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共7篇)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 篇1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同志们:
《彭州市机构改革方案》已经成都市委、市政府批准。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动员大会,对全市市级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刚才彭琳同志就市级机关机构改革的有关政策、工作计划作了说明,胡冠军同志就机构改革中领导班子调整配备的相关问题讲了意见。家荣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
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市这次实施机构改革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推动我市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工作,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步骤,意义十分重大。
这次机构改革与过去比较,涉及面广,调整幅度大,精简比例高,职能转变任务重,关系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五难。一是机构精简难。从我市目前现状来看,全市市级机构为107个(其中党政群团机构70个,正局级事业机构8个,行政和事业二级局机构25个,行政性公司4个)。而这次机构改革按照成都市上批准的序列内机构只有34个,其中党委工作部门7个,市政府工作部门24个,群团5个,法检2个。议事协调机构3个。另外过渡性机构12个。二级事业机构9个。总共只有62个机构。将有45个机构要撤、并、转、合。二是职责划分难。这次机构改革中,除了撤、并、合、转等部门职责要调整外,其他部门的职责也要重新界定。诸如一些部门职责重复,交叉不清,该履行的没有履行,该到位的没有到位;又如农林水部门,机关职责与职责交叉,机关揽了事业的职责,事业承担了机关的职能。尤其是一些执法的部门职能划分难度更大。三是分流人员难。这次机构改革成都市给我市核定的编制为600余个(含工勤人员),而市级机关现有行政机关人员为1400多人,超编800人左右,分流任务特别繁重。据编制部门的统计,全市市级部门人员超编比例最低的为20%,最高的达70%左右,这是机构改革成败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重大难题,也是机构改革的重中之重。四是干部配备难。现有领导班子中,领导多,年龄偏大。如何安排好老同志,激励中年同志,选拔使用好年轻同志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五是经费增支难。这次机构改革,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财政支出。据测算,仅市级机关机构改革中优惠政策的出台兑现将新增加经费300多万元。
面对这此困难,我们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一是有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力支持;二是有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三是有全体机关干部职工的理解和自觉参与。只要全市上下认识一致,信心坚定,就会克服一切困难,把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做好。
二、明确改革目标突出改革重点
这次机构改革采取党委工作机构与政府工作机构的改革同步进行。党委机构改革的目标:按照有利进一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要求,建立职责清晰,关系协调,机构和人员编制精干、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彭州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机构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六项基本原则,突出四个工作重点。
(一)坚持六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坚持依“党规”定职能,按程序办事。二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职能,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政府集中力量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则,政策指导、执法监督、组织协调、搞好报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组织结构和干部队伍结构,促进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四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条块以及行政层级之间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完善运行程序。五是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六是按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结合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
(二)突出四个工作重点。转变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解决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是强化调控职能。第一是转变经济、发展计划、财政等综合经济部门职能,使其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节管理,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企业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建立健康发展。第二强化执法监督职能。按照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强执法部门,归并、规范市场执法部门、改善投资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单独设立了市容环境管理局。撤销了建材局、煤炭管理局,将分散在政府部门的安全生产等职能集中起来,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第三强化了经济发展力度,单独设立了经济贸易局和对外经济合作局。第四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统筹协调能力,撤销畜牧局和农业局,综合设立农牧局。第五强化教育广播事业。撤销文化局,设立文化广播电视局,撤销体育局,设立教育和体育局等。二是实行政企分开、规范政府行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依法规范政务管理,把生产经营权、分配权、人事权、投资决策权等给企业,将企业过多的社会事务交给社会,解除政府机构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完善政府对重点企业的监管方式,强化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三是理顺关系。即理/顷党委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党委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着重解决机构重叠,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效率低的问题;理顺市乡(镇)政府关系,合理划分市(镇)的事权,把该下放的权力放下去。四是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按照《方案》的要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于部素质,调整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小政府、大服务’’政府新机构,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人用人的优胜劣汰干部人事机制。
三、把握改革环节确保改革成效做好机构改革各项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布置,确保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重点要把握四个环节。一是加强领导。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多方面权力和利益的调整。全市机构改革工作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日常工作由组织、人事和编委办协调牵头组织实施,各部门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宣传教育。这次机构改革机构变化大,人员精简多,矛盾和阻力就越大。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全体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改革大局上来,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知责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新的考验。要切实做好去留人员的思想工作,使留者安心,走者舒心,千方百计创造机构改革和谐安定的环境。三是分流人员。分流人员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富余人员安排不了,就谈不上真正的精简,机构改革也就不可能是彻底的,更不可能算得上是成功的。各项优惠政策该兑现的必须兑现;不能减少或提高标准,不能扩大或缩小范围。四是严肃纪律。首先是严肃编制纪律,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必须严格控制在编制部门“三定”核定范围和限额,要坚持小原则服从大原则;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利益服从大全局。其次是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人员分流,调整干部和使用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准借人员分流精简之机搞打击报复,搞任人唯亲。再次是严肃财经纪律,必须坚持六不准(即:不准弄虚作假,瞒报漏报;不准随意变更、毁坏财会帐目凭证;不准隐瞒、截留、挪用公款;不准侵占、贪污公共财产;不准将专用经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物资、房屋等国有资产擅自转让,转移,调换或变更用途;不准趁机构改革之机利用公款吃喝玩乐)。总之,不论是保留的部门,还是调整归并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要以对党对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和做好机构改革中的各项工作,在人、财、物等未妥善安置之前,不得擅离职守。
同志们,我市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已经明确,政策已经交给大家,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我们要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确保机构改革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人员妥善安置,国有资产不流失,工作正常运转,圆满完成市级机关机构改革任务,为实现彭州市跨越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 篇2
