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

2024-06-27

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共7篇)

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 篇1

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进化的纵轴——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四个进化阶段特征中可以看出,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已经跨过了寻找能弥补人类肢体生理缺陷、又能比人类肢体更高效完成各项任务的“天然替代物”的过程, 如早期的人类直接使用兽皮、棕榈树皮或其他植物纤维制成的简单编织物来遮蔽身体, 并且使用骨针将细长的植物纤维或直接将藤类植物当做线来缝合、串联兽皮、棕榈树皮等。这是中国先民从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步从简单适应自然, 迈向主动选择自然条件去改善生活生存质量的过程, 开始进入较高级别的、科技人文含量丰富的“造物阶段”——以人造器物实现生存空间的扩展阶段, 并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设计思想雏形。

一、新石器时期的纺织技术

新石器时期的纺坠由纺轮和绕线柄组成, 由于绕线柄大多为木质, 因此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的大多只有纺轮。纺轮通常由石片或灰陶、红陶制作成略成扁圆形、鼓形、圆形等, 中间留有圆孔, 以便插入木质或骨质的绕线柄, 部分纺轮上刻划有各种花纹。

新石器时期的腰机则是已知最古老的织机之一, 由木质棍状、粗细长短不一的卷布轴、经轴、分经棍、提综杆, 和长而扁的木质或骨质的打纬刀、杼子或骨针以及麻绳或编织的腰带等构件组成。

纺坠和腰机的组成构件都是直接与操作、功效连接的, 比如构成纺坠的纺轮用来旋转产生自重, 绕线柄用来缠绕纺好的线;构成腰机的卷布轴用来控制布幅的长短, 杼子用来缠绕、牵引纬线, 提起分经杆可以形成梭口, 每织一行就用打纬刀打紧, 腰带用来固定腰机和身体等等, 没有任何多余、夹杂的构件, 既简洁又实用。

纺坠和腰机的第一功能就是为了纺线和织布, 是新石器时期的中国先民针对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出现的难题设计制作出的专用器物:使用纺坠可以利用更细密的纤维纺出更结实的线, 而腰机则能够织造更加柔软细密的织物用来代替原始的树皮衣。纺轮和腰机的发明令新石器时期原始的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创造了生活的部分条件——制作衣物的布匹、缝合布匹的线。

二、新石器时期纺织技术的进步

原始先民最早采用手捻纺线, 早期的纺坠操作原理是利用纺轮本身的自重和连续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力, 将松散的细纤维质捻成麻花状线索, 一圈圈绕在绕线柄上, 最后将线取下或直接更换绕线柄。使用时, 在纺轮中间的小孔插一个木柄或骨柄, 用食指和拇指捻动木柄使纺轮旋转起来, 将杂乱的纤维拧在一起, 形成一股缠绕在木柄上的线, 或用同样的方法把单股的线合成多股的更结实的线。

纺轮和腰机的操作设计直接体现了器物在操作状态中的适人程度和简易程度,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的强度, 在实际操作时简单、容易, 辨识各部件功能时, 也十分方便、轻松。同时, 纺轮和腰机的动能设计充分利用了人自身的体力, 如纺坠使用的是人工动能进行捻线, 通过纺轮本身自重旋转产生的机械运动代替了部分的人力, 腰机则使用人的身体为机架, 将人原本闲置的腰部和双脚都加入进劳作过程中, 合理安排穿线、打纬、提综、分经的工序, 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 扩展了纺织品尺寸的空间, 另一方面减轻了手的劳作强度, 手、脚、腰的共同作用使有限的人力分配更加合理, 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是比较优良的动力来源。而纺轮和腰机的设计则最大效率的利用了极其有限的个人体力分配, 同时减轻了体力劳作的辛苦, 如纺轮解放了人的手指, 不用再辛苦的用手来搓线, 席地而坐的腰机使用方式设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的疲劳, 最终通过优质设计最大化的实现纺轮和腰机本身的实际使用价值。

三、纺织技术的进步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腰机和纺轮的同时发现, 证明人们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可以利用纺轮纺线、利用腰机织造布匹, 再利用骨针缝制成完整的衣物, 用于御寒保暖, 遮羞装饰, 这说明人们进行生产的起始动力和终极目的都源于对改善生活的需求:纺轮和腰机以及骨针的出现, 是纺织阶段从无纺——树皮布到有纺——木皮绩衣的巨大飞跃, 而这一飞跃的动力因, 便是人们对改善生活中衣物部分的需求。

新石器时期纺织技术的创造和进步, 导致了生产生活行为的巨大变化——从最早的取树皮槌软用以蔽体、夜间即以代被, 发展到取细密的植物韧皮纤维为原料, 经过手捻纺线、手经指挂纺织成粗松的布匹, 再发展到通过纺坠纺纱, 再通过腰机织造成细密的布匹, 并把这些布匹做为原材料缝纫成衣。由于植物纤维织成的布远比捶软的树皮舒适的多;通过线的缝合可以制造出多种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更有利于生产劳作和日常活动;布匹进行分片缝合成的衣服能更好的贴合人体, 在行动中减少对人体的阻碍, 更好的保护人体的安全;植物纤维本身深浅不一的色彩在织造成布匹之后形成的花纹如同贝壳表面般丰富多彩, 因此这种生产生活行为变化是向更舒适、更多样、更安全、更精美的方向进步。

