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奕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7-17

学奕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学奕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学奕》导学案

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

郭建川

学习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三字经中孟子的一段话导入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学生自读课本小资料: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他和他的弟子共同汇编了《孟子》一书。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文章 板书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一)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1.读准字音,尽可能读通顺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师巡视,提示学生也可以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

(二)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Huì

wéi

zhuó

yuē

鸿鹄

弓缴

弗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这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

(一)“弈秋”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者”什么意思?“作者”、“读者”、“善弈者”怎么理解?

(二)课文里说让弈秋干什么?(“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三)他两个学生表现怎样啊?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用箭射。(师鼓励学生变成自己的话,自然讲出来就行了。)

(四)“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

“之”什么意思?(弈秋的话。)

“之”是学习古文时要注意的地方,不同的句子指代不同对象。往下看一看,还有哪些句子里有“之”字?分别指什么?生生交流。

(五)“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结果怎么样?

五、精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心。

(一)认真读课文,思考:一样在向弈秋学习下棋,是什么原因使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不一样呢?

(二)讨论交流: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话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而第二个人不专心听讲,总是开小差,所以什么也没学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板书:专心致志

(三)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生充分发言,认识到做事不专心会产生不良结果,增强做事要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认真读背课文。

六、总结全文。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到本领。即使再有本事的人,如果做事不专心,也难免失败.附:板书设计

七、作业:背诵这篇文章,能解释老师圈出的重要词语。

学奕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1 纸质教案存在的一些弊端

目前很多高校要求教员除了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外, 还要求教员制作传统的纸质文件教案。在传统的教案标准下, 很多教员制作的教案大同小异, 多数是对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内容的拷贝, 还有一些教员一年一年的使用相同的教案, 这些教案从表面上来看, 完全符合标准, 符合要求, 但其内容具有照搬照抄性, 在实际授课中不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也就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就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 大学纸质教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教科书上的所有内容照搬到教案上, 一种是提纲携领的标题式教案。前者内容繁琐, 很难突出讲解要点, 一边使用多媒体幻灯, 一边要从繁杂的教案中寻找有用的信息, 显得有些杂乱和不清晰, 容易由于寻找内容而影响思路。后者由于是标题式教案, 仅仅是一个授课轮廓和框架, 信息量太少, 缺乏可参考的注解内容和提示, 讲解过于依赖幻灯课件内容, 也就很难把课讲生动、讲好。

2 电子教案并非完美无缺

电子教案是把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 借助于多媒体投影机而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教案, 目前在大学教学中普遍使用。电子教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并为大家所公认, 电子教案传输信息量大, 字体清晰, 还可图文并茂, 若再加一些动画, 更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但是如果认为电子教案完美无缺, 那就错了,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做进幻灯片里面, 虽然电子教案信息量大, 但也是有限的内容传输。每张幻灯片上的文字一般不超过8行, 每行一般不超过25个字, 因此每张幻灯片上的文字部分, 不应该是象书本一样, 密密麻麻的布满文字, 而应该是标题式和摘要式的, 突出要点和主要内容, 这样才能使多媒体幻灯显得清晰和爽眼, 才不易造成学员的视觉疲劳。

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传统的纸质文件教案的弊端, 实际上教员很少参考和使用, 一般是对着幻灯课件讲解授课, 这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电子教案要求简洁清晰, 所以不可能覆盖我们要讲解的所有内容和要说的每一句话。因此如果完全撇开纸质文件教案, 过分依赖电子教案, 就只能凭着理解和记忆进行讲解和阐述, 随意性较强, 容易造成讲解不清楚, 用语不确切, 甚至遗忘了讲解要点和内容。

3 设计融电子教案与传统教案于一体的新型电子教案

目前有很多计算机软件都可用于制作电子教案, 如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课件大师及Frontpage和Powerpoint等, 前四者功能强大, 主要用于制作专业水准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后两者功能相对简单, 易懂易用、快速方便。对于多数大学教员, 制作电子教案的目的只是用于教学, 所以在选择电子教案软件时, 要考虑软件的简单、快速、高效性。Powerpoint2000不但简单易用, 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模板、自动版式、动画效果、声音效果、幻灯片切换方式、动作按钮、超链接等, 使教师可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图文并茂、影声齐备的幻灯片教案, 是我们大学教员制作电子教案的首选软件。

