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2024-07-04

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精选8篇)

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篇1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一.总则

(一)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学校管理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学校各学科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它是学校规范、发展的前提,又是教师成熟、成功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实施,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教学常规主要抓好教学环节中的备、上、批、辅、考、研。学校的教学常规坚持教导主任负责制,分管校长、教导、教研组长,教师层层落实,严肃规范、认真落实、常抓不懈。为真正实现“常规管理促课改,常规管理提质量”的教学管理目标,结合市教育局“四考一评”细则,特制定本方案。

二.计划

(一)教学计划包括教研计划、组教研计划、校本教研计划、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校本课程活动计划以及各部门工作计划。

(二)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指导思想2)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措施3)主要活动安排

(三)各计划原则上每学期制定一次,经集体讨论定案,在开学时经部门领导审定,执行。以学校统一规定上交。

三、备课

(一)基本原则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深入、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包括口语交际、作文课、复习课)。

2.备课必须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本,从宏观上明确本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微观上必须明确每一课时的目的要求、任务和具体内容。备课内容要坚持做到“十字诀”: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深究(深钻教材,把握意图)——重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解(理解教材思路,预测环节问题)——切实(切合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

3.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每一课时应传授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取“联”、“析”、“化”的态度。即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班级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切不可“陈案再现”。

4.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教法和学法。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激励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人。

5.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整洁,条理清楚,能指导上课,不搞形式主义。教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有教学过程(包括设计的问题),有板书设计,有练习设计。教学目的,要包括“思想教育”、“双基要求”、“能力培养”三部分。学校建立教案检查评比制度,每学期定期检查两次,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由教导处负责检查。

6.写好每课教学反思和单元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二)具体要求

1.教材研究:包括对教科书、教学大纲、习题册和有关教参的研读。明确本课地位,了

解本课内容在以往教学内容中的逻辑起点,确定详解的重点、难点和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外阅读)的部分。编制本课习题,提出课外辅助读物。

2.学生研究:了解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状况,以及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所具备的能力,以采用科学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3.教法研究: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特点(或风格)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讲授、提问、问答、活动等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预先的工艺设计,方法采用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的兴趣。

4.课堂组织(结构)设计:在实施即定教学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对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进行预先设计,包括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参与在时间和空间(内容)上的比例,教与学活动的结构等。应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比例和次数。

5.课件制作:课件主要是指电脑软盘或光碟,课件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课件设计应包括教学过程主要的文字、制图等,以光碟为载体的课件应包括教学过程主要的文字制图、音响、动态画面等。各学科应积极推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

6.教案编写:教师应将上述要求在授课前一周编写成授课教案,教案可根据各学科特点编写,但必须全面反映教学过程。必须作好因各种客观原因致使无法使用教学设备的应变准备。

7.教学材料或教具准备:教师必须在授课的前一日准备好教具(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等),演示实验应在课前至少要完整地模拟操作一遍。需使用电教室、实验室的课,教师应在前一天书面报告电教室、实验室安排。

四、上课

(一)基本原则

1.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形式,每个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2.教师上课必须准备充分,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得体。

3.上课前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目的要明确,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层次分明,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要照顾后进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要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贯彻启发性原则,尽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6.严格上课纪律,做到上课时不迟到,不会客,不接电话(特殊情况例外),不抽烟,不坐教,不拖堂。

7.尊重学生,偏爱后进生,不嘲笑、挖苦学生。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8. 注意教学卫生,随时纠正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培养学生读书写字“三个一”的良好习惯。注意教室的采光,通风,板书清晰,让最后一排学生看得清楚,尽可能不用冷色粉笔。

(二)具体要求:

1.要求上课前两分钟教师到达教室门口,应面向学生侧身站立,检查班级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或批评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上课铃响起,教师进入课堂走上讲台,班长或值日学生喊“起立”。教师在讲台上站定后,检查学生起立致敬情况,要求学生向教师行注目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然后再向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齐答“老师好”之后,教师向学生行鞠躬礼致谢。课堂礼仪过程虽然简短,但要求应严格,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如学生不符合要求,要进行教育,必要时重新组织。如果有本校或校外人员听课,班长在客人进入教室时,喊“起立,老师/客人——”,同学齐答“您好”,待客人坐好后,学生坐下。

3.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结束讲课,示意班长或值日生喊“起立”,待全体学生起立站好后,教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齐答“老师再见”。如果有本校或校外人员听课,教师应示意学生请听课人员先行,必要时鼓掌欢送。

