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的创新设计(精选12篇)
版面的创新设计 篇1
书籍设计版面艺术包括字体艺术、色彩艺术、插图艺术、封面艺术等, 是多种元素的有机组合体, 对书籍的整体形态特征与规划。从设计学角度而言, 书籍设计属于立体型形态, 有着很强的艺术性, 其作用在于通过艺术性的设计来促使读者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从而与书之间产生一定的互动, 实现一定的行为。现如今的书籍封面都是围绕信息编辑思路来进行设计的, 诸如: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体例、文字、传达、风格、节奏层次, 以及图像、空白、饰纹、线条、标记、页码等内在组织体。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常呈现出无序到有序、空间到时间、概念到物化、天人合一、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等表现, 增强了书籍版面的艺术魅力。在此, 笔者结合书籍版面的设计实况谈一下书籍设计版面的艺术性。
一、色彩艺术
色彩是书籍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为显著的部分, 即:色彩是人们观察事物、感知世界最直接的视觉形式, 也是人们神经系统中最为敏感、对信息反应最快的因素之一。其形态与色彩的相融合为人们展示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书籍版面的任何因素的显现都离不开色彩。其书籍色彩的艺术大都表现为:醒目、突出、快速, 借以来激发读者阅读的需求和兴趣, 诱使读者与书籍产生情感共鸣, 进而行驶消费行为。实践证明:色彩是书籍设计中较为重视的因素, 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性。第一, 色彩是吸引读者关注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般来说悦目性以及装饰性的色彩能够使人的注意力时间增长, 进而也就能够有效地将书籍的一些信息快速地传递给作者。第二, 色彩能够有效地增强版面文字、版式的宣传效果, 突出艺术魅力, 即:更生动、形象的将主题内容的质感、量感表现出来。第三, 色彩的艺术魅力还在于直接影响阅读者的视觉、感觉、情绪、记忆、联想等思维和心理, 具体如:冷暖感——红、橙、黄为暖色, 紫、蓝、白为冷色, 绿色属冷色与暖色之间的中间色;轻重感——明度高的物体感觉轻, 明度低的物体感觉重, 即浅色感觉轻, 深色感觉重;味觉感——黄绿色、绿色给人酸味感, 白色、乳黄色、粉红色给人甜味感, 茶色、暗绿色、黑色给人苦味感, 而红色、浊黄色给人辣味感;空间感——明度较高的色彩感觉远, 明度较低的色彩感觉近;暖色感觉近, 冷色感觉远。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的寓意, 对应着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此外, 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于色彩的追求也不尽相同, 如:伊斯兰教把绿色称为生命之色, 而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佛教徒却以黄色僧衣意味超凡脱俗;基督教则认为黄色为叛徒衣服的颜色而显卑劣, 把紫红尊为高贵之色。而这些在书籍版面设计上也恰当地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 借以来给读者以指示, 增强读者与书籍之间的交流感、沟通感, 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
二、文字艺术
书籍版面设计中的文字艺术主要作用在于为读者与书籍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传递平台, 属于视觉上的桥梁。我们知道, 书籍版面其字体是主要的核心内容, 因为只有字体才能够最醒目、最完全的展示书籍, 而消费者在选择书籍时也是以书面的文字来决定的, 即:通过书面的文字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或者是根据书的名字去做选择等。可以说, 字在书籍版面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 字也是对插图解释的唯一手段。因此, 文字在设计上应能够体现一些艺术性。第一, 设计方面的视觉美。包括:字体造型、字体安排、字体与颜色的合理搭配等;第二, 字体整体布局的天人合一美等;第三, 字体处理后的解释说明功能以及字体图形化艺术魅力等。具体如:有些书籍版面设计不采取任何图像而是对文字进行艺术处理, 让文字形式与书籍中的文章要点或者突出性的信息或者书籍版面只选择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等信息来构成趣味结构。书籍种类、内容的繁多决定了书籍版面文字设计的艺术多样化, 甚至同样的书籍、内容, 不同的设计人员对于字体的设计也会不同。但是无论其字体设计选取什么样的字型、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排列顺序等, 其核心内容都在于凸现字体醒目、方正、粗矿、朴素、简洁等文字艺术魅力。
三、插图艺术
插图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也较为常用, 其作用在于以插图来丰富书籍版面的艺术魅力, 而且插图有着其独特的特征, 即:它没有区域、民族、文化程度等之分, 普遍人群都能够看得懂。在封面中, 插图以其艺术形式在设计中有着视觉传达的作用和直观的形象意义, 其艺术魅力核心是能够给人以真实感, 强化美的感染力。现如今插图在设计中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 诸如:广告设计、商业活动、影视文化、公共文化等。尤其当今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版面在设计上更上一层楼, 即:运用电脑对图片进行软件处理, 能够使得书籍版面呈现出细腻、丰富等艺术特点, 增强人们的层次感, 整体提升书籍的艺术内涵。封面插图的选用有时候不仅是对文字的相互解释, 更重要的是以选取插图来增添整个书面的美术性或者文化内涵, 进而能够活跃书籍版面给大众的思维空间, 让消费者对书籍产生一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从而实现对艺术的享受。其图片的选用大都是以其文字背景为基准的, 不同内容的书籍选取相适应的插图, 能够有效的凸现书籍版面的整体美。
四、版式艺术
版式是书籍版面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版式设计是对版面中的每个因素, 诸如:字体、色彩、插图等因素进行的一个有机排列组合。有着整体的效应和作用。可以说, 版式的设计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书籍版面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版式的艺术核心魅力在于其情趣性, 即:版式的形式能够活化版面的视觉, 是调动书籍版面设计的艺术手段。书籍版面能够透射情趣性, 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使得书面实现信息传媒效果, 有画龙点睛的艺术功效, 从而来打动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此书。版式艺术核心内容:情趣性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呈现:
第一, 主题实用性与审美观念的相融合。书籍版面设计的重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展示书的主题, 且一些设计都是围绕主题而开展的。因此, 对于整个版式的设计要以主题为中心, 有次序、强弱的安排画面的主次关系, 要凸显书籍对文化的传承精神。对于文字与插图的主次分明布局来提升书籍版面的审美品位。
第二, 版式的空白艺术美。书籍版面在版式设计上还追求空白的艺术美, 即:在封面设计中留有一定的空白版面, 借以来给人以思考、想象的空间。文字和图片固然能够给人以信息指示, 但有时候缺乏一定的趣味, 而留有空白能够给人以深思, 在视觉上给人美感的同时还能够给读者留有缓冲的余地, 强化其对书籍的印象。第三, 版式的设计的形式美。人们在选择书籍时候, 有的书籍版面的形式结构能够给人以新颖的形式。版式设计关系到书籍版面的整体效果, 其形式美能够为版面注入生命力, 活化其艺术性。
总之, 书籍版面设计涉及的元素较多, 优秀的版面设计其艺术魅力在于吸引更多大众的眼光, 帮助读者阅读与理解, 享受乐趣, 更重要的是版面艺术设计元素对书籍信息的展示。可以说, 书籍版面的色彩、主题、内容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都映射着艺术魅力, 也只有这些组合元素充满艺术性才能够促使书籍版面在视觉上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靖明.版式设计实务 (现代设计应用教程) [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
[2]莫军华.字体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
[3]易中华, 唐宇冰.书籍装帧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7.
