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2024-10-04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共15篇)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会议精神,根据县教育局相关会议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我村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农村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农村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早日让贫困户脱贫摘帽。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我校本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根据县教育局相关会议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我乡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农村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农村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早日让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目标任务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教育局“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的号召,各年级各班在上学年握的基础上,再次对贫困生进行仔细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立卡工作,明确助学思路、帮扶精准,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根据以上帮扶情况,经过帮扶已经脱贫者,要继续加大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导向,让他们尽快步入小康中来;对那些还处在贫困中的贫困家庭和新产生的贫困家庭,学校根据清况再进行分解,确保我校贫困家庭(含精准扶贫户)学生不漏一人的扶贫理念,进行相关帮扶。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再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家庭采取资金帮扶,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3、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我们将组织少先队员、党员同志在校园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另外学校还将通过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争取各种奖学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奖学金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4、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德育处要对各部门开展扶贫帮困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并报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对扶贫帮困活动进行检查考核、调度通报,对活动开展好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

三、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实行全体职工划片包抓负责制,校长为总负责,召开教职工会议,具体分配任务,全体教职工分片进村入户调查问询,摸清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贫困户学生,并登记造册。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3、相互协助,落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按照“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贫困生都有帮扶责任人,定点跟踪,精准帮扶,一包到底。

总之,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教师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汝南县东官庄镇

夏庄小学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2

江西省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辖17个乡(镇、场、管委会),105个行政村(社区),169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丘陵多、耕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赣南山区县,也是苏区县。

一、龙南县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龙南县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机遇,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

(一)专项扶贫基本情况

中央、省、市不断加大专项扶贫力度,仅2012年 -2014年,上级投入龙南的专项扶贫资金就达1.6亿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尤其是龙南县开展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试点工作以来,累计搬迁近1.2万人,建设了“金塘花苑”、“东江新圳花苑”、“黄沙新岭地质灾害安置点”等高标准安置区,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行业扶贫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2年以来,每年有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26个部门开展行业扶贫,给予贫困乡村倾斜支持,三年累计帮扶资金达3.89亿元,为扶贫开发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社会扶贫基本情况

当前,龙南县社会扶贫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省、市领导带队的“四个一”组合式扶贫,2014年累计帮扶资金1321万元。二是县直单位定点扶贫。结合“三送”活动,龙南县每年都安排县直、驻县单位定点扶贫57个贫困村,2014年帮扶资金392.6万元。三是干部结对帮扶。2014年有222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帮扶资金达276.5万元。四是社会捐赠。2014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556.3万元,比较突出的有“光彩事业”、“希望工程”、“育贤爱心基金”等。社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有益补充,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龙南县贫困现状及成因分析

尽管龙南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三农”建设首要任务来推进,贫困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扶贫产业和转移就业深入发展。但严峻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龙南县仍有贫困户9197户2412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客观条件影响脱贫。一是人均耕地不足。人均耕地只有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山被封为公益林,难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导致农民长期的积贫积弱。二是道路交通落后。57个贫困村还有100.8公里道路没有硬化,公路路面硬化率仅有56.7%;同时,已硬化的农村公路中45% 的村道为等外公路。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50-70年代,农田设施老化严重,防御干旱、洪涝灾害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贫困农民的增产、增收。四是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农村饮水难、用电难、电压偏低现象长期存在,如饮水不安全人口龙南县还有4.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8.2%。

(二)主观因素阻碍脱贫。一是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占总数的64%,是贫困的主因,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也是致贫的重要成因。二是贫困户文化素质较低。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能特长,只能从事简单传统耕作和出卖苦力,增收门路狭窄。三是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长期的贫困导致部分贫困户思想不平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上了“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死循环之路,这类人在“等、靠、要”的同时,有些还变成了农村的泼皮无赖,影响了农村和谐。

三、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矢志追求的目标。只有因地、因户、因人制宜,“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精准发力扶贫到户,才能加快改善苏区人民生活。

龙南县桃江乡无土栽培蔬菜基地,目前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已带动 50 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依托“三送”,帮扶到户

发挥“三送”工作双向全覆盖的“管网”优势,开展单位定点、干部“543”结对帮扶、村“两委”干部“1对1”结对帮扶活动,定点、定人、定责,实现57个贫困村、9197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从帮发展产业、帮就业创业、帮完善保障、帮改善条件、帮提升后劲入手,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1. 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一是增加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将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参合农民就医人次较多的广州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列为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报账比例由35% 提高至50%,起付线由800元降至600元。二是适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报账比例。将县级公立医院新农合报账比例由80% 提高至85%,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三是开展大病保险工作。贫困群众全年累计可报费用中自付部分达到起付线1.5万元以上的,由大病保险按50%-70% 的比例进行再次补偿,年补偿最高金额达到25万元 / 人。四是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和提高相关病种的报账比例。在全市统一15种重大疾病的基础上,新增4种重大疾病纳入救治范围;在原有19种慢性病的基础上,新增3种常见慢性疾病纳入新农合报账范围,进一步提高报账比例和补偿封顶线;新增14种临床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药物为新农合目录内药物。对扶贫对象慢性肾衰透析、癌症放化疗等不设起付线。五是提升乡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利用农村老村部、村小等改建为乡村医疗一体化场所,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六是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将支出型贫困家庭大病患者的个人自付救助比例由50% 提高到60%;城乡低保非常补对象的救助比例由80% 提高到90%。同时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残等致贫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2. 着力解决就业难问题。一是提升扶贫对象就业技能。整合“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资源,实施就业扶贫培训工程,落实扶贫对象培训及生活补助政策,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二是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员连续就业一年以上,贫困人口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给予每人每月300-350元扶贫岗位补贴。三是创新就业扶贫方式。创办公益性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并在乡级设立外发加工点,在中心村建设扶贫车间,提供充足的简易手工产品生产岗位。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农村公路养护、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扶持力度。

