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共11篇)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基础
优质资源倍增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道德的准则,使用“合道德”的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1.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1+1>2的效果。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个学生独立在课堂内表情达意的语言训练次数和时间相应地增加了许多,而且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3.相互交流情感,合作学习就比较好地满足了青少年的交流欲望,得到了他人的尊重,获得了成功和分享成功的需求。
4.构筑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平台,从多维度评价学生。
二、研究内容(主要思路、视角、途径、目的、主要观点):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1.组建合作小组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分组时本着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给小组起名字.2.选拔培训小组长
可实行毛遂自荐和同学推荐为主,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先进行有序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进不同层面的同学都能得到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答,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同时也培养了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随着实践的操作,及时改变组长人选和培训计划。3.小组内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小组分工要实行轮换制,可采用每周轮换一次的方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安排。为了便于操作,还可以将各成员进行编号,由教师统一分工。当学生的合作经验增多时可让他们自行安排。
如果需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待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按小组成员的编号随机指定发言,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评价竞争机制的制定
在此方面有很多例子,大多因为其繁琐的记录过程,而不了了之,它的制定应该更简化,更符合实际为出发点,有待实践的经验支撑。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
(1)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
(2)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
(3)对知识的查漏补缺,组织小组学习更有效。这一点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当前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直接为每一个学生解答所有的疑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述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可能。其二,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更全面。6.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为探究
(1)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2)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5)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7.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探究
(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后,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由被动学变为乐学,教师的小帮手会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因为同学中就有小老师,可以用他们之间的语言进行沟通,讲解问题,同学们同时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或许若干年后,这些学生已经不记得当时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她从我们的课堂中学会的大方语言表达能力,自信的精神面貌,却能让他们受用终身”。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篇2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一) 内涵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是其基本特征。小组充当组织单位, 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 在课堂上, 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活动实现同伴之间的合作,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个人研究、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
(二) 外延
“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 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一种教学活动, 小组的成员相对固定的组织在一起;其二, 它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 要求小组成员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沟通技巧;其三, 它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要求小组成员充满责任心, 共同探讨、解决难题, 实现共同的目标;其四, 它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根据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进行评价与奖励。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又称“潜在发展区”, 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 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斯基认为, 广义的教学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 它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 它“创造”并促进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因而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在进行教学时, 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依靠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小组合作学习迎合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 加速儿童认知水平、合作学习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 主要从合理分组、分配任务、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综合评价几方面展开。
(一) 合理分组
划分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把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 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3~4人, 并在每个小组配一名学习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负责管理组员的学习。
(二) 分配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 教师要事先为每位学生编号, 分配学习任务, 要求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效率;经过一段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 小组长对组员的现有水平、个性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后, 逐渐要求小组长为组员分配任务。
(三) 小组讨论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巡视, 了解学生讨论的进程及情况,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 引导学生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 防止只有少数学生发言的情况, 确保人人都说话, 人人有话说;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度,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及时地进行适当的指导, 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控。
(四) 小组汇报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挑选讨论表现良好的小组到讲台上进行讨论, 并在黑板上呈现讨论结果, 进行汇报。要求选取的小组学习成绩处于中上等,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效率、加快教学进度而且能够起到很好地榜样示范作用;事先要求在被选中小组进行汇报时, 其它小组认真倾听, 并随时进行补充、答疑。
(五) 综合评价
小组汇报后, 及时进行评价, 给予强化。评价可以是师生、生生间的评价, 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评价, 要求指明:好, 好在哪, 不好, 问题在哪, 对学生起到一个明确的指引作用。自评能够促进学生反思, 不断修正其思路, 促进其学会思考;生生互评能够起到取长补短、互相激励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提出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首先, 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限制。时间不能过长, 不能影响班级教学地正常进行。其次, 教师要合理分配学生的合作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特点确定任务, 提高学习效率。
(二) 明确小组合作流程
首先, 教师通过口头提问让学生了解任务。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小组合作要求, 教师通过让1、2、3号同学举手并分别大声说出自己的学习任务的方式, 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要求的掌握情况。学生全体起立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完成后坐下, 方便教师了解小组讨论的进度并对其他小组的同学起到督促作用。
其次,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上前讨论、汇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 并找几组学习较好的学生到前面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当地对示范组的学生进行指导, 并在前讨论的同学和班级大部分的小组完成后, 进行小组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后, 对于学生较为模糊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或教师复述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第三, 教师、学生及时进行评价。教师让汇报小组的组长, 对自己、组员在小组讨论时、汇报时的表现进行评价, 要求先评价优点再指出问题, 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以表扬、鼓励为主, 对点评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点播。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促进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还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1.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我在教学第三册的《0的除法》时,创设了一个“猴子捞月亮”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小朋友分水果的生活情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 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3. 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秘密”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品尝到了合作的成功与乐趣!
