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类社会

2024-06-18

化学人类社会(精选3篇)

化学人类社会 篇1

1 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1.1 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

自然界天然存在的92种化学元素中, 人体内已发现81种。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99.95%, 其余微量元素共占约0.05%。各种元素在人体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 缺一不可, 例如:缺钙会引起人体钙代谢紊乱, 骨质疏松;缺钠会头晕, 乏力, 导致低钠综合症;缺碘则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1.2 化学合成药物与人类健康

因为从天然植物中分离和提取的药物的品种和数量有限, 化学家和医学家便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大规模生产化学药物。他们从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着手, 再通过模仿天然物质, 乃至对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改造, 获得了价值更高, 疗效更好的合成化学药物。

在化学合成药物中,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抗生素了。不论是应用广泛的青霉素和阿斯匹林, 还是治疗了肆虐一时的疟疾的磺胺药都属于抗生素。在今天, 消灭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任务几乎都由抗生素药物完成, 在保护人类健康的作用上, 抗生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也代表着化学合成药物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 药物化学与人类健康

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和医学、生物基础上, 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构效关系, 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 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类化学分支。它为设计并创制新药提供必需的理论基础, 也为药物制剂、药物分析检验、药物储存保管及临床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了化学依据。

在如今这疾病肆虐, 诸如“非典”、“禽流感”、“H1N1”等疾病不断冲击着人类医学的堡垒的时候, 药物化学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 应对那突如其来的疾病, 它为一种种新药的开发提供着理论基础与化学依据, 保护着人类的健康。

2 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碘化合物

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 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 它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 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 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 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2+、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 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 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 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碘化钾、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 在实验室中是重要试剂;在食品和医疗上, 它们又是重要的养分和药剂, 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 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共含碘15 mg~20 mg, 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内。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其主要生理作用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因此, 甲状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机能, 均与碘有直接关系。人体缺乏碘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 如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

3 绿色科技促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我们所谓的温室气体, 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无论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 还是现阶段科技含量高, 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化大生产, 这些工厂每年要向大气排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二氧化碳[1]。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成为了造成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造成这一现象的那些工厂却不用为温室效应负担任何一点费用。

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许多化工企业正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 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业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来使用。例如, 有的化工企业将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尿素。仅这一种工艺, 就可以使该企业的每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数十万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化学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利用化学学科来为我们人类做贡献。

摘要: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纤维材料的发明, 给我们带来了衣着服饰的革命, 突破了原有的棉、麻、毛等材料的局限;新的可替代能源的发明, 给日益严峻的煤炭、石油等天然原料短缺的趋势提供了缓和压力的空间。在化学化工科技发展带来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 负面效应也随之产生, 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废弃物污染情况的加剧。因此, 绿色科技的运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的运用给出了简要的探讨。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 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人类健康,绿色科技

参考文献

[1]臧树良, 关伟, 李川等.清洁生产及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 :228-232.

[2]龙泽波, 张大群, 张万钦等.渤海海水淡化反渗透法的预处理工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16 (6) :241-242.

[3]薛建跃, 李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J].安徽化工, 2006 (4) :13-14.

化学人类社会 篇2

化学与人类这门课所学的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十分有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化学与人类的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与人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化学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维生素对于人体的影响,化学武器等。

通过对化学与人类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 也很大,火箭发射所需的燃料就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可是化学也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化学也许会给人类带来残酷的战争,例如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的利用人来进行化学实验,二战中的原子弹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与家园。

但是,在我看来,化学对与人类的影响利是远远大于弊的。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化学与人类论文 篇3

通过对着门化学人类的学习,我为老师简明和幽默的讲课风格所折服,老师你那由浅而入深的讲课方法让我明白了很多化学的基本知识,并对化学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了解了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化学知识,极大地增长了见识与知识。

