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2024-06-18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共9篇)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篇1

苏教版二上《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剩余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具准备 奥运会视频、课件

学生在课前多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

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5)通过读,体会“缓缓”、“渐渐”、“深情”、“微笑”等词语的含义。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

(6)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

(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政府就规定,黑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平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

(5)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

(6)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

生:再读第三句。

(7)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

三、总结升华

虽然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但他不会离开我们,让我们在2016年 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在相见吧!

四、学习生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3.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4.师范写,生描红。5.反馈检查。

五、作业布置

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六、板书设计 2 再见了,北京!圣火熄灭

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人们狂欢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篇2

1. 复习熟字,引出生字

(1) 复习检查,开火车用卡片抽读学过的两个字:“抱 (bào)”“跑(pǎo)”。

(2) 找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字形:右边都有个“包”字。

字音:韵母都有ao。

(3) “抱”和“跑”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他俩都有一个共同的汉字妈妈——(出示生字卡片)包。

【评析】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该设计由熟字“跑”“抱”引出生字“包”,教学方法简单高效,生字“包”的音和形学生即刻掌握。

2. 比较异同,写好“包”字

(1)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独体字“包”与合体字“抱”“跑”中的“包”的区别。

(2) 多媒体课件演示要点,师归纳:

要点一:“抱”“跑”两个字中的“包”比较谦让,把位置空出一部分来给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瘦一点,而独体字“包”就要在田字格里居中并写得胖一点。

要点二:左右结构中的“抱”“跑”字中的“巳”为了避让左边的偏旁,保持整个字的重心平衡,写在了“勹”里边,竖弯钩内收一些。而独体字“包”中的“巳”写在“勹”稍外边一点,显得半藏半露,竖弯钩也要写长一点,稳稳托住上半部分,这样写出来的半包围结构的“包”字才显得美观。

(3) 学生临写“包”字,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欣赏好字,当场讲评修改书写有问题的作业。

【评析】写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又是难点。该设计非常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巧妙迁移,并强化了不同点,避免了繁琐低效的写字指导分析。

3. 学习含“包”的词语

(1) “包”还是大家的朋友呢,它藏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找找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包”字?生自由说,师相机指点归纳:

用来装东西的包:书包、皮包、背包、挎包、拎包、钱包、公文包、布包、旅行包……

食品名称:肉包、菜包、面包、包菜……

表示一个动作:包书皮、包粽子、包馄饨、包饺子……

作量词:一包()、_______包()

作为人的姓:包拯(老百姓送给他的美称为“包青天”“包公”)

(2) 师小结:看,一个小小的“包”字,能组成这么多的词语。

【评析】让学生扩词,教师加以归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积累词语。本课要学的形声字声旁都是“包”,因此,“包”作为基本字,必须学得扎实,该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 自主探究,辨异同,学形声字

1.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1) “包”还特别喜爱交朋友。看,今天它都和哪些偏旁交朋友啦?(出示四个偏旁)跟这些部首交朋友以后,它们就变成了新的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书上的这几个生字宝宝和它的词语朋友多读几遍,直到读会了为止。

(2) 刚才小朋友读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了。一起来玩小转盘游戏吧!(随转盘转动,逐一读生字)

(3) 重点指导“饱满”,注意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时,第一个字要变成第二声。

2. 探究字形,理解字义

(1) 交流之一:研究“泡”字。

① “水泡”也叫“泡泡”。与水有关,水形成的圆溜溜的东西。指导读好叠词:两个相同的字放在一起,一般后面一个要读轻声。

② 表示东西长时间浸在水里的意思:泡茶、泡菜、泡澡、泡饭、泡酒、泡方便面……

③ 虽然不直接与水有关,但表示像水泡一样透亮的、圆圆的东西:灯泡。

(2) 交流之二:研究“饱”字。

① “吃饱”时肚子鼓鼓的样子,学生做动作体会。

② “饱满”重点讲解如下两种不同的意思。

a. 今天,小朋友上课身体坐得笔直,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老师,特别神气!这就是——(出示词卡)“精神饱满”。指导学生再精神饱满地读一遍。

b. (稻穗图)看,这些稻穗的果实长得鼓鼓的,快要胀出来似的,多么饱满呀!

③ 遇到美味的食物一下子吃了个够,就叫:——(出示词卡)“一饱口福”。

④ 金色的秋天到了,老师带小朋友去郊外游玩,看到了金灿灿的农田、红扑扑的果子、清清的池塘、五颜六色的野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也叫:——(出示词卡)“一饱眼福”。

⑤ 耳朵一下子听到了许多动听的音乐,使人美美地陶醉其中,这叫——(出示词卡)“一饱耳福”。

(3) 交流之三:研究“炮”字。

① 组词:大炮、炮弹、礼炮、炮台、炮楼、炮声、火炮。

② 看!战场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这真是:“炮火连天”。听!炮声非常响,耳朵都快被震聋了,一声接一声连续不断,这就叫——“炮声隆隆”。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一读,记在心里吧!

(4) 交流之四:研究“苞”字。

① “花苞”也叫——(出示图片)花蕾。

② 如果花苞像这样肚子鼓鼓的,顶端稍稍张开,马上就要开放,就叫含苞欲放。马上就要张开笑脸了,多惹人喜爱呀!

3. 汇总交流的词语,在“大聚会”中积累词语。

刚才,大家给“泡”“苞”“饱”“炮”四个字找了许多词语朋友,老师也挑选了一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争取记住他们吧!

【评析】理解课本上的词语,方法贴切,形式多样,还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轻松拓展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三、 游戏读文,重乐趣,巩固生字

1. 做游戏,辨别形声字

刚才,大家特别会动脑筋!真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做个“摘苹果”的游戏。

泡炮苞饱

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美呀!

春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

这只小猪的肚皮圆溜溜的,吃得可真(饱)啊!

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心地吹(泡)(泡)。

【评析】本课新学的四个形声字,音近形近,如果学得不扎实,学生很容易混淆。该设计没有啰唆地反复讲,也没有大量机械抄写,而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辨别掌握,事半功倍。

2. 读韵文,巩固生字词

(1) 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四个生字宝宝调皮地躲进了课文里来考考大家了,请小朋友把课本第83页上的韵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大声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情况,重点读好生字“吐”字。

(3) 一篇优美的韵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读读课文,再看看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 生活在这里的荷花苞和小金鱼多高兴呀!把我们刚才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评析】识字课文中的韵文最大的功能还是巩固生字,不能上成阅读分析课。该设计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得有层次,读得有韵味,在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巩固了生字,积淀了语感。

(作者单位: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通过学生观察、谈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编写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正确计算。

2.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算式说口诀。

2×2=4×2=3×1=4×4=3×3=5×3=5×2=4×1=1×2=1×1=4×3=2×3=

2.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三五十五二三得六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新的乘法口诀,比一比谁编的最好。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0页情景图。

师:瞧,老师这里有一些豆荚,请大家仔细观察,一共有几个豆荚?每个豆荚中有几颗豆子?一共有多少颗豆子?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书60页表格。(先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再填写)

2.交流反馈,说说为什么1下面填6,2下面填12......3.小组活动,探究口诀。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乘法口诀吗?

学生自主探究,编出口诀。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1×6=6一六得六6×1=6

2×6=12二六十二6×2=12

3×6=18三六十八6×3=18

4×6=24四六二十四6×4=24

5×6=30五六三十6×5=30

6×6=36六六三十六

④让学生说一说每句口诀的含义。

⑤多种形式读口诀(全班齐读、男女生读、拍手读)。

⑥读记口诀,哪句口诀最容易记?哪句口诀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⑦想一想,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⑧熟记口诀(点名背、师生对令)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指出:下次我们计算这些题目时就可以用口诀直接进行计算。

2.算一算: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

师:一共有多少个杯子?你能用几天所学习的知识算出来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苏教版二上《识字5》教案 篇4

二、情景创设、感知画面、感知课文内容。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冰雪世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看,用心想。师:图上有些什么?(课件出示插图静态画面)生:图上有房子、冰山。生:梅花开了。生:大雪在下。师:大雪在纷纷地下,北风在呼呼地吹。师:你还发现什么?生:小朋友在雪地上滑雪。(师评价:真好,口齿清楚。)生:小朋友在溜冰、跳绳。师:谁能把他俩说的连起来说一说。生:小朋友在雪地上玩,有的滑雪,有的溜冰,有的跳绳,玩得很开心。(师评价:说得多完整呀,还用上了“有的、有的”这个句式。)师:还有什么新发现?生:蚂蚁、蟒蛇、刺猬在洞里冬眠。师:对,天冷了,他们躲在洞里冬眠呢。师: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蜡梅、翠竹和松树。师:冬天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冬天的韵文。(课件出示全文)师:会读吗?请打开书80页,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三、认读生字、词语,看图体会,感情朗读。

