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2024-10-13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共8篇)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篇1

中国工艺美术史

1到4单元总结——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 时代背景:在原始社会漫长的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石器成为主要的武器和生产工具,成为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因此以石器工具的水平作为划分不同时期的标志,这一时期称为石器时期。

二 艺术风格: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是生动、活泼、纯朴、天真的原始设计。

三 设计成就:a、从旧石器时期演变成新时期时期;b彩陶和黑陶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标志着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独特成就。c、旧石器是打制的、新石器石工具进步表现为磨光和钻孔技术。

4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A、彩陶文化分为五种类型:a半坡型:1设计特点是小口尖底瓶造型优美,符合力学原理,很适合原始人的打水、提水之功能,是一种简单而优秀的古代设计作品。船型壶又称菱形壶,壶体两头尖,形如菱角,正中有口,口的两边器体上各有一耳,上饰类似渔网的纹样,造型别致灵巧,装饰简朴,是一件优美的工艺品。2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具特色和代表性。3变现手法:由写实到抽象、直边三角形。4风格特点朴质。5距今年代约70000-6000。b庙底沟纹:1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最为典型,小口尖底瓶制成“双唇”式样,而敛口小平底大翁、圆底釜则是半坡型所没有的。2主要以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为主。3表现手法以双关手法和曲边三角形。4风格特点律动节奏。5距今年代约6000-5000年。

c马家窑型:1以小口的壶、罐居多。2艺术特点;满、内彩、点和旋涡的巧妙运用。3表现手法以繁彩和内彩为主。4风格特征旋动华美。5距今年代约5000年

d半山行:1最具特色的是短颈广肩鼓腹彩陶罐,罐体近视球体,造型饱满。2主要以旋涡纹和葫芦纹最有代表性。3表现手法以多效装饰法和双关法、黑彩、红彩合用。4风格特征是富丽精巧。距今年代约4500年

e马厂型:1主要以小口双耳罐最为典型。2以人形纹最有特点。3表现手法是注意大效果、盛行陶衣和喜用浮雕技法。4风格特征刚健粗犷。5距今年代约4000年。

彩陶的艺术特点:1不同器物的装饰位置不同,以器物的使用条件和人的视线接触面为准。2器物的装饰部位不同,其装饰花纹也大不相同,尽量与器物不同部位的造型感受和风格相一致。3注意装饰布局的整体效果,从不同视角、不同方位来体现装饰艺术的丰富效果。

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发、双关法。

黑陶艺术特点:1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2黑陶造型多样,富有创意。3黑陶工艺以弦纹见长。4黑陶喜用镂空的艺术手法。

第二章奴隶社会

一 时代背景: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正直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大约经历15个世纪,被称为青铜时代。

二艺术风格

A 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和侧重点,商代尚武,所以有威武之象;周代重礼治河德治,因此有秩序之韵;春秋为大变革、大**时代,因而强调变化,有创新之意。但总的来说,青铜文化中表现的是一种神秘、威严、深沉、庄重的艺术风格,蕴含着的是一种雄浑宏大的气势。

三设计成就

A 第一节青铜时代

1、青铜在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上有更多的优点a 它熔点比较低。b 它硬度可以增加 c 它光泽度可以增加。

2、青铜器种类很多有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和乐器。

3、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商代、装饰纹样主要有饕餮纹、夔纹、回纹。图案组织方式是单独纹样。表现手法是对称式、主纹和地纹、多用直线。艺术风格庄重严谨。周朝、装饰纹样主要是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图案组织是二方连续。表现手法是带状反复、直线间曲线成S形。艺术风格是韵律秩序。春秋战国、装饰纹样主要是蟠璃纹、宴饮攻占纹。图案组织是四方连续。表现手法是上下左右连展、模印、金瓶错。艺术风格是繁缛清新。

B 第二节陶瓷工艺

1这一时期主要有灰陶、白陶、釉陶、红陶、黑陶、印文硬陶和建筑用陶等,以灰陶最为普遍,以釉陶和白陶代表的制陶工艺水平最高。釉陶是陶向瓷过度时期的产物,创烧于早商时期,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制较硬,呈灰白色,又被称为原始瓷器,学术界认为它是代表了瓷器的开端。

C 第三节染织、服装工艺及其其他工艺周代已采用深制衣,即在“上衣下裳”的基础上将上衣和围裙连接起来,这种方式成为我国历代服装的基础特征。十二纹样被认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放映的奴隶主阶级的宗教观念,因此绘绣有十二纹样的服装被作为西周统治阶级的礼服,并为历代帝王所采用。

问题

1、什么事饕餮纹和夔纹?

饕餮纹是商代和西周中期以前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又称兽面纹,多装饰在青铜器的显要部位。常见的形式是形成一个兽面,大眼、有鼻、双角的形象,以眼睛最为突出。饕餮纹的运用,一方面表示厌食暴饮的社会风气和图腾观念的演化,另一方面其凶狂的样子也显示了当权者的威严。

夔纹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又叫夔龙纹,为兽头、蛇身、一足、一角的形象,大都作侧生描述。

2、什么事十二章纹?

十二纹样被认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放映的奴隶主阶级的宗教观念,因此绘绣有十二纹样的服装被作为西周统治阶级的礼服,并为历代帝王所采用。

3、什么事考工记?

考工记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直到今天,“材美工艺”的工艺设计观,任然是工艺美术设计和制作的一个重要法则。

4、奴隶制青铜器的主要造型种类、纹饰?

奴隶制青铜器种类很多有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和乐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有几何纹和动物纹。几何纹有云雷纹、涡纹、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动物纹有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蟠璃纹等。

5、什么是商代五爵及其主要特色?