版面的创新设计 篇2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学习
内
容 教师提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页----5页
学生提供
学习
目
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做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重
点
难
点 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
过
程 学案 导案
独
立
尝
试 1、观察课本P2第1、2题图
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第二题三幅图:
()()()
你能用简练精准的语言概括总结上面的现象吗?
试试看()
2、仔细读题并完成课本P2第3题连一连
思考:这些平面图形通过绕()旋转,变成了()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4、找一找生活中的有关圆柱和圆锥的例子
5、完成P4第3、4题 布置课前预习
工学习
过
程 学案 导案
点
拨
自
学 1、点的运动形成(),线的运动形成(),面的运动形成()
2、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他们是()的两个(),两底面()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图是()形或()形,他们的一边等于圆柱的(),另一边等于圆柱的()
4、圆锥的底面是(),从圆锥的()到底面()的距离是圆锥的()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
流
解
惑 圆柱有多少条高?圆锥呢?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
作
考
试 一、 填空起跑线
1、绕长方形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这条边是圆柱的();绕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这条边是圆锥的()
二、法官我来当
1、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一个圆锥也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面)()
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三、看你行不行
1.一种圆柱型饮料罐,底面直径6cm,高12cm,装入长方形纸箱时,可以摆4排,每排6个,摆两层。请问这个纸箱的长、宽、高至少是多少厘米?
2.有一段公路需要维修。工人将一些圆柱形路障排成一排,一共摆了10个。每个圆锥底面直径20cm,没两个圆锥底面间的距离是1.5米。从第一个圆锥到最后一个共排了多长?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营造党报版面的亮点 篇3
随着平面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现在办报有一种倾向,就是报纸越来越厚,新闻信息总量越来越多,这种倾向从形式上让读者感到信息量的丰富和订阅报纸所带来的实惠。但是,这种倾向并不能说明报纸做到了可读、有用。在当前报纸向厚报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尽管信息不断丰富,版面栏目分工日趋明确,但是报纸版面营造出的“泡沫化”现象也值得注意。比如,版面信息量大,但含金量不足;新闻报道选题趋“高”趋“偏”;版式设计只求冲击力;图片报道有形有样而没有有效的信息等等,这样的报纸版面没有报道中心,使读者在阅读中找不到亮点。
报纸版面的亮点从哪里来?需要报纸有正确的办报思路,需要编辑部有超前严谨的新闻策划和组织报道,需要记者精心采写和编辑的编辑。在这诸多环节中,办报思路至关重要。河南日报近年来一直倡导新闻改革。从3年前一版(要闻版)倡导的“五个一”,即一个好头题,一幅好图片,一篇好评论·,一个好标题,一个好系列,到去年开始在新闻版面中全面推开的“抓两头,堵中间”的新闻理念,即一头抓正确领会上层领导意图和部署的报道,一头抓正确、及时、全面反映民生的报道,堵一般性、工作性、常规性报道。这种报道理念所倡导的结果,就是让有特色的新闻、让真正可读的报道走进读者的视野,让读者接受。
党报版面培育报道中心,寻找亮点,应当说比都市类报纸难度更大。一是长期的报道模式惯性使然,二是一些上级部门规定性和示范性动作,如会议报道、领导会见报道、成就性報道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可缺少。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党报在平面媒体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强调特色和个性,用特色来营造版面亮点,更是党报所应该做到的。
用特色营造党报版面的亮点,并不是要求党报把自己的优势给抛弃。营造亮点,需要党报工作者继续发挥以往新闻报道中的长处和优势,将存在的报道优势扩大化,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细分读者市场,让新闻版面形成核心和中心,使报道特色十足,个性张扬。
那么,什么是我们党报新闻报道中已经存在的优势和长处呢?具体地说,不可否认,人物典型报道和弘扬主旋律是党报的一大特色。过去几十年中,焦裕禄、史来贺、雷锋、孔繁森,这些先进人物走进千万读者的心中,依靠韵媒体就是各级党报。应当看到,过去党报人物典型的塑造多依靠的是单个媒体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新时期,人物典型报道仍是党报各个阶段的报道重点和版面亮点。
除了党报之间互动以外,塑造人物典型,培育新闻报道亮点;还可以运用报纸与读者互动,实现人物典型的不断升华。今年2月,《河南日报(农村版)》在全省媒体中率先报道了商丘打工青年李学生在温州为抢救儿童壮烈牺牲的长篇通讯后,迅速推出“就李学生看河南民工”的谈话栏目,包括许多农民工在内的众多读者参与了这个话题的探讨,互动的直接结果是《河南日报(农村版)》一版在一个时期内天天有亮点和看点,同时使报道得到深化。7月15日,《河南日报》在一版下辟栏推出长篇人物通讯《和你在一起——记“当代孝子”张尚昀》,其后,《河南日报》在一版头题位置推出网评热议,文中报道对象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网民议论的中心人物是河南日报新近推出的人物典型——当代孝子张尚昀。目前,党报先进人物典型的报道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形式多样性取决于当前党报不断走向开放、透明和报道视角的平移,最终形成新闻报道的中心。
弘扬主旋律,是我们党报新闻报道的主流,这种主流舆论,是社会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民内部的不同群体,由于在职业、阶层、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舆论。这种舆论的不一律,也是必然的、普遍的和经常的。特别是在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许多新观念,如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开放观念等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这些自发的多样化的舆论,我们党报应当看到,绝大部分与主流舆论在方向性上是一致的,有利于维护和改善现有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对于这部分舆论,党报不但不应排斥,而且要予以反映、支持和鼓励,这些有关反映、支持和鼓励的报道,就是党报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体现,而这也恰恰是党报亮点的体现。
营造党报版面的亮点,还需要党报走向市场,面对读者市场。党报要面对读者市场,让读者接受,群众喜爱,这就需要党报的工作者研究读者,细分读者市场,让独具特色的版面和新闻报道吸引读者的眼球。作为全国首家面对农村发行的党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办的目的之一就是细分读者市场,提高党报在农村报刊市场的占有率。创刊半年多来,之所以受到各级领导关注,逐步被广大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接受,这与版面亮点不断,与编辑部倡导的用特色和个性打造农村版新闻报道的理念密不可分。
比如,农村版是党报,言论、新闻评论自然应当是各类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同时,农村版面对的又是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所以,明确的读者群,要求农村版的评论和各类言论应当了解广大群众的动态、思想感情,熟悉群众的生活和问题。知道什么是群众懂的,什么是不懂的;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
