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

2024-09-20

理想的风筝教案(共9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1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一、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来回顾一下:

出示:问题解决单

(一)我会读。

截去 撑地 手持

撒脱

支撑

急速

风筝

拄着

甩掉

转向

拉动

蹦跳

泛起

跳跃

仰望

追赶

酸涩

旋转

漾出

抓住(1)指组读词语。

(二)我会说。

说说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师生交流:

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的事 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 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事 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 教师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追风筝

2、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在回忆刘老师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情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指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魂牵梦绕了30年呢?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学习小提示:

1、小组内自选感动的故事。默读相关的段落,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简单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语:师:同学们刚才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哪个故事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笑谈腿疾>

1.全班交流:

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②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 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板书:幽默 笑对人生乐观向上

师: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正如白居易所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

④这个“笑”字啊,就是一个细节。这个“笑”是那么熟悉,它让你想到了谁?

轮椅上的霍金;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桑兰; “番茄太阳”——小女孩明明。

2.感情朗读:

师:谁来读读刘老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乐观。

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浓浓的师生情。)

▲师:一个“泛”字写出了是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除了以前我们注意的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更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再加上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你的文章一定会丰实的。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3、刘老师身体残疾,却依然那样的乐观幽默,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过渡语:(指黑板)“笑谈腿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幽默风趣、乐观向上的刘老师,那永远定格在作者记忆深处的“旋转板书”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呢?继续交流,哪组来?

<旋转板书 >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板书:敬业执着 热爱工作

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师:一个残疾人能这样笑对人生,的确很坚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身残志坚”。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实话,对于我们这样正常的老师来说、、、)刘老师而仅仅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 乐观与自信等)

3、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敬佩、感动。)引学生说

4、感情朗读:

师:这心跳里饱含了这么多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出示:第五小节

谁来读一读。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刘老师的样子。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情景。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刘老师的课堂上。

小结。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放追飞风筝 >

过渡语:指黑板说:刘老师笑谈腿疾,旋转板书,这一言一行都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一)学生交流8自然段

(1)刘老师在春暖花开的之时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可见刘老师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爱好。(2)“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最精妙的是黑燕子风筝。”体会到刘老师的心灵手巧 热爱生活 乐观。(他能扎出这么精妙的风筝,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3)“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决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板书:自信。

(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4)“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坚强。

板书:阳光、出示;语言文字训练。

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也许会想————————————————

(预设:

1、这只小燕子,多可爱,多自在。这只小燕子不就是我吗?多快乐,多自由。

2、风筝啊,飞吧,你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

师:对!此时,他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他还会将风筝想成谁?

他想到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

他还会想着什么呢?(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成就,像燕子一样高飞。

师:你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面对挫折,他依然坚强、快乐的生活着,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搏击风雨,像小燕子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翱翔),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说)(5)是的,当他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时候,“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A、体会到刘老师对生活充满了爱与追求。(热爱生活,童心未泯)

“漾”本指液体过慢而溢出,在这里指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从漾字我感受到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师。板书:热爱生活 快乐

B、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刘老师那张洋溢着快乐与满足的笑脸,我也为他感到快乐。

2、感情朗读。那么就请你带着这份快乐与满足读一读这句话,也把这份快乐带给我们大家。指名读。

(二)第9自然段。

1.交流

①“故意撒脱手”(体会到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自信自强)

板书:挑战自我 自信自强

②“笑着 叫着 蹦跳着 喊着”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我感受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2、整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真切、朴实,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带着这些感受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课件出示

A、(引读)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B、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C、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4、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出示: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5、小结: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

6、(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师:可见,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是一生的,苏舒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祖国蓝天的(师指黑板)一只理想的风筝。

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此时,再看到这张插图,你想要说点什么呢?每个人都想一想,然后举手,与大家分享。(学生自由畅说)

这就是理想的风筝。

三、升华情感

1、同学们,不见刘老师已经30年了!可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绵绵不绝。刘老师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给了学生深远的影响。他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也让我们的心饱胀着浓浓的敬意与感动。最后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奏响这永恒的思念之歌(配乐)朗读:出示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1、(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拿出训练单。