4.教师讲授知识必须正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切忌“可能”、“也许”。

5.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6.教师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在课堂上必须使用礼貌语言、职业语言,说话注意身份,讲究语言艺术,把握好分寸感。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尊重学生人格。语气可以严厉,但语言不应粗俗,动作不得粗鲁,不得讽刺挖苦训斥学生,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不要占用教学时间过久地批评学生。要站立讲课(如遇特殊情况,如身体不适,应向学生说明,适当坐讲)。教师上课时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紧扣内容,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

7.教师必须管教管导,认真执行“学生课堂常规要求”,严格课堂常规纪律,搞好组织教学,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全责。对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情况突出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8.要十分重视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学生会学。要因材施教。

9.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精心组织,让学生善问。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意见。课堂提问题要精心设计,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避免提答案是“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问题,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

10.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

1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必须保证上课时间,教师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接待客人,不得迟到、早退、拖堂。上课不允许接听电话。课表系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不能随便调动。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违者按违纪处理。如确需调动时,须经教导处主任批准、教导处进行安排。教师因故不能上课时,必须及时请假,由年级组长和教导处安排调课或代课,未经请假不按时上课者,按违纪处理。

五.校本研训

1.全体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加教研、科研活动,每月集中学习、培训各两次,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教导处具体负责全校教研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教研组长具体组织本年级本组的教研活动,建立周教研活动日,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做到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三落实,做好活动过程考勤和记录,组织好集体备课、专题研究、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反思学习案例、教研课等。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参加所属教研组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领导分工包学科抓。

4.全体教师要经常深入课堂相互听课,共同提高。教师要主动听课,校长、教导主任每周至少听课5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同年级教研组可进行观摩式听课。所有听课必须有听课记录、评价和情况交换。上课有教案和教学反思。

5.学校或教研组定期举行专题性公开课,教师每年至少上一次汇报课和考核课,学校每月搞一次学科教研课和观摩课。主持者要组织有关教师认真听课、说课评议,执教者要认真准备、实践、总结。

6.教师要根据所教学学科,在学校、组教研专题基础上确定个人教改专题,跟踪实践,每学期都要写出教学专题总结。

7.科研课题实验项目要目标明确,要求清楚,计划性强,专人负责,定期研究,测试效果,横向对比,认真总结,推动一般。

8.对每位教师开课的全部材料及各种教学总结要及时归入教师档案。

9.有计划地开展评课活动。评课标准是:

(1)三维目标,要求明确;

(2)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3)教法灵活,善于启发;

(4)指导学生,思维活跃;

(5)体现主导,突出主体;

(6)基础扎实,技能提高;

(7)语言清晰,富有情意;

(8)板书规范,态度亲切;

(9)创造教育,创新学习;

(10)启迪心智,孕育能力。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及手段。

(一)作业布置要求:

布置好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必须十分重视,做到精心设计,要求明确,布置清楚。

1.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由教导处调控,要综合平衡并严格控制学生各科统一的作业总量。音、体、美、生活、社会、科学、综合、地方课程等一律当堂完成作业(调查报告除外)。工具学科完全按照《大连市中小学生作业量规定》执行: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准,其他年级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2.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富于思考,做到少而精,切忌多而滥,禁止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抄写作业,不得用作业处罚学生。

3.课堂作业要课内完成。课间、午后一律不留作业,教师布置配套作业以外的作业,作业既要注意深度,又要注意广度。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和分层次地布置统一比做与自主选做的作业。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4.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要规范化,要严格训练,封面空格栏要填满,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合格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错题要更正,但不要罚抄罚做,课外练习以基础训练为主。

(二)作业批改要求:

1.教师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批改符号要规范。

2.一般作业(除习作外)的批改反馈时间不能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反馈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反馈不超过1周。必做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选做作业的批改量不应少于总作业份数的1/3。

3.对学生作业有订正要求,典型错误有记载,并能及时讲评,查漏补缺。

4.教师必须亲自批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必须有重点地进行面批面改。

5.作文可采取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办法:

精批:数量每次三分之一。

要求:先通览后细改,加眉批总批。

略批:数量三分之二。

要求: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提示。

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

在精批中选准佳篇,在略批中择取共性问题,以供评讲。

6.要依照作业要求采取等级、简要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定。

7.要重视批改后的评讲,提高批改效益。

8.教师批改作业后写上批改日期。

9.教师批改作业的语言文字要规范、端正、清楚、正确,要使学生认得出、看得懂。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

10.学校建立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制度,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校每学期普查两次。

七.辅导

辅导是培养优秀学生和帮助后进生的重要的措施。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的重要步骤,它应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帮助学生提高为目的。

1.对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要及时补课。

2.坚持分层次辅导,要特别关心后进学生,有转差计划,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转化记录。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要有计划地“面导”、“面批”。多予个别辅导,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知识缺漏的学生。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后进生,要采取学生、教师、家庭三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确保学生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有扶优措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冒尖。