结论

新石器时期纺织技术的进步, 不但解决了原始纺织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还能广泛的运用于未来的改良设计, 如以纺轮和腰机为原型的众多纺织工具的设计——纺车、提花机;和过去源于编结工艺的经验解读, 具有很强的普及程度和适应范围, 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纺轮和腰机还具有很长的时效性, 自纺轮和腰机被设计、织造出来以后, 经长期使用, 不断改良, 如在绕线柄的顶端加上铁钩, 可以将纺好的纱线卡在铁钩上牢牢固定, 不使纱线散开, 直至今天, 我们仍然能在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村落中见到它们的身影, 其文化价值经历了数千年实际使用的检验, 具有横跨时空的传承价值。

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 篇2

姓名:

学号: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对材料与生活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材料的知识,也学会了从科学的角度看待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从历史上的旧石器演进到新石器,再由新石器进步到现今高度科技发达的世界,材料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发明中,亦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代表。所以,可借由某一时期所用的材料去判断那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形或者是人类生活的状况。而在今日的社会,材料科学的发展更显出其重要性。例如现今大楼中,纷纷要求防火建材,可知材料科学亦在人类生活的安全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又如电子设备的演进,从体积非常大的真空管、晶体管进步到集成电路,不仅为现代的科技另造高峰,同时也使得电器用品趋于小型化、轻巧化、功能强、易于携带等种种好处。所以说人类的生活确实是与材料科学有关。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许多新科技发展的材料愈来愈常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用到的种种物品皆是由许多不同材料所组成,可能是传统的,也可能是新研发出来的。但不论是何种材料,其优缺点、好与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除了日常生活,在国防或科技方面,材料科学亦为一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另外在医学工程及环境保护上,材料科学的发展亦对其有极大的助益。至于在航天科技及信息网络的应用上,材料科学的发展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0年代末,美国政府就制定了全国材料发展规划,70~80年代又进行了多次的补充和修正,把重点放在超硬化合物、半导体激光材料、磁性材料和精密陶瓷上。日本在1980年开展了为期10年、耗资4亿美元的新材料发展规划,重点领域为精密陶瓷、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接着欧洲与前苏联也 制订了类似的规划,竞争的项目也集中在这些领域。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的出现,引 起了今天的高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1982年日本首次研制出了陶瓷发动机小汽车,引起了世界性轰动。因为它的出现将使发动机重量减轻,提高燃烧度和节约燃料的愿望成为现实。1988年前苏联一架以液氢为燃料的中型运输机首次试飞成功,象征人类在航空领域中启 用了无污染的新能源--液氢。液氢的沸点为-253℃,携储液氢需要高效率的绝热材料。液氢发动机的使用,则意味着低温极限技术已达到实用化程度。1989年3 月,日本的一艘6500号潜水调查船下潜到6500米的深海区,打破了美国、前苏 联和德国的下潜纪录。这艘潜水艇耐水舱使用的正是一种高强度钛合金,观察窗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玻璃。有了深海探测技术,人们才可实现对人类资源 开发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的深海资源的开发。美国在1989年12月入侵巴拿马,1991年1月人侵海湾以及此刻正在空袭南联 盟的战争中,使用的F-ll7隐身战斗机世人皆知。这种武器之所以能隐身,就是 使用了一种吸波材料和吸波涂层。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已成为战争胜负的一个方面。

新材料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高技术的 飞速发展对新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密测试技术,电子显微技术,高速大容量计算技术等的发展,为材料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更有力的研究工具。

大致而言,材料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分离型:材料单纯而简单,可直接视为单一材料,只对本身的特性加以应用,而材料的组成只有一种,不掺杂任何材料,即金属是金属,陶瓷就是陶瓷。

(二)混合型: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材料所组成,应用彼此间特性的相结合而发展出的新产品。

(三)融合型:是由多种材质合成在一起,已经不能分辨异种物质的材料,是一创造发明出的新材料。

由于材料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应用更是处处可见材料的踪影,而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是深远。所以,材料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已,它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密不可分。

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对于人类的生活影响也非常深远。举凡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乐、医疗、通讯以至军事国防及太空发展等等,无一不与材料有关。以下便逐一分类说明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层面:

(一)在日常生活方面:

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等用品和我们所使用的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如衣服的制造原料原本是取之于天然的丝棉,但是由于耐龙、特多龙及人造纤维的发明使得衣服的质料愈加地舒适与保暖。在房屋建筑上,防火建材的研发使得我们住得更安心,另外建筑物的防震设计越来越坚固,使得我们生命获得更好的保障。碳纤维材质应用于制造脚踏车,使原本已趋向夕阳工业的脚踏车工业又变得缤纷灿烂;而未来磁浮列车的开发可让我们的交通更安全与快速。在娱乐方面,视听产品光盘CD、影碟LD等不断地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享受。

(二)在家电用品方面:

由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使电子材料从原本体积大的真空管时代经过了晶体管到现在的集成电路时代,不但使体积大大地缩小,附加的功能也跟随之提高。轻薄化、小型化、速度快及易于携带等功能,改善了以前笨重、功能少且不易搬运等问题。如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由原本体积庞大到要一个房子才容纳得下,进展到可放置于桌上的个人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且功能更强,执行速度更快。又如电饭锅、洗衣机都有Fuzzy的功能,使用的过程更加人性化。音响设备,如收音机、随身听的发明,使得我们易于携带且不再局限于只能在室内使用。液晶显示材料的发展增加了视觉的效果。而可录式CD材料的研发,因其具有高密度、低损耗等优点,所以广受开发制造。

