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化学

2024-10-09

生活与化学(共8篇)

生活与化学 篇1

化学与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学院:经济管理 级别:2010级 本(专):本科 姓名: 学号: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化学与生活

———学化学,让生活更充实

关键词:合金 萘 酚酞 碳酸钙(镁)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化学事业的发展也在蒸蒸日上,众所周知科学是柄双刃剑,同样化学也是如此,化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进步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事,趋利避害,发扬化学事业,尽力避免向不好方向发展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一点义务职责,现在让我们看看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吧.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 1漂亮的”金粉”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塑料日记本、活页夹等用品上烫有金字或金色的图案花纹。这金字或金色的图案是用金粉烫上去的。这黄金色的金粉难道是用黄金磨成的粉吗?当然不是。金太昂贵了,人们绝不会拿它来磨粉用来装饰一般的用品,那么,金粉到底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原来,金粉是用铜和锌的合金——寅铜傲成的。它的颜色与黄金一模一样,在我国汉朝时人民就会制造黄铜了,这就是后人称的“伪黄金”,当时的法律就明文禁止使用。我们知道铜是紫红色的,锌是银白色的,它俩的合金——黄铜,与金子一样黄澄澄、亮闪闪的。人们将黄铜的薄片和少量润滑剂经过捣碎和抛光制成的金粉。金粉广泛用于油漆与油墨中。

也不是银子做的。银粉是使用价格便宜而且还和银一样有银白色光泽的铝制成的。铝粉质量轻,在空气中很稳定,对光线的遮断力大,反射光的能力强„„这一系列的优点,使铝粉夺得了“银粉”的桂冠。制铝粉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纯铝薄片同少量润滑剂混和后用机械捣碎。另一种方法是将纯铝热熔融成液体(铝的 熔点较低,只有660℃),然后喷雾成微细的铝粉。

2名不符实的“樟脑丸”

衣服与书放在橱里,过一段时间,打开橱门一看,啊,好好的衣服与书本上面竟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谁捣的鬼?

这是专靠吃衣服与书本为主的蠹鱼干的,所以人们又常叫这种蛀虫为“衣鱼”。为了赶走这些坏家伙,人们总在橱或箱里放进一些“樟脑丸”。樟脑很容易挥发,有股浓烈的气味,蠹鱼闻得了只得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但樟脑价格较贵,并且在医药上(用以配强心药)、化学工业上(制赛璐珞塑料)有着更为重要的用途。所以日常买来的“樟脑丸”并不是用樟脑作的,而是用萘制的。

萘的分子组成是C10H8,纯萘是无色片状结晶,与樟脑一样,可直接蒸发成气体——升华。萘的气味同样能使蠹鱼受到刺激,因此是一种良好驱虫防蛀剂。

萘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价格比樟脑便宜。不过使用要注意,乎时买来的卫生球不很纯。里面还含有一些煤焦油,会让衣服上沾上煤焦油的污迹。因此用时应将一个个卫生球分别用纸包起来,再放到橱里或衣箱里去,等它全部挥发完毕,残留的煤焦油杂质就会被纸吸附住了,再不会给衣服增添麻烦了。

3泻药一种——酚酞

稍有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往氢氧化铂的水溶液中滴入一两滴某种溶液,溶液立即呈现鲜艳的红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指示剂——酚酞。如果往上述红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红色的溶液又会变成无色。

酚酞是一种最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使用时把它溶解在酒精中。它遇到碱溶液会呈现红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则仍旧是无色溶液。

可是,学过化学的人未必都知道,酚酞还是大夫治病的良药呢!在医药上,酚酞是一种缓泻药。酚酞能温和地刺激肠壁,增强肠的蠕动,促使排便,对于习惯的便秘很有疗效。“果导’冲就含有酚酞。

麻烦的的水垢

烧水的锅子,装水的热水瓶,里面常常积聚起一层土黄色的水垢。它是怎样生成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如何除掉它?

自来水看上去是澄清透明的,没有尘土与泥沙。可是将自来水煮沸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与碳酸镁沉淀:

Ca(HCO3)2 CaCO3↓+H2O+CO2↑

Mg(HCO3)2 MgCO3↓+H2O+CO2↑

日积月累,在锅底与瓶底就形成了一层水垢。积聚在锅底的水垢会影响热量的传递,造成燃料的浪费。特别是含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较多的井水及河水更易形成水垢。

碳酸钙与碳酸镁的沉淀由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时,还会把水中的其它金属离子共同沉淀下来。据研究,水垢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铝、铂、铬等含量都比水中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以上。如果将有水垢的热水瓶又去装酒或其它酸性食物,水垢中的有害杂质就会被溶解而进入食物中。因此必须及时洗掉水垢。

洗水垢的办法很方便,可利用醋酸的酸性化碳酸的酸性强的原理,将少量热的醋酸放到热水瓶中摇一会儿,这时发生化学反应,沉淀就会被消除:

这样,将热水瓶中的溶液倒出,再用清水冲洗几下,对人体有害金属便被洗掉了。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

鸡蛋、牛奶——中毒急救用

也许你听说过鸡蛋、牛奶与豆浆对中毒的病人可以用作急救药,这是何道理?

