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经验总结

2024-10-13

学习小组经验总结(通用13篇)

学习小组经验总结 篇1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易门县铜厂乡底尼村完小吴玉寿

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

按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录本,合作学习中便于讨论交流和记录。

三、分组好处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

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 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学习小组经验总结 篇2

一、小组合作学习前

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特别是首次开展) , 首先, 要跟学生讲明具体的要求和步骤, 让学生知道教学计划以更好的配合.在教授一个新的知识前, 最好先亲自进行示范.例如在教授几何证明时, 教师可以先示范, 利用两个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的数据来进行证明看是否全等或相似, 待每个小组都进行实验并得出讨论结果后, 教师便可以进行正式讲解.这类课堂热身活动对于当堂课的参与度和学生积极性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备课时合理地设置好课堂热身.其次, 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小组长, 小组长以身作则是调动组员学习积极性的的最好方法, 此外优秀地小组长能够让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更为顺畅, 同时对组内成绩较弱的组员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 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更是参与者.教师在给个小组布置任务后, 不仅要进行巡视, 对于积极完成任务或表现良好的小组应给予表扬, 适当的激励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如发现问题时, 教师可适当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分配每个小组讲解一道题目, 在小组讲解过程中教师能够很快发现错误并且纠正, 对于讲解得较好的小组应肯定并且让小组与全班分享学习经验.在各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现象, 例如一些学生不敢发言, 或者是发言时表述混乱, 又或者小组内部分成员的思维相对缓慢.如果教师提问到某个小组成员, 可能会发现小组成员往往不知所措, 说不出答案, 把目光寄托在组内其他成员身上.造成这样现象主要是因为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不均匀, 不能让组内的全部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一些成员就干脆不思考.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当在布置任务后说明会随机请一些学生回答问题, 可以让回答不出的学生课后思考后在下节课上单独重新回答.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害怕要单独回答, 有了压力后才能够促进小组之间完成任务时更积极更有效率.

针对初中生较为好胜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组比赛, 或者抢答等团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关系一定程度上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尾声, 教师应让每个小组都总结出当堂课所学内容, 并且做自我评价, 再与其他小组互评, 通过评价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改进不足.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与体会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锻炼.在课堂上, 许多初中学生都相对缺乏自信, 不敢发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怕犯错.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最好的良药, 能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 才能在课堂上勇于表现,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虽说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指导,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而改变教学重点, 如果一味盲从教材, 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为什么, 然后再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最终一起找出解决方法.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忙着赶进度, 整堂课下来被填充得满满地, 学生来不及思考便被下一个知识点冲击, 带来的后果便是学完一堂课后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模糊的.

教师必须要学会控制课堂.例如, 在课堂上偶尔会发生小组成员不讨论甚至闲聊的现象, 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耐心劝导.如, 在课堂上偶尔会出现无人应答的尴尬场面, 这时候教师应该快速调整思路, 将讨论赋予一定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及时扭转尴尬的课堂局面.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 帮助学生开发思维,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并不是教学上的万能钥匙, 要想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就必须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特点去不断创新改良各种学习方法, 才能够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升华.

摘要:总结数学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经验, 写出一些心得体会, 以纠偏差, 旨在帮助今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游本慧.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实践和探索[J].学校管理, 2009 (5) :28.

[2]白春元.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2003.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谈 篇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新课改伊始,一些学生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都有些措手不及。合作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学过程已远远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等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热烈讨论,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4.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农村中学一个班级,少则五十多人,多则七八十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语文素养好的不满足,老师传授难度大的,语文素养差的又不能接受。如何处理一堂课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积极性都高,让老师很难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营造“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氛围。

5.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独立学习和竞争,而是让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他人当做合作对象。首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能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合作中能学会如何交朋友,如何与不同的人群交往;能提高表达能力;能使学习更生趣盎然。其次,教师既是组织者,又要“蹲下身”,不妨把自己当做普通学生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气氛。最后,制定合作规则。如: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不懂就问;提出不同意见要注意措词与礼节;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帮助别人却不要代替别人做;少说或不说与合作讨论内容无关的话,等等。

6.有利于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某些问题,学生比较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映。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向小组介绍合作学习的优点,一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选,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合作学习值得关注的问题。