2、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五、总结全文。

1.(师指板书)说:是呀,作者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

2.同学们,思念,是一种牵挂,也是一种关爱。从你们迈进红旗小学的第一天起许多老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心血陪伴你们走过了六个春秋。时不待我,你们即将毕业,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你们的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相关资料:

1、刘老师的身传言教,给学生以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幼小的心灵里也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当作者苏步阳在文革时遭到残酷打击的时候,晚年躺在病榻上病痛难忍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刘老师,要像刘老师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乐观向上、有执着的追求。)

2、刘老师,您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我们,在我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以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乐观、坚强地面对,要热爱生活。

3、刘老师,他的理想就像天上的风筝自由飞翔。

4、风筝代表着刘老师的一颗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心。

5、刘老师就像一个自由飞扬在蓝天的风筝,高高的,快乐的在飞。

6、刘老师啊,你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你放飞的是自己的理想、自信坚强、幽默风趣、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学生说的非常精彩,让人意想不到。)

刘老师,你是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你放飞的是自己充满理想与乐观精神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2

一、抓有效切入, 激思维之泉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 从何处入手, 怎样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也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的问题, 因为切入点恰当与否、准确与否, 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一个好的切入点, 就像文章的一扇窗户, 透过这个窗口可窥见到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学中如果能以此为训练点, 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人物形象, 感悟人物品质, 理解“理想的风筝”真正的内涵。这篇文章有很多“看点”, 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着力点, 如这句“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个句子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以此为切入点, 但也无妨。但再细细想想, 这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理解并没有难度,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句子、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略讲, 甚至不讲。所以李老师选择的是这句:“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一来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 二来这一句也最能体现刘老师放飞的不单是自己生命的风筝, 更是一个个学生生命里的风筝, 照应课题, 突出主旨。并将课文的重点, 即“谈残腿”“写板书”“放风筝”三个板块置于这根主线下, 让重点分散于课中, 通过四个环节:一、回顾课文, 激情;二、品味细节, 感受人物;三、品味心声, 升华“风筝”;四、拓展延伸, 放飞“思念”, 环环相扣, 丝丝入扣, 让课趋于散而不乱, 逐层渐进, 走近人物。

二、抓关键词句, 拨情感之弦

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都有咀嚼不尽的精华, 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咬进文字的深层, 嚼出那微妙的滋味, 组织学生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品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但如果每个词语都抓, 一堂课仅40分钟, 势必导致蜻蜓点水, 事倍功半。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重要善于捕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

李老师在“抓住细节, 感悟人物”这一环节中, 抓住“谈残腿”中的“笑”“泛”, “写板书”中的“转”, “放风筝”中的“漾”, 引导学生品词读句, 使刘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丰满。

如“转“字的引导:

师:为了写刘老师板书, 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

(学生交流圈出动作的词语, “撑地”“离地”“一转”“转向”“写”“转向”等) 。

师:为了写一次板书, 刘老师竟要做上六个艰难的动作,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刘老师太不容易了。

生:刘老师很辛苦。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一天不知要这样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

师:那一年呢?年复一年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位坚强的老师, 他在他平凡的岗位上, 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师:对, 刘老师的坚强都体现在这一次次的旋转中了, 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谁来读一读?

师:我觉得刘老师面前的不是讲台, 而是一个舞台, 在这个生命的舞台上, 在苏叔阳的眼里, 刘老师不是在板书, 是在舞蹈!如果给这样的舞蹈取个名字, 那就是一曲———生命之舞!让我们共同记住这最美的舞蹈。 (齐读第5自然段)

这个片段中, 李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写刘老师板书的动作, 感悟刘老师写板书的艰难。随后, 重点落实在一个“转”字上, “一天”“一年”“年复一年”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受, 层层深入, 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从而让学生自然、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抓适度拓展, 升内涵之魂

“拓展”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它是一种迁移教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拓展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文本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训练思维,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长文短教, 要做减法, 也要做加法, 那就是抓适度的拓展。

