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程活动

2024-09-24

人类工程活动(共4篇)

人类工程活动 篇1

基因工程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发展伊始, 到现在已历经了近半个世纪, 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在农业、工业、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并由此引发了伦理学、哲学、法律界乃至思想界的一场革命。

一、基因工程技术推动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1、基因工程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世界各国农业科研工作者都在日以继夜地进行粮食增产稳产的研究, 然而皆收效甚微。直至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 才给世界粮食市场带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优产高产革命。

粮食生产领域的基因工程运用主要依靠转基因技术而实现。转基因技术就是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生物蓝图, 把所需要的基因从一种生物的细胞中提取出来, 在体外进行“外科手术”, 然后把所需要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 从而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基于这一技术, 科学家们培育出了抗旱、抗涝、抗盐碱、抗枯萎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 还培育出抗虫作物, 科学家将杀虫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后, 植物体内就能合成霉素蛋白, 产生这种霉素蛋白基因的粮食作物有马铃薯、水稻等等。

不仅是粮食, 其他农作物, 包括棉花、西红柿、烟草、油菜等等, 都因转基因带来更高产量、更省力和降低农药成本的期望, 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除此之外, 转基因动物也对现代化农业作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多利”的诞生, 不得不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大鼓励, 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 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 大量生产出相同的生命体。这就为人类复制优良品种以符合市场需要创造了条件。于是, 大量体大瘦肉型、产奶产卵多的家畜、家禽通过转基因技术被“生产”出来, 提供给人们更多更高质量的肉、蛋、奶食品。

2、基因工程技术对医学界的贡献

基因工程技术对医学界的首要贡献在于基因诊断。它是指将某种完好的基因植入病人体内, 以此来使得病人缺损基因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基因诊断为医疗人员发现一些隐秘的、不易表达于体外的疾病提供了技术支持, 并提升了在源头出即遏制住病情的可能性。

其次, 基因工程技术推动了药物研究的发展, 从而给制药业带来无限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就是我们对基因的了解更加加深, 并能更进一步运用于人体疾病治疗的过程, 同时也是我们开拓医药市场、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促进国家发展的过程。

有关研究表明, 由于基因工程研究技术的进步, 甲肝、乙肝疫苗已相继投入临床使用。此外, 一些遗传病、恶性脑瘤、严重贫血症也出现曙光。国外一些科学家已经通过基因生物技术推进艾滋病治疗的实现, 不得不说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大贡献。

3、其他

根据联系的观点, 社会上每一种行业的发展成长总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基因工程技术也不例外。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发展以及在现实中日益广泛的运用, 更多的课题随之而来。如磁医学基因工程纳米技术, 就牵动了物理学及微电子领域的神经;基因工程带来的专利等问题也使得法学界增加了一个新的论题;更多基因工程领域科研人员的需求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岗位, 也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依据;更甚者, 某些基因工程的专业问题需要传统医学原理帮助探讨, 如磁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的针灸疗法, 这就为传统中医行业创造出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 它激发了医药行业巨大的经济潜能, 开拓了广泛的市场, 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人们也因为基因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 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对生活充满信心, 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成果, 增强了对抗病魔的决心, 从而处于更加愉快和谐的生活状态之中。

二、基因工程技术引发的一些问题

1、有关伦理、道德的争议

人, 正因为是社会中的人, 有一个个道德伦理链条所维系, 才使得他从根本上与动物区分开来。而基因工程技术, 尤其是克隆技术, 却对这一稳定的社会关系提出挑战。正因为人不能逃避社会关系, 因此基因工程技术引发的争议必然要让位于伦理道德观念, 这就使的基因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人生的魅力, 奋斗的魅力, 部分存在于它的未知性之中。可以想象, 如果人的基因密码被完全破译, 那么人的生老病死即在预料之中, 这必然会引起宿命论的兴起, 使人活之无味, 整个社会也丧失了进步的动力和活力。

这种种论断或许倾向于悲观论的论调。然而, 基因工程的的确确在人类的思想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在这种现实下, 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这一技术, 以便使它真真正正地造福人类。

