观看者在阅读这样的作品的时候,其人格就会得到培养,人格境界就会有所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和人类生活有着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作用,在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得到体验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在文学艺术中得到满足,这就是人类积极从事文学艺术活动的原因,也是推动文学艺术进步的动力。与此同时,文学艺术还可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一些生机,让人类在生活中一些纯真以及希望。
【参考文献】
[1]杨守森.文学艺术与人类生活[J].山东社会科学,2012(10):21-29
[2]马大康.古德曼:日常生活世界与文学艺术世界[J].学术论坛,2015,38(4):91-98
化学与人类生活 篇4
关键词:生物化学,微生物,人类生活,教学内容,融合
21世纪的高等教育着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公共选修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是一门由笔者主讲的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 同时也是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这门课程从开设初期起就将素质教育、综合教学作为教学根本, 做到一方面迎合海洋类高校的学科特点, 普及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迎合非专业学生的喜好,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1]。经过几任教师的努力,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在本科生中已经成为一门热门课程。随着课程的被喜爱度的不断提高, 选这门的学生群体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平均每学期100名选修学生中, 大多数来自国贸、社工、社保、会计、日语等文科专业, 而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生物、食品以及海洋专业的学生只占总数的20%左右[1]。现在, 这些生物、食品以及海洋专业选修本课的学生却占据了总选修人数的60%左右。短短一年间, 这样的变化让笔者感到很是震惊。同时, 也让笔者不得不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思考。2015年4月, 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在线培训的课程是《生物化学》, 主讲教师是南京大学的杨荣武老师。此次培训使笔者茅塞顿开, 针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教学内容的改善上, 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如何在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课程内容中跟好的融入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成为笔者接下来要去面对的挑战。
一、在绪论中融入生物化学发展史
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 是生物学和化学交叉形成的学科[2]。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学科[1]。笔者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绪论部分主要是通过介绍列文虎克、巴斯德、柯赫等学者在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事迹, 以及他们忘我的研究精神,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发现以及微生物学建立的历史背景。而其中的重要人物巴斯德, 在生物化学发展史中也做出非常多的贡献。正是由于巴斯德在解决发酵本质的争论中证明了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才产生了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再如学生们所熟知的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 他们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为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中, 沃森和克里克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而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这一壮举, 为微生物作为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做出了贡献。同时使得微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通过在绪论:微生物学发展史的介绍中融入生物化学发展史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后面主题章节的深入介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在解释生活实例时融入生物化学专业知识
由于以往选择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的学生大多是非生物专业的学生,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学教育, 对于微生物也只是了解其字面上的含义。所以笔者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在兼顾微生物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的同时, 侧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 笔者在之前的教学改革中将课程内容归纳为八个专题、四个环节。在第三环节, “微生物是人类朋友”这一主题下, 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食品、环境、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增添了许多生活实例和生活小窍门的介绍, 将“学”和“用”巧妙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微生物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 许多生活实例都与发酵有关。而发酵过程的初期又与生物化学糖酵解的过程密不可分。以前, 笔者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只是简单的讲一下什么是糖酵解, 或是简单得介绍发酵过程中有哪些微生物参与。随着学生组成的变化, 这样科普性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的求知需要。那么, 要怎样做才能即满足专业学生的求知欲, 又不让非专业学生感觉听课像听天书呢?
