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册资料收集

2024-10-16

宣传册资料收集(精选8篇)

宣传册资料收集 篇1

COMPANY

PROFILE

公司简介:

广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汽车检具,检验治具,设计-制造-服务为一体的技术型企业.公司是由一支从事多年汽车检`治具制作经验的队伍组成.先后承制过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广州丰田`广汽乘用车`上海通用等汽车厂家及零部件供应商的检`治具

同时不断地更新软硬件设备及人员技术,以提升公司之专业领域及国际竞争力,近来更积极扩展東南亚.美国等海外市场,期望达到市场无国界之目标

本公司秉承“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管理经营理念,以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与各界同仁,新老客户,共同双赢,共创未来

企业文化:

企业承诺 :一切为了客户,做到最好是我们的执着与追求,所以,我们时刻准备着,用坚强的毅力与勇气拿出我们最好的成绩。

用人标准:唯才是用,唯德重用;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训任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企业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公司成立:2012年05月

注册资本:50万元

公司面积:1500平方米從業人員:38人

宣传册资料收集 篇2

电力宣传资料, 是供电企业展示企业形象, 提升服务效能, 缩短与客户距离, 延伸“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有效载体。每逢安全月活动、安全日活动或“3·15”等节日, 供电企业都会组织人员走上街头, 发放宣传资料。一张张宣传彩页, 要么是关于电力设施保护的, 要么是关于电费电价的, 要么是关于安全用电常识的等。笔者发现, 群众手里都攒着一沓子的宣传页, 很多人转过身便随手丢弃, 宣传的实际意义也没有达到。笔者认为, 电力宣传资料要想受到群众欢迎, “瘦身”很关键。

要“瘦身”, 就要认识到原有形式的不足。供电企业的宣传资料, 大多都是单张的, 内容单一, 比如电力设施保护、电价政策等宣传页大都是分开印刷。在宣传活动中, 很多人甚至躲着宣传人员, 怕的就是一递过来就是一沓宣传彩页。这说明宣传资料形式不新颖, 供电企业要进行宣传资料的创新。

要“瘦身”, 就要提供实用的宣传资料。供电企业可以对宣传内容梳理归类, 把群众最需要、最实用的内容挑选出来, 进行通俗易懂的编排, 改变过去专业术语多、群众看不懂的局面。内容整合完毕后, 集纳成小册子的形式, 便于群众阅读和收藏。

要“瘦身”, 还要融入低碳环保理念。供电企业在宣传上要融入低碳环保的科学理念, 珍惜每一本宣传手册, 改革宣传资料的发放方式。在街头开展宣传活动时, 可以通过展板、宣传画、现场咨询的方式, 少发宣传彩页, 避免宣传资料“现场满天飞, 过后变纸堆”的现象。在日常抄表、客户走访过程中,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 有针对性地赠送宣传手册, 既体现对客户的尊重, 也把安全用电知识、电力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办理流程等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群众觉得有用, 就舍不得丢弃了, 就会存放在家里, 随时了解用电方面的知识。

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的语用探析 篇3

【关键词】对外宣传资料 翻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频繁的对外交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兴趣,因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研究者大多采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较好基础。当前,除了从语言特点、翻译策略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外,研究者运用不同理论或方法,如功能翻译理论、传播学、接受美学、译者主体性等,阐释其在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运用,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研究只是外宣翻译方面的静态研究,似乎忽视了外宣翻译中的动态性研究,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体味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图,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语用等效的观点,对外宣资料翻译过程进行探讨。

二、语用学理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由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核心是探讨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认为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双方能够以最低程度的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关联理论有两个原则: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前者是关于最大关联性的,后者是关于最佳关联性的,在理解过程中,读者所追求的就是在文本与自身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而非最大关联。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具备三个特性,即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具体地说包括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

关联理论为外宣翻译的译者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正确处理以达到最佳关联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顺应理论对译者进行译文语言选择,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提供了理论依据。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认为,语用翻译是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现象,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实现的。前者要求译者在表达原文意图或语用目的时选用合适的译文形式,后者要求译者在研究语言运用时考虑到社会、文化等因素。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为译者选择最佳语言提供了一个参考。

