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治安案件处理制度(共8篇)
医院治安案件处理制度 篇1
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刑事,行政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刑事、行政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指导方针,认真做好以“防火灾、防盗抢、防爆炸、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为主要内容的治安防范工作,切实加强xx安全管理,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便于及时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特制定以下预案。
一、火警火灾
(一)增强防火安全意识,经常学习和宣传消防安全法规,认真履行公司防火安全责任制的要求,坚持三级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种火险隐患。
(二)对楼层装修、二装改造的项目,责任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建筑防火审核规范”的规定和程序,实行报批手续,并严把质量关,安全规范施工,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三)熟悉和掌握公司消防工作制度及易燃易爆物品摆放位置;电源开关、总闸、水源、消防水带、开启消防阀门等设置;以及各类消防器材的性能、规格和使用方法。
(四)初起火灾,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安全迅速扑灭;若火情严重,无法控制的:
1、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报警时讲明发生火灾单位、地址、门牌、着火部位和物体后,通报公司及客户单位有关领导;
2、及时开通应急消防通道,接引消防、救护等抢险救急车辆和人员迅速到场,展开扑救;
3、切断火灾现场电源、疏散人群,撤离易燃易爆物品;
4、注意维护火场秩序,严禁无关人员接近火场,妥善保护人证、物证等现场情况;
5、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机关做好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善后查处等工作。
二、治安纠纷
(一)公司员工和保安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和制止工作范围内的夹带商品、吵架、斗殴、闹事等扰乱治安秩序情况的发生,同时报告公司安保干部及时处置;
(二)如在工作区域内发生群众纠纷,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阻调解,缓解矛盾激化,在调解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用语得当。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刑事,行政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2、提高警惕,防止少数坏人借故挑起事端,利用混乱之机进行破坏活动。
3、在工作区域内对精神病人和酗酒闹事者,要好言相劝谨慎处理,让其离去,使其不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4、如现场情况复杂,局面难予控制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必要时直接报警处置。
三、盗抢侵袭
(一)公司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发现危险隐患。保安员在值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守护区域的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现行偷盗、抢劫案件的发生,同时及时报告公司安保干部,必要时直接报警“110”或“57780852”(中山派出所)处置。
1、班前、班后应检查门窗、水源、电器等设施设备关闭情况,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2、工作中随时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收银台周边有无异常情况,交接班清点营业款时在岗保安员应在收银台旁护卫防范;
3、公司各部门营业款送交银行前,应在办公室内清点、装袋并通知公司安保干部安排护卫人员接送押运,确保营业款取送安全;
(二)发现可疑人员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发现可疑人员,应严密监视,注意观察其动向,将其控制在视线之内;
2、对疑点较大的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安保干部进行询问和盘查,并提高警惕,防其行凶伤害。
(三)发生盗抢案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可疑人员正在作案时,应及时报告安保干部并通知其他保安队员增援,必要时可直接报告公安机关,同时密切监控,等待时机果断予以制服;
2、发生盗抢案件要及时控制现场秩序,设立一定警戒区域,并妥善保护现场人证、物证等重要情况,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3、在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积极提供有关线索、现场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破。
四、爆炸伤害
(一)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如发现无人认领可疑物品、异味弥漫或电器故障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安保干部,必要时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置。
(二)保安队员必须加强巡检力度,对出入人员严格登记,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来访人员及随身携带的物品。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刑事,行政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三)发现可疑物品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2、立即控制现场,动员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
3、划出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4、注意发现现行作案犯罪嫌疑人,并迅速抓获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发生爆炸案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处置:
1、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2、协助公安机关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转移;
3、配合医疗机构抢救安置伤亡人员;
4、保护公司和客户资金、重要资料和物品安全;
5、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确保现场堪查、调查取证和善后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6、注意发现现行作案犯罪嫌疑人,并迅速抓获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现行破坏
(一)保安员执勤时,应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加强对公司经营场所、商务办公以及配电室、水泵机房、停车场、餐厅液化气室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防止不法分子蓄意破坏;
(二)发现可疑人员,应严密监视,注意观察其动向,将其控制在视线之内;
(三)可疑人员正在进行破坏时,应及时报告安保干部并通知其他保安队员增援,必要时可直接报告公安机关,同时密切监控,等待时机果断予以制服;
(四)注意做好现场取证保护工作,及时报告公司有关领导,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五)在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积极提供有关线索、现场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破。
