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故事观后感

2024-06-23

编辑部故事观后感(通用8篇)

编辑部故事观后感 篇1

《编辑部的故事》观后感

编辑部故事这部电视剧取材于社会生活的种种的热门话题,以《人间指南》杂志编辑的几位年龄不等性格差异却都善解人意,热心的编辑贯穿全剧始终。

编辑部故事情节表达方式诙谐幽默,十八个小故事就好似表现了人生百态。要说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谁主沉浮。戈玲、于德利出现在屏幕上拉家常,编辑老刘接到王林电话,低三下四的问着关于组稿的事情。牛大姐以及其他三人就《人间指南》的组稿问题展开了讨论。老刘编辑主张字数多,可以体现个人的责任心;牛大姐主张更要在政治上把好关,写稿内容必须健康向上。现如今杂志多如牛毛导致他们的刊物销售量几乎为零。李冬宝外出物色刊物人选结果被人拒绝,正是应了戈玲那句:“组稿,没名的咱看不上,有名的又看不上咱。”几位年轻的编辑觉得杂志社定要停刊了,都想着另起炉灶。人心涣散戈玲、东宝、老余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人才交流中心”想找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劝说他们继 续办好《人间指南》杂志并且要在自己的身上寻找问题。主编老陈在外做市场调查,了解了《人间指南》杂志根本没人买也觉得是无力回天了,也就想着离退并且推举一位能够胜任编辑部主编的人选。于是乎办公室一场争夺主编职位的腥风血雨就此展开,比如余德利想着装修办公室、老刘想着老陈的推举、牛大姐数落同事们各个缺点、戈玲和冬宝又一起商量着夺谋篡位。经过同志们的一系列“努力争取”,最终把老陈又逼回主编的位置。大家都希望把《人间指南》刊物做成人民群众的良师益友。每人都发挥才能,为编辑部的工作努力着,工作室里又呈现出喜乐融融的氛围。

再有就是小保姆这一集。老陈手拿着冬宝采集的新闻,一个小保姆橘子的苦恼,图文并茂体现说明了《人间指南》的主旨。社会新闻“歧视小保姆”等事件逐渐的被群众所关注,杂志的销售量也逐渐提升了。工作室的同志们正为出售的杂志被人关注感到欣慰时进来了一位小米保姆点名找“李大爷”寻求帮助。这小姑娘说她与橘子的遭遇一样,抱怨雇主的话说的头头是道,把工作室的人也说的一愣一愣。大伙儿也觉得姑娘挺可怜的于是跟着帮忙想法子,来了一次保姆挑选雇主的活动。小姑娘的条件是:多彩电、多房间、东北菜等等。工作室的人看着她挑三拣四,自以为是的样子也生起了气起来。经讨论后决定,不能将其变成社会的公害,必须找个“槽”给送出去。不久橘子回来编辑部看望大家,也就想到了曾今介绍出去的小米保姆并且去探视了一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主人和保姆可以说是角色互换了,小米飞扬跋扈的德行实在让人看不下去,要被人解雇赶出的时候又摆出一副从新改过的模样。于是乎洗心革面的小米又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阳光大道。

编辑部在帮助保姆小橘这类善良的人之外还会遇到类似小米一样所不能让人接受的人,他们极力的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体现了责任心与爱国主义情怀。

编辑部的同事们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当社会人民群众遇到困难,如台湾老人回祖国大陆的寻亲记温暖人心让人感动。富于创造力的老余和冬宝深受人的喜爱,国家受自然灾害影响时人民帮人民一把的义演活动受人热捧。

位于北京某处的《人间指南》编辑部,聚集着六位性格各异的知识工作者。

老年知识分子里:主编老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牛大姐快人快语,嫉恶如仇;老刘胆小怕事,体现着体现着传统知识分子懦弱的一面。中年知识分子余德利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聪明圆滑,带着点市井江湖的习气。青年一派,李冬宝想法前卫,正直善良,总想和机敏美丽的女同事戈玲处处对象,无奈戈玲心高气傲,对待貌不惊人的东宝不冷不热,若即若离。因为工作,编辑部的同仁经常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光怪陆离,三教九流,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人生百态在小小的编辑部内一一呈现。

充满希望的诗“接受我的关怀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的视线 从此不再陌生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告诉你一个发现 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让我感动着,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温暖的家庭,担任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工作。

