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排设计思路

2024-06-21

强排设计思路(精选3篇)

强排设计思路 篇1

刘家峁煤矿强排系统

安全技术措施

2015年1月16日

0

强排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刘家峁煤矿已按设计要求完成了井下排水系统,井下设有中央泵房和中央水仓以及临时水仓。排水管路及水泵已安装完毕。

二、矿水文地质特征:

1、水文地质情况:

(1)由于本矿上部为1-2煤采空区,根据实际开采情况分析,采空区内积水较少,因此上部采空区对本工作面无影响。

(2)1-2煤与2-2煤之间顶底岩性多以砂岩为主,无较大地质构造,为不导水层,多以裂隙水为主,且水量较小,对本工作面开采无影响。

(3)虽然采空内的积水不多,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重视探放水工作。

2、矿井涌水量:

根据矿井初设表明:矿井正常涌水量45m3/h, 最大涌水量60m3/h。

三、安装强排系统的目的:

煤矿井下水害不仅直接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且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实践证明,对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卧泵加矿用潜水泵排水系统是解决矿井正常排水和抗灾抢险排水的有效方案。建立抗灾强排系统的必要性防治煤矿水害除了建立健全预测预报体系外,建立强大的防排水系统是积极有效的措施。尤其是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有突水危险的煤矿,除了保证完善的正常排水系统外,还必须建立强排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井下排水系统均采用中央泵房、电机驱动卧式离心水泵的设计模式,这几乎成为煤矿生产排水的定式。电动机和开关柜等主要电器设备,虽具有防爆性,但不具有防水性。一旦遇水侵害,必然造成电气系统损坏而断电。当煤矿发生突水事故时,瞬间涌水量往往极大的超过泵房的最大排水能力,因排量不足造成泵房被淹,排水系统瘫痪,从而发生淹井事故。鉴于此,对于有突水危害或者局部突水严重难以有效治理的矿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抢险救灾,有必要建设强排系统。卧泵加潜水泵的强排系统矿用大型潜水泵是可以全部淹没在水里工作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不仅运行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振动噪音小、效率高,而且解决了大功率卧泵电机散热导致泵房温度过高的问题,尤其是在突水水患严重的煤矿,突水后仍能继续工作,可以避免淹井或延缓淹井,为人员撤离和抢救设备赢得宝贵时间,避免或减小淹井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矿用潜水泵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布置方式。卧式布置设备安装、维修方便,但多台潜水泵布置在一个泵井内会使泵井宽度太大或增加泵井数量,致使施工困难,经济不合理;而立式布置可多台潜水泵同井布置,但安装起吊、维修较麻烦。因此两种布置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据矿井围岩状况、潜水泵数量及电动机功率等确定采用立式潜水泵还是卧式潜水泵。还需注意的是强排系统的控制应设置在地面。矿用潜水泵虽然在排水方面具有卧泵不能替代的优点,但也具有要求水质高、不宜频繁起停、检修困难等不利

因素,这也是目前潜水泵没有在矿井主排水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卧泵作为主排水设备抗灾能力又明显不足,因此,对于有突水危险的矿井,将卧泵和潜水泵组合起来,形成正常排水使用卧泵、发生水害时使用潜水泵或同时使用卧泵和潜水泵的排水系统,既方便正常排水,又能发挥潜水泵强大的抗灾排水优势,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防治水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型潜水泵排水设备在抵抗水害、灾后恢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已在国内外煤矿的排水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矿用潜水泵不仅排水量大、扬程高,而且能在地面控制,泵房淹没后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中建立强大的矿用潜水泵排水系统或采用卧泵加潜水泵排水系统的方案,变被动堵水为主动排水,对避免淹井、抗灾抢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对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增建潜水泵强排系统是非常正确的,卧泵加潜水泵排水系统是解决矿井正常排水和抗灾抢险排水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案。

四、强排系统设备及管路安装:

(一)强排水泵的选择:

1、主斜井内安装的水泵型号:BQW88-110-45

2、副斜井内安装的水泵型号:BQW88-40-22

(二)安装强排管路两趟: 1、2-2煤辅助运输大巷800m处至副斜井井口安设1趟φ108强排水管路,直排地面。

2、主水仓至主斜井井口设置有1趟φ108强排水管路,直排地面。

3、安装管路采用自制的角钢(L50×50mm)焊接而成,间距为5m,每个架子采用2套膨胀螺栓(18×300mm)固定,然后用U型卡子(M10×400mm)固定钢管。

4、副斜井内管路安装在入井方向的右侧,距地1800mm,全长1300m。

5、主斜井内管路安装在入井方向的左侧,沿底铺设,全长300m。

6、采用地面供电的方式。电压等级为660或1140v。

7、强排管路先刷防锈柒二遍,再刷二遍天蓝色柒。

五、安装强排系统的重大意义:

为使矿井不再受水害威胁,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建设矿井的强排泵房排水系统十分必要。排水方案由于潜水泵可在地面直接控制,当遭受水患时潜水泵不受淹没的威胁,对恢复生产也十分有利,有卧泵不可比拟的优点。

六、安全技术措施:

1、井下运输必须使用无轨防爆胶轮车。在开车前,司机及跟车人员必须对紧固、捆绑情况、装车次序和方向、装车数量、装车高度和宽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运输。

2、入井车辆驾驶员必须证件齐全(车辆驾驶证、上岗证等),证件不全者严禁入井。司机严禁酒后驾车;司机身体状况不好严禁驾车。

3、车辆入井前,必须做车辆安全检查,司机必须配戴矿灯、自救器,穿好工作服、严禁带烟火、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检查车辆的车况、灭火器、接地装置是否完好;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4、车辆在所有巷道行驶时,注意沿线通风设施及电缆、管路的安全,严禁撞坏通风及井巷设施。运行车辆必须喇叭完好,倒车时应有警示信号,长距离倒车时,不准取消倒车信号。

5、运输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在辅运大巷中重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20km/h,空车行驶速度不超过30km/h,车辆在巷道中转弯时,速度不超过10km/h。运输途中遇有行人,要发出信号,减速通过。能见度低时,也必须减速行驶;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车,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减少影响,保证安全。不许在坡上停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6、两车相会,升井一方要停靠一旁,关掉大灯,待对方车辆通过后再行车。支架搬运车运行时必须放好警戒,严禁人员进入通道。

7、行车中遇有路基不好或道路上有障碍物时,不得强行通过,待清除路障后再通过,车辆通过风门和拐弯必须减速慢行,并发出声光信号。

8、车辆转弯、倒车时,要预先观察来去方向是否有异常情况,转弯或倒车时要操作自如,不可手忙脚乱突然加速或刹车。

9、物件运至指定地点卸车时,必须在专人指挥下进行,严禁野蛮卸车或随意卸车。

10、装车时,随时注意车厢的变化,避免发生危险。

11、行车中遇有锚索或长锚杆,车辆要减速通过,避免刮伤车辆及使顶板破碎。车辆在运行时不得进行检修。

12、地面运输车辆,司机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和《驾驶员管理条例》,空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重载车行驶速度不得40km/h,遇有行人和车辆要鸣笛示意。

13、车载物件发生散脱、窜位等问题时,司机要及时停车,经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行驶。

14、不可抢行争路,互不相让,必须遵守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礼让三先”的行车原则。

15、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人员在巷道内工作前,首先检查巷道内的围岩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工作。

16、施工前应准备好电焊机、扳手、铅丝、塑料布、电焊条、手锤、电焊机电源线等材料工具。使用前由现场负责人指定专人进行安全检查,可靠时方可使用。

17、现场负责人安排专职电工负责找好电焊机电源,并向电工交代停、送电注意事项,并在停电、接线、送电、拆线的过程中严格执行监护、验电、放电,并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18、电焊工作必须由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电焊工担任,工作中要精力集中。

19、电焊机和其他工具及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由现场负责人负责检查,禁止不完好的工具入井。