4. 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4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4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 =1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着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他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 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3.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4. 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个人研究计划 篇4
个人研究计划
福洪中学陈 莎
自从学校申请了《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我作为课题的主要执笔人在身心上有着一定的压力。一方面是本人在课题研究上的经验不足,缺乏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和课题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为使课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结题,现制订如下个人研究计划: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实实在在做好一项课题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课题负责人的精心准备及带着示范作用,还需要课题组所有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来,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如何准备?如何研究?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因此,我在思想上会高度重视,事事时时处处地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最好的自己。我要认真反复学习课题方案,弄清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研究的过程,时刻关注课题的进展情况。按要求完成个自的任务分工,以确保课题能按总计划完成各项活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
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行动就会陷入盲目和被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基础,前途就会迷茫,方向就会迷失。我想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是课题研究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围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选取必要的理论书籍,反复阅读,写心得体会。并将学到的知
识运用到课题研究中。
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
我将积极主动地参与每项活动,如认真听取会议,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详细作好会议记录。认真观摩研讨课,汲取精华,取长补短。作为课题主研人员,我要为每项活动的开展做好相关服务准备工作,如装订会议记录、听课记录等。
四、具体要求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有关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要带着课题研究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3、研读相关“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书籍,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篇5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
秦明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总结 篇6
高峰完全小学 秦明尚
一、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及形成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2科学课的很多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科学课的每一个单元内容的知识结构很相似,这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
3、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研究与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前三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一直注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应该说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师生关系已非常融洽,我们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了解比较清楚,这样更有利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的有效调控和指导。
二、发现的问题:
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还存在: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一种办法是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即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布臵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实际上,这种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层面上。操作者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而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臵、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盘考虑,同时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苛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有的教师则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上述这些状况都无法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相互配合,分不清什么是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
3、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引导者。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我们在实践中常常看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用的是“团体目标评价”,即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发言或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打上一个团体分数。“团体目标评价”造成了如下问题:一是教师是唯一的裁判者,评价主体单一。二是评价内容缺乏“人文”思想。三是评价只着眼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四是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由此可见,这种“团体目标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又成了选拔甄别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是:①部分学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有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②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③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④有些学生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如果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有的学生就会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不知道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3、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准备在下一实施阶段采取以下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3、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要包括: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音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研究 篇7
一、优化课堂分组,奠定高效基础
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组均衡。 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草率地对学生分组,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而学生合作起来积极性不高,组间的距离、差异太大。 因此,优化音乐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优化课堂分组,迈出 “ 高效 ”的第一步 。 首先 ,教师结合异质分组原则 ,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其次,在分组时,教师将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性别、音乐水平等列入考虑,尽量均衡各个小组的水平;最后,引导每一个小组选出组长, 负责组内成员任务的分配以及带领成员一起完成任务( 组长采取轮流制,让学生感受到责任感,并且让各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 例如, 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 《 牧童短笛》 这一课时 ,教师首先对学生分组 ,然后引导组长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牧童短笛》 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每一段呈现的情景都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设计如下合作任务:学生分组聆听歌曲,将每一段的情景描述出来; 再利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学生围绕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再展示结果,从而引领音乐课堂走向高效。
二、优化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分组是前提,任务设计是关键。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优化任务设计,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过于随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优化音乐任务设计,找准合作契机,引导学生合作。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这一课时,教师利用电影片段引出歌曲,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 1) 聆听歌曲,你认为歌曲能够分为几段?每一段的力度、速度又是怎么样的?( 2) 你认为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 ( 3) 深入聆听歌曲, 你听到了哪些音乐形象? 你能用节奏或者旋律来模仿这些音乐形象吗? 以上任务设计紧紧围绕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学生接到任务后,由组长依据学生的特点、个性安排任务,形成“ 利益共同体”,组内相互交流,从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三、适时介入引导,强化合作能力
