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2024-11-06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共8篇)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篇1

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实现郑州城市管理新跨越

近年来,我市已经分别获得了“全国爱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目前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也正等待国家最后的行政考核验收。然而,窨井盖经常缺失,危及群众生命安全;路灯、广告牌等公共设施屡遭毒手,无法及时维护;无证烧烤破坏环境卫生,屡禁不止;城市乱停车、乱摆摊设点,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油烟噪声扰民,汽车尾气超标排放,违法建设违章搭盖,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部分路段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倾倒,“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等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屡见不鲜。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职能缺位;二是多头管理,缺乏城市管理核心;三是条块分割和市区二元分离,无法形成联动的管理体系;四是管理方式粗放,信息获取滞后,管理被动低效;五是管理法律法规冲突,管理职能交叉;六是城市管理过分依赖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成本太大;七是评价体系不全面,监督不到位,制约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八是传统的城市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所形成的模式,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空间的需求等。

一、数字城管的定义

为了克服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对现代化城市管理带来的机制和体制性的障碍,北京市东城区进行长时间的探索,提出利用信息处理 1

技术,解决城市管理中复杂而又繁琐的问题,这一管理模式被国家建设部推广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简称“数字城管”模式。数字城管是将我市划分为若干个社区单元网格,每个单元聘请若干名城管督查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发现、上报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城管体制及流程,达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为了受理市民群众对有关城市管理领域的投诉、举报、咨询救助,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在全国统一开通 12319 城管服务热线,它是数字城管采集信息以及接受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数字城管的优点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扬州等三十多个大中小城市实行了数字城管新模式。城市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分散为集中,变扯皮为协作。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后,专业部门的信息量增加了 912 倍,工作量也随之提高了,及时消除了许多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根据向其他城市了解,实施数字城市管理后,城市管理成本逐年以两位数下降,部门责任到位率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府的施政满意度大大提高。据北京东城区统计,在传统城管模式下,城管问题的主动发现率只有 30%,每年处理量不到 5000 件,而推行了数字城管新模式后,城市管理问题主动发现率提升到了 90%,处理量达 25672 件,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原先增加了 3 倍,处理量比过去增加了 5.4 倍。

三、对推进数字城管工作的建议

数字城管工作在全国许多城市实践证明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国家领导人也建议向全国进行推广,而我市的城市规模及财政能力已经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为做好此项工作,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场变革,它使城市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突击式、运动式向经常性、可持续性转变;从低效管理向高效管理转变。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涵盖面宽,技术性强,而且需要一定的财政资金保证,这就需要政府领导重视,许多城市开展这方面工作都是城市的主要领导挂帅,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二)摸清城管家底,合理划分社区网格单元、整合资源,建立城管数据库。由政府牵头,各相关单位按照数字城管建设要求,配合做好各自掌握的城市管理部件的普查、录入、整理工作,限期归入全市的数字城管体系中。同时将分散在各系统、各部门的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如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可以从各相关市政管理部门中共享;城管信息平台所需要的视频信息系统,可从现有的视频监控网络中有条件接驳;地下管网建设信息可利用已经普查的资料;城市防灾、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可整合利用我市各部门防灾应急系统的信息。、划分社区网格单元,做好部件编码工作。要组织力量对全市的管理空间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利用数字网格地图技术,将我市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边界清晰、无缝隙对接的社区网格单元。同时,对我市的道路、门牌地址、窨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部件进行统一梳理、编码、标识,确保城市管理对象在电子地图上能清晰反映,并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和标志。

(三)创新城管体制,构建管理新流程

1、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城市管理领导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即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领导机构可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及时发出指令,确保派遣的任务能够迅速到达责任单位,综合协调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涉及多部门职能的问题。

2、组建城市管理监督机构和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监督机构负责主动发现处理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分解派送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查,以确保问题的解决。各管理部门负责接收来自信息处理中心分派的任务,加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监督协调机构和群众。

3、加强督查和综合执法两支队伍建设。与传统城管工作不同的是,数字城管不仅要求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还增设城管督查队伍。督查队伍和综合执法队伍分别设立在城管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督查队伍的主要工作是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对问题解决情况予以核实;而执法队伍则是依法查处涉及违反城管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4、构建城市管理新流程。传统的城市管理流程中,市民投诉城管问题给有关部门,属于问题简单、归属明确的,相关部门处理比较及时;而问题复杂、归属不明确的,部门就容易推诿扯皮,有的问题甚至久拖不决。由于监督与考评乏力,导致城管工作出现“三

个没人管”状况,即问题处理与否没人管,处理好坏没人管,处理快慢没人管。

为此,根据我市城市管理的实际,市政府提出了一套“数字城管”流程如下:

①群众通过拨打 12319 热线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督查员通过巡查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市长热线等部门转办城市管理问题,以及媒体热线收集的有关城管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或信息处理系统分别集中至市、区两级城管信息平台。

