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特色

2024-08-22

郑州特色(精选5篇)

郑州特色 篇1

衣食住行, 在人们这四种基本生活需要中, “衣”排在第一位。从过去的“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到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不管多大官, 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 都穿健美裤”, 再到如今的“穷穿貂, 富穿棉, 大款穿休闲”, 可以看出服装是因时而变、最讲潮流的一类。郑州市处于中华腹地, 交通四通八达, 十分便利。在服装潮流更替方面, 无论是南潮北上, 还是韩流西进, 郑州都处于要冲位置, 为必经之地。服装类店铺开设门槛较低, 可宏大可小巧, 可高雅可普通, 可豪华可一般, 所以服装店铺遍布大街小巷。招牌店名亦令人眼花缭乱, 或求新求异, 或趋于传统, 或字号俗气, 或寓意高雅。商家都希望自己的店名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招徕消费群体。笔者着意调查了位于郑州市大学路、二七路、人民路、文化路、健康路、花园路、南阳路、农业路、黄河路、东风路及敦睦路服装批发市场和丰产路妇幼市场等大量服装店名, 其中包括正规门店和一些小店。正规门店的店名不易更改, 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能够反映出已经形成的店名类型, 而小店店名更新速度则相对较快, 能够及时反映出最新的店名类型。本文拟对郑州服装店名的突出特色进行探析, 以窥见服饰店名文化之一斑。店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店名文化是文化的其中一类, 服饰店名文化的变化折射出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

店名力求简洁已成趋势

有学者认为, 一家店铺的名称主要由特征项和性质项构成。特征项主要指商家赋予店铺的文化内涵和区别性特征;性质项是指商家所经营的行业类别。其中特征项是店名中基本的核心结构, 是属于店名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也是一店区别于另一店的重要标志。 (1) 如“太可思男装”、“九牧王男装”、“AB内衣”、“丫丫服饰”、“红泽服饰”、“驰语服饰”等。

笔者发现, 郑州的服装店铺中, 特征项加性质项的完整店名数量并不多, 而特征项单独作为店名的数量很多, 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或叫潮流。郑州街头的服装店名绝大多数没有性质项, 只有特征项, 显得十分简洁明快。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著名服装品牌, 如“李宁”、“恒源祥”、“法国梦特娇”、“富贵鸟”、“安踏体育”、“鸿星尔克”、“乔丹”、“PLAYBOBY”、“罗蒙”、“鄂尔多斯”、“海尔曼斯”、“雅戈尔”、“真维斯”、“七匹狼”、“杉杉”、“宜而爽”, 等等;另一类是店主用自己的智慧创制的店名, 如“秋水丽人”、“自然元素”、“品裳”、“潮流阁”、“倾城”、“ROOM时尚坊”、“时尚地图”、“皇家美丽”, 等等。

特征项单独做店名之所以成为趋势, 大概有以下原因:一是著名品牌经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和长时间的销售影响, 已经让消费者耳熟能详, 甚至深入人心。人们只要一看到某个品牌的店名, 就会自然联想到它是经营服装的, 如顾客只要看到“李宁”的店名, 就知道这是一家运动服装商店。因此, 店名再加上性质项来说明经营范围有画蛇添足之嫌。二是经营服装的店铺大多是大落地玻璃窗, 装有明亮闪烁的灯光, 服装橱窗设计精美, 人们走在街道两旁, 一看便知是服装商店, 店名也没有必要再加上性质项。三是经营服装的店面一般不太大, 门头招牌上的书写空间有限, 如果店名加上性质项, 会增加店名长度, 如“靓妈咪衣市孕妇装”, 这样会使招牌上的字体变小, 影响店名招牌的醒目效果。四是只用特征项会使店名简洁, 易读易记, 容易流传开来。

创意极尽炫目响亮之能事

在笔者搜集到的各类店名中, 文化类店名 (书店、文具店) 等往往显得含蓄内敛, 百货类显得直白通俗, 娱乐类显得热辣诱人, 而服装类店名最追求创新, 店主挖空心思, 翻新出奇, 极力追求炫目响亮的境界, 以达到引人注目、深入人心的目的。

有的巧用修辞。 (2) 运用谐音双关最为常见, 也最显妙处。如“衣启时尚女人馆”, 谐音“一起时尚”, 也让人感到这里的衣服能够开启时尚潮流。“衣拉客”, 利用“伊拉克”国名的谐音, 巧妙而又灵活, 给人的印象深刻, 寓意深远。衣服本来是穿在身上的, 这里用“拉”字, 将衣服拟人化了, 让人觉得其间的衣服非常好, 有灵性, 能够拉住客人。“衫国演义”, 谐音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又点明了店铺的经营范围。“艾代”, 不但念起来顺口, 而且谐音“爱戴”, 期望店里的服装得到人们的喜爱。另外, 还有“装苑”、“内酷”、“浪满一身”、“衣恋”等。这些店名新颖别致, 含义丰富, 发人联想。