三、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语用探析

结合上述的语用学观点和对所搜集的外宣资料语料的分析,笔者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个外宣翻译的理论框架: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原外宣文本的基础上,做出语境假设并体会效果,找到与外宣文本交际意图相对应的最佳关联。然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译者根据其理解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语言选择,使之符合原文的意图并且让目标读者易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肩负双重任务,译者要能够认知外宣文本的意图,而且必须了解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从而在语境假设中衡量两者是否相称,以达到语用等效。然后,在译文具体的语言选择上,从语用语言等效方面来说,译者要考虑语言层面的顺应以传达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社交语用等效方面来说,译者必须考虑到非语言层面的顺应,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认知语境中的社会、文化等因素。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力争达到语用等效,可以采取增添、删减、重组等翻译方法。

1.语言层面。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语言结构、语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另外,外宣翻译译者也要注意语言背景的差异。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标语“创文明城市”,很多城市为了显示其文明程度而翻译为“creat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但是这样翻译对外国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外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野蛮”这个文明的反义词,其实不妨翻译为“the national model city”即可。不仅如此,汉语外宣资料里多“美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英语相对比较简洁质朴。对于广大的外宣翻译人员来说,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2.非语言层面。非语言层面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等方面,包括认知语境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和目标读者的审美标准、认知、情感等内容。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豫剧,河洛大鼓

Yuju Opera (Henan Opera), Heluo Dagu (Dagu is a story in verse, su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small drum and other instruments)

外国读者应该对于中国的国粹京剧有所了解,当他们看到豫剧时,会认为和京剧一样,是地处河南的一种表演形式。而“河洛大鼓”并不是一种乐器,是一种洛阳的表演形式,译者在括号中增添了关于河洛大鼓的相关信息,使外国读者理解它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乐器。这是目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一个空缺,译者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增加了相应的译文内容。因此,在处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翻译时,增添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2: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释源”、“祖庭”之称。

As the first official temple establish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White Horse Temple is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Sakyamuni” and the “Court of the Buddha”.

“释源”和“祖庭”都是佛教用语,说明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国汉地的第一座佛寺,这是中国佛教界历来所公认的,这里并没有用翻译佛教专有名词时惯用的拼音,而是翻译为“Origin of Sakyamuni” 和 “Court of the Buddha”,译者把握了原文所传达的意图,又顺应了目标读者的心理,这样有利于外国读者的理解。

例3:洛阳牡丹甲天下

Luoyang peon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

“甲”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词,意思是“最好的,第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语境来意译。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如“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指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而英语中并没有与其对照的表达。英语的译本是 “zhuangyuan, bangyan, tanhua” 再加上 “a first/second/third-place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 examinations”.

例4: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万人空巷,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In blossom season, people of the whole town turn out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eony.

中国人通常好面子,有一种历史上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语言选择上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大词和虚词来拔高自己,而英语人倾向于使用简单直接、无过多修饰、有真情实感和较为具体的语言。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删除或重组。例4中的“花海人潮,万人空巷”就显得非常夸张,而译文就显得更简单明了。译者不用太多努力推导便找到原文所传达的最佳关联,即“人很多,几乎全城出动”,在译文选择中就顺应了目标读者的习惯,使之易于接受。

四、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语用等效观点,探讨了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我们发现该模式对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尤其对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外宣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杨平.关联—顺应模式[J].外国语,2001(6):21-28.

[4]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举隅[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关联顺应模式下河南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研究”(编号:152400410148)。

计划免疫宣传日宣传资料 篇4

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防艾宣传资料 篇5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省禁毒防艾知识

●云南省何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何时发现本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答:1987年,我省在入境旅游的外国人中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89年,在边境地区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6例,标志着艾滋病传入云南省。●云南省艾滋病流行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云南省艾滋病流行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传入期,1989年艾滋病开始传入云南省;扩散期,1990-1993年,在边境地区局部流行,1993-1995年在滇中地区扩散,1996-1997年快速扩散至全省大部分地区;增长期,从1998年至今,全省大部分地区均发现感染者,且感染速度加快,各类人群平均感染率大幅上升。

●云南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如何?

