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1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在新形势下的升级功能,结合新一代测绘技术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实现这些功能的主要技术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
1引言
自北京市东城区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向全国推广以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已经有的时间。在这期间,城市管理部门运用这一集中3S(GIS、RS、GPS)技术的平台,构建了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随着公众对城市管理水平和环境秩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基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将面对诸多的挑战,主要包括:①部件数据普查还不能实现全覆盖,特别是立面部件很难用平面投影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现;②部件数据更新周期较长;③事件和部件问题还不能实现实景影像与历史数据的精细化对比;④城市管理问题动态监管的实时性还不能完全实现;⑤管理信息可视化方面不足。目前,卫星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遥感等新一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能够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引擎。
2主要技术
移动测量技术是在测量车辆上装载卫星导航系统、摄影测量系统(CCD)相机、360°全景相机、惯性导航系统(INS)、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中,通过高精度的卫星定位技术,配合惯性导航设备,获取精确位置及姿态数据,将这些位置及姿态数据,与移动测量车辆同步采集的实景影像数据和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具有地理参考的可量测实景影像”[1]。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得到任意部件的精确位置和实景影像,将能够解决立面部件无法普查和监督处置困难的问题,如路灯杆、行道树、交通设施、建筑细节等。此外,这一技术还能够实现数据在短时期内的动态更新,大大提高了监督和处置的效率。另外,“由于影像带有绝对方位元素,因此可以实现影像中任意地物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2]。此外,实景影像融合技术和车载GPS技术,也能够为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提供更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移动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实景影像数据库。城市管理巡查员在日常巡查中,通过手持的“城管通”对问题进行拍照,并上传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平台通过对带有位置、姿态信息的实景影像进行融合,得到更新的、实时的实景影像。传统的车载GPS技术仅能够观察和记录车辆的行驶路线,通过“ArcGIS自带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基础、改进的遗传算法为核心,开发出城管车巡逻最优路径选择功能”[3]。这一技术可以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各类城市管理监督执法和作业车辆的行驶路线,避免交叉和空白。
3功能应用
3.1立面部件普查
在传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所有部件均以平面投影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现,而大量的立面管理部件则无法在二维地图上表示出来[2]。通过新的移动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将立面管理部件全部进行普查,比如建筑立面上的广告牌、建筑首层原始结构、私搭乱盖、立交桥、树木等。升级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前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当有未经审批擅自设立的广告牌,或未按审批规定的尺寸和内容的广告牌出现时,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管理人员就能通过巡查员上报的实时照片,运用实景影像融合技术与历史影像进行对比和测量,在广告设立完成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置;②当有商家在居民楼首层为经营方便而私自扩大窗户尺寸、将窗户扩大成门、甚至在承重墙上开门时,这一技术同样能起到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的作用;③其他部件的普查,如建筑顶部的坡屋顶、老虎窗及各种装饰构件,还有行道树、城市家具等。
3.2实时动态事件监管
城市管理中的动态管理和实时上报是快速处置,甚至是靠前防治的基础。当城市中出现生活垃圾堆存、餐厨垃圾外溢、工程渣土洒漏、违章建筑、植物病虫害等事件时,巡查车辆具有比巡查员行动更快、发现和核查问题范围更大的优势。通过移动测量、视频传输、实景融合等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捕捉和记录目标点,为大数据提供基础,还能克服巡查员不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多个地点,造成的随机性和滞后性问题,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管理。
3.3监管车辆智能化调度
目前,城市管理监管和作业车辆包括环卫、园林、市政、交通、执法、电力(路灯)等,数量众多。如果这些车辆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行驶,不仅可能把时间和燃油浪费在未发生问题的区域和线路上,而且可能无法及时出现在发生问题的点位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和盲区。通过车载GPS系统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发布行驶最优路径,同时配合巡查员,对所有车辆进行智能化调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4结语
卫星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遥感等新一代测绘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转化,能够为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我国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洪深,吴江寿,吴强华.网格化城市管理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1(1):56-62.
[2]李德仁.不停歇的思索―――李德仁院士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478-483.
[3]王茂领.基于3S技术的新型数字城管的应用研究[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
[4]侯宇红.基于全景真三维斜射影像的数字城管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1):106-110.
