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春天的小学作文

2024-06-13

描述春天的小学作文(精选8篇)

描述春天的小学作文 篇1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刚发芽的小草会告诉你:“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从南方飞回的大雁会告诉你: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在春风中快乐奔跑的小朋友会告诉你: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的天是那么蓝,蓝的令人陶醉。天空的底部发白,然后颜色越来越深,像一块渐变的蓝色画布!天空上荡着几朵白白的云,看!这个像飞机,那个像大象......孩子们蹦蹦跳跳的指着天空,乐在其中!

春天的草是那么嫩,嫩到好像一挤就能挤出水来!播下一颗草籽,长出一株小草;今天我们播下一个梦想,明天就能收获一个成功!

如果我能和春天玩,我会在后面追,春天在前面跑,春天会惊醒小花和小草,我会和小花小草打个招呼,还要欣赏一下刚睡醒的芽苞的样子。

春天用最安静的风吹着,冬天后的它,温煦平和,能抚慰天空下的每一道伤口......

作者:四年七班 尹廷月

公众号:二十小学语文天地

描述春天的小学作文 篇2

一、立足社会实践引进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 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 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让孩子愿意写作, 热爱写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每年的春游、秋游、参观、远足、夏令营、雏鹰假日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都是学生作文的绿色通道, 它有效实现了作文题材的变死为活、变空为实。而每当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 学生无不为眼前鲜活的情景所动容。一旦学生进入到这迷人的情景中, 他们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他们的思维就会被激活, 他们的写作过程就会变得愉快而有效。而习作练习就在丰富的活水源泉中诞生, 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蓄积生活点滴启迪灵性

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 各种事物, 各种现象, 多途径寻找话题、文题,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灵性。

巴金老人曾讲, 打动人心的是真情而非辞藻。学生的文字虽然很浅薄, 却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 有所发现, 有所感悟。学生的文字一次次让我震撼:灵性人人有, 死活在开发。绿色作文, 归根到底, 就是学生灵性与个性的自我展现, 但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 只能点石成金。如何开发学生的灵性, 只有以情动情, 营造感动, 才是开发灵性的关键。

三、感悟人生真谛激活灵感

胸无点墨, 要想写出具体、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的文章谈何容易。于是, 我深深意识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书, 读自己喜欢的书。语文课上, 我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自我感受。课后, 从学生阅读的可行性出发, 推荐、指导他们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 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并且, 我让学生养成搜集、整理资料的好习惯。每天读一篇文章, 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为了督促学生多读, 多记, 更为了让学生相互学习, 每天的语文课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读书、主动积累。

迎接小学语文个性作文的春天 篇3

一、成功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而要写出不是程式化、具有个性特色的作文评语,除了教师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关键是教师要谙熟学生的心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

二、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三、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描述春天美景的作文:我的建议 篇4

盼望着,盼望着,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地变得生机勃勃,春光明媚,正是春游的好时机,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美丽的梅园,那儿的春景美不胜收,理由如下:

梅花美。梅园之所以出名,因为那儿的梅花品种繁多又美妙动人。一走进公园大门,一定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梅花香,循着香味一路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梅花,山上,山下,满园都是花,远看就像一片粉红粉红的彩霞,不仅如此,还有个别白的如雪,也是十分淡雅。近看梅花,它们每一朵都争奇斗妍,嫣然含笑,有的几株围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有的独立枝头,似乎在骄傲地对大伙说:“看我多出彩!”,还有的只是花骨朵,如同一个比一个害羞的少女……再凑近了看,一只只勤劳可爱的小蜜蜂,正不停地在花间采蜜,不时发出“嗡嗡”的声音,真是如诗如画,陶醉其中,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毛主席的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描述的就是这幅景象吧。

小溪清,假山奇。继续向前走,就会来到一座小桥,桥下便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间许许多多的鹅卵石看得一清二楚,溪底还有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它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比赛游泳,一会儿讲悄悄话……小鱼们真是又顽皮又可爱呀!溪边千奇百怪的假山特别多,有的像一只笨笨的大象,有的似一头壮牛,还有的甚至是一个“滑滑梯”的模样,实在是别有一番情趣。

