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共8篇)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篇1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阜南县环境保护局 二○○八年十月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第一章 总 则
1.1 任务的由来
农村环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没有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要实现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是无稽之谈。近年来,为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被列为环保部门工作中的“重头戏”加以推进。不少地方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通过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村镇,开展整治试点,积累经验,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必要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激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
阜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本县全面组织生态产业建设、水土资源保护、环境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以及生态镇村建设。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和农村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化建设取得开创性成效;安全饮水工程稳步推进,镇村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部分镇村人居环境有所改善,为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本县农村“脏乱差”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根据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本县实际,特组织编制《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本规划切实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阜南县的发展状况和环境资源现状为基础,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环保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规划明确了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各镇村、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逐年制定实施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保障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县”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1.2 规划编制的范围
规划范围:阜南县所辖全部乡镇及村庄,包括鹿城镇、苗集镇、赵集镇、方集镇、王堰镇、地城镇、王化镇、曹集镇、黄岗镇、张寨镇、焦陂镇、朱寨镇、柴集镇、新村镇、田集镇、中岗镇、洪河桥镇、王家坝镇、三塔集镇、柳沟镇、王店孜乡、许堂乡、老观乡、郜台乡、于集乡、龙王乡、段郢乡、公桥乡、会龙乡,计29个乡镇,322个村民委员会及22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国土面积1768平方公里。
1.3 规划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和意义
1、规划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需要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村环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没有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要实现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村污染治理已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阜南县是淮河流域的重点农业县,近年来,随着本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本县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当前,阜阳市和阜南县已经相继步入了生态市和生态县建设的重要阶段,本规划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致力于实现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对于切实改善本县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规划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描绘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如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如何面对国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如何遏制自然资源耗竭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农村地区粗放的生产模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坚持服务“三农”的基本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走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明确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推动全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规划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技术有限,人口分散、污染物难以集中处置等多种原因,镇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厂的建设及容量都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本县绝大多数镇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河流,路边和河沿成为堆放垃圾的主要场所,使得农村污染较之城市更加严重。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情况严重、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治理、生活污水横流、生活用水不清洁等问题的突出存在,严重危害了农村环境,危及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
通过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建设工程、生活污水组合治理工程和清洁饮水工程等系列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将极大地改善全县农村的生活环境,对于切实保障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规划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关系我县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对于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重大。
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7月24日)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农村环保资金的通知》(财建便函[2008]50号)
安徽省财政厅 环境保护局《关于申报2008年农村环保资金项目的通知》(财建函[2008]724号)
阜阳市环保局《关于要求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函》(环监管函[2008]291号)
《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阜阳生态市建设规划》 《阜南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阜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阜阳市统计年鉴》(2007年)《阜南统计年鉴》(2007年)5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第二章 农村环境现状与问题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地理位置
阜南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缘,淮河中游北岸,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南部。北依阜阳市,东临颍上县,西接临泉县,南临淮河、洪河,由东南至西南依次与安徽省霍邱县、河南省固始县、淮滨县以淮河为界。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5ˊ,北纬32°34ˊ。县境南北长51.9公里,东西宽65.5公里,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其中沿淮河、洪河行蓄洪及洪水影响区608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北距阜阳市区36公里。
2.1.2地形地貌
阜南县位于淮北平原西南部,为黄淮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坡降为1/7000-1/10000,海拔高程19.5~34米之间。地形分为岗地、坡地、洼地三种类型,岗地在县境的中、北部,占总面积的55%,是该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坡地主要分布在谷河、润河和陶子河下游两岸,占总面积的21%,易受涝渍灾害;洼地主要分布在沿淮一带,占总面积的24%,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繁。
2.1.3气象
阜南地处暖温带南缘,区内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4.9℃,太阳辐射量年均120.6千卡/平方厘米。大于0℃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5446.2℃,大于10℃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4857.1℃,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无霜期220~230天,日照时数长,无霜期长,适合大豆、小麦、棉花、水稻等多种水旱作物种植。
极端最高气温 41.4℃ 极端最低气温-20.4℃ 年平均降雨量 889.1mm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年最大降雨量 1618.7mm 年最小降雨量 440.8mm 最大冻土深度 130mm平均相对湿度 58.5% 最大积雪厚度 260mm 极端最高气压 0.10355MPa 极端最低气压 0.09907 MPa 年平均风速 2.8m/s 全年日照时间 187天 2.1.4土壤
土壤多在黄、淮河泛滥的冲击物上发育而成,土层较厚,比较肥沃。土壤类型可分为潮土、棕壤土和砂礓黑土三个土类,其中潮土占23%,主要分布在濛洼蓄洪区;棕壤土占32%,分布在坡地;砂礓黑土占45%,分布在中、北部岗地。
2.1.5水系及水文
阜南县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县境内河流除淮河外,主要还包括谷河、洪河、润河,以及界南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沟、大清沟等,此外还有濛河故道、洪河分洪道、淮河分洪道在县境南部连通洪、淮河、起到分流作用。
2.1.6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
据《安徽省阜南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1973年)称:第四纪以来,本县堆积较厚的第四季松散沉积物,按其岩性特征和区域地层对比,划分为中下更新统Q1—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三组。据城区钻孔资料综合分析,城区地质有两种类型(15米以内),一种类型是杂(素)填土—粘性土,一种类型是杂(素)填土—粘性土—粉砂层。地下土层一般现状如下:
杂(素)填土:含碎砖瓦块、垃圾、植物根茎等杂质,承载力很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低,一般在10吨/平方米以下,厚度一般在0.5—3.5米。
粘性土:呈黄褐色、黑色,承载力一般在14吨/平方米以下,厚度一般在7米以下,局部地区分布,承载力值随含水层和液化程度变化较大。
2、水文地质
县城地下水依其填藏条件及水力性质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塘渗透和地下水渗流。根据含水层中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的难易程度划分浅层含水层组与深层含水层组。
浅层含水层组:主要包括第一、二含水层,由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上段(Q22)古河道的粉砂、细砂、中细砂、中粗砂组成,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或弱承压水,底板埋深35—45米,水质类型多为HCO3—Ca及HCO3—Ca.Na型,矿化度多在0.3—0.6克/升,硬度8.13—14.02德国度,PH值7.2—8.2,属中性一弱碱性、软—微硬的淡水。浅层水埋藏浅,水量较丰富,补给来源充足,水质较好,易于开采。
深水层含水层组:一般埋藏在40米以下。由中更新统一段(Q12),下更新统(Q1),新第三系(N)的粉、细、中、粗砂等所组成。含水层顶板埋深变化较大,由36.17—79.60米,含水层厚度一般 为31.39—43.00米,单井涌水量为128.16—1504.08立方米/日。该层为孔隙承压力含水层,补给主要来自层内渗流和层间渗透。水质类型以 HCO3—Na、HCO3—Ca.Na型多见。矿化度0.2—0.7克/升,总硬度3.5—13.9德国度,PH值7.00—9.08,属中性—弱碱性、极软—微硬的淡水。
2.2 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
阜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截至2007年底,阜南全县总人口16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8万人,占总人口的92.5%。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于皖西北经济区和豫东南经济区的接触地带,毗邻皖西北经济区中心城市阜阳市,与阜阳市共同构成皖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西北经济区的核心区。
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阜南县抓住京九铁路贯通、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机遇,大力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使阜南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很大的发展。
阜南商贸发达,市场繁荣,流通体系健全,已建成各类市场50余个。县城富陂商城、地城黄牛市场、焦陂山羊市场、三塔禽蛋市场、黄岗柳编市场、会龙蔬菜市场、皖阜兔毛市场,皖北建材大市场、皖西北农副产品物流大市场、王家坝黄砂市场等辐射省内外,是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全县先后建成了酿酒、粮食加工、建材、化工、纺织、制革、柳编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名优土特产品种类繁多,质优量大,小杂粮、脱水蔬菜、皮革、兔毛、柳编制品、黑陶等享誉海内外,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近几年来,本县招商引资连续实现逐年递增目标,位列全市招商引资先进行列。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237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310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45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121万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42.9:20.4:36.7变化为42.2:21.1:36.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313元,比上年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7.31%。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177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2元。
2.3 生态环境现状 2.3.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近年安徽省环境质量报告资料统计结果表明:阜南县SO2多年均0.036mg/m3,超标率为零。NO2多年均浓度0.44 mg/m3,超标率为零。TSP多年均值0.31 mg/m3,超标率为33%,主要是受地面扬尘影响,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07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728,空气质量较好。
2.3.2水环境质量现状
阜南县境属黄淮冲积平原,其地平展,其水回曲,呈现一望无际大平原的自然景观。淮河沿县南境至东南境,流长65公里;洪河沿县西南境,流长45公里,于洪河口注入淮河。谷河、濛河、润河、界南河、小润河、小草河、陶子河、小清河、大清河、洪河分洪道、淮河分洪道等河流大都西北向东南,县境内总流长393公里。
淮河王家坝断面属省控断面,据阜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年1-10月份水质监测情况,淮河王家坝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结果如下:1月份为劣V类,2、7月份为Ⅳ类,3、4月份为V类,其余为Ⅲ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
谷河王化桥断面属市控断面,据阜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年1-10月份水质监测情况,谷河王化桥断面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评价结果如下:8月份为V类,其余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最高污染物倍数为15倍,最低为0.07倍。
县境其他河流如洪河、濛河、润河、界南河等水质均为Ⅳ类。区内地下水较丰富,补给来源充足,水质较好,易于开采。但由于当地在农业生产种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致使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2.3.3声环境质量现状
农村常年声环境基本达标。影响城市声环境的噪声源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和其它噪声五类。2007年阜南城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9.1dB(A),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2.9dB(A)。
2.4 主要资源状况 2.4.1森林及生物资源