鸡蛋、牛奶与豆浆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蛋白质有个特点,碰到重金属离子,例如汞、铝等金属离子会发生沉淀。重金属离子进入人体时会使构成人体的器官和血液的蛋白质发生沉淀而失去作用,造成中毒。这时,给病人服牛奶、生鸡蛋白与豆浆后,食物中丰富蛋白质会和重金属离子作用,于是就减轻了中毒的毒性。同时,这些食物还给中毒虚弱的病人提供营养,有助于病人康复。

日常饮食中的误区

尽管日常饮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会有损健康。例如:

①牛奶不可空腹饮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不利于养分吸收,同时牛奶中的与一羟色氨等催眠成分进入体内,可使你工作或学习处于低潮。因此,喝牛奶应伴着面包等粮食类食品,一方面保证早餐有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粮食一起食用,可延长其在小肠的吸收过程,还可使蛋白质得到互补。

②牛奶不可当水喝。水对人体非常重要,为使体内水保持平衡,必须从饮食中得到补充。饮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汁,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喝白开水还是很重要的。

③饭后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蛋白质结合,既妨碍蛋白质吸收,又易发生便秘。

④酒后不宜用浓茶解酒,因为酒中的乙醇随着血液循环到肝脏中转化成乙 醛,再变成乙酸,然后分解成水和CO2,经胃脏排出体外。而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转化成乙酸的乙醛进入肾脏,造成乙酸对肾脏的损害。另外茶碱能抑制小肠对Fe的吸收。

⑤可乐不可当水喝:可乐喝多了会使体质变弱,皮肤发生变化。可乐是由许多化学物质萃取物合成,加上糖制成,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积有的化学物质对肝不好。

⑥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虫为食,而害中体内又往往沾有农药,这种农药残留在青蛙体内。因此,若食青蛙,农药也会进入人体内。轻者引起局部炎症、脓肿,重者可导致腹膜炎、失明、瘫痪。

⑦忌食青蕃茄,因为青蕃茄含有花青素和生物碱,食后会感动苦涩,甚至发生中毒。

⑧忌食发芽、绿皮、损伤的马铃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龙葵碱和白垩土碱。

⑨不宜过多食用色素饮料及食品,因为该食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特别使儿童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好动,饮食减退。

⑩不可过多饮用咖啡,虽然咖啡有醒脑提神,促进思维,消除疲劳的作用,但过量饮用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夜间失眠,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诱发胃病。

总结: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努力学好化学知识好好为人民谋福利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共同为我们自己健康生活奋斗吧!

生活与化学 篇2

21世纪的今天, 自然科学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医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 促进了化学研究领域大为拓展, 研究手段不断创新, 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同时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科学, 化学元素和化学物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宝库。人类对物质的需求, 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 总是在不断发展的, 而满足其需求的核心基础科学不仅现在是化学, 将来仍然是化学[1]。化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来源于生产, 它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生产决定, 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动力和机会。化学也起到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 没有化学, 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诚然, 化学如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 是把双刃剑, 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食品安全、健康与人口控制、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与能源匮乏等问题都与化学学科与技术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化学, 正确认识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2010年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 在谈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 明确提出“高校要推进和完善学分制, 实行弹性学制, 促进文理交融”[2]。师范院校作为一所以培养未来中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校, 要求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博采众长、德才兼备, 贯彻执行“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导下, 结合中学化学课程新课标的改革, 各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进一步加强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教学。《化学与生活》课程正好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 是这类通识课程的典型范例。因此在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开设《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1. 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是由化学本身研究的内容所决定。

化学的定义是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而变化的。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称化学为“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 化学变化为“永恒的分子变化”[3]。现代科学认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4]。也就是说化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研究物质的, 它不仅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更重要的还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众所周知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自然界、人类和社会组成了我们的物质世界, 所以化学研究的范畴包括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而人类的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 也是人类生命的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 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工作、休闲、社交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总体来讲, 人类的生活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生活, 一方面是精神生活。前者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它与化学的关系不言而喻, 后者则包涵了意识与情感。哲学家告诉我们意识和情感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 经济基础则是由物质所决定。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情感和意识, 如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现也与生物体内物质的反应和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上所述生活与物质密不可分, 而物质则是化学研究的主体, 因此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是由化学本身的属性所决定。

2. 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繁荣与精神文明的建设。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很明晰地看出它同时也是化学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历史。化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中兴和繁荣等几个阶段, 同时人类社会也完成了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向生产力水平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社会形式的进步。钻木取火的发明是化学的起源, 也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走向社会文明的开端;冶炼技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人们对煤燃烧过程的研究和蒸气机的发明, 推动了工业化生产的进程, 萌发了资本主义革命。总之, 在任何一次历史更替、社会变革的背后, 都隐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理所当然也包含了化学技术的贡献。当今化学早已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它与其它自然科学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又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历史事实证明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生活的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 社会生产力发展及人们期盼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 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不断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有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表述[6]。化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部分, 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是生产力的进步, 而化学科学对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如为满足人类对粮食增产的需求, 科学家发明了合成氨技术, 建立了化肥工业;为满足人类预防各种疾病,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需求, 科学家合成和发现了各种化学医药品和保健品;为满足人类在衣、食、住和行方面的生活水平的提升, 科学家发明和合成了各种高分子功能材料、食品添加剂, 建立了石油化工工业等。如今为攻克癌症、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世界难题, 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着各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绿色环保新型生态工业园的筹划。种种事实说明, 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化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任重道远。

三、《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1.《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

《化学与生活》课程旨在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化学现象, 时事案例, 以及化学与生活关系的介绍,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掌握有关化学知识, 了解有关化学原理,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用化学和科学的眼光与思维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从而达到文理渗透、理工交融, 人文艺术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目的。

2.《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

顾名思义, 《化学与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应涉及衣、食、住和行等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 介绍身边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以笔者开设的《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为例, “化学与饮食”一节主要介绍饮食结构中的化学物质类型、生理功能、营养价值, 饮食常识等内容;“化学与医药”一节中主要介绍化学药物的相关特点、安全知识和毒物;“化学与衣着材料”一节主要介绍常见和特殊衣着材料的类型, 化学特点、洗涤和保护措施等;“化学与功能材料”一节中主要介绍与人类住和行相关的功能材料、新能源的分类, 特点等知识。同时讲授内容应密切联系实际, 通俗易懂, 结合生活中一些重大的与化学相关的案例, 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和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起因、发展、发现、分析检测及社会影响等知识的讲解, 让学生在了解有关化学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环保理念、安全意识和科学的辩证唯物观。

