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4-09-23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精选8篇)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篇1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追求卓越创新管理纪实

北大一位教授说过:城市管理看似是“天大的小事”,但我们的城市是否宜居,市民们不会套用硬指标,只会感受身边小事是否让人感到舒服,而舒服正是宜居,正是和谐,正是文明。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不再“摊大饼”式扩张,而是要走统筹兼顾、平衡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刚过去的2015年底,时隔37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这意味着如今城市发展的核心,不再单纯扩张建设,而是指向纵深地优化“治理”。

对于面积日益扩大、建设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省会郑州,如何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良性运转便利生活?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释放城市吸引力?如何优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效力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一连串的思考摆在面前。

“细处笔墨精处耕耘”,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在不懈创新与不断努力中寻找答案。“为民生,顺民愿”,由“粗放”到“精细”、由“被动”到“主动”,他们用心“呵护”着城市的运转与发展。

A

城市需要温柔的呵护,每一个细节都在塑造着城市的新形象。

精细操作贴心为民

清晨,春日的阳光早早照射在马路上。郑州市民王鑫发现出门上班的国基路前一天晚上坑洼的路面,一夜之间填平了,而且浇了柏油,碾压平整。“晚上修路,不扰民,不误工,这样的城市管理让人感觉贴心。”王鑫感叹。

在城市管理的细节上,郑州市正在摸索一套新理念下的操作方式,“打时间差”就是其中之一。以前道路破损,市民有怨言;修路断行,又影响交通。为解决这些矛盾,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郑州市城管局)调整了施工时段,推行夜间施工不断行的养护维修模式,即晚上10时封闭、早晨6时放行,既实施了道路养护,又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一切从细微之处入手,用温柔的呵护将城市管理进行到底。2014年12月18日,郑州市启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先行区建设,在金水区、惠济区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开展先行先试。随后,各区、管委会也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郑州市在115.8平方公里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内,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2015年11月初,郑州市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百日行动”成效明显,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案件数量环比下降了51.15%,占道经营案件数量环比下降了85.74%,市容环境案件数环比下降了92.33%,小广告案件数环比下降了69.33%。

在市城管局的督导下,郑州各区、管委会也探索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如金水区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定时段、定标准”的五定原则,开展无盲区零遗漏式治理;二七区充分利用媒体和微博微信平台向广大群众开展“百日行动”宣传;中原区加大与商场学校等社会组织管理方沟通,实施周边市容市貌协管;管城区推行“十包十星”管理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员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惠济区推行“一卡四色”管理模式,规范店外经营行为;航空港区按照对账销号、倒排工期的办法,对辖区占道经营进行彻底治理;郑东新区持续加大全方位排查问题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派发,及时解决;高新区建立了督察部门专查制度,并抽调人员专职脱岗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百日行动”工作;经开区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开展联合执法,解决“四乱”问题;火车站地区聘请美院教授对火车站地区的门头牌匾统一进行规划、整理。

BB

城市管理离不开创新思维,每一次尝试都可能收获城市些许改变。

创新管理提升内涵

游走郑州这座享有商都美誉的城市,除了生机勃然的树木,绚烂点缀的花草,您还能感受到街市如常的井然和人们间和缓的相处。

对于城市管理部门而言最直接和敏感的“管理”景象常常在街头执法,郑州也不能逾越。但这个城市的管理者没有停留在执法冲突与矛盾的“障碍”前,而是用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

郑州市城管局在探索如何和谐有效开展城市行政执法方面,并不站在孤立的一个“点”上去解决,而是放大思维与视野,从“面”甚至是从更多维的角度整盘体系的解决问题。这种创新归纳起来就是:建立“1+N”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两个机制、六个结合”“三室一厅”四位一体的司法保障体制,提出了人车分离、人非(非机动车)分离硬隔离措施,实现了对占道经营“从整治到治理、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从刚性执法到执法与教育相结合、从单纯的管理措施为主到管理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从以堵为主到堵疏结合”的转变,较好地解决了很多长期以来协调难度大、解决起来困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在防沉降井盖、管道检测、雷达探测、“黑碎”工艺、管网非开挖改造等市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得到推广应用。燃气、污水、自来水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成立,对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新材料起到了助推作用。成立了应急服务处置中心,24小时专人值守,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一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先期处理,避免给行人造成伤害。

“为民生,顺民愿”,创新管理带动着一系列的改变。郑州市城管局通过搭建城管微博、三级“立刻办”服务热线、城市管理应急协调处置中心、各公用企业的便民服务热线等民生“桥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目前,城管微博粉丝量突破60万,荣膺“全国最亲民基层政务微博”称号。“城市管理应急协调处置中心”自成立至今,共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9772件。市城管局诚心服务市民的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可,2015年,城管系统负面新闻报道、群众举报问题均较2014年大幅下降。

C

当一切公共服务变成身边“小事”变得不易察觉,那正是城市所居者幸福之时。

公共服务能力强化

2015年郑州GDP进入7000亿“俱乐部”,这一“成绩单”的背后有着城市公共服务力强化提升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十二五”的五年间,郑州公用事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供水能力由“十一五”末的101万吨/天增长到目前的177万吨/天,日新增供水能力76万吨,增长了75.2%,85%以上市民饮用上优质的丹江水。供热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800万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5800万平方米,净增4000万平方米,较“十一五”末增长近2.5倍。天然气气源接收能力达到50亿立方米,管网总长度达到5000公里,天然气年供气总量由“十一五”末的不足5亿立方米增长到近10亿立方米,实现了翻一番,新增天然气用户60万户,管道燃气普及率达90%以上。

市政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道路管养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较“十一五”末增加了50%。对321条道路进行了大修,打造了文化路、纬一路等突出公交优先、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精品道路54条。新建桥梁21座,维修加固34座,完成51项污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5个百分点。路灯总数达到8.8万盏,景观灯10.2万盏,路灯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

环境卫生明显提高,新增机械化清扫(冲洗)车辆、垃圾清运车辆1500台,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冲洗)率由“十一五”末的不足20%提高至80%。清扫保洁考评施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提高道路清洁程度。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5万吨/天,比“十一五”末净增70万吨,基本实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新建升级改造公厕690座、垃圾中转站176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由“十一五”末的90%提高到95%。城市容貌逐步改善,持续开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活动,突破了一批市容环境的薄弱环节,较好地解决了占道经营、违法户外广告、城市养犬、渣土车管理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城市面貌有了大的改观。

当我们在所生活的城市轻松地享用清洁的水、燃烧的气、整洁的街道、明亮的灯光时,这些“不经意”的背后正是千万市政人默默持久付出的结果,这种付出无声却珍贵。

D

城市的内涵与形象都出自纵深的管理,城市崭新的明天也来自于此。

你我之城呵护前行

郑州是一个人口近千万的活力之都,河南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郑州国际商都发展战略,加快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战略目标,郑州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通过了《郑州建设国际商都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国际商都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必将带动一轮的城市大发展,城市管理的提升与强化也将成为新的焦点。