阜南县是安徽省林业生产先进县和中原地区的林业大县。目前全县共有林地面积已达85万亩,建成林网144.9万亩,森林覆盖率已提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高到22%。其中,杞柳种植5万亩,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拥有县造林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0个。全县林业活立木蓄积累由2001年的142万立方米增加到189.2万立方米;林业产值由2001年的1.2亿元提高到4亿元。
地处淮河流域的阜南县生物区系复杂,为南北生物过渡带,生物资源丰富。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成分兼容并存,植被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本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有栎类林、杂木林和刺槐林;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黑松林、赤松林、侧柏林、马尾松林;水生与湿地高等植物30多种,优势品种为荻、芡实、野菱、香蒲等。
动物区系兼有古北界和东洋界南北方种类特点,以古北界为主要种类组成。沿淮水域现有鱼类75种,主要鱼种有鲤、鲫、鲢、鳙(又名大头鱼、黑鲢)、草、鳊、乌鳢(又名黑鱼)、黄颡、泥鳅以及餐条等小型鱼类。阜南县境内洪洼、濛洼等总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水草丰富,十分适宜各种鸟类繁殖栖息以及候鸟中途歇脚捕食。尤其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林业生产,全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相关统计表明,目前阜南已发现有3至5种国家级、29种省级重点保护的鸟类,像蜡嘴、灰鹳、乌鸦、白鹭等一大批珍稀鸟。兽类以啮齿类为优势种,已知有20种,其中黑线姬鼠在沿淮湖洼地广泛分布。有黄鼠狼、野兔、狗獾等少量分布。
然而,除农、林、水产、畜禽等生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外,其余传统优质小杂果、小杂粮等优良品种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由于受到人为影响破坏,一些鸟类及野生动植物很难见到,许多优良农作物品种和畜禽品种已经消失。丰富的秸秆、饲草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4.2土地资源
2007年末全县常用耕地面积为97181公顷,其中水田15541公顷,水浇地35730公顷,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积57公顷。目前阜南县在土地利用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土地产值偏低。(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3)土地经营粗放、生产率偏低、经济效益差、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城市建筑层数较低,用地容积率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4)农业后备资源匮乏,开发复垦补充耕地数量有限,土地保护措施不力,不注重用地和养地相结合,耕地肥力日趋下降,土地污染越来越重,由于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已有农田水利设施的老化和不配套,自然灾害频繁、耕地保护乏力,耕地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到位。(5)土地生态质量下降。阜南自建县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乡镇企业,大量土地被征用。长期以来重用轻养,经营粗放,地力下降。加上乡镇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低,工业三废乱排乱放、土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农业上重用轻养,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有害成分积累和土壤结构破坏,地力明显下降,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和部分农田灌溉皆依靠中深层地下水,地下水过量开采已使地面形成漏斗,这些不合理因素造成了全县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态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2.4.3水资源
阜南县境主要河流有淮河、洪河、谷河、润河、陶子河、界南河、小草河及洪河分洪道等。
根据阜南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计算结果,本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5亿立方米,其中浅层(10-50m)地下水资源量4.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4.2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3.2亿立方米,地表水可供水量为2.1亿立方米(包括蓄水量)重复利用水量1.22亿立方米。
从水资源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阜南县人均水资源量为528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量为32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主要河道内地表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不能直接用于农村人畜饮水,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受大气降水补给因素影响较大,中等以上干旱年份,浅层地下水补给困难,人畜饮水不安全。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5农村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 2.5.1阜南县农村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阜南县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冲击,农民利益受到伤害。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我县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相关调查表明,我县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秸秆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县城与部分集镇则存在着聚居点与工业区混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严重落后的现象。
当前,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疾病明显上升,还有一些地区农田污水灌溉、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收。我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部分农田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数十万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
根据资料,可以将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来源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土壤污染;二是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三是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而对于我县农村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来源主要为前两类。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5.2当前阜南县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阜南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普及程度严重落后。当地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方面。
(1)水质不达标
根据农村饮水防疫检验结果,本县部分农村的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铬、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主要分布在县内被污染的洪河、淮河北岸,县内西部及西北部。
1饮用高氟水 ○本县氟污染去主要集中在沿东北至西南的柴集、新村、王店、赵集、会龙、段郢、王堰、方集等乡镇,受危害人口10.63万人,儿童患病率高达51-85%。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往往给农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驼背病等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
2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下水 ○本县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下水的人数多达5.5万人。饮用污染水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容易导致癌症和肠道疾病。污染水源主要集中在大洪河和县城周围,该区域水源污染严重,必须对现有的水源进行处理,浅层水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必须打深井,开发新水源。
3其他饮水水质问题 ○主要集中分布扎起沿淮河、大洪河及含氟区范围内。该区域水质中呈现出一层黄色油状漂浮物,导致毛巾和用具均是黄绣斑痕。当地群众肠胃炎病较为普遍,外来人易出现水土不服症状。主要原因系水中铁、锰和氯化物含量超标。
(2)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阜南县人均水资源量为528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量为32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源保证率不足,导致局部地区水源性缺水。主要缺水区分布于阜南县的东北部和沿河洼地。主要成因:地下水埋藏较深;季节性干旱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沟塘、浅井干涸,人畜饮水严重困难,部分群众甚而需要到1公里之外的深井车拉人抬买水,形成“家住沿岗头,吃水贵如油”,“住在沿河洼,吃水没办法”的窘境。
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阜南县属于三区,人均安全水量指标为50L/人.D,而目前本县农村人均水平仅为30L/人.D左右。
目前,本县绝大多数村民生活用水还主要依赖各户采用传统手压式水井供水或传统的庄台大口浅水井供水,一般水井都达不到10米深,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均不达标,严重影响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生活。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据统计,现我国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约为0.5-1kg,大量的垃圾被运到城郊裸露堆放,已成为公害。阜南县目前全县总人口16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8万人,占总人口的92.5%。全县日常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近1000吨左右。目前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运往鹿城镇苗寺西2公里处的齐郢村堆放,已规划在此建设的500吨/日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厂工程因资金筹集困难尚未落实,其余广大镇村更无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由于没有相应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农村大量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露天堆放,致使本县农村的许多河道形成了“旱时河在垃圾中,涝时垃圾在河中”的景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生活污水未经治理即随意排放,已经成为当今农村环境的另一主要污染源。目前阜南县城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水随意外排,对县境内的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县部分村镇开始“一池三改”(一池指农户沼气池建设,三改指改厕、改圈、改厨),但目前已完成改厕的村不足9%,且因配套治理措施不到位,生活污水尚未能做到达标排放。全县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4、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
阜南县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困县。近年来,本县响应市委、市政府“优化一产就是突出发展畜牧业”的号召,制定了畜牧富民工程的战略决策,优化区域布局,发展规模养殖。结合“三大特色养殖带”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引导农民发展区域化、规模化养殖,在全县建立起“两大规模养殖示范带”和“五大畜产品生产优势区”。形成了沿S202一线和S328一线的规模养殖示范带,S328线以北的优质三元杂交猪优势区,蒙洼、洪洼的优质肉牛、肉羊优势区,焦陂、柳沟、许堂、苗集、城郊的良种蛋鸡优势区,城郊、城关、田集、赵集、龙王的优质肉鸡优势区,蒙洼优质水禽优势区。但随着规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众多规模养殖企业或养殖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及综合整治措施不到位,大量未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露天堆积或直接排放,造成县境内河流的水体污染,进而影响到淮河水体,同时造成土壤、空气污染,已成为当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极大地威胁着规模化禽畜饲养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其治理已经势在必行。
5、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土壤污染问题
我县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由于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会造成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使之失去生产和生活的使用价值,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因此逐渐显现出来。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只对点源污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县内河流沟塘的监测资料表明,悬浮物和大部分氮磷来源于农田径流。除了沟河塘富营养化外,面源污染还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食品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分布面积广,污染在空间上、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农用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农村的秸秆和垃圾燃烧产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危害。
6、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问题 阜南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本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家电、食品、纺织、化工、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大部分乡镇企业已经聚集到工业园区,为实现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与污染集中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五”以来,阜南县基本完成了“一控双达标”,在全县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总体看来,工业污染对于阜南县农村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不容忽视。
7、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问题
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但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或直接在田间焚烧掉了。我国农业产生的秸秆量相当惊人, 1公斤稻米, 产生1.5公斤稻草;1公斤小麦, 产生 1.5公斤麦秸;1公斤玉米, 产生4公斤玉米秸秆。阜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年秸秆产生量约合95.8万吨,但目前本县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足50%。大批的农作物秸秆被白白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烧秸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烧多了就会使土壤板结,而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给土地带来很大的伤害,从而危害到下一季播种的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农作物。同时,焚烧秸杆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草木灰最后很可能形成尘埃,污染空气,气候和焚烧秸秆的双重影响,给空气质量带来“灭顶之灾”。近几年来,阜南县秸秆禁烧工作卓有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引导农民变废为宝,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仍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本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目前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不容乐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第三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小康环境指标要求,以改变农村面貌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力争到2015年全面解决阜南县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实现农村环境的根本好转。
3.2 规划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依据循环经济原理,实施清洁生产,以产业化、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依靠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转换,实现农村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把环保优先方针落实到农村发展的全过程,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坚持城乡一体化原则