龙南县乡村就业扶贫车间

3. 着力解决就学难问题。一是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基本实现城区每5万人口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1所中心公办幼儿园,较大行政村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同时,对在园特困幼儿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切实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是加大高中阶段助学力度。对普高和中职在校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设立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对品学兼优的100名贫困学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三是保障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取消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办理限制条件,做到“应贷尽贷”;在上级对当年考上全日制大专院校以上的贫困家庭大学新生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一次性2000元的资助,确保特困大学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是设立圆梦助学基金。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通过广泛募集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

4. 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一是加大县级层面保障房建设力度。对在建的3个项目6334套保障性住房,除了低价出售外,贫困群众连续在城区务工半年以上的,政府优先供应公租房,切实减轻进城贫困农民生活负担。二是加大乡级层面统建保障房力度。集中力量在圩镇或中心村统建一批50平方米左右的保障房,免费提供给贫困对象居住。同时,组织“三送”单位给予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物资帮扶。三是加大贫困对象原址改建帮扶力度。对坚持留在原址或就近异地改建的贫困户,加大差别化扶持力度。对实行差别化补助后仍存在建房资金缺口的特困户,可申请贷款2万元,并给予为期两年的贷款贴息扶持。

5. 着力解决增收难问题。一是实施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发展油茶、脐橙、生猪等优势农业产业,根据产业品种及规模分别给予贫困户4005000元不等的产业奖补。二是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贫困户养殖母猪、生猪和种植水稻、林木等由政府整合资金投保,增强贫困户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实施产业帮带奖补。整合“惠农信贷通”、小额就业贴息贷款等专项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采取“公司 + 基地(合作社)+ 贫困户”的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尽快脱贫致富。四是扶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每年实施一批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扶持一批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类生产经营项目。

(三)建立机制,长效管理

1. 拓展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建立龙南县社会扶贫信息网、开展“扶贫济困月”活动、成立扶贫爱心基金等方式,广泛汇聚扶贫开发攻坚的磅礴力量,实现扶贫需求与社会扶贫资源的无缝对接。同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企业优先给予“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

2. 完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对上级涉农补助资金进行整合,精准投入,把扶贫资金用在最急需、最实用的地方。

精准扶贫,让扶贫工作更高效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精准扶贫工作 有效开展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及扶贫方式,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以来,对于彻底解决目前仍旧处于贫困的几千万人口来说,确实也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扶贫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程之一。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扶贫战略,这也是我国今后若干年扶贫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

时光追溯到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他结合多次的调研,在多个场合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并在他的调研下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提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打好扶贫攻坚战,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二、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开展探索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民办高校,扶贫工作一直以来也是一项重点的管理内容。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仅仅是通过给予的方式吗?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理念,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

对于很多高校贫困生来说,他们自身的自尊心比较强,因为自己家境不好遭到同學的讥笑、嘲弄、排挤等等,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所以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我认为首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树立“我贫穷,但我坚强”的精神,为实现贫困生问题首先帮助这些学生解决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贫困生意识到磨难和贫困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贫困生积极的心理回应

感恩教育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国家、社会的筹措帮助体现了对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公平机制,从贫困生角度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个人关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回应,以感恩教育作为突破口,引导贫困生克服不良的消极的情绪。

(三)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倡导者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大学生在享有申请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获得助学贷款等相应义务。”当前也有不少高校是按照捐赠人意图设置助学金的同时,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工作作为学生受助的条件之一,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的,他们在受到关爱的同时,应当将爱传递下去。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倡导者。

(四)励志教育为手段,促使贫困生成为优良学风代表

有不少贫困生,由于自身心理上遭受了挫折,这种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促使这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后进生,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样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实施改革,很有可能促使这类学生成为“问题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学校要培养贫困生坚强的意志,引导贫困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贫困生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可以设置一些专项奖学金,例如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通过这类激励措施,促进贫困生不畏困难、奋发成才。

(五)校内勤工助学为平台,提倡“助人自助”指导思想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在全校范围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深化勤工助学的思想内涵,渗透“助人自助”的指导思想,力促广大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获得经济报酬。贫困生还可以通过协助学校科研部门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后努力着眼于“精准”二字,开启更为全面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雨晴,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J],学术论坛,2016年2期

