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2024-08-01

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共9篇)

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篇1

形成于明代中晚期的“苏式”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它代表了明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引领了社会美**流,对中国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

摘要: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度之一,其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中国瓷器的“出色”突出表现在陶瓷装饰工艺的高超,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可谓是陶瓷工艺美术史。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烧制工艺和装饰,更多美术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美术论文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篇二:论中国工艺美术史

摘要:为什么如此久远早已沉寂的古典文艺在今天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仍能感染着我们?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工艺美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制造出的工艺品上都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于其中,迎合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感觉这种美是一种亲切的和谐的文化。

通过数周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不得不惊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所缔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和艺术,同时我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久远早已沉寂的古典文艺在今天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仍能感染着我们?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工艺美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制造出的工艺品上都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于其中,迎合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感觉这种美是一种亲切的和谐的文化。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已在华夏大地上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她缔造了我国的文明,我国的工艺史实,中华民族概莫能外。谁也无法否认: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传世的,亦或是考古出土的文物,均证明我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精湛的艺术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生产的官营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现象。

早在西周就出现了隶属于王家官府的百工汉王朝则在周秦官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属于少将府的各种工艺美术作坊和工厂,唐宋时期的少府监显示了官营手工业制度的完备和周详,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和织造局使官营手工业制度更为系统和严格。官营手工业机构大都设在中心城市或皇宫,材料无偿占有,工匠无偿劳役,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参加商品流通。在这种封闭的经济结构中产生了追巧夺末,争奇斗艳的宫廷工艺美术,它作为反映统治阶级精神需要的理想样式,影响和规范着封建时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我国的工艺美术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陶瓷工艺美术、青铜器工艺美术、玉器

工艺美术、家具工艺美术、建筑工艺美术、金银器的工艺美术、中国古代染织品的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其中在建筑工艺美术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建筑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艺术的发展。历史学家曾经把文化归纳为理论、宗教和科学三种类型,从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三种类型均存在,而且在这三种类型中,往往与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说艺术是体现其特征的最重要方面。在我国建筑史上虽然 决定起艺术性的因素甚多,但是,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造型和装饰设计仍然是首要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早年,我们的祖先是不会建造房屋的,那时人类居住在洞穴内,或在树上构木为巢。房屋的出现至少是在农业出现以后。目前考古发现的房屋遗迹是在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早的房屋建筑遗址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等。也是从那个时期以后中国的古代的建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站历程,逐步接近顶峰。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贬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为目的的工艺美术一直被视为雕虫小技而属抑末之列。这种偏见显然抑制了理论方面的建设,致使中国工艺美术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工艺美术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则发展的。其个性化的面貌无疑取决于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的倾向性和独创性。很少见诸文字的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强调工艺造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用,追求心灵与物质的交融统一,主张自然性与人工性的中庸和谐,注重工艺造物活动的整体有机性,力求协调天时,地理,材质,技术诸因素间的关系。

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篇2

美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文化的另一种方式的体现, 它是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一种视觉传达的艺术, 现如今的美术教育在正面临着严重的质和量上的考验, 新的时代的来临是对新的教育体制的考验, 新的体制能否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 新的发展能否给传统的教育带来新的改革,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 美术教育是一项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教育方式, 是艺术的表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着其体制的改革, 但是改革的同时就一定会伴有漏洞的出现, 这使得美术教育并不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实际应用是非常有限的, 教育方式和方法还是受到传统形式的影响, 只注重传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完成一定量的要求的作业任务, 这使得青少年对美术的认识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忽略了自主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把束缚思想的枷锁,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学习的[1]。

(二) 美术是艺术的转换形式, 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是人们的错误观念对美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美术本就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 但是在中小学中的不受重视, 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制, 所以美术教育竟然成为了一些学校的谋求利益和一些学生能够升学的垫脚石, 这是严重的教育体制的问题所在。专业学校靠其谋求利益致使教育水平低下, 不能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喜好和对美的感受, 只是一味的要求应付考试。学生也只是追求完成相应的考试科目, 从而忽略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根本不知道美术自身的含义。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三) 教师自身的美术和文学的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是教师这个行业的一个最好的描述, 但是之前的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和新时代人的教育要求。可能是一些教师自身接受的就是传统文化, 所以教育实施起来就是传统文化的沿袭, 所以, 美术教育没有新意, 缺乏创新性[2]。