20、在使用电焊前,由瓦检员检测施工地段前后20米范围内的

瓦斯浓度(不超过0.5%),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电焊操作。由现场负责人检查施工地点前后各20m范围内支护情况,只有在支护完好的情况下方可施工,如支护不完好,应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由现场负责人再次检查支护完好情况,支护完好时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前风筒距迎头的距离不大于6m,符合要求方可进行施工。

21、在使用电焊焊接或切割轨道时,操作过程中,瓦检员每30分钟测量一次瓦斯浓度,瓦斯超限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待瓦斯浓度降到规定值以下时,方可进行作业。

22、进行电焊工作前,先对巷道内洒水降尘,将施工地点巷道用水进行冲洗,并由现场负责人联系瓦斯检查员检查巷道内的粉尘、瓦斯浓度,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电焊作业。

23、在施工时当班安监员必须到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按本措施施工。

24、在使用电焊前,必须在工作地点铺一层沙石用来接火星,厚度不小于3mm,并准备两只完好的灭火器,不少于0.2m3的砂子,及一只水桶;并将供水管接至施工地点。灭火器材必须放在上风口。

25、使用电焊机前由现场负责人安排工作人员将使用地点的顶板用塑料布遮起,必须将电焊机放在干燥的枕木上,电焊机电源线必须挂起,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进行焊接工作。

26、进行焊接工作时必须由现场负责人安排工作人员,将工作地点20m周围的可燃物清理干净。使用电焊机时必须由专职电工接线,并由责任心强的维修人员操作。

27、使用电焊机时,必须由专职电工对电焊机进行安装可靠的接地装置。

28、在使用电焊工作过程中要及时用水浇灭火星。

29、工作结束后,工作地点应用水喷洒,并由现场负责人安排专人在工作地点监视1小时,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30、每次焊接完工后,及时将电焊机切断电源,并及时将电焊机撤除工作地点,每班工作结束后由施工负责人向项目部调度室和矿调度室汇报。

强排设计思路 篇2

近年来, 国内部分城市相继遭遇灾害性降雨, 发生严重的内涝积水事件, 造成较大财产损失, 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转, 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城市内涝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大城市经常出现的通病, 一场暴雨就可以检验一座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排水问题, 无论是建设问题、管理问题, 还是技术问题, 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寻找解决的办法。

2 雨水排水系统在改善城市内涝中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水泥地面, 硬化屋面越来越多, 自然生态的雨水排放系统被改变和破坏, 雨水落到地面以后, 产生大量的径流, 造成很多城市的内涝水灾。雨水排水系统作为一个完善的管网系统, 承担着将雨水排入河道, 避免城市内涝灾害的关键作用, 它属于排水工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虽然现在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很多城市都有, 但一旦遇到大雨暴雨时, 怎么样很好的解决内涝问题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 改进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应对内涝风险

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 主动地采取必要的策略与措施, 通过城市“规划、市政、水务、环境”管理目标的协调, 通过合理地规划与设计, 采取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 应对城市化区域气象降水的复杂问题[1]。其中, 雨水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 是应对城市内涝的重要技术措施。

通常雨水排水系统由收水设施、雨水管道、雨水泵站、下游出路等几部分组成, 雨水管道是输送机构, 负责将雨水从源头送至末端;雨水泵站是一个雨水排水系统的末端机构, 担负着提升出水, 排放入下游河道的功能, 是排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城市内涝, 减小其危害, 因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可以在雨水泵站的设计、雨水管道的设计等等几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3.1 雨水泵站设计规模考虑一定的安全余量

在雨水排水系统中, 处于管网末端的雨水泵站兼有城市防汛排涝的功能, 泵站功能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成立的关键因素, 泵站规模确定的合理性也成为一个排水系统科学完善的标志。设计规模过小容易造成厂房被淹等事故, 若过大则会造成大量的浪费[2]。

