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意义类

2024-07-26

高考政治意义类(精选7篇)

高考政治意义类 篇1

经济生活——意义类大题

宏观上:

1、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5、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6、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7、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微观上:

对国家:

1、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2、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3、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

4、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加快与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7、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 国际/周边 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8、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对社会:

1、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2、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3、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4、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6、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企业: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对个人:

1、有利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3、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高考政治意义类 篇2

一、题型特点

1. 从背景材料看, 试题以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作背景材料, 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 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通过“世界粮食危机”问题考我国政府的措施, 引导学生关注、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 并进一步思考发展策略。这对2008年的抗震救灾、奥运、“神七”、“三农”、金融危机等热点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2. 从设问方式看, “措施类”题又称“怎么办”型题, 设问一般表述为“应该如何做……”“提出解决……的措施”“就……问题提出对策”等。

3. 从设问角度看, 有直接的, 即让学生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有间接的, 即让学生结合有关主体 (如党、国家、企业、公民等) 针对某个问题提出建议。

4. 从考查的知识看, 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关注社会热点的能力。

5. 从题目类型看, 此类设问既可以出现在常规的文综政治试题中, 也可以出现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试题当中。

二、解题方法

1. 回归教材法

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 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38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 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运用经济常识,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解析:只要我们联系课本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方式的知识, 便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 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

2. 挖掘材料法

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 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 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 抓主谓宾, 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从句意到层意, 再到段意, 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

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从材料中找出原因, 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 正面归纳答案。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41题) 材料三:近年来, 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 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四:自2007年7月1日起, 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 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 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3) 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 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解析:认真解读材料信息后, 我们发现广东对外贸易存在如下问题: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某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珠三角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且是传统加工贸易, 商品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难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 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立“两型”社会等。

参考答案:略。

二是材料全面反映某个事件的正确做法和成功经验, 只需结合教材知识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2008年高考重庆卷第38题) 材料一: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 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 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 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 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 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 增产蚕茧5000公斤, 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 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 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我们概括材料中李某的成功经验, 结合教材知识, 答案就水到渠成了。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按价值规律办事, 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整合资源, 成立合作社———发挥合作经济的优势, 从事农业规模经营;专家传授桑树技术, 普及新技术———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的三结合, 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参考答案:略。

3. 主体分析法

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 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 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 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 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 (政府、人大、法院) 、公民、人大代表等, 经济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等。

(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38题)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 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 全国有l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 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 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简称“限塑令”) , 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 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 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 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 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试题设问明确指出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 因此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实行“限塑令”后, 市场上塑料袋需求减少, 塑料袋生产企业面临应对市场竞争激烈和利润减少的问题。一是继续在此行业经营, 就得设法依靠科技, 加强管理, 提高本企业在法定产品范围的竞争能力;二是自动退出此领域的竞争, 主要有被兼并或直接转向其他行业。对消费者实行“限塑令”后, 商品的价格必然上涨, 而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导致减少消费, 转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 从而转变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略。

探究高考政治意义类主观题 篇3

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一 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共有两问,要求同学们先逐字逐句从材料中概括总结出当前我国信息消费的特点:“我国网民数量高达5.64亿”——表明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增长28%。”——表明信息产品消费快速增长;智能手机销售的增长量远远超过了智能电视机销售量增长——表明不同产品市场发展不平衡;全国电话业务量、短信量、彩信量均下降,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数据流量大幅增长——表明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然后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消费者角度看,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从企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看,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 特点:①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②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③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积极作用:①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②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③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点拨 解答意义类试题时,我们要根据从小到大(先对个人对自己对他人,而后对企业对集体,然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从近到远(先眼前、直接后到长远、间接的意义)、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联想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来分析和组织答案)的原则来确定思考的内在逻辑顺序;根据思维主体(经济生活常见的思维主体是消费者、劳动者、企业、国家、市场)来确定思考的角度;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如本题中设问的关键词是“消费”“发展”)联想相应的知识体系。(如本题,消费的知识体系包括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类型、消费心理、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来确定答案要点(如本题运用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进行具体阐述)。

例2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 本题要求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具体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意义。大家可以从文化的作用的知识体系(总说、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进行思考;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甄选:“无数食客闻风而动”——表明美食文化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表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为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②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量。

点拨 我们再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时,一定要注意根据两个范围来确定本题的切入口:一是知识点范围(如本题的知识点是“文化与生活”),二是区域范围,即结合材料,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如本题没有设定区域范围,但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将思维的区域范围限定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同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设问中知识点范围、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材料大胆进行取舍,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逐步缩小审读的范围,进而锁定关键字和词(如本题背景材料中第一、二句完全是介绍中华美食的美,与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无关,可以舍弃,进而缩小了思考范围)。最后,要注意根据所确定的理论知识,结合材料,对意义进行具体阐述(如本题每点答案中第一句为理论知识,第二句为具体的意义)