2、基因工程技术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首先,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使得许多绝症的治愈成为可能, 这就意味着人类的平均寿命将会延长, 在地球人口超负荷的今天, 新一轮的人口爆炸不能说是一个好消息。人口的过度膨胀, 尤其是老年人口的激增, 会导致资源的紧缺、社会的尾大不掉和政府对于医疗、社会福利的无力承担, 做成诸多社会问题。

其次, 各种抗虫害、抗除草剂、抗病的基因被植入农作物及植物体内, 在提升植物存活率的同时, 也侵占了大量的土地。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很可能发生, 植物之间互相抢地, 植物与人争地的现象, 大自然通过疾病、灾害等方式物竞天择的规则一旦被打破, 整个生物链维系起来的稳定系统也将土崩瓦解, 自然界将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最后, 生物武器在二战时期就被邪恶轴心国所发掘研究, 然而并未发展壮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勃兴, 这一研究又一次浮上水面。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一些科技的手段人为地传播疾病, 从而达到危害社会的目的。生物武器的邪恶之处在于, 病毒一旦在人群之中大范围传播, 很有可能陷于失控的境地, 并且造成惨烈重大的伤亡, 同时也会引发瘟疫、霍乱的疾病, 也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三、正确认识基因工程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根据矛盾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 我们对待一样事物不能一刀切, 而应辩证地看待。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社会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丰富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如同伦理道德、资源破坏、病毒肆虐等各种问题。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我们应当正视它, 并且理性合理地将其导入正途。基因工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产业而言, 还是一个新生儿, 我们应当看到它的优点, 扶植它健康向上地成长;而对其在成长过程中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 在科学角度, 我们应当提前做好规划, 保证其发展不伤害其他资源, 在社会学角度, 我们应当制定规则, 从法律和道德双面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使得基因工程技术为善人所用, 得用于善途。

摘要:基因工程技术已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其不断进步、造福人类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理性对待, 使得基因工程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基因工程,人类社会,理性,矛盾的观点,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利民, 徐清萍, 王巧兰.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4) .

[2]毛传清, 祝娟.论基因工程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01) .

[3]司徒琳莉, 司徒林宏, 陈建国.基因工程与人类社会[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2) .

[4]孟瑞芝.浅谈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 2010 (10) .

人类工程活动 篇2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①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②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③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

(1)基础条件:④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⑤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2)人类活动分布区:⑥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⑦三角洲、盆地。

3.工业社会阶段

(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⑧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⑨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的数量、⑩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 →一些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矿产地附近

b.临海型工业基地

无大型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附近

4.后工业化阶段

(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

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

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

答案 a

解析 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差,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

2.农业社会阶段,不属于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的是(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下游 d.刚果河流域

答案 d

解析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是尼罗河下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

3.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答案 c

解析 资源型城市兴起于工业社会阶段。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兴起。

4.下列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在各历史阶段是一致的

b.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发展逐渐增强

c.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农业文明产生的重要自然物质基础

d.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生产的分布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使工业生产只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答案 c

解析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同时,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减弱,人类活动对陆地地理环境的依赖减弱。

方法技巧练

方法 案例法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最初只是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

材料二 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材料三 匹兹堡迅速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由此而化险为夷。在整个80年代,匹兹堡地区丧失了12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11.5万个新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门,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

材料四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匹兹堡看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一批总部设在该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湾石油等纷纷做出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重大举措;另一类公司已在匹兹堡市内外安营扎寨,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产品制造商、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计算机软件子公司。在上述3 600家公司中,这类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3)分析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匹兹堡经济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经济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答案 (1)资源 (2)第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发展,而这里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3)①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等部门,钢铁工业是其经济基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及结构;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④改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 匹兹堡最初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二战”前后,处于工业化阶段,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美国“钢都”。“二战”之后,经济衰落。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方法技巧

案例法是学习人文地理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一个典例的案例来阐释某一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案例法的关键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知识的迁移。

一、选择题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1.d 2.b

解析 读图可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农业社会以植物性能源为主,获取薪柴可能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产生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3.有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 ②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③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的匹兹堡都是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