(一)识记生字、词语。师:这是本课的8个生字,你能一口读准他们吗?自己试一试。生:自由读。师:会读了吗?谁来试试?生:读。(师评价:你的读音很准,同学们也听得很好)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读音?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翠”的读音,是平舌音。(师评价: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绳”,是翘舌音,后鼻韵。、、、、、、师:现在,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帽子给摘了,你们还会读吗?谁来?生:读。师:开火车读。师:我们把生字放在词串中,你会读了吗?生:齐读韵文。师:请看大屏幕,看谁读得最投入。生:四小组开火车。(设计意图:带拼音读、去掉拼音、放入词语、诵读韵文,充分体现字词教学的规律性。)

(二)体会词串,感情朗读。(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课件相机出示气候、动物、植物、活动四组词串中的其中一组动态画面。)师:这四组词语中,你最喜欢哪一组呢?为什么喜欢?说给同桌听听。生:学生自由说。

1、学生喜欢“滑雪、溜冰、跳绳”这一组词语。生:我喜欢“滑雪”这一组。因为我很喜欢运动。生: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的时候,我滑了雪,我觉得滑雪很好玩。(点评:他有亲身体验,能给大家做做滑雪的动作吗?)(生表演,其他的学生也跟着做。)师:我看大家都乐坏了,我建议你们边做动作边读这组词语。

2、“寒流、大雪、北风”一组。生:我喜欢第一组词语,因为我喜欢下雪。师:在我们重庆,真的很难看到下雪。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寒流”?生:听过。师:在哪儿?生:《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生:我在天气预报上听过。师:对了,当预报员说“寒流”要来的时候,你准备怎么做?生:我要多穿衣服。师:天气越来越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

3、“蟒蛇、蚂蚁、刺猬”一组。生:我喜欢第二组词语,因为我喜欢小动物。(师评价:多有爱心的孩子呀!这一组词语应该怎么读呢?)生:应该读轻点儿。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小动物还在睡觉,别把他们吵醒了。(师评价: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贴别人。我们一起读一读。)师:听你们朗读,小动物们一定会睡得又香又甜。生:他们是在冬眠。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生:青蛙要冬眠。生:乌龟要冬眠。生:狗熊和蜜蜂要冬眠。……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书知道的。生:我是从电视上知道的。生:上网查到的。师: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看书、请教别人、看电视、上互联网都可以。老师也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冬眠动物的图片。(课件出示)他们是:胖乎乎的黑熊,绿绿的青蛙,小小的蜗牛,忠厚老实的乌龟,调皮可爱的小松鼠,展翅欲飞的蝙蝠。(老师在小结中对学习方式做了引领,对学生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4、“蜡梅、苍松、翠竹”一组。生:我喜欢蜡梅,因为蜡梅很香。师:老师也很喜欢它,在冬天,我常买蜡梅花放在家里,连晚上做梦也能闻到花的香味。生:我觉得他们不怕冷。师:它们在冰天雪地里都能挺拔地生长,竞相开放,你想对它们说点什么?生:你们真勇敢!生:我真佩服你们。师:能用你知道的诗句来赞美它们吗?生:我想用一幅春联来赞美他们: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师评价:你的知识面真广。从这幅春联中,我听出来了,人们把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跟老师说,“岁寒三友”。)生:我想背一首诗:早梅,张谓、、、、、、我还想背一首:梅花、、、、、师:老师也要给大家背一首赞美松树的诗,会背的请跟老师一起来: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能在适当的时候吟诵,就是诗歌最好的应用。)师小结:看大家把词语体会得怎么好,这篇韵文我们应该怎样读才美呢?生:把字音读准。师:这是起码的要求。生:应该语断气不断。师:对,朗读词串应有连贯。生:应该有表情。师:好,我们就照他们说的来试试。生:齐读课文。(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课文。)师:有没有会背的,请站起来,不会背的也没关系,看着屏幕读也可以。生:背课文。

(三)游戏。师:我这儿有一些词语娃娃,(出示本文的12个词语卡片。)他们迷路了,他们的家在这儿。(拉开黑板的幕布)一个家是天气,一个家是植物,还有动物和活动这两个家,想不想把它们送回家。师:发卡片,学生上台贴。师:我们来看看,天气这个家里有“大雪、北风、寒流”这三个词语娃娃,植物这个家里有“翠竹、蜡梅、苍松”,动物这个家里有“蟒蛇、蚂蚁、刺猬”,活动这个家里有“跳绳、滑雪溜冰”,他们都贴对了。(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把词语分类,词语类属的呈现如此浅显易懂。)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篇5

1教学目标

1、认识面具及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和制作面具的方法

2、运用撕、贴、拼的方法纸做面具,能积极动手、使设计制作具有创意。

3、对游戏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装扮自己和参与活动的愉悦。2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本课的内容面具制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中设计表演情境,学生主动参与到制作活动,初步感受面具的神秘魅力,运用各种纸材,通过撕贴的方法制作面具,在装扮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撕贴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难点:面具的眼睛抠洞,制作别具一格的面具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导入课题

1、“撕一撕”小游戏 撕条、撕块、撕图形

2、总结:撕出长短粗细条、大小不一块、形状多样的图形,不要小瞧她 们,一会有大用处。

3、少数名族的朋友邀请我们参加面具表演“猜猜我是谁” 活动2【活动】欣赏感知

1、面具不仅可以遮挡本来的面目,它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认为这样的面具可以驱灾辟邪,祈求丰收。你最喜欢哪一个?哪里最特别?

2、贵州面具 西藏面具 内蒙面具 墨西哥面具

3、现代装饰面具

4总结:欣赏了这么多面具,他们有什么特点? 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制作精美 评论(0)活动3【练习】方法探究

古人认为面具有神秘的力量,你们想做吗?

1、自主学习

打开书学习制作步骤

2、学生示范 总结步骤 撕外形---比脸型 撕眼洞----注意位置

装 饰----对比欣赏

师出示两个作品,对比欣赏,你有哪些建议?(色彩、外形等)出示两个范作,你认为哪里最好? 发 带---长短合适

活动4【作业】设计制作

1、看到大家迫不及待的样子赶紧来看看面具制作要求 用撕一撕、贴一贴的方法独立制作完成一个有趣的面具,如果你能制作的有创意会更好。(梯度设置作业)

2、小提示:纸屑不要乱扔,注意保持教室卫生干净。

活动5【活动】展示交流

1、自评:制作好的同学到台前展示

2、互评:评评台上同学制作的面具,你最欣赏哪里?(色彩、外形、装饰)

3、全班同学围圈玩“猜猜我是谁”面具表演,体会面具的神秘魅力,感受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感受约定的重要

1、一天早上,小动物们在排队做操。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排在第2个,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2、他说是小猫,他说是小猪。怎么回事呀?哦,原来是老师没说清楚怎么数的,看来我们要说第几个要先规定从哪边数起?(板书:第个,规定)。现在我们规定从左边数起,第二个就是()?确定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确定位置。

二、认识第几排第几个

1、小动物们都出来做操了,听听哪个小动物在说话。播放录音:(1)我在左边数起第二个。谁呀?你认为呢?你呢?到底是谁呢?能确定吗?大家说的都对,他们都是左边数起的第二个,到底是谁我们还是不能确定。那怎么办呢?指出:看来确定位置不仅要知道第几个还要知道第几排。(板书:第()排)

2、播放录音:原来它在第二排的第二个。谁呀?1、(小狗)你怎么数的?数给大家看一下。(指名数,引导:从哪边数起第一排?)有不同意见吗?2、(小猪)你来指一指。你怎么数的?哦,大家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找到的小动物也不一样。看来光规定从哪边起数第几个还不能确定位置,还要规定从哪边起数第几排。

3、听听小动物是从哪边起数第一排的。播放录音:我在第一排第一个。是从哪边开始数的。哦,小动物们是从前面起数第几排的。那哪里是第一排……

4、指出:现在我们知道小动物是从前面起数第一排,从左边起数第一个的。按照小动物的规定,第2排第2个是谁呀?确定吗?第3排第2个呢?这里还有只小猪,它在第几排第几个?这只小兔它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现在说给你们小组中的另外三个小朋友听,看谁最先猜出来。(指名说,同桌互说)

三、第几层低几号(本)

1、过渡:放学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小猴很热情,他请我们去做客。小猴说它住在()(板书:第()层第()号)

2、提问:小动物们是怎么规定第几层第几号的?

3、提问:(1)按照这样的规定,小青蛙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小熊呢?第2层第3号是谁?(2)提问:那么你家住在哪儿呢?(引导学生把门牌和第几层第几号进行联系)新课标第一网

4、谈话:说几零几比第几层第几号简洁多了,我们帮小动物们装个门牌吧。小青蛙是几零几?小猴呢?你想给谁装门牌?

5、过渡:(出示书架)小动物们有了自己的门牌非常高兴,为了感谢大家,他们买了很多书要送给大家。辣椒老师告诉我们:……(板书:第()层第()本)第1层第2本是《新华词典》。这儿是怎么规定第几层第几本的?

