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知识点详解》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2024-09-19

《逍遥游知识点详解》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5篇)

《逍遥游知识点详解》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篇1

一、实词

1、北冥

2、怒而飞

3、垂天

4、抟

5、去以六月息者

6、负大舟

7、覆

8、芥

9、胶

10、培风

11、夭阏

12、图南

13、抢榆枋

14、时则

15、控于地

16、适莽苍

17、以久特闻

18、匹之

19、穷发

20、知其修

21、仞

22、飞之至

23、知效一官

24、行比一乡

25、自视

26、数数然

27、泠然

28、所待

29、御六气之辩

30、绝云气

二、虚词

之鲲之大,(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背(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则芥为之舟(代词,小草的)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众人匹之(代词,他,指彭祖)

而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而彼且奚适也(连词表转折)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然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于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其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三、通假字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4.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四、词类活用

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誉名词用作动词称赞)

五、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7)而征一国者

古义:取信

今义:远行或用武力制裁

(8)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

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王珊珊

[《逍遥游知识点详解》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知识点详解》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篇2

第八课 咬文嚼字

【本节要点】

1.划分文章的结构。

2.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式。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婵娟(   ) 茗烟(   )   胸襟(   )   斟酌(   )    尺牍(  )    焚香(   )

清沁(   )    付梓(   )    蕴藉(   )  咬文嚼字(   )  锱铢必较(   ) 深恶痛绝(   )

岑寂(   )

2.分别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澡  藻  燥  躁  噪         镞  簇  族      婵  蝉  殚  肆      辑  揖  缉  楫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咬文嚼字:

(2)锱铢必较:

(3)援例:

(4)学富五车:

(5)推陈翻新:

(6)不即不离:

(7)点铁成金:

【反馈矫正】

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婵娟(chán) 茗烟(míng)   胸襟(jīn)   斟酌(zhēn zhuó)    尺牍(dú)    焚香(fén)

清沁(qìn)    付梓(zǐ)    蕴藉(yùn jiè)  咬文嚼字(jiáo)  锱铢必较(zī zhū) 深恶痛绝(wù)

岑寂(cén)

2.分别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洗澡/辞藻/枯燥/急躁/噪音   箭镞/簇拥/民族    婵娟/蝉联/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编辑/揖让/通缉/舟楫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现在多用于讽刺、死抠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的人,有时用于讽刺当众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2)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书多。

(5)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6)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即:接近;离:远离。

(7)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的结构。

【探究活动】

探究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师释疑】

议论文的结构大致是两种:横向展开和纵向展开,横向展开就一个问题在一个层面展开论述,比如谈时间可以谈时间的价值问题、人对时间不同感觉的实质问题、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之关系问题、时间的公正与否问题、时间的品格问题等;纵向展开就是就一个问题纵向延伸,主要的方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本文就是纵向展开的方式。

【讨论明确】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1~5)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调整。(咬文嚼字  是什么)

第二部分(6~7)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强调“咬文嚼字”务必要做到“惟陈言之务去”。(咬文嚼字  怎么做)

第三部分(8)点明写作本文的目的,文学创作,“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  意义目的)

三个部分间的关系:第一部分阐述“咬文嚼字”是什么,第二部分阐述“咬文嚼字”的原则,第三部分道出写作时“咬文嚼字”的目的。尽管本文属于文艺随笔,但文章的三个部分之间却依然有着严密的逻辑顺序。

要点二:如何运用事实论据。

【探究活动】

谈谈本文是如何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的。

【教师释疑】

使用例证法进行论证时要注意:

(1)事例要丰富,注意点面结合。切忌狭隘,古今中外交相辉映。同类事例可用排比句式列举。

(2)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要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3)事例叙述简明扼要。举例为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4)举例之后要有简短的分析,不能把例证法变为事例列举。

【讨论明确】

本文最大特点,在于作者所举事例充分典型,分析丝丝入扣,说理精譬透彻。不仅使人信服;而且使人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例如:作者为了剖析“是”与“这”两字的区别,先后选取了《水浒》和《红楼梦》的生动例子,强调“是”与“这”不单是文字之争,而且涉及到“思想感情”的意味。又如为了说明“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观点,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进行对比,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不仅思想的表达有误,惊讶、斩截的意味也已存无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样就很好地论证了观点。例子遍及古今,十分丰富。