课尾声部分, 通过“笑谈残腿”“旋转板书”“放飞风筝”三个细节的学习, 学生已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此时李老师将苏叔阳的生平资料适时引入课堂, 将他的人生阅历与刘老师的“风筝”紧紧联合, 让学生感受到在作者的生命中, 曾经遭遇的坎坷和心酸, 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地震撼。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呼唤出“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至此, 把学生的情感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课堂教学是门艺术,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情感被激荡, 个性得以张扬。我想, 李老师高超的“课堂放飞”艺术, 源自她对文本的深入到位的解读, 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 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假如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喻为我们拽在手中的那根线, 如何松紧有度, 如何收放自如, 只要我们基于儿童本位, 深入解读文本, 那我们的“风筝”也一定能飞得稳、飞得高、飞得远。

摘要:一节好的课, 就如放风筝一般, 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 扶摇直上, 不断领略前行的风景。近日, 聆听了学校李老师执教的这节《理想的风筝》, 我感受到了李老师高超的“放飞”水平。《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它以传情的笔触, 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 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思念之情。

关键词:长文短教,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 2010 (10) .

放飞理想的风筝 篇3

一、张弛有度撑好线

语文课上教师讲到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我认为创新教学也有相同之处。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由此,有的教师就错误的认为,创新就是学生踊跃回答,思维任意拓展,只要学生的想法多就是好的。其实不然,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科学的、缜密的思维基础之上的成果,而不是漫无边际、毫不相干的东拉西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创新。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有限,在实际操作中会得出一些令我们啼笑皆非的答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回来,抻紧手中的线,以免偏离方向。

我在教学探究电磁感应实验时,引导学生探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在此环节的物理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向学生演示电磁感应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刚开始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很多不着边际的猜想,有的学生就回答“与电源电压有关”、“与导线有关”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我们就要追根溯源,联想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大家看一下,老师是用手中这些器材产生的感应电流,这些实验器材才是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根源所在,然后再次演示电磁感应实验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到这里,有的学生就开始思索:感应电流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由此就开始想到“磁场”和“导线运动的方向”有可能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于是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当学生的思维走向出现偏差时,教师要适时地“拉紧”手中的线,掌握好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创新,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但是,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出手中的线,放开手脚,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天地。我在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实验要求将玻璃板垂直桌面放置,但学校实验室没有固定玻璃用的支架,而这个实验我准备做分组实验。本来,我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器材,这时,正好一名学生过来请教问题,顺便对我说了句:“老师,这个我也会做。”这句话提醒了我,怎么不让学生自己制作呢?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于是我就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小组作业:自制桌面上垂直固定玻璃板的器材。我给学生讲解清楚了实验的要求,使学生对器材的要求有了基本的掌握。几天后,各小组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学生制作的教具有的使用起来效果不是太好,而有的制作得相当好。于是,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出谋划策,将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学生在互相评比、讨论、改进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果,分组实验时使用效果相当好,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教具进行实验,兴趣也特别的高涨,整个实验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样,通过课前“自制教具”这一环节的设置,各小组同学在思考、设计过程中,运用自身积累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由此可见,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创设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的创造才华得以展示。

二、拓展延伸放长线

探究无止境。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我在讲授“热机”这节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四冲程热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后,向学生提出如下探究课题:热机还能开多久?如何让热机开得更久?请你设计出未来世界的热机。这一探究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延伸到下一章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由于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短缺,热机的大规模广泛应用,使得人类不得不开始考虑热机的使用年限问题。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我们已离不开热机,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人类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开发新能源,随之而来的任务就是改善热机内部构造,使其能适应新能源的需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知识较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这一问题的挑战性,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同时让学生产生利用现有科学技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使命感,深刻体会创新的重要意义。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自学下一章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前后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畅想未来世界的理想能源和热机的新型结构,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了广阔的天地。这种课外实验既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在课外探索的过程中思维走向深入。由此可见,在广泛开展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放长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飞跃到新的高度。

理想的风筝的教案 篇4

一 课题:理想的风筝

二 教学目的:让学生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能认识本文中的生字,能熟练地读课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的精神。

三 课型:新授课

四 课时:第一课时

五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理想的风筝”,以及学习刘老师的乐

观开朗,爱工作,爱祖国的精神,学习生字。

六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理想的风筝”

七 教学过程:先引入课题,接着与同学们一起说说风筝的小故

事。进入课文之前,先介绍作者苏叔阳的一些事。正式进入讲课文,讲课文的同时播放 PPT。在讲课文的过程中,课让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课文,让学生回答问题,如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刘老师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印象······