游乐设施多。再往东北方向走一大段路,还可以看到一片空旷的草地,就是一座小型游乐场,里面有碰碰车,旋转木马,太空隧道……大人小孩可以尽情地嬉戏,玩累了还可以在旁边的草地上野餐,露营等等,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动静结合,不亦乐乎地玩耍。

梅园内还有亭台楼阁,厅堂相连,高低错落,古朴典雅,不愧是个春游胜地,听完我的建议,大家一定心动了吧,“春天,从梅园开始!”希望大家采纳我的建议,一起去梅园饱览满园春色吧!

作者:任羽

描述春天的好文:春之美 篇5

当他不开心的时候就下雨,雨下的越大,农民伯伯就越高兴。因为有句俗语说:“春雨贵如油!”于是春雨这个小孩子就使劲地哭,农民伯伯也特别喜欢这个调皮的小孩子,他也开心地露出可爱的一面,在田野里四处奔跑。

当他高兴时,漫山遍野被他点缀地绿油油的,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

到处都散发着芬芳的香味,还有我最爱的苹果花,也不甘落后,粉白色的花儿也争相开放,这些花儿连在一起,就像一片美丽的花海,让人一进去就不想离开呢!

是呀!春天是美丽迷人的,它不像夏天那般炎热;春天是五颜六色的,它不像秋天那样落叶飘飘;春天又是最舒适的,它不像冬天那样白雪皑皑。春天是最好的季节,也是一年的开头。我要好好利用这最美的时间,好好学习每一天。

啊!春天,是你让大地披上了绿衣。啊!春天,是你让我们享受着这美好的蓝天。啊!春天,是你让我的风筝飞上了蓝天!谢谢你!美丽又可爱的你!

描述春天古诗 篇6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鉴赏

描述春天的小学作文 篇7

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双语教育教学实验基地、辽宁省中小学图书馆示范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示范学校、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市科技示范校、市交通安全学校、市治安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并多次被评为大连开放先导区和开发区先进单位。

松林小学缘何在短短的10年间就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创新办学之路?松林人以怎样的激情谱写育人新篇?又是以怎样的智慧构建和谐校园?日前, 记者走进松林小学, 深入了解了省优秀教师、开发区十大女杰、校长翟艳莉带领班子和全校师生追求科学发展、崇尚人文关怀的办学风格;真切感受到教师幸福成长、学生多元发展的办学魅力;全方位领略了学校构建开放格局、促进百花齐放的办学态势。10年耕耘, 这里迎来了理想、情操和精神生活的春天, 来自10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生在这里幸福的成长, 像花儿一样绽放。

一、传统与多元并存的文化教育——让师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吸纳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 不同的文化共存融合, 优势互补, 将有助于培养教师、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全球化社会带来的诸多挑战。

行走在松林小学的校园内, 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松林小学现有来自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美国、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及等国家的外籍学生40余人, 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国际化教育如何办, 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此, 校长翟艳莉却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到了松林小学潜在的优势:大连开发区作为东北地区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区域, 教育水平必定要和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相匹配。如果说, 现在各个地区的竞争力以人才和环境竞争为主, 那么未来的竞争肯定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竞争。“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基础, 培植以双语教学为先导的外语教学特色, 推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国际化教育”, 应该成为松林小学办学的目标定位。为此, 学校确定了“依托传统, 双语先行, 多元交融”的发展策略。

(一) 多元文化教育在双语教学中突破

2003年, 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双语教育校本研究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双语教育教学研究由此展开。

学校对参加双语教学试验的教师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双语教学研讨会及培训班, 为每位教师购买《实用双语教学课堂用语手册》, 对全体教师进行英语教学语言的培训;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五个一”, 即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每周完成一课双语教学设计、每月参加一次组内教学展示、每学期撰写一篇双语教学论文、每学期参加一次双语跨学科研讨。

