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课文

2024-08-09

乌鸦喝水课文(精选12篇)

乌鸦喝水课文 篇1

问题提出: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而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说实话,我和很多老师一样,都十分害怕这些“意外”发生,怕这些意外脱离了即定的教学目标,脱离了设计好的教学轨迹,以致自己无法驾驭而耽误了教学时间。

案例描述:

师: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最后喝到水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乌鸦喝到水了吗?

生:喝到了。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它把石子装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是呀!好聪明的乌鸦,遇到问题能开动脑筋,想想解决的办法。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你说呀!

生:我觉得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因为石子把水淹没了。

师:我们平常说水淹没石子,怎么说石子淹没水呢?

生:是的,我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师: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生:有。

师:那你演示一会吧!

生:拿了一个杯子,装了杯子的`五分之一的水,然后放进石子,石子是把水淹没了。师:是呀,刚才老师没有想到呀,如果是在杯子里的水很少的情况下,石子是把水淹没了,乌鸦是喝不到水了。这就要看看对瓶子里的水的量怎样描述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刚才他那一演示就很清楚了。

师:但在课文的描述上,乌鸦是喝到水了。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呢?

生:瓶子里的水不多。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水不多是说:“水不会很少,可能只是没有装满。”

生:可能是水不多也不少,我是从图上知道的。

师:水不满乌鸦就喝不到水了?

生:因为瓶口小,加上水不满,所以才喝不到水的。

师:是的,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较深了,观察得也很仔细,就是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才没有喝到水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一个平常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地从文中找到了答案,这也是我在备课中所需要的。然而,课堂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地进行。”就因为课中的意外生成了美,惊醒了我的思维,学生的那一问恰是我未曾想到的,通过学生的疑问,激活了我的思维。我原以为学生都会说乌鸦能喝到水,但却有一学生另外,提出了乌鸦可能喝不到水。这一问是我在备课时从未考虑过的问题,这可能就是情境的瞬息万变,情况的错综复杂。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成为了学生的听众,听他把话说完,而没有及时地抑制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将自己的独特之处演示出来,在本案例中,杯子、水、石子,都很容易得到,通过学生的演示,其他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了什么情况下投石子水上升,什么情况下投石子水淹没。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投石子”不一定就会使水上升的道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正因为这一意外的提问,学生的实验,才使我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从而通过我的有价值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的动脑,深入地思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文的质疑,释疑,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质疑、释疑的机会,学生才敢说、敢做。同时这意外的事件也凸显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乌鸦喝水课文 篇2

心理学家一般把思维形式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大类。求同思维就是寻求一种已有的或常见的原理或答案来解决问题。一般的考试、测验往往多为求同思维, 即一个问题只有一种答案。求异思维则是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概括, 找到与现成答案或常见情况截然不同的方法, 有时甚至是好几种方法。

求同思维价值很大、也很重要, 它鼓励人们对事物进行同一性概括, 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的特点来。但只有求同思维是不够的, 不利于发展我们思维的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求异思维则要求我们必须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 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我国, 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 至今, 人们仍然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实践等过程中, 基本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越学, 思维越狭窄。比如说:“画一个圆”问小学生, 这是什么, 可能有不同的答案:鸡蛋、苹果、梨、零、圆……如果问中学生, 可能只有唯一的答案:圆圈。你让他仔细想一想, 仍然只有唯一的答案。这种思维定势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不去捉摸一下, 一个问题, 可能有多种答案呢?只是各自答题路径不同而已 (当然答题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也必须认识到求异思维也是建立在求同思维基础上的思维。何况, 世界上没有人们异想天开的想法:“要是我们能像鸟儿一样飞, 多好啊!”哪有今天的飞机问世呢?“要是有一个能代替我们工作的东西, 那有多好啊!”才有今天的电脑、机器人的出现!

