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2024-07-09

【化学】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3篇)

【化学】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篇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初步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电性关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应用。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在《科学》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衔接教育中已作初步讲解,学生基本可以写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出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带入化学的微观世界。在本单元中主要介绍原子结》中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2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再在《化学

表的知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1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 .2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8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

学反应的本质。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3

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 1.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及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2

据的能力。.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方3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 索的热爱。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领悟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重点:

.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量的关系。1 .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2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中最外层电子的变化,以及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课时安排: 课时 1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世界史上最早提出“原子”这一名词的人是谁吗?(学生中会有人说道尔顿、德谟克利特……)对,在公元前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哲学5概念上的“原子”这一名词,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在希腊语中,原 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那么,现代意义上的原子又是什么呢?

“中国”图片。【投影】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晶体、以及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用原子书写的【讲述】这是我们借助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得原子的表面,那原子的内部结构又如何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个足球场的超级显微镜,5占地亿英镑、3.8英国耗资呢?据报道,此项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当然科学家经其他实验研究已证实,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显2500然,从年来,2500年前的古希腊到今天,“原子”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明显地变化。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的结构的呢?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又有哪些科学家页的交流与讨论,并找到重要的科学27~28对此作出了卓越贡献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家及他们的主要观点。【学生】学生阅读。

【板书】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讲述】好,阅读完了,大家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足迹来认识原子。那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有哪

几位呢?年,提出了具体的原1803在【讲述】在近代化学史上,最早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人是道尔顿,子模型,建立了近代原子学说。那道尔顿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集体回答)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学生】年,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并且发现电子是带负电荷的,且质量1897【讲述】可是,在非常的小。由于原子呈电中性,所以汤姆生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中,年提出了被称为“葡萄干面包1904于是于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镶嵌其中,式”的原子结构模型。粒子散射实验时发α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做1911【讲述】科学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生意想不到的现象。粒子散射实验图片α【投影】 【提问】从这一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1【学生】、中间有一个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且体积很小的粒子——原子核。2 原子核: 【板书】卢瑟福:原子 核外电子 【投影】卢瑟福的主要观点:、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1、中间有一个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且体积很小的粒子——原子核。23、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1919【过渡】后来,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经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的原子核是由(年)中子构成的,并且发现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显电性。1932年)质子和(质子

原子核 【板书】 中子 【过渡】那么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以及与核外电子之间有何联系呢?由于原子呈电中性,粒子散射实验和表中的数据,请思考:α质子数。结合卢瑟福的=由此可见原子中,电子数 【投影】

电子 中子 质子-31-27-27 /kg 质量 9.109×10 1.675×10 1.673×10

1/1836 1.008 1.007 相对质量 信息提示: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到的数值。

相比较所得的数值。1/12原子质量的C-12相对质量:质子、中子的质量与 【投影】⑴原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的质量关系

⑵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的关系

⑶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生代表回答结论。所有中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所有质子的质量 所有中子的相对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有质子的相对质量

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

电子数=质子数

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1【板书】A质量数()N中子数(+)Z质子数(=)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追问】那在离子中,这些等式关系还成立吗? 电子数±电荷数=【板书】离子中:质子数【过渡】不同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是不同的,那能否用一个符号准确地表示出一 个原子的具体组成呢?AX表示原子的质Z表示元素符号,X其中,来表示【讲述】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原子的组成符号Z 表示原子的质量数。A子数,AX

【板书】Z可以表示为:C-12【讲述】如 12C 【副板书】6 个电子。6核外有个中子,6个质子和6原子核内有C我们可以看出该从这个式子中,【讲述】2【讲述】接下去,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 组原子组成符号,请仔细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321121413HHHCCC ⑵ 【投影】⑴111666 互为同位素。所以应该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学生】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讲述】分析得很好。【投影】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121413CCC它们的、、比如 【提问】同位素原子的组成不同,那它们的物理性质是否相同?66614C 的……性质一样吗?在考古断代中就利用了6【讲述】很好。利用某些同位素的放射性,我们已经将同位素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工业、农业、能源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甚至是国防事业。说到国防,我们自然会想到核武器,大家知道 现在全球局势最紧张的两个地区是——伊朗和朝鲜,都与“核”有关。其焦点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反应堆还是重水反应堆。“朝核危机”已引起全球瞩目,【投影】239Pu,这种可由铀)-239(重水反应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94

239239239PuUU)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与衰变而得,下列有关β,经过多次)-239(949292