6、提问:按照这样的规定,《成语词典》放在第几层第几本?第2层第9本是什么书?你喜欢看的书在第几层第几本?

四、结合生活举例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确定位置。在确定位置时,先规定数的方法,然后根据规定的方法推想出是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或者第几层第几本。生活中还有很多说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现在请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哪些地方也需要确定位置的?

五、认识第几组第几个

1、我们小朋友坐在教室里也需要确定位置。你坐的位置是什么?(指名说)

2、按照这位同学的规定,第一组第一个是谁?班长坐在哪儿?提问:根据这样的规定,你在第几组第几个?(指名说,同桌互说)

3、提问:班里有你的好朋友吗?请你说说他在第几组第几个,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给你的同桌猜一猜。(指名说,同桌互说)

五、认识电影院的座位

1、提问:同学们去过电影院吗?看,这是电影院座位的一部分。电影院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第一排在哪里?)

2、出示:电影票5排8座。提问:5排8座在哪儿?(请学生上台指一下)你是怎么找的?

六、找宝藏。www.xkb1.com

课件出示5×5的方格,让学生说出正确位置。

第二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第三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四、总结: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篇7

第2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4.晒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3.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一天太阳中位置的变化。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塑料瓶、黑色塑料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

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说的就是太阳。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板书课题)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利用太阳?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

(1)出示课本第12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

图一: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图二: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图三: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图四:一个老爷爷和孙女在晒太阳。(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太阳,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利用太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大家见过太阳能热水器吗?大家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吗?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谁来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1)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教师相机的补充和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天上有太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有用不完的热水。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教师一边指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一边讲解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管子上面。这些黑色的管子就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再把这个热量传到管子里的水上面,管子里的冷水接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热量,温度就由低变高,冷水也就变成了热水。只要有阳光,太阳能就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热水出来。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呢?

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制作材料:一个空塑料瓶、自来水、黑色的布。

(2)制作步骤:出示课本第13页上面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了解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步骤。

(3)教师讲解制作的要领:塑料瓶里面的水不能太满。裹瓶子的布用黑色的比较好,因为黑色的容更容易吸热,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4)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并做简单的指导。

(5)展示学生制作好的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肯定并加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回家后试一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四、太阳的礼物。

1、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那么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两样礼物是什么呢?(光和热)是的,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礼物。

2、出示课本第13页下面三幅房屋的图片,同学们请看一看,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平房,甚至于是茅草屋,他们都有窗户,大家想过没有,窗户有什么作用呢?

3、教师引导:

(1)同学们数一数,我们教室一共有几扇窗户?学生数一数,然后回答。(2)如果我们把这些窗户全都堵上,或者用窗帘全部蒙上,那么我们教室里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面会是什么样子?(教室里面会很黑、很暗)

(3)教师再次引导:仅仅是很黑吗?如果是冬天,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教室里面不但黑,还会怎么样呢?(里面还会很冷)

4、教师小结:是的,如果我们教室没有窗户,或者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那么我们的教室不但会很黑,而且会很冷。这些窗户的作用很大,帮我们把太阳的光和热从外面透进来,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明亮,更加温暖。

五、研究太阳位置的变化。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是第12页的下面一幅图,第二幅图是第14页的上面这幅图,把两幅图并排出示,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看一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老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太阳的位置,老人和小孩的位置。

2、全班交流讨论。

第一幅图上,老人和小孩在屋前,而第二幅图,老人和小孩虽然在屋前,但是已经跑到了离屋子更远一些的地方。

3、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和小孩为什么会从原来的位置挪到现在的位置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太阳的影子,注意太阳的位置。哦,原来是他们原来坐的那个位置,已经晒不到太阳了,所以他们就把位置挪了一下,是为了更好的晒太阳。

为什么他们原来坐的位置本来能晒到太阳,现在却晒不到太阳了呢?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太阳位置的变化。

大家想一想,一天当中太阳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小结:是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他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跑到我们头顶上了,到了晚上,太阳跑到西边,从西边落下去了。天天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古人经常利用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

5、出示: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1)学生自由读一读,并了解儿歌的内容。

(2)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一做,看看是不是如这句话所说的,“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晒太阳》这一课,了解到了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我们送来了最重要的两样礼物,光和热。并且我们还知道了太阳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其实关于太阳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多去阅读课外书,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的知识。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板书课题:

5、看月亮

(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他本身也在自转。

四、人类探索月亮奥秘的历程。

1、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去一探究竟,只能想象月亮上的景色。

2、出示嫦娥奔月图和古希腊月亮女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两个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神话故事人物。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每天都在那砍那棵桂花树。这就是故事《嫦娥奔月》,与之相连的故事就是《后羿射日》。

在西方人的想象里,月亮上有一个女神,人称月亮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阿尔忒弥斯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3、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

4、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一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这幅图片上画的人物就是伽利略,他正在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而旁边的这幅小图就是伽利略在望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5、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讲解: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景。请同学们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

6、学生自由朗读旁边的这段文字,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7、教师相机介绍: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56,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登上月球。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以登上月球。

五、研究望远镜。

1、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

3、教师介绍望远镜的结构以及作用。

(教师指着天文望远镜的部件相机介绍)天文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大的是主镜,是观测目标所用的,小的叫寻星镜,是寻找目标所用的,也叫瞄准镜。目镜是单独的个体,是决定放大倍率的物品,目镜上都会有F值,这是目镜的焦距。

4、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对准观察物,第二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5、强调用望远镜的使用要领:一定要对准观察物,在对准观察物的同时调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并且在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是倒立的图像,而不是正的。

6、学生练习使用简易望远镜观察景物。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测情况,并做相机指导。

7、全班交流自己观测的情况。

8、教师小结:用望远镜观测物体时,要按照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切忌急躁。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看月亮》,了解了月亮的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知道了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并且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还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六课《数星星》,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6.数星星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他们大小不

一、亮度不同、远近不等,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2.明白我们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并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3.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探究在城市的夜晚很难看到繁星的原因。

教学重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教学难点:弄明白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 多星星。

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星星的知识。

板书课题:

6、数星星

二、认识星星。

1、出示课本第18页上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一看这张图片上的星星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这是一张夜晚的星空图,上面有无数颗星星,这些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

三、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1、同学们,我们看星星都是在什么时间去看呢?(晚上)同学们有没有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呢?那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预设答案:

星星睡觉了;星星被乌云遮住了; 太阳光太亮了;星星害羞,躲起来了; 星星回家了„„„

2、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呢?下面我们来做做实验。(1)教师指挥学生把教室的窗户关上,门也关上,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

(2)教师谈话:同学们,现在你们感觉教室里面怎么样?(有点暗)

(3)是的,我们教室里面现在有点暗,就像我们到了晚上天黑了一样。而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我们教室的天花板就像是夜晚的天空。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手电筒拿出来,打开,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大家发现了什么?

(4)学生交流:发现手电筒照的光清楚的印在了天花板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光斑。

(5)教师小结:大家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得到,就像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夜空中的星星一样。

(6)教师继续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的窗帘打开,门窗全部打开。继续把我们的手电筒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看一看,我们还能够清楚的看到一个个光斑吗?(看不到了,光斑消失了。)

(7)教师让学生关掉手电筒,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我们把窗帘、灯、门、窗全部关上的时候能够看到手电筒照射在天花板上的一个个小光斑,而把门窗打开、窗帘拉开的时候,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光斑了呢?

(8)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太阳光非常强烈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9)教师小结:是的,因为太阳光非常强烈,它的光远远超过了我们手电筒光的强度,当然也超过了我们看到的星星的强度,所以在如此强烈的太阳光下,我们手电筒照出来的小光斑当然看不到了,而发亮的星星也更加就看不到了。

3、出示城市星空图和旷野星空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边观察边思考:为什么这两幅图中,一个图上的星星少,一个图上的星星多?

(1)引导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因为在城市里面,灯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在旷野里,四周一片黑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3)教师:如此说来,我们要想看到星星,就必须考虑到光的因素,那么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怎么做呢?