“十一五”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5年来能耗年均增长10.8%, 同期GDP年均增长16.1%,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2006年下降3.98%, 2007年下降4.9%, 2008年下降6.85%, 2009年下降6.03%, “十一五”前四年累计下降20.07%, 下降率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2010年全市能耗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单位GDP能耗面临反弹压力, 有关部门及时启动了节能预警调控方案, 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力度, 进一步控制了能耗增长, 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17%, 有效地巩固了“十一五”前四年节能降耗的成果。“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21%, 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的目标任务。目前, 虽然国家还没有公布“十一五”各省、市、自治区的节能结果, 但是, 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 我市“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仍将居于全国前列。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0年,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4.3%, 比2005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 火力发电效率为39.9%, 比2005年提高1.8个百分点;供热效率为83.9%, 比2005年提高6.7个百分点。2010年, 在我市重点监测的51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 41个指标同比下降, 占全部指标的80.4%。其中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同比下降9.6%;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3.3%;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8%;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4%。三是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终端能源品种消费来看, 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比重达到35%, 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为14%, 比2005年降低了6个百分点。两类能源品种比重的一升一降, 是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的体现。四是重点行业节能成效明显。工业能耗占全市能耗比重达到三分之二, “十一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1%, 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下降23%的目标任务, 是推动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的主要因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8%, 其他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8%, 交通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9%, 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增长18.5%。五是大部分考核单位完成了节能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各区县、各部门围绕节能考核要求, 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积极推动各项节能工作, 较好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根据初步测算的结果, 15个区县中 (滨海新区“十一五”不纳入考核范围) , 11个区县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超过20%, 完成了全市下达的节能考核目标任务, 其中, 西青、宝坻、东丽、河北、红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居全市前列;各集团公司中, 中环电子集团、纺织集团、医药集团、建材集团、渤化集团、钢管公司、天铁集团、天钢集团、燃气集团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较大, 为全市节能降耗做出了贡献。
最近, 国家统计局给我们反馈了2011年一季度的节能数据, 这是一个初步审核的结果, 借此机会一并通报给大家, 希望对各区县、各部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有所帮助。一季度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85吨标准煤 (等价值, 下同) , 同比下降4.54%, 降幅比2010年全年扩大了3.37个百分点, 下降率位居全国前列, 节能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顺利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 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分三次产业看,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12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8.42%。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6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4.65%。其中, 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8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5.01%;建筑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86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0.86%。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32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3.8%。其中, 交通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87吨标准煤, 同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13页) 比下降2.8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2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5.87%;其他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1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0.66%。
二、进一步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十一五”期间, 为配合全市做好节能考核工作, 我们在能源统计领域开展了许多新工作:建立了非工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部门能源供应统计报表制度, 充实和完善了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了《天津能源统计工作规定》, 进一步规范了能源统计工作;制定了《天津市能源考核统计管理办法》, 落实了各区县、各系统的考核要求等等。这当中的许多工作都是从无到有, 有的工作还开创了国内能源统计工作的先例, 为兄弟省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些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离不开各位领导、同志们对能源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 我代表市统计局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十二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还要再接再厉, 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希望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一如既往地支持统计工作, 并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使全市事业单位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会上,**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应形势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紧迫性的认识
今后五到十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搞好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政事分开和产权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事业单位的职能既不同于行政机关,也不同于企业组织,它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的弊端日益凸现,一些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逐渐弱化,其管理职能又与行政机关的职责、工作方式交叉重复。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下去,不仅制约着我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也部分抵消了行政机构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必须通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一些应由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归还给行政机关,把属于社会性和服务性的职能归位到事业单位,真正做到政事分开。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无法参与市场运作,也造成了资产的长期沉淀和极大浪费,导致许多事业单位长期效益低下,无法向社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6700多家,职工17万多人。其中仅市直事业单位就有608家,注册资金最多的达13亿元,最少 的也有1万元,平均每家注册资金在60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国有资产5%收益率计算,每年大约有3亿元左右的收益资金无形流失。对此,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我市的事业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变现在事业单位产权全部由国家所有的形式,努力促使国有资产最大限度的退出,把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变成为经营性资产,直接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机制下创造效益,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