3.《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主要特点。

《化学与生活》课程的特点应体现在五个方面, 即科学性强、化学味重、生活味浓、资料性真和通俗易懂。化学本身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科学, 在介绍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和现象时, 一定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待之, 以实践为基础, 以理论为依据, 不可以讹传讹, 误人子弟。《化学与生活》课程本来就是介绍身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知识和现象, 因此讲授的内容或案例一定要与化学学科相关, 一定要贴近生活, 联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衣、食、往和行等日常内容, 同时所选择的生活案例一定要真实, 资料详细、具体, 最好有公开报道, 对社会有较大影响, 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学科离他们并不遥远, 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亲切、可信和实用。《化学与生活》作为通识课程开设, 授课对象主要是低年级学生和文科学生, 其化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讲授时应由浅入深, 通俗易懂, 应尽量地回避复杂的化学结构, 反应原理和机理等纯理论化学的内容, 避免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 敬而远之的感觉。

四、师范性院校开设《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重要性

1. 师范高等院校的特性决定了开设《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重要性。

师范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主题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已实施了近10年时间, 所谓素质教育, 即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 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为适应这种新的基础教育模式, 师范性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一专多能和广博的知识面。而现实的中学教育体制中, 中学生在高二年级就分成了文科和理科班, 高考科目相应有别, 客观上导致了一些文科学生不关心自然科学, 包括化学, 在其知识体系中缺失了化学相关知识。由于自然科学知识的缺失, 必将会影响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 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补上这一课, 开设诸如《化学与生活》类自然科学方面的通识课程。

2. 现代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了开设《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 也可译为“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是美国博德学院 (Bowdoin College) 的帕卡德 (A.S.parkard) 教授于19世纪初第一次提出, 并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7]。它产生的背景是当时的大学学术分科太过专业、知识被严重割裂, 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 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 对不同学科有所认知、融会贯通的完全、完整的人。自20世纪起, 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我国在通识教育方面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几十年。痛定思痛后, 国家终于在2010年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部随即出台了“高教三十条”, 在此两个文件精神的指导下, 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各个高校都在尝试教育体制的改革, 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工作, 其中一个重要的修订内容就是在大学低年级加强通识教育, 规范通识教育课程。笔者所在学校将通识课程正式划分为五类: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 西方文明与全球视野,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五个类型涵盖了文、理和艺术等知识内容, 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化学与生活》课程被划归在“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类。

3. 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决定了开设《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成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其实这种博学、多能的人才培养思想源远流长, 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有体现, 认为博学多识可达到出神入化, 融会贯通的效果。如《中庸》中主张, 做学问应“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易经》中强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同时古人还论述了通识教育与培养通人、全人间的关系。如《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 “读书千篇以上, 万卷以下, 弘扬雅言, 审定文牍, 以教授为师者, 通人也“。回到今天, 在现代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 著名高校哈佛大学曾发表过《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 其中提出教育可分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前者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主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 后者则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两者有区别, 但并非相互对立和割裂。报告所建议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文学名著、西方思想与制度、物理科学或生物科学导论课, 以及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他课程。因此作为通识教育思想体系下的一门具体的自然科学科普课程———《化学与生活》, 它的开设必将对这种通才人才的培养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

五、结语

由于现实社会中化学与生活的这种密不可分,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以及新形式下,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加强通识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各个高校尤其是师范性院校开设《化学与生活》课程就显得顺理成章和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唐有祺.展望化学之未来:挑战与机遇[J].大学化学, 2000, 15 (6) :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1955.

[4]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5]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5.

[6]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化学与生活 篇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同学们!见过这首诗吗?如果见过,你又知道其中蕴涵的化学知识吗?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没关系,看了下文,你就会明白!

一、 开启化学之门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變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二、 进入化学之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密切相关。常规性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提高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这些技术的革新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在开发新能源中,化学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如核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都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

1.实用的新能源——电池

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是我国首创的,可用作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还有特种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为材料制成的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种电池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它没有污染,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电力总耗量的20%~30%将由太阳能电池提供。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的氢氧燃烧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 2H2+4OHˉ-4e-== 4H2O;正极:O2+2H2O+4e- == 4OHˉ;电池总反应:2H2+O2 ==2H2O。

电子手表之所以能昼夜走动,袖珍电子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显示数字等都靠的是微型电池。电子手表用的是银锌电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g2O+2Zn == Ag + 2ZnO,银-锌电池安装在电子手表中可以使用长达两年之久。1958年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在瑞典植入成功,植入人体内,使用寿命长达10年之久。这种能源起搏器的安装寿命最长、可靠性最高的是锂-碘电池。这是多么神奇呀!