学校定期邀请美国密苏里州大学课程教育专家、加拿大儿童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经过4年的研究, 松林小学逐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双语教学体系:构建了“任务管理、校本培训、动态认定”三位一体的课题管理体系, 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实施体系, 构建了“学校牵动、家校合作、全程评价”三位一体的课题支持体系, 构建了“知识目标、语言目标、文化目标”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并且逐步形成了“纵横结合——专题推进——校际互动——国际协作”的研究格局。

学校根据教师、学生情况的不同, 确定了双语教学整体推进的三种模式:初级阶段——“渗透式”、中级阶段——“整合式”、高级阶段——“沉浸式”, 不同阶段确定了不同比例的语言介入量。松林小学还结合学科特点研究出了具体的学科教学模式。例如, 艺术双语课——“多媒体渗透式”、体育双语课——“身体语言启发式”、数学双语课——“复现强化式”、科学双语课——“合作探究式”。

由于松林小学双语教学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2004年7月学校被确立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2006年9月, 学校成功承办全国双语教育教学成果现场会。此次大会, 松林小学6篇论文和4节双语课获奖。其中, 王丽燕老师的科学双语课和许有国老师的体育双语课分获全国双语实验课题优质课一、二等奖。王丽燕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受邀在大会上进行公开课展示 (全国小学参加展示的只有3节课) , 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7年12月, 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双语教育教学研讨会上, 作为辽宁省唯一参赛选手, 学校的毕悦荣老师在来自全国的20位选手中脱颖而出, 再次引起轰动。中国教育学会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朝这样评价毕老师的音乐双语课:“毕老师的课取得了巨大成功, 文化的介入, 使得双语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层的内涵。”鉴于松林小学在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突出表现, 学校被评为辽宁省双语实验先进学校。

(二) 多元文化教育让孩子视野更广

“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也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松林小学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脉搏。”翟艳莉校长这样告诉记者。

英语节成为学校最盛大的节日。从2000年至今, 松林小学已连续举办了八届英语节, 一年一个主题。每次英语节历时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期间, 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I CAN DO IT”活动菜单, 自主选择, 自由组合, 和伙伴共同参与。菜单上有20多个活动竞赛项目可供同学们选择。英语课本剧、童话短剧轮番上演, 诗歌朗诵、演讲、歌曲比赛不断, 走廊里、海报栏上贴满了学生们的英语连环画、手抄报、剧本、英国友好学校的书信, 多媒体教室里循环播放学生们拍摄的DV和英文动画电影, 体育馆还开辟了专场的各国文化展示。全校师生都沉浸在浓浓的多元文化氛围之中, 感受着和世界对话的快乐。

互联网上的文化交流。2004年, 松林小学与英国北林肯郡温特顿学校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 英方学校先后4次到松林小学访问。为了便于更多学生和家庭的文化交流, 2006年, 学校设计了与英方友好学校的网络主题交流模式。这项活动以“主题”为核心, 以“网络”为载体, 鼓励学生和父母共同参与, 针对双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 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互动。截止目前, 学校已完成“神奇的中国汉字”、“我的中国名字”、“中国龙的传说”、“我一天的生活”、“我们的节日”五项网络主题交流。网络主题交流模式是松林小学独创的一种高效便捷的与国外学校进行文化交流的模式, 加速了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的进程。

外籍家长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松林小学, 有一支特殊的“家长志愿者”队伍。在这支队伍里, 有1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学生家长, 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情结。在学校多元文化教育中, 他们充当了文化交流的使者。很多外籍家长参与到学校开设的“中西文化类”校本课程中, 给学生介绍本国的节日、饮食和风俗, 指导学生剪裁缝制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参与, 更激发了学生了解异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

(三) 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的发展更有底蕴

记者在松林小学看到了这样的动人情景:开学典礼上, 全校学生齐诵《弟子规》:“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全校学生, 正襟而坐, 神情庄重, 挥墨行书, 笔下流淌的是穿越历史长河的经典语句, 耳旁回荡的是千年不绝的古乐。

