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10-09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用4篇)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1

龙城管发〔2011〕4号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

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现代信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整合管理资源,再造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城市管理新模式。2005年以来建设部在全国开展试点和推广,目前已经有200多个城市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并投入应用。实践证明,数字城管更新了城市管理理念,创新了城市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常态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

用。为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规范项目建设,提高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水平和实用性,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及原则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3年实施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2014年底前,完成县城规划区内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4年实施城区规划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同时,积极拓展数字城管的覆盖面积和管理内容,向城市安全、地下管网和城市应急联动等方面延伸发展,不断提高数字城管的管理效能。

(二)工作原则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深化社会管理为导向,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立足本地实际,有重点地做好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应用数字城管。

2、遵循标准,规范应用。严格按照部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相关标准要求,合理确定管理范围,正确选择管理模式,兼顾适用性和拓展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城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规范。

3、因地制宜,创新机制。以建设数字城管为契机,调整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设置管理业务流程,建立高位监督、监管分离、标准统一、考核严明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4、注重实效,加强考核。制定科学有效的数字城管考核评价方法,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考核评价制度,保障数字城管健康运行。

5、群众参与,形成合力。将社会公众通过12319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纳入数字城管系统处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及舆论的监督作用。

6、资源共享,厉行节约。从实际出发,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资源,建设高效节约的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制订实施计划,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推进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廖宏略担任组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提请县政府成立数字城管建设领导机构,成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编制数字城管推进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措施,集中人财物力,尽快建成运行。

2、制定实施计划。要根据我县实际,进行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数字城管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并邀请省、市专家进行论证和修订后,2011年底前报县政府。

(二)建立管理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要按照“高位监督”和“监管分离”原则,加强数字城管机制建设,建立数字城管

实施机构,赋予相应工作职能。要条块结合,确认各层级、各单位的城市管理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真正建立起完整的数字城管工作机制。

2、明确工作职责。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提出符合我县实际,操作性强的数字城管工作程序,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三)建立考评体系,实施长效管理

各单位要依据部颁标准和各自实际,围绕提高数字城管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分区域和行业建立科学有效的数字城管监督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运用考核结果,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定期发布考核评价信息,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促进城市管理常态化。

(四)加强教育培训,培育专家队伍

各单位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学习贯彻部颁相关标准,提高业务技术素质,培养建设与运行骨干力量。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和选拔专业人才,组成数字城管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指导数字城管推广工作规范运作、扎实开展。

(五)严格验收制度,保证建设质量

数字城管工程是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围绕体制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为重点,组织好省、市专家对数字城管建设项目采用实地考察、调阅技术文档、现场系统

演示等方式,进行认真验收。对验收不达标的限期整改,经过复查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三、加强保障

数字城管是社会管理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各单位一定要把推进数字城管建设作为当前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大事,统筹兼顾,科学谋划,主动进取,勇于创新。要积极配合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体制机制设置、资金投入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保障。数字城管已纳入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指标体系的总体要求,将数字城管建设与运行情况列为文明城市、人居环境等相关专项工作的重要指标,促进数字城管推进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主题词:信息工程数字城管实施意见通知

抄送:县委常委、副书记黄斌,县政府副县长许斌,县效能办,县环保局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办公室2011年3月10日印发

共印 26 份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2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根据X政„2011‟**号《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在城市80%以上的街道建立养老服务中心,80%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80%的乡镇建立老年服务中心,80%的村建有老人综合服务设施。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依托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与老龄办合署

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老人、高龄老人和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区将给予适当补助。

卫生部门应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疗保健服务。鼓励区二级、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自身资源,兴办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区将给予一定补贴。

(八)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土地、金融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老年服务机构建设的扶持政策,优先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各类投资主体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服务设施,优先予以立项。对新办的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采用划拨方式,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得用于其它用途。鼓励通过对旧厂房、闲置的学校、医院、村部及民用设施改建扩建的方式,兴办民间养老机构。乡(镇)、村公益性的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可通过贴息方式予以支持。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信贷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

(九)落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税费优惠政策。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免征其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养老机构纳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经报批可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免收建设养老机构的征地管理费,免收或减收兴办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费用。

(十)健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大力倡导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养老机构运作模式。加强对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以国有资产为投资主体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必需用于养老服务。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向社会开放,利用闲置设施、空余床位接收社会老人自费寄养。向社会自费寄养老人服务的收费标准,须报区物价部门核准。