【课堂提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跻(jī)身     敷(fū)衍     媲(pì)美     饿殍(piǎo)遍野

B.娉(pīng)婷  寒碜(chen)   谙(ān)熟     提纲挈(xié)领

C.震慑(shè)   服膺(yīng)   鞭挞(tà)      踽踽(yǔ)独行

D.炫(xuàn)耀  逮(děi)捕    缜(zhěn)密    栉(zhì)风沐雨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互相推诿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B.脉搏     不可思议    不揣冒昧     进退维谷

C.焦燥     草菅人命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D.怠慢     未雨绸缪    察颜观色     沽名钓誉

【答案】B

【解析】A 交叉  C焦躁  D  察言观色。

3.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

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无论是阅读以及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C.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答案】D

【解析】A.转折语意过强    B.应为选择关系 C.强调的意味未表达出。

4. 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充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在诗的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    )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    )。既是(    )的,(    )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A.个别    游离      个别      游离

B.个性    游离      个性      游离

C.游离    个性      游离      个别

D.个性    游离      游离      个性

【答案】C

【解析】

惜缘

《逍遥游知识点详解》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篇3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要点:巩固本课文言知识,拓展文言阅读能力。

一、本课文言知识归纳:

(一)、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风

以息相吹。气息

贱息舒祺。子女

偃旗息鼓。停止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呼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名义。

名之者谁。动词,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说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图穷匕首见。地图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图画

而后乃今将图南。打算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谋划、筹划。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谋取、设法对付。

置杯焉则胶。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放下。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得志,仕途不顺。

适莽苍。到、往。

始适还家门。出嫁

适得府君书。刚才

处分适兄意。依照

少无适俗韵。迎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享受。

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恰好、刚好。

苍苍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

其: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鲲。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水。

彼其于世。代词,宋荣子。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而:

化而为鸟。连词,表承接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承接关系。

水浅而舟大也。连词,表并列关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连词,表转折关系。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因果关系。

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助、插、取。

汤之问棘也是已。助、插、取。

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鹏。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表近指,这。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二)、古今异义

虽然,犹有未树也。即使这样

众人匹之。一般人

腹犹果然。食饱之状

穷发之北。毛,指草木。

(三)、古字通假

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一说通“耐”,能耐。)

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又。“反”同前。

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四)、词类活用

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南飞。

而征一国者。使到用法,使……信服。

(五)、特殊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

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

(六)、固定句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呢?还是……呢?”

(七)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二、达标训练:

(一)填空:

1、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共-----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

3、《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二)、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腹犹果然:

5、众人匹之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四)、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五)、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偷窃?

C.何以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一、1、哲学家文学家道2、33代表作3、鲜明的对比奇特的想象

二、1、这(只)2、记载3、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4、饱的样子5、比

三、CE

四、(略)

五、拓展阅读

1.B2.A3.B4.C

5.(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文言文翻译参考: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逍遥游知识点详解》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篇4

《滕王阁序》传诵千古,是中国文学的一道靓丽景致。其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品读该文,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其精美形式中包孕的情理又富有深蕴,启人心智。“文”与“质”相得益彰,“情”与“理”珠联璧合,是该文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在赏读独到的语言形式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芒。

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易“得形忘意”,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案同课异教,入手点虽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情思的思想一致。

【教学目标】

1.欣赏文词华美的语言,探究宏丽壮美的意境。

2.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体悟其深沉悲壮之意。

【教学方法】

涵泳美读,词句品评,疑难点拨。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烟雨江南话名楼

导入:“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韩愈),滕王阁因名楼、名文而成为名胜,楼以文生辉,文因楼益秀,可说是文楼相映增辉。

二、气韵流转感音律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照投入感情地读。(读中疏通字词)

3.对句读,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句短句交错,节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滞。

4.男女生分角色读。

齐读第一段,可从语势想见胜友如云的盛况;女生读第二段,用清丽的声音表现滕王阁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男生读第三段,用浑厚的声音读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穷且益坚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临别赋诗的感慨。

三、魅力缘何越千年

探究:《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获得盛誉,其魅力穿越千年经久不衰,你认为原因何在?