②城管信息平台对问题进行甄别、筛选、分解后,派送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单位,即市级各业务职能部门、区级业务职能部门或街道城管部门。各业务职能部门对接收到的任务进行分解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逐层反馈至市、区城管信息平台。平台得到反馈信息后,指示督查员现场核实,情况属实的予以结案,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群众;情况不实或敷衍了事的,市、区城管信息平台提出警示,并再将案件退回协调机构,由协调机构按程序处理。

③整个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均由“数字城管”系统全程执行,数字城管监督机构每一个月将系统自动生成的各部门办理城管问题及考评情况汇总,报送有关领导、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必要时也可以提供给新闻媒体,供领导或各单位参考备案。系统自动生成的综合评价资料可以作为各单位考核干部、职工业绩的主要依据,也可作为部门或岗位年终评优评先及奖金分配的依据。

(四)完善法规及政府规章,明确责任单位、部门的职责据了解,涉及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有 70 多部,短期内完成所有的修改是不现实的。我们建议,我市应通过立法,把与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进行整合,使法规条款能相对集中,并由一个行政部门、一个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实施,避免造成部门职责不清或职能空缺。立法必须重点解决好以下的问题:一理顺机构;二整合资源;三明确职责;四加强监督;五公民义务;六法律责任。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责任感与参与度

数字城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共同支持,需要借助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宣传相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条例,宣传推行“数字城管”的内涵、意义和功能,宣传其他城市推行“数字城管”所取得的成效,使广大群众成为“数字城管”的外部监督力量,并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综上所述,能不能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达到多用信息少耗资源能源,多用信息,少发生社会不和谐事件,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早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篇2

城市数字化发展与物质文明发展息息相关, 两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通过促进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物质文明发展, 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对我国城市规划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当前物质文明的发展, 生存空间的逐渐开拓, 资源浪费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形势下, 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建设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能够实现城市规划、建设、资源、环境的整体控制, 对城市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对社会服务内容进行合理分析, 针对系统建设目标及社会建设主体内容, 对建筑细节进行落实。当前城市建设数字规划建设设计主要目标为: (1) 建立统一城市建设概念模型, 对数字化内容进行分析,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针对城市建设结构及城市发展特色, 对数据模型、数据标准、数据代码、数据接口进行合理选取, 确立基础的数字城市建设主体结构。 (2) 建立分层的地矿数据库及辖区内分布式数据库, 对数据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信息较差访问进行确定。依照数字化技术要求对各分布式内容进行确定, 对城市之间的数字化进行控制。 (3) 建立的城市建设数字规划要具有完善的存储、管理数据功能, 能够实现对区域内数字资源及空间数据的全面提升。设计人员要对数字城市建设地下多源空间进行分析, 要对空间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控制, 建立三维可视化控制体系。 (4) 要对多种形式及格式的输出表格及图形进行控制, 对各项资源、环境、灾害进行动态监控及管理, 完成模拟预测预警建设。在进行数字城市化管理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必须要对环境、灾害、规划决策方案进行建立, 确保信息系统的高度保密性。

2 落实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数字城市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其社会建设体系较为庞大, 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层次化问题。因此, 设计人员要对建设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对基础措施进行强化、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从根本上落实数字化理念。

2.1 制定统一发展规划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 我国开始对数字城市进行尝试, 开始在国内建设数字城市且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内容方向不一,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进程质量, 影响了建设效果。因此, 在对数字城市建设进行深入拓展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首先对城市建设经验进行总结, 依照城市发展状况及发展特点, 制定统一发展规划, 确立最佳的数字城市发展内容。

2.2 提高市场化资金筹集

市场化资金筹集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对数字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进行补充。在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仅依靠政府单一性投资很难真正带动市场化运作, 顺利完成建设操作。因此, 建设人员要对市场化份额进行调整和控制, 充分调动社会资本, 确保市场份额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统一性。政府要加强对社会的引导, 确保社会人员积极参与到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当前政府引导的操作主要包括: (1) 政府占股, 招标投资:政府通过BT形式, 采取公开招标方法, 选取第三机构参与到投资建设管理及运营控制过程中; (2) 政府主导、单位出资、统一管理:在这种操作中, 主要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资金筹集, 政府主要参与管理, 完成数字城市运行网络控制。

2.3 促进数字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信息共享是提高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服务大众, 提高人们的数字化生活水平。因此, 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建设人员要对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调节, 将政府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等进行共享, 实行跨部门一体化信息分享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打破, 将各种资源信息进行交叉共享, 形成条块之间的融合, 建立新的数字信息资源平台。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建设人员要控制好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 以数字化区域系统作为基础平台建立各项信息应用系统。设计人员要对城市规划、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绿化总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控制, 确保为后续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 要对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控制, 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建设人员要将社区功能进行拓展, 将社区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功能、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功能联系在一起, 形成双向沟通渠道。

