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精选12篇)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1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发展出现了新常态和新挑战,制作系列短、精、美,音乐、景致、人物活动一体化的景点微视频,打造具有宣传、推介、服务等功能的区域性景点微视频平台(数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其能有效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拥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誉的郴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禹贡神农、苏岭三杰、敦颐爱莲……处处饱含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东江湖光、莽山山色、汝城温泉……天堂般的美景撒布四方;作为区域交通枢纽,京广、京九、夏蓉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京广高铁更使其与湘北、珠三角形成同城效应,北上长沙南下广州均不出1小时车程。
依托此得天独厚之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郴州的旅游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境内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数不胜数,2015年东江湖景区更是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湖南省旅游局重点推荐的景区之一。旅游业名副其实,成为郴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单就国内旅游来说,2015年1——10月接待国内旅游者3559.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1%和22.73%。日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郴州旅游“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中就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旅游观,充分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旅游带和湖南“一带一部”战略新形势、新需求,构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实现综合旅游收入500亿元以上。
要顺利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笔者认为,郴州旅游业必须充分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常态。而要充分适应新常态,由政府旅游职能部门牵头,各景区、区域内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师生协同合作,挑选典型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景点及民俗活动,制作短、精、美,音乐、景致、人物活动一体化的景点微视频系列,打造具有宣传、推介、服务等功能的区域性景点微视频平台(或称数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必要举措之一。这对于应对旅游形式新常态,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能有效应对旅游形式新常态,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
(一)“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形式的新常态。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体现在旅游形式变革方面,便是“在线旅游”和“自助旅游”的兴起。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旅游资源及产品的网络营销,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更涌现了如美国的Priceline、Trip Advisor、Jay Walker等一些著名的在线旅游公司(OTA)。本世纪初,我国“在线旅游”也快速发展起来,出现了“携程”、“去哪儿”、“八爪鱼”等等大型的在线旅游网站(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线旅游”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兴起的“自助旅游”便是这变革的产物。人们自行组织,或驾车或徒步,自我选择目的地,自我安排行程起止,以获得新、异的生活体验。“互联网+”背景下,以上两种主要的旅游形式的新常态,正方兴未艾,并必将逐渐发展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趋势。
(二)与新常态一同而来的新挑战。
“在线旅游”也好,“自助旅游”也好,它们都突破了传统的旅游模式,即旅游者不再只被动地接受旅行社推介的旅游产品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而是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和便捷的信息工具,主动地去浏览、搜寻、获取各地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根据所获信息来规划和确定旅游形式,比如,是“参团游”还是“自助游”,抑或“半参团半自助”,如是“参团游”,又该选择哪家旅行社,等等。这种新常态,显然对传统的旅游宣传、营销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郴州虽然如全国各地市一样,也建设了一些本地旅游宣传、推介及服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但是,这些资源都散布在郴州信息港、郴州新网等门户网站和政府旅游职能部门官网上,没有专门的区域性数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这必然会给旅游需求者浏览、搜寻、获取相关信息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思维、拓展思路,充分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在旅游宣传、推介、服务理念和模式取得新突破。
(三)制作系列景点微视频,打造景点微视频平台,有效应对新挑战。
一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国性甚至全球性旅游资源、产品及相关信息的宣传、推介与营销网络。景点微视频平台建成后,可以向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在线旅游”公司(网站)提供链接,这样,全国甚至全球的旅游需求者,都可以通过在线浏览和搜寻,直接获得郴州有关旅游的相关信息。二是能够为旅游需求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需求者只需登录此平台,便可浏览并获得全面、真实、权威的信息,而不需像现在这样,需登录当地多个网站,去搜寻、比对相关信息,避免了旅游需求者信息获取上的不便与麻烦。三是能使浏览者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获得旅游活动的先行体验,并有效激发其“亲临其境”的旅游需求,产生旅游冲动。在景点微视频平台中,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内容的载体是音乐、景致、人物活动一体化的视频,对它进行浏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旅游活动先行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其中展现的奇美风光、独具特色的民俗物产、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以及贴心的优质服务,必然能有效“诱发”浏览者“去此一游”的心理需求与冲动,其宣传、推介、营销效果,是现有主要以静态风景图片或文本资料为载体的信息资源难以比拟的。这方面其实我们郴州有成功案例。如联袂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经视电视台拍摄的东江湖专题视频。视频中,选取东江大坝、雾漫小东江、兜率岛、逸景营地等东江湖景区知名景点实地取景,主持人既是旅游者又担当导游,一路看美景、品美食、体验独特民俗物产,而且特别选择冬季拍摄,以此向游客传递出一个信息:游东江湖一年四季总相宜。2015年12月17日晚,湖南经视台在《有什么好玩的》栏目中播出了这个特辑,领着观众体验了一番独有的、趣味盎然的快乐旅程。再如郴州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频,2013年参加中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系列评选活动,网民参与投票评选,结果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2013年“中国最具网络人气森林旅游温泉度假地”。不难想见,如果此类案例形成为系统完整的系列,并构建成完善的平台,必能有效吸引国内外游客,有效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二、能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旅游发展的新常态,同样对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出的学生,应适应新常态要求,具有数字旅游资源制作、发布、管理以及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的新的能力与素质。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开展改革与创新。首先,应充分发挥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景点微视频系列的制作工作和景点微视频平台的建设工作。这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更应在促进和引领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履行好应尽的义务。其次,通过参与,水到渠成地将景点微视频制作、景点微视频平台建设、旅游网络营销等新内容,引入课堂,革新或重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承担具体的景点微视频制作项目或景点微视频平台建设任务,师生共组项目组或工作室,开展项目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还可以利用景点微视频系列,开展导游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情景教学和在线教学,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能力与素质。职业院校旅游专业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要求,革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无疑对数字旅游城市建设又有着潜在的促进作用。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2
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温政办„2009‟54号
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和网格技术等新技术、新手段,实施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为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全面提高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数字城市”、网格管理等技术措施和思想理念为依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改造流程、提高功效,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实施市、区两级合一的“数字城管”模式,构筑覆盖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数字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对城区(包括城乡结合带)部件、街面和地面进行快速、精确、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促使城市管理从“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突击向常态转变,全面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总体水平。
二、建设目标
2009年,在市区城市建成区170.3平方公里范围内先行实施“数字城管”,市城管执法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园林 1
局、市温瑞塘河综治办为第一批实施单位,并逐步扩大到城建系统相关部门及通信、电力、水务等单位。
三、主要内容
(一)运行模式。实行“一个平台、二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即整合建设“数字城管”管理办公室,在同一“数字城管”平台内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实现监管分离和协同管理。“数字城管”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指挥、协调全市“数字城管”工作;监督中心为发现问题和综合评价系统,指挥中心为派遣任务和处理问题系统。各区设立指挥中心,不独立建设平台,由市级平台提供虚拟平台服务,利用各区政务网络进行分办。
(二)硬件建设。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体系和应用系统体系两大体系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应用系统体系包括呼叫中心系统、视频监控共享系统、综合业务受理系统、移动采集(城管通)与处置系统、GIS系统、车辆/人员定位系统、协同工作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其他业务子系统(地理编码、部件管理系统、应用维护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以及城管执法、市政园林、规划等专业子系统)。
四、实施步骤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数字城管”建设主要分3个阶段实施,力争在2011年前全面完成“数字城管”工程,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第一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底前),明确牵头单位、责
任单位,完成组织机构建立、方案制定、项目立项、标准制订等前期工作;第二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底),完成城管执法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启用,完成鹿城片中心城区“数字城管”建设,开展城市部件信息普查、视频监控系统整合、协同办公系统和办公大厅建设;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12月底),完成“城管通”、信息资源库等项目,“数字城管”正式投入使用。