二、美术教育相关的一些建议

(一) 小学时期的教育是起步教育, 起步教育是相当的重要的, 现在的大多数家长都会说, 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见其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形式的影响, 教育体制虽然一直想适应新的时代模式, 但是还是摆脱不掉传统文化的枷锁, 相应的美术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应该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美术氛围。在教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时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爱好和其绘画的特点, 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创造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创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加想象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应结合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经验, 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应该利用起来创造出不一样的美术基础, 使其对美术有一定的热爱程度。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更多的去接触自然, 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所在, 在放松身心的情况下展开想象力, 这样才能对以后的美术教育和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3]。

(二) 众所周知, 每一件优秀的作品都是设计者的想象力结合出来的东西, 所以美术是一个优秀的设计者对身边景物的重现和对美的追求, 所以说美术的创造性是不可或缺的。美术教育, 改变体制是关键, 体制不改革是做不到新的文化传播的。还要改变观念, 美术是艺术, 不是成功踏入校园的垫脚石, 更不是所谓的艺术教师们赚取利益的工具, 它是历史的产物, 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 因此要纠正误区。制定相应的艺术课程, 把课程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好所要讲解的内容, 现在是科技社会, 很多先进的东西也可以充分的利用, 教师应该多做一些鉴赏类别的图片或者艺术短片,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知道美术到底是什么, 真正的学到美术的精髓。

(三) 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是关键,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体质的改革还是得事先改变传统观念对教师思想的影响。教师自身也应该注意现代文化的传播, 接受新鲜的产物, 了解当今的文化背景和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努力的改变和完善之前的老的教育体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针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评判交流, 相互学习自身不具备的素质。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交流会, 体会现如今的时代文化、优秀思想, 适应新时代的新改革机制。从根本上抑制传统的教育思想的传播。实行新的教育思想, 教育体制, 改变学生对美术的误区, 使得中国美术行业可以蓬勃发展[4]。

(四) 要传统理念和现代理想相结合, 传统理念是先辈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并不是不好, 只是传统的理念不适合当代的社会大环境罢了。所以, 在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 也应该把传统理念结合到现代的教学理念当中, 对学生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喜好, 抓住其绘画的特点, 加以辅导,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 完善自己。使得学生对美术有更深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结论

新的时期, 新的文化, 不断地冲击着我们这个文化传统的大国, 所以要想发展就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 美术教育更应该把新的教育方式引入到教育体制当中, 清楚地意识到教育自身的不足, 还要加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的教育, 要对美术教育有清醒的认识, 不能盲目的选择。还有教育体制的改变, 使其从单一的模式转化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教师也应该较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对学生因材施教。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国的美术教育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

摘要:美术是视觉上带给我们的美的东西, 是时代的产物, 自古代就有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 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美术文化也被渐渐地流传了下来。现如今的美术教育也是一大问题, 本文就对当代的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涉及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答。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现状,问题,解答

参考文献

[1]吴琼琼.有关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体艺术, 2010, 12 (11) :112-122.

[2]龙剑.对高职美术教育新思考[J].体育与艺术研究, 2011, 10 (15) :147-150.

[3]钱初熹.有关美术教育新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 2003, 10 (25) :212-222.

幼师美术教育的有关思考 篇3

【关键词】创新教育;幼师;美术;素质教育

一、幼师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操作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已经成为共识。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真正意义上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要求幼师美术教育要从真正意义上去适应幼儿教育,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符合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新一代基础教育人才的幼师美术教育,既属于美术教育,也属于幼师教育。这要求幼师美术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与美术专业教育不同,不是培养画家、美术家的教育,它与美术应试教育也不同,不是单纯的进行美术技能强化训练的教育。因此,幼师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审美观和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美术技能的教育。

二、幼师美术教育的目的

1.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幼师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内容和现象、创作方法与过程以及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指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这些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映,能自觉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体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绪,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的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清醒自觉地掌握自身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设计、尝试、反思总结、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快速的自我发展。要积极转变观念,倡导“开放式”教学,替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与此同时,要在课题上下功夫,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从教与学双方特定的条件,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幅画”,“找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然后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两个题目,都属于设计课,但相比美术课本里的设计,前者要有趣的多。这类题目的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他们在绘画时就能比较容易的将事物表达出来,而且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幼师美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1.明确幼师培养目标