一般雨水泵站规模的确定是由雨水管道终端的设计流量提供, 雨水管道一般按照满管重力流进行设计, 由此计算出某地块内的总管道设计雨量进而确定为雨水泵站的规模, 且雨水水泵不配备用泵。在实际运行中, 中、小雨情况下, 雨水在管道中流动, 不会溢出管道及检查井, 但在出现超设计标准雨量, 雨水较大时, 管道已承纳不了过多地面雨水, 雨水会溢出检查井, 在路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漫水层, 从而造成路面积水, 此时管道内雨水已不再是无压重力流, 而呈现有压流, 因此管道在承压工况下所通过流量会增大, 如图1所示。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 一些新建区域可以通过提升设计标准、提高管网规模、提升河道容量、设置调蓄管涵等方式整体性解决内涝问题。但在一些老城区, 尚无条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造, 该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举例如下。

工程实例:

天津滨海某区域雨水泵站系统的收水面积为180 ha, 暴雨重现期P=1年, 综合径流系数0.6, 地面集水时间15 min, 泵站设计规模为8.0 m3/s。雨水系统主干管起点为该系统的西南角, 沿东西向主干道自西向东敷设Ф 400 mm~Ф 600 mm管道, 并沿南北向自南向北敷设Ф 800 mm~Ф 2 400 mm雨水管道, 在拟建泵站上游的交汇井内汇合为双排Ф 2 400 mm雨水管道, 最终排入雨水泵站, 雨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规划景观河道。经过分析、比较以及论证, 泵站最终的设计规模为9.6 m3/s, 以提高泵站的提升能力 (如表1所示) 。

由此可见, 泵站规模增加20%, 工程造价增加不到10%。占地面积不需增加。同时将进泵站的2 400 mm雨水管道扩大为2 600 mm, 以提高一部分排水管道的调蓄容积。

综上,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考虑到水泵的造价远低于雨水系统管道总造价, 而且在降雨重现期P=1年的工况下, 增加20%~30%的泵站规模, 可以达到排出降雨重现期2年~3年的降雨水平 (见表2) 。

因此在设计雨水泵站规模时, 可以考虑增加一定安全余量, 以保证在不过多增加造价和占地面积的前提下提升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3.2 适当提高雨水主干管道管径

雨水主干管道是进入泵站的最终通路, 也是一个排水管网容水的主要空间。工程进行雨水主干管道管径设计时, 在计算管径的基础上,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 适当提高管径级别, 对雨水主干管道进行适当放大, 强化管道的存水能力, 以使管道具备一定体量的调蓄容积。同时, 在暴雨来临前, 腾空主干管道, 有条件的减少外溢雨水的产生。

提高管径的级别, 会在已显紧张的城市管道排布空间中造成一定困难, 因此此项措施的实施需要同建设管理部门、管线综合编制部门一同协调解决。

3.3 优化沉泥井设置位置及数量

在雨水系统日常管道检修中, 可以看到雨水管道与检查井中的泥沙沉淀, 对过水断面产生明显的影响。

经过国内一些内涝灾害的实践检验, 雨水管道中杂物严重堵塞的情况也成为内涝产生的原因之一 (见图2) 。排水管道中的杂物大部分通过检查井等设施予以截留、清除, 沉泥井便是实现此类功能的构筑物。某些地区, 城镇排水管道只在污水管道中设置沉泥井, 雨水管道不设置沉泥井, 且沉泥井的设置距离为150 m~200 m。由此, 根据工程现场的反馈情况, 雨水管道中亦应同步设置沉泥井, 且沉泥井的设置间距在100 m~150 m为宜。尤其在雨水干管中, 流速逐渐变缓, 该区段应增加沉泥井的数量。同时, 在雨水泵站进水总管道前1个~2个检查井内设置沉泥井, 宜设置不低于0.5 m的沉泥空间[3], 以利于管道杂物的沉淀, 利于管道排水。

4 思考与结论

1) 城市建设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内涝原因的分析以及认识,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014年版) 讨论稿的主旨思想, 树立“安全大于天”的思路, 并积极面对内涝的挑战, 保障城市安全。

