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中学生

2024-09-29

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中学生(共10篇)

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中学生 篇1

施耐庵的《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此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水浒传的故事1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它是一幅画卷,刻画了一位位好汉的戎马一生。

它是一首悲歌,鸣奏了一位位好汉最终“魂聚蓼儿洼”的悲惨结局,引人深思。

《水浒传》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他们一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从单纯的农民起义军一步步壮大,一步步变成了正规武装军队,最后败童贯,败蔡京,却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宋江又奉旨北伐辽寇,南征方腊,好端端的一百单八将,真正回来受封的只有二十七人,后来又相继被奸臣所害,落了个“魂聚蓼儿洼,魂聚忠义堂”的悲惨结局。

这本书写得最精彩的,莫过于宋江北伐辽寇了。在这一段中,有陈桥驿挥泪斩小卒的无奈;有破太乙混天象阵的豪情壮志;有公孙胜归隐的遗憾。而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伐辽,我想,可能是因为汉族人民在少数民族长期的统治下发出的怒吼吧。而公孙胜归隐,侍奉罗真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公孙胜高强的法术,梁山泊征方腊时也不至于损兵折将,而《水浒传》也就永远没有了结局。

而宋徽宗终究被四位奸臣“捆”住了手脚,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不能像宋徽宗一样鼠目寸光,只想着现在,不想着将来。

让我们多读一些好书吧,你在读书时,也在品位一位位人物的人生。

水浒传的故事2

读了《水浒传》以后,我觉得那里面最强大的人是武松,我非常喜欢他!

我喜欢武松,首先,是因为他不怕痛,能坚决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在梁山好汉一起打击筑功在江南的方腊时,他追着敌人首领方腊到一个小山庙中,不注意被方腊扔来的一把飞杈击中右臂,那时他肯定很疼,但是一想到一丈青扈三娘、矮脚虎王英,还有秦明等好汉被他害死了,而且吴用军事也让武松捉住他,所以他忍着剧痛把自己的右臂给砍了下来,最终捉住了方腊,但是他永远地失去了一只手!

武松很有义气。他知道是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了他的哥哥武大郎,他不畏强暴来到狮子楼,杀死了西门庆。

武松的胆量和酒量很大。他在景阳冈的一个酒店里竟然喝了18碗的百老泉的酒,还没有醉,所以他的酒量很大。当他在景阳冈里碰到老虎的时候,他没有害怕,而是镇定地与大虫决斗,最终靠自己的能力打死了那只大虫。

武松还很嫉恶如仇。当他得知是张都监害了他,他马上来到张都监喝酒的地方杀了张都监、蒋门神和教头。

我要学习武松的这些优点。首先我要不怕痛,也不在打游戏时放弃队友,我也要嫉恶如仇,以后当兵报国。

我希望每个人对武松的看法一样。我特别喜欢武松!

水浒传的故事3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智取生辰纲》这一章。杨志为了重回朝廷而接下了护送生辰纲的重任。为了避免不测,他处处小心。开始趁凉行路,后来到了荒凉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却得不到军汉的理解。最后,连老都管、虞候都开始抱怨,于是军汉们便不听杨志的打骂,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的树林里休息。这时,扮作商人的晁盖等人出现了。随后,白胜也挑着白酒上了山岗。军汉们想买酒,但杨志怀疑酒里有蒙汗药,不让买。白胜便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让杨志放松警惕,并借舀酒作掩护,向酒里下药。白胜也演地毫无破绽。这时杨志开始放松紧惕,便同意买。但白胜却不肯卖了,这使杨志等人彻底放松了警惕,买到酒后开怀畅饮,最终全被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走。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欠理智,人不和。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可是他没有给都管、虞侯、军士们解释,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而是采取了非打即骂的粗暴的方法。智多星吴用之计比青面兽杨志之智来得高,棋差一首,束手束脚。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孟子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团结一致。与其与人发生不和,不如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正是因为团结,才有三打祝家庄、三山聚义打青州、攻打大名府、八卦阵斗童贯、水战擒高俅的成功。

水浒传的故事4

想必大家都知道《水浒传》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在《水浒传》中,我结识了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和其他的英雄好汉。我喜欢的好汉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冲。林冲是18万禁军教头。但是在书中,他虽身为18万禁军教头,可是遇到高衙内调戏他妻子、解差百般折磨他,他都一忍再忍。在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时,他终于忍无可忍,杀了陆虞侯,然后雪夜上了梁山。

林冲上梁山前的这些表现,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忍”。林冲为什么要忍?难道是他自己武功不够高,怕反被他们杀掉吗?不是。林冲,他是一个冷静的富有智慧的人。他肯定会想,如果现在杀了他们,虽然解了一时之气,但多半要吃官司,被高太尉不由分说打入死牢,那样就照顾不了家人。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家人不再有事,暂时也就罢了。但是后来通过一系列事件,林冲清醒地认识到,高太尉要置他于死地才罢休,一味忍让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他终于忍无可忍,手刃仇敌,快意恩仇。

林冲的“忍”和“不忍”,都是他对现实较为冷静的分析判断,然后用智慧做的决定。

在现实生活中,林冲这种忍的精神,真是太需要了。比如有人在外面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斗嘴甚至大打出手,别人心里肯定会想这个人很没有教养,而且还可能造成恶劣的后果。在那个时候正需要一种忍的精神,不忍,就有可能被抓进拘留所教训一顿。还有,如果在小区里面吵架或打架,那肯定你的面子和名誉都受到了损失。如果忍一忍,那么说不定这件事就过去了,别人也不会再来找你追究了,反而别人还会觉得你是一个很好的人,也许他还能成为你的朋友呢。

我自己其实也缺少这种精神,比如妈妈叫我做作业,我不由分说就上蹿下跳,露出一副苦瓜脸。或者二妹打了我一下,我必须要打回去。还有如果有人对我说了不好的话,我也克制不住,就想说回去。我不能忍和我缺乏毅力也有关系。但是也不是所有时候都该忍,不该忍的时候,作为一个男子汉,首先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切记“冲动是魔鬼”!

既然我喜欢林冲,那么我肯定要向林冲学习,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智慧冷静分析该忍还是不该忍。即便是忍,我们也要学会去调节自己的心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不的话,一味“忍”,憋在心里会很难受的——“忍”字是“刀尖插在心上”啊!

水浒传的故事5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中学生

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中学生 篇2

“三打祝家庄”这个故事主要由两方面人物构成:一是由宋江率领的梁山泊诸人, 这是一群游民固化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二是以祝家三兄弟为代表的祝家庄人马, 他们可以看作是当地的一个乡村自治实体。整个故事围绕着这两派人物的活动而逐渐展开。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李逵的形象, 他生性粗鲁, 忠勇率直, 在一打祝家庄中, “先锋李逵脱得赤条条的, 挥两把夹钢板斧, 火剌剌地杀向前来”, 但他天生好杀, 经常滥杀无辜, 一向不问青红皂白排头砍去, 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 它不仅杀了祝龙、祝彪, 而且将扈家庄上杀得一个也没了。

顾大嫂是这个故事中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 她的身上体现了反社会性、主动进击精神和强烈的帮派意识, 当她得知解氏两兄弟蒙冤入狱、危在旦夕后, 义无反顾的组织劫狱计划, 有勇有谋, 豪爽仗义, 她与绿林好汉结为知己, 这些行为使她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与传统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反差。

解氏两兄弟可以称之为被逼上梁山的典型形象, 他们本为良家子弟, 因为捕虎受到毛氏父子的陷害, 被打入死牢, 生命危在旦夕, 多亏顾大嫂、孙立等人仗义相救, 劫狱而去, 此时对他们兄弟来说, 梁山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被这个黑暗世道所侮辱所损害的人, 他们的梁山之路是必要的、合理的。

二.双方的斗争形式:暴力对抗

在水泊梁山和祝家庄之间发生了三次暴力对抗,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在前两次进攻中遭到了失败, 最后一次在军师的妙计下取得成功。这三次暴力对抗对当地社会造成了很大破坏, 而事情的起因竟是时迁偷了当地的一只鸡。一只鸡引起暴力冲突听起来很荒唐, 但是其中却蕴含了逻辑的必然性。

正如前文所述, 梁山人的本质是游民, 他们往往以偷盗、欺骗、赌博、抢劫等活动谋生, 生活极不安定, 有破坏性。这种游民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流氓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中对“流氓无产阶级”一词, 曾作如下解释:“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 他们有时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 但是, 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 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 去干反动的勾当。”梁山人若想维持生存, 必然依赖于暴力, 依赖于铁和血。