[5]朱庆.三维GIS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16(2):151-157.
[6]温宗勇,杨伯钢.北京市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J].测绘科学,2014,39(2):48-51.
[7]吴秀芹,李瑞改,王曼曼.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2
文中以内外业一体化为例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 数字地籍测量作业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929-1995,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 5003-94地籍图图式;⑤国家测绘局CH 5002-94地籍测绘规范;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898-91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2 作业方法
1) 收集资料, 实地踏勘, 编写技术设计书。
2) 控制测量。大部分测区主要街道一般都较宽阔, 次要街道较窄, 所以首级控制采用GPS静态方法施测, 点位一般选在高层建筑物上或城市主干道上, 并避开15°以上天空的障碍物及电磁波干扰源, 在建筑物密集地区还要用二级导线进行加密, 所有点位均要稳固可靠, 且GPS点至少与周围一点通视。内业计算均采用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图根控制采用GPS, RTK技术与全站仪导线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施测, 在较开阔的地区可用RTK技术布设图根控制网, 在一般的街道、巷道及建筑密集区适宜用全站仪布设图根网。
3)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房角、阳台角、围墙角及能够封闭为1个权属单位的拐点, 均以测界址点的方法施测, 其余地物用测量地形点的方法施测。测绘小组基本上由两人组成, 一人观测并在全站仪上作记录和编码, 一人跑尺并内业绘图。目前测绘软件也较多, 有清华山维公司与清华大学土木系联合开发的测霸EPSM (Electronic Plane-tabl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ystem) 系列;武汉瑞得测绘自动化公司的RDMS系列;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与广州开思公司的CASS系列与SCS系列。下面以南方开思CASS为例具体说明。
在点号的编码方式中, 一般可以采取6位~7位, 为 (0~9) (XX) (XXX) , 第一位为连接关系, 如0表示独立点, 不与前面的其他点发生联系;1与前面的点为同一地物 (貌) , 与前点连;2表示与前一点为隔一点连关系;3表示有三个方向, 4表示该地物 (貌) 到此结束;5曲线连等等, 各单位自行约定。第二到第三位为地物 (貌) 的代码, 如2层砖房为F2, 简易房为F0, 在建房为FJ, 围墙为WQ, 加固陡坎为K2, 不加固陡坎为K1, 高压线为D2, 输电线为D1等等, 最后三位为全站仪的自动增加的点号, 具体见表1。采用以上编码方法所得到的各点的点号编码简单列举如下。
依此类推, 当在外业完成各点的编号 (编码) 后, 回到室内就可以把传输到计算机的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展绘编码的方式展出来, 再根据跑尺人员自己所走过的线路, 辅以这些点号编码则可比较方便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 实现自动连线, 从而编绘出最初的地籍图。
4) 外业调绘。当完成初编地籍图工作后, 再把这些图拿到实地对照, 量取实地没有测到的各种数据, 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 绘成最终的地籍图。
5) 地籍调查。将已编好的地籍图缩小打印, 做为工作底图, 然后以街房为单位进行宗地预编号, 其编号方法按“之”字形从左向右编写。每宗地的界址点编号从西北角点开始, 顺时针方向进行编号。由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底图的引导下, 逐户进行地籍调查。值得说明的是, 因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时, 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形成了最终的地籍图, 所以在权属调查时, 不需测量界址边长, 只需用钢尺或皮尺对界址边进行检测, 宗地中的建筑物也只要对其检查即可, 相邻宗地之间界线正确时, 即可互相签字盖章。在此基础上, 即可利用相关软件录入宗地信息, 绘制成地籍图, 宗地图, 生成界址点坐标册, 面积分类汇总表。
由此可见, 地籍调查过程中能对已绘制好的地籍图进行又一次的全面检查, 这种先测量后调查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地籍调查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数字地籍测量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 其自动化程度和测量精度均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目前, 数字地籍测量已逐步成为地籍测量的主流, 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其理论和方法也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创新和完善。
城市测绘数字化技术综述 篇3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化;城市
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fast developing period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gital is compli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the urban engineering brings efficient and accurate data basis. Now China'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digital city spatial data, the following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city