在“乌鸦喝水”这个例子中按一般思维习惯, 人们总是认为瓶中的水位是固定的, 只能设法把嘴伸到瓶里, 或让瓶口变大。而求异思维则别出心裁, 让本来不变的水位上升, 解决了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 求异思维实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也是求同思维的补充和深化。

“乌鸦喝水”的启示 篇3

2006年4月20日,第一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告诉幼儿要讲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马上有一个小女孩说:“我知道,我听过的。”我示意她安静,继续说:“我们可以再听一遍,看看和你知道的故事是不是一样?”当故事讲到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正发愁时,又有个孩子插嘴道:“放点小石头进去。水会升上来的,乌鸦就能喝着水了。”我对他的发言不置可否,转身指着桌上的几组材料说:“这里有小石头、纸片、玻璃珠、木棍……请每人选一种。放进水瓶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乌鸦喝到水。”说完。就让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操作活动。

分析:乌鸦指偶的呈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听到熟悉的故事名字后,幼儿的记忆被唤醒。不少幼儿的眼神中流露出想要表达的愿望。一个大胆的女孩忍不住发话了,但我阻止了她的叙述,一切都沿着我预定的计划进行。可见,我的心中只有计划。没有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哪怕是已经会的也要再学一遍。

场景二:我为每组准备了六个小碗(分别放着数量相同的玻璃珠、木棒、纸片、雪花片、小棋子、石头)、六个装着水的瓶子、六只有着长嘴巴的乌鸦指偶。我让每组的六个孩子各选一种材料全部放入水瓶中,去检测乌鸦能否喝到水。孩子们来到桌边。一人拿了一个碗,逐一将材料投入水中,最后把能使乌鸦喝到水的材料挑了出来。

分析:从表面看,活动提供的材料种类比较丰富,每位孩子都有动手操作材料的机会。但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思考和分析操作的目的与意义。况且,每个孩子只允许和一种材料接触,他们只能了解一种材料在水中的状态。显然,我精心准备的其他材料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另外。六只乌鸦指偶的出现既剥夺了孩子们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误差的可能。

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让两组幼儿投到水瓶中。在操作前我反复提了要求。让幼儿精确记录当乌鸦嘴能碰到水面时,刚好是投到第几颗珠子了。一会儿工夫。实验结果出来了,一般大珠子用7~8颗。小珠子用10~14颗。我正要组织幼儿来交流这个现象时。妮妮小心翼翼地捧着水瓶上来了,我一看,大珠子满满当当装了一瓶,水已经快溢出瓶口,而她的记录牌上赫然写着16。我问妮妮:“你是不是等乌鸦喝着水了还继续放珠子?”妮妮点点头。我继续说:“你没有按照要求做,所以这个瓶子只好作废。”我把她的水瓶放到一旁。

分析: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常会十分强调操作要求,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操作行为和探究结果。在上面这个场景中。妮妮虽然违反了操作要求,但我不应该对她的操作结果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结果对错固然重要,但孩子在操作中的体验也是十分要紧的。我完全可以引导全体幼儿观察妮妮的瓶子中水面高度与别人的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让幼儿猜测继续放珠子会发生什么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有时错误也有可能成为教育的良机。

2006年6月16日,第二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询问幼儿有没有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幼儿中有大部分表示听过。“会讲吗?”“会!”不少孩子自信地回答。于是,我让一个孩子上来讲这个故事。然后出示小石头和水瓶,让他试试是否小石头真能让乌鸦喝到水。这个孩子很高兴地做了。其他小朋友大睁着眼睛看得很认真。

分析: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当幼儿表示听过这个故事时。我尊重幼儿的意愿,做出了积极的应答,提供了材料让幼儿验证故事的结局,满足了幼儿当前的需要。

场景二:验证了小石头能让乌鸦喝到水后,我又出示了小纸片、小玻璃珠、雪花片等五种材料。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为每组提供多个水瓶,一只乌鸦指偶,要求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仔细观察每种材料的质地、轻重、大小等,猜测它们在水中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实验,用乌鸦嘴试探能不能碰到水面。根据结果,每组把瓶子分成两部分,随后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材料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

分析: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与人合作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材料、共用材料进行探究活动,,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使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更加高效紧凑。活动中的猜测与实验验证能够调动幼儿的思维,利于幼儿智能的发展。