3.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每个教师都要有辅导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或专业讲座的能力。重视并加强有关意志、情感、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增强创新学习能力。

八.考试考查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

1.检查教学效果可采取考试、考查的两种形式。课堂提问,下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验属于平时考查,期中、期末考试属于考试,考查由各位任课老师组织,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统一组织。随堂测验不超过30分钟,单元测验不超过45分钟。

2.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控制考核次数,注重平时考查。严肃考风,严禁弄虚作假,严密组织命题、阅卷、登分、统计等考务工作,考试中要严密监考,凡规定上报的成绩不得虚报,对舞弊行为的要报学校严肃处理。

3.考核要有目的,内容要符合教学新课标、教学计划、教材内容的要求,注重知识和技能,不出偏题、怪题。基本题占70——80%,思考题(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包括综合性的题目)占20——30%。

4.阅卷评分(评等第)要公正,一视同仁,不感情用事。

5.考核后教师要认真地从卷面情况,试题的正误等方面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成文备案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包括:考试概括、试题分析、质量情况、改进教学的措施。找出教学中的成败。切实研究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措施。对学生评估成绩,要全面综合,考查、考试都有一定比例,一般平时成绩占10%,作业占1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

九.课外活动

1.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必须认真辅导,不能放任自流。

2.课外活动表规定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3.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学生活动,如兴趣小组、实验、参观、调查、读书会、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等等。

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篇2

就是要和睦共事。对一个家庭来说, 过日子讲求“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商人来说, 做买卖靠“和气生财”;一个地方、一个国家, 也是“和则治, 治则兴;争则乱, 乱则衰”。孔子曰:“礼之用, 和为贵。”荀子提出:“和则一, 一则多力, 多力则强, 强则胜物。”《孙子兵法》提出“全胜策”思想, 把内部团结、政治清明, 不战而屈人之兵, 作为上上策, 都体现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作用。校长要把“和为贵”作为学校班子建设的第一要素, 就是提醒教师在共事的过程中, 要“重和”、“维和”, 用心打造出和谐的群体, 这就需要每个成员都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和谐。人能走到一起, 携手共事是一种缘份, 是一件幸事, 大家工作一场, 能够友谊一场, 于人于己于事业都有好处。团结出成绩、出干部, 是不变的真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 人相处在一起, 磕磕碰碰的事是难免的。怎么办?关键还是在讲大局的基础上, 互相宽容。要把宽容作为一种美德, 有容事容人、不讲恩怨的雅量, 有相互谅解、坦诚相见的气度, 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要尽量多记别人的好处, 不吝啬去夸奖别人, 这样就能收到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的回报, 甚至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

2. 业为先

就是要事业为重。纵观古今中外历史,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 无一例外首先是事业的兴盛。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 揭示了一个共性的规律, 即兴业才能安邦, 兴业才能变强。就一所学校而言,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目前, 素质教育提得很响。但讲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升学。它与升学教育不是对立的, 但升学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人认为,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 不要分数。其实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也不是不要分数, 而是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考试太多、太滥, 分数至上、分数焦虑太严重, 理应控制考试次数, 控制过于张扬分数给学生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 校长要时刻抓住教学质量这根生命线, 只有质量提高了, 才会有社会声誉, 才会有好的生源和师源, 学校才能够向良性方面发展。

3. 安为福

这里的“安”毫无疑问是指“平安”, 它主要指的是身体安康, 工作安稳, 身体上要保重。健康不是一切, 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校长要提醒教师和学生, 一定要注意安全, 锻炼身体, 这样才有工作和学习的本钱。“安全重于泰山,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暑期到来之前, 要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专项教育。放寒假前, 要教育学生防止滑冰落水, 春节开展防止鞭炮炸伤等教育。学校要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伙房、小卖部进行卫生检查, 防止出现腐烂变质食品, 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春秋两季传染病流行时, 要加大消毒的力度。同时, 对学校的保卫人员要加大管理力度, 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注重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 适当安装一些探头以及其他监控设备也很有必要。另外, 积极协调公安、心理研究等部门定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4. 民为本

就是要权为民用, 执政为民。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召开的记者会上, 温总理有一段很精彩的开场白, 值得我们大家铭记, 这就是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一切属于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归功于人民”。中国古代的贤明君、臣常念“民本思想”之经, 大家熟知的宋代范仲淹在他失意的时候, 仍感慨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世名言, 以至被后人当作为官准则, 我们学校的校长, 应该比封建官吏的境界更高。校长要特别在意能为群众办多少实事, 要通过会议、听课等各种方式, 从中听取身边教职员工的意见与建议, 搞清他们在想什么、盼望什么、反对什么, 力求把他们的呼声当作校长治校办学的第一信号, 以此集众人之智慧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特别要在意自己在教师的口碑怎么样, 在离任的时候也能让广大教师怀念你, 那才是最大的成功。不要到自己离任之后, 老师们提起之后咬牙切齿, 甚至发狠要把你送进司法机关。如果是这样, 你就是一个彻底失败的校长。