版面的创新设计 篇4
1 用户的审美需求
上世纪末互联网刚登陆我国时, 发展势头过于迅速。很多网站在创立之初只是想赶紧抢占一席之地, 而没有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页的设计中, 结果是虽然各个网站内容各不相同, 但一看之下, 版面几乎都是同一风格, 几乎毫无新意, 很快就导致了用户的审美疲劳。随着网络不断的发展, 人们对网站的版面和整体风格越发重视, 网站管理者若没有一张好看的“脸”, 将很难留住用户。这就要求设计者们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从用户的审美需求入手, 结合平面设计中对美学的解释运用一些艺术的基本形式来改造网页的版面, 从而使其更具美感、更有个性。
1.1 版面的规范化
网页版面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明确编排时的重点, 分清主次内容, 按由主到次的顺序逐步完成编排。尤其在使用符号、图片、文字、动画等内容时, 要遵循平面设计中形式美的视觉规律, 强调文字、图片及色彩的搭配。同时, 网页的设计必须要与网页内容想关联, 不可脱离主题, 仅为美学而设计。
1.2 版面的均衡性
页面的编排中, 可以将单个的文字看做是点, 成行的文字看做是线, 成段落的文字看成面。点、线、面的排列要强调均衡性。三种形式要因实际情况而采用。如单个文字, 用起来会十分突兀, 但可以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成段文字可以排列十分美观, 但用户可能因为字数过多而放弃阅读。文字的排列方式一般有水平、垂直、倾斜, 前两种容易带给人稳定, 安宁的感觉, 而倾斜会让人不由产生运动感。合理的结合三种排列方式, 保证页面整体平衡的情况下给局部安插一些斜体字, 会显得更动感而富有生气。
2 设计中的视觉流程
一个网站要得到用户的喜爱, 其页面内容、整体布局都必须通过视觉感官使用户感到愉悦或欣赏。而精心设计过得页面相比随意的版面编排无疑要更容易吸引用户, 从而增加网站的访问量。网站要通过网页传达信息, 就必须要要虑到视觉元素的处理, 只有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才能称得上是新时代背景下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这就要求网页设计师们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 更多的考虑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于网页版面的编排, 各个元素之间的排列及其各自的大小、位置, 都要结合阅读顺序。使用户保留自己的习惯, 在阅读网页时感到轻松, 自然。
3 网页中各构成要素的分析
网页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 而网页设计就是服务于这个目的。通过优化网页中文字、图片、色彩的造型、排列和放置, 使网页更美观, 更容易让人获取信息。如何处理文字、图片和色彩, 值得我们做更多的讨论。
3.1 文字的处理
文字是传递信息的核心部分, 网页设计中一定会涉及文字的处理。且一般来说文字占整个页面篇幅较大, 因此文字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页面设计的水平。设计师在进行处理时需要考虑文字编辑的整体效果, 应尽量给人以简洁亮丽的视觉效果, 要避免页面中文字效果凌乱、复杂, 过多刻意的修饰若使用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必要时, 可以不加修饰, 仅保留文字本身。此外, 设计时还应注意文字的格式、大小及字体要配合文章内容。总而言之, 要合理运用美学的观念编辑文字。
3.2 图片的处理
网络讯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造成了较普遍的“快餐式阅读”现象。这种现象是指用户在互联网上阅读时往往只关注标题和核心段落, 而仅仅会对极少部分感兴趣的内容完成全文的阅读。网页上好的图片可以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 而且图片的合理编排可以大大增加网页的美观, 使得原本单纯的文本阅读变的更有趣味。因此, 版面设计中必须重视图片的处理。选择图片的内容、数量、大小和方向等都可直接影响到网页的整体布局, 在对图片进行处理时, 我们要遵循精简的原则, 尽量少的选择图片, 尽量选择高质量高度切合主题的图片, 力图用图片抓住读者。
未来的互联网到底会发展到怎样的一个程度, 没有人可以预测。网页设计的出现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 却必须要不断跟随互联网飞速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创新。又因为网页设计本身综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平面设计因素, 又必须讲设计师的美学理念通过计算机展现在网页上。这就要求网页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设计文化素养, 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且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紧跟潮流, 应互联网之发展不断探索更高水准的网页设计。
参考文献
[1]Paul M.larsst.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霍文利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2 (8) :6-10.
[2]西门柳上, 马国良, 刘清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 (5) :22-24.
浅析报纸版面的设置编排 篇5
随着报纸量不断大,报纸杂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版面编排格局已被打破,报纸版面设计已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大胆留白、厚题薄文,图文并重等成为当代报纸版面的时尚.如何使版面的总体规划、结构调整、编排设计更好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视觉流程.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已经成为版面编辑和美术编辑新的思考方向.
作 者:刘咏平 作者单位:巢湖日报社 刊 名: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1 关键词:
浅析报纸版面的色彩运用 篇6
【关键词】色彩 版面 搭配
目前,我国的报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各大报纸越来越重视版面的创新,分别用整版大图或鲜艳的色彩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不仅是市场所迫、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需求,也是读者的一种心理需求。
首先,在色彩的运用上很容易造成两种误区:一是热衷于色彩的运用,就是版面色彩过多过杂,没有重心也没有主色调,使得报纸看上去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二是一些版面编辑担心色彩搭配不当,版面上除了彩照外一律不用色彩,因噎废食,致使花了昂贵的印刷费,而仅仅比黑白报多了几幅彩照,这也有违当初办彩报的初衷。彩版的美有它独特的特征和表现力。
一、版面如何确定主色调
版面的整体色彩应倾向版面定位、风格以及稿件的内容。如何确定主色调?一般说来,主色调的颜色在版面颜色中应占60%的比例,不然压不住版面,形成不了“主调”。在主调的基础上,可以配上相邻色系的颜色,给人和谐统一的感觉。相反,如果同一个版面上色相众多,每个标题,线条、边框颜色都不同,版面像一个打翻的颜料缸,色彩过多过乱,在客观上违背了版面形式与内容的关联,就容易出现版面复杂混乱的视觉效果。对读者理解新闻毫无帮助,反而可能带来负作用。
二、版面色彩应互补组合
如果一个版面只运用同色系,虽然整体齐一,但易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感到平淡、乏味。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两色越接近,对比效果越柔和。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面积与布局上处理得当,可以起到和谐丰富版面的效果。
三、把握好版面用色的“度”
