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2024-09-30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共12篇)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既是实际操作问题, 也是理论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去研究。合作与交流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实践, 谈谈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索出的几种策略。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 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更能获得自信。此外, 在合作中, 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 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 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 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 热衷于分数排队, 比较强弱胜负, 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 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 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树立自信心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三、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 教师不应“袖手旁观”, 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 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 在组间巡视,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了解, 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 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 交流才更有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并不是万能的, 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特别是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究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究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在独立思考的氛围中, 倾听、质疑;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达到豁然开朗, 相互分享, 相互交流, 相互说服的目的。

我们要不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不断总结提高, 在教学中让每个人的思维都得到发展和提升, 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真正得以体现。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篇2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解决疑难,培养优秀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竞争能力的逐渐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 者:井强  作者单位:济南将军实验学校,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语文教育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初探 篇3

一、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

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

1.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举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六、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七、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八、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九、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教师可每次参加一个组,全程参与,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4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管理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政治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 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合作, 使个体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使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 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 加强学生合作

在日常教学中, 一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 大多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 有的唱“独角戏”, 有的一声不吭, 缺少合作氛围, 充其量只能算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仅仅在学生之间的距离上做了变动, 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 结合中学生和政治学科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采取就近异质组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所谓就近异质组合, 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位将前后两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每组一般4~6人, 选择一名能力强、有威望、肯负责的学生做组长。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 无需将学生重新调整座次, 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 分组要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突出“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特征, 注重优势互补, 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 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 笔者采用6人面对面就座的小组形式, 每组“好中困”三类学生按1∶3∶2的比例搭配, 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理配置。这样, 在优等生带动下, 既有利于中等生的“拔高”学习, 又有助于学困生的“达标”学习, 同时对优等生也是一种锻炼, 小组内充满着互帮互促的学习气氛。这样编排既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 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分组结束后, 再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合作小组的学习任务可以由教师指定, 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 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灵活安排。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 开展灵活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 课堂上笔者在播放视频《火爆的房地产市场》的同时, 给出问题情境, 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看。然后把班上的学生分为8个小组, 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二组概括视频材料反映的信息;第三、四组思考福利分房和住房市场化的共同本质;第五、六组分析必须对住房进行合理配置的原因;第七组调查住房调节方式和过程;第八组讨论两种调节方式的利弊。各小组成员结合教材知识一起收集资料和相互讨论, 加深对市场和计划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转变角色, 发挥教师作用

笔者曾听过几节市级公开课, 都是教师预先布置好专题, 课前学生分组调查研究, 做一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然后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 教师都只站在旁边观看, 没有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 缺少了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无论是实行昔日的“满堂灌”, 还是改为现在的“壁上观”, 都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促使教师重新定位角色, 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这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是一个促进者, 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 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小组活动的情况, 采取措施活跃气氛。教师是一个帮助者, 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 或对看法有错误、分析不全面时, 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予以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 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 当学生由于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时, 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 一起解决问题。教师还是一个评价者, 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 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如在进行《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课题“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时, 笔者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场辩论赛, 辩题是“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班里的8个小组被分成正、反方两个阵营。正方的观点是:金钱是天使;反方的观点是:金钱是魔鬼。课前, 笔者指导学生对书本所阐述的“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以及“如何使用金钱”的有关知识进行预习, 花费一定时间搜集材料, 包括了解辩论赛的相关规则等。由于笔者组织充分, 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了课堂辩论会, 过程十分精彩。最后, 笔者作了点评、总结。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 笔者始终发挥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从而切实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科学评价, 构建和谐课堂

评价, 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的重要途径, 它的作用并不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 还要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坚定学生的自信心。

在政治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我们常看到, 个别政治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用的是“目标取向评价”, 即根据预定的目标, 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发言或作业 (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等) , 打上一个团体分数。目标取向评价最大的毛病, 就在于忽略了个人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 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 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 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因此, 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俱进, 建立一种合理的、能激发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的评价机制, 既达成整体目标又实现个人目标, 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这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就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具体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 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手段来看, 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从评价的方式来看, 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这几种评价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 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笔者有时特地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 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学生发言后, 对其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予以及时评价, 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笔者在高三组织的一次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认识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就引入了科学评价机制。首先, 把评价的主要权力还给学生, 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他评、小组互评三种形式, 主要是评价自己和同伴对团体作出的贡献, 并反思合作过程中的得失。如在探讨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认识时, 笔者让学生评价:“你关注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忽视了哪些?”“对信息与课本知识间的结合点, 你找到了哪些?忽略了哪些?”“你们合作的质量如何?”其次, 坚持以质性评价为主、量性评价为辅。如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认识的探讨中, 有的小组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有的小组认识到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还有的小组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这种情况下, 要给每个小组一个公允的团体分数是很难的。事实上, 上述情形在政治课教学中是经常碰到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 给予积极的评价, 以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 帮助学生愉悦体验、拥有自信。最后, 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 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政治课堂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要坚持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本化理念。人本化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可见, 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 既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提高, 又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5