(三)在通讯方面:

由于科技及信息快速地进步发展,信息的获得可藉各种通讯设备来传达,如卫星通讯、网络联机、无线与有线通讯及光纤通讯的开发应用皆使信息传播得更快速、更精确。而这些皆有赖于材料适当地开发及运用。

(四)在医疗方面:

人类生、老、病、死少不了就医及身体健康的维护,因此各种生化、生医仪器及传感器便因应而生,如检测人体内之血液,血压,pH值……等。另外激光技术应用于医学上的切割、开刀手术;陶瓷做的假牙、人工骨、人工关节及齿列矫正的材料皆有进展。而由于传感器应用于医学上的侦测,能使病人的检测更便捷、更精准以提高医疗效果,另外也由于材料的改进发明使得人工义肢、器官等更能与人体适应使病人感到更舒适,同时也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五)在环境保护方面:

由于人口与日俱增,可用的土地及资源有限,为了要让地球生生不息,就必须发展环境材料及污染传感器以维护环境品质。环境材料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或可分解使用的具有优异使用性能的新型材料。所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更是值得开发,如再生纸,铝制汽车……等。至于环境品质检测上,如气体传感器可用来测定有毒气体和汽机车废气排放量及工厂的排气,另外水质污染传感器及噪音分贝机的发明,都能使我们迅速得知周遭环境的品质。如去年日本地铁的毒气事件中,若事先有装设气体传感器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了。

(六)在能源方面:

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发现,使得人类的能源问题暂时获得解决。但许多发展中国家正相继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遽增,由此造成的资源能源短缺问题会日益严重。预计到二十一世纪末,将会出现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枯竭。而如何

去找寻一个替代品是目前相当重要的课题,所以现在正极力开发运用太阳能、水力、风力来发电以获得能源。而太阳电池便是利用非晶硅之类的材料做成的,太阳光电能所提供的不仅是能源,并且对环保颇有贡献,在有限的传统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开发并使用无污染的太阳光电能乃势在必行。

(七)在军事国防方面:

军事武器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如何发展出更安全、更快速、更精确的武器,是国防科技的重点。而国防利技的发展已使得战争不再像以前的肉搏战了。如红外线光罩的发明,因其能避免受空气中水分子、一氧化碳的吸附,以及受悬浮粒子的撞击而损耗,所以更能精准侦测以防卫国家。而在雷达侦测方面,更为国家安全提供很好的预警。

(八)在太空发展方面:

飞机的发明使得我们往来各地更加便捷,而航天飞机的发明使我们能对外层空间加以探测,卫星的发展更为地球表面的探测以及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很好的中继站。而这些都是由于材料发展的结果,如铝合金、钛合金的轻巧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已都应用于航天工业上。

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人们把 人类历史分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在群居洞穴的猿人旧石器时代,通过简单加工获得石器帮助人类狩猎护身和生存,随着对石器加工制作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原始手工业如制陶和纺织,人们称之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大约源 于4000-5000年前。青铜是铜锡铝等元素组成的合金,与纯铜相比,青铜熔点低,硬 度高,比石器易制作且耐用。青铜器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铁器时 代则被认为是始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由铁制作的农具、手工工具及各种 兵器,得以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钢铁、水泥等材料的出现和 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本世纪半导体 硅、高集成芯片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则把人类由工业社会推向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是具前瞻性的,是走在时代的尖端,它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的未来生活画出蓝图,使人类的生活品质不断地提升。所以说材料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甚巨,以前如此,未来更是如此。

正因为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活得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以材料的发展为前提的,因此性能不断提高、来源愈来愈广泛、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日益增加的需要的先进材料,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和性能而获得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类科技将会取得辉煌进步的21实际,一系列高性能、有广泛用途的各种

文学艺术与人类生活的研究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文学艺术,而且相关人员还就文学艺术和人类生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而发现文学艺术可以从命理以及文化两个方面来推动人类生活并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就文学艺术对于这两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学艺术;人类生活;研究

文学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人类精神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为何要从事文学活动?文学艺术又对人类生活的发展有着何种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找出文学艺术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推动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人类生活。

一、文学艺术在命理方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可以振奋人的生命活力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由符号构成的,文学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种符号,对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文学艺术是多元化的,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声音以及造型方面的改变而给予人们新鲜的感觉。要知道,人类对外界事物产生赞赏、批判等情绪和其对事物的感官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通过感官机能来对事物的形象、声音等进行分析,然后将其传递给大脑,由其决定对于事物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很多事物具有常态性,从而导致感官较为疲惫,进而使其生命缺乏活力,而文学艺术则恰恰可以改善此种情况,因为文学艺术是多变的,其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可以给予感官刺激,进而激发人们的生命活力。比如说,当人们阅读《望庐山瀑布》这一诗歌的时候,会对其中的“疑似银河落九天”产生想象,进而感受到清脆悦耳的瀑布声,大气磅礴的瀑布流动画面,这样人们的感官就会受其刺激,进而振奋生命活力[1]。