当前,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人才的竞争,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对幼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师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现实中一些幼儿师范学校也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改革模式。幼师教育的现行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幼儿教育师资”上,要反映对人格、文化、创造力和教育实践力的完整性追求,不能仅仅是专业技能的追求。

2.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术的认识的加深,美术教学的内涵不断扩展,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幼师美术课程要超越传统的“纯绘画”或“纯艺术”范畴的教育,向艺术的观念、图像的传达、形式的表现、情感的表达等各个方面发展。在幼师美术教育中,注意幼师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幼师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幼师生美术技能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引导他们建立和完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积极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著名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过:“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达到培养目标的新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积极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丰富美术教育内涵。

工艺美术史论文 篇4

通过系统的学习,吴老师向我们详细地说明了工艺美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美术加工,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是以材料来分类的,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及不只是手工制作或传统制品。,也不只是设计的范畴。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没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做美术加工;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工艺美术不只是美的设计,最终是制成物质成品。因此,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他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精神产品。随着历史的延伸工艺美术大体分为欣赏性工艺美术和实用性工艺美术两类。前者已朝边缘性质转化,而后者却随着现实中使用的限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照人们的情感的逻辑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它应有的审美作用。为此,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i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的破坏的反思,使得如今的设计趋于绿色设计的方向。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我,深知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已经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地球逐渐变暖就是一个实例。也正因此,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使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利用或重新利用,成了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所以,现代设计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高能耗材料(如锌,黄磷电石等)的用量,多用可循环的再生资源或是一些速生植物作为原料,如竹子等。

工艺美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应需要而存在,应存在而被改变。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例如建筑、道路、桥、轮子、计时 1 器等等,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终都是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与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ii正如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受着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现今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很好的将其很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如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加以开发,增加新的品种,新的创意,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设计的发展的关键。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画师还是民间艺人,还是人文宗教画,经过无数画师、艺人、巧工名匠的历经多年的创作专研,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有的体现了恢弘灵巧,有的简约,有的精致,有的工整,有的奔放,有的质朴,有的奢华。无论是讲究意境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

当代设计可以将传统视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代设计可以吸收传统的线造型,使一件工艺品有一种灵动的美。如交椅,以纤巧的线条为主要结构,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稳重不失轻巧。又如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以线为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背板呈”S”形,与人的脊背弯曲度相符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吸收传统工艺的意蕴感,将一件工艺不仅赋予现代感,又有意匠美。如宋瓷,由于宋代崇尚理学,所以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其反映在工艺美术的风格就是具有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富于理性的美;可以吸收传统工艺那种重视材料自然美感的意识。《考工记》中“审曲面势”是指造物要顺应材料的特点,要认识材料的特征品性,从而适当选材用材。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漆器专著《髹饰录》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一书提出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工艺美学法则。iii可以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讲究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工艺美学法则。如今,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除了绿色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设计的多 2 元化也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较早也较为系统的发展的国外工业设计,以其科技等一定的优势主导着设计行业,许多富有外国先进元素的产品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性的设计,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有机的融合到所设计的产品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不能在文化的碰撞中丢失自我,丢失传统的精华,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也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希望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后,传统的工艺美术以新的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带着特有的时代特色,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悠久历史的中国,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风格。

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舍弃,将其精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将优秀的工艺美术资源传承发扬下去。

14视觉传达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篇5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种理念。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二章 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第三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第六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一、时代背景

1、唐灭亡后的五十多年时间,我国处于分裂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

2、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历史上称作“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3、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宋室南下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4、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二、工艺美术概况

1、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达到较高水平。名窑遍布南北各地。

2、缂丝也是这时期出色的产品。北宋时定州是缂丝的重要产地,南宋时云间的缂丝艺人辈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如浙江温州。

3、宋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辽瓷、金的钧瓷、西夏的染织等。其中特别是辽,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 陶瓷工艺

一、宋瓷概况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北方都有许多名窑,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不论在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论瓷者往往把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二、宋瓷兴盛的原因

