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2024-08-03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共9篇)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1

《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教师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认识还欠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虽有各自的小组,但小组编排不科学,小组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合作时没有明确的任务,问题缺乏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课堂教学的无序状态,使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二、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化学学科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通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让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得到培养,从而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三.研究的过程

1.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2.深入课堂,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的有效合作、组间的有效合作与交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3.研究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四.达到的目标

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3.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4.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不断探索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2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 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在协作、平等学习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进而更好地展现自己。此外, 合作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让学生独立、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达成目标过程中建立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学习习惯, 并让他们处在和谐、紧张的氛围中, 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 发挥学生主体效用, 提升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 学生在达成个人学习任务的同时, 帮助他人完成学习任务, 在讨论和交流中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 不管是在学习能力上还是情感交流上, 能使课堂更为生动、有活力,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顾敏, 2014)

2当前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随意性较大, 大部分英语教师因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往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仅仅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2) 学生积极性不高, 通常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大多数学生难以对教师提出的讨论话题进行积极探讨, 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兴趣未能有效激发;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讨论中仅仅可以插上话, 表示对小组学习的帮助不大, 以致于学生的积极性欠佳。 (3)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作用未体现,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有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法较为轻松、自由, 可进行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交流, 以致于学生的组员作用得不到发挥, 也就是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本来的作用未能体现, 导致学习低效。

3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提升对策

(1) 激发兴趣, 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才能找到共同兴趣, 主动进行合作学习, 进而营造出和谐、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所以, 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对英语合作学习的兴趣。首先, 应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英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新时期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其次, 应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 比如:人教版高一下册Music教学中, 对Warming up中的8 幅图作出幻灯片, 并分别设计一个问题, 然后展示出来, 再播放8 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让学生听完音乐后开展配图游戏, 并对音乐风格和感受进行讨论,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还调动了学生合作探讨音乐相关话题的积极性。

(2) 科学分组, 强化学习指导

(1) 科学合理分组。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情况, 按照“同组异质, 组间同质”要求进行分组, 一般在4 到6 人, 确保各小组的英语学习整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时在每个小组中选出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 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分配、小组讨论及发言等, 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保证每个学生均有同等机会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中来。

(2) 精选学习内容。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还应精心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一方面, 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有一定了解, 然后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态度选择内容, 并科学合理地设计梯式教学任务, 再明确分组学习的形式、内容、任务及要求。另一方面, 根据所选内容, 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 并设计难度适中、具有探究性和灵活性问题, 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调动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高向斌, 2005) 可通过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 可通过多媒体、PPT课件等方式为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人文内涵、民俗风情、传统节日、社交礼节等背景知识, 不但能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学习的兴趣, 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比如:I have a dream的课堂教学中, 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国发展历史及黑人的斗争历史, 让学生带着背景知识去阅读, 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对探究为什么马丁·路德·金会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3) 指导合作学习。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 及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 比如:个人角色及任务、协调控制、讨论交流等, 还需要重视学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激励, 同时在互动交流、合作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 能够主动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念。此外, 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比如在:Healthy eating的合作化教学中, 根据内容主题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a.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do you know about?b.Do you know that 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基于问题明确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了解饮食文化, 增强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通过指导和锻炼, 学生不但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还能培养良好情感, 进而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邹银娟, 2013)

(3) 科学评价, 确保学生进步

科学的学习评价, 有助于激发小组间和学生间的良性竞争, 将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进一步深化。 (郑士强, 2011) 一方面, 教师应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 在做好学生个人学习评价基础上注重小组和集体学习的过程评价, 以有效激励学习小组更努力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另一方面, 应以积极正面的激励为主, 重点考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互动、协作等情况, 要注重在学习中学生间的互评, 包括合作学习态度、合作的方法及技能、参与积极性等方面, 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良性竞争, 保证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法,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抓住内涵, 对学生科学分组, 精选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合作学习, 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 提升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有较大改变。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 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以致于学习实效性不强。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出发, 对当前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促进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向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 (8) :169-171.

[2]顾敏.关于提高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行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7) :201-202.