1、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意义延伸。数字城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城市的规划、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都具有坚实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数字化城市其实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有效地融合信息处理技术,获取大规模的空间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对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再利用。在此,测绘技术作为支撑数字城市进展的重要手段,应首先明确自身的条件,以最大的优势推动数字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2、数字测绘体系的基本构架
测绘工作是数字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为了顺应城市建设的数字化进程,测绘技术也应向新体系迈进。新型的测绘体系要求在建立时以空间数据资源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2.1以数据的服务为核心,建立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
2.2以数据的获取为核心,建立数字城市测绘技术的体系。
数字化地理空间包含了数据的加工服务平台、基础的数据以及成品数据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于基础数据库应进行健全和完善,提供加工的平台,利用动态的制图方式对在应用中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加工,以此来实现数据的生产。
空间数据能够表达出城市地理空间的数据形式,因此,也可以将其分为景观模型、地图模型和场模型三种表达方式。景观模型的成果的城市的地理数据,地图模型的成果是地图的数据,场模型则是以各种影像的数据为成果。在三者当中,地理数据和影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构成要素,其中地图数据是数据中的成品。
数据的加工内容包括综合化简、编辑处理和信息提取等,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成品数据,再以对数据进行服务的辅助功能,两者就形成了数据的加工和服务平台。数据的加工与服务平台充分地说明了在数字化城市环境下的数据的应用模式,数据不仅可以通过复制的形式来共享,更加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直接进行提取应用,为数据的加工和管理带来了方便。
3、数字测绘技术的特点
3.1通过计算机对测绘技术进行模拟,利用计算机屏幕将地貌地形以及当地的地籍要点等只管的反映出来,从而达到使人一览无余的目的,以此同时,还可以将以往测绘技术中陈旧的符号、文字、线条和数字等进修修改,这样,即便是专业知识不够充足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3.2在當前数字化测绘产品上无论是在使用、维修和更新上都具备便利的快捷方式,它可以将产品信息的现实存在形式进行随时的保存,同时还能够随时的修改和补充,并提供新图以便使用。
3.3通过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了解,并根据用户所需对测绘产品中的重要的数据进行调整,进而得到多种用途的图件,与此同时能够对给出的图形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缩放以及拼接,使产品的用途更广泛。
3.4使用数字化的测绘结果做底图,并通过计算对其进行不同的设计规划,不仅能够准确方便的对各种要素进总结、研究、统计与叠加,更能够方便各种方案的设计并对其进行对比。有了计算机的帮助,就大大的提高了测绘技术的完全自动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也使得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应用水平又上升到一个高度。
4、数字测绘技术应满足数字化城市发展所需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推动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不单单开拓了测绘技术领域,更使测绘技术得到的了创新,同时还使传统的测绘模式逐渐转向现代信息化的城市测绘,为城市的测绘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面对机会,测绘技术部门应该牢牢把握现代信息化的测绘技术发展方向,以城市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测绘技术的重点,促进城市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将城市的测绘技术部门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境界。数字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关系到城市向前发展的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城市的测绘技术部门就应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规划纲程,积极的参与组织建设数字化城市。
5、总结
随着数字化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建设,测绘技术必须要抓住以往的基于并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城市基本测绘融合在一起,积极提高勘测技术,从而实现对城市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管理国土资源。
参考文献
[1]桂宾,田志勇.浅议数字城市[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09).