在使用Powerpoint2000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一些功能, 可在电子教案的基础上融入纸质文件教案的内容, 不仅使教案方便实用, 也简化了纸质文件教案的制作。在制作幻灯片的界面上, 幻灯片下方是“备注”栏, 由于“备注”栏在放映幻灯片时并不出现, 所以常常被我们忽略或视而不见。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备注”栏填写纸质文件教案的一些内容和注释说明, 如解释内容、欲举的例子、欲提问的问题、重点难点、版书内容和每一张幻灯片的讲解时间分配等。然后把幻灯片与“备注”栏一起打印, 就可以作为实用性的纸质文件教案。在打印时, 首先在“打印内容”栏选择“讲义”, 然后在“讲义”栏选择每页打印幻灯片的张数, 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每页打印4或6张幻灯片;然后再在“打印内容”栏选择“备注页”, 即可把幻灯片内容与备注内容一起打印。这样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上半部分, 而教员的教案包括上下两部分, 把幻灯片和要讲的注释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对该张幻灯片要强调的部分、要阐释的内容和举例等清楚有序, 一目了然。不仅如此, 在实际上课时, 我们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轻松实现在教员的电脑上同时显示幻灯和备注内容, 而学员的大屏幕上只显示幻灯内容, 看不到备注内容。

4 扩展Windows桌面到另一台监视器上

把Windows桌面扩展到另一台监视器上, 实现教员的电脑显示器上可以观看“备注”栏的内容。设置步骤如下:①在连接了外部显示器或者投影仪的情况下, 在桌面上点击右键, 选择“属性”, 点击“2”号屏幕, 选中“将windows桌面扩展到该显示器”, 同时设置适当的分辨率。单击“应用”。②打开PPT课件进行幻灯片放映前的准备工作, 点击幻灯片放映, 选择设置放映方式, 点击“显示演讲者视图”, 单击确定后就完成了设置。③开始放映幻灯片, 点击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 或者直接按“F5”。两者的区别是, F5从头开始放映, 而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是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往后放映。⑤其放映的结果是教员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看到的内容, 包括了大纲栏、幻灯片栏和备注栏全部内容。大纲栏主要用于显示、编辑演示文稿的文本大纲, 其中列出了演示文稿中每张幻灯片的页码、主题以及相应的要点;幻灯片栏主要用于显示、编辑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详细内容;备注栏主要用于为对应的幻灯片添加提示信息, 对教员授课起备忘、提示作用, 非常便于教员进行课堂讲解。针对这个视图, 演讲者不仅可以看见每张幻灯片的预览, 还可以知晓下一张幻灯片的大致内容, 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备注”的内容, 从而可以把握好讲解的内容与时间。而在实际播放演示文稿时学员在投影屏幕上只能象以往一样看到幻灯片栏中的内容, 而看不到大纲栏和备注栏中的信息, 因此不影响学员的视觉效果, 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员的授课效果。

5 设计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电子教案

目前, 现成的医学类课件很多, 就医学来说, 有“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和“卫生部医学CAI课件”系列, 还有各类医科院校自己制作的电子教案, 应该说, 这些教案都是花费了很大气力制作成的, 甚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都很优秀。但是每个教员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若把这些电子教案完全照搬、直接拿来用于自己的教学, 肯定是不合适的, 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而且照搬来的课件的内容、深度、重点难点的阐述等与本校医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往往不一致, 对不同层次的学员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 每个教员都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和经验, 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设计出一个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信息量大的医学电子教案, 肯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对教案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反思, 也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在讲解幻灯片时, 可能有的幻灯片讲解拗口、不顺畅或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因此课上要及时记录, 课后要反思和总结, 改进和优化教学,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要制作出满意的电子教案和讲好每一堂课, 不仅要求我们教员有高度的责任心, 还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对其专业领域知识作出深入思考, 惟其如此, 才能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才能满足学员对学科知识的渴求。

参考文献

[1]裴建明, 王高峰, 张晓东, 等.浅谈生理学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2) :38-39.