答:至2005年第三季度,全省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7040例,报告艾滋病病人1686例,艾滋病病人死亡1138例。

●云南省艾滋病流行传播途径如何构成?

平安创建宣传资料 篇6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

3、“三位一体”“大调解”是指什么?

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

4、农村综治工作要建好的“五支队伍”是什么?

农村治保会、民调会、治安巡逻队、综治信息员、综治志愿者。

5、乡镇“两所一庭”、村里“两会一队”指什么?

“两所一庭”是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两会一队”是指治保会、民调会、治安巡逻队。

6、平安建设与老百姓有哪些关系?

平安是福,平安是金,平安是老百姓的祈求,平安是老百姓的心愿,平安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理念.人们居家需要平安,出行需要平安,工作需要平安,饮食需要平安,购物需要平安,就学需要平安,就医需要平安等等。搞平安建设,就是要满足老百姓这种需要,为老百姓的生活创造一个平安的环境。

7、镇、村平安创建的“五无”目标是什么?

无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无重大安全事故;无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

5、群众如何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

①积极做好自身防范,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同时做好邻里守望,互相帮助,防止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②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向公安机关或基层组织提供、举报社会治安信息和违法犯罪线索。③积极参加村组、社区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等志愿者队伍,保证家园平安。④积极参与本地开展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6、“平安家庭”的创建标准是什么?

①学法懂法不违法,创守法之家。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家庭成员中无违法犯罪行为;②家人邻里互尊重,创和睦之家。家庭成员之间尊老爱幼、理解信任、关心爱护,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团结、友爱相处;③自我防范讲安全,创安全之家。熟知防火、防盗、防抢、防爆、防交通事故等各类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确保自身及公共安全;④崇尚科学树新风,创文明之家。家庭成员无毒、无赌、无黄、无邪教、无传销、无暴力;⑤依法维权不鲁莽,创和谐之家。家庭成员依照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无理访、不缠访,遇法律疑难,通过法律咨询和法律渠道依法处理,不鲁莽从事。

宣传册资料收集 篇7

在这个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 对世博宣传资料的翻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最早时候上海世博会的申办阶段, 还是在准备时期, 以及在世博会的举办期间, 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都充当着让世人了解上海世博, 向世界“译介”中国, 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角色。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探讨2010上海世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一、目的论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 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独树一帜, 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目的论 (skopo stheorie) 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是希腊词, 意为“目的”, theorie是德语词, 意为“理论”。目的论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 认为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翻译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翻译策略。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译文不可能与原文完全保持一致, 那么要保留什么改动什么, 究竟是创作一个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的译文还是创作出一个能满足译入语读者要求的自由译文就要视翻译目的而定了。翻译目的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 它将研究焦点从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转移到译文的预期效果, 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 从而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仲伟合、钟钰, 1999) 。

1. 目的论的原则

(1) 目的原则 (skopos rule)

目的论认为, 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 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 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但翻译活动可以有多个目的, 这些目的进一步划分为三类: (1) 译者的基本目的 (如谋生) ; (2) 译文的交际目的 (如启迪读者) ; (3) 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的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式) 。但是, 通常情况下, “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 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Venuti, 2001) 。因此, 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 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

(2) 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连贯性 (coherence rule) 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 (intra-textual coherence) 的标准, 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忠实性原则 (fidelity rule) 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inter-textual coherence) 。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 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3) 忠诚原则