五爵有爵、角、觚、觯。

第三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 时代背景:a战国时期是社会**的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刚刚建立,是一个大改革大变动时期,工艺美术出现了一些造型优美,想象丰富的作品。B秦国统一全国吸取各国文化,秦代采取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为中国文化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页。C汉代是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时代,经济全面发展,手工业中的铜器、纺织、漆器、陶瓷等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工艺美术第一次呈现全面发展的时代。

二 艺术风格:战国时期工艺美术家们从神秘庄重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将视野伸向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世俗情调。

2秦代的工艺美术以少纹饰、重实用著称,表现出一种淳厚质朴的的艺术风格。3汉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装饰和设计两大方面。

三 艺术成就

1青铜工艺:a种类很多b装饰纹样有蟠璃纹和宴饮攻战纹(宴饮水陆攻战纹成为此时最主要的代表性纹样现存故宫博物馆的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用镶嵌进行装饰,画面用带状分割的方式,分为三层六组:上面第一层右面表示采桑,左面描写射击和狩猎;第二层右面楼上有人在举杯宴饮,楼下有人在奏乐歌舞,左面数人在戈射;第三层右面是攻防战,左面是水战,船上战士奋力划船,河里鱼鳖受惊窜游。C装饰技法有焊接、刻划、镶嵌(有松石镶嵌、红铜镶嵌、金银丝镶嵌;用错石再磨错平滑,产生一种富丽辉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镶嵌方法叫金银错或错金银)、鎏金、镂空(镂空一般采用失蜡法,失蜡法有几个特点:第一制作简便,无需分块。第二花纹精细清新,层次丰富。三器物表面光滑,不再需要打磨。第四器物的精确度高)d战国镜:铜镜不仅是实用物,更是一种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的艺术品。铜镜在我国曾出现几次较兴盛的时期,分别是战国

镜、汉镜、唐镜和宋镜。特点有薄胎、卷边、川字纽或弦纹纽、双层纹。纹样有山字纹、双菱纹、夔凤纹、蟠璃纹、连孤纹。

2陶瓷工艺:战国以灰陶为主。彩陶主要是用做明器,作为陪葬用,在战国两汉时期因厚葬之风盛行而兴起。彩陶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花纹不易脱落,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胚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3秦代的工艺美术:蒜头瓶是秦代具有浓厚地方艺术特色的品种,蒜头瓶是在壶的进口处鼓大如蒜头,通常作为六瓣形,造型独特。

4汉代铜工艺:

1、汉代铜灯种类有盘灯、虹管灯(这种灯最大的特点是灯体有虹管,灯座以盛水,利用虹管将将灯烟吸入灯座,使溶于水中,即能防止环境的空气污染,又有利于人的健康,是充分利用科学的原理于灯具设计的结果。)、筒灯、行灯、吊灯。汉代铜灯种类繁多,造型奇巧,灯体优美,功能合理,既符合实用的要求,又符合科学的原理,既可作灯具使用,又可作为合格调高雅的艺术品和室内陈设品。

2、汉代铜镜主要种类是: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同时汉镜大都铸有铭文。透光镜这种镜有奇特的透光效应,当光线照射镜面时,对面墙壁上的影子里会出现镜上的纹样,古人称为幻境。国外人称为魔镜。

3、铜壶到汉代已成定式:鼓腹、小颈、圈足、腹两侧多有铺首环,器型优美。

4、汉代的染织工艺:汉代丝织品的种类多达数十种,有锦、绫、绮、罗、纱、娟、织成等。

5、汉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品,在其制造过程中,纬线只用一色,经线则多至三色,由经线显出织物的花纹来,三种经线的色彩,一种做为地色,一种织出花纹,一种织做轮廓线,故汉锦又称为经锦。

6、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

7、汉代陶瓷主要有釉陶、彩绘陶、原始青瓷、陶塑、画像砖、瓦当。

8、画像砖是用于古代祠堂和墓室里的陶砖,因其上应有或刻有浅浮雕的画像,所以称为画像砖。

9、瓦当在不同时期的形式不同:战国瓦当为半圆行,称为半规瓦;秦代的瓦当已从半圆发展到圆形,汉代主要流行圆瓦当。瓦当主要纹样有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和文字瓦当。

(1)汉代装饰艺术的成就:在布局上,汉代的装饰形成了一种样式化、程式化、抽象化的模式。在技法上,汉代的工艺家们探索出一整套适于装饰的表现手法。在风格上,汉代装饰具有质、动、紧、味的艺术特点。(2)汉代工艺设计方面的成就: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制作精妙、思想超前。

2、什么是四神纹?

四神纹又称为四灵纹,即由汉代四种神化的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合成一组的图案。四神即是与辟邪求福有关的神性动物,能守四方,辟不祥,又能表示季节和方位。并和“五行”学说和“五色”联系对应起来。

主黑色

冬北玄武

主水

主白色

秋西白虎

主金

主青色

春东青龙

主木

主赤色

夏南朱雀

主火

3、什么是长信宫灯?

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灯通体鎏金,器形为一优美的跪坐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造型处理自然得当,仕女神情自若,姿态优美。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6个部分分别铸造,然后组合而成。灯亮时,烟尘通过衣袖而集中于灯体之内,保持了室内空气之清洁;灯座上有一个活动的环壁形灯罩,可根据需要调节灯光的方向和强弱;此外灯座、灯罩、头部、右臂等都可折卸,便于擦拭和清洁。这是一件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即实用又美观的古代灯具设计的杰作。

4、简述你对汉代砖瓦的认识

汉代的陶瓷在原有基础上的到进一步发展并有所创新。其主要品种

有:釉陶、彩绘陶、原始青瓷、陶塑、画像砖、瓦当等。

(1)画像砖:是用于古代祠堂及墓室里的陶砖,因其上印有或刻有

浮雕像的图像,所以称为画像砖。汉代的画像砖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方砖大多产生于四川成都地区,其装饰题材十分广泛,有生产劳动、车骑出行、社会风俗、神话传说、庭院建设等,而以表现生产劳动的最有特色。