5. 读为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读哲理使人深刻。博览群书, 如站在思想巨人的肩头, 能洞察万物, 见地别具。校长应懂得只有读万卷书, 管理才能有神。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 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 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因此校长:一要读教育经典, 二要读教育报刊, 三要读人文书籍, 四要读边缘学科, 五要读历史地理。这样才能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 才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 才能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教师、学生。读书, 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 强化你的人格魄力, 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影响教师、学生。也就是说校长要多去读书, 以研究的态度去学习, 把学习看成是发展的动力, 去实现智慧的积累与提升。

6. 写为趣

校长要养成一种多动笔的习惯, 把听到的、看到的、悟到的有新意的东西及时记下来.这样就会“日久生智”。古人说过:“做学问之道, 不光要吃得进, 还要吐得出。吃是读, 吐是写。”一个校长不能只会读别人的文章, 也应学会从自己体会最多、感悟最深的地方去动笔。动笔写文章, 不仅可全方位搅动校长的管理思想、创新思维、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和写作激情, 更可通过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以写促教、以写促管去快速提升校长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41本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学生阅读的作品, 他的治学经验和治校智慧, 至今仍令人称道。这启示我们:校长应懂得多用笔去生成自己的智慧。

7. 悟为风

校长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 更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 而是从他们鲜活的教育管理生活中来, 从教育实践中来, 从教育反思管理与研究中来。可是有的校长辛苦干了许多年, 工作就是上不去, 原因不是不敬业, 是工作中缺乏悟性。有悟性的校长注重在“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的同时, 寻找自己的“管然后知不足”;把管理的着力点放在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上, 放在服务于师生的发展上。一个人, 只有善于醒悟, 才能不断进步, 不断发展。有这种好习惯的人, 一定会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 不断地产生新的思路和措施, 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优化, 更加系统, 更加科学, 更加有效。校长要养成这种好的习惯, 反思是一种优秀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也是一种很实用的行动研究方法。善于反思的校长才有可能是一个能够完全成功的校长。

8. 先为荣

校长要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 勇于突破自我。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一日千里, 办学竞争也日益激烈, 所有的学校都在进步都在发展, 学校之间的互相交流也频繁了, 加之信息时代信息和方法的传播快速, 所以, 只有不断地坚持创新的学校, 才能使自己永立前锋。当然, 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 也不是任意的改动。校长的办学创新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基础, 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寻找新契机。创新需要科学的策划。教育策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 以及应优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脱颖而出并且正在异军突起。通过教育策划, 校长可以对学校的总体或者某一项工作的具体定位、发展战略、运作策略和模式等等, 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设计和创造性谋划。完成一项教育策划方案, 进一步实施完成这项工作, 校长在充分运用自己的办学智慧的同时, 也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和完善。

9. 谦虚为先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 篇3

一、在教学常规管理的观念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

1、弄清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质性内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即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2、弄清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是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据此,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教学。

3、弄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立足点。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二、在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上创新

要使新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必须通过在职培训来实现。

1、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管理者应创设学习氛围,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组织教师在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侧重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可采取培训、讲座、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3、实行拜师制度。每一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负责承包一位初级职称的教师,并按要求履行好各自的义务,每年评选“最佳师徒”。

4、开展专项基本功培训与比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如具有学科特点的演讲、现场教学评优、现场教学论文、现场制作课件等培训与比赛。为确保培训的效果,应采取以考促训的方式,制定培训检查机制,对培训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并与评先奖优、晋升职称挂钩。

三、在开展专题教育科研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它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没有教育科研,教学没有活力,教学质量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1、制订教研规划,完善课题方案。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应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形成“全面、实在、灵活、有效”的特色,围绕教改实验确立研究课题。如教育要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怎样体现人文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怎样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怎样体现开放、创新等。

2、抓住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在能否规范操作行为,坚持不懈进行研究实践。因此,要重点抓好:实验计划的制订,把阶段实验目标具体化、条理化,把实验要求明确化、规范化,增强实验的针对性、有序性和可控性;组织实验研讨,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正常运行,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实验资料的整理归档;阶段实验的进度和效益评估等。