2.4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控制

在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质量, 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控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可能出现的建设问题, 已经成为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当前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服务外包方式, 通过专业资质的基础及推广机构对城市各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 实现数字信息的控制。建设人员要对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及时更新数字城市信息动态。除此之外, 在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提升的过程中, 建设人员还要对数字城市建设开发系统的兼容性及互操作性进行分析, 对层次设计及顶层设计进行全面强化。

2.5 强化数字信息网络安全

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建设人员要对数字信息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控制, 提升主体效果及控制质量。在上述内容建设的过程中, 政府要首先对自身工作部门安全保密工作进行强化。要依照数字城市要求对网络安全应急反应机制进行建设, 依照安全保护基础及安全保护技术对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政府要将上述内容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 对管理内容进行强化, 对安全保密工作进行评价。其次, 政府要加强对居民个人账户、信息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当前加强居民个人账户、信息资料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城市“一卡通”。而今后的建设过程中, 政府部门可以对数字化公共交通、燃气、自来水、电力、物业、医疗等进行综合控制, 将上述信息统一落实到“一卡通”中, 实现城市综合控制。在今后“一卡通”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匿名方式, 通过专有数字化资源控制实现安全强化, 降低可能出现的信息资源泄露状况。

3 结束语

数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信息化城市进程的主要方向。通过对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质量, 提高政府、社会、群众之间的联系, 形成完善的城市管理系统。制定统一发展规划、提高市场化资金筹集、促进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控制、强化数字信息网络安全, 是实现数字城市发展的关键, 已经成为建设高品质现代生活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开泳, 董玛力.对我国近年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思[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5 (4) :74-75.

[2]周志江, 何卫坚.信息系统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6 (1) :95-96.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篇3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许昌市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010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实现了投资低成本、运维低费用、使用高效能(两低一高)的建设目标。

一、精心谋划建设,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在借鉴外省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充分结合市情,构建了具有许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成立一个中心,担负指挥、监督两项功能,但功能相对分离,既减少了建设投资,又节约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运行模式,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结合。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两个部门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监督职能,实行高位监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和区 (县) 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指挥平台二级指挥派遣;市、区 (县)、乡(办)三级处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是运用先进技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了3G无线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三维实景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次将三维模拟图像应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设计了240寸弧形大屏幕。在部颁规定的八大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业务短信子系统、数字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采集员管理子系统、CA认证子系统、双网交换子系统等8个应用子系统。在一期拓展项目建设中,又结合实际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建设了视频会议子系统、移动视频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采集互视互通子系统等3个软硬件集成项目,使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将设计开发淤泥渣土车监督管理子系统、夜景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城管与行政审批平台、数字城管与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扩展系统,并增加移动视频采集车、40个二级平台语音互通设备、无线视频设备,及完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等。

三是高效整合资源。整合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规划部门的1:1000市区地形图、国土资源部门的1:500正射影像图和市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城市部件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

四是分步规划建设。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2010年完成的一期工程覆盖许昌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范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将覆盖扩展至环城公路以内100平方公里和许昌新区180平方公里;2014年将实施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将扩展至所辖县(市)中心城区,实现所辖县市区域全覆盖。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该系统运行以来,注重抓好信息收集、指挥派遣、案件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的作用。170名信息采集员按照划定的工作区域,从早7:00至晚10:00实行不间断地巡查,及时收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强化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坚持每周、每月通报情况。采取每天实地徒步督查的形式,督促信息专业单位提高信息采集覆盖率和信息采集的质量,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达到97%以上。同时,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门户网站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是高效派遣指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接线员培训机制,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小时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实行量化考评,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末,使问题从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审核立案到任务派遣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目前的3—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案件派遣的时效性。同时,规范平台责任单位的管辖区域、管理职责和服务流程,使接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指挥派遣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强化案件督办。许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两级督查。每周将各责任单位超期未处置的案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并上报市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并进行督办和考评,市创文办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单位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被扣分。同时,积极发挥老干部督导团作用,将每周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超期案件问题,请老干部督导团帮助协调,督促责任单位解决。运行以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为确保运行,许昌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工作方案》、《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定期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价”制度。每周印发一期督查通报;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效能问责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效能问责、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评先挂钩。对处置不及时、反复发生问题多的责任单位,实行效能问责。

四是市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昌市协调通讯部门从2011年5月1日起,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五是量化考评机制。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内部建立了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奖惩体系,制定下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SZH—2011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心岗位职责体系、规章制度体系、考核指标体系、考评办法体系,每半年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排名,年终进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2010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共受理案件约52万件,结案率达到99.39%,构建起了大的城市管理格局,使查找城市管理问题更细致、收集城市管理问题更广泛、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更及时、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更快捷、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更彻底。

建设数字化管理城市 篇4

理创新工作综述(中)