“三打祝家庄”这一故事文本显示了一种暴力美学, 首先是时迁火烧庄子, 这成为梁山攻打祝家庄的导火索, 接着发生了两次暴力对抗, 后来作者笔锋一转, 描写顾大嫂等人暴力劫狱, 营救解家二兄弟, 最后一次暴力对抗后出现了血腥杀戮。而作者并没有对这种暴力持一种审慎理性的立场, 没有持一种公允客观的态度, 而是大加赞赏, 并赋予这种暴力以美学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 在暴力对抗的同时, 从《水浒传》开始, 出现了一整套与主流社会相对立的造反者的话语体系, 为反抗者的暴力行为提供合理性支持。这部作品公开地歌颂了与朝廷对立的盗匪, 发泄了人们对于黑暗社会的怨愤。从朝廷到地方, 处处都有贪官和恶霸, 对于不义的人、不公的事, “好汉”的办法就是“杀”和“抢”, 这种暴力行为得到人们感情上的认可, 让人们认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一定要靠暴力。

三.情节结构

“三打祝家庄”这一文本结构跌宕起伏, 一波三折。杨雄、石秀等人烧了庄投奔梁山, 这成为三打祝家庄的起因。可是打了两次都没有取得胜利, 这是“欲擒故纵法”, 二打祝家庄后情节进入了一个困境, 叙述难以继续推进下去。此时解珍解宝成为三打祝家庄的直接动力, 这就是金圣叹所说的“横云断山法”。解家二兄弟争虎下狱, 由此引出了孙立、孙新、顾大嫂劫牢上梁山, 然后孙立潜入祝家庄作内应, 一举攻破祝家庄, 故事发展到最高点。这个故事是自足的, 即使脱离了整部小说后也能单独存在。

“三打祝家庄”以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三次回环为主要情节推进模式。通过三次回环递进, 使得情节不断的叠加深化, 使这个故事变得更生动, 双方矛盾冲突更激烈, 气氛渲染更浓烈, 人物形象更丰满。伴随着“三打祝家庄”这一主要情节的是一个聚的过程, 一个合的过程, 一个梁山好汉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杨雄、石秀、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等人先后投奔梁山。水泊梁山正处于上升的趋势, 因此整个故事叙述起来洋溢着昂扬和朝气, 让人感到一股锐不可挡的英豪之气和冉冉上升的希望。

四.矛盾冲突的文化解读

如果我们从文化学角度来解读梁山泊与祝家庄之间的三次暴力冲突, “三打祝家庄”这一故事文本突出的反应了游民社会对古代乡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冲击。水泊梁山此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初步稳固的游民组织, 是古代游民社会的缩影, 游民们作为无权无势的个体, 需要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固化形式一般称之为“聚义”。在宋江的领导下, 梁山聚义实际上是100多位有本事、有性格的游民的组织化过程, 水泊梁山此时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游民社会。

祝家庄作为一个民间自治实体, 是维系政权、族权和底层民众的纽带, 它不属于政府, 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民间组织, 且看文中对祝家庄的描述, “方圆三百里, 却唤作祝家庄……庄前庄后有五七百人家, 都是佃户, 各家分下两把朴刀与他”。这正应了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说法, 这个组织“可以自给自足, 而且其产品则是多种多样的……也利用机会而得以加强自卫以对付土匪强盗和暴动”, 而这个组织属于在地区或宫中颇具影响的豪门贵族, 是在地方上颇具规模的民间势力, 其主人则是远近有名的豪气盖天的人物。

梁山聚义后, 那些好汉们保持了游民的生活习惯, 并不生产劳动, 每天除了舞刀弄枪, 只能靠打家劫舍吃饭。抢劫祝家庄这样富足的庄园对游民组织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他们打祝家庄得到的好处是多少呢?五千万石粮食, 这些够梁山吃三年。从而我们可以看出, 他们并不全然是劫富济贫, 祝家庄里的人多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 在缺乏政府保护的前提下, 他们成立了保护自己的基层自治组织, 这个组织并未侵犯到宋江等人的利益, 却遭到他们的毁灭性打击, 这怎么能称之为替天行道呢?

尽管祝家庄这个民间自治组织不属于政府, 但它同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祝家三兄弟抓住梁山好汉后首先想到的是将它们押送官府, 它是政府实现对底层有效控制所必需依赖的力量, 是政权的基础。这种“官民共治理”的民间自治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 这是一种以血缘为前提的有限自治。国家权力通过这样一种组织渗透到乡村, 从而实现“摄取乡村资源”和“降低治理成本”的统一。因而以宋江为首游民社会对祝家庄的打击同时也是对这一民间实体所联系的政权、族权的打击。

五.反思

从“三打祝家庄”这个故事文本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水浒传》时代, 人民安身立命的依据不是法律不是正义, 而是暴力。在《水浒传》里, 法律、正义与爱始终没有出现, 但是暴力却是从头写到尾。这说明直到《水浒传》成书, 中国都没有能够找到真正的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近代, 暴力成为左右社会变迁的最重要因素, 并且, 这种暴力常常超过其正当性, 对社会历史的前进造成巨大伤害。

人道主义的缺失是这个故事乃至整部《水浒传》的重要症结, 这样一些反人类行为也有其人性根源, 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 这是对人自身矛盾性的真实描绘。但是, 人之为人, 人类社会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组织, 就在于我们能对这种魔鬼性进行自觉控制, 而是每个人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呵护和发展, 因为理性、正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显示了更具意义的人性。但是, “三打祝家庄”这个故事中却折射出对于人道的漠视, 更悲剧的是, 那些缺失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竟被我们历朝历代, 为我们几百年来的人始终奉为英雄, 在这样思想意识的支配下, 社会如何能进步。

尽管从理性上分析, “三打祝家庄”的梁山人有很多的丑陋和粗鄙, 甚至残暴和嗜血, 然而像解氏两兄弟一样被黑暗世道所侮辱所损害的人却是需要理解和同情的, 他们走上梁山落草为寇在当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 观察以往的历史, 我们发现这种以暴易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知识和理性应该在社会变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列宁, 《马列著作选读》河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第39页。

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中学生 篇3

关键词:《水浒传》  昆曲  潘金莲  情节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对小说中人物进行改编的作品较多。20世纪以来,对这部小说进行改编的川剧、越剧以及电视剧中所呈现的潘金莲,使观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形象,改编获得了人们的青睐。而上海昆剧团将潘金莲高质量地呈现在舞台上,剧本对《水浒传》中有关潘金莲的情节进行保留、添加与删减,造就了“另一个”潘金莲。在传承经典、弘扬昆曲艺术的同时,也试图为潘金莲翻案。下面,我们对小说原著与昆曲剧本《潘金莲》有关的情节加以比较研究。

一、昆曲《潘金莲》保留《水浒传》潘金莲的有关情节

潘金莲是一个典型的淫妇形象,数百年来受尽人们的唾骂与指责,昆曲作品《潘金莲》的故事情节与《水浒传》情节大致相同,其保留的情节可从如下方面看出。

(一)潘金莲挑帘失手

“挑帘”是有关潘金莲的一个经典情节,她在引诱武松不成后,迷住了西门庆。无巧不成书,昆曲《潘金莲》写道:“我失手把竹儿歪”[1],(第四场,第393页)《水浒传》写道:“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2](第24回,第213页)学者余象斗对潘金莲叉杆失手打中西门庆一事这样评论道:“金莲失手打着西门庆,非失手,乃淫心动欲,有意如此。”[3]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潘金莲有意而为之,是她的淫心所动。其实抛开潘金莲已嫁给“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夫妻,潘金莲的这一做法也只是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用错了方法。不论是无意还是有意,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情节的设置,才有了西门庆与潘金莲情愫暗生,进而通奸,害死武大郎等一系列情节的展开。

(二)王婆贪贿说风情

王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从中牵线搭桥,才成就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她是一个极其贪财的人,昆曲中西门庆承诺到:“哈哈哈!我个好干娘,事成之后,谢倷白银十两。”(第四场,第397页)《水浒传》中也有类似的话:“干娘端的与我说得这件事成,便送十两银子与你做棺材本。”(第24回,第216页)在她的心中,金钱至上,没有道德法律意识。为了成全西门庆,她设计了一条计谋,借邀请潘金莲来家里帮她做寿衣来试探她,王婆确实是个说媒的高手。她与西门庆精心设计谋划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一个贪财,一个贪色,形象逼真,的确是妙绝!另外,在谋害武大郎这一件事情上,她算得上是主谋。这样看来潘金莲的罪恶可以减轻一些。这些描写与《水浒传》的情节是相同的。

