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工艺美术(精选10篇)
金银器工艺美术 篇1
金银忍冬(Lonicera Macckii Maxim.)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又名金银木(山东)、王八骨头(吉林)等[1]。经研究发现,金银忍冬的绿原酸含量略高于金银花,且对于风热感冒和小儿肺炎都有较好的疗效[2,3]。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金银花的替代资源。
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医学和兽医临床上研究应用也较广泛,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大量体内外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抗应激、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功效[4,5,6]。目前尚未见关于金银忍冬多糖的研究报道,因此,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了金银忍冬多糖的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HB-BA95型循环水是多用真空泵(河南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HH-S.Z.W型数显电子恒温水浴锅(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山东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GL-21LM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星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金银忍冬采自集安,经我校园艺学院郭太君教授鉴定为金银忍冬;乙醚(分析纯,北京化工厂);无水乙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苯酚(分析纯,北京化工厂);浓硫酸(分析纯,北京化工厂);葡萄糖(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试验
按照预试验的提取工艺,经过多次单因素对比试验,将影响提取最重要的因素确定为水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3个因素,每个因素考察3个水平,见表1。以金银忍冬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用L9(33)正交表安排试验。
2.2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称取105℃干燥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0 mg,置于100 m量瓶中,蒸馏水定容。分别精取0.1、0.2、0.3、0.4、0.5、0.6、0.7、0.8、0.9、1.0 ml于具塞试管中。以水做空白,分别加6%苯酚1.5 ml,浓硫酸7.5 ml,冷却,定容至10 ml,摇匀,冷却,在490 nm测定吸光度值。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A值为纵坐标,代入回归方程Y=59.414 0X+0.001 4(r=0.999 0),结果表明多糖在1.037~10.03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多糖的提取
取金银忍冬药材粉末(20目)9份,各20 g,加200 ml乙醚,脱脂,残渣挥尽乙醚,加200 ml蒸馏水,分别以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提取次数进行提取。同种方法所得的滤液合并,浓缩至约50 ml,加无水乙醇至浓度为80%,静置过夜,离心(3 500 r/min)15 min,除去上清液,收集沉淀,干燥,既得金银忍冬粗多糖。
2.4 样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取金银忍冬粗多糖25 mg,置100 ml量瓶中,蒸馏水定容,既得样品溶液。分别取各样品溶液1 ml,置于10 ml具塞试管中,以水做空白,分别加6%苯酚1.5 ml,浓硫酸7.5 ml,冷却,定容至10 ml,摇匀,冷却,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值,代入回归方程Y=59.414 0X+0.001 4(r=0.999 0),计算得多糖含量。
2.5 正交试验结果
见表2、3。差异。确定提取最佳工艺组合:A2B3C3。即在温度为90℃,提取3次,时间为3 h。
由表2、3所得结果可知,影响金银忍冬多糖提取率的3种主要因素对提取结果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C)。3种因素对多糖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确定提取最佳工艺组合:A2B3C3。即在温度为90℃,提取3次,时间为3 h。
3 讨论
在试验过程中,100℃的提取效果没有90℃的好可能是因为温度过高引起多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组成多糖链的单糖种类不同,它们在浓硫酸下脱水的难易程度、脱水产物的结构和稳定性以及与苯酚的显色情况均存在差异。
摘要:目的:研究金银忍冬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确定金银忍冬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用水提醇沉方法提取多糖,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温度对金银忍冬多糖提取影响作用最大,金银忍冬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温度为90℃;提取3次,3h/次。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银忍冬多糖工业化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银忍冬,多糖,正交试验法,提取工艺
参考文献
[1]徐炳生,胡嘉琪,王汉津.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22.
[2]焦玉成,卢志.金银忍冬冲剂治疗小儿肺炎10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86,8(5):38.
[3]孙洁,闻平,王虹.强力止咳宁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9,(1):53-54.
[4]何显忠,兰荣德.金银忍冬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5-867.
[5]林雨露.多糖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的研究[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9(6):34-37.
[6]诸葛健,赵振峰,方慧英.功能性多糖的构效关系[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2,21(2):209-212.
[7]周永.多糖类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3):129-132.
金银器的另类秘密 篇2
顾名思义,金银器就是用金银材质做成的器物,一般包括金器、银器和鎏金银器三大类。如果细说的话,那种类可就太多了,什么盥洗器、宗教祭祀器物、熏炉、各种首饰、长命锁、腰牌、花瓶甚至各种碗筷、金银币,都可以被归为金银器范畴。
不过,千万別以为这玩意儿年代越久就越吃香,听听业内人士的介绍吧,金银器的价值高低关键在四点:其一,工艺的复杂性及精美程度。其二,宫廷御用器价值高于普通实用器。其三,器物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内涵。其四,重量及成色也决定着一件器物的价值高低(尤其是金器)。在甄选收藏金银器时,也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真伪的分辨。
比如材质,一般说来唐代金器以金、银或金、铜合金为多见,其含金量占80%左右,铜或银为20%,相当于现在的18K金,而辽代的金器含金量较高,一般在90%以上,甚至用赤金制作。比如纹饰,一般时代属性较强,像摩羯纹只见于唐代与辽代,其他时代均不见;唐代的龙,一般以单个出现,为三爪形象,较为朴实,而明代的龙多成对出现,为山龙赶珠,极富凶悍神采。还有其他像造型、工艺、铭文等,都需要金银器爱好者做大量比对,细细研究。唯有此,才能有效防止“李鬼”,享受真正的收藏乐趣。
复方金银花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篇3
关键词:复方金银花颗粒,金银花,黄芩,连翘,制剂工艺
复方金银花颗粒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 标准号为WS3-B-1985-95。其处方为:金银花750 g, 连翘750 g, 黄芩250 g。处方配伍精当, 经医院长期使用疗效显著, 我院药剂科对该品种制剂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工作总结如下。复方金银花颗粒原标准中制法为:金银花加水蒸馏, 收集蒸馏液至规定量, 另器保存。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 药渣加水适量, 蒸煮30 min, 滤过, 合并两次滤液, 浓缩至适量, 加乙醇3倍量, 搅拌, 静置24 h, 滤过, 滤液浓缩至稠膏状。黄芩、连翘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1 h,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适量, 加乙醇3倍量, 搅拌, 静置24 h, 滤过, 滤液浓缩至稠膏状, 加入金银花稠膏及蒸馏液与糖粉适量, 混匀, 制成颗粒, 干燥, 即得。原标准中工艺路线合理可行, 但未明确煎煮加水量、收集金银花蒸馏液的具体指标、提取液浓缩条件等具体参数。在研究过程中, 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考察, 黄芩采用沸水投料。确定了加水量、蒸馏液的提取时间、浓缩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