编辑部故事观后感 篇2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宣传科在看完全剧并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 (1) 该剧关注当下生活热点现象, 话题性强, 易引发观众讨论; (2) 众角色个性鲜明、风格迥异, 易得到观众不同的喜好; (3) 老版本《编辑部的故事》珠玉在前, 新版本《编辑部的故事》在故事可看性、台词犀利度等方面很难超越; (4) 不同于老版本的冷幽默、京式贫嘴的喜剧风格, 新版的表演过于浮夸闹腾, 挑战传统电视观众的接受能力。

鉴于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新编辑部故事》虽有好的创意和全明星阵容, 但表现方式太过超前, 情节缺乏可看性, 收视率岌岌可危。既然北京卫视传统观众可能对这部剧“不感冒”, 我们就必须精准地找到“对胃口”的潜在受众群, 并通过多元化推广渠道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最终将他们转化为北京卫视的新观众。长久以往, 北京卫视在周围卫视的受众越来越年轻的大局之下, 观众反而日趋老龄化的现象令人焦虑。面对平均年龄过50的观众, 我们很难在宣传手法上进行创新, 各种新媒体传播渠道也很难影响到他们。此次, 我们必须也只能以《新编辑部故事》为突破口, 进行有益尝试。在此, 笔者对此次《新编辑部故事》的推广活动不做线性总结, 仅想拎出几点特别之处与业界同仁共同推敲。

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新编辑部体”点爆病毒式传播效应

我们在仔细研究《新编辑部故事》内容和角色的基础上, 借鉴已非常流行的“陈欧体”和剧中台词的句式, 打造了北京卫视自己的“新编辑部体”。其中“我表里不一, 却始终如一, 我是真实的两面派”一句作为“新编辑部体”的落笔点睛之语, 用调侃自嘲的语气道出当下社会人的心理状态, 可谓一语道破剧中各个人物“装”的可爱与可笑。

确立了原创“新编辑部体”这个宣传核心之后, 我们也设计了多种形式来生动呈现该主题。在宣传片制作上, 我们力邀6位主演以剧中人物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新编辑部体”, 再挑选剧中最亮眼诙谐的画面与之相配, 精心打造出6版人物宣传片, 在开播前一个月逐次播出;在发布会现场, 六幅“新编辑部体”漫画易拉宝引起媒体驻足评看, Q版人物惟妙惟肖甚至被演员“真身”模仿;在网络上, 自开播前两日开始, “新编辑部体”漫画故事陆续推出并悄然走红, 引发网友多次转发。

从曾经红极一时的“凡客体”到最近大家都知道“代言”的“陈欧体”, 一句口号要从耳熟能详到口口相传再到疯狂模仿, 需要一个至少半年以上的酝酿发酵期。此次, 我们初次尝试“新编辑部体”推广, 虽然从文案创作到视频图文制作都靠自己完成, 并通过@北京卫视剧集地, 官方微博独力发布, 但由于创意新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关注和肯定。除各主创热情洋溢地为“新编辑部体”配音、欣然接受自己的“个性标签”外, 一些主流媒体也非常认可“新编辑部体”的创新性和流行度。网友们更是不用说, 在回复中经常援引“新编辑部体”里的话。最让我们愕然的是同播友台东方卫视在微博中也多次使用“新编辑部体”语录。从这次尝试我们发现, 只要用心挖掘出剧作和人物精髓, 我们也完全可能创作“金句”, 引领流行。

两拨观众彼此兼顾, 二十年时光变迁编辑部精彩不变

我们认为该剧前期受众主要为以下两类:看过老版“编辑部”并对新版充满期待, 但审美取向相对固定传统的年长观众;以及对老版“编辑部”印象不深但喜欢井柏然、黄海波的年轻粉丝群体。随着剧集铺陈, 必然会出现“挺”“倒”两派声音, 而这些舆论热议又会使一些思想活跃、好奇心包容性强的受众加入观看行列。

针对年长观众我们特别准备了系列“怀旧版”宣传片, 通过新老编辑部隔空对话的形式, 激发他们对老版的怀念, 通过人物传承 (牛大姐、葛玲、歌星双双都在新版中出现) 、故事延续 (世界末日的话题新老版都有) 等将这种思绪带入新版观看中。在该剧播出前, 北京卫视王牌栏目《档案》也推出特别节目《“编辑部”背后的故事》, 为新版播出铺垫渲染。此外, 影视剧中心还特别购买了1991年的经典老版《编辑部的故事》, 用新技术重新修复画质, 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要求对其进行调色渲染, 并根据当下观众的观赏趣味进行调整与精简, 实现“老剧新播”, 与晚间时段播出的新剧同台绽放。