1.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新课程改革冲击传统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是检验教师执教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然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合作”理解为“讨论”。因此,小组讨论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一有问题,教师就马上组织“合作学习”,顿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四人帮”,纷纷做交头接耳状进行讨论,生怕不这样就会被别人怀疑自己没有参与讨论和交流,然后每一组代表各抒己见,一派热闹的景象。由于对讨论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表面热闹和自由的背后是思维的肤浅和低效。

2.小组随意设置。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人力资源,合作小组的设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凡涉及合作分组,教师一般将前后左右四人分成一组,原因是这样的分法省时:需要合作讨论时,前排两位学生转过身去,四个人面对面;结束时,前排的两人恢复原位。整个过程方便,而不会有大的动静,不会打乱教学秩序。这种只考虑方便,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的分组方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有的小组人人抢着回答,并且观点不同,自己组的成员还会引起争吵;有的小组都埋头看书,没一人响应。小组的随意组合势必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使合作流于形式。

3.教师对合作缺少控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被视为权威,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管理者、参与者的作用越来越被淡化,教师被“边缘化”,甚至置身于合作之外,讨论成了“放羊”,合作变成了聊天,教师变成了观众。这样的合作远离了目标和价值,必然使学生渐渐丧失合作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介绍 篇4

这一周,我们组获得了“优秀小组”这个称号。当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份荣誉的背后,与我们每位同学的付出和努力十分不开的。

记得上一周,评选结果出来后,我们组并不是优秀小组,这时我们组每位同学都感到诧异。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不公平,而是认真的分析了原因:我们组在作业和纪律方面确实需要改进,经过一周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组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份荣誉,我们组每位同学都很高兴。

记得有一次,英语老师要让我们默写课文,这是我们组的弱项,但这次我一定要让五号同学有一个飞速的进步。我和他的同位一起帮他,一开始他一点信心都没有,我们两个鼓励他,课下让他多写多读,终于奇迹发生了!在默写完毕后,他居然全对了,这是我们想都没想过的,一开始,有许多同学不相信,让他背了一遍,又听写了许多单词,这是真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五号六号一样可以全对,一样可以给组里加分。

小组管理经验总结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效率的需要:小组合作既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育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教育教学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育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目的:

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自主而积极地对班级进行有效地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成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同时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三、实验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整实验与研究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者和实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四、本课题研究的周期、步骤及具体工作(一)研究周期:一年,即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二)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具体工作:

1、提出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研讨活动。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

3、调查摸底,组建小组,分配任务,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机制,评比项目涉及纪律、卫生、家庭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和发言情况、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等等,操行分作为学生评选先进的重要参考依据,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合作中争做小组和班级的主人。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具体工作:实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小组班级管理。小组划分完后,互为竞争小组,组员还设立了竞争对手,日评比周总结,每周评选优秀小组、优秀个人、优秀组长。需加油的及单项优胜者,班级以组为单位,使整个班级能够形成一种竞争氛围。

另外,我们还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实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小组班级管理。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具体工作:进行中期总结交流,总结试验的得失。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的有关情况的分析,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改进提高实验研究工作。期中检测后,我们对上半个学期的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情况进行了总结,评选了优秀小组和个人。再根据上半个学期的情况,对小组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分工。

五、主要经验: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1~2个月后重新组合,明确任务。小组是合作的前提。我们认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是最有效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由4~6人根据性别、个性特点、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守纪状况、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保证组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保证各小组间的公平性。1~2个月后重新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当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主张分工细致明确,角色轮流当。一般分组长、语文、数学、英语管理员、纪律、卫生整洁管理员,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避免搭车现象,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管理。分工协作,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非认知的发展,如人际交往的提高,满足学生影响力与归属感。

(二)、小组评价。

首先是过程评价。根据各组记录,每周评出最佳小组和优秀个人,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在评价学习结果时,根据班级的目标,分化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身上。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名次目标与成绩目标,实行“连坐制”,达标则组内每个成员都加分,否则都减分。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

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六、初步成效:

1、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2、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3、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4、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5、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七、存在的问题: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组与组之间的恶性竞争;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传统的定性化班级管理应与之结合,如何结合,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住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以上这些新课题,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附表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经验总结 篇6

颍东区老庙镇中心学校2016-11-13

吴顶峰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经验总结

颍东区老庙镇中心学校

吴顶峰

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的一个部分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体育兴趣活动小组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兴趣,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结合客观条件进行经常的全面持续性的体育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体育兴趣活动小组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及培养体育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通过近几年对课余体育兴趣小组的组织和活动的开展,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有很多的心得体会,现将具体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想,高度重视