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材购于湖南省药材公司购得, 经鉴定均为2005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 》所载正品, 对照品黄芩苷与绿原酸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甲醇为色谱纯, 磷酸为优级纯,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均为重蒸馏水。
1.2 仪器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S型粉碎机;PHS-3C精密pH计;101-2-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溶剂过滤器;0.45 μm微孔滤膜 (水膜、有机膜) 。
2 方法与结果
2.1 金银花提取物工艺的考察
2.1.1 药材吸水率考察
称取金银花药材300 g各三份, 加1500 ml水浸泡过夜至透心, 滤过, 测其吸水率,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三批药材的平均吸水率为262.82%, 所以在水煎煮时第一次应多加入3倍量的水。
2.1.2 蒸馏时间考察
金银花中主要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素 (luteolin) , 花干花蕾含有双花醇、芳樟醇, 叶香醇等挥发性成分, 故提取过程中采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性成分[2]。但原标准中要求提取金银花蒸馏液, 但未明确其具体定量指标, 现在以金银花蒸馏液的性状为指标, 考察不同时间段蒸馏液是否收集完全。取金银花药材1000 g, 加入11倍量水进行蒸煮, 收集0~60 min、60~90 min、90~120 min、120~150 min不同时间段的蒸馏液进行考察,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金银花药材加入11倍量水蒸馏120 min以后, 所收集的蒸馏液已无芳香气味, 故其蒸馏时间暂时拟定为2 h。
2.1.3 煎煮加水量的确定
影响煎煮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 原标准中没有明确加水量, 因此, 我们以金银花水煎煮浸膏收率和绿原酸含量[1] (相当于1 g金银花药材的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mg) 为指标考察金银花水煎煮时水的加入量。方法为:取金银花4份, 每份150 g, 分别加入9倍、11倍、13倍和15倍量的水蒸煮2 h, 收集蒸馏液, 水煎液滤过, 药渣再分别加入6倍、8倍、10倍和12倍量的水煎煮30 min, 滤过, 合并滤液, 浓缩, 定容至1500 ml, 备用。分别测定浸膏收率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8倍量水提取效果已较好, 浸膏收率和绿原酸含量相差不多, 从工业生产中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 选择8倍量水作为提取用量。通过药材吸水率试验得知, 药材的吸水率为262.82%, 第一次煎煮时多加入3倍量的水。所以, 最终确定煎煮的加水量为:第一次加入11倍量水, 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
2.2 连翘、黄芩提取工艺的考察
2.2.1 连翘药材吸水率考察
称取连翘、黄芩药材各三份 (每份含连翘150 g、黄芩50 g) , 加2000 ml水浸泡过夜至透心, 滤过, 测其吸水率,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 三批药材的平均吸水率为199.76%, 所以在水煎煮时第一次应多加入2倍量的水。
2.2.2 煎煮加水量的确定
我们以连翘、黄芩水煎煮浸膏收率和黄芩苷含量 (相当于1 g黄芩药材的样品中黄苓苷的含量mg) 为指标考察连翘、黄芩水煎煮时水的加入量。方法为:取连翘、黄芩药材4份 (每份含连翘150 g、黄芩50 g) , 第一次分别加入8倍、10倍、12倍和14倍量的水, 第二次分别加入6倍、8倍、10倍和12倍量的水, 煎煮2次, 每次1 h, 滤过, 合并滤液, 分别浓缩至总量为500 ml, 备用。分别测定浸膏收率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 8倍量、10倍量水和12倍量水提取效果较好, 浸膏收率和黄芩苷含量相差不多, 从工业生产中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 选择8倍量水作为提取用量。通过药材吸水率试验得知, 药材的吸水率为199.76%, 第一次煎煮时多加入2倍量的水。所以, 确定煎煮的加水量为: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 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
2.3 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标准中提取工艺要求将水煎液浓缩, 浓缩液加入乙醇3倍量, 搅拌, 静置24 h, 滤过, 滤液浓缩成清膏。由于绿原酸等有效成分受热不稳定, 故采用减压浓缩。减压浓缩温度低、受热时间短, 有利于保证成品质量。
3 结果
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 将本院制剂室改良成品进行含量测定, 改良后的绿原酸含量为14.51 mg/袋, 较现有标准规定的8 mg/袋有明显提高。
4 讨论
由于部颁标准已颁发多年, 原标准对生产工艺未作详细规定, 我院药剂科对复方金银花颗粒生产工艺进行试验研究, 将具体制法优化为:取金银花, 加11倍量水蒸馏2 h, 收集蒸馏液, 另器保存。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 药渣加8倍量的水再煎煮30 min, 滤过, 合并两次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 (60℃) 的清膏, 加乙醇3倍量, 搅拌, 静置24 h,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2 (60℃) 的清膏。黄芩、连翘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1 h, 第一次加水10倍量 (黄芩沸水投料[3]) , 第二次加水8倍量, 合并煎煮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 (60℃) 的清膏, 加乙醇3倍量, 搅拌, 静置24 h,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2 (60℃) 的清膏。取清膏与金银花蒸馏液混合, 加入可溶性淀粉600 g、蔗糖粉300 g, 制成1000 g, 即得。
参考文献
[1]孟彦, 徐军, 李天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 1998, 18 (增刊) :219.
[2]高玉敏.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 1995, 26 (11) :568-569.
熠熠生辉的皇家金银器 篇4
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开始使用黄金,并已有了黄金饰件的制作,在河南、河北、北京、山西等地的商代遗址及墓葬中,均有小件金饰出土。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过眼部贴金的虎形饰及金片、金叶、金箔等饰件。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金杖、金面罩、虎形金饰等等,都是经考古发掘获得的最早的黄金制品。至春秋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恐怕是我国现知最早的金器皿之一。内蒙古、陕西等地出土的金银器,多见动物饰件及车马饰,如被称为我国匈奴族考古史上罕见的发现,现收藏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的鹰形金冠顶、金冠带等,几乎使用了金细工艺中镌镂、抽丝、镶嵌、锤揲等一切技术,足以代表战国晚期匈奴王室金细工艺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唐代是金银器制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唐代的金银器,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绚丽的瑰宝,在金银工艺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辉煌的一页,并对以后的金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是中国黄金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有着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对金银矿的开采、熔炼实行严格的控制,专门设立宫廷内府银作局监管,供帝王、后妃们需要的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上已广泛采用宝石镶嵌的技术,北京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的金丝冠和万历孝靖皇后的镶珠宝点翠金凤冠,是明代金银器工艺中出类拔萃的代表,所应用的极其复杂的掐金丝、镶嵌珠宝点翠工艺,显示了高超的金细工水平。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皇家用金银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等各个领域。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金银器三千多件,主要为清宫遗存,可分为礼器、祭器、册宝、生活用具、金币、首饰、宗教用器、刀具、礼品、镶嵌等,数量多,品种全,是清代金银器的主要作品集合。
宫廷礼乐用具