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幼儿虽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珠子。但结果却有好几个类似。面对显然错误的结果,我耐心地帮他们查找错误原因。发现有的孩子往瓶里放珠子时另一只手使劲地捏着瓶子,瓶子的水位被升高了不少:有的孩子让乌鸦喝水时,将瓶子倾斜了一点……这些都影响了实验的结果。面对这些现象,我故意提出疑问,让幼儿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请发现这些现象的孩子向大家展示,分析原因。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还有许多因素可控制瓶子水位的高低。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次实验,把结果更正了过来。

分析:在幼儿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关心幼儿的操作结果还是更关注他们的操作过程。我想这个问题其实每个教师都明白。可很多教师仍不放心,会在实验前反复强调每个细节要求,不容孩子有丝毫出差错的机会,致使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好按部就班,对操作结果也产生不了成就感。有时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引导他们关注问题,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以上两次活动的设计对比,我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科学活动中要兼顾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在活动中要多关注幼儿的反应与表现,把握幼儿探索的动向。及时捕捉支持点,调整指导策略,准确地接住并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

2科学活动中要提供有价值的活动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在选用活动材料时首先应使其对教学活动有价值,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其次应使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相贴切,能够让幼儿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应使其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但切忌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寄托在活动材料上,花不必要的精力“精心”准备既繁琐又无效的活动材料。

画图学课文:《乌鸦喝水》 篇4

孩子们亮亮的眼睛期待着,因为今天讲的课文《乌鸦喝水》是他们感兴趣的。

【课文】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很久没有下雨了。小河、池塘都干了。一只乌鸦口很渴,到处找水喝。

这是我们要画的第一幅画。里面应该交代三样很重要的东西:夏天天很热(时间),小河、池塘都干了(地点),乌鸦到处找水喝(人物)。谁知道怎么表现“很干、没有水?”几只小手立刻举起来。“小河、池塘里都是干裂的.缝。”“鱼都死了,剩了鱼骨头。”“树枝晒蔫了,叶子没了。”一个孩子想想又举了手,“应该画一个大瓦罐倒在河边,里面没有一滴水。”瞧,孩子们的小脑瓜多好使啊。

一个女孩问:“我可不可以画乌鸦口太渴飞不动了,从天下掉下来?”“不行,你的主角儿不能刚开始就死掉!”“乌鸦不能死,它还要自己找水喝呢。”“如果乌鸦掉下来摔伤了,得有人救它,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课文】它想起了水井,赶紧飞到井边。可是这口井太深了,它喝不到水。

大家脑子里想起什么事情可以用图画或者文字来说明。有谁见过水井?一个女孩跑上黑板给大家画了口井。怎么打水呢?是用这个可以绕绳子的东西,她画了个辘轳。

怎样才能画出井很深?大部分孩子打算画一个长长的直筒。“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比方说,从井口往里看,大圆圈里套小圆圈,再套小圆圈、小小圆圈,这样看起来井就很深?”有孩子举手,“老师,如果画个绕了很多绳子的辘轳,也表示井很深,对吗?”嘿,这主意比老师的强多了。

【课文】乌鸦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准备飞走。忽然,它发现井边有一个瓶子,里面还有半瓶水。乌鸦很高兴,准备痛痛快快地喝个饱。可是瓶口太小,水太浅,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它气极了,抓起一块小石子儿,朝瓶子扔过去。

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又喝不着,白高兴了。我们怎么画乌鸦很高兴、很失望、很生气的样子呢?

“我会,我会。”一个孩子在黑板上几笔勾出了一只乌鸦,然后给它画了个嘴角朝上的大笑脸。“我也会。”另一个孩子马上画了个嘴角朝下的大苦脸。很好,大家对表情图画很熟悉。

“老师,它为什么不能用嘴把瓶子拉倒下来喝水呢?”马上,有的孩子认为不妥:如果瓶子倒了,水淌光了,乌鸦就什么都喝不到了。

【课文】谁知小石子儿“扑通”一声落进了瓶子里。乌鸦看着瓶子里的小石子儿,想了想,高兴地说:“哦,我有办法了。”

“突然想出一个主意”怎么画?孩子们齐声叫道:画个电灯泡(象征灵感)!