忠诚原则 (loyalty principle) 是由诺德提出的。她发现目的论有两大缺陷:首先, 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好的译文有不同的看法;另外, 如果目的原则所要求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与原文作者的意图刚好相反, 那么我们就会遵守目的原则而违背忠实性原则。因此, 诺德就提出了忠诚原则来解决文化差异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诺德认为, 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这是忠诚原则的一方面。该原则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译者应尊重原作者, 协调译文目的语与作者意图 (Nord, 2001) 。因此, 忠诚原则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者、客户、译文接受者等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诺德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 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总之, 这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但是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 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2. 目的论的评价标准

至于翻译的标准, 目的论用充分性 (adequacy) 而非等值 (equivalence) 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在目的论理论框架下, 充分性指译文要符合翻译目的的要求, “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为基础选择实现翻译目的的符号”。这是一个与翻译行为相关的动态概念。等值指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出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但实现了相似的交际功能。等值只是充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描述翻译结果的一个静态概念。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了解到, 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以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为指导, 用合适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

二、目的论与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翻译

根据目的论, 上海世博会对外宣传资料的用意是什么?当然是让世界了解上海世博、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展或参观, 并且通过世博, 使他们更加了解上海、了解中国。基于这一目的, 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交际功能, 即预期读者能否接受我们的宣传:再者, 所宣传的内容是否符合上海和中国的形象, 是否具有民族特色。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翻译就很好地达到了这样一种平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 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 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 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英文即是它的汉语拼音“Haibao”, 别看它采用音译法, 看似没什么特点, 但是能使读者看着一目了然, 并且还能牢牢记住这个“具有鲜明汉语特色的名字” (廖晟、瞿贞, 2006) 。在世博网上, 有一段关于海宝的英文描述:

“Haibao was an imaginary object which created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meaning people.The mascot manifests a“people-oriented”spirit and tells the public“people”the foundation (基础) to build a better life, the organizers explained.The blue color represents the water, which also speaks that“Haibao”is from a costal city Shanghai.The structure of this Chinese character, in which two strokes support each other, showed a concept tha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合谐社会) need the efforts of all the people.The organizers defined“Haibao”as a confident, lovely, happy, witty and lively creature.Its hair is like the wave of the sea;its motion shows his generosity and hospitality (包容和热情) ;and his smile welcomes visitors all over the world.The image of the mascot is simple and easy to remember.Though it is a single mascot, with the different motions and costumes, it could also have various appearances, the organizers said.”

显然, 从这段文字中, 读者可以充分地了解海宝形象所蕴含的中国汉字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三、目的论与上海世博会会徽的介绍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 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 相得益彰, 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 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 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 富有生命活力, 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 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The emblem, depicting the image of three people———you, me, him/her holding hands together, symbolizes the big family of mankind.Inspired by the shap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世” (meaning the world) , the design conveys the organizers’wish to host an Expo which is of globalscale and which showcases the diversified urban cultures of the world.”

这篇英文翻译虽然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的改变, 但是保留了其中关于会徽的创意来源, 即汉字“世”字, 向读者传递了中国的汉字文化, 体现了汉字一定的表形功能。

四、目的论与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的翻译

上海世博会的展会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 我们把它翻译成“Better City, Better Life”, 非常清楚、明了, 符合外国友人的表达习惯, 也符合目的论的目的原则, 完成了交际的功能。

上海世博会的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The secondary themes of Shanghai Expo are: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promotion of city econom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ity commu-niti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ectors.”

陆谷孙先生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世界在你眼前, 我们在你身边”翻译为“At your service at Expo”。他说:“别人一看就明白, 意味着志愿者准备好了, ‘我们为你服务’, 这说出了志愿者的实质。”这种简明扼要的翻译既符合原文的意思, 又很好地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完全符合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功能。如果将其翻译为:“World is in front of you.We are by your side.”外国人读了像在“脑精急转弯”, 而且志愿者的胸牌上也根本写不下。同理, 我们也采取这种方式对更多的副口号进行了翻译:志在, 愿在, 我在:“My Will, My Help, My Joy”;城市有我更可爱:“Our City, Your Joy”;2010, 心在一起:“2010, We’re Together as One”。

从以上的各项的英文翻译来看, 目的论在上海世博会宣传资料的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留民族色彩和中国元素, 又要考虑交际功能, 使读者能接受, 既能让中国有特色的文化得到保留, 又能使其被世界所接受, 达到传播的目的, 实现文化与交际功能统一的目的。

摘要: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Expo 2010) , 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为主题, 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 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世博会外宣资料的翻译在世博宣传中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世博获得成功的动力。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探讨2010上海世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关键词:目的论,2010上海世博会,外宣资料,翻译

参考文献

[1]仲伟合, 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 1999, (3) .