[2]虞崇胜、余杨,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J],行政论坛,2016年1期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4

2018年1月18日上午9点30,黄屯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小组在张丽苗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西庆屯村委参加了高新区教育文体局组织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安排会,并进贫困户家,给与了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

扶贫工作会上,李局长做了具体工作安排。今天的工作有三项:

1、工作纪实

2、动态总结

3、入户走访。在踏踏实实开展扶贫工作时、要有记录和小结,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生活,切实有效的开展扶贫工作。

会议结束后,我们带着一些蔬菜和肉,走进了李增良的家。李叔和姨正在看电视,当我们敲门时,他们热情的开门,看到我们给他们带的蔬菜和肉,表示了感谢。并表示国家政策那么好,他们的心都是暖暖的,以后不用带啥,家里的条件靠着努力奋斗,会越来越好的。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5

—— 暖心教育 与爱同行

“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本周,我校开展了以“暖心教育、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教育精准扶贫活动。各帮扶老师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和贫困学生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体现了浓浓的师生情。对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6

为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精准扶贫任务,根据区教育局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领导小组职责:

1.服从领导,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完成相关工作;

2.要求分工明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走访率应达到100%; 3.对建档立卡户子女就读资助信息应准确纳入;

4.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受教育登记信息要求准确,无缺项、漏项;

5.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劝返工作达到100%; 6.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 7.准确摸清建档立卡户子女受教育资助基本情况;

8.及时督查组员走访、填表情况,发现问题立刻整改到位。

问责方式:对于未履行好相关职责的,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实行问责,给予撤职处分。

二、专干工作职责:

1.服从领导,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完成相关工作;

2.根据走访摸底信息登记表与建档立卡户资料进行对比,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3.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信息要求录入准确,无缺项、漏项;

3.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填写建档立卡户子女受教育资助基本情况; 4.及时统计、反馈建档立卡户相关信息。

问责方式:对于未履行好相关职责的专干,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撤职处分、停薪检查、留校察看处分。

三、教师工作职责:

1.服从领导,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完成相关工作; 2.对于所分配的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3.摸清所走访建档立卡户子女信息,走访率应达到100%; 4.准确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信息,无缺项、漏项; 5.配合学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劝返工作;

6.对于因残疾等原因失学的建档立卡户子女,做好送教上门工作。

高中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考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保障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任组长, 教育、财政、民政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中职、普高学校强化资助工作校长负责制, 加强资助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 确保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和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确保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甘肃省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保机构健全、职能明确、队伍有力, 按不少于2人的标准为具体负责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保证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高度重视学生资助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问责机制, 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队伍建设、资助政策落实和资助资金管理全面督导检查, 着力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落实责任制度, 确保资助管理科学、精细, 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三、落实资助政策, 助力学生成长

(一) 全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助学贷款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 要以实现“助学贷款政策全覆盖和应贷尽贷”为目标。同时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强化贷款学生诚信意识, 做好贷款风险控制, 保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 累计为8016名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0668.71万元。甘州区教育局资助工作多次获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表彰奖励。

(二) 持续加强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他受助学生资格认定办法, 规范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 确保资助过程和资助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 避免助富漏贫, 实现应助尽助。严格按照《甘肃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关于办理和规范使用“中职学生资助卡”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 中职和普高助学金全部通过区学生资助中心建行专户打入每个受助学生银行卡。

(三) 规范资助资金管理

完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规范工作流程, 强化资金管理, 确保各项资助资金的准确、及时、足额发放。督促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照4%-6%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资助经费, 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确保校内资助经费的落实到位。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关注民生、支持教育, 进一步加强对捐助资金的统筹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避免重复资助和过度资助现象发生。

(四) 完善工作机制, 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覆盖全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加强对受助学生个人信息和资助资金发放进度的监督管理, 在具体业务操作中, 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二是建立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制度。完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规范考核工作程序, 提高考核工作效果;重点加强工作条件、日常管理、管理绩效等有关内容的考核, 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奖励机制。三是加强资助资金监督管理。教育、财政定期组织资助资金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和监督, 完善信访投诉处理制度, 同时配合审计、纪检、金融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专项检查和审计审查,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严格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

(五) 加强舆论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紧抓宣传时机, 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 在招生、开学、放假、毕业之际, 集中开展资助工作宣传, 努力做到资助宣传和教学活动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拓宽宣传渠道,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媒平台, 全面、深入、持续发布学生资助工作信息, 加强政务公开和资助公开, 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关注学生资助工作。明确宣传内容, 确保资助政策入脑入心,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有重点地进行阶段性宣传教育, 增强资助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宣传方向, 大力加强对资助工作成效和受助学生自强、成才典型事迹的总结、宣传, 扩大正面宣传影响, 弘扬社会主流价值,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新宣传手段, 积极探索开展“诚信你我, 感恩社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资助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中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考 篇8