[3]杨成英.提高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有益尝试[J].英语画刊, 2015 (6) :144-146.

[4]郑士强.小组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及解决策略[J].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2011 (8) :117-119.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三总复习;策略

在化学总复习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总复习的特点是学习任务重,学习进度快,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两极化的严重分化和学生学习兴趣偏低的情况。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提出相应的政策改善教学环境,在小组间合理分工,给学生营造参与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三化学总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1.两极分化严重

初三是知识综合系统学习的过程,基本上课程教学已经结束,老师要把以往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化学的学习特点是知识连贯性很强,所以,在总复习的时候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通过总的知识梳理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和深化,但是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知识的连贯性不好,在复习的时候不能时刻紧跟老师的教学步骤,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有所遗漏以后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1]。

2.学生学习兴趣偏低

因为,在将近两年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对于课堂、老师和教学内容都感觉很熟悉,总复习是讲解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有的重点知识老师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要反复地讲解,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很厌烦,所以,复习的时候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有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对某样东西感兴趣,会用心去准备和学习,如果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对化学总复习课程安排兴趣不大,加上有考试的压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退[2]。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三总复习阶段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的小组分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小组成员的任务是要把老师讲解的内容深化和理解,对知识有着系统的框架总结,当在做题中运用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真正地做到得心应手。老师给小组成员限定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但是分配的学习任务都要完成,在共同学习任务的时候,小组成员之间要有着具体的分工,比如,有相关的计时员工,在谈论的时候要时刻地提醒同伴,还有答疑员,是由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担任,这个学生要负责本小组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复习铁的性质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竞争讨论,看那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总结出更多铁的性质,让每一个小组分享经验,在经验的分享中提升各个小组学习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大家在总结的过程中就是深入了解知识和深化总结的过程,对学生总结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在客观世界发展进程中,老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主观上热爱学习,学生可以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在积极主动学习中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是对知识的主动索取,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在积极性调动的时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兴趣使学生开展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都是喜欢玩的,所以,教学的时候多运用游戏和活动的教育方法开展。比如说,为了让学熟悉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小知识,可以将很多化学游戏应用到教学中,给学生设定游戏情节,比如,现在能源实验室中正在进行一场化学实验,要求学生从三个细胞中提取出至少3个分子和量子,他们在爆炸消除以后会制造出一种新型的化学药剂。学生在有趣的情境创设中对化学中的分子和原子有了认识。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比拼时间,学生为了小组获胜,会在课下积极地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其实这样是对学生客观学习的触动,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比较懒惰,主观认为自己学不好,但是游戏的推动和小组竞争的开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能够完整地背诵一些化学知识以后,会感觉有些知识的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总之,合作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能够在活动中发挥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所发挥不出来的能力,上课时候学生可以在小组互助中了解自己在知识学习上的欠缺,课下和课后学生同样可以开展交流,在彼此交流和合作中促进自己总复习中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罗裕霞.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三复习阶段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3-5.

[2]余贵兰,廖小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1):11-12.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4

洛南中学 梁朋利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

二、选题原因: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相信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在于自己使劲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勤奋学,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我校每年学生数爆满,每班70多属于正常现象。我校历年升学人数已经达到极限,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升学状况。因此如何提高大班额的课堂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大班额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1、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得到提高。

2、学生以下能力得到提高:(1)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2)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4)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自我意识方面。(5)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4、大班额合作学习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深入地对其控制系统和效益测量评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其优化,从而提高其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和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教学操作上存在的“重形式,轻效果”、“不当”甚至“错误”的现象。其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体现在:

1、改变了一种观念,家长接受指导,教育观念发生的变化。

2、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学教学,并且操作性强的在大班额下小组合作学习。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把大班教学变成小班教学,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落实高效课堂。

4.获得了一个效益,学生学习面貌发生的变化,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了,效果明显了。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1、提出了大班额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2、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同学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成果在校内交流,并在全校数学教学中推广。