(二)可以振奋人的生命空间

人是一种高级的动物,在人体中有和动物相同的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可以由意识支配进行各种活动。要知道,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无限的生命能量,意识的发展,可以帮助人脱离现实的束缚,自由的生活。由于人在意识方面具有此种能力以及向往,所以和其有着相同目标的文学艺术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可以为人类追寻自由开拓生命空间。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希望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但由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且人类受现实束缚,因此对于不同阶段所渴望的生命体验是无法实现的,比如说,很多人有时候就因为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羡慕动物的生活,想要体验动物的生命,此种想法就是不可能实现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文学艺术可以为人类提供间接的体验,满足人们的生命向往。比如说,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融入到人物中,从而体验快意江湖的大侠生活、体验动物的生活,或者是变成鬼神等,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满足人类对于生命体验的需求,进而振奋人的生命空间。

(三)缓解人的生命痛苦

人和动物之间是存在不同之处的,人类有和动物不相同的文化,而所有的人类文化从本质是又是相同的,都是对生命中的某一些欲望进行束缚,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而为了缓解这些痛苦,人类又在生命极限中寻找有效的解脱方法,其中文学艺术就是最有效的解脱方式。人类在进行文学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可以在思想中获得极大程度的解放,将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快以及烦闷的情绪都放置一边,将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等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需求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得到满足,在文学创作以及欣赏文学艺术的过程中,精神状态可以处于一种极度自由、平和以及愉悦的环境中,这样人类的痛苦就可以得到缓解,暂时的忘却现实,沉醉在美好之中[2]。

二、文学艺术在文化方面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激发创造智慧

相关研究人员对于人类进行研究后发现,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成为单一的人类,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独特的智慧,所谓的独特智慧,主要是指人的想象力,正是因为人类用于无限的想象力,所以人类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不断的发展。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是在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进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人类可以暂时脱离现实,在想象力的带领下从古至今、飞天走地,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情况以及事物,进而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无所不能并且自由的人物。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人类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是人类之所以积极从事文学艺术活动的原因,也是文学艺术不断发展的根源。

(二)陶冶诗性情怀

文学艺术活动并不能让人们充饥御寒,但是其可以在精神方面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可以自由行走,不受任何拘束的空间,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人们可以超凡脱俗,活的肆意潇洒,在诗性情怀方面得到满足。正是因为文学艺术活动可以陶冶人们的诗性情怀,所以人类可以创作出多样性的文学作品,将自身的爱国情怀、郁郁不得志的悲伤烦闷或者是面对坎坷困难的泰然自若等情绪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3]。

(三)提升人格境界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是很容易被他人所影响的,比如说,当一个充满悲伤情绪的人身处热闹欢快的人群中,其情绪就会有所好转,同理,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赋予作品的悲伤离合等情绪也会让观赏者受到影响,从而和作者在情绪上产生共鸣,鉴于这样的情况,很多文学艺术作品都被赋予了一种善良、高尚并且愉悦的情感,观看者在阅读这样的作品的时候,其人格就会得到培养,人格境界就会有所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和人类生活有着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作用,在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得到体验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在文学艺术中得到满足,这就是人类积极从事文学艺术活动的原因,也是推动文学艺术进步的动力。与此同时,文学艺术还可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一些生机,让人类在生活中一些纯真以及希望。

【参考文献】

[1]杨守森.文学艺术与人类生活[J].山东社会科学,2012(10):21-29

[2]马大康.古德曼:日常生活世界与文学艺术世界[J].学术论坛,2015,38(4):91-98

浅析设计与人类生活 篇4

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从原始人用树叶、兽皮遮体御寒到旗袍、西装、和服等民族服饰的出现;从架火烧煮食物到电磁炉、微波炉等高科技厨具的广泛使用:从洞穴居住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等环境设计门类的划分;从徒步行走到汽车、轮船、飞机等多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充分的表明设计渗透于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创造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设计服务于生活同时创造了生活;设计满足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需求, 而人类生活物质的需求又推动了设计的向前发展;设计装饰美化人类生活, 人类生活有促进了美的创造。

一、功能是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

设计的初级目标和终极目标都是为人类生活服务, 是人类为实现特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功能性是设计的基础, 功能性要求设计的产品必须要有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是设计创造的第一价值, 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标志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准确的给人类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 因此在设计时力求简洁、醒目、易懂、易记;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原则是产品设计的第一原则, 设计的产品要满足人们实用、经济、舒适等要求;建筑设计更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 将功能作为创作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就有“坚而后论工拙”的思想, 认为首先必须视其效益能否满足人类的需要, 若无益于民, 再精巧的技艺也是“拙”, 实用为设计的根本, 体现了对平民生活的关怀。近代北欧的功能主义运动将功能问题提高到人道和民主的高度, 认为设计应促进个阶层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斯堪的那维亚的设计一直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情调, 设计师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 围绕着人的生活展开设计, 他们的室内设计、家具、灯具等家具用品的设计以简单、温情、适用而著名。