1、饮茶之风盛行。

2、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

3、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以后,形成一条海上的“陶瓷之路”。

三、宋代名窑:

1、定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

定瓷胎质坚细,作乳白色。碗、盘之类因器体很薄,为避免烧制变形,多系覆烧,故口部为不施釉的涩边,常用铜或金银镶口。

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苏东坡“定州花瓷琢红玉”,正是对“红定”的描写。也有装饰金花的,用大蒜汁调金描花,牢固不脱。

定瓷的装饰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划花。

2、汝窑

在河南临汝,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

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釉色天青,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

吸取了越窑釉色和定瓷装饰的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汝窑烧制时间很短,所以传世文物极少。

3、官窑

是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窑。

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在汴京,南宋官窑在临安。官窑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庄,做工工整。

釉色粉青,紫口铁足,有蟹爪纹开片。

4、哥窑

浙江龙泉地区

釉面有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大小和形状,有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等。哥窑的瓷胎呈黑褐色,器皿的边缘往往显出一条褐色的边,称为“紫口铁足”。

一般把大小纹片结合、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称为“传世哥窑”。

釉色有粉青和米色。

5、钧窑

河南禹县,金代称为钧州,故名钧窑。

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

“夕阳紫翠忽成岚”,十分形象地描写了钧瓷的艺术特色。钧瓷的造型常见的有碗、碟、炉、瓶等,造型中以花盆为出色,有圆形、海棠形多种,形式优美,色泽可爱。

器皿的底部有“一”、“五”等字铭的,是宋徽宗时期的产品。

6、龙泉窑

浙江龙泉,宋代最大的陶瓷外销产地。

釉色苍翠,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的色泽,称为“出筋”。常用堆贴、浮雕等手法装饰牡丹、鱼纹等纹样。龙泉窑的品种,有瓶、壶、罐、盘等多种。瓶的式样很多,用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是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名贵釉色。

7、景德镇窑

景德镇自唐以来烧制青瓷

宋代景德镇窑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影青器。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影青又称“映青”、“隐青”。

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莲花、芙蓉、梅花、卷草、凤、鱼等。

8、建窑

福建建瓯、水吉一带

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兔毫”、“油滴”、“鹧鸪斑”等。

宋代喝发酵的茶,茶有白沫,用黑釉茶盏,斗茶时容易检验。又称“天目釉”。

9、磁州窑

河北彭城,富有民间特色。

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以画花和雕釉最流行。

画花是在白釉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在黑釉上画褐色花纹的,称为铁绣花。笔力豪放洗练,别具一格。

10、吉州窑

江西吉安永和镇 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

装饰手法多样,以用木叶和剪纸作为装饰别具一格。把民间剪纸运用在陶瓷上,反映出浓厚的民间风采。

四、宋瓷的艺术特点:

1、宋瓷的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和尺度十分恰当。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

2、陶瓷的式样很多,壶多为长流,壶身往往作成瓜棱形。梅瓶和玉壶春是最有时代特点的式样,斗笠形的碗最为流行。

3、装饰方法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绣花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4、釉色丰富。有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

5、宋瓷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定窑之清秀、汝窑之浑厚、哥窑官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淳朴。

第三节

染织工艺

一、丝织

除了传统的锦外,绮、纱、罗、绉、绸、绢、绫等,均有大量发现。

1、锦。

多彩的丝织物,也是丝织中最华美的一个品种。宋锦多采用小朵花,规矩纹,组织规则严整,色调沉静典雅。

2、绮。地纹为斜纹的丝织物。一般都是一色,宋时则又发展有两色的。

3、纱。

轻薄而透明的丝织物,有素纱和花纱。

4、罗。

宋代罗的生产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品种,“宋罗”,素罗和花罗。

5、绢。

平纹丝织物。

6、绫。

织物表面有明显斜纹。

二、缂丝

又叫刻丝、克丝。一种通经断纬的织物。重要是织作绘画或书法。

宋代缂丝,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朱克柔、沈子蕃都是缂丝名手。朱克柔的作品古澹清雅,《莲塘乳鸭图》是其代表作。沈子蕃的《梅鹊图》、吴煦 的《蟠桃图》,也甚为精美。