2016年,郑州市城管局将抢抓机遇,在国际商都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按照“大开放、大创新、大建设、大管理”要求,以营造畅通、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为重点,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内容为:

——围合区域内38条城市主次干路的大中修。

——重点区域、路段城市精细化管理,2016年6月底前达到城市道路平整畅通、环境卫生整洁有序、户外广告干净规范、夜景照明流光溢彩。

——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新增1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中心城区架空线缆入地,力争完成300公里。

——城市照明(景观)提升,治理区域和道路亮灯率100%,完成192栋楼体亮化工程,20条高速出入口及接驳道路城市照明(景观)提升。

——新建改造供水管网80公里。

——新建改造天然气管线50公里,发展天然气用户8万户,燃气普及率达95%。

——新增供热管网3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200万平方米,新签订用户入网协议面积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

——新增污泥处理能力800吨/日,新增中水供应能力20万吨/日,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新建改造公厕120座、小型中转站10座,新增24小时开放公厕50座,完成8座大中型转运站选址、立项,西部和东部餐厨垃圾处理厂年内建成投运。

——城市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

——县(市)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75%,燃气普及率达到6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道路完好率达96%以上,亮灯率不低于93%,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以上。

通过工程和管理不断巩固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推进公用事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市市容环境大提升、市政设施管养水平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提升、依法管理能力大提升,使城市管理率先从传统状态向现代化状态转变,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篇2

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管理员设计的模块, 有分类管理、检索管理、调档管理和销毁管理四种。本模块主要供档案管理人员操作, 当需要进行档案管理操作时, 档案管理人员需先登录, 登录成功后, 进入档案管理系统界面, 然后点档案管理, 系统会查看是否是档案管理人员, 若是, 则可进行分类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完成相应的操作后, 即可点击提交, 若各项填写均正确, 即操作成功。否则重新检查, 再提交。档案管理模块功能结构图, 见图1。

1.1 分类管理

在城市建设中, 会出现多种档案信息, 信息量会很大, 所以在管理中, 需要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 要有一定的界线, 为后期的管理做准备。如果信息分类不清楚, 即使摆脱了人工操作, 借助强大的计算机也并不能有效改善管理效率。因为信息的无序性使得查询等操作都会变得困难, 查询精度也不理想, 反而增加了管理负担。在本系统中, 我们根据忻州市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 将档案信息分为城市勘测类、市政工程类、公用设施类、交通运输类、其他等五类。档案管理员需要对提交的档案按这几种类型归类, 方便日后的有针对性查询, 提高查询速度。

1.2 检索管理

检索管理也就是档案信息的查询, 分为本地检索、简单检索、跨库检索、高级检索四种。简单检索可以供所有的用户使用, 用户只需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 就可查询到个人基本信息, 还可进行模糊检索;跨库检索是为数据库设定的, 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这种权限。系统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在别的数据库中检索所需信息, 并获取检索结果。系统中的日志文件科技记录该检索行为;高级检索是有目的的检索, 检索要求是指定的, 可在该模块中勾选需要检索的内容, 直接进行检索, 主要是为批量档案信息的检索而设计的。

1.3 调档管理

调档管理是针对需要档案进行调档处理的资料进行设计的, 包括调档信息添加、调档信息修改、调档信息查询、调档信息统计。通过该模块可以对需要调档资料进行添加, 还可以统计现有的调档信息, 并可以查询相关的调档信息。

1.4 销毁管理

销毁管理主要是对废除的、有误的档案进行销毁, 包括销毁信息查询、销毁信息添加、销毁信息修改、销毁信息删除、销毁信息统计。

2 档案管理界面

档案管理模块其主要负责对系统涉及到档案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分类管理、检索管理、调档管理和销毁管理四个子模块。档案管理模块中子模块分类管理界面, 见图2。

3 档案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档案管理模块主要供档案管理人员操作, 当需要进行档案管理操作时, 档案管理人员需先登录, 登录成功后, 进入档案管理系统界面, 然后点档案管理 (只介绍子模块分类管理) , 系统会查看是否是档案管理人员, 若是, 则可进行分类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完成相应操作后, 即可点击提交, 若各项填写均正确, 即操作成功。否则重新检查, 再提交。

4 存在的问题

本系统是根据忻州市城市建设中涉及到的档案设计的管理系统, 其可靠性、稳定性等基本达到预期结果, 子模块功能也得到基本实现。但由于主客观原因, 比如时间限制和自身对开发经验的局限, 使得该城市建设管理系统还有不足的地方。

系统安全性能需要提高。系统中采用加密机制和身份认证方法对安全性进行了保护, 但还局限于表层保护, 对外部黑客攻击防护还有待提高, 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机制, 保证档案安全性。

系统业务逻辑方面需要完善。在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业务, 不同业务管理流程不尽相同。在操作中, 我们应针对不同业务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5 结语

鉴于以上问题, 说明在城市建设中, 档案的妥善管理非常重要, 并且会出现各种信息, 需要进行多种操作。因此, 在设计管理系统时,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功能, 尽可能使用户满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档案管理需求也在变更。在设计初始阶段, 可能不会将各种情况都考虑进来, 我们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丹娜.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昆明:云南大学, 2013.

[2]周迪.北京市档案馆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2.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篇3

一、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建立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运作模式,精细到每一段路

坚持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工作三位一体,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管理体制。一是全面推行路段包保责任制。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区域、定路段的原则,对城区各保洁路段进行责任标示划分,并把全市保洁路段划分为一级精品路段、二级精细路段、三级机扫路段三个保洁等级,每种路段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严格清扫保洁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提高了保洁质量。二是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公交化移动收集。使用垃圾中转车代替固定中转站,科学设立生活垃圾公交站点、设置垃圾公交站牌,采取循环式定时定点垃圾收集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市民投放垃圾,有效解决了垃圾中转站周围难清理、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三是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滨州市首座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启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增设垃圾处理除臭、除尘设备,建设花园式工厂,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四是全面推行公厕“星级管理”。根据公厕条件及管理情况,分别将公厕的星级标准分为一到五星级,同时,对星级公厕实行动态化管理,每月进行考核评定,视考评情况进行摘“星”或加“星”,考评结果与保洁人员工资挂钩,使滨州公厕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五是全面实施加油站、洗车场、公厕三位一体改造。既弥补了公厕数量不足问题,也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

二、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建立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养护新机制,精细到每一棵树