当然, 设计的安全性、无障碍性等是功能设计的延伸, 家电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方便人类使用功能要求, 还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损害人的健康为前提;一些大型商场超市、休闲广场等公共场合在设计时为老年人、肢体残疾人士等行动不便者专设通道、卫生设施、电话亭等、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审美是人类生活的精神追求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除了物质需求, 还有精神方面的包括认知和审美的需要。因此, 设计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 还体现着精神寄托以及一定时期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念。作为思维和实践相统一的一种活动, 设计带给人类生活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 还应是精神上的愉悦, 引领人们改变生活观念、提高审美认识、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日本现代著名学者柳宗悦曾说“美的方向在于同生活的结合”。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生活, 那么设计与审美的统一必将成为设计的重要理念。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人没有创造的自由, 没有艺术的享受, 他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人不仅要吃得饱, 还要吃得好, 这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用品不仅要实用, 合人民的口味, 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服装应当使人愉悦, 家具应当使人愉悦, 住宅应当使人愉悦……”说明设计一方面要满足人类的实用目的, 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从而达到精神上愉悦的享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威廉·莫里斯有句名言“不要在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 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说的就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强调了审美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红蓝椅》, 不光具有实用价值, 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体现了风格派哲学精神和美学追求, 是设计师给功能赋予诗意的境界, 这是对工业美学的阐释, 因此它成为现代主义在形式探索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性的作品。国际著名家具设计大师里奥·库卡波罗设计的“中国几”和东方系列椅不仅包含了中国家具的美学意蕴, 而且符合人体工学、适应人体的生理需要。此外, 叠落放置的设计既节省储藏空间又易于运输, 将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

三、结语

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它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 也推动人类精神家园的构筑和完善。相反, 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推动了设计的向前发展。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更加充分的说明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生活是设计的源泉和目的, 设计是生活的保障和希望, 我期待着设计与人类生活永远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1.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 篇5

在稠油易出砂地层中,蒸汽吞吐是较为有效的生产技术,出于防砂及提高采收率的需要,采用了大型充填防砂及预处理地层的技术,致使很多外来液体进入地层。由于稠油富含胶质、沥青质,当水基工作液与稠油相遇时,其中的天然乳化剂胶质、沥青质等与水搅拌构成油包水型乳化液,使原油粘度急剧增加且具有必须的稳定性,这些乳化液在毛细管喉道中产生贾敏效应,造成严重的液体损害。同时,稠油中的极性组份很容易吸附在油-水、油-岩界面上,生成一层粘稠的厚膜。此厚膜的存在,不仅仅极利于生成油包水乳化液,提高了稠油粘度,导致注汽压力升高,降低了蒸汽波及系数;并且使岩石润湿性转化为亲油,减小了可流动油量,从而降低了开采效果和采收率,同时造成管外防砂充填不实,影响防砂效果。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应用化学药剂预处理地层,来提高防砂有效期及提高采收率,效果十分显着。

一、化学预处理机理分析

化学预处理技术基于蒸汽吞吐方法,将热采与冷采技术结合在一齐,融合了提高采收率和保护油层的基本思想。经过向稠油油藏注入化学药剂,并在油层中分散、乳化等作用可使堵塞孔道的稠油重质成份分散,将稠油乳化成为水包油乳状液,改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本事。

其还可改变地层的润湿性和油、水界面张力,起到辅助驱油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本事:①低界面张力,良好的乳化本事。②解除近井地带的油层堵塞。③改变地层岩石的表面润湿性。④防止粘土膨胀。

二、化学预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为提高防砂效果,降低注汽启动压力,提高采收率及回采水率,研究应用了适用于稠油油藏的地层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清洗液清洗作用。

为解决特-超稠油高粘度、高启动压力梯度,在预充填防砂前注入清洗液,清洗井眼附近,提高管外充填防砂效果。在注汽前注入清洗液,使近井地带稠油粘度下降从而降低注汽启动压力,同时也利于薄膜扩展剂进入地层深部。

(1)作用机理。稠油中的天然乳化剂,如胶质、沥青质、蜡等无水时溶于油,但与水基防砂液接触时就会构成油包水型高粘乳状液,且具有必须的稳定性,从而增大原油粘度,产生贾敏效应污染油层。而清洗液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进行地层预处理后不仅仅能较好地溶解这些天然乳化剂,并且在储层深处构成一道屏蔽,避免了水基防砂液与地层流体直接接触,从而较好地保护油气层。

(2)配方及室内实验评价。在室内测定了清洗液、柴油对沥青质、超稠油的溶解本事,室内实验证明,稠油样品在不一样温度下加入不一样比例清洗液后的降粘效果十分明显,清洗液比例每增加10%,稠油粘度降低20%以上。

表1:清洗液和柴油对M120-5-KP5井降粘效果统计表

(二)应用薄膜扩展剂提高采收率及回采水率技术。

(1)作用机理。薄膜扩展剂能够降低油-水、油-岩之间的界面张力,具有很强的界面扩展本事,能够代替油-水、油-岩之间粘稠的厚膜,使附着在岩石上的油膜剥离,构成一层极薄的流动性良好的薄膜,大大改善稠油流动性能和提高了水的洗油本事,从而采收率,采水率。

(2)配方及室内实验评价。选取了S-5、GXC-1、JW201三种表面活性剂在室内进行比较实验,主要测定其表、界面张力及耐高温、洗油本事,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3:薄膜扩展剂耐高温性能实验

从上述三表中能够看出:①在常温性能中实验中,JW201的表面张力性能最好,其次为GXC-1,而GXC-1的界面张力性能最佳,其次为S-5.②耐高温性能实验结果与常温实验结果一致。③JW201的洗油本事最强,其次是GXC-1.