第四节

小结

1、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2、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崇尚理学。在工艺美术风格上,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

3、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制作,装饰题材走向文学化和绘画化。文人参与较多,工艺美术明显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

本章重点:宋代陶瓷名窑及艺术特点。

本章难点:宋代工艺美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第七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第八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第九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三、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结合课件图片理论讲授)、师生讨论、参观博物馆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案展开教学,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把理论教学和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充满人文气息。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核 篇6

紧扣教材,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搜集相关资料,联系自己所学专业做较为深入的探讨。

要求:

1、概念清晰、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流畅,无错别字,2000——5000字;

2、小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正文;

3、请于第9周周日前将作业交给学习委员;

题目:

1、为什么说原始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造型、色彩、纹饰及艺术创作的摇篮和基础?

2、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

3、举例说明原始彩陶的装饰艺术特点;

4、简述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

5、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6、简述汉代工艺美术所取得的成就;

7、以试述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为例归纳总结汉代装饰艺术的特点;

8、以马王堆汉墓为例说明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9、举例说明“秦砖汉瓦”的艺术特色;

10、简述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1、简述魏晋南北朝石雕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12、举例说明唐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并分析其在设计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13、以唐代装饰艺术为例说明唐代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期;

14、举例说明唐代金属工艺的艺术特征;

15、举例说明宋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并分析其在设计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16、简介宋代染织工艺的艺术成就;

17、举例说明元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

18、举例说明明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并分析其在设计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19、试析明代工艺美术取得了哪些开创性的成就?

20、如何正确看待清代工艺美术?

21、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22、简述中国铜镜工艺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

23、综述中国漆器工艺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24、试析宋瓷之美及其艺术特色;

25、综述中国明式家具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26、综述中国紫砂陶的艺术特征及其取得的艺术成就;

27、简介青花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及成就;

28、试析景泰蓝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29、举例说明中国单色釉瓷的艺术成就;

30、综述中国竹雕工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1、综述中国丝织品工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2、综述中国刺绣工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动画片欣赏的作业是:

观看《圣诞夜惊魂》、《再见荧光虫》、《功夫熊猫》、《僵尸新娘》

要求:任选其中一部写观后感,字数在1800字左右;用不少于10个图片进行介绍。

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篇7

1 原油脱水工艺原理

原油脱水处理工艺其实是原油受原油破乳剂的化学作用而致使油水界面膜的平衡稳定受到破坏, 释放出膜内包覆的水, 进而推动状态上的油水分离, 并基于油水密度的不同而发生的重力作用在沉降罐内自然沉降以达到最终的油水分离目的。本文就是在此原理基础上对原油脱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优化试验的执行标准与实验油样

S Y/T 528l一2000<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法>为热化沉降试验与破乳剂筛选的执行标准, 而SY/T 7549-2000<原油粘温曲线的确定 (旋转粘度计法) >则为原油粘温曲线测定的依据标准。实验采用的仪器为H a a k e R S300流变仪, 而试验原油油样则为胜利油田垦东12区块的新鲜混合原油, 在短时间内的自然沉降后分出的乳化油与游离水则分别为水包油与油包水型试验的试验介质。

垦东12区块原油具有胶质含量高且密度大、粘度高的特点, 而其粘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即是说, 垦东12区块原油的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属稠油。

3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此次优化实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乳化油的油水反相点试验及破乳剂的性能评价试验。

3.1 乳化油的油水反相点试验

含水稠油的油水反相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集输管线压降, 低含水量的乳化油油包水体系在向含水量超过极限值的水包油体系转变时的含水量即为乳化反相点, 过反相点的乳化油粘度大大降低, 减小了原油集输系统的运行压力, 这就是此项试验的必要性。

要配制乳化油, 首先要以油样混合油的质量比称取水量和原油量, 并在50℃恒温下持续预热30分钟, 然后将其放入HT-2型高速混调器均匀搅拌, 完成乳化油的配制。而用配制好的乳化油进行试验, 则发现该区块含水稠油的粘度在含水率增高时随之增大, 并在含水率为76%时达到最大粘度, 而乳化油在含水率超过76%时转变为油水共存体系, 原油粘度降低而水则为连续相, 也就是说, 该区块稠油的含水反相点为76%。