这门课程评述了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化学界的现状,特别强调了化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提出化学发展的契机和可能突破口,提出了学科重组的新思路和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战略思考,并强调了原始创新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已经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寻求结构多样性和分子多样性,合成制备了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发展了化学合成理论和技术,为阐明生命的起源、发现生物活性物质、新材料以及新药物的设计合成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化学研究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阐明各类化学反应的机理,从真实时空的水平上认识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化学创立了研究物质结构和形态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认识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设计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化学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面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迅猛发展的挑战和人类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学在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的同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质和品种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造福国家,造福人类。当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健康和人类安全、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向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挑战性难题,迫切需要化学家在更深更高层次上进行化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现和创造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从学科自身发展和为国家目标服务两个方面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战略设想,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求,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就注意到化学学科内部的发展与来自外部的需求之间的距离,注意到化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必须重新考虑学科建设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研究原子和分子的反应和变化规律和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来划分二级学科框框中解放出来,向整体化多层次发展。化学可以由原子层次、分子片层次、分子层次、超分子层次、多分子聚集态层次等不同层次来划分研究对象。由此形成原子层次的化学、分子片层次的化学、分子层次的化学、超分子层次的化学、宏观聚集态化学、介观聚集态化学、复杂体系的化学等[4]。化学界内部应互作调整,更好地交叉、重组,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思想和研究方法融入化学。综合上述分析,化学学科可以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来划分形成新的二级学科,如合成化学(合成方法学,手性合成,模板合成等)、分离化学(萃取化学,离子交换,色层分离等)、分析化学(电分析化学,光和波谱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在线原位分析等)、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催化化学,表面/界面化学,超临界化学等)、理论化学(计算化学,量子化学,化学统计学,非线性化学等)等。根据将现代数学、物理、信息方法融入化学,赋予化学更多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原则,也可以从学科交叉来重新划分,如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化学生物学,与材料科学交叉的纳米(材料)化学,与资源和环境科学交叉的绿色化学,与数学、信息和生命科学交叉的化学信息学等。随之而来对化学科学的定义也有必要重新考虑。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基础研究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就要允许失败。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励原始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化学源头的创新,取得基础研究的突破,加快发展我国的化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化学科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在第一阶段,人类活动只为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后来就进一步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生存质量的需要;再后到20世纪后期才认识到要在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存质量。既要保证现今地球上的人,也要保证未来子孙后代。因此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想。现在大家都知道可持续性发展要依赖科技进步;但也要知道并非一切科技进步都支持可持续性发展。只有满足人类生存、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三方面的要求,科技进步才能够成为人类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化学的创造力的确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物质环境。这些成果一度使人们乐以忘优。先发达国家的人们毫无顾虑地改变着和影响着自然。但是经过100多年的工业大发展之后,人们才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实:生产和生活上的不当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安全。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天然资源的滥采和化学品的滥用所引起的负面作用。因此,合理使用化学品成为20世纪末提到科学技术界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事实上任何物质和能量以至生物对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天然化合物也有两面性,甚至有的有非常强的毒性。不论化学创造的新物质和自然界原有的物质,都要合理使用。化学对于人类的贡献利弊共存,是一把双刃剑。化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了解它们的两面性的本质。这是合理使用它们的科学基础。化学也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化学过程,使我们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和控制它们。例如通过化学的研究,人们发现破坏臭氧层的是氟里昂之类的化学物质。但是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并非只有氟里昂;而且影响臭氧层的也并非都是化学品。反到是靠化学才解决了臭氧层的形成和破坏的机理,才找到了保护臭氧层的途径。Molina,Rowland和Crutzen就是因为他们在研究大气层化学,特别是臭氧层的形成和破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获得了 1997 Nobel化学奖的。化学不仅对于解决化学品问题上起关键作用,在处理物理的和生物的危险因素方面也能够发挥主要作用。例如对受到放射性、紫外线等辐照的人的处理与治疗就是利用螯合排除金属,或者用自由基清除剂、抑制剂以及细胞保护剂等化学物质去阻止对人体的损伤。在满足生存需要之后,不断提高生存质量和安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活质量高低和安全程度要看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由饮食、环境和精神等关键因素的合理程度决定。这些都取决于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中,外来物质和能是否满足人体需要同时维持最佳状态。外来物质和能量(包括饮水、食物、空气、电磁波、放射性、热等)有的是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的反而对健康形成威胁,还有许多有两面性。优化物质利用,避害取利是保证生存质量和安全的基础。生活质量不仅仅以个人满足感为依据,而应该考虑人以外的整个环境的应答。例如过多的汽车、空调、吸烟、不当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与人类生存质量有关。化学研究可以从三方面对保证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通过研究各种物质和能的生物效应(正面的和负面的)的化学基础,特别是搞清楚两面性的本质,找出最佳利用条件。研究开发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和生活用品。研究对环境无害的生产方式。以上两方面是绿色化学的两个主要内容。研究大环境和小环境(如室内环境)中不利因素的产生、转化和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提出优化环境建立洁净生活空间的途径。健康是重要的生存质量的标志。维持健康状态靠预防和治疗两方面,以预防为主。

纳米是一个比微米小得多的计量单位。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并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的技术。纳米材料(nano material),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nano particle),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此纳米微粒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高致密度材料的烧结、催化、传感、陶瓷增韧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谓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演替,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其质量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

上一篇:HSE体系推进下一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