四、存在的不足及其后期改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篇5

七星泡镇凉水学校 冯丽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现将一段时期的研究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合作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我通过信息网络认真学习相关理论,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发展新知识。这不仅是知识的新积累,还是学习能力的再提高。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意义重大。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互相交流中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反复实践,总结经验,促进教学模式的再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掌握的再透彻,不经实践的检验,也不能成为你真正拥有的教学技能。为了能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我在进行理论学习,听课观摩的同时,更是以教学实践为主,通过实践发现问题,结合理论,再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我自认为,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努力,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操作技能,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致的公认。

三、反思体会,合理改进。

1、小组划定要科学。

合作学习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个体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场所。事实证明,人员分配科学的学习小组,学习效果明显。相反,存在问题的小组,学习氛围有些沉闷,出现了“合而少作”“合而不作”的现象。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但绝不是忽略了教师的存在,忽视了教师的作用。恰恰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把一节课比作战场,那么老师就是战场上的指挥员,离开了指挥员的指挥,再勇敢的战士也必将面临失败的厄运。所以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力指导,教师的任务没有轻,相反还加重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万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3、抛弃形式合作,注重实效合作。

我们搞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以适应社会。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学生假合作的现象,个别小组交流少,有的甚至个顾个,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面上,这种现象要不得。教师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或拆组重分,或积极创设情境,或教师亲自参与到薄弱小组中去,打破这种僵局,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潜力。

提高措施:

1、深入学习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求精、求深,大胆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求适合本校学情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途径。

2、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鼓励先进,帮助后进,稳扎稳打,让合作之风富有成效。

3、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谋划合作环节,细心设计合作讨论问题,让学 生参与的热情最大化。

4、积极沟通家长,建立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做事,全方位、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5、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合作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6

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教与学仍然是一体,只不过形式有所变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也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的,但是教的主角――教师,也没有失去其自身的作用,只是改变了其教的方式。教师主要发挥对前期分组等进行组织、中期讨论进行指导以及后期讨论学习结果进行总结的作用。下文将对这三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从集体着手,考虑每组大概人数,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地域差异等因素,合理分组。此外,在分组时,要采用优等生与学困生相结合的组员分配模式,以便实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目的。为了避免无团队意识的散沙模式,可以选出小组长,以带动团队共同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组织各组小组长发挥领导作用,合理安排组内事务。小组长要对组内任务进行分配,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时间,保证每一位组员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此外,对于组员发言的顺序也要合理安排,多给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机会,使他们勇于表达己见、提高自信。当然,小组作为一个团体,一定要团结互助,不能出现矛盾,小组长要开解组内成员,解决组内矛盾,努力使小组成为一个无内患的团体。

第三,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明确学习目的是为了交换思维、共享观点。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并及时进行分析学习,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简而言之,学习过程是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找出疑问是什么;其次,要把握解决疑问的方法与途径,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就是解决疑问,通过有效的讨论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学习。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按照这三步进行的。第一步就是小组讨论主题的确定;第二步是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这一步实现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研究;第三步是对讨论结果的汇总学习,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

2.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鼓励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小组讨论的进行不能只选择单一的座谈形式,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系统,通过活灵活现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展示自己的观点、建议。这样可以使讨论的氛围更加火热,也更加吸引组员的注意力,提升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针对不同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合理点拨。相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经验与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因此,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旁点拨指导,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此外,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以免学生走入歧途。

第三,号召各组合作学习后进行结论汇总,以便于与其他各组之间分享学习。小组讨论一般只占用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在短暂的交流中,各组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观点,要组织一名成员进行记录、汇总,以防遗漏观点。如此才能在随后课堂的三分之二时间内更好地展示本组成果,并点评、学习其他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三、总结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点评。一方面肯定各组成员的努力,另一方面要指出各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该总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团队精神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养成团队意识,围绕集体的荣誉而努力,争相思考,认真学习讨论内容,发表自身对学习内容的观点。摒弃个人主义,秉持团队荣誉高于个人荣誉的心理,不搞组内矛盾。教师要查看组内团结意识是否达到要求。

2.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及表现形式

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采用新型实用的学习方式,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教师要从旁观察各组学习过程,抓住不足与值得褒奖的地方。