有的富有诗意。如“水中花”、“酷月色彩”、“怡佳咏”、“声雨竹”、“清逸一枝秀”、“花语”、“秋水伊人”、“伊人坊”等, 包含诗情画意, 富有情趣魅力, 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追求时尚。如“时尚女人”、“尚衣坊”、“潮流服饰”、“风尚”、“时尚衣馆”、“唯尚衣坊”、“宠爱时尚童装馆”“时尚胖体女装”、“达衣缘”等, 这些店名好似专为时尚达人准备的, 充满了时尚元素, 很受时尚新潮的年轻人的追捧。

有的返璞归真。如“粗纺布”、“老粗布”、“汴绣苑”、“雪阳棉屋”、“柳村布衣”、“北京故事”等, 传统工艺的衣服, 穿起来环保安全, 颇招“发思古之幽情”之人的喜爱。

有的异想天开。如“歌”、“恩”、“播”、“潮”、“ing”、“古今”、“起因”、“靓网”、“奥一”、“亦谷”、“角度”、“意外”、“美七”、“买手馆”、“哥仑步”、“漂流木”、“无风格”、“女主角”、“第七街”、“8度空间”、“北欧工社”等, 乍看上去, 让人不知所云, 如堕五里雾中, 但却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给人们以无尽悬念和联想, 禁不住走进店内看个究竟。

有的指向明确。不少店名都有自己的特定人群指向和定位。“P翩翩女孩”、“小魔女·梳妆台”, 所面向的顾客群体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青女孩;“胖体秀”、“肥佬”等, 销售目标直接指向肥胖顾客群体;“小猪班纳”、“YIYABABY咿呀宝贝”等, 是专为儿童开设的;“运动之星”、“冠军运动休闲”的对象是喜爱运动的人群。

这些精心设计的店名, 标新立异, 吸引人的眼球, 撞击人的心灵, 引发购买欲望, 促进生意兴隆。店名的这些特征和作用不仅反映了服饰店名文化的发展变化, 而且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时代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英语被广泛用于店名设计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外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郑州服装店名也受到了欧风美雨日韩潮的影响。特别是洋味十足的关涉英语的店名备受青睐, 独领风骚。

郑州关涉英语的服装店名不仅数量很大, 而且形式多样。主要有: (1) 纯英语店名。如“JOEIONE”、“K-BOXING”、“PLAYBOY”、“Miss”、“L INNO”、“Golden Apple”、“LONG”、“PINE&EAGLE”、“LA-DY’S”等。 (2) 外语名称, 汉语音译, 汉字书写。如“真维斯”、“佐丹奴”、“皮尔卡丹”、“梦特娇”、“乔丹”等。 (3) 英汉语同时使用。如“SEPIWOLVES七匹狼”、“安奈儿AN-NIL”、“珂莱蒂尔KORADIOR”、“巴拉巴拉balabala”等。 (4) 英汉语混合使用。如“N次缘”、“锦SHOW”、“MY饰衣间”、“REDYLI红依利”、“三CLOUR”。 (5) 仿外语名称。如“奥丽侬”、“曼尼莎”、“爱莉莎”、“卓悦美莎”等。

无论是纯英语店名, 还是英汉语混用店名, 都通过改变传统的纯汉语命名模式, 另辟蹊径, 创造出新奇的语言形式, 使熟悉的语言变得陌生, 克服了长期形成的审美疲劳, 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 从而达到广而告之和促销的目的。

英语在郑州服装店名中的广泛运用, 说明郑州经济的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 人们具有了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这种取名创意有利于商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扩大销售, 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融合。但店名中过多使用英语, 超出了正常的限度, 会给人们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还可能助长人们崇洋媚外的风气, 影响到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上列三项是郑州服装店名的主要特色。这三项特色虽各自独立, 也相互贯通。力求简洁、运用英语可以达到炫目响亮的目的, 炫目响亮的店名必然要求简洁易记, 省略项目。

郑州的服装店名强烈地折射出郑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经营者驰骋想象, 大胆创新, 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店名, 营造出了风格独具的特殊文化长廊, 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和美的熏陶。但服装店名中也存在语言污染, 如词不达意、滥用译词和洋文、生造不知所云的新词和仿洋词等不健康语言现象, 很容易造成误导, 应予以纠正。[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9年度调研项目“郑州市店铺名称的现状及语言学思考”