该校还开设了古诗词吟诵、经典诗文赏析、中国春联文化、剪纸、刺绣、古乐欣赏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 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还利用寒暑假期间开展文化收集和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开学初, 学校都会收到厚厚的一摞学生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品。每年, 学校还会邀请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 邀请社区里的民间老艺人到学校传授面人、绢花、剪纸等民间艺术。

校长翟艳莉告诉记者:引导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是松林小学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2005年, 学校提出了“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面向未来”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学校给每个班级赠送了一本《弟子规》, 从此, “学国学、诵经典、书香校园我先行”在松林校园拉开帷幕。每天清晨, 教室里都响起全校学生吟诵《弟子规》的声音, 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经典句段开始在学生中传播。学校还将吟诵经典和书法习练相结合, 安排了全校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在经典的海洋里, 学生自由地徜徉, 汲取精神的力量。

二、开放式办学格局——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拘泥于书本, 创造“零边界”课堂;不唯分数, 最大限度发掘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敞开学校的大门, 搭建学校、家庭、社区携手合作的桥梁。开放式办学的目的, 就是基于“人本关爱”的理念, 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的科学设计, 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所有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 开放的课堂

“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 是要面对未来的世界!”这已成为松林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有了这样的认识, 课堂不再以铃声为界限, 教学内容也不再以课本作为全部。不拘泥于书本, 挖掘学生无限的可能, “开放”成为松林小学的课堂教学特色。

1. 数学课堂:“天天和奥数题过招”

松林小学提倡在每天的数学课上都给学生出一道“难题”, 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解决, 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以“打擂”的方式, 组织团队进行较量。天长日久, 攻克难题就成为了学生的最大乐趣,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每年的“华杯赛”, 松林小学的获奖学生都是最多的。2009年2月, 学校学生参加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赛区预赛, 在没有参加任何集训的情况下, 有12名学生获得奖项, 全国组委会用“震撼”这两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心情。

2. 英语课堂:和老师一起聊“后街男孩”

关于英语教学, 松林小学有这样的认识, 那就是信息和语言同样重要。学校提出的“学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使学生受益匪浅。于是, 在英语课堂上, 时尚的元素层出不穷。“星球大战”、“S.H.E”、“海底总动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动画片、时尚明星都成为了英语学习的对象, 英语不再是枯燥的、干巴巴的语法和背诵, 而是全新的动感体验。

3. 科学课堂:“想知道结果, 自己动手”

“做中学”成为学校科学课堂的教学宗旨。“哪种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最强?”、“哪架飞机能飞得最高?”这些来自于生活, 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都成为了科学课上的实验,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自己记录, 自己获得结论, 然后恍然大悟: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

4. 体育课堂:“原来过去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

松林小学从2006年开始, 开展了传统游戏进校园活动, 学生和家长共同发掘大多数学生能从事并喜欢、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便于学生小团体之间开展的传统游戏项目。像抓子儿、丢沙包、跳皮筋、跳房子、抖空竹等一些颇具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被引进了体育课堂。孩子们说, 原来体育课还这么有意思!

5. 美术课堂:“我来办画展”

松林小学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办自己的个人画展。每到课间休息, 松林小学的大厅就会变得格外热闹。大厅四周的展板上贴满了国画、素描、蜡笔、水彩、烟烫等100多幅作品, 这些都是松林小学的同学利用美术课和课余时间完成的作品。2008年9月, 松林小学“小画家, 大手笔”个人画展正式开展, 由芯怡、田佳凡、孟芳芳、曲童新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举办个人画展的学生, 并在学校引起很大的反响。孩子们的个人画展还办进了社区。现在, 又有10多个学生等着排队预约办画展呢!