针对潜在观众, 此次宣传主打一个“新”字

1. 新活动

我们根据《新编辑部故事》搞笑的风格特质, 先截出片中各主演的夸张表情, 并配上恶搞文案, 制作出“暴走编辑部”系列图贴, 并在该剧播出前十天通过官方微博每天发布一张。开播后的活动就是让观众们看电视时截下画面, 效仿“暴走编辑部”系列创作拼图。

2.新奖品

此番“新编辑部”的奖品是印有6位主演Q版形象的手机壳, 这种专属于某剧的衍生产品是我们的首次尝试, 欢迎程度超出想象, 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就受到了记者们的追捧和“哄抢”, 主演们也纷纷致电索要。

3.新方式

从《新编辑部故事》开始, 我们要求网友使用的截图必须是通过下载北京台的“京视摇乐摇”APP并截取的才有效。一开始我们也担心设置此环节是否会消弱大家的积极性, 但通过每天的互动和奖品的刺激,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了这种方式, 本次活动的参与热度不断飙升。

三条渠道协同作战, 全方位覆盖老中青收视人群

1. 平面媒体——变堵为疏, 深广结合

在对《新编辑部故事》的争论性做出明确判断后, 我们果断采取预警措施, 制定了完备的危机公关方案。首先我们认为网络舆情的力量势如洪水, 如发表任何与之相左的言论要么被湮灭要么被群起而攻之。因此此次危机公关的指导原则是“变防为导变堵为疏”, 主要渠道是平面媒体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报道。运用重点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来“疏导”舆论导向。

通过努力, 在本次宣传中, 平面媒体常采取正反方辩论的方式进行报道, 不偏不颇, 客观深入, 起到了强大的舆论风向标作用。其中《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纸连续几天大幅登载, 专版报道, 对主创的采访回应了观众的疑虑。

2. 电视媒体——花开多处, 各表一枝

《新编辑部故事》在节目录制上实现了强势栏目跨频道多角度推广。北京台多档优质栏目也根据自身气质风格, 找到与“新编”剧集的契合点, 制作出各有亮点, 内容不同的特别节目。

3. 移动媒体——无处不在, 实时互动

从该剧播出前半个月到剧播完毕, 该剧刊登了车身和社区海报, 向更多人群推送播出平台和播出时间的信息。

在微博互动方面, 与该剧各位主演、官方微博@电视剧新编辑部故事、以及视频播映方@优酷网互相转发, 高效互动, 共同推广。

在@北京卫视剧集地官方微信中, 定期推送本剧看点、发布会现场图、主演问候语、网友原创图等, 不断丰富官方微信内容。

四点数据发人深思, 电视剧宣传也要迈入“定制”时代

1.开播首日全国过一, 前期预热最大化调动观看热忱

《新编辑部故事》原定4月20日播出, 但由于当天早晨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地震, 北京卫视直播地震救援情况, 延期至4月22日播出。影视剧中心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信息, 并为编播调整向观众致歉。4月22日, 《新编辑部故事》开播第一天即取得了北京地区6.75, 全国1.03的收视成绩, 位列当天晚间黄金档收视第三名。首日收视率验证了我们前期推广工作的成功, 观众的观看热忱被最大化调动起来。

2.同播三台力拔头筹, 整体宣传最大化聚集收视人群

33城收视率数据显示, 在同播的三台中, 北京卫视平均收视率为0.67, 两倍于同播的深圳卫视0.36、东方卫视0.33。也就是说同期观看《新编辑部故事》的观众里, 5成以上锁定了北京卫视。

3. 平均收视全国第五, 外地贡献率击败北京地区

在4月22-5月8日播出期间, 《新编辑部故事》平均收视全国排名第五, 大大提升了北京卫视在黄金档电视剧时段近期来的收视水平。《新编辑部故事》在北京地区的平均收视只有3.23, 全国收视却并不逊色, 这说明了在这段时期外地收视贡献率增长, 击败了传统权重很大的北京地区。会产生如此效果, 我们认为我们在外地媒体和网络活动上投入的力量不容忽视。