2.未来的能源——水中取“火”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地热、氢燃料和核能等,其中氢气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燃料,而氢气来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 H2O ==== H2↑+O2↑,可用光化学法、生物方法或太阳能直接将海水转变为氢气。一旦水真正成为制氢的原料,人类又获得一种经久的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提取的水将成为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廉价能源,汽车、轮船、飞机和各种动力设备都将用氢气作燃料。更有意义的是氢气燃料又与氧气化合成水,如此循环不息,使氢气成为人类永不枯竭的能源。

三、化学之门处处开

1.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喜欢穿羊毛衫和羊毛外套。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也有不出在羊身上的“羊毛”。这就是在百货商店大量充满毛线柜台色彩特别耀眼的腈纶毛线。腈纶有“合成毛线”之称,它的学名叫聚丙烯腈,它具有羊毛的特点,并且有优于羊毛之初。腈纶是怎样合成的呢?制取腈纶的原料是丙烯腈(H2C===CHCN),丙烯腈可以由电石制造,也可以用石油裂解和炼油废气中的丙烯来制造,丙烯经过氨氧化后,便成了丙烯腈:丙烯腈通过聚合反应变成聚丙烯腈,然后通过喷丝、纺织便成了腈纶纤维。

2. 食 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得到受人喜欢的油条。这就是做油条的第一个反应:Na2CO3+H2O ==== NaHCO3+NaOH。第二个反应是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气化碳:2NaHCO3=====Na2CO3+H2O+CO2↑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因氢氧化钠是强碱,那是不能吃的,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伸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保护胃壁黏膜。

3.住聚氯乙烯(PVC),你知道它的作用吗?它就是家居中广泛应用的墙壁装饰材料墙纸的化学原料,把它用刮刀均匀地涂在底纸,再经过一定的工序后,印刷和沟底轧花而成。我们用的肥皂盒、梳子、拖鞋、凉鞋、床单、水桶等都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有的比丝绸还要柔软,有的比钢铁还要坚硬。在这些材料的制作中掺入不同量和质的添加剂,以至塑料制品达到人们的预计要求。

好了,就说到这儿吧,于谦的那一首诗所蕴涵的化学知识就请同学们自己去想吧,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嘛!上面所讲的一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这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那就到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感受吧。

生活与化学 篇4

——化学支持绿色生活

摘要:

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的生活,融入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和技术的相对落后造成资源日渐贫乏,环境问题也显现出来,倡导绿色生活,要求人们充分而无污染或少污染地利用资源,达到生活资源的在循环和在利用。本文旨在介绍什么是绿色化学,如何发展绿色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绿色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引言:

传统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但绿色化学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化学的挑战,也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绿色化学从反应原料、反应条件、转化方法或开发绿色产品等角度进行研究,打破传统的化学反应,设计新的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支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绿色生活提供了便利。

关键字:

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保护环境

正文:

一、化学——绿色化学的概念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化学被提出来。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型化学,它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新兴学科。“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按照美国《绿色化学。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 “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绿色化学”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绿色生活的概念

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的生活,融入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和技术的相对落后造成资源日渐贫乏,环境问题也显现出来,倡导绿色生活,要求人们充分而无污染或少污染地利用资源,达到生活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三、化学——绿色化学产生原因及特征

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而每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上都充满着探索与进步,由于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合成出未知性质的化合物,只有通过经过长期应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质,这时新物质可能已经对环境或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绿色化学应运而生。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1990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1991年后,“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的一门科学,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主要特征为:(1)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统一;(2)强调原子经济性反应,实现废物的零排放;(3)体现化学与化工等发展与融合,目的是实现清洁生产;(4)要尽可能优先的使用催化剂技术;(5)工艺条件尽可能的温和,以减少能耗和提高安全性。

化学与绿色生活中的作用

自1991 年首次提出绿色化学概念以来,迄今已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特别是近几年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环境友好技术和洁净技术,成为化学学科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在化学合成或生产工艺中去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探索新的反应条件,尽量减少和消除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识。有关绿色化学主题的学术会议和研究论文不断增多,反映了科学界以及公众对绿色化学日益增进的关注度,也说明绿色化学合成和设计已从理论研究进入了实际应用。

1、化学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多年来, 洗涤剂类化学品是最易引起社会公众注意的一大类生活必需品。洗涤剂工业不仅要考虑产品的性能、经济效益, 还更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做保证。三聚磷酸钠的清洁作用非常好,可以给企业带来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但他也是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的营养成分,在各家各户排放含磷的洗衣粉到水中时,低等植物就拼命地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污染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在洗衣粉中加入三聚磷酸钠,我国虽然没有禁令,但也提倡大家尽量不要用三聚磷酸钠。相反,烷基多苷、醇醚羧酸盐、脂肪酸甲酯磺酸钠、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葡糖酰胺等温和型活性剂由于其对人体温和,对生态无害特质,而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硫酸铝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化学沉降剂。它是易溶于水的晶体物质,溶解之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硫酸和白色的絮状胶体沉淀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自身能够非常快的下沉,而且有强大的吸附力,能把周围所有的固体杂质都吸附起来,并连同他们一起下沉。但是科学家们发现用铝来清洁水资源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如果人过多地摄入铝离子会引发老年痴呆症,不符合绿色生活的原则。所以科学家们建议人们使用更加清洁、健康的沉降剂——高铁酸钠。高铁酸钠溶解于水之后生成的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一样,是絮状沉淀,又由高价铁跌到了低价铁生成了新生态氧,可以利用其氧化作用对水进行消毒,避免了过多的摄入铝,又可以消毒,一举两得,实现了绿色生活。

3、化学在能源中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为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将生物物质用作化学原料和能源是绿色化学的战略目标。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高达300 亿吨以上,其能量储备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百亿吨石油,且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如可将淀粉或纤维素降解成葡萄糖,再用细菌发酵和(或)酶进行催化,生产出我们所需的化学物质。大学的教授利用废弃的生物物质经石灰消化处理,然后进行发酵,生产出有机化学品和燃料。此外,太阳能、水力能、海洋能、风力能、生物物质能均属于清洁能源。我国水力能资源丰富,水力能实际可利用2.5亿千瓦;全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太阳能相当于1.7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如果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清洁能源,既可以替代相当部分的矿物能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4、化学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