3.展示组内合作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后,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报告,教师可以对其组内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评分,通过各组之间的对比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从旁协助,可以进一步完善各小组在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大班额环境下化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G689)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7

一、长兴职业学校中小组 合作学习运用现状

1. 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能力不 够,效率偏低

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既是形式和手段,又是教学目标之一,学会合作本身就是分组学习重要目的。但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很多学生尚欠缺一定的合作能力,仅搜集资料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有的学生则不善于讨论或不愿参与讨论; 讨论中有些人盲目服从,人云亦云,也有人只愿做听众,很少发表个人意见,还有些学生对小组合作若即若离,漠不关心。

2. 角色落实不到位

在长兴职业教育中,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不能自然熟练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课堂的调控能力欠缺。如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较少考虑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在分配任务时只是大略分配每个小组任务,却没有详细地分配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从而导致小组内出现种种的不愉快,影响着合作的效率。

3. 座位编排难度大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位排列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常被提倡的座位编排方式如L型、U型、圆桌型等只适合于小班制教学,长兴职业学校一个班级有50人左右,一直采用传统的“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仅限于前后桌,大范围的合作受到限制,且座位一经排定则不轻易变动,根本就不好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自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确实发生了些许量的变化,但却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仍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长兴职业学校中小组 合作学习运用对策

1. 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个性不尽相同,但各有长短,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互动、互补。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不同观点的学生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提升。学习离不开动机,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问题。所以,教师要引发小组合作的内在需求,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 鼓励教师交流学习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师大多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课堂具有一定调控能力且尝试将这种学习方式与各种行动导向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案例教学法、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这种结合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灵活、高效,然而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所以,教师之间要学习和交流, 以丰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3. 完善配套设施

学校要加大投入,完善与小组合作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学设施。首先,是文本材料,包括图片、文字、卡片、客户要求或订单等; 其次,是电教设施,如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 最后,是相关专业设施设备、工具、材料等。

4. 完善分组,明确任务

分组要让学生明确具体做什么以及达到什么标准,不能马虎,小组学习的任务、分工、完成时间、成果的汇报展示方式等,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教师要尽可能模拟场景的真实性。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检测线路这一学习场景,分组后,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份顾客的要求,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

5. 注重交流汇报环节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的素质修养、教育教学能力、人格因素等在合作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教师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精心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完成。以下是本文关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小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互补,同时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调整。

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和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然后按照4~6人进行小组划分。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组内优差均衡搭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上课前就要让学生按照分组座位坐好。教学过程中,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用群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又可以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达到“以优带差”的目的,最终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

当然,教师可按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地组建小组,以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家庭的人口数。这时就可以让住得较近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利用课后或周末的时间进行调查、统计,这样就拓宽了合作学习的宽度,让合作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延伸。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一旦确定,在短时间内若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变动,但不是永远都不变,可以定期(如一个月)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重组,这样不仅能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都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还能取长补短,提高合作学校的实效性。

二、精心安排合作内容

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科学设计。首先,合作学习的内容难度要适中,容量适当,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一般是该问题学生独自解决有难度,需要学生共同合作、集思广益才能解决。其次,贴近学生生活,要有操作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联系现实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处于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加设入。

例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地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视频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学生统计的数据仍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提醒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的数据各不一样,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学生在这时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有难度,从而激发了他们合作的愿望。教师安排的合作内容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从而增强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合作的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中“数学应来自于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明确分工,合理把握时间

班级被分成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难以全部顾及,这就要求各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核心人物来充当小组长的角色,在合作学习时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同时,小组内部每个成员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如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而且分工可根据小组人数进行灵活增设或定期轮换制。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每人发言,每个人都有事可做。也可把题目明确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工,然后一起交流成果。这样就可以避免学优生“包揽、包干”的局面,也给了学困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在时间安排上,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时间的控制上,教师要灵活应对,如学生有较强的表达欲望,能畅所欲言、相互讨论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延长时间。不要考虑到教学任务就随机叫停,这样只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指导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也缺乏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其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让学生多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其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自己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外,更要有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能听清同学发言的要点和不合理的地方。其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合作学习更加深入地进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指导。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合作交流中,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或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引导,确保合作顺利开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碰撞,遇到好的观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引导交流向深层次发展。