注释

1 高志明、张甲立、徐林波:《襄樊服务行业店铺命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襄樊学院学报》, 2009 (4) 。

2 王玉华:《店名修辞及其审美取向》,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郑州市特色商业街发展问题与对策 篇2

关键词:郑州,特色商业街,发展对策

特色商业街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城市商业发展的缩影和精华,其已成为一个城市繁荣发达程度的重要象征。发展特色商业街,有利于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名片,推动完善城市功能体系。

1 郑州特色商业街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郑州商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色经济也渐露头角。2000年,郑州市政府正式立项,采用市场运作模式,将德化街改造成为德化商业步行街,拉开了全市特色商业街建设与发展的序幕。2009年和2013年,郑州市政府分别出台《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使特色商业街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截至2015年,郑州共培育国家级特色商业街2条、省级4条、市级13条。为提升郑州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完善的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近年来,郑州虽然把特色商业街建设纳入到政府工作计划,实施了以奖代补的支持政策,但缺乏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规划、土地、建设、商务、旅游、文化等不同部门有效互动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多数街区管理方将工作重点放在物业租售上,轻视商户的选择和经营管理,制约了特色商业街的可持续发展。

(2)空间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郑州商业街多为自发形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发展相对较好的特色商业街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度高的金水、二七、管城等区,而其他建成区内相对较少,分布不均衡。同时,部分商业街开发商因急于收回投资成本,规划和招商均不到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精心的空间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业态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元素少等问题。如部分商业街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分布不合理,绿化、休憩设施及表现街区人文特点的景观缺乏,停车场地不足,不仅观感较差,也给顾客消费带来诸多不便。

(3)规模小、档次低,特色名街数量少。多数商业街目前无论规模还是档次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街区长度不过三、四百米,入住商户不过百家,并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较小,商业氛围不够浓厚。同时,街区内商品同质、同类现象严重,名品、名店数量不多,档次不高。如德化商业步行街以其百年历史沉淀、市井风情浓郁出名,曾荣获“中国著名商业街”等多项荣誉称号,但目前街区“老字号”企业难觅踪影,与“百年德化”的盛名难符其实。

(4)特色不突出,文化氛围不够深厚。部分特色商业街在规划和建设初期没有充分考虑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缺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景观布局,独特的产品、技艺和服务难觅踪迹,没有形成明显区别于其他商业街的个性特征,多数商业街难以给人留下独特而又深刻的印象。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1)完善机制,形成特色商业街建设的发展合力。市政府要将特色商业街建设工作摆上重点议事日程,改变目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局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影响特色商业街发展的主要问题。将特色商业街建设纳入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统筹考虑,设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商业街建设和周边环境优化。

(2)规划先行,重视商业特色街建设的前期工作。克服重建设、轻规划的思想,树立规划先行意识。市政府要综合考虑全市的区位、交通、人流、消费等多种因素,制定特色商业街布局规划,从空间上统筹平衡特色商业街的分布。

(3)突出特色,提升特色商业街的品位。要突出品牌特色,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入驻商业街,提高街区档次,吸引不同层次消费群体。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本地老字号企业重振雄风,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带动和支撑作用。要突出经营特色,各专业特色街要紧紧围绕主营行业,强化专业优势,靠“专、特、全、优”的商品来吸引和锁定目标顾客。要突出文化特色,高度重视商业街文化特征的体现,通过典型文化符号的设置与展示,彰显郑州厚重的商城文化和城市个性,增强特色商业街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特质。

郑州特色 篇3

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概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专业于1986年设置并开始招生,后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与会计学专业合并按照会计学专业招生,从2003年开始又恢复独立招生,是全国第二家恢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校(第一家为南京审计学院)。同时,也是河南省恢复设置审计学专业并且招生最早的高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 200多名审计优秀人才,目前在校生400人左右。

我校审计学专业于2009年7月被批准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7月又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是河南省内唯一的省级及国家级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基于我校的办学历史及学校背景,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为:依托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审计学专业的“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完善并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将审计学专业建设成为省内特色鲜明、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审计学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进入全国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先进行列。

三、审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实践

为了实现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据审计学专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现状,以科学发展观及人的全面综合发展为主导思想,我校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围绕一个中心,彰显两大特色,协调发展三个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四种能力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是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教学有关的其他活动都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社会实践实训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来促进审计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彰显两大特色