(二) 开放的展台

“校园吉尼斯”, 群星闪烁!2006年9月12日, “校园吉尼斯”的第一份挑战书被张贴在学校的海报栏上, “松林之最”正式启动。校长翟艳莉说, 这项活动缘起于一个朴素的想法:学校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地方, 如果眼睛只盯着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而忽视了更多学生的各项发展, 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我们知道, 学校的竞赛, 基本上都是局限在英语、数学等学科领域的, 如果学生不能在奥数、奥英竞赛中获奖, 几乎就感受不到挑战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松林之最”就是要为更大多数的学生搭建一个参与竞争、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年级的赵树同是第一个向学校提交挑战申请的学生, 他挑战的项目是铅笔白描260厘米长的巨龙。挑战书刚贴出去一天, 一年级学生王晨就向他发出了挑战——她要画300厘米的儿童幻想画。比赛当天, 因为王晨个子小, 画布大, 她就脱掉鞋子, 趴在会议室里的大会议桌上画。最后经评委组研究, 赵树同获得最长的铅笔白描画“松林之最”, 王晨获得最长的儿童幻想画“松林之最”, 而且, 王晨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 她的画表现出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挑战的勇气值得赞扬。学校把王晨的画装裱起来, 挂在学校的大厅里。如今, 王晨已经四年级了, 回忆起当时挑战的情景, 仍然兴奋不已。

像王晨一样, 为“校园吉尼斯纪录”不懈努力的例子在松林小学还有很多, 杜宇佳申报背诵百家姓项目, 他一口气能背出224个百家姓。三年级女孩张婉莹, 她挑战的项目是在2分钟内对出魔方六面, 而在挑战中, 只用1分43秒完成。

如此, “松林之最”的得主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 “松林之最”的项目成为了学生竞相参与的活动。摇呼拉圈、街舞、收集扣子、搭橡皮城堡、摆多米诺骨牌等都成了风靡校园的游戏, “松林之最”引领着校园的“时尚之风”, 挑战不断, 惊喜不断, 每人都有机会体验成功!校园不再沉闷, 天天充满活力!

截至目前, 已有近300名学生挑战成功, 获得了“松林之最”认证证书。2009年, 学校在个人申报“松林之最”的基础上, 又推出了班级的“松林之最”。如果说, 个人“松林之最”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 敢于竞争的意识, 班级的“松林之最”则意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为在未来的社会, 竞争和合作同样重要!

(三) 开放的校园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是松林小学开放办学的重要举措。

在松林小学, 长年活跃着一支“家长志愿者”队伍。而这支队伍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学校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家长大讲堂”。目前, 学校已确定12门由家长开发的课程, 趣味生命科学、日本儿童教育启迪、记忆的科学、色彩设计等课程, 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多次应邀重复开课。

为了让家长有更多走进校园、和孩子在校园接触的机会, 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教学开放日、亲子趣味运动会、美在空中风筝赛、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亲子知识竞赛、阅读明星家庭评比等。这些活动的开展, 拉近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在“两代人共系红领巾”的新生入队仪式上, 父母亲手将红领巾系在孩子的胸前, 当队歌、誓词响起在家长和孩子的耳畔时, 许多家长又回忆起了自己入队时的情景, 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当家长们手中的照相机和录像机亮起来的时候, 每一个镜头都留下了难忘的瞬间, 每一个定格都成为了孩子和家长美好的回忆。在家长和亲属中广泛开展的“新禁烟运动”, 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和大力响应。在学校下发的家庭成员吸烟情况调查问卷中, 每一份问卷都涉及到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 少则10人左右, 多则二三十人, 在全面调查、了解的情况下, 学生们得出了较为准确的调查数据, 并写出了相应的调查报告。“新禁烟运动”的开展, 使许多家长认识到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 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不仅主动戒烟, 还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项活动被评为辽宁省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