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区域化环境保护体系,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同时适当利用城市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设施,提高环保设施的利用效率。
3、坚持生产全程化控制原则
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工业生产实施从源头到产品的全程污染控制。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上实行减量化原则,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原材料的利用。对工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实现废弃产品的资源化。对最终的污染物实施无害化处理。
4、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
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抓手,紧紧围绕农村村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镇环境面貌改善这一主要目标,以村庄或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主攻点,按照计划要求,逐村逐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5、坚持政府领导、统筹协调、多方投入的原则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起“政府补助、企业赞助、社会资助、农民自助”的多元投入渠道,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和资金上的保障。
3.3 规划时限
根据上级部门拟定的规划指导意见,结合阜南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分近期和中远期二个阶段,其中近期为2008-2010年,中远期为2011-2015年。
3.4 规划目标
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技术体系,切实扭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全面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富裕化、农村生态化、城乡协调化、发展持续化,推动全县农村进入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时期。具体目标为:
——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其中重点建设7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县乡河道疏浚率95%以上。
——全县农村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新建房配套改厕率达100%。
——全县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兴建1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森林覆盖面积达到25%以上,村庄绿化达30%以上。——创建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达80%以上。
——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的比例达80%以上。
——创建3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21
5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第四章 规划整治的主要区域和重点任务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的十项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措施,针对目前阜南县农村环境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规划拟定的主要整治区域和重点任务可分解如下。
4.1 农村饮水安全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要结合既有的农村改水、区域供水等相关规划,进一步编制完善本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在饮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种植生产、放养禽畜和网箱养殖以及任何工业开发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根据“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继续实施农村改水、序时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县水务部门要在农村饮用水现状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规划,做好本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大区域水网建设力度,在人口稠密地区,尽可能发展集中式供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期间,基本解决全县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1)洪洼及北部岗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项目范围:涉及王堰镇、王店孜乡、赵集镇、公桥乡、田集镇、新村镇、会龙乡、柴集镇、段郢乡、三塔集镇、苗集镇、柳沟镇、许堂乡、中岗镇、鹿城镇、朱寨镇、张寨镇、焦陂镇、方集镇、地城镇、洪河桥镇,计21个乡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6.4万人,其中:解决氟超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0.4367万人,其他饮水水质安全人口7.475万人,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饮水安全人口4.7422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饮水安全人口4.1775万人。
建设标准: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居民生活饮用水标准》,用水量按《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规定,阜南县属于三区,人均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日生活用水量为50L,每2人平均1头牲畜,牲畜用水量按每头每天50L计算,公用设施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按人畜用水量的10%计算。根据阜南县乡镇实际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布置,采用集中供水方式。
项目建设原则: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目的,以集中供水为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管并重,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良性运营。取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制定的卫生饮水标准。
(2)蒙洼蓄洪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蒙洼蓄洪区在阜南县境内,位于淮河干流洪河口至南照集间,南临淮河,北临蒙河分洪道,汛期四面环水。蓄洪区面积180.4平方公里,耕地18.0万亩。蓄洪区内有4个乡镇(王家坝镇、老观乡、曹集镇、郜台乡)34个行政村、1个国营农场,人口16.5万人。
2004年以前,蓄洪区庄台基本靠大口浅水井解决人畜饮用水,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蓄洪区现有低标准安全庄台131座,按每个庄台打1眼深水井,需建深水井131眼。拟建深水井井深120米,包括配套提水机泵、水塔和输水干管等设施。现已完成批建31眼,尚需建设100眼。
3、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以“农村新五件实事”为契机,结合“清洁水源”活动,全面加强全县县乡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与居民饮用水源保护相结合,建立农村河道清洁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专门管理人员,加强考核监督。规划期间,对县境内所有县乡河道实施疏浚。到2015年,全县县乡河道疏浚率达95%以上。
4.2 村镇环境综合整治
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
要根据村庄现状条件采取中心村整治,空心村整理,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整治等有效形式,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以村容村貌整治,废旧坑(水)塘和露天粪坑治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建设卫生、方便的厕所,改善人畜混居,硬化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村内主要道路,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垃圾集中堆放点、集中场院、集中柴草堆放场所、村民活动场所、公共消防通道及设施,鼓励利用新节能材料,建设节能建筑,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等为主要内容进行的整治规划;使整治后的村庄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要求、饮用水质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设施建没得到基本保障,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的目标。
按照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阜南县拟在规划期内,重点建设7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进而以示范村为典范,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保护
安徽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的通知》(皖省生态办[2005]5号)中提出:我省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简称“百千万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全省创建10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00个省级生态村和10000个生态示范户。
(1)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实施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大农村和农业基础投入,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农村和乡镇基础设施,增强农村和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实施生态乡镇和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工作,提高城镇文化品位,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整合生态公益林、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富民与生态村庄建设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卫、改坟、改殡”和“绿化、净化、美化”等工作,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和太阳能热水器,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设农村社会新风尚。
中岗镇已于2005年完成《阜南县中岗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并于2008年4月申报“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该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已走在其他乡镇的前列,具备了良好的创建基础。
本县拟在本规划期内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其中2010年前申报并创建1个(即中岗镇),2011-2015年申报并创建2个。
(2)创建生态村
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生态村,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强化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按照现代化要求改造和建设农村住宅,合理集中择址,统一规划建设农民住宅,完善农居的上下水、卫生等设施配套水平,提高农村住宅质量。
当前,阜南县已步入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围绕着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等环节,积极创建生态村,已经成为阜南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本县的部分村已经具备了创建生态村的良好基础,已经申报省级生态村的有:方集镇的大张湾村、许堂乡的新集村、柳沟镇的李寨村、中岗镇的西街村、张寨镇的贾楼村以及公桥乡的巩堰村等6个村。按照拟定的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县将完成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50个。
3、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
按照镇村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行路桥同步建设改造,力争完成规划集中居住点道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4.3 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1、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结合本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各乡镇实际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1)距离县城较近的乡镇,可将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到选址鹿城镇苗寺西齐郢村的县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厂统一填埋处理,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2)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可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每个乡镇建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设1座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站,以满足本乡镇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形成“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焚烧处理”的独立处理模式。
实施目标:各村均配备保洁员。村内住宅四周及主要道路和河道、沟渠两侧,以及池塘、村庄周边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坑,无乱搭乱建棚舍。村庄内排水通畅,河道、池塘等水面无漂浮物,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距离居民集中区 500米以上,养殖专业户必须圈养并与居民集中区有效分离,且建有适合的污染处理装置或得以全部综合利用。村庄、道路、水体、河岸清洁,生态良好,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
2、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加大农村改厕力度
“一池三改”的一池指农户沼气池建设,三改指改厕、改圈、改厨,即在开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简称“一池”)的同时,同步新建或改建畜禽舍、厕所和厨房(简称“三改”)。
主要任务和目的:“一池三改”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合理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将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与畜禽舍、厕所、厨房的配套建设或改造同步实施,使得农户用上干净方便的能源。通过一池三改消灭疾病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改善庭院卫生,使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走上健康与文明的生活之路。
结合各镇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新建房屋必须全部采用卫生厕所,且厕所污水须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周围水体。使全县拥有卫生厕所(包括一池三改或其他处理方法处理后产生能源和肥料并全部得到利用的厕所)的农户数占总户数的百分比达到 80%以上。
3、加强集中居民区生活污水处理
结合各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相对分散的村民居住区积极推广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收集,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然后通过砂石过滤、生物填料(主要为鹅卵石)上的微生物消化、植物根系吸收等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质和N、P,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力争全部建立集中的污水处理装置,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积极推广厌氧、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通过收集管网,经过滤、沉淀等预处理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池内进行厌氧降解后,进入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
加快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乡镇都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
4、农村医疗垃圾安全处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监管、跟踪检查,实行责任到人、经费到院(卫生站),单独收集、统一处理。到2015年,全县农村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4.4 工业污染防治
1、优化农村工业产业结构
按照国家规定,强制关停“十五小”企业和“新五小”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全县农村工业整体水平。加强监督检查,防止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各地招商引资门槛,支持和鼓励发展污染轻、能耗低、水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的优质企业,并向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挺进。
2、推进农村工业集中布局
按照“工业进园区”的要求。要科学进行区域环境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区域性工业集中区,停止新建县以下乡镇工业集中区,控制已建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加快分散工业的迁移集中。如重点引导本县黄岗柳编等优势产业集群集中布局,统一规划治理。所有新上农村工业项目全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3、推行工业清洁生产