第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要求。我市事业单位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人员规模都相对较多,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一是同类事业单位条块分割(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部门重复设置的情况比较严重,带来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培训事业机构为例,据统计我市共有各类市直培训中心15家,分属于各自的主管部门,承担的是行业系统的培训任务,致使有限的培训资源被人为分割,其中一些培训中心业务单一,任务严重不足,经费入不敷出。如果能打破部门界限,将这些培训中心整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培训内容和对象,面向全市提供相关的各类培训,就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设置过滥,比重失调。在市直事业单位中,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就占39%。这些单位一般都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服务,以赢利作为主要目的,实质上并不具有事业单位性质。因此,这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对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集中事业单位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事业单位举办主体单一,运行机制不活。目前,我市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由国家举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个人资本甚至外资都可以大量进入社会公共事业领域。 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我市事业单位的活力,最大限度地使我市的事业单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第三,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也是建立公共财政的迫切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财政的收支调控功能在我市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财政超范围供给,仍然承担或补贴着那些功能已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经费。另一方面,应由财政承担的,甚至是应该加大投入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却因财力紧张而不能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致使社会公益事业得不到健康发展,这种现象在各县(市)更为突出。因此,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发展的调控作用。通过财政调控,对那些公益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信号相应较弱的事业单位,在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政府不仅要给予经费保障,而且还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反之,对那些已不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则断”粮”断”奶”,中止其财政拨付,把它们彻底推向市场,使其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战略任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个新热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搞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下大力气、下大决心,积极稳妥地把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二、明确改革内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按照中央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社会功能进行分类改革,也就是要按照其承担的社会功能,相对科学地把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管理执行、社会公益、社会中介和生产经营服务等四种类型,同时按照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功能和发展方向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改革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实施行政管理执行类事业单位的改革。行政管理执行类事业单位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或政府委托,承担行政执行、执法监督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一般都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内容主要是:对应由行政机关行使的职能,原则上划归行政机关行使,促进政事分开。对于改革后保留的行政管理执行类事业单位,要参照党政机构改革”三定”的要求,重新明确职能,同时人员编制在现有基础上必须精简10-20%,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供给;开展执法处罚或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类事业单位今后只允许政府举办,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扎口管理,从严控制,依法设立。
(二)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的原则,实施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交办或鼓励支持且面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这类事业单位要根据其职能、规模、效益,进行适应市场要求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职能相同或相近而重复设置的,要进行跨行业、跨系统、跨部门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要进行合并组合;对任务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经费没有来源渠道、职能已转移消失以及长期未配备工作人员的”空壳”事业单位,要予以撤销。与此同时,要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对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不允许或没有条件取得经济收入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疾病预防等,要在调整布局、严格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由财政保障其正常经费供给,以确保其正常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可通过服务获取一定收入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如非义务教育、非营利性医疗卫生、艺术表演团体、体育和群艺场馆、水利工程维护等,可建立定额补贴和收费相结合的非营利的 成本补偿机制;对其公益性职能部分核定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经费,同时将可市场化的职责和可经营的资产按市场化运作,努力拓宽有偿服务领域。这类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要逐步实现多元化,可由政府举办,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举办。
(三)按照”脱钩、改制”的原则,实施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的改革。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主要是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中介服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专利(商标、房地产估价)事务所、招投标信息咨询、资产资信评估、计量和质量认证等。对这类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部与主管部门、挂靠单位脱钩,不再隶属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也不得在中介机构中兼职。同时,按照行业特性进行改制,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格局。对暂不具备脱钩条件,且主要为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服务的少数中介服务机构,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经过一定时期的过渡,逐步走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
(四)按照”转企、改制”的原则,实施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主要是面向市场,承担着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职责,与企业的宗旨和目的基本相同,但其产品带有一定公益性。如文物商店、旅行社、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后勤服务、物业管理等。这类事业单位,应全部改为企业并转制,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对承担部分服务管理职能的,可将服务管理职能与生产经营业务剥离后,进行企业化分体运作。在实施这类单位改革时,应加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或 多种形式的联合举办,也可以挂牌出售。
三、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搞好综合配套改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相对于党政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涉及行业较多,情况较为复杂,人员分流任务偏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找准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转换的切入点,突出改革重点,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推进。