六、灾害事故
因不可避免的自然原因引起的水灾、火灾、雷击、垮塌、有害气(液)体泄漏以及交通伤亡等治安灾害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处置:
1、立即拨打“110”报警,同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
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向受困人员提供有力帮助。如发现伤亡人员,应立即拨打“120” 电话急救处置。
3、提高警惕,加强灾害现场治安秩序维护,防止不法分子乘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刑事,行政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4、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抗灾抢险,尽量控制灾害蔓延的范围,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抢险救灾、调查取证和善后处理工作。
医院治安案件处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非法证据;治安案件;证据排除
一、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必要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多或少的存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侵害人陈述、其他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执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从中可以看出,在治安案件的办理当中,形式上和实质上不合法的证据都不在我们具体办案中得到肯定。另外,我们的治安案件证据本身具有合法性的特点,这也就排除了对非法证据的认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九条也指出了“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所以说,非法证据的排除是很必要的,也是符合我们办理治安案件相关工作的精神和程序的。是符合法治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重要意义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有其重要意义,首先是可以保障程序上的公正。非法证据的取得往往是以牺牲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为代价的,这就侵害了公民的权利,破坏了程序的正义与执法的公正。其次,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一程序上的公正可以保障实体上的公正,既保障我们民警收集证据的合法性,减少质询等相关干扰,也保障相对嫌疑人的权利。方便我们案件的办理。
其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该规则是对非法取证行为的鲜明否定和有力制裁,它向侦查人员发出明确信号,非法取证不仅可能要负法律责任,而且取得的证据也没有法律效力,从而有效遏制违法取证,彰显程序公正价值;另一方面,该规则有助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实现刑事诉讼的实体公正价值。实践早已证明,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根据刑讯口供来定罪,往往是铸成冤案的重要原因。这一规则把非法取得的证据排除在诉讼之外,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根据虚假的证据错误认定案件事实,严防冤假错案发生。
三、治安案件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建立方法
由此观之,建立一套治安案件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认为建立这一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执法人员的取证制度
完善执法人员的取证制度,建立取证监控或者见证制度。可以采取同步录音、录像的做法,既可以监督公安机关依法办案,又可以保证取证行为的合法性。规定严格的搜查、扣押程序。公安机关既是搜查、扣押的执行者,也是决定者,程序上的弊端显而易见。由于缺乏制约,导致实践中侦查人员肆意妄为,无证搜查、扣押的现象屡屡发生。规定严格的搜查、扣押程序,使得执行人员和搜查扣押的取证人员分离。从而杜绝非法证据的出现。
(二)从制度上明确排除非法证据的收集
从执法规范上明确非法证据收集。只有从制度上的约束才是硬的约束,才能从根源上通过对非法收集的手段等作出明确规定,如严禁刑讯逼供,来让执法人员认识到哪些证据收集手段是合法的。以此采取规范化的证据收集手段从而在程序上排除非法证据。
(三)提高非法收集证据的违法成本
从行政处罚上加强对非法收集证据的人员进行明确惩戒,提高处罚措施,明确追责,让执法中的每个个体不敢对非法证据进行收集与采用,从而更无从谈起非法证据的出现。提高非法收集证据人员的违规成本。使执法人员不敢非法收集证据,从而达到排除非法证据的效果。
(四)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内在因素
提高司法机关人员素质是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内在手段,只有从准入上提高执法过程中的有法必依才能与依法行政相适应,才能在建立制度之后得到良好的執行,从而从具体执行人员上排除因个人原因造成的非法证据收集。
(五)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使一线民警在收集证据时明确何为非法,从而避免自己的非法收集行为。
(六)外部监督
如何监督都需要两方面的监督,从内部监督完善以后还需要我们全方位加强外部监督。只有提高证据收集的透明度,赋予收集证据时的相对人一定的权利,使其不处于弱势地位或者允许事后第三方的监督,使得证据收集合法性得到较大认同,从而排除非法证据,提高大家对办案过程的认同。
四、结语
医院治安案件处理制度 篇3
近年来,某某市公安局**区分局借“三基”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行治安案件回访制度,在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狠抓队伍建设,夯实民警执法基本功,规范办理治安案件各项制度,向规范要效力、警力、战斗力,始终坚持打击和预防相结合,执法行为和执法效益相统一,确定了“强沟通、促规范、树和谐”的总体目标,整体推进,制度保障,从执法环节等各方面,严格落实治安案件回访制度,实现了警务信息更加畅通、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警民关系更加和谐的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因在办理治安案件当中执法行为不规范,引发的行政复议、涉法信访案件和热点问题越来多。2006年,我局因治安案件引发的上访案件占总量的41%,损害了警民关系,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2007年,某某市局大力开展了规范办理治安案件工作,借助这一有利机遇,**区分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群众,创新工作方法,以落实治安案件回访制度为重点,不断规范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努力增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实现了执法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不懈努力,2008年,**区分局因治安案件引起的信访问题同比下降了91.4%,治安案件复议撤销率同比下降了90%。2007、2008年,在某某市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分局连续两年取得了行政执法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三级回访制度,明确回访程序