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和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采用清洁能源、原料以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流失,建设生态文明厂区。
4、加强对乡镇企业污染的防治
污染严重的项目和未经环保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上马,杜绝新污染源产生。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增加科技含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量,推行清洁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及农产品废弃物为原料的乡镇企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
5、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稳定达标
建立起地方行政长官负总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环保部门严格执法的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监管体制。实行地方领导环境责任问责制,将环保纳入地方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的内容。各级发展改革、经济贸易、工商、农业、安全生产等行政管理部门要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把好污染控制关。要采取必要手段坚决消除环境执法的制度性障碍、社会关系障碍,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参与和监督意识。
4.5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
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加快禁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关停和搬迁工作,完成非禁养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到2010年,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落实新建、扩建、改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2、开展以农牧结合为核心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管理模式 根据养殖的类型、养殖区资源环境及人文社会背景,建立利于养殖业疫病防治安全、利于管理、利于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利于环境保护的集中规模化养殖示范区。
集中规模化养殖示范区必须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实行农牧结合和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比例协调、操作标准、管理规范、体制有活力的生态型畜牧生产综合示范区。结合以阜南县现有“三大特色养殖带”为基础,重点建设“两大规模养殖示范带”和“五大畜产品生产优势区”:进一步规范建设沿S202一线和S328一线的规模养殖示范带,S328线以北的优质三元杂交猪优势区,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蒙洼、洪洼的优质肉牛、肉羊优势区,焦陂、柳沟、许堂、苗集、城郊的良种蛋鸡优势区,城郊、城关、田集、赵集、龙王的优质肉鸡优势区,蒙洼优质水禽优势区。
3、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所有畜禽养殖场必须采取相应的粪污处理配套措施,推广应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自动饮水、农牧结合、沼气发酵等综合治理技术。
加快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组织专项资金申报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型畜禽养殖场通过大型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沼渣沼液还田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应积极采取中小型沼气工程、多级氧化塘或集中存储沉淀处理污水、堆积发酵处理粪便等方式,实现对畜禽粪便污染的减量化控制。
坚持农牧结合,鼓励粪便生态还田,发展“牧-沼-菜(果)”等循环农业模式、“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等,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规划到2015年,创建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4、建设高标准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结合畜牧富民工程和养殖小区建设,重点推广应用以下新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①推广“林-草-牧”、“牛-沼-菌”复合模式。即林下种草,牧草养牛,牛粪栽培蘑菇,牛尿及冲洗污水进入沼气池,沼气用于炊事、牛舍照明、取暖和混燃发电,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农作物,农作物秸秆氨化青贮后养牛。计划按照该模式,重点建设田集养牛场和王家坝养牛场两个生态园区。
②推广“猪-沼-粮-鱼-蚌(珍珠)”循环模式。建设方集大张湾示范园区,即发展规模化养猪,猪粪进入沼气池,沼渣作为肥料种植无公害水稻;沼液进入养殖水体培养浮游生物为珍珠蚌和鱼类提供饵料和添加养猪;沼气用于诱虫养殖鱼类、照明取暖和猪舍杀菌消毒。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③推广“牛-沼-菌-鱼-蚌(珍珠)”循环模式,在中岗珍珠湖发展规模养牛,新建沼气示范工程一处,利用牛粪和当地丰富的稻草,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牛尿及冲洗污水进入沼气池,沼液用于培水养鱼,养河蚌育珍珠,沼渣用于栽培蘑菇,蘑菇菌渣种植无公害农作物。
④推广“鸡-猪-沼-粮”生态模式。一是发展龙王、地城养鸡循环经济示范区,即鸡粪发酵杀菌后喂猪,猪粪进入沼气池,沼液添加养猪,沼气用于炊事、照明和鸡舍增温消毒,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种植农作物。二是发展县农业科技园循环经济示范区,即在富民种猪场的基础上新建100M3沼气工程,猪粪和冲洗污水进入沼气池,沼渣、沼液用管道输送到园区农田,用于种植生菜、西兰花等无公害蔬菜,沼气用于猪场职工炊事、照明和猪舍取暖、消毒。
计划到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业循环经济园区15处,到2015年,建设高标准农业循环经济园区50处以上。在实现畜禽粪便污染防治的同时,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4.6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1、加强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污染控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优化化肥、农药结构,推广使用专用复合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制订禁止使用农药、限制使用农药和推广使用农药名录,确保高毒、高残留化学品远离农村环境。在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结合农时和土壤肥力水平,因时使用,因土使用,确保最佳的使用时期和最高的使用效率,以减少流失。
2、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推广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和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控制和消除农村“白色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利用途径,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避免随意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到2015年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推行农产品安全战略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阜南县位于黄淮平原南端,淮河中游北岸。阜南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光、热组合条件好,气候生产潜力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类型以砂礓黑土、黄潮土为主,质地良好,植物资源较多。土壤共有六大类,9个亚类,25个土属,91个土种。全县耕地面积10.13万公顷。现种植蔬菜面积达3.4万公顷,主要种植辣椒、芦蒿、毛豆、马铃薯、西瓜、甜瓜、大蒜、黄瓜、食用菌等,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秋延辣椒0.8万公顷,早春芦蒿0.2万公顷。无公害蔬菜面积已达666.7hm2,目前会龙“集辰”牌辣椒、柴集“丹绿”牌芦蒿、赵集“健生源”食用菌、“郜台”板鸭和王家坝毛豆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会龙辣椒协会等6家蔬菜协会,被确定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全年各类蔬菜总产量达90万吨,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国外。
为了进一步加快安全农产品基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以及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建设,应制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指导、标准化检测和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坚持以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绿色食品为先导、有机食品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做到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产品认证与体系认证相结合,争取每年全县设法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5万亩以上,产品认证2个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的比例达80%以上。
4.7土壤污染防治
1、系统调查,制定功能区划
开展对全县土壤调查研究工作。环保部门会同农林部门加快完成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工作,制订土壤质量标准、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保护利用规划。
2、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示范工作
针对不同污染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示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范,探索成功的修复模式。
3、土壤利用和保育相结合
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通过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4.8秸秆资源利用
1、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
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季节性的秸秆禁烧组织管理体系,坚持实施禁、导两手抓策略,特别是在夏秋收获季节,组织基层干部和专门人员进行禁烧巡查。一方面要按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在禁烧区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监督、奖罚措施;另一方面要花更大的精力加强对废弃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农民积极利用秸秆资源,变废为宝。到2015年,全县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重点推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有: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广泛适合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秸秆利用模式。重点抓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大力推广应用机械粉碎秸秆全量还田、麦田套直播稻秸秆全量还田。全县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应保持在稻麦油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直接还田量要保持在稻麦油秸秆总产生量的50%以上。
二是大力推广秸秆饲用技术。大力实施秸秆氨化、青贮、微贮,实现玉米、豆类、薯类等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以秸秆为部分原料的混合饲料产业化生产项目,开辟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
三是推进和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关注生物质能源开发的世界新潮流,从能源产业的战略高度和能源产品的新视角审视秸秆资源价值,坚持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向,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工程。力争在规划期内兴建1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
四是鼓励和扶持秸秆加工开发项目。根据材料市场发展和技术进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步,积极探索生产装饰板材、一次性用具、包装材料、手工艺品等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选择一些科技含量较高、无污染或环境污染很少,产品和市场定位明确,便于产业化生产,具有较好的产业链拓展性的项目,开展试点工作。
4.9绿化造林
1、居民区绿化
充分利用本地乡土树种进行村口、道路两旁、不布置建筑物的滨水地区、不宜建设地段及房前屋后、庭院进行绿化,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符合自然生态和景观要求。有条件的镇村可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公共绿地、草坪和居民广场,县城所在的鹿城镇可实施城乡一体化绿化方案。
2、开展农田林网建设
完善实施农田林网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坚持林业化、生态化造林方向,推广乔灌草立体林网结构,合理进行林网更新。
3、加快国土绿化步伐
开展宜林荒地、荒滩绿化造林和生态修复,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并对植被遭到破坏的地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发“三边四荒”,利用蒙洪洼、谷润陶低洼地和部分低产田及沟河堤坝宜林地,建立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形成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通过一系列造林活动,实现以村落(庭院)绿化为“点”,路渠溪河绿化为“线”,农田林网绿化为“带”,林业产业基地为“面”,构成点、线、带、面一体化,功能相互辐射的农村生态绿化新格局,树立自觉保护和改善生态的新风尚,整体推进村容村貌。
力争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面积达到25%以上,村庄绿化达30%以上。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第五章 规划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
5.1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重点项目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安排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改变农村面貌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内容。
根据上级下达的规划编制及规划项目报送要求,列入规划上报申请专项资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应满足以下条件:
1、以行政村为治理单元,经过综合整治,1-2年能见到成效;
2、优先考虑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媒体关注、领导重视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流域、区域内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及列入省、市、县、乡级人民政府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村庄;
3、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庄河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等;
4、申报项目安排要合理,投资不宜过大,近期项目要明确资金来源。
列入规划上报申请专项资金促进生态示范创建的村镇(乡)应在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后,没有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方面的投诉或反映。
依据上述要求,结合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分年编排上报规划投资重点示范项目计划。
本规划拟定规划时限为2008-2015年,共编排上报重点示范项目76个,其中:2008年安排重点示范项目6个;2009-2010年安排重点示范项目20个;2011-2015年安排重点示范项目50个。
(详见规划附表)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5.2规划重点示范项目投资估算
据估算,规划期优先建设重点示范项目76个,静态总投资约33735万元(详见汇总表)。其中: 1、2008年安排重点示范项目6个,规划投资1665万元。详见附表1《2008年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申请项目汇总表》 2、2009-2010年安排重点示范项目20个,规划投资9100万元。详见附表2《2009年—2010年拟治理村庄投资估算汇总表》 3、2011-2015年安排重点示范项目50个,规划投资22970万元。详见附表3《2011年—2015年拟治理村庄投资估算简表》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申请专项资金、项目村镇自筹和地方政府配套等渠道解决。
5.3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重点示范项目汇总表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示范项目具体详见本规划附表
1、附表
2、附表3。
附表按实施时序分年罗列,近期项目表中明确了建设项目所在村镇的名称、主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预期目标、进度安排、建设投资等项目基本信息。以提高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可操作性,使建设目标、任务具体化,实施措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并尽量将任务分解到各村镇和有关部门。35 第六章 责任分工与保障措施