如何把握好色彩运用的“度”,即强调如何用色恰当,使色彩既能吸引人们眼球,又不会影响其新闻价值。用色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在新闻版中,头条新闻或重要新闻的标题做成彩色,同时,淡化其周围的色彩,相邻稿件或不重要版块也不需做彩色处理,主要是考虑到新闻图片错落分布于稿群之间,自然形成了“色彩块”,文字部分同样可不做彩饰,以黑白空间与“色块”相对,彼此映衬,突出重点。副刊类的版面,内容相对丰富多彩,强调趣味性、可读性,这样色彩运用相对比较灵活,彩色标题可以较多,重要版区也可铺彩色底纹。但从整体上看,版面的安排仍然应从彩色和与无彩色的对比关系上考虑。注意题文的颜色反差,控制版块底纹的大小,从而使标题与正文、正文与图片的颜色对比效果明显。既突出了颜色部分的强势,又不失整体的清秀;既保持了生动的版面风格,又避免用色过度产生的繁乱。
四、版面色彩与其他元素之间搭配的和谐美
版面形象的打造,就是要控制对版面元素的随意使用,照片的处理、稿件的排放、色彩的搭配、边框的选择,都应该慎重考虑,决不能刻意的去“炒作”不相符的内容,更不能以虚张声势的表现手法去欺骗甚至误导读者。要使得众多元素在版面设计中“和谐”,那么就不能一味的将追求感官刺激作为色彩运用的意图。色彩应具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流动的质感。版面色彩和谐首先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同色系搭配即在版面上使用同一种色系的颜色,只在明暗度方面进行处理,如深红、浅红、粉红等;二是使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或者使用明度、纯度相近的颜色,如白与黄、橙与红等,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用色方法;三是采用弱对比补色搭配,如版面以一种颜色为主,配色则需使用低纯度的其它颜色。
在颜色搭配的实际操作中,文章的标题,版块的底纹也可以从版面中的图片抽取,这样版面中的色块可以彼此呼应,产生联系,使色彩成为有机的整体,这样在版面中可以产生节奏感,给人和谐统一的感受。
五、让版面形成流动与强势
要懂得如何让色彩“说话”,“传情”。色彩如果运用合理,就体现出一种无声的语言,起到新闻本身之外的引导作用。可以说是既美化了版面,又体现了重点。通过色彩明度、纯色的强弱对比,可以明确视觉层次,引导读者的视线,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浏览版面内容,以视线的流动形成版面的层次美。较好地运用版面色彩变幻关系,同时也可以让读者能轻易的被它吸引,形成版面强势。
色彩的运用是版面设计者的必学科目,也是提升业务素质的一项重要课程,它在版面设计中的运用中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
参考文献
①谢雨枚:《图片编辑与版面设计》,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
②[日]原田玲仁:《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③毛德宝编著:《设计色彩》,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虚拟版面的制作和应用 篇7
关键词:绿板,超级色键,跟踪器,四点跟踪,风格化,模板
如今随着电视传媒水平的高速发展, 各种软件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越来越便捷, 大量的虚拟元素开始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通过一些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很好地诠释了纯粹实拍所不能表达的信息。
虚拟新闻板并不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技术, 在一些演播室节目中, 主持人背后的虚拟屏原理是:播音员坐在台前, 后景摆放一块绿色的大板, 播音员在前面讲话, 后面的绿板经过一系列处理使之出现相应的画面。而虚拟新闻板则可以使用在比较亲民或者产品互动的栏目中;主持人手拿绿板, 绿板中显示相应的内容, 与之互动;可以使节目更加活泼, 适合于少儿节目、娱乐节目、产品展示以及一些节目的转场等。敦煌视觉效果合成系统 (DX) 在制作虚拟新闻板中能提高制作效率, 所以大连电视台选择敦煌视觉效果合成系统进行制作。
1 敦煌视觉效果合成系统功能介绍
敦煌拥有非编时间线和制作流程图的操作界面, 而本台所需要使用的制作界面主要是以横向流程图节点的操作方式。在制作中, 敦煌内主要涉及的功能有色键工具集、运动跟踪工具集以及自定义流程图模板等功能。
1.1 色键工具集
利用敦煌视觉效果合成系统提供的多种专家级色键工具进行抠像工作, 包括自动去除色彩溢出及边缘融合、先进的颗粒去除方式、半透明处理功能、自动提取边缘和边缘颜色替换能力等。
在制作中着重使用“超级色键”这个功能。“超级色键”是将众多抠像敦煌系统的色键工具中综合在了一起, 操作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利用键信息提取画面, 利用遮罩, 利用调节边沿来完善Alpha通道。色键工具集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将蓝幕、绿幕前拍摄的实景素材与其他素材进行无缝细腻的效果合成的各种应用中。
1.2 运动跟踪工具集
利用敦煌系统还需要能够精准地完成运动元素跟踪。使用敦煌运动跟踪的优势是能支持与二维变换和遮罩等工具自动叠加, 快速完成追踪替换, 实现无缝合成。
主要用到四角跟踪来替换绿板, 四角智能跟踪功能特别针对区域运动轨迹跟踪而设计, 易于实现区域画面内容替换。敦煌系统支持跟踪数据自动应用至图像层和动态遮罩等其他工具, 以实现复杂的效果。
运用四角追踪完成局部图像替换, 如图1和图2所示。
1.3 自定义流程图模板功能
需要在版面的画面中添加风格化, 而敦煌系统支持节点流程图自定义模板功能, 当然也有一些预设的风格化模板, 当做完一段不错的特效或风格化时, 可以根据需求将流程图保存为模板, 然后代入到以后的使用中去。
2 利用超级色键进行抠像
首先, 需要制作虚拟新闻板。打开敦煌视觉效果合成系统, 在素材浏览器中导入一段素材。浏览素材发现, 视频中有一个人举着绿板做了旋转运动, 如图3和图4所示。
首先在序列中将运动粗剪完成, 然后在时间线上将单个镜头的素材转换成为流程图。如果将需要的版面直接给覆盖在绿板上, 那样会覆盖人物的手指, 制作会显得比较粗糙。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绿板的色度信息, 将人物手中的板给抠出来, 然后将虚拟版面放在二维合成器的下层, 这样版面就会非常生动真实的展现在大家眼前了。加入超级色键节点 (一个抠像十分便捷的节点) 以获取干净的Alpha通道, 对绿板部分进行抠像。在键颜色处点选吸管对绿板进行取色, 再对颜色以及边沿进行微调。轻松的两步, 就可以将绿板给抠出来了, 如图5所示。
这时, 将虚拟版面连接二维合成器合成的下层, 将视频连接二维合成器上层, 如图6所示。
3 二维跟踪器的追踪
分析发现, 这个镜头中, 当人拿着板进行了翻转时, 视频是不会跟着产生旋转的, 因为人物手中的版面仅仅作为Alpha通道遮挡。为了产生相应的旋转, 可以进行四点追踪。在流程图中加入跟踪器节点。跟踪点是由2个方框组成, 内框表示的是抓取特征区域框, 在内框中需要保留足够多的特征信息。外框是特征区域的搜索范围, 这个框的大小要大于物体2帧之间的运动范围, 当然框也不是越大越好, 框过大可能会造成计算机运算缓慢以及跟踪点跳跃至远处特征相似区域中。添加4个跟踪点, 分别拖拽到绿板的4个角上, 点击对视频素材进行跟踪, 并且需要确定跟踪信息无误, 如图7所示。
跟踪完成后, 在版面素材后添加“4点跟踪节点”, “4点跟踪节点”里有视频边角4个点的坐标信息, 能方便地对视频的透视进行跟踪, 将之关联到版面对应的4个跟踪点上, 这时候, 如果需要可以对视频进行一次裁剪, 完成后再将版面的跟踪点连接到素材的边界点上, 虚拟版面就会跟着主持人的手而运动了。具体过程如图8和图9所示。
4 利用预设模板进行风格化
当然, 这还没有结束, 最后需要对虚拟版面进行风格化。敦煌提供了很多预设的风格化模板, 选择添加“去雾”与“暖色效果”。进行一些微调, 效果如图10所示。
经过一系列的制作, 虚拟版面已经基本完成。当然, 作为预告片或者会重复运用的镜头, 千万不要忘记将自己做完的效果存为风格化模板。这样在下次使用时, 打开软件, 大家可以直接使用模板, 对源素材进行一键替换就可以完成一段新的预告片。
5 小结
虚拟版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首先, 传统制作虚拟版面的方法 (直接在三维合成器中对虚拟版面进行合成对位) 制作量浩大, 性价比极低。其次, 使用敦煌视觉效果合成系统制作虚拟版面可以大幅节省制作时间, 在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的前提下, 包装档次也有了一定提升。敦煌的“超级色键”、“四点跟踪”以及预设模板、自定义模板都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制作过程中, 前期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画面中尽量不要有与绿色版面近似的颜色, 这样会造成后期抠像的难度变大, 而且版面尽量留有锐利的角, 便于用来跟踪。