武鸣县罗波镇罗波小学陆文洪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学生灵动了,课堂活跃了。然而当今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个大组便于学生间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灵活安排小组,明确分工。

1、分组要灵活。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小组。分组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差异组合式。这是美国《教育领导》杂志介绍一种小组学习方式,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2、男女搭配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6人为一组,男女各半。

3、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小组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灵活的分组,使学生获得了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学会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尽快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具体谈谈如何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技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得到高效实施。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以致于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

1.班容量过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

2.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3.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带领全组成员出色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4.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时间不能保证

5.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长效机制

这些问题,都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不仅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养成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自由放松的良机,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初衷。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

1.自愿性原则

教师要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择小组长和进行分组,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学生选择,如有不当也要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进行适当调整。

2.针对性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形式并安排活动时间,使之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3.系统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学生知识掌握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的划分也要不断调整完善,使之日趋合理。

4.全面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参与指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评价方法等,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5.操作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仅从理论上的最优化出发,而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其他的因素,要力争做到简单易操作,不能过于复杂,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6.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过程、形式、方法、手段、时空、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要采取开放式的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位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与同事的教学研讨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都是临时按座位就近组合的,这样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一团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将全班学生按以上因素分类,然后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2.选择与培养小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组的学习质量。

首先,在学生推荐和自荐的基础上,从责任心、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小组长的初步人选。

其次,要对小组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助理”。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在不影响自己成绩的情况下,应从全局着眼,推动全组的工作,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组内的所有成员,并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

再次,引入小组长评价机制,对小组长的责任心、业务及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小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应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梯度,满足每一个组员的学习需求。

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设计的小组活动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合作。首先设计的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以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地参与、真正地操作,用英语去完成真实的任务、学习和工作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产生真实的体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其次要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的过程,将书本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一方面使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引入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初中英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华.浅谈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2]王黎.浅谈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Z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实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篇7

在这个基本模式中, 情境引导是由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引发问题意识。任务驱动是教师导出学习任务, 给出完成任务的方法, 由学生明确任务目的、接收任务内容, 并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活动则是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目的和课堂任务后, 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 进行具体的分工合作, 开展自学、练习、研究、讨论、交流等活动, 在小组活动中去发现、去探讨、去逐步解决学习问题。交流反馈属于合作互动过程中的环节, 由合作学习小组汇报本组学习的情况, 让教师和同学了解各组学习的行为状况和效果, 对存在的疑难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归纳评价是模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 由教师针对教学内容, 根据合作情况进行概括、归纳、补充, 帮助学生统一认识, 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的成员的表现, 给予评价,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明方向、指导行动。通观整个模式运作过程, 学生合作互动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教师的引导、指导则是合作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具有建构主义的性质, 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值得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那么, 实施落实这一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按部就班, 具体落实模式的环节和步骤, 借助科学的方法, 有效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1. 科学分组, 有合作有分工

我们结合学生的自愿组合,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 然后按照“异质同组,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 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基础状况等, 合理分工, 并且选好组长, 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是老师的小助手, 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 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2. 明确任务, 掌握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带着任务去活动, 教师通过教学计划, 认真设计任务内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并通过课堂讲授,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保证合作互动时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布置小组练习任务、互助检查背诵、互相评改作业等等, 在任务驱动的同时, 讲授方法, 让学生学习有目的, 完成任务有压力, 解决问题有方法。

3. 精心组织, 有效运作

学生的合作学习, 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和耐心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备课不但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 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 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有针对性的讨论。还需要对讨论过程进行有机把握, 变换形式以满足全体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的小组学习和讨论过程, 主要是学生在活动, 但仍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 宏观指导。