(一)要把改企转制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的重点。使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从事业单位中退出,把事业单位中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变成经营性资产,这既是盘活我市事业单位的关键,也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重点。按照我市事业单位的改革要求,现有生产经营服务类和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原则上应全部改为企业并转制。这是因为:一是这类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已不再属于事业性质,必须进行”归位”。改企转制有利于这类单位自身的良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最大限度退出。二是如果单纯地把这类事业单位改企,而不同时对其所有制形式进行改革,那么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又会成为困扰这些单位发展的障碍,最终还要对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为了避免”二次改革”,我们要对转成企业的事业单位同时进行所有制改革,把”改企”与”转制”同步推进、一步到位。这也是检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在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中,要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鼓励社会资本以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积极参与改革,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同时,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改制方式。凡规模较大,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又能取得市场收入的 生产经营服务类、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管理或转为企业后,可采取公司制等形式进行改制;凡规模一般的生产经营服务类、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可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改制,技术、业务骨干可作为主要投资主体,在股份中持大股,国有股占小股;凡规模较小,长期亏损已经资不抵债的生产经营服务类、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经批准可整体拍卖或出售部分产权,以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之,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改变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单一所有制结构,促使其尽快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二)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关键措施。同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妥善解决好事业单位尤其是改企转制事业单位”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成败。通过改革,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工要由”事业人”转变成”企业人”,由”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因此,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制定处置身份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实施办法。对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的,其现有职工身份相应转换为企业职工身份,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对这部分职工的身份转换,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要通过提前退休、协议保留养老及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自谋职业和解聘等途径实施分流。事业单位改制后聘用上岗的职工,应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改制后单位首次聘用原单位的职工必须在80%以上。要在事业单位中,实行补充人员公开招聘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以及新进人员人事代理制。在事业单位领导、中层人员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聘任、委任、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要探 索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重点推动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将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
(三)要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必要保证。要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养老、失业保险,加快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转岗的后顾之忧。要重点做好事业单位改企转制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原单位按企业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的职工,还可以由个人按事业单位的缴纳基数、缴费比例补足差额后,按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养老金并享受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待遇。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把职工的”两险”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努力寻求多方筹集资金的办法,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又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改革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一要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级机关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主抓、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班子。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情况,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并把生产经营服务类、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作为改革的重点来抓。 市直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在报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保证改革的稳步进行。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预案,妥善处理改革进程中的突出矛盾,确保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
二要积极稳妥。根据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今年底要初步完成行政管理执行类和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工作,县(市)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由同级党委、政府按照市里的统一布置组织实施,但今年必须全面完成镇级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全市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计划在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各县(市)区及市各主管部门要在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严格分类。要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改制形式,重点抓好产权制度改革。要通过做好职工劳动关系的转换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经费补助等工作,真正解决改企转制单位职工的后顾之忧。人事、编制、劳动保障、财政、体改、国土、监察等部门要切实保证各项配套政策的合理、完善,保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要严肃纪律。要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是要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方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严禁乘改革之机突击提干、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超编进人。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在资产的清理、登记和处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资产和帐户的管理,不得 弄虚作假、瞒报漏报。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跟踪监督。三是严禁借改革之机购车、购房,用公款相互宴请,滥发奖金、补贴和纪念品等挥霍公款、奢侈浪费的行为。各主管部门要配合监察、人事、编制、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在的问题。对在改革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直接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同志们,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关系着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不畏困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为努力实现”保持苏北领先、保持淮海经济区领先、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 篇4
张茂才
(2009年12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非常重要,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我市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召开的一次动员大会。刚才,茂设同志做了动员讲话,建平同志就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做了说明,讲得都很重要,也很清楚,我完全赞成。下面,我想就各级党委加强对政府机构改革的领导,确保这次改革顺利推进,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政府机构改革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