6.1 责任分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环保、农林、农机、建设、水利、卫生、交通、城管、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1、环保部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编制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和考核,会同农业、水利等部门搞好全县农村水、土、气、声环境质量基础资料调查和动态监测、饮用水源保护,以及农村工业污染和人居生活污染的监督管理,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和教育。
2、农林、土地等部门负责生态农业建设,指导“三品”基地建设;农业面源(秸秆、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污染防治和农村河道、道路和村庄绿化,指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沼气“一池三改”工程;编制耕地质量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3、农机部门负责机械化秸杆还田,家用秸杆气化机具的示范和推广等综合利用工作。
4、建设部门负责指导编制村镇建设规划,促进居民向社区适度集中,实施适度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适宜农村的生活废水、污水处理方式,建立适宜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
5、水利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和农村改水工程,并会同建设、环保部门加强河道、塘坝水源保护。
6、卫生部门会同农林、建设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作。
7、交通部门负责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建设。
8、科技部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9、财政部门负责整治工作的经费安排与使用监管。6.2 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具体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安排专人专职负责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地要建立村镇行政负责人为首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乡镇至少配2名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环保管理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乡镇和村环保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本辖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切实加强考核监督。明确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的工作职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业绩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环保专职人员工作责任制,专职环保人员的考核收入必须与工作业绩挂钩。要鼓励村镇居民进行社区环保工作的监督、举报,制订奖惩办法,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一是完善农村环保规章。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卫生管理的有关制度。根据条件制定农业投入品控制、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农村河道、村容村貌和农村工业污染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使农村环境管理步入法制轨道。
二是加紧制定配套政策,特别是各种经济激励政策。主要有:按照整治效果对企业和农民的后奖励和后补助,对环境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业企业在土地利用、信贷和税收管理、从业人员就业和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扶持鼓励政策,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公益型基础工程项目的优先和高强度财政扶持,对相关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的立项政策倾斜,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财政支持倾斜等等。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和环保机构,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基层环保机构管理能力建设,37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建立村镇专职监管员队伍,配置必要的设施条件,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农村环保执法体系。
3、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坚持环保投入优先的原则,按照规划方案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县财政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奖励引导资金,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采取各种行政措施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拿出部分公共积累和乡镇财政资金对环境治理项目予以支持和补贴。
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广泛吸引各种本地资金、区域外资金、乃至国外投资者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项目。要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逐步推行污水、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产方付费制度,按照“谁受益,谁出资”、“谁服务(治理),谁收费”的产业化运营法则,建立起市场化的环保产业经济秩序。
4、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围绕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阶段性任务,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杂志等主要媒体,采用专题节目、专题活动、知识竞赛、节日游园、文艺演出、新闻报道、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街道、村镇等各个社会层面,对城乡社会各阶层开展全方位的生动、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要重视对在校学生的环保教育,不断提高民众生态知识水平,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加强对政府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干部的知识和技术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相关知识、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在农民和农村个体经营者当中开展生态环境新技术的教育推广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环保知识,传授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他们环境友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变成农民致富发展的途径,为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奠定基础。
5、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指导农村环境管理不同范围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全县性和区域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根据风险的危害程度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成立各层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职责配置和协调机制设计和处理要求,配备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规定应急状况下的报警通讯方式、统一治理方式和相应的交通管制,落实可以依托征用的社会设施,制定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加强对应急处置队伍的技术培训,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础工作的日常检查和工作考核。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篇2
关键词: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2010 年9 月, 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10—2020) 》, 它是第一个将城市的空间模式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发展与变革的试行规范, 促使城镇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过渡[1]。但是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城市蓝皮书: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 8》内容中写道, 截止到2014 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 8% ; 预计到2020 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 ; 远景2030 年将达到70% 左右的城市现代化目标[2]。那么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的20 年内,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现阶段中国人口低出生率和低增长率导致人口老龄化, 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 各地随即推出多项政策鼓励生“二胎”, 这将造成城镇的总人口不断上升。纯粹的“存量优化”满足不了这种形势下的城镇发展建设, 因此,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 我们更需要将“空间增量扩张”与“土地存量优化”相结合进行寒地新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1 寒地新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我国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 “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其中农村建设一直是规划和管理的棘手问题, 例如由于农民自身素质还不是很高, 使得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 可以随意拆建且乱占耕地和林地, 甚至破坏原有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址; 村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 各级道路狭窄、商业配套不完善、市政公用工程还未普及化、照明亮化不够等, 影响着村民的日常行为活动和村庄的人居环境质量; 由于寒地村庄在气候、日照、风向、降雪方面的显著特征, 导致极度缺乏休闲娱乐的公共绿色空间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往市中心进行迁移, 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孤独的老人和小孩。从村庄建设的角度来看, 这种行为虽然一方面对城镇化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但同时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废弃房、危房、闲置房, 也就是所谓的“空心村”和“睡村”村庄空间形态 ( 见图1) 。
2 “扩张”与“优化”协同发展下的村庄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2. 1 “扩张”与“优化”协同发展理念
所谓“扩张”是指“外生型”的增量扩张。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和“二胎”政策的放行, 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规模必然会呈现出不断向外延生的趋势。因此, 我们需要明确新农村的发展方向来科学地制定整治计划, 这也是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 即寻找高效益的土地来进行村庄的规模扩张, 运用现代化的城市设计方法来突出寒地村庄的自身特色。但是单方向的增量扩张新农村整治道路是行不通的, 它还需要另一只“无形手”———“内生型”的存量优化来协同整治。
这里的“内生型”存量优化, 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土地集约更新与利用的规划理念上, 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提出的“多规合一”“规土融合”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为了满足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以土地集约更新与利用理念为基础, 结合土地集约综合评估体系 ( 见图2) , 实现空间形态优化, 控制村庄用地性质的随意变更, 从而提高整个寒地村庄的人居环境质量。
2. 2 循序渐进的“针灸疗法”
在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里, 如果某个器官过度消耗或者逐渐减弱, 能量循环系统就会变得不正常。因为经脉中某处产生了堵塞, 必须借助外界来进行打通, 而通过“针灸法”可以使其恢复正常[3]。这个原理在寒地新农村的整治规划中亦适用, 这些脉络可以比喻成道路系统、工程管线系统、配套设施系统、绿地系统, 并且也有主次“脉络之分”。不过在进行针灸疗法之前, 笔者认为前期还需要进行“放血疗法”———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血管, 使其流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法[4]。该疗法主要针对于“睡村”, 首先, 我们需要对该村进行彻底的调查研究, 充分利用相关调研数据来分析现状土地的利用情况。其次, 对于那些闲置了很久的房屋以及破败的房屋进行拆除, 一定的放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即铲除废弃房、危房及闲置房, 腾出更多的空间进行土地集约化利用。
2. 2. 1 村庄道路系统适当优化升级或路面拓宽
村庄的道路多为2 m ~ 3 m的村道, 勉强满足两辆车的通行能力, 所以对村庄道路系统的“存量优化”也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对村庄的各级道路进行交通综合效能评估, 针对那些已不能承载现有车流量和满足基本道路服务水平的, 提升其道路等级。考虑到寒地的冰雪特点, 村庄道路宽度应比南方道路宽度增加1 m ~2 m, 以便于冬季积雪的堆积。此外在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路口, 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交通信号灯进行导流与疏通。
2. 2. 2 废弃房、危房、闲置房的整治改善
由于传统的观念和经济的相对落后, 农宅分布较为分散, 建筑立面也是各有特色, 和谐感较弱。大部分的废弃房、危房、闲置房致使道路不通畅与人居环境恶劣。因此, 我们应逐步进行“针灸疗法”, 先将废弃房和危房进行强制性拆除, 随后对于闲置房进行保留、改建或者拆除。逐步打破现状的村庄格局, 并联系村庄的上层次发展战略规划对土地进行集约更新和利用。例如针对综合效益评价较高的土地可以发展商业或者建设企业; 而综合效益评价一般的土地可用来发展农业或者工业。
2. 2. 3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燃烧秸秆、大量的牛粪和木柴, 能源利用效率低且对寒地人居环境破坏严重,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集中供暖或者提供一些太阳能蓄能装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排水体制, 有些农村的房屋外观虽美丽, 屋后却污水流淌。我们可以根据污水量采取明沟和管线相结合的整治措施或者建设氧化塘和垃圾收集点。
2. 2. 4 疏通村庄的绿地景观天际线, 优化出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寒地村庄的广场不宜过大, 应以若干小游园连续成群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主。将现有的自然景观结合当地寒地文化特色形成一个高效益的公共空间, 例如冬季灯盏、小型冰雕展览等, 并促进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寒地地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以转变村民对冬季的寒冷感和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5]。
2. 3 政策优化设计与建议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使得城乡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 同时村民对于村庄的建设也是有心无力, 首先, 应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才有足够的资金推行政策。“村民出力, 政府出资”共同把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秩序地进行。其次, 搞好试点, 逐步推进改造模式, 对于扩张的新增土地, 需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管理, 避免乱占用耕地与林地进行大规模房屋建设。同时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也有利于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合作, 秉持“以人为本, 多方协调”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拆迁过程中的整治问题。最后, 当地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转变农民“宅基私有化”“墨守成规”等传统观念。
3 结语
新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还没有较为完整的政策评估体系, 而且村民的建设意识不强烈, 因此适当的增量扩张和土地存量优化相结合的“针灸法”更符合寒地新农村整治。这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任务, 我们应坚持结合寒地乡土特色文化, 基于土地集约综合评估体系和村民参与提出的宝贵意见, 确定土地是迁并、新建还是在原地进行改建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也有利于政府与群众更好地协调和平衡公共利益, 从而系统地、科学地、可操作地指导寒地新农村整治规划。
参考文献
[1]周婷婷, 熊茵.基于存量空间优化的城市更新路径研究[J].规划师, 2013 (S2) :36-40.
[2]中国社会科学院http://cass.cssn.cn/yuanlingdao/lingdaohuodong/201510/t20151016_2498170.html.
[3]蔚枫, 睿智.基于针灸学原理的旧城更新规划方法浅析——以宜宾旧城滨江带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J].室内设计, 2011 (1) :37-40, 59-64.
[4]娘毛加.浅述藏医放血疗法理论基础[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 (3) :29-30.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篇3