乌鸦最后终于喝到水了,它觉得水特别甜,真好喝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努力了。因为它动脑筋想了办法。

很好。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有曲折,最好是一波三折。乌鸦先找到了水井,井太深,喝不成;又看到半

乌鸦喝水课文 篇5

比赛那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议论纷纷,“叮铃铃”比赛的铃声响了起来,赛场上小兔子是裁判,他宣布了比赛的规则,比赛规则是:如果谁先喝到井里的水,谁就可以赢得冠军。”比赛正式开始。

猴子心想:这回我一定能赢。他忙碌起来,找来一根竹子,用机器在竹子里面钻了一个洞。乌鸦心想:用以前的办法一定能赢。于是他就躺在井边休息,等他起来的时候,猴子的吸管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乌鸦还急急忙忙地搬石头,可是水一点儿也没有升高,最后猴子终于赢得了胜利,而乌鸦还在一边着急。

大班乌鸦喝水课件 篇6

1活动目标:

1、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2、知道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3、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并能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故事。

2、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24只(分红色6瓶、蓝色18瓶),瓶颈上标明水位线。

3、石子、沙子各三盆,小勺子人手一把。

4、石子、沙子的堆积图各一幅。记录卡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乌鸦喝水》前半部分导入活动。

(1)欣赏故事《乌鸦喝水》前半部分。

——故事里发生里什么事情,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如果你是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喝到瓶子里的水?

2、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出示操作材料,讲解使用方法。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预想。

3、用沙子进行实验记录。

(1)提出要求。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瓶子里蓝色的水?

4、比较实验结果的不同,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放入不同的材料结果会不同。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3)教师小结。

5、延伸: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等会儿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大班乌鸦喝水课件

2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1、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活动过程:

1)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乌鸦喝水课件

3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

(一)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

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记录卡

(二)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大班乌鸦喝水课件

4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乌鸦喝水》教学新探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有效教学

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第十三单元的《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因为其内容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又能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列为重点讲读课文。每一次教学这一课时,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会有很多思维的火花闪现。最近一次学习本篇课文,一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和以往一样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认真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也分成了两派,一方认可这位学生的意见,另一方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看着学生争论的热烈场面,我灵机一动,在黑板上画出了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再对比两句话:(1)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2)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让他们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通过看图和比较,学生都说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我因势利导:“其实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一些小朋友以乌鸦作为参照物,认为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另外一些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刚才还争论不休的学生都接受了这个答案,并且学会了认真读句子,从字里行间分析语意的细微差别,提高了辨析的能力。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深深体会到,当老师的一定要用爱心和耐心包容孩子的一切,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想法;另外,在课堂上要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要丰富。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的知识面有可能比老师还要丰富,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

二、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

课文理解后,一般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乌鸦很聪明。可是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我立即追问:“为什么?” “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我说话的语气有些严厉了。但刚说完我就有些后悔了,也许孩子有自己的特殊看法。于是我又问:“你说说乌鸦为什么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说道: “有一次我的瓶里装水少,放进石子后,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我恍然大悟。是呀,书中只说瓶里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赞道:“今天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差点被我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我庆幸自己尊重了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了学生的见解,此刻,教学的意义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三、鼓励学生精彩的想象

在讨论课后习题“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时,有几个答案引起了我的兴趣:(1)乌鸦用吸管能喝到瓶里的水了;(2)找来一个纸碗,把瓶里的水倒进碗里,也可以喝到水;(3)可以往水里放些苏打和醋,那水就会沸腾,慢慢地水就会满到瓶口。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答案呀!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发觉儿童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他们的心灵纯真无瑕的让人向往。

四、渗透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中,讨论“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尝试探索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一改往日用可见掩饰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和课文相似的实验:讲台上放了一个瓶子,瓶口比较小,里面装有少量水,旁边还放了一些小石子。然后我请了班上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上来演示乌鸦叼起石子放入瓶子的过程,其他同学都很感兴趣,围在讲台周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着这位同学小心翼翼地将小石子抓起,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因为瓶口很小,一不小心石子还会掉出来。后来,看到水渐渐升高了,同学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都想动手试一试。