[2]廖晟, 翟贞.从目的论视角解析吉祥物“福娃”的英译[J].上海翻译, 2006, (2) .

[3]薛金凤.翻译目的论述评[J].华章, 2008.

[4]Venuti, Laurence (eds.) .The Translation StudiesReader[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000.

[5]http://www.sonylunwen.com/a/fanyilunwen/2010/0714/6678.html.

[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c25d30100ghj8.html.

[7]http://www.docin.com/p-47908024.html.

宣传册资料收集 篇8

关键词:景点宣传资料英译;语域差异;语场;语旨;语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95-03

随着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旅游网站成为大部分潜在游客出行前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旅游网站对潜在游客信息收集、出游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在对中美旅游网站特性的研究中,很多学者着力于对比两者的差异,如徐楚冰(2010)、兀婷(2009)等学者就中美电子商务在发展现状、经营模式、品牌核心竞争力、网站服务功能、网络营销国际友好度等方面做出比较,并对中国旅游商务网站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李彦丽、路紫(2006)等学者通过对比中美旅游网站的差异,提出了旅游网站“虚拟距离衰减”预测模式,为加强旅游网站的在线管理提供参考。而康宁(2011)等则基于语料库,对中美旅游网站上,旅游文本中的评价语言进行对比,以探讨中国旅游材料英译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运用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在中美旅游网站的景点宣传资料中,各选5篇进行文本分析,对比两者的语域差异,并对中国旅游网站景点宣传资料的英译提出建议。

一、语域理论

语言的形式与其所使用的语境有密切的关系,语言都发生于一定的交际情景里。不同情景,有不同的交际目的,语言的使用,便会出现许多变体,这些变体所形成的范畴被称为语域。“语域是关于言语交际活动的主体,为什么在哪个时间和地点,并以怎样的方式对受体做了什么的描述。在不同的语域中,语篇的选词、造句、修辞、结构都会存在一些差异。语域是个非常实用的概念,它是适用于某一交际场合的语篇在词语、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的总和。”按照功能语法理论,“语域是由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司显柱,2007)

语场与言语活动的主题有关,属于“发生了什么”的范畴;语旨主要描述的是,交际行为的参加者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即谁在向谁说话;语式是有关语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作用,是面对面的日常对话,还是正式的书面用语。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在构成使用语言的情景语境的各个要素里,只有这三个因素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语域变量,对于使用语言时,如何选择语言形式有着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司显柱,2007)

二、中美旅游景点文本中体现的语域差异

1.语场特点

语场是关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或焦点。根据这一情景参数,语用场景一般分为技术场景和日常场景两类,不同场景的语言,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技术语言多使用技术术语或“圈内人”才懂的词语,句子使用简化的句法,多为技术行动过程。而日常语言,多使用日常用语和大家都懂的词语,句法上多使用标准句法。(Eggins1994)

对比介绍中美旅游景点文本,就语场参数而言,两者显示出很相近的语言特征。文本的主题都相同,都是对景点进行描述和宣传,普遍使用日常用语,标准句法,向潜在的游客提供旅游景点的基本信息,包括景点位置、气候、当地风土人情、旅游特色项目。两者均属于呼唤型文本,描述旅游体验,目的都是吸引潜在游客来旅游。