运用“六读法”教学《学奕》一课 篇3

关键词:诵读法;文言文;教学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运用“六读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借助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反复感知,形成语感,读中会意,加深领悟。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走出了小学文言文教学“迷宫”。现以《学奕》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模仿读

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用响亮的声音朗读课文一次,注意读准字音。此步以音读为主,意读为辅。如《学奕》一文中有很多生字、生词,在教学时,由我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朗诵,并将文章中的生僻字加上注音。像文中的“诲(huì)”“惟(wéi)”“鸿鹄(hónghu)”“缴(zhuó)”“弗(fú)”“曰(yuē)”等字、词;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注上正确的读音,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朗诵课文。

二、会意读

让学生小声朗读课文一次。初步参照注释,口译全文,并把不懂的字词句标上记号。这一次的朗诵需要学生用“情”朗诵,带着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参照注释,去尝试着理解文章中的生僻字,然后教师通过进一步的讲解,并把其他的生字词加以标注。如文中的“善奕”“缴”“鸿鹄”“援”“俱”等字、词,借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再把这些生僻字的意思注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领悟读

指名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教师同步讲解,点拨重点、难点词句,并初步答疑。这一次的诵读比上一次又要更加深刻一些,学生边朗读,教师边讲解,特别是对于一些重、难点词句,要详细讲解,简单的说明一些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理解方法。如文中的“为:谓,说。”“然:这样。”“惟奕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为是其智弗若与?:这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四、表情读

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得流利,读出语气。此步以培养语感为主,因此教师要注意强调断句和重音。要求学生对通篇课文有很深刻的理解,否则就读不出文章的那种韵味。

五、探究读

在明确课文主旨的基础上,把握全文思路,探究课文内容。在这一阶段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逐步地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将课文的主旨表达出来。比如,对于《学奕》这篇课文,我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将学生引向深入。“奕秋教两个人下棋,第一个人的表现怎样?”“第二个人在听讲时心中想着什么?两个人学习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六、品味读

引导学生根据“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语气去读。此步以情读为主。我告诉学生,语气中的“语”,指有声语言,“气”指朗读时的气息状态,即语言流露出来的气韵。这里的读出语气,不但包含有语意,而且有情思,不但要音随意转,气随情动,而且要因情用气,以情带气。只有这样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情韵。

运用“六读法”教学,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大为提高,理解内容也较准确深刻,课文背得又快又准。

参考文献:

朱熹.朱子童蒙须知[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学奕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学习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基础,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依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能抑扬顿挫地朗读,熟读成诵。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3、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抑扬顿挫地朗读,熟读成诵。悟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难点及关键:

借助译文及插图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悟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法、学法:

教法:讲读法 谈话法 引导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朗读法 练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警句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1、读一读(课件出示:学贵有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大家来读一读这三个文言警句。

2、说一说。谁能说一说这三个警句的意思?

3、这些警句都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它言简义丰,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诵读文言文,可以提高我们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板题,读题)

二、解题目

1、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了解了题目的意思,文章的大意就基本弄懂一半了。同学们知道我们这篇文章题目的意思吗?(学习下棋)弈:围棋;下棋。

2、请大家再读课题,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想了解些什么?

三、知作者

1、了解作者或者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谁能说说通过预习,《孟子》是一部怎样的书?