制作流程简单说就是“抠像—四点追踪与裁剪—画面色调风格化”, 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在流程中进行添加, 比如在整个场景里添加一些元素, 可以反求素材, 然后在场景中添加一些三维物体来丰富画面。
我国报纸版面的历史沿革 篇8
事实上, 报纸一诞生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而且在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都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我们的报纸从唐代产生发展到现在, 经历了1200多年的时间, 其中有近1100年的时间, 报纸的版面不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样子。换句话说, 我们所司空见惯的当代报纸版面形态仅仅存在100多年的时间。报纸发展的历史如此漫长, 报纸的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 可以说每一次报纸的形态变化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在这里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报纸版面的演化历史, 以期能从其中探寻出报纸版面发展的内在规律, 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报纸版面设计和研究中能充分发挥版面的特有优势, 创造出更多的, 更好的版面样式。
一、卷副式
关于报纸的起源, 新闻史学家认为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报纸产生于唐代。我国的古籍中记载, 中国最早的报纸,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是唐玄宗年间的《开元杂报》。它在新闻的安排上没有主次之分, 更没有新闻标题之说。由于《开元杂报》实物已经遗失, 我们无从得知最早的报纸的版面形态。但是, 我们从现存的最早可见的报纸实物敦煌进奏院状可以看出, 我国早期的报纸从形式上来看是类似于官文书的卷副式, 而且唐代报纸的基本形状是横条卷的。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进奏院状报是唐僖宗年间报纸, 原状是一张长97厘米、宽28.5厘米的横条卷, 纸的外观和质量近似于白色的宣纸, 比较坚韧, 文字是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用毛笔书写的, 纸的背面抄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 (1) 从敦煌进奏院状可以看出, 最早的报纸版面形式没有分栏, 也没有分版, 只是按照古代的书写和阅读方式从右到左, 自上而下的排列下来。稿件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 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也没有新闻标题。
对于宋代的报纸, 除了典籍中记载的关于邸报的内容和审稿制度的一些内容之外, 没有关于报纸版面形式的记载, 也没有相关的实物可以佐证宋代的报纸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我们也姑且认为宋代的报纸也是采用和唐代相同的卷幅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明代, 明代的报纸出现了不同于唐代的报纸的版面新形式———书册式, 并一直沿用下来。
二、书册式
从现有资料看, 我国的报纸发展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开始出现了民间报房印刷的京报。从版面形式上来看, 当时的报纸在形式上来说是和书籍相同的, 采用单面印刷, 折叠后装订的书册式。报纸的版面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书册式, 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但是书册式是报纸版面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这点事确定无疑的。“从版面形式上看, 当时的报纸与书籍相同, 都是单面印刷, 折叠后装订成册。” (2) 清代的报纸也是延续了明代的书册式的报纸形态, 单面印刷, 折叠后装订。即使是被称为“古代报纸最完备形式”的《京报》也是采用这一形式。当时的京报是日刊, 它的外形和当时的书籍相同, 每册的页数从五六页到十几页不等, 长约20厘米, 宽约10厘米, 黄色封面, 在封皮上印有红色的“京报”二字。1815年, 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了吸引更多的国人阅读, 他们在报纸的设计上都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在形式上都是采用书册式, 以后在中国创办报刊的外国人也都延续了这一传统。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人开始意识到报刊的重要作用, 开始创办自己的民族报纸, 但是在形式上基本也斗采用书册式, 像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创办的《万国公报》、《时务报》等报纸都是采用的书册式。这种版式的报纸, 也都是单面印刷, 没有版面的概念, 不分版, 版面上也不分栏。
继之而起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创办的报刊也基本采用这一形式, 尽管《中国日报》是我国第一份横排分栏的报纸, 但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报界也属于凤毛麟角, 大部分的报纸仍然采用书册式, 在编排上也都是采用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直排式编排。这种报纸形态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前,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期间, 尤其是1904年《时报》创刊之后, 开创了很多的报纸版面新格局, 报纸版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开始出现了现代的报纸版面形态———单张分版双面印刷的报纸形态。
三、现代报纸形态———单张双面印刷式
为了满足报纸出版的特殊需要, 报纸必须尽量采用少的页码, 大的篇幅, 更实用灵活的编排手法和更短的出版周期, 这是现代报纸版面形式的萌芽。最早进行这种版面革新的是传单, 报纸的现代版面形式的出现是在19世纪60年代。1861年, 《上海新报》创刊, 这是一张用白报纸双面印刷的新型报纸。在随后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 大部分报纸都摆脱了“报”、“刊”不分的形态, 向现代报纸形态演变。在形式上完全摆脱了书册式和杂志式的痕迹, 成为对开或四开的单张报纸。
首创现代型报纸四个版, 并两面印刷的是1904年在上海出版的《时报》。 (3) 《时报》对报纸的版式和版面上的改革, 有很多的改进和创新, 在报纸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之前, 报刊基本都采用书本式。《时报》打破了成例, 首创现代的大报版式:对开、分为四版、两面印刷。“辛亥革命后, 各报都仿效它改用这种版式。从此, 报纸的书本版式被完全淘汰。” (4) 《时报》在报纸上的改革和创新业为《申报》、《新闻报》等老牌报纸所学习, 使报纸面目焕然一新。
另外,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之后, 报纸在新闻业务上有很大的进步:在内容上, 新闻成为报纸的主角, 新闻体裁增多, 注重对新闻标题的加工, 一些大的报纸开始广泛运用新闻摄影图片。这一时期的报纸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都不同于早期的报纸, 更接近现代报纸的形态。在内容上来说, 新闻报道成为主角, 很多的报纸如《申报》已经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形式上来说, 我们可以看到, 报纸虽然没有明确的栏的概念, 但是基本上稿件的编排不再是自上而下, 不加以区分了, 很多的稿件开始加了线条和其他的稿件加以区分;在新闻标题上, 这一时期, 新闻稿件不仅仅有了标题, 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多行题, 标题的字号比正文大, 不同的标题形式字体字号也不同, 和我们现代的报纸已经非常接近。