“彰显两大特色”是指构建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和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包括面向企业的管理过程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内部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以及面向企业生产过程以生产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审计学专业“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审计专业的金工实习、会计综合业务实习、审计业务手工及信息化实习、参与审计项目作业、参观生产与基建现场流程、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三)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

“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是指在审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审计学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而在培养目标确定及实施过程中,受到学制及教学计划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兼顾,面面俱到,而只能统筹协调,有所偏重,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我校审计学专业建设着重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两个专业领域为发展重点。

(四)重点培养四种能力

“重点培养四种能力”是指按照“四种能力”建设的需要,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较高的开拓创新和创造能力、较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

四、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模式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围绕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审计学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因此,我校将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审计学等知识与能力,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审计组织中从事审计实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该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7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至少应修166+8.5 (第二课堂)学分才可以毕业。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如表1所示。

(二)健全师资培养及使用机制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定期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作访问学者,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学习,寒暑假选送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到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实践。还以重点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依托与中航工业企业的渊源关系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大人才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建设水平。继续执行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及专业主干课程导师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师资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三)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由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与修订步伐较快,该校确定了教学计划每4年大调整、每2年小调整的要求,因此,该校也与时俱进地调整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这些考虑,将审计学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拓展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等6大部分。

1. 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相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各校差异并不大,并且全部为必修课,此处不再赘述。依据该校审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完成55个学分。

2. 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对于管理学科相关课程开设的统一规定,并结合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更高要求并做了细微调整,如表2所示。调整内容为基础会计学课程增加了16个课时的课程实验,即会计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21个学分。

3. 专业主干课程。

基于审计学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密切关系、专业发展领域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总学时容量,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经过2—3年的实践,为了进一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点发展方向,后来又对这个体系做了微调,将内部审计和绩效审计两门课程的开设学期进行了对调。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18.5个学分。

4. 专业选修课。

以前的专业选修课不进行分组,根据先导和后导关系分学期依次开设,这样设置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选课急功近利,到第6学期末基本上修完了专业选修课所要求的学分,多数学生第7学期没有学习任务或者仅剩下1—2门必修课程,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学生选修课程主要以获取学分为主要目的,选课较为随意。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将专业选修课进行了分组,如下页表4所示。第Ⅰ组为限定选修课,学生至少应修满20.5个学分。第Ⅱ组为任意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学分累积情况及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数自行选择,即至少选修14个学分即可达到毕业要求。

5. 拓展选修与公共选修课程。

此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着重体现该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以及航空工业管理背景,同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拓展选修课中学校特色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论及机械制图,必须修满4个学分;艺术类课程包括美术欣赏及音乐欣赏,必须修满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程门类较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完成6个学分即可。

6.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

按照“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四种能力”培养的要求,共计开设了8个实践教学环节,如下页表5所示。表中的总学时表示实践教学周数,共计25周,总计25个学分,全部为必修。其中,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及实训基地进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全部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集中进行。

另外,第二课堂教学的8.5个学分虽然不计入总学分,但也是达到毕业条件的要求之一。其中,四大讲座全部为必修,总学分7.5个,包括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河南省省情农情专题。创新学分1个,通过社会调查和公益劳动获得,由学生所表4审计学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在的会计学院随机组织实施。

(四)深入改革实践教学和实验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审计学专业逐渐形成了“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内容,涉及8个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时间总量已经达到25周。目前,结合学生规模扩张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校还在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

(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截至目前,我校已经建成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3门省级精品课程,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6门校级精品课程。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会计学系列精品教材共计21部,同时,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审计精品教材《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这些成果都为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六)继续强化审计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

我校审计学科研创新团队最早于1986年已经组建,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团队骨干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团队科研优势明显。已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这些项目的研究不仅提升了科研层次和水平,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设立了科研奖励制度和学术交流资助办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还将继续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术水平,扩大专业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

我校建有图书资料借阅管理系统、学术期刊检索系统、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资源整合和升级优化,又开发了OA自动化办公系统,集信息检索、成果登记、任务管理、制度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为一体,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审计学专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还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服务等支撑服务体系,为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充足的软硬件支持。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专业建设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本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建设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实践,全面介绍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优化及实践过程,包括总体目标的确定、建设思路的凝练与实践、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计划的调整完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措施。

郑州特色 篇4

从1998年郑州经济管理学校创立到2003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再到2014年在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郑州财经学院, 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努力奋斗了17年。

在这17年里, 学院从相对单一的专业设置发展到拥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 涵盖40多个本、专科专业。