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竞赛等都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体育兴趣小组对培养学生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要把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项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来抓,明确思想,高度重视体育兴趣小组的重要作用,科学严谨的开展体育兴趣小组这项工作。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丰富学校课余文体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制定计划,精心准备

合理的制定活动计划是确保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制定计划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层次,身体发育水平,运动兴趣,运动技能基础,学习掌握技能的能力,心理品质等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要明确活动目的,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设置预期完成任务和预期目标,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必要的应急方案,设定考核与评价标准,确保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能顺利开展。科学选材与学生自愿参加相结合,积极吸引学生参与,为广泛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打下基础,为体育竞赛储备人才。准备器材,整理场地,充分做好兴趣小组活动的硬件保障。

三、努力钻研,精心组织,保证成效

兴趣小组开设的项目和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一般的兴趣小组活动项目,如篮球、田径等,由于群众基础好,教师的专业技能扎实,外部的所能获取的知识信息量大,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时基本上都能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细致,并易于逐步完善,形成科学有效的模式。但一些“冷门”项目,如门球,民间体育项目等,一般体育教师平时接触的不多,无法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多钻研业务知识,不光学习掌握不足的知识,对业务熟练,技能扎实的知识也要刻苦的学习和钻研,利用书刊,电视,网络等学习积累有关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的最新知识和先进经验,开阔视野,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定期召开辅导老师交流学习会,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通过兴趣小组的学习都有收获,有进步。

四、营造良好氛围,积极促进课外体育活动开展

与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多交流沟通,获得支持。利用谈话,展板,广播,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扭转教师与学生不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想,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兴趣小组的学习,同样也可以吸收教师参加,夯实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的群众基础,为课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学习小组经验总结 篇7

作为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 强烈的责任感迫使我们不得不进入无限的思索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 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才能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他们学习物理的苦恼与无奈。以下是作者近几年在中学教授物理的过程中, 总结的一些经验, 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学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 我们的评价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 不能停留在只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上。现在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陶行知有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 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运用一些鼓励的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 在期待着我, 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二、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和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承认、认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 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 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学生的发展 (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 为中心, 一切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 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活动, 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 其宗旨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物理学家, 但可以让他们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物理学,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发问

在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 而怀疑是创新的心理动力, 是思维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 是发问的前提。我国物理学家周培源说过, “如果把牛顿力学看成是至善至美的,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不会出现”。同样,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通过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才着力研究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获得成功的。因此,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 活跃物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学生要学习的东西逐渐增多, 学校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扩大课堂教学的内容入手, 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这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把有关学科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能利用这些信息去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五、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教育, 指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

(上接第46页) 与家庭教育、幼儿园机构教儿童参与[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6) .

神和创新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 与科学家、艺术家所从事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创新教育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 使学生能够发现对自己来说是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 并掌握“发现”的方法, 具备“发现”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需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改革教育内容, 增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选择不同的考试内容, 使学生的素质通过考试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就是“指挥棒”, 教师要根据评价标准去施教, 学生要根据评价标准去学习,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应具有客观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 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

[5]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摘要:针对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部分学生逐渐对学习物理失去了热情和积极性的问题, 本文从五方面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师具体怎么样做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习积极性,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金玉新.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J].科技资讯.2008.28.

[2]李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引起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

[3]张奠宙.杨振宁文集 (下册)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学习小组经验总结 篇8

羊毫街小学 牛永红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我个人认为“小组”是这种课堂中的核心,是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心”、“眼”,是课堂“高效”实施的唯一途径。但同时,必须在“平等民主、独立自主”的原则上,小组建设才能发挥它巨大的功效。,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步对本班进行了小组建设。第一步:小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所以,重中之重要先选任出合适、尽职的小组长。

虽然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了如指掌,但对于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影响力、凝聚力的把握还是不够全面的。我一向认为最了解学生的还是班级里的同学!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商议,再汇总个人意见,拟定出小组长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积极向上,处处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学习态度端正、勤奋,成绩稳定,居班级中上等。3、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小组成员排忧解难;甘心为辅导其他同学牺牲课余时间。