礼乐用具的代表作品是金编钟,编钟是宫廷举行大典演奏宫廷雅乐时使用的乐器,一般用铜制成,清代之前的作品中尚不见金质编钟,铸于清康熙年间的一套16枚金编钟(图1),总重达460818克。其中“黄钟”为金编钟之首,重24500克,其外形略呈椭圆形,腰径外鼓,顶和下口平齐,顶端为蛟龙钮,钮两端为龙首,龙身相连。钟的上端有宽带状的突起,钟体上下部各有一道凸棱,把钟体划分为三段,上段浮雕朵云纹,中段雕刻游龙戏珠图案,正中间长方形框栏内铸有“黄钟”“大吕”等阳文楷书律名,背面镌刻“康熙五十五年制”,下段有8个外突的平头圆形音乳,其间雕饰上下对称的角云纹。乾隆五十五年所制编钟共16枚(图2),分别为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正律并倍夷则、倍应钟、倍南吕、倍无射四倍率。耗金共11459两,最重的无射924两。清朝沿袭明制,规定每逢皇帝即位、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节等日子,皇帝都要到太和殿举行朝廷中最为隆重的朝会仪式,届时,太和殿前廊下要设中和韶乐,太和殿后廊下设丹陛大乐,当16枚金编钟敲击出纯美、明亮的乐声,更加烘托出朝会典礼肃穆、庄严而神秘的气氛。
甪端,香亭为宫廷礼仪用品,置于皇帝宝座前,所用材料主要为珐琅,碧玉等,清同治年制有金甪端(图3),金香亭各一对(图4),金香亭每件重约12公斤,金甪端,香亭目前陈列于珍宝馆。册、宝是宫廷重要礼器,金册多用于封册,宝玺多是国家政权象征,珍宝馆展出有金册及金“皇后之宝”。金印一般都配有金印匣,目前故宫博物院存有金印匣多件(图5)。清代金祭器主要用于皇帝陵墓,家庙及祭祀活动,故宫博物院存有清代宫廷使用的金盆、金爵杯、金五供。其中有于东陵使用过的嘉庆款、光绪款、无款金盆,含金的成色多则八成,少则七成,所藏金爵杯有乾隆款、嘉庆款、道光款、咸丰款、同治款、光绪款、宣统款作品,重量多在200克左右。
宫廷宗教用具
清代宫廷宗教活动形形色色,内容丰富,佛教就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之分,还有道教和萨满教等等,其中藏传佛教文化在清代宫廷中的影响是最大的,藏传佛教亦深得清代历朝帝王的重视,因此藏传佛教的文物数量亦最多,如佛堂中的佛像、佛龛、坛城、满达、经版、念珠、佛塔、法器、供器等。这些文物制作精美,装饰奢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金塔有藏传样式与内地多檐塔,大小依用途而不同,大的塔连座高度超过1米。金发塔(图6),乾隆四十三年(1778),崇庆皇太后病逝,乾隆皇帝特命,按照西藏舍利塔形式,成造此座金塔,用于收藏其母生前梳落的头发,以表示对母亲的怀念。金塔共用黄金3400两(清制单位),是清宫遗留金塔中最高最重的一尊。金嵌玉石宝塔,塔身13层,其中置小玉佛78个,重31.28公斤。金造珍珠宝石发塔,通高34厘米,宽14.4厘米。此塔为七五成金制,上嵌珍珠五百余颗及各色宝石,装饰极为华贵。塔身主体为覆钵式,上有塔刹13层,下承须弥台座,四周围以汉式杆栏。圆形塔身中设欢门,两扇嵌珠门可向内开启,门上方安长方形匾额,上书“孝钦太皇太后发塔”。此塔是清末代皇帝溥仪即位后,为装殓慈禧皇太后死后遗留的头发而修造的。塔原供奉于紫禁城内西路的翊坤宫内,该处是慈禧身为贵妃时就曾居住过的宫殿。金嵌红宝石塔,通高85厘米,宽47厘米。此塔为藏式佛塔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就是塔身安放于方型台座之上,座上四周围以栏杆,正面设龛门,龛门内供有蓝色青金石佛一尊,龛门下设台阶。龛门上方有一长方形白玉制扁额,上书描金隶书“御制无量寿佛赞”。塔身以黄金铸造,通身嵌饰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青金石、猫眼石及珍珠等,极尽繁缛华贵。
故宫收藏的清代金佛数量较大(图7),品种较多,如带背光的金佛一对,分别重32.81公斤、32.21公斤。为珐琅佛龛配置的小金佛,一组近70件,每件的重量超过0.3公斤。金无量寿佛,高27厘米,最宽21厘米。佛八成金制,呈结跏蚨坐式,头戴五佛冠,上嵌红宝石,身錾刻缨络纹,两肩披黑发及金飘带,双耳垂肩并镶嵌红宝石耳环。胸前嵌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和珊瑚石。双手持宝瓶,腰下亦垂挂缨络纹,底部阴刻佛花。
金满达(图8),呈圆筒形,实是五方佛坛城形式的法器。器面上镶有按佛教的方位色配置的五色彩石,中央为圆形高坛,计7级,逐级升高,坛顶镶朱色半球形彩石一粒,以象征太阳。彩石形状按方、长方、圆、半圆交错配置,边缘镶联珠状的彩石3道。器面锤制模压出凸起的图案,以对称曼枝卷叶番莲花为地,周壁亦饰以凸出的曼枝卷叶番莲花及梵文,其上下各有连珠纹一道。整个器型造型端庄,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是佛教宗法器中的精品。满达,是梵语曼荼罗的简称,即“坛”或“坛场”之意,印度密教一般把修法的坛场称为曼陀罗。
属供器的主要有七珍、八宝(图9),八宝又称八吉祥,一套8件,分别为鱼、罐、花、肠、伞、盖、螺、轮。七珍是以象、马、轮、男、女、臣、珠宝组成的成组供器,是少见的金器品种。
陈设和日用品
紫禁城里金银制品无处不在,如皇帝的宝座前陈设有金制甪端、香筒、香薰、仙鹤;而寝宫、书房等日常居所中则有金质盆景、炉瓶盒、如意、花瓶数不胜数。它们或摆放在桌案条几之上或置于大小多宝格之中,供帝后赏玩,其中许多还具有使用功能。室内陈设的金器主要是大吉葫芦、挂屏、盆景、嵌宝烛台。金镂空葫芦式香薰(图10),为金胎葫芦形,以“寿”“喜”“万”字相间,组成镂空图案,以为散香之用,中央开光处有“大吉”二字,侧饰双蝠衔链。内有银质光素盛香胆,下置紫檀木座。葫芦谐音福禄,主吉祥,大吉葫芦是在金质的葫芦上锤出“大吉”二字,作品一般为透雕锦纹地,其上嵌珠宝。金盆盆景是十分珍贵的,这类盆景中的景,多用高翠,宝石制造,一些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红宝石、蓝宝石。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以日用起居中所最多见的酒具、餐具数量最多,这是因为清代宫廷中宴会名目繁多,规模宏大,程序严格,用料讲究,清宫里仅大小茶膳房就有几十个,从皇帝、皇后到嫔妃都各有自已的膳房,每个膳房所用的金银器都有严格的规定。有文献记载,皇帝的茶膳房中金银器皿最多,等级亦最高。由此可见宫中生活之豪华奢侈。金龙纹执壶、“金瓯永固”杯、“万寿无疆”杯是最著名的作品,做工亦很精致。金龙纹执壶(图11),八成金质,仿中亚地区酒壶风格,高腹细颈,细口长流,通体錾刻龙戏火珠纹。颈部錾刻共有10条龙,腹部共錾刻20条龙,颈腹之间用两道玄纹束起来,弯弧形兽吞式长柄及长流,柄端与盖顶之间有金链相连接。盖尖高,呈四层圆形尖塔状,每层均饰双龙戏珠纹,共8条龙。底足为外撇形高圈足,其上饰有龙戏珠纹和海水山崖纹。“金瓯永固”杯(图12),杯形似鼎,略有变化,浮雕文字并嵌珠宝。“万寿无疆”杯(图13)其下有金托盘,嵌珍珠,杯两耳分别透雕“万寿”“无疆”等字,这类作品应是皇帝所用,此外还有杯、碗、箸、叉、餐刀等多种餐具及成套金餐具。
宫廷常以金器为礼器或赏赐,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年所制金累丝如意,一套60柄,上有干支年号,足一花甲,是这类礼品中的珍品。八成金累丝万年如意,木胎,头的正、背和柄正面均做累丝古钱纹,边饰卷草纹,柄背累丝六角锦纹。柄正面中心嵌松石“万年如意”四字,如意头正面分别镶嵌“甲子”“丁亥”“戊子”等干支记年字样。此套如意正合61周甲,制成共60柄,是乾隆皇帝60寿辰时大臣进贡之物。
服饰、佩饰用品
清代宫廷有着异常严格的冠服制度,这在《大清会典》中有着详细完备的记载。清代宫廷众多的帝、后、嫔妃们遗留下大量的服饰、佩饰,据档案记载,养心殿造办处下属的撒花作、累丝作、镶嵌作等作坊,主要承担了清代帝后嫔妃金银饰品的设计加工。这些饰品造型高贵典雅,种类繁多,品种齐全,选材优良,造型巧妙,做工细致。同时在制作工艺上精雕细琢,采用了錾刻、锤揲、镌镂、累丝、镶嵌等多种手法,并以金银、翠玉、珍珠及各种质地的宝石镶嵌等复杂工艺,充分显示出清代匠人高超的创造智慧和工艺水平。
金饰件以首饰为主,分为男用、女用品两种,女用作品有指甲套、手镯、扁方、头簪、各类戒指、项链、头约、领约、流苏、累丝香囊等,男用主要有盔缨、搬指、金柄佩刀、嵌金火镰等。金镶珠石累丝香囊(图14),九成金质,周身由镂空的累丝花瓣组成,两面嵌珍珠花树,花叶点翠,上下均有丝绳及红色珊瑚珠为饰,一端有一活动插钮,可启闭。清代香囊的种类很多。金质香囊多镂空,用以放入香料或鲜花的花瓣,系于腰间,是清代珍贵精美的佩饰之一。金錾花双喜扁方,錾花双“喜”字及蝙蝠、双钱、念鱼、如意等吉祥纹饰。背部刻有“原金”“义和”字样。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主要的工具。最初时是把真头发分成两把,依靠扁方来固定,晚清时两把头改成青缎,但与真头发连接也为扁方。金累丝四龙戏珠镯子(图15),镯子为一付,累丝四龙戏珠,两两相对,口部有一颗珍珠,身尾互相缠绕在一起,龙的头部及身侧均有点翠祥云纹围绕,两侧边沿錾刻连珠纹各一周,内口錾刻朵云纹。金錾双喜字搬指,为木胎外包金,饰6个镂空双“喜”字,上下口沿部錾刻回纹各一周。搬指,在古代被称为“韘”。圆筒状,一端平齐,一端为斜口,另一侧面有一凹槽,是一种专供射箭拘弦时以保护手指的器具。到清代逐渐演变成圆筒、无凹槽状,一般套在大拇指上,仅只起到装饰的作用。
帝、后出行仪仗中有卤薄,其中金提炉二,金啐盂一,金水瓶二(图16),金香盒二,金盥盆一称为金八件。故宫博物院存有全套用品,其中一些作品为银镀金,一些为纯金制造。
仪器仪表
金器中有部分作品为仪器、仪表,如钟表、天球仪等,作品的制造受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其中个别作品可能来自西方。金天球仪(图17),又称“浑天仪”“天体仪”,是清代乾隆年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制作的天球模型,又是精美的陈设品。天球仪由座、支架、天球三部分组成。球体黄金制成,由金叶锤打的两个半园合为一体,接缝处为赤道。球的两端中心为南北极,两极贯以轴,在北极有时辰盘。球体按清乾隆九年著《仪象考成》记载的,用大小珍珠镶嵌28星宿、300个星座和2200多颗星,并刻有星的名称。球下为九龙环绕四足金支架,下置掐丝珐琅海水托盘及四兽足环座,座上有“东”“南”“西”“北”四篆字,托盘中心有指南针。此金嵌珍珠天球仪,錾雕技艺精绝,是流传至今唯一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弥足珍贵。
宫廷银制品
清代宫廷藏有大量的银制品,其中绝大部分是清代制造的。这些银器以银壶(图18)、银盒、银杯等为主,制作工艺极为精细。其中一套方斗式杯,皆呈方斗形,从大渐小,由12件组成。将其依次以大套小,层层叠套装好后,严丝合缝,口沿齐平,又成一体,如同一个厚壁状的斗。12件的内壁均浅刻各异的的山水人物图景,每件的四壁衔接,即为一幅通景的故事图画。内容多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为背景,其间文人雅士,云游聚集,畅述情怀,图意均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典故。内底阴刻篆书,点明画面内容,有兰亭修契、西园雅集等。外底均阴刻篆书斋堂款。乾隆银累丝瓜棱瓶(图19),敞口,束颈,颈部以下渐广,鼓腹,腹呈蒜头型,均匀分布12道突棱,两棱相接处呈三角沟状,至近底处内收,高圈足微向外撇。此器先用粗银方丝和粗银圆丝以波纹结构组成起伏的卷草纹作为主体,焊接做胎,再用细圆丝在主纹的隙间密密堆累卷须纹,最后采用熔焊的手法,使其牢固的焊饰在一起,其装饰效果非常突出。