在这17年里, 学院在校生人数增长了4倍, 教师人数增长了2倍。

在这17年里, 学院建设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校区,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5倍。

在这17年里, 学院与1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在这17年里, 学院荣获了“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

在这17年里, 学院成了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辉煌的历史已定格在昨天。如今, 年轻的郑州财经学院已经翻开崭新的一页, 踏上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征程。

近日, 在郑州财经学院美丽的新校区, 记者采访了学院理事长牛钦民, 听他谈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展望。

学院升本意味着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服务社会

河南教育 (高教) :牛理事长, 您好!祝贺学院升本成功并更名郑州财经学院!近年, 提升办学层次是你们学院上下共同努力的一个发展目标。现在, 这个目标实现了, 对学院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牛钦民:学院升本成功并更名郑州财经学院标志着学院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了一次跨越, 这意味着我们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服务社会、培养人才, 在学院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然, 我们学院升本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 而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学院成立于1998年, 在升本更名前, 是一所以财经管理类为主干专业的高职院校。17年来, 学院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郑州市的领导下,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 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内涵发展,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为社会培养了近两万名优秀毕业生。同时, 学院还为社会培训了经贸、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近万名,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全校师生的团结奋斗, 学院在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升本梦想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09年, 学院制定了《郑州经贸职业学院五年发展规划》, 其基本要点和发展目标就是积极创造条件, 在适当时候举办本科层次的教育。五年来, 学院为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在多个方面加强了建设。一是拓展办学空间, 按照本科高校的建设要求设计建设新校区。2010年, 气势恢宏、功能完善的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改善办学条件, 尤其是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举办本科教育的要求, 招聘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 尤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同时聘请本科院校已退休的高水平教师,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院理事会聘任在本科院校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同志担任院长, 他们不仅具有举办本科教育的丰富经验, 而且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五是加强专业建设, 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重点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和会计电算化等特色专业。

经过多方面的建设, 学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13年7月, 学院通过了河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议, 由省人民政府把学院作为升本申报学校, 报请教育部审批。今年年初, 教育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学院的升本工作进行实地考察, 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给予充分的肯定, 认为达到了本科学校设置的标准。5月29日, 学院收到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转来的《教育部关于同意在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郑州财经学院的函》。我们的升本梦终于实现了!

河南教育 (高教) :现在, 学院成功升本。可以说, 学院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那么, 学院升本之后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是什么?

牛钦民:教育部的批复公函对学院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等事项有明确规定, 其中, 学校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所以, 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办学目标, 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是:把握“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理念, 以应用型本科建设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大转折期,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另外, 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发展规划都表明, 未来河南将需要大量适应产业升级转型, 能够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就是我们确定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的大背景。

从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到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院的发展目标随着升本成功有了重大转变。为了适应新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 学院未来将更加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 明确我们的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现有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

在办学特色方面, 学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河南教育 (高教) :郑州财经学院从创建到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再到提升办学层次,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在这条发展之路上, 特色办学是最鲜明的标志。请谈一谈学院是如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的?

牛钦民:说到办学特色, 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院的成立就是因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有需求, 因此,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办学宗旨。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可以说, 人才培养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而打造特色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则是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 主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 不断强化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抓住特色专业这个载体, 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目前, 学院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在这些学科中, 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是主干学科。管理学所涵盖的应用型专业, 多是与财经有密切联系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和工程造价7个专业是学院一直重点建设的专业, 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其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商务是今年的升本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被河南省确定为“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获得了河南省财政厅、教育厅的建设资助资金。

河南教育 (高教) :据了解, 学院除了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也很有特色。

牛钦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强化人才培养特色, 增强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仅仅依靠学校资源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有现代企业的支持,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因此, 学院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 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制定了《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专业先后建立健全了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 学院已经与河南省物流协会、双汇集团、海尔集团、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多个行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根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合作编写突出职业能力的教材。按照实践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到大牌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授课。

三是举办“订单式”培养的特色班。学院与河南百叶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翰子昂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大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合作分别举办了“百叶会计班”“软件特色班”“电脑艺术设计班”, 科学设计知识、技术和实践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培养出的毕业生到企业后很快就成了业务、技术骨干, 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10年、2011年、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6.06%、96.16%、96.22%。良好的就业情况是学院坚持特色办学的结果, 也是未来强化办学特色的动力。

专业建设将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教育 (高教) :刚才, 在谈到学院办学特色时, 你强调了学科专业建设特色的重要意义。随着提升办学层次, 学院未来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什么新规划?