轻化工业的绿色化生产,主要是指制革工业、造纸工业以及发酵工业的绿色化生产。仅造纸行业每年有害废水的排放量就高达50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总量的1/6,其中90%以上是难以降解的制浆黑液和漂白废水(白液)。因此,一方面要研究开发源头绿色化的轻化工业生产工艺技术,另一方面要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使之逐步绿色化。铬鞣仍然是皮革生产中使用的主要鞣制方法,铬以及皮革中的三价铬可能被氧化为致癌的六价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采用单独的无铬鞣法还不能完全达到铬鞣皮革的目的。但无铬鞣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5、化学在农药中的应用

由于农药及其在环境介质间传递所引起的污染很难根治,近年来研究者的注意力从农药的强杀伤力和广谱性上逐渐转移到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究上来,高效、安全的农药品种在市场上渐唱主角。在众多的新型农药中,生物农药可以说是绿色农药的首选。近年来,我国已经生产了一些植物源农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中,如苦楝素、鱼藤酮、苦参碱。结束语:

绿色化学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它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助剂和催化剂,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身健康的绿色产品。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也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也是我国以及全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杂志

化学与生活 篇5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里不存在的物质。

例如:每一座楼房,每一条公路,任何建筑,从建筑长始就涉及到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无论是建材还是建设中。在起居中有了化学工艺,才有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用品,如各种漂亮的衣服,各种洗发露、香水等。在我们的食品中,由于化学生产出各种调味品,才有各种可口的饭菜,在交通中,有了橡胶才有平衡的交通工具,有了柴油、汽油才有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受惠于化学。可以说,万事万物的世界也都离不开化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

的作用。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与化学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但我们有时却忽略了我们身边的那些化学小知识,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知识,体验一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它维持着人类及生物的生 存,它的脚步无形无影地“游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空气是一切生命的支柱,由其对人而言,没有比空气更为重要的东西了。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的组成

人们发现空气的组成比较晚(二百多年前),这是因为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只把空气看作是单一的一种物质,后来科学家通过对燃烧现象和空气的组成做了深入研究后,才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其中: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惰性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及水蒸气和其它气体(0.03%)→体积分数。

2空气中各种气体简介

(1)特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用途:主要两大方面 ①供给呼吸

人体呼吸时的空气进入肺泡,氧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将氧运送到全身组织器官的细胞内而被利用,产生热量,尿素及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没有氧气,热量释放就会停止,生命活动也将结束。

②支持燃烧(助燃)

燃烧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如冶金工业的炼钢,在炼钢过程中的吹氧,使钢铁中的碳、磷、硫、硅等与氧气反应,降低了它们的含量,达到炼钢的目的。

(3)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氧气的消耗

① 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 燃烧的燃烧 ③ 食物、钢铁等缓慢氧化

氧气的产生 植物的光合作用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的含量基本

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活泼)用途:

①冷冻剂:利用液氮给手术刀降温,手术刀就成“冷刀”,手术时减少现血或不出血,便于病人更快康复,超导试验车。

②化工原料:制化肥,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③保护气:充灌在电灯泡里,能防止钨丝的氧化。充入儿童食品包装,防止食品氧化腐败,利用氮气使粮食处于休眼和缺氧状态,能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而且粮食不受污染。

3、稀有气体

①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②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③用途:电光源技术,霓红灯 氩→紫蓝 氦→粉红 氙→太阳灯 氖→红(航标)氩、氮→节能灯

保护气;精密仪器 医学;低温麻醉

4、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气体:灭火,生产汽水,温室房肥料(光合作用)②固体(干冰):人工降雨,制冷剂保鲜食品,舞台云雾 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顾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气候反常,影响人体健康。

空气的组成一般是比较固定的,特别是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的含量几乎不变,这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空气中可变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悬浮杂质(灰尘)以及一些不定气体。

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5、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

(1)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2)工厂排放的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其它有毒气休。

(3)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合物。导致光化学烟雾。

6、空气污染的危害 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

二、人类与水资源

水是地球上最可宝贵的财富,它是万物之始,生命之源,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唯独地球上有三态的水,唯独地球上有生命和人,没有水、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没有水,地球上就没有生态,所以说水是一种生命力。水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环境,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自然界中水的存在

(1)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占总水量的97.2%,如果将海洋所有的水均匀的铺盖在地理表面,地球表面就会形式一个厚度为2700米的水圈,所以,地球应称水球。

(2)淡水

①大气水蒸气占0.001% ②南北两极冰川占2.15% ③地下水占0.632% ④ 地表水占0.017% ⑤ 海水占97.2%

2、水对气候的影响

水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蒸汽能阻拦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系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至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3、水与人体健康

(1)水在人体中的比例

人是水做的,人在胚胎期内水占95%,婴儿体内水占90%,青少年体内水占80%,成年人水占75%,中年人水占70%,老年人水占60%,可以说人体的衰老过程就是水分减少的过程。

水充满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在血液中占83%,肌肉中占76%,肺和心脏中占80%,肾脏中占83%,肝脏中占68%,皮肤中占72%,骨骼中了占有20%。人体中的水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二种形式存在。

(2)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①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介质

a、人体内的水在皮肤的包容之下,就像是一个大浴缸,一切生命活动都在这之中进行着,如:水能在人体内溶解各种营养素和废物,是运送氧气、养料、废物的载体,食物中的营养素,呼吸中的氧气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废物也只有在水中才能被排出体外。

b、水是人体生化反应活动的介质,水是一个具有非常良为的溶解能力的溶剂,一切的生化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液相反应,离开了水一切生化反应都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