4. 年轻受众大幅增加, 观众轮廓变化验证致传播成功

此外, 《新编辑部故事》的收视人群构成较之以往也有很大变化。如上图所示, 仅与前一部《娘要嫁人》比较, 26-34岁的观众增加了将近一倍。这部分人平时很少看电视, 此次却如约坐到了电视机前。此外, 观看本剧的观众在收入和学历方面也高于前一部。应该说我们在吸引更年轻、更精英、更优质的受众方面取得了成效, 在改良北京卫视受众构成的进程上又迈进了一步。

《编辑部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篇3

1990年秋天的一天,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冯小刚和作家王朔找到葛优,请他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男主角——李冬宝。当时,冯小刚和葛优还没有见过,王朔因为和葛优合作过电影《顽主》,有过几面之缘。不过很不巧,当时葛优另有片约,后来经过冯小刚和王朔反复做工作,葛优总算同意了。于是《编辑部的故事》成了葛优、冯小刚的第一次合作。

《编辑部的故事》是中国第一部室内喜剧。该剧描写一个叫《人间指南》的杂志编辑部里,6个性格各异却都乐于助人的编辑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电视剧以幽默讽刺的语言,反映当时社会热点话题。

《编辑部的故事》在1991年12月播出之后,立刻风靡全国。其火爆程度甚至不输北京电视台此前播出的《渴望》。葛优扮演的李冬宝机智幽默,妙语连珠,尤其深入人心。

《编辑部的故事》当时是~种全新的喜剧形式,每集独立成章,室内拍摄,有固定的人物,多数篇章都请明星客串。这在中国电视剧史上还是头一份。后来的室内情景喜剧比如《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等大都沿用了这种方法。

说起冯小刚大家不会陌生,他现在是中国最卖座的导演之一。1985年从部队转业回来之后,他成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一个美工,他也是最不安分的一个美工。冯小刚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导演梦,中心拍什么戏他都要掺和一下,想从中学到点东西。而他能进入《编辑部的故事》剧组,就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郑晓龙召集几位作家策划《编辑部的故事》剧本

当时的几位知名的青年作家在郑晓龙的召集下在北京友谊宾馆开策划会。除了王朔还有苏雷、魏东升、朱晓平、葛小刚等等。冯小刚当时不出名,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三天之后,大家简单讨论出了几个分集剧情,几位作家分头回去写剧本,冯小刚也分了一集。又过了几天,当郑晓龙看到这几集剧本的时候傻眼了。

原来,不同的编剧写的剧本风格都不统一。只有王朔写的那集最合郑晓龙的心意,这集剧本写得机智幽默,带有浓重的京味。碰巧的是冯小刚写的那集,风格像极了王朔,简直如出一辙。于是郑晓龙决定让王朔和冯小刚联合创作《编辑部的故事》。

王朔和冯小刚是郑晓龙介绍认识的。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冯小刚终于在郑晓龙的引见下见到了王朔。冯小刚和王朔是相见恨晚。此后冯小刚和王朔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在王朔和冯小刚的妙笔生花之下,编辑部里六位编辑逐渐跃然纸上。这六个编辑各有特色,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类典型人物。

主编老陈,精明能干,年富力强,可代表当时的老干部形象,是整个编辑部的主心骨。

刘书友是个老同志,在历次政治斗争中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工作勤勤恳恳,生活艰苦朴素。牛大姐是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老太太,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对党无比忠诚,开口闭口都是这个思想,那个理论。余德利人如其名,代表了改革开放后,头脑活络的精明人。他专门为编辑部拉广告,八面玲珑,增收有术。最出彩的是李冬宝和戈玲,他们是一对未婚男女,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青年一代。李冬宝机灵,热心,能说会道,没事老爱拿人开涮;戈玲也是人精儿,没事老看英语,喜欢弄点情调。他们俩工作上配合得严丝合缝,感情上有点暧昧,老爱打情骂俏。

葛优能出演《编辑部的故事》除了因为他演技出众,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独特的、能演小人物的形象和气质。但是最初,就因为他的形象,葛优差点和演员的职业失之交臂。

葛优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表演艺术家、著名的反派演员葛存壮。但是,童年时的葛优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艺术天分,葛存壮也没有指望他能子承父业。1976年,葛优高中毕业后到北京昌平县兴寿公社香屯大队去插队,在那里葛优喂了三年的猪。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葛优要考电影学院表演系。在那个年代,电影演员一定要长得漂亮,葛优的外形不占优势。果不其然,葛优第一轮目测就被刷下来了。后来几经波折葛优考进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