4、有协调、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好小组成员间的关系;能组织小组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在刚开始选任小组长的时候,不要提出太多、太过于苛刻的要求,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吓倒一部分胆小的学生。)随后,在班里开始推荐、自荐符合条件、愿意担任小组长的同学。然后,要学生为自己心目中的组长投票。这时,他们都会把票投给自己所支持的人——因为他所选的人可能担任起组长这一职务,那他自己到时候就一定会配合、支持组长的工作,并一定服从分配,听从指挥。

最后,按选票的多少从高到低选出小组长。

首次这样选出来的组长,比较民主,但也可能有偏差:例如,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有能力的同学却不想担任;有些能力偏低却有好人缘……但经过小组合作的实践之后,这些缺点慢慢都将暴露出来,一开始不愿意担任的同学会被老师和同学“感召”要一试身手,能力低的会自动退位……学生的选举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因为只有经过实践,他们才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小组长”、“怎样的组长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在上个学期,我们每月一次选任活动,进行了4次民主选举,很频繁——因为刚开始实施,不稳定因素太多,自己还摸不到门道。但经过这四次选任,我们班有3名组长自始至终连任4次!甚至有1名组长连任时,她的组员谁都不愿意离开她!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做得真好!这不是老师的评价,不带有任何个人倾向,而是他们的工作扎扎实实,他们的表现博取了同学们的高度信任和支持!

组长有了,就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谁也不会是天生的组长,谁也不知道怎样当好这个组长。老师就要一一告诉这些组长,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事情组长必须亲自做,什么事情可以放手让组员来做……这些“行为”都是根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需要进行培养的。我们班每周一次小组长培养例会,进行小组长经验交流、评选等活动,让这些组长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怎样做才会成为“优秀”或“合格”,别人怎么做的,我需要怎样改进等等。他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交流。优秀组长的好方法从不保守,百分百坦诚相告,使得别的小组长进步也特别快。

第二步:小组的组建和分工

根据资料显示:小组的成员以6—8人为宜,并且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配原则,基本上每组要有两名A生,两名B生,两名C生(A、B、C生的分类当然是按照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分数)。然后,提出分组要求:

1、每组要有两名A生,两名B生,两名C生。

2、每组一般要3名男生,3名女生。我班实际情况是男生比女生多9人,无法平均分配。3、兼顾各科、各特长。4、自愿选择,能够兼容并蓄。最后,组长和组员就开始互相选择了。

这样最先选择出来的小组比较民主化,但不一定科学合理,我也尝试着和任课老师一起进行微调,发现被调过的学生会极不愿意,甚至个别同学还会专门做一些有损小组声誉的事情来“捣乱”。于是,我采取绝对不过问原则,由着他们去,哪怕有些不合适,在小组的运行过程中,最难受的还是他们自己,于是,他们会想办法解决,最终也会在下一次挑选组长和组员的时候进行调整。在不断地磨合和调整中,他们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小组成员。然后,在小组内按照综合成绩的高低排出1到6号同学。

刚开始我就有一定的担心:有的学生在一起玩得好,分到一个小组后,上课坐得近,可以凑机会互相说话了,是不是会增加课堂管理的难度呢?如果单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可一旦组里有了自己的规定,他们有话也不敢乱说了。

于是,我在小组组建之后,组名、组规组训、小组职务、任务的分配等工作马上到位。对小组长进行了简短地培训之后,他们马上到各自的小组召开会议,起组名,做组牌,画组徽,命组训,然后从纪律到卫生到作业等凡是组里需要做的工作分配任务,要求: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样,基本上每个小组都有了专职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承包,以后每有工作时只需要找各组相关人员即可。例如,要大扫除了,班主任就找小组负责卫生的同学来,一分配任务,他们就下去把任务分配到各组员,十分快捷;检查时,负责人各司其职,怎能不快?又怎能不好?我们年级组织学生到锦屏松林坡春游的时候,我就尝到了小助手的甜头:一开始各小组长就负责给各组员分配任务:有负责春游安全的,有负责强调纪律的,有拟定春游计划的,每组有专人负责回收春游野餐后产生的垃圾。所到之处,每一次分散活动,由小组长带领,活动非常有序。集合时更显迅速,我只需点组长的名,由他们各自负责组员的清点,所以总是很快的集合完毕。