②水帮助人体排除废液

人体排毒的主要方式,皮肤排汗,肺部呼出、排尿、排便,如果水分摄取不足,组织里的体液就无法排出,会导致水肿现象,尤其是下脚部分最为明显。

人体的排尿量减少时,也等于新陈代谢的功能降低,因此喝水少的人,新

陈代谢的功能必将下降。

③润滑机体

眼泪可减轻眼球与眼脸间的摩擦。唾液可湿润咽喉。关节中的关节液可减轻骨端间的摩擦。胸部和腹部的浆液可减轻内脏间的摩擦。④调节体温

水具有比热大,蒸发热大及流动性大的特点,水在人体中随着血液、淋巴液到处流动,并使物质代谢产生的热能在体内得到迅速均匀的分布,它既可使人体37度体温保持稳定,又可使体温不因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有明显的变化,这样才使得人体成为名副其实的“温血动物“,而不冷血动物。

当人呼吸和出汗时都会排出一些水分,比如炎热季节,环境温度往往高于体温,人就靠出汗,使水分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来降低体温,使人免于中暑。而在天冷时,由于水贮备热量潜力很大,人体不致因外界温度低而使体温发生明显的波动。

4、我的建议(1)早起即喝水

a、冲洗消化道,促进消化液分泌 b、刺激肠蠕动,定时排便 c、一杯温开水(2)睡前要喝水

a、夜间呼吸、出汗、排尿等新陈代谢过程消耗大量水分,清晨缺水易造成血液粘稠、血栓等。

b、一杯蜂蜜水滋全身。

(3)饭前半小时喝少量的水,保证分泌足够的消化液。促进食欲,把整个消化器官调动起来,有利于消化吸收。

(4)两顿饭之间适当补水,午休后适合绿茶提神醒脑。

6、下列六种水不能饮用(1)生水(2)老化水→死水(3)千滚水(4)重新烧开的水。(5)蒸锅水(6)不开的水

三、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1、10种食物不宜多吃

(1)松花蛋:制作松花蛋需要一定量的铅,因此,多食可引起铅中毒,还会造成缺钙。(2)臭豆腐:臭豆腐含有大量挥发性盐基氮及硫化氢等,这些都是蛋白质分解的腐败物质,另还含有铅,多食对人体有害。

(3)味精,每人每天味精摄入不能超过6毫克,过多摄入会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限制了钙镁的吸收,可造成缺时期头痛、恶心等症状,对人的生殖系统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4)方便面:方便面中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与防腐剂等,常吃对身体不利。(5)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体内大量的碱,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6)菠菜:菠菜营养丰富,但含有草酸,食物中的锌与钙会与草酸结合

生成草酸钙等物质而被排出体外,从而引起人体锌与钙的缺乏。

(7)猪肝:含胆固醇高,而一个人的胆固醇摄入量太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并加重心血管疾病。

(8)烤牛羊肉:牛羊肉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如苯并比这样的有害物质,这是诱发癌症的物质。

(9)腌菜:腌菜如腌制得不好,会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10)油条:油条中的明矾是含有硫酸铝钾的含铝无机物,天天吃或经常吃油条,铝就很难由肾脏排出,从而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甚至引发老年性痴呆症。2、10种不宜混吃的食物(1)海鲜+啤酒,易诱发痛风

海鲜是一种含有嘌呤和甘酸两种成份的食物,而啤酒中则富含分解这两种成份的重要催化剂维生素B1,吃海鲜的时候喝啤酒容易导致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至于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

(2)火腿+乳酸饮料,容易致癌。

为了保存肉制品,食品制造商会添加亚硝酸钠来防止食物腐败及肉毒杆菌生长,当亚硝酸钠与乳酸中有机酸接触时,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3)萝卜+橘子,易诱发甲状腺肿大

萝卜中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如果同时食用大量橘子。苹果等水果,水果中的类黄酮类物质会转化为抑制甲状腺作用的硫氰酸,相反的进而诱发甲状腺肿大。

(4)鸡蛋+豆浆,降低蛋白质吸收

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鸡蛋的蛋清里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

(5)牛奶+巧克力,易发生腹泻

将牛奶与巧克力混在一起吃,牛奶中的钙会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草酸钙,食用后不但不能被收,还会发生腹泻,头发干枯等症状。

(6)水果+海鲜

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含有草酸,遇海鲜等水产品中蛋白质会沉淀凝固,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质,吃海鲜的同时吃些水果,会出现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

(7)菠菜+豆腐 易患结石症

豆腐中含有氯化镁和硫酸钙,而菠菜中则含有草酸,两种物质相遇可产生草酸镁和草酸钙沉淀物,不仅影响人体吸收钙质,而且还易导致结石。

(8)橘子+牛奶

在喝牛奶前1小时左右,不宜吃橘子。

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一旦与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会发生凝固,从而影响牛奶的消化与吸收,在这个时间段里也不要进食其它酸性水果。

(9)果汁+牛奶

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物质。

3、生活中的有关化学小常识(1)加碘食盐的使用

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

2、炒菜应注意的问题

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3.饮豆浆四忌

•(1)忌冲鸡蛋: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失去它的营养价值。

•(2)忌煮不透: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如果煮不透,人喝了就会发生恶心、呕• •

• • 吐和腹泻等症状。

(3)忌冲红糖:因和红糖中的有机酸能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粉”,故忌冲红糖饮用,而白糖却无此现象。

(4)忌喝过量:豆浆一次喝的过多,容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

4、牛奶不宜在高温煮太久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热时,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牛奶温度达到60--62度时,就开始出现轻微的脱水现象,蛋白质微粒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

牛奶中还含有不稳定的磷酸盐。加热时,酸性磷酸钙变为中性磷酸钙,也会以不溶性沉淀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另外,当牛奶加热到100度左右时,牛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使牛奶带有褪色,并逐渐分解成乳酸,同时产生少量的甲酸,使牛奶带有酸味。所以,牛奶不宜煮得时间太久。

6、水果 可以解酒

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7、黄酒 要烫热喝

黄酒是以粮食为原料,通过酒曲及酒药等共同作用而酿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浓度很低。