④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已无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有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或因地形复杂,或因气候恶劣等原因,并未形成城市,甚至人烟稀少。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些资源的数量确实在减少。但是,靠近原料地、燃料地仍是工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4.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

b.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

c.人类逐水草而居

d.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

答案 b

解析 a项是采集和狩猎阶段的方式,c项指畜牧业中的游牧业,d项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亚洲和非洲。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右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右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右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左图是我国新疆特有的坎儿井,是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右图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窑洞。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但黄土高原因夏季的暴雨加上黄土疏松的土质,水土流失严重。第6题,黄土高原不是主要牧区,也不是水稻产区,故选b项。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曾有关中地区、成都平原、华北北部(燕京一带)、江淮以南地区、太原附近、闽中(福州及其西南一带)及盛京(沈阳一带)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年,中国评选出新的十大“新天府”。

(1)简述历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3)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重要的是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江平原从解放初的“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答案 (1)都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好的地区。

(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3)人地协调发展

(4)解放初,随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由于过度开垦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所以国家出台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因此被评为“新天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由题干“天府”所在地自然条件优越,结合图示,依据自然区位的诸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由“老天府”所在地可知,大部分“老天府”现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环境破坏严重,从而落选“新天府”。结合古人对天府的描述和专家对“新天府”的评选标准,可以看出人地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是“新天府”的共性。三江平原农业地位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北大荒――→人口增多,粮食需求增强北大仓――→生态环境变化退耕还湿地――→生态好转新天府。

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浅析 篇3

关键词:人类活动 水文 影响 分析

中图分类号:TV8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30-01

1 问题的提出

人们每天都在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以此来改变世界。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水文也是如此。就水文而言,人类活动改变了水文的自然规律,使资料的一致性和代表性遭到破坏,对水文的影响是很大的。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从水文学角度出发,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兴建水库(闸、坝)对水文的影响。二是工农业生产引入水对水文的影响。三是开采地下水对水文的影响。四是大规模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定性分析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分析

2.1 兴建水库(闸、坝)对水文的影响

兴建水库(闸、坝)主要是通过其调节作用,改变天然来水的河流形态和时空分布,从而实现对洪水的再分配,使其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就水库而言,大中型水库对大洪水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可减少一次洪水的洪量,削减洪峰;而水工建筑物(闸、坝)主要是在水量较少,枯水等季节起到局部调节供水平衡的作用。对于水库的拦蓄作用,当发生较大洪水时,有可能发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大中型水库,其设计防洪标准较高,发生垮坝的可能性比较小,在防洪标准内可起到拦截洪水的作用,即通过水库的调节改变下游洪峰的大小。但有时发生超标准洪水,水库为了自身安全往往打开溢洪道,形成更大洪峰,加重下游水害。2005年8月,浑河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洪水涨势凶猛。由于大伙房水库的拦蓄,使洪峰大大削减,最后以3690m3/s平安通过沈阳境内。大伙房水库的成功调节对确保沈阳地区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小型水库(闸、坝),由于其防洪标准较低,除在非常小的量级洪水下能起到调节洪峰作用外,很多情況下会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而敞泄。发生较大洪水时,失事的可能性也较大,从而加大下游洪水量。因此,在大洪水时水库如何调节非常重要,需要经过上、下游水文信息具体分析后做出调节决定。

2.2 工农业引入水对水文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给引用水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河道的径流量影响很大。近几年辽河流域很多河流经常出现接近断流(断流)现象,究其原因,除年降水量大幅减少外,大量工农业引用水也是产生断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各大河流没有引用水的详细记录,将给水文资料的还原计算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难以完成水量还原的过程,好在大部分地区引用水具有很好的引测资料,便于还原水量。但也有极个别地区,引用水失之管理,很难查清楚。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从2003年起连续几年对全省各河流实施水量平衡测试,寻找丢水原因,还原水量,保证水文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3 开采地下水对水文的影响