五、工作分工
市城管执法局为牵头单位,全面负责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市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温瑞塘河综治办、市信息办为责任单位,负责抽调技术人员参加“数字城管”建设,建立相应工作机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房管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交警支队为配合单位,协助“数字城管”实施。市发改委负责“数字城管”项目审批。市财政局负责落实“数字城管”经费,确保项目实施。市人事局负责落实“数字城管”专门机构编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建立温州市推进“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城管”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与检查督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协调等日常工作。
(二)人力保障。在现有城管志愿者和特约监督员队伍基础上,通过聘任、外包等多种形式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
务熟练的信息采集员(监督员)队伍。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资金保障。政府要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和运作费用,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可考虑“企业建设、政府租用”等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缓解政府投资压力,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
(四)制度保障。建立问题举报、问题处理、信息反馈、人员管理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促进城市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系统正常运作。
各县(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意见施行。
附件:温州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温州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叶际仁
副组长:冯鸣(市人民政府)
李世斌(市城管执法局)
成员:梁超(市发改委)
沈强(市公安局)
孙建伟(市财政局)
吴家斌(市人事局)
张建明(市国土资源局)
郑晓东(市规划局)
陈高鲁(市建设局)
蒋理江(市市政园林局)
鲍小瓯(市卫生局)
彭魏滨(市环保局)
戴吉林(市房管局)
陈伟光(市城管执法局)
王文一(市城管执法局)
毛必土(市信息办)
张俊凯(市温瑞塘河综治办)
高金纯(市工商局)
屠明申(市交警支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文一兼办公室主任。主题词:城乡建设信息管理通知
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抄: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法
院、市检察院,驻温部队,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主 题 词:城乡建设 信息 管理 通知
发布机构: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叶裕民: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3
市管理值得花一辈子时间去研究。”说这番话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叶裕民已经在这一领域扎根了近三十年。其实,她在读硕士时,就对城市、城市运行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后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期间,通过对诸多城市走访、座谈,她对制度运行的弊病和进步性有更深入的认识。2000年当中国城市化正处于高速成长的起点时,她又在博士论文《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和制度创新》中提出了推进城市化最关键的两大路径:一是工业化,二是制度创新。
叶裕民认为,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是城乡一体化。她经常把城市化比作一条由农村社会驶向城市社会彼岸的大船,工业化好比河水,制度好比河床。“大船的载重取决于河流里水的多少:水越多,船的载重越大;船的运行还取决于河床状况:河床如果曲折,多暗礁,大落差,虽然水可以通过,但船不能通过,或者只能过很小的船,造成城市化的非健康发展。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目标就要疏浚河床,破除制度障碍,加快制度创新。”
在跟踪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叶裕民与地方政府还保持一些合作。在她的印象中,与朝阳区的合作则比较偶然。“皮定均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面做得很前沿,但他们觉得数字化实践科学推进,要加强理论研究,需要与学者沟通。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刚刚建立时,皮主任便亲自带了团队来到我系,希望能够共同探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问题。就这个会议室,我们开始了对于我们合作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交流。”叶裕民说。
会议开始时,叶裕民还认为,人民大学研究的宏观城市管理与政府机构从事狭义的市政管理是两个概念。但在皮定均介绍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整体情况不足半小时,叶裕民就被朝阳模式深深吸引,她开始觉得这是中国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听完整个介绍,叶裕民则深信:“这就是解决中国城市化管理传统顽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总结和进一步提升,我们一拍即合。”
回忆当时的情景,叶裕民说,很快形成合作意向不仅是因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先进性,还由于朝阳区监督指挥中心领导皮定均主任对这份事业的执着、敬业和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个城市也好,一个部门也好,只要领导认识到位,方向把握准确,勇于创新,敢于坚持,这个城市(领域)的工作一定能够做出重大成就。”而她的另外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朝阳区善于借助社会的力量做事。比如技术的力量借助国研软件等企业的,理论的力量借助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的。善于借用外脑是智慧政府的共性。”
《新经济导刊》:中国城市管理存在哪些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叶裕民:中国城市管理发展了几十年,但目前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政府花了很多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但管得不好,城管形象很差,老百姓很生气,企业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顽症。
为什么会成本高、效率低?因为现在的城市管理采用的是部门化管理机制(针对一个城市来说,主要是条条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部门化管理最大的问题是,每个部门决策、执行、监督一体化。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管什么自己说了算;在执行过程中也没人监督。城管部门每年向上级报告,做了多少工作、派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因为部门管理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城管部门要尽可能用少的资金,去做更多的工作。这种低成本,高效率,使他们主要管面子上的事情,上级政府看得见的事情,管好管的事情,甚至于以罚代管,很难在工作中真正把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致使我们城市管理的表面化、利益化、冷漠化。表面化是只做表面的事情;利益化是以部门利益为导向,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冷漠化则表现为对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管理关注远远不够。
另外,中国城市化处于高速成长的状态,每年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这些人不熟悉城市的秩序,不熟悉城市的规矩。同时,城市管理也漠视他们,把他们排斥在城市之外,没有给予他们公平的待遇,这就导致他们与城市管理的对抗摩擦,使得城市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城市管理非常难面对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政府就设置越来越多的部门去管,城市管理部门越分越细,每个部门的问题都很多,都要很多的资金支持,政府在城市管理上的投入只能不断增加。因此,部门内部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和整个城市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中国的城市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城市管理部门化管理制度带来的弊病。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在上述的一个两难的选择过程中,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前,破除城市管理悖论,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路径。
《新经济导刊》:在上述背景下,各城市探索推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又有何创新之处?
叶裕民: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进步性在于,它利用了现代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高效率城市管理体系,这个全新的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六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六化:即反映问题社会化(Public participation),确定问题标准化(Standardization),解决问题责任化(Accountability),分析问题数字化(Digitalization),组织机构权威化(Authorized),监督过程公开化(Open),总结为CITY-PODAS模式。
首先,这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而技术进步则表现在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比如环卫系统原来对哪里有垃圾,哪里没有垃圾并不清楚,现在通过建立一个数字化系统——GIS,这相当于可以放大的地图,可以通过协管员队伍的工作,把城市中所有管理对象和管理问题都标志上去。要看这个城市的电线杆,要了解城市哪里的井盖丢了,哪里有垃圾堆放,哪里有违章建筑,通过GIS系统,瞬间展示在你眼前。
CITY-PODAS模式的管理架构有效打破了部门化管理的诸多弊病。部门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执行、监督一体化,对外部来说,它是个黑匣子,外部对其一无所知。现在,决策在外部、执行在内部、监督又在外部,所以监督、决策、执行分立,信息化技术可以无遗漏地反映问题,导致各部门出现问题无可回避,所有问题都要解决,解决结果有社会监督,公开展示,迫使部门不得不高效解决问题,加上CITY-PODAS模式中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可以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因此,CITY-PODAS模式的创立是城市管理革命性的进步。
《新经济导刊》: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借鉴CITY-PODAS模式,北京市也在按这一流程重新组织自己的城市管理。这六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叶裕民:这六化包括:第一,反映问题社会化。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监督员队伍,通过特殊的终端与监督指挥中心通过特殊的网络连接,每天在责任分配的网格里进行例行监督,发现问题就拍照、上报;同时,老百姓也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反映问题。这样反映问题就社会化了,也非常客观。第二,确定问题标准化。问题上报后,对于其是不是能构成问题,这个很重要。对于什么是问题,什么不是问题,北京市的城市管理一整套法律法规详尽地规定。比如:一张纸不能算环境卫生问题,一堆垃圾就算是环境问题了,电线杆歪了1度不是问题,但歪了30度就是问题了。依法确定问题和管理城市是CITY-PODAS模式的核心要求。第三,解决问题责任化。确定问题后,这个问题谁去解决,就要回到各个部门,因为各部门有技术,有专业设备,不可能让电力部门去搞环卫,这样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不同。第四,监督问题公开化。问题解决没有,解决得怎样?当然不是各部门说了算。你说自己解决了多少问题,如果反映了100个问题,你解决了50个,你的工作就不合格。只有按质按量按规定时间解决问题,并且再有协管员实地核实后,才对这个问题结案。社会监督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第五,分析问题数字化。一年下来,各部门做得好不好,做得怎样,通过数字来分析问题和展示:用一系列的图表和数据,今年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结果便一目了然,并将结果通过各种方式公布社会。第六,组织架构权威化。如果各部门不管怎么办?我们将问题反映到电力部门,但如果电力部门不去解决的话,就需要一个权威机构去勒令它去解决,这就是组织架构权威化。这需要政府的高层领导定期参与综合协调会议,解决重大疑难问题。
《新经济导刊》:您对朝阳模式比较了解,朝阳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如何演进的?与其他城市探索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朝阳“全模式”先进性在哪?