五、做到成果汇报小组化

在交流汇报阶段,要让每个小组汇报员都有机会发表本小组的交流结果。当进行汇报交流时,发言人不是汇报自己的观点,而是概括本组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后获得的结果。不仅要汇报学习的成果,还要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不仅要汇报学习的内容,还要交流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意见进行比较、归纳,并且对于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要及时总结。

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及时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首先,评价要全面。教师不但要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评价,还应顾及到学习个体。其次,评价要及时。合作学习小组及其组内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不断得到反馈。因此,对合作较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合作存在困难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指正,特别是涉及纪律方面。最后,评价要多样化。评价形式可组员自评、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互结合,灵活运用。教师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重视过程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舒晓宠.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几点[J].陕西教育:教学,2010(6).

[2]王志寅.谈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小学教育研究专题,2008(10):218-219.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篇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合作的方式也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革呆板、沉闷的教学,探索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新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真正推进课程改革。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分组的研究;(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3)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关系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5)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四、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实践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得以提高。

4.合作性原则: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构成一个学习整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互助性合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相关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弄清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原因,寻求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2.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在小组合作评价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时间、地点,不同评价强度,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等对评价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评价标准和机制,努力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用他山之石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评价过程。

4.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5.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题研究推进的前提条件。学校通过强化教师学习,加大宣传力度等,力促教师形成新时代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习与培训,按课题进展要求为研究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相关条件;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研究队伍,学校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优秀的实验教师倾斜。

4.围绕课题研究,聘请专家引领,并经常组织研究活动辅导和学术研究活动,切实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5.指导小组成员每周深入实验班的听课、评课,及时向教研室和年段分管领导反馈实验情况,并在年段会、教研活动会上向所在年段、教研组教师通报实验的现状,广泛收集教师意见,让全体教师为课题的推进出谋划策。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阶段性研讨会,对课题研究进行交流、小结与反思,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断调控改进研究工作。

6.编辑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案,实验教师通过学案去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并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七、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成员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周明乾 副组长:万 雄

成 员:任意宏 刘勇 周光明 万鹏 龚德林 李进 李国相 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成员

周明乾、万雄、任意宏、刘勇、周光明、王彦军、王爽、敖金材、方敏、金芳

八、课题研究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 实验班级:一年级到八年级

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学科

实验教师:实验班级实验学科的任教教师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课题研究的前期论证,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2年元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元月——2012年3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成果推广(2012年3月后):在全乡学校所有班级中推广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扩大实验班级范围,最终达到全乡参与的目标。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论文等。

2.建构一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和机制”。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系列案例、光盘、图片等。4.课题研究成果集。5.具操作性的典型案例集。

6.真实有效的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

附:2010—2011学第一学期实施计划

2010年10月: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课题研究的启动动员,组织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师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资料,为实验的实施做好准备。(其中:学校向实验教师发放学习材料和召开实验教师培训活动)

2010年11月中旬前:各实验班级进行学生科学分组,教师对学生进行动员、宣传,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初步尝试。

2010年11月开始底: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的成员听取实验班教师的课,收集实验教师的意见,形成文字材料,将实验开始期存在的问题反馈分管领导、教研室,教研组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0年12月底:召开第一次课题研究教师的交流、研讨会,领导小组成员、指导小组成员、实验教师参加会议。

2010年12月以后:针对第一次研讨活动所提出的改进策略,实验班教师加大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力度,指导小组的成员加大听课力度。召开半期小结会议

2011年1月份:进行学期小结,完成阶段性小结报告。通过比较法,分析比较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班级班风建设情况。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

导致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1.教师方面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力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是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没,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怍学习的内聚力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一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即便学生参与发言也是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在教师设计好的轨道上走,大大阻碍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准备不足,课前课堂预测不足,使得很多教师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但教学方式仍没变,花大价钱买的新布料,做的还是旧款式,效果不大。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县,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需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事先没有生成可供小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的问题,既没有明确的、有价值的主题,也没有“问题单”或“问题生成单”来引领。仅关注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更主要的是缺乏任务驱动的内容、方式和时问的分配和设置。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