2、孟子又是何许人也?(读小资料)

3、检查生字的音义预习情况。

四、查预习

1、学习文言文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读。那老师先给大家范读,同学们听准字音,画出停顿。评议。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也像老师这样读读课文。

3、指名读。评议。

4、这篇古文,我们如何理解它的意思呢?(对照译文来理解。)同桌对读理解。

5、解词析句。

五、晓内容

1、谁能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一样吗?(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曰:非然也。

4、师:究竟是何故也?让我们一起来小组合作探究。(屏幕出示合作提示:a、说一说: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两个人是如何学习的。b、读一读:找出文中描写二人的句子读一读。c、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两个人的学习态度。d、议一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二人的学习结果如此不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集体交流汇报

(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两个人是如何学习的。(2)找出文中描写二人的句子,读一读。

(3)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这个人的专心致志?(4)究竟是何故也?

(生:是其三心二意以致矣;是其不能专心致志也。)

六、悟道理

1、给自己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预测一下这二人的未来。(其一人学有所成,另一人则是学无所获。)

2、同一个老师教,还是名师,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想大家一定也明白这则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吧,谁能说一说呢?(态度决定成败)

3、生编写“态度”警示语:。

4、交流汇报。指名板演自己编写的警示语,并标注自己的姓名。

七、学写法

1、这则寓言仅用了5句话,70个字,就使大家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这两个人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2、指名答。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突出了中心,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希望大家以后在塑造人物时,也能借鉴这种方法。

八、诵读全文

诵读文言文,可以提高我们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我们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再次吟诵本文吧。(配乐朗诵)

九、总结收获

十、作业超市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了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人虽听至,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二人的棋艺高下自然分明。若另一人也专心致志,其结果又将如何呢?

1、请大家充分展开想象,以“学弈新传”为题,写一写。

2、喜欢阅读的同学借助工具书阅读《孟子》中感兴趣的篇章。

3、工整抄写本课8个生字。

板书设计:

《孟子》

其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另一人:三心二意 学无所获

学奕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我来说道理: 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或: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认真读《学奕》,回答问题。

1、什么是学奕? 答:学奕就是学习下围棋。

2、第一个人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样的? 答: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一个人学得好。词语解释:

1、初:刚刚。

2、则:就。

3、此不为:这不是。

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

5、日:太阳。

6、东:到东方。

7、游:游历,游学。

8、辩斗:争辩。辩:辩论;斗:争斗

9、沧沧凉凉: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很凉爽。

10、知:同“智”,智慧。

11、日中:正午。

12、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13、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4、为:是。这篇文言文中一儿以视觉的角度入手,认为远的小,近的大;而后一儿从触觉的角度分析,认为远的凉,而近的热。我来当翻译: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在争辩,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感觉很清清凉凉,到了正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的对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您见多识广呢?” 人物形象: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我来读一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道理我来说:

一、要有探究自然的精神。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

三、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学奕》读后感 篇6

这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很会下棋的人名叫奕秋,他在同一时间里教两个人,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这篇文言文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不能三心二意。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我觉得自己和第二个人有几分相似,有着同样的坏习惯,做事情三心二意,干这件事却想那件事,结果什么也没干好!

《认识角》教案设计 篇7

苏教版二年级 (下册) 64页-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 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 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的表象,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 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小棒、尺、纸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2.生按要求搭图形。

3.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一) 认识角

1. 认识实物角

(1) 从情境图中寻找角。

(1)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 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 从身边寻找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到角吗?

2. 认识图形角

(1) 出示第2幅图。

(1) 让学生说一下这些图形有角吗?

(2) 把角画下来。

(2) 把三角板中一个角画在黑板上。

3. 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1) 摸角谈感受。

(2) 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 任意找一个角, 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4. 试一试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 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 做一个角

能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二) 感知角的大小

1. 师示范将角变大变小

生观察, 并说出其中的变化。

2. 学生操作活动角, 感受角的大小

3.出示钟面图 (通过观察能直观比较大小的)

师: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吗?

4. 再次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接近的)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 你有办法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 检查应用

1.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 各有几个角?