工作中,我们确定了办案民警、公安派出所和分局三级回访主体,建立了案件回访制度:一般治安案件由分管警务区领导带领经办民警上门走访,重大疑难案件由所长带领经办民警上门走访。走访人员将回访情况如实进行记录,针对群众反映问题依不同情况酌情处理。对于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案件久拖不决,或办理“人情案”、“油水案”,案件处理不公的,除批评教育外,还责成办案民警向群众赔礼道歉;情节严重的,按规定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一是由办案民警进行回访。明确案件受理人为主办民警,落实首接责任制和主办责任制,规定主办民警在治安案件查结后5日内,对治安案件的受害人和违法行为人进行双向回访,听取双方当事人对办案民警态度、处臵措施等方面的意见,从而对办案民警在办理治安案件实施处罚行为进行监督,使民警得到自我提高。二是由派出所对受理的案件进行调访。由派出所所长主管,法制民警具体操作,对办案民警查结的治安案件进行分析,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或可能存在反复的治安案件进行重点分析,确定重点,进行重点回访,并将回访情况反馈给办案民警。通过对受理案件进行调访,既能够使派出所准确掌握基层办案民警的执法效能,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也能够督促基层办案民警改进执法动作,促进提高执法质量。三是由分局对重点案件进行排访。分局在治安大队
成立行政执法指导中队,联合法制、信访、督察部门,每月对分局查结完毕的治安案件进行通报,对存在信访隐患、发案率较高的案件进行回访,提高回访工作高度,听取群众对基层公安机关执法的意见,认真分析,及时反馈给办案单位。通过对重点案件进行排访,为分局掌握社会治安形势,提高基层单位和民警执法质量,明阶段性工作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实行“三个必访”,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治安案件种类多,涉及面广,为此,在回访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化解矛盾作为工作导向,全面实行“三个必访”,把民警的日常执法行为同案件回访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执法效益观。
一是对受害人必访。由于有受害人的治安案件占总量的比例较大,分局要求民警必须对已查结案件的受害人进行回访。案件查结后,办案民警对受害人进行回访,将案件处理情况及时通报受害人,面对面了解受害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对案件的处理是否做到公正、公平,听取受害人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对受害人进行回访,有效拉近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对违法行为人必访。治安案件的发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直接反映,分局规定民警在执法办案中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违法行为人,对于查结的案件,必须对违法行为人也同样进行案件回访,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实施违法行为的深层
次原因,听取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是对调解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必访。调解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履行后,公安机关对该案的处理从程序上已经完成。至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是否真正得到化解,是否引发其他问题公安机关并不掌握了解。我们按照“构建平安**,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治安调解案件办结后,进行回访,以了解调解执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处臵。回访中,深入当事人家中,了解其对调解结果是否满意、调解协议约定事项履行情况、调解后是否存在实际困难或衍生新问题、对公安机关调解工作有何意见或建议等。对案情较复杂或重大的治安调解案件,则取得当事人所在社区(村)的居委会干部或所在单位领导的配合,共同专访、座谈,合力解决遇到的问题。去年11月份,我局辖区某某镇某某村田某某因琐事将田某岱(二人系本家兄弟)殴打致轻微伤。经过公安机关调解,田某某最终与田某岱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是公安民警在回访中发现,田某某因长期以来对田某岱存在嫉妒之心,通过调解又赔付了田某岱医药费,对田某岱的怨恨之心较强烈,欲伺机再行报复的想法,办案民警即对田某某靠上做思想工作,使其最终放弃了报复,有效化解了两家的矛盾,消除了潜在的隐患。
针对有的案件办结后,群众对案件的处臵和裁决不理解,对公安机关和办案民警产生误解,我们在回访时,积极发挥当事人所在村居、企业、单位的作用,吸收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参与回访,逐人逐案认真做好回访记录,虚心听取当事人的
意见、建议和要求,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三、做好三项结合,推动警务工作的基础化延伸 一是案件回访与治安管理工作相结合。我们要求办案民警在案件回访工作中不能单纯局限于“一事、一案、一人”,而要与辖区的治安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对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及时了解案件发生的环境及规律特点,及时了解最鲜活、最重要的治安信息,掌握治安状况第一手信息资料,发现辖区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工作,堵塞漏洞,夯实治安基础工作,提高治安管理工作水平。二是案件回访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在回访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案件就是问题,问题就是需要。通过回访,可以及时发现做好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纠正管理上的不足和缺陷,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同时通过及时回访和得当的工作方法,让群众感受到基层办案民警辛勤的付出和工作的努力,使老百姓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工作中。另外,通过对当期案件的走访,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密切了警民关系。三是案件回访与治安防范工作相结合。在回访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案讲防”,向回访群众通报辖区内发案的规律、特点,如作案时间、手段和工具等案件信息,对被害人和案发地周围群众讲解防范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及时查找隐藏在每一起案件背后的治安漏洞和盲点,并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等进行有效整改,落实防范工作,及时弥补治安漏洞,防范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四、创新回访模式,务求案件回访工作取得实效
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这一目标,总结经验,创新模式,在民警走进群众开展回访的同时,也将群众请进公安机关,面对面地倾听群众诉求与意见,先后开展了“电话访谈”、“警营开放、警民交谈”等活动,丰富了案件回访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制度化地加以推广。
一是开展电话访谈,了解群众意愿。以开展治安系统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建立了“电话访谈”制度:分局及科室、业务大队、派出所每月不定期随机拨打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校师生、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已结及未结案件的当事人、110报警人、未息诉息访群众电话,就社会治安、执法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访谈,虚心听取群众对社会治安形势和公安工作的看法和评价,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和现实需求。
二是推行警民交谈,倾听群众意见。在坚持“双述双评”工作的基础上,每月10日在各基层派出所定期启动“警营开放、警民交谈”活动。主动邀请辖区村(居)民、企事业单位代表及社会各界群众到派出所与民警零距离座谈交流,通过沟通,既宣传了法律法规和治安防范知识,了解了社会治安情况,又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建立健全案件回访长效机制