(4)出示课本第26页的中间一幅插图及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完成相应的题目。

(5)同桌交流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

(6)全班交流讨论: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到旷野里去,因为旷野里很黑暗,有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星星。另外我们还应选择在晴天的时候去看星星,因为如果是阴天的话,天上会有乌云,会挡住很多的星星,我们就看不到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满天的繁星了。

4、最后,老师来跟大家学习一个成语,叫“月明星稀”。

(1)学生读一读这个成语,读准字音。

(2)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借助字典。

(3)全班交流“月明星稀”的意思。(月明星稀的意思是,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得很稀疏。)

(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月明星稀”的原因。因为天上的月亮非常明亮,他的亮度盖过了许多昏暗的星星的亮度,所以我们抬头看天上星星的时候,就只能看到少数的明亮的星星了,所以,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尽量要选择在天上没有月亮或者天上月亮不是太明亮的时候去看,这样才能看到满天的繁星。

(5)齐读“月明星稀”这个成语。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星星》,知道了天上有无数的星星,他们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大,有的小,并且我们还探索了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了当光线非常强烈的时候,我们会很难看到天上的星星。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 “浮、暴、躁、灌、溉”等12个生字,会写“冲、浮、淹”等字。

2.朗读课文,体会“落”“打”“飘”等词语的用法;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读通课文,识字写字;难点是体会“落”“打”“飘”等词语的用法;初步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了解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基本了解水循环的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彩笔、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猜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谜语,看谁听得最仔细,反应最快!雪: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井中看不见。

云:忽然没有忽然有,像龙像虎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风儿一吹它就走。水:一物生得奇,脏了不能洗,越洗越有泥。

上课。今天我们要学的30课《我是什么》是一个大谜语。谁愿意读课题?(如果这是一句话,你觉得应该加什么标点?那你再来读课题!谁再来读?再请一位女同学。我们一起读!)

师:我究竟是什么?大家预习过了,说说看。(云、雨、雪、水)课文是一样的,大家读出的答案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源于课本中的一句话。答案就藏在书中,请大家把书翻到127页,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到两遍,争取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书)师:都读完了吧?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看,(生答。我会变。)

二、随文识字,感知变化,品味语言

我会变。——我有哪些变化呢?一起来看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随即处理:

A来,看一组图片。(出示)你看到了什么?用书上的语言来说一说。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根据不同的颜色人们给云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生说。(你是生活的有心人。)披上红袍后,我们管它叫“霞”。(板书:霞)傍晚披上红袍就叫晚霞,早晨披上红袍就叫朝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对,看云能识别天气。白云、乌云、霞,试着把云的色彩变化读出来?

1生读。2生齐读。

B 浮 云在空中飘浮着。“浮”,是一个生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很陌生。也读“孚”。伸出小手,写写它的右边。生写“孚”。“浮”齐读两遍;给它组个词——老师写出了两个词:(写出“漂浮”——“飘浮”;),一样的读音,那怎样区别它们呢?(漂的字义与水、液体有关系;第二个飘与风有关系。)咱们来运用一下。出示句子1静静的河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

2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

(说说理由。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就把这两个词区分清楚了。)C雹子见过吗?雹子是空中降下来的小冰块。出示图片。

它一般出现在晚春和夏季的雷雨天气,它给农作物带来危害。冰雹大了,对人畜建筑物也会造成危害。

D(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请看这儿,你能填上合适的词吗?填上后,自己读一读。

交流:a、谁来填?b落、打、飘,这三个动词都是从上面降下来、落下来的意思,那直接用“落”这一个动词不就行了?想想、说说理由。(是啊!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落下来的情况也就不同。语文要求用词形象准确,所以小雨滴是落下来,小硬球是打下来,小花朵是飘下来。)c谁愿意用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三个动词所包含的韵味?

1生读。2加上动作读,(练一练)3把自己的感悟送进这段话中,谁来读?4展示读。概括提升:我会变成()。来谈谈?

指板书,小结:太阳一晒,我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极小极小的点,连片成云;在空中飘浮遇冷为雨,为雹,为雪,降落下来。(边说,边排板书。)第三自然段:听一首歌,休息一下:猜猜我是谁?

小水珠多么调皮可爱呀!咱们也像小水珠一样开心地读读这段话吧!出示三自然段。齐读。

为什么说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同意你的想法,你再来读读这段吧!看着图片,我们一起来背背吧!

总结: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舞,我就是——水。太阳一晒,水又能变成汽升到空中,变成云在空中飘浮;化为雪、雨、雹降落;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里不断地循环着。第四自然段

12个生字,这一段就藏了11个。这样吧,同桌合作先认一认。如果都有困难,可以请教大苹果上的拼音。

师:来,一起读读这些字。(生字:暴、躁、灌、溉、器、淹、稼、冲、毁、灾、害)来,咱们再倒着念一遍。你有什么认字的好办法?交流一下。

重点交流:暴躁,躁,读四声,请你读。(生读)。出示澡、操、躁,编儿歌。(有水能洗澡,有手能做操,暴躁就跺脚)。暴躁什么意思?找找它的反义词?(反义词前面加不,就是词语的意思。)

灌溉-看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两个字都是三点水。)灌溉田地需用水,(出示灌溉图片)

所以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再读读。生读。还有个三点水的字,淹。读读。“没”字是多音字,“没méi有”,在这儿读“没”mò,淹没。

再来读读课文吧!谈谈水能(),水还能()。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让我们很好的利用水、保护水、和水交好朋友吧!

课文就学到这里。拿出字卡来过关吧!如果你都会读了,就朝老师微笑。

三、指导写字。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娃娃这个大魔术师,他不仅在形态上变化多端,在成为汉字的时候,他也是形态各异,今天我们要学写的生字都跟水有关。学写三个字。(1出示:浮、淹、冲)

2观察生字:仔细看看上面三个字,说说在写这三个字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小结:两点水、三点水的区别。4教师范写,学生空书,记住笔顺。小手准备,和老师一起写“浮”,注意写右边部分上半部分笔顺要靠紧一些,留出大的空间写“子”。子的第一笔与上面的爪子头要紧挨在一起,要紧凑。写“淹”的时候,大的撇捺要伸展,里面要放“电”。

5、学生描绘临帖。(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师: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

四、激趣,拓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9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3.歌词创编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咱们”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五、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挂图、学生自制的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小动物模仿操》,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小动物们在一起的欢乐心情。

2.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出示教学挂图,师边放录音边讲自编的童话故事。)2.引出歌名《大鹿》 师:为了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向勇敢的大鹿学习,法国的一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叫《大鹿》。

(三)新歌学习1.播放录音范唱带。

2.歌词学习。

(1)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大鹿看见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勇敢的大鹿怎么说的?(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2)全体学生朗读歌词,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来突出歌曲的意境。

3.学唱歌曲(1)师弹琴,学生小声跟唱。

(2)难点处理:

师:“小白兔被谁救了?”(大鹿)。“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来唱一唱。”(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第二课时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一、教学目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表演童话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音乐声中,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 2 3  4│5 —│ 5  1 7  6│ 5 —│ 1  5  0│ 6  3 0│ 5  4 3 2│ 1 —  ‖   同 学 们   好   老  师 您    好,您 好     您  好  周 老 师 您  好。

(二)基本练习1、发生练习: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鲜 花  爱  雨    露,lu lu  lu lu    lu。

2、模奏练习:

2/4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教师用手拍出每条节奏,学生模奏出来。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三)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谁听过童话故事?你能讲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吗? 同学们知道的故事人物真多,接下来,老师将要把你们带入到美丽的童话世界,你们去哪里寻找更多的童话故事和童话人物。

(四)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教师播放多媒体,聆听歌曲范唱看动画人物。

提问:歌曲中都唱了哪些童话人物?(白雪公主、小矮人、海的女儿、稻草人······)2、聆听歌曲第二遍,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

3、让学生了解这是首合唱曲。

4、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听歌曲,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

(五)童话故事表演 1、喜欢相同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到一组,选择喜欢的童话,在音乐背景下排练,自己选择表演形式。

2、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去,与他们一起讨论、编排。

3、各小组展示。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知识“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一、课  题 知识“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

2.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

三、教学重点    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

四、教学难点    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

五、教学准备    录音机 六、板书设计    知识“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七、教学过程 1.知识“音的高低”(1)教师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

①教师与同学、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

②长颈鹿妈妈与小长颈鹿的个子高低对比。

③两幢建筑物的高低对比。

(2)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模仿小鸟与老牛的叫声、小猫与狗的叫声、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

第四课时《小红帽》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红帽》   2.创设森林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律动表演。

(二)欣赏一段表现森林的音乐,启发学生创编森林的音响 设计说明: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又通过一段音乐,把学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宁静的森林。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启发学生用肢体、打击乐器创设森林情境。

二、学唱《小红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小红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设计思路】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听着妈妈讲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在童话故事中,他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设计时,结合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喜好,由“童话”这个主题入手。由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引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红帽的故事;

在听觉引领下,调动起各种感官的反映……始终抓住“音乐”与“童话”这两条主线展开。使学生在音乐中品味童话,在童话中学习音乐。

第二单元   快乐的游戏 第一课时《数蛤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青蛙)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师: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1)师生一起数小节(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4)齐读(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荷儿梅子梭水上漂)(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

(2)老师带唱一遍。

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

发声方法(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4)学生齐唱。

(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三只蛤蟆……      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