牛钦民:目前, 学院有4个专业升为本科专业, 今后, 每年都会有5个左右的专业升为本科专业。虽然, 我们在高职阶段的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也赢得社会的赞誉。但是, 相比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 我们缺乏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经验。因此, 办好应用型本科专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 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 学院的学科建设未来将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对人才的要求, 重点建设具有优势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类主干专业。同时, 学院积极发展工学类专业, 适度增设文学和艺术类专业, 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文理融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院将进一步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 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 构建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学院将积极研究论证设置新专业, 调整改造老专业, 按照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要求, 适时进行系 (部) 和专业整合。学院将全面梳理各专业所属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制定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教学大纲, 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 将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新为突破口, 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河南教育 (高教) :从郑州财经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看出, 学院的发展始终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紧密相连, 正契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学院升本后, 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牛钦民:学院努力升本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在国家层面,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可以说, 一线劳动者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产业、企业顺利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目前, 许多高技术企业一线劳动者中的90%已经需要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河南省层面,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其发展规划表明, 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就需要大量具有高级技术的生产一线操作工人, 需要专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已经开始拉动河南省的投资、进出口贸易、物流、电商和营销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但是, 支撑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仍然显得很紧迫。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报告显示:自2010年至2020年, 我省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端营销人才、财务人才、金融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口达62.4万人, 而按照河南高校现有在校生规模推算, 此间只能培养出此类本科人才46万人。因此, 学院升本后, 可以加强财经管理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满足我省此类人才需求,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另外,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 我们会进一步密切与河南省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 逐步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同时, 加强与地方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科技创新、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合作, 努力实现双向互动、共同发展。未来, 在科研工作中, 学院也将积极引导教师侧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决策咨询, 为行业、企业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服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河南教育 (高教) :大学的特色化发展需要以师资队伍特色化发展为基础。郑州财经学院一直秉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请介绍一下, 学院未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划和措施。

牛钦民:校以师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学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引进了一批高职称知名专家作为学术带头人, 大力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 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 加强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引导和支持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 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经过不断调整和充实, 目前学院已经建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

为了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学院将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招聘和引进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 为教师队伍增加新鲜血液, 为学院应用型本科健康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同时,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和教学需求, 做好新建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引进工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 留住人才, 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提高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院将继续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培养一批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能的学术新人。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 提高自身学历。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 帮助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开阔他们的视野, 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挥职称评聘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鼓励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三是不断提升教师科研工作水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提高科研立项层次, 做好课题培育工作, 提高申报省级项目的成功率。同时, 加大科研交流,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和理论创新研讨活动, 加强科研教学团队建设。

当然, 我们未来也将在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机制体制等方面狠下功夫, 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素质, 适应新时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河南教育 (高教)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一个重要环节。您刚才说学院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这是在为未来的实践教学做准备吗?

牛钦民:你说得很对,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应追求实践性的教育价值。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升本以后, 人才培养的层次将会提升。

我们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传统。一是学院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工作流程设计实践教学环境, 建立了8个具有真实职业环境或仿真模拟的实训教学中心, 涵盖实验室76个。其中, 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建筑工程3个实训教学中心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 机电系的“郑州索凌电器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二是学院积极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教学计划实训要求, 编制实验室、实训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指导书, 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 不断提高实验实训课比例和教学水平。三是学院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经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 学院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经过严格考核, 有9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未来, 我们的调整方向是进一步完善是教学体系, 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按照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 建立由真实项目、真实设备、真实任务、真实环境、真实标准构成的育人“场景”,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 充分发挥原有实验实训室的作用和功能, 要求每个系 (部) 结合自身实际新增和建设好实验实训基地, 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有1个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管理上, 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课时比例, 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督导检查。

河南教育 (高教) :郑州财经学院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为学生成才打造良好的环境, 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和引领作用, 请谈一谈学院升本后在这方面的思考。

牛钦民:有学者说,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导向。确实,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可以说, 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们一直在加强以“厚德、砺志、笃学、敏行”校训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升本后, 我们会进一步结合学校特色, 优化校园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财经特色的学校文化。

未来, 学院将继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 做好教学、实训场所的卫生和美化工作, 实施校园亮化、美化工程。同时,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坚持开展警、校共育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 努力做到校园和周边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工作, 改善安全状况, 提升师生文明素养, 净化育人环境。

学院还将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品牌, 上层次。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鼓励和扶持学习型、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创建与发展。继续开展好食堂“光盘行动”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另外, 学院将从本科入手, 抓好学风、教风和校风。在我们这样的新升本科院校, 本科学生在学校具有排头兵的地位。所以, 学院会安排最优秀的辅导员管理本科学生。在本科学生管理中, 以教风带学风, 以考风促学风, 逐渐形成良好的校风。