(2)瓦当:战国瓦当为半圆形,称为半规瓦;汉代则主要流行圆瓦

当。主要纹样有: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和文字瓦当。

5、汉代铜器工艺的类型、成就。

(1)铜灯: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汉代铜灯种类繁多,造型奇巧,灯体优美,功能合理。既符合实用的要求,又符合科学的原理;既可作灯具使用,又可作为格调高雅的艺术品和室内陈设品。

(2)铜镜:主要特点,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

A、前期:多用平雕手法,镜面平整,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

饰。

B、中期:因镜纹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外国学者也称

之为TLV镜。

C、晚期:纽座大,呈柿蒂形,连弧纹多在内区,多用吉祥语作字铭,并新创浮雕式作法,纹饰较高。

(3)铜壶:汉代铜壶已成定式,鼓腹、小颈、侈口、圈足、腹两侧

多有铺首衔环,器形优美。

6、什么事鎏金、矢蜡法、错金银?

(1)鎏金:又称火镀金,即将金箔剪成碎片,在坩埚内加热,然后

一1:7的比例加入水银,使融化成液体这种金和水银的混合液体称为金泥。

(2)矢蜡法:他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重加固后,待干,倒入铜溶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3)错金银:用金银丝镶嵌,在青铜器表面形成金色或银色组成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错平滑,产生一种富丽辉煌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时代背景: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各族人民被四处迁徙,受尽苦难,但也增加了名族融合,促进了手工艺的发展。

2、工艺美术的中心开始从北转向南。

3、哲学思想上的玄学的流行,崇尚清淡,也给工艺美术很大的影响。

4、六朝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瓷器的完成,它替代了传统的铜器而制作各种生活的器血,使中国开始进入瓷器时代。

二、艺术风格:玄学的流行和佛教的传播相结合,使得追求玄虚、恬静、超脱成为社会哲学思想的主流,于此相联系,工艺美术表现为一种清秀、空疏、雅致的艺术特色。时期的工艺美术

三、艺术成就:

1、陶和瓷主要区别在与原料不同、烧制温度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2、青瓷是我国最早的瓷器,是一种颜色偏青或偏灰渌色的瓷器,在胎体上施以铁为作色剂的请渌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

3、青瓷以盘口壶、鸡头壶、莲花尊的造型最为有特点。

4、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有不同:a性制不同。B题材内容有所发展。C装饰纹样有所发展。D艺术风格不同。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篇2

起初学校要求《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由于课程知识点繁多, 导致教师授课是填鸭式教学, 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考试时候学生临阵磨枪, 更有甚者指望考试作弊。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单一呆板, 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 直接导致教学上的失败。学校推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来, 采用行程式考核模式 (Continuous Assessment) 。形成式考核是指对教学全过程的测评和课程学习的指导性考核。即代替单一考试考核, 在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之外, 亦在考核方式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素质 (批判性思维、演讲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 。将单一考试转变为学期中多次考核, 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讲演报告、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扮演、团队项目、课堂测试、课堂参与度、课外调研项目、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全方位的综合考核系统。行程式考核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过程和实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性, 不再以单一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单一课程考核标准, 而是将考核溶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重过程轻结果。

笔者所在的学校系一所民办高校,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行程式考核模式进行《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以下内容便是课程创新教学探索。

一、《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的设计

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方法是老师按照时间发展顺序, 首先讲当时朝代的社会背景, 指出时代的总体风格, 然后按照门类, 诸如漆器、染织、瓷器等相关特点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该章节的工艺美术史特点。知识点繁琐冗长, 老师讲授非常辛苦, 学生却丝毫提不起兴趣。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直接导致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脱节,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笔者所在艺术设计系有几个不同专业, 针对各自的专业方向, 应该将内容有所侧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点不一样, 例如针对对环境艺术系学生, 重点可以介绍下建筑风格设计特点。针对产品设计类专业, 着重讲述器型特点以及设计理念。例如汉朝的长信宫灯, 距今2000多年的一件灯具, 在引导学生对它的造型进行分析外, 阐释设计师的环保理念非常重要。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而言, 重点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装饰纹样, 并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例如, 唐朝的主要装饰纹样牡丹纹, 和云南白药LOGO相结合;商朝的饕餮纹在20元钱人民币上的应用等。古代的装饰纹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所应有, 学生就会觉得学有所有, 学有所值。对服装艺术系学生, 介绍中国印染织绣与服装的成就;还有卷云纹在传统纹样中屡次出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祥云火炬也有所引用。这些都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总之结合现代设计作品讲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以古代工艺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实际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使学生从思想上更能认识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重要性。

(二)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繁多, 若是以年代教学, 每个朝代讲述时就会牵涉到几种工艺美术品。最好采取故事性专题教学, 不使用年代教学。以每一种工艺美术品为线索, 尽量简化课本内容, 学习不同时代下该工艺美术品的演变。全书内容以材质分类, 可以分为青铜器, 陶瓷、家具、玉器、石雕、织绣等八大器型。具体以青铜器为例,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阶段, 二十多种酒器即为代表, 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 都可以单独作为专题进行讲解。总之, 以专题的形式讲解《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 教师学生思路清晰, 突出重点, 避免枯燥。

(三) 创新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形式不应只停留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层次, 而是最大程度上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第一位的, 善于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些常识性的美术史知识, 比如美术作品名称、内容、产生的具体年代等等教师稍做介绍后, 可以模拟一些场景。譬如在讲到元代青花瓷器相关内容时, 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鉴宝现场。在讲台上放2个青花瓷器, 分别请同学们上台看、摸, 鉴定瓷器的花纹是手绘的还是采用现代贴花工艺制作而成。在这一个模拟现场, 同学们气氛活跃, 表现积极。各抒己见, 在相互争论不下的时候, 老师解开谜底, 并趁机给学生讲解青花瓷的器型以及花纹特点, 采用这种模拟情景的方式授课, 同学们兴趣浓厚, 知识点记忆牢靠。