黄酒中还含有极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物质的残留量,人们一般将黄酒隔水烫到60--70度左右再喝,因为醛、醚等有机物的沸点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对甲醇也不过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这些极微量的有机物,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从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因此,黄酒烫热喝是有利于健康的。

喝茶十大好处: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3)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据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4)茶叶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5)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 的18倍以上。(6)饮茶有延缓和防止血管内膜脂质斑块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7)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特别是乌龙茶对此效果尤为明显。

(8)茶叶所含鞣酸能杀灭多种细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发生的肠炎、痢疾等。

(9)饮茶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茶叶中含有防辐射物质,边看电视边喝茶,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并能保护视力。

(10)饮茶能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

喝茶注意点: 空腹不宜喝茶 饭后喝茶:餐后一小时再喝茶。

发烧不宜喝茶 :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溃疡病人不宜喝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糖尿病、吃了太咸太油食物的宜饮茶

酒后立即饮茶伤肾,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含有较多的茶碱,它会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很大的损害作用,易造成寒滞,导致小便频浊、和大便干燥等。所以,酒后最好不要立即饮茶,尤其不能饮浓茶。最好进食瓜、果或饮果汁,既能润燥化食,又能醒酒。

茶与女性

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不宜饮茶。

女性在经期或是经期过后应该多吃含铁比较丰富的食品。而茶叶中含有30%以上的鞣酸,它妨碍肠黏膜对于铁分子的吸收和利用,在肠道中较易同食物中的铁分子结合,产生沉淀,使食物不能起到补血的作用。

化学与生活 篇6

摘要: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化学变得无处不在,不管是衣、食,还是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化学,它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是来探讨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时较深入的去讨论化学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引言

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材料、能 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充分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

一、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目前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美的食品、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人类生活坏境中的物质,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比如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脚下的泥土等等;有的是由天然物质改造而成的:如我们吃的酱油、喝的饮料都是由一些加工和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在如今的工业社会里,许多物质都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用化学方法由人工合成的,如化肥、农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它们形形色色、无所不在,使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放眼四顾,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五光十色的化学现象。可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处处显化学。

下面就简单的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些常见的化学知识或现象:(1)在食物方面,化学显得格外重要。比如用纯碱发面制的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可由经粮酒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名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等等。再比如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食盐,它的学名叫氯化钠,是我们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必不可少生活用品,素称“百味之王”。人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则是人体机能的需要。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动物血液中盐浓度是恒定的,盐分的过多流失或补充不够就会增大兴奋性,于是发生无力和颤抖,最后导致动物后腿麻痹,直至死亡。

(2)在穿的有关方面:我们洗衣服用的洗衣粉可以说功能越来越多,有加酶漂白的,有帮助柔顺的,还有芳香四溢的,可以说五花八门。可是,洗衣粉功效越强越多,表明添加的化学剂越多,即使是宣称柔顺防护的配方,也同样含有刺激的化学制剂。因此,购买洗衣粉要尽量选功能简单、添加成分少、气味淡的。

(3)在住的方面,就拿我们居住的地球来说,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帝国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如今二氧化碳含量水平的上升,主要归咎于人类对林木的过度砍伐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据预测,到2100年,其含量将上升到距今5千万年前的始新世纪水平。当时还没有巨大的冰川,大陆上的广大区域被洪水覆盖。今天的伦敦区域在当时是热带沼泽,年均气温为25℃,但如今的年均温度则为10℃。地球温度的升高,将给我们人类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正是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了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变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墙上晾干后成为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煅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4)同样,化学在交通方面也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是能使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总之,在我们身边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化学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变化,既有利也有弊。

二、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积极的一面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衣服包含棉、毛、丝织物,还有各种质地化纤织品和化学合成织物,在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染布坊,运用了化学染色的原理增加衣服的明艳度,来满足众消费者的需求,也增进了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和本身身体上的温暖。

虽然看起来是味美色鲜的佳肴,如果烹饪时没有加入食盐,将会索然无味,并且食用加碘食盐可以防止成年人因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和幼儿的智力问题。另外,食盐还有防腐的作用,能够控制有害细菌生物的生长,保持食品的新美,因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又是电解质,它的饱和溶液渗透压大于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微生物细菌中的细胞中蛋白质溶液就属非电解质溶液,所以食盐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如:一些地方酿制的腌肉就是用的这个原因来防止肉类食品的腐烂。

虽然美轮美奂的建筑物是一块块砖头堆砌而成,如果堆砌时不加入水泥,那么,砖头还是砖头,与高大巍峨的建筑物无关。雪白的墙,往往也是用石灰来粉刷得来的效果,并且其中必不可少的钢筋也是材料化学的一种。

因为科技的发展,不同于以往,汽车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代替了以前的马匹和驴子。但是,汽车的发动,需要靠燃料燃烧产生化学能,而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手机也是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属于一种快捷的方式,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与人沟通,在手机中的锂电池对于手机的使用至关重要。还有火箭、飞机、轮船的发明都离不开化学

(二)消极的一面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对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比如 搬进刚刚装修过的房间,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在这之中却隐隐的潜伏着一些有毒气体,损害人体的健康。如:木制家具和地板等挥发出的甲醛,甲醛对人的危害随着京城温度的不断攀升,以甲醛为主的有害气体的释放量也跟着往上蹿。甲醛无色具有刺激作用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这时,最主要的就是找到驱除它的方法,尽量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在2009年,发生在蒙牛、伊利等的婴幼儿奶粉企业的“三聚氰胺”化学事件,一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虽然目前几乎没有科学文献阐明它对人体的害处,但是研究发现食用三聚氰胺被发现损害肾结石以及生殖系统,它同时也会破坏免疫系统,让人们更容易感冒、感染病毒、传染细菌,并会影响体内若干器官的功能。所以,随着人们的知识增长越来越有胆识来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却不管这可能带来的危害。