4.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我来研究

读《学奕》有感 篇8

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是:奕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奕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奕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学,但是后一个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是为什么呢?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不,不是的,是因为他没有专心致志地去学。我曾经也有过三心二意的时候。

记得那是一次考试之前,老师正带着大家进行紧张的大复习。我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听着。突然,起了风,温暖的夏风吹在我的脸上(我的座位靠窗户),一阵又一阵,把我吹得非常瞌睡。我迷糊着眼,趴在桌子上,老师讲的东西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老师发现我了,她大声说:“王浩宇,我刚才讲的是什么?”我被一惊,站起来,我哪知道她刚才讲的是什么啊!站在那里支支吾吾了半天,惹得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我羞愧极了,恨不得马上找个地方钻进去。

经过那一次的事情,给了我一个严厉的教训,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学习再也不三心二意了。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篇9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情感变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文本, 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联系时代背景, 客观评价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人生态度, 正确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及虚词的用法; (2) 阅读文本, 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 客观评价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人生态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一、研习第二段

上一次课, 我们了解到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作者与众友人欢聚一堂, 置身于崇山峻岭的怀抱, 畅叙幽情。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兰亭集序》, 下面大家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并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情感的语句。——信可乐也

再加之前面的描述, 真所谓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 怎能不欢乐? 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 要以欢快、愉悦的情感领略快乐的美好。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第三段, 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 作者的情感是否和上文一致?

二、研习第三段

(1) 请大家找出代表作者情感变化的一句话, 一个字也可以——痛。

(2) 作者由乐转折到痛, 是不是转折的太突然了, 有没有过渡句给我们以提示? (过渡句—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我们一起来品味这句话, 大家知道过渡句有什么作用吗? (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的兰亭集会, 俯仰一世, 说明时间过得很快。人们只有在什么时候才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快乐的时候)

(3) 那在接下来的内容中, 这种快乐的感觉是一直延续还是发生了变化, 从哪里可以找到依据?——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也就是一时的快乐, 说明快乐是短暂的, 但有句话我们忘了叫做时间不等人, 所以不知不觉间, 老之将至) 。

(4) 那作者除了痛快乐之短, 还为什么而痛呢? (以文中的话作答)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也就是说生命无论长短, 终将要走向尽头, 正因为生命的短暂, 所以我们常常感叹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以为陈迹) 再美的曾经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 成为过眼云烟,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也就顺理成章, 不言而喻了。

(5) 既然快乐苦短, 生命易逝, 作者有没有为我们列举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 有哪些?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结合自己的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态度的理解和看法 (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评论。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 在这一段中, 作者想要表明的观点是?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第四自然段,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不是一直沉浸在痛苦当中不能自拔, 还是情感有所变化?

三、研习第四段

(1) 上节课最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作者是不是一直沉浸在痛苦当中不能自拔, 还是情感有所变化?有所变化, 从哪里可以看出变化, 和我们前面的学习一样, 大家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很好“悲”。

(2) 今天我们常常说悲哀、悲痛, 那悲和痛是不是一个意思呢? 如果不是, 作者悲的是什么, 痛的又是什么呢 (上节课讲到, 作者对于快乐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 真切地感到痛苦, 这种痛苦都是由谁感受到的啊——作者, 那痛的是谁生命短暂啊—自己, 那同学们想一想, 作者悲的是什么呢, 我们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否?——“……悲夫”前面的内容, 都是作者所悲所感, 那大家思考一下, 作者悲的还是自己生命的短暂吗? (作者想到了古人, 也想到了后人, 无论是古人还是后人,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这段话我们用一句话就能恰当的概括其内容, 即—千古同悲。因为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只有一次, 所以古往今来, 无论是高官厚禄之人, 还是文采斐然之人, 抑或平常百姓, 大家只要想到生命的本质, 就不得不悲从中来, 因为无论长短, 最终生命的走向都是无人可知的世界尽头。在这里作者反对哪种人生态度呢?——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之妄作。