1. 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轨道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结合材料,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促进人的素养提高、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社会发展。

高考政治意义类 篇4

[命题热点]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临考嘱托] (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如下:

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面的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等。

(3)特别关注政策问题,对政府的考查历年来主要是微观设问,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

[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的政治参与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

(1)必要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和义务。

(2)重要性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②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正确地参与政治

(1)内容: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各项政治义务。

(2)途径: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3)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做某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

(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或某些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4)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角度,具体要结合依法行政的意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意义、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等。

(5)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好某事

(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各项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水平。

(4)自觉接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

(5)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人大等监督下开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三、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做某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2)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3)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4)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2)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3)坚持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党要统揽全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四、全面梳理依法治国的知识

1.国体: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依法维护人民合法利益;依法行使专政职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公民:依法行使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依法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等义务;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原则;依法有序地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依法履行好社会建设等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和敢于担当;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决策。

4.人大及人大代表: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等;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推进依法治国;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6.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依法行政自治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7.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五、全面梳理民主决策的知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和执政党,提出决策的建议;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坚持依法执政,通过人大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广泛征求民主党派意见和建议,加强多党合作,推进民主协商。

2.民主党派:发挥参政党的参政作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3.政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广泛征求民意;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4.公民:积极参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行使公民的政治自由等政治权利,履行好遵守宪法和法律等义务,坚持三个原则。

5.人大:行使决定权、监督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6.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协商民主;政协的性质。

7.整个决策过程,体现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六、如何处理民族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3.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5.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民族问题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切实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能,提高为各族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七、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的外交活动

1.为什么

(1)必要性: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意义

①对我国: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2.怎么做

(1)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履行国际义务……。

(2)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4)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趋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5)顺应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和科技,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7)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经济意义类问题解答方法

一、解题原则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二、答案要点

1、经济意义类:

(1)答题思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⑤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⑥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⑦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从“主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主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①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等

④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⑤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3)常用术语归纳:

A、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转化为……优势);促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⑤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⑥ 国内农业方面意义:(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

B、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

a.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b.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c.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形象

②有利于外方: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③有利于双方及世界:

a.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c.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三、常用答题模式

1、发展绿色食品的经济意义:

①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②满足消费者需要;

③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④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⑤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

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②促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减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②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消费税率变动的意义:

①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消费税的调整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消费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消费行为,培养公民的科学消费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或缓解社会成员之间分配不均的作用。总之,征收消费税,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还具有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们健康、危害社会秩序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

5、重视“三农”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④能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6、农村改革的意义:

①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④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有何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

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

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④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⑤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公有制企业改革的意义:

①有利于深化企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资源利用率;

③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

①自主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③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自主创新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10、发展新型产业(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文化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②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③有利于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对外经济关系的经济意义:

①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③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④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重大经济社会事件(奥运会、世博会) “经济意义”:

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

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③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

④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⑤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⑥城市形象,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

13、行政收费改革的意义:

①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

②有利于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也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增加就业机会。

14、我国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①有利于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有利于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增加农业的收入。③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等。

高考政治意义类 篇5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能 ②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③把民生问题作为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 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之一。《国家2010—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网民在一周内提出10万多条反馈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个拟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新疆天山天池附近修建煤矿的项目,在网民的强烈反对下并经科学环评后,被环保部门否决。事件表明,“网络民意”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 开展网络问政,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收集民意,可以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打造一个民间智囊库。政府实行“网络问政”()A.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B.完善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有利于决策利民 D.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4. 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可行以及如何建设,为此国家开展了论证工作。三峡工程论证划分为地质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与航运等10个专题。论证领导小组聘请了全国各行各业第一流水平的412专家、21位特邀顾问,分别组成 14个专家组,参加这一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少有的论证工作。温家宝总理指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专家论 证,是我们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制度,应当长期坚持下去。(1)材料体现了在我国公民通过哪种渠道直接参与民主决策?(2)请你谈谈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5. 2010年6月1日,贾庆林出席“第三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我们要深入落实“请人民走进政协,让政协走进人民”的工作思路,更加务实、更重实效地发挥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中的重要 1 作用,把推进民主协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①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 ③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网络问政之探讨:建设法治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特别是当前网络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基层政府如何更好地加强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提出了新的考验。我市在制定规范性文件、重大项目建设等具体的重大行政决策中,一直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征求群众意见,扩大网民参与政府决策等新途径、新方式。(1)请简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政府听取民意,就能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7.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推出教育调查。作为一名高中生,你想把你的关注和心声带上“两会”,带到我国最高决策殿堂,可选取的途径是()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B.社会公示制度 C.专家咨询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8. 货车司机任某不同时间在同一路段,因为相同的违法行为被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他对此感到不满,便将几张罚单传到市长信箱。市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不久便出台了《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细化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任某将罚单传到市长信箱是„„„„„„„„„„„„„„„„„„„„„„„„„„„„„„„„„„()A.政府开展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B.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 C.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D.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9. 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网络问政之探讨:建设法治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特别是当前网络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基层政府如何更好地加强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提出了新的考验。徐州市在制定规范性文件、重大项目建设等具体的重大行政决策中,一直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征求群众意见,扩大网民参与政府决策等新途径、新方式。(1)请简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政府听从民意,就能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网络问政之规范:《半月谈》在扉页上公布新华网网址,辟出《热点声音》专栏,欢迎广大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选取的两个热点声音。