但是我国早期的报纸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 都是采用了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纯直排式的编排方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 《人民日报》进行改版, 改传统的直排式为横排式, 自此以后的报纸都改为了以横排为主的报纸版面。
四、当代报纸的版面———多版化, 色彩化
我国当代报纸的版面阶段是从1985年———至今。1985年, 王选团队研制的华光系统改变了我国报纸的版面形态, 我国的报纸版面从以往的黑白色开始进入了色彩化时代。藉由新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报纸版面也进入了多版化的时代。色彩化, 多版化成为我国当代报纸的主要特征。从色彩上来看, 报纸的版面异彩纷呈, 五颜六色, 不再是过去的黑白灰色, 重大节日的简单套红。从版数上来看, 报纸最少的也有16版, 多的大100多版, 甚至更多。
摘要:报纸的版面是报纸的“脸面”, 时一张报纸能否吸引读者注意, 甚至式报纸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报纸版面编排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强化。作为报纸编辑人员, 必须有一种历史意识, 了解报纸版面的严格和发展渊源, 才能很好地重视报纸版面和利用报纸版面。
关键词:报纸版面,卷幅式,书册式,双面印刷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4页
[2]王咏赋《报纸版面学》人民日报出版社第25页
[3]腾抒《我国报纸版面演化轨迹探源》《中国出版》2005年第5期50页
新媒体版面的互动式探究 篇9
1 从新媒体视觉规律的特性来认识
我们人类的视觉特性决定了新媒体视觉规律的形成。一般浏览者的阅读差不多都是一种恒定的惯常行为, 首先是视线平行移动, 观看网页 (手机) 界面内容的最上半部分, 然后视线向下移动, 浏览界面下半部分区域。最后, 依据视觉常规浏览习性, 视线从左至右在网页界面里进行垂直扫描。因此, 界面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 (或页面2/3的位置) 也就是最优选的地方。为了使眼睛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使网络界面真正成为可读性极强的信息载体, 在进行新媒体版面的互动设计时, 必须遵循视觉流程的规律和特点, 以此确定新媒体版面的设计元素 (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 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先后秩序, 也就是新媒体版面的互动关系体现。按照视觉审美和阅读的规律与形式特点, 主题内容应该最先映入浏览者的眼帘, 主题信息才能即时地被人理解和接受。作为体现主题信息的要素符号, 把它作为视觉焦点, 放在最佳视觉区域, 才能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果版面主题信息不明确, 我们的视线将会无所适从, 或者导致视觉流程线混乱无序。因此, 在新媒体设计的版面中, 要体现互动性, 必须灵活且合理地运用视觉导向规律, 找准版面的最佳视域, 把主要信息和图形内容放在这些领域。使视觉导向形成自然流畅的观看信息, 并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使浏览者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加强了读者和信息的互动性。
2 从新媒体视觉动态的版面布局来认识
“新媒体版面”由于传播的媒介与传统的视觉传达信息不同, 媒介的差别对设计风格、设计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影响。“新媒体版面”要求动态的视觉感受, 灵动的版面布局及版面信息的交互要求, 随时以运动的眼光观看版式编排形式和呈现的视觉动势, 不但要考虑视觉静态的呈现效果, 还要构想视觉符号 (如图形、色彩、文字的区域、面积、距离和形状等) 与观众互动之后可能呈现出的种种样貌, 要通盘考虑整个设计过程, 而不是单个的画面效果。反过来, 每个单一, 瞬间的画面也是要符合整个设计风格的, 其画面视觉要求也是唯美的。把视频、Flash动画和音乐等将作为新媒体的常用元素, 并与版面惯用的文字、图形和色彩结合构成互动版面。加强了新媒体设计内容的丰富性, 设计语言更加多元化。形式风格必须服从主题内容的要求, 如果把众多的信息放到版面上的时候, 首先必须考虑信息连接的流畅和点击信息的方便;既要考虑版面的整体感, 又要注重细节的编排精彩性。既要考虑静态的呈现效果, 又要考虑动态的互动与音乐渲染氛围的情趣。
新媒体的版面设计是属于善变的多维空间范畴。尤为重要的是版面布局, 需要考虑在每个单一平面中表现出纵深的二维空间或者三维空间感觉。这种空间效果的设计, 才能使版面显得既灵活又深远。三维空间可通过版面的远、中、近的元素符号来实现, 在版面静态空间处理上, 比如远、中、近的空间层次一般可通过设计符号大中小的比例, 黑、白、灰的对比, 或者疏密、肌理的相互衬托, 以及版面符号的前后关系等形式来获得, 从版面动态的角度出发, 也可以区别远、中、近的关系。比如:可以把第一要素的文字或者画面用Flash的动势来呈现, 不动的文字和图形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中景或者远景。在新媒体远、中、近的版面空间层次上, 一般来说, 近景要处理得活跃突出、高调, 中景则要趋于安静、平和, 远景模糊、灰淡的层次。这样的新媒体版面设计既生动鲜活, 又秩序井然, 这样动静结合的新媒体版面既体现人机的互动, 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3 从易编辑性的互动式编排方式来认识
“新媒体”版面设计的易编辑性, 使其颜色随着流行色的改变而不断被更替, 图片和文字更新更加快捷方便。可以随时更换 (图片、视频) 以应对观众不断变化的口味, 迎合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信息传达更加有效及时准确。图文并茂的内容, 视频音频的穿插, 各种相关资讯的链接, 在新媒体版面中则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事情。这种互动式编排非常适合运用于新媒体的网页界面设计中, 给人以亲切、生动、融入其中的感觉。使得版面信息的视听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新媒体版面设计中, 融合和借助多种媒介形式展示, 并在新媒体版面 (比如网页界面) 中实现了同一版面中多层信息的链接显示,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意愿放大或收缩图片、点击堆叠的视频音频内容, 点击大小文字的不同, 大文字是主标题, 小文字是内容, 可以区分文字信息的先后秩序, 浏览方便易读。整个设计版面不受时空的界定, 可以通过链接点击一帧又一帧的画面, 涵盖内容丰富, 显的非常人性化。信息的链接和点击操作也为阅读信息过程增添了生动的情趣。在电脑和3G (4G) 手机网页界面上, 我们用手可以触摸任意信息点图标, 与之相关的信息便会以文字、图像、视频或动画的形式一一呈现, 通过控制图标, 实现浏览链接信息、重新播放等功能。阅读者更能够理解各组信息之间的联系, 有限的显示区域界面可以有丰富详尽的信息展示。况且, 在整个阅读信息的过程中还配有优美动听的音乐, 使人的视觉、听觉都沉浸其中。我们以参与互动的方式获取信息, 具有非常强列的视听感受和印象深刻的视频画面, 在实现信息传达的基础上获得最佳视觉美感。所以, “新媒体版面”不但沿袭传统媒介的版面设计又结合自身特性发展出了独特的互动编排方式。
4 总结
新媒体版面的互动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是传统版式设计的继承和发展, 在版面互动的设计中, 为了提高浏览者兴趣, 增强理解能力, 表现说服能力以及引起认同感, 就必须要有引导视觉的流动线。在新媒体版面各种设计元素组合搭配时, 要注意轻重缓急、大小多少、虚实变化等对比因素, 使得视觉阅读流畅易读, 加强信息认知力度, 以强化版面的整体吸引力。在设计中, 巧妙穿插视频和音频, 使人们在浏览信息时如同看电视, 听音乐般的视觉享受, 能够感受到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各种设计元素必须表现出与内容相呼应的态势, 要在统一的形式构成上展开互动设计, 掌控版面的视觉秩序及结构状态, 也可以从色彩、空间、留白等表现形式上构建连续的视觉印象, 形成多维空间的表现意境, 真正体现人机信息的互动特性, 这也就是现代新媒体信息传达最直接的互动体现。
参考文献
[1]陶海峰, 孙屹, 毕慧娟.新媒体语境下的版式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 2015 (3) .