组规的制订有难度,很多时候都是边执行边制定,感觉像我们的国法一样——开始不可能完善,当遇到不同的事情后就讨论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各个小组的组规是不一样的,我同样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不加干涉,当需要我帮助的时候,小组长会提出请求。例如,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便于老师上课提问,记住谁是哪类学生,我把各小组内的座位按照由1到6的顺序排列出来。只要是这个位置,就知道是几号学生。问题不久就出现了:C类的5号、6号学生本身学习就不积极,这又坐到了一起,更容易互相说话了。还没有等我这个班主任想出办法来,组长就建议说:“老师,我们组谁谁和谁谁坐在一起管不住自己好说话,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我能不能给他们调一下座位?”“好啊!”一得到我的赞许,组长马上行动起来,他们一定会选择出最佳座位方式使自己的组员能够说不上话,并且还有助于互相督促与辅导——因为纪律和学习是他们小组制胜的关键,谁能不听呢? 小组内还应该有帮扶对子,我们班里有个别需要帮助的男生,贪玩又调皮,一般组长帮一两次就不再愿意帮,该怎样帮扶呢?下个学期我还需要继续尝试,力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第三步:小组的评价与奖惩

对于小组的评价是促进小组成长的关键:小组长需要通过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向和方法;小组成员需要通过评价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小组的影响;老师需要通过评价向小组和学生要自己所需要的纪律、成绩等。刚开始的时候,我分好组后,按照小组的分配情况对班里每一名学生都进行考评。每个星期把各小组所有成员的分数总出来之后,公布每个小组的得分,并依据得分的高低评选出“明星小团队”。这个方法运用了两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学生的缺点依然如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因犯错误而扣分的学生转眼就忘记了,各小组长也毕竟还是孩子,对组员的提醒也总不能时时挂在嘴上,就连老师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做到这一点,那该怎么办呢?并且每天这么详细地考核,让做班主任的我特别累,这又该怎么解决呢?

于是,我专门在教室正黑板的右上角设置了一个小组考评栏:按位置的顺序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小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小组位置每周都要轮换),各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按小组的具体表现随时可以给予加分或减分,由小组长负责用上述表格详细登记各组员的表现,作为小组内部考评的依据。

然后对各项考评的分数进行了统一规定,例如,要求的预习,每位同学都认真完成了加6分,而有一位没有完成则小组不但不加分,还要扣1分,这样,为了不使小组丢分,谁也不敢不完成预习作业了。在“展示”环节,按小组所有发言的号码加分,也就是4号同学展示就加4分,6号同学展示加6分,以鼓励弱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每节课最后的总分就是这个小组的最后得分,然后加入小组整体的分数中去。

这样,每节课之后,各个小组的组长和成员都会很清楚自己所缺失的点在哪里,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补足。是预习没有做好,就抓预习;是课堂倾听不认真,就抓倾听;是展示时没有抓住机会,就着重培养小组成员的展示能力

然后要求小组长会利用下课的一两分钟做个小总结,鼓励大家下节课怎么做,提醒大家不能怎么做。这样,每天下午放学前都可以在小组内大总结一次。就是由于时间紧,来不及总结的话,学生一眼看到黑板上明朗的分数就可以大致回想出自己的表现,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确下一步的目标。这个分数每节课都可能有所变化,每天的变化也很大,更不要说一周了——分数的变化说明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力争上游的积极性。

这样,每周五下午班会课时,按一周的总分评选出“优胜小组”、“进步小组”和“反思小组”。每月还会评选出的“明星小团队”、“班级小明星”。

党章学习小组总结 篇9

09高职2班党章学习小组本学期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圆满完成。本次活动内容为

“红色光影 永恒记忆”

——红色电影《地道战》观摩

“知史铭志,薪火相传”

——党史学习和两会精神讨论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的内容主要是对中共党史的学习以及针对广大网民对2011年即将召开的两会的关注热点进行讨论。目的是通过这次班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真正做到关心时事,成为一名合格的与时俱进的当代大学生。

有关党史学习的内容有: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重大历史事件。

两会讨论的相关内容是: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组织的2011年“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最为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分别是: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稳定物价、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

九十年前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秘密故事党史讲座

优秀党员寻访活动

——优秀党支部书记李乐娟

红色经典读书活动

参观一大会址

党章学习小组在三个月的学习实践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与班委取得了很好的沟通,并得到了班委以及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帮助。团支部委员也与组长殷雪松保持了紧密联系和交流,对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并及时解决。小组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各负其责,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致力于取得外界的帮助,在这一点上,土木系07级辅导员王友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为我们指出了很多缺点也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在与小组所有成员的沟通上,团支部负责人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意见并致力于解决同学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发动同学进行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既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也让同学在党章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为本学期党章学习小组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1071党章学习小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最大的失败在于仅仅完成了相关部门布置的任务,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活动内容单一,缺乏亮点,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陈旧的模式也让少数的理论课流于形式。最

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少部分同学纪律散漫、无视考勤,在思想上缺乏对党的认识和最起码的严肃性!