[2]杨纯,唐婷.数字城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3(12).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4
城市规划测绘目前被作为数字城市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同时伴有一定的预期行和福利性。其主要任务在于对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之后以辐射的形式扩散到四周,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字化城市网,同时也满足了数字化城市建设和创新的原则。数字城市的最初的定义形成的灵感来自于将城市的职能部门的功能和信息进行不同的分割,同时将城市的发展和数字建设进行了相互的结合,目的在于能够符合城市治理规划以及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而且这也是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催生的事物,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对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驱动。但对于数字城市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上的数字城市建设就是对城市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具体就是依靠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搭建以及GIS系统的使用,来对城市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已达到信息化城市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对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和信息家电等项目信息化,也可以搭建信息化政府和社区,以便为国家和社区的人民带来大的收益。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数字城市的建设比喻为一项工程,然后依靠GPS、RS以及GIS等技术,同时能够很好的结合数字城市的相关理论,再在空间信息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来建设一个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基础建设,最终做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经济、环境等做贡献。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5
一、项目背景
深圳市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在其辖区内。深圳市下辖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六个区,其中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位于经济特区内,宝安、龙岗两个区位于经济特区外。
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深圳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内容也不断增加,城市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作为一个举国瞩目的特区城市,深圳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府课题和社会课题。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深圳市城市管理需要变革,需要创新。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深圳市城市管理信息化实践证明,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工作。2002年建成了“深圳市城市管理指挥监控中心”,具备统一受理城管投诉、应急指挥协调、城市视频监测等职能,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12月,深圳市承担完成了建设部“深圳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示范应用工程”项目,这是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首次尝试。
2004年10月,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公布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城区)名单的通知》(建城函[2005]207号)文件,选择深圳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扬州市、烟台市和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等10个城市(城区)为数字化城市管理首批试点城市(城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在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2005年7月,李鸿忠书记等市领导在深圳市城管局《关于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城市管理的调研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2005年9月,许宗衡市长到深圳市城管局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专题调研,要求认真做好试点工作,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要求抓好城管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系统简介 由天夏科技集团承建的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两个轴心,实行三项评价,实现一个目标。一个平台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能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主要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两个轴心是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设置监督评价和指挥协调两个运转轴心,实行监管分离。三项评价是对城市管理的监督人员、指挥协调人员、操作人员、事件部件处理人员实行岗位绩效评价;对城市管理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实行部门绩效评价;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辖区实行区域质量和管理效果评价。这三类评价都是刚性评价,系统对每个对象都设计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总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予以在网上公布,使其一目了然,接受市民监督。
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深圳建市27年来最大的信息化项目,也是深圳2006年“城市管理年”三大工程之一。深圳数字城管是全国第一个多层次、多部门、市辖区管理结构的综合城市管理系统,也是规模和投入最大的一个工程。
三、项目建设进度
1.2005年7月,深圳市获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城管试点城市之一;
2.2005年10月 深圳市政府批准数字城管试点工作方案;
3.2006年3月,天夏科技集团顺利中标深圳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一期工程,再次证明了天夏科技集团在GIS技术、数据采集、测绘、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和雄厚实力;
4.2006年4月,天夏科技集团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正式签订深圳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合同;
5.2006年3月——6月,天夏科技集团开展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 6.2006年6月28日,深圳市级平台和福田、南山、盐田3个区级平台上线试运行;2006年8月12日,罗湖区平台上线试运行;
7.2006年10月20日,由天夏科技集团承建的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建设部专家组验收。
四、建设目标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单元网格区划编码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多种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五、建设内容 1.网络规划与部署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部分工作流程: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信息流程: 2.应用软件开发