内蒙古新闻网11-03-29 09:03 【打印本页】 【字体:小 中 大】来源: 内蒙古日

最早发起经济转型的鄂尔多斯,又一次在内蒙古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上先人一步。

2010年10月,以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前10名的成绩,鄂尔多斯被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以此为契机,鄂尔多斯针对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特点,以创新的理念,把提升全国最安全城市建设水平的重点放在了数字鄂尔多斯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和与此相关的治安防控、预警等机制的健全、完善上,正在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社会、提高效能、服务群众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公共安全体系。

数字化打造治安防控网络

数字化防控,对鄂尔多斯的社会管理创新而言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2008年,“数字东胜”浮出水面。随后,“数字康巴什”、“数字乌审”、“数字伊金霍洛”、“数字准格尔”等纷纷亮相,鄂尔多斯全面拓展着城市数字化管理的范围。继中心城区外,所有旗所在地今年内均将初步建立起数字化管理平台。到2012年,旗区之间要进行联网,实现全市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让鄂尔多斯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社会治安动态管理成为可能。目前仍然在强力推进的遍及市、旗区以及各治安堵卡点、城市主要出入口的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将使城市主要街道、交通要道、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全面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所有的苏木乡镇所在地、重点开发区都将建成视频监控或者报警中心。从而形成以市、旗区公安联网指挥中心为大平台,以主干网互通、点面相连的大防控

网络。

一个融技防、物防、人防为一体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乌审旗投入6000万元,建设以完善光纤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可视化管理系统为目标的“信息畅通工程”。全旗76家重点单位、30家金融营业网点技防设施安装率达到100%。

准格尔旗投入8000万元启动数字准格尔一期工程建设。其中,投入1600万元为32所小学、幼儿园安装了智能报警监控系统。建成技防镇5个、技防小区18个。伊金霍洛旗投入8500万元,实现了重要交通节点、敏感场所、行政事业单位、娱乐场所等技防全覆盖。

鄂尔多斯还提出,各旗区财政每年要安排防控体系建设专项经费,保持技防建设、设施改造等有序开展。

大投入成就了大技防体系的快速推进。

康巴什新区以“可视化新区”为依托,建设以高清视频探头和红外线自动报警装置为主体的技防体系,独创治安预警、街面巡逻、网上巡逻、视频巡逻、社区防控、校园安保网、单位防控网“七大防控体系”,搭建起全天候、无缝隙治安动态防控网。东胜区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各类技防系统,公共区域全部安装高清晰摄像机,要害部位普及了治安动态视频监控,居民小区等实现探头全覆盖,实现了城区视频监控无盲区。

这种防控网络带来了“控得住、查得清、调得出、用得上”的效果。就拿伊旗来说,全新的技防体系实施一年来,装有技防系统的单位和场所发案率同比下降22.6%,60%的技防点实现了“零”发案。

据规划,到今年底鄂尔多斯将新增视频监控探头20000个,城镇居民自动报警装置安装率达到30%,报警与监控联动设备改造率达到100%。

有了大技防体系做支撑,鄂尔多斯还辅之以人防战略,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完善

了集打击、防范、震慑、控制为一体的“大巡防体系”,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

在各城镇组建起来的专职巡逻队,保证了辖区有民警、街面有巡警、单位有内保、街巷有联防。仅准格尔旗就有各类群防群治组织近900个,提高了动态打击防范水平。目前,全市建成“五张防控网”,即由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区域警务合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组成的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动态防控网络。严密的大防控体系,使“平安鄂尔多斯”的建设拥有了第一层保护网。数字化引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数字化服务,在鄂尔多斯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数字城管”新概念的提出和推广,让鄂尔多斯进入了管理精细化时代。对于难度较大的人口管理,数字化可谓是轻松应对。

在东胜区,推崇的是“市民卡”。通过一张免费办理的集医疗、社保、公交、水电、小额电子钱包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卡,就获取了大量流动人口的信息资源。经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跟踪采集、智能检索和无线传输,使流动人口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

在伊金霍洛旗,显示威力的是“以网管人”。通过认真比对核查流动人口数据、公安网暂住人口信息库、工作对象信息库和在逃人员信息库,加强了网上人口在线的跟踪管理。

在杭锦旗,流行的是“居民电子档案”。通过这样一个软件系统,就整合了公安、司法、农牧业、民政、银信等部门职能,将辖区内户籍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和生产生活、就业培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统一采集,实施了实时、动态的更新维护管理。

对于化解矛盾纠纷,数字化依然功效不凡。

2010年,随着鄂尔多斯市联合接访工作机制的出台实施,各旗区纷纷建立由“中

转站”变身为“终点站”的中心接访,对群众问题进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网上信访,更加拓宽了群众信访的渠道,满足了群众诉求的愿望。现在,全市各级信访部门共处理网上信访事项680件。市、旗区两级信访系统成功实现同自治区的互联互通。