2.实地考察

从教室走向博物馆, 实地考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笔者每年都会带着学生走进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市博物馆。从课堂到眼前, 几千年前的实物呈现在眼前, 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震撼, 更有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的自豪感。带着学生边看边讲, 比单纯地在教室里看图片视频要直观, 学生们很快就能辨认出饕餮纹、窃曲纹;从土与火的艺术展中了解了什么是中国瓷器的美;经过2000多年的腐蚀依然能锋利如初的越王勾践剑激起了学生的广泛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不仅仅是千年不锈之谜, 更是对事物观察分析的方法。学生们在博物馆看到这些藏品, 一方面感叹器物的精美外, 更直接地是感叹古人的智慧。通过直接和文物接触, 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了他们钻研文物的热情。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积极踊跃, 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有的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多处考察, 并能获得一些颇有价值的发现。

3.自主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中, 学生们要进行分组专题讨论。结合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 以专题的形式, 进行自主课题研究, 以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常常鼓励学生课后上网, 去图书馆查找相应的资料。例如人类凉爽工具的演进过程, 古人早先以树叶纳凉, 后来出现各种材质的扇子直到今天的电风扇、空调的出现, 中间器型和纹样经历了哪些变化, 体现了人类社会逐步发展的过程。学生们经过认真的查找资料后, 以专题的形式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表达形式多样。可以用表格进行比较说明, 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乡特色, 来阐述相关文物的特点。说到自己的家乡, 学生们眉飞色舞, 津津乐道。记得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谈到自己的家乡武当山, 非常自豪, 他查找了很多关于武当山知识, 谈起了道教法器, 武当山建筑特点等。以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讲台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家乡特色, 掌握了知识,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能更好地阐释工艺美术史的特点。

二、《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教学考核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传统的考试方法采用单调的闭卷考试, 试卷中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七大题型。还分卷和B卷。学生为了能考试过关, 死记硬背, 考试完后就什么又不记得了。这种考核方法让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因此最好的课程教学考核采用行程式考核方法。考核是由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评价等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粗放的模式,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成绩的评定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

(1) 课堂表现。包括回答老师问题, 上课出勤率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有利于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和学生应试式的学的状况, 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2) 小论文成绩。鼓励学生发表与课程相关的论文, 发表论文就可以免考, 分数由任课教师对文章评估确定。小论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就所学课程的内容指定或自选题目写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 要求学生课后做阅读笔记, 提高阅读能力。

(3) 自主课题研究。教师选择一些既有理论性又具有现实性的课题, 要求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质疑答辩, 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评价给小组打分。

(4) 课堂课后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课后读书, 撰写读书笔记, 读后感。绘制各朝代主要装饰纹样, 利用学生擅长的方式激发兴趣点, 加深知识掌握的程度 (5)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试卷考试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 考察其观察和思考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少考或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 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

结合具体情况, 给以上五部分成绩一个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这门课程的学习总成绩。通过这种种方式, 改变过去只重视期末考试的做法, 增加全方位教学环节的考核, 形成教学行程式考核, 扭转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局面,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中国工艺美术史》未来教学实践展望

结合《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内容, 探索建设以微视频为载体的课程网络学习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视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式也发生着变化, 从最初的教育影视、网络视频课程, 演变为微视频课。相信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可以开展成全方位公开课, 老师和学生共同站在讲台上探讨问题, 达成共识, 教学相长。

总之, 基于行程式考核模式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创新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思考研究的能力。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 加强理论基础。拓宽设计思路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

摘要:《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本文着重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的方法, 采用行程式考核模式, 探索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未来课程实践探索等方面, 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行程式考核,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创新,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丽新.美术史教学改革的思考[D].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

中国工艺美术展览撷英 篇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我国举办的工艺美术展览中,大量中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体现出国内工艺美术行业传统和现代观念的碰撞。

不同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好的工艺美术品更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现给大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工艺美术展如春笋般涌现,这些展览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53年12月——1954年1月,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参观了展览;1972年9月——1973年1月,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朱德、李先念、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审查预展并题词;1978年2——5月,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邓小平、李先念等观看了展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迄今已有逾越10年的发展历程,展会档次、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吸引了众多专业买家、收藏家和广大消费者,是工艺美术行业内公认的品牌展会。

2004年8月,在上海美术馆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展览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产业教育分会(筹)承办的“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是工艺美术界第一次真正走进艺术殿堂。

这是一次学术性活动。在工艺美术界举办这种学术性的活动是第一次。“中国的”、“现代的”是它的展览核心。这次参与展示的作品除从事工艺美术产业的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外,还有众多高等学府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进一步开阔眼界,促进交流,以推出新人新作品。

2009年1月10日,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正式与公众见面,这是我国工艺美术作品在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此次展览以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主要邀请对象,展览旨在从学术的角度回顾和梳理60年来新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成就,向公众展示代表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水平的艺术作品。展览的举办即是中国美术馆集中展示和研究工艺美术的历史性开端,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提升工艺美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此次展览的举办将成为中国美术馆工艺美术工作的重要开端,填补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未举办过工艺美术大展的空白。

中国工艺美术史小结 篇4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的统一的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形成新的风格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能更好的体现其艺术效果

三、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

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体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商代

一、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也就表现为宗教迷信的思想,其工艺装饰纹样也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

二、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商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反映。商代的造型多运用庄重而又安定的直线,装饰也采用对称而又规整的格式。

三、青铜器的造型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的制作十分发达。

四、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

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同时也比较看重现实,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应礼治的需要。因而工艺制作的样式,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的秩序感。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无论品种、制作、艺术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时代风貌:

一、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由于的独立生产和发展,工艺美术制作具有地方性、普遍性、多样性。地方性是指各地形成了地方名产,如齐国刺绣,楚国漆器,吴越刀剑。普遍性是指无论文化先进还是落后,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工艺美术生产。多样性是指各地工艺生产品类繁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二、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局面,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改变了商代的中心对称,单独适合纹样的图案组织,也改变了周代的反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即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要骨骼,它布满全身,不分主次,而以蟠虫离纹、蟠虺纹为其主要装饰花纹

四、工艺美术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制作设计理论。直接总结工艺制作原则的,是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门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制作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他的伟大成就,至今仍在艺术和学术领域中闪烁着光彩。秦汉

一、汉代初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的到很大发展,汉代工艺美术有着空前的全面发展。工艺美术的品种增多,在艺术、技术、材料上,都有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二、汉代儒学的宗教化,厚葬之风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一类内容占有极大比重。而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陶塑明器等,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三、在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四、汉代的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概括。质它具有古朴、质朴的特点,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动装饰面的多样变化使人产生一种动感。紧汉代的装饰是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味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即样式化的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韵味。汉代的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具有以下特点:1.变形的处理—剪影法2.构图的处理—分割法3.装饰的处理—填充法4.材料的处理—减地法。六朝 六朝时期

在我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史上,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里,玄学的流行,崇尚清淡。好放任无羁,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点。反映在装饰题材上,开始打破了过去的神兽云气的传统内容,出现了反映当时宇宙观的新题材。这可以以竹林七贤砖画为代表。从工艺美术的风格来说,它具有清秀、空疏的艺术特点。六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这种长期混乱的时代里,佛教的兴起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反映在工艺美术上,铜器、石雕、织绣等,均多作佛教题材。漆器中夹纻造像的发展,也与佛教有关。作为佛教的莲花、忍冬,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内容。因此,工艺美术制作的宗教化,和受外来形式与风格的影响,正是六朝时期的重要时代特色。

在这一时期,全国以北方为经济中心的传统局面开始变化,南贫北富的情况开始扭转,产生全国平衡发展的新形势,这为唐代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

在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上,以此为分界线,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体现在:

一、唐代是一个“统一、上升、自信、开放”的时代。唐工艺美术的生产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点。原因:

1、经济的高度发展

2、自信和开放的政策3.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4.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

二、唐代在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体现在:1.人的意识的解脱,人的价值的发现。原始社会,人们处于因自然的超人力量而产生的原始宗教观念中;商周时期,是崇奉并依赖于天神而维护其思想统治;汉代儒学的神化;六朝时期的宗教统治等等,人的意识是在长期的被制约中。而唐代,人开始认识了自己,并使周围的事物服从于自己的活动。2.在装饰方面,一反过去那种神秘、拘谨、威严的艺术气氛,而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表现出自由、舒展、情趣的特色,美丽的花朵,卷曲丰满的卷草,自由飞翔的禽鸟,翩翩起舞的蜂蝶,是常用的装饰题材,它广泛采用了人们现实生活中所关注的一切美好事物,面向生活,面向自然。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卷草在汉代装饰中就有,唐代卷草则更加繁复华美,多以牡丹为主花,到明代中期以后,渐变为以莲花为主体的串枝花。3在工艺美术创作上,使传统工艺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并广泛汲取外来工艺文化的滋养,创造出唐代工艺美术的新的时代风貌。在这些方面,就显得十分可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以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所以也可用情字来形容。唐代创造了灿烂的盛唐工艺文化,不仅对国内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较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工艺文化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宋代

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和唐代相比,正好形成两种不同的特色。1如果把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唐代华丽,宋代优雅。唐代开廓宏伟,宋代严禁含蓄。2从美学的角度看,宋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3唐代的工艺美术,以材料的珍贵和做工的精巧为其特色,反映出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宋代绘画则直接进入了工艺美术领域,不少工艺品种以表现绘画为其目的。一定的政治经济,以及由此形成的哲学、文学思想,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思潮。

1、宋代是十分软弱的朝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缺乏宏博的雄伟气魄。2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因而也是一个文治的时代。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工艺美术制作,装饰题材走向文学化和绘画化;一部分工艺美术产品脱离实用而向纯欣赏方向发展。

3、在哲学领域里宋代崇尚理学,所以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具有内蕴、恬淡的特点,端庄大方;色调多用冷色,有宁静感;装饰常采用富于理性的规则的几何纹,更多的是素朴无华。

3、在文学思想上,要求的是平淡自如,条达舒畅的目标。文化的渐趋平民化,工艺美术生产也走向商品化。大量生产,力求降低成本,以扩大工艺美术的社会效能,在这一点上,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代的工艺美术,还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它的一些特点。至此,工艺美术明显的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它虽未能成为主流,却对明清的工艺美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代

元代时我国强盛而统一的时期,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改变了自宋代以来积弱不振的政治局面,这种社会背景,必然影响着元代的工艺美术发展。

1、和宋代相比,如果说宋代是“崇文”的,那么元代则是“尚武”的。在工艺美术上形成了元代工艺美术的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像陶瓷器皿的厚重、粗大,丝织品流行加金技术而显得富丽辉煌。

2、元代贵族统治者十分重视加强思想方面的统治,利用宗教麻痹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识。元代最盛行的是佛教,尤其是西藏传来的喇嘛教。道教也盛行一时。这些反映在工艺美术的制作上,一些宗教内容的装饰题材和为宗教所用的器皿,都常有所见。

3、元代版图的扩大,交通的发达这些条件密切了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也加强了对国外的交往。这些。对于促进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对于发展工艺美术,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

明代的工艺美术,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雕刻以及建筑装饰等,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其艺术风格,达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可以用健、约等字来形容。所谓健,是充实而不浮艳,所谓约,是概括而不赘疣。无论造型还是纹样,装饰性都很强,使人感到美的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缠枝花是明代最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它以近于固定的格式,卷曲相环,通常用宝相花和牡丹花。