关键词:高中教育;扶贫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7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66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在高中阶段学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及国家助学金政策,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落实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惠计划”和家庭经济特困大学新生资助项目;为考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积极配合区慈善协会、工会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现就推进全区高中阶段教育扶贫、突出精准资助谈点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任组长,教育、财政、民政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中职、普高学校强化资助工作校长负责制,加强资助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和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甘肃省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保机构健全、职能明确、队伍有力,按不少于2人的标准为具体负责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保证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高度重视学生资助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问责机制,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队伍建设、资助政策落实和资助资金管理全面督导检查,着力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实责任制度,确保资助管理科学、精细,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三、落实资助政策,助力学生成长

(一)全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助学贷款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要以实现“助学贷款政策全覆盖和应贷尽贷”为目标。同时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强化贷款学生诚信意识,做好贷款风险控制,保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为8016名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0668.71万元。甘州区教育局资助工作多次获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表彰奖励。

(二)持续加强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他受助学生资格认定办法,规范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确保资助过程和资助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避免助富漏贫,实现应助尽助。严格按照《甘肃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关于办理和规范使用“中职学生资助卡”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中职和普高助学金全部通过区学生资助中心建行专户打入每个受助学生银行卡。

(三)规范资助资金管理

完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各项资助资金的准确、及时、足额发放。督促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照4%-6%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资助经费,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校内资助经费的落实到位。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关注民生、支持教育,进一步加强对捐助资金的统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资助和过度资助现象发生。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覆盖全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受助学生个人信息和资助资金发放进度的监督管理,在具体业务操作中,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二是建立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制度。完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规范考核工作程序,提高考核工作效果;重点加强工作条件、日常管理、管理绩效等有关内容的考核,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奖励机制。三是加强资助资金监督管理。教育、财政定期组织资助资金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和监督,完善信访投诉处理制度,同时配合审计、纪检、金融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专项检查和审计审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严格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紧抓宣传时机,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在招生、开学、放假、毕业之际,集中开展资助工作宣传,努力做到资助宣传和教学活动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拓宽宣传渠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媒平台,全面、深入、持续发布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加强政务公开和资助公开,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关注学生资助工作。明确宣传内容,确保资助政策入脑入心,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有重点地进行阶段性宣传教育,增强资助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宣传方向,大力加强对资助工作成效和受助学生自强、成才典型事迹的总结、宣传,扩大正面宣传影响,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新宣传手段,积极探索开展“诚信你我,感恩社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资助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育扶贫精准实施,需要对准焦距,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做到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甘州区教育局主动创新工作机制,拓宽资助渠道,开通“绿色通道”,采取多样措施,确保实现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资助成效人尽皆知,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有力地维护了教育公平。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职责 篇9

一、帮扶单位职责。

1.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县、乡(镇)直部门要派驻“四双”帮扶工作队,选派单位优秀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担任工作队队长、队员,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干部驻村包户(人)的帮扶工作。工作队与原工作岗位脱钩,常驻到村开展帮扶工作,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定期、分批到包保户开展帮扶工作,每年不少于6次。建立作战体系、帮扶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切实履行驻村帮扶工作中领导联村、工作队驻村、干部职工包户责任,实现帮扶村贫困人口包保全覆盖。签订单位与工作队、工作队与村、包户干部与贫困户帮扶责任书,落实帮扶责任人,对工作队“四双”帮扶和干部包户(人)工作进行责任制考核。

2.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按照“三年整体脱贫、五年同步小康、两年巩固提高”的要求,结合所驻村和所包保户实际,制定脱贫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脱贫措施,按照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的时间节点,保证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对村出列、户销号抽查验收达标,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

3.积极支持帮扶工作。帮扶单位要将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听取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汇报,深入帮扶村开展调查研究,指导督导和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解决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所驻村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上级支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4.主动关心驻村干部。单位党组织把关心驻村干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驻村工作作为培养、使用干部的重要途径,优先考虑驻村干部在提拔重用、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政治待遇。定期看望、慰问驻村干部,关心身心健康,配备必须的办公设备,解决基本的生活条件,确保驻村干部扎根农村,安心工作。

二、工作队职责。

1.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队原则上由2-3人组成,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工作队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工作队实行派出单位党组织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接受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的检查督办、监督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任期原则上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撤离。确需调整,报组织部门、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审批。

2.宣传扶贫政策。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广泛宣传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专项扶贫政策以及教育扶智、转移就业、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等行业扶贫政策,做到政策公开、家喻户晓,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信心,激发内生动力。

3.调查贫困状况。通过“大走访”、“大核查”、“五看五定”活动,进一步摸清贫困村贫困状况、贫困户基本情况,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对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信息化管理。

4.分析致贫原因。结合调查摸底情况,认真分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按照“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进行科学分类,建档立卡,为制定脱贫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5.制定脱贫规划。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标准,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逐户研究确定脱贫项目和扶持政策,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和脱贫明白卡。