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幽默风趣)(播放《花蛤蟆》视频)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第二课时  歌曲欣赏:《布老虎》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2、聆听音乐《士兵进行曲》,能按节拍敏捷的做出种种动作。教学重点、难点:  1、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士兵进行曲》的动作变化较多,让学生能反应灵敏、动作协调,达到用动作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小猫 爱吃     鱼,鱼。2、模奏练习:  2/4  ××××│ ×.× │ ×.× │  ×   —  ‖ 2/4  × ×× │××××│ ××× │  ×   —  ‖ 2/4  ××××│××××│ ××× │  ×   —  ‖ 3、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拔河》。边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4、老师给予鼓励。三、新授  1、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布老虎是儿童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头……  2、引导学生说出小时侯玩过的动物玩具。(同学们回答)3、初听音乐,让学生安静的欣赏。4、复听音乐,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貌似凶猛的,一个温柔可爱的。四、音乐活动  1、聆听《士兵进行曲》,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2、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示,并做动作。播放歌曲,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教师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3、师生合作。(反复练习)4、学生分组比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五、在音乐声中,学生列队行进,模仿玩具兵的形象走出教室。(下课)第三课时《猜谜谣》 一、内容    唱歌《猜谜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

2.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三、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猜谜谣》。

四、教学难点    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2.初听歌曲 3.学唱歌谱     教师用猜谜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聆听歌曲唱到了哪些动物?(2)复听歌曲,熟悉歌词。

(1)模唱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曲谱。

(2)视唱歌曲第三、第四乐句。

学生聆听歌曲 4.填词学唱 5.表现歌曲(3)第四乐句的第2小节第一拍,学生易将“i”唱成“3”,教师可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

(4)完整演唱曲谱。

(1)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密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

(2)分句填词学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

(3)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完后加上声势或锣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

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演唱歌曲。

两位同学领唱,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

第四课时《大头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

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师,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学唱歌谱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俩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有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

还可以用稍强的力度演唱(2)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知道顿音的唱法。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己演唱第四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

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 处换气。

(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

(3)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4)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

(5)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4.表现歌曲 (1)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

(2)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

第五课时  士兵进行曲 一、欣赏《士兵进行曲》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并能说出《士兵进行曲》坚定雄壮的情绪。

2.能用行进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六个乐句。

3.随音乐做声势表演。

三、教学重点       能用行进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六个乐句。

教学难点       随音乐做声势表演。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 板书设计       欣赏《士兵进行曲》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2.聆听第一乐段        教师从《玩具兵进行曲》导入,复听乐曲引起学生的回忆,在有趣音乐中进入《士兵进行曲》的学习。

教师播放乐曲,(1)学生感受并能说出乐曲坚定、雄壮的情绪。

(2)随音乐模唱第一乐段旋律。3.聆听第二、第三乐段。

4.完整欣赏 5.表现乐曲 6.编创动作(1)聆听第二乐段(2)聆听第三乐段(1)完整欣赏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2)教师总结: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既有对比也有重复。音乐形象坚定、有力。

(1)乐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节奏规整,表现了木偶兵整齐而有些机械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用“嗒”读乐曲低声部的节奏并拍手,四分休止符读“嘶”同时两手向外打开,八分休止符要读得短而轻巧。

(3)教师指导学生承音乐按教科书呈现的声势做动作。

在学生能随音乐做声势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编创动作。

学生分辨音乐有什么变化? 学生听辨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

学生聆听乐曲,随音乐走步,每个乐句以不同的方向表示乐曲的几个乐句,同时要表现出木偶兵的威武姿态。

动作编创较好的同学到前面表演,全体同学一起随音乐做动作。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第一课时  欣赏《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 一、内容欣赏《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     二、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编动作,随歌曲《劳动最光荣》表演。

3.聆听乐曲《森林中铁匠》,记忆音乐主题。

4.聆听乐曲,感受并描述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教学难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编动作,随歌曲《劳动最光荣》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板书设计       欣赏《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劳动最光荣》        教师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导入新课,提示学生聆听动画片里的歌曲。

(1)聆听歌曲。教师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2)聆听歌曲。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向哪几种动物学习,为什么?(3)聆听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学生聆听歌曲。3.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片段)(1)初听乐曲:听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你能联想到什么劳动场面?(2)教师播放乐曲,结合教科书的插图,简介铁匠打铁的过程。

(3)学生随音乐模仿打铁的动作。

(4)聆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体会劳动者的快乐心情。

(5)教师带领学生模唱乐曲主题(低八度)。

(6)为主题旋律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7)再次聆听乐曲,听辨主题目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当主题出现时用“当”模唱。

(8)乐曲最后,速度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学生编创表演动作。

学生随录音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随音乐完整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等)。第二课时《理发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X │ X X │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3、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三、教学重点: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

四、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

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与同学们认识,自我介绍,拉近距离)律动(《理发师》歌曲伴奏)“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做,但要注意了,我们做的时候,你的动作一定要合着什么?(音乐)我看一看,谁的最好?”(二)、导入:     “知道吗?通过你们刚才的表演,我知道了,我们一年x班的同学呀,音乐的节奏感真强,都能合着音乐去表演,真不错,那你知道吗?这段音乐呀是从一间音乐理发店里传来的,在那里的理发师傅动作的时候,和别人可不一样,他们都要合着音乐来工作,怎么样?我们走进这家理发店,一起来体验一下音乐理发师是怎样工作的,行吗?”     1、理发都用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你的声音配合老师)2、引出小歌谣:“小剪刀呀,剪起来呀,咔嚓,咔嚓!小木梳呀,梳起来呀,刷、刷、刷、刷!吹风机呀,吹起来呀,呜~~呜~~!小镜子呀、照起来呀,真好看!”(老师做动作表演)3、伴着音乐说歌谣,一定要合着音乐。(《理发师》歌曲伴奏)4、请4位小顾客和老师扮演的理发师一起表演。(《理发师》歌曲伴奏)5、集体表演,分成4排,1、3排扮演小顾客,2、4排扮演理发师,再交换。(《理发师》歌曲伴奏)(三)、表演《理发师》     1、初听歌曲。

“工作这么久了,休息一下,一起来听听理发店的歌,在歌曲当中,是谁在理发,他都用了哪些工具,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2、老师范唱。

“刚才没听清没关系,我这个发理发师再唱一次,看谁能记住歌词,仔细听,看谁记得多。”     3、生说歌词,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歌词。(幻灯片)4、教唱第一段,师生合作唱(师弹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轻快)“这个理发店的一级理发师必须把理发店之歌唱好了,才能当上,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快速伸出小手指,让他一起来和你唱歌,红色是你的,其他是我的。”(幻灯片)5、学唱第二段,读歌词、跟琴唱。

“知道老爷爷是怎么请下一位顾客的吗?~”     6、知道歌曲的演唱声音和情绪。

“你的剪刀是小剪刀,喷壶也是小喷壶,那在演唱kacha 和sha sha sha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轻快):老爷爷成功了吗?那高不高兴?那用什么声音来演唱?不用说出来,用你的声音告诉我。”     7、完整演唱。

“你能不能用你的歌声把顾客请来,来试一试,小理发师起立,跟伴奏唱,加上你的动作”     8、唱音名。(唱两遍,快、慢各一遍)“你已经是一级理发师了,顾客送了你一个礼物,看看是什么(幻灯片)红色你唱,黑色我唱,唱好了小顾客就出现了”     9、“请看小顾客,老爷爷为小顾客设计的小发型”(幻灯片)10、“老爷爷设计的好吗?不过,你要想成为特级理发师,不仅歌和小歌谣要唱的好,还要在演唱时加入工作的声音(咔嚓),仔细听,老师是在什么地方加进去的。”(师范唱)(1)、师唱后两句,生加工作的声音(跟琴);(2)、分两组,一组唱一组加声音;(3)、完整演唱,歌曲加小歌谣,边唱边表演;(4)、歌曲、小歌谣和加工作的声音一起表演一边。

(四)、同学们都累了吧,让我们休息一下,边唱着理发店之歌边走出教室吧!第三课时  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森林中的铁匠》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用具:

课件、打击乐器、录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这首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的录音。

学生活动:完整的欣赏全曲。

二、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阶段目标:完整初听,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

学生回答:这首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后面部分的速度较快。

过渡语:回答的很好。这首乐曲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但故事的内容要有你们自己来听。你们干菜说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那我们就来听一听这一部分,听完以后,请你们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第一段录音。

三、分段欣赏乐曲 阶段目标: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的内容,感受乐曲的情绪。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学生活动:听第一部分旋律。生: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在森林里。师:对那思念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生1:非常安静。生2、非常美,有大树、小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生3、有漂亮的花,蘑菇,还有很多的雾气。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的美丽景色,并且新生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一部分旋律。

学生活动:再欣赏第一部分旋律,跟着旋律做动作。

过渡语: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乐曲的第一部分,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听听第二段乐曲与第一段乐曲有什么不同?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播放第二段录音。