在明代,绘画已经较普遍的应用在装饰上。明代在工艺上采用的绘画,往往注意结合器物的形体,因而使绘画适应了装饰的要求。

明代的工艺美术明显的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宫廷工艺是为少数封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它的作法细巧严谨;民间工艺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质朴、豪放自然、健康等特色。前者侧重在技术上,后者侧重在艺术上。

明代的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特色的主要特征。

清代

一、从整体看,清代的工艺美术,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把艺术和技术等同起来,虽然技艺精绝,使人赞赏,但不能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在科学上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使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从而使人在工艺美术的创作中,逐步由被动转入两人主动。

二、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

三、清代工艺美术,不仅品种得到极大发展,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也具有时代特色,这样不但可以使某一工艺多用化,还可取长补短,提高效益。

四、在清代工艺美术领域中,已经逐渐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两个体系,产生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为不同对象服务。前者淳朴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后者矫饰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篇5

一、大纲说明(一)(二)(三)(四)课程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 课时数量:32课时 教学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注意授课的普适性和专门性。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五)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六)教材: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未及收录,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七)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作业与考核

作业数量:

课外作业3次

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里。

2、作业二为非命题作业,只给出宽泛的范围,体裁不限。作业质量描述:

1、作业一为500字左右论文,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严谨。要结合具体作品,条理清晰地把问题阐释清楚。最好在此基础上,还能提出自己观点,并言之有理,论证充分。

2、作业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对文化的态度、对美术史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对作品的鉴赏等等。学生可谈古,亦可论今;可形而上地谈文化和思想,亦可形而下地讲技法或作品;可泛谈一切艺术,亦可针对自己专业„„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陈陈相因的“权威”观点,关键要有思想,有新意,有创造力,畅所欲言,合理充分,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考核标准与程序:

作业一20分 作业二20分 期末考试40分 学习态度20分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由2次课外作业和1次期末考试组成。期末考试试题由授课教师拟出,然后交学院教务处审定。授课教师将2次课外作业和1次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数。

二、教学基本内容:

以时代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以作品为对象,划分主题,突出重点,由点带面地讲述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针对设计类专业,特别侧重讲授营造的观念,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

1、时代背景。任何时代的政治、文化,乃至科技背景都对工艺美术的发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首先要对各时代的背景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

2、具体作品。对工艺美术品的介绍、分析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中心。由此,我们才能了解其造型、纹饰、技法及功能。但工艺美术的历史不仅仅是人类掌握材料技能的进步和征服自然能力增强的历史,也是人类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人类在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同时,不断地培育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并通过造型、纹饰、材质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甚至,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又成为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依据。工艺美术的造型、纹饰、技法及功能和其审美风格是互为因果的。所以,在对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纹饰、技法及功能掌握的基础上,还应对工艺美术的审美风格作进一步的概括。

3、设计思想。在掌握了具体作品以后,还需要理解工艺美术的设计思想,这一点对设计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绝不能仅仅就“物”论“物”,只关注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而应是就“物”论“人”,侧重营造的观念,应充分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才能与时俱进,为今天的设计艺术服务。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不能囿于书本,既要贴近专业、服务专业,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1、针对不同专业,将教学内容适当衍发。教学的主干内容确立后,在讲述每一时期代表成就时,将同时期其它艺术成就作辅助介绍。尤其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时,寻找学生兴奋点,将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专业作不同地调整和衍发。如对环境艺术系学生,介绍建筑与室内陈设设计;对装饰艺术系学生,介绍古器物的装饰性和同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系学生,介绍传统装饰纹样和构图、用色原理;对工业设计系学生,介绍造型演变及适用和审美的原则;对服装艺术系学生,介绍中国印染织绣与服装的成就;对数字艺术系学生,介绍平面性的中国绘画和装饰纹样。

2、增加人文素质内容。中国工艺美术史更应体现素质教育,要着力提升学生文、史、哲修养。在教学中,应旁涉文学、哲学、宗教、民俗等相关学科。谈古论今,博采群英,艺术产生的社会土壤、文化背景、时代特色便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更深入的阐释,文化含量大大增加。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史也应突出情感教育。教学中加入教师的所见所闻,教师的审美思考,工艺美术史才是现代人眼中、现代社会与历史交汇积淀而成的新的人文景观。历史有了时代感和穿透力,才能变得更为可亲。

三、大纲正文 绪论(6课时)

(一)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本质(二)适用原则、材料与技术(三)造型、装饰及其主导(四)认识功能和审美意义(五)时代主流与生产格局(六)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2课时)

(一)彩陶

1、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半坡型、庙底沟型

2、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二)黑陶

龙山文化(三)总结

彩陶以装饰胜,黑陶以造型长。原始社会的神秘文化,代表着人类蒙昧的童年。但艺术却并不蒙昧,适用的造型,红、白、黑的色彩,丰富的装饰向今天的我们传达美感,于当时,却只是普普通通的坛坛罐罐罢了。奴隶社会工艺美术(2课时)(一)陶器

(二)青铜器(三)总结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制作轩宏,令人遥想;纹饰精美,引人赞叹;风格凝重,发人深思。

封建社会工艺美术(共20课时)春秋战国、秦汉(4课时)(一)陶器(二)青铜器

(三)漆器(四)总结

1、战国

清新的风气反映在青铜器与陶器上,让人从奴隶社会的凝重中解脱,眼前一亮。

2、秦汉

严谨的现实主义风格。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神仙思想与儒家道统糅杂,上天入地的想象与森严的秩序安然并存。魏晋南北朝(2课时)

(一)瓷器(二)总结

瓷器初创,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外来文明的影响。隋唐(4课时)

(一)陶瓷

1、瓷器:青瓷、白瓷

2、陶器:唐三彩(二)漆器(三)总结

自信开放的大唐盛世,雍容大度的气度美,胡风的影响亦不容忽视。辽宋夏金(3课时)(一)瓷器

(二)漆器(三)总结

积文积弱的宋朝,工艺美术体现了文人内秀、清雅、完美的审美境界。蒙元(2课时)

(一)瓷器(二)漆器(三)总结

蒙古族的统治使元代工艺美术具有多大器、好繁饰的装饰特点,风格圆润浑厚。明(3课时)(一)陶瓷

1、瓷器

2、陶器:宜兴紫砂陶(二)漆器(三)总结 工艺美术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清(2课时)

(一)陶瓷(二)漆器(三)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2 篇6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欣赏工艺美术的方法,了解基本的有关知识,激发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对工艺美术的认识,欣赏方法的培养。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内容繁多,知识陌生。

教具:课件 授课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列举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的品种?