点拨:从“文”与“质”两方面探究。

1.读一读,感受韵律美。

提示:通篇骈偶,四六句为主,有时句中又自对的“当句对”使形式更见工整。声韵上讲究平仄,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句皆对偶但内部停顿又有区别,声气流转中平添顿挫、摇曳感。--魅力源自音韵与典雅之美。

2.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提示:珍词丽句层见迭出,佳词隽语令人叹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已成为语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魅力源自精妙的语言之美。

3.观一观,欣赏画面美。

提示: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层次分明。摄近景,绘中景,望远景:层台耸翠、桂殿兰宫为近景,山原川泽、繁华市井为中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为远景,由近及远铺展,上下浑成,色彩变幻,虚实相映。绘景有色彩浓淡,角度俯仰,声色变化,层次远近,写景虚实,让人感觉“淡妆浓抹总相宜”。--魅力源自精彩的画面之美。

4.联一联,体味意境美。

提示:作者胸襟开阔,笼苍翠群山,参差楼阁,迂回川流,港口舟楫,艳丽落霞,浩渺云天于笔底。雄阔境界中,融入万千情思,收长安、吴会、南溟、北辰尽入眼底,如抚四海于一瞬;点冯唐、李广、贾谊、梁鸿齐聚眼前,若接千载于须臾。--魅力源自自然雄阔之景与思绪浩荡情怀融合而为一的意境之美。

5.思一思,破译情理美。

提示: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失意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四、美文选点作品评

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二精美之句作点评。提示角度:佳词隽语的品味,技巧手法的赏析,镜头画面的想象,情感哲理的体悟等,可一点也可多点。

示例: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十六字就写出了台阁的壮丽:层台高耸,上可接云,丹檐溢彩,临视无地。以夸张手法突出阁之高,水之深。两句视角有变,一仰视一俯临,写景有上下浑成之美;色彩对映,一耸翠一翔丹,更有流丽飞动之美。

五、余音回响作尾声

选取上述某一点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方案B

一、导入激趣

读了《滕王阁序》,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才华横溢,引闻一多语“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介绍王勃。

二、梳理文脉

1.探究作品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与行文的对应关系。

研读:第一段扣“洪府”,赞地灵人杰,主尊宾贵。第二段扣“秋日登阁”,显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第三段扣“饯”,写乐极生悲,悲而自勉。第四、五段扣“别”,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全文以宴会集始,盛筵散结,以宏大气势开篇,以临别赋诗作结,赋体笔法铺陈渲染,景阔大,情曲折。

2.文中有一关键词,承上启下又提纲挈领,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研读:“兴尽悲来”为关键词。登临写景是情感的触发点,前是逸兴遄飞绘景,后是悲从中来抒情。由此往前往后梳理,即能整体把握全文。

三、欣赏宏丽的景色

1.学生诵读绘景句段。

2.学生自选语句品析,揣摩绘景匠心,之后交流体验。教师点读重点,适当引导。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写景有何妙处?

提示:此句融自然人文于一体,含无尽情思于景物。既赞洪州一带的繁华富庶,又颂此地人才济济。陈蕃下榻的典故,寓有重视人才之意,婉言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景有何特点?

提示:山水相衬,分层描绘秋色之美。先写近水,潦水渐消,碧水清明;再绘远山,山色变幻,多姿多彩。上句淡雅,下句浓丽,山容水态,相得益彰。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何成传诵名句?

提示:三美奠定名句之基。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四、体悟复杂的情思

1.写景佳作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提示:情景相生,借景抒情。

2.本文借写景抒发何种情思?请试用曲线图示形象地表示王勃的心路历程。

提示:由此可感受情感的跌宕起伏,从欣赏秋景的逸兴飞扬,之后陡落到兴尽悲来、自叹失意的低沉,最后又迸发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亢。

3.学生诵读、品析相关语句,之后交流体会。教师点读、引导重点。

A.“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提示: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B.“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C.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勃?力求以精美的几句话来表达感悟。

示例:王勃虽然感慨命运不公,但并未陷入伤感无法自拔,相反,此句体现出他的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对理想、志节执著追求,穷而弥坚,白首不移。一介书生无法济世匡时却又积极进取,于痛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五、延伸拓展

登高临阁,是中国登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还知道哪些名篇?这类诗文为何经常回荡着兴尽悲来的相似感慨?试作探究,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观点。

惜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 篇5

1.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上一篇: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介绍及园林设计甲级资质企业介绍下一篇:优秀团干优秀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