明清金银器的制作工艺
中国的金属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从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金银错,汉唐的铜镜,唐宋的金银器,明代的宣德炉和明清的景泰蓝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金属工艺品。特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不但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匠师和艺术家,而且也汇集了从各地进贡来的精美艺术品和各种奇珍异宝。明清两代对艺术品的制作与搜集,更是不惜工本和不遗于力,至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的收藏达到鼎盛,皇家所用金银器遍及各个方面。制作工艺有铸造、錾刻、锤揲、焊接、镌镂、累丝、镶嵌等等,并综合凸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还广泛应用了极其复杂的掐金丝、累丝、攒丝、镶嵌珠宝、点翠等工艺,显示了高超的金细工水平。
錾花:是古代金属细工传统的装饰技法之一。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它是运用各种大小和不同纹理的錾子,用小锤熟练地打击錾具,使其在金属坯件的表面留下錾痕,或錾刻出各式图案。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亦称“错金银”。用金装饰称“错金”,加银则称“错银”,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具体方法是在铸造好的金属器表面,用墨笔描画出纹样,然后按样錾刻出浅凹槽,浅槽的底部不宜过于光滑,可有一些麻面,嵌入的金银丝或片才能镶嵌牢固。在镶嵌时,金银丝或片可先用火适当加温,金银丝或片都很细薄柔软,并富有延展性,然后捶打,使之嵌入纹样线条的浅槽内,并可根据需要使金银丝拉细或延长。遇有较小的器物或胎质较薄的不宜捶打者,需用玉石或玛瑙制的工具把金银丝或片挤入槽内。然后用错石磨错,使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再用木炭加清水或用皮革打磨出光泽。
累丝:亦是金属细工传统技法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的工艺。它是用细如毛发的金银丝,通过盘曲、累积和焊连组成各种纹饰或造型,其中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更难,须事先经“堆灰”工艺才可完成。所谓“堆灰”,是制作立体累丝作品必不可少的工序,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然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可以得到立体中空玲珑剔透的精美艺术品。
点翠:是明清两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它的工艺十分复杂,是将一种翠鸟的羽毛用胶或粘和物粘于金属器的表面,要求粘贴平整均匀,不露地,以达到增加色彩的效果。
鎏金: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是将黄金和水银混合制成金汞剂,鎏涂在金属器物的表面,然后加热令水银蒸发,使金附着在器物的表面。
赤金:即颜色金黄而略呈赤色的黄金制品。黄金因稀有而珍贵,但更为珍贵之处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其它金属无法比拟的特点,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空气中不氧化,熔点高,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仍可保其夺目光辉;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并具有美丽光亮的颜色。故人们将其保值作用看得很重。我国黄金制品习惯在金饰品上标有“足金”“赤金”“足赤”“千足金”等等,“足”即足金,也就是纯金,“赤”即赤金,指成色好。实际上,足金与赤金的含金量只有99.99%,即所谓“金无足赤”。
菊花、金银花浸膏的提取工艺研究 篇5
菊花、金银花为本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菊花龟苓膏中的主要组成成分,现对菊花金银花浸膏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参考相关文献,采用正交试验法[7,8],为菊花龟苓膏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自动进样器。
1.2 试药
绿原酸对照品(批号:110756-20011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流动相用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菊花、金银花均经我公司食品质量部鉴定,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2 方法与结果
2.1 菊花金银花浸膏制备方法
采用传统水提法,水提法是提取绿原酸较好的方法[9]。本实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因素A提取时间分别为1、1.5、2 h;因素B提取次数分别为1、2、3次;因素C醇沉浓度分别为63%、70%、75%。取同批菊花金银花药材9份,每份50 g,按表1设计进行试验,第1次加药材量9倍水,第2次加药材量7倍水,第3次加药材量7倍水,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醇沉,取上清液过滤,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备用。
2.2 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10]
2.2.1 绿原酸标准储备液(2.00 mg/mL)
称取绿原酸标准品0.02 g(精确至0.000 1 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标准储备液在4℃冰箱中,可保存5 d)。
2.2.2 绿原酸标准使用液(200μg/mL)
准确量取1.00 mL绿原酸标准储备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标准使用液在4℃冰箱中,可保存5 d)。
2.2.3 试样处理
称取2 g菊花金银花浸膏(精确到0.001 g)于25.0 m L容量瓶中,加入20 m L 70%甲醇,超声提取30 min,用70%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匀,过0.45μm滤膜,滤液供色谱分析。
2.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吸取绿原酸标准使用液,用流动相在容量瓶中稀释成浓度分别为2.0、10.0、20.0、40.0、80.0μg/mL的标准系列。
2.2.5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4.0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溶液(10∶9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2.2.6 色谱分析
取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注入色谱柱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峰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2.3 正交试验
2.3.1 因素与水平
选择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B)、醇沉浓度(C)3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见表1。
2.3.2 结果分析见表2~4。
注:F0.05(2,2)=19.0
注:F0.05(2,2)=19.0
从表2可见,在实验水平范围内,收率较佳的工艺为A3B3C2,绿原酸含量较佳的工艺为A3B2C1。表3、4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B、C因素对收率的影响都不显著;A因素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较大(P<0.05),B、C因素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结果,主要考虑绿原酸含量,确定此方法的提取工艺为微沸提取2次,第1次加9倍水,第2次加7倍水,每次2 h,醇沉浓度为63%。
2.4 最佳工艺验证
按照上述优化工艺,平行提取3份,分别测定收率和绿原酸的含量,收率分别为9.45%、9.65%、9.53%,平均收率为9.54%;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0.33%、9.89%、11.92%,平均含量为10.71%。结果表明,筛选出来的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3.1 提取时间的选择
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菊花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但是菊花金银花在加水提取的过程中容易变软,提取过长,药渣会严重堵塞管道,影响提取液从管道流出。本次选定的提取时间为每次2 h,基本不影响提取液的流出,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设备管道的大小再进行调整。
3.2 醇沉浓度的选择