我国是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城市缺水现象比较严重,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由于其水质良好、分布广泛,被人类广泛利用。个别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大范围漏斗。土壤非饱和带大范围增加,过去40~50mm降水就会发生产流的地区,现今发生100~150mm降水也很难有地面径流产生。这种降雨径流关系的改变,给水文预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具体表现为:一个地区发生历时较长暴雨时,一部分雨量首先补充了土壤缺水量,地下水位快速回升,在达到一定水位后,后续雨水才可能产生地面径流。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辽河流域在1995年8月发生大暴雨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的径流系数经历了由大变小,转而又由小变大的过程。这种变化除与该地区的下垫面因素有关外,同降雨的时空分布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大暴雨资料较少,目前还不能揭示一个地区降水径流关系在大量级雨量范围内的变化规律。然而,就开采地下水而言,东北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没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均较高,而到了90年代前后,很多地方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资料记载,20世纪70~90年代地下水平均下降3~4m左右。如今,地下水在补给过少、开采过度情况下,也严重影响了大江大河的径流量,使径流量相当一部分补给了地下水。

因此,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已刻不容缓。

2.4 大规模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增加雨水的汇集面积的同时,也增大了地面径流量,使汇入河道的水量大幅增加,具体表现在:一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土地方式的使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增加不透水面积,雨水下渗量变少,加快汇集时间,使洪峰变陡、变大,地面径流较以前有很大增加。二是人为兴建城市排水管道,从而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三是人为扩大城区,削弱了调蓄当地内外洪水的能力。四是城市排水管道和泵站的建设,缩短了雨水的排泄时间,使河道的行洪强度大大增加。

3 结语

多年来,许多水文工作者都在探索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的应对途径。然而,鉴于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过于复杂,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办法。笔者认为,要解决此问题,不妨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信息问题,既增加水文和气象的信息量。二是运用数学模型,充分考虑改变其结构和分析参数,通过不断改进,最终完善其数学模型,这也许是解决此问题一个好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概论.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6.

吾爱吾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篇4

“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对于“教师”这职业最富哲理的一种称谓了。由于教师传道解惑,启发性灵,才有各世纪各领域杰出的人才,进而创造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因此,我对西方哲人所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深信不疑,尤其当我幸运地,在初中学习阶段碰到了一位好导师——谢老师,他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的读书态度,甚至可能我的未来……

还记得懵懂升上七年级时的疑惧心情,既担心初中生活能否适应,亦烦恼课业吃重。我必须承认:刚开始总不甚适应他的带班风格,因为他严厉要求班级常规,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家都在揣摩着导师的标准与尺度,尤其他总是老掉牙地挂嘴边念着:“勤学有礼,认真负责”,这些老生常谈的高调在我们这群毛头小子听来似乎不太顺耳,觉得老师是老古板吊书袋,大家有听没有到,所以也就大错小错不断。但是,当我们与老师相处愈久,从许多班级活动与生活事务体认到老师的用心与愿望,我们这一班便慢慢凝聚起以老师思想为中心的共识,彼此间的紧张与不和才逐渐冰消瓦解。这是一种很奇特的师生相处经验,由猜疑到信任,由无知到相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成绩也在老师鼓励下稳定进步,给我很大的信心与力量。

我相信,以身作则的人师最能打动人心,惟有自身学习不倦怠的老师,更能认真教学,激励学生效习,我想他便印证了这句话。他自担任我的班级导师,平时讲课生动,挥汗如雨,但是我知道他笔下论文仍是勤写不辍,尚须往返两地参加会议,过人的求知欲与毅力最令我折服。谢老师常说:“我也和你们一样,为着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他把我们当作自身的儿女一般,努力把最好的`带给班上,而不在乎自己有多累,多辛苦;他对孜孜不倦的同学投入心血,对于厌倦上进读书的同学更是坚持不放弃。在我心中,他俨然就像是一座桥,让我们自桥上踩踏而过,通过各自成功顺遂的彼岸。

每到段考期间,老师便会陪伴我们身旁,为同学加油打气,他曾说过我们都不是天才,所以付出的努力必须更多,更辛苦;但也因为这样,成功后的果实也就更甜美。也就是因为相信老师的话语,班上许多濒临放弃边缘的同学,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苗,继续努力着,而我何尝不是?他是第一个告诉我:“学习驾驭压力,才能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他也是第一个鼓励我未来到国外留学的人,他勉励我放眼去看世界,外边的世界。

上一篇:林业生产建设下一篇: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