开放, 让家长走进了学校;开放, 还要让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几年来, 学校广泛地建设校外活动基地, 武警部队、消防大队、交通指挥中心、西太平洋石化公司、辉瑞制药、万宝至马达、松林社区等都成为了松林小学的共建单位。少年军校、我为西部同学献爱心、红领巾进社区、小记者外企行等体验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各级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开展的体验教育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其中, 小记者外企行等活动被评为辽宁省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学校小记者团多次到万宝至马达、东芝、辉瑞制药、西太平洋石化等大型外企参观访问, 万宝至马达总经理大熊昭亲自接待小记者团成员, 接受访问, 并对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和小记者团的学生还荣获团省委颁发的“小记者万里行优秀学校”和“小记者万里行优秀小记者”的荣誉称号。

三、“家园式”管理模式——让每一个教师都在幸福中成长

幸福是所有人生的目的, 教育决不是以牺牲教师来造福学生, 而应该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活动。在这里, 能在工作中产生热爱, 能在成长中体验幸福, 能在支持中收获感动。

“2004年, 我由体育改教数学, 当时真不知道自己能否将数学教好。现在回想起来, 越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幸福自己生活在松林小学这片沃土中、幸福自己在多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下, 慢慢地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站了起来。在最近举行的辽宁省数学学科专业素质评比竞赛中, 获得了开发区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走过了许多人要走很长时间的路, 想来如果没有组内的老教师在后面支撑着, 如果没有松林小学这种人文的环境, 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潜能……”这是松林小学侯乃智老师在自己的随笔中记下的一段文字。改行教数学近3年, 侯乃智老师已经成为了区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

该校如这样的年轻教师还有许多:张敬峰, 受邀主持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少儿英语节目, 曾与国内英语教学专家陈琳、鲁子问一同全国讲学;毕悦荣, 辽宁省双语教学实验研究先进个人, 多次受邀在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上上课, 撰写的双语教学研究论文多次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一批批的专家型教师就这样在松林小学这个大家园中成长起来。

“做成功教师、追求智慧教育、体验幸福人生”是松林小学“家园式”的管理模式的核心精神。翟艳莉校长认为:学校的管理, 必须关注教师的感受, 关注教师的幸福体验。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是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对成功的体验、对成长的渴望。教师能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除了在工作中得到理解和尊重外, 更取决于他是否能在事业上不断发展。如果每天就是重复机械地工作, 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20年、30年就这样过去, 他不会有幸福感。教育决不是以牺牲教师来造福学生, 而应该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活动。学校的管理, 应该鼓励教师不断进取, 并尽力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进而努力使每个教师认识并实现自我价值, 体验到自我超越的快乐。

课改几年来, 松林小学逐步构建了一个基于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发展、主动分享的校本研修模式, 并着力设置了四大板块的特色研修活动, 为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一) 自主主题教研

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草根式”的研究。松林小学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 是基于各研修小组“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研讨。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课例研讨,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同课异构”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开拓思路, 互相启发;在“教学回放”活动中, 教师要历经备课——上课——研讨——二次设计——上课——研讨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直至问题解决;“错位排课”是同一研修小组先由一名教师执教, 组内研讨后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再由另一位教师上课, 之后进行二次研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 教师越来越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研修方式, 研究能力明显提高。

(二) 师生同步阅读

为了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 校长翟艳莉从众多报刊杂志中精选一些教师感兴趣的文章, 每周一早晨印发给教师, 同时写上自己的一点感受, 与教师们交流。读一篇文章, 教师们没有什么负担, 日子一长, 大家都喜欢上了这种形式。而后开始有老师推荐文章, 学校把推荐者的姓名写在上面, 印发给老师, 推荐者有了成就感, 人数不断增加。就这样, 逐渐形成了学校现在的“五个一”活动。特别是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读书需求调查, 教师在问卷调查中提及的每一本书学校几乎都采购进了图书馆, 教师非常欢迎。

(三) 域外网络交流

松林小学与英国北林肯郡温特顿学校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合作: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头脑体操如何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中英科学学科教学比较、学校管理模式、学校文化构建、学校课程设置。这样的跨国界交流、跨国界研究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使学校教师能够从全球的视角审视自己学校的教育, 从而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开放。