大家都知道,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行政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和展开,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历次机构改革成果的运用和拓展,也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政府工作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经验,特别是我们三十年来机构改革的经验,从我们国情出发确定的一次重要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起与科学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运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有效地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起服务型政府,来优化我们晋城发展的政务环境,努力为企业、为社会、为人民群众、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高效、公平的服务,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要通过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节省办事时间,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消除、克服和防止官僚主义,进一步提升政府高效、为民、务实、清廉、法制的服务型政府形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改革的方针原则,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好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主动协调研究改革当中涉及到的实际问题。要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完善机制、改进作风、总结经验,形成一个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利于投资者发展的政务环境。要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总结经验,扎实细致地做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二、统筹协调、有机衔接,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一是领导要及时到位。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要求在年底前完成,时间很紧,任务也很重,为加快机构改革步伐,不拉全省的后腿,对涉及机构改革单位的主要人选,要在安排机构改革工作前,就要明确下来。只有领导到了位,才能保证机构改革工作高效、快速的进行。二是工作要紧密衔接。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要尽快地将各项工作调整到位,该交接的工作尽快交接、该调整的人员尽快调整;无论是撤销的单位,还是合并的单位都要善始善终地保持好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工作断档。也要注意各部门要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好,与下级部门衔接好,上下协调、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三是人员要尽快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顾大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积极配合和支持机构改革。新组建单位的领导班子要迅速进入状态。接收单位的原有人员要把新进人员当作自己的同志来对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工作;新进人员要尽快到达新岗位、找准新定位、熟悉新业务,迅速融入新单位、创造新业绩。领导干部对新进人员和原有人员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维护好干部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四是要按照“三定”规定,把不该由政府管理,应该转给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事项
坚决转移出去,切实避免职责交叉和职能遗漏的现象。同时,各部门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在确定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责任,切实解决权责脱节、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现象。五是效能要明显提高。要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国家事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广大干部要自觉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作为第一需要、第一追求,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做到干工作雷厉风行、办事情精益求精。总之,通过改革,不仅要构建新体制、新机制,而且要有新形象、新气象、新活力、新成效。
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12月1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对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研究。关于我市的事业单位改革,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也比较广,同时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在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再择机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会议。
三、过细工作,遵守纪律,确保政府机构改革平稳有序进行。机构改革必然会有一些机构进行调整撤并,必然会有一些人员岗位发生变化,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人员安排工作,做好职
能划转工作。一要服从大局,二要妥善处理。同时,我要给大家说清楚,根据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涉及整合调整的机构,现有领导干部的级别都不降,仍保留原级别,在以后的改革中逐渐消化。但机构改革必然会带来一些人员思想波动,处理不好也会造成一些遗留问题。所以,要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方案平稳执行,确保队伍的稳定,确保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在机构改革当中,也总会涉及到一些财产财务处理、资金的处理、人事的安排和调整。所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强调纪律。在这个期间,凡涉及到的部门人事工作要根据新的职能由新的领导班子来统筹考虑。财务的合并、结转都要按规定办事,不要以各种名义对财产进行不合理处置。我希望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各级负责同志不要在人财物的处置上出问题。以往历次机构改革,因为人财物处理不当遭致单位党委、领导班子或个人受到责任追究处理的并不少见。我希望大家以此为鉴,接受教训,保证我们的干部不犯错误。
四、要重视关心编办工作,进一步从严控制全市的编制,确保全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这几年,市编办作为市编委的办事机构、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做了非常好的工作,同志们非常辛苦,工作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动员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XX省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纵深推进作风革命、效能建设,纵深推进大抓项目工作,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坚决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以作风革命推进效能建设
发展是硬道理,作风和效能是硬保障。总的来看,XX的干部主流是好的、整体是好的,但精气神不足,干事创业的冲劲、闯劲、拼劲不足,特别是XXXX书记列举的“十种表现”:一是心中无数;二是空喊口号;三是不推不动;四是不下基层;五是思想保守;六是急功近利;七是中层梗阻;八是找借口;九是躺平;十是当评论家。在我们XX都存在,有的还很突出。XX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个方面。一是政治生态的问题。现在我们一些干部精气神不足,很多都是脸上无光,更为严重的是,还存在违纪违法案件存量和增量并存。所以,抓干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就尤为重要。二是经济生态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们的投资小、弱,项目小、弱,产业培育也小、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过去的投资没有算清楚投入与产出的账,效率意识、效益意识不强,有的投资和项目,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最为严重的是,我们的债务压力非常大,财政收入负增长,支出远远大于收入。三是社会生态的问题。社会面上竞争意识不强、斗争精神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创新创造动力不足等等。四是文化生态的问题。我们在文化生态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五是自然生态的问题。敬畏自然、敬畏法律方面做得是不够的。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政治生态问题,是干部的作风问题,要解决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问题,根本要靠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靠我们的各级干部。我们要从掩耳盗铃中清醒起来,从坠落态势中警觉起来,从知耻后勇中行动起来,以大力推行“三个工作法”为抓手,在思想上来一次大解放,在作风上来一次大转变,在效能上来一次大提升,在发展上来一次大翻身,把失去的找回来,把落后的补上来,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使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由后列争前列。
一要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把高质量发展的“大主题”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实现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要坚持任务项目化。主动对标中央决策部署、XX工作要求、XX工作安排,立足具体实际,分领域、分条块、分层次打包立项、分解任务,把政策变成思路,把思路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明确责任主体、进度时限、工作措施,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要坚持项目清单化。建立重点工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招商等项目清单,列出每个项目的时限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形成责任链条,按照清单统筹好速度、进度、效度,对各项工作进行实时把控、质量把控、风险把控、全程把控,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要坚持清单具体化。对所列清单的目标成效、责任主体、时间节点、督查内容、考核奖惩等作出具体规定,搞清楚“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做、按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完成、达到什么效果”等,实行“每周一报告、每旬一督查、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统筹”,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建立清单,做到“照单请客”、整改销号。
二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产业发展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多在基层一线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要在一线发现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深入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项目工地、乡镇村组、群众家中等基层一线,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多看“直播”,少看“转播”,掌握一手资料,摸清实际情况。要在一线研究问题。既要到出成绩、出经验、出典型的地区了解情况,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紧盯落后的指标、落后的工作、落后的地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面子看里子、透过苗头看趋势、透过作风看担当、透过工作看干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命脉”,找准“穴位”,真正把问题看清、看准、看全、看透。要在一线解决问题。深入一线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不是真正的深入一线。要坚决杜绝“作秀式”调研和“表演式”督导,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盯着问题干,对影响长远发展的重大全局性问题,要集思广益、集合资源、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不推不拖、不躲不让、不折不扣,下大功夫解决;对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要常抓不懈、破立并举、正本清源,下大决心加以解决。