3、抓好典型,积累经验,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选择研究力量较强、实验操作较规范的课题作为典型来抓,在课堂教学过程、目标构建、形成性评价测试以及研究论文写作方面,做出示范,积累资料,推动其它课题的实验研究。要将课题研究与“导师制”、课堂教学评优、对外公开教学等活动相结合。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为实现其价值,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应用,就是直接把他人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移植,就是将科研成果移用到更大范围中,如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三是发展,就是在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对原课题再研究,使成果得到深化和发展;四是渗透,就是将科研成果中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老师的教学之中等。使成果“活化”为教学改革中活生生的力量,转化为教育的实际效益。

四、在教学的全程管理上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应从教学管理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管理工作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的状况。

1、坚持依法治教,强化常规管理。我校在严格依法治教上,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管好教学。能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对教学用书和复习资料、控制作业量以及学籍管理上都能严格管理。我校的常规管理科学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规范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高效运转,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抓住关键环节,注重过程管理。教学管理不能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只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质量分析,忽视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因而,管理者和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上。管理者要多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掌握第一手材料,与教师一道探索教改之路。教师要在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认真写好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后记”,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及蕴含其中的教学思想的轨迹;记录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记录课堂教学中随机产生的教学灵感及带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记录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通过撰写“教后记”,使教师总结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做准备。

3、关注“学”的管理,依靠学生评价教学。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局限于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评价,除了必要的行政手段,领导听课、评课外,主要应依靠学生的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学管理者应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与之交流和沟通,以便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XX区学校常规管理规定,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家校协同育人、教育评价改革、“五项管理”落实、“惩戒规则”落实等新时代学校常规管理七大重点任务,通过三年努力,到2023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所有学校实现常规管理全面达标。

三、实施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以下简称学校)。

四、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常规管理规定

各学校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XX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修订)》《XX区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XX区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逐项逐条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常规管理规定。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配足配齐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专职思政课教师必须专任思政课教学。加大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建立新进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兼职思政课教师岗前专业培训、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组织开展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专题培训。通过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养一批思政课骨干教师。中小学校将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其中参加县(市、区)外实践教育活动至少1次。加强思政课学科教学,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课程,不得减少课时或被其他学科挪用。加强校本教研,每学期开展思政课专题教研活动至少2次、教学赛课活动至少1次。

2.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学校要对专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培训,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学校通过思政案例分享、思政教师指导、课堂欣赏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校本教研。加强思政教学渗透,文科类课程充分利用学科固有的德育因素,有效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理科类课程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艺术、体育类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潜移默化地传授先进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信息技术类课程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强化思政主题班会。学校每学期制定系列化、常规化思政主题班会活动计划、每月要有1次思政主题班会,班主任每周坚持开展1次主题班会。思政主题班会要重点体现文明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

4.深入开展课外实践。强化活动育人,围绕节庆日、纪念日等,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地方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研学课程规划,完善研学课程体系建设,规范组织实施研学活动。每个年级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研学活动。

5.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对品行不端、逆反心理严重等特殊学生建档立卡,建立师生“一对一”关爱帮扶机制,每月帮扶教师至少要和帮扶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沟通联系1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三)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加快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与班主任享受同等待遇。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和持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级证全覆盖,2021—2023年参训率分别达到50%、80%、100%;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其他科目教师分别要获得A证、B证、C证,2021—2023年持证率分别达到50%、80%、100%。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每周安排1课时。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3.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在考试前后、放假前后、新生入学后等重点时段进行监测,并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坚决防止学生因心理障碍引发极端事件的发生。

4.建好用好心理健康辅导室。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管理,实现心理辅导室设置全覆盖。开放辅导时间,公布咨询热线电话、QQ、微信等联系方式,接受咨询服务,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学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

5.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文化长廊等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每学期举办一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召开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观看一部心理健康微视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活动等“五个一活动”。

6.加强对重点人群及时干预。关爱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每学期对家庭困难、留守、单亲、丧亲、遭遇欺凌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筛查统计并建档立卡,建立“一生一案”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机制,分类开展心理辅导,定期跟踪、动态管理,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预案。

(四)突出学校安全管理

1.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各类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学校安全管理日常工作。

2.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要求,实行学校安全管理党政同责,把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校长、党组织书记、副校长、中层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宿舍管理员、协管员、保安等相关人员,明确岗位安全工作职责。

3.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校舍建筑、消防、管制刀具、用水用电、食品卫生等各类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主动开展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化解各类涉校涉生矛盾纠纷。

4.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防溺水、防交通安全、防火、防暴、防中毒、防欺凌、防踩踏事故等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范围,常态化开展安全宣讲、警示教育。设立防溺水安全教育日,开展防溺水安全宣教活动。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四必讲”: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对学生必将5分钟安全教育;周末、假期学生离校前必讲半小时的安全教育;发现苗头性事件对学生必讲危险性;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安全案例剖析、警示教育。每个学期安排法制副校长至少到校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安全宣讲,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校安全管理队伍和校园安保队伍安全技能培训。