6.明确帮扶措施。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分类分户明确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精选“五个一批”、“十个到户到人”,做到因村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引进帮扶企业,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动员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领办经济实体,成立亲友协会、扶贫协会,通过土地流转、打工收益等措施,构建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7.协调项目资金。协助村“两委”积极争取各类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信贷扶贫资金、部门对口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和市场融入资金及各类涉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负责到村到户资金的管理、使用,确保项目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到村到户到项目。

8.组织项目实施。全程参与村级项目和到户项目的实施,协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参与项目验收、后续管理的各项工作。

9.完成脱贫任务。负责本单位干部包户工作,组织包户干部向贫困户公开承诺帮扶措施、脱贫年限,张贴脱贫明白卡,分解落实脱贫任务,做到脱贫对象到户到人,确保如期完成减贫目标确保验收合格。

10.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协助村“两委”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监督等规章制度,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打造素质优良的村组干部队伍。

11.开展“村企共建”。动员和协调帮扶企业进驻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开展技能培训,参与民生工程等途径,多渠道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实现村企互利双赢。

12.兴建合作组织。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因村制宜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规模经营,集约发展。13.开展科技服务。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协调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推广科技成果,领办科技基地、培训乡土人才、创办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等工作。

14.调处信访维稳。及时掌握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加强精准扶贫等信访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

15.推广典型做法。重点总结工作队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呈现出的单位包村和干部包户先进做法、取得的效果,在全乡、全县乃至全市以上范围内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

三、包户干部职责。

1.增强致富信心。通过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做到精准识别,不漏一人。

2.加强帮扶协作。包户干部每月到贫困户开展帮扶活动不少于1次,明白卡张贴上墙,做到建档立卡,不错一档。

3.制定到户规划。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与贫困户商定脱贫路径,有针对性地制定到户到人脱贫规划和脱贫措施,制定帮扶明白卡(明白袋),与贫困户签订帮扶承诺书,做到制定方案,不失一策。

4.协调到户政策。为所包扶的贫困户对接产业发展、小额信贷、扶贫搬迁、雨露计划等专项扶贫资金,因户制宜,协调医疗救助、教育扶智、转移培训、社会保障等政策落实到户到人,确保项目支持和政策保障,做到落实政策,不少一户。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0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方向,距场镇约7公里,东与镇村接壤,南与镇村相邻,西北与镇村相接,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6个农业社,254户1024人,常年在家人口约350人,全村残疾人15人,大龄未婚24人,经20_年8月精准识别回头看后锁定建卡贫困户67户198人,危旧房改造24户69人,贫困发生率19.3%。

二、指导思想

按照“六个精准”及“双六有”目标要求,以建卡贫困户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为根本,全面实施“五个一批”和“四个全覆盖”,立下愚公志,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双六有”,创建“四好”村,村摘帽脱贫,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三、帮扶计划

(一)协助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联系县交通局实施社道路硬化。

2、协助镇政府和村委对1社至6社的入户路实施硬化3800米。

3、联系县水务局对3社饮水塘修建排污水渠1000米、灌溉渠5000米,协助解决五社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二)协助产业发展

1、协助村委____年在一社、二社、三社柑橘产业园扩面550亩。

2、联系农技员指导并积极协助2社村民利用堰塘养鱼5000尾,3社贫困户李泽良养殖土鸡1500只以上,6社业主利用300亩小河沟养鱼50万尾。

3、协助发展生态养殖黑猪21户,培育发展养鸡39户,培育发展小菜园63户,栽植面积12.6亩。

(三)协助盘活资源,促进收入稳步增长

1、联系县鹏腾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村集体撂荒地35亩,预计年流转收入260元/亩,共计9100.00元。

2、联系业主租用发展养殖业,预计收入500元/口,共计2500元。

3、积极探索村内各类资源,择机利用有效资源增加集体收入,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2100元。

四、协助规划贫困户增收措施

1、协助并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依托小禽园养殖土鸡50只,预计可实现纯收入1500余元。

2、督促帮扶责任人协助贫困户管护好小果园、小禽园。

3、协助并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依托县明悦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村实施的生态养殖黑猪方案,户平养殖2头,预计增收5000元。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1

黑龙江省近日制定出台“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互联网+精准扶贫”体系,着力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帮助扶贫对象脱贫、帮助各级党委政府治贫、帮助社会各界扶贫、帮助各级扶贫主管部门监管扶贫工作,大幅度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效,力争使全省3万户贫困户受益,10万贫困人口脱贫。