B.二者是同一种核素

.二者互为同位素AD.二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二者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过渡】从卢瑟福的核式模型,我们充分认识了原子核的结构,由原子核我们认识了核素、同 电子随意地绕核作高速运转吗?那么核外电子又是如何运动的呢?真的像卢瑟福所说的:位素,【讲述】不是的。卢瑟福的学生玻尔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础电子在核外年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他们都认为,1926在年提出了轨道模型,913上,又分别在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布的。【讲述】通常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比如: 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6【讲述】请同学们写出下列 Ne O Na Ar Mg S Ne He Ar 【投影】 H Mg O

N Na S

【提问】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你能发现核外电子的排布具有怎样的规律?8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排2【学生】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其中第一层最多只能排 个电子。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规律: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板书】【过渡】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有何联系呢? 【投影】⑴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很难与其他物质8电子或2【学生】因为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达到了 发生反应。电子的结构时,它就会变得8电子或2【讲述】分析得很正确。也就是说当原子的最外层达到

非常稳定。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投影】⑵镁原子能与氧原子结合形成氧化镁。【讲述】那请同学们观察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形成氧化镁的过程中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情况,个事实,2解释第 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O【提问】⑴Mg、在反应中表现出什么性质?O⑵Mg、⑶在化学反应中哪部分微粒发生了变化?说明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

你能想到哪些类似的原子?在结构上、性质上有何特点?O、Mg⑷从8个,所以不稳定,有形成8【学生】因为镁原子和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少于电子稳定结电子的8价的镁离子,达到+2个电子,生成2构的趋势。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价的氧离子,2电子的稳定结构,生成—8个电子,达到2稳定结构,而氧原子最外层则得到 镁离子和氧离子结合生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氧化镁。【学生】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而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元素的化

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学生】像镁原子这样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较易失电子,像氧原子这样的最外层电子数较

多的,较易得电子,从而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板书】 最外层电子数 正价 易失电子4 < 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 负价 易得电子4 > 【过渡】镁条在氮气中也能燃烧,生成氮化镁,你能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吗? 【学生】学生书写。【讲述】要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就必须知道元素的化合价,那化合价又和什么有关呢?请

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并分析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一些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投影】 失去(或得到)电子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化合价 元素 数目 Na 2 Mg 6 O-1 Cl 【学生】学生完成表格,并讨论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的原=失电子数=【学生】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显正价,正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8得电子数=子得电子显负价,负化合价 【投影】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失电子数=正价 易失电子 4 <典型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8得电子数=负价 典型非金属 易得电子4 >【过渡】由此可见,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结构决定性质。刚才,我们沿着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足迹,深入的认识了原子内部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绝大多数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那么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是否就到此为止了呢?质子、中子是否就是构成原子的最小微粒呢? 【板书】发现夸克 【投影】夸克的发现史 【讲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不仅在地球上探索微观世界,更把目标投向了整个宇宙。【投影】美国等一些国家发射的航天器将我国研制的磁谱仪带入太空,其目的是探索反物质。反物质的主要特征是电子带正电荷,质子带负电荷。请写出反氢原子和反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投影】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C)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该粒子不显电性 A.4 该粒子的质量数为 B.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C.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D.【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入,夸克会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谁也不知道物质世界的至小尽头会在何处?这个谜底正等待着在座的各位同学 去揭开,也许你就是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在微观的世界里继续探索前行……【结束语】这堂课,我们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同时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这种精神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科学发展总是在不断纠错中前进,科学发现是

永无止境的……相信你们能给人类带来全新的明天!

【板书设计】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三单元 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质子 电子数=质子数 道尔顿)N中子数(+)Z质子数(=)A质量数(原子核 中子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汤姆生 ↓ 核外电子 卢瑟福 原子 元素的A

X层外最 ↓ 分层排布Z 化学性质电子数 玻尔 正价 易失电子 4 < 典型金属> 典型非金属 负价 易得电子 4 ↓ 薛定谔 ↓ 发现夸克 ↓ ……

【化学】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借助图形直观探索并了解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以及求解函数单调区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并会用导数求解函数单调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究导数与函数单调性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教学难点:发现和揭示导数值的符号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现代设备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我们知道平均变化率可以刻画函数的变化趋势,大家还记得 问题1:函数yfx在区间x1,x2上平均变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吗?

fx2fx1生1:(教师板书),x2x1师:那你能给出这个二次函数fxx4x3在x1,x2上的平均变化率吗?

2问题2:导数的概念和它的几何意义?

生2:x2x1时,fx2fx1fx1(教师板书)

x2x1师:这个导数又有什么几何意义?

生2:曲线yfx在点x1,fx1处切线的斜率

师:这个二次函数fxx4x3,它对应的fx1又是什么?