结合深圳实际,在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8个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遥感影像识别等4个系统,共开发12个软件系统。
3.系统安全保障
√ 网络与机房安全
√ 信息安全
√ 加强日常管理
√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4.数据更新策略
√ 基础地图信息更新
√ 业务地理信息更新
√ 在线编辑信息更新
√ 野外测量校核
5.网格划分与编码
√ 网格划分原则 √ 管理层级划分
√ 万米单元网格划分
√ 网格叠加遥感影像
√ 工作网格划分
六、系统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技术、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工作流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是一个技术先进、框架灵活、运转高效的分布式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充分实现真正的GIS核心功能
系统深入研究了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和南京市鼓楼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有关情况,发现它们在空间数据分层分类管理、GIS查询统计、GPS空间定位等方面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系统特别加强了GIS、GPS的功能实现。采用业内领先的GIS平台构建应用系统,使系统能方便地对海量的城市部件及事件数据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并具有丰富的GIS查询与统计功能。采用先进的“GPS定位+基站定位”技术和功能强大的GPS终端,可方便地实现精确的GPS定位功能。3.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和显示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采用了业内领先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能够支持海量的空间数据管理和显示。系统提供了将海量影像存储到大型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的功能,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数据进行有损压缩或无损压缩。在影像数据库中,支持建立影像金字塔。这样既能避免采用小波影像压缩技术的较多质量损失,又达到了海量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快速浏览效果的目的,可以实现与海量空间数据的快速显示。
4.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采用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先进的城市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从而方便地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5.提供多源异构数据共享的完整解决机制 在系统中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消息中间件和新一代数据共享平台XPub,使系统能够提供多源异构数据共享的完整解决机制,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的有效运作。
6.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基于先进的.NET技术架构,能够方便地在现有网络硬件平台和Windows、UNIX、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用户在硬件平台已有的投资,并能够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系统采用组件化设计,并提供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框架,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功能扩充和应用扩充。整个系统设计有利于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后续项目的快速实施。7.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特别考虑了实用性和易操作性的需求。针对市领导和区领导等领导层面,设计了领导批示功能,能够使领导方便地进行工作指示和任务分派。同时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GIS查询和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和实际需求,进行对管辖区域或指定区域进行空间查询和统计操作,从而方便地获得有更高实际价值的信息。
考虑到城管监督员、呼叫中心操作员等用户的计算机基础,特别注重了系统设计的易操作性。整个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混合架构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在系统操作风格上采用了类似Windows的风格,操作界面简洁清晰,使用帮助详尽易懂,从而有效保证了系统的易操作性。
8.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
本系统建立了完备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包括设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无线VPN、CA认证等多种安全措施,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七、系统创新点
深圳市是建设部批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首批试点城市(城区)之一,与其他试点的兄弟城市(城区)相比,深圳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也比较健全。1.管理范围的创新
作为建设部批准的数字城管试点城市,深圳市数字城管项目的实施范围为整个深圳市,系统的实施范围、管理内容、实现方式等均与北京市东城区、南京市鼓楼区等以城市内部某一城区为实施范围的系统不同,所涉及的城市部件和事件类型都更为复杂。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国内大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成功样板。2.管理机制的创新
深圳市城市管理新模式依托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构建。新模式按照“重心下移、两级两轴、统一平台”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市、区两级分别成立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运作。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使用统一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进行工作。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均内设呼叫中心,两级呼叫中心采用“统一接入、分区受理、逻辑集中、物理分离”的模式,接收城市管理问题信息。3.管理内容的创新
与其他试点的兄弟城市相比,深圳市的数字城管系统在管理内容上有所增加。系统根据深圳市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了31个部件小类,并对分类与编码标准中设定的6个部件名称作了局部调整,同时增加了1个事件大类(其他类),增加了19个事件小类,并对分类与编码标准中设定的4个事件名称作了局部调整,以保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更加符合深圳市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4.管理方式的创新
考虑到当前城管急需要解决问题,急用先建,又要兼顾整合资源、协同管理。因此,数字化城市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立足实际、兼顾未来,一次规划、分步推进,一门受理、多方处理。5.应用技术的创新
本系统综合运用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等应用技术的诸多创新。
应用技术的主要创新如下:
√ 依托深圳市党政机关计算机专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数字城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整合深圳市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市级部门之间、区级部门之间、市区两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
√ 依托移动通信网络,采用GPRS技术、GPS和基站相结合定位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等先进技术,全面支持移动办公和部门协同工作。领导、监督员和城管执法人员可以用“城管通”手持终端,通过GPRS网络,实现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