第二天,很多孩子都高兴地告诉我,他们昨天晚上在家里也做了同样的实验,水真的一点点升高了。很多家长也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实验,并且引导孩子解决家里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这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生活中一些困难也产生了研究兴趣。一篇人人皆知的课文,却让孩子们悟出了在困难面前要积极想办法,这是我以前不曾想到的。

总之,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乌鸦喝水科学教案 篇8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伊索,通过流传的民间故事,经过加工创作了具有讽刺性质的动物故事,为了教人为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因此创作了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乌鸦喝水告诫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们去留心探索、发现,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千万不要为事物表面所迷惑。下面是乌鸦喝水科学教案,欢迎阅读。

乌鸦喝水科学教案

活动生成: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即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一次无意的科学小实验。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我们给幼儿讲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后,请孩子回家做了实验。第二天,有个孩子告诉我,他做了实验,结果水没有到瓶口,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为了验证他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我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孩子自己发现的现象,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学习活动——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课件。纸剪的石子、沙子堆积图,实验记录表一张。

2、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两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个漏斗。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师:乌鸦是怎样喝 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6个人一组,每组有3个瓶子,可以怎样做?

师:两个人一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提问: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吗?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用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两个人合作,做好实验后分别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3个瓶子里的水?

(四)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1、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这是老师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图,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了,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沙子之间的缝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还有一点水在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一点水。

(五)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活动延伸:

1、尝试用其他材料做实验,并做记录。

2、讲述新编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喝水科学教案

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桂圆若干。

②实物图片三张。

3、一瓶绿茶,两杯一样多的橙汁、绿茶,乌鸦一只,数字翻牌卡2个。

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冬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这是什么?(小量杯)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幼儿估计、猜测)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4、请你们动手量一量,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4、请幼儿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枣 蚕豆 花生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一)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1、出示乌鸦:现在,乌鸦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绿茶,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绿茶)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吧!(引导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绿茶?为什么是黑枣?对,最大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二)比较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

1、小乌鸦喝了绿茶,又感觉有点饿了,它又找来了两份点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圆,可它说不出它们谁大谁小,谁知道?

2、“谁来帮小乌鸦区分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请幼儿想办法并提供两只一样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测量不出它们的大小,那我们能不能用乌鸦喝水的方法来比比圣女果和桂圆究竟哪个大呢?我们分成两对来接力赛,一边是圣女果队,另一边是桂圆队。你认为圣女果大,能让乌鸦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队。你认为是桂圆大的,就加入桂圆队。

4、幼儿竞赛。

教师讲解规则:每次向瓶里放一个果子,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队用最少的果子让饮料满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圆的比较结果和获胜组。

谁来说说,哪组的小朋友猜对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看上去大,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大的,这就要我们多动脑筋,用聪明的方法来比较。乌鸦喝水科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有关。

2.在积极探索中,知道有水的瓶子中水位是否升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与同伴合作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

2.材料准备:同种大小、形状的瓶子(内装红、蓝两种颜色的水,蓝水多,红水少),小石子、玻璃球、螺丝、珠子、小泡沫球、细沙、漏斗、塑料盒、记录纸、油画棒。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导入活动

1.小朋友,上次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谁来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2.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1.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那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呢?请两个小朋友来试一下。

(3)个别幼儿实验。

两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不同颜色水的瓶子,将石子分别放进去,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在乌鸦能喝到水的瓶子下面给笑脸涂上颜色,不能喝到水的瓶子下面给哭脸涂上颜色。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交流:

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瓶口,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瓶口。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6)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怎样才能喝到红水呢?这里有一瓶和刚才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再来试一下,看看哪种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

2.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第二次实验。

(1)介绍记录表和材料,并猜想。

这些是什么?你们猜猜,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可以让乌鸦喝到水?在你认为可以让乌鸦喝到水的材料下面涂上笑脸。

(2)提出操作要求。

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如果能让乌鸦喝到水的,就在这种材料的下面涂上笑脸。完成后,小组上相互比较,看看哪些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并想想为什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交流:

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不同的东西,有的能让乌鸦喝到水,有的却不能呢?