通过学习, 笔者发现在讲授微生物参与食品发酵这一过程时, 除了要将生物化学中关于糖酵解过程的细致描述融入到课程中外, 还可以将时下社会上流行的“酵素”引入到课程中来。通过对“酵素是什么?”、“酵素有哪些功效”、“食用酵素产品真的有效吗”等问题的提出, 将生物化学中关于酶的介绍融入到课程中。再通过讲解, 让学生了解酵素即是酶, 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 它参与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同时在发酵过程中各种酶的参与促使糖酵解的发生以及后续产物的生成。了解了酶的概念以及特点, 思维活跃的学生就会对“酶的添加是否会缩短发酵时间”, “食用酵素产品真的有效吗”等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以及新知识点的融入,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 不管是专业还是非专业, 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以及微生物学知识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从而提高了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生命、水产、食品以及海洋专业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提前接触生物化学以及微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为他们在大学二年级选择心仪的专业, 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通过学习前沿科学研究成果, 将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行融合
由于笔者所在大学是海洋类的高校, 所以在之前的教学内容改革中, 笔者将最后一个环节设定为关于海洋微生物的介绍。主要是介绍海洋微生物中的微藻, 如螺旋藻, 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介绍海洋细菌这一微小生物群体, 在海洋中形成微生物膜, 从而使得很多污损生物, 例如:贻贝、藤壶等附着于桥墩、水电站排水口等设施上, 最终影响人类生活安全。这些内容虽然贴近了学校的特色学科, 在理论上做到了特色教学, 但是由于内容过于专业、教学形式上也往往都是通过图片或是口述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得这部分的内容显得格外的枯燥、无趣, 或难以理解。其实, 微生物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从大肠杆菌到流感病毒, 再到可发光的海洋微生物, 这些前沿的研究在教材中并不能一一呈现, 但在生活中却是能够感受和体会得到的。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微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的紧密联系,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利用身边的科研项目优势以及强大的网络资源, 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 利用2课时左右的时间, 与学生一起讨论一篇或者一个有关海洋微生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 今年笔者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了一个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动物学家Margaret Mc Fall-Ngai团队所开展的关于夏威夷短尾乌贼与发光细菌费氏弧菌形成共生关系的研究。在这个研究中, 学生们了解到刚出生的夏威夷短尾乌贼身体下面布满黏液的纤毛可以产生一股吸引细菌的“洪流”, 当海水中的费氏弧菌第一次接触它时, 很多乌贼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其中一部分基因能够产生抗菌蛋白, 而这些抗菌蛋白为费氏弧菌创造了一个除了它以外, 其他任何微生物都不适合生存的微小环境, 使得只有费氏弧菌可以生存下来。而另一部分基因表达产生一些酶, 这些酶可以将乌贼黏液分解, 分解产物将成为细菌生长的营养物质。而更神奇的是, 这些基因表达的改变只需要5个费氏弧菌就可以实现。费氏弧菌利用这一特点很快便占领了乌贼的纤毛区, 同时迁移到夏威夷短尾乌贼的光器官, 这些细菌一旦到达便可以使纤毛细胞增殖, 使该器官体积和密度变大, 并将这些细菌包围起来。寄宿着费氏弧菌的光器官能够形成许多光线, 同时发光器所产生的神经细胞中得蛋白质也能够感受到这些光线, 感觉上就像这种乌贼装配着活生生的一对“可视手电筒”。这让生活在深海的夏威夷短尾乌贼拥有了像变色龙改变皮肤颜色一样的功能, 通过这种高超的“隐形”工具, 乌贼可以很容易获得食物。而费氏弧菌与夏威夷短尾乌贼这种共生不仅是帮助短尾乌贼获得“隐形”工具, 而且能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调节短尾乌贼生物钟, 甚至改变乌贼的身体结构, 影响其早期发育过程。
这一研究的分享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非专业的学生被夏威夷短尾乌贼的可爱形态所吸引, 同时也为美国团队26年来的不懈探索的研究精神感到敬佩。专业学生和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对于这个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很感兴趣, 尤其是对于实验技术, 尤其是如荧光蛋白标记之类的生物化学技术, 以及结果分析上会提出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融合, 通过实践发现, 促使许多专业学生或者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对于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些学生甚至会根据老师所介绍的研究中的某个点发挥自己的想象, 自己设计题目, 申请科技创新项目。而那些非专业的学生也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范畴。
四、结语
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对于一门综合素质培养的公选课来说就尤为重要。为了迎合学生组成的变化, 平衡学生的求知欲望, 结合笔者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在线培训的学习心得, 在保证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 从以上三个方面融入生物化学的内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方面的学习。实践表明, 此次“融入”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同时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箫, 李文娟, 许丹, 冯建彬, 邱高峰.海洋类高校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5) .