醇沉浓度对本次提取来说不是显著因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醇沉浓度低于63%时醇沉的液和渣分离不彻底,大大影响提取效率,醇沉浓度为63%时,醇沉效果已经较好,绿原酸的含量也较高,不需要再提高醇沉浓度。
菊花金银花浸膏提取精制后作为菊花龟苓膏的主剂,具有两方面的技术优势:(2)菊花金银花浸膏经过精制后为均匀的中间产品,对保证龟苓膏成品的稳定性及优良的口感发挥重要作用。(2)菊花金银花提取精制后投料,保证投料准确性及便捷性。
摘要:目的 对菊花、金银花浸膏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以收率和绿原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最佳工艺为:微沸提取2次,第1次加9倍水,第2次加7倍水,每次2 h,醇沉浓度为63%。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靠。
关键词:菊花、金银花浸膏,提取工艺,正交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5-206,292.
[2]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S].卫法监发[2002]51号.
[3]马力,唐凤敏,曾天舒,等.菊花多糖和绿原酸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医药导报,2008,27(10):1168-1170.
[4]王宏军,吴国娟,孙健,等.绿原酸的药效学研究[J].医药导报,2008,27(10):1168-1170.
[5]刘颖,郭明晔,白根本,等.绿原酸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2,35(7):1180-1185.
[6]王丽萍,郭栋,王果,等.中药绿原酸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961-963.
[7]邢俊波,李萍,刘云,等.正交实验法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6):321-322.
[8]张艳丽,孟丽军.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7,20(4):108-111.
[9]聂凌鸿,岳淼.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51-55.
金银器工艺美术 篇6
关键词:双黄连颗粒,提取,工艺
双黄连颗粒为棕黄色的颗粒。双黄连颗粒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双黄连颗粒具有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的功效。双黄连颗粒常用于外感风热致的感冒[1,2,3,4,5]。药典对双黄连颗粒金银花、连翘提取工艺中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浓缩相对密度、醇洗静止时间等参数均有明确要求。本实验对药典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煎煮加水量、加醇时药液温度、加醇速度、搅拌速度等参数进行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FA-B120电子分析天平 (上海精科电子天平) ;water-20n超纯水器 (中科仪 (北京) 仪器有限公司) ;LC-600高效液相色谱仪 (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AT-830制冷、加热两用色谱柱温箱 (杭州瑞析科技有限公司) ;单槽式超声波清洗机 (东莞市达科超声波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乙腈 (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 ;甲醇 (长沙明瑞化工有限公司) ;乙醇 (深圳市琪运达化工有限公司) 。
2 单因素的考察
2.1 加水倍数的考察。
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30分钟, 分别采用16倍水、12倍水、10倍水、8倍水煎煮, 煎煮二次, 每次1.5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清膏, 冷却, 以1000L/h的速度加入乙醇, 使含醇量达75%, 搅拌三十分钟 (搅拌速度为900转/分钟) , 静置12小时, 取上清液, 残渣加75%乙醇适量, 搅匀, 静置12小时, 滤过, 将滤液与上步上清液合并,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 减压干燥。采用16倍水收率为4.63%, 采用12倍水收率为4.61%, 采用10倍水收率为4.23%, 采用8倍水收率为3.91%。实验结果表明加水倍数对提取收率有明显影响。
2.2 加醇速度的考察。
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30分钟, 采用12倍水煎煮, 煎煮二次, 每次1.5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清膏, 冷却, 分别采用1200L/h、1000L/h、800L/h、600L/h的速度加入乙醇, 使含醇量达75%, 搅拌三十分钟 (搅拌速度为900转/分钟) , 静置12小时, 取上清液, 残渣加75%乙醇适量, 搅匀, 静置12小时, 滤过, 将滤液与上步上清液合并,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 减压干燥。采用1200L/h的速度加入乙醇收率为4.43%, 采用1000L/h的速度加入乙醇收率为4.61%, 采用800L/h的速度加入乙醇收率为4.69%, 采用600L/h的速度加入乙醇收率为4.67%。实验结果表明加醇速度对提取收率有明显影响。
2.3 搅拌速度的考察。
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30分钟, 采用12倍水煎煮, 煎煮二次, 每次1.5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清膏, 冷却, 采用1000L/h的速度加入乙醇, 使含醇量达75%, 搅拌三十分钟, 分别采用1000转/分钟、900转/分钟、800转/分钟、700转/分钟为搅拌速度, 静置12小时, 取上清液, 残渣加75%乙醇适量, 搅匀, 静置12小时, 滤过, 将滤液与上步上清液合并,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 减压干燥。采用1000转/分钟为搅拌速度收率为4.63%, 采用900转/分钟为搅拌速度收率为4.61%, 采用800转/分钟为搅拌速度收率为4.41%, 采用700转/分钟为搅拌速度收率为4.31%。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对提取收率有明显影响。
2.4 正交试验。
由于加16倍水和加12倍水收率无明显差异, 所以选择加12倍水、10倍水、8倍水为水平因素。采用800L/h和600L/h的加醇速度无明显差异, 所以选择1200L/h、1000L/h、800L/h为水平因素。搅拌速度为800转/分钟和700转/分钟无明显差异, 所以选择1000转/分钟、900转/分钟、800转/分钟为水平因素。以加水倍数、加醇速度、搅拌速度为因素, 每因素3水平安排正交实验, 见表1。
3 含量测定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金银花、连翘提取膏适量, 加70%乙醇50ml, 超声处理20分钟, 过滤, 将滤液转移至100毫升容量瓶内, 用70%乙醇定容, 摇匀, 即得。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连翘苷5mg, 置于100m L量瓶中, 加70%乙醇适量, 超声使溶解, 放冷, 用70%乙醇定容至刻度, 取1毫升至10毫升容量瓶内, 70%乙醇定容至刻度。
3.3 色谱条件。
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如下[6,7,8,9,10,11,12]。流动相:乙腈-水 (19:81)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277nm, 流速:1.0ml·min-1。柱温:30℃。理论板数按连翘苷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
3.4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适量葛根素对照品, 加入70%乙醇使溶解分别配制成每毫升含2、4、8、16、24、32、40、50微克的溶液。分别精密上述溶液吸取10μL, 注人液相色谱仪, 依照3.3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 记录色谱峰。以峰面积 (Y) 为纵坐标, 对照品进样量 (X)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 连翘苷在2~5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连翘苷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 测定峰面积积分值, 对照品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0.66%。
3.6 重现性试验。
分别称取同批金银花、连翘提取膏6份, 按质量标准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含量, 并计算样品的RSD值为0.55%, 此含量测定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4 讨论
本实验对双黄连颗粒金银花、连翘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确定了回流提取为最佳提取方法。按照L9 (34) 正交设计表条件进行试验, 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加水量、加醇速度、搅拌速度。我们确定最佳工艺为加水量:12倍、加醇速度:1000L/h、搅拌速度:900转/分钟。按最佳工艺提取金银花、连翘膏连翘苷含量均在6.5mg/g以上。本方法可靠、简单, 可用于生产。
参考文献
[1]林国珍, 刘冬梅, 朱霖, 邱定众.注射用双黄连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0) .