(三)何九叔偷骨殖

何九叔看似与潘金莲没什么关系,却是西门庆与潘金莲获罪的重要人证。他发现武大中毒的真相,说道:“我本待声张起来,却怕他没人做主,恶了西门庆,却不是撩蜂剔蝎?待要胡卢提入了棺殓,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归来,此事必然要发。”(第26回,第232页)他一方面害怕西门庆的权势,另一方面又畏惧武松的力量。最终,他偷藏了两块酥黑的骨头,这正是武大郎冤死的物证。昆曲剧本中,同样写他拿出了武大冤死的凭证。不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昆曲剧本中,何九叔这个人物没有什么改变,他都在祭灵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门庆惧怕武松知道真相,进而想收买何九叔。剧作者借九叔之口,揭露了西门庆通过贿赂来遮掩自己罪行的事实,没有这一人物的设置,就无法使武松杀嫂、祭灵雪恨的情节变得合理化。

二、昆曲《潘金莲》比《水浒传》增加的情节

比起《水浒传》,昆曲剧本是以潘金莲为中心的。剧本增加的情节对潘金莲的刻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事一幕幕上演,脉络十分清晰,情节简要紧凑,每场戏都很精彩、连贯而又完整地向观众展现了潘金莲曲折的一生。

(一)第一场:嫁夫惊丑

《水浒传》这一小说简单地叙述了潘金莲的背景:“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使女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第24回,第204页)一笔带过写了她拒绝大户之后,被惩罚性地嫁给了武大郎,也描写了她淫荡的生活:“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他倒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第24回,第204页)这样写似乎有些突兀、不合情理,否定了她自尊、贞烈的一面,未免对她不够公平。当然,《水浒传》的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塑造武松的英雄形象。

昆曲剧本《潘金莲》在第一场增加了“嫁夫惊丑”这一情节,展开了她的悲惨命运,众邻居纷纷道喜的喜庆场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武大郎揭开红布的一瞬,就突出呈现了命运多舛的美娇娘与心地善良的丑夫之间的强烈对比,更是给观众以鲜明的视觉冲击,不禁发出命运不公的感慨。潘金莲说:“我——无家可归”“你要送我回张大户家,我宁愿一死”“我到柴房里去睡吧”(第一场,第380页)。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贞烈、善良的良家妇女,她并没有想要红杏出墙。面对着命运的捉弄,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她却宁死也不肯屈从张大户。最初的她也是本分、无奈的,而非生来就淫荡、狠毒。作为剧本,昆曲添加的这一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情节是《水浒传》所没有的。

(二)第二场:游街重逢

《水浒传》中,武松在阳谷县偶遇哥哥,两人聊起家常。小说以叙述的形式介绍了两人的关系:“原来武大与武二,是一母所生。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不恁地,如何打得那个猛虎?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第24回,第204页)昆曲剧本《潘金莲》单独设了一幕“游街重逢”,武大郎很自豪地对郓哥说:“武松是我个好兄弟!”二人外貌的巨大差异,使郓哥说到:“大郎哥哥,你想兄弟想疯啦?武松拳头这么大,胳膊粗,瞧你,像个绍兴酒坛子——你怎么会有武松这样的好兄弟!”(第二场,第381页)兄弟重逢,众街坊都出来迎接打虎英雄,场面十分热闹,武松出尽风头。从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这兄弟之间感情深厚,武松视兄为父,武大郎视弟为子。武松这位勇猛的英雄,相貌堂堂,不免使潘金莲产生了倾慕之情。武松的出现,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为其出轨添上了一丝合理的色彩,这也是昆曲比小说多增加的情节。

(三)第七场:会邻杀嫂

《水浒传》中写武松逼潘金莲与王婆招供毒死武大郎的经过时,潘金莲一直推卸责任,被几番惊吓后,慌忙叫道:“叔叔,且饶我!你放我起来,我说便了。”(第26回,第241页)说出了具体过程,却直指是王婆的唆使,没有丝毫的忏悔之意。这样的潘金莲是可恨的,让人觉得不可饶恕,她的结局是咎由自取。昆曲《潘金莲》中,王婆招供了所有的事情,潘金莲以哀伤的语调唱出:“俺本是清白无瑕女儿家,张大户逼咱又瞒咱”“怨重重违心把大郎来嫁,恨迭迭只做了败柳残花”“你教俺春心动,又教俺春心伤。”(第七场,第414页)这一唱便道出了她所有的委屈,表达了悔恨之情以及对武松拒绝自己的怨恨,这些都是导致潘金莲出轨的原因。然而她准备坦然地面对武松给予的惩罚,慢慢地将观众带到她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潘金莲又是可悲的,让人不禁同情。这又与小说中的人物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昆曲和小说写了两个潘金莲。

三、昆曲《潘金莲》删减《水浒传》的情节

由于昆曲以舞台的形式塑造潘金莲的形象,受到了诸多限制,舞台上无法传达小说那种强烈复仇甚至场面血腥的效果,所以不得不对剧本进行适当的删减,这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

(一)郓哥闹茶肆与武大郎抓奸

在《水浒传》中郓哥还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正是他撞破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郓哥定下具体的计策:“若是见西门庆入去时,我便来叫你。你便挑著担儿,只在左近等我。我便先去惹那老狗。必然来打我,我便将篮儿丢出街来。你便抢来。我便一头顶住那婆子。你便只顾奔入房里去,叫起屈来。”(第25回,第226页)他是一个可爱而正直的孩子,因怨恨王婆,又替武大叫屈,便设下了捉奸的计策。这才引出了武大郎捉奸不成反被害以及后面武松祭灵杀嫂等情节,这个人物推动了小说故事的发展。而昆剧中省略了这些情节,以“捉奸哑剧”的形式来替代,这样的做法虽然不符合原著,但也情有可原,毕竟昆曲演出有时间的限制,要求剧情简练,从而完美地将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再者,昆曲没有小说里潘金莲这样的语言:“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也吓一交。”(第25回,第227页)她分明是教唆西门庆打武大郎,显得更加可恶,昆曲剧本这样一删,使这一女性形象不再显得那么狠毒了。

(二)淫妇药鸩武大郎

《水浒传》中潘金莲“将药抖在盏子里”,“将白汤冲在盏内”,“银牌调匀”,调药非常精细。“这婆娘就势只一灌,一盏药都灌下喉咙去了”,写出了喂毒之狠,还有武大惨死之状:“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弹不得了”,让人不禁毛骨悚然。潘金莲却不害怕,“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第25回,第230页)这才叫来王婆帮忙处理,可见心肠歹毒。《水浒传》把潘金莲写得越狠毒,就越符合造反有理这一结论,为武松成为英雄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潘金莲的狠毒,凸显出武松的有情有义。而昆剧中删掉了小说中主动下毒的具体情节,而是写她本不愿下毒,心理充满矛盾,后来受王婆的教唆,下毒后的她十分内疚,惊恐万分:“王婆上,用汗巾勒杀大郎。”(第五场,第406页)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被动选择,真正的凶手应该是王婆。剧中,她显得那么无奈,令人同情。

此外,昆曲剧本中还删除了武松杀死潘金莲的残忍手段:“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咔嚓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第26回,第241页)如此血腥的场面,使人不忍猝读。而昆曲伴随着一声“天哪”,便拉下了帷幕。《水浒传》中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注重封建伦理道德,宣称“红颜祸水”。有学者这样分析道:“作者极力否定与批判的坏女人形象刻画较为成功,但描写她们也只是为了衬托男性英雄的侠肝义胆,豪气云天。”[4]小说里的西门庆的结局是,武松“只一刀,割下西门庆的头来。”这种写法贯彻作品始终,像是阎婆惜死于宋江刀下,裴如海死于石秀刀下,李固和贾氏死于卢俊义刀下……相比之下,昆曲剧本有男女平等的意识。潘金莲的出轨,西门庆和王婆要负大部分责任,她的结局相比小说并不那么悲惨。

总之,无论是明代小说还是现代昆曲,这两部作品中呈现的潘金莲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通过对不同时期潘金莲有关情节的比较,我们发现了她们之间性格的相似与不同。这启发我们不仅要弘扬经典、传承经典,赋予经典新的含义,同时还要传承昆曲这种戏曲形式,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肩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

注释:

[1]王文章:《兰苑集萃——五十年昆剧演出剧本选》(第三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文章有关昆曲《潘金莲》的文字均出于此书。

[2]施耐庵:《水浒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文章有关《水浒传》的文字均出于此书。

[3]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48页。

[4]宋琤:《论<水浒传>中潘金莲性格的二重性》,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水浒传李逵的故事 篇4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上了梁山。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李逵本来是沂水县一个庄稼汉子,杀了人逃亡江湖,到了江州,在牢城里当了一个小牢子。这个人脾气不好,在江州,只有戴宗的话还勉强能够听一听,用他人的话说就是,“这个人只除非是院长(戴宗)说得他下”。有一个人的来到改变了李逵的命运,这就是宋江。宋江和戴宗在楼上饮酒,听得楼下有人吵闹,原来是李逵“在底下寻主人家借钱”,众人排解不开,只好上楼来找戴宗。戴宗给他介绍了宋江,当李逵确认这个人是宋江以后,马上“扑翻身躯便拜”。宋江问起来,知道李逵要借钱,就拿出十两银子给他。戴宗却告诉他,宋江这是“吃他赚漏了这个银去”,李逵拿着银子,一定是赌钱去了。果然,李逵很快把这十两银子输了,本想夺回来还给宋江,和人打了起来。宋江让他把银子还给了人家,然后和他一块儿吃酒。吃酒期间,李逵又抬手打了一个叫宋玉莲的唱曲子的,宋江又替他垫付了二十两赔偿费。分手的时候,宋江给了李逵五十两银子。

