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文化生活回扣练(三)含解析(共1篇)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文化生活回扣练(三)含解析 篇1
文化生活回扣练(三)
(时间:5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播出“家风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①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家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应该是良好的家风才会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④说法错误,良好的家风才能增强精神力量;故选B。
答案 B 2.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实际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一定的文化会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此次会议精神,重视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关系,注重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认识到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③④说法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答案 B 3.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特色中式服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政治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未体现文化多样性,③与题意无关;④表述明显错误,排除;依据材料信息,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正确。答案 A 4.“全国文明城市”烟台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尤其是胶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承接;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群众自发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以广大市民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角。这表明()①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②文化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③精神文明创建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文明创建是广大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烟台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承接,体现了观点①;文化建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②观点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据此可判断出③观点错误;烟台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以广大市民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角,体现了观点④;故选D。答案 D 5.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是因为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据此可选出③④;传统走向现代,完全可以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城镇现代化的关系,因此①错误;②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不符。故答案选C。答案 C 6.“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春晚创作的主题曲《回家的路》以归乡思乡的情愫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A.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B.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强国惠民的必由之路 D.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析 春晚创作的主题曲《回家的路》以归乡思乡的情愫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A项正确;B、D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答案 A 7.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中华文化占领世界文化市场 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 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①②正确;③本身说法错误;④中的“主导地位”说法错误。答案 B 8.《赶圩归来阿哩哩》、《掀起你的盖头来》或明快喜悦,或热情奔放,或开阔辽远,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地域文化受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但地域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不可能走向最终的统一,故④错误。答案 C 9.“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活动的意义在于()①慎终追远,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纪念活动并不涉及时代精神,故排除①;④夸大了纪念日活动的意义,与“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无关。答案 D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B.重义轻利、服务社会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解析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是对公民的要求,与题中的“政府”不符;B项明显错误;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是针对腐朽文化而言的,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选C项。答案 C 11.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毁损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解析 A项说法错误,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不是公民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说文化自尊意识不准确,且C选项也不符合题意;发展文化需要每个公民都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历史责任、保护文化遗产,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 D 12.为学习、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事迹图片展等,展现了各行各业典型人物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的精神风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A.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B.发挥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物质力量的作用 C.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解析 举办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事迹图片展等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故A项入选。文化是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B项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而不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故排除。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 A
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每题26分,共52分)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
材料二 我国著名法学专家马怀德教授指出,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整个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1)据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5分)(2)据材料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阐明专家建议的合理性。(11分)解析 第(1)问,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法治文化建设,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受到感染,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第(2)问,该教授强调了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大众媒体和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特定功能的角度分别加以阐释。
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付诸实践。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有助于人们理解、接受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2)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重视媒体对整个社会形成法治文化的重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责任。
14.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闭幕式上,李克强在讲话中表示,中法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50年来,中法关系发展为国与国之间交往树立了典范,过去一年,中法政治、经济、人文和国际事务等各领域合作成果丰富,双方举办了800多场富有创意,精彩纷呈的建交纪念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了中法友好关系的民意基础。新形势下,中方愿同法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增进战略互信,加深人文等领域交流。法国总理瓦尔斯在讲话中表示,法中关系发展顺利,特别是人文交往活跃,一年来,双方举办了丰富的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创造了不少新的第一,充分体现了两国人民间的深厚友谊。法中合作空间巨大,法方对两国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双方表示要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加强旅游合作等。
(1)中法两国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法关系的发展。(6分)(2)结合材料,谈谈中法加强人文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10分)(3)假如你有幸成为中法互派留学生,在欢送会上,请你以“文化传播、留学生、使者”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的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字数在100字左右。(10分)解析 第(1)问,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性要求“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首先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再现出来,然后结合材料,分别说明哪些材料体现了同一性,哪些材料体现了斗争性。第(2)问,要求谈谈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实际上就是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第(3)问,要求在模拟情境中发言,拟定一份发言提纲。拟定提纲时,应站在中国赴法 国留学生的角度来写。着眼于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努力增进中法友好关系。还可就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答案(1)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法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国际事务等领域都具有同一性;但中法双方又具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法两国政治、经济、人文和国际事务上的合作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法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③矛盾双方既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法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共同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
(2)①中法加强人文交流有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更加认同中华文化。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促进中华文化创新。③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3)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互派留学生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②作为一名留学生,到了法国,要尊重法国文化,吸收法国优秀的文化成果。③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进法国,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文化生活回扣练(三)含解析】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文化创新含解析11-21
【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检测 大象版必修05-17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单元检测(十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Word版含答案10-04
周周练三 B5 Unit Two (译林牛津版高二英语必修五教案教学设计)07-19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时检测(三十三) 把握思维的奥妙 Word版含答案04-04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总结07-29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时检测(二十)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Word版含答案02-19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分层训练01-23
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