另外,党章学习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最能锻炼党的性质的一种方式,所以多少是个遗憾或失误!我们致力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解决协调好这一问题,争取把学员带到社会中去,发掘最优秀的同学,向党组织推荐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

小组存在的另外一个重大问题是,绝大多数的学员不重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作要求的电影观后感都写了书面材料以外,提交思想汇报的组员寥寥无几,即使上交的同学,质量达不到要求。我们在肯定大多数学员迫切希望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态度的同时,也对此进行了重点强调和说明,但效果并不明显。

党章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严肃而又不失活力的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改善自我,超越自我。学习小组在三个月的学习过程中虽圆满完成每项任务,但远未达到优秀和榜样的目标。值得改进的地方应在于加强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本小组的个体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形成自己乃至土木系的特色。组织部也可以组织对团支部委员的培训,传授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学员出现重实践而轻理论的现象绝非偶然。在现行的理论学习形式下,稍显枯燥、乏味的理论基础确实很难吸引学员的注意力。那么以后党章学习小组的形式能不能“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向发展呢?这需要克服很多存在的客观问题,但这种方式取得的效果应该比纯粹的理论学习要大很多,对一些“边缘人物”也应该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另外,让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和严肃学习态度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党章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在每次活动开始前或结束后,也可以开一个交流会,总结得失,力求把活动、工作做到最好。

无论怎样,党章学习小组确实为党发掘了一部分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但经验不足和缺乏创新能力确实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所提建议尚显稚嫩、粗浅,恳请党支部、团总支及相关部门予以指正、帮助。

班级学习小组总结 篇10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和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让同学们爱学习、会学习,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共同进步的目的,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分小组学习这种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措施。本学期,在辅导员老师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班继续积极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在学习方面分学习小组学习强调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自主与合作。我们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切实合理地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给同学们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在保证同学们在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让同学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能增强同学们学习的自信,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们还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学习小组之间的评比鼓励取得进步的小组同时敦促其他小组共同进步。经过之前的实践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小组学习个人总结 篇11

刚开始,老师说要给四年级每个班六块白板,并且把座位调成一组一组的。当时,同学们都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要发白板,为什么要做成一组一组的呢?老师告诉我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就是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来组织小组里的同学。老师上课时不用说太多话,只是引导我们学习,把课堂的时间真正的还给了同学们。

最初,我们还不太习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渐渐地熟悉了这种学习方法,让我们变得更团结,更友爱。同时也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小组叫团结组,是我们组的同学一起想的,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组的口号是:快乐快乐,永远快乐!我们要用快乐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身为一名小组长,我感觉肩上的责任很重,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总是管不住组内的人,不会组织大家。不过,我慢慢的学会了组织大家。

另外,小组评比也对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竞赛中,同学们都想得到奖品,所以就产生了“我要学”想法,然而产生竞争。

学习小组教学总结 篇12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就是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赢得体验成功的机会的有力措施。学习小组人数少,不但便于管理,还能为每个人提供参与的机会;也可以给那些胆小,不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课堂上各小组的同时活动,就节省了时间,因而提高了课堂效益,教育论文《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

利用学习小组加强说话训练。教师先向学生明确说话的内容、要求及注意的事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之内说话,说完之后,再让每组说得较好的同学在班上说。这样既给了每个同学说话的机会,使说落到实处;又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交流的目的。

利用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在学习课文时,尤其是阅读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讨论的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学的能力及习惯。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还可以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抓住要害,画龙点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学习小组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进取心。让小组长对组员的一些课外作业进行检查,订正组员的错误,督促他们的学习,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使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个别指导;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扎实有力地转化差生。

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一是分好学习小组。在分学习小组时,要把学生按学习状况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组,还应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让学生无目的无头绪地乱哄哄,必须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此外,还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抽查,个别辅导等。