就是这八十两银子,从此买得了李逵一个人,宋江即便是想要李逵一条命,李逵也尽管让哥哥拿去。用现在的话说,李逵成了宋江的铁杆“粉丝”,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

后来,宋江写了反诗,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被押上了断头台。就在刽子手准备行刑之际,李逵从“十字路口茶坊楼上”跳了下来,手起斧落,砍翻了刽子手,然后“便往监斩官马前砍将来”。梁山好汉也一齐“大声发喊”,杀散了刑场兵卒,背着宋江出城。说起来,如果没有李逵从茶楼上跳下来,宋江生死还真的难说!说李逵救了宋江一点儿也不为过,至少,救宋江李逵是第一功劳。

按理说,李逵是宋江的铁杆,又救过宋江的命,上得梁山又只认宋江,宋江应该把他当做最放心的心腹才是。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宋江最不放心的人正是李逵,不仅死前要把李逵毒死,期间有好几次也差点把他杀死。而这个李逵呢,他并不知道宋江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还说就是死在宋江手里也不怨,真让人感觉悲从中来!

上得梁山,李逵要回家接老娘来山上,晁盖已经答应了,并且还要给他派几个人一道前去。宋江马上拦住,说:“使不得。”当然了,宋江有理由拦住李逵不让下山,这就是官府已经“行移文书”到了沂水县,那儿必然是有人在捉拿他。但是,在一切条件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是李逵坚持了一下,宋江又同意李逵下山了。宋江让李逵下山,不但否定了晁盖派人的意见,还收缴了李逵的两把板斧。就这样,李逵回家,不但老娘死在了老虎之口,他自己也被人捉去送官请赏,差一点死在这次回家事件当中。当李逵回到梁山后,说起了这次回家的经历,说到母亲死及杀死老虎一事,宋江的反应是“大笑”!

在此以后,宋江为了架空晁盖,需要有自己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李逵得以保住了脑袋,几次都是被警告,没有被杀。如攻打祝家庄,李逵杀了扈家庄扈太公一家,这违反了宋江将令,“本合斩首,切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折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绕。”

在完成了座次排定以后,就不是这回事了,宋江对李逵的处理明确是 “斩讫报来”。菊花会上,宋江作了一首《满江红》词,当说到“招安”一句时,武松发作起来,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李逵也跟着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接着踢碎了一张桌子。宋江马上大喊:“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然后让人推出去将李逵斩了。发作是由武松开始的,一个事件的发起人没有被推出去斩首,跟从者反而被推出去,难道踢碎一张桌子比一个“首犯”的罪过还重?实在令人费解。

还有一个事件宋江也想杀死李逵,那就是李逵负荆请罪事件。

从东京回来,李逵行了一个“大宽转”,将近荆门镇,投宿在刘太公庄上。听得刘太公一夜啼哭,问起来却是宋江“把他女儿夺了去”。李逵不顾燕青的阻拦,回到梁山就直奔忠义堂,砍翻了杏黄旗,然后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宋江听燕青说明了情况,就和李逵打了一个赌,这个赌的赌注是脖子上的人头!事情当然并不存在,赌输的当然是李逵。宋江撇下李逵,“自与一行人马”回大寨去了,李逵按照燕青给出的主意,回到山寨负荆请罪。当然了,众兄弟都会替李逵求情,李逵免于一死。

有人可能要问,提议赌人头不是李逵吗?不错。但是,这个赌注是在宋江诱导下定的。宋江首先说的是,假如他输了,“就那里舒着脖子,受你板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然后问李逵,假如你输了,“该当何罪?” 李逵是一个赌徒,他懂得赌博的规矩,说假如自己输了,“便输这颗头与你!”李逵哪里有宋江肚子里那些弯弯曲曲!凭宋江对李逵的了解,他知道李逵一定会顺着杆儿爬上来。我们可以问一句,燕青已经把事情说明了,宋江为什么还要赌人头?这还不算,他还让“铁面孔目裴宣写了赌赛军令状”。谁都知道,军中无戏言,这恐怕不是赌几两银子那么简单吧!事情弄明白后,宋江不是叫上李逵到山上说个明白,而是自己先回去了,这是不是留下李逵让他“自裁”?果然听得李逵说道:“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李逵负荆回到山上,宋江仍然在说:“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只不过宋江忘记了一点,李逵这个人,小赌一向赌得直,大赌却会耍赖,为了安抚众人,他只得顺水推舟,有条件放过了李逵。

宋江为什么要杀死李逵呢?

关键在于宋江的那个“招安”。这是宋江的政治理想,也是他的底线,任何人不得触碰,李逵恰恰是触碰了这个“红线”。武松不是也反对招安吗?但招安这个问题,恰恰是武松先提出来的,他曾经对宋江说过“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后来武松反对招安,是看不上宋江一味的奴颜婢膝哀求招安,像吴用所说的“打得他梦里也怕”那样的招安他并不反对。鲁智深反对招安是觉得这个“尘世”太脏,就像是他的“直裰染做皂了”,是洗涮不干净的。林冲、杨志不愿意招安是因为高俅,有了这个人,他们很难“安身立命”。

李逵则不一样,他反对招安,是因为他要造反。以上几人尽管反对招安,但他们从来没有主张过什么,而李逵不一样,他多次“劝进”,让宋江当皇帝。这就是李逵和他人的区别。

李逵这个人出身于社会的最低层,他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平等,再高一层的要求才是当个“将军”。当他的基本要求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觉得换一个皇帝也许就会实现这个平等。而宋江出身于官吏,他的基本要求是逐级升官,最后进入“庙堂”;更高一级的要求是政治清明,皇帝的圣聪不被阻塞,以便让他能够顺利地实现目的。他们所以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皇帝不好,是因为奸臣挡住了他的“上进”之路。因此,他始终都认为皇帝“至圣至明”,不存在任何的杂念,就是见了皇帝“偷情”的妓女也要拜倒在地,在这样的人面前也是一个奴才。等级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他们在高等级的官员面前,即便是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贪官,他也要“潜伏爪牙忍受”;而在低级别的官员或者是民众面前,他们则是“主子”。

反映在具体问题上,李逵要接母亲上山,就是这种平等思想的反映。当宋江接了父亲上山,公孙胜要回家探母,李逵要下山遭到了宋江的阻止,李逵说:“哥哥,你也是一个不平心的人。你的爷,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里受苦。”只不过,李逵不知道,梁山泊也是有等级的!宋江、公孙胜都是梁山决策集团的人物,是梁山泊的“上层”,他尽管进入了天罡之数,也不过是一个“中层”而已。他这个小牢子身份的人,能够进入这个中层也是粘了宋江的光。他不思“报恩“,却要拿着自己的娘和宋江的爹相比,这能行吗?

这个在政治理念和思想观念都和宋江哥哥不一样的人,宋江能容得下他吗?当宋江在用人之际,李逵即便被用,也会时时防着,燕青就是宋江放在李逵身边的“监管人”,这一点书中交代的很清楚。得机会,宋江就要置李逵于死地。当然了,宋江要标榜仁义,杀李逵必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因为他需要一个理由,李逵又得以活下来。当他自己知道已经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不再需要理由,于是招来李逵给他下毒。只不过,李逵是宋江从江州带回来的人,众头领只知道宋江哥哥待李逵最好,揣度着宋江并不是真要杀他,再加上这帮子“哥们儿”都是些“义气”之士,所以要真心给他讲情。这会产生两种效果,宋江不得不考虑兄弟们的心理感受,所以才会饶过李逵;饶过李逵又反过来掩盖了宋江想杀死李逵的内心意图。

人之将死,会有一些不尽之事需要交代,宋江的不尽之事是什么呢?李逵。宋江说的是:“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假如他的政治理念和李逵一样,他是否应该让李逵为他报仇!而到了这个时候,李逵的反应是什么呢?他的反应是,“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这也反映了李逵的认识水平,在他看来,只有宋江这个哥哥才给过他平等。

水浒传108将的故事 篇5

52 凌振 炮轰梁山泊

53 蒋敬

54 吕方

55 郭盛

56 安道全 (为宋江治病)