按照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养护的要求及“新区规划建绿、打造城市亮点”、“老城拆房还绿、多建街头绿地”的思路,全面抓好道路、水系、街头绿地、公园广场、风景区绿化,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打造绿化精品,使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99%,城区绿地率达31.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9平方米。一是对单位小区、企业厂区、学校园区等绿化实行部门包保责任制,由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对所管辖单位绿化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并结合各自绿化、美化特色,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按照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墙透绿、拆违植绿、拆旧建绿的要求,积极向思想上要绿化,向各类停车场、广场、加油站要绿化,向各类庭院要绿化,向各类学校要绿化,向各类企业要绿化,向各类水系、水体要绿化,不断掀起园林绿化新高潮,拓展了整个城市绿化的地域和空间。三是对沿街行道树实施挂牌身份标示管理,将责任人姓名、树木名称、编号等制成标牌,悬挂上树,为每棵树都办理了“身份证”,确保了责任到人、管护到位。四是对广场、公园实施升级改造,苗木面向社会公开认养,景区、景点管理养护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物业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效果。五是加强节日期间的摆花工作,点线面结合,多色彩搭配,在城区主要道路、重要节点、景区景点,摆放造型别致、特色鲜明的花箱、花树、花盆、花架,设置大型植物雕塑,同时,在文化广场引进广场鸽,在新滨公园湖区内投放观赏性鱼种,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景观档次,营造了动静结合的生态和谐之美。

三、在路灯管护及城市亮化方面,建立路灯建设、管理、维护及城市亮化新机制,精细到每一盏灯

把城市亮化工作作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紧抓不放。一是对市区每盏路灯都进行标号管理,对全市路灯供电线路的走向和埋深进行标示,并利用GPRS分组数据传输技术,对全市路灯运行状况实施24小时监控,按季节、时间早晚定期开关灯,进一步提高了路灯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对路灯设施的维护力度,针对路灯设施屡屡被盗的情况,安装了防盗监控系统,确保了道路照明设施完好和正常、安全使用,使好灯率和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三是充分发挥好亮化职能作用,按照“生态、大气、节俭”的亮化理念,突出亮化重点、亮化档次、亮化特色,按照城区亮化总体方案,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单位对重要路段、节点、沿街办公楼、商业楼、旅游景点、公共设施及各出入口实施全方位夜景亮化,打造了一批精品亮化工程,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具有滨州特色的城市亮化新景观,营造了靓丽的城市夜景。2009年9月底,山东电视台在录制滨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宣传片《中国滨州》时,摄像师由衷地说:“滨州的夜景真漂亮,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真的很幸福”。

四、在城管执法方面,建立各项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精细到每一天

针对城管执法工作长期性、反复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为有效防止“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按照“以人为本、源头控制、集中整治、集中攻坚、定期巡查、分头盯守”的原则,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城管执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门前五包”(包绿化美化、包卫生整洁、包无乱停乱放、包无乱贴乱画、包无店外经营)责任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滨州市市区“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市区“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的意见》,明确“门前五包”的内容、标准、责任范围、考核标准、监督管理主体、奖惩措施,实现了市区环境卫生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二是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市、区、办事处、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职权,在滨城区、开发区设立执法分局,在各办事处设立执法中队,逐步形成了市为主导、区为重点、办事处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三是建立部门配套联动机制。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直属各相关部门、两区及城区各办事处主要领导为委员,办公室设在城管执法局,定期召开例会,通报调度有关情况,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管执法联动机制。四是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在治理占道经营方面,“疏导、严管、盯守”三管齐下,对市区各个路段的占道摊点(包括店外经营、店外加工制作、店外维修、市场冒尖等)、露天烧烤业户进行科学疏导、规范管理,制定印发《城管便民服务手册》,发布市民设摊导则,对经营项目、经营时限、设置区域和管理要求进行详细规定,既满足了市民需求,也激发了城市活力。同时,对拒不服从管理规定、屡教不改的,切实做到严管重罚,对易乱易反弹部位,安排专人盯守,巩固长效管理成果。在广告牌匾治理方面,按照“一店一牌、一楼一体、一街一景”和“高平齐、小精美”的要求,对城区门头牌匾进行窄小化升级改造,使门头牌匾成为城区一道靓丽风景;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对城区户外广告位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实现了城市管理领域经营城市的新突破,既盘活了政府资源和资产,更有效规范了户外广告。在治理乱停乱放方面,联合市交警支队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路段及门店前面实施划线停车管理,使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在治理乱贴乱画方面,聘用专业保洁公司对城区小广告进行定期清理、及时粉刷,使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遏制。在集中治理方面,市政府于每年4月、9月份定期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三城”集中活动月,使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每年都有一个新的提高。五是建立机动灵活的城管宣传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城市管理进门店、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企业“五进”活动,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城管工作动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拉近了与市民群众的距离。设立城市管理贡献奖,对在城市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业户和市民进行隆重表彰,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管理、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设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以滨州学院为依托,借助其师资科研力量,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宣传平台,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高效智力支持。面向社会公开聘请社会监督员和法律顾问,定期通报相关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提高城管执法工作透明度。面向社会各个阶层招聘城管志愿者,免费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及业务咨询,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在数字化城管方面,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精细到每一个人

按照“一人一网格、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要求,在市区176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城市道路为界线,将城区科学划分为86个边界清晰、无缝拼接的城市管理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执法人员为巡查责任人,对网格内水、电、气、热等各类市政井盖、路灯及公共亮化设施、路面及路沿石等相关市政公用设施,路名牌、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等各类道路交通设施,果皮箱、公共厕所、广告牌匾等各类市容环境设施,绿地、行道树、植物雕塑、树池等各类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拉乱挂等违规违章行为进行定期巡查,凡发现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能自身解决的自身解决,不能自身解决的上报城管指挥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处理,并就处理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建成滨州城市管理视频监控指挥中心,配备无线对讲机,利用公安视频系统的现代化技术,配合网格化管理,将摄像头编入城管网络,对城区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的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卫保洁、城市照明、园林绿化等实施多元化视频监控,做到了人机结合、资源共享。同时,开设市民投诉举报中心,“12319城市服务热线”,并与12345市长公开电话相结合,实现了监控、指挥、投诉举报、城市服务热线、市长公开电话转办五位一体,形成了投诉、监控、指挥调度、快速处置、反馈的城管运行机制,迈出了数字化城管的关键一步,使原来一个问题从发现到有效解决至少需要2至3天时间,现在仅需1个小时就能反馈到相关部门落实解决,城市部件维修、重置费用等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市民投诉不断减少。