叶裕民:朝阳模式确实算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对于解决传统城市管理制度产生的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其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2005年,把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先进模式在朝阳区应用,建立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建设,全面广泛运用东城的技术创新,开展数字化、网格化管理。第二步,把东城区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推广运用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CITY-PODAS模式的雏形,CITY-PODAS模式就是从这里提炼出来的。第三步,今年以来,朝阳区建立和推广全模式数字管理系统。这一跨越最大的亮点是,在全模式的监督之下,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兢兢业业履行自己的职能,这样就可以避免政府的不作为,会提高工作效率。尽管如此,朝阳模式也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朝阳模式的衍生过程中,也有三大创新:第一,朝阳模式最早起源于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最大的突破是技术突破,其核心是建立了网格化的数字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但是,东城区具有其特殊性,是党中央国务院办公所在地,也是北京市政府机关所在地,面积小、城市发达、居民素质高、投入力量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小;而朝阳区面积大、人口多,城乡结合部不仅有大量农民,更有大量外来人口,对朝阳区来说,要建立这样一整套机制其实难度非常大。第二,朝阳区的管理模式突破了原来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部件管理和少量的事件),突破了原来的狭义的市政管理范围,将其延伸到社会管理、人口管理、城市安全管理、经济管理乃至延伸到科教文卫等全覆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全覆盖,对整个经济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是个很好的推进。第三,朝阳模式调动了基层民主的力量进行合作治理。政府作为第一主体,要求社区来按照数字化管理要求协同政府进行管理,大幅度提升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居民作为城市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
《新经济导刊》:朝阳区探索的“全模式”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与CITY-PODAS模式相比,又有哪些一致性?
叶裕民:第一,建立了一种无缝化的政府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把政府管理社会的所有职能都纳入其监督之下。原来CITY-PODAS模式是针对城市问题来设计管理,现在是针对政府职能,所有的政府部门所有职能都纳入这个框架下,所以无缝(无缝三层意思:一是没有缺漏,二是没有重叠,三是相互协调)。只要政府管理领域出现问题会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朝阳模式的四大无缝化表现在:一是部门职能的无缝化;二是,社会管理空间的无缝化:农村、城市社区街道都无缝化管理起来;三是,制度的无缝化,各项管理制度相互协调衔接;四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无缝化对接,所有制度的实施都有技术的支撑。
第二,成立了监督指挥中心,使组织架构权威化、常规化、制度化了。原来是有疑难问题区长关照关照,现在是常规性地建立了监督指挥中心,将原来的监督指挥中心提格了,将应急办和区政府办公室结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综合的指挥中心,本身的行政地位提高了就减少了区长的工作强度。原来的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不该有的部门太多,而该有的部门又不够,做公共服务很少,管经济的部门又太多,导致了经济没有放开,社会又没有管好。政府要在该作为的领域配置资源,要放手不该作为的领域,让其市场化运作,前提是规范经济秩序。因此,对于社会部门,政府要无所不在地去推动,每件事都要你做,即便没有效益、利益,政府也要做,监督政府去履行社会服务。
第三,建立了公开的绩效评价体系。原来分析问题数字化,把所有的部门、街道等的问题情况公开,原来是在政府内部网上公开,也会不定期在朝阳报上公开。现在,公开的方式方法有了大胆尝试,最重要的是立了两块大的显示板,一个放在区委常委的门口,常委们进进出出,哪个部门工作做得怎样,一目了然。另一块放在区政府的大厅,这让所有公务员都能看到,交通部门怎样、绿化部门怎样也一目了然。这样,各部门之间相互都有监督,也起到激励的作用。虽然只是将资料从网络上搬到大厅里,但其作用却有了质的飞跃。
朝阳模式符合中国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政府之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在我们看来无非六个字:规划、建设、管理。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前两者都是一定的,而关键要看管理。如果城市管理得好,就干净有序,大家就喜欢,企业愿意投资,老百姓生活愉快,也能吸引人才;而如果规划、建设得很好,但管得一塌糊涂,就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秩序、品质。对城市形象而言,“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新经济导刊》:一个城市的管理做得再好,要看是不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如果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就是进步。朝阳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有何政策依据?
叶裕民:十七大精神指出,城市管理的决策和监督要适度分开。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议》中也非常明确地提出,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那么怎样去强化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首先得要有这个职能,而朝阳区通过这套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能够推进这个过程,这符合国家的宏观发展方向和管理要求。
《新经济导刊》:朝阳模式固然有很多先进性,它还有没有进一步调整和发展的空间?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期,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朝阳模式也是一种探索,当然会伴随着城市化的提高需要不断完善。我认为至少在三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索提升。
第一,功能拓展,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这套数字化城市管理功能还可以拓展。因为它有城市运行全面而详尽的数据,现在其功能主要是监督政府。将来可以探索以此为基础拓展提升其服务功能,建立三大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即政府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企业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和居民生活决策支持系统。比如为朝阳区政府制定公共住房决策提供支持:规划建设公共住房是朝阳区政府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为此需要了解有多少人需要经济适用房,有多少人需要廉租房,这需要决策,而数据就能够支持这个决策的过程。搞一个和政府决策相关的数据库,把数据整理出来,多少人贫困,多少人需要公共住房,他们在空间上如何分布,住在哪些小区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公共住房,数据库资料一目了然,通过简单模型即可快速科学准确地得出结论,为政府公共住房决策提供支持。当然,这个数据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比如麦当劳要不要在这里布点,不知道,因为它对这个区域信息不通,但如果我们建立企业服务数据库,将数据库内的相关区域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麦当劳很快知道这个社区有多少购买力,这个社区有多少人等信息后,它就很容易判断。这些数据信息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公开公共信息,为市场、企业和社会服务,即可建立企业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公众生活提供支持系统。
第二,覆盖面延伸,提高社会公正。现在的管理体制,提供的大部分服务都是面向本地户口人群,为流动人口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严重缺失,这不是朝阳区所独有的,而是全国共有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朝阳区既然在前沿探索,就要探索这个时代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尝试扩大覆盖面,尝试把公共服务覆盖到流动人口,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再看怎么做,这才真正以人为本。政府以人为本,就是以国民为本,不能小气到以本地人为本,不能说我这个街道就服务这个街道的人,那个街道的人到这里来怎么办?政府应该大气,面向国民,国家才能发展起来,这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前沿探索者的责任。况且北京是国家首都、首善之区,对所有国民、乃至对世界各地来北京就业和发展的各国人民都要很真诚地对待,提供好公共服务。
浅析忻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篇4
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管理员设计的模块, 有分类管理、检索管理、调档管理和销毁管理四种。本模块主要供档案管理人员操作, 当需要进行档案管理操作时, 档案管理人员需先登录, 登录成功后, 进入档案管理系统界面, 然后点档案管理, 系统会查看是否是档案管理人员, 若是, 则可进行分类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完成相应的操作后, 即可点击提交, 若各项填写均正确, 即操作成功。否则重新检查, 再提交。档案管理模块功能结构图, 见图1。
1.1 分类管理
在城市建设中, 会出现多种档案信息, 信息量会很大, 所以在管理中, 需要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 要有一定的界线, 为后期的管理做准备。如果信息分类不清楚, 即使摆脱了人工操作, 借助强大的计算机也并不能有效改善管理效率。因为信息的无序性使得查询等操作都会变得困难, 查询精度也不理想, 反而增加了管理负担。在本系统中, 我们根据忻州市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 将档案信息分为城市勘测类、市政工程类、公用设施类、交通运输类、其他等五类。档案管理员需要对提交的档案按这几种类型归类, 方便日后的有针对性查询, 提高查询速度。
1.2 检索管理
检索管理也就是档案信息的查询, 分为本地检索、简单检索、跨库检索、高级检索四种。简单检索可以供所有的用户使用, 用户只需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 就可查询到个人基本信息, 还可进行模糊检索;跨库检索是为数据库设定的, 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这种权限。系统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在别的数据库中检索所需信息, 并获取检索结果。系统中的日志文件科技记录该检索行为;高级检索是有目的的检索, 检索要求是指定的, 可在该模块中勾选需要检索的内容, 直接进行检索, 主要是为批量档案信息的检索而设计的。
1.3 调档管理
调档管理是针对需要档案进行调档处理的资料进行设计的, 包括调档信息添加、调档信息修改、调档信息查询、调档信息统计。通过该模块可以对需要调档资料进行添加, 还可以统计现有的调档信息, 并可以查询相关的调档信息。
1.4 销毁管理
销毁管理主要是对废除的、有误的档案进行销毁, 包括销毁信息查询、销毁信息添加、销毁信息修改、销毁信息删除、销毁信息统计。
2 档案管理界面
档案管理模块其主要负责对系统涉及到档案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分类管理、检索管理、调档管理和销毁管理四个子模块。档案管理模块中子模块分类管理界面, 见图2。
3 档案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档案管理模块主要供档案管理人员操作, 当需要进行档案管理操作时, 档案管理人员需先登录, 登录成功后, 进入档案管理系统界面, 然后点档案管理 (只介绍子模块分类管理) , 系统会查看是否是档案管理人员, 若是, 则可进行分类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完成相应操作后, 即可点击提交, 若各项填写均正确, 即操作成功。否则重新检查, 再提交。
4 存在的问题
本系统是根据忻州市城市建设中涉及到的档案设计的管理系统, 其可靠性、稳定性等基本达到预期结果, 子模块功能也得到基本实现。但由于主客观原因, 比如时间限制和自身对开发经验的局限, 使得该城市建设管理系统还有不足的地方。
系统安全性能需要提高。系统中采用加密机制和身份认证方法对安全性进行了保护, 但还局限于表层保护, 对外部黑客攻击防护还有待提高, 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机制, 保证档案安全性。
系统业务逻辑方面需要完善。在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业务, 不同业务管理流程不尽相同。在操作中, 我们应针对不同业务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5 结语
鉴于以上问题, 说明在城市建设中, 档案的妥善管理非常重要, 并且会出现各种信息, 需要进行多种操作。因此, 在设计管理系统时,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功能, 尽可能使用户满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档案管理需求也在变更。在设计初始阶段, 可能不会将各种情况都考虑进来, 我们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丹娜.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昆明:云南大学, 2013.