[2]李凡, 易世红, 赵春艳, 魏强, 王放.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J].中草药, 2002 (1) .
[3]蒋晓梅.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7 (2) .
[4]刘国荣.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7) .
[5]双黄连颗粒 (口服液、胶囊) 临床应用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4) .
[6]韩莉, 张贞丽, 徐丽华, 袁敏.连翘中连翘苷含量测定方法的试验研究[J].齐鲁药事, 2008 (3) .
[7]吴艳芳, 王新胜, 尚校军.伏牛山区青翘与老翘中连翘苷含量的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4) .
[8]韩桂茹, 赵志军, 徐韧柳.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连翘及双黄连片中连翘苷的定量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2 (3) .
[9]曹晓燕, 王东浩, 思培峰, 王之.连翘不同部位连翘苷含量的比较[J].中成药, 2009 (4) .
[10]刘爱华, 张玲, 单卫华, 时延增, 孙茂丽, 李春玲.连红愈创灵中连翘甙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 1999 (12) .
[11]杨建雄, 柴渭莉, 邱娟, 姚艳萍, 代乐.连翘叶中苷类成分的分离与HPLC鉴定[J].中成药, 2007 (7) .
金银器工艺美术 篇7
关键词: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金银花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就是绿原酸[1]。本文比较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的不同工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液中的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药金银花, 绿原酸对照品, 用于分析的试剂是分析纯试剂, 蒸馏水;用于高效液相法的试剂是色谱纯, 超纯水;高效液相色谱仪 (Agilent 1100) :四元梯度泵、真空脱气机、二极管陈列检验器、自动进样器、色谱工作站。
1.2 方法
1.2.1 绿原酸含量测定
1.2.1. 1 色谱条件。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 (3.9mm*200mm, 10μm) , 柱温为25℃, 流动相为甲醇 (23) -磷酸盐缓冲液 (77) , 流速为1.0ml/min, 检测波长为254nm[2]。
1.2.1. 2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1mg, 放置在
1ml量瓶中, 加如甲醇进行溶解后, 定容, 制成1.0mg/ml的溶液, 即得。
1.2.1. 3 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100ml量瓶中金银花提取液
1ml, 放置在10ml的量瓶中, 加水到达刻度后摇匀, 使用滤纸进行过滤, 收集续滤液, 即得。
1.2.1. 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对照品绿原酸溶液1, 2, 4, 6, 8, 10, 12 L, 按照“色谱条件”下依次进样, 以色谱峰面积做为纵坐标 (Y) , 以绿原酸的进样量做为横坐标 (X) , 计算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80613.15X-20869.16, r=0.996 9, 表明绿原酸在浓度1μg-12μg的范围内, 峰面积个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1.2.1. 5 精密度的试验。进行精密吸取统一绿原酸供试品溶液
10 L, 在“色谱条件”下, 连续进样5次, 测定绿原酸的峰面积, 结果平均峰面积为475682, RSD=1.32%, 表示该方法检测绿原酸的含量精密度良好。
1.2.1. 6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1ml, 放置在10ml的量瓶中, 加入蒸馏水进行定容, 用滤纸进行过滤, 收集续滤液, 再精密移取续滤液100 L6份。分别加入2.3mg/ml的对照品溶液80 L两份, 90 L两份, 100 L两份, 按“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 测定绿原酸的量,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13%, RSD=0.91%, 表明该方法检测绿原酸的含量具有良好回收率。
1.2.2 绿原酸提取工艺
1.2.2. 1 水煎煮提取法[3]。
称取金银花粉末10g, 放置在250ml的烧瓶中, 加入120ml的蒸馏水, 在95℃的水浴下, 以100r/min的机械搅拌速度进行提取2小时, 过滤, 再加入80ml蒸馏水, 再以100r/min的机械搅拌速度进行提取2小时, 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滤液, 用500ml容量瓶进行定容。
1.2.2. 2 索氏提取法。
称取金银花粉末10g, 使用索氏提取器进行6小时回流提取, 提取液为200ml6的75%乙醇溶液, 设定提取温度为80℃, 收集提取液用500ml容量瓶定容。
1.2.2. 3 乙醇回流提取法。
称取金银花粉末10g, 放置在250m的烧瓶中, 加入72%乙醇溶液100ml, 在80℃水浴下, 搅拌回流提取2小时, 过滤, 保留滤液, 滤渣再加72%乙醇溶液100ml, 在80℃水浴下, 搅拌回流提取2小时, 过滤, 保留滤液, 合并两次滤液进行水沉, 分离后用500ml容量瓶进行定容。
表1不同工艺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效果比较
1.2.2. 4 酸醇回流提取法。参照“1.2.2.3乙醇回流提取法”, 将溶媒72%乙醇溶液的PH值调至4。
1.2.2. 5 减压沸腾提取法[4]。
称取金银花粉末10g, 放置在250ml的烧瓶中, 加入16ml的75%乙醇溶液, 在30℃下解吸30min, 将提取器移至70℃水浴中, 后快速加入180ml的沸腾蒸馏水, 并同时减压至-0.007Pa到0.006 Pa之间再提取5min, 过滤后保留滤液, 残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提取一次, 合并滤液, 合并两次滤液进行水沉, 分离后用500ml容量瓶进行定容。
1.2.2. 6 超声乙醇回流提取法[5]。
称取金银花粉末10g, 放置在250ml的烧瓶中, 加入70%乙醇溶液60ml, 在70℃下进行超声解吸, 提取30min后过滤, 保留滤液, 滤渣再按照上述工艺进行一次提取, 合并两次滤液进行水沉, 分离后用500ml容量瓶进行定容。
2 结果
2.1 绿原酸含量测定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提含量进行测定, 方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 可用于对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检测。
2.2 绿原酸提取工艺
通过不同提取工艺对绿原酸的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发现使用酸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最高, 因此确定该工艺为最佳绿原酸提取工艺。 (详见表1)
3 讨论
中药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菰腺忍冬等的干燥花蕾, 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和温病发热。比较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不同工艺的提取效果可以降低对金银花的浪费, 提高利用率, 通过研究显示, 使用酸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最高, 因此确定该工艺为最佳绿原酸提取工艺。
参考文献
[1]刘祥兰, 刘重芳, 张英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比较和优化研究[J].中成药, 2000, 22 (6) :402-404.
[2]刘佳佳, 赵国玲, 王晖, 金银花绿原酸酶法提取新工艺研究[J].中成药, 2002, 24 (6) :416-418.
[3]梁玉敏, 王进美, 李怀斌.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比较与优化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 (2) :262-264.
[4]赵良忠, 蒋贤育, 段林东, 等, 金银花水溶性抗菌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19 (2) :201-203.