学生活动:欣赏第二部分乐曲。生:速度比较快,力度比较强,节奏鲜明,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过渡语:同学们说的很好。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主人公的职业,你门在来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教师操作:再次播放第二段乐曲。生1:有三角铁的声音。生2:有敲打东西的声音。生3、我听见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好象是打铁的。师:请同学们为这受曲子起名字。生:森林的早晨、快乐的一天、神奇的铁匠。小结:这首乐曲叫做《森林的铁匠》,又叫做《铁匠波尔卡》,是德国作曲家米埃利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作品。乐曲描绘了清晨森林的宁静气氛以及铁匠打铁的欢快的情绪,乐曲十分生动形象,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生:小提琴、长笛。小结:它是一首管弦乐曲。

四、完整地欣赏乐曲 阶段目标:完整的欣赏音乐。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教师操作:播放课件,观看课件,听音乐,随学生一起做律动。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欣赏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1:劳动的愉快的。

学生回答2:劳动是光荣的。

五、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光荣的,愉快的。

第四课时《种玉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音乐活动中加强对应音乐节奏的感受。

2)能力目标 ①在欣赏《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②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③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

3)情感目标 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弹律动旋律,学生拍手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他们愉快的劳动情景感动了印度尼西亚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召唤我们也一起来劳动呢!仔细听,让我们都做哪些劳动? 三、聆听歌曲 1.听范唱带《种玉米》(教师播放磁带)师:都让我做些什么劳动啊?(除草、施肥、撒种、浇水、)2.复听歌曲 要求:(1)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出示课题)⑵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

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四、学唱歌曲 1、解决难点;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o| 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2、重听录音范唱,思考: 想让玉米有个好收成都要经过哪一些的劳动 3、请说说种玉米的基本过程,同时,师出示书中歌词(1)x x xx|x x x |x  x| x  — 校园地里播种上 金 玉 米(2)x x x x|x  xx |x  x| x  — 我来锄 地  你来 割 茅 草(3)x x x x|x x x |x  x| x  — 幼芽娇嫩需 要   勤 浇 水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x.x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4、教师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5、教师评价唱的好和不够好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6、熟悉歌曲,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7、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气势和开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还要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8、教师对孩子的演唱予以评价 五、表演歌曲 1、请孩子们出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音的打击乐器。对孩子们的制作表示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子奖励。

2、请孩子对以上三句歌词进行创作伴奏 3、师评价 4、教师示范教材里的伴奏(1)沙锤的敲击方法:左手一下,右手两下(2)自制响板用单手或双手伴奏 5、全班孩子练习6、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边唱边分别用沙锤伴奏 7、师评价 四、总结下课 第五课时猴子蒸糕 一、课  题    《猴子蒸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与同学合作,大胆编创,主动参与音乐表演。

3.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歌表演《猴子蒸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聆听歌曲。

教师展示《猴子蒸糕》插图,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1),了解歌曲内容。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聆听范唱 再听歌曲,3.学习歌曲(1)有表情地读歌词,注意角色的不同语气。

①第一、第二段歌词是由什么角色演绎的? ②第三、第四段歌词中新出现了什么角色?(2)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第一、第二段歌词。

(3)为第一、第二段落歌词编创表演动作。

(4)随歌曲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段歌词)。

(5)聆听歌曲第三、第四段歌词。

(6)随范唱轻声哼唱歌曲第三、第四段歌词。

学生分角色表演第三、第四段歌词。

分组汇报表演。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动物说话》 学习目标:

⑴、引导学生充分聆听歌曲,跟唱模唱歌曲。模仿动物语言(叫声),进行音乐律动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要教育学生明白: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

⑵、在聆听音乐时尝模仿各种动物动作,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友好感情,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游戏的娱乐中完成学习。

⑶、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并且学习其演奏方法,亲手为歌曲伴奏,充分体会。

3、教学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调动起积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遇见到那些小动物?请谁说说(学生回答)。下面老师带来几种小动物,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学生观看并回答。(学生回答,说小动物的名字)2、你知道这些小动物都是怎么说话的吗?(生回答)3、小朋友们都能模仿小动物说话,那你会不会用歌曲把它唱出来呢? 我们先来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用歌声来模仿动物说话呢?(播放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同学们可以一边听一边模仿小动物的神态。

(引出课堂,出示课题)二、学唱歌曲《动物说话》 1、初听歌曲、感受(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初听。)然后教师说明:听了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说说你联想到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动脑,在音乐声中展开联想,想的过程也是歌曲渗透的过程,也是学习歌曲的过程。)师:这么可爱的小动物,你想不想和小动物们交朋友呢? 在生活中,你都和哪些小动物、交上了朋友? 给大家说说你和你喜欢的小动物交流最多的是什么呢?(继续激发学生动脑。)2、节奏练习小动物们说话的强调谁给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出示课件)引出小动物说话的节奏,让同学用这个节奏和动物交流。和小动物们交朋友。

××   ×× ∣  ××  × ∣ × × ∣ ××  ×∣ 小 鸡   说话   叽叽 叽   小 鸡  叽叽  叽 小 鸭   说话   嘎嘎 嘎   小 鸭  嘎嘎  嘎 喜 鹊   说话   吱吱 喳   喜 鹊  吱吱  喳 青 蛙   说话   咕咕 呱   青 蛙   咕咕  呱 师:你能按节奏把歌词大声念出来吗?看谁读的最生动形象,最有特点,像小动物的腔调。

(动手动口)全体同学跟老师一起拍击节奏。嘴里读节奏。

(齐拍、齐唱)小朋友们学会了第一句,学第二句就更容易了。

(让学生自学第二句)你来看一下,第二句你会念吗? 师:你肯定会了,下面大家一起来念一下,你能把它拍出来吗?(齐拍、齐唱)师: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你们都和小动物们交上了朋友,它们都很喜欢你。

齐唱歌曲,自由律动,与你交到的小动物朋友游戏。(可以和他们玩你想玩的玩具,用你的歌声把它们吸引过来。)反复唱反复律动,除了歌曲里的小动物,还可以与更多的小动物交朋友,与它们轻轻地唱《动物说话》。

3、听音乐跟唱 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与好些小动物们交上朋友了,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展示。

⑴、小鸡 先是与谁说话呢?(学生活动----小鸡),那谁说说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呢?(生:叽叽叽)谁说说歌曲中是怎么演唱小鸡的呢?   谁来带动作表演呢?大家给评评。

看小鸡的朋友都是怎么歌唱的呢? 师: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大家学着他的样子跟着老师的弹琴一起来唱一唱(跟琴演唱、律动)小朋友都会唱了,现在你能不能把我们刚才学的节奏用拍手的形式加进去?一边唱一边模仿小动物的样子?(教师示范边唱边拍)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边拍边唱?(律动)⑵、小鸭 看同学们多么友好,这么快就和小鸡交上了朋友。下面我们与谁交朋友呢?(生回答----小鸭)小鸭是怎么说话的吗? 谁能用歌声把它唱出来?(指名唱)他们唱得好不好?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起来唱一下。

与学小鸡唱歌的时候一样,我们也学学小鸭的样子,小鸭是怎么样的?你能来表演一下吗?我们一起来边唱边跳。

小朋友都表演得非常好,现在你能把我们刚才拍手的地方改成跺脚吗?我们试试看。(生齐跺脚)加上小鸭的动作和跺脚,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鸭唱歌。(生齐唱)⑶、青蛙 现在还有一个小动物了,是谁啊?(青蛙)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很快就能学会。

小朋友会不会学小青蛙唱歌,我们也加上拍手和小青蛙的动作一起来唱一下。

4、我们学会了用歌声来唱小动物们说话,现在我们把三种动物的话连起来唱一遍。(齐唱)5、学生创作:模仿其他小动物说话 学生讨论模仿:(例如小公鸡“喔喔”叫,老牛“哞哞”叫等等)6、用乐器伴奏唱 ⑴、认识乐器 有几样乐器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看看,这些乐器你都认识吗?(木鱼、碰铃、响板、三角铁)小朋友们的座位下面也有很多乐器,你可以拿出来敲一下,看看你会不会敲。(分组,每组一样乐器)(指名生敲)谁愿意敲给大家看? ⑵、木鱼和响板的小朋友敲第二条节奏,一起来试试看?注意轻重。拿碰铃和三角铁的小朋友听仔细了,老师是怎么敲的? 师示范(两拍一次)生模仿 ⑶、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就要用以上这些乐器来为歌曲伴奏。请同学们边唱边敲,没有乐器的小朋友就拍手,我们大家一起来唱。

动物是我们的什么?(好朋友)我们要怎么对待小动物呢?(爱护)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与许多小动物交上了朋友,我们用歌声和它们交流,交到了好些动物朋友。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护它们,我们遇到虐待动物的行为一定要保护。同学们说是不是。

我们还学会了用几样乐器来为我们伴奏,都认识了没有? 课后再想几种动物?看它们有什么神态?下节课表演给大家好不好? 第二课时 欣赏《鸭子拌嘴》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赏打击合奏《鸭子拌嘴》,使学生初步接触并喜欢民间音乐。