√ 有机集成电子监控技术和GIS技术,实现城市实时、可视化的视频监控管理。整合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城管局及各区的监控视频资源,结合GIS技术,生成电子监控视频位置分布图,可在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双屏工作站上显示分布图和播放视频信号,从而方便地实现了城市实时视频监控及视频资源空间可视化管理。
√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技术,通过周期性对比高分辨率的城市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市动态变化信息。系统提供多窗口对比功能,通过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图对比分析,可以方便、准确地获取城市动态变化信息,为对城市管理效果的监督、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 采用WAP网站技术,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向监督中心提交城市管理问题以及进行网上投诉、网上评价等。6.表现方式的创新
深圳市的城市部件和事件,在建设部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5)的基础上,增加了31个部件小类,1个事件大类(其他类),19个事件小类,因而需要在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及改造部件和事件表示符号。
根据深圳市数字城管项目实际要求,在参考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既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又形象、直观并具有深圳特色的部件和事件符号系统,实现了表现方式上的创新和提升,有效增强了系统的数据管理效果和表现效果。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管监督中心和城管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各方面创新点的主要意义可概括如下:
√ 单元网格管理法——新模式的构建运行基础;
√ 城市部件管理法——新模式的核心依托手段;
√ 信息采集器——新模式实现信息快速、敏捷传递的手段;
√ 多种数字城市技术整合应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的技术支撑;
√ 两个轴心——实施新模式的体制保证;
√ 评价体系——新模式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八、系统运行效果 1.发现问题的数量大幅提高
据统计,自9月1日至10月15日共45天全市立案119895宗,日均立案数2664宗,等于去年同期(51宗/日)52天的立案数;立案案件中,事件占95.3%,部件占4.7%。
2.处置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 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6%;
√ 全市结案率为92.5%;
√ 案件平均处理时间由刚试运行的4天缩短为现在13.2小时,呈逐月递减趋势。
√ 今年第三季度城管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6%。3.监督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全市现有城管监督员837名,立案案件中97.3%由监督员发现上报,监督员成为发现问题的绝对主力。城市管理实现了从被动接听向主动发现的转变。
√ 从去年6月起,市城管局要求机关处以上干部每人每天至少发现一宗城市管理问题,随着监督员的履职,发现难度越来越大。
九、社会反响
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数字深圳示范工程和今年“城市管理年”三大重点工程之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去年6月正式投入试运行以来,受到了业界专家、业主的一致好评:
深圳市城管局负责人称,从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来看,它成为落实城市管理“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方针的有力保障,达到了三个目标。首先是实现了城市管理事项的精细化。目前,系统所覆盖的管理事项已达92种部件和52种事件,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列入管理的部件和事件还会逐步增多。其次是发现问题的数量大幅提高。目前,系统平均每天对问题的立案2665宗,与过去日平均发现问题50宗相比,提高了50多倍。此外,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畅通了。市民可以向遍布大街小巷的城管监督员反映问题,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的12319城管热线反映问题,使城管的信访量下降了24.6%,很好地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拉近了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距离。
2006年10月20日,建设部验收专家对深圳数字化城管进行验收时表示: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整合了“12319”城管公众服务热线,实现了全市投诉统一接入,有效地保证了公众对城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该系统在城管、环卫车辆实时调度、视频监控信息的引入与有效利用、统计结果的移动发布、电杆统一编码实现精确定位、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城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价等方面,均有创新。该系统需求分析准确、设计先进合理,系统功能丰富,并在数据更新手段上尝试了采用遥感影像识别技术,系统运行近四个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在讲话中说,深圳数字化城管在六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起了示范作用:第一,领导重视;第二,投入最大,数字化城管一期工程总投入9416万元;第三,单位面积建设成本最低;第四,系统更完善,功能更强大;第五,系统的自主创新最多,共有六大创新点;第六,系统的运行最规范。他认为,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在全国处于前列,必将对全国数字化城管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自深圳数字化城管验收以来,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杭州市城管办、南昌市主要领导、重庆市城管委主任与城区领导、无锡市政府领导及城管局领导、深圳本地领导先后视察了天夏科技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并对深圳数字城管工作进行了肯定。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6
一、城市规划设计对测绘信息的需求测绘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获取城市中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和图形,准确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征、形态、位置、大小、分布、类别、名称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合理的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循序渐进,而编制城市各种规划又必须有城市测绘资料作保障;在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测绘显得更为重要,诸如征地、放线、验线等基础工作都离不开测绘,只有在城市规划中实施城市测绘,才能确保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确保规划的正确执行和实施。
二、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1、红线管理。红线管理分规划红线和建筑红线,规划红线包括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要求1∶500—1∶2000地形图,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筑红线包括放验红线和竣工验收,要求1∶500地形图,对图纸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2、市政管理。包括市政道路设施和地下管线。市政道路管理要求掌握完备的现状道路,需要建立专题的现状道路数据库,细分道路等级、路面组成和路面设施。地下管线管理不仅要重视各类管线的水平位置关系、纵向交织关系,还要细分其区域结构,反映出供电配电区域、排水汇水区域划分等界线。
3、旧城改造与拆迁管理。拆迁补偿是旧城改造的关键,需要建立旧城改造拆迁估算系统,对整片街区改造、道路沿线拓宽涉及的拆迁量进行准确测算,要求调查表格输入计算机,在GIS平台上建立拆迁管理信息系统。