[2]周迪.北京市档案馆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2.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5
评 审 意 见
2006年8月6日,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专家组,会同浙江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协调小组专家,按照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台州市主持召开了《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工程技术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台州市政府委托的设计单位的方案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文档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1.台州市委、市政府及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城管的建设,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前期调研,并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了总体建设方案的设计。
2.该方案描述的数字城管运行模式建设、系统建设、数据建设三大方面,基本符合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四个标准的相关规定。
3.该方案对台州市路桥区的城市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一期工程建设目标明确,总体建设框架基本可行。
4.该方案利用了台州市现有的信息化成果和资源,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引入目前比较先进的“全球眼监控”、“号码百事通”构建技术,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有效降低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5.该方案针对台州市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城市管理以市区结合、区级为主的特点。
为了保证系统顺利实施,专家组对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和台州市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涉及管理模式变革的规范性文件和操作办法,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分离的基本原则。
2. 根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标准,针对新增专业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运行评价等问题的难点,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根据台州市市区实际,深入研究分析市区两级平台的系统配置方案,探索采用一套物理设备和平台软件,构建市区两级管理应用平台。有效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借鉴成熟的数字化城管应用平台系统经验,采用政府主导下的系统建设模式。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台州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根据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四个标准和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实施方案,并尽快报建设部备案。
专家组组长(签字):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再思考 篇6
经过近五年51个试点城市和其他城市的不懈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已成燎原之势,对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回过头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定位、功能、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在理论层面上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再思考、再认识,以更加规范的标准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大发展、大普及。
一、定位的再思考
近年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定位的认识,建设部和有关专家、试点城市普遍认为:“‘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数字城市’将使城市规划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多的信息量,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性,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并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城市综合实力以及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GIS的空间信息综合能力与直观表现能力,在处理城市复杂系统问题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全局观念与模拟直观感。”(摘自“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第6期)“以下简称‘简报’”)。
这样的认识是否到位?或者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城市管理到底管什么?这些都有必要再做一番探讨。
现代城市管理的技术核心是“管人”、“管物”和“管事”三类系统并重(表1)。各城市已建成的公安110、卫生120都是用于“管人”的系统,12345市长电话、12315投诉电话是“管事”的系统,但各城市普遍缺乏“管物”的系统,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主要差距之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弥补了城市管理的不足,符合现代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潮流。
表1、城市管理技术分类表
再进一步,管理学上将社会分为常态社会(稳态社会)和非常态社会(非稳态社会)。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社会处于是低水平的常态社会,如20世纪后50年的中国。在低水平常态社会,因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其管理以常规业务为主,辅以应急业务。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社会进入非常态社会,如目前的中国。在非常态社会,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其管理以常规业务和应急业务并重。当人均GDP高于3000美元,是高水平的常态社会,如当今的美、欧、日等国。在高水平常态社会,政府主要任务是预防社会矛盾,引导经济发展,其管理以应急业务为主,辅以常规业务。
社会从非常态社会到常态社会一般需6到10年的时间,走出来社会稳定高速发展,如韩国;走不出来社会动荡徘徊不前,如拉美等国。中国从2003年进入非常态社会,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今后几年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很好走出非常态社会,取决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也取决我们对非常态社会的管理是否到位。
表2、常规业务和应急业务的异同
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常态社会的城市管理中,处于“管物”的地位;在非常态社会的城市管理中,就被纳入了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表3)。
表3、城市管理技术总分类表
最后,再来看看城市管理中“管人”、“管物”和“管事”系统之间的联系。我们以管事12345、管物12319、管人110为例进行说明(图1)。
12345接到咨询,若是关于事件的,则自己解答;若是关于物件的,转12319。12319接到投诉,若是关于物件的,则自己解决;若是关于交警的,转110。110接到报警,立即出警。
因为社会公众已对110有明确的认识,一般不会就咨询、投诉打110,所以110系统与12345、12319联系不大。
图1、12345、12319、110三系统关系图
二、功能的再思考
为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明确系统的具体功能及其子系统,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上要求“对试点城市研发的标准度高、通用性好、运行稳定的信息系统,要组织专家研究在其他城市直接采用或经过改造后采用的可行性”(摘自“简报”),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扬州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上指出“建立和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注意解决普遍性问题,避免以下几类缺陷:一是系统设计内容太多”(摘自“简报”),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崔俊芝院士指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程化、产品化、社会化”(摘自“简报”)。
建设部根据领导、专家的意见,会同各试点城市、相关IT企业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基本达到了“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软件可进行产品化研究,作为通用系统进行推广使用,以避免试点过程中投资过大差异(摘自“简报”)”。随之,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CJJ/T 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成为各试点城市和其他所有准备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的设计理论依据,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规范”3.1.1条中指出:“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应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等子系统,宜包括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可与上一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配合建设”。这就是目前各城市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所提到的九大系统。
但如果我们深入该“规范”进行研究,就会提出为什么是这九个系统?而不是其他的八个或七个系统的问题。会发问这九个系统是如何确定下来的?这个问题就如同都知道车有一个或两个轮胎是不稳定的,只有三个或以上才能稳定,这是千百年来的实践通过数学理论的证明后确认下来的一样,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或子系统的确定也应有理论依据。
那么,在“规范”3.1.1条中所包括的系统,其设计理论依据是什么?只有知道了这个理论依据,一是能解决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计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情况,使我们的系统设计架构在理论基础上,成为真正的有理论依据的通用系统。二是也需要将2003年开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在技术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重新认识或诠释。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理论依据有没有?如果有,是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理论依据。但很遗憾,在“规范”中并没有给出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建设部出台的行业标准CJJ/T 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只是近几年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总结,并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缺乏理论依据。
然后,我们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入手进行分析,分五步逐步导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规范”3.3.3条规定:市政监管业务流程应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实结案六个阶段(图2)。
图2、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
第二步:监督、指挥两个中心之间,两中心与处置部门、监督员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心、部门关系图