对于便民利民服务,数字化更是独步天下。

居家生活有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在东胜区建设街道办事处曙光社区,启用了由9大系统以及若干子系统组成的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居民足不出户,按动服务按钮,就可以享受到社区或者物业公司提供的各种“10分钟”服务,甚至包括超市、社区医院等联网服务。同时,还推出“一卡通”服务,使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够办理水、电、暖、电信、税务等多种交款事宜。

市内出行有数字城管的保障服务。只要对市内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建等7大类95小类,以及宣传广告、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等5大类54小类的城市管理事项不满意,即可通过热线举报或者由城市监管员使用“城管通”设备将图像、位置等上报信息中心,立案后再报指挥中心,由其再分门别类报送相应职能部门,处理完毕再反馈信息中心,由其通知监管员对处理情况核实后结案。流程均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这种大城管格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像乱停车、乱贴广告等问题半个小时就搞定,丢井盖等也不过一天时间就会得到解决。

这种网格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使“平安鄂尔多斯”拥有了第二层保护网。数字化启动应急管理体系

数字化应对危机,是鄂尔多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中维稳的一个亮点。

从市到旗区均建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突发性事件、重大治安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类应急管理机构,制定了《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等各类工作预案,以进一步提高了危机管理能力。最终让这些机构和预案得以高效运行的,就是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打造。

借助这个平台,鄂尔多斯充分发挥信息辅助决策的作用,利用空间地理信息、远程视频等手段,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保障数据,形成了完整的风险隐患预警播报体系。

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危机,就会在数字城市信息管理、数字城管指挥和数字城管监督评价“三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调运作,相互制约,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作出有效、及时、科学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实施的是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从情报信息搜集、研制、传递等方面入手,努力获取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社会动态信息,严密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其苗头隐患进行排查。

2010年,伊金霍洛旗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网上追逃、网上破案,抓获在逃人员16名。

在打造数字化危机预警、处理系统的同时,鄂尔多斯还为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设置了两道坚固的防线,牢牢地掌握了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一道是重大决策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或者调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均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决策不当引发大的矛盾纠纷,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另一道是建立应对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专业化队伍,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对此类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毫无疑问,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使“平安鄂尔多斯”拥有了第三层保护网。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篇5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扩张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却明显滞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问题发现不及时、信息传递缓慢、资源不能共享、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问题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机制等,表现出检查时城市管理好一点,没有大型活动城管问题就多,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数字城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数字城管发展历程

2003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原区委书记陈平的主导下,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设想,并组织专家、学者、公司研究出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框架,2004年10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东城区建立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之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创建了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

2005年7月,建设部在东城区召开现场会,确定第一批10个数字城管建设试点城市(城区),随后公布了三批51座试点城市(城区)。

数字城管模式创新

杭州模式

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创造了“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典型模式。杭州市数字城管机构称“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处臵中心”,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领导下行使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是全国第一个副厅级数字城管单位。杭州市建立“月考核、月排名、月公示”制度,对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排名末位的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设立了协同平台,推行“高位协调”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发生处臵争议时,由有关领导坐镇现场协调。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专业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自协调解决。使城市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巧用城市管理合力,确保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杭州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城管法规:《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第244号市长令),2011年准备将其提交人大立法,上升为《条例》。

常州模式

常州市建立了“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分口处理”的数字城管新模式。成立了以市长、区长为组长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创立了首个“高位监督、高位考核”机制,两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通报批评;三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对基层单位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罚。市

长每年至少明查暗访两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市长点评会,各区、市相关职能部门数字化管理长效综合管理全年的考评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并与城市管理保证金挂钩。长效管理就是通过考核来完成,保证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正常推行。

2005年至2009年间,建设部先后出台了7个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标准,并对部分标准进行了修订,200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全国数字城管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数字城管模式建设导则(试行)》,总结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包含“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专业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四个核心建设内容。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系统主要部分

数字城管系统由基础子系统和扩展子系统组成,包括10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四个扩展子系统。

1)基础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手持终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受理来自城市监督员、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任务人员。主要功能包括业务受理、登记、立案、咨询、投 诉、建议、定位和转发等功能。

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

评价统计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视频监控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该系统对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

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工作平台,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臵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 等日常维护工作。

2)扩展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特别为作为“城市管家”的市政府相关领导、城管局相关领导而开发,领导只需要手持相应的智能手机,打开“城市管家”城管终端软件,即可随时随地进行 在线办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公众交互子系统

系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作为沟通桥梁与公众进行互动,让公众亲自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系统创新提供短信、彩信二种方面的问题上报方式。公

众可直接利用自己的拍照手 机,进行现场问题拍照、录音,然后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是利用大屏幕或者投影的方式,大范围地展示城市管理过程中当前的主要状态、进展信息,以供领导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指挥,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大屏幕 显示子系统分为案卷信息显示、案卷详细信息显示、地图显示三部分。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篇6