从我局开展的案件回访工作情况看,这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式,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对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收益。实践中,我们从案件回访的组织保障、监督、问责、具体实施等方面入手,逐步摸索建立起了案件回访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分局成立了分管局长任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纪委督察、法制、治安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案件回访领导小组,基层所队也相应成立机构,层层抓落实,有力地加强了对案件回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基层派出所在统筹协调各项警务工作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警力,统筹安排,实行弹性工作制,科学安排时间,组织民警进行案件回访,确保民警有时间、有条件完成回访工作。针对民警在认真开展回访工作获取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确定专人对民警回访收集的信息进行专题汇总、分析研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发现的重大情况或问题,在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的同时,由专人负责开展调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回访工作取得实效,从而提高了基层民警开展案件回访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防止案件回访工作流于形式。
二是建立监督机制。为保障案件回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分局制定了《案件回访监督制度》,将基层所队和社会各界有关群众纳入监督主体,使案件回访工作监督制度日常化。在分局内部,实行多部门交叉监督,由治安大队行政执法中队牵头组织纪委督察、法制等部门全面开展检查回访工作,明确各单位的监督责任,对办案单位是否按规定回访进行全面监督,对 工作不力,不按规定进行案件回访的,提交督察部门处理。实行定期监督与个案倒查相结合,对投诉个案、问题个案以及随机抽取个案进行细致的倒查,及时掌握了解案件回访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是建立问责机制。为明确责任,确保实效,分局制定了
《案件回访工作责任制度》,明确了对没有落实案件回访工作的各种情形(包括主客观原因)的问责处理意见,严格落实对民警和相关单位问责追究规定。对案件回访工作开展不积极、未落实的,发现一次就问责一次;对发现的多次不回访、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重罚,给予年度考核不合格,对相关人员离岗培训等处理。去年7月份,我局某派出所办案民警在处臵辖区一起殴打他人案件时,对违法行为人处罚明显过重,被处罚人不满情绪较大。分局在组织回访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后,认真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被处罚人当时并没有申请行政复议,分局主动组织对案件进行了重新审核,更正了原先的处罚决定,并通报其他案件当事人,同时严格落实《案件回访工作责任制度》,对责任民警给予了警告处分。
四是建立实施保障机制。为使案件回访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客观、完善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细化回访制度,确保严肃性、权威性,做到每个步骤、每个工作环节的细则都客观规范,分局统一印制了案件回访记录单,分别按照民警、派出所、分局三级回访主体进行分类汇总。如办案民警回访后填写案件回访记录单,分别交给回访人、办案民警、派出所、分局。派出所和分局根据案件回访记录单反映的情况进行重点回访。通过建立案件回访记录单制度,使案件回访工作更具有操作性。
两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真心诚意听民声、尽心竭力破案子、实实在在办小事、找准根源解纠纷”的思路,将案件回访工作落到实处,分局治安案件的回访率达到了100%,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办理的各类案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变更、无一起行政诉讼败诉、无一起进京到省上访,真正实现了“零诉零访”。通过细致的回访工作,民警和群众的接触多了,感情深了,群众的满意率高了,实现了执法效率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深受群众的欢迎。07年,我局被市委授予了市级文明单位、“五个好”县市区部门、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秀等次县级公安机关、全省公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主要公安业务数字居全市前列,综合考评和单项工作考核均名列市局前茅。08年,我局荣获了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全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单位”等荣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是实行案件回访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通过民警对治安案件回访,当事人首先看到的是公安机关对案件的主动跟进,感受到公安机关对案件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受到对当事人的重视,解决了态度问题。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大大提高,民警也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而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与沟通,使其能积极配合民警开展工作。二是实行案件回访工作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查处治安案件的质量与效率。通过实行案件回访制度,不仅能够对案件定性问题有更准的把握,还能及时掌握案件当事人和社会治安形势的最新动向。特别是对于纠纷、矛盾的打架斗殴案件,由于当事人的情感因素,在案件调查中和案件查结完毕后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回访,使公安民警主动对案件情况作后续跟进,通过进一步掌握线索情况,认真开展查处工作,能提高打击、查处
效率,普遍建立起了主动作为的意识,规范了案件查处工作,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三是有效地拉近了公安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了警民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警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警务,治安案件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通过实行案件回访制度,妥善处理好每一起治安案件,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赢得群众满意,才能有效地拉近警民距离,增进警民感情,密切警民关系。
浅谈对治安案件的督察要点 篇4
一、督察治安案件查处的主体是否合法
实施治安案件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政主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公安部关于查破和
处理治安案件的通知》的规定,治安案件的立案,由公安派出所所长批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案件的立案由本单位保卫处、科长批准,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公安机关可以委托人(镇)人民政府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立案查处治安案件,否则,督察部门可以视其为违法。