化学与人类文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篇5
选 修 课 课 程 论 文
化 学 与 人 类
课 程 老 师:
学 生 学 号:2008021110
学 生 姓 名:猪猪
学 生 学 院:外国
化学与人类文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现在的资源一定的压力,化学在这其中有什么作用咯?本文主要从衣食住行、健康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的一些倡议。
关键词:化学与日常生活 健康 人类文明 人口的增加
引言: 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化学对我们生活为什么这样重要,在我们学习中,有这样一门课,叫化学与人类的教学内容。
化学与人类是高等院校文史、财经、政法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化学选修课,它是培养文管类的学生培养上述几类文管类人才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了解衣、食、住、行与化学的关系,透过化学这个窗口,对自然科学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有一概括了解,从而达到开拓视野、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现行高中必修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为基础,对若干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原子结构、周期律、化学键、化学计量、烃及其衍生物等)作必要的复习和适当的提高。通过讲授能源及其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化学与生命现象、营养与健康、材料科学以及化学学科发展中的哲学思想等相关学科,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使化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并注重把化学放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领域中审视其重要价值,既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文理渗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下面阐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衣服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如人造纤维、尼龙、的确凉等衣料大部分都是石油提炼成的化学品制成,这些都丰富了人们的衣橱。
食物方面:化学同样重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
住屋方面:建筑材料如三合土(水泥)、钢筋、磁砖、玻璃、铝和塑胶等均来自化学工业的制成品。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 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交通方面: 如飞机、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所用的燃料均是石油工业提炼成的副产品。飞机机身是由特殊的合金制造的。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其他添加剂。这些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还有一些日常用品,就拿圆珠笔来说吧。圆珠笔是用油墨配不同的颜料书写的一种笔。笔尖是个小钢珠,把小钢珠嵌人一个小圆柱体型铜制的碗内,后连接装有油墨的塑料管,油墨随钢珠转动由四周流下。该笔比一般钢笔坚固耐用,但如果使用保管不当,往往写不出字来,这主要是因干固的墨油粘结在钢珠周围阻碍油墨流出的缘故。油墨是一种粘性油质,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类物质)、矿物油(分馏石油等矿物而得到的油质)、硬胶加入油烟等而调制成的。在使用圆珠笔时,不要在有油、有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嵌人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油而写不出字来,还要避免笔的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型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美容作用:有一头亮丽乌黑的秀发,修理得整洁大方、长短透度,呈现在众人面前时,给人一种潇洒飘逸、美的享受;相反,如果弄得蓬松邋遢,肮脏不堪,就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党。
保护作用:成千上万根头发包裹着头颅,自然形成头部的第一防线。浓密、健康、清洁的头发,能使头部免受外界机械性和细菌的损害,对健身起着重要作用。
感觉作用:头发的感觉比较灵敏,当外界环境对人体有所影响时,不管风吹雨淋,还是日晒火烤,首先感觉到的是头发,由它发出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从而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调节作用:头发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冬天,寒风凛冽,血管收缩,头发能使头部保持一定的热量;夏天,赤日炎炎,血管扩张,头发又能外散发热量。因此,头发具有既能保温又能散热的双重功能。头发是一种从头皮里生长出来的纤维组织,是由细胞再生而形成的一种硬角质的排列。头发是由发根和发干两部分组成。
日常生活中 ,除了染发、烫发、电吹风和日光照射可影响发质外 ,头发梳理也可能引起头发损伤。所以我们要好好保养我们的头发。
农业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们生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探求新型的无公害生物制剂及开辟新的物理农业解决方案已是当前循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物理农业手段的不断开发与运用,为化学农业所造成的瓶颈突破寻找到了新的空间,如超声波、紫外线、辐射、臭氧、磁场处理等方法都在生产上得以运用。为无公害生产提供了许多技术路径,但在农业生产中,水还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易获取的资源,做好水的文章,是农业增产增效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它是农业生产之命脉,而电功能水的开发,又为水的价值赋予了新的含义,也为农业无公害化的生产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高科实用之路。总之,人类的文明离不开化学,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它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关系和地位,正如[美] PimentelG C在《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是化学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也是广大人民科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化学教育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需要。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浅析设计与人类生活 篇6