三要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善于“抓点成典,推典成景”,集中力量、集中攻坚、集中突破,实实在在地办成几件事情,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发挥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要在“抓点”上下功夫。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眼睛向外,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经验做法,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办法,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把试点抓成亮点。当前,要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生态环保、旅游文化、营商环境、市域社会治理、创文创卫、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建等重点领域实施大示范工程,总结提炼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要在“推典”上下功夫。多开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让做得好的地方、单位、企业现身说法,让参会者现场看、现场比、现场学、现场悟,让各级各部门都把自己的工作拿来晒一晒、比一比、赛一赛,真正晒出差距、比出典型、赛出水平,全面形成学典型、争一流、创佳绩的生动局面。要在“成景”上下功夫。按照整体工作上台阶、主要指标有突破、亮点工作创一流的要求,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从点上推向面上、从一域推向全域,在全市范围内点亮一片、带动一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把一个个“小景点”做成一片片“大风景”。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三个工作法”的实质是变“抽象”为“具体”、变“被动”为“主动”、变“风景”为“全景”,我们要真学真用、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生吞活剥,防止机械拼凑上项目、走马观花到一线、脱离实际垒典型,最后搞成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
第二,以项目突破引领发展突围
发展是第一要务,投资是第一动力。投资从哪里来?就要从项目来。可以说,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近年来,XX经济增长“疲软”,“疲”就疲在投资上,“软”就软在项目上,特别是“软”在产业项目上。所以,抓发展就必须抓投资,抓投资就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大力抓产业项目,这就是XX、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大抓项目年”的根本所在。我认为,不只是今年要大抓项目,每年都要大抓项目;不只是XX、市政府要大抓项目,各级各部门都要大抓项目。我们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谋项目、争项目、推项目上,一切聚焦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项目的大突破推动XX的大发展。
一要全面实行市级领导联系挂钩制度。定期开展现场调研督导,牵头组织现场办公;挂钩重点项目,加强督促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形成“头雁”效应。同时,XX每季度召开书记专题会,监测调度经济运行情况,集中通报投资进度和重大项目进展。市政府每月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定期不定期调度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的困难问题。市发改委要紧盯重大项目进展,定期召开县(市、区)和部门调度会,研究形成需要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报XX、市政府督促限时解决。各县(市、区)、园区和市直牵头部门,也要参照市级做法将责任细化分解,明确到人、到点、到位。
二要全面实行“六个一批”项目推进制度。坚持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向上争资一体发力,以项目投资拉动招商引资、带动向上争资,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投资,以向上争资引导项目投资,形成“谋划前期储备一批、招商签约落地一批、加快开工入库一批、推动在建提速一批、确保竣工投产一批、促成增资提效一批”的项目工作链条。这“六个一批”是今年的底线任务,必须坚决完成,争取更好结果。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三要全面实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制度。成立由XX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市纪委市监委、XX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督查专班,按照“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的要求,制定全市重点项目督查计划,倒排时间、倒逼任务、倒查责任、倒推落实。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实行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对规定时限内未达到时序进度的事项,下发《督促检查问题整改清单》或《督促检查限时办结通知书》,持续跟踪督办,直至办结。对季度投资进度达不到时序要求,未能完成全年投资责任目标,不落实XX、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的,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预警、约谈、通报、问责、岗位调整等处理,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督查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无论基层党建、党风廉政还是其他方面的督查,市级层面要加强统筹,能合并的要合并,能减少的要减少,能简化的要简化,不要搞得“钦差大臣满天飞”,让基层疲于应付。对工作完成得好的,可以少督查、免督查、不督查;完成得不好的就要勤督查、常督查、严督查,真正树立起“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督查”的鲜明导向。
第三,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强不强,先看领头羊。坚持一把手作表率、领导干部带好头、中层干部挑重担、一般干部不拖后腿当先锋。必须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多想干得成事的办法,不找干不成事的理由,以上率下干,以身作则干,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
一要带头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如果一事当前未战先怯,困难摆出一大堆,问题罗列一大筐,这也干不了,那也干不好,其结果必然是不打自垮、不战自溃。
二要带头转变作风。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浮在面上,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深不进去、沉不下去,一遇到困难问题,就只会空喊融资难、招商难,这样难、那样难,而没有认真研究分析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哪个环节?怎么来破解?事实上,很多问题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总是能找到办法的。
三要带头提高效率。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字“快”,不要东躲西藏,不要东绕西绕,不要东拉西扯,不要在一些繁文缛节、细枝末节上出不来,不要总想着等一等、拖一拖、推一推,要雷厉风行、紧抓快干,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办事效率上不去。我想,除了担当不足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同志特别是“一把手”不熟悉业务、不熟悉政策、不熟悉情况,靠表态来落实,靠安排来落实,靠忽悠来落实,更有甚者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中央的要求是什么?XX的要求是什么?省政府的要求是什么?XX的要求是什么?部门的职能是什么?自己应该干点什么?大家仔细想想,不熟悉业务、不熟悉政策、不熟悉情况,怎么可能快得起来呢?所以我经常讲,要一刻不停地抓学习,一刻不停地学思想、学政策、学业务,干一行懂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只有成为内行领导、行家里手,才谈得上大开大合、敢闯敢干,也才谈得上提高效率、提升效能。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 篇6
在会召开的关键时期,8月21日,高速四标段区附件厂大桥施工工地发生了一起4人死亡的重大安全事故。这起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了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特种设备安全方面还存在着十分薄弱的环节,安全生产的基础还很不牢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还很淡薄,责任制落实也很不到位。
今年以来,我们多次召
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结合“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开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奥运会召开之前,我们又以两办的文件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奥运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中就对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安全工作做了明确的专门的强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事故依然发生,“8.21”事故发生在奥运会召开之际,这说明我们各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到位,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够彻底,可以说,个别部门、个别生产施工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仍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8.21”事故发生后,省政府副省长、市政府市长分别做出了重要批示,赵成城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善后工作,崆峒区、庄浪县政府也专门对遇难者家属进行了慰问,做了思想工作,这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们召开这个专题会议,主要目的是,结合这起事故的调查处理,吸取事故血的教训,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从今天起深入开展特种设备特别是起种机械安全专项检查活动,确保此类事故不再发生。