2、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打击乐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知道各种丰富的音响能生动地表达一定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听便乐器的音色,并用乐器表现动物的形象。

教具:鸭子拌嘴动画课件、录音机、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锣、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老师和学生听音乐做律动 2、游戏。

师:老是这有一棵打击乐树,请同学到树上找出上节课认识的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等)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做节奏回声游戏。

通过听辨,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名称。

3、检查学生模仿、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新年好》伴奏。

(二)新课 1、师介绍打击乐器-----锣、镲 2、出示课题------《鸭子拌嘴》 师:同学们知道拌嘴什么意思吗? 生:拌嘴是吵架的意思。

3、学生带着鸭子拌嘴这个问题出听全曲。(生听完谈自己的想象,有的还编成小故事说出来)4、看动画片《鸭子拌嘴》,要求学生边看画面,边听音乐,并说出听到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

生:有锣朋友和镲朋友的声音。

师:这首乐曲描写一群小鸭子(用小镲演奏)、大鸭子(用大镲演奏)清早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饶舌拌嘴,然后心满意足摇摇摆摆回窝去的生动情景。

5、创作活动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铺垫练习了,利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自觉进行节奏片段创作。师:请同学们用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只小狗在啃骨头的声音;

一只小老鼠在偷吃东西的声音。

(2)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后,创作一首自己的《鸭子拌嘴》,边看画面边创作。师用小镲表现小鸭子并用录音机录制。

(3)播放师生共同创作的《鸭子拌嘴》通过听赏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6、再次听赏《鸭子拌嘴》 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创作的《鸭子拌嘴》和此曲作比较,鼓励学生多学音乐知识,将来就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听赏乐曲时,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四)下课:播放《鸭子拌嘴》音乐,学生变成一个个小鸭子走出教室。

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案是修改两次后完成的,没修改之前的教案不足是:

1、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字“说”我利用投影配合音乐把《鸭子拌嘴》编成一个小故事将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整节课我都在说,“说”占主导地位是教学主体而学生是被动接受。

2、学生只对故事感兴趣,而对音乐感受一般没有达到欣赏的目的。

3、我的故事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修改后的成功之处是:

1、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在课一开始我就通过游戏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1)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启发学生的想象。

(2)让学生把感知的“视像”表达出来。

3、激发创造,大胆创新。在儿童的本能创作欲望上加以引导,让他们的创作得到欣赏和尊重,培养了他们的独创性和音乐感。

第三课时  小动物回家 一、课  题    唱歌《小动物回家》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利用固定节奏伴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恒拍的训练。

3.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演唱,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难点    利用固定节奏伴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恒拍的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板书设计    唱歌《小动物回家》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聆听歌曲(1)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以前学唱过的表现动物的歌曲吗?你能唱一唱吗?(2)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小青蛙找家》《小蜻蜓》《谁唱歌》《咏鹅》。

学生复习演唱歌曲    3.教唱歌曲 4.表现歌曲 歌曲(1)教师按节奏带读歌词。

(2)教师教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准(1)演唱歌曲(加上声势或者是律动)。

(2)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体会到演唱速度的变化,音乐形象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编创歌词。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动物回家的歌词,分组演唱新编创的歌词。

学生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并加上声势。注意恒拍的稳定性 分组演唱新编创的歌词。

第四课时  小狗圆舞曲 一、课   题     欣赏《小狗圆舞曲》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地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观察力。

2.通过聆听和身体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3.通过听赏培养学生们的爱心,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观察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小狗圆舞曲》(钢琴独奏)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乐曲的曲名吗?乐曲中的小猫形象是怎样的?(优雅、高贵、自信、快乐)聆听《小狗圆舞曲》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聆听《小狗圆舞曲》 3.分段欣赏(1)教师提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2)你感觉这首乐曲描写的小动物应该是什么形象?(快乐、俏皮、淘气)(3)教师介绍《小狗圆舞曲》及其创作背景。

(1)A段 ①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什么? ②用画旋律线条的方式,理解音乐形象:小狗欢快地追逐、玩耍。

(2)B段 ①这段音乐跟刚听过的A段音乐比较,速度有什么不同? ②小狗在做什么?(在跳舞、在主人怀抱里撒娇)(3)再现段 ①这段音乐跟前面哪一段相似? ②结尾处音乐的力度是怎么的?请学生想象小狗在做什么。

完整欣赏《小狗圆舞曲》 学生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第五课时  小猫钓鱼 一、课  题    歌表演《小猫钓鱼》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学唱《小猫钓鱼》,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童谣剧表演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大胆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学唱《小猫钓鱼》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大胆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  录音机,钢琴 板书设计  歌表演《小猫钓鱼》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2.聆听歌曲   由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1)初听:音乐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2)教师范唱歌曲《小猫钓鱼》第一段歌词。

再听:歌曲有几段歌词?    3.学唱歌曲 .表现歌曲(1)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休止符的停顿以及怎样唱好下滑音。

(2)反复学唱,哪一句存在问题,请同学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采用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

(4)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时体会歌曲每一部分的情绪:风趣、着急、伤心、自信、高兴。

(5)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1)分组讨论、排练。

①鼓励学生想一想、唱一唱、练一练,进行简单的动作编创与表演。

②根据歌曲内容,设计好表演角色、故事情节,讨论表演所需道具。

③发挥想象,认真排练。教师启发学生动作、表情要夸张,故事情节要有创意。

(2)分组表现歌曲。

②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分组讨论、排练。

演唱边表演:编创新版《小猫钓鱼》(可以有不同的结局)。

第六课时龟兔赛跑 一、课  题    欣赏《龟兔赛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了解单簧管、大管在乐曲中所代表的角色,感受这两件乐器的音色。

3.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  了解单簧管、大管在乐曲中所代表的角色,感受这两件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欣赏《龟兔赛跑》 四、教学过程 1.介绍乐器 2.初听乐曲(1)教师将乐器图与听辨乐器音色相结合。

(2)熟悉大管和单簧管的音色特点。

(3)想象这两种乐器分别代表什么动物形象,为什么?(1)了解童话故事内容,介绍《龟兔赛跑》这部作品。

(2)能分辨代表乌龟和兔子的主题音乐。

认识大管和单簧管    3.分段欣赏 4.完整欣赏乐曲 5.表演音乐童话 6.教师总结、评价。

(1)晨景 ①这段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情绪是怎样的? ②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③随音乐哼唱这段音乐。

④教师请学生自己选择扮演森林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随音乐表演。

(2)竞赛 ①聆听“竞赛”音乐片段,感受音乐的紧张气氛。

②聆听、感受单簧管、大管是如何表现“龟兔赛跑”的。

(3)梦境 ①接下来,小兔子的音乐有什么变化? ②聆听“梦境”音乐片段,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③乌龟的音乐有什么变化?(4)森林的狂欢 ①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②这段音乐表现了怎么的场景? ③学生分组设计动作,以欢快热烈的舞蹈表现“森林的狂欢”。

(2)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1)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扮演一个小的角色(动物、树、草、花等)(2)选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乌龟和兔子。

随音乐哼唱(1)学生完整聆听乐曲,随音乐展开想象。

第五单元   动画城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教唱歌曲《我们的家园》。

2.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和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这一单元教学的序幕。1.播放歌曲《大风车》。播放歌曲《大风车》,《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请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电视台播放的新的动画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励学生把家中的动画片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二)聆听歌曲《我们的家园》。1.今天的《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老师也不知道。老师只知道动画片的主人翁是小熊猫,小熊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2.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家园》,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形。3.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根据对家乡了解和观察,提问:这首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你能划出来么?两个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演唱时应如何表现?(三)听并学唱歌曲。1.教师邀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来。2.请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四)创编歌词并表演动作。3.请同学们把创编的歌词演唱并表演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五)根据故事情节串接和编排小小音乐剧《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 《三个和尚》 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2.学唱歌曲《三个和尚》,跳木桩。教学目标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1.播放歌曲《大风车》。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 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乐谱:

(四)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专心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2.学生能否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表演。第三课时《大风车》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风车》。2.复习整个单元歌曲与乐曲。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风车》。2.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大风车》,开始《动画城》歌曲的学唱。播放歌曲《大风车》,学唱《大风车》。(二)分组搭架“大风车”。1.启发学生讲述风车的形状。2.引导学生四人一组搭建一个风车。3.所有风车围成一个圆圈,既可以四人一组地旋转,也可沿着大圆圈旋转。4.边唱歌曲,边旋转“大风车”。(三)随音乐旋转“大风车”,说出歌曲与乐曲名称。1.教师播放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歌曲或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2.一首音乐结束时,停在教师面前的“大风车”,必须说出刚才所播放的音乐的名称,才能随着下一首音乐继续玩“大风车”。否则,这架“大风车”只能下场休息。(四)结束全单元课程。教学评价  1.大多数学生是否会唱歌曲《大风车》。2.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大风车”游戏。