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从原始人用树叶、兽皮遮体御寒到旗袍、西装、和服等民族服饰的出现;从架火烧煮食物到电磁炉、微波炉等高科技厨具的广泛使用:从洞穴居住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等环境设计门类的划分;从徒步行走到汽车、轮船、飞机等多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充分的表明设计渗透于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创造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设计服务于生活同时创造了生活;设计满足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需求, 而人类生活物质的需求又推动了设计的向前发展;设计装饰美化人类生活, 人类生活有促进了美的创造。
一、功能是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
设计的初级目标和终极目标都是为人类生活服务, 是人类为实现特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功能性是设计的基础, 功能性要求设计的产品必须要有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是设计创造的第一价值, 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标志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准确的给人类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 因此在设计时力求简洁、醒目、易懂、易记;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原则是产品设计的第一原则, 设计的产品要满足人们实用、经济、舒适等要求;建筑设计更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 将功能作为创作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就有“坚而后论工拙”的思想, 认为首先必须视其效益能否满足人类的需要, 若无益于民, 再精巧的技艺也是“拙”, 实用为设计的根本, 体现了对平民生活的关怀。近代北欧的功能主义运动将功能问题提高到人道和民主的高度, 认为设计应促进个阶层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斯堪的那维亚的设计一直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情调, 设计师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 围绕着人的生活展开设计, 他们的室内设计、家具、灯具等家具用品的设计以简单、温情、适用而著名。
当然, 设计的安全性、无障碍性等是功能设计的延伸, 家电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方便人类使用功能要求, 还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损害人的健康为前提;一些大型商场超市、休闲广场等公共场合在设计时为老年人、肢体残疾人士等行动不便者专设通道、卫生设施、电话亭等、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审美是人类生活的精神追求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除了物质需求, 还有精神方面的包括认知和审美的需要。因此, 设计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 还体现着精神寄托以及一定时期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念。作为思维和实践相统一的一种活动, 设计带给人类生活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 还应是精神上的愉悦, 引领人们改变生活观念、提高审美认识、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日本现代著名学者柳宗悦曾说“美的方向在于同生活的结合”。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生活, 那么设计与审美的统一必将成为设计的重要理念。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人没有创造的自由, 没有艺术的享受, 他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人不仅要吃得饱, 还要吃得好, 这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用品不仅要实用, 合人民的口味, 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服装应当使人愉悦, 家具应当使人愉悦, 住宅应当使人愉悦……”说明设计一方面要满足人类的实用目的, 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从而达到精神上愉悦的享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威廉·莫里斯有句名言“不要在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 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说的就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强调了审美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红蓝椅》, 不光具有实用价值, 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体现了风格派哲学精神和美学追求, 是设计师给功能赋予诗意的境界, 这是对工业美学的阐释, 因此它成为现代主义在形式探索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性的作品。国际著名家具设计大师里奥·库卡波罗设计的“中国几”和东方系列椅不仅包含了中国家具的美学意蕴, 而且符合人体工学、适应人体的生理需要。此外, 叠落放置的设计既节省储藏空间又易于运输, 将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
三、结语
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它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 也推动人类精神家园的构筑和完善。相反, 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推动了设计的向前发展。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更加充分的说明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生活是设计的源泉和目的, 设计是生活的保障和希望, 我期待着设计与人类生活永远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1.