刚才听了局长对“8.21”事故情况的通报,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我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要强化对特种设备安全特殊重要性的认识。特种设备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特别密切,并具有特殊的危险性,一旦出事会产生恶劣影响。“8.21”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我们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要性认识不够、监管不到位,致使从业人员违章操作造成的。今后,我们要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全面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把关责任和各级质检部门的依法监管责任,促进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的形成,努力提高安全监察工作水平,最大程度地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要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工作。动态监管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种新机制,可以解决设备状况不断变化、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带来的新问题。今后,我们要对辖区内的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尤其要保证定期检验率达到100%,做到不留死角和盲点,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三要全面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要在巩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由质监局牵头,安监、建设、交通等单位配合,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深入开展一次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活动。重点要对塔式起重机、龙门架、施工升降机、高处作业吊篮、物料提升机、整体提升脚手架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要全面彻底,做到不丢一个企业、不漏一个重大危险源、不放过一个隐患;隐患治理要深入到位,做到治理责任、治理资金、保证措施、时限要求和应急预案“五落实”。要盯住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单位的重大隐患整改不放,跟踪督办,一抓到底,直至根治。对涉及到特种设备特别是起重机械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要有专人负责,严检查细治理。对于特种设备存在隐患而一时无法消除的企业单位,要立即停产整顿,未得到有效整治的,不能开工生产。
四要进一步强化职工的培训教育。要把安全培训作为从源头上遏制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全部要经资质机构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今后凡发现未经培训上岗作业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罚。要督促各生产施工单位充分利用班前会及停产检修的时机,组织职工进行安全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相互保安能力。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 篇7
(2010年10月12日)
马 力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视频会议精神,学习交流先进典型经验,总结交流“组织覆盖推进年”活动开展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工作。刚才,剑雄副部长通报了全市“组织覆盖推进年”及“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进展情况,惠农区委组织部、平罗县工业园区、大武口区企业工委等8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团市委、市妇联等8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发言。这些单位的做法和经验各有不同、富有特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积极探索创新。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从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强双基、引领党群共建;争一流、服务跨越发展”的方向不动摇,按照构建“11321”新机制的目标要求,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联动作用,不断延伸工作手臂,在抓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此,市委和上级组织部门是满意的,松南常委、沈凡副部长和文章
书记都作出批示,肯定了我市的工作,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之所以取得较好成效,是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群组织协调配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结果。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正确的工作思路是取得成效的前提。经验告诉我们,思路是纲,纲举目张。有无清晰、正确的工作思路,是检验我们工作能力强弱、水平高低、有无作为的重要标志。思路正确,工作就举重若轻,破浪前行,事半功倍。反之,就举步维艰,跌跌撞撞,甚至遭受严重损失。今年年初,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石嘴山的实际,围绕建立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制定了《2010-2012年石嘴山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规划》,提出了在全市开展“组织覆盖推进年”、“活动载体深化年”、“信息网络拓展年”活动。实践证明,“一个规划”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纲,“三个年”活动是总抓手,这个思路的确定,找准了我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各县区、各部门、各行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制
定具体的工作措施,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提前实现了“3343”的工作目标。
准确的工作台帐是取得成效的基础。建立准确的工作台帐是将党建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的有效措施。在开展“组织活动覆盖年”活动中,我们进一步理顺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抓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建立了基础台帐,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实行实名制管理,以项目推进的方式狠抓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坚持建一个规范一个、带动一批,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心的指导是取得成效的保障。市、县两级党委都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按照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的要求,开展经常性的调研指导工作,带动面上的工作开展。对于开展党建工作难度比较大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县区党政领导都积极出面做工作。各级组织部门和工会等群团组织,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工作中难点,保障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
严格的督查是取得成效的推手。督查督办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落实的有效方式,是保障政令畅通的主要抓手。我们坚持每月对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情况进行通报,进一步明确责任,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构建大党建格局的有效措施。各县区积极整合资源,党群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组建党的组织和群团组织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管我们在抓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两个领域的党建工作仍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着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宽、工作不够规范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中央和区、市党委对搞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这是一个很大的构想、很高的要求。工会、共青团、妇联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先进青年、各族各界妇女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从大党建的角度来看,工青妇工作本身就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服务管理教育不同社会群体的手臂延伸。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是落实中央要求,以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激发各级工青妇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团结和凝聚广大群众共同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进一步开展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巩固提升创先争优活动水平。前段时间,我们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和不同群体党员的岗位特点,制定出台了“2+3+X”的指导方案,分类确定目标、分类提出要求、分类设定载体,使创先争优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从各个领域的基层组织的进展情况来看,创先争优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就是如何按照这些指导方案的要求,将文件变成基层党组织、党员及广大群众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巩固、提高、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要将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融入中心工作之中。前一阶段,我们深入开展了“迎大庆、树形象、比贡献”活动,将服务大庆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接下来就要把将“西部大开发、经济大发展”作为开展创先争优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引导和动员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群众投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加速全面转型、跨越发展进程。要以推行党员承诺制为抓手,引导党员从加强