57 皇甫端

58 王英 (被)单捉王矮虎

59 扈三娘 单捉王矮虎

60 鲍旭

61 樊瑞

62 孔明

63 孔亮

64 项充

65 李衮

66 金大坚 伪造蔡京文书

67 马麟 江州城救宋江戴宗

68 童威

69 童猛

70 孟康

71 侯健 捉拿黄文炳

72 陈达

73 杨春

74 郑天寿 清风山救宋江

75 陶宗旺

76 宋清

77 乐和 (劫牢救解珍解宝)

78 龚旺

79 丁得孙

80 穆春 追杀宋江

81 曹正 (和杨志打架)

82 宋万

83 杜迁

84 薛永 捉拿黄文炳

85 李忠 (打败周通)

86 周通 醉入销金帐

87 汤隆 打造钩镰枪

88 杜兴

89 邹渊 (救解珍解宝)

90 邹润 (救解珍解宝)

91 朱贵 (救李逵)

92 朱富 (救李逵)

93 施恩 义夺快活林

94 蔡福

95 蔡庆

96 李立 (差点杀了宋江)

97 李云 (押李逵被朱贵兄弟麻翻)

98 焦挺 (和李逵打,摔李逵两次)

99 石勇 (打死老千赌徒)

100 孙新 (劫牢救解珍解宝)

101 顾大嫂 (劫牢救解珍解宝)

102 张青 (结识武松)

103 孙二娘 (结识武松)

104 王定六 (杀截江鬼张旺)

105 郁保四 (抢段景住宝马)

106 白胜 智取生辰纲

107 时迁 时迁盗宝甲 火烧翠云楼

水浒传中的故事 篇6

1、血溅鸳鸯楼

两个月之后,武松由两个公人监押,发配去恩州。这天,走到飞云浦的桥上,有两个提刀的人迎面而来。武松见状,知道来者不善,早有防备,当那两个人挥刀扑来时,便叫声“下去”,两脚把他俩踢下桥去。

两个公人慌了,转身就跑。武松叫道∶“哪里跑!”把枷一扭,拆做两半,几拳把两个公人也打下桥去。他跳下桥,拾起朴刀顺手杀了三人。

武松揪住第四个问∶“谁派你来的?”那人道∶“是蒋门神和张团练派小人来协助公人害你性命。”他又问∶“蒋门神在何处?”那人道∶“他们都在张都监家的鸳鸯楼吃酒,专等小人回报。”武松一刀也把他杀了。

武松站起来,寻思半晌,怀恨道∶“不杀张都监,如何出这口气!”他解下公人尸身上的腰刀,提着刀向孟州城里走去。

武松悄悄进了都监府,爬上鸳鸯楼,躲在楼梯上,只听蒋门神说 ∶“亏了张大人替小人报仇,定要重重报答大人。”张都监说∶“我是看在张团练面子上才办这件事的,现在大概他们已在飞云浦得了手。”

武松顿时心头火起,推门进去,手起刀落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刚要起身,武松一刀砍在他脖子上,他扑通倒了下去。

张团练是武官出身,有些功夫,他抓起一把坐椅劈了过去。武松接住椅子,就势一推,把张团练推倒,上去一刀,割下了他的脑袋。

武松从死尸身上割下一块布巾,蘸着血在粉壁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然后抬腿便走,逃出城去。

2、江州劫法场

午时三刻,监斩官蔡知府骑马到来,喝道∶“斩了报来!”梁山泊弟兄听到“斩”字,立即敲起锣来。晁盖、花荣、李逵等人纷纷拿起刀枪棍棒,大声喊叫着,杀死军汉狱卒,冲进法场。

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抡起两把板斧,大吼一声,跳进法场,手起斧落砍翻了刽子手,又向蔡知府冲去。蔡知府胆颤心惊,在军汉护拥下逃离法场。

晁盖命喽罗背起宋江和戴宗,跟在李逵后边。李逵挥动板斧一味砍杀。在他斧下,官兵一排一排地倒下。梁山众好汉终于杀出法场,向城外奔去。

晁盖、宋江、吴用等出了江州,在穆弘的庄上歇息。宋江谢众人道∶“小人宋江和戴宗,若无众好汉相救,早已死于非命。诸位恩重如山,不知如何报答。黄文炳残害我俩,请诸位帮我杀了他,以雪胸中之恨!”

晁盖见现在人少力薄,要回山寨去调大队人马。宋江道∶“回山寨就来不及了,一者路途遥远,二者江州必然令各地严加防范,不好下手。如果有人知道黄文炳的住处就好动手了。”

薛永说∶“黄文炳家住在无为军城边。家有四五十口人,有个兄长,但二人分居。两家当中有个菜园子。”宋江说∶“好。现在大家去准备芦苇、沙袋。薛永和白胜先进城,明晚接应我们进去。”

第二天晚上三更时分,薛永和白胜按事先约定,在城墙上挂出白带子为信号。宋江叫喽罗把沙袋堆在挂白带子的城墙下边,然后担起芦苇踩着沙袋上了城墙。

喽罗把芦苇放在黄家兄弟两家当中的菜园子里点燃。霎时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街。宋江等在黄文炳家门外埋伏好,薛永去敲门叫道 ∶“隔壁大官人家失火,有箱笼搬来寄存,快快开门。”

大门开了,晁盖、宋江等呐喊着杀了进去,见一个杀一个,顷刻间全杀光了,财物也搬了出去,但只恨拿不着黄文炳。众好汉无奈,都上了船,摇开了,自投穆弘庄上来。

原来黄文炳此时正在江州城蔡知府处议事。他们听说江对岸无为军城起火,便到院中观望。黄文炳说∶“大人,我家失火,我要回去看看。”蔡知府忙叫派船送黄文炳过江。

黄文炳乘船向无为军城行去,这时迎面一条小船向他的官船撞来。黄文炳喝问∶“什么船竟敢如此无理!“小船上的李俊手中拿着挠钩,也不答话,一下钩住官船,纵身跳了上去,直奔黄文炳。

黄文炳情知不妙,翻身跳下水中。早就等在船底下的张顺把黄文炳拦腰抱住,扔到小船上。

梁山众好汉押着黄文炳来到穆弘庄上,把黄文炳剥掉上衣,绑在柳树上。宋江骂道∶“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三番五次唆使蔡知府害我?你平时作恶多端,人家叫你黄蜂刺,今天我要扳掉你这根刺!”

黄文炳知道难以活命,只求速死,免得受罪。宋江问∶“哪位弟兄替我下手?”李逵道∶“我来收拾这个东西。这家伙长得挺肥的,倒好烤着吃。”他拿起尖刀,一刀要了黄文炳的命。

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这天,鲁智深走进瓦罐寺寻食,寺中无人,忽见一个道人挑着酒和肉,边走边唱∶“你在东时我在西,你无男子我无妻。我无妻子犹闲可,你无夫时好孤凄。”鲁智深提着禅杖尾随,直走到后殿。

智深进了后殿院内,见那道人与和尚正和一年幼女人坐在树下桌边吃酒,顿时大怒,抡起禅杖便打,和尚、道人拿起朴刀迎战。鲁智深肚里无食,加上身上疲惫,恐敌不过他俩,便卖个破绽提着禅杖就跑。

鲁智深走到一座树林边,见一黑影闪了进去,知是翦径强人,大喝道∶“林子里的混蛋快出来!”那人笑道∶“我晦气,你倒来惹我。秃驴,是你该死。”鲁智深听了声音忙问∶“你可是史大郎?”谁知果然是史进。

二人说了别后情景,便来到瓦罐寺,见和尚、道士还坐在门前,鲁智深大喝一声,抡起禅杖就打。和尚笑道∶“你是我手下败将,怎么还敢来打!”说完操起朴刀迎击。道士上来相助,被史进杀了; 鲁智深最后也杀了和尚。

随后史进去投少华山,鲁智深也来到东京大相国寺。智清禅师听说鲁智深不守清规,就对他说∶“你是我师兄荐来的,本寺有个大菜园子,在酸枣门外岳庙隔壁,你就去那里住持管领,每日叫种菜的送十担菜来就行了。”

鲁智深看守菜园,一伙泼皮拿着礼品笑嘻嘻地说∶“听说和尚新来住持,我们邻舍街坊都来恭迎。”鲁智深听罢,请他们进屋。众泼皮跪倒在地,口里说参拜师父,却伸手去抱智深两腿。

水浒传鲁智深的故事 篇7

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他有了安身之处,隐姓埋名过起了日子。可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偶遇林冲,结为兄弟。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智深因而为高俅所迫,再次逃走在江湖上,后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就此落草。武松做了行者后,也来入伙。

呼延灼连环马为徐宁所破,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惹出事端,于是有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义,攻打青州。宋江引梁山泊头领下山增援,成功后一众人等同上梁山,鲁智深方与林冲重聚。 梁山一百单八将聚齐后,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在战斗序列中为步军头领之首。不久,宋江在满江红词中流露出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