(四) 特色课程开发

松林小学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发这项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形成自主的专业引导和专业规范的行为方式。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学校还打破了由一位教师独立开设一门选修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维定势, 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采用分工合作、分类组合的方式。学校还邀请家长参与到课程开发工作中来, 进一步拓宽了校本研修的渠道。

松林小学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给教师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小学教师的工作非常繁杂, 经常是一整天都忙忙碌碌。但校长却时时提醒周边的人“慢”下来。“慢”不是工作上的懈怠, 而是留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慢”讲究的是精细, 讲究的是细节。只有“慢”下来, 才能更多地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了给老师留有更多时间和空间, 学校将许多工作进行整合, 减少了全校的会议, 减少了统一笔记的抄写, 减少了频繁的检查。这一系列的“减少”, 让教师不再浮躁, 不再疲于奔命,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只要是出去学习, 学校都是无条件给假。目前学校已有7名教师获得了教育硕士的学位, 占全校教师的17%, 在全市小学中领先。

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个刀刃, 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这上面, 松林小学是很舍得花钱的。几年来, 松林小学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2008年, 用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费用已经达到了年度办公经费的60%。可以说, 为加快教师的成长, 松林小学是不遗余力的。

在休闲中实现专业发展。“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教师心情愉快地工作、研究、学习, 同样可以实现专业化的成长。”基于这样的认识, 松林小学提出了“在休闲中实现专业发展”的成长策略。体育教师可以自主安排每天一小时的健身活动, 英语老师可以集体观看英文原版电影, 美术老师可以外出写生, 音乐老师可以去参加音乐会……只要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 学校就全力支持。

转变角色,迎来作文评改的春天 篇8

笔者认为,作文评改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批改作文的评语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写作的差异性。如果教师评改作文时一概而论,就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从而难以达到作文评改的目的。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从批判者转变为欣赏者,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而不是板起脸来进行空洞的说教,写些刻板的语言。

学生的写作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教师应该用激励和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赏识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学习的动力,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牵引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创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激励和赏识能使人在被鼓励、被肯定的氛围下迸发出潜能,也能促使人渴望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一旦激发出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必然会提高。因此,在评改作文时,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喜爱上写作。

因此,在评改作文时,教师的评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简洁明了。评语不是文学作品评论,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作文评语应力求做到表达简洁,不拖泥带水。如果长篇累牍地大发议论,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而失去写作的兴趣;②朴实生动。评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教师的鉴赏水平,也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字功底。所以,作文评语应讲究朴实生动,而不是空洞说教或说一些无用的废话和套话。通过阅读教师所写的评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领悟到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所以,在写评语时,教师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艰涩的专业性评论术语,如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等,这些生硬、艰涩的评语只会使学生更加困惑,不利于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③语气舒缓。生硬、刻板的评语会使学生与教师的评改目的渐行渐远。要想达到评改作文的目的,教师应该心平气和地写出阅读作文后的感想,选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语气,使学生从评语中感觉到教师的亲善和关爱之情。

如教完《丑小鸭》这篇课文之后,笔者布置了续写课文的习作练习。有位学生并没有按照笔者的要求去续写课文,而是发挥自己的联想,写了一篇关于他人生经历的作文,题目叫做《我是一只丑小鸭》。虽然那篇作文存在很多问题,如大量的错别字、语词搭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但笔者看了这篇作文之后,深深地被它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所打动,觉得这位学生是在用“心”写作,它真实地表达了这位学生内心的情感。所以,在写作文评语时,笔者先指出他作文中的瑕疵,然后写道:“我能体会到你内心的孤独,人生的道路总是不平坦的,不幸可能随时降临。但风雨之后,相信你也会像丑小鸭一样,成长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翱翔在青山绿水之间。”也许是笔者的评语触动了他,他对写作逐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对于一个语文教师而言,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在作文评改上多下工夫,转变角色,走出作文评改的困境,使作文评改充满丰沛的生命力,迎来作文评改的美好春天。

上一篇:*市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下一篇:第2课信息收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