版面的创新设计 篇10
随着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 版式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变化。现代报纸的版式设计, 可谓是百花齐放, 因为编辑们都知道, 报纸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视线, 能否牢牢地勾住读者的眼球,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的优劣, 因此, 留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留白与报纸留白
留白就是在将文字稿件以及图片等排进报纸版面的同时, 在版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间, 这是相对于以前的补白而言的。而留白应用在报纸版面设计中, 指的是在标题四周及左右差异留白、稿件之间留白、图片论文空间留白、线框与文字之间留白等。在报纸版式设计中通过简洁产生留白, 突出主题, 成为了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2. 现代人的“阅报心理”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 以前一张报纸可以在读者手中停留很长时间, 而现在每个版面只能在读者手中停留几分钟。人们只吸收版面中对其有用的、感兴趣的信息, 不再消耗过多的时间去读完整个版面的内容。
面对报纸, 当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版面, 即便那些信息很重要、那些文章很优秀, 但你不会乐意接受, 反而会产生厌恶感。如果在满目的文字、图片间留出一定比例的空白空间, 不仅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还可以让视觉得到片刻的休息。读报时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同时又得到休息的时刻, 有一张素净如水而又突出重点的报纸展现在眼前, 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满足心理需求。
3. 留白的表现形式
针对上海本地的一份生活消费类都市报, 它的受众定位十分明确:20至35岁之间的城市白领。正是这种精准的定位才有了细致的设计。除了提供消费资讯外, 更传达了一种生活方式。
相较于其他的报纸, 《上海壹周》封面上的留白是明显的。包括报头上的留白和封面图片的留白。其A叠城市版是用铜版纸印刷的, 视觉和触觉效果非常好。而报头就处于A叠第一页上, 《上海壹周》的报名采用红底白字的手法, 简单明了地将报名突出。尤其是“壹周”两个字用的是加粗的黑体, 于是白色就占了一大半。报头居于最上端的左边位置, 右边及下面全无其他, 没有广告, 没有文字, 只有大明星的图片为底。其封面图都是人物照, 不论是影星、歌星、球星、模特还是社会知名人士, 其打扮都是时尚而精致的。人物照片的底色基本都以淡色为主, 有的甚至将图片抠空, 去除底色, 使人物独立、直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 如2008年10月的第417期的封面就是采用退底留白的手法的, 整个版面看上去很协调、很清雅。再加上四周的留白, 颜色过渡很自然, 既有层次感又不会觉得突兀。
4. 留白的功能
在报纸版式设计中, 白色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加强色彩关系的效果。补白从版面语言中隐去, 取而代之的留白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能够起到突出主体, 引导视觉流程的作用, 为视觉提供鲜明的亮点。
《上海壹周》的读者群基本上都是白领, 他们喜欢的是优雅、大气的东西。而该报的编辑们恰恰从读者的需求出发, 打造出颇具“气质”的《上海壹周》。量不大但质优的文字让白领们有时间有兴趣去阅读, 生动逼真的画面以及恰到好处的空白更给人一种“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曲雅”的意境。
报纸版式中, 图形、文字间的空白能让人觉得很有层次, 从而产生空间感。有意识地保留一些空白, 能使版面变得通透、流畅。白色因为其本身的色调和亮度成为背景, 于是图形与背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成为一体。再者, 留白营造出来的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层次丰富、虚实相宜的版面效果, 也让读者在轻松自如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5. 结束语
时代的进步让留白应运而生, 并在现代报纸版式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合理地使用留白, 追求简约化、注重整体性、体现秩序美, 恰当处理黑白关系、注重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使整个版面显得大气、出众, 让读者在读报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 这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摘要:留白一说, 源自国画, 是指按比例留出恰当的空间。近几年, “留白”异军突起, 成为报纸版面设计中的新宠儿, 它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版面中的各个角落。随着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 版式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变化。现代报纸的版式设计, 可谓是百花齐放, 因为编辑们都知道, 报纸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视线, 能否牢牢地勾住读者的眼球,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的优劣, 因此, 留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到底留白能给版式带来怎样的好处呢?留白是否符合现代人的阅报心理呢?本文就此展开一些探讨, 并就《上海壹周》的留白设计为例做出浅显的研究。
浅谈新闻图片与报纸版面的关系 篇11
【关键词】新闻图片;报纸版面
上世纪90年代初,报纸作为国内传统平面媒体迎来了“读图时代”。由此,报纸版面在策划上形成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共识,新闻图片在版面元素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新闻图片究竟应该在版面构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两者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始终是新闻从业者探讨研究的课题。
如何正确使用新闻图片,让报纸与网络等媒体成为受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数码相机早已普及并得以广泛应用,新闻图片成为报纸版面的“新宠”。由此,加快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质量。报纸版面已经完成由“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的演变。
“读图时代”就是由以文字报道为主转为以图片报道为主,用新闻图片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将新闻图片作为“卖点”来吸引读者,这也是“读图时代”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竞争,也就是版面优势的竞争。而版面设计离不开表现手法鲜活的高质量的图片点缀,因为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眼睛”和“窗口”。因此可以说,新闻图片是美化和提升报纸版面质量的重要元素,尤其在优秀版面设计、特刊制作上都表现出非凡的魅力。
如何认识和使用好新闻图片?从编辑角度来讲,要有准确把握图片新闻价值的能力,能够正确评估读取新闻图片的信息,避免图片与文字“两张皮”现象。编辑要根据报纸版面策划对图片的选择与布局作出恰当的处理,因此,图片的妙用已成为报纸版面打破传统版面模式的重要手段。这些年,《华北石油报》之所以吸引读者,版面编辑精心制作功不可没。如2013年4月19日,《华北石油报》刊登了《姚志刚捐肾救妹》图片报道,编者仅使用了10张图片,就将新闻事实准确地传递给读者,无论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人,手术前后的内心活动传神地表现出来,且感情表达强烈,引发读者关注。
如何利用“慧眼”最大限度地挑选新闻图片,让报纸版面“活”起来?除保证较高的新闻价值以外,新闻图片的画面构图要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报纸是平面媒体,简单靠文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视觉上的纵深感、立体感,无法把读者带进新闻现场。所以,报纸编辑在版面设计上,越来越重视新闻图片的使用,千方百计发挥新闻图片的独有优势,增强报纸版面的可读、可视性。
然而,作为报纸版面编辑,担负版面新闻的再创作职责,也就是业内常说的经营好自家的“自留地”。在报纸版面的策划方面,经常会出现图片过大,盲目追求视觉效果,对新闻图片贪大求多,忽略了图片位置的现象。图片过大,给人视觉压力;图片太多,版面余留面积就小,可传播的有效信息就减少了,降低了报纸的信息量。这时,很可能产生“读图”大于“读文”的嫌疑。
编辑选择新闻图片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图片可能成为艺术作品,但艺术作品永远不可能成为新闻作品,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万万不可等同看待,更不能为追求图片视觉效果,随意处理新闻图片构图结构。实践中,有的新闻图片被编辑和作者随意拉长或压缩,有的还遭遇了图片软件的处理,更改原有的色彩,人物面孔朝向、明暗对比等,一味地追求版面美观。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一定要摒弃这种行为。因为,新闻图片没有了真实性,就不能称之为新闻了。
报纸图片版要出新、出彩,需要编辑的辛勤劳动,只有版面有创新、有亮点,才能与“读图时代”的读者要求相得益彰。因此,编辑只有灵活掌控,正确选择新闻图片,才能不断提升版面的设计质量。为此,编辑在选择新闻图片时,一定要坚守新闻真实性,不得随意拉长、变形或人为加工。在版面设计上,要做到合理使用好每一张新闻图片,使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突出版面风格特点,才能真正向读者呈现精品。