八 作业处理:口头作业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有老师来提问。

书面作业就让学生完成一篇读后感,并做完课后练习题。

九 板书设计:本课文的主线,课前和课后的刘老师,重点内容,重点问题,文中难点,生字生词,全文的总结。

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设计 篇5

1、学习、体验刘老师身残志坚、笑对人生、自强不息的阳光心态。

2、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叙述和细节描写的方式写人的方法。

3、学习掌握理解语句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口头叙述训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掌握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表现刘老师人格品质的写作方法。

b.掌握运用中心议论句和段落揭示文章主旨,突出人物形象和品质的写作方法。

2、难点:

a. 了解文章行文的明暗两条线索和文章叙事的脉络。

b.理解课题的深层寓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c. 理解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人?重点是写谁?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情?

(我和刘老师,刘老师;笑谈腿疾,激情上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2、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慢速默读课文,看一看有哪些字词不会读不理解,查一查字典,根据上下文自己试着解释一下,并把解释写在书的旁边。看一看有哪些重要的语句不好理解,做上记号。

(天穹,膝盖,女娲,酸涩,慷慨激昂,哽咽,扶摇直上,气喘吁吁,稚气,翱翔)

(a.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b. 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理想的风筝 篇6

教案背景:

这篇写人的文章选取借景烘托、事例典型、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深地怀念之情,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领悟文本的美我用最“平常”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自读、自认、自思、自悟,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努力达到“不平常”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而且也学到了写作的方法。

教学课题:《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曾经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抓住三个事例来写——笑谈残腿、转写板书、放飞风筝来表现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了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刘老师热爱生活、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

3、了解课文、深入细节,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表达中心思

想以及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抓住细节,揣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点拨 学法:品读、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风筝。我们先来认识几种风筝。

出示课件展示“哈氏风筝”、“风筝魏”、潍坊风筝、“六角板鹞”,老师做简单介绍。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谁来说说你放风筝时都有什么感受? 过渡:其实无论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无论在什么地方放风筝,人们在春天放风筝,无非是放飞一种心情,一分快乐,一分成就,有的时候甚至放飞的是一份理想。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叫做:理想的风筝 板书:

22、理想的风筝(zheng)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边板书边强调“筝”的读音和写法。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2、介绍作者:苏叔阳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高度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中心词是什么?理想。

你们能不能围绕中心词提出自己的疑问呢?

3、出示预习题,养成预习习惯的培养。

4、讲解多音字:转 翘 撒

出示课件 转,zhuǎi转文,说话的时候喜欢用文言的字眼。出示课件 翘,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出示课件 撒,(把读音标注在书上)

出示课件

5、读词语,认识新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通过预习,都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板书:写人。写的是谁呢?

写的是作者三十年前的令作者深深难忘的刘老师。板书:刘老师。

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出人物的品质和特点。板书:事例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抓住那几个事例来写刘老师的呢?

1、笑谈残腿

2、转写板书 工作

3、放追风筝 生活

师通过板书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4、过渡:学习课文,初读课文的时候,就要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理想的风筝》,课文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是个怎样的人?

5、如果让你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你想用哪些词语?

坚强乐观,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生命顽强,热爱生活。从这些词语我看到同学们很会读书,读的很认真。

6、过渡:俗话书,读书贵有疑,疑能得效益。那么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能提出来么?

同学们在课文中可能还有很多地问题,这里就留下来在我们进一步的阅读中去思考,如果到课文学完,你还没有明白,我们再提出来在交流。好么?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苏叔阳在离开母校近三十年写下了这篇感念恩师的文章,那么课文中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悟。

1、作者不见刘老师近三十年了。但是教室里的那片笑声还回响在耳边,在笑谈残腿这件事中,你抓住了哪些重点词句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说一说?

神态,笑,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语言,幽默,自嘲 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嘲。

一般人都害怕别人提到自己的缺陷,可是刘老师不仅谈且笑谈,这些都来源于什么呢 ?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笑着调侃自己的残腿,是要有勇气的(还有么:生命的顽强)

读:谁来读读刘老师笑谈残腿的这个故事读出他的这种幽默乐观热爱生活,和生命顽强表现出来:只是有一次…….2、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行文的省略,笑谈残腿前面的故事,刘老师是笑谈残腿,在场的每一个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谁能发现情感变化的真正原因呢?