第三步:由图2、图3可看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要对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置,从控制论上讲该系统必须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即反馈控制系统(图4),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对象和测量器五部分组成。
图4.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第四步: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这五部分对应分别是:输入→城市管理事件及了解事件情况的采集系统;控制器→解决事件的受理和指挥系统;对象→城市管理事件和处置系统;测量器→反馈城市管理事件解决情况的采集系统;输出→分析城市管理事件解决情况的评价系统。据此,得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如下(图5):
图5.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图
第五步:我们将图五的技术架构中的功能与“规范”确定的功能一一对应起来。
“规范”3.1.2对应于采集系统,“规范”3.1.3对应于受理系统,“规范”3.1.4对应于处置系统,“规范”3.1.6对应于指挥系统,“规范”3.1.7对应于评价系统。
另外,鉴于城市基于地图管理的特性,还应该配置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资源系统,对应于“规范”3.1.5、3.1.9。
还有,只要是信息系统都需要维护系统作为系统的基础保障,因此,应用维护子系统并不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所特有的,对应于“规范”3.1.8。
城市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时,若需要与上一级城市的系统进行联系,可建设数据交换子系统;否则,不需要该系统。对应于“规范”3.1.10。
因此,“规范”所确定的九大功能,按照控制论进行重新的理论设计应为七大功能(不包含“规范”所确定的应用维护和数据交换功能),若考虑城市之间的数据共享,扩展后的系统应为八大系统(在七大功能中再加入数据交换)。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由管理、采集、地理三大系统,及其所包含的子系统和各种硬软件、网络、地图、数据等组成(图6)。
图6.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组成图
由此,采用控制论原理设计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子系统,使各系统的运行、管理符合了理论和技术规范,彻底解决了目前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功能不清、流程不畅和边界不分的情况,将实践结果上升到了理论层面,确保了系统功能设计的完善和统一。
三、技术的再思考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技术难点主要有:管理系统中的受理、指挥、处置、评价子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采集系统中的城管通、呼叫平台,地理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技术即涵盖IT技术,也包含了CT技术,是一个ICT相结合的技术复合体。对于这些技术,“规范”也进行了具体的定义。经过对定义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有些技术指标不需要进行调整,有些技术指标需要进行微调,还有一些技术指标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一)地理信息系统和呼叫平台。“规范”对它们的要求,一就地理信息系统而言,符合目前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技术指标不需要调整。二就呼叫平台而论,因为呼叫平台是成熟的通信技术,且许多城市基本上采用租用通信运营商的方式解决,技术指标也不需要调整。
(二)大屏幕显示系统和监管指挥系统。应对“规范”对它们的要求进行微调。一是大屏幕显示系统此指标对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用一机二屏或二屏设备可行,对大屏幕显示设备则应加入是DLP一体机,还是硬幕背投或硬幕正投的技术指标。二是因监管、指挥系统是基于流程进行程序设计的,应此需加入对中间件软件的描述。
(三)城管通。“规范”及新出台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编号为CJ/T293-2008)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应根据技术发展实际,适时在城管通中采用移动通信最新和今后发展方向的3G和手机集群技术,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实现新功能、新应用,拓宽城管通的应用范围。
将3G手机引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使监督员对城市部件的核查从静态提升为动态,实现取证的全程化、视频化;使监督员成为真正的城市移动监控点,解决固定监控被动采集视频的弱点;解决中心与处置部门之间网络部署依赖固网的限制,使中心与处置部门的迁移便利化;通过计算机化的手机和人工智能加搜索引擎将使监督员获取城市管理知识的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将使监督员从被动采集逐步进化到主动管理。手机集群的引入将使监督员如同公安一样具备了集群通话功能,极大方便中心和监督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考古发掘项目增多,文物出土量也在与日俱增,这对文物入库收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通常的做法是:文物入库只需填写文物入库凭证点交即可。这就造成了完整文物与出土陶片相混合、存放零乱的现象,在进行报告整理时,出现文物查询、提取不便等问题,以致不能够清楚、准确地找到所需整理文物的存放位置,不能够了解文物器型、完残的情况。虽然后来建立了文物发掘品账册和采集品账册(图一),但仍旧不能够详细地了解该发掘单位出土文物的具体资料。
一、文物库房传统模式管理现状与问题
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库房管理来说,从最初文物出土后的修复、绘图、照相,到入库登记、编号、上架、手工登记造册,有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但是,随着文物库存量的增大,业务人员研究、提取文物需求的增多,出现了文物查找不便、耗时耗力、丝毫的人工误差就会增加查询和核实难度等问题。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现有正式入库藏品6.4万余件套。在实际工作中,为尽量避免与实物的多次接触,强化文物保管的安全性能,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进一步改善文物库房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条件。“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现代科技与创新意识,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化手段。”[1]加快库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库房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2]。
二、文物库房实现数字化建设的步骤和意义
首先,文物入库时,要认真、准确地填写文物入库凭证点交。
其次,在登录纸质账册的基础上,建立文物发掘品与采集品电子账册(图二)。实现文物藏品资源信息数字化的初步应用,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藏品的利用效率,相对缓解文物入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缩短提取文物的时间。尽管如此,但仍未收到文物基本文字信息与图像资料同步查看的效果。
最后,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
文物普查是科学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对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采用了地毯式清查的方式。2014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文物数字化管理建设推向新台阶,为文物藏品资源在人为和自然灾害中受损的情况提供了充分的信息依据,大大减少了国家财产的损失,确保文物藏品的安全和管理工作有效运行[3]。按照文物登记、测量、录入、摄影四人成立一组进行工作,基本流程为:文物提取下架—账册核对—测量—称重—电脑录入—照相—入库上架—照片名称修改—软件文字资料与图像资料合成—上报国家文物局信息平台。
2015年年底,完成此项工作任务后,不但能从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平台上查找到文物信息,还能够通过文物录入离线软件查找文物信息,包括文物的时代、质地、尺寸、重量、入藏时间等基本情况(图三、四),并能按照藏品分类对所需文物进行筛选,有效地减少了库房文物查找时间和对文物再次照相、提取的损害。
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保证了藏品有档可查、有据可寻。
三、文物库房数字化建设趋势
在可移动文物普查所奠定的基础上,考古院文物库房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日趋完善。
1﹒统一模式分库房单独管理。以往考古发掘单位的文物存放,是按照文物出土日期和出土地点集中放置的,未按器物类别分类,也未按墓葬、灰坑等遗迹出土单位分类。同时,受库房条件的限制,多是办公室或展室改为文物库房,故文物不能够统一存放,造成查找上的难度,往往查找一个发掘单位,因其不是同年度所发掘,要进入多个库房找寻。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实行统一模式分库房单独管理后,每一个文物库房都按单独账号来设立,一库一号,每一账号中有该文物库房所有文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物图片、存放位置、发掘日期、入藏日期、发掘人员等。实现一库一管理,做到库库账、物明了,保证文物存放位置无变化。推行文物库房网格化管理统一模式,有利于文物出入库管理以及在库房整修与搬迁中确保文物安全。
2﹒文物出入库登记的数字化管理。将业务人员因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提取文物绘图、照相、修复情况等资料实现数字化管理。将文物提取信息录入数据库,详细地记录提取文物的时间、人员、完残状况等信息,并能实现电子签名记录。
3.高效完成数字化建设所需准备的条件。为收到统一模式分库房单独管理的最佳效果,需要在可移动文物普查所采集的文物基本信息中,补充工地领队、入库人、出土地点、文物存放位置等内部信息,使文物存放位置同文物基本信息统一起来。从数据库中分账号、分库房确定文物位置,直接找寻,最大限度地缩短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里,“文物数字馆系统”的实施,有利于正确处理藏品的保管、利用和研究之间的关系,使文物藏品更好地为不同领域和部门服务。充分展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了对文物藏品的保护,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4],“文物数字馆系统”已成为考古发掘单位中文物库房管理的佼佼者。
摘要:<正>河南省省会郑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要负责郑州市五县(市)六区的文物保护、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及古代建筑保护与文化遗产规划设计等工作。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考古发掘项目增多,文物出土量也在与日俱增,这对文物入库收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通常的做法是:文物入库只需填写文物入库凭证点交即可。这就造成了完整文物与出土陶片相混合、存放零乱的现象,在进行报告整理
注释
1[1][3]张文彬:《大力推进文博系统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国文物报》2001年7月22日。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
一、广州市城市道路路内停车基本情况
广州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内街内巷等各类道路的路内停车场约有3 万个停车泊位, 其中占用市政道路停车泊位约1. 9 万个、内街内巷停车泊位约1. 1 万个。市政道路有偿使用费标准为2800 元/泊位·年, 预计全年收费4100万元。属于市财政投资建设的市政道路上所产生的有偿使用费全额上缴市财政、属于市城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市政道路上所产生的有偿使用费留给该集团、内街内巷所产生的有偿使用费留给广州市各区, 其中上缴市财政部分由市财政局安排用于市城投集团非经营性项目贷款的还本付息。 ( 穗财综〔2010〕135 号)
停车场 ( 含城市道路停车泊位) 的行业管理维持由广州市、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不变, 城市道路 ( 市财政和市城投集团投资部分) 停车泊位经营权出让的组织工作由财政局委托市城投集团进行。 ( 穗府会纪〔2011〕31 号) 市城投集团全权委托市建投公司负责实施我市中心城区道路停车泊位经营权出让、标后监督管理和收费征缴等工作。 ( 穗城投运[2011]968 号)
2011 年底, 广州市建投公司在广州市产权交易所完成了招标工作, 并于2012 年3 月28 日与中标单位广州市电子泊车管理有限公司及广州市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经营合同, 其中电子泊车公司中标经营越秀、荔湾、黄浦区市财政、市城投集团投资道路车位, 德生公司中标经营天河、海珠、白云区市财政、市城投集团投资道路车位, 2012年4 月份开始按市局经营的车位数缴交有偿使用费。2 家中标单位负责经营的路段约150 条, 车位5000 个左右, 截止2013 年6 月, 累计向市财政缴交经营权有偿使用费约1260 万。
二、广州市城市道路路内停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管理主体不明确, 监管和执收力度不够