二、督察治安案件的查处是否符合处罚法定原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为或不作为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应予处罚的,才受处罚,否则不得处罚。《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只要相对方起诉,人民法院将判决撤销,导致公安机关败诉。具体操作用中,尤其对作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体之一的公民应注意两点:
1、督察行为人是否达到法定年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只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违反了治安管理行为,才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才能承担法律责任,对于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即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也不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否则就是违法。
2、督察行为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了责任能力的三种情况: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的责任能力、醉酒的人的责任能力。具备了责任能力的公民可以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体,不具备责任能力的,即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
三、督察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情况是否及时准确
1、督察治安案件的受理情况。治安案件的受理是查处治安案件的第一道工序,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只有受理后,公安机关的查处活动才有执法的依据,否则属违法。另外,及时、准确地受理治安案件,对于迅速组织力量查处治安案件,教育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有重要意义。
2、督察治安案件的立案情况。治安案件的立案是查处治安案件的前提和基础,立案的准确与否直影响到治安案件处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治安案件处罚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一经立案即发生法律效力,公安机关必需认真对待,依法查处,不得随意撤消或更改。
实践上,一些民警认为,不够定为刑事案件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就予立为治安案件,这是执法意义上的误解与偏差。以下几种情况即不予立案:
(1)已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2)不属于治安案件的其他行政违法行为;(3)虽有违法行为,但依法不予处罚的,如精神病人在不能辫认、控制自己行为时违反治安管理的;(4)相对人已经死亡的;(5)超越法定追溯期限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督察治安案件受理、立案登记表的写作情况。(1)简要案情填写时是否忠于报案人报案时的陈述;(2)对违法行为人或犯罪嫌疑人自身情况是否详细填写,以便查找;(3)对是否立案要严格依照审批权限,不能由填表人自行填写。
四、督察治安案件的裁决程序是否合法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治安处罚的裁决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遍程序两种。
1、对简易程序的督察。简易程序,即当场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罚款的,或者罚款超过五十元,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由公安人员当场处罚。”当场处罚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督察:(1)民警是否首先亮明身份;(2)对口头传达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单位,民警是否进行口头询问取证;(3)是否当场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并请被处罚人签名。
2、对普通程序的督察。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治安处罚的普通程序主要是传唤、询问、取证、裁决等四个步骤,督察也应从这四个方面首手。
(1)传唤时应督察:一是是否对其亲属、证人等适用传唤,应严格掌握对象,被传唤人仅限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二是是否严格控制口头传唤的范围。对当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口头传唤,对非当场发现的不没用口头传唤,一律采用书面传唤形式。三是传唤证的填写是否规范、准确。四是传唤过程中,使用强制手段是否适当。被传唤人能按时到达的一律不允许使用械具,只有对那些传唤后而拒绝或逃避传唤的,必要时经派出所长批准才可使用。五
是是否以连续传唤好形式变相拘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2)讯问时应督察:一是讯问是否超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项、第五项的规定,对情况复杂,适用治安拘留处罚时,讯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在法定时间内查不清案情的,必须先放人;二是讯问的人数是否少于2人,不能由一名干警自审自问,不能由非公安干警
进行讯问,否则讯问不具法律效力;三是讯问的对象是否作案人或作案嫌疑人,对被害人、证人不能进行询问;四是询问不满十八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讯问聋哑人,是否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是否在讯问笔录上注明被讯问人的聋哑情况,以及翻译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对女行为人讯问时,是否有女民警在场。五是是否有刑讯逼供,以及不文明,不尊重被询问人的人格。
(3)取证时应督察:一是证据是否是经过公安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收集和认定的。二是收集证据是否依法进行。治安案件一进入行政诉讼阶段,处理案件的公安机关不得自行,私下取证,否则因违反法定程序,所取证据无效。
(4)裁决时应督察:看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是否有法可依,程序是否合法,处罚是否公正,以及《治安处罚审批表》是否填写正确等。
五、督察处罚过程中是否有告知程序
按《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给予违法当事人行政处罚时,必须告知当事人违法的事实,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受行政处罚时享有何种权利,未经告知的,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否则作出的处罚无效。具体包括:一是陈述权和申辩权;二是听证权;三是请求救济权。
六、督察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是否有听证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1)行政机关是否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2)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或个人隐私外,听证是否公开举行;(3)听证是否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4)听证时是否制作笔录。
七、督察治安处罚决定书是否认真送达
医院治安案件处理制度 篇5
《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要素与设计研究
甘勇①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571100)