六、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执政为民的城市管理服务队伍

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要求,打造了一支执法为民的城市管理服务队伍。一是突出形象建设,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建立“教育、告诫、约见、建议、回访、披露”六项人性化执法流程,实现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制定发布全市城管系统文明执法公约,设置执法监督岗,将全体执法人员的岗位、执法证号在报纸上予以公示,接受市民监督。制作便民服务设施,免费发放到困难业户和残疾人手中,既方便了市民群众,也美化了城市环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省内外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先后聘请扬州大学法学专家王毅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来滨州市就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作专题报告会,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突出制度建设,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制定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做到了日常培训有落实,系统培训有目标,年度培训有计划,全面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建立严密的内部规章制度,对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廉洁自律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对中队长以上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有效激发了内部活力。三是突出载体建设,队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特点,在全市城管系统扎实开展“十佳城管执法队员”、“十佳环卫工人”、“十佳园艺工人”、“十佳路灯管理员”、“十佳市政管理员”五项“十佳”评选和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树行业标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有效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

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 篇4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业经2006年9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赵建才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工作:(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参与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三)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四)负责城市道路绿化植物及设施的养护管理;(五)负责公园、动物园、游园、绿化广场等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和其他绿地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六)按有关规定负责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七)监督、指导风景名胜区的园林绿化工作;(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区(不含上街区)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在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三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查处违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定的行为。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国土资源、房产、财政、水利、林业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第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原批准程序报经批准。

第六条 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应当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科学性和艺术性,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注重植物多样性,发展乔木和乡土树种,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园林植物,加大科研推广力度,建设园林精品。城市道路行道树应当优先选用遮荫效果良好的树种。

第七条 城市建设项目的绿地指标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公园、游园绿地率不低于70%,绿化广场绿地率不低于60%;(二)新建居住区(含居住区、小区、组团,下同)绿地率不低于30%,其中居住区内公共绿地面积应当符合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三)单位庭院绿地率不低于30%。其中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不低于35%;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厂除绿地率指标不低于30%外,还应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四)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15%;(五)城市建成区内铁路、河渠两侧的防护绿地,宽度不低于30米。前款(二)、(三)、(四)项所列建设项目属旧城改造项目的,绿地率指标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执行。

第八条 居住区建造的公共绿地应当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计入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

第九条 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绿化形式进行城市绿化。除平面绿化外,建设项目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绿化形式绿化的,可以按照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折算绿地面积。

第十条 在旧城改造中,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降低绿地率指标的,绿地率不得低于规定标准的70%,其差额部分由建设单位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缴纳补偿费用。易地绿化补偿费用必须全额用于易地绿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十一条 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对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进行跟踪管理,建设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第十二条 公园、游园、绿化广场、风景林地、干道绿化带及单位、居住区公共绿地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报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备案。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验收结果报市或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在按规定程序审批时,应当有市或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参加审查。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应当按照批准的绿化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与主体工程统一安排施工,在不迟于主体工程建成后的第二个绿化季节完成绿化任务。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手续时,应当提交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出具的配套绿化工程认可文件。

第十五条 公共绿地、风景林地、城市道路绿化带及其行道树等城市公共绿化建设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公共绿化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和筹措必要的资金,保证城市公共绿化的建设需要。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的建设资金,列入工程总概算,由建设单位负责筹措,建设费用标准不得低于每平方米100元。

第十六条 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投资城市公共绿化建设,鼓励认建、认养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地。社会单位和个人投资城市公共绿化建设或认建、认养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地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可采取授予其冠名权、颁发荣誉证书等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和奖励。认建、认养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地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与养护责任单位签订认建、认养协议书。认建、认养协议书由养护责任单位报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绿地管理

第十七条 城市绿地养护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行道树及绿化带的绿化,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养护责任;(二)单位附属绿地、单位管界内防护绿地、自建公园由该单位负责;(三)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绿地,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管理;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落实养护责任;(四)生产绿地由经营管理者负责。

第十八条 城市绿地的养护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绿化养护技术规程,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园容整洁、优美,设施完好。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 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行道树及绿化带的养护经费,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其他绿地的养护费用由养护责任单位负责筹措。

第二十条 沿街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责任区内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的维护工作,对破坏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的行为有权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十一条 《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对等补偿,按下列规定执行:(一)就近在同等地价地段范围内建造不少于被占用绿地面积、不低于被占用绿地标准的绿地;(二)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就近建造的,应当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缴纳补偿费用,用于易地绿化。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占用单位或个人应当与绿地养护责任单位签订临时占用绿地协议书,并按规定缴纳临时占用绿地补偿费。临时占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并在期满后由占用单位或个人按原样恢复绿地;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游园内设置经营性游乐设施和举办商业性活动。严格控制在公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绿化广场、河岸绿地内举办商业性活动和设置游乐等经营性设施。

第二十四条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按照下列程序和权限审批:(一)在本市市区建成区范围内,需要临时占用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的,由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并负责审批;(二)在本市市区建成区范围内,需要临时占用单位、居住区附属绿地,由区(不含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受理申请,签署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批;(三)在县(市)、上街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由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并负责审批。

第四章 绿化植物和设施的管护

第二十五条 依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颁发的砍伐、移植树木、绿篱和拆除花坛、花带、草坪的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十五日。

第二十六条 经批准砍伐树木的,应当按规定对树权人予以补偿,并按下列标准在本庭院或本地段就近补栽:(一)砍伐胸径50厘米以上树木的,每砍伐1株补栽10株;(二)砍伐胸径20厘米以上、50厘米以下树木的,每砍伐1株补栽5株;(三)砍伐胸径20厘米以下树木的,每砍伐1株补栽3株。补栽的树木胸径不得小于5米,并保证成活。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补栽或补栽达不到本条第一款规定标准的,应当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缴纳易地补栽费用,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补栽。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的行为,《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罚的,从其规定;未规定处罚的,按本章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或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按照《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权限分工给予下列处罚:(一)城市绿地养护责任单位未按绿化养护技术规程养护,造成绿地严重损害,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二)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期满后,未及时按原样恢复绿地的,责令限期恢复;逾期仍未恢复的,处以应缴纳临时占用绿地补偿费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三)经批准砍伐树木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补栽树木的,责令限期缴纳易地补栽费用,并可处以易地补栽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管理权限的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擅自降低绿地率指标批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的;(二)为城市绿化未达到标准的建设工程出具认可文件或办理竣工备案手续的;(三)挪用、截留公共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易地绿化补偿费、树木易地补栽费和其他资金的;(四)违法收取易地绿化补偿费、树木易地补栽费的;(五)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索贿受贿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城市绿地绿线的管理和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按照《郑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郑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及泸州市城市规划和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在泸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第三条: 泸县、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 我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GBJ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

第五条: 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执行。

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执行,涉及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的用地调整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 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片区用地,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的覆盖范围由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对各种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必须低于《表二》中所列的指标。