2) 对泵站规模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是缓解城市内涝产生的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地区, 优先考虑进行管网, 场站及调蓄构筑物的一并设计与实施。在老城区改造或者资金不足的区域, 可以考虑对泵站规模进行20%~30%的扩大提升, 立足于“花小钱, 办大事”的思路逐步解决城市建设的问题。此项措施, 对于旧城区管网改造和老旧泵站“挖潜增效”有借鉴作用。因此, 城市排水工程设计应考虑雨洪风险因素, 排水泵站规模应在规划阶段进行充分论证。

3) 适当地提高雨水主干管道的管径级别, 使管道具备一定体量的调蓄容积, 强化管道的容水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排水能力。

4) 雨水排水系统中应考虑沉泥井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避免雨水管道和检查井中泥砂沉淀对系统排水能力的影响, 以利于管道排水。

摘要:阐述了在城市内涝的状况下,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措施, 以及在应对城市内涝中发挥的作用, 并在工程实例基础上, 从雨水泵站设计、雨水管道工程设计等方面入手, 改进了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措施, 以减少积水对城市的危害,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优化,雨水泵站,沉泥井

参考文献

强排设计思路 篇3

1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 陕西省 721000;2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陕西省 722300

摘要:本文从城市内涝的原因入手,并针对此,对于城市强排系统应对城市内涝的改进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城市强排系统;城市内涝;改进设计

一、城市内涝的原因

1、城市排水管网、泵站设计标准不适应中国多强暴雨的情况

中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主要借鉴苏联时期的浅埋管网系统,只有个别城市如青岛曾经采用了西欧的地下廊道系统。由于位于欧亚大陆北部温带、寒带地区的前苏联暴雨强度较低,因此城市排水系统适于采用造价相对低廉的浅埋排水管道。但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大部被东亚季风所覆盖,夏季暴雨强度很大,采用浅埋的排水管道具有先天的局限性。

2、城市防洪排涝水系规划不完善,河道、湖泊被挤占

不少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很好规划城市的防洪排涝水系,甚至挤占破坏原来排蓄洪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就埋下了城市内涝的隐患。比如,曾经号称“百湖之市”的武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心城区湖泊有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原来的湖面变成地面,建起一栋栋楼盘。失去湖泊的容纳,洪水就要淹没街区。

3、城市暴雨洪水综合应急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暴雨预警已经比较成熟。但发生暴雨后的灾情应急处理却显得薄弱。这需要城市水务、交通、消防救援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综合应对。但频繁发生的城市道路积水阻碍交通,甚至发生人员遇难,说明我们城市应对暴雨洪水的综合应急能力不足。首先是实时监测能力不足,对发生积水的情况掌握不及时;其次是发送水情、警示的能力不足,一旦发生较严重的积水,不能及时提醒行人和车辆绕行,避免车淹人亡的悲剧;三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一旦发生车辆被淹等紧急情况,明显缺乏应对的专业技能和办法。

4、城市建设忽视洪水削减,城市雨水利用未能推广

城市建设,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而言,就是把原来各种松软透水的农地、林地、草地、水域变成透水性很弱甚至完全不透水的城市建筑、道路、广场。城市建设对地面的硬化,极大削弱了土地对暴雨洪水的削減作用。我国已有鼓励城市雨水利用的政策,但还缺乏系统、一体化的规范和法规,尤其是在概念上把城市雨水利用狭义地理解为雨水资源利用,而缺乏对城市雨水利用在防止洪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的理解。

5、防涝预警系统不到位

部分城市对防汛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防涝预报预警系统和防涝预案措施,以至于汛期大雨降临措手不及造成积水。在北京“721暴雨”过程中,京港澳高速公路管理方在公路已被淹没,却未及时关闭公路、继续放行的作法遭到质疑;市民面对灾难不知如何应对、无法及时准确地从官方渠道获取道路积水状况等,更无疑为防汛预警系统不到位敲响了警钟。