例如,在三亚旅游官方网站上,一则介绍三亚亚龙湾的文本,是这样写道的。

“亚龙湾,枕在青山怀抱的半月形海湾中。全长约8公里,是三亚的四大海域之一。亚龙湾沙粒洁白细软,海水澄澈晶莹,而且蔚蓝,能见度有7~9米。海底世界资源丰富,有珊瑚礁、各种热带鱼、名贵贝类等。年平均气温25.5°C,海水温度22~25.1°C,终年可游泳。八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椰影婆娑,生长着众多奇花异草和原始热带植被,各具特色的度假酒店错落有致的分布于此,就如一条坠落人间仙带上,镶嵌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把亚龙湾装扮得风情万种、光彩照人。”

相应的,一则介绍夏威夷的文本是这样描述的。

There are numerous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on the islands. You can swim, surf, scuba dive, snorkel, sail, fish, golf or just see the sights. The famous Hawaiian surf is among the biggest and best in the world.

Remember these two rules when surfing in Hawaii: 1. Never turn your back on the ocean! 2. If the natives are not in the water, stay out! When picking which islands to visit, consider the type of activities you enjoy. Some islands provide lots of nightlife and lots of sports or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Others offer spectacular scenery or quiet beaches and solitude.

可见,中美旅游景点文本的语场特征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不难理解,介绍旅游景点的文本,必须使用日常用语而非技术术语,才不会使文本生涩难懂,便于读者阅读,才有利于对景点进行宣传介绍。由于旅游文本是刊登在网站上,供大众浏览阅读,所以它不同于普通的口语表达。它明显带有广告语言的特点,目的在于呼唤和吸引游客。文本多使用标准句法和过程动词。

2.语旨差异

语旨是反映言语交际行为的双方,在权势关系、接触密度和亲切程度等方面的情景参数,主要用来区分正式和非正式情景两类。非正式情景中,交际双方一般地位平等,经常见面,关系亲密,语言上常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口头用语,使用典型语气;而正式情景里,交际者之间在权势方面是不对等的,接触稀少,关系疏远,语言在形式上,多使用中性词语、正式用语和非常规语气。(Eggins1994)

就语旨参数而言,在语言形式上,主要由语言的语气系统体现。据埃金斯的观点,语气系统,包括了小句结构类别,即陈述句、疑问句等等;肯定性或道义性程度,即情态;表示态度、感情色彩的评价词语在内的变项。

中美旅游景点文本在语旨方面的差异,笔者同意康宁对中英美网站,英语旅游文本评价语言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即“在评价倾向上,中国网站文本的评价潜势较弱,而英美国家网站文本的评价潜势较强。在态度资源的利用上,两者旅游文本都倾向于‘鉴赏资源,‘鉴赏是旅游文本的共同特征,而中国网站文本中,‘鉴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英美网站文本。在情感资源方面,英美网站趋于一致,明显多于中国网站文本,而且以‘你指向情感为主,而中国网站文本的情感多为‘观光者指向。评判资源的利用,中国网站明显多于英美网站。”(康宁,2011)

英美网站文本较强的评价倾向,体现在文本多使用夸张的和具有劝导性的词汇,例如very、most、best并结合鉴赏性词汇,例如famous、beautiful等,多用祈使句来实现呼唤功能,而汉语多用陈述句来实现这一功能。从态度资源上看,中国网站文本的鉴赏,更多的体现在使用形容词、副词或程度副词来描述景点,而英美网站文本多使用名词、代词、过程动词、数字等来描述景点。这正好印证了,传统汉语的写作,多用华丽的、比喻的句子,习惯把情感融入对景点的描述中,而英文则更加直白、简单。英文网站文本景点描述的“你指向”体现在,文本的对话性比较强,句子的多把“你”用作主位,让读者直接参与进对话中。

3.语式差异

语式,是描述语言与情景在空间和人际距离方面关系的参数。据埃金斯,这一情景变量,主要用来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言语特征。口语依赖语境,句子结构松散,动态,使用日常词汇,句子的语法不标准,词汇化密度低。书面语不依赖语境,多使用纲要式结构的句子,使用“声望”词汇,句子语法标准,词汇化密度高。当然,这是对位于语式连续体两极,即典型口语和书面语言辞特征的概括,而实际话语中的多数是介于两极之间,也就是说往往既有口语体又有书面语体特征,差异只是多寡大小而已,即混合语体。(Eggins1994)