实际上广州市财政局委托广州市城投集团负责实施道路自动收费部位经营权出让、标后监督管理和收费征缴工作, 市城投集团则委托下属全资子公司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广州市建投公司担负非税收收入执收职责。《广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第4 条规定: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各类停车场的行政管理部门, 负责停车场的行业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市政、环保、价格、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 依法对停车场实施监督管理。”道路停车泊位经营管理权属于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范畴, 但同时广州市交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物价局、市城管委以及区相关部门和街道均有权管理道路停车泊位, 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现象, 无论是监管力度和经营权执收力度都不够, 征管漏洞很多。而市城投集团没有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 市建投公司作为企业, 其执行和监管力度也明显不足。
2014 年12 月4 日, 广州市停车场协会曾经召开过新闻发布会, 公布广州市路内停车费情况。对于广州咪表公司的利润问题, 广州市停车场协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说, 经计算, 每个车位每年的利润为410 元, 咪表公司的利润为410元/年 × 6426 个泊位= 263. 5 万元/年。 (1)
( 二) 道路停车泊位数未能全面确认
道路有新建、改建、扩建和整治等不同时段、且由不同主体建设, 难以确定统一标准来分清哪些一定财政城投投资, 总投资额多少。城投集团和财政投资的道路难以区分, 实际核查工作过程中, 无实据可依。
( 三) 道路经营行政审批需进一步规范
路内停车场占道、经营审批环节多而复杂, 涉及公安交警、属地城市道路管理 ( 区建设局) 、属地区交通局、物价、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临时占道审批环节, 相关审批工作标准和业务办理时限要求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一是部分区建设局擅自要求经营单位另行征求属地街道办的意见, 无形中增加了经营单位申办的难度; 二是作为第一环节占道审批, 交警和区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均未明确设置停车泊位数量, 给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核收带来难度; 三是业务办理中时限随意性较大, 造成相关证照过期的问题。
( 四) 相关单位或个体违规占道和非法经营
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街道办事处等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城市停车泊位现象较普遍, 此外, 部分批发市场周边存在货车非法占用停车泊位情况, 给中标单位经营带来障碍, 也给城投集团核收经营有偿使用费带来难度。部分街道办事处由于利益考虑, 阻碍中标单位进场, 非法占用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进行经营, 且整治执法难度较大, 问题容易出现反复。
( 五) 道路自动收费系统不完善
停车收费手段落后, 泊位收费有咪表和人工收费两种形式, 难以实现对收费人员的有效监管, 极易造成停车费的流失; 监管信息化程度较低, 现有泊位收费的管理, 无论是刷卡还是现金收费, 整个交易是完全离线的, 其过程和结果不能实时上传到监管中心, 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交互, 不利于停车的收费监管和服务; 服务能力较低。因现有收费方式的影响, 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平台和停车应用的基础数据, 难以对泊位分布、停车结构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使得政府在停车相关的收费、管理、规划和调节等方面无法找到有效手段。个别收费员不按标准收费、停人情车等, 政府公信力受损, 停车矛盾日益突出。
三、城市道路停车位收费的理论基础
( 一) 城市道路停车位收费的理论依据
学理上, 行政许可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两者的不同点在于, 一般许可仅是对法律一般禁止的解除, 而特别许可是赋予相对人可以与第三人抗衡的新的法律效力的行为, 是为特定人设定新的权利和资格的行为。 (2)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3 条第2 款规定“在城市道路范围内, 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施划停车泊位。”可见, 城市道路停车位不需要停车人申请而是由政府单方行为自行设定的许可权, 属于特殊许可。政府对企业的“委托”是形成的特许经营授予, 是一种典型的特别行政许可。经营主体经营管理权限的取得是国家与经营者深度合作的具体化, 也符合行政民营化的潮流。 (3) 广州市的做法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当中, 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另一方面也确实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
( 二) 城市道路停车位收费的收益归属分析
《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24 条规定“道路停车泊位的收入应当上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道路作为公物, 在建设以及维护管理中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 道路停车位也是如此。咪表停车具有特殊性, 占用道路公共资源, 是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一环, 咪表停车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舒顺畅和城市总体形象。政府必须以某种方式从国民经济中筹措行政活动的必要资金, 税收与行政规费是两种最重要的途径。 (4) 规费属于本着以行政相对人利益为考虑而作出一定行政给付后所取得的对等给付, 更具有一种“私法”上的等价使用特性, 这是规费的重要特征, 表现为规费的费用涵盖原则以及等价原则。规费的收入不得超过其行政花费, 必须在规费与行政机关所提供特定给付的价值间, 具有相当的关系存在。 (5)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的经营管理作为特殊许可经营权授予的对价, 收取停车费也是正当的, 直接纳入财政收入, 作为特定财政, 专款专用。
四、加强和规范路内停车的对策建议
( 一) 完善执法依据, 理顺管理体制
尽快修订《广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 理顺城市道路路内停车管理体制, 明确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城市道路路内停车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结合机构职能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和执法管理依据, 可以考虑将城市道路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工作列入考核项目之一。统筹协调解决当前有关职能部门及单位非法占用城市道路路内泊位、部分批发市场周边货车非法霸占城市道路路内泊位、区属人工收费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和费用收缴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重点研究对停车不缴费行为的执法依据。因广州市城投集团受市财政局委托与中标经营单位签订了5 年经营合同, 建议2017 年合同期满后将经营权出让组织等工作移交广州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 二) 科学编制规划, 统一泊位编号
每两年一次对道路停车泊位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并根据道路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变化, 优化调整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规划, 规划停车路段应预留必要及固定的居民生活垃圾装车收运临时停靠位置。路内停车泊位原则上按规划的要求和标准划设并设置相关设施。泊位的规格大小及排列形式应设定弹性标准范围, 可根据路面情况具体确定划设方案。按照有偿使用费上缴市财政和区财政的不同道路属性指导经营单位分类划设路内停车泊位, 一位一编号, 登记造册形成正式文件下发到各相关部门、经营监管单位以及经营单位, 并及时更新。同时, 应该同步在政府官方网站上对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信息公开, 引入公众参与, 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也起到监督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作用。这对后期提高收费的可接受性、降低阻力、减少纠纷具有实在意义。
( 三) 规范申办程序, 调整费用收支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经营单位编制好停车泊位的设置方案。组织区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等各方共同对路内停车泊位、停车标示标牌等配套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营单位应凭停车泊位规划、占道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向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证明。因市政施工、规划调整等情况, 需撤销或临时撤销泊位。所有市政道路均须按规定收缴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费, 统筹用于城市道路维修养护。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优化调整后, 甄别不同区域不同路段路内停车泊位供需情况, 合理划分泊位类别, 分类核定有偿使用费标准。
( 四) 加强停车执法, 规范泊位经营
加大对占道停车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清理整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标经营单位私自占道划设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及违规经营行为。清理整顿机关、企事业单位, 货车或私家车强行无偿占用城市道路路内经营停车泊位停“霸王车”行为。规范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的经营和管理。
( 五) 加强行业监管, 建设监管平台
核收主体应依据统一编号的停车泊位数确定有偿使用费金额, 加强对委托收费单位的收费监管工作。遇到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治、重大活动及节假日疏导交通等影响经营的情况, 经营单位可出具公函、证明、照片等证据向核收主体申请减少停车泊位有偿经营使用费, 报区交通部门确认后可报有偿使用费执收部门核减。建设全市统一的集企业、人员、泊位、信息动态管理,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电子收费及清分结算, 基础数据存储、日常监督考核、公共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停车泊位管理系统, 并将基础数据接入广州停车场行业监管平台, 与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民网页等公共服务平台融合, 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审批信息共享和统一监管公共服务信息的统一发布。对部分停车不缴费行为, 可以考虑将车主信息与民政系统、金融系统等个人信息进行捆绑, 在个人信用记录上添加失信记录。
五、结语
目前广州市咪表停车建设和管理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难、管理体制不顺、审批流程不规范、违法占用泊位、停车不缴费等问题。制定《广州市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管理工作方案》,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合理利用城市道路资源, 规范车辆停放, 保障交通安全畅通,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城市道路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工作, 解决广州市“乱收费、乱停车”现象, 实现对广州市机动车停车的长效规范管理, 能切实改善市区交通环境, 对提升城市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农村人口的转移,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只是权宜之计, 从长远来看, 国家应尽早出台停车场方面的立法, 促进停车场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因地制宜, 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出资建设地下和立体公共停车场, 根本上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许琛.广州公布咪表停车收费情况每个咪表日利润一元[N].羊城晚报, 2014-12-4.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261.
[4]朱海齐.论行政规费[J].中国行政管理, 2001 (2) :21.