读:有三次情感的变化,能把语言内在的味道读出来,就是你阅读能力的表现,谁能读出这三次情感的变化?

指名读,整体读。

3、这段不仅抓住刘老师的语言神态,还抓住了刘老师的什么来写?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感受刘老师的生命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回到春景,景中赞人。

1、在学完了第4自然段后,联系第2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在这一自然段中,从“心情地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谁的影子?“连翘花吹奏着生命之歌”其实连翘花赞美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工作 笑谈残退

转写板书 热爱生活 生命顽强

生活 放追风筝

写人 事例 神态 语言 外貌 教学反思

今天,我引导学生学习了著名作家苏叔阳的作品《理想的风筝》。上完课后听了各位老师给我的评价,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我对我上的这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读得充分,重视反馈。

这一次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我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之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生:先读生字,读准确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句子读正确、通顺,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三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写到圆木棍和放风筝的句子。每次读后,我都安排了反馈环节,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效能。

二、互动生成,长文读短。

“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的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予以点拨。

三、明晰文章思路,写作指导水到渠成。

课前,我对教材作了反复研读,预设感悟文本环节时没有贪多求全,而是作了适当取舍,力求突出课文的重点。课上我紧紧抓住作者对这三件事的叙述,让学生明确写人离不开写事,人物的性格要通过事情来表现进而引入“转写板书”这一部分的重点学习,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潜心品读,体悟其中况味。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和刘老师学做人:

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2.和苏叔阳学作文:

领悟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2.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 学会抓住典型事例, 采取边叙事边议论的方法写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词串复习, 导入新课

师:读下面每组词语, 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关于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提醒:第二组词语中两个“转”字的读音。)

师:对, 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 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伴乐, 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这堂课就让我们回到作者的童年, 跟他一块去感受、品味刘老师。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作为苏教版教材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在此巧妙迁移运用, 形式新颖, 加上所选词串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提炼, 学生一读即懂, 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二、品味细节, 感受人物

1.复习过渡, 激活学生积累。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呢? (板书:选取典型事例关注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文章选取了哪些事例? (板书: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

2.点拨:

要认识刘老师就要充分关注事例中的细节描写, 下面我们先跟随作者的目光, 把镜头聚焦到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事例中, 看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注上批注。

3.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相机出示相关事例。)

(1) 谈腿疾:抓住“笑”———让一颗坚强的心自然显现。

(1) 解读“笑”字。

一个残疾人最忌讳的, 就是别人提到他的残疾, 因为这是他内心的伤痛。而刘老师是怎样说自己的腿疾的? (板书:笑)

(2) 谁来学着刘老师的样子读读那个故事? (指名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乐观、幽默。) 补充省略号的用法:表示列举的省略。落实课后习题3。

(3) 女娲造人的传说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刘老师讲自己的断腿是那样轻松幽默。可是, 我们笑过之后又慢慢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酸涩、尊敬。)

出示“酸涩”, 体会:什么叫酸涩?刚才还哈哈大笑的同学们为什么会感到酸涩呢?课文是用哪个字表达出同学们这种酸涩的感情的? (泛)

赏析“泛”:你觉得这个“泛”字可以换成哪个字?为什么用“泛”而不用“涌”呢?一个“泛”字准确地写出了同学们慢慢产生的, 淡淡的, 难过的, 那种充斥整个身心的感情, 能否读出这种感觉?

(4) 在外人看来都觉得是酸涩的事, 刘老师竟能笑着面对, 请你静静地、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你认为刘老师这一笑, 是怎样的笑?

乐观:一个能笑对缺陷的人, 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坚强:一个能直面残疾的人, 拥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勇敢的心。

(5) 点评:刘老师所有的坚强、乐观、豁达全都在这幽默的一笑中表达了出来 (全都在这一笑之中啊) 。这怎能不引起同学们的尊敬呢?我们一起试着读好这段话。

(2) 写板书:扣准“写”———让一个伟大的灵魂得以闪耀。

(1) 解读动作。

请大家再一次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刘老师写板书的内容, 把刘老师写板书的每个动作划下来。用心读读这些动作, 想一想, 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 交流。

(3) 反复练读, 体会刘老师板书的不易。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写好板书, 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怎不让人担心?谁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教好学生, 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真让人感动!还有谁读?