摘要:《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完善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是项目训练的前提。为此,必须在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素基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设计和改造。
关键词:治安案件查处;项目化;要素;项目设计
《治安案件查处》是公安院校治安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公安专业强调“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往往也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如何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优化集能力、知识、技能为一体的训练项目,对治安管理专业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具有典型示范价值。
一、当前《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展开,这就要求课程实践教学尽可能贴近一线实战,在高度仿真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实训项目的选择只能源于治安部门案件查处的实际工作任务,以培养治安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治安案件办理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施《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问题突出。
(一)教师实战经验缺乏,项目设计能力不足。人是项目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有办案能手,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办案能手”。从事《治安案件查处》教学 ①作者简介:甘勇(1972—),男,河南信阳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从事刑法学及治安学方面研究 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亲自办理治安案件的经验,这是《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师的基本要求。目前,从事《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是从校门到校门,只有少数来自一线实战部门。虽然大多数院校会安排教师定期调研,参加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必能够全程和深度地参与治安案件办理,接触的案件类型及参与的办案环节往往也非常有限。这些很容易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的具体情况脱节,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反映在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上,则往往表现为对岗位工作任务吃的不透,找的不准,从而使项目设计脱离实际,培养的也并非查处治安案件真正需要的能力,即使能设计出比较符合岗位任务要求的实训项目,但项目实施能力比如项目质量控制能力也是一个短板。
由于已经认识到校内专任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现实,有些院校也尝试从实务部门聘请干警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但由于体制机制问题,除个别公安院校外,真正能在工作之余到院校授课的未必是真正的一线办案能手。加之这些兼职教师往往缺乏基本的教学组织能力,实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项目实训条件明显不足。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尽管一些院校也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治安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除了更多发挥毕业顶岗实习点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并不高,这决定了其与课程实训的关联度不高。治安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中比较典型的应该就是所谓模拟派出所的建设,但一般表现为空间不大,设施不够齐全,仿真度也不高,基本属于一个静态场所的摆设,只有个别公安院校进行了模拟街区、模拟银行等的设计,可以看作模拟派出所的延伸。再如公安工作信息化在模拟派出所建设中如何进行体现就是一个问题,由于校园环境的相对封闭,在公安机关大力推行网上办理治安案件的情况下,很多院校治安案件查处的模拟实训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严重脱离公安工作实际,也影响能力训练项目实训效果。
(三)项目考核设计不够科学。项目(方案)设计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本要素,如何进行项目考核即项目质量控制是实训项目设计阶段就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一些工科课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实训项目不同,《治安案件查
处》课程的实训项目一般只能由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很难对个体的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及体现的能力水平进行科学评判,所以以小组为评价对象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很难说这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训项目考核应以项目最终形成的物化成果(比如办案文书)为依据,这未免过于理想化。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与所谓项目物化成果之间未必具有一致性。原因之一就是实训过程必须通过多人良好协作才能实现,而所谓物化成果(比如办案文书)则可以由个别学生“独立”完成,体现的其实只是个别学生文书制作的能力而已。实训考核占比不断加大是职教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对于承载着“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要求的《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来说,考核设计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
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要素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毋庸置疑,只有在我们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和设计时,才存在所谓的项目化教学要素对课程设计影响的问题。什么是项目化教学要素呢?无论是真实的(如实习岗位教学)还是高度仿真的项目教学,无不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在一定时间运用一定的手段工具,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完成一件承载着所谓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具体事情,并形成一定的成果。《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虚实结合的工作任务、经由任务选择的有组织的人、一定时间与空间构成的任务环境、完成任务的手段工具与程序,来源于实务部门的典型案例,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项目方案本身也是一个项目化教学要素。以工作任务为例,《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内容项目化改造的依据只能是公安机关治安案件查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因为只有在分析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需要哪些能力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并据此确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基层科、所、队是治安案件调查处理的主要岗位,其工作内容包括治安案件受案、调查、取证、定性、量罚、执行、案卷管理等;治安案件查处工作程序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