郑州特色 篇5

一、内化办学理念, 增强凝聚力, 是学院发展的根本前提

在6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 创办人以育才达人为己任,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 形成了特色鲜明、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创办人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 “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成功校训, “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成功精神, “好的师资、好的设备、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福利”的办学原则和“三三三制”的办学特色。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连, 相互贯通, 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蕴含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对新时期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充分体现了创办人爱国家、爱教育的高尚情怀。学院十年来的快速、健康、科学的发展, 证明了创办人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教育思想的科学性。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创办人躬耕教育实践, 熟知教育特点, 善于思考, 勤于总结, 深谙高等教育规律, 在办学过程中践行了“真理尺度”, 才取得辉煌的办学成就。与此同时, 创办人在办学过程中, 敏锐洞悉社会的脉动, 掌握人力市场的需求动向, 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体现着办教育的“价值尺度”, 才能让学校和学生具有竞争力, 以卓越的办学成绩引领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学院在十年的发展实践中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创办人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这种“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教育是立在精神上的, 而不是立在物质上的。”创办人的教育思想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去解读、丰富和发展, 使之成为学院发展中永具生命力的核心价值。

为此, 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强调要理解创办人的办学理念, 内化他的教育思想;要有高度的认同感, 义无反顾地把学院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安身立命的家园,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与学院共发展、共荣辱, 在推动学院发展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对此, 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体会和践行。

一是要有担当的勇气, 有谋有为。创办人倡导的“没办法就是有办法, 有办法再想好办法”是对“担当”的深刻理解。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必须选择, 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原初意义是要求人类敢于直面困难、正视挫折, 积极想办法, 人生最无奈的方式就是没有选择, 其实这本就是一种选择, 是一种没有自主性的选择。所以“没办法就是有办法”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同时, 创办人将其进行升华, 强调其办学理念的“品质”的内涵。人生面对问题不仅要勇于想办法, 而且要想出“好办法”。这就是强调一种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品质。创办人曾在不同的场合鼓励大家要有“企图心”, 并语重心长地说:“凡事开心, 并坚持到底, 绝不轻言放弃, 没有大成也有小成, 即使最后连小成也没有, 起码内心不会遗憾。”

二是要有责任心, 把职业当事业。我们对事业的执着不奢求有“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胸怀, 至少要有孟子的“慎独”、康德的“良心”, 前者即个人在单独生活工作中严格、警慎的规约自己, 后者的“良心”被解读为“在人之中的一个人内部法庭的意识”, 一个人有“良心”, 对康德来说意味着:他能够仔细地倾听内心法官的声音。我认为一个有“良心”的人, 能够“慎独”处世的人, 一定具有工作责任心, 会为热爱的事业孜孜以求。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然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创办人曾说, “老板是以事业的态度做事, 所以成为老板;打工者是以谋生、职业的态度做事, 所以永远是打工者”。这才使大家进一步理解“职业即事业”这一观点的要义。打工者8小时以外休闲、娱乐, 事业者一直没有时间休息, 总是在筹划着事业的发展。试想我们一直以事业者的心态去“打工”, 用心工作, 努力学习, 在充实的工作中一定会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是要具有反思精神, 砥砺前行。反思对个体而言, 不仅是一种思考方式,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是痛苦的, 因为反思的对象, 不是别人, 正是自己———自己的家庭、集体、民族、国家。可以说, 一个谦虚自省的人, 才有可能进步, 一个具有反思气质的民族是社会发展的幸事。“失败反省自己”是创办人的深刻人生体悟, “吾日三省吾身”是孔子言传身教的信条, “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更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人生主张。他们无一不在突出“反思”的生活方式。反思简言之就是检讨、“回头看”。个体正是在不断地反思中认识自我, 关注自我, 从而完善自我;集体的反思是对历史的总结, 对当下的拷问, 对未来的警示。这是创办人“反思”理念的内涵, 旨在号召大家发扬反思批判的精神, 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践行“创新”, 与时俱进, 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是创办人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可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是高等教育追求的本真价值。20世纪初,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他因此被视为“现代创新之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从字面上看, “创新”有“首次出现”“初始”“前所未有”之意。它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 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 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路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可见创办人将“创新”作为办学理念内涵之一, 是期许学院在传承和发展中革新, 观念、想法、做法永具前瞻性, 保证学院的永续卓越发展。那么在具体教育管理中如何践行创办人的“创新”思想?