对比中美旅游景点文本的语式特征,可以看出,两者均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两极之间的混合语体,即两者的文本既包含口语特点,又包含书面语特点。但是中国旅游景点文本句子结构相对松散,动态,句子语法标准度相对较低。而美国旅游景点文本,句子结构相对紧凑,语法标准。但是两种文本词汇化密度差不多,即文本难度相当。

例如,下面是西安旅游官网的一则文本,对古都西安进行介绍。

“西安,一个充满神奇和活力的地方,走近它,你会为历史遗存的完美博大所震叹,又会为现代化建设的勃勃生机所感喟!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对比USATOURIST网站介绍死亡谷的文本。

Death Valley received its name in 1849, when a wagon train of overland immigrants headed for California became lost in the valley for several weeks. They had to burn their wagons and cook their oxen to survive. At least one of them perished in the valley. When they finally hiked their way out, one of the women reputedly said,“Goodbye Death Valley”, and the name stuck.

可以看出,中国旅游景点文本的句子结构相对松散,动态,这正是由汉语波浪式句子结构所决定的,也是汉语语言的特点。而英语的句子语法较标准,结构严谨,也正好表现了英语括号式的句子结构的特点。中国旅游景点文本较美国旅游景点文本,更为口语化。

三、语域差异对中国网站景点宣传资料英译的启示

在语域的层面,因应语场、语旨和语式的不同,语言使用的形式也有区别,追根究底,还是语言所属文化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期待等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译者所面对的原文语篇,实际上是原文作者使用源语的书面形式(语式)针对原文读者(语旨)就一定内容(语场)开展交际的过程中产出的产品。”(司显柱,2007)因此,在汉语旅游景点宣传资料的英译过程中,要实现文本对潜在外国游客的呼唤和吸引功能,必须更多的考虑译文功能的对等,而非语义、语言形式的绝对对等。就语域而言,译者首先必须对两种语言旅游文本在语场、语旨和语式上的差别,有全面的认识。然后在翻译过程中,在语言形式上,要有相应的调整,这是译者进行有效的语际转换的基础。

在中国网站旅游文本英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英语旅游文本的语域特点,翻译过程中,避免使用生涩难懂的词汇,多使用日常用语,对于一些与本土文化、地域特点有关的专有词汇,要给予进一步补充解释。避免汉语的松散、动态的句子结构,多使用语法正确的标准句法,行文需结构严谨,多体现书面语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应加强译文的评价倾向,需更多考虑英美国家本地人的阅读习惯,利用不同的句式,如祈使句、强调句等加强文本的呼唤功能,在对景点的描述中,谨慎选词,更多使用名词、代词、过程动词、数词等,而相对减少形容词的使用,使描述景点的语言更加客观,具体,简单,直白。同时,翻译中应该更多的考虑英语旅游文本的‘你指向情感。句子的主位部分,应该更多地以“你”开头,把读者纳入文本对话。

综上所述,在旅游景点宣传资料的英译中,需要更多的考虑英语文本的语域特点,在翻译中做到功能的对等,使译文更加符合外国人的文化审美取向和情感取向,从而更好地发挥旅游文本宣传、告知、呼唤和吸引潜在外国游客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Eggins,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Continuum(Pinter),1994.

[2]程霞,单芳.旅游网站特性对潜在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1).

[3]顾伟.变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网站汉英翻译[J].语文学刊,2010,(10).

[4]康宁.基于语料库的中、英、美网站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评价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5]李彦丽,路紫.中、美旅游网站对比分析及“虚拟距离衰减”预测模式[J].人文地理,2006,(6).

[6]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王丽丽.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网站翻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9).

[8]兀婷,张辉,兀晶.中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及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6).

[9]徐楚冰.论中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差异[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员个人总结下一篇:审计管理岗位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