4. 掌握全程, 随机调控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丝毫不能省略教师的作用,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 在合作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学习困难、课堂吵闹或其他意外混乱局面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处理, 且能深入小组, 参与其中, 掌握情况及时调控,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随时发现课堂问题, 对全局的、局部的学习进度都能掌握,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诊断与处理, 有效控制散漫场面。特别是组织学生开展测量、计算、参观等实践活动或校外活动时, 教师要全局把握, 巡回指导, 随机调控, 保证小组活动有序、有效、有意义。说到底, 学生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是教师的引导得法、保障有效和调控有力。

5. 及时总结评价, 善始善终

每次小组活动, 教师都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 给以评价。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 教师要突出激励性、发展性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以表扬鼓励为主, 存在不足指出的时候要善意, 保护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同时注意把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 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 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优化, 是符合学习规律的, 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合作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继续挖潜、创新、发展, 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促成其最佳效应, 实现学生数学智能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M].教育评论, 1994.

[2]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 (2) .

[3]杨秀青.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月刊, 2005 (5) .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篇8

一、做好学生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

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看, 并不是几名学生凑到一起讨论问题就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在每个合作小组中, 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方法、组内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彼此互补, 且能够取长补短, 相互认同,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才能产生高效的合作学习效果。小组组合讲究科学性、合理性, 教师可对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和编号, 确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以4~6人较合适。而且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组合, 教师可指定或者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活动。记录员, 负责记录成员讨论的意见。发言人, 代表本组汇报, 进行交流介绍。

二、合理安排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也是一个交往过程。也就是说,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 还要学会与人交流与沟通。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学生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独立学习者, 又是他人的合作伙伴, 既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 又有义务听取别人的观点, 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意图。在讨论中, 如果学生的思维产生阻碍, 就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与同学交流, 相互间提供信息, 经常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便准确地交流信息, 同时, 关注别人的意见并有选择地接受他人的信息和意见。这样有利于大家灵活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新问题,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绝大部分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的, 群体之间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 学生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具有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 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分工完成、分任务综合完成的合作学习任务, 促使其人人动手, 人人动脑, 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如, 笔者设计了一堂革命歌曲《我的祖国》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找来班级各学科兴趣小组的组长, 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结合历史知识的内容, 给各小组布置了相关任务,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由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负责对上甘岭战役作介绍, 文学兴趣小组热爱朗诵的同学负责朗诵《我的祖国》的歌词, 音乐兴趣小组的同学负责解说歌曲风格及领唱。然后再让各个小组长合理安排本组组员的活动, 于是这节特殊的历史课就诞生了。

三、对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进行合理的评价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 得出结论, 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特别是课堂上出现的创新行为或独到见解, 教师要善于发现, 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样, 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又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是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出来的,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 也是这一学习模式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科学、适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有力保证, 它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也能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 最终促使课堂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新旦.中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析[J].沈阳师大学报, 2007 (5) .

[2]李素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 2011 (6) .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篇9

一、以学生特点为依据合理分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一个平台, 创造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合作小组的划分过程中忽视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小组划分比较随意,不仅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 也会严重挫伤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因为每个学生其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基础等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考虑这些因素而随机进行分组, 不利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因此,小组划分要根据不同学生自身具备的特点,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让不同小组的小组成员尽可能的优势互补,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 教师要尽可能地遵循组间同质与组内异质的原则,组间同质有利于小组件的更好合作,而组内异质则有利于不同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的共同进步与取长补短, 这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以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与求知欲非常强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如果对所参与的学习活动缺乏兴趣, 就很难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会大打折扣,学习活动的开展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很有必要。要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对于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讲“ 长方体与正方体” 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开展本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前, 可以布置一些任务, 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尽可能地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图片或者实物,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把这些实物和图片一一给学生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与图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 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有几条棱? 有几个面? 有几个顶点? ” 这些问题提出之后,再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 学生都拿着收集的实物和资料跃跃欲试, 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这就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为后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竞赛的方式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引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为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少有彼此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主体性的发挥不够,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大多以机械的知识传授为主, 灌输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采取竞赛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通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展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例如,同样以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 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当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实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后对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这时开展的合作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规律。 为了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实现这部分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不同的小组都进行拆盒子比赛,具体的比赛可以是将正方体的盒子和长方体的盒子拆开, 让不同的合作小组都参与到拆盒子的比赛中,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比赛中,看看哪组学生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多, 这样的比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可以有效地调动起不同小组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比赛设计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通过彼此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更多的问题,对正方体与长方体由几个面构成,不同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与此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也会在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中发现更多与正方体、长方体相关内容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广泛的交流与互议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合作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圆满地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视角, 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希望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更好开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篇10