一个左腿残疾的老师为了教育事业, 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这讲台已成了刘老师生命的舞台, 在苏叔阳的眼里, 刘老师不是在板书, 是在舞蹈!让我们共同来演绎这美丽的舞蹈!齐读。

(4) 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们的心, 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 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里有什么吗? (担心、感动、敬佩。)

(5)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用一条腿、一支圆木棍, 用一次次的跳跃旋转, 几十年如一日, 支撑起了学生们的一片天空。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板书:敬业执着)

(3) 放飞风筝:关注“追”———任一腔炽热的情尽情放飞。

(1) 学法迁移, 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片段。

学法点击:学到这里,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

第一件事, 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 (笑着对我们说) 、语言 (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 , 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 (酸涩、尊敬) , 了解到刘老师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二件事, 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 (撑、离、转、再转) , 体会了学生们的心理活动 (激动的心跳) , 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敬业执着的人。

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 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细细品味, 读出你的感受, 体会人物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次品读课文的7~9自然段, 关注重点词语, 体会人物特点。

(2) 班级交流, 重点关注三个“亲自”。

亲自制作风筝:心灵手巧、热爱生活。

亲自放飞风筝:身体的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 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亲自追逐线拐:刘老师的自信。

(3) 有感情地练读, 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敢于挑战、热爱生活。

(4) 师生总结:

刘老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乐观、坚强的人;一个讲课极好, 对学生影响极大的人;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人;一个自信、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者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细细品味, 读出感受, 体会人物特点。通过前两件事情———谈腿疾、写板书的学习, 领悟其方法, 让学生自学“放风筝”一段, 从扶到放, 效果挺好。

三、品味心声, 深化主旨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 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齐读句子 (满怀深情) :他将永远……永远……

读到这里, 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呢?在作者的眼里, 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3.拓展: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 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时时影响着他。其实, 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 (播放背景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出示照片, 简介苏叔阳:这就是作者苏叔阳———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在他脸上, 写满了动人的笑意。看, 他笑得多么健康!多么洒脱!然而, 老师从资料中得知, 他年轻时饱受生活的磨难, 到了晚年, 曾多次身患癌症, 饱受病魔的摧残, 但他依然笑对生活, 顽强、乐观地与命运抗争, 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抗癌路上14年, 几次三番从癌魔的指间飞过, 依旧笑对人生, 依旧笔耕不辍, 共写作了300多万字, 出书7本, 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4.学到这儿, 相信我们在坐的所有同学都心潮涌动。此时此刻, 你最想对刘老师或作家苏叔阳说什么呢?

出示:此时此刻, 我想对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是呀,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疾病、灾难来临时,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也许就是另外一种风景, 另外一种境界。相信, 此时此刻, 在我们所有同学的心中也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心中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但愿更多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设计意图:挖掘相关背景资料, 找准焊接点, 让学生走出文本, 走近苏叔阳, 课内与课外有机融通, 领悟刘老师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的坚强品格, 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最后的畅谈感受, 深化对课题内涵的认识, 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四、学写作文, 迁移运用

1.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适当提示:

(1) 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 (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工作、生活, 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3) “我”在其中, 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边叙事边议论。)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读来更亲切和真实。)

(4) 倒叙回忆的写作顺序。

2.课堂练笔: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试着选用文中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现他 (她) 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品评 篇8

师:(深情导入)春天又到了,当柳枝染上新绿,当连翘花举起小喇叭,当蓝天上风筝又起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生齐)我的刘老师。

【评析】既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也是对本堂课中理解人物形象的一次预设的铺垫,当然也是教师切入教学情境前的自然燃情。

师:文章选择了刘老师的三件事,在“放风筝”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请默读课文的7~9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写下来。

生默读并思考、圈画并标注。

生:我觉得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放风筝的时候非常快乐,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缺而远离放风筝的场所,他课余就会来到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生:从“亲手制作”一词,可见刘老师也是热爱生活的。他好像没有埋怨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而是将他的生活变得非常有情趣。

生:我补充他的回答,从他亲手制作的风筝上可以看出刘老师的手艺非常出色,他制作的燕子风筝甚至能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是不会这样专注于制作风筝这样一件也许比较繁琐的事情的。

师:是的,刘老师是个残疾人,他有理由为自己的人生哀叹,但他没有!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那一刻的他心中该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生:他会感受到风筝飞上蓝天的快乐,和我们放风筝一样,终于成功了!