第四课时  猫和老鼠(奥尔夫)一、内容       猫和老鼠(1)二、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发展幼儿说白节奏的能力。

2.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情景表演,从而感受游戏的乐趣。

乐器配备       双响筒、康佳鼓、吊  镲        道具配备       猫、老鼠头饰、音符卡。

活动设计:

一、开始部分 1.热身律动《邀请舞》。

2.音感问候。

⑴教师在钟琴上敲出旋律,与全体幼儿一起问候。

⑵教师与幼儿一一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猫和老鼠》。

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感受音乐。

2.出示说白节奏,与幼儿一起练习。

一个小老鼠    瞪着小眼珠    龇这两颗小牙    撇着八字胡 一只小花猫    喵喵喵喵喵    吓得老鼠赶紧往回跑 3.感受音乐《猫和老鼠》,边倾听边跟唱说白。

4.师幼一起做游戏《传递游戏》 ①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白节奏边向一个方向传递。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白节奏并两个小节变换一次方向。

③渐渐加快速度进行游戏。

三、结束部分      鼓励仪式,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两种角色表情和动作的自由创编。

第六单元  下雪了 第一课时《冬天的故事》 一、教学内容:

学唱《冬天的故事》。二、教学重点:

用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

1、唱准旋律。

2、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教学用具:

课件  钢琴  歌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歌曲《大风车》。

2、新知识引入。

师:大家唱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冬天的故事》。

二、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了解歌曲。

(1)师:谁能给大家大声朗读一遍? 个别学生朗读。(可放背景音乐)(2)分句了解歌词的内容。(出示板书)(3)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改编过的歌曲是不是也给人这样的感受。

播放音乐《冬天的故事》。

3、全班齐朗读 4、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旋律)5、学唱歌曲。(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楚,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准)(1)师分句教唱。

(2)学生完整视唱歌曲。

(3)感受、体会三遍旋律的不同。

6、复习巩固歌曲。

(1)分男女生演唱。

(2)个别学生演唱。(锻炼学生独立表演的能力)①几个一组。

②一个人。

(3)观看课件,感受歌曲。

师:唱得真好!播放课件。

师:看了这幅画面,在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说感受。

(4)感受速度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①师:“刚刚我们用较慢地速度演唱了歌曲《冬天的故事》,我们可以把歌曲的速度快一些吗? ②将歌曲的速度提快后学生再唱一唱。

③体会歌曲的速度。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速度变快之后,唱起来感觉好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④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师:“看来,速度对歌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以随意的改变歌曲的速度。那么,我们在用较慢地速度唱一唱歌曲。

7、总结 第二课时《江雪》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学重点难点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录音机 课件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播放录音带。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 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

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

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

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

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

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课后小结 1.学生设计歌表演动作的广泛性。

2.学生参与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谐程度。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学生听赏音乐的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

5.随音乐做动作的和谐程度。

第三课时《雪橇》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雪橇》。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雪橇》。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案设计 1.教师播放有关滑雪橇的画面。

2.听录音两遍,教师提问:滑雪橇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时,应该是怎样的情绪? 3.教师分句教唱第一段歌词,可放慢速度。

4.教唱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

5.教唱第二段歌词。

6.在学会歌曲后,可组织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选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如马蹄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模仿?马铃用什么乐器来模仿?等等。所选乐器不要多,节奏也不要太复杂。

课后小结 1.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的效果。

3.学生创造的欲望及能力。

第四课时雪花 一、设计思路 《雪花》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两部分的不同青学。通过启发学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对雪花的喜爱之情。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新知识方面的能力较强、速度较快。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以及歌曲中的演唱方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通过创编动作表演歌曲,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演唱过程中感受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休止符符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通过歌曲《雪花》与《冬天的故事》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同是赞美冬季的歌曲,因拍子等音乐要素的不同,歌曲音乐特点会有很大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注意歌曲中的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的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键盘乐器等 四、教学过程 聆听音乐,导入新课 欣赏《踏雪寻梅》,请同学们说说是描写哪个季节的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这是一首描写冬季雪后的场景,表现了作者踏雪寻梅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冬天的雪后带给我们的美好景象,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赞美雪的歌曲,请大家仔细听,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唱歌曲,落实目标 初次聆听歌曲 思考问题: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心情?(描绘了一幅漫天雪花飞舞的场景,歌曲通过数雪花的过程,给我们带来了好奇、愉悦的心情。)【设计意图:通过感受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再次聆听歌曲 思考问题:歌曲分几部分?音乐情绪有什么不同?(歌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音乐先跳跃后连贯表现了雪花降落、漫天飞舞的场景。第二部分通过高低变化的数数,惊讶的衬词,然后音乐舒展、喜悦。表现了歌曲通过有趣的数数,了解雪花有六个瓣,使小小的雪花变的生动、可爱)【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三次聆听歌曲 思考问题: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屏幕)(一)1   5|3    1|2    5|5-|            雪   花 雪   花 满   天 飘 前两小节下行旋律以及顿音的出现,表现了雪花从高空向下飘落的情景,唱的要有弹跳性,也符合人们欣赏雪花是从下而上的欣赏过程。而后两个小节的旋律表现的是整个雪花飘落的情景。视线从点到面,旋律悠长,表现出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象。

【设计意图:认识顿音记号的作用,以及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二)5|5    3|5    2|5    3|5    1|5   2|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上都标有重音记号,病运用高低音的变化来表现“数雪花”的动作,表现了小朋友们好奇、喜悦的心情。

(三)5|3._6|5.4 3|2 1   2|5   1|0  0|0 3 3  1 2|3-|4 4   6 6| 5-|         哈 哈哈  哈  雪花 共有  六 个  瓣    咦   雪花 哪去 了?  雪花  不见  了? 前两小节衬词“哈哈”的出现,表现了数完雪花找到答案的喜悦心情。重音记号及切分节奏的出现,进一步表现了激动的心情。

衬词“咦”的休止符表现了音乐有特殊的指定,“刚才的雪花不见了”,于是产生了疑问。最后一句从音乐中找到了答案,雪花化成了一个小水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休止符、顿音记号来感受音乐,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歌曲。

(注意歌曲中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休止符的处理)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注意数数时高低起伏的变化,两个附点音符唱出惊喜、欢笑的情景)【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通过听音乐唱出歌曲,培养学生听觉能力,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随音乐伴奏边跳边唱感受歌曲。

创编律动,自由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参与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综合表现能力】 拓展延伸,歌曲对比 欣赏《冬天的故事》 思考问题:这首歌曲与《雪花》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这首歌曲3/4拍,旋律流畅舒展,书法了作者对冬天的联想与赞美。而《雪花》是2/4拍,旋律跳跃活泼,描写了下雪的场景)歌曲对比:

歌曲 拍号 情绪 表达的情感 《雪花》 2/4 跳跃、活泼 下雪的场景 《冬天的故事》 3/4 流畅、舒展 冬季的联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找出两首歌曲的不同。感受两首歌曲因拍子等音乐要素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所产生的差异,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最后通过对歌曲的进一步感悟,全体学生有表情滴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延伸学习同学们,冬天是美好的,冬天的音乐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赞美冬天的音乐作品。通过感受其它音乐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冬季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结束语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识音乐,理解音乐和体验音乐的能力。】 第五课时《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为下一步表演作准备。

2. 注意区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唱歌曲,为下一步表演作准备。

2. 注意区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学准备 课件 课 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画面。

2.听录音范唱,3.教师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应唱得抒情、优美。

5.教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第二段与第一乐段在节拍、情绪、速度等几方面的区别。

6.教唱第三乐段,注意情绪的对比:小动物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明年再相会。

7.学会歌曲后,第一、三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可按歌词内容分配角色演唱。由于歌曲较长、歌词较多,要求学生背唱有一定难度。学生能跟着录音比较完整地延长就可以了。在以后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进一步熟悉这首歌曲。

8.下课之前,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布置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在课下小组同学讨论,分别为歌曲的三段设计几个动作。

第六课时  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为下一步表演作准备。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排演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歌曲,为下一步表演作准备。

2.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排演动作。

教学准备 录音机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为了上好本节课,事先要有一些准备,教师要准备一些头饰、面具,音乐教室也要适当布置一下,还要事先培养各班的音乐骨干,让他们在活动中起带头示范作用。准备好《小动物告别会》歌曲的磁带,还应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使这项音乐活动既热烈,又井然有序。

学生方面也可自己准备一些头饰或面具,并设计几个舞蹈动作。

2.播放《小动物告别会》的伴奏带,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上台,为大家表演本小组为歌曲设计的动作,并组织大家简单讨论。

3.教师与学生中的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另两组同学,一组伴唱,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奏出三拍子的节奏型(如“× × ×”、“×  ××  ×”等)。

4.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以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即使动作不太协调,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参与,要能感受到三拍子的韵律。

上一篇:跟不上咱班的潮作文下一篇:多边形面积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