化学与人类生活 篇7
几千年来, 人类在农业社会时期一直与饥饿作斗争, 生产力低下, 靠天吃饭, 人民劳苦。工业革命的到来, 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 汽车、飞机、摩天大楼……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然而, 人类也为这大巨变、大丰富付上了沉重的代价:过去一百五十年来, 地球温度平均上升了0.74度, “温室效应”恶果初现, 地震、海啸、冰冻、热浪、飓风频发, 海洋变酸, 灰霾天常现;非洲乞力马扎罗的冰峰快速消融, 北极冰帽的缩减使得北极熊、海豹、海象濒临灭绝。地球生态恶化, 肿瘤、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日益猖獗,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人类正在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包裹上一层越来越厚的外套, 使得短波太阳能可以照得进来, 而地表的反射长波却无法穿越出去, 地球由此变得愈来愈热。
英国著名作家赖纳斯在其《6度》一书中预言:如果地球再升高1度, 马尔代夫将成为海底城市;如果升高3度, 会有几十亿难民被迫迁移;如果升高6度, 地球上95%的物种将消亡……人类面临大灭绝……
温室效应源于人类的能源消耗以及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其中建筑是温室效应来源的一大部分。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报告称: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的40%;在全部建筑耗能中, 建筑外窗耗能又占了建筑耗能的50%, 即建筑外窗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的20%。
报告称:人类如果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增加510%的投资, 将可建成接近“零耗能”的被动式房屋, 如此可减少40%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令人振奋, 且给人类的未来建筑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44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 有亟待改造的高耗能窗110亿平方米, 再加上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外窗用量5亿平方米, 我国建筑外窗总用量占到了全球的60%以上。
如此天量需求如果不强制性要求节能环保, 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当前, 节能标准过低导致大批高耗能窗流入市场。衡量外窗保温性能的Uw值, 哈尔滨、北京、上海、深圳的标准分别为2.0、2.5、3.5和4.7, 哈尔滨标准最高, 而欧盟、德国、瑞士的标准则分别为0.9、0.8和0.7。也就是说, 我国的最高标准2.0竟然低于欧盟的标准0.9一倍还要多。北京的现行标准相当于德国1984年的标准。
此外, 我国集中供热按面积统一收费, 这使得消费者不关心商品房是否节能。开发企业只需按标准建房, 同样缺乏建设节能房屋的驱动力。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 实现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 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标准, 并实施分户热表计量制度, 已是迫在眉睫。
外墙、外窗、外门、屋面和地面是影响建筑保温、隔热和气密性的五大元素,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 外墙和外窗是根本。五大元素和建筑结构构建成一体, 就好比是人的身体;园林绿化、水系山景、外立面装饰, 就好比是人的衣裳。身体必然重于衣裳。富人豪宅和百姓家园可以有地理位置、建筑密度、自然景观和华贵衣裳的差异, 但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要求应该是同等的,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
在今天的中国, 只要我们肯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增加投资300400元/m2, 就基本可以使房屋的保温、隔热、气密及通风达到被动式房屋的要求, 这样的房子仅仅依靠太阳得热、家电发热、人体散热及少量的主动能源就能确保人类对温度的要求, 还可以节约一半甚至是全部的采暖与空调投资100元/m2以上, 总的算下来, 净增加投资只有200300元/m2, 且所增加的投资十年之内能够收回, 却能有效地节能减排, 阻止地球温升并净化环境, 让我们远离“空调病”、“地热病”的危害。中国人的房子也会变得冬暖夏凉, 舒适度大增。
这样的好房子绝不仅仅在寒冷的北方需要, 其实在炎热的南方更需要, 因为制造冷气的耗能是制造热量的耗能的3 4倍。保温重要, 防晒更重要, 例如在三亚的丽思卡尔顿大酒店, 大面积的落地窗竟然使用的是单玻, 这是对建筑节能的天大误区。从北方到南方,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标准由高走低, 下降一倍还多, 也许是因为南方的房子节能标准无论多低都不会冻死人, 但夏天会一晒就透, 会消耗大量的冷气, 或者不用冷气人会非常难过。在全国人大会上, 有人大代表大声呼吁要在长江沿线建立采暖制度, 其实完全不必要, 只要把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水平提高就可以实现冬暖夏凉。国家发改委曾有这样的数据分析:如果将我国既有建筑的窗全部更换成欧洲2009年Uw值1.3的标准窗, 我国每年将节约4.2亿吨标准煤, 占比当年中国煤炭总产量的20%。中国煤炭消耗量世界第一, 如果长江沿线再烧煤取暖, 我国的PM2.5将不堪设想。