如今,报纸作为传统的平面传播媒体,如果仅凭几篇文字报道和新闻言论,却没有几张冲击力、感染力强的新闻图片,恐怕很难撑得起报纸的“门面”。因此,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的作用不可小觑。
版面的创新设计 篇12
关键词:策划意识,时事版面
时事版面是地方媒体关注国家、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和窗口。有些人认为, 时事版面只是地方媒体新闻大餐中的一丝点缀, 可有可无。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时事版面编辑工作的人而言, 本人深知其中的重要性, 不仅承担着上情下达的职责, 而且对丰富报纸信息量、服务地方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读者可以通过时事报道, 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一直以来, 党报在时事新闻报道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问题得不到解决, 严重地影响了时事报道的宣传效果, 同时也失去了部分读者的关注。
一、党报时事版面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以《黔东南日报》为例:长期以来, 版面的风格得不到改变和突破, 固定模式化明显。大部分时候的版面都是纵向“三栏”的模式:头条横放在顶处位置, 其余部分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 几年如一日的老面孔;有时候版面内容仅仅只是随意的东拼西凑, 不成章法。同时, 文章篇幅过长, 导致版面可容纳的信息量小。编辑将新华社稿库的稿件一成不变的照搬上版面, 篇幅长的文字不做删减, 版面给人一种拥挤感。时事版的标题一般, 在这个阅读新闻标题的年代, 传统媒体同样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决定了这个版面的成功与失败, 因为一个标题是否吸引人就决定了这个新闻是否被关注的程度。新闻内容一般, 毫无新意。时效性上, 报纸无法与网络相比, 而如果报道的内容又相一致的话, 更加没有人关注时效性差的报纸。选稿不接地气、过于时政化。为了让时事版面与国际国内接轨, 一味追求时政新闻, 往往错误地将焦点过于集中在国家领导人动态活动的相关内容上, 忽略了民生类新闻的编辑, 与广大读者和老百姓所关心的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相背离。
二、时事报道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
时事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逐渐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时事编辑缺乏策划意识所致。由于缺乏策划意识, 在版面的统筹上缺乏创新理念, 自然也做不出精品版面。时事新闻以新华社供稿为主, 时事关乎国家、关乎世界的大局与趋势, 作为党报不能任性编辑传播稿件、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 以免造成恶劣影响。考虑权衡, 有些编辑为了避免“犯错”, 像拼凑“豆腐块”一样, 将稿件复制粘贴组版, 出不了错也出不了彩。而党报时事新闻要想出彩, 必须加强对新华社供稿的策划。在不违背党性原则、不违背新闻规律的前提下, 对新华社供稿进行加工、编辑、整合, 再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如何在时事报道中体现策划意识
一个时事版面的编辑每天能从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新闻, 传播给读者, 是需要一定的能力、一定功夫的。那么, 时事版面要出彩应该怎么做呢?要像对待要闻版一样, 在版式风格上要策划、在内容选择上也策划、在形式表现上要策划。毕竟, 报纸只有一天的生命, 我们都应该珍惜。
(1) 有效地实现新闻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在网络媒体发展迅猛、新闻信息泛滥的年代, 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 只要一发生, 网络上便可以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做出反应。而同样的内容, 党报或许要次日才能见报, 新闻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 如果经过编辑的精心策划、编辑, 对内容进行整合、筛选, 就可以以网络无法达到的形式完整地呈现给读者。以《黔东南日报》2015年5月18日报道的陕西淳化客车坠崖事故为例, 由于周日没有稿件, 聚焦陕西淳化客车坠崖事故的新闻无法及时刊登或更新, 从网络上大家都已经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如果再以新闻消息的形式报道, 自然引不起读者的关注, 于是编辑把最新情况, 包括国家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目前该相关责任人的情况以及事件的起因等三篇稿件整合、组版, 并在二条的位置给予一个加有底色, 以引起关注的题花相衬, 该事件目前的最新情况就得以完整呈现。
(2) 在原标题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一个好的标题往往也是一次重点策划的关键所在。在这么一个标题“抢眼”的年代, 有时整个版面不用说一句话, 一个好的标题就已经可以诠释了。《黔东南日报》2014年12月6日的时事版面, 纵向3列的格式, 本没什么突出之处, 但中间部分却是很成功的。版面上凸出两个黑色底纹、文字白色的一个“跌”字与一个“恐”字, 仿佛从版面中跳出来一样, 非常突出, 吸引眼球。在大标题“跌”字的四周配有四个小标题, 分别是《国际油价》《纽约金价》《伦敦股市》《纽约股市》等, 再配以字数相同的文字内容, 读者不用细看、便可一目了然。而下面的“恐”字用的是同样的表现形式, 突出国际上恐怖分子活跃令人恐慌的各种事件, 两个字相互对称、呼应, 妙哉。充分体现了编辑更深层次的思想。
(3) 内容补充, 呈现完美的整体感。网络是快餐食品, 报纸则更具深意。对于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 可使用一些背景资料、新闻链接或者是解读、漫画等内容来充实, 也是一种策划, 可以从不一样的视角、层面, 来吸引读者的关注, 也使得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当“需要配合养老制度改革、工资需要做出调整”的新闻, 在网上吵的风风火火的时候, 《黔东南日报》在当天就把政策消息稿及时刊登, 但考虑到消息稿过于简单、干煸, 为了让读者看“过瘾”, 配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对焦点问题的回应”的文章, 通俗易懂, 解释了百姓关心的问题, 看似简单的举动, 大大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4) 在内容全面的同时突出亮点。时事版面最忌讳版式呆板、文字冗长、信息量少。为了避免这些缺点, 时事版面就要有自己的亮点、特色, 有时只是加一个题花、加一个底色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整个版面看上去鲜活许多。第一, 设置栏目, 版式清晰。长期以来, 《黔东南日报》在版面没有重大时政活动的影响下, 都会保持两个栏目“今日关注”、“国际观察”。将版面内容分块、分组, 并合理组合, 既具有自己的特色, 又让读者感觉内容清晰、一目了然。第二, 分清主次, 重点突出。每天的《黔东南日报》的时事版面上都会有一个主题报道《今日关注》, 这是长期以来编辑精心选择稿件的结果, 作为一个特别突出的亮点、版面的重点内容推荐, 以引导读者的关注, 运用题花再配以图片的形式, 丰富版面, 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第三, 国内为主, 国际辅助。长期以来, 《黔东南日报》上都会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内容, 满足读者对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信息的需求, 信心量大、整体全面。第四, 删减文字, 增加信息。有些稿件内容过于冗长, 既占了版面、又让人感觉视觉疲劳, 这时, 编辑要有意识地删减或保留一些内容。
(5) 善用图片进行视觉冲击。文字与图片相比较, 图片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和视觉冲击力是无法比拟的。新华社每天都会上传大量的图片供编辑选择。时事编辑每天要接触300多张新闻图片, 从图片中挑选出好照片, 刊发在版面的适当位置。《黔东南日报》的时事版面一般都会有两到四张图片, 一张主图和几张小图。特别是国际时事的报道上, 更多时候都是直接用图片配标题、图说的形式呈现的。好的图片可以从灵魂的深处去打动人。不仅能满足于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还有精神上的享受, 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黔东南日报》在“全国助残日”时, 选用的几张残疾人活动的图片, 坐地拔河、轮椅赛跑等场景图片, 让人看了很受触动。
漫画的使用, 在《黔东南日报》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漫画的巧妙运用让版面鲜活且别有一番韵味。2015年1月26日, 《黔东南日报》头条刊登了中央要解决国家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相关内容的稿件, 正好供稿里提供了与改革有关的漫画, 一双改革的双手捧着一个“民生”的饭碗, 特别形象, 改革的最大利益就是民生。同时还有违背改革宗旨的一些不良风气漫画。例如, 《走过场》《秀温暖》等漫画形成反差, 让人看了很受触动。
世间万物, 只有“变化”是不变的真理。在当今的形势下, 报道要求要有独特的“个性”。寻求“个性”就要求不断地创新, 没有创新的媒体是很难吸引大众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创新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然而, 创新离不开策划, 策划是创新的源泉。一份好的策划决定了报纸受吸引的程度, 好的策划可以激发时事报道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嘉, 鲍俊佩.创新党报时事新闻版的几点思考[J].新闻导刊, 2009 (08) .
[2]李多俊.党报时事新闻版的二度创作[J].记者摇篮, 2005.
【版面的创新设计】推荐阅读:
报纸版面的编辑05-18
简历版面的制作方法10-01
面的旋转 教学设计07-11
沥青路面的改建设计12-01
《钟面的认识》微课堂教学设计05-30
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学反思06-20
点线面的投影05-13
平面的投影05-18
方便面的自述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