生:他看着风筝飞上了蓝天,会感觉到自己也飞上了蓝天。

生:对,他会想象着自己也像那只风筝一样自由地翱翔在蓝天,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师:热爱生活、执著快乐的人格魅力!所以——“他的脸上漾出了那甜蜜的笑……”

师:这个“漾”字,让你看到了什么?

生:“漾”本意是水的波纹一圈圈荡漾,而这里却形容了刘老师的笑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由心而生的阵阵快乐。

生:而且是能够荡漾开去,传染他人的快乐!

师:这就是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相机朗读文字,言语与情感交融)

生:刘老师也是个非常顽强的老师。放风筝是件很累人的事,我们身体健全的人在放风筝失败的时候也会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刘老师不是这样。——“虽然他的腿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生:他不能奔跑,却偏要奔跑,就是想用放风筝的举动告诉大家:我能行!

生: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就是不服输的刘老师。

师:这是我们从刘老师不肯失去亲手放飞风筝这件事情体会到的,那么,他决不肯失去的仅仅是亲手放飞风筝的快乐吗?

生:他不肯失去的是对生活的信心。

生:他决不肯失去的还有他对生活的快乐追求。

师:对,因为热爱生活,所以刘老师追求生活中每一次快乐的机会。刘老师已经通过放飞风筝这样朴素的言行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个学生。

【评析】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从对刘老师放风筝事情的每一处描写中体会刘老师丰富而多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课堂对话,挖掘文字背后的意思。而教师适时的点拨与追问,将对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所以,尽管三十年过去了,当春天又到的时候,我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生齐)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再读第2自然段描写春景的文字,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

生:(默读)这是欣欣向荣的春景,和刘老师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生:这可能是一种暗示,暗示着刘老师和春天一样有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生:也可能是告诉我们刘老师像美丽的春天一样有着自己的美丽。

师:对,此处看似闲笔非闲笔,富有活力的春天美景是对刘老师积极生活态度的铺垫,当风筝飞舞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的时候,我就会思念我敬爱的刘老师。

【评析】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巧妙的环节,情由景生,理解了此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可以自然地随着作者的情感思路理解文本,品评人物,还可以感受到环境描写对凸显人物特点的精妙作用。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糅合在了一起,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理想的风筝专题 篇9

教者:唐斌全 教学目的:从典型事例中体会刘老师的精神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择典型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写人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一)出示春景图

师导语:你们看,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哦!原来春天来了,看着这草长莺飞的美景,大家会想起什么?

生:《村居》

(二)出示课件《村居》,学生齐读

(三)这里的“纸鸢”指的是什么?(风筝)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风筝”的“筝”,竹字头,下面放一个争先恐后的“争”,后鼻音,第一声,和风连读轻声,齐读“风筝”两遍。

(四)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每逢看到天空的风筝,就会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他离开老师近三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课题, 师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生齐读课题

(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刘老师讲述了哪几件印象深刻的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笑谈腿疾 上课情景 放飞风筝

二、品析文本,感悟品质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追忆,再次走进刘老师,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描写刘老师的,先来看看笑谈腿疾这事。

(一)笑谈腿疾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一部分(第四自然段),从刘老师的外貌上来看,他与众不同在哪里?

(1)生回答,教师适时出示相应的句子的课件(2)指导学生有感情读

2.这条腿是因为什么被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刘老师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老师是用什么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他腿疾的事情?谁愿意把这比较伤感的故事,但在刘老师的眼里却不是那么伤感的故事读一读。(教师适时出示相应句子的课件)

4.刘老师用讲故事说他腿疾的事,那你快看一看,刘老师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是怎样讲的?(笑)

5.你从这个“笑”字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幽默乐观、热爱生活)

6.刘老师把这个伤感的故事留到神话传说中,让我们感觉到,虽然腿疾很悲伤,但是在刘老师看来并不是悲伤,那快看一看,刘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怎样的反应,有怎样的想法?(生回答,教师适时出示相应句子课件)

(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从相关的字、词当中谈谈你的感受?