二、城市强排系统应对城市内涝的改进设计

1、适当提高雨水主干管道管径

雨水主干管道是进入泵站的最终通路,也是一个排水管网容水的主要空间。工程进行雨水主干管道管径设计时,在计算管径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适当提高管径级别,对雨水主干管道进行适当放大,强化管道的存水能力,以使管道具备一定体量的调蓄容积。同时,在暴雨来临前,腾空主干管道,有条件的减少外溢雨水的产生。提高管径的级别,会在已显紧张的城市管道排布空间中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此项措施的实施需要同建设管理部门、管线综合编制部门一同协调解决。

2、雨水泵站设计规模考虑一定的安全余量

在雨水排水系统中,处于管网末端的雨水泵站兼有城市防汛排涝的功能,泵站功能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成立的关键因素,泵站规模确定的合理性也成为一个排水系统科学完善的标志。设计规模过小容易造成厂房被淹等事故,若过大则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一般雨水泵站规模的确定是由雨水管道终端的设计流量提供,雨水管道一般按照满管重力流进行设计,由此计算出某地块内的总管道设计雨量进而确定为雨水泵站的规模,且雨水水泵不配备用泵。在实际运行中,中、小雨情况下,雨水在管道中流动,不会溢出管道及检查井,但在出现超设计标准雨量,雨水较大时,管道已承纳不了过多地面雨水,雨水会溢出检查井,在路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漫水层,从而造成路面积水,此时管道内雨水已不再是无压重力流,而呈现有压流,因此管道在承压工况下所通过流量会增大。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一些新建区域可以通过提升设计标准、提高管网规模、提升河道容量、设置调蓄管涵等方式整体性解决内涝问题。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考虑到水泵的造价远低于雨水系统管道总造价,而且在降雨重现期P=1年的工况下,增加20%~30%的泵站规模,可以达到排出降雨重现期2年~3年的降雨水平,因此在设计雨水泵站规模时,可以考虑增加一定安全余量,以保证在不过多增加造价和占地面积的前提下提升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3、增强城市的暴雨洪水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利用自动监测等技术,在易发洪涝灾害的地区布设实施监测设备;及时发布警示信息,避免车辆行人进入水淹阻塞路段;提高内涝应急抢排能力,尽快疏通交通,减少内涝损失;增加快速救援设备,训练专业救援人员,增强生命救援能力。

4、城市建设应以不增加洪水风险为重要设计原则

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雨水的水资源利用、防洪和生态保护的多重功能,树立城市建设的“低影响设计”理念,确立建设项目不能增加洪水风险的观念。其次,要在防洪法和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规中应对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应提出明确的雨水利用要求,明确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包含雨水利用规划,为雨水及洪水的调蓄、利用留下足够通道和空间,强制规定新的建设项目必须同步设计、施工、投产雨水利用设施,老的项目也应逐步改造。第三,制定鼓励雨水利用的政策,尤其是建立激励机制,如对雨水利用设施进行补贴等。

5、根据实际排涝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标准或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排水规划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排水工程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步骤。在工程设计中应结合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和设计参数。根据规划结合排水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排水设施现状、河湖水系等情况优化设计方案。

雨水系统排水出路至关重要,为保证区域汛期正常排水要求认真选择排水出路,需要采用泵站强排的区域一定要修建泵站;根据工程情况在满足区域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可不采用泵站强排的区域尽量不采用强排方式,以减轻洪峰压力。为逐步改善老城区、地势低洼地区汛期积水问题,应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结合排水规划进行改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新老城区、新旧排水系统衔接等问题。在搞好设计工作的同时,应抓好排水工程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立交地道是城市交通枢纽,应适当提高设计标准,为保证雨季地道正常通行,地道应修建独立的排水系统。地道总体设计应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地道收水范围,地道排水设计应坚持低水低排、高水高排的原则,将地道以外的雨水尽可能地排人区域排水系统,严格控制地道以外“客水”进人地道。雨水出路应结合周边水系情况尽量直接排人河湖等水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内涝给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强排系统,促进城市排水的顺畅,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杨.城市积水与内涝对策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上一篇:谢谢你愿意爱我诗歌欣赏下一篇:2个字心情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