此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发展、示范带动;协同共享、注重实效;市场运作、科学管理”等基本原则,具体目标为:建设起覆盖到贫困村的互联网服务点和基础数据库;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功能覆盖到村;打造5个电商基础较好的贫困县成为线上农产品销售或线下为群众服务的示范县,100个以上“一村一品”电商专业村;培育1000个电商致富带头人、100个电商脱贫典型,带动影响全社会投身精准扶贫主战场。从2016年到2019年,全省60%以上的贫困县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使8000至9000户贫困户受益。到2020年,全省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30000户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建设电子商务板块,集合“电商扶贫”公众号、微店、旗舰店等线上交易平台,帮助贫困户、新型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网销农产品,促进贫困村产业培育,将贫困村建成“一村一品”的专业村;依托贫困村农村信息服务点,开展网上购物,降低贫困户生活成本;利用爱心众筹平台,开展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网上捐资、捐物活动。二是建设贫困村信息服务点,统筹规划建设覆盖到贫困村的村级信息服务点,实现有专业服务人员、有办公设备、有网络线路、有考核管理制度的目标。三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村级信息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站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村级服务点工作人员根据个人意愿择优选用,人员工资、线路费用由公共服务、线上代购增值产生;建立扶持奖补机制,设立奖补资金,鼓励服务点拓展业务,发展壮大。四是建成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打通农村互联网金融通道、加快培育熟练应用“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培育网络品牌等支撑体系。五是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启动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加快电子商务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覆盖。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2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减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月6日至9日,汪洋先后到毕节市威宁、赫章、大方、七星关、织金等区县,走进贫困村寨、农户,深入产业扶贫种植基地、扶贫移民安置点,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实地考察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与贫困地区干部一道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举措。

汪洋强调,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在深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要全面准确把握贫困状况,对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心中有数,做到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要根据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不同市场条件,用科学的理念、动态的方法,不断调整完善扶贫思路,提高工作针对性,做到扶贫思路更加精准。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实施差异化扶持,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做到扶贫措施更加精准。要根据扶贫实绩,强化贫困县考核,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做到扶贫管理更加精准。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3

为了切实帮站东村村民徐文义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巩固脱贫成果,让徐文义一家尽快富起来。现根据徐文义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徐文义,汉族,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145号村民,现年79岁。妻子游美英,现年80岁,身体状况一般。家中共有砖混结构瓦房5间,可耕地2.1亩。实用家具均齐全,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小麦、玉米。

二、分析贫困原因

:家庭只有他和妻子2人。不仅文盲,还多病。均无劳动能力。

三、帮扶措施

1.宣传低保、五保、粮食直补政策,与村委会沟通,尽量使其享受。

2.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劝其参加大病保险,积极与合疗办衔接,争取解决家里存在的困难。

3.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和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其感到身心幸福。

4.联系村委会帮其改厕改水,优化居住环境。

总之,帮扶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会坚持做好扶贫工作,尽快解决扶贫对象的贫困问题,使其尽早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太和县脱贫攻坚帮扶职责,全力稳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有效开展,确保所帮扶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奋斗目标按期实现,根据上级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帮扶户张店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努力为帮扶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使其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二、家庭情况: 张店英,女,汉族,现年87岁。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村民,长期慢性病,文盲,无劳动能力,生活能自理。

三、帮扶措施:

1、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及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

2、根据其发展意愿,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致富意见和建议。

3、联系村委会帮其改厕改水,优化居住环境。

4、劝其照顾好自己身体,干力所能及的活,减少子女的操心,让他们有更多心思去挣钱,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资金来赡养老人。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我帮扶的是三堂镇站东村新庄自然村的村民韩秀英。为了切实为村民韩秀英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巩固脱贫成果,现根据韩秀英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韩秀英,女,现年70岁,识字不多。身体虽有病,但经过保养治疗,现在状况良好。能照顾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有可耕地1.05亩,子女对其很孝顺。

二、帮扶措施:

1、讲解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补偿政策;讲解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资料。

2、鼓励养些家畜、家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3、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使其感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4、鼓励其除帮子女看好孩子外,可适当捡些废品去买,既增加了收入,也减少了子女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5、联系村委会改水改厕,优化居住环境。

6、帮助其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和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实效,特制定精准帮扶个人计划。

一、帮扶目标

以“两不愁、三保障”(即中央提出的“稳定实现帮扶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标准,综合考虑徐景远的发展能力、增收渠道、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巩固脱贫成果。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分析

徐景远,男,1943年6月出生,75岁,家住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委会徐新庄自然村,因病致贫,由于2017年腿出事致伤导致无劳动能力,老伴不在,有一子三十而立还未成家。有耕地1.07亩享受养老保险金。

三、帮扶措施

1、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劝其参加大病保险,积极与合疗办衔接,争取解决家里存在的困难。

2、土地流转。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纯利润每亩地每年可达1000元,这样他家年纯收入可达1000元。

3、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养点家禽类,捡点废品出售,以增加家庭收入。

4、子女扶助。大儿子做生意经济较宽裕,二儿子身体好也能干些力气活挣钱,动员子女多出赡养费。

总之,要严格贯彻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严格按照个人扶贫工作安排,扎实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努力争取让徐景远早日致富。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帮扶对象: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对象同步实现小康。

二、帮扶对象:王贺兰,女,现年76岁,文盲。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自然村村民,单身生活,因病致贫,身体欠佳,无劳动能力。住房不太好,门前的道路没有硬化,在村子的后方,交通不便利。