综合研究界面张力性能、耐温本事,确定使用GXC-1作为注汽前处理使用的薄膜扩展剂。

三、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

针对某稠油油田地层中粘土含量较高、钻井及作业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极易造成地层冷伤害和粘土膨胀、注蒸汽热采采收率和回采水率低等问题,在该油田应用清洗液(添加防膨剂)+薄膜扩展剂预处理地层技术,起到了必须的效果。

从M120-5-KP5的施工情景来看,基本上施工压力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到达必须(最高)压力后开始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压力上,同时排量处于连续上升过程中。分析认为,在清洗液刚进入地层中,未与稠油充分作用,同时由于稠油粘度较高,表现为压力不断升高。随着清洗液不断进入及时间的延长,尤其在薄膜扩展剂将清洗液完全顶入地层后,其开始发挥溶解、降粘作用,使井眼附近稠油粘度大幅下降,在地面上表现为压力开始回落,与此同时薄膜扩展剂进入地层,在注汽开始后被蒸汽以较低压力推至地层深部。该周期累计注汽1250t,累产油556t,累产水1470t,油汽比0.45,回采水率1.18,同时防砂效果良好,至今未在采出液中发现地层砂。

四、结论

(1)清洗液与储层配伍性好,在防砂前挤入地层,起到清洗、解堵、降粘等作用,可较好地提高管外充填防砂效果,保护油气层。

(2)薄膜扩展剂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和较好的耐温性能,在注汽前挤入地层,随同蒸汽一齐作用,能够大大改善稠油流动本事和提高水的洗油本事。

(3)清洗液与薄膜扩展剂两者综合运用,不仅仅能够延长防砂有效期,保护油层,还能降低注汽启动压力、提高采收率和回采水率,从而提高热采效果。

【参考文献】

[1]霍广荣,李献民,张广卿。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9.

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 篇6

几千年来, 人类在农业社会时期一直与饥饿作斗争, 生产力低下, 靠天吃饭, 人民劳苦。工业革命的到来, 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 汽车、飞机、摩天大楼……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然而, 人类也为这大巨变、大丰富付上了沉重的代价:过去一百五十年来, 地球温度平均上升了0.74度, “温室效应”恶果初现, 地震、海啸、冰冻、热浪、飓风频发, 海洋变酸, 灰霾天常现;非洲乞力马扎罗的冰峰快速消融, 北极冰帽的缩减使得北极熊、海豹、海象濒临灭绝。地球生态恶化, 肿瘤、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日益猖獗,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人类正在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包裹上一层越来越厚的外套, 使得短波太阳能可以照得进来, 而地表的反射长波却无法穿越出去, 地球由此变得愈来愈热。

英国著名作家赖纳斯在其《6度》一书中预言:如果地球再升高1度, 马尔代夫将成为海底城市;如果升高3度, 会有几十亿难民被迫迁移;如果升高6度, 地球上95%的物种将消亡……人类面临大灭绝……

温室效应源于人类的能源消耗以及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其中建筑是温室效应来源的一大部分。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报告称: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的40%;在全部建筑耗能中, 建筑外窗耗能又占了建筑耗能的50%, 即建筑外窗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的20%。

报告称:人类如果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增加510%的投资, 将可建成接近“零耗能”的被动式房屋, 如此可减少40%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令人振奋, 且给人类的未来建筑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44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 有亟待改造的高耗能窗110亿平方米, 再加上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外窗用量5亿平方米, 我国建筑外窗总用量占到了全球的60%以上。

如此天量需求如果不强制性要求节能环保, 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当前, 节能标准过低导致大批高耗能窗流入市场。衡量外窗保温性能的Uw值, 哈尔滨、北京、上海、深圳的标准分别为2.0、2.5、3.5和4.7, 哈尔滨标准最高, 而欧盟、德国、瑞士的标准则分别为0.9、0.8和0.7。也就是说, 我国的最高标准2.0竟然低于欧盟的标准0.9一倍还要多。北京的现行标准相当于德国1984年的标准。

此外, 我国集中供热按面积统一收费, 这使得消费者不关心商品房是否节能。开发企业只需按标准建房, 同样缺乏建设节能房屋的驱动力。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 实现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 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标准, 并实施分户热表计量制度, 已是迫在眉睫。

外墙、外窗、外门、屋面和地面是影响建筑保温、隔热和气密性的五大元素,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 外墙和外窗是根本。五大元素和建筑结构构建成一体, 就好比是人的身体;园林绿化、水系山景、外立面装饰, 就好比是人的衣裳。身体必然重于衣裳。富人豪宅和百姓家园可以有地理位置、建筑密度、自然景观和华贵衣裳的差异, 但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要求应该是同等的,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

在今天的中国, 只要我们肯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增加投资300400元/m2, 就基本可以使房屋的保温、隔热、气密及通风达到被动式房屋的要求, 这样的房子仅仅依靠太阳得热、家电发热、人体散热及少量的主动能源就能确保人类对温度的要求, 还可以节约一半甚至是全部的采暖与空调投资100元/m2以上, 总的算下来, 净增加投资只有200300元/m2, 且所增加的投资十年之内能够收回, 却能有效地节能减排, 阻止地球温升并净化环境, 让我们远离“空调病”、“地热病”的危害。中国人的房子也会变得冬暖夏凉, 舒适度大增。