(一)分组不够科学

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小学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时候,往往都是随机分组,例如按照座位来分组,前后两桌或三桌的学生在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结果不够科学合理,因为没有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考虑进去. 这种不牢固的分组带来的结果就是后期合作学习中频繁地出现各种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形式过于表面化

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上,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课桌摆放位置有一定变化,一般是长方形或者T字形,小组成员围桌而坐. 虽然表面上看改变了教学的模式, 但是实际来说还是沿用着传统的填鸭教学模式, 只是改变一下课堂的外部环境,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这样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也没能领会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学生没有积极参与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与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实际实施的时候,有的学生依赖他人,或缺乏积极学习的态度,固定由几个能力强的成员去完成重要的或者有建设性的任务,这样就不能全面地锻炼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了.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并保证其科学性

要想保证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组建,首先教师要非常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学习成绩、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家庭环境等,教师只有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才能全面认识每一名学生,按照性格和成绩互补等原则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组建. 学习小组的规模也是我们需要科学确定的,因为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程度有很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合作学习小组,其成员的参与度反而更低,而且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协同合作的能力方面上有所欠缺,所以应该控制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以2~4 人一组为佳.

(二)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培养,提升其合作能力

目前很多学生在合作意识方面还比较匮乏,没有掌握良好的社交技能,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机会就想自己发言, 如果自己没有获得发言的机会就会心不在焉,对其他同学的观念和看法并不在意,也听不进去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成绩好的学生会歧视后进生;小组比赛中如果失利的话不会组织成员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存在相互抱怨和推卸责任的情况等. 所以想要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 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不仅有表达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他们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并且在特定情况下要学会保留意见.

(三)精心设计题目进行练习

之所以在课堂上开展练习环节,是为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巩固, 锻炼和发展智力. 练习题目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重点是将解题的思路和想法告诉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突出,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提问或者小组安排代表在黑板上进行解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方程式3(x + 1) - (x + 1) =10, 解方程的时候安排两个小组来黑板上演示解答过程,第一个小组选择去括号然后计算,第二个小组则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先进行移项合并也就是2(x + 1) = 10,然后再求x的值,第二小组的解答方法更为简便快捷,这就是我们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使其更加灵活与创新.

(四)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

新课标环境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执行教材,而是转变成了课堂的创造者和引导者,这种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气氛, 保持学习环境的积极向上和丰富多彩.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分歧产生,因此引发争论甚至是争吵, 这时候教师就要将组织者的身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持学习环境的和谐稳定.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将清晰的学习目标提出来, 然后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判定阶梯化的目标,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并且教学目标需要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类,微观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本堂课程的具体内容,能够将其重现一遍, 而宏观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并且联系现实生活情况,不单纯是为学习而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拥有同一个学习目标,并且惩罚和奖励的依据也都是小组的总成绩. 事实表明如果正确地应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的同时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当然,如果没有科学使用的话也会出现反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尊重实际的教学情况,然后决定是否采用合作学习教学,并且思考具体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余吉才.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实施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5(11):236.

新目标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篇11

【关键词】基础 意义 运作 优势 模式 提高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身就是教育性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是生成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并克服其内在缺陷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学习情景。合作学习于本世纪70年代兴起与美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其格局是"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各尽其能,"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2 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方面,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具有互补性,因此,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另一方面,小组活动及扩展运用训练,对于所学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分组合作教学把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最后,在奖励机制上,以合作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这种奖励机制把个人的竞争转为集体的竞争。这就要求成员之间必须积极互助、密切合作。这样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合作学习的具体运作

(1) 分组

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特长、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而且在这6个人中,又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好、学习潜力大但学习不扎实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每个小组中都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情趣特长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各学习小组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这样就能在全班范围内营造一个"组内互相学习,组间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2)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更是这样。魏书生认为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所以他说激发兴趣,不说培养兴趣。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① 选用相关信息资料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七单元讲的是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我先放相关世界著名景点的视频,如让学生欣赏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佛罗里达海滩、夏威夷、墨西哥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风光,并讲解这些地方的人文、地理、气候、旅游等知识。我发现连平时最淘气的学生都凝神静听。② 创设真实情境,进行语言交际