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后,便“ 无所事事”,坐等学生的合作结果,不注重观察学生的合作表现,因而课堂上经常显得混乱无序。为了增强合作效果,达到从“ 低效” 到“ 高效”的蜕变,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音乐《 唱着跳着走近你》 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 及时介入课堂,加强引导,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设计了唱跳结合及创编音乐活动。 根据之前的分组,每一个小组需要结合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利用身体律动表现歌曲。 小组中有学生负责演唱,有学生负责身体律动。 然后,小组学生再根据《 唱着跳着走近你》 进行歌词改编活动。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小组合作活动中。 不一会儿,教师发现有部分小组出现争执现象,学生争着表达观点,或是对组长安排的任务不满意等。 此时,教师介入引导,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是小集体的活动,大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学会倾听与合作,争执只能延误合作任务的完成,给集体“ 拖后腿”,大家要相互配合。 教师的一番细心引导,让学生重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四、注重合作反馈,增强合作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走向高效还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反馈。 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合作反馈这一环节,学生的合作表现得不到及时点评, 因而也难以得到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为了引领小学音乐课堂走向高效,教师要注重合作反馈, 全面增强小组合作效果。 例如,在对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这一课进行评价时,教师以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全方位点评小组的表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从小组学生的整体合作面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倾听、互助互学习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反馈评价时, 教师不能以结果下定论。 其次,教师要对各组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有的学生音乐水平不高, 但是善于为小组做贡献, 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高度赞扬这些学生,以刺激更多的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动力。
五、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已经到达了深入阶段。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要不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途径和方法, 以全面引导音乐课堂从低效走向高效,推动课堂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教师必须优化小学音乐合作学习,以实现从“低效”到“高效”的完美转变。文章从优化课堂分组,奠定高效基础;优化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合作;适时介入引导,强化合作能力;注重合作反馈,增强合作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组合作学习,优化途径
参考文献
[1]戴建芳.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02).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56
知识的获取与习得仅靠学生独自学习难度较大,而合作学习则会取长补短,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获取知识与提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加强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分组,如果分组不科学,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呢?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形成更为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一定要注意组内异质,要使小组内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还要有后进生,并且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要有活跃的学生,还要有细心的学生,总之,小组内学生要各具特色。同时,为了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在小组之间还要保持同质,要使小组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合作学习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就要分工明确,在面对一项合作学习任务时,谁负责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不同的任务要交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在物理实验中,细心的学生检查实验设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动手操作实验,善于观察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写作能力好的学生负责撰写实验报告,这些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决定,合理分工。
二、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就要合理选择合作内容,并且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度。比如,《杠杆》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杠杆的构成,体会杠杆的应用;认识杠杆五要素;学会画力臂,在作图中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重点是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学会画力臂;难点是理解和画力臂。在初次接触杠杆知识时,学生对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好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开展讨论的问题,不适宜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果一节课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过多就容易陷入走形式的虚伪合作学习,只有将教育的本质与学习方式真正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三、把握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时机,教师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学生遇到难以独自完成的任务时
物理学科的很多学习任务,有一些是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对于这些学习任务,如果每个学生都独自完成,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由于小组内分工明确,效率会比较高,所占教学时间会比较少。如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探究的实验,需测量的物理量比较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的话,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时就可采用课下预习,课上合理分工的小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2.学生意见不同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面对同一个物理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意见难以统一。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使问题越辩越明,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小组内得出一个本小组认可的解题思路,再进行小组间的探讨,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行小组合作指导
小组合作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并不系统,且对物理学习缺乏整体的观念,因此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开始合作时,有些茫然,如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与目的无从了解,于是纷纷开始讨论、交谈。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合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指导,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赫丹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郭天云.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篇9
河口小学赵西明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做法:
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的把前后四个同学划定为一个小组,由老师指定组长,不论你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能遵从老师的意愿,其实这样不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教学《自己动手做小车》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接着我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探究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教学效果比预期要好。同时通过双向选择可以成立最佳搭配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更易发挥,组员更能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同时小组间也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探究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学生在小组中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是小组合作学习能良性运行的核心所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探究的目标,明确动手前要先动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组长主持,一个同学记录,一个同学负责器材与操作,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一个一个地发表意见,最终完善计划并参与实践,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小组共同研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时,小组成员就要思考怎样改变物体的轻重,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特别是实验器材中的圆柱体,在操作时不一定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出现“不公正”的假数据,就会影响正确结论的得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主要是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属于个别差异。