关键词: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16-3
0 前言
近年来,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央和地方集中投入大量涉农资金支持农村建设,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中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现已被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正式写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土资源部2009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已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农村土地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项土地整治资金,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也是支农惠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当前的工作思路已经由单一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向“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转变,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已是应时之举。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笔者谈点粗浅建议。
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突出土地整治的综合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基础,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涉及到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是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完成新增耕地的同时,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引导和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调动和释放农业生产力。通过农村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有利于提供农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合理流动,互补互助。四是拓展了城乡经济发展空间,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节约出来的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另一方面,按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原则,规范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将农村节约的土地安排城镇建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这就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对耕地整治、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突出土地整治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重点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上做文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对村庄废弃地和腾退的宅基地合理开发利用,或复垦还田,或进行公益事业建设,或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依法依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让农民参与经营和开发,同时考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增加建设用地流量,使农村一部分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用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
2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发挥整体协调功能,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土地整治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整体性很强的工作,这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在进行整治过程中要体现整治部门、整治手段、整治理念的综合。各级政府要牢牢把握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多听农民意见、多请农民参与、多让农民受益,立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增地、增产、增收。各个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根据业务分工,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工作,各有侧重,落实领导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把任务真正落实到实处。
3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是根本
土地整治其核心任务就是正确处理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改善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目的,并取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是土地整治的基础,只有长期平均产出大于投入,土地整治才能顺利进行并良性发展下去;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的保障,只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容纳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土地整治的成果才能得到长期巩固,土地整治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社会效益是土地整治的支撑,在土地整治前要广泛征求社会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充分考虑和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虽然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长期来说是一致的,但短期内却有可能发生冲突,如短期内为增加耕地面积而破坏林草植被,导致生态失衡;为求规模经营不顾农民意志强行集中田块,破坏农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等。因此,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应该立足长远,以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为原则,做到经济上有效、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可接受,尽量发挥三大因素的最大效益。
4 规范管理、严格实施是保证
土地整治要走向正轨,必须以管理的规范化为基础。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尤其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管理,把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作为土地整治的目标和立项依据。同时加强对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争取做到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要根据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整治的技术标准。最后,要根据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坚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土地整治。
5 经济产业化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是资源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土地开发整理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新思路、新办法。在政府资金有限、国家投入机制未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综合整理和优化配置,实行土地资源开发整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产业化是我国土地整治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土地整治得以规范运作的重要保障。通过产业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运作的灵活性,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宽土地整治的融资渠道,社会和私人资本的进入将为土地整治注入新的活力。多重投资主体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关心将促使他们更为关注整治项目的运行效益,进而促进土地整治立项、规划、施工管理和后期运作的科学性和規范性。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土地整治的最终目标。
6 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是做好此项工作的保障
农村土地整治政策性强、影响面广、敏感问题多,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障。由于我国目前的土地整治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项目运行和管理上,还缺乏比较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土地整治立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既是土地整治项目自身不断完善的需要,也是整治项目得以规范运作的必要保障。通过制度、立法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可以鼓励社会和私人参与土地整治,同时提高投资者的安全感。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的立法与制度建设,以促进土地整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持续发展。
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建设,使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可研编制、项目申报、会审、评审、项目入库、规划设计、预决算审核、投资计划、工程招投标、施工管理、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项目后期管护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流程,使此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7 规范土地整治的运作模式,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基石
土地整治的目标决定了土地整治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它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而且土地整治覆盖面广,所需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巨大,仅凭个人、单位、地方政府的力量很难顺利完成。因此,土地整治切不可各自为政,土地整治工作应该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按照整体性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布点,合理分配整治资金,土地整治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下去,发挥土地整治的最佳效应。
7.1 统筹规划,规模整治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县城、中心镇建设以及产业聚集、村落分布、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实行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规划中注重保持农村特色,防止搞成一个模式、千村一面。在规划基础上,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避免村庄改造“零打碎敲”。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尽快编制村庄建设用地规划,进一步细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在规划中对每个村庄的建设用地(包括旧村区和新增建设用地区)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农村建房用地合理布局。新农村建设应采取迁村并点和产业园区合并的方式,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另外,新发展的乡镇企业要严格限定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划定的地域范围内,杜绝随意占用耕地现象,要改粗放型经营为企业聚集、资金聚集及产业聚集的集约化经营;要积极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另外,新发展的乡镇企业要严格限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划定的地域范围内,杜绝随意占用耕地现象,要改粗放型经营为企业聚集、资金聚集及产业聚集的集约化经营;要积极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对现有布局分散零乱的乡镇工业用地应进行认真地清理和整治,使其集中布局,形成规模,并挖掘其巨大的存量用地潜力。
7.2 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涉农资金,形成支农合力
土地整治涵义广泛,内容多样,涉及到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交通、建设、财政等多行业、多部门,此项工作只有在多部门的密切合作下才能搞好。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支农资金总量相当大,多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一块惠民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职责不明,各自为政,导致资金重复投入,利用率低,浪费较多。例如在农村道路建设中,有些项目区中已开通交通部门的“村村通”公路,但在土地整治项目预算的编制中仍涉及到这部分道路的施工费用,以此套取国家资金,造成资金的重复投入,利用率低。如何保障这一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土地整治工程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综合效益,如何确保各项中央支农资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建立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国土部门提供平台、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完善、实施好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使之相互协调,形成支农合力,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真正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实现富村强民。
7.3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土地综合整治不搞一刀切、千篇一律,因地制宜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对于原村庄占地面积大、土地闲置率高的空心村,实行原村庄拆旧建新,通过旧村改造最大限度的减少闲置土地,节余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对于地处边远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区、风景区等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居民点,实行整体搬迁提升,把村庄搬迁到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适宜定居的区位,对原有村址进行复垦,节余居民点用地用于城镇建设。对于远离城镇、居住分散、自然村较多、工副业不发达的村庄,实行偏远农区中心村定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集中建设中心村,强化水、电、路、气、医、学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村庄综合整治,小田变大田、小村并大村,实现村庄集中居住,产业向园区集中。
7.4 资金整合,市场运作
集中整合资金,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等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惠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激发市场投资活力中“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坚持市场运作,本着“取之于土、用之于土”原则,对增减挂钩项目形成的土地级差收益,全部用于拆旧村居的农村住房建设及土地整理复垦,缓解资金压力。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企业带动、能人垫资、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进一步拓宽土地综合整治投入渠道。集聚集约,城乡统筹。着力推动農村人口合理集聚,把土地综合整治与培育中心镇、中心村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村庄布点,建成一批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对经济发达地区依托工业企业和集体经济,通过整理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抓住农民新建房屋的机会,将新建农房建到规划点上,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村庄。着力推动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实施大规模村庄合并、拆迁和改造,对宅基地、废弃工矿用地、废弃采石场进行复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缓解用地压力。
7.5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维护农民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必须把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土地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好事要办好,要落到实处,必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依法规范、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整治,并使广大农民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和整治后得到更多的实惠。比如在撤村并点、旧村整治、“空心村”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确保农民真正受益,实现安居乐业。