,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等受招安后,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师父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临别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宋江征方腊,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夏侯成,却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荫子封妻,光宗耀祖,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光显宗风,报答父母,智深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等凯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听得钱塘江潮信,信中顿悟,道:“‘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盘,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径山大惠禅师最后点评鲁智深的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后两句“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是佛的所为,是佛才能做到的所以鲁智深死后得到了超脱,成了佛。

个性十足“花和尚”

且说后世为花和尚之评价“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山门

醉打金身坏,俺是人间真菩提。”确实,称鲁智深真菩提不为过,只不过这个“真菩提”看起来凶了那么一点点,但也仅是看起来……

一个五大三粗的和尚,背后还有纹身,不说见,想一想便端的吓人。但恰是人不可貌相的绝佳体现。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仗义疏财,好抱打不平的良品,当然,这不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重点。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彰显了这个人物另一个可爱之处,那就是

不受礼教所束,按说出了家做了和尚,便应该守清规戒律,好生参禅,可是鲁达他不,他不参禅不说,甚至连清规戒律也不守,做了和尚照旧下山讨酒吃肉,在鲁达看来,大概做和尚和做提辖区别仅仅是一头乌发和几点结疤而已罢。

当然,可爱归可爱,可错还是犯了,打毁山前凉亭,锤烂菩萨和山门,还硬逼僧众吃狗肉。恩,这位花和尚,第二个特点也很明显了,就是酒风大大的不正。

不过那只是酒醉时候的事,酒醒了后还是知道自己闯了祸的,而且这个错也记了很久,很久,这就扯到后话了……不在我们题目讨论之内哦。

最后再引水浒原文稍微点评一下:“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水浒传里鲁智深的三个故事 篇8

鲁智深一次在街上偶遇九纹龙史进和打虎将李忠,三人便相约到酒楼里喝酒谈论武艺,并认识了被镇关西强占的良家女子金翠莲,鲁智深听后大怒,送给银子给金翠莲父女并将其送走后,鲁智深来到镇关西处借机与其动手,只三拳便打死了镇关西。

2、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在五台上犯了清规戒律被迫到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主持给了智深一个看管菜园的工作,期间结识了一帮泼皮无赖,有一次在菜园喝酒,被一只乌鸦叫声所烦躁,鲁智深边走到杨柳旁双臂抱紧大树,把腰胯一扭把一棵杨柳树连根拔起,众泼皮皆曰:师父非凡人,乃真神也!

3、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水浒传小故事 篇9

武松那天在“景阳冈小酒馆”连喝了十八碗酒,已经醉得不成人样,晃晃悠悠、神志不清。酒保劝他住店,告诉他山上来了猛虎,这武松借酒发疯,把酒保大骂一回,晕晕乎乎就上了景阳冈。

??喝醉酒的人最没出息,武松也是个人,困劲上来只想着睡觉,谁还顾什么老虎。

??话说这武松正躺在石头上睡觉,突然被一阵猛虎的吼叫声惊醒,武松不禁一身冷汗。他觉也不敢睡了,提着根梢棒胆战心惊的躲在大青石后面(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谁也不会傻到掂着根棍子去和老虎拼命)。那老虎的吼叫声越来越近,武松躲在青石后面哆哆嗦嗦(已经很不错了,不信深更半夜把你放老虎跟前,怕是早吓死了)。突然,听到那大虫一声惨叫。武松大着胆子伸出头,看见那大虫竟然被猎人的铺兽夹子夹住了。武松心里面这个美呀,哈哈,老天保佑躲过一劫。

??那大虫两只眼睛铜铃般大小,黑夜里冒着绿光。武松一会也不敢在这上上待着了,这老虎不可能和自己一样是光棍汉吧,要是再蹦出一只母老虎来(其实,武松当时也不知道这只老虎的性别),可就要了命了。

??武松一溜小跑往前跑了几步,突然想到自己什么礼物也没有带给哥哥(那几年,武松混得够惨的,碰到个黑心老板,一年多没有给他开工资。在酒馆喝十八碗酒,完全是因为那里的酒便宜,他好几年没有喝过酒了),他想好歹那只老虎被夹子夹住,与其便宜了猎人不如便宜了自己。

??武松胆量果然过人,他手提梢棒凑到大虫跟前。那大虫见人过来了,把个铁架子拖得“哗哗”响,可把武松吓了一跳,这个家伙要是从铁夹子里面挣脱出来,自己可吃不消。

??武松再仔细一看不由乐了,敢情那老虎两条后腿都被夹住了。武松斗着胆子走上前,挥起梢棒冲老虎头上就打下去,未曾想到一激动棒子打在树枝上,老虎没有打着棒子断了。武松气得直跺脚。

??武松到底是个聪明人,他看着头顶这棵大树有了主意。武松搬起块大石头,吭哧吭哧爬到树上,他举起石头冲老虎就砸过去,也就这么巧,石头正好砸老虎头上,老虎一声没吭就倒在地上。武松坐在树上还琢磨,平时投石头没有这么准过呀。

??武松多聪明,他从树上下来后没有凑到老虎跟前,他怕老虎装死。武松又

从地上捡起几块石头使劲砸向老虎,那老虎纹丝不动,武松这下放心了。他大摇大摆走到老虎跟前,武松心里想以前光骑过马从未骑过老虎,今天就过过骑老虎的瘾(这里就看出武松的确是胆量过人,深更半夜、孤山野岭,谁有胆量爬死老虎身上玩,反正我是不敢)。

??这武松光骑着还不算,他伸出铁锤般的拳头冲着老虎脑袋一顿猛打。

??骑也骑够了,打也打足了,武松心满意足的从老虎身上下来,他费尽力气打开铁夹子把老虎的两条后腿弄出来。这武松是真厉害,深更半夜拖着老虎后腿就往山下走。

??眼看快要出山了,就看见树丛中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再仔细一看竟然露出一个虎头,定是那母老虎来找丈夫了,武松当时吓得就晕死过去。

??武松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身边围了好多猎人,他们头上都戴着虎皮帽……武松从小就有吹牛的习惯,怎么肯放过这个机会。

杨志卖刀

杨志失陷花石纲,被迫流落关西。收拾钱物,欲往东京打点,不想路遇林冲剪径。众久慕杨志威名,欲共举大义,奈何那王伦非爱才之人,杨志又难舍功名,终别了梁山,直奔光明前程而去。不曾想,却流落东京街头,衣食无处,被迫卖刀,一时性起,杀了泼皮牛二。此典妇孺皆知,因觉正史有误人之嫌,今斗胆试弹。杨志落魄如斯,却不甘流落草莽,盖因其面子情结作怪。“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此话从根源上剖析了杨志命运的结点。世代忠良,虽家道中落,仕途不畅,仅以“小时曾应过武举”,最终“做到殿司制使官”,却不敢有违家训、不思进取,沦为草寇更是大逆不道了。杨志的命运同林冲有几分相似。一心忠孝,却无用武之地,反遭奸人百般凌辱。“逼上梁山”,实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悲怆。然而,若就此以为杨志节烈、忠义,便大错特错了。想那花石纲本是劳民伤财之物,而杨志却以之为己任,实属目光短浅;失职后,三番五次使钱行贿,欲减其咎,重入仕途,更是猪油蒙心;杨志如若真是节烈,怎会行此狗苟蝇营之事?遇梁山英雄相邀,百般推辞,非为不愿,实为不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岂非正符合杨志豪侠心性?然而,思虑祖上威名,便多了份社会角色,少了份自我角色。然而,最终逼上梁山,还是压榨出杨志衣襟下的那个“小”来。既然题为“卖刀”,刀不得不谈。大多的视线将“刀”定义为引子、道具,然而,“刀”本身也具有象征意义。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尊严”,似更为妥当。刀为祖上所传,“宝”并非因其利,更因其所延伸的抽象意义,即“尊严”。想那杨

志定然不会想到有卖刀的一天,即便想到了,也定然会对自己嗤之以鼻。然而,到了食不果腹,无路可行的境地,刀,还是卖了。尊严,原来在生活面前不值一哂? 面子至上的杨志,不能货卖识家,虽觉悲哀,却不得不如江湖艺人一样斩铜钱、吹毛发地当街现宝,竟偏巧碰上个赖货。想来,杨志风光时定不拿正眼瞅那牛二的,无奈英雄末路,不得不与之周旋。让人深觉安慰的时,杨志毕竟还是有点儿血性的,他挥刀的那一刻,才是其本来面目。“刀斩牛二”时的杨志,竟然恢复了几分豪情,让人叹惋。可怜那戴着忠孝面具的杨志,尚需借助牛二这个泼皮来砸碎枷锁,找回真我。