声音一:一个个“萝卜坑”其实是一个个蚁穴,让泥土变得蓬松,给政府公信力大堤带来了极 大的危险。(近来不少地方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因人设岗”“量身定做”的丑闻相继曝光,被网友戏称为“萝卜招聘”)声音二:民众有权利问(政府)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花我们的钱的,这些钱都是为我们所花的吗 ”

(3)网民网上留言质问、批评政府体现了公民哪种政治权利和自由 请简要说明正确行使这种权利的要求。

10. 2014年浙江省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在此之前浙江省教育厅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征求民众意见,积极召开专家论证会。这样做有利于(①公民参与监督听证会,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②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③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④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①④)D.参考答案:

1. 答案: A 解析:

2. 答案:(1)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2)针对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防止虚假信息;同时,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民主决策。解析:

3. 答案: C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政府。政府实行“网络问政” 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有利于决策利民,A的说法是错误的,B、D的说法不符合题意。4. 答案:(1)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它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本题以三峡工程的建设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决策知识的理解。(1)材料体现了在我国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可以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决策的民主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等角度分析其意义。5. 答案: B 解析: 公民行使权利是通过人大代表行使而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④错误。6. 答案:(1)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2)该观点是片面的。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②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③民意是多元的,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解析: 该题考查民主决策,第一问:考查民主决策的意义,A.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C.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D.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第二问:评析类试题,考生要看到科学民主决策必须要听取民意的重要性,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但是又要看到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不仅仅是政府听取民意,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7. 答案: A 8. 答案: C 9. 答案:(1)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2)该观点是片面的。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②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③民意是多元的,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3)①民主监督权。②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文艺常识 编导类高考 篇6

第一代领导人:

二为 方向 194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早提出,邓小平做出修改,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 方针 50年代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两结合创作方法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

第三代领导人:

关于精品的三个标准

思想精深 艺术精良 创作精湛 四句话

以科学的理路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五个一工程 一部电影 一部电视剧 一出戏剧 一首歌 一本文艺类图书

新一代领导人

三贴近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文艺理论:

文艺

文学艺术的统称,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之一,特点为:

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包含强烈的审美情感,以情感人 文艺分类

语言艺术——文学,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

造型艺术——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杂技 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

文艺和社会生活 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 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典型:典型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现实主义

真实表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

细节真实性 情节典型性 描写客观性

19世纪欧美提出 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 莫泊桑 狄更斯 列夫托尔斯泰 高尔基提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我国提出

革命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特征:理想主义、英雄主义

特点:描写非现实理想境界

想象奇特

主观情感强烈

文化界评奖:

电影类

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 群众投票决定 金鸡奖 中国影协组织 专家投票

华表奖 “优秀影片奖”文化部主办的政府将 夏衍电影文学奖 奖励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 金鹿奖 长春电影节特设电影奖 金爵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特设电影奖 金马奖 台湾 金像奖 香港

四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飞龙奖)

新版本: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金鸡百花奖,上海国际电影节

新闻出版界

中国新闻奖 长江韬奋奖 范长江新闻奖 韬奋新闻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 中国优秀图书奖 韬奋出本新人奖 文学界:

茅盾文学奖 优秀长篇小说 三年一次

鲁迅文学奖 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作品(长篇小说除外)两年一届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05年,合并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冰心文学奖 张天翼童话寓言奖

两年一次

戏剧界:

文华奖 文化部政府奖 戏剧 杂技 曲艺 中国戏剧奖 梅花奖 曹禺戏剧奖合并

梅兰芳金奖 鼓励京剧演员 后扩大到戏曲演员

电视界:

金鹰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 后改成 金鹰电视艺术节 湖南长沙举行 飞天奖 星光奖 音乐舞蹈杂技曲艺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文艺节目 谈话节目 综艺节目 对象性节目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下设 华表奖 飞天奖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其他评奖:

五个一工程奖 三年一次

骏马奖

奖励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裁文艺作品 包括文学 电影 电视三类 金钟奖 优秀音乐作品音乐家 荷花奖 优秀舞蹈作品舞蹈家

金彩奖 优秀美术作品美术家 中国美协 中国美术展览奖 牡丹江 优秀曲艺作品和创作人员 中国曲协 金菊奖 优秀杂技组品和艺术家 中国杂协 兰亭奖 优秀书法作品书法家 中国书协

金像奖 优秀摄影作品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协会

山花奖 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和艺术家 中国民间文艺协会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

《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 春秋305首 诗经有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内容分类

风 国风 各国民歌 精华 雅 贵族文人历史诗和讽喻诗 颂 祭祀歌曲

赋比兴 艺术手法

赋 铺陈叙事 比 比喻 兴 起兴 借事发端 引出正题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 收入商周时君王的谈话

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鲁国大事记

左传 左氏春秋传 左丘明为春秋所做的注解 比春秋更为翔实 国语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西周 春秋时各国的历史 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 成书于汉代

诸子散文

老子 老子 又名 道德经

庄子 庄子

孔子 论语 孔子和弟子的语录 孟子 孟子 擅长辩论 擅长用比喻 墨子 墨子

韩非子 韩非子

孙子 商君书 晏子春秋 吕氏春秋

列子等

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 孟子 大学(曾参)中庸(子思)

五经 诗经(文学)书经(即尚书 文献录)易经(周易 占卜书)春秋(历史书)

屈原 离骚

楚辞 楚国诗歌 地方色彩浓重 上下句 上句结尾多用兮 风骚 代称诗歌 泛指文学

两汉

政论文 贾谊 《过秦论》 总结秦代灭亡的教训

晁错

司马迁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进步的历史观 肯定农民起义 揭露统治者劣行 文学性最强 汉赋 赋是一种文体 介乎诗歌散文之间

讲究文采声律 辞藻华丽 结尾议论 内容空洞 艰深晦涩 汉乐府 乐府 音乐机构 制作采集整理乐曲歌词等 供宫廷演唱

标志叙事诗的成熟

孔雀东南飞 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的成熟 五言取代四言

礼经(周礼 礼仪书)

班固 历史学家 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前四史)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东汉末代汉献帝的年号 出现一批诗人 抒发忧国之思 建功之志

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三国两晋文学

诸葛亮: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太康文学 司马炎年号 左思

高考政治“措施类”题的解题方法 篇7

一、题型特点

1.从背景材料看,试题以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作背景材料,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通过“世界粮食危机”问题考我国政府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并进一步思考发展策略。这对2008年的抗震救灾、奥运、“神七”、“三农”、金融危机等热点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2.从设问方式看,“措施类”题又称“怎么办”型题,设问一般表述为“应该如何做……”“提出解决……的措施”“就……问题提出对策”等。

3.从设问角度看,有直接的,即让学生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有间接的,即让学生结合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公民等)针对某个问题提出建议。

4.从考查的知识看,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关注社会热点的能力。

5.从题目类型看,此类设问既可以出现在常规的文综政治试题中,也可以出现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试题当中。

二、解题方法

1.回归教材法

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38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解析:只要我们联系课本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方式的知识,便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

2.挖掘材料法

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

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41题)材料三: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四: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解析:认真解读材料信息后,我们发现广东对外贸易存在如下问题: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某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珠三角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且是传统加工贸易,商品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难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两型”社会等。

参考答案:略。

二是材料全面反映某个事件的正确做法和成功经验,只需结合教材知识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2008年高考重庆卷第38题)材料一: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我们概括材料中李某的成功经验,结合教材知识,答案就水到渠成了。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按价值规律办事,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整合资源,成立合作社——发挥合作经济的优势,从事农业规模经营;专家传授桑树技术,普及新技术——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的三结合,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参考答案:略。

3.主体分析法

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公民、人大代表等,经济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等。

(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38题)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l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试题设问明确指出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因此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实行“限塑令”后,市场上塑料袋需求减少,塑料袋生产企业面临应对市场竞争激烈和利润减少的问题。一是继续在此行业经营,就得设法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本企业在法定产品范围的竞争能力;二是自动退出此领域的竞争,主要有被兼并或直接转向其他行业。对消费者实行“限塑令”后,商品的价格必然上涨,而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导致减少消费,转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从而转变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略。

解答具体问题时,以上方法要综合运用。有些热点问题还要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从政策中找答案(如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大措施等)。

上一篇:erp再次工作计划下一篇:哄女孩入睡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