3.2 破乳剂的性能评价试验

破乳剂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将80毫升的乳化油装入100毫升容量的磨口量筒并放入恒温水浴内预热, 15分钟后加入适当液状破乳剂并振摇后再次放入恒温水浴, 对不同时间的脱水体积、油水界面、原油粘壁状况以及脱出水色等进行实时地观察记录, 然后由记录数据计算出原油含水量。

(1) 原油破乳剂筛选。温度为80℃时, 在试验用混合油中投加剂量为每升100毫克与每升200毫克的准备好的1#破乳剂、2#破乳剂与在用破乳剂。根据原油含水率在不同沉降时间时的对比中发现, 亲油亲水性较好的为2#破乳剂, 其在加入混合油后, 分子分散开来并扩散至整个油水界面, 置换出油水界面膜上的分散天然乳化剂并形成界面膜, 而油中的水聚结成大水滴并因为油水密度差异而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破乳。综述, 较之于1#破乳剂与在用破乳剂, 2#破乳剂因其脱水率、脱水速度以及脱水效果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最佳原油破乳剂。

(2) 热化学脱水试验。在温度分别为60℃、65℃、70℃、75℃以及80℃的条件下进行静态的热化学脱水试验, 分别对含水量为70%、60%、50%以及40%的乳化油投加2#破乳剂, 剂量为80 mg/L、100 mg/L以及200m g/L。通过投加200m g/L的2#破乳剂至含水40%的乳化油中的热化学脱水实验与沉降效果可知, 含水率为40%的乳化油中含有亲油性活性物质, 如胶质与沥青质等, 且由较强的界面稳定性。投加剂量为200mg/L的2#破乳剂至原油, 并经过24小时的80℃下热沉降, 原油的含水率并未达到标准要求, 仅为4.6%。而投加200mg/L的2#破乳剂至70%的含水乳化油中的热化学脱水试验与沉降效果表明, 油水界面膜上分散的天然乳化剂会随乳化油含水率的增大而相对减少, 同时也减弱了界面膜的稳定性, 并且70%的含水乳化油受温度影响较大, 投加100mg/L的2#破乳剂并在70℃条件下进行超过6小时的热沉降, 则原油含水率可达到标准要求。

4 优化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 76%为该试验区块的原油油水转相点, 而集输油含水在40%至70%之间时, 不加剂乳化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而汗水在76%至80%之间时, 原油集输系统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容易脱水, 还不会有太重的脱水处理负担。

(2) 为使原油含水量达标, 对于含水70%的集输油, 乳化油加剂量最宜为每升100毫升, 脱水温度控制在70℃到75℃之间, 热沉降时间应超过6小时。而40%至60%的含水油, 乳化油加剂量最佳应保持在每升150至200毫克内, 脱水温度80℃为最佳, 而热忱将时间则应超过24小时。

5 结语

总而言之, 原油脱水处理在原油集输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 为有效提高原油集输系统的运行效率, 对原油脱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是相当必要而有意义的, 尤其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脱水工艺进行优化改进, 这是值得原油集输系统研究领域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课题, 为提高原油集输效率提供有力可靠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邱正阳, 肖鹏, 邱奎.新疆油田原油常温集输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6) [1]邱正阳, 肖鹏, 邱奎.新疆油田原油常温集输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6)

[2]李志国, 丁涌, 左毅, 王安平, 蒋其斌.稀油处理站低温高效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 (12) [2]李志国, 丁涌, 左毅, 王安平, 蒋其斌.稀油处理站低温高效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 (12)

有关电影中的美术设计探讨 篇8

关键词:电影;美术设计;探讨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作者和公众对社会、人生、未来的思考和希望。在电影作品中,处处体现出美术设计的独特魅力,有时它是背景,有时它是演员,有时它是音乐,有时它是灯光,有时它是色彩……总而言之,根据电影作品的需要,美术设计也要做出与之相应的调整。根据电影作品的整体要求,纵观作品的各个方面,跳出作品理解作品后,将美术设计融入电影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将电影元素通过视觉传达表现出来,使整部电影生动鲜活起来。