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元素, 一扇好窗, 可以让窗内更舒适, 窗外更清新。这里我们说一下铝、塑、木三大窗系之特征。
铝窗, 挺拔而现代, 但耗能严重, 即使断桥也仍然是热的良导体, 框体传热系数Uf值在3.0左右, 整窗传热系数Uw值要做到1.0以下, 造价是最高的。从铝矿土到铝窗型材的过程耗能名列第一, 是木窗型材的20倍。在欧洲, 铝窗占比近几年来直线下降到10%左右。
塑窗, 相比铝窗更节能, 缺点是塑窗型材遇冷变脆遇热变软遇火生毒, 报废时深埋地下几十年不降解。从石油到塑窗型材的过程耗能名列第二, 是木窗型材的8倍。在欧洲, 塑窗与木窗价格相当。
木窗, 自然的生命体, 天生具有低的热传导特性, 框体传热系数Uf值在1.3左右。如果再把木材框体做成三明治木、蜂窝木或者复合木, 框体Uf值可以达到0.8以下, 这是铝窗和塑窗无可比拟的。
木材来自森林, 是可再生可循环的资源, 地下资源终有一天会消耗尽竭, 而森林只要实施可持续管理, 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 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气, 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好方法。但森林也是有寿命的, 成熟林如果不及时的砍伐也会腐烂、自燃甚至引发森林大火从而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 成熟林须按规则科学砍伐并补种。补种后的幼林在成长过程中, 会像孩子一样贪吃, 比成熟林更加贪婪地吞噬二氧化碳, 这是最好的碳吸收和碳储存。
今天, 我们居住的地球越来越热, 人类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大, 全球对建筑外窗的节能标准快速提升, 中国也必须加大力度推广节能环保窗。德国有400家木窗厂, 未来的中国至少需要4000家木窗厂。我们森鹰窗业, 十五年来致力于木窗的研发和生产, 立志成为行业领航者。2012年, 森鹰推出了一款超级节能新品“PASSIVE120”其中包含了26项专利, 整窗测试结果:传热系数Uw值低于0.76, 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并通过了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院的技术认证, 森鹰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为使新产品获得批量生产, 森鹰投资4000万元, 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奥地利LISIC自动化中空玻璃生产线和芬兰TAMGLASS钢化炉。有了这条生产线, 森鹰可以向世人宣称:森鹰今后只出品Uw值低于1.4的德式木窗, 最低标准产品也要超过哈尔滨市标准30%。
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 篇8
关键词:苯幷芘,硫化氢,隐形杀手
人类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特别是现在, 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每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化学物质, 化学现象, 化学变化无时不在。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给人类进步的今天, 却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
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的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出版了, 书中详细描写了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生态破坏:“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鸟, 牛羊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奄奄一息……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本书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人们惊奇地发现, 在短暂的几十年内, 工业的发展已经把人类逼近了一个被毒化的环境中, 而且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坏是全面的, 长期的, 严重的。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十世纪60年代起, 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运动”。人类没有保护好环境的教训自古就有了。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由于滥伐森林, 水土严重流失, 造成了水旱灾害频繁, 土地日益贫瘠, 我们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那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那些化学问题呢?