首先, 创新是在“标准”“范式”之外, 另辟蹊径, 敢于想别人所未想, 走别人所未走过的路,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的创新主张值得我们思考, 他认为“人要积极向上, 要自创, 切忌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陈言套语……讲究走自己的路”。诚如禅家名言“呵佛骂祖”, 要有“丈夫自有冲天志, 不向如来行处行”的勇气。创新是从旧的传统脉络中演化出崭新的风格、境界、智慧、见解, 要有价值意义关涉, 需要创新者有丰富的知识积淀、经验积累与理性思考。

其次, 要有问题意识, 要有面向问题研究、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和行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 哪里就有问题。”矛盾, 无时无刻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一个问题世界。“问题意识”的增强, 是理性提升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 所谓工作, 就是不停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 可怕的是未发现、不正视、不解决。

再次, 天道酬勤, 要持之以恒。“苟有恒,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从当下做起, 才是对“创新”意蕴的深切洞悟。“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要有对研究事物锲而不舍的追求, 方能享受“创新”的顿悟, 获得创新成果, 形成自豪感, 树立自信心。

“创新”并不神秘, 就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创新”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发现发明, 而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高效有力的工作行动。一次与学生深情有效的谈话、一堂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一项活动的高效组织都是“创新”。“创新”应涉及我们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

三、实现“制度管理”和“制度精神”的交融, 升华“管理”内涵, 走向卓越管理

“制度管理”是创办人的办学原则, “特色管理”是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立校之基、强校之本。“特色管理”既是管理思想, 也是管理方法。“特色管理”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方面, 管理要有特色, 追求特色的管理;另一方面, 通过管理出特色, 促进特色高校的创建和个性化的升华。学院自办学之初, 秉承创办人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切合学院发展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 所以学院才有形成“特色管理”的可能和前提。“特色管理”简言之就是“制度管理”和“制度精神”的有机结合和交融, 从而升华、丰富“管理”的内涵。

“制度管理”是创办人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是他办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他曾讲:“本人在台湾办学之初, 由于缺乏管理经验, 致使早期的育达学校人事纷扰、行政失序、校务松弛,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痛定思痛之余, 决心订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务管理办法。”正是有制度的保障, 创办人在台湾办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 创办人把“好的制度”和“好的管理”确定为办学的重要原则。学院建校伊始就秉承创办人的“制度管理”思想,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编印了《章则汇编》, 强化了制度执行, 对推动校务工作有序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学院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 “制度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但是,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制度是不断变化和创新的, 因此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可是, 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制度”, 因此, “制度”是动态的。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文化”, 其核心是“既重视制度管理, 又要重视按制度精神办事”, 达到严格管理与严而不苛的辩证统一。因此, 学院在管理实践中提出, “必须按制度办事……尤其是管理层应该学会按制度精神办事, 我们管理者不能用制度的具体规定, 来反对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这是对“制度管理”的超越, 要求管理者更具智慧, 在执行制度时要对制度有深刻的领悟, 使管理更加人性化, 倡导人文关怀。从“制度管理”到“按制度精神行事”不是一种简单的嬗变, 而是一种管理理论的升华, 使管理更加充满人性的光辉, 更具有民主性、人文性。

首先, “按制度精神行事”要求管理者要完全理解制度的内涵、具体要求、本真意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制度执行不偏差、不僵化、不过激, 从而保证制度的良性运行。创办人曾说:“制度是人定的, 有其因时因地之限制, 制度本身是死的, 若不能灵活运用, 必然导致行事僵化。”

其次, “按制度精神办事”要求管理者慎于思考, 敢于对制度本身提出质疑, 勇于反思, 修订制度, 甚至颠覆制度, 只有这样才会使制度更加合理化, 从而运用好制度。如果管理者安于做一个没有思考的“单向度”的人, 我想这是学校发展的悲哀。诚然, 反思批判的前提, 是我们对认识的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识读, 不要一知半解、断章取义, 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发出理性的声音。反思“制度”不是反对“制度”, 更不是反对“制度管理”, 而是促进制度更完美, 管理更规范。我想这是“按制度精神行事”的价值旨趣。

再次, “按制度精神行事”给管理者在执行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要求针对不同个体、不同事件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 前提是要维护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 更要捍卫制度的严肃性, 维护人的尊严。总之, 正如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其《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所言:“必须学会在散布着确定性的岛屿的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按制度精神行事”揭示了管理过程复杂性、丰富性、不确定性, 指明了管理的路径、策略和价值取向,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领悟, 去探索。

上一篇:新建地方学院下一篇:会计诚信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