逼上梁山

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一看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里看守菜园,结识了当地的一帮泼皮。这一天,鲁智深正在菜园里给泼皮们演习武艺。墙外一个官人看见,高声叫好,原来是禁军教头林冲。两人一见如故,就结拜为兄弟。

林冲的上司太尉高俅,有一个义子高衙内,几次想霸占林冲的妻子,都被林冲吓跑了,因而一病不起。高俅等人设下毒计要害林冲,他们假借要看林冲买的宝刀,把他骗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反诬他“手持利刃,蓄意杀人”。于是,把林冲判了重刑,刺配沧州。又用重金收买了押送的差役董超、薛霸,让他们在半路上结果林冲的性命。

董超、薛霸押解林冲上路,走了不几天,来到一个险恶的地方,叫野猪林。林中松柏参天,枯藤缠绕,阴森森不见一丝阳光。董超、薛霸暗中商量,准备在这里下手。董超说:“走了半天,在这里歇会儿吧!”薛霸说:“要歇也得先把这家伙捆起来。”林冲说:“我哪里还能跑啊?”薛霸不由分说,掏出绳子把林冲绑在大树上。董超这才过来说了实话:“我们奉了高太尉的命令,要在路上结果了你。”薛霸在一边举起了水火棍向林冲头上劈来。林冲被绑在树上,动弹不得,只好长叹一声,闭上眼睛等死了。正在这时,只听“当啷”一声,薛霸的棍子没有打着林冲,却被打飞了。从树后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抡起禅杖就打,吓得两个差役慌忙跪地求饶。林冲睁眼一看,原来是鲁智深前来相救。

鲁智深知道林冲被陷害,就想方设法搭救他。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一直在暗地里跟着,果然在野猪林这里救了林冲的性命。鲁智深一路护送着林冲到了沧州。

智取生辰纲

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快走!”

他们到了黄泥冈。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杨志说∶“这是黄泥冈,正是强盗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

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

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车的在乘凉。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卖枣子到东京去的。”杨志这才放下心来。

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他走到松林边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酒喝,也解暑气。”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蒙汗药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白胜说∶ “好,五贯钱一桶。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边吃枣子,一边喝酒。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点枣子,进松林里去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蒙汗药倒在瓢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吴用拿酒瓢到另一桶酒里舀出一瓢说∶“我再喝一瓢。”白胜一把夺过吴用手中的酒瓢,放在酒桶里搅了两下,说∶“你这客人有头有脸的,却不是君子。”

众军汉见卖枣子的喝了酒,都说∶“我们也买一桶吧!实在太热太渴了。”老都管也说∶“冈子那边没处讨水喝,就让大家买了喝吧!”杨志见卖枣子的喝了没事,就说∶“既然老都管说了,就去买了喝吧!”

众军汉凑了五贯钱去买酒,白胜却说∶“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众军汉陪笑道∶“那是说笑话,何必当真。”吴用把白胜一推,说∶“大家都出门在外,做点好事吧!”说着把酒桶送给军汉。

吴用又拿些枣子说∶“给你们下酒。”众军汉谢了,轮流用瓢喝酒。连老都管、虞侯和杨志都喝了。顷刻间,杨志等十五人个个头重脚轻,先后软倒了。

晁盖等七人马上推着小车从松林里出来,把枣子倒在地上,把十一担金银珠宝装进车里推着就走。

杨志酒喝得少,先醒了,他爬起来,看见其他人都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财宝全无,指着骂道∶“都是你们不听我的话,遭人暗算,丢了生辰纲,连累洒家。”

拿起朴刀,叹了口气,下冈去了。

众人这才醒过来,老都管说∶“生辰纲失了,杨志也走了,我们怎么办?”有人说∶“就说是杨志和强人串通一气,用蒙汗药把我们麻翻,把金银珠宝全抢走了。”众人立时收拾停当,回去禀报去了。

再说杨志走到一片树林里,突然一个赤裸上身、背上刺着花的和尚对他喝道∶“你这混蛋,是哪里来的?”杨志反问∶“你是哪里的和尚?”那和尚不回话,抡起禅杖就打,杨志挺起朴刀相迎。两人就在树林里打了起来。

那和尚卖个破绽跳出圈外,喝声∶“且慢!你这青面汉子是什么人?”杨志道∶“俺是青面兽杨志。”和尚道∶“俺是花和尚鲁智深。”

杨志笑道∶“你不是在相国寺吗?怎么来到这里?”鲁智深道∶ “因俺救了林冲,高俅不许相国寺收留俺,俺想上二龙山宝珠寺安身,寨主邓龙不肯,俺打败了他,他就跑上山去,把住关口,俺攻不上去。”

杨志引鲁智深住进操刀鬼曹正开的酒店。曹正和杨志相识,听说他俩要上二龙山,就说∶“我有一计,不知两位中不中意?”杨志道 ∶“愿闻良策。”曹正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二人决定依计而行。

次日,曹正和打扮成乡下人的杨志把鲁智深用活结绳索捆了,押着来到二龙山关口。曹正对邓龙说∶“这胖和尚说要请梁山泊来打二龙山,还要扫平附近村庄,我把他灌醉捆了献给大王。”邓龙大喜,开关让他们上山。

2020水浒传名著故事 篇10

水浒传故事1

杨志受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五月中旬天气酷热难当,杨志却叫随从军士晚出早息,顶着烈日赶路,众人怨声载道。到了黄泥冈,众人不顾杨志的劝阻,放下车子休息。

吴用等人化成贩枣商人也歇息在此。

白胜装扮成卖酒汉子沿路叫卖。杨志担心酒里有毒不让军士买。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了毒。杨志等人不明就里,糊里糊涂买了酒喝,结果一个个晕倒,生辰纲全部被吴用等人劫走。

关于水浒传的小故事2: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豹子头林冲因得罪了高俅,被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结果(杀害)林冲。两公差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

在野猪林,见四面无人,两公差便凶相毕露,不由分说把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二人正要下手,忽然听见有人大喝一声,接着跳出来个和尚,原来是鲁智深,他一直在暗中保护林冲。

鲁智深捡了禅杖,怒火冲天地朝两公差打来。两公差惊得魂飞魄散,不敢动弹一下。鲁智深来到林冲面前,把绳子割断,扶起林冲,一路护送林冲安全到了沧州府。

水浒传故事2

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董超和薛霸受陆虞侯的指使,要趁机结果了林冲的性命。就在薛霸举起水火棍,往林冲的脑袋劈下来的刹那,松树背后突然雷鸣似地喊了一声,一条禅杖飞了过来。随后,花和尚鲁智深便跳将出来,吓得董薛二人大气不敢出。鲁智深扯出戒刀,割断捆绑林冲的绳子之后,开口便是一句:“兄弟,洒家忧得你好苦。”

从世俗的层面讲,鲁智深根本犯不上冒死去救林冲。因为,他们不过是几面之缘。第一次见面,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为一伙泼皮无赖们耍禅杖,被墙外的林冲看见,他不由得赞了一句:“端的使得好!”再后来,就是鲁智深陪着林冲喝过几回闷酒。也就是说,他们之间除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根本谈不上交情。

倒是陆虞侯这厮,怎么也让人想不到他会害了林冲。他俩是什么交情呢?富安第一次向高衙内介绍时说:“陆虞侯陆谦,他和林冲。”那么,林冲怎么评价他们的关系呢?火烧草料场后,林冲一脚踏住陆虞侯的胸脯,一手拔出刀来,搁在他的脸上,骂道:“奸贼,我自幼与你相交,今日倒来害我!”你瞧瞧,原来,这陆虞侯打小就跟林冲好得一塌糊涂。

——的哥儿们,下了最狠的毒手。

再说说卢俊义。他被吴用诓骗到梁山,小住了一阵子。回来后,就被梁中书抓进了大牢。

管牢的节级(牢头)是一个叫蔡福的人,在打过卢俊义三十杀威棒之后,准备回家一趟。他刚出门,墙下转过一个人来,手里提着个饭罐,面带忧容,蔡福认得是浪子燕青。蔡福问:“燕小乙哥,你做什么?”燕青跪下,眼里噙着泪花,说:“节级哥哥,我家主人卢员外吃屈官司,这是小人在城外讨得半罐子饭,烦请节级哥哥做个方便,送饭与他吃。”

其时,卢俊义已众叛亲离。管家李固在官府那里告了他,说他投奔了梁山,不但趁机吞了他的万贯家产,而且还跟他的娘子贾氏做成了一路——也就是说,媳妇也背叛了他。唯有燕青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结果被赶了出来,流落街头,成了乞丐。

然而,在卢俊义人生最恓惶的时候,只有这个乞丐还想着他。

若论李固和燕青,卢俊义都有恩于他们。李固原本是东京人氏,来大名府投奔人不着,差点冻死,正是卢员外救了他。燕青呢,自幼父母双亡,是卢员外把他养大。当然了,卢俊义对李固最厚,让他当了整个大家族的总管。