唐代金银器折射出的历史信息 篇8
20世纪,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何家村、江苏丹徒丁卯桥及陕西扶风法门寺等地,发掘出土了大量金银器,从出土的数量和面貌可以看到唐代金银器的发达工艺及空前繁荣的景象。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与外来文明交会的重要时期,当西方重金文化与中国重玉文化发生大规模接触碰撞时,唐代金银器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信息?中西文明分野中的重玉特质在中国历史中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它们对于今天正处在东西方文化更大规模、更深层面交流碰撞中的中国,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以金银贵金属为原料的金银工艺,在我国早有记载。殷商时期已有金器,古时的《禹贡》把金、银、铜并列为金属三品。唐以前的金银器主要是各种装饰用品,唐代金银器多为日用器皿。以贵重奢华材料作为碗、盘、杯、壶、瓶、熏等的制作原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唐代社会上层贵族的奢华时尚,更显示出唐代雄厚的国力。
唐代金银器在金属质地的炫耀、器形纹饰的多样、制造工艺的雕琢中,都透出别样的气息。其中有的已在唐诗中为我们所熟悉,李白《对酒》一诗中曾吟咏“葡萄酒,金叵罗,吴妓十五细马驮”。岑参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琵琶长笛曲相合,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犛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金叵罗与胡瓶,便透露着唐代对外来文明的包容。
唐代金银器结构的复杂性反映出来源的多样性。亦贡亦贾,是中世纪国际交往的一大特色。唐代金银器达到全面繁荣,与这种文明间的交会密不可分。外域贡奉,皇家赏赐,商贾贸易,长安贵族与入居异族的需求,使唐代金银器呈现出多种文化并存的特质。从唐代金银工艺中可以追寻到西亚、中亚袄教艺术因子入华的踪迹,其中可以看到伊朗艺术的影响,也可观察到希腊风格、拜占庭风格、中亚风格、草原风格影响的痕迹,以及唐代工匠赋予其上的浓厚唐代风韵。
唐代金银器折射出世界文化在中古时期的交流与变化,显示出中华文明历史上接纳其他文明的包容态度。但是在中国美术史中,唐代金银器的地位,远不及宋元瓷器。最终,唐代的金银器无法在美学品质和精神内涵上达到与宋元瓷器相比肩的地位。
虽然唐代金银器体现了唐人品味与对异域文化的取舍,在内容上改变了初期接受自粟特的写实性动物纹,加入凤鸟、戴胜鸟、鸳鸯等中国祥瑞题材;在装饰风格上,改变了粟特锤揲凸瓣类银器分瓣多而细密的特点,创造出唐代艺术装饰瑰丽的花瓣式造型;在审美趣味上,改变了西方艺术特征,以水波纹在银杯内底加入动感意象;在造型结构中,打通粟特器物原型外壁与唐代屏风画结构间的同构关系,创造出狩猎图与仕女游乐图相间排列,如同屏风一幅幅展开的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唐代工匠在对金银器的构图经营、形象选择、装饰细节诸方面,努力体现出东方式的审美,也没有摆脱其在富丽华美、金碧辉煌中散发着的异域情调。引人深思的是,唐代金银器虽然达到过全面繁荣,却因“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在晚唐时期走向衰落。除在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中保留着影响因子外,未能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工艺美术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明选择了瓷器。有着温润如玉品质与淡雅文人气质的瓷器,自宋元开始就承载着中国美学的内涵,在对外贸易中保持经久的魅力,成为与丝绸同样对世界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使者”。由于体现了玉所包含的温润、柔美、润泽、坚韧的特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内蕴、自然天成、文雅谦和的审美心理与理想,瓷器作为玉文化衍生出的中国艺术形式,更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唐代统一、上升、自信、开放的时代特质,为唐代开一代诗风,强大的民族自信,将唐诗推向中国文学史的至高处。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甚至成为一种经典。但同样是得到唐代时代精神的沐浴,为何唐诗中华丽、雄壮、清新的风格都能直接透射出唐人特有的气象,能为千古咏唱,而唐代金银器却只能在那个时代的长安盛行,作为贵胄商贾与域外入华各族圈内交流的物品?为什么一个重玉的文明国度,在唐代时其皇族可以视一切外族为我友的开明胸怀和对文明交流的需求,能够使金银工艺成为当时手工业中的一个突出部门,并在很长时间内大规模发展,却无法使金银成为中华文明美学追求的最终选择?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唐代社会与今天的中国有着某种相似性,都处于中国与外来文明产生重大交融的时代。作为当时国际大都会的长安,对于各种宗教、各族人民同样包容,胡化之风盛极一时,西域所传的乐舞、画派、胡服诸种都能在长安看到。唐代强盛的国力与自信心态,足以使当时的社会取精用宏,采撷外来之精华,主动选择自身的文化创造,开启中国文明的新面貌。
金银器的制作,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不能兼容,终被放弃。而诗歌、书法却承载了唐代中国全新的飞扬精神,焕发出神采。冯友兰先生十分重视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他认为某一文化,当其社会类型转变时,其文化的形式和花样是不必变或不能变的。这些形式和花样是一定民族由其种族、语言、历史传统所决定的,是这一民族最欣赏,也只有这一民族最能欣赏的。为此,冯先生分别文化之“质”与“文”;分别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国底”与“中国的”,以期革新“决定了文化的类型、时代性”的质,继往“决定了文化的个性、民族性”之文,以保留属于“中国底”。
厉宝华:金银器的鉴赏与收藏 篇9
中国金银器技艺的起源和传承
我国古代的金银器传世的并不多,考古出土的金银器多是古代帝王和王公贵族所拥有的。
中国金银器技艺起源于商周时期。1977年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臂钏和金簪,时代为商代中期。经测定,这批金器的含金量为85%,其余为少量的银和微量的铜。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一项精细工艺,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后,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
汉唐时期,中国金银器技艺兴盛起来。在汉武帝时期,由于张骞通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西方的金银器和金银制造工艺涌人中国,受波斯、罗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影响,中国古代金银器技艺有了极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完美的金银器技艺。
到了唐代,中国的金银器技艺发展到了璀璨多姿、华丽精美的高峰。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已分为“官作”和“行作”两种。“官作”就是官府的金银器工坊,属少府监中尚署直属的“金银作坊院”;“行作”就是金银行业工匠所作,即民间经营。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甚多,大体以陕西西安(即当时首都长安)为中心。1970年西安何家村金银器窖藏,共出土265件金银器,有碗、盘、盆、壶、罐、锅、盒、薰球等。其中两件金碗造型、重量几乎一样,被称“天下第一碗”,分为五个部分浇铸而成。
宋、元之际,在经历多次战乱的劫难后,金银器等手工业仍有缓慢发展,技艺继续提高,新的品种增多。
明清时期,金银器技艺臻于完美。花丝镶嵌技艺到了明代已相当成熟。
花丝工艺是把金、银等贵金属拉成细丝,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制成各种工艺品和首饰。花丝工艺品和首饰上往往镶有各种宝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故此人们将这两种工艺合称为花丝镶嵌。
花丝是指用柔韧性好、延展性强且色泽美观的金属拔出粗细不同的丝,经过搓、编、扎等工序制出带有花纹的或圆或扁的金属丝,最常用的金属有黄金、白银、铜。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表面是光滑的,称为“素丝”。素丝还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花丝”之名由此而来。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分别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创作。
花丝镶嵌技艺属“燕京八绝”之一,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此技艺,而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唐代,到明代时技艺达到最高峰。由于用料珍奇,价值昂贵,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清朝时成立了造办处,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手工艺人,当时花丝匠人主要服务于宫廷,这门技艺也被视为皇家工艺。清亡后,这些艺人散落于北京前门、花市一带。