与此同时,因为化学的存在和如今科技的发达,总有一些天才级别的科学家去研究核武器和化学武器,让本来宁静和谐的社会开始变得残忍、恐怖,让人性开始走向极端化,让一些国家领导人开始想要统治整个世界。于是,大大小小的战争开始了,不仅破坏了本属于人类的和平,还破坏了原始的生态环境。比如日本地震、海啸致使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引发了核泄漏,专家在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对周边国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发生了用肉体来堵住核辐射的这一骇人听闻的新闻。假如说没有人去开发这种高端技术,那日本地震也只是一场普通的自然灾害,并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的危害,也不会加深对环境的污染。

从以上观点来看,化学既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可怕的学科,越精细越高深的研究就越危险。人们既需要化学也害怕化学,不管哪种化学物质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主要是看人们怎样合理的去利用它了,用得好则可以造福于人类,用得不好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

参考文献:

生活与化学 篇7

1.《化学与生活》课程主题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在选择模块内容时,不可能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面面俱到。在选择这门课程的主题时,既要考虑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还要考虑学习的时间等因素。在21世纪,随着全球性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日益严重,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这一方面取决于人们食品营养的合理摄取、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洁净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针对人类常见病、多发病的新药成功研制是很重要的因素。

从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学生对内容主题的熟悉程度和兴趣所在,以及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课程标准中重点选择了“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三个主题。

2.《化学与生活》课程目标

通过《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化学与生活》体现的课程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化学与生活》课程实施目的

《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本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

(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化学与生活》三个版本教材分析

化学教材是使学生达到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是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方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目前,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共有3套,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出版。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3套教材都设置了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贯穿于必修1、必修2中,而且还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这不同于以前人教版教材,由此可见新世纪化学基础教育改革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以“健康—材料—环境”为主线,以“章—节”的形式展开,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吻合度较高,课标中的内容在教材中基本都有体现,只有第三章内容没有体现课标中的第二条“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人教版教材重在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用化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教材以课标为准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选材,基本没有超出要求;但知识点与必修教材重复的较多,体现的学科性较强,内容的生活味不够浓。

鲁科版《化学与生活》教材以“环境—健康—能源—材料—化学品”为主线,选取的内容多为社会生活问题和技术问题,学生能够直面人类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把学到的化学知识为我所用。教材采用了“主题—课题”形式展开,教材的主题4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2的第三条“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教材中的主题1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3的第四条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未涉及而教材体现的部分有:电池探秘、家用燃料的更新、汽车燃料清洁化、关于衣料的学问、走进宝石世界、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选用适宜的化妆品共7个课题。

鲁科版教材以社会问题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运用探究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材内容立足于课程标准,在课标内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对学科知识系统性的要求不高,知识简单易懂,涉及面也较宽,可能会让人感觉像“科普读物”,不能很好的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

苏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以“环境—健康—材料”为主线,以“专题—单元”形式展开,在内容选取上基本没有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与课标的契合度介于人教版与苏教版之间,教材专题3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2中的第二条“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教材专题1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3的第四条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未涉及而教材体现的部分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这一个单元。

苏教版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在教材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满足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生活需要,首先需要解决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在这个前提之下解决如何促进人类更加健康,再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教材以课程标准作为参照,在课标基础上适当调整,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把握相对适中,阅读性知识主要为拓展性内容。相比人教版和鲁科版教材,苏教版的学科性和生活味结合的相对要恰当些。

三、《化学与生活》三个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

1.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具体内容

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主要围绕了“健康、材料、环境”来设置内容的主题,选择了生动、具体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课题,以点带面地反映和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化学知识来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现象,并把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中每个课题都重视了常见的生活现象、化学知识和学生经验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的能力。

2.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模块的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采取了主题式的呈现方式,各主题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便于学生选择学习。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用问题驱动,以丰富的活动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改变学生以往被动、依赖、“光说不做”的状态,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真正地面对并学习科学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这样,教材就不只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而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去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探究的意识、提高探究的能力。

3. 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活与化学 篇8

在新疆科技馆,程津培院士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关于能源生产的具体要求”、 “能源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等方面解读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突出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要发展低碳经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理念。在提到我国能源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时 ,表示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把节能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上表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根本是发展问题。要通过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来解决。

在新疆大学图书馆报告厅,来自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等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多位师生及科研工作者聆听了院士们的精彩报告。报告会上,宣讲团成员邓兰荪为作了题为《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报告,张玉奎的报告题为《分离分析科学发展》,高松讲了《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化学》,3位院士从自己研究的领域给听众传递了最新的科学研究动态,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领域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

报告会之后,院士专家还分别与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的领导、科研学者就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院士专家指出,新疆高校要切实抓住中央支援新疆发展的大好时机,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抓好教师队伍(包括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要重视科学研究,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化工、生物、农科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是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发起,并与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六家共同主办的高层科普宣讲活动,至今已举办了5年。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大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011年4月我国启动了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题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包括纪念性活动、学术性活动、科普活动和宣传活动。主要有“触摸化学,感受魅力”趣味实验室设计大赛、“科学讲坛”国际化学年专题科普讲座、化学科普展览、化学开放日、化学企业科普进校园、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安全发展大会、“化学,就在你身边”全国高校系列活动等。

本次在化学领域卓越成就的院士和专家走进新疆,是“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的一项。也是新疆科协贯彻自治区党委“民生建設年”工作部署,开展新疆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王强 编辑:吴锋)

上一篇:雨林木风_2010年中连乡民政工作总结_2010年民政工作述职报告 55469下一篇:2017酒店总经理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