4、智能交通。智能化交通涉及的关键技术有3个方面,一是卫星定位系统(GPS),为车辆跟踪、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信息查询、话务指挥、紧急援助等提供支持;二是电子地图,为区域、城市、街区道路系统及周边环境提供实时的无缝漫游和信息查询。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7
从广义角度来分析, 数字城市就是信息化, 也就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设施,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 逐步建立起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等, 从而达到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从狭义角度来分析, 数字城市是立足于3S (GPS、GIS和RS) 核心技术基础之上, 通过数字地球理论, 建立起服务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经济等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不仅能够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 还能够促使3S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 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便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 基础测绘工作逐步形成以“3S”为核心技术, “4D”为技术产品与数字通信有机结合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二、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一) 基础测绘与城市空间基础信息设施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空间位置具有关联性。由于基础测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 能够对城市空间基础信息进行加工、存储、更新和获取。因而, 基础测绘能够加快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 城市空间基础设置与数字城市
一般而言, 数字城市涵盖国土资源、电信、公共设施、环保、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内容, 属于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各部门间的集合。因此, 空间基础信息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若空间基础信息设施不完善, 就会直接影响到数字城市建设。与此同时, 要想促进数字城市建设, 保障空间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主要是因为保障空间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就能够为城市中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提供准确且快捷的地理信息。
(三) 数字城市与城市基础测绘
近年来, 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3S”技术的问世,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促使城市基础测绘技术快速发展, 数字化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传统测绘逐步向着地理信息产业化方向发展。如今, 城市基础测绘被列为了国家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 同时也是数字城市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由于空间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是数字城市建立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所以, 建立起数据共享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才能够统一数据标准, 加快城市信息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促进数字城市建设。
三、基础测绘应如何推动数字城市建设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 基础测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通过基础测绘来推动数字城市建设,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正确认识数字城市建设的方向, 完善城市测绘工作方法
数字城市的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它的发展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这项工作系统性强、复杂度高。从城市测绘工作来分析, 明确发展方向是最基本的, 同时还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积极参与到所组建的城市信息工作中, 履行其核心责任。除此以外, 研究并创新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相关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以便取得更佳效果。
(二) 充分运用“3S”核心技术及城市一体化相关技术
众所周知, “3S”技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 将“3S”应用在城市化建设中, 能够实现信息的准确处理、相关模拟的分析等, 促使数字城市向着更广阔方向发展。从而就需要城市相关测绘工作部门要充分运用“3S”核心技术, 即借助GIS来对城市地理信息的有效整合, 并立足于数字地图, 实现对数据以及图形的输入和输出, 便于人们进行查询。而且GIS能够辅助城市控制网的建设, 在充分吸收了RS信息采集便捷优势的同时, 及时对城市地理信息进行沟通, 从而促进数字化城市的进程。
(三) 提高城市基础测绘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意识, 落实基础测绘工作的进程
在基础测绘进行采集数据后, 后期处理工作对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测绘应用领域不断广阔, 从而对测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就要求提高城市基础测绘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意识, 保证基础测绘工作的进程, 以便为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 重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
由于城市信息相关基础实施数据主要来源于空间地理信息, 显而易见, 提供城市地理信息的是城市测绘部门, 那么城市测绘部门就应该有义务对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审查, 之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等, 逐步完善数字化体系, 努力为城市地理信息建设提供服务。
总而言之, 基础测绘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 是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 与此同时, 数字城市也是科学运用基础测绘数据的有效途径。要想促进数字城市建设, 强化基础测绘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要求从实际出发, 大力发展基础测绘工作, 推动其信息化发展, 逐步实现测绘服务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为数字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媛.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 2011 (14)
[2]罗伍平, 邓锋.浅谈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 (学术版) , 2007 (07)
[3]李丽, 申华伟, 朱卫东.数字城市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6)
【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基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12-19
数字技术测绘技术应用12-11
数字化测绘技术分析07-23
数字测绘技术08-11
数字化测绘方法论文11-12
数字测绘技术发展12-04
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01-14
数字出版技术应用现状论文09-28
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11-29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研究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