发布日期:2007-04-26 浏览次数:[544]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7〕42号)精神,我部组织对申报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城市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审查。经研究,确定重庆市万安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沈阳市铁西区,吉林省松原市、白山市、珲春市,山东省青岛市、临沂市,江苏省昆山市、张家港市、吴江市,安徽省合肥市、黄山市、淮北市、芜湖市、铜陵市,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海南省海口市,陕西省宝鸡市、兴平市,甘肃省白银市,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三批试点城市(城区)。

各试点城市(城区)要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建办城函[2005]404号)、《关于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7]42号)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资金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各试点城市(城区)应在2007年6月底前完成系统建设方案评审,我部将于2008年组织专家对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验收。

尚未申报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省、自治区,要根据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积极创造条件,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试点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核

近年来, 城市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不可忽视的是,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综合性日渐显现。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城市管理迎来了新纪元——数字化城市管理, 建设数字化城市已然成为现下和未来国内外城市发展的新趋势。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提出“十二五”期间城市管理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完善和普及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出现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管理上的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变,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在运行过程中虽然给城市管理者及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数字化城市管理下的绩效考核。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 城市管理中存在部门职责不清, 相互推脱扯皮, 专业技术管理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突出矛盾等众多弊端,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有效管理, 严重阻碍了指挥协调的统一性和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性。这种传统的管理致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被动, 发现的问题要么是领导指示、媒体曝光后专业管理部门才知道的, 要么就是在群众打电话反映、信访后专业管理部门知道的, 通过管理部门自己发现的情况很少。如此一来专业主管部门发现问题时间总是慢半拍, 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受到公众的监督, 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粗放、成本高、效率低下。

在绩效考核方面, 由于城市管理的绩效很难量化, 具有一定的柔性, 因此, 城市管理的绩效管理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主观性、模糊性、片面性和滞后性问题。在指标的设计上, 指标的设计除了要包括履行职能的情况外, 还要考察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工作人员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工作的规范度、文明度。这就意味着指标的设计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仅有定量的指标会导致考评对象只关注短期行为, 而仅有定性的指标也不行, 因为定性指标很大程度依赖考评者的主观意愿, 无法形成理性的判断。

要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助于带动城市管理者工作时的积极度, 也可以有效防范管理过程中的“慵懒散”现象。

在综合阅览大量文献后, 下面简要谈谈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上的建议。

一是全面系统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对象的战略目标、绩效评价的目的间具有一致性。要从评价对象的战略目标出发, 根据战略目标实现的层次和步骤来设定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指标的设置和考核, 反映公共绩效的全貌和真实水平, 力争建成长效绩效评价体系。

二是可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包括绩效评价指标本身的可测性和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现实可行性。前者要求指标可用操作化的语言定义, 所规定的内容可以用现有的工具测量并获得明确结论, 能够量化的指标应尽量量化, 不能量化的指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后者要求绩效评价指标能够获得相关的充足信息, 评价主体可以利用这些指标作出科学的评价。

三是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要求指标要通俗易懂, 便于获得, 易于理解, 利于计算。各个指标在其含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 要相互衔接, 全面、综合地反映评价对象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四是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指的是指标数量应适宜。宜少不宜多, 宜简不宜繁。指标过多不仅存在指标重复的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工作量加重, 不利于绩效评价的真实性。

五是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要求每个指标的内涵要清晰, 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应尽量不相互重叠, 相互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指标体系应层次分明, 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划分等级, 应简明扼要。整个评价指标的构成必须紧紧围绕综合评价的目的展开, 使得最后的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评价意图。

六是代表性原则。由于指标的代表某种研究对象的特征, 其设定必然存在着不同, 即可比性。对于指标的确定要实际客观, 易于对比。公共项目中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当前项目的实际情况。

七是时效性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公众的价值观也在随之发生改变, 且城市管理的对象和过程也在发生改变。建立指标体系也应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避免因指标体系问题发生决策上的失误。

八是经济性原则。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现有的考评体系中, 对各城市管理部门的考评指标主要集中在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完成情况上, 并没有反映解决这些城市管理问题所耗费的经济成本的指标内容。

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之外还有一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大力进行研究和宣传, 特别是要让实施主体—政府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城市社会管理数字化是政府公共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对于当前社会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手段, 有助于通过改变公共管理的方式来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而且有助于增强政府管理部门间更好地学习和合作, 从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由于数字化城市社会管理职能绩效与政府公共管理关系密切, 因此, 为了更好的对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进行绩效评价, 就应当加强政府部门自身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其充分认识到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加深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了解和熟悉度。为此, 政府部门自身要利用多种渠道比如刊物、研讨会和论坛、业务会议等广泛宣传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理论, 提高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认识, 使他们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树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念。