1. 燃放烟花爆竹
每年在过春节的时候, 许多人都爱燃放烟花爆竹, 用燃放烟花爆竹来庆贺新年, 这在我国早已成为一种习俗, 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这种习俗虽能增添节日的气氛, 却带来了不少危害。烟花的燃料是火药, 主要成分为硫黄、碳粉、火硝 (硝酸钾) 或氯酸钾, 而且还按一定比例添加金属粉末 (如镁, 铝, 锑等) 和硝酸锶等一些硝酸盐。燃放时喷射出五颜六色的火焰的同时还大量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 造成空气污染。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具有极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它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使人咳嗽, 引起气管炎等疾病。尤其在除夕之夜, 鞭炮声震耳欲聋, 使整个城市硝烟弥漫, 造成很严重的污染。
2. 居室装修产生的化学问题
居室是人们休息生活的主要场所, 创造一个优美舒适, 清洁的居所环境, 对促进人体健康和保持精神愉快极为重要。而近年来,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装潢材料涌入市场, 不少家庭已不满足于简陋的居所, 对室内进行大肆的装修;艳丽新颖的壁纸, 高级木地板, 吊棚、地毯、花岗岩、大理石等等以及各类家电、新潮家具。这的确给居室增添不少华丽, 温馨的情调, 但却有无数的“隐形杀手”伴随着这些美丽不请自来, 它们躲在暗处露出狰狞的笑容在你不知不觉间侵害了你的身体。
相当一部分“杀手”是隐藏于装潢材料中的。如住房装修材料中大量使用瓷砖、马赛克、大理石、花岗岩等这些材料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辐射元素, 而国家对建筑材料要求的标准是51.6×10-4μl/k g, 如果使用了超标准的装修材料, 人们就会出现头晕、白血球降低等症状。另外, 有一些含铀、锗的花岗石、辉绿岩等岩石会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杀手”——惰性气体氡。假若室内通风不良, 人体长期受到高浓度氡的辐射, 可导致肺癌、白血病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因此, 居室装修应慎重选择建筑材料, 同时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胶合板也是住房装修中使用很多的一种材料, 板内含有大量的胶水, 其主要成分是甲醛、苯酚、尿醛树脂等。另外各种涂料、油漆、壁纸和装潢所用的黏合剂、填充剂等不同程度地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苯酚等化学物质, 这些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杀手”。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会缓慢释放出甲醛、笨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可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体内, 影响人的视力和神经系统, 毒害人体。
3. 食品中存在的化学问题
(1) 食物本身存在的化学物质, 如毒蘑菇、河豚、发芽的土豆。
(2) 微生物污染产生的化学物质
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或者储藏方法不当或时间过长, 都有可能被真菌或者被病毒所污染。如谷物发霉后产生的黄曲霉素可以致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导致急性肠炎。
(3) 食品中人工添加的化学物质:如色素、保鲜剂;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所造成的污染。
(4) 兽用药品和植物激素。动物饲养过程中兽医治疗用的各种药物、饲料添加用药、如抗生素、磺胺药、抗寄生虫药、促生长激素、性激素等, 这些化学物质都可以在动物体内残留。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催熟剂、贮藏所用的保鲜剂等都可能造成食物污染。
(5)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带来的食品污染。
如P V C (聚氯乙烯) 保鲜膜与食品接触, 一同加热可产生致癌物。
4. 一种新的污染物——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一种外因性的内分泌环境干扰物质, 它可以危害物体的生殖机能而引发肿瘤。激素一般使指在生物体内分泌的物质, 而环境激素则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 具有类似动物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种环境激素会扰乱体内调节各器官工作的激素, 扰乱内分泌的物质, 还可能损害人体的生殖机能, 甚至引发肿瘤。人体内约有60兆亿个细胞。在人的一生中这些细胞会不断分裂。人体常常通过外分泌腺 (汗腺) 和内分泌腺 (甲状腺, 性腺) 分泌一些物质, 保持内部生理机能的平衡。其中内分泌所产生的微量物质就是激素, 如性腺分泌激素, 它可刺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的成熟。环境激素并不直接发生毒害作用, 它只是扰乱生物体内激素的合成, 激素物质在体内的信息传递。可怕的是, 这些环境激素只要有微小的计量, 就足以影响到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被列为环境激素的化学物质有几十种, 如臭名昭著的二恶英, 多氯联苯, 石棉, 汞和D D T等。科学家已经通过动物实验证实, 环境激素会引起动物精子减少。可以肯定的是环境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而且可能持续影响几代的遗传。
5. 生活中的其他化学问题
地毯也是隐藏“杀手”的主要场所之一。每平方米至少有4克灰尘。分析地毯上的灰尘, 可发现有多种潜在的致癌性的芳香烃化合物, 其中包括苯并芘。同时, 每克灰尘中约有八百多只螨虫, 极易引起皮肤过敏炎症、哮喘病等。这些物质主要由鞋子带入的, 但由于地毯不能像土壤一样利用阳光、水、微生物将其降解, 所以这些化合物越积越多, 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对地毯要定期暴晒、清洗、消毒。
其次, 家用电器的使用也可让隐形“杀手”有可乘之机。由于电器的主要器件中有各种有机材料, 电器运转时发热, 可加速这些有机物的挥发。例如电视机、电脑使用时会排放出聚苯溴喃和溴化呋喃衍生物。这两种气体聚集多了, 就会危害人的眼睛、肝脏、胰脏等器官。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容易忽视的“隐形”杀手, 如卫生间和厨房下水道内往往充满臭气和异味。卫生间的臭气主要有硫化氢、甲硫醇等有害物质。下水道里的气体主要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组成。这些气体和异味给人的影响不单纯是感官刺激, 众多的混杂成分附带毒性, 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同时也是导致某些疾病的根源。
如何应对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化学问题呢?解决的方法, 就是我们要提倡建立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 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和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目的就是用化学方法在化学过程中预防污染。