所以,卢俊义从梁山回来的路上,当燕青把李固和他媳妇促成苟且一事讲出来后,卢俊义是一百个不相信。他“一脚踢倒燕青”,说“李固有几颗头,也不敢做恁般勾当”。

然而,人生常常开人生观的玩笑。你相信谁,有时候,最后就要害在谁手里。这还不算完,李固生怕卢俊义不死,先是买通了蔡福,希望在牢里就把卢俊义给结果了。事情没有成功,见卢俊义要刺配到沙门岛,李固又买通董超薛霸,希望在押解的路上杀了卢俊义。

如出一辙的是,还是在一处树林里,薛霸举起水火棍,往卢员外的脑门上就劈下来。就在这时,一支快箭射来,正中薛霸心窝,接着,又一支箭,射中了董超的脖项,要了两个贼差人的性命。你道救了卢俊义的是谁?又是燕青。卢俊义睁开眼,看到燕青之后说:“小乙(燕青),莫不是魂魄与你相见么?”一声“小乙”,泪如雨下。曾经前呼后拥声名显赫于河北大名府的大财主卢员外,到最后,身边冷清得,只剩下燕青燕小乙一个人了。

这个世界,最照得见冷暖的是人心。你得势的时候,哗啦啦身边聚着一帮人,你失势了之后,那些平素阿谀奉承嘘寒问暖的人,一下子便作鸟兽散。甚至,有的还要在你的身上踹上一脚。那个最亲近的人,你本以为最可靠,结果就是这个人靠不住。相反,那个离你远远的,平时有一搭无一搭的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你。

砖儿何厚,瓦儿何薄?问世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扑朔迷离的人心,不到落魄处,真是看不清。问题是,等你看透了看清了,当好人坏人水落石出,当人性美丑尘埃落定,你的人生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水浒传故事3

这一天,李逵和梁山兄弟朱富吃了早饭后,趁着天还没有大亮,便手提朴刀,背了包裹,径投山间小路而去。朱富在后面喊道:“不要走小路!近日山中有猛虎伤人,又有劫路的盗贼,还是走山间的大路好。”

李逵笑道:“天下好汉,闻俺之名,无不惧怕。我却怕什么拦路的毛贼,伤人的猛虎!”说完大步而去。

李逵归心似箭,迈开脚步,大步走去。走着走着,只见前面闪出一片松林,烟笼雾锁,十分险恶。李逵是个胆大粗豪之人,根本不觉害怕,直走进去。突然,一个大汉从树上跳下,暴喝一声:“黑旋风李逵在此!识相的留下买路钱,免得伤了性命!”

李逵一惊,寻思此处如何又有一个黑旋风?定睛一看,只见那人面黑如炭,如烟熏火燎一般,手持两柄大斧,倒也威风凛凛。李逵大怒,心想天下或有同名同姓之人,岂有绰号、兵刃都相同的?眼见得是冒俺之名,坏俺的名声了。他心头火发,怒喝一声:“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拦路抢劫!”挺着手中朴刀直冲过去。李逵原想这家伙既敢单独劫道,必然有些武艺,谁想刚一交手,那汉便手忙脚乱,撑持不住。转身欲逃之时,被李逵腿上一刀,砍翻在地,李逵一脚踏住,大声喝问:“你这毛贼可认得老爷?俺便是江湖上黑旋风李逵!你冒名打劫,罪实难容。俺今要为此地除害!”说罢举刀便砍。

那汉连连求饶:“好汉饶命,若杀我一人便是杀我两人。”

李逵听他说的蹊跷,便住了手,问:“你快实说,是怎么回事?”

这汉子贼眼看了看李逵,便花言巧语哄骗说:“小人名叫李鬼,只因家境贫寒,上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力赡养,没办法才脸涂黑墨,出来干这短命的营生。因黑旋风在江湖上名头厉害,神鬼皆怕,人百无一能,想借老爷的名号吓人,得些财物,孝养老母,实不曾杀害一人。如今老爷要是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定然饿死。”

这李鬼一席话,连拍带哄,说得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既舒服又心酸,肚里寻思,听此人之言,倒是一个孝顺的人。我只因娘在家受苦,才特地回乡来接母亲到山寨享福,岂可又杀孝母之人?若杀了他,恐天地也不佑我。想到这里,顿生恻隐之心。

“俺看你是一个孝子,今天饶你性命。我再给你十两纹银,速去改做别样营生,赚钱赡养老母,再不可如此伤天害理,败坏俺的名声。”

李鬼喜出望外,接过银两;千恩万谢地走了。

天已放明,李逵行路辛苦,觉得又饥又渴。只见远处山凹里隐隐冒出几缕炊烟。李逵大喜,刚到附近,正好看见一个村妇到溪边淘米。李逵便道:“大嫂,俺是过往客人,行路饥渴,又不见酒店。我给你一贯足钱,烦大嫂给我做些酒饭。”

那村妇见李逵相貌凶猛,不敢不依,只说没酒,躲到灶间烧火做饭去了。李逵坐了一会儿,自往房后净手。眼望不远处沂岭山脉连绵起伏、山高林密,想到山那边就是自己的家乡,今晚就可见到老娘,心中高兴非常。猛然间,李逵听到屋里有人说话:“哎哟,我说当家的,你这是在哪摔坏了腿,一瘸一瘸的?”

“咳!差点和你见不上面。”一个汉子恨声恨气地说,“实指望出去劫个单身客商,也好得些财物,不想今日丧门星值日,偏偏碰上真的黑旋风李逵,是他砍了我一刀。要不是我能说会道,三言两语骗过这黑贼,我此时早巳是刀下之鬼了。我怕这天杀的没走远,在外面躲了一会儿,现在才回来。”

那妇人忙说:“不要高声。刚才一个黑大汉手提朴刀来我家要吃饭,莫不正是他?我见他包裹沉重,定有金银,此人不能放过。”

“不论是他不是他,饭里放些麻药,杀了他,得了金银,到沂水县城里作买卖,怎不强似这里!”

李逵一听大怒,心想我饶你性命,如今又合谋害我,看来真是天理难容。大喝一声,挺起朴刀冲进去。这李鬼魂飞魄散,转身欲逃,早被李逵一刀砍死。再去杀那恶妇时,已不知去向。

这时锅里米饭已熟,李逵尽饱一吃。临行之时,心想这贼窝决不可留。于是放了一把火,转瞬间几间草房便烧为平地。

水浒传故事4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后,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却被奸臣迫害,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下场。

读了《水浒传》后,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腐败的王朝。不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会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怎么办?那就只好打!打到剩一个为止。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择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字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后,“忠孝节义”四字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忠孝节义”泛滥的背后,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悲剧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义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牺牲者。历史上,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么讲“忠孝节义”。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忠孝节义”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与轻重。如果像宋江这样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小小草寇,就把“忠孝节义”放得如此高,岂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大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兵马;第二,使别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腊,人马从一百零八人减到二十七人,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跑回去领赏,那就是拿自己的队伍开玩笑。打方腊,实质上也是从招安开始的。投降,相当于去当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务,就是帮猎人逮猎物。以盗治盗,这种封建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来?

宋江犯的以上三个错误,基本上就是他起义失败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绵羊一般,任由奸臣们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这个下场外,别无选择。

水浒传故事5

因为三拳打死了郑屠的鲁达在逃亡的过程中,再次遇见了自己所救的那对父女,此时这对父女已经有了好的归宿。所以作为他们的救命恩人,鲁智深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款待,同时得到了被救女子的丈夫的介绍,前往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鲁智深身材高大,很有气势,不想普通的僧人那样长得很文弱,因此他的那些师兄弟们都很排斥他,认为他不是个当和尚的料。对他多番刁难,甚至故意引他吃酒,让他犯戒。喝的伶仃大醉的鲁智深果然没有让这些和尚失望,将五台山半山腰上的亭子和寺庙门前的泥塑的金刚都打坏了,最终方丈让他离开五台山,并推荐他去大相国寺,当人在哪里鲁智深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被派去种菜。

种菜的鲁智深安分了许多,但这并不代表他安分,别人就不会给他找事,但是他凭着自己的本事降服了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人,并且给他们表演了倒拔垂杨柳。因为要使出很大的力气,穿着衣服施展不开,所以鲁智深脱掉了上衣,露出了身上的纹身,然后大家就叫他“花和尚”了!

生性豪爽的鲁智深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称呼,反而在东京认识了禁军总教头林冲,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结拜兄弟,并在之后仗义出手救了林冲。在后来他又跟着杨志、曹正等人在二龙山落草为寇,过上了自在生活。之所以入伙梁上,则是在打败了武松,三山聚义之后,受到了大家的热情邀请。

上一篇:暑假实践锻炼总结报告下一篇:eap福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