听证程序。这又意味着在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任务训练中,学生可能要模拟演练的角色相当多,包括公安局长、法制办审核人员、办案部门负责人、办案人员、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等。课程项目化教学要素既影响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模式选择,也最终影响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及效果。
三、《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构想
(一)《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选择
按照项目化教学的典型理论,课程项目化改造强调系统优化。而按照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优化也就是本质优化,即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环节均须优化,并在此建构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所以,课程项目化改造重在项目优化设计。其重点有二:一是课程整体教学项目化设计,二是课程单元教学项目化设计。课程整体教学模式属于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问题,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课程项目设计既涉及课程综合项目设计,也关注课程单项项目设计。前者,设计和选取一个或几个贯彻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所谓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载体。后者则侧重对单项能力的训练。在课程项目化整体教学设计模式上,戴士宏教授总结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整体设计模式。有所谓“贯穿项目+”的一体化模式,有所谓 “双线并行”以及“多项目串行”等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那么,对于《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来说,什么样的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最合适或者说比较合适的呢?笔者认为,所谓 “双线并行”模式本质上反映的是如何处理课内与课外的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问题,即如何通过所谓双线任务强化能力训练的问题,考虑到实训场所是否持续开放等因素,个人对课外任务训练部分的实施效果原则上持怀疑态度。而“穿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精心设计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从上述治安案件查处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分析,很难设计一个关于治安案件查处的贯穿项目。找到一个经由各种办案程序办理的治安案件案例也许不难,但考虑到项目化教学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人这一要素并非机器,如何保持案例对于学生的新颖性和新鲜感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否则,课程实训项目实施过程就会成为一个
了无趣味的办案程序展示过程。
(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项目设计基本看法
1、《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原则上为课内完成项目
综上,笔者认为,对于《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来说,“多项目串行”的教学设计是不得已的选择。这种设计强调通过多个由浅入深的能力训练项目的反复操作与多次循环,不断巩固与强化学生的办案能力。之所以认为“多项目串行”的教学设计是不得已的选择,主要是对于最后的综合性能力训练项目,因为涉及的程序庞杂,除了要求学生主要在课外完成外,目前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其效果如何存疑。这也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课内完成的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复杂程度,综合性训练项目的程序覆盖面及课时跨度怎样最为适宜。另外,即使按照“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设计能力训练项目,笔者认为课外训练项目也只能作为课内项目的补充。
2、《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应依复杂程度按层次设计
如何判断能力训练项目的复杂程度?没有标准的答案。笔者认为只能从项目要素的复杂程度来判断。比如时间的跨度,空间是否转换,涉及的人员多少、程序类型等等。从层次上,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将能力训练项目区分为单项能力项目、综合能力项目。也有学者认为在单项能力项目和综合能力项目之间还应设计单元能力项目,如治安案件调查取证单元,项目涵盖治安案件传唤、询问、检查、现场勘查、扣押、检查检测等调查方法的模拟实训、调查终结、法律文书的制作,入卷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治安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的制作等。所以,所谓单元能力项目也应属于综合能力项目。
3、《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时应考虑其过程与质量可控 《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改造以治安部门办案任务为基本依据,治安部门办案质量如何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依法规范文明办案。为了避免当事人和群众对办案人员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文明的质疑,执法记录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同样的道理,《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实训项目在设计时应考虑其训练
演示过程的可控性,能够再现,便于分析评估,并作为考核重要依据。所以模拟实训场所必须有实时录音录像设备,课外进行的补充项目也应要求学生自行录音录像。有学者主张以治安案件案卷评查为内容,设计“执法质量考评”综合实训项目,这无疑是合理的。但笔者认为不应过分看待案件案卷制作在单项能力项目评价中的作用,单纯以案卷评查作为质量考评依据,易使项目实训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戴士宏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3] 张先福,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实践教学探讨,《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医院病人投诉处理制度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尊重病人知情权和选择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现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制定病人投诉处理制度。
一、凡有患者或家属采用书信、电话、直访等形式向我院提出投诉意见的,均属投诉处理范围。办理投诉的工作人员与投诉事项或被投诉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二、医院大厅设有投诉信箱,投诉电话,每周由一位院长参与接待病人投诉。