(5)小结:玻璃弹珠、螺丝、珠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小泡沫球浮在水的上面,水跑不到上面来;沙子比较小,它们的缝隙很小,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梳理经验,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乌鸦喝水》教后记 篇9

哈巴河县第一小学 马春玲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上摘录的《乌鸦喝水》的教学案例,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已经真正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从小孩子们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可以窥见到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究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科学的探究方法得到培养,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续。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篇10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寓言通常能教给人发人深省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地去克服困难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更是我们的这群特殊学生在将来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体验和面对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这个道理。一年级的学生在领悟方面的能力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深层意思在我个人看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第一课时前,我先出示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乌鸦的认识,这个时候很多有一定课外知识的学生就显得尤其兴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来,而其余的学生会带着一种钦佩的眼光去倾听,不论是讲述者还是倾听者都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接着范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听的时候不会觉得无所事事,当然要一年级的学生概括一篇文章的大意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汇报时我出示了一个关于概括整篇课文大意的填空题,学生可以把文章当中的重点词句填入,再连起来就能大致说出文章大意了,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乌鸦喝水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教学难点: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设计意图:(实验法)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兴趣点,将科学与童话相结合,提高科学集体活动的有效性,将幼儿引入一个童话世界。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看!水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水的,实验操作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谜 底:乌鸦)2.插图上的乌鸦在干什么?(喝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

【设计意图】爱猜谜语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加深孩子对乌鸦的印象,激发学习热情。2.学生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二)细读课文(1)第一自然段

炎热的夏天,一只乌鸦在天空中不停地飞来飞去,突然它停在了一棵大树上,这时的小乌鸦已经是满头大汗,你们知道它想干什么吗?(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小乌鸦在怎样找水喝呢?(焦急)这里的“到处”是什么意思? “到处”可以换成“处处”。“到处”一词写出了乌鸦已经找了很久,所以我们朗读时要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万分焦急的小乌鸦它找到水了吗?(找到了)

小乌鸦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一个瓶子,它喝到水了吗?(没有)为什么呢?他又遇到了什么困难?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如果你是这只小乌鸦,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个瓶子,可是却喝不到水。你的心情怎么样?(失望、无奈)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第一自然段吗?

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怎么办呢?”这是个什么句?(问句)这一句问句说明小乌鸦开始干什么了?(动脑筋)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可爱又爱动脑筋的乌鸦找水喝的故事。因此,在朗读时既要读出乌鸦的可爱,又要读出乌鸦的乐于思考。读第1自然段开头时,语速稍慢,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那种着急、辛苦的语气。接着读出乌鸦发现瓶子时的喜悦和喝不着水时的无奈。最后一句是问句,要读得慢些,把“办”适当拉长,说明乌鸦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第二自然段

正在焦急时,小乌鸦发现了什么?(许多小石子)看到这么多小石子,小乌鸦想了想,突然它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小乌鸦想到办法后它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3)第3自然段

小乌鸦是怎样用这些小石子喝到水的呢?请同学在课文中用波浪线划出来。你能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吗?

老师把小乌鸦的瓶子给同学带来了,现在你就是这只口渴的小乌鸦,看到瓶子周围有许多的小石子,你会怎样利用这些小石子喝到水呢?

“一颗一颗”“渐渐”

一只口渴的小乌鸦到处找水喝,在喝水的过程中它遇到了一个困难,它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最后终于喝到水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呢?(聪明)恰当地使用词语:(学与练)

精辟、准确用词,不仅可以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而且更能吸引人。本文就恰当地使用了一些词语,如:“到处”一词说明乌鸦飞了很久,找了很多地方。“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形象地写出了盛水的瓶子的样子。“许多小石子”,这里不仅强调了“小石子”,还强调了“许多”,二者缺一不可。因为石子少了,瓶内的水不可能充分升高;石子大了,又放不进去。“渐渐”一词,说明水上升的速度慢。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三)课文延展,发散思维

(1)同学们都觉得乌鸦很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假如乌鸦的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 预设: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草管),把水吸上来。

乌鸦可以找一个碗,把水倒出来喝。

乌鸦可以请他的好朋友帮忙,把水拿起来给他喝。

这个问题,既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2)看来,同学们比乌鸦还聪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只要动一动脑筋,就能想出办法来。

(3)课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

(四)生字指导 “乌”和“鸟”