二、提高部门人员素质。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 所需要的行业人员水平较高, 为了保证数字化工作体系的持续、正常进行, 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专业型、热爱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工作。所以在明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职能和权力的同时, 需要提高整个部门的人员数量和人员素质, 吸引有用的人才, 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 保障体系健康发展。监督体系可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法律监督。从法律的角度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地位, 确保其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用法律来约束绩效评价体系, 保证其行为的合法性。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的过程中, 应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应规定, 在合法的范围内实施城市管理职能。

二是内部监督。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人员负责, 每一个工作流程都可以同它相关的两个工作流程互相监督。一方面内部监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完善内部运行程序, 减少外部监督的成本。

三是政府监督政府作为公共项目的管理者与实施者, 理应对项目本身实行监督。公众只有在政府实施主动监督的前提下, 才能完全的了解政府及其活动, 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 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

四是群众监督。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绩效评价, 一方面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从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的环境卫生状况的变化开始, 群众的评价是最客观公正的, 问题是否能及时发现, 是否能及时解决, 群众的监督是最有效的。另一方面采取群众监督, 能不断提高群众的城市管理意识, 提升他们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要破解城管顽疾, 关键在人, 数字化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高科技并非无解, 若办案者“慵懒散”, 各环节“搞关系”串通一气, 再先进的设备也会成为“聋子的耳朵”, 提高数字城市的效率成为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 (6) :1.

[2]罗建宾.谈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 2006 (2) :74-75.

[3]陈先毅, 施倩.对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理论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 2006 (1) :76-80.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再思考 篇8

经过近五年51个试点城市和其他城市的不懈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已成燎原之势,对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回过头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定位、功能、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在理论层面上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再思考、再认识,以更加规范的标准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大发展、大普及。

一、定位的再思考

近年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定位的认识,建设部和有关专家、试点城市普遍认为:“‘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数字城市’将使城市规划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多的信息量,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性,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并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城市综合实力以及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GIS的空间信息综合能力与直观表现能力,在处理城市复杂系统问题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全局观念与模拟直观感。”(摘自“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第6期)“以下简称‘简报’”)。

这样的认识是否到位?或者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城市管理到底管什么?这些都有必要再做一番探讨。

现代城市管理的技术核心是“管人”、“管物”和“管事”三类系统并重(表1)。各城市已建成的公安110、卫生120都是用于“管人”的系统,12345市长电话、12315投诉电话是“管事”的系统,但各城市普遍缺乏“管物”的系统,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主要差距之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弥补了城市管理的不足,符合现代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潮流。

表1、城市管理技术分类表

再进一步,管理学上将社会分为常态社会(稳态社会)和非常态社会(非稳态社会)。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社会处于是低水平的常态社会,如20世纪后50年的中国。在低水平常态社会,因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其管理以常规业务为主,辅以应急业务。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社会进入非常态社会,如目前的中国。在非常态社会,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其管理以常规业务和应急业务并重。当人均GDP高于3000美元,是高水平的常态社会,如当今的美、欧、日等国。在高水平常态社会,政府主要任务是预防社会矛盾,引导经济发展,其管理以应急业务为主,辅以常规业务。

社会从非常态社会到常态社会一般需6到10年的时间,走出来社会稳定高速发展,如韩国;走不出来社会动荡徘徊不前,如拉美等国。中国从2003年进入非常态社会,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今后几年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很好走出非常态社会,取决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也取决我们对非常态社会的管理是否到位。

表2、常规业务和应急业务的异同

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常态社会的城市管理中,处于“管物”的地位;在非常态社会的城市管理中,就被纳入了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表3)。

表3、城市管理技术总分类表

最后,再来看看城市管理中“管人”、“管物”和“管事”系统之间的联系。我们以管事12345、管物12319、管人110为例进行说明(图1)。

12345接到咨询,若是关于事件的,则自己解答;若是关于物件的,转12319。12319接到投诉,若是关于物件的,则自己解决;若是关于交警的,转110。110接到报警,立即出警。

因为社会公众已对110有明确的认识,一般不会就咨询、投诉打110,所以110系统与12345、12319联系不大。

图1、12345、12319、110三系统关系图

二、功能的再思考

为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明确系统的具体功能及其子系统,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上要求“对试点城市研发的标准度高、通用性好、运行稳定的信息系统,要组织专家研究在其他城市直接采用或经过改造后采用的可行性”(摘自“简报”),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扬州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上指出“建立和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注意解决普遍性问题,避免以下几类缺陷:一是系统设计内容太多”(摘自“简报”),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崔俊芝院士指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程化、产品化、社会化”(摘自“简报”)。

建设部根据领导、专家的意见,会同各试点城市、相关IT企业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基本达到了“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软件可进行产品化研究,作为通用系统进行推广使用,以避免试点过程中投资过大差异(摘自“简报”)”。随之,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CJJ/T 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成为各试点城市和其他所有准备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的设计理论依据,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规范”3.1.1条中指出:“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应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等子系统,宜包括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可与上一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配合建设”。这就是目前各城市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所提到的九大系统。