(十一)建立严格的政府监管制度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养老机构应向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予以认定。区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依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无障碍设施建设设计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等,制定养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对养老机构存在的侵犯老年人权益等严重服务质量问题,要限期予以整改,直至取消执业资格。

(十二)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根据我区财力,从2012年起,在全区建立普惠制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标准为85周岁至99周岁,每人每年2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年3600元。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提高标准,扩大范围。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3

各乡镇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关于信息化建设有关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五、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一年提速,两年升位,三年争先”的奋斗目标和“八个一”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信息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规范化服务型政

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加快**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总目标,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以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基础,坚持以普及信息应用服务为核心,坚持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为关键,推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建设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统一平台、业务分建;资源共享、加强整合、讲求实效;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二、主要目标

(一)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构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的政府信息共享与服务数据库,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

(二)实现电子政务的普遍服务

建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公众信息网站。发挥网站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窗口作用,丰富服务、互动和事务处理功能,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广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的使用率和覆盖率。

大力推进跨部门共享业务系统建设。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履行,跨部门建设共享的业务协同平台和业务系统,支持政务部门协同开展业务。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网络管理体系,形成劳动、社保、就业统一数据平台并延伸到社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启动社会保障应用系统改造,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实现救助体系的及时联动,保证各救助部门在信息化手段的协调下共同实现合理的救助。

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以应急联动系统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务的预警和处理的信息系统,将农村危机管理与灾害救助纳入应急联动系统中,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应急反应体系,提升城乡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城乡一体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优先提供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全面实现政府面向公众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

(三)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实施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农村经济信息网等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支农信息服务标准网络室,面向农户开展信息服务。实施农民网校示范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向农村的延伸服务。实施信息化进社区试点工程,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加快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数字化装备实现智能化生产,创新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在生产管理上,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供销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在产业结构的创新上,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及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和**旅游网,带动交通、金融、商贸、会展、咨询等多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培育企业电子商务的基础和能力。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公共支撑服务,提高企业产、供、销协作能力,降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成本。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环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系统。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五)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

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推进“校校通”工程,校校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

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数字图书馆”,丰富服务和资源内容,加快数字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信息应用体系,开展卫生执法、公共卫生及疾病监测、远程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

加快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

平台,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建立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目标进行考核,信息化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工作目标进行管理。

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建设方案、应用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人员培训计划等工作;按行业归口行使综合管理职能,承担**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平台和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职责,负责联系上级业务部门和协调本市乡镇、部门信息化工作,负责部门(行业)业务专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审议、安全论证、可行性研究、项目审批、监理和验收等工作。

各乡镇和市级部门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场地、人员和经费,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统一建设

加强资源整合,以资源的整合来节约政府投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建立部门(行业)业务专网,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纳入市信息化规划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1、建立乡镇、部门信息化领导机制,每个乡镇和部门都要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2名专职信息网络管理员,村(社区)由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信息网络工作;

2、明确办公场地,部门要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专门办公场地,有条件的部门可建立计算机室或信息中心,开展电子政务多种应用;乡镇电子政务应用统一到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办公;延伸到村(社区)的电子政务应用,原则上统一到村委会活动室或党员活动室。

3、实现电子政务一网多用,促进信息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4、计算机终端要综合利用,实现一机多用。通过整合,实现一支管理队伍、一个固定办公场地、一个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一机多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

二是整合网络平台调整网络结构,整合网络资源,建立由公众信息网、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体系。公众信息网是利用互联网面向公众发布信息、提供政务服务、实现政府与公众网上沟通与互动式对外的窗口;电子政务网是实现政务各机关部门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上办公的网络平台。按照电子政务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依托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建设各部门业务专网,市级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业务专网。发挥电信、广电、联通、移动等各大运营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运营商的光纤链路和宽带网络资源,构建我市城乡一体化网络体系,实现网络从城区向乡镇、村(社区)延伸。

三是整合信息应用平台建设信息资源中心,统一建设五个信息应用平台。

1、统一的公众信息网平台,利用**公众信息网,建设好全市的对外公众信息网平台。各乡镇、市级各部门要按要求,不再自行建立独立的网站,由市信息化办公室牵头,按照统一规划,在**公众信息网上逐步建设自己的子网站,形成以**公众信息网为中心,各子网站为基础的政府网站群。

2、统一的网上政务大厅服务平台,利用已建成的**网上政务大厅系统,向乡镇和部门延伸,统一面向企业、群众的办事平台,统一政务管理、监督、统计平台,形成各种行政审批申请、办理、查询、网上咨询、投诉、管理监督、统计分析等的“一网打尽”,从而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3、统一的办公协同平台,尽快建设我市统一的办公协同系统平台。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全市统一的办公协同平台,实现市级部门间的网上协同办公、公文交换和公文流转,随着乡(镇)与电子政务联网的完成,实现全市各乡镇和部门间各种公文的网上传输和流转,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全市网上办公协同水平。