有的教师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的教师一味按学生水平分组,公平竞争失去基础;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自由组合,且美其名日:“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其主要表现为组长由教师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也未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是,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

教师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仍然重视课堂随机评价,忽视即时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结合;仍旧那么注重外在行为评价,忽视学生心灵评价。

(6)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没有讨论价值

很多布置给学生讨论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合作学习没有素材。课堂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虽然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学习过程缺乏内涵,其结果是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效能。

(7)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一片喧哗。但教师却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给以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其他同学己经说出了答案或教师草草收场,全体成员的所获是靠别人喂给自己的,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2.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

其突出表现是: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展示,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不顾小组存在只表现自己见解,不顾全大局,不顾同学感受。有的学习表脱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呆坐观望;即使轮到他参与,仍然是推委推托,消极应对。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有的只顾组内讨论,过于喧哗,干扰他组,影响合作质量。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

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说各的,各做各的,各不顾各的“ 放羊”现象,组员七嘴八舌,凑热闹,瞎起哄,不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3)小组划分不均衡和组内分工不明确

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按座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还有的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沦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毕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在是机械照搬罔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过程,其结果是没有实施多长时间就宣告失败和终止研究。笔者认为。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仪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教师应该把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学会倾听、谈话和沟通,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因为,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够“因材施教”,找到更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内容、合作者的组合形式等等。这样才可能使课堂的多种学习要素有机整合成为一种动态的有效课堂。

2.均衡的小组划分和明确的组内分工

在划分小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教师既不能完全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小组的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的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问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批评: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噪音,维持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通过小组得分来量化管理,使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3.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强调“合作”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只有在自己形成了独有的思考之后,才可能进行与他人的有效交流,“合作学习”才能得到实施。否则只能泯灭个性思考的“火花”,滋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在准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他们的“思考”有了初步的成果后,才进行交流。

4.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策略 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层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

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以课文阅读情况评价为例,评价A同学的阅读情况,就有他的学习同伴、小组内语文学科长、小组长、班级语文科代表和学科教师等五个评价主体实施效果评价。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牵制”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如何师生交往等方面作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要求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使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真正具有合作性,即单独的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或是依靠学生认同的集体奖励激发其合作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合作”变为“我要合作”。让学生学会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展示。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完整的个体,在心理、生理、习惯、能力等方面都仔在很大差异。在每个班级中,都仔在一定数量的学习表现较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精心呵护和格外关注,要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关系,在适当时机与他们签定学习“契约”,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补上所缺知识内容,让他们树立信心,跟上全班“队伍”,逐步缩小全班同学的学习差异。

(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培养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问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3.问题生成策略

情境化问题设计是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开展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问题探究价值的基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不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学生就像“拔河”没有绳子,即使有科学的合作“公约”和制度,也难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秩序和质量,所以,问题生成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策略,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对于“问题生成表”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详细、便于操作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相对复杂、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要从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后,对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讨论解决或生成小组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个体在小组长引导下,生成问题后,要组织组内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内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的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对全班生成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使问题引向深入,指向高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帮助性解决问题策略。

4.问题训练策略

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操作性训练,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训练既可以设置小组训练问题,也可以设计成面向学生个体的训练问题。问题训练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或重要组成部分。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

“问题训练单”内容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学生所困惑的共同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没计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把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投放”给学生,每个小组在小组长和学科长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尽量提高准确率和合格率。

(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

“问题训练单”的设计任务,可以交给小组来生成,鼓励学生通过认真而系统的结构化预习后,大胆地生成有效的训练问题内容。生成时间和方式可以多样化和灵活化,既可以在课前生成,也可以在自习课,还可以在问题解决课生成。课前生成的问题训练内容要统一设计成纸质文本,将在课堂上生成的小组训练问题展现在黑板上,以便全班同学学习和训练。