三、及时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碰撞、对接、融合”,就可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不要以为小组自己会合作探究了,老师就清闲了,其实此时的教师更忙了,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调控,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又如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好评价调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把握好评价时机。当小组内发生意外的问题时,教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及时给予帮助;当小组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就要对小组成员的这种敢于质疑的行为表示赞赏,然后再以一个公正人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分析;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明确任
务及操作程序。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四、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有些时候合作学习时,很多同学都是没有什么主见,尤其是后进生,基本上就不发表他自己的意见,感觉自己比别人学习差,根本就不需要发表意见,而且他们落后别人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自己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进而忽略了什么才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无论你说什么他们也不改。而优等生又有表达自己的强烈欲望,所以小组讨论时后进生只是成为了这堂课的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同时优等生又成为了小组讨论时的霸主。
实践证明,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小组四位一体,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老城街道办事处河口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篇10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在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开展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组建学习小组的研究。在所有教师的参与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势在必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正因如此,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组组的具体方法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 1
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小组管理与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低效混乱的局面,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任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四层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至值日班长处。
第二层——值日班长管理。值日班长由各组常务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第二天早读课前五分钟,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评价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
小组。(如:公开发言或展示一人次1分,违纪或没按要求完成任务扣除相应分数,班级可以自定)
第三层——常务班长管理。常务班长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每周对各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到班主任处,并在每周班会课上公布一周小组总积分,并组织小组长探讨班级内存在问题,给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积极建议。对班级内各组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管理。班主任应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评价各组的学习展示活动,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班主任还应协调好课任教师,经常到班级听课,对存在问题提出宝贵建议,对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联合教师进行整改。课任教师也应支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评价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也可综合评价。
三、小组起到重要的作用
1.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取得一定成就的条件下,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出发,组织进行课堂教学,这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顺应对教育发展变化的要求。本文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的课程教学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出一些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类型
小组合作学习从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各国的学者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我们根据互动对象将小组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师师互动合作
师师互动合作的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美国提出了合作授课的理念,该理念提倡多名或者两名老师同时进行写作授课,以弥补老师之间因交流不足带来的问题。所以,师师互动的合作学习,通过老师间交流,互相启发诱导、互相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同时,在教师和教师的交流中,激发自己的思维,扩大自己的视野。
(2)生生互动合作
生生互动合作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合作学习类型,也是当前研究合作学习的主流。生生互动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同学的互相合作,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3)师生间的互动合作
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强调师生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师生互动能够排除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如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制加给学生,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通过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较完全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也能从多角度审视教学,不断改进方法,促进自身发展。
(4)全员之间的互动合作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学者提出的合作教学论中,突出强调全员互动,其中包括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校和社会、学校和社区以及学校和家长等多个因素的参与和互动。这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形式。高级的合作学习形式,也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的合作学习形式。
二、分组的科学性探讨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深受老师喜欢的教学模式。但是,就分组还存在一些问题,分组不够科学,一些老师只是为分组而分组,或者只看重分组教学中的分组谈论,不重视分组的过程。分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的学习气氛。但是,加入分组不科学,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解决分组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为一个组,不断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比如,将思维敏捷的学生和反应相对比较慢,将细心和粗心的学生分在一组,将善于表达的学生和不善言辞但是数学逻辑能力强的学生分在一组,通过有效的分组,让小组的数学探究能力发挥最大的潜力,实现 “1 +1 >2”的目标。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所以,分组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不能采取固定的分组模式,教条式的分组将不能实现分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教师要统筹兼顾,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果。
三、具有针对性的分组合作
组织分组合作形成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分组而分组。因此,在分组后,教师应该对每组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更为细致的分配,不能过于笼统,让学生分组后自由开展学习。目的性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可以分为多个方面,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小组间的分组合作,也有通过不同小组的分工,解决同一问题的形式等,而到底采取何种形式主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优势而定。
四、加强分组合作学习的执行力
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前提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贯穿,教师一定要明确本次课堂教学是分组合作学习,所有的教学计划都要围绕此进行组织。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贯穿。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小组中“不作为”,只是旁观者,没有进入相应的角色。这是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的最大问题所在。因此,教师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执行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这将考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和引导能力。
对高中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其是合理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引导,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玉坤.关于“合作学习”内涵的再思考[J].广西教育,2007( Z1).
[2]殷向东.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 2).
[3]綦春霞.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之—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5( 3).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心得08-25
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实验方案06-16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07-27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08-03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07-18
小组合作学习细节07-20
小组合作学习法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