第九条: 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类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及其相应的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学校、科研机构、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二》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 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应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凡在详细规划中已明确为居住建筑用地的,不论公建用房所占比例多大,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建筑基地用地面积的计算,以红线确定的用地范围进行计算,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不纳入计算,代征地或代拆迁的小区道路(12米以下不含12米的道路)算至道路中心线。

各建设项目不论分期建设与否,均以红线范围进行统一指标计算,不能分割成若干块单独计算,已有建筑在红线范围内的仍要参与指标计算。第十三条: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也不得再插建任何建筑物。第十四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旧城用地面积0.5公顷。

(二)新区用地面积1公顷。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邻接土地已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无法调整合并,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第十五条: 各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既要满足详细规划的指标要求,又要满足附表

(二)的规定,取二者中的要求严格者作为规划管理的控制指标。第十六条: 在计算容积率时,全地下室不参与控制指标的计算,半地下室折半计算。

第十七条: 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为了在规划实施中更多地为城市提供广场、公共停车场、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含城市道路),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容积率,但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20%,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得改作它用。容积率控制指标(F)提供1M2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2)F<2 1 2≤F<4 2 4≤F<6 3所提供的公共绿地或公共活动场所须符合以下要求:任意方向净宽大于10米,实际使用面积大于150平方米。附表

(二)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表 控制范围控制指标建筑类别 旧城 新区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容积率

低层、多层住宅(1-6层)33% 2.0 30% 1.8 中高层住宅(7-9层)31% 2.4 28% 2.2 高层住宅(10层以上)23% 3.5 20% 3.5 多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2.5 35% 2.5 高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6.5 35% 6.5 多层商业用房 45% 2.5 40% 2.5 厂房及库房 45% 1.8 40% 1.6 市场 55% 2.2 55% 2.2 注:旧城是指以拆迁改造为主的区域,新区是指以征地建设为主的区域。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占地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建筑容积率是指建筑总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十八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十九条: 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的规定如下:(1)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

两幢建筑采光面相对时,在旧城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0.8H;新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1.0H(H为建筑物高度)。(2)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山墙面对正面,山墙按山墙距退让山墙距一半,正面按平行布置采光间距一半退让,建筑间距二者相加计算。山墙开窗时按正面计算。(3)既非垂直又非平行的居住建筑

1、当夹角为00-3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时的居住建筑控制。

2、当夹角为300-600时,其最窄处间距在旧城应大于0.7H;新区应大于0.9H。

3、当夹角为大于6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第二十条: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8米,对32米及32米以上街道的临街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0米。高层与各种层数的山墙间距则不得小于13米。

第二十一条: 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30米以下高度的建筑,其最小值为24米,超过30米高度的建筑,每增加3米高度,建筑间距增加0.5米

(二)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各自规定间距的一半相加计算。第二十二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进行控制。第二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与高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其最小值为18米。

(二)高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

(三)多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0米。

(四)低层与高、多、低层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8米。

第二十四条: 特殊地段、地形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设计的要求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第五章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退让。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时,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自身相应间距的一半作为建筑离界距离。第二十七条: 当相邻已有建筑未退让间距时,新建建筑应退足相对应的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

道路宽度不满足间距要求时,按道路中线各退够相应间距。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的深度的0.7倍,且最小值为3米。第二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新建建筑物时,建筑退让距离的最小值按下表执行。

道路等级建筑退让建筑性质 40米以上 大于30米、小于或等于40米 大于20米、小于或等于30米 小于或等于20米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高度24米以下的建筑 5 3 3 2 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 10 8 5 3 第二十九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等人流、车流大量集散的建筑应满足集散场地的要求,且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第三十条: 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

(一)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米时,不得小于10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50米时,不得小于18米。

第三十一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道路规划红线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第三十二条: 沿江道路靠江一侧不应新建建筑物。第六章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三十三条: 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如利用地形高差分层入口时,建筑物总层数不得超过7层。第三十四条: 在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净空保护区域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要求。第三十五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第三十六条: 建筑高度除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节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外,还应按下列计算公式控制建筑高度。H≤1.5(W+S)公式中:H-沿街建筑物高度; W-规划道路红线宽;

S-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第七章 城市绿化

第三十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居住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30%,旧城不低于25%;除居住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20%,旧城不低于15%。

第三十八条: 居住组团内必须设置集中绿地,且至少应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作为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400平方米。

第三十九条: 一个街区内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

第四十条: 在计算绿地率时,屋顶绿化不纳入计算,对全地下室上部绿化折半计算。

第四十一条: 当临城市30米宽以上道路建设时,除满足规划管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外,绿化用地宜临道路设置。第四十二条: 在确定保护的古城墙地段,古城墙两侧各2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任何建筑物,宜作为绿化用地。第四十三条: 规划确定的绿地,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得非法占用。第八章 附则

兰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篇6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

兰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2000年4月6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水和用水管理,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保障城市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及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包括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备水源供水。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公司供水。

自备水源供水是指单位自备水源、自建设施供水。

第四条 城市供水应当以开发、保护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为原则。城市供水应当首先保证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供水工作。

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和红古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县、区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的城市供水工作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第六条 市自来水总公司和县区自来水公司是城市公共供水的服务性生产企业,负责城市自来水的生产、供应及公共供水设施的管理。

第七条 城市供水应当编制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全市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全市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城市供水规划。城市供水规划应当与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相衔接。

第九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供水水源、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和义务,对破坏城市供水水源和损坏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鼓励采用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健全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第二章 供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规划和城市建设计划进行。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禁止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任务。第十三条 城市新建工程项目用水和扩建、改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应当将其供水工程建设投资作为供水设施费交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其统一组织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四条 自备水源供水的供水管网系统,不得擅自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接通混用。禁止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第十五条在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沙取土、堆放物料、倾倒垃圾、排放污物以及其它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禁止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无条件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影响供水设施维修或正常运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违法建设单位和个人赔偿。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

第十六条 在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修建道路或埋设各类管线,应当事先同城市供水单位(包括城市公共供水单位和自备水源供水单位,下同)商定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措施。

涉及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事先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

第十七条 城市新建道路安装公共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和已投入使用的城市公共消火栓的维护、检修及更新,按国家有关消防设施的相关规定执行。用户内部的消火栓凡没有计量仪表的,由城市供水单位铅封。

城市公共消火栓和用户内部的消火栓,除消防灭火外,禁止做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启用。

第十八条 城市公共供水用户自费安装的供水干管、进水管(供水干管到水表之间的水管)和计量仪表,竣工后应当无偿移交城市公共供水单位管理。

第十九条 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计量仪表,按下列范围进行管理和维修:

(一)一般用户的供水管理及其附属设施以水表为界,水表以前的供水干管、进水管、水表和水井内的进水闸门、旁通闸门由城市公共供水单位管理和维修,水表以后的水表井、水表井内的出水闸门和用水管由用户管理和维修;

(二)安装单元水表的用户,以进水管的总闸门为界,进水总闸门以前的进水管、进水闸门、闸门井、单元水表由城市公共供水单位管理和维修,进水总闸门到用户的管道、水表井及其他设施由用户管理和维修;

(三)西固工业用户的专用供水干管,以市自来水总公司出水管的售水流量仪表为界,流量仪表以前的管道以及流量仪表由市自来水总公司管理和维修,流量仪表到用户之间的管道由用户管理和维修;

(四)安装流量仪表的非专用管道的用户,以进水闸门为界,进水闸门、闸门井、进水管、供水管、供水干管由城市公共供水单位管理和维修,进水闸门以后的用水管和流量仪表由用户管理和维修;

(五)进水管与建筑物的距离,小于国家设计规范规定的防护距离时,以接管点闸门为界,接管点闸门井、闸门、水表由城市公共供水单位管理和维修,接管点闸门以后的进水管、水表井、水表井的出水闸门由用户管理和维修。

第二十条 自备水源供水单位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计量仪表,由产权单位管理和维修。

第三章 供水和用水管理

第二十一条 城市供水单位必须经资质审查合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方可从事城市供水经营活动。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实行职工持证上岗制度。

第二十二条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制度,做好水压监测工作,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和供水管网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禁止在城市供水干管、进水管和用户内部用水管以及专用管道上直接取水或加压。第二十三条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

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 4小时通知用户;如遇紧急事故无法提前通知的,可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事故抢修完毕后,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及时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备水源对外供水的用户,应当同供水单位签订供用水合同。

禁止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第二十五条 因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而要求接水或改装用水设施的用户,应当有节水措施,安装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节水器具。

新建住宅楼,应当按户安装经国家计量机构鉴定合格的计量水表。达不到前两款要求的,城市供水单位不予供水。

第二十六条 城市供水一般不得用于城市绿化;确需使用的,应当经城市供水单位同意并将用水时间安排在夜间。

城市供水不得用于浇灌农田。

第二十七条 用户应当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按时交纳水费。城市供水单位不得擅自调整水价,不得在收缴水费时搭收其他费用。第二十八条 下列用户申请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应当交纳备用水费:

(一)有自备水源的单位在特殊情况下,临时需要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应当经城市公共供水单位同意并按实际用水量和现行水价的五倍交纳备用水费;

(二)实际用水量在半年以上小于供用水合同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用水量并确需保留备用水量的用户,除按实际用水量缴纳水费外,还应按备用水量和现行水价的五倍交纳备用水费。第二十九条用户用水量通过计量仪表计量。水费按下列办法收取:

(一)城市供水单位应当按月抄表,按实际用量向用户收取水费;对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可分旬预收,月底结算;

(二)安装单元水表的用户,以单元水表计量收费,水费由单元用户代表代收并按期统一交付;

(三)西固各类专用管线用水量,以市自来水总公司安装的售水流量仪表为准,由市自来水总公司按表计量收费;非专用管线的工业用户,应当自费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流量仪表,其仪表的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四)计量仪表失灵的,其用水量按用户实际用水情况,参照上月或同期用水量收取水费。第三十条 城市供水用户的计量仪表由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授权的单位统一校验,校验合格后,方可通水使用。

城市供水用户的计量仪表应当按期进行检修和校验,做到准确计量;当用水量正负误差超过3%、计量仪表正负误差超过规定的级差范围时,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对其当月用水量进行调整。

流量仪表记录的实际用水量低于设计量程的30%时,应按30%计量;超量运行时,应按流量仪表设计的最大流量乘以大于1的系数计算;水表记录的用水量低于起步流量时,应按起步流量计算。

第三十一条 用户要求销户时,应当书面通知城市供水单位,并结清水费。用户要求过户或更换户名时,应当持过户双方的有效证明或更换户名的有效证明到城市供水单位办理有关手续,变更合同。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在城市供水管理工作和供水科学研究及供水技术应用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警告。可并处10000元以上 30000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或监理的;

(二)不按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或施工的;

(三)违反城市供水规划擅自修建供水工程的;

(四)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的;

(五)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在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施工或者进行其他活动危害城市安全供水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之一,给供水单位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损坏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修复、恢复原状。

第三十四条 对非火警时擅自启用公共消火栓和非火警时私自拆封、动用旁通闸门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责任人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取水用于经营性活动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单位按实际用水量加收一至五倍水费;情节严重的,经市或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停止供水;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按规定交纳水费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供用水手续,私自用水的;

(三)在供、用水管道上直接取水或加压的;

(四)擅自将单位自备水源供水的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接通混用的;

(五)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

(六)将城市供水用于浇灌农田的。

第三十六条 城市供水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警告,可并处 3000元以上 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二)无故不按计划供水或停水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

(三)不按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不及时抢修的。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市供水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篇7

笔者于2013年7月份采用线、点结合的方式, 对杭州市教育局、卫生局、文广局、体育局、民政局及各区政府进行了访问调查, 并选取杭州市主城区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颁布实施之后新建的小区, 以及部分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的旧小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其中特别关注跨区地块 (丁桥、三墩北、长睦等) , 调查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1.教育配套

杭州市教育配套起步较早, 学校数量已趋向稳定 (如图1所示) 。目前, 杭州市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小学、初中分别按每百户11生、22生、11生设置。2012年末, 全市共有小学415所, 初中244所, 普通高中70所, 普通高等院校38所。2013年, 杭州市规划新建配套中小学29所, 截至2013年8月, 已竣工1所、正在施工14所、年底前开工7所、前期准备7所。

2.文化体育配套

近年来, 杭州市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 各类文化配套设施数量明显增加 (如图2所示) , 新建居住区一般能达到甚至超过《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的要求。其中, 居住区实际文化配套人均用地约为0.25m2, 超过杭州市规定的指标0.2m2, 更远远超过了省标0.10m2。截止到2012年末, 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1个, 文化馆15个, 公共图书馆15个, 图书馆藏书1577万册, 拥有乡镇街道文化站190个。建设了30个乡镇 (村) 级公共电子阅览室, 并创建示范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25个、文化示范村 (社区) 128个, 社区 (村) 文化活动室覆盖率由上年的96.1%, 提高至98.7%。

3.医疗卫生配套

当前, 杭州市卫生设施配建比较充分, 远高于国家的要求 (卫医发<2006>240号) ,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年末, 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09个, 其中医院19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76万张, 其中医院床位4.15万张, 分别比上年增长5.1%、5.3%, 具体如图3所示。