4、统一的城乡信息资源平台,从整合资源的角度,以“城乡一体化”为主题,推动社保、就业、救助、农技、计生、卫生、文化和政务(党务)等内容服务向乡镇和有条件的村社延伸,面向“三农”支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民就业的信息服务,构建城乡一体信息网络体系。

5、统一的应急联动平台,结合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建设,逐步将治安、消防、卫生急救、交通、防洪、防震、安全生产、气象以及水电气等联动单位的指挥与调度整合,利用共享的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警种信息的快速互通和工作的高效协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救助服务,为政府处置各种突发紧急与灾害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公开及信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加快研究和制定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从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保障电子政务的成功运行,在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成以后,由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统一出口上互联网,确因工作需要单独上互联网的办公用计算机,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报保密部门同意,安装信息安全设备上互联网。

(五)建立信息化项目报建审议制度涉及信息化项目建设,由牵头部门提出建设方案,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由计划部门按程序办理基建审批手续;乡镇、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乡镇、部门落实建设资金,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进行建设;同时将实施方案报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六)政府为主,多方筹资我市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采取分级负担的方式予以解决。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多渠道地筹集建设资金,包括争取国家、省和成都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或硬、软件设备,所争取的资金或硬、软件设备,原则上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统一调配。对于部分公共服务内容可以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解决运行资金。要充分利用部分社会资源,探索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充分发挥电信、广电、移动等各大运营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七)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用促建,逐步推进。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审定和管理,集约管理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节约政府投资,做到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八)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开展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信息化意识和水平,为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政务培训加强对公务员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类应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应用能力。

农村(社区)信息网络知识培训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农村标准化网络室和农民网校,对农民信息网络知识培训,为农村和社区培养信息化工作的骨干力量。继续建立全市的中、小学标准化计算机室,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信息化网络技术知识教育,促进我市全民信息化素质的提升。

中共**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4月28日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4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推进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五月十七日

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

(省建设厅 2007年5月)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协同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提升我省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根据建设部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江苏实际,现就我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入手,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推广适应当地实际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整合各类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到2007年底,全省各城市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到2008年底,苏南各省辖市和县级市以及苏中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苏北省辖市和苏中苏北有条件的县级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力

争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三)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按照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制定,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整合资源。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实际,加强研究分析,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信息共享。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其他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相互移植。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结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特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省内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因地

制宜制定本地区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要合理确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架模式、网络建设内容和方法步骤,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在2007年底前,各城市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经省建设厅组织论证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认真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各地要依照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在积极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认真采集、分析、整理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空间地理、地理编码、系统运行等方面的数据,满足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同时,适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管理范围的需要,注重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系统联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

(三)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构建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覆盖各区、街道(镇)、社区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统一形成快捷高效的联动和互动服务方式,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数据的处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有效提

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建立健全综合监督考评体系。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合理改善管理职能,调整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制。着力强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和衔接,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综合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区、街道及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入社会评价,强化社会大众参与度。

(五)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效能,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合理装备新技术、新装备,强化操作培训与实践指导,尽快掌握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定时管理向全天候管理拓展,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拓展,确保城市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切实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水平

(一)加强领导,科学实施。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

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要认真组织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多方论证,确保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把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等落实到位,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以监督评价为核心,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起部门间相互配合、条块间相互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互补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将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对现有的电子政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公用事业监控系统、市政公用12319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资源,要积极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以人为本,公众参与。通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管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运用新型监督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7 —

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将政风热线、市长信箱等内容纳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当中,努力把城市管理的日常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效接受社会评判,实现执法、监督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因地制宜,规范实施。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城市,要立足日常管理,突破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束缚,积极稳妥地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前期规划与方案论证工作。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基础较好的城市,要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省内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积极应用与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小城市可依照扬州市“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运作模式,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五)立足长效,有序推进。各级政府要明确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进数字化,逐步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管理框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逐步将数字化网络终端延伸到街道、社区,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城管进社区”,充分发挥城市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夯实长效管理基础,形成统一规划、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局面,有序推广数字化城市

管理工作,促进全省城市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主题词:城乡建设

城市 数字化△

管理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5月24日印发

上一篇:抓蝴蝶音乐活动幼儿园教案下一篇:西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