这样的好房子绝不仅仅在寒冷的北方需要, 其实在炎热的南方更需要, 因为制造冷气的耗能是制造热量的耗能的3 4倍。保温重要, 防晒更重要, 例如在三亚的丽思卡尔顿大酒店, 大面积的落地窗竟然使用的是单玻, 这是对建筑节能的天大误区。从北方到南方,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标准由高走低, 下降一倍还多, 也许是因为南方的房子节能标准无论多低都不会冻死人, 但夏天会一晒就透, 会消耗大量的冷气, 或者不用冷气人会非常难过。在全国人大会上, 有人大代表大声呼吁要在长江沿线建立采暖制度, 其实完全不必要, 只要把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水平提高就可以实现冬暖夏凉。国家发改委曾有这样的数据分析:如果将我国既有建筑的窗全部更换成欧洲2009年Uw值1.3的标准窗, 我国每年将节约4.2亿吨标准煤, 占比当年中国煤炭总产量的20%。中国煤炭消耗量世界第一, 如果长江沿线再烧煤取暖, 我国的PM2.5将不堪设想。

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元素, 一扇好窗, 可以让窗内更舒适, 窗外更清新。这里我们说一下铝、塑、木三大窗系之特征。

铝窗, 挺拔而现代, 但耗能严重, 即使断桥也仍然是热的良导体, 框体传热系数Uf值在3.0左右, 整窗传热系数Uw值要做到1.0以下, 造价是最高的。从铝矿土到铝窗型材的过程耗能名列第一, 是木窗型材的20倍。在欧洲, 铝窗占比近几年来直线下降到10%左右。

塑窗, 相比铝窗更节能, 缺点是塑窗型材遇冷变脆遇热变软遇火生毒, 报废时深埋地下几十年不降解。从石油到塑窗型材的过程耗能名列第二, 是木窗型材的8倍。在欧洲, 塑窗与木窗价格相当。

木窗, 自然的生命体, 天生具有低的热传导特性, 框体传热系数Uf值在1.3左右。如果再把木材框体做成三明治木、蜂窝木或者复合木, 框体Uf值可以达到0.8以下, 这是铝窗和塑窗无可比拟的。

木材来自森林, 是可再生可循环的资源, 地下资源终有一天会消耗尽竭, 而森林只要实施可持续管理, 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 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气, 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好方法。但森林也是有寿命的, 成熟林如果不及时的砍伐也会腐烂、自燃甚至引发森林大火从而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 成熟林须按规则科学砍伐并补种。补种后的幼林在成长过程中, 会像孩子一样贪吃, 比成熟林更加贪婪地吞噬二氧化碳, 这是最好的碳吸收和碳储存。

今天, 我们居住的地球越来越热, 人类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大, 全球对建筑外窗的节能标准快速提升, 中国也必须加大力度推广节能环保窗。德国有400家木窗厂, 未来的中国至少需要4000家木窗厂。我们森鹰窗业, 十五年来致力于木窗的研发和生产, 立志成为行业领航者。2012年, 森鹰推出了一款超级节能新品“PASSIVE120”其中包含了26项专利, 整窗测试结果:传热系数Uw值低于0.76, 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并通过了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院的技术认证, 森鹰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为使新产品获得批量生产, 森鹰投资4000万元, 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奥地利LISIC自动化中空玻璃生产线和芬兰TAMGLASS钢化炉。有了这条生产线, 森鹰可以向世人宣称:森鹰今后只出品Uw值低于1.4的德式木窗, 最低标准产品也要超过哈尔滨市标准30%。

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 篇7

关键词:生物化学,微生物,人类生活,教学内容,融合

21世纪的高等教育着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公共选修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是一门由笔者主讲的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 同时也是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这门课程从开设初期起就将素质教育、综合教学作为教学根本, 做到一方面迎合海洋类高校的学科特点, 普及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迎合非专业学生的喜好,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1]。经过几任教师的努力,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在本科生中已经成为一门热门课程。随着课程的被喜爱度的不断提高, 选这门的学生群体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平均每学期100名选修学生中, 大多数来自国贸、社工、社保、会计、日语等文科专业, 而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生物、食品以及海洋专业的学生只占总数的20%左右[1]。现在, 这些生物、食品以及海洋专业选修本课的学生却占据了总选修人数的60%左右。短短一年间, 这样的变化让笔者感到很是震惊。同时, 也让笔者不得不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思考。2015年4月, 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在线培训的课程是《生物化学》, 主讲教师是南京大学的杨荣武老师。此次培训使笔者茅塞顿开, 针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教学内容的改善上, 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如何在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课程内容中跟好的融入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成为笔者接下来要去面对的挑战。

一、在绪论中融入生物化学发展史

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 是生物学和化学交叉形成的学科[2]。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学科[1]。笔者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绪论部分主要是通过介绍列文虎克、巴斯德、柯赫等学者在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事迹, 以及他们忘我的研究精神,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发现以及微生物学建立的历史背景。而其中的重要人物巴斯德, 在生物化学发展史中也做出非常多的贡献。正是由于巴斯德在解决发酵本质的争论中证明了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才产生了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再如学生们所熟知的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 他们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为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中, 沃森和克里克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而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这一壮举, 为微生物作为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做出了贡献。同时使得微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通过在绪论:微生物学发展史的介绍中融入生物化学发展史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后面主题章节的深入介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在解释生活实例时融入生物化学专业知识

由于以往选择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的学生大多是非生物专业的学生,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学教育, 对于微生物也只是了解其字面上的含义。所以笔者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在兼顾微生物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的同时, 侧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 笔者在之前的教学改革中将课程内容归纳为八个专题、四个环节。在第三环节, “微生物是人类朋友”这一主题下, 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食品、环境、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增添了许多生活实例和生活小窍门的介绍, 将“学”和“用”巧妙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微生物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 许多生活实例都与发酵有关。而发酵过程的初期又与生物化学糖酵解的过程密不可分。以前, 笔者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只是简单的讲一下什么是糖酵解, 或是简单得介绍发酵过程中有哪些微生物参与。随着学生组成的变化, 这样科普性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的求知需要。那么, 要怎样做才能即满足专业学生的求知欲, 又不让非专业学生感觉听课像听天书呢?