5.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防火、防震、防灾、防暴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避险自救能力。

(五)突出家校协同育人

1.重建家访工作机制。对特殊学生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教措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对其家庭每学期开展1次以上家访活动,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2.建设家长学校。将防范学生溺水、交通安全、学生欺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系统培训家长,推行家长学分制,通过参加测试或培训达到一定学分,由学校颁发培训(第一任老师)合格证书。

3.建立“代理家长”关爱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单亲、丧亲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帮助,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担任特殊学生的“代理家长”,从学习、生活上教育引导学生。“代理家长”每月至少1次通过适当方式与学生家长(监护人)沟通联系,交流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六)突出教育评价改革

1.完善评价教师机制。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教师失德失范的,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不得参与职称(职务)评聘、评优评先、晋级晋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校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突出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实绩考核,不能片面以学生学业成绩、毕业升学率考核教师,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奖励分配依据,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杜绝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

2.落实“五育并举”。学校建立德育评价工作委员会,制定本校德育评价的工作清单、具体操作规范流程,每月小结1次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班级建立德育评价小组,负责本班学生德育评价工作,每周对每个学生进行1次德育评价。每周体育课小学开足4个课时、初高中开足3个课时,严格落实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学年举办1次校园运动会。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设书法课,保证每周安排3节艺术课,成立有艺术社团,每学年至少举行1次艺术节活动。加强劳动教育,根据各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七)突出“五项管理”落实

1.严格作业管理。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不得布置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布置由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为批改的作业,不得统一布置网络作业或须通过网络下载打印的作业。

2.严格睡眠管理。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每天上课时间小学不得早于8:20、初中不得早于8:00;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

3.严格读物管理。规范管理学生读物,严禁组织学生违规订购教辅教材,严禁利用在校园内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4.严格体质管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及视力考评机制,严格落实每天2次眼保健操、每学期2次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3%以上,视力不良率38%以下;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80%以上,视力不良率控制在60%以下。

5.严格手机管理。严禁学校简单粗暴管理学生手机入校行为,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八)突出“惩戒规则”落实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惩戒机制,成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和学生申诉委员会,确保《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规范实施。结合本校实际,根据《规则》对校规校纪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依法细化相关内容,明确相应的教育惩戒措施,不得自行增加或者超越《规则》限定的内容。

五、实施步骤

(一)全面学习研究。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学校常规管理的文件,对本地、本校学校常规管理展开大讨论,找出存在的短板漏洞,明确下步重点工作。

(二)专题培训辅导。

建立“1+N+N”市县两级分级培训机制,市教育局负责对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市直学校校长及高中阶段学校挂牌责任督学进行培训,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对辖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校长及挂牌责任督学进行培训。每一期培训班由1名市教育局领导或专家负责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文件进行解读辅导,由市级组织若干名骨干校长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作学校常规管理培训,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自行组织若干培训团队,对辖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及挂牌责任督学按学段进行全覆盖培训。

(三)制定评估标准。

市级负责组织专家对照梳理国家、自治区学校常规管理文件要求及本方案的七大突出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全市各学段学校常规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及量化评分办法。

(四)全面组织实施。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全面梳理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各类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全面落实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各责任督学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挂牌督导学校检查指导常规管理工作。

(五)开展督导评估。

从2021年起,每年年底前由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分级负责对本辖区所有学校开展一次学校常规管理督导评估,按照责任督学初评、县级评估、市级复核的程序组织实施。市县每对上一年评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不达标的,取消“常规管理达标学校”称号。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新时代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市、县(市、区)、校三级领导和管理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管理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辖区学校切实加强常规管理,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落实经费保障。

学校要统筹公用经费资金,保障学校常规管理需要的日常开支,重点保障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费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篇5

教学常规考核方案

为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和评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我乡小学教育健康规范地发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以下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制度:

(一)备课。(20分)

1、备课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体育。其中语文、数学备详案,其他科目备简案。

2、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认真研究教法、学法,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教案检查以随机抽查为主,力争做到每月一次。教师不带备课本上课一次,扣0.5分。不备课就上课每节课扣1分,无教学反思和个性化调整酌情扣1—2分。

(二)课堂教学工作。(30分)

①早读课教师必须准时到场,未到场的一次扣1分,迟到超过5分钟一次扣0.5分。

②要求教师准时进入课堂进行授课,超过5分钟未进课堂作迟到处理,提前5分钟下课作早退处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将非室外课上成体育课一次扣1分。旷课一节一次扣3分。

③教师不准穿拖鞋或背心上课,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不准坐着上课,不准使用四川话进行授课,违者一次扣0.5分。