4.社会服务设施

杭州市社区配套用房的标准原为每百户30平方米, 2010年每百户追加20平方米, 用于建设“居家养老”中心, 设置食堂、休息室和一些日常照料场所, 但目前绝大多数201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 没有足够的配套用房满足养老需求。

杭州市城市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 (2007版) 和《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 (2009版) 的发布, 对规范杭州市城市公共设施和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推动配套设施达标和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未达到“三同步”要求

许多区域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达标或及时配置, 一些新区在大部分居民入住的情况下, 配套设施却迟迟未跟进, 影响了这些区域居民生活品质的达标与稳步提升。如杭州阳关郡项目一二期即将交付, 但其周边两条规划道路 (环镇北路、大吉路) 和教育配套至今未开工, 道路未建更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包括一二期项目交付使用涉及的出入口问题、三四期工程施工便道及自来水、电力管线问题等。三墩北大型居住区也面临相同问题, 目前项目房屋已结顶, 但道路还未建成, 公建配套远远滞后于住宅建设。

2.服务配套设施分布零散, 未能发挥综合服务聚集效益

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早餐店、农贸市场、干洗店、药店、银行等项目分布在不同地方,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小区内配套设施也同样出现此类现象, 如民政养老配套是由开发商指定配套用房的位置、楼层等, 部分开发商只以达到配建标准为目的, 而不考虑其适用性, 从而导致配套用房分散, 由多个零星小面积房屋组成, 甚至将二、三楼普通居民房作为民政配套, 使得配套用房利用率低、空间浪费, 也不便于社区的集中统一管理。

3.部分配套设施建设交付标准不细, 导致许多后续问题

政府未出台公建配套的具体建设与移交规范文件, 包括建设移交标准、移交成本核算 (是无偿移交还是按成本移交) 等, 这也带来了移交难问题。如学校建设, 每个区对于此的标准都不同, 开发商为了控制总成本, 一般按规范细则要求建设, 但各个区政府的要求相对较高, 又无法出具具体的规范性文件, 这也成为了配套建设与交付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三墩北大型居住区的小学装饰程度问题, 区政府要求拎包入住, 但出于成本考虑, 企业很难达成。同时各职能部门普遍反应, 建设方在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阶段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不足, 均未充分听取其意见, 大多数配套设施直到竣工验收或移交阶段才通知相关职能部门, 从而导致配套设施不符合实际使用需要, 只得重新整改, 造成了资金和时间的浪费。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道路无法及时移交

调研中发现, 各大型居住区均存在公建配套建成后无法及时移交现象, 尤其是道路移交困难。如长睦大型居住区的长睦路和天都路, 均以道路交通组织设计不符合要求为由被拒绝接收。虽然项目在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过程中, 交警作为职能部门参与讨论, 但由于客观原因, 在统一方案时对其意见考虑较少。同时, 交警的审批意见不作为施工证发放的必要条件, 这也促使道路无法满足交警要求。此外, 交通管理在不断发展, 道路移交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使得道路建设标准滞后于移交标准。而整改过程又涉及大量不受财政承认的费用, 最终导致道路无法移交。

5.文化体育配套用地及设施存在挪作他用现象

文化体育配套设施用地由于体量较小, 往往与养老、农贸市场等一体化建设, 容易出现挪用或挤占现象, 一般以“临时借用”的形式用于办公、仓库等。例如, 丁桥大型居住区曾出现文化用地擅自改为商业用地的情况, 遭该地区居民举报后才进行整改。

6.部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指标偏小

随着经济发展, 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逐渐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 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配套等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且日益多样化。如国家提倡“小班化”教学, 提出到2015年, 义务教育段学校平均班级学额控制在小学35人以内、初中40人以内;2020年, 控制在小学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小班化”教学趋势对教育配套用地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跨区协调难, 缺乏统一操作办法

大型居住区建设开发过程中常面临跨区现象, 如三墩北和长睦项目都涉及部分余杭土地。一方面跨区协调过程较麻烦, 尤其是报批手续等, 同时, 跨区也使土地出让及之后的开发建设, 甚至是建成后户口、产权、教育、水电等均面临很大问题。如长睦项目共涉及450亩余杭土地, 其中R21-11地块 (共计108亩) 规划为一个住宅用地, 但地处杭州和余杭边界线, 其中约30亩属于杭州, 其余归属余杭,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地价值, 并带来一系列的后续管理问题。同时, 学堂港河道也处于跨区交界, 使河道清洁、绿化等面临不同建设主体, 从而引发相应的建设管理问题。目前, 对于跨区现象均是一事一议, 缺乏针对跨区问题协调的专业机构和统一的处理办法。

推动杭州市城市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管理的建议

1.规划先行,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提前启动

遵从“从容规划、超前考虑”的原则, 及时编制所辖社区和单元的控制性规划及市政、公用的专业规划, 对社区乃至全市的公建配套建设周期、规模、类型等形成细节化、限时化、责任化等操作机制。配套建设上, 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应先行, 尤其是道路、水、电、煤气等大市政基础配套, 域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还会直接影响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而在建设进度的安排上, 配套设施建设要同住宅的预售、竣工交付紧密挂钩。按照有关管理规定, 达到预售标准住宅达到一定量时, 市政公建配套必须达到一定的进度, 在住宅交付达到一定量时, 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均应完成竣工验收。

2.以15分钟步行服务圈为基准, 集中配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新加坡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分为:镇中心、邻里中心和组团中心, 服务户数分别为55000户、6000户、1200户, 均集中布置。苏州工业园区也实行邻里中心模式, 在整个业园区内规划了按住宅区分布的17个邻里中心, 每个邻里中心服务2~3万人口, 邻里中心的规模与同范围内住房建设的比例是1:2.7。集中配置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配套公建, 不仅方便政府监管, 而且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地区经济、地区形象的高度统一。同时, 还可以节约城市用地, 达到资源最大共享。

建议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 在不突破《基本规定》的前提下, 分别设置街道服务中心、小区中心和社区中心。一方面设施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形成15分钟服务圈, 满足居民基本服务需求。同时, 集中配置大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形成30分钟车程服务圈。对于部分公建配套, 如教育类有独立占地服务半径等要求, 市政公用类中垃圾转运站等有卫生防疫、服务半径等要求, 均不集中设置。

3.细化建设及移交标准, 出台统一跨区管理办法

建议政府明确各类标准, 出台统一管理办法, 使建设方有章可循。而针对跨区现象, 建议规划上尽量避免。若无法避免, 则要合理布局, 将跨区项目规划成绿地、道路等市政项目, 尽量避免规划成经营性用地, 以免将后续问题转移给开发商和居民。除此之外, 政府要出台统一办法和相关依据, 成立跨区协调组织, 处理跨区问题。