1 电影与美术设计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电影和美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电影属于一种时空艺术,是时间上的过程和空间上的造型的有机结合。美术则属于维度上的空间艺术,它不受时间的制约,通过自由的艺术创作,通过在平面进行设计,将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将时间和物质转化为精神感受。虽然电影和美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同,但同作为艺术,它们的精神追求是相通的。电影不只是要把故事情节告诉观众,它还结合了平面与立体,动作与声音,色彩与光影,画面与音乐等。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定会有好的美术设计元素穿插其中,而美术设计的元素运用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电影的艺术水平,好的美术设计能使电影作品焕发出奇异的艺术色彩,直击观众的心灵。

2 美术设计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方向

2.1 场景设计

电影的氛围往往主要是依靠场景设计出来的,场景设计时既要与背景时代相符合,还要表现出人物的命运变化和导演的创作意图。通常通过美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来完成,许多成功的电影作品中对场景的全景式拉伸镜头就是这类设计的作品。例如,电影《红河谷》中,占满整个电影屏幕的壮美的江面、田野和山谷都让观众为之沉醉。当中国的土地被外国侵略者霸占的时候,观众从心里自然而然就产生保家卫国、把侵略者赶出国门的想法,这就是平面设计在电影中的魅力,它巧妙地衔接了故事情节,推动故事一步步向高潮发展。

2.2 人物造型

电影中人物造型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是电影作品中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能直观地反映剧中人物的生活、性格,也能生动阐释故事情节的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百万英镑》,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衣衫褴褛、头发凌乱,正在街头漂泊,他处处受到歧视。而当他机缘巧合得到一张“无法找零”的百万英镑时,一切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他装扮一新,梳起上流社会的发型,坐上高档马车,受到所有人的赞美。在这部影片中,通过视觉传达人物造型的巨变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3 光影与色彩

电影中的光影和色彩是视觉传达最有效的工具,也是表达感情的无声语言,给观众视觉上的美感。电影《红高粱》中一望无际的绿色高粱地,红色的花轿,“我奶奶”的红棉袄,红色的高粱酒都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3 美术设计在电影应用中的作用

3.1 增强时代背景,强化具体形象

美术设计的艺术水准将直接关系到电影作品的成功。它要将剧本上的人物、环境通过设计转化为具体形象,并根据电影作品需要进行人物和景物的设计,使电影作品能够准确向观众传达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并富有特色。例如,电影《英雄》在最后荆轲刺秦王的环节,荆轲一身黑衣淡然面对漫天的箭雨,画面里并没有表达荆轲被箭射中后的惨状,而是把画面定格在荆轲身后的大门上。黑色的大门上插了满满的黑色的箭簇,在密密麻麻的箭簇中有一个凹陷的人形,这令观众在这种纯粹的平面设计的画面感受到秦王的冷酷和个人力量在强权政治下的无奈。

3.2 美术设计是电影人物造型的重要内容,通过视觉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人物造型也是电影美术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电影视觉传达的重要载体,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都能够通过服饰和妆容体现出来。对人物的造型既要讲究整体的协调搭配,还要和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时代和地域相吻合。如果对人物造型的美术设计不到位就会给观众在视觉上带来不舒服感。

例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姨太太的服饰处理就非常到位,通过不同的色彩、款式恰当地体现出几位太太的性格及心理。大太太被老爷遗弃,空有地位而没有丈夫的爱,她的服饰全部以暗色调为主。二太太为人圆滑,所以她的服饰款式中庸、颜色沉稳。三太太心直口快,性格泼辣,服饰一贯的鲜艳抢眼。而主角四太太刚进门时身穿的是素净的学生制服,后来当她因为女人间的争斗而失宠,服饰颜色也相应由抢眼的红色、粉红色换成灰蓝色、黑色等冷色调,到了电影最后,四太太的人性良知被彻底颠覆,她的服饰又恢复了刚开始的学生制服。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一个思想健康的学生在深宅大院的钩心斗角中变成了一个灵魂被扭曲的疯子。在整部电影的叙述中,导演完美地利用服饰色彩这种隐性语言进行视觉传达,在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

4 结语

美术设计是为电影服务的,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是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场景变换的生动体现,更是对剧本的升华。这要求美术设计人员要具备较好的文学修养,在全面了解剧本,与导演、演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美术设计的技巧。通过合理发挥和创造,让平面设计、场景设计、人物造型和光影、色彩巧妙搭配在一起,通过视觉传达等方式使电影这一重要的艺术载体在综合艺术领域发挥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周鸣勇.中国电影中的美术设计探析[J].大舞台,2013(05):95-96.