(3) 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把生与死等同起来, 把长寿和短命看得一样。

(4) 可以说这样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很显然是比较消极的, 这是由于魏晋时代, 许多士大夫接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的生命长短没有什么区别。用今天的观点看, 其实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否定, 一个人的存在价值, 当然不以生命长短为标准, 但是生命的长短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还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的生命越长, 他对社会的贡献量可能会更多更大。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既然生命如此短暂, 不能由人力控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是随波逐流还是精彩绽放呢?如果大家暂时还没想好, 老师可以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像我国古代, 很多大诗人, 都对生命的短暂有自己的看法, 也会悲伤哀痛, 如曹操在《短歌行》中, 慨叹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那既然生命如此短暂, 曹操是不是就自暴自弃呢, 没有。相反, 他还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年代, 在英雄辈出的乱世之中, 依然成就一番伟业, 被人称为一代枭雄。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兰亭集序》, 对于生命的体悟和感受可能获得的更多, 即便时代不同, 对于今天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纵然我们不能延长我们的生命, 但没人可以阻止我们活得洒脱, 活得精彩。

【拓展】回去后, 同学们可以自行阅读《滕王阁序》, 看一看两篇文章的异同。

课本剧 学奕范文 篇10

剧情:弈秋教两童子下棋。童子甲专心致志,童子乙想着射天鹅。全国围棋大赛,师傅让两童子对弈。结果胜出者在全国大赛中夺魁,回来谢师恩,童子乙有惭色,决心改正。

(一)旁白:弈秋是全国著名擅长下棋的人。他曾经教两个学生学下棋。一天,两个学生坐在一棵大树旁对弈。

童子甲:(举棋不定,深思后慎重落子。)童子乙:(落子十分随意)

童子乙:“咦,好像有天鹅鸣声。”转头张望,站起。“师傅,师傅,天鹅飞来了,待我拿弓射下来给您下酒。” 师:(拉乙坐下,规劝:“下棋别走神。”)

童子甲(继续走棋)问:“师傅,下一步该这样。(落子)您看?” 师(捻须微笑)

童子乙:“师傅、师兄,看,那边一只野兔!”说完站起,追赶…… 师(摇头,长叹)这孩子唉——

复视甲(依然举棋凝神)师点头,轻声赞许:“孺子可教也!” ……

(二)旁白:几年过去以后,全国将举行围棋大赛。

师:“孩子们,你们跟我学下棋一晃也几年了,眼看大赛在即,我接到邀请,但为师己年迈,今天你们师兄弟下一局,胜者代表为师参赛。” 童子甲(胸有成竹,出棋或果断或稳重。)童子乙(急躁,满头大汗,认输。)童子甲(拜别师傅)师傅、师弟送行。

(三)旁白:(报喜)“弈秋先生,您高足在围棋大赛上一举夺魁,国王特派我向您报喜,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童子甲:(上,拜谢)“师傅,我这次有幸得到第一,多亏了您的这几年的栽培。”

师:“你专心致志学棋,所以能成,我向你祝贺。” 童子乙:“师傅,我知错了。

童子乙:(对师兄,有惭色)“师兄,以后我也要向你学习。望你多指教。”

原文

学弈

围绕思维过程审视教案设计 篇11

按照教材的演绎过程设计教案, 还是按照知识的发生过程设计教案, 不论是主观的还是潜意识的, 都是教师经常面临的选择.我认为教师对教材, 不同于学生对教材, 不能停留在对结论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因为教材的编写, 为了规范和简明的需要, 往往压缩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掩盖了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过程;隐去了数学思想的详细阐述过程精简了规律的提炼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设计时, 总能针对“教学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进行思考, 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 并且娴熟地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 在课堂营造适合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学氛围.优美的教学层次可以使学生思维环环相扣, 它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在下面从思维过程审视《棱锥的体积》, 这堂课以如图1设计.

考察上述教学设计, 是按演绎过程设计教学, 上一个结论是下一个结论推导的主要依据, 直至最后一个层次, 学生在教学结束时才对本节课是研究棱锥体积豁然开朗, 教学的严谨是足可称道的, 其他教学内容教学中也常有这样设计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为什么一开始就安排“用平行平面截得两个等底等高的三棱锥, 所得截面面积相等”这个层次, 而且接下来为什么仅仅研究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 会使学生感到突然.至于后续的“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体积相等”这个层次提出的缘由, 学生思维也是被动的, 接着便被教师牵至三棱锥体积公式和棱锥体积公式的结论证明过程中去了难怪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认为教材演绎是教育法的颠倒.与按演绎过程安排教学不同的是按知识的发现发生过程设计教案.本节课的主题是“棱锥的体积公式”.为此必须过一道坎:“棱锥的体积公式可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研究入手”.