目前, 杭州市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采取开发商配建, 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财政压力, 但容易使政府和开发商职责不清, 造成配套滞后甚至缺建漏建现象。而上海是按照一定收费标准和建设用地上居住建筑的面积, 单独收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费, 由政府统一建立专项账户, 专款专用。建议杭州采用上海模式, 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分配均由政府负责, 更为主动高效, 也解决了移交和监管问题。

4.重新审视居民需求, 对现有标准进行调整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 如教育配套因“小班化”教学而出现用地面积偏小现象。杭州市政府应重新审视居民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需求, 对现有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而老小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环境、时代背景等, 可针对老社区的人口特点, 相应地调整规划标准内容与指标。老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统一管理, 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多种手段来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落实, 同时, 也可对旧有设施进行改造转化, 充分利用闲置、低效和需求不足的公共服务设施, 改造成需求较高、现状供应匮乏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如针对老社区学龄儿童减少, 可对幼儿园进行合并置换为老年人活动场所。

摘要:笔者在对杭州市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通过对新加坡、上海等城市进行比较研究, 借鉴发达城市经验, 提出了改进杭州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杭州市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城乡建委.杭州市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与综合验收管理办法 (试行) (杭政办[1998]29号) [Z].1998.

[2]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 (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20号公告) [Z].2001.

[3]杭州市城乡建委.杭州市住宅区配套公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杭政办[2005]1号) [Z].2005.

[4]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 (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4号) [Z].2006.

[5]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 (杭政函[2009]110号) [Z].2009.

[6]巩志涛.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浅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 (S1) :93-95.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篇8

关键词:城市雕塑;城市文化;意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J3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23-01

一、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窗口

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而城市雕塑,则是城市文化和环境发展程度的一个最显要的标志,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在中国,虽然古代也有各类雕塑,但并不像西方保护得那么完好。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上海、天津、广东等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雕塑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城雕最多的国家,不少中小城市都有了雕塑公园,城雕量还在急剧增长。

为什么城雕会在国内外城市里发展得如火如荼?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认为,城雕既饱含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又体现着时代的审美精神,优秀的城雕作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所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城雕可以说是城市文化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人们看到了这个城市内心深处的灵魂,看到这个城市的成长历程,看到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内涵……

城市雕塑在当今社会还具备了城市名片的传播功能。我们把视角拉到身边——郑州,郑州这座城市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质感,它的美不仅仅在于他“八大古都”之一的厚重,也不在于它是十字交叉路口交通的方便,也不在于这些年高楼大厦的林立,也不在于河流的净化、绿地的美化、夜景的亮化,有一种美丽更值得记忆,正是这种美丽,让郑州的旅游价值和旅游气质更加自然地显露出来。那就是分布在城市街道、公园、社区角角落落的雕塑,它们是一段段凝固的历史,似乎在向游客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二、认识郑州的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隶属于环境,特定的环境,必有特定的城市雕塑相匹配,方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而述之以情、表之以理。环境虽然也体现内容,但城市雕塑不是装饰物与点缀物,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表现主题与内容并使之得到弘扬与升华。不站在这个高度去认识这些雕塑,就无从理解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辩证关系,就无从理解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城市雕塑是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组织的有机要素,不仅丰富城市內涵,还能够提升城市品位,对城市建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城市雕塑建设对于城市定位、城市记忆,都有着非常大的宣传作用。

大家熟悉的黄河岸边的雕塑《哺育》,表现的是一位母亲哺育婴儿,很长时间作为河南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片头,表达的是人们对黄河母亲河的记忆和尊重。

有些城市雕塑是城市人为了弘扬一种精神,让这种精神鼓舞人奋进。比如大石桥的《青春》。

一座好的雕塑就是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征。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纪念,让人们对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产生持续的影响,绿城广场的《黄河》和《嵩山》象征了郑州这座城市的朝气和现代。商城路三角公园的《商鼎》则寓意郑州古老的历史积淀。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握手》表达改革开放后,郑州的对外开放精神,广泛接纳海内外朋友,到这里投资兴业,共同建设郑州。如今改造一新、美化如花园的金水河、熊儿河和东风渠已经由当年的臭水沟变成了滨河公园,里面的雕塑作品更是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城市雕塑在创作素材上也更加广泛。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认为,文化底蕴、本土文化是每个艺术家的基本修养和素质,但城市雕塑在对题材的领悟上应该将眼界放得更开放些。说河南城市雕塑素材,不要局限在黄河、龙、牡丹等这些传统的艺术形象上,艺术家的创作也要与时俱进。

三、郑州城市雕塑的意义

城市雕塑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推动者,它以其进步的思想,智慧的言说方式引领时代新潮流。新的时期,我们倡导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倡导旅游立省立市的理念,大打旅游战略牌,雕塑作为景观的有力表现正是发挥其作用的大好时机,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缕阳光,一掬清泉,废弃的厂房机器,坍塌的烟囱,都是艺术资源,都可以通过艺术的思想和手段赋予生命,成为人文,构成景观,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东风渠岸边废弃的铁路线,抽象的火车雕塑造型,就很好地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

郑州的城市雕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领域。商业街区、企业区、居民社区、旅游风景区、等等,各种雕塑景观调节着建筑空间的气氛。除了一定数量的大型纪念性雕塑外,更多的是中小型的城市雕塑,它们位于城市的各个部位,一部分雕塑景观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但多数的雕塑景观是独具魅力的创作。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着城市的文化精神世界。

与空间环境相应的雕塑偏重于城市环境的丰富和协调性,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更多强调与建筑所在街道的关系,在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中找到艺术表现的作用和价值关系。如德化街、东西大街、郑州高新区的《钟表匠》等雕塑,很好地表现了这方面的意义。

城市雕塑随城市环境变化而变化,也许是历史的信息,也许是艺术家的瞬息闪念、异想天开和奇思异想或者是一个新的观念的表达,它们不断在城市空间中唤醒一段记忆,调节人们的视觉,启迪人们的思想,更新陈旧的观念。这类雕塑在郑东新区比较多见。

城市雕塑对于城市、对于城市人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只有创作者将新的艺术思想贯穿在作品中,城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艺术思想付诸实施,才能发挥城市雕塑的最大作用。城市雕塑开放式的现场设计制作方式,使民众用不同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接触城市、亲近城市,进而关怀城市,甚至利用各种机会参与直接了解城市,城市雕塑作为一种时间的载体,它超越时间空间,超越现实的浮光掠影,把生命与梦想带到未来。

参考文献:

[1]夏桂楣.美学改变我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刘开渠;城市雕塑也是精神文明的标志[J].文艺研究;1982年04期

[3]于化云;美化生活的城市雕塑[N].北京日报;2000年

上一篇:兽医寄生虫学综合实习大纲下一篇:《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