2生3:fx12x14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导数作为函数变化率比较精确地刻画了函数的变化趋势,(板书“导数在研究函数 中的应用”)

二、建构数学 师:观察二次函数fxx24x3图象,请大家给出在对称轴左右两侧函数的变化趋势 生:对称轴x2左边下降趋势,对称轴x2右边上升趋势,师:也就是在,2为减函数,在2,为增函数,这也是函数的单调性 师:你是怎样判断函数单调性的? 生:图象法(教师板书)

师:我们曾经还学习过判断函数单调性还有什么方法? 生:定义法(教师板书)问题3:那函数单调性定义又是什么?

生: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区间IA,任取x1,x2I,当x1x2时,fx1fx2,则yfx在区间I上是单调增函数; fx1fx2,则yfx在区间I上是单调减函数。

师:回答的非常好!请大家用定义法证明二次函数fxx4x3在2, 为增函数

2生: x1,x22,,不妨设x1x2,则fx2fx1x2x1x1x240,所以fx1fx2,所以函数在2,为增函数。

问题4:大家注意观察,从形式上你发现定义法和平均变化率对应的两式之间有关系吗?

f(x2)f(x1)x1x24,f(x2)f(x1)x2x1x1x24

x2x1生:有关系

师:说的很好!我们发现平均变化率与定义法之间存在某种密切的关系

问题5:当自变量的改变量无限趋近于0时平均变化率无限趋近于导数,而定义法可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导数与单调性之间可能也有关系

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发现了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可能也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的发现是很非常了不起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中的应用。(教师补全课题)

问题6:导数与单调性之间究竟什么关系?

师:请大家结合切线斜率来观察这个二次函数fxx4x3在对称轴左右两侧导数值有

2什么不同特点?切线在对称轴左侧移动时,观察导数值特点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结果,切线在对称轴右侧移动时,同样也观察导数值特点并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yfxx24x3x

生: 在区间,2上,fx0函数在该区间为减函数;

在区间2,上,fx0函数在该区间为增函数。(教师板书)师:我们通过图形直观观察得出结论,请大家回到导数定义中来,o2fx2fx1不妨假设x1x2,x2x1时,fx12x14

x2x1问题7:你能从“数”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在2,上,fx0得到在该区间为增函数?

生: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点评归纳:

不妨设x1x2,当x2x1时,fx2fx1x1x24fx12x14,x2x1fx2fx10,所以 fx2fx1,x2x1若fx10,得到x12,x1x240,得到在2,为增函数。

师:对于这个二次函数我们体会到平均变化率、定义法、导数、单调性四者密切相关,通过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图形直观观察得到结论,又结合导数定义从“数”的角度解释了结论,做到了数形的完美结合。更一般地,我们也可以用导数值的符号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生:对于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fx0函数在该区间上为增函数; 在某个区间上fx0函数在该区间上为减函数

师:归纳的很好!这样大家便有了一种研究函数单调性新的方法——导数法。尤其对于那些很难作出图象,或者用定义法也很难判断单调性的函数,我们就可以选择导数法(板书)。

三、数学运用:

例1:用导数法确定函数fxx2x3在哪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2解:fx2x2,令fx0,解得x1,即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

令fx0,解得x1,即在区间1,上为减函数(教师板书)师:结合这道例题,你能归纳出利用导数求解函数单调区间的主要步骤吗? 生:回答 教师点评步骤:

(1)求导数fx;(2)解fx0和fx0;(3)写出单调区间。最后不忘函数定义域

四、课堂练习:

例2:用导数法确定函数fx2x6x7在哪些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32(请学生板演)

解:fx6x12x6x(x2)2令fx0,解得x0或x2,令fx0,解得0x2,因此函数在,0和2,上为增函数,在0,2上为减函数

教师追问:你能根据函数单调性在演练纸上作出反映三次函数fx2x36x27单调性变化趋势的简图吗?(实物投影学生演练纸)

生:解释怎样做出函数简图:(1)找导函数零点;(2)分区间;(3)由单调性作图

师:我们利用导数值的符号来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体会到导数法可以作为研究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方法,那对于这个结论请大家思考:

问题8:若函数fx在某个区间单调递增,那么在该区间上必有fx0吗?大家请结合函数fxx3来思考

生:fx3x2,发现 f00

师:由此看来若函数fx在某个区间单调递增,那么在该区间上不一定有fx0。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体会了哪些数学思想?