当我说到,"It would be great if we could go on vacation to these places.Do you think so?"学生都大声回答说,"Yes!"这时联系自己的情况并及时呈现目标语:"I would like to go to the jungle because I like exciting vacations."接下来我问,"What about you?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Why?Interview as many classmates as you can,then report it to the class."当时这节课我讲的是全区的一节公开课,因此,我说,"You can leave your seat and you can ask the teachers behind us." 听到这里,整个班全动起来了,同学们热情高涨很好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并争先恐后地到前面汇报采访情况,整个这节课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同学们学的快,效率高。

(3) 创设竞争情境,培养竞争意识,用成功的欢乐鼓舞激励学生

① 创设竞争情境,培养竞争意识

心理实验研究证明,人脑处于竞争状态时效率要比平时的效率高的多。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学生对于即使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

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开展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多种比赛活动。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的运转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愉快。学生在这种竞争、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一节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② 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来鼓舞激励他们

能够体验或看到自己在进步,这是最使学生高兴和满足的,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最好办法。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用结合、学用一致、边学边用,就能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所学内容的实际用途,并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英语语言材料的实用性很强,只要有了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做到学习英语与使用英语相结合是不困难的。

(4) 指导课外活动

班上6人一组的合作伙伴,不光是在课堂上相互帮助,而且还要把这种合作精神延伸到课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搭建发展多项能力的舞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我让每位学生课下准备英语语言材料,按照成绩表每天上课前由一位同学演讲,每逢周末让学生搜集电视节目的英语表达、大街设施的英语书写以及产品说明书等。让每组学生每周办一份英语周报,同组成员可发挥各自的特长,从组稿、编辑、抄写到美工,分工合作完成。整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5)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以各小组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记录。在上文提到的各项竞赛中;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力争全面地考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水平。

教师采用以上两种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全面了解、评价每一个小组,评出2-3个优胜组,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使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首先,该教学模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其次,该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素质教育提出的终身学习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前提。最后,该教学模式是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篇12

一、情景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情景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根据学习目标, 设计典型的场景, 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式对话, 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景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要求各小组成员根据课堂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 设计情景式对话,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如, 七年级下册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课程中教学生next to, in front of, between, behind, across from, on等词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家画出简单的地图, 每个成员家的位置就可以形成一幅简单的地图, 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家的地图, 设计场景对话, 可以设计如下场景:

A:Excuse me, is Li Ping’s home near here?

B:Yes, It’s behind the bank.

A:Where’s the bank?

B:It’s on the Centre Street. ……

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方位词, 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 将课程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标准。

二、游戏竞赛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游戏竞赛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 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竞赛, 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 能快乐学习。同时, 游戏竞赛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挑战性。游戏竞赛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思维, 能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的参与到游戏竞赛活动中。力争做到教寓于乐, 乐寓于教。

如: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课程中涉及到很多食物、水果, 如hamburgers, tomatoes, broccoli, French fries, oranges, ice cream, salad, , bananas, strawberries, pears等词汇。教师可以根据各种食物、水果制作成图片, 然后随机组合, 一次性让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前, 要求各小组成员要了解小组各个成员的喜好并记住。比赛过程, 可以放一些激昂的音乐, 营造出竞争激烈的比赛氛围。游戏规则:由成员组成接力赛, 跑两圈后到达目的地挑选下一个成员喜欢的图片, 然后问下一个成员是否喜欢此种食物或者水果, 喜欢的话由再下一个成员接力, 如果不喜欢, 就由此成员进行接力, 看哪组能快速的挑到每个成员喜欢的水果, 最快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奖励, 奖品可以是hamburgers, tomatoes, broccoli, French fries, oranges, ice cream, salad, bananas, strawberries, pears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多种。

通过寓于娱乐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习到hamburgers, tomatoes, broccoli, French fries, oranges, ice cream, salad, bananas, strawberries, pears这些词汇, 熟练的掌握这些词汇,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要懂得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三、讨论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讨论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设计讨论题目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 自由发表意见, 由小组记录人员记录整理后, 由报告人员向全班汇报。教师也可以直接进行现场讨论, 然后由报告人员现场上台表述讨论结果, 锻炼学生上台演讲能力, 让学生能随时做好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如: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课程中涉及到一些对未来的憧憬,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目,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去思考未来的种种情况, 让学生学会There will be……的句式。可以设计如下讨论题目:

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Will there be more pollution?

Will people live in other star in 100 years?

……

讨论式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在总结讨论结果的时候, 整理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书面能力和口头能力都得到提高。

上一篇:军工建设下一篇:评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