7.6 要加强监督管理
从规划执行、预算编制执行、工程招投标、财务监督、工程监理等环节入手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要严格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做到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规程检查验收。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设计要求和预算批复实施建设项目,不得擅自更改项目内容、增减项目规模和资金投入。进一步理顺项目实施运行机制,确保项目实施的良性运转。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监督、管理和实施职责,实现项目管理、实施、监督三权进一步分离,分级负责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强化,保证项目实施中的资金安全和项目施工的运行安全。要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的追踪问效机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对项目实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项目所在县(区)应成立项目建设专项督查组,并邀请当地农民群众代表参与督查。建立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和奖惩制度,对在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组织管理有力、工程进度快、建设质量高、资金管理好、群众特别满意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推诿、弄虚作假、资金和项目管理混乱、不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或项目建设质量差的单位及相关人员要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7.7 要加强工程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生命,事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实现土地整治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力打造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7.8 加强基础建设和技术指导,推进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加大技术指导和审核把关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土地整治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管理体制,切实保障机构、人员、经费到位。
7.9 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发挥宣传标语、宣传册、宣传栏的作用,加强对土地整治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的宣传,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项目选点、方案制订、规划设计、实施建设、项目验收、成果维护等全过程尽可能让项目区村民参与并让村民行使相应的权利。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一举多得、利国富民的好事,又是一项开拓性、前瞻性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重而道远。它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和新的平台。随着它的逐步实施,必将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
[3] 赵庆利.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促进城乡发展[EB/OL].资源网.
[4]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加快实现找矿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6-8.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篇4
为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干净、畅通、整齐、和谐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区开展为期一百天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遵循标本兼治、建管并重原则,坚持大街管死、小街严管、严管重罚,大力整治市容环境,搞好城区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动全民参与,在全县掀起一个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达到基本根治城区脏乱差、提高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的目标,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使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建设秩序明显转变,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市民行为更加规范,塑造干净、畅通、明亮、绿化、整洁、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整治范围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范围是:东至桦枥树、西至党马桥、南至二道河上庄子、北至凤凰山庄。
三、工作重点和要求
(一)全面治脏,净化城区环境,不留卫生死角,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渣土。
一是抓好城区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的保洁。道路凌晨普扫必须于早晨5点钟前结束,做到“灯灭路净”,白天要坚持巡回保洁,垃圾随产随清。同时,夜间要洒水冲刷路面,白天要洒水降尘,做到风吹车过4-
县政协各抽一名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政府办、创卫办、人劳局、发改局、住建局、水务局、财政局、工商局、环保局、教育体育局、经贸局、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大队、爱卫会、人行、城关镇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创卫办,王会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单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县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板报、宣传车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开展“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城市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逐步树立热爱城市、关心城市、宣传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意识,牢固树立建设和管理城市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确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严格考核。在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和创卫办将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认真考核,奖优罚劣,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在在全县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简报 篇5
数据显示:20**年,全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6.2%,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8.6%,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我省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全省生态持续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生态的改善,又为城乡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农村地区的群众,对环境变化感受最为明显。张来庆邻居介绍,现在不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而且附近河里鱼虾增多,“每天早上都被鸟叫声吵醒” 。高陂村“幸福的烦恼”,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年,全省共减少不合理施用农药300吨、化肥(折纯量)9.7万吨。与此同时,规模畜禽养殖污染也得到有效缓解,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夯实生态基础,环境治理才有了坚实的基础。20**年来,全省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处理)、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年出台的《江西省农村建房规划管理意见》,使农村建设规范有序、农村建房体量风貌管控有效、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有了制度保障。绿色生态、卫生环境、科学规范的住房建设,成为支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力支点。
环境综合整治使得江西城市品位快速提升——不仅为城市“洗脸”,更要为城市“化妆”。近年来,我省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同时,集中力量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污水、垃圾、扬尘治理,加大乱贴乱画、乱披乱挂、乱搭乱建整治力度,有序推进拆违拆临工作。同时,以污水处理设施、垃圾焚烧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速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城区美化、绿化,极大地扮靓了城市妆容。目前,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国家森林城市达到7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村民卫生素质、实现村容整洁为着力点,落实中央“以奖促治”政策,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使得农村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创建活动全面展开,整治后的乡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村庄风貌整洁优美、农民素质整体提高,全面完成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工作各项指标任务。
三、主要任务
2010年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为各乡镇及涉农街道,包括坪塘镇、含浦镇、莲花镇、雨敞坪镇、天顶乡5个乡镇67个村(社区)及8个涉农街道25个村,今年主要任务如下:
(一)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严格按照《长沙市岳麓区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岳政办函[2010]14号)和《岳麓区2010年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岳政办函[2010]21号)的要求,各乡镇和辖村街道办事处的所有村组和农户按“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集中处理或“户分类减量、村分类利用、少量镇中转填埋”的分散处置模式,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
(二)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乡镇建成区(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0%;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农村行政村比例不低于35%。年底前完成莲花、雨敞坪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在莲花、雨敞坪镇各建1个村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点。
(三)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严格按照《长沙市岳麓区2010年畜禽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岳政办函[2010]20号)要求,禁养区(四镇一乡以外的区域)内一律禁止进行任何养殖生产,并对已存在的养殖场(户)实行无条件关闭取缔;限养区(四镇一乡所属范围)内实行限制性养殖和畜禽污染物总量控制,并根据城市开发进程逐步退出养殖业;一律不再新建、扩建、改建任何规模化养殖场。对限养区内不符合环评要求、用地手续不合法、治理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养殖场实行关闭取缔;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实施污染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四)整治农村工业污染。组织开展一次农村工业污染专项执法行动,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保障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通过全面排查摸底,确定整治重点;通过严格执法,促使影响和干扰农村群众生活、工作的污染源进行整改或搬迁;通过加强宣传,努力营造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保护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划定比例不低于40%,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和保护标志。保护区范围内农户生活污水实行全治理。
(六)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定期监测工作,定期监测水源数比例不低于5%;组织开展农村空气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期监测试点。监测数据和有关记录要建立专档备查。
(七)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生产沼气、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等成熟的综合利用技术。村域范围内秸秆合理堆放,禁止露天焚烧或抛河等现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
(八)启动“三全”试点。在莲花镇开展污水全收集、垃圾全处理、裸土全绿化试点工作。
(九)落实中央“以奖促治”项目。中央“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考核验收评定为“较好”。
(十)开展生态创建。一是创建环保先进乡镇。对照《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创建环保先进乡镇有关规定>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132号)》中长沙市环保先进乡镇考核指标,完成坪塘镇、含浦镇、莲花镇、雨敞坪镇、天顶乡5个环保先进乡镇创建。二是创建生态村。按照《湖南省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或《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2010年在四镇至少创建3个省级生态村,雨敞坪镇新卯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十一)健全环保组织机构。各街道、乡镇要按市、区政府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级环保组织,明确分管领导,设立环保办,配备1-2名环保监管员及基本的环境监察监测设施;各企业、村、社区要有一间环保办公室,至少配备1名环保监管专干。
(十二)开展环保知识培训。
1、环保知识要进入区行政学校课堂,所有培训班必须开设环保专题讲座;
2、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委组织部和市环保局联合组织的乡镇领导干部环保专题培训班,以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环保意识和综合决策能力,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以奖促治”等各项环保政策取得实效;
3、其他副职及乡村环保专干培训由区行政学校和区环保局共同组织;
4、各村设立环保课堂,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村民骨干环保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十三)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知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二是通过开设环保课堂,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宣传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环保理念,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三是每季度组织农村居民参加“四清四洁”、“爱国卫生运动”等环保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消除生活陋习,营造全民环保氛围。
四、工作措施
(一)成立机构。成立岳麓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于新凡任组长,副区长张铁炎,副区长吴江,副区长苏春光,区政府副调研员李梦林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绩效考核办、区委宣传部、区行政学校、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农林水利局、区工业经济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局、区环卫公司、区国土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区爱卫办、乡镇及涉农街道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政府副调研员李梦林兼任办公室主任,区环保局局长刘菊娥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制定规划。区政府根据《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34号)和《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印发<长沙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的通知》(长发[2009]33号)精神,组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发布实施,统筹安排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明确责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责,齐心协力,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区政府办: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工作。