学习、提高素质、创造业绩、为民服务等方面提出争创具体事项,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创先争优、干事创业、建功立业;在本职岗位和日常工作中创先争优,扎实完成每项任务;在社会生活中创先争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实事、好事,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对党员承诺制落实情况,要实行领导公开点评、群众公开评议,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及时肯定成绩,督促后进,激发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要针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别对待、统筹兼顾,对搞得好的,及时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完善提高、带头示范;对于一般和有差距的,要督查和鞭策,要求他们改进工作、迎头赶上。要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形成合力是关键。要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共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各自优势,组织动员所联系的群众,在保证本单位中心任务中创先争优、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创先争优、在做好日常工作中创先争优、在提高自身素质中创先争优。
第二、更加注重抓好落实,使创先争优常态化。创先争优既要言说,更要行动。如果具体的行动,光是口号响亮,是没有用的,要促进广大党组织、党员和干部群众都动起来、干起来,把功夫下在行动上,把劲头聚集在干事上,在行动和干事中体现先进性。要强化责任抓落实。严格落实基层党委抓党建责任制,将创先争优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健全“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形成一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服务大局抓落实。突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这个重点,切实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使创先争优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具体生动,让群众直接看到变化、得到好处。群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争当劳动模范、创新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巾帼标兵为载体,引导广大职工、青年和妇女群众积极投身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提升自身素质,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共青团员的生力军和妇女群众的“半边天”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让党员主动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工青妇组织有开展志愿服务的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挥优势,与党员志愿服务行动协调合作,共同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破解难题抓落实。解决问题是开展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也是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创先争优,切实解决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发展方式落后等问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切实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处处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实惠。
第三,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又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条件。各县区、各部门要抓住开展创先争
优活动机遇,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当前,“一个规划”的制定,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都已明确,“三个年”活动的开展,也找准了夯实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关键就是如何抓落实。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和领导能力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尤其各级党组织、群团组织负责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照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早安排,早计划,早落实,工作一环扣一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时不待我、分秒必争地抓好每一项工作。要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指导、带动和促进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以工建促党建,以团建、妇建服务党建,做到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从今年开始,市委连续3年在全市开展“组织覆盖推进年”、“组织覆盖巩固年”、“组织覆盖提升年”活动,各级党组织要在当前开展“组织覆盖推进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量,按照“量上扩张、面上覆盖、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的基本要求,在抓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的同时,对已经组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以“整顿瘫痪的、巩固新建的、提升稳定的”为思路,坚持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力争实现有群众的地方有不仅有群团组织,更要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有党的组织的目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把基层群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一盘
棋”,已经建立党组织的,要积极建立健全工青妇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可先建立工青妇组织,依托工青妇组织先期开展党的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
市、县区委组织部要认真对照三年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到三个“有”:一是心中要有一本帐。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群团组织建多少、谁去建、怎么建心中要有一本帐。要象抓经济工作和项目建设一样,对每季度、半年、全年的目标和进度,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现在抓党务工作,这方面的基础要加强,到年底交账汇报的时候,不仅要汇报当年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总数,也要报增长数和增长率。二是手中要有一套办法。各县区各单位在工作实践中都有好的办法,这些好办法都是具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总结提炼,加以推广应用。三是眼中要有一批典型。基层组织建设最传统、最管用的做法就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我们要注意发现典型、培植典型、宣传典型,通过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挖掘和推出一批真正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可学性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市上已经确定了利用三年时间培育100个示范点的目标任务,各县区各行各业都要结合实际,选树培育典型,推动工作开展。
第四,更加注重培树典型,形成争当先进的浓厚见风气。要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建设,及时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办点示范,切实将联系点办成示范点。要充分利用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单位部门的杂志、橱窗、宣传栏等,采取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平凡岗位上涌现的优秀党员、模范职工、先进青年、巾帼标兵的典型事迹,褒奖先进、弘扬正气,用鲜活的案例影响周围的群众,用身边的典型带动更多的人,切实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形成以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努力让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
第五,更加注重强化领导,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工作,切实担负领导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强化工作指导,推动工作落实。要帮助基层解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遇到的困难。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总结先进经验,帮助后进单位。工青妇组织作为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要切实发挥作用,及时成立各自领域的指导小组,做好指导工作。工青妇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分系统召开工作推进会、经常性督促检查、建立联系点等方式,促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深入开展。
【在全市机关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市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1-01
在全市检察机关业务工作检查会议上的讲话09-20
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07-15
在全市乡镇(街道)和机关工会干部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01-17
张茂才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暨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13
在全市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会上的讲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