(2)这么一小段话里(课件再次出现这段话,重点标记:笑、酸涩、尊敬)有三种情感的变化,先是一种(笑)非常热烈,接着同学们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到最后同学们对老师更加尊敬,这种写法我们叫细节写法,你们会吗?能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呢?先自己练习。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二)上课情景 身有残疾的刘老师可想而知,当他在讲课的时候应是多么的煎熬,可他却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就用刚才笑谈腿疾这事中,从词、句当中去理解去感悟刘老师在上课时的情景,你又读出了怎样的刘老师?

1.生自由读五、六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写上自己的批注。

2.信息反馈。教师适时板书:关爱学生 爱岗敬业

3.师小结:对于一个腿有残疾的人还如此热心、亲力亲为地工作,如此关爱学生,这情景怎能让人忘怀,所以以致于三十年过去了,在苏叔阳的心里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三)放飞风筝 1.课件出示,师导读

然而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可能认为刘老师放风筝最令人难忘了,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1)请同学们四人或六人一组跟随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自由默读第九自然段,互相讨论,从这些文字当中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在书上写上令你感动的内容,听明白了吗?

(2)信息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挑战自我、热爱生命

2.师小结,引出思念

(1)师:刘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残疾,做自己想做的事,刘老师带给我们许多许多,也正是刘老师所带给我们这些,让他的学生苏叔阳受益匪浅,所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课件出示苏叔阳的图片)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苏叔阳已是满头银发,而当他回忆刘老师的时候,在他的内心依然流淌着无尽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孩子,你读。

课件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全班齐读,读出苏叔阳对老师的思念。

(四)思念老师 1.师导语:刘老师的影响就这样,陪伴着苏叔阳,所以三十年过去了,在苏叔阳的心中,依然犹存着是对老师的思念。(出示课件)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指生读——再读

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谁来说说,苏叔阳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1)出示课件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思念您(); 思念您(); 思念您(); 思念您()。(2)学生自己写

(3)师课件出示自己的一段话,生读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思念您(那热爱生活的顽强精神); 思念您(那坚强敬业的无穷力量); 思念您(那忘乎所以的蹦跳和呼喊); 思念您(那超越自我后漾出的欢愉)。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您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里!

(4)师小结:我想刘老师放飞的不仅是风筝,我想放飞的那对(生活的的乐观)、是(希望)、是(坚强)、是(身残志坚的品格)„„

3.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升华思念之情

师:刘老师的影响就这样陪伴着苏叔阳,以致于苏叔阳他在大波折中依然顽强。

(1)(课件出示)

1957年,苏叔阳遭到“众人所指”,但他没有怯懦、没有后退,而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像刘老师那样自由自在地活着、为国家工作着。苏叔阳选择做一名教师,这虽然普通的职业,却带给他享有不尽,甚至意想不到的幸福。

自1993年苏叔阳患癌以来,他顽强地生活着、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2)在苏叔阳心里永远思念谁?(刘老师)

生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4.也正是刘老师的顽强、坚强、自信、乐观、幽默支撑着苏叔阳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所以当春天来临时,当蓝天翱翔一只又一只风筝时,苏叔阳心中不由自主地又呼喊起来(生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五)指导写法

1.当看到天上的风筝想起老师,当看到某种有意义深刻的东西不由自主地想起谁?这叫什么写法?(见物思人)不错,文章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你还知道哪些?

(1)生回答

(2)师补充,课件出示

采用回忆式,开头写景,由景到人。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描写。过渡自然。

语言深情,感情真挚。2.课后小练笔 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见物思人、列举典型事例等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进行描写,写一写你想写的一个人,好吗?

三、课堂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苏叔阳的追忆,学习了这位身残志坚的刘老师,刘老师把一个又一个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他的学生身上,同时这些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我也希望刘老师的种子能在在座的每位孩子——你们身上生根、发芽。学到这里,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想刘老师身上的所有的这些就是刘老师他的理想的风筝。

下课!

板书: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幽默乐观 热爱生活

刘老师 课堂情景 关爱学生 热爱工作

上一篇:沥青路面病害分析下一篇:我国热电厂用煤市场分析预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