④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严重的人格上的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违者根据情节一次扣1分至3分。

⑤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教师在课堂上板书错别字或学生作业本上批注错别字,每人次扣0.5分,在课堂上讲错知识,每人次扣1分。

⑥教师每天应挂牌上岗。一次不带扣1分。⑦升旗仪式,两操时教师未到者扣1分。

(三)检测评价工作(35分)

①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语文作业要求每篇重点课文至少一次批改,每单元至少两次听写,每单元至少一次作文批改,作文批改要有等级和批语。数学作业要求1、2年级每周至少3次批改,3—6年级每周至少4次批改,英语作业至少每周1次批改。教导处将进行随机抽查缺少一次扣0.5分。②试卷检测是检查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教师每教完一个单元要及时(教完一个单元两周内)对学生进行测验、批改和分析。缺少一次测验扣4分,不进行批改一次扣2分。

③测验后应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半期考试试卷分析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必须以书面形式上交一份到教导处。未交者一次扣2分。每期半期抽测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在测验结束后,必须及时领回并发到学生手中。如不领回者一科扣2分。

⑤教导处随机抽查教学常规时办公桌上没有作业本,扣2分。

(四)各种资料上交。(15分)

1、开学应交资料:学科教学计划、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部门工作计划。

2、期末应交资料:听课笔记、备课本、、后进生转化名单、措施及转化结果、经验文章。

3、教研活动相关资料。

以上资料,各教师应按时上交,如缺少一种资料扣1分。

4、教师未完成或拒不承担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一次扣2分。

大妙中心校教导处

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篇6

关于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考核的

补充方案

2010年春季学期以来,大平乡中心学校根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精神,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对我乡教育教学常规作出了全面细化的管理,制定出了具体的检查评比考核方案并在全乡统一实施。经过3-4月份中心校对全乡工作的督促检查,结合全乡期中考试情况,特对我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

各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未根据方案开展工作,对方案的执行情况不好,力度不够,大部份学校未真正落实检查、评比、考核、兑现;学校教师从教行为未得到规范,教学技能、业务素养未得到真正提高。2010年是全区规范办学的启动年,各校要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严格规范办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注重并强化过程管理。抓住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学校管理

各校结合3-4月份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期中考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准工作重心,理清工作思路,对后半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小学毕业班为重点向全校铺开)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提高学校和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真正使学校管理为教学服务;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全面具体的分析,对后半期新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期末系统的复习作切合实际的全面 的计划和安排,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针对小学毕业班及全县抽考年级教育教学检查评比考核的补充 结合我乡教育的实际,为更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对我乡毕业班及全县抽考年级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考核作如下补充:

1、教学业务常规检查

检查中如不认真开展工作,不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按大平乡中心学校《教师教学常规检查方案(试行)》的规定,相应加倍扣款。如:普通班作业欠1次按方案扣款20元,即为:1×20元/次=20元;毕业班为:1×40元/次=40元;以此类推。

2、教育教学业绩

(1)以期未全县统一考试的均分为依据,与同类乡镇相同年级的均分为参照进行比较。

(2)以同类乡镇总数÷2=平均名次,平均名次上不加不减分;与其相比,上升一个名次绩效考核加3分,下降一个名次绩效考核减3分,以此类推。

3、职称聘任、岗位设置及评先选优

毕业班与抽考年级的教学成绩与设及到的教师的职称聘任、岗位设置、评先选优挂钩;其教学质量低劣,影响严重的教师职称只评不聘、岗位只能在同一级别中设置最低级别、评先选优一票否决。

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篇7

一、学校常规管理重在“常管”

学校常规管理的价值在于一个“常”字,是否拥有日常、经常、平常、惯常的规范管理,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常规管理呢?毫无疑问,必须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各项制度进行管理。但笔者以为,作为管理者,在“常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制定制度不能背离教育的意图 。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常规管理制度既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保障,也是教育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的本质体现。常规管理中,所有制度的形成和实施一定要考虑教育的意图,要防止以反教育的方式管理学校。也就是说,学校常规管理所依赖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在明确教育意图的基础上,要能够真正触动校长、教师、学生内心的自觉行动。否则,无论常规管理多么精细,学校中的每个人也只是制度的“门外汉”。

在常规管理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制度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提交一篇教科研论文。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违背了教师发展的规律,不少教师往往从网上下载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根本没有得到发展与提高。再如对教案的检查,这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通行制度,可是,当教案异化为管理教师教学的手段时,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抵触。

这样形式化的管理制度背离了教育的意图,导致被管理者消极应对,也使得管理者的努力变得低效甚至无效,管理效果自然不佳。

2.制定了制度不等于有了管理 。

学校管理并不缺乏准则、规则和法则,但是,制度“成册”或者“上墙”,并不代表就有日常的管理。学校常规管理是“常规”的管理,然而许多时候,学校管理中的问题也正出在这个“常规”上。