(3)强化单位时问内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论对纸质“问题训练单”,还是电子文本“问题训练单”,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问题训练单”,都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指导,如何有效回顾知识,如何快速实现知识迁移,如何有效思考问题,如何作出快速反应,如何提高书写、计算水平等,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提高所有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问内的训练质量,全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问题训练展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是指各个小组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训练后,将训练结果进行展示。要遵循精练、简要、不重复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描述性展示。不论是问题解决成功的展示,还是问题解决失败的展示,都要让学生或小组在问题展示中得到体验学习。

5.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观念,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的发展。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在教学设计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为此学习任务可分割为不同层次的小任务,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为完成学习任务做 出贡献。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

7.做好捕捉和策划工作

一方面,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和思考为主,在了解的基础上策划: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和强调,哪些小组讨论离了题,学生讨论时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和设计,学在交流时闪现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见解应该怎样给予欣赏和利用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有的小组讨论完全离题或无起色时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点,对一般的讨论善于捕捉重点和注意点,并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基本要求

一、明确目标: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二、科学分组:做好学生培训工作,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并能履行职责。

三、认真备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要优选和具体分解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认真制定学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创设氛围: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想要合作的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五、把握难度:合理把握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避免走过场。

六、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生发言、学生欣赏、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七、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八、引导思考: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与,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九、调控秩序:调控好课堂秩序,控制好小组讨论的音量、时间、参与面,各教学环节要紧凑、有序。

十、完善评价:做好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维护学困生的尊严,并适时做好当堂检测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基本要求

1.分工:小组长负责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工作,小组成员能够履行各自的职责,听从老师和小组长指挥。

2.倾听:专心听同学发言,不要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边听边想,记住值得肯定的要点,听出彼此不一致的地方。3.发言:独立思考后再发言,发言要先举手,围绕中心问题,言简意赅,耐心解释,以理服人。说话声音控制要合理,听(看)到讨论停止的命令要迅速保持安静。

4.评论:在评论的时候态度要诚恳,先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再指出错误的一面,然后更正或补充。评价自己时要评出自己的错误所在,并指出努力方向。

5.议论:根据学习任务积极提出自己的设想,汇总自己和别人的看法及理由,及时进行提炼概括。

6.互助:虚心、主动请教同学,并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帮助同学时,要向同学说清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不说讽刺、嘲笑、挖苦一类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7.团结:要有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强。

8.坐姿:听课时,坐姿要端正,老师在讲台讲课时面朝黑板。

合作技能“七字诀”

(一)(第一阶段)小组合作欢乐多,你说我说收获多。

明确任务再分工,有序合作很关键。

独立思考很重要,主动参与勤动脑。

依次表达音要轻,说话完整扣主题。

倾听发言要专心,边听边想边思考。

肯定别人有诚意,思量之后提建议。

反思自己要在先,比较借鉴有进步。

大胆设想共献策,服从集体留个性。

全体同学齐努力,各个问题被解决。

合作技能“七字诀”

(二)(第二阶段)

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

说明紧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

求助别人要有礼,得到帮助表谢意。

反思自己有勇气,肯定别人得诚心。

自控守纪勿喧哗,依次发言从多数。

帮助同学要热情,耐心周到把难除。

说服别人把理表,态度诚恳不嘲笑。

建议大胆有设想,人人献策大步闯。

协调组员共商量,指正让步齐向上。

合作技能“七字诀”

(三)(第三阶段)

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

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

求助别人要诚心,注视对方稍欠身。

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

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

说服旁人先肯定,语气婉转少批评。

建议之前多思量,分工合作效果好。

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小组合作技能公约

学科话语要养成,表达精练扣中心 学会倾听不插嘴,注视对方负责任 支持对方露微笑,点头称赞多鼓励 帮助他人双进步,话语幽默多激励 求助同学要真诚,得到指导要谢谢 帮助同伴有热情,诲人不倦解疑难 反思自己要全面,诚实认错学榜样

提出建议多动脑,积极创新献策略 自控守约听安排,融入团队显特色 合作沟通求大同,交往合作力发展

合作学习公约

上一篇:中国家政行业调查报告下一篇:土木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