区绩效考核办: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
区委宣传部:负责及时宣传和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
区行政学校:负责将环保知识纳入区行政学校课堂,所有培训班必须开设环保专题讲座;与区环保局共同组织对乡镇及涉农街道副职、乡村环保专干的培训。
区财政局:负责按照市、区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文件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确保资金落实。
区教育局:负责农村中小学生卫生环保教育,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活动。
区建设局:负责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工作的质量监督。
区农林水利局:负责做好畜禽养殖场(户)退出和治理工作;推广沼气技术,做好沼气池建设服务;做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指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协助乡镇做好环保先进乡镇创建工作和莲花镇裸土全绿化试点工作。
区工业经济局:负责牵头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
区城管局:负责协助涉农街道、乡镇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区环保局:负责制定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协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工作;指导生态创建、环保组织建设、环保知识培训和环保宣传等工作。
区环卫公司: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指导、垃圾转运处置和保洁员队伍培训等工作。
区国土分局:负责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养殖场违法用地行为开展国土执法。
区工商分局: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无证无照污染企业进行取缔。
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对非法搭建的猪栏、猪舍等违章建筑开展执法行动。
区爱卫办:负责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对乡村垃圾处理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
乡镇及涉农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以目标责任书形式明确(见附表1-2)。
(四)强化督查。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方案要求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督查结果纳入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未完成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乡镇及涉农街道将在项目支持和资金安排上予以限制,并不予评优评先,不予评选“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十快乡镇街道”,降低考核等次,给予通报批评;对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则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及涉农街道要成立相应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由行政正职具体负责。乡镇要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强化措施、分步实施,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层面环保宣传教育,一是区委宣传部、区环保局、区爱卫办等部门组织集中宣传活动;二是各乡镇及涉农街道要利用各种媒体、开设环保课堂、开展环保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三是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宣扬环境保护先进做法和经验。
(三)加强部门联动。农村环境综合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协商、联合办公制度,强化联合执法,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确保全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提供资金保障。区财政、乡镇及涉农街道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大对上级下拨资金和相关配套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提供保障。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篇7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近年来, 农村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这也使得很多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水源污染问题, 为此,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农村环境问题分析
1.1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够
许多农村和部门都没有意识到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内涵没有准确的把握, 对工作方式也没有进行及时创新, 资源整合、设施维护、监测测评、 技术指导等问题都没有与农村实际相贴合。
1.2农村环保投入长期不足
农村环保投入的不足使得环保设施的覆盖率不够, 急需资金来改善。就目前来说, 在我国60多万个通过国家试点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中,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环境治理还处于空白, 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1.3农村环保基础薄弱
法规标准需要完善。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 在实际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 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排放标准还存在空白。农村环保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农村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不足, 农村环保科技人员匮乏, 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
1.4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滞后
在县级等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 许多县级或乡镇级别的环保部门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编制, 其监测能力和设备都需要升级, 这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重大障碍。
2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2.1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协调联动机制
在农村开展环保工作, 实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若是仅凭一两个部门的工作开展, 恐难完成, 这项工作务必在众多部门的统筹协调, 有效配合下方可顺利开展。要构建起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以及财政等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 成立环保工作组, 用以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对资源、信息等加以整合共享, 形成合力开展工作。另外, 要尽力发挥出环保部门的整体协调和监督能力, 环保部门在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大多均由资金投入, 针对各种污染治理也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充足的监测数据, 这些都使得环保部门在工作开展中具有了绝对优势, 再辅以农林牧渔等单位的积极配合, 必将会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尽量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行业已成型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 推广成功经验, 当然, 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以方法完善, 以更加有效的适应当地环境治理的需要。针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 要划出水源保护区和责任范围, 强化针对水源管理范围的监管, 对饮用水周边环境的整治也要实施更为有效的措施;针对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应当采用积极推进污水分级, 多元化处理方式, 对于规定减排的乡镇, 要建立起污水集中处理站, 城镇附近的乡村生活污水可并入就近城镇的污水处理管网一起处理;由于农村人口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加之遇到地理条件复杂的乡镇, 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建立起逐级污水处理设施, 以此来强化农村餐饮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水处理以及管理力度;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 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汇集以及无害化处理, 构建起相应的处理系统, 推行“按户分类, 各村集中, 乡镇运送, 县市处理”的模式。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交通不利, 因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 积极宣传并引导农村居民将生活垃圾加以日常分类, 当地减量, 合理利用。针对家禽家畜的养殖所带来的污染整治, 要规范养殖区域, 对特定的养殖范围加以严格监管;对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要强化工作中的评估和防范, 积极推行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在源头上加以防污, 综合整治, 扩大有机生物农药使用范围, 提升其效能, 尽量减小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
2.3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资金投入机制
不断拓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融资渠道, 加大其资金投入,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积极配合专项资金的投入, 为项目推进提供前期考核经费、组织经费、监测费用以及评估费用。第二要及时与财政、建设、交通、农业和水利等多部门协调, 鼓励他们参与农村环保整治, 并适当引入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4确保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长效运行和维护
在进行农村环境治理的整体规划时, 首先要关注农村防污设施的建立以及污染物处理站的运行维护等问题, 其中不仅有维护的措施, 还要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等等;对于选取何种项目, 采用什么样的处理技术, 不仅要充分考虑成本问题, 更要反复论证建设难度以及后期的维护投入;项目验收合格之后, 县级政府要立即进行资产转接, 根据当地城乡的建设特点, 进行设施管理上的权责划分, 规定管理责任人, 强化技术指导, 构建起全面的设施保养、检修以及运行上的规章制度, 根据各地切实状况, 以财政补贴为主, 结合乡镇自筹, 募集资金等方式来解决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问题。提倡第三方托管, 集中运营模式, 将农村环境治理的设施运作推向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夏玲, 吴勇.安徽省农村环境问题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篇8
1.科学谋划,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长春市粮多,秸秆多,畜禽多,粪便多,农村脏乱差的实际,制定下发了《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五整治、五提升”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到2016年,全市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70%,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中心城区环境清洁率达到100%。力争使全市绝大部分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重点实施4项措施。一是百村示范。重点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重点村72个,市级28个,全年完成建设项目199个;二是配套推进。集中整合10个部门11个农村环境建设项目,集中投入,配套推进;三是城乡一体。城区和开发区率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广“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队伍、日常保洁制度三个全覆盖;四是全域提升。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春、夏、秋三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县域所有村全面达到“三消灭、两建立”标准,既消灭垃圾围村、消灭柴草垛进屯、消灭“四害”;普遍建立环境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环境整治“门前三包”。2014年,全市投入环境整治资金2616万元,出动人力25万人,出动车辆6万台次,清运垃圾40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3万个,维修道路1700公里,栽花13万株,专兼职保洁员人数达到6529人。初步解决了“垃圾围村”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长春市获得省补资金3161万元,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16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配套推进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12个环境建设项目。建设农村水泥(油)路1000公里,绿化美化村屯50个,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新建农户科学储粮仓2.5万套,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8个,实施50个村环境连片整治,武装12个乡(镇)和120个村健身器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绿园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整体绿化美化工程,三年累计投入改善农村环境整治资金7780万元。德惠市沿102线布设了“一带十村”,投入1000万元进行了集中打造,建设农村环境的靓丽风景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3.加强领导,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一是统一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进一步明确要求:綜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突出重点整治内容,努力为农村农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二是会议推动。去年7月,长春市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召集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现场观摩7个县(市、区)和开发区,23个乡(镇),105个村。姜治莹市长亲自带队参观检查并讲话,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三是宣传引导。组织长春日报、晚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环境卫生春季攻坚战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宣传。并制作了专题片《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纪实》和宣传画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剪影》,系统展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四是推广模式。在实践中,长春市探索出多种长效管理模式,比如绿园区“城管下乡,城乡一体”管理模式;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九台市政府“政府扶持,农民参与,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农安县陈家店村“建农民新居,实行社区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积极推广,对全市面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五是部门联动。注重明确部门责任,分兵把口,形成合力。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印发了《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方案》,围绕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俗特色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开展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3月份,下发了《长春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方案》,对全年的整治任务明确部署,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会议精神,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做出努力。
【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推荐阅读:
阜南县农田水利规划06-03
阜南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01
浙江苍南县规划09-27
全南县城市总体规划图07-14
苍南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07-30
定南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专题07-16
桦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总结10-06
贵南县公安局06-09
莒南县教育体育局06-11
桦南县教育体育局局长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