例如,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常规管理日常、平常、惯常的特性,师生员工往往因为对“常规”过于熟悉和习惯,而容易出现盲目服从、被动应付甚至机械顺从而不加任何思索的现象;容易出现不问其理、不明其果甚至视而不见、久而不变的现象。因此,学校常规管理要能够把握“常规”的本质,要重在“常管”。

二、学校常规管理贵在“创新”

常规不是“死”制度,常规管理也不仅仅是简单地依据制度办事,这就要求学校在常规管理中,将“常规”与“创新”结合起来,既要不断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又要对常规管理予以创新,使制度更加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关系教师、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需要更多地借助相关的研究寻求创新,从而使得常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如何让制度真正“活”起来并发挥作用,是管理者面临的大问题。笔者以为,要想让常规管理“活”起来,让常规制度不断推陈出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让制度建设先于学校的发展。

制度的生成和重建始终围绕特定领域的变化,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的法则。也就是说,学校的制度建设必须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发展,要为师生发展搭好舞台。

世间万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校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学校制度建设既要与学校当前的发展相适应,更要超前于学校的发展需求。当一种制度落后于学校的发展时,制度就不再是积极的了,自然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促进教育的作用。因此,学校制度建设必须先于学校的发展,要有前瞻性。

2.把管理重心前移到实施管理的前端。

常规管理是过程管理,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管理理念,要充分考虑常规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管理重心前移,避免管理的无效。

以教学管理中的备课管理为例。教师上课前都需要备课,因此,学校往往会针对教师的备课管理出台一系列措施。例如,检查方式上,有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随堂听课检查等;检查内容上,检查教师有没有备课教案。但是,这样的检查只注重了“量”,而忽略了“质”。

事实上,这样的备课管理落后于课堂教学,属于“事后诸葛亮”,即使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因为课堂教学已经完成而于事无补。如果把备课管理的重心前移,变事后的教案检查为事前的备课过程管理,就能从源头上保证备课的质量,管理者也就无须担心教师会不备课就去上课,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方式就是集体备课。管理者如果能对集体备课提供时间、空间、技术等支持,让教师看到集体备课对减轻工作量、提高备课效率的意义,那么,教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3.把管理重点落到服务师生的发展上。

学校常规管理因为其“常”,所以很容易为师生员工熟悉和习惯。如果墨守成规、不加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导致管理制度与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不一致,甚至与教育改革的理念与要求相违背、相冲突。所以,要使学校常规管理不断焕发活力,学校管理者就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及时更新、完善规章制度和规则。

在修改、完善、创新制度时,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基本的责任意识和时代意识,要回归教育常识、遵从教育常理,一切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最高利益出发,这样,制度自然会焕发应有的活力。

综上所述,学校常规管理不但要坚持“常管”,更要不断创新,这样的管理,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

摘要:常规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是学校正常、健康运行,维持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从学校管理的“常规”和“创新”两个角度,阐述了学校管理应重在“常管”、贵在“创新”的观点。

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 篇8

结合我校对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实践,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实施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全校上下必须达成共识,认识到实施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各部门责任人还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

第二,学校要成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全面落实常规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我校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管理由政教处负责,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组织开展工作;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由教导处负责,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工作;总务处负责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的精细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明评比由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负责,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牵头开展工作;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负责学校教科研、校本培训的管理。此外,通过实行学校领导轮流值周、领导包级、包部门、包班、教师值周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从而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

第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教师要制定自己精细化教学的措施,学生要确立自己精细化学习的目标,从而让学校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第四,学校要抓实过程管理,将质量关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为此我校制订了教学常规抽查、周查、月查和多元评价制度。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常规,做到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达标测评“六认真”,课后要有教学反思,测后要有试卷分析。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

第五,学校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校委会要精细督查,逐级考核,并对督导结果进行书面通报,以便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采用复查的形式,在力求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将督查结果与年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第六,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过度的精细化管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往往会为了在考核中得高分,做事情之前先想到各种规定,各种已定下来的条条框框,这样教师就成了流水线上按照规范操作忙碌的工人。长期下去,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削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过度精细化管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能被忽视,参与意识可能受到压抑,他们只能按照规定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或者说个性被压抑。那么他们的创造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学校还要重视人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多地给教师和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对于创造性的做法和建议要积极采纳,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保护伞,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图懒省事的理由,更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师生对立、师校对立的导因。

第七,在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还要不断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保证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学校。所以,在精细化管理中,学校领导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注重情感,民主治校”的人本化管理思想。

上一篇: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下一篇:小樱牌的主人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