五、回顾小结:

生1: 学习到利用导数值的符号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区间; 生2:在探究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图形直观观察,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师总结归纳:平均变化率、定义法、导数、单调性四者密切相关,通过四者关系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学习了判断函数单调性新的方法—导数法,在探究这个结论的过程中,以一个二次函数为例,先从图形直观观察得出结论,然后结合导数定义从“数”的角度解释结论,最后将结论一般化,渗透了两种思想:数形结合、研究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利用导数求解函数单调区间时把握三个主要步骤“一求,二解,三写”最后不忘定义域,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是非常重要的,为后面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打下基础,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

六、课外作业:

1、课本29页第1题(必做题)

【化学】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篇3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硅、二氧化硅、硅酸盐的存在与性质。

(2)通过对硅酸盐工业产品的了解,感受硅酸盐矿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密切关系。

(3)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学习,体会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研究、探索和发现新材料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硅酸钠、单质硅、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氧化物形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介绍我们身边的高科技材料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所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最后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硅酸盐产品,以揭示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

【展示】含硅化合物及产品(ppt2)。

【过渡】硅在地壳中分布广泛,也是人类接触最早的元素之一。从燧石取火到当今的单晶硅、光纤等高科技材料,人类对硅的认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最初接触的主要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陶瓷、砖瓦、水泥和玻璃。在介绍硅酸盐工业前我们先来学习下面有关的知识。

【提问】(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怎样?

(2)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过渡】硅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硅酸盐的有关知识。

【展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硅酸盐的图片及化学式(ppt3)。【讲解】硅酸盐的组成相当复杂,常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介绍】将硅酸盐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板书】

一、硅酸盐 【练习】(ppt4)

1.将硅酸钠(Na2SiO3)改写为氧化物形式:(Na2O·SiO2)。

2.将滑石[Mg3(Si4O10)(OH)2]改写为氧化物形式:(3MgO·4SiO2·H2O)。3.将钠长石(NaAlSi3O8)改写为氧化物形式:(Na2O·Al2O3·6SiO2)。

【过渡】在硅酸盐中,硅酸钠是极少数溶于水中的一种,用途广泛,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板书】

二、硅酸钠(ppt5)【介绍】硅酸钠是极少数可溶于水的硅酸盐中的一种,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黏合剂。也可做防腐剂、防火剂。

【过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自然馈赠给人类很多材料,如泥土、木材、石头等,但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人们不断地研制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以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设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许多的家庭都购买了新的住房。买房,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桩大事,你们的父母少不得也要听听你们的建议说说看,从你们的角度,希望这房子至少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过渡】你们所提的要求,与两种硅酸盐产品——水泥和玻璃的品种和质量是分不开的。水泥和玻璃都属于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板书】三.传统的硅酸盐产品(ppt6)【展示】水泥图片(ppt6)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9,并回答问题:(1)水泥的特性(2)水泥的主要原料(3)水泥的用途

【板书】1.水泥(ppt7、8)(1)特性:具有水硬性。(2)工业制备: ①原料:黏土和石灰石

②设备:回转窑

③反应条件:高温煅烧

④添加:石膏(作用——调节水泥的硬化速度)。(3)主要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介绍】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混合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再加入适量石膏,并研磨成细粉就得到普通水泥。解放前,我国的水泥生产量很小,解放后,水泥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1985年,我国的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998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7.5%。并且,我国的水泥制品工业发展也很迅猛,各种水泥制品被广泛使用,以代替钢材和木材。【介绍】常见的水泥制品和用途。(ppt9、10)【过渡】玻璃也是硅酸盐产品。【板书】2.玻璃(ppt11)

【播放】玻璃生产过程的视频(ppt12)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80,了解玻璃的相关内容。【介绍】玻璃的生产过程。【板书】2.玻璃(ppt13)①主要性质:无固定熔点 ②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

③设备:玻璃熔炉 ④反应条件:高温

⑤成分:Na2O·CaO·6SiO2

(ppt14-18)【介绍】 几种常见的玻璃及其它们的特性和用途。【提问】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估计要比我高,请看这句英文: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with china.是什么意思呢?(ppt19)【提示】在英语中,China是中国,而china是瓷器的意思,将中国称为“China”是说中国是瓷器之都。

【介绍】陶瓷的起源(ppt20)和陶瓷的烧制过程。(ppt21)【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80,了解瓷器的相关内容。【板书】3.陶瓷(ppt22)

主要原料:粘土(其主要成分为Al2O3·2SiO2·2H2O)【介绍】现代陶瓷的应用(ppt23、24)【巩固练习】(ppt25)

1.水玻璃不具备的用途是

(C)

A.耐酸水泥掺料

B.木材防腐剂

C.食品添加剂

D.建筑材料黏合剂 2.下列工业生产,用石灰石作为原料的(A)

①用海水为原料生产镁,②制硅酸盐水泥,③制普通玻璃,④冶炼生铁,⑤制漂白粉。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含硅的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的生产和用途,知道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硅,它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业】

上一篇:幼儿语言表演下一篇:一个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