但如果我们深入该“规范”进行研究,就会提出为什么是这九个系统?而不是其他的八个或七个系统的问题。会发问这九个系统是如何确定下来的?这个问题就如同都知道车有一个或两个轮胎是不稳定的,只有三个或以上才能稳定,这是千百年来的实践通过数学理论的证明后确认下来的一样,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或子系统的确定也应有理论依据。

那么,在“规范”3.1.1条中所包括的系统,其设计理论依据是什么?只有知道了这个理论依据,一是能解决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计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情况,使我们的系统设计架构在理论基础上,成为真正的有理论依据的通用系统。二是也需要将2003年开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在技术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重新认识或诠释。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理论依据有没有?如果有,是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理论依据。但很遗憾,在“规范”中并没有给出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建设部出台的行业标准CJJ/T 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只是近几年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总结,并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缺乏理论依据。

然后,我们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入手进行分析,分五步逐步导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规范”3.3.3条规定:市政监管业务流程应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实结案六个阶段(图2)。

图2、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

第二步:监督、指挥两个中心之间,两中心与处置部门、监督员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心、部门关系图

第三步:由图2、图3可看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要对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置,从控制论上讲该系统必须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即反馈控制系统(图4),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对象和测量器五部分组成。

图4.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第四步: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这五部分对应分别是:输入→城市管理事件及了解事件情况的采集系统;控制器→解决事件的受理和指挥系统;对象→城市管理事件和处置系统;测量器→反馈城市管理事件解决情况的采集系统;输出→分析城市管理事件解决情况的评价系统。据此,得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如下(图5):

图5.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图

第五步:我们将图五的技术架构中的功能与“规范”确定的功能一一对应起来。

“规范”3.1.2对应于采集系统,“规范”3.1.3对应于受理系统,“规范”3.1.4对应于处置系统,“规范”3.1.6对应于指挥系统,“规范”3.1.7对应于评价系统。

另外,鉴于城市基于地图管理的特性,还应该配置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资源系统,对应于“规范”3.1.5、3.1.9。

还有,只要是信息系统都需要维护系统作为系统的基础保障,因此,应用维护子系统并不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所特有的,对应于“规范”3.1.8。

城市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时,若需要与上一级城市的系统进行联系,可建设数据交换子系统;否则,不需要该系统。对应于“规范”3.1.10。

因此,“规范”所确定的九大功能,按照控制论进行重新的理论设计应为七大功能(不包含“规范”所确定的应用维护和数据交换功能),若考虑城市之间的数据共享,扩展后的系统应为八大系统(在七大功能中再加入数据交换)。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由管理、采集、地理三大系统,及其所包含的子系统和各种硬软件、网络、地图、数据等组成(图6)。

图6.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组成图

由此,采用控制论原理设计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子系统,使各系统的运行、管理符合了理论和技术规范,彻底解决了目前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功能不清、流程不畅和边界不分的情况,将实践结果上升到了理论层面,确保了系统功能设计的完善和统一。

三、技术的再思考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技术难点主要有:管理系统中的受理、指挥、处置、评价子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采集系统中的城管通、呼叫平台,地理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技术即涵盖IT技术,也包含了CT技术,是一个ICT相结合的技术复合体。对于这些技术,“规范”也进行了具体的定义。经过对定义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有些技术指标不需要进行调整,有些技术指标需要进行微调,还有一些技术指标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一)地理信息系统和呼叫平台。“规范”对它们的要求,一就地理信息系统而言,符合目前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技术指标不需要调整。二就呼叫平台而论,因为呼叫平台是成熟的通信技术,且许多城市基本上采用租用通信运营商的方式解决,技术指标也不需要调整。

(二)大屏幕显示系统和监管指挥系统。应对“规范”对它们的要求进行微调。一是大屏幕显示系统此指标对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用一机二屏或二屏设备可行,对大屏幕显示设备则应加入是DLP一体机,还是硬幕背投或硬幕正投的技术指标。二是因监管、指挥系统是基于流程进行程序设计的,应此需加入对中间件软件的描述。

(三)城管通。“规范”及新出台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编号为CJ/T293-2008)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应根据技术发展实际,适时在城管通中采用移动通信最新和今后发展方向的3G和手机集群技术,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实现新功能、新应用,拓宽城管通的应用范围。

将3G手机引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使监督员对城市部件的核查从静态提升为动态,实现取证的全程化、视频化;使监督员成为真正的城市移动监控点,解决固定监控被动采集视频的弱点;解决中心与处置部门之间网络部署依赖固网的限制,使中心与处置部门的迁移便利化;通过计算机化的手机和人工智能加搜索引擎将使监督员获取城市管理知识的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将使监督员从被动采集逐步进化到主动管理。手机集群的引入将使监督员如同公安一样具备了集群通话功能,极大方便中心和监督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上一篇:鞍山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补充规定下一篇:在XX建筑公司搬迁庆典剪彩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