[2]邢真真.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3(17):140-141.

[3]海潮.美术设计在电影中的应用刍议[J].电影文学,2011(12):153-154.

明代的工艺美术[范文] 篇9

1、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时期,明代的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形

成了许多工艺品种的著名生产中心,如景德镇的陶瓷,苏杭的丝织、松江的棉布、芜湖的印染等。

2、还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工艺家,如紫砂陶的供春、时大彬、刺绣的韩希孟、棉布的丁娘

子等;工艺理论家宋应星,写出了手工艺专著《天工开物》,是一部明代手工业的重要著作,被国外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明代景德镇瓷器取得较

为突出成就的有青花、五彩、颜色釉等。

2、除景德镇外,福建德化窑亦负盛名,它产生的白瓷独具一格;江苏宜兴窑

以烧制紫砂陶而著名。

3、五彩:又称“古彩”,瓷器釉上彩主要品种之一。

4、特点:颜色丰富繁多,五彩斑斓。

5、基本色调:红、黄、绿、蓝、紫等为主。

6、在已烧成的素器上以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于770℃—800℃彩炉

中二次焙烧而成。因其线条明朗,烧成温度稍高于粉彩,且不及粉彩柔和,故又称之为“硬彩”。

1】窑:德化窑:白瓷

宜兴窑:著名紫砂工艺家有供春、时大彬等。

二、染工艺织:

1、明代的染织工艺,丝织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国有江南、山西、闽广等四

个丝织产区,以江南为主要产地。织锦具有时代特色,被称为明锦。

2、明代刺绣工艺中以“顾绣”最为有名。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住上

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均擅长刺绣,顾名世的儿媳韩希孟刺绣最为精巧。

1】供春、时大彬;工艺理论家宋应星,写出了手工艺专著《天工开物》,是一部明代手

工业的重要著作,被国外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明代刺绣工艺中以“顾绣”最为有名。

明代的金属工艺,有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著名品种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1、宣德炉:明代宣德年间用南洋进口的风磨铜制作而成的铜炉。

2、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由于它

起源或发展与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多次过程。、明代雕漆的种类很多,用红漆的称为剔红,用多色漆的称为剔彩,用红

黑漆相间的称为剔犀。

2、明代漆器理论家黄大成所著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是古代漆艺的唯一

专著。

五、家具工艺: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

1、园林建筑的兴起;

2、木材的丰富;

3、木工具的提高。

明代家具主采用紫檀、红木、花梨、鸡翅、楠木等优质硬木制成,故亦称

硬木家具。

11、椅凳类

2、几案类

3、橱柜类

4、床榻类

5、台架类

6、屏座类、注意木材的质地,选取优质硬木,通称“硬木家具”。

2、充分体现木材本身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

3、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不用钉,采

用榫卯构成。

3、简,是指它的造型洗简,不繁琐、不堆砌,比例尺

度相宜、简洁利落,落落大方。

2、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3、精,是指它做工精巧,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

准确,一丝不苟。

4、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

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4】明式家具之所有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它巧妙地恰如其分地适应了

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

1、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色调深沉,质感坚实,情趣高尚。

2、材料美。它运用优质木材,利用木材本身的色彩、纹理,不用油漆,体现自然的材质美。

3、结构美。明式家具利用多种榫卯构成家具式样,不用一钉一胶,构

架合理,外形美观。

4、工艺美。面的处理,优美的比例和适度的尺度;线的运用,自然流

畅;牙子、卷口所构成的曲线,形成曲与直的对比。

明式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的典范,是环境艺术中园林和室内陈设的精华。

1、供春、时大彬;工艺理论家宋应星,写出了手工艺专著《天工开物》,是一部

明代手工业的重要著作,被国外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明代刺绣工艺中以“顾绣”最为有名。

本章小结:

1、明代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可以用“健”、“约”等字来形容。呈现美的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

上一篇:小学作文我的金龟子下一篇:学生青春当自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