三、医院大厅导医咨询台设有病人投诉点,随时接待病人投诉,并负责将病人带到院办、医务科。
四、院办、医务科负责受理和办理本院的病人或家属投诉处理事项,其主要工作是:
1、全面负责处理医院各种纠纷和患者投诉,减少患者或家属投诉的环节和渠道,加快投诉的处理速度,设立病人投诉处理登记本。
2、热情接待来访者,耐心听取来访者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和要求,认真做好记录,细心解释,并及时向接待院长、分管院长反馈情况,按规定的投诉处理程序办理。
3、及时受理、处理投诉事项,发现问题,坚决整改。
4、一般投诉情况,交由所在科室先作处理,所在科室再把处理意见上报院办、医务科备存。凡有医疗费用投诉的,一律由财务科负责处理。若病人对处理意见仍不满意的由院办、医务科与所在科室一道处理,并将调查核实处理结果和处理意见上报医院领导研究决议。
五、院办、医务科要认真做好投诉意见的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综合工作。凡有信访投诉,来信要及时拆阅,并按信访内容分类登记,注明来源、内容摘要、承办去向和办理结果等,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对上级部门和领导批示需要调查的重要投诉信访件,院办、医务科要及时组织、协调、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结果和处理意见上报医院领导集体研究。
七、凡有患者直接向科室或职能部门投诉,受理投诉的部门应将投诉意见、建议完整收集,并将各种意见、建议上交院办、医务科,重要问题交院长办公会议审议。
八、办理的投诉事项应在收到投诉意见的当天解决,特殊情况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结果答复投诉人或部门。对上级交办的投诉事项,应当按要求时限办结,并及时将办理结果送报。不能按期办结的,应当以文字情况予以说明。
医院污水处理站工作制度 篇7
一、医院污水处理站是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设施,必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处理效能。
二、处理站工作人员要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程序,能够独立操作,维修及排除故障。
三、处理站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责任心强,定时巡视,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认真填写值班记录,严格交接班手续。
四、每班测定接触池出水余氯含量1--2次;每月检测粪大肠菌数1次,确保处理后午睡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五、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操作程序,注意安全,做好防氯气中毒保护措施。
医院治安案件处理制度 篇8
为了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及时听取和处理患者的投诉和建 议,更好地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院,特制定此制度。
一、畅通病员投诉渠道
1、医院成立投诉接待中心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监察室,集中接受病员的投诉。正常工作时间内应保持电话畅通,坚持值守,公布投诉电话。节假日、夜间投诉由院行政总值班全权负责。
病员投诉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信函、医院网站公布的投诉电子信箱或直接前往投诉接待中心办公室进行投诉。工作人员对每一投诉者应热情接待,建立专门记录本进行登记和受理,对投诉进行初步分析。一般性的咨询、建议和质询给予现场解答和处理,对暂时难以解答或牵涉到相关科室、部门的投诉应及时口头或书面通知相应部门解决:属于医师诊疗过程中的投诉和纠纷由医患沟通办公室解决,必要时汇报医务处,由医务处进行协调解决;门诊病人一般投诉由门诊部负责协调处理;属于护理工作中的投诉由护理部统一解决;属行风建设方面的投诉及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问题由院监察室配合各党支部调查核实和处理;属于收费管理方面的投诉由财务处受理、处置;属于医保方面的投诉由医保办受理;属于总务后勤方面的问题由总务处解决。
各部门在接到投诉接待中心办公室转来的投诉意见后,应严肃认真的负责调查核实,并按照医院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一般性投诉处理不超过三个工作日,牵涉到多科室、多部门的难度较大的投诉处理不超过一周,必要时通过院技术委员会或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医疗纠纷的处理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要求,规范处理程序,按程序处理汇报。
投诉处理落实后应由投诉接待中心办公室及时向投诉者进行反馈,同时将处理结果记录于相应记录本上。
2、各病区设立意见薄,放置于醒目处,护士长应每天检查病员书面投诉情况,在本科室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应立即解决,解决结果记录于病员意见本上。本科室解决不了的投诉,应介绍病人前往医院投诉接待中心办公室统一协调解决。
3、院监察室应定期召开病员座谈会,及时听取社会和病员意见和建议,分析和整理病人的意见及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门诊部设立咨询服务台、接待门诊病人的投诉,及时处理门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5、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病人投诉由医院总值班接待和处理,总值班不能处理应请示当日值班院长或分管院长,或次日由院办根据总值班记录书面向相应管理职能部门通报。
6、直接到相应职能部门投诉者应由相应职能部门接待,非本部门职能管理范围者,工作人员应和投诉人一同前往相应职能部门做好交接处理工作。
二、病员投诉的整理、分析和处理
1、病员投诉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为处理病员投诉的第一责任人,应高度重视接待来信来访工作,限期予以落实,反馈并做好记录,切实做到有问必答,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不得推诿,不得拖延。
2、病员投诉转交其他职能部门处理时实行书面交接,登记交接时间由交接人签名以示负责。
3、投诉接待中心办公室定期收集整理发生的投诉案例和内容,按科室进行分类,按内容进行分析。医疗纠纷投诉由医患办公室整理并上报分管院长和院办公会,涉及医德医风方面的投诉由监察室整理上报院领导,并作为医德考评的依据之一。
4、病员投诉经核实情况属实而科室存在过错者,由分管职能处室根据医院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重大纠纷或医疗事故须经院技术委员会讨论,必要时上报院长办公会讨论作出处理意见。
5、除经济处罚以外,病员有效投诉作为当评优考核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与科室、个人的评奖评优挂钩。医院投诉处理总则
1、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一般一周内),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一般2日内),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三、医院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时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交医务科。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院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6、将整改和处理结果反馈科室和当事人。
【医院治安案件处理制度】推荐阅读:
医院治安防范知识07-24
医院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16
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09-09
刑事案件转为治安案件10-14
对治安案件查处的基本原则的看法05-26
医院污水处理站制度09-06
煤矿治安保卫制度08-20
小学治安保卫制度08-30
治安保卫(含门卫)制度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