学生回答:工艺美术品就是家里的摆设,比如壁挂,我们生活中的工艺美术品有: 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

老师:这个同学说的很好,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品,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这节课就是让大家来欣赏和了解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教会大家如何欣赏,并欣赏优美的作品,接着展示课件。

老师: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老师不是我,而是你们的同学,他们准备了精致的课件及丰富的知识,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同学为我先讲述陶瓷部分

学生:请同学告诉我陶瓷的区别有哪些?

学生1:质地不同,色彩不同,一个白另一个是土色。

学生2:

1、材料不同,陶器用的是陶土,瓷器用的是瓷土;

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在1000度以下烧制,瓷器在1200度以上温度烧制;

3、质地不同,陶器、粗糙,而瓷器细腻;

4、用釉不同:陶器用低温釉,瓷器用高温琉璃釉。展示课件。

学生:欣赏这些彩陶作品时,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它们在造型和纹饰上各有什么区别? 学生1:这些作品在造型上各有特点,可能是分工不同,纹饰上也很抽象。

学生:请大家仔细欣赏这些纹饰,虽然很抽象,但大家是否可以判断出它们是来自哪里的呢?

学生1:有的像水的漩涡,有的像动物的皮毛,有的像天空的星星。

学生: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大家是否可以想象出当时的人们是多么充满智慧啊!他们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然后在抽象变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案。造型:以生活中常用器皿为主,实用,多样。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土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基础上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高度概扩。学生:接下来我们开始欣赏瓷器, 瓷器则是用瓷土加水,经比烧陶器更高温度的火力烧成的。创造瓷器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又一伟大贡献,所以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为同一单词China。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都独立地发明创造了陶器,唯有瓷器是由中国人发明,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后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为了扫清障碍,现在将一些专用名词给大家解释一下:

青花瓷:用钴料在坯胎上装饰

,施透明釉,在高温(1280~1350℃)中一次烧成,呈青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又称釉下青花瓷、釉里青、青花白瓷、青花白地。中国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

斗彩也称豆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而成的。制作过程是先用青花釉料在白色瓷胎上打出花纹的轮廓线,入窑烧制后再用彩料绘出花纹,然后再用低温烧一次,形成又一道釉上彩。

珐琅:搪瓷的旧称。现多指艺术搪瓷。珐琅一词源于音译。出现 景泰蓝后转 音为 发蓝,后又为 琺瑯。1918 ~1956年,琺瑯与搪瓷同义并用。1956 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琺瑯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红花的釉里红产品,其烧制工艺与青花瓷相似,但由于铜需要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成红色,这比青花瓷的生产又增加了难度,明清景德镇工匠成功地掌握了这一项烧制技术,生产出多种釉里红产品。接下来开始欣赏精美的古代瓷器,看课件。

老师:感谢这位同学的讲解,下面我们开始青铜器的讲解,青铜器是一种合金,因为铜的硬度很低,而熔点很高,如果加上一定比例的其它金属就变得熔点低而硬度极高,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当初的青铜器是一种稀有金属,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拥有,当时是用来进行祭祀时候的一种礼器,为了使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青铜器,下面请同学为大家作精彩的讲解。

学生:青铜器作为一种礼器,其实还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有一句成语叫做一言九鼎,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啊?

学生1:就是说说出来的话像九只鼎一样的分量。

学生2:其实一言九鼎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要像古代的君王那样算数,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拥有九只鼎,鼎的数量随着官阶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青铜器在远古时代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青铜器最兴旺的时期是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演变,秦汉时期就变成了日常的生活用品,直到后来渐渐的被铁器所取代。下面我们通过课件来欣赏一下古代青铜器。青铜器可以分为礼器、乐器、酒器、兵器、食器等。古代的青铜器有很多的纹饰,这些纹饰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装饰风格,下面请大家欣赏这些精美的纹饰。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请同学分组对商、西周、春秋和秦汉的青铜器加以欣赏和分析,并举例说明其特点。商代的青铜器装饰感强,神秘﹑厚重由权威。商代的青铜器装饰感强,神秘﹑厚重由权威。春秋战国的青铜器造型奇巧,手法趋向写实,纹饰易于理解。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加轻便,精巧,实用。欣赏几件代表性的作品

老师: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讲解,青铜器的演变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品都凝结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创造力,我们要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认真体会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请同学给大家讲解古代玉器。

学生: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玉的自然属性被人格化、道德化。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焉”,说明玉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古代中国以玉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所以古人以佩玉为尚。对于玉我们中国人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喜欢佩戴玉的饰物,关于玉的传说也很多,穿插关于玉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足以了解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下面请大家随着我的课件走入玉的世界,将天然的玉石加工成无暇的美玉就需

要“剜脏去绺”、“因材施艺”,而“巧色”与“俏色”是指合理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展现玉材之美。玉在古代分为礼器、依仗器、实用器、装饰器等。

浅谈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及应用 篇7

关键词:工艺美术,当代发展,正则绣,南通蓝印花布

1 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境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存在并被广泛的应用。在这种社会现状中, 传统的工艺美术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 在人们的意识中也忽视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所以在现代社会发展中, 传统的工艺美术面临着艰难的境地。