为了帮助学生跨过这道坎, 可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即在学习平面几何时, 知道多边形面积计算是没有现成公式的, 但有面积计算的方法, 即割补成三角形, 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熟悉的.所以可用割补法把问题转化为对三棱锥体积公式的研究.接着一道坎是为了获得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需引导学生想到“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体积相等”, 为此可以从平面着手进行类比, 就是“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这是三角形面积的性质.于是从空间也可猜测即“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柱体积相等”.基于以上思考, 可有如框图2设计的教案.

以上对两种教案的比较分析, 旨在指出思维过程对教案设计所起的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演绎与发现对学生思维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

重视学情,设计最佳教案 篇12

一、复习 (温故而知新)

二、课题引入 (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三、指数函数的概念

四、底数a>0且a≠1的探究

五、指数函数y=ax (a>0且a≠1) 的定义域和值域探讨

六、辨认指数函数和非指数函数

七、求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八、指数型函数及其定义域, 值域

九、用计算器求简单的指数函数值

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深知这些内容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 因此, 我将第八项指数型函数及其定义域、值域的内容删去, 保留其他内容。对于第九项的内容能否来得及上, 我心里确实没有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数学问题, 引起学习需要,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因此, 我在制作课件时, 为了形象、生动地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特意去请做拉面的师傅慢慢地做拉面, 而我用数码摄像机将做拉面的全过程拍下来再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当拉面师傅由一根粗面条拉动一次并合上时, 得到2根面条;再拉动第二次再合上, 得到4根面条……如此反复拉下去, 学生自然而然得到拉面条的次数x与拉出面条根数y的函数关系y=ax。由此,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绳子, 要求每次剪绳子时, 总是从绳子的中点剪断, 那么剪了5次后, 剩下的那根绳子的长度是原来绳子长度的几分之几?很快, 同学们得到剪绳子的次数x与剪到最后那根绳子的长度y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函数的形式:y=ax (a>0且a≠1) , 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烹饪专业的学生只对专业技术感兴趣, 对数学学习既怕又恨。这样的实例导入, 学生很容易接受, 从中得到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这与他们所学的烹饪专业有很大的联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陡然上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从技术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这是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但是, 在开始复习提问学生时,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很差, 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教育阶段所规定的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也由于我对学生学习基础情况估计不足, 几乎是在我自问自答的情况下, 勉强地完成了复习内容, 耽误了很长时间, 以至于这节公开课的计划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求指数函数的值没有讲完。当然, 我随机应变地将课进行下去——课堂小结。这节数学公开课从设计安排, 精心编选例题、练习题, 到课件制作, 我花费了许多精力, 认为这节课十拿九稳能取得优秀课的评价, 但由于我对学生学情估计不足, 使得这次公开课只取得良好的评价。

反思一:对学情的深入了解、分析, 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教学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构。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知识的程度, 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而我在对学情的了解不充分情况下, 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正确回答我提的问题, 必然导致教学目标达不成, 更谈不上有效教学。

反思二: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取舍,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数学分层教学目标与训练》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完成“指数函数”的教学还要完成“会用计算器求指数函数的值”的内容, 因为这也是统考的要求, 所以我不敢轻易放弃, 只能赶进度, 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后几个班教学情况的比较, 我体会到无论课改如何进行, 因材施教的原则还是要坚持。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根据教研室的要求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总之,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 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班, 运用各种方法, 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 重视学情, 研习学情, 才能选择最佳策略, 设计最有效的教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教案,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后反思,重视学情,最佳教学

参考文献

[1]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

[2]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目标与训练》上册.南京出版社.

上一篇:班级管理从爱出发心得体会下一篇:人工挖桩承包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