三、帮扶内容:

1、定期走访,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争取帮助国家的扶贫政策落户,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给予正确引导,消除不良情绪。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心。

2、鼓励其养些家禽类、捡些废品出售以增加家庭收入。

3、合理种植增加田园收入。

4、和村委会联系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优先照顾,如改水改厕,修建住所等,优化居住环境。

5、做子女工作,在条件许可时,给母亲多付点赡养费,确保老人衣食无忧。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4

通过实施造血式扶贫和提高五保户、低保户保障标准,使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通过实施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扶持小额信贷等系列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镇1593人实现脱贫目标,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4万元以上;通过扶贫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等项目,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完善。

二、主要措施

1、根据对口帮扶任务分配表及帮扶队员名单,计划安排走访对口帮扶贫困户,及时与村委会联系、沟通,做好新一年扶贫调研工作,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责任制,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提供保障。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5

一、精准考核六类干部,确保落实主体责任有“对象”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越发认识到,精准扶贫责任的落实,关键在广大干部。而要精准落实责任,关键在精准考核干部。于都以精准扶贫责任主体作为划分依据,将考核对象分为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结对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干部、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六个类别。之所以分为这六类,主要是基于“六个主”的职责所在:第一,县级领导是脱贫攻坚的“主指挥”。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是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县委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县党政领导班子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县级领导干部对分管领域、挂点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负责所挂点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统筹、协调和调度。第二,乡镇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本辖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牵头抓总、统筹全局、组织推动的主体职责,脱贫攻坚是其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第三,结对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的“主桥梁”。结对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结对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着上下衔接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能利用自身职能作用整合政策资金资源,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另一方面,在向上争取资金、技术、项目和政策等支持上具有独特优势。第四,结对帮扶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广大结对帮扶干部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主体力量和具体落实者。走访发动贫困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具体扶贫措施,实现“一对一”精准扶贫,需要靠帮扶干部这支主力军“冲锋陷阵”。第五,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主管道”。中央文件明确规定,推动精准扶贫是村第一书记的最大工作任务。第一书记作为党组织选派到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代表,具有政策、信息、人脉、资源等众多优势,因其“双重身份”,能在派出单位和帮扶村、贫困户之间铺设全天候、无障碍的“精确滴灌”管道,是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第六,村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处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第一线,是推动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主心骨”和战斗堡垒。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各项事业的带头人、领头雁,要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合力,牵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个“牛鼻子”是关键。

在对考核干部的精确定位和精准分类的基础上,我们按对象分类列出扶贫责任清单、扶贫任务和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问题清单等“四张清单”,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明确了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各村党组织所在的全体党员干部的扶贫责任,通过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实现全体党员干部责任上肩、行动上前、做事上心。目前,全县共有5192名干部(乡镇党委书记23名,结对帮扶单位负责人139名,村第一书记357名,村党组织书记357名名,其他结对帮扶干部4316名)直接参与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按照“108541”结对帮扶贫困户方式(县处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0户,正科级干部8户,副科级干部5户,一般干部4户,村党组织书记1户)进行结对帮扶,实现了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双向全覆盖”。

二、科学设置考核细则,确保落实主体责任有“依据”

在考核内容上,针对不同考核对象的工作责任,制定差异化的考核细则,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与权重,并逐项量化、合理赋分,确保了落实主体责任有“依据”。

1.科学设置县级领导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共12条,主要考核:一是工作统筹指导情况。指导挂点乡(镇)制定扶贫攻坚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完善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落实和考核奖惩机制、抓好中央和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发展扶贫产业、做好精准扶贫示范点和整村推进示范点打造工作、做好上级调研检查考核的准备工作、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情况。二是工作调度督查情况。是否每月深入挂点乡(镇)召开1次以上工作调度会、到分管领域和挂点乡(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督查1次以上、向县委书面汇报挂点乡(镇)和帮扶联系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县级党政正职是否在一年内走遍全县所有贫困村,其它县级领导是否走遍挂点乡(镇)所有行政村、帮扶联系村所有贫困户。三是工作落实情况。是否落实挂点乡(镇)、帮扶联系村的基础设施项目申报、立项等协调工作;是否落实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职责,做实、做细本人负责的结对帮扶对象的识别、分类、帮扶和管理工作。

2.科学设置乡(镇)党委书记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共25条,主要考核:一是工作部署情况。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情况。是否结合乡镇实际,理清本乡(镇)扶贫攻坚思路,制定本乡(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减贫计划,逐级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是否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关制度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组织管理“三落实”。二是工作落实情况。精准扶贫对象识别和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情况;结对帮扶情况;落实我县六大扶贫措施;结合乡(镇)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情况;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村级电商服务站等情况。三是工作实效情况。是否按期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确保到2018年,本乡(镇)现行标准线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四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情况,是否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本乡(镇)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3.科学设置结对帮扶单位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共22条,主要考核:一是组织管理情况。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视程度、机构组建、人员选派、经费保障、干部结对帮扶、驻村管理等情况。二是措施推进情况。政策宣传、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措施推进等组织落实情况。三是工作成效情况。推进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贫困户脱贫任务完成、群众满意度等情况。