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篇13

总结一: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效果显著,小组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虽然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学生个性及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二、为合作学习创造适当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材料,不断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需要适当的时间空间,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资源提供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要的技能传授和指导练习之外,应当为学生的合作学习预留一定的时间,在充足的空间环境中,运用教师所提供的物质材料,通过学生的互动,合作,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排除教师的引导与教育,合作学习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合作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惑,这都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或启发学生来解决。在合作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部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部分担当起指导或组织任务,使得合作学生顺利进行并保证一定的效率。

合作学习也应当关注那些不太喜欢体育,动作发展较为迟缓的后进生。促使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发展也是教师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发挥优秀学生的积极作用与推动后进学生的协同进步不是对立的,处理的好,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相得益彰,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合作学习不仅存在于师生之间,也广泛存在于生生之间

传统的体育教学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技能和动作传授。作为施教者,教师对学生技能和动作传授肯定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如果把教学仅仅理解为这一点则有失偏颇。

指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练习,发现学生的问题,不足和困惑,并以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弥补或解答,也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内容。合作学习也广泛存在于生生之间。英国教育家贝尔(andrewbell,1753—1832)和兰卡斯特(josephlancaster,1778—1838)就曾经首创“导生制”。此后,导生制推广开来并在英美两国深受欢迎,为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师也可以参照导生制,将学生中组织能力强,运动能力强,技能掌握好的优秀学生设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带领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和传帮带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效率。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发挥作用,进行必要的监控协调引导和帮助合作学习应当避免两个极端:

一是教师不敢放手,处处控制,时时干涉,为合作学习预先设定过多的障碍和限制,不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是过于自由放任,远远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无组织,无目标,更无效率可言。对于中学体育课而言,后一种倾向尤其应当注意。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一起打球,做操,嘻嘻哈哈下课就行。教师觉得指导协调起来麻烦,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进行指导和提高。这样的教学过程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谈不上合作,也谈不上提高,也没有什么效率可言。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端正认识,采取措施防止这两个特别应当防止第二个错误倾向。

五、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作为主要指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作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和各组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侧面间接地感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师应当深刻理解新课标有关合作学习的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切实贯彻。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育理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新时期的职责,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合作更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总结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总结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也是对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评价依据,“自主学习”就是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师生角色,使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追求小组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技巧,促进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把学校体育限定在“体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模式内,其实必须把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健康教育和体育的认知水平,进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选择文明健康的行为方式,减少或排除生活、心理和社会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增进健康;另一方面,学生能用科学的体育理论与方法指导运动实践,增强体质,进而增进健康,并在增进体质的过程中得到“内化”,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把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的教育,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自信心,塑造健全人格,开发身心潜能,使学生行动自律、心态自控、情感自悦。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健康已成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类研究调查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中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为常见。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同学之间以竞争为主而转向以合作为主,这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尤其对一些在以往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改变学习环境后,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能。传统教学产生的个体之间的竞争式的课堂情境,谁要想取胜,就必须战胜所有的对手,竞争的结果使多数人都会产生挫败感,不仅自信心受到打击,也使相互关系紧张。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小学时期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敏感期,融洽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亲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并在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提高成就期望。同时,同学间相互启发、欣赏也提供了发展和表现个人能力、个性特长的机会和场所,从而在学习中激发创造灵感和培养创造能力。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依靠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完成学习要求的,小组有共同的目标,小组内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质量都影响到小组的成绩,而小组的成绩也就是小组各成员的成绩。正是这种共同的利益取向,使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要求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气馁,而小组学习创造了这种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把班级视为一个社会体系,这为我们认识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系统,还是一个社会活动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社交结构,有着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小组学习活动中,学生由于对运动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同,在学习中所处的角色也不同,而这种角色又随着学习内容的不同不断变换。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改变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多采用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保证了组内所有成员无论成绩优劣都有均等的成功机会,只要自己努力,相互帮助,就有可能提高成绩,为集体作贡献,同时取得最终的成功