通过学习, 笔者发现在讲授微生物参与食品发酵这一过程时, 除了要将生物化学中关于糖酵解过程的细致描述融入到课程中外, 还可以将时下社会上流行的“酵素”引入到课程中来。通过对“酵素是什么?”、“酵素有哪些功效”、“食用酵素产品真的有效吗”等问题的提出, 将生物化学中关于酶的介绍融入到课程中。再通过讲解, 让学生了解酵素即是酶, 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 它参与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同时在发酵过程中各种酶的参与促使糖酵解的发生以及后续产物的生成。了解了酶的概念以及特点, 思维活跃的学生就会对“酶的添加是否会缩短发酵时间”, “食用酵素产品真的有效吗”等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以及新知识点的融入,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 不管是专业还是非专业, 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以及微生物学知识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从而提高了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生命、水产、食品以及海洋专业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提前接触生物化学以及微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为他们在大学二年级选择心仪的专业, 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通过学习前沿科学研究成果, 将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行融合

由于笔者所在大学是海洋类的高校, 所以在之前的教学内容改革中, 笔者将最后一个环节设定为关于海洋微生物的介绍。主要是介绍海洋微生物中的微藻, 如螺旋藻, 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介绍海洋细菌这一微小生物群体, 在海洋中形成微生物膜, 从而使得很多污损生物, 例如:贻贝、藤壶等附着于桥墩、水电站排水口等设施上, 最终影响人类生活安全。这些内容虽然贴近了学校的特色学科, 在理论上做到了特色教学, 但是由于内容过于专业、教学形式上也往往都是通过图片或是口述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得这部分的内容显得格外的枯燥、无趣, 或难以理解。其实, 微生物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从大肠杆菌到流感病毒, 再到可发光的海洋微生物, 这些前沿的研究在教材中并不能一一呈现, 但在生活中却是能够感受和体会得到的。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微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的紧密联系,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利用身边的科研项目优势以及强大的网络资源, 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 利用2课时左右的时间, 与学生一起讨论一篇或者一个有关海洋微生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 今年笔者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了一个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动物学家Margaret Mc Fall-Ngai团队所开展的关于夏威夷短尾乌贼与发光细菌费氏弧菌形成共生关系的研究。在这个研究中, 学生们了解到刚出生的夏威夷短尾乌贼身体下面布满黏液的纤毛可以产生一股吸引细菌的“洪流”, 当海水中的费氏弧菌第一次接触它时, 很多乌贼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其中一部分基因能够产生抗菌蛋白, 而这些抗菌蛋白为费氏弧菌创造了一个除了它以外, 其他任何微生物都不适合生存的微小环境, 使得只有费氏弧菌可以生存下来。而另一部分基因表达产生一些酶, 这些酶可以将乌贼黏液分解, 分解产物将成为细菌生长的营养物质。而更神奇的是, 这些基因表达的改变只需要5个费氏弧菌就可以实现。费氏弧菌利用这一特点很快便占领了乌贼的纤毛区, 同时迁移到夏威夷短尾乌贼的光器官, 这些细菌一旦到达便可以使纤毛细胞增殖, 使该器官体积和密度变大, 并将这些细菌包围起来。寄宿着费氏弧菌的光器官能够形成许多光线, 同时发光器所产生的神经细胞中得蛋白质也能够感受到这些光线, 感觉上就像这种乌贼装配着活生生的一对“可视手电筒”。这让生活在深海的夏威夷短尾乌贼拥有了像变色龙改变皮肤颜色一样的功能, 通过这种高超的“隐形”工具, 乌贼可以很容易获得食物。而费氏弧菌与夏威夷短尾乌贼这种共生不仅是帮助短尾乌贼获得“隐形”工具, 而且能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调节短尾乌贼生物钟, 甚至改变乌贼的身体结构, 影响其早期发育过程。

这一研究的分享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非专业的学生被夏威夷短尾乌贼的可爱形态所吸引, 同时也为美国团队26年来的不懈探索的研究精神感到敬佩。专业学生和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对于这个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很感兴趣, 尤其是对于实验技术, 尤其是如荧光蛋白标记之类的生物化学技术, 以及结果分析上会提出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融合, 通过实践发现, 促使许多专业学生或者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对于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些学生甚至会根据老师所介绍的研究中的某个点发挥自己的想象, 自己设计题目, 申请科技创新项目。而那些非专业的学生也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范畴。

四、结语

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对于一门综合素质培养的公选课来说就尤为重要。为了迎合学生组成的变化, 平衡学生的求知欲望, 结合笔者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在线培训的学习心得, 在保证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 从以上三个方面融入生物化学的内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方面的学习。实践表明, 此次“融入”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同时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箫, 李文娟, 许丹, 冯建彬, 邱高峰.海洋类高校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5) .

上一篇:采集监控下一篇:中西药物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