促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出现困境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 是由于传统工艺品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在生产效率上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市场发展, 和现代的经济水平差距太大, 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械式加工, 又失去了工艺性, 缺少工艺美术的精湛和细腻, 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其次, 和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的背景有关, 由于其生成的历史背景是在封建社会, 具有浓郁的阶级色彩, 和现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 那种古典的韵味和内涵是现代人无法体会到的, 审美情趣和现代人发生了冲突, 导致其在现代社会中无法立足。再次, 由于在以前的一段时间之内, 传统的工艺美术比较青睐于国际市场, 也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中, 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一旦出现萎缩, 立刻就会使企业发生倒闭的现象。以上的种种原因都是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困境的因素。

2 传承性-工艺美术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我国的工艺美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 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 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代代的传承至今, 肯定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从古至今, 有很多的工艺制作技术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已经具备了其自身的特性,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在民间的艺术作品中, 很多有代表性的艺术品被广泛的流传, 并且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这些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被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以为其制作的过程融合了创造者的真情实感。在传统的工艺品生产过程中, 都是以家庭手工作坊的形式出现的, 对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经过创造者亲手完成的, 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了创造者的细心琢磨。在制作的过程中, 将制作者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 通过艺术品的展现, 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人情味, 感受艺术品所带来的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 更多的是展现的一种情怀, 一种文化素养。而现代的流水化作业生产的产品, 全是由机械化的机器生产的, 丝毫感受不到人情味, 没有情感的传递。在现代都是生活的人们, 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在封闭的空间, 所以特别向往那种自然的淳朴的生活环境, 但是在现实中还很难去实现, 而传统的工艺品所散发出来的是那种来自自然的淳朴和归真, 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还可以感受到一种情怀的传递, 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所以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得以传承至今, 可以发扬光大。

3 工艺美术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

工艺美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 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一种正统文化,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传统工艺的存在, 才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具有意义, 它是我们文化生活的基础。在传统工艺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已经意识到了, 要想传统工艺在现代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就必须与现代人的喜好和生活结合起来, 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实际上,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传统工艺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渐得到了复苏。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被人们所喜爱并受到追捧, 因为其具有朴素的古典美, 具有纯真的自然的人文情怀, 可以传递创造者的情感, 具有亲切感。这些都是现代工业生产所不具备的, 现代工业生产过于理性, 感受不到人情味, 而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的人们已经厌烦了这种冷漠的生活方式, 通过传统的工艺品可以唤起人们心灵的纯真, 真实的感受到自然的淳朴, 所以传统的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下面就以“正则绣”和南通蓝印花布为例, 对工艺美术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略作阐释。

“正则绣”首创于上世纪20年代初,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在他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校内发起, 和他的学生杨守玉, 吸收西洋画的色彩原理, 突破了“密集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针法, 以长短不一的线条、灵活多变的乱针绣法, 以色线层层相叠, 使传统刺绣一改而为“富有立体感, 丰富色彩”的绣品, 并定名为“正则绣”。一件作品的完成, 少则数月, 多则一年, 穿针引线数十万次, 因其不可复制性, 每幅作品都具有惟一性,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正则绣”作为一种高档礼品, 被推荐为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市政府的指定礼品, 且常年接受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订件, 在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品, 宋代已有成熟的技术, 明清时代普及于我国南方地区。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 其制作技艺从明代开始, 延续、传承至今。目前, 南通现代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不断适应时代需求, 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 由单色发展成复色, 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并走出了单一的土布时代, 面料、花型众多, 由生活实用型转为实用装饰型, 全以手工制作, 结实耐用、图案吉祥, 形成了蓝印花布服饰、门帘、壁挂、台布、太阳伞、包类、玩具、布匹、扇子、杯垫等系列制品, 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渗透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自1997年建成以来, 在保护、抢救、挖掘、继承、开发、创新蓝印花布传统艺术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研制开发的数百种蓝印花布制品畅销国内外, 为蓝印花布的传承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他“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经营理念, 有效地激活了蓝印花布的复兴。

以上两个个案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1) 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应采取传承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即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求, 进行产品的延伸性开发, 为普通民众喜爱, 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2)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有“市场细分”的原则, 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也可参照这一原则, 即高端产品与普适性产品共同发展, 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进行研究、开发和营销, 以获取最大市场份额。

3) 现代社会, 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千篇一律、单调乏味产生反感甚至抗拒, 追求个性化, 追求返璞归真, 喜爱竹、木、藤、棕、草、石料等天然原料制作的产品, 服饰上偏爱纯棉制品, 尤其珍爱旧时典雅温润的手工制品, 一些纯手工制品受到人们的追捧, 并日益形成消费的新潮流, 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 篇8

从事钧瓷艺术研究30余年来,孔相卿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术突破。孔相卿经过研究、整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手法,论证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创立了当代钧瓷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并率先在钧瓷界带头推广、规范钧瓷的制作工艺。学术界总结分析认为,从业30余年来,孔相卿创造性地援引钧瓷窑炉烧造具有“还原窑变反应釉”特质的钧瓷,一改延续千余年的“十窑九不成”钧窑定律,历经千百次试验,制定迥异于一般陶瓷工艺学的钧瓷烧成制度,探索出净色期、呈色期、保色期细分的钧瓷呈色工艺流程标准,却幻化出五彩缤纷的、最具色彩覆盖性的钧瓷色彩体系,引领钧瓷成为真正世界陶瓷王国“之魁”,颠覆并重构陶瓷工艺史和陶瓷美学史。

30余年来,孔相卿创作的钧瓷作品《丰尊》《伟人尊》《国泰鼎》《珠联璧合》《坤元鼎》《祥和尊》等多次入选国礼、荣获国家大奖,或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并连续十届主持创作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上一篇:马营小学安全教育月活动计划方案下一篇:我们理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