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需要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保证其顺利开展的机制。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另外教师对活动成绩的评价要切实从对个体的评价转向对小组的评价,而且对同一小组的成员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自己的努力与小组集体的成绩和荣誉密切相关,这是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内在激励机制。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走,脱离了教师便无所适从,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极大障碍。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久而久之,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强化,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体育课转型的思路及其制定的模式相协调,在汲取过去实践操作中的教训的基础上,引起教育方的应有重视。在解决伤害事故的赔偿问题时要严格的依据客观事实,遵照相关的政策、法规,使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有时是刑事责任),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受伤害者的合法权益,从而,较大限度地减少学校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可以按学生的兴趣分组,也可以根据完成教学目标不同分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玩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引导、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教师应在最短时间内讲解教学内容、要求,指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示范,为小组合作活动提供载体。学生按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小组内开展互帮互学,具体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由小组的某个成员示范,也可由小组成员各自练习交流感受,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办法,共同设法掌握运动技巧或提高运动能力。甚至教师提出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自己创造设计一些活动内容,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之一,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也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因此,探索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让学生在活动和娱乐中养成积极思考、互帮互学的良好品质,是当前体育教学值得重视和探讨的内容。最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这就弥补了目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学生合作能力普遍较弱的弊端,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改善。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合情合理,能够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但是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普遍不是很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另外,我们还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不断的改变分组的标准,单独一种标准采用的时间不宜太长。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的深入,争取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双方的优势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结三: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校已深入课改打造“高效课堂”这一浪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论证,小组合作它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已经逐渐为我校广大教师所接受。它在各学科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爱好兴趣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促进他们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满足学习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小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长处

1、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回首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学生上体育课热情不高,练习时较被动,往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是一种灌注式加训练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障碍接力跑时,在以前往往摆好障碍,排好队伍,讲解一下规则和要求,就发令比赛。现在我们就可以安排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队伍次序和障碍摆放,学生就会思考、合作,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进来,都会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的利益取向,使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真正让他们领会到什么“笑一起笑,哭一起哭”的同甘共苦精神。

二、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关健

1、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体育教学必须姓“体”,发展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在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仍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能力、运动兴趣等的培养,这些都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为其一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

2、要重视学生实际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而急于求成。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拥有的知识、技能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不能只为了研究而研究,应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学生要积极给予辅导,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突出,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有效。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目标

1、让学生学会倾听

有效的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吸取他人的见解,从而修正自己的想法、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小学生经常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我说我的,你说你的,等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等到反馈的时候,还是说:我觉得……我认为……不能达成小组共识。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第一,鼓励学生敢说。合作前,教师可以运用导向性语言,如:“对于这项活动内容,老师希望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先说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时,老师要及时鼓励一些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发言,用期待的眼神注视他,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予表扬;合作结束后,先问一问:“你们小组还有谁没来得及说?”如有,教师就给他一个机会:“请你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好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生们都知道了合作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培养学生能说。当学生基本都敢说后,教师应适时发挥那些思维敏捷、表达清楚的学生的作用。再反馈是让他们带头先说,然后引导大家参与评价和学着说。要让学生知道,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应该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吐词清晰,要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见解,敢说别人想不到的话,以提高学生能说的水平。

第三,让学生学会争辩。合作学习时,常常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聆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善于协调与同伴之间的分歧,有效地解决各成员间的冲突,使各小组成员在争辩中明理,达成共识,使合作学习能真正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并从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小学体育课建立小组合作的具体方法

1.性别分组这种分组适用于男女合班教学,且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男生学习头手倒立,女生学习肩肘倒立。

2.体能分组一般可分为abc三组,或ab两组,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分组形式,目的是“抓两头,促中间”,面向全体学生。例如中长跑、投掷、跳远等体能差异较大的项目。还有ccc这、组合,差差组合,即把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的分在一起,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满足心理需求。

3.兴趣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作用很大。尤其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及毕业班。

4.友伴分组让几个要好的伙伴自由组合成小群体,这种分组有利于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培养交际能力。例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舞蹈等项目。

5.混合分组。混合编组能使男女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加深对异性的了解,消除“怪念”,形成健康心理。

6.心理特征分组。根据平时对的学生观察和了解,按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来分组。分组时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又要通过活动逐渐克服学生的不良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愿意在公开、激烈的氛围中学习,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愿意在相

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在小组巡回指导时,应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性格,健康心理。

7.学习方式分组。即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特点进行分组。如有的学生喜欢先练习,然后思考改进技术动作;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先思考,然后练习;有的学生则习惯边思考边练习;还有的学生喜欢观察、模仿,然后再练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及时了解、准确把握,以便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8.目标动态分组。(这也是评价的一个表现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级别的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跳绳教学中我用闯关的方法开展教学,学生们通过自己努力达到或接近上组级别的,上升一级,而练习不认真、技术停滞不前的,则降为下一级,从而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所获”。

三、结论

上一篇: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周心得体会下一篇:重阳节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