像外不是外,大腿伸出来。——处 “加一加”:

办:“力”字加两点。

法:“去”字加三点水旁。

找:“戈”字加提手旁。

许:“午”字加言字旁。“数笔画”:

出:共5笔,第3笔是竖。石:共5笔,第4笔是横折。

乌鸦喝水教案 篇12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1、读生字:

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得文中的生字词了。(出示课件中生字)在这些字中哪两个字最相像了?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渴和喝一对好兄弟,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口渴需要水,有口才能喝。(借助偏旁理解字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区分字形)

2、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思考课文围绕小乌鸦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A、学习第一句

1、现在我把渴和喝放到课文中你能把他们读准确吗?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从书中的哪个词看出来了,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如果你们就是这只口渴了的小乌鸦,现在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你满头大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喝?(老师告诉你们刚才你们找水喝东找找西找找就是到处)

4、指导朗读:

乌鸦特别口渴,急着到处喝水,你能把乌鸦特别口渴的样子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反复读,齐读。(重点强调:着急、渴望)。1

B、学习第二句

1、乌鸦继续飞呀,飞,它找到水了吗?读第二句。齐读这一句。那么渴的乌鸦找了那么多的地方都没找到水,这时终于看到水了,它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惊喜、兴奋)看图上的乌鸦此时特别想要的东西一下子得到了,心里多么高兴呀!你们快来高兴地读读吧!

2、老师范读

3、男女生读

C、学习第三、四句

1、水是找到了,乌鸦喝成了吗?(板书:喝不着)为什么呢?找到原因读一读。

2、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呀?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归结:水不多,瓶口又小

谁能用“因为„„所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3、看看老师这有两个瓶子,你觉得乌鸦找到的应该是哪一个呢?

4、你们真会读书,让我们回到文中,再来读读文中这句话。

指导朗读: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却喝不着,多可惜呀!请你把乌鸦着急、无可奈何的心情读一读。

5、自由读、范读、小组读、指名读。

6、看来乌鸦是遇到困难了,请大家读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这是个什么句子?谁来读读?怎么办呢?这个问号说明小乌鸦在干什么呢?(板书:想办法)这是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应该怎么读?(小声、心里想默默地)

D、齐读第一段。

我们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提示:注意各句不同的语气。开始口渴,想找水喝,要把渴的样子读出来;后来找到水了,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啊,我们要读出那种惊喜,高兴的心情来。可是却喝不着,心里多着急多难受啊,我们也要读出来。“怎么办呢”要读出乌鸦想办法的样子来。)

师生配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小乌鸦怎样想出好办法来的?

2、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指导朗读。

(看见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说吗?——观察;想是什么意思?动脑筋,思索——思考)瞧!这只小乌鸦遇到困难,它飞走了吗?遇到问题要积极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小乌鸦看到小石子受到启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三段,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勾出来。

2、生读课文,勾画。汇报。

3、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

说说这句跟书上的句子一样吗?哪不一样?这样改行吗?为什么?(口小、一次只能放一个;乌鸦用嘴叼,一次只能叼一个)

4、演示实验:

老师这有个像乌鸦找到的一样的瓶子,谁能像乌鸦一样,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抽生上台操作。其他同学注意仔细观察:他在放的过程中,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回答。

5、比较句子,用“渐渐”造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举例提示: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渐渐___________________。

6、多么好的办法呀。小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自己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不能试着背一背。

(四)深化讨论: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五)拓展:看!小乌鸦喝到水高兴地笑了,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你能帮乌鸦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吗?

三、写字

1、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这里还有两个会写字,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口在字中的不同位置,口大小不同)

2、指导书写“可、石”

3、老师讲评、范写

4、学生修改。

(六)回扣单元主题

四、总结,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多有意思啊!乌鸦从口渴到发现水,再到喝不着水,最后想办法喝到水,乌鸦的心情是时喜时忧。让我们体会乌鸦的心情从着急到高兴又着急又一次高兴的变化把课文好好读一读吧!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

乌鸦喝水

口渴了

喝不着仔细观察

想办法认真思考

上一篇:国庆节英语作文(初中)下一篇:考研的心路历程,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