如何建设计算机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9
1数字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1.1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含义及其认识
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我们而言, 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我们当中有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数字化城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些人虽然了解一些, 也只是一知半解, 对其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数字化城市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这一概念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提出的, 而正是因为引进和提出这一概念的时间比较晚, 数字化城市的实施在我国也就相对滞后。目前, 我们城市的数字化管理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 正在初步的探索和实验过程当中, 对于实现全面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目标, 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 人们对于数字化管理的认识也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上, 很多人只是简单的将数字化城市归结为城市居民信息空间的实现, 其实, 这只是数字化城市很小的一个目标。数字化城市的含义非常丰富, 涉及到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多个层面, 最终实现城市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网络化、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以及城市居民生活和管理的全智能化。城市基础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以及生活和管理的职能化。
1.2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实施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良性的发展, 不仅在城市的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而且在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城市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城市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联系, 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们必须在城市的管理方面加强力度, 探索和尝试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为不断加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度和发展水平做好铺垫。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则成为我们较好的选择。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选择, 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将平时一些琐碎繁杂的管理事项合理化, 避免了传统的繁琐的操作过程, 简言之, 城市的数字化管理使城市的管理过程更为科学、简洁、有效。另外, 还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是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2我国在实施数字化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社会公众对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意识薄弱、参与度较低
目前在我国全面推进城市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公众对于城市的数字化化管理的建设意识淡薄, 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以至于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积极性不高, 参与程度不够。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于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然而, 在我国的城市化管理过程中对于沟通这个环节做的还不够到位, 急需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具体而言, 我们很多城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站做的非常好, 但是在居民的沟通过程中, 基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一方面, 是由于城市居民不注重通过网络这一环节实现与政府和相关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另一方面, 相关的操作机构和人员对于居民的反馈不及时,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反馈, 从而无形中淡化了居民的积极性。
2.2发展尚不成熟、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管理效果不佳
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是我国在建设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大的尝试, 但是由于技术、规模、设备和发展水平的限制, 我国在实现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方面表现为极度的不成熟, 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守旧, 很难起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要有效的实现我国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于硬件设备和相关的专业型的人员配备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也是在我国城市的数字化管理过程当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3实现我国城市管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我们将基于上文提出的问题和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实现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居民的参与度对于我国实现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社会公众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认识不足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讲, 我们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对其基本含义、重要意义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讲解以获取居民思想上的认同, 从而在行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另外, 我们一定要注重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的及时反馈, 充分带动和激发出居民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这一模式中来。当然, 对人才的配备和硬件的配置上, 我们更要加大投入, 为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扫清障碍。
结束语
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的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上面的讨论, 我们对于我国现阶段城市管理水平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 我们阐述了实现城市的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并针对有效实现我国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我们必须在实际的管理活动过程当中, 紧密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 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改善和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摘要:城市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高低, 城市的发展对于推动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还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管理的水平, 本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建设计算机数字化城市的管理展开全面的论述, 并给出几点建议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数字化模式,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王昆.推进“数字城市管理”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关于株洲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管理观察, 2010 (27) :12-14.
[2]杨瑞霞, 王韩波, 张莉.数字化城市管理一体化数据建设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2) :2214-2219.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核
近年来, 城市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不可忽视的是,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综合性日渐显现。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城市管理迎来了新纪元——数字化城市管理, 建设数字化城市已然成为现下和未来国内外城市发展的新趋势。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提出“十二五”期间城市管理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完善和普及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出现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管理上的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变,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在运行过程中虽然给城市管理者及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数字化城市管理下的绩效考核。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 城市管理中存在部门职责不清, 相互推脱扯皮, 专业技术管理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突出矛盾等众多弊端,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有效管理, 严重阻碍了指挥协调的统一性和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性。这种传统的管理致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被动, 发现的问题要么是领导指示、媒体曝光后专业管理部门才知道的, 要么就是在群众打电话反映、信访后专业管理部门知道的, 通过管理部门自己发现的情况很少。如此一来专业主管部门发现问题时间总是慢半拍, 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受到公众的监督, 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粗放、成本高、效率低下。
在绩效考核方面, 由于城市管理的绩效很难量化, 具有一定的柔性, 因此, 城市管理的绩效管理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主观性、模糊性、片面性和滞后性问题。在指标的设计上, 指标的设计除了要包括履行职能的情况外, 还要考察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工作人员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工作的规范度、文明度。这就意味着指标的设计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仅有定量的指标会导致考评对象只关注短期行为, 而仅有定性的指标也不行, 因为定性指标很大程度依赖考评者的主观意愿, 无法形成理性的判断。
要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助于带动城市管理者工作时的积极度, 也可以有效防范管理过程中的“慵懒散”现象。
在综合阅览大量文献后, 下面简要谈谈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上的建议。
一是全面系统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对象的战略目标、绩效评价的目的间具有一致性。要从评价对象的战略目标出发, 根据战略目标实现的层次和步骤来设定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指标的设置和考核, 反映公共绩效的全貌和真实水平, 力争建成长效绩效评价体系。
二是可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包括绩效评价指标本身的可测性和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现实可行性。前者要求指标可用操作化的语言定义, 所规定的内容可以用现有的工具测量并获得明确结论, 能够量化的指标应尽量量化, 不能量化的指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后者要求绩效评价指标能够获得相关的充足信息, 评价主体可以利用这些指标作出科学的评价。
三是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要求指标要通俗易懂, 便于获得, 易于理解, 利于计算。各个指标在其含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 要相互衔接, 全面、综合地反映评价对象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四是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指的是指标数量应适宜。宜少不宜多, 宜简不宜繁。指标过多不仅存在指标重复的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工作量加重, 不利于绩效评价的真实性。
五是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要求每个指标的内涵要清晰, 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应尽量不相互重叠, 相互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指标体系应层次分明, 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划分等级, 应简明扼要。整个评价指标的构成必须紧紧围绕综合评价的目的展开, 使得最后的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评价意图。
六是代表性原则。由于指标的代表某种研究对象的特征, 其设定必然存在着不同, 即可比性。对于指标的确定要实际客观, 易于对比。公共项目中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当前项目的实际情况。
七是时效性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公众的价值观也在随之发生改变, 且城市管理的对象和过程也在发生改变。建立指标体系也应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避免因指标体系问题发生决策上的失误。
八是经济性原则。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现有的考评体系中, 对各城市管理部门的考评指标主要集中在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完成情况上, 并没有反映解决这些城市管理问题所耗费的经济成本的指标内容。
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之外还有一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大力进行研究和宣传, 特别是要让实施主体—政府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城市社会管理数字化是政府公共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对于当前社会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手段, 有助于通过改变公共管理的方式来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而且有助于增强政府管理部门间更好地学习和合作, 从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由于数字化城市社会管理职能绩效与政府公共管理关系密切, 因此, 为了更好的对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进行绩效评价, 就应当加强政府部门自身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其充分认识到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加深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了解和熟悉度。为此, 政府部门自身要利用多种渠道比如刊物、研讨会和论坛、业务会议等广泛宣传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理论, 提高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社会管理职能数字化的认识, 使他们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树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念。
二、提高部门人员素质。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 所需要的行业人员水平较高, 为了保证数字化工作体系的持续、正常进行, 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专业型、热爱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工作。所以在明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职能和权力的同时, 需要提高整个部门的人员数量和人员素质, 吸引有用的人才, 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 保障体系健康发展。监督体系可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法律监督。从法律的角度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地位, 确保其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用法律来约束绩效评价体系, 保证其行为的合法性。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的过程中, 应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应规定, 在合法的范围内实施城市管理职能。
二是内部监督。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人员负责, 每一个工作流程都可以同它相关的两个工作流程互相监督。一方面内部监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完善内部运行程序, 减少外部监督的成本。
三是政府监督政府作为公共项目的管理者与实施者, 理应对项目本身实行监督。公众只有在政府实施主动监督的前提下, 才能完全的了解政府及其活动, 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 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
四是群众监督。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绩效评价, 一方面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从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的环境卫生状况的变化开始, 群众的评价是最客观公正的, 问题是否能及时发现, 是否能及时解决, 群众的监督是最有效的。另一方面采取群众监督, 能不断提高群众的城市管理意识, 提升他们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要破解城管顽疾, 关键在人, 数字化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高科技并非无解, 若办案者“慵懒散”, 各环节“搞关系”串通一气, 再先进的设备也会成为“聋子的耳朵”, 提高数字城市的效率成为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 (6) :1.
[2]罗建宾.谈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 2006 (2) :74-75.
[3]陈先毅, 施倩.对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理论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 2006 (1) :76-80.