绿色化学的发展还可能将传统的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充分地利用每个原料的原子, 做到物尽其用。
要发展绿色化学, 意味着要从过去的污染环境的化工生产转变为安全的清洁的生产。清洁生产的重点在于: (1) .设计比现有产品的毒性更低或更安全的化学品, 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 .设计新的更安全、对环境良性的合成路线, 例如尽可能利用分子机器型催化剂、仿生合成等, 使用无害和可再生的原材料; (3) .设计新的反应条件,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从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 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绿色化学和新的产业革命[J].现代化工.1998.6
浅析化学与现代生活 篇9
一、化学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 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 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 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 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 如, 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 它们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转基因食品、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等无不是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再看我们住的房子, 石灰、水泥、钢筋, 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 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 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 就算不用玻璃吧, 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 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如, 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 都是化学制剂。
二、化学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
因为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 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 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 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 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基因疗法、干细胞技术、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 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从药物的成分来看, 绝大部分是化合物, 特别是西药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再从医药与化学的关系来看, 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化学、再到生物化学, 药物就是化学的产物。
三、化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业是化学镀镍的使用大户之一, 比较突出的应用实例是:美国俄克拉何马航空后勤中心, 自1979年以来, 以及西北航空公司自1983年以来均采用化学镀镍技术修复飞机发动机零件。
胶体推进剂在航天领域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原本使用的固体推进剂密度大、易贮存和运输, 但比冲较低且不能调节燃速, 不能多次启动。液体推进剂比冲较高且能在飞行过程中调节推力, 能多次启动, 但它们易燃、易爆、有毒、安全性低, 而胶体推进剂可具备固体和液体推进剂的优点。航空航天工业使用的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等绝大多数都是化工合成材料, 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手机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手机里高精密的电子版上有许许多多的化工材料以及锂电池的应用都是化学为我们带来的福祉。
四、化学在开发新能源领域的贡献
利用太阳能和氢能源的研究工作都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材料科学是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为基础的边缘科学, 它主要是研究和开发具有电、磁、光和催化等各种性能的新材料, 如, 高温超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和功能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生命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当今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在通力合作, 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过程做出化学的说明则是化学家的优势。
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 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化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 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化学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关键词:化学,现代生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管国锋, 赵汝溥.化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王洛礼.高分子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化学与人类生活】推荐阅读:
化学与人类生活考试论文09-14
化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06-19
化学与人类论文07-03
化学与人类答案10-22
读化学与人类文明有感06-11
化学人类社会06-18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05-21
化学和人类 文档08-29
文学艺术与人类生活06-05
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