4.科学设置结对帮扶干部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共17条,主要考核:一是政策宣传情况。主要是上户宣传扶贫政策、工作氛围营造、贫困户家庭调查摸底等情况。二是遵守管理制度情况。与群众“三同”,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情况;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和更新情况;《帮扶手册》记录及上传工作日志情况。三是落实帮扶措施情况。贫困户脱贫计划制定情况;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落实相关扶贫政策,脱贫任务完成等情况。

5.科学设置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共23条,主要考核:一是建强基层组织情况。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党建工作情况。二是推动精准扶贫情况。协调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为民办好事实事情况。三是提升治理水平情况。监督村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情况。四是推进自身建设情况。遵守工作纪律、履职成效等情况。

6.科学设置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共23条,主要考核:一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情况。健全村“两委”班子工作机制,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发展党员、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情况。二是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法规,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主动性;组织开展贫困户识别、分类、施策,建立贫困对象资料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宣传动员青年返乡创业、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带动贫困户利用“互联网+”形式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等情况。三是贫困户脱贫情况。扶贫工作思路、目标、计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户一策脱贫措施制定及组织实施,贫困户脱贫率等情况。

三、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落实主体责任有“效果”

在考核方式上,为促进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创新性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实行分级考核,县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结对帮扶单位负责人由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考核;结对帮扶干部、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由乡镇进行考核,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抽查,考核方法采取“听、查、看、访、评”相结合。在考核分值上,采取100分制,按平时督查40%、年终考核60%计分,达标分为70分;注重扩大民意民主,适当增加群众满意度的权重,对不同的考核对象组织不同的人员开展民主测评,使民意成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刚性”指标;采取“加减分”制度,对不同的考核对象设置相应的动态加减分项目。六类考核对象的考核结果第一时间在乡镇、村醒目位置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正确运用考核结果,考核才有意义。我县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及奖励惩处、职级并行相挂钩,切实发挥精准考核的激励约束和“指挥棒”作用。

一是对县级领导。考核达标且排位前5名的,符合县处级正职后备干部条件的优先向市委推荐为正处级后备干部,建议市委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优秀”;未达标的,本人向县委作出书面检查,建议市委不作为提拔重用或平职交流人选;挂点乡(镇)代表县接受上级督查、调研、检查,被上级点名批评的,挂点县领导要就发现的问题说明原因并在常委会上作表态发言;在平时督查时发现挂点乡(镇)工作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由县委主要领导对挂点县领导进行约谈。县级领导干部的考核结果上报市委。

二是对乡(镇)党委书记。考核达标且排位前8名的党委书记,评为年度扶贫工作“优秀党委书记”,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优秀”,符合提拔条件的优先列为后备干部;未达标的,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基本称职”,并在全县通报批评,不得列为后备干部,班子成员不得提拔重用,取消乡镇各项工作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连续两年未达标的,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不称职”,党委书记予以降职或免职处理,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基本称职”,班子成员不得提拔重用。

三是对结对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达标且排位前30名的,结对帮扶单位负责人评为年度扶贫工作“优秀单位负责人”,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优秀”,符合提拔条件的优先列为后备干部;未达标的,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基本称职”或“基本合格”,并在全县通报批评,不得列为后备干部,班子成员不得提拔重用,取消单位各项工作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连续两年未达标的,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单位负责人予以降职或免职处理,班子成员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基本称职”或“基本合格”,班子成员不得提拔重用。未达标的驻县单位负责人考核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建议进行岗位调整。

四是对结对帮扶干部。考核达标且排位前100名的,评为年度扶贫工作“优秀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优秀”,符合提拔条件的优先列为后备干部;未达标的,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基本称职”或“基本合格”,在全县通报批评,不得列为后备干部,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未达标的,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不得提拔重用。省、市下派的结对帮扶干部考核结果反馈至原单位。

五是对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在村工作的考核结果,即为本人的年度考核结果。依据考核结果按10%的比例评选“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优秀”,在全县表彰,符合干部提拔重用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对事业编制干部,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聘时优先考虑。未达标的,个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为“基本称职”或“基本合格”,并在全县通报批评,本人不得继续担任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立即召回并重新委派,不得列为后备干部,不得提拔重用。省、市下派第一书记考核结果反馈至原单位。

六是对村党组织书记。依据考核结果按10%的比例评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在村干部选聘事业编考试中加综合设定分值的5%,2016年被评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奖励该村委会30000元(其中20%用于奖励村党组织书记,30%用于奖励其它村干部);2017年被评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奖励该村委会20000元(其中20%用于奖励村党组织书记,30%用于奖励其它村干部);2018年只评先进,不设奖金。未达标的,取消村级及个人评先评优资格;连续两年未达标的,取消村“两委”换届村干部提名资格。

上一篇:消费者教育工作举措下一篇:致妈妈的一封信书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