1958年北京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金冠就是花丝镶嵌的经典之作。金冠重826克,由518根直径0.2厘米的金丝编织而成,孔眼匀称,外表光亮,没有任何接头痕迹。冠上镶嵌二龙戏珠,姿态生动,龙身细鳞也是金丝掐成。
清代的金银器更是发展到了典雅华丽的顶峰。康乾盛世之时,全国各地的金银器生产非常兴盛。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年间制作的金银摆件天球仪,代表了中国金银器技艺的最高水平。
花丝镶嵌属于师承技艺,入行要经过数年的学徒生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这门国宝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2008年,国务院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北京工美金作工坊(不独帝官藏)以复制和研发高档金银花丝工艺品摆件为主,使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技艺得到发扬光大,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北京花丝镶嵌全面继承了传统的镂胎、錾花、花丝、镶嵌等金银器技艺,并利用现代提纯技术,采用千足金材料制作工艺摆件,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金银器的鉴别与收藏
金银器的鉴别,其一是真品与赝品之别,其二是现代作品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与现代工艺制作的区别。
近年来众多的考古发现为金银器断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对金银器的断代主要依据器类、器形、纹饰和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有明确纪年的出土器作为标准器,互相对比,分析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金银器的传统手工方法,主要是镂胎、錾刻、拔丝、掐、垒、轧光、镶嵌等,这些方法直到汉唐时期才达到成熟,并广泛使用。
失蜡法铸造是我国早期的一种加工金属成型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金银器很少,目前发现的只有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
重量、纹饰、印迹等因素也是鉴别金银器的重要内容。
金银器的收藏价值主要由年份、品相、艺术水平、存世量、载体等因素决定。比如是否为手工作品,是否为大师作品,发行量是否较小。载体如果是金,是否为足金,因为千足金或者纯金的升值空间更大。但要想做到千足金很难,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这和焊接时使所使用的焊药的黄金含量密切相关。焊药所含黄金越少,流动性就越好,越便于操作;含金量越高,流动性就越差,技术要求就越高。
提问环节
厉宝华:古代金器属帝王专用,其结局或用于陪葬,或毁于朝代更替的兵燹,流散民间且存留至今者极为罕见。市场若出现大批量古代金器,首先要怀疑其真伪,其次有可能是盗掘帝王陵墓的出土品,而购买非法文物是要承担法律和道德风险的。另外,古代金器价格高昂,增涨空间相对有限。
现代金器的黄金纯度高,增值空间更大。
金银器工艺美术 篇10
鹤庆新华村的白族白族银器按应用功能可分分为饰品系列、用品系列、收藏品系列、宗教法器四大类, 以下就对白族银器分类进行阐述:
一、饰品系列
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的饰品系列, 按装饰部位主要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腰饰及其他饰品。饰品的主要作用是人的佩戴更显华贵美丽的特点, 显现各民族人的民族文化区别, 有些少数民族就喜欢穿金带银, 如白族、傣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鹤庆新华村白族银饰也是数量销售最多的产品。饰品的起源最初为遮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 开始向着修饰部分转化, 衍生出了以修饰为主的各种装饰。饰品就是装饰和佩戴的, 有些饰品可以起到美化、修饰的作用, 好的饰品可以让人焕然一席的感觉。饰品的系列大部分是由小的银件组合而成, 比较大的饰品是腰饰品, 因为其特殊的位置, 跨在腰上, 所以面积很大。饰品因为其佩戴在外表的缘故, 都体现着精美、富贵、等特点。在构成上因为中国元素的丰富, 也是万千不同, 每一个饰品、每一个类别的饰品都不会相同。但是饰品的构成元素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新华村银器饰品的构成也是一样, 有些基本的造型设计元素还是可循的。
鹤庆新华村饰品的组成, 主要是按照点、线、面不同体积的白银组成。在点和面之间主要是用线连接。这里的点可以理解为用饮料加工的小球, 线可以理解为银条, 面就是银片。几乎每个饰品都不会离开这些基本的元素组成。在文理上, 基本是由植物纹、动物纹、鱼纹、水纹等组成, 图案主要为一些吉祥图案, 代表美好的寓意, 如蝴蝶纹、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等, 以暗喻幸福吉祥。对于纹样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纹样。在饰品里用得最多是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因为饰品体积小, 不可能用过多的纹样。只能尽量少的纹样, 进行细致的刻画。
二、用品系列
鹤庆白族银器用品系列, 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酒具、茶具、烟具、餐具等, 品类繁多, 造型各异。银器的用品系列主要作用为工具的使用, 其次才体现其美的价值。用品系列的银具的构成大部分是用大块的银片打制而成, 最后经过焊药的焊接, 把银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用品系列里比较有突出特点的是寸发标师傅的“九龙系列”。在九龙系列里最有代表性是“九龙壶”。九龙壶是一套酒具, 又一个酒壶、一个托盘、八个酒杯组成。一壶酒正好倒满八个酒杯, 不多不少, 一滴都不会外漏。壶整体造型端庄, 细劲, 流腹, 壶的柄为一条龙形, 另一侧为弯曲的流形, 以圆柱串珠横板。壶的全身有九条龙, 其中壶盖、壶柄、壶嘴上各有一条龙, 壶身满附六条龙, 神态各异, 异常的美丽。八个酒杯口形为圆行, 杯身下为莲花形底座, 底部向外, 呈现喇叭状, 酒杯的大小很适合人的手的拿和握。酒盘也是圆形的, 盘内刻着龙、八仙、藏八宝等图案。此套酒具设计非常巧妙, 是云南大理白族银器艺术的典型之一, 也是其精美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收藏品系列
随着近些年的收藏价值的升温, 白银本身的价值就在几种贵金属之中, 加之工艺人的精美手艺在银器上, 使银器具备了更好的收藏价值。收藏品系列主要包括十八般兵器、仿古三足酒杯、九龙屏风、银画等。有些酒具等也被收藏, 如九龙壶、九龙火锅等, 游客买走之后, 并没有用它们喝酒、吃饭, 而是放在家里收藏起来, 所以说收藏的白族银器不一定就是只有艺术价值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器具。十八般兵器突出的是造型各异的兵器, 这些不具有实用价值, 只是具有欣赏的艺术价值。仿古三足酒杯, 是人们对于古代祖先文化的一种继承, 人们希望有那么一套酒杯, 来回味先祖的文化。九龙屏风、银画这些都是只有装饰作用的艺术价值, 把他们摆放在家里显得有地位和艺术价值, 满足人们内心渴望的一种显示。
四、宗教法器系列
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一个源泉, 因为这里的少数民族居多, 每个少数民族的信仰不同, 他们所信仰的教也不一样。为了满足各自信仰的不同需求, 这里的打造的法器也不同。云南大理白族地区主要信仰道教、佛教等。其中佛教还分大乘和小乘佛教。白族银器打造的法器主要为藏族同胞打造的法器, 主要包括银经盒、银佛盒、佛香炉、转经筒、佛箱、五香盒、净水壶、净水碗、佛塔、佛灯、银念珠、烛台、法号、护身符等、宗教人物主要有观音、护法等。宗教法器里面主要以藏族地区需要的藏传佛教器具为主, 这些器具外形图案大都相同, 包括莲花、宝相花、卷草纹、麒麟、观音、护法等, 纹饰以云雷纹、水波纹等。题材以一些神仙故事为主, 以表达人们对佛教的信仰。
白族银器的艺术特点可以说是白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集思广益、民族文化结合带来的结果, 这其中的艺术精华值得我们去学习, 但是有些传统的东西我们需要继续继承, 还需要结合现代人的思想进行创新, 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白族银器文化特点作为祖国大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只奇葩, 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摘要: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最多的省份。大理鹤庆新华村的白族银器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只奇葩, 在它的精美华丽背后展现着耐人寻味的艺术特点。作为白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文化价值, 显现出来的是大理白族文化多样性和复合化的特征, 本文就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的艺术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银器特点
参考文献
[1]、韩澄, 鹤庆白族金工历史[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07年, 第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