数字环卫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篇11
数字环卫是指环卫管理解决方案立足于依托当前最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环卫业务与智慧技术的完美融合,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各项环卫业务,高效地解决环卫业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数字环卫是提升环卫管理手段、更新环卫作业方式、提高环卫服务水平的需要,以提高作业质量、完善沟通渠道、创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数字环卫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的方面,能够有力地助推“清洁城市、高效政务”的建设。
数字环卫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可以通俗地概述为一个完善的现代环卫信息监管体系,涵括一大平台、四个中心、三项标准。
一大平台是指一个统一的环卫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以信息化手段管理各项环卫业务,明确环卫作业考核标准等内容,设立环卫作业监管等中心。平台的搭建视各地管理需要而定,较大城市可以在统一大平台基础上分设市、区两级平台,而较小城市一般只设置一级平台直接管理。
四个中心是指在统一大平台基础上架设的作业监管中心、固废监管中心、环卫数据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对环卫运营进行全方位覆盖,实行全过程监管。作业监管中心对垃圾清运、转运、道路作业等各项环卫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固废监管中心对固废处理设施生产工艺运行、环境指标监测等运营情况进行监管;环卫数据中心对所有环卫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调度指挥中心对环卫生产运行进行指挥派遣、信息处置、考核监督。各中心协调高效运行,数字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于其中,集中凸显数字环卫特征。
三项标准是指环卫监管体系中要设定设施数据标准、作业考核标准、固废处置标准。各项标准的设定明确了环卫运营要求,使环卫运营管理单位、环卫监管考核单位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环卫作业及政府行政监管效能。
二、数字环卫的有效实践
数字环卫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得到了有效实践,尽管各地数字环卫模式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卫领域的充分运用,均大大提升了当地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以无锡市为例,该市从2003年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环卫管理、环卫作业中的应用,投资构建以环卫行业管理和服务、作业监管与考核为主体的环卫信息监管体系。该体系包含“一网站四系统”,即环卫门户网站、GPS作业车辆卫星定位系统、GIS环卫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生活(工业)垃圾地磅计量系统和市政“110”联动系统。通过技术整合将系统内相关功能平滑融入到各区工作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办公,发挥了环卫公共服务监管的效果。该市拓展思路,加强创新,通过环卫信息化管理,开创了数字环卫建设的新局面。
再看常州市的具体做法,该市环卫与移动“牵手”,建立了一个信息化专业性环卫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日常管理系统、环卫行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生活垃圾综合调度平台、环卫市场化管理系统、标准环卫作业电子化考核平台、综合视频监控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及环卫网站八个子系统。服务于常州市环卫行政管理部门、环卫车辆设备作业单位及人员,实现对环卫作业效果、环卫作业车辆、环卫设施的监管及对卫生环境的监控,形成“大环卫、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机制。数字环卫的有力实践,使常州市环卫行业实现监控全面化、数据精细化、管理高效化,全面推动环卫工作规范、科学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数字环卫是环卫精细管理的必然选择,各地结合实际,充分依靠科技手段,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环卫服务质量,努力建设优美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三、数字环卫的应用前景
数字环卫彻底扭转了人们对环卫粗放式、经验式管理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环卫管理重设备、轻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做法。当前,尽管我国一些地方环卫事业发展还处在买车辆、买设备、搞建设的阶段,但是应借环卫硬件改善之机,大力加强数字环卫建设。通过数字环卫管理平台,实现对环卫作业人员、作业车辆以及环卫设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不断提高环卫作业质量,避免环境污染,全面树立环卫新形象,提升环卫软实力,打造环卫核心竞争力。
数字环卫引领未来发展主要体现为智能、高效、洁净、和谐。智能是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环卫形象和管理模式;高效体现出主动感知取代被动响应,监管与作业一站式协同;智能成就更洁净的城市,并为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更洁净美丽的城市创造着和谐,人性化的便民系统让市民也真正成为城市环卫的管理者。
可以预见,数字环卫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更多的城市。数字环卫的建设运营将持续提高环卫作业质量,大力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科技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助一把力。
四、结语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更是判断一个城市投资与生活环境优劣、现代化管理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优良的投资与生活环境更是一个城市招贤纳士、引进资金的吸引力。
城市环卫管理面对车多、设施多、人多、面广、事项多等众多管理难题,要提升环卫作业水平、保障环卫作业质量,应在提高硬件的同时提升管理手段。数字环卫的丰富内涵及有效实践表明:在未来更广阔的应用中,数字环卫必将大力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转,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真正建成和谐、宜居、文明、进步的城市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数字环卫必将应用到更多的城市,在此,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政府应切实将环卫管理提到城市安全管理的高度,统筹规划,科学决策,高度重视数字环卫建设,加强协调监管,正确引导环卫企业、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打造城市大环卫概念。
二是环卫运营企业应苦练内功,将各项环卫作业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加强自身监督检查,科学管理环卫业务,以数字环卫建设为契机,精良配置环卫硬件软件,达标运营专业管理,持续改善环卫作业质量。
三是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应关注现代环卫事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研究发展新技术,前瞻预判数字环卫发展特点,打造不同城市数字环卫管理模板,抢占先机,为需求城市及时高效开展技术咨询以及建设服务。
四是社会公众应主动参与环境管理,珍惜环卫劳动成果,自觉保护身边环境,监督环卫作业情况,肯定数字环卫管理绩效,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数字环卫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 杨洪.企业统计在城市环卫精细管理中的作用[J].城乡建设,2013(9):37-38.
[3] 打造数字环卫 提高服务效能.http://www.cn-hw.net/ .
关于计算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探讨 篇12
1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介绍
1.1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个新的概念, 它主要指的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以单元网格管理和监管分离的组织设计为基本特征的城市管理模式。很多学者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认为它是在专门技术基础上, 同时又以城市技术为依托, 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的一种城市管理模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信息化为手段, 同时集合了其它管理服务资源来满足城市管理需求的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很鲜明的特征, 这些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管理资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网格化管理的监控、反馈以及督办功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管理中的盲点;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种事前预警性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与市民间的互动效率。另外, 还可以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特点概括为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管理及闭环式管理[1]。
1.2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依靠它的构成要素, 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即城市管理方法、城市信息采集工具、组织设计、城市管理流程以及监督评价等。具体来说, 城市管理方法说的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采用了新方法。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采用的新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单元网格管理法, 这种管理方法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二是城市部件管理法, 这种方法也体现出了它的高效性;信息采集工具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和传递信息。城市管理热线电话和专业网站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信息采集工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监管分离,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有个轴心。一个是监督轴心, 它主要是负责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及传递信息;另一个是调度轴心, 它主要负责接收监督轴心传递的问题信息, 然后通过指挥调度解决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的管理流程跟以往的管理流程有所不同, 可以说是实现了管理流程再造。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六个环节, 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以及综合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拥有一个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它采用的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而参与评价的对象主要有专业管理部门、综合管理委员会以及其它相关部门。
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构成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挥作用是依靠一个完善的城市管理系统, 在这个完善的系统中包含了很多子系统, 如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以及其它子系统。在城市管理中, 每个子系统都发挥各自的功能。像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是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单元网格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协同工作子系统主要是通过浏览器完成城市管理各项目业务的具体办理和信息查询;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主要是提供管理工具和提供专门的权限控制模式来满足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可以提供城市管理相关地图信息、案卷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 最终实现掌握城市管理全局情况;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主要是服务于绩效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 最终生成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结果。
3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3.1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管理模式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在发展的过程不断地涌现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存在弊端、城市管理工作难度逐渐增大, 这些问题促使数字化城市管理快速地发展。另外, 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更新具有一定的条件, 包括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行政理念不断兴起等。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最先在北京开始运行, 并且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是开展了一批试点项目, 并且在试点区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召开了一系列的专家会议,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能够取得成功也得益于专家们的大量心血, 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能够快速地发展, 我国先后召开了多次专题办公会、研讨会、汇报会;我国形成了一套技术规范, 此规范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目前, 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 而且我国出台了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若干政策文件。
3.2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开始实施至今, 已经有超过20多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运行, 在其中很多城市中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公众的反应也是非常好的。因此, 数字化城市管理必将快速地横向发展, 不断地延伸到更多的城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横向发展的同时也会在自身内容上向纵深领域发展。总之,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是朝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由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弊端以及城市管理工作量和难度不断地加大, 再加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的结果。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而且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不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得以发挥其功能是因为依靠那些子系统。因此, 为了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就要不断地完善每一个子系统。
摘要: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但是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并且需要不断地优化管理模式。本研究综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构成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特征,构成要素,现状
参考文献
[1]潘兴华.浅谈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1 (3) :21-22.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推荐阅读: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标准05-18
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08-10
赣州市简介05-16
赣州市大学生10-27
赣州市导游词12-19
赣州市户外广告调查01-16
赣州市发展低碳经济11-15
赣州市章贡人民政府网10-29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08-27
赣州地区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