1988年,在米家山导演,王朔编剧的电影《顽主》中,葛优饰演男主角杨重。这个角色让葛优大放异彩,他凭此片获得第9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第二年,葛优又出演了电视剧《围城》中的李梅亭。《围城》热播之后,葛优已经成了全国有名有姓的演员,片约不断。这也就是为什么冯小刚找到葛优演李冬宝时,他差点没有档期的原因。

虽然当时的葛优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是不管是《顽主》还是《围城》,葛优都没有真正的当过一回主角。这次《编辑部的故事》是冯小刚为他量身定做,葛优终于第一次尝到了做男一号的滋味,也让他结识了日后他事业上的好伙伴——冯小刚。

刚拍摄时剧组乱套了,郑晓龙临时更换导演

除了冯小刚之外,《编辑部的故事》的幕后工作人员基本是《渴望》的原班人马、连用的摄影棚都和《渴望》是同一个。按说,经过了《渴望》的锤炼,这些人对室内剧的拍摄应该轻车熟路,《编辑部的故事》本应该一切顺利才对。但是没想到,戏刚一开拍就出了大问题。

当时,正在北京302医院住院的郑晓龙接到了冯小刚打来的一个电话,电话里他焦急地说:“郑主任,您快来剧组看看吧,剧组都乱套了。”郑晓龙于是不顾自己身体,提前出院。当他匆匆赶到香山摄影棚的时候,整个“编辑部”剧组已经停拍了。郑晓龙瞪大了眼睛,生气的问:“怎么回事?”

原来,《编辑部的故事》最初的导演金炎是个新人,刚刚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他没有经历过《渴望》的拍摄,因此对拍室内剧没有经验。于是在他的指挥下,整个拍摄就乱了套了。

当时连演员的表演也不听导演的了,刚开始是冯小刚这个编剧替导演给演员说戏,后来连摄像、灯光都上来指导演员表演。整个剧组陷入了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无奈,冯小刚只能请来中心副主任郑晓龙来剧组坐镇。郑晓龙在“编辑部”剧组一共待了4天,首先是调整了导演。他把正在筹备《皇城根》的赵宝刚调过来当《编辑部的故事》的总导演,金炎任副导演。《编辑部的故事》也成为了赵宝刚导演生涯的第一部作品。

nlc202309091011

剧组做了调整之后,戏重新开拍。在赵宝刚的指导之下,《编辑部的故事》的拍摄逐渐走上正轨。随后,一拨一拨的客串演员的到来给《编辑部的故事》增色不少。

这些演员很多都成为了今天影视界的著名演员。比如濮存昕、张国立、傅彪、英达、马晓晴、梁冠华、郭冬临、刘蓓、于谦等。这些客串演员大多是凭借与主创人员良好的人缘请来的。他们绝多大数都没有拿片酬,纯属友情客串。

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了3个多月的紧张拍摄。1992年1月20日,《编辑部的故事》终于在北京电视台跟观众见面了。而跟我们今天看到的《编辑部的故事》不同的是,当年首播时的第一集并不是现在看到的第一集《谁主沉浮》,而是《飞来的星星》。因为《编辑部的故事》的25集水平有些参差不齐,所以最好是穿插着播,《飞来的星星》属于质量不上不下的一集,先播出来看看观众的反应。

果不其然,《飞来的星星》播出之后没有打响头炮,毁誉参半。等播到第三集《我不是坏女孩》时对《编辑部的故事》的评价回暖。此后《编辑部的故事》逐渐开始在观众中受到热捧,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始跟风播出,《编辑部的故事》开始火遍大江南北。

由于在《编辑部的故事》剧组得到了锻炼,冯小刚后来进入《北京人在纽约》剧组,除了编写剧本之外还成了导演之一,冯小刚的导演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葛优凭借《编辑部的故事》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看到葛优都习惯性的叫他“李冬宝”。

《编辑部的故事》确实让葛优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在这之后葛优的片约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他~口气接连拍摄了7部电影。其中包括张艺谋导演的《活着》、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夏刚导演的《大撒把》等等。其中电影《活着》让葛优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成为在戛纳获奖的第一位华人演员。而电影《大撒把》也是由王朔和冯小刚编剧,这部电影让葛优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葛优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中国一线男影星的行列。

如今《编辑部的故事》已经播出24年了,很多观众至今都对它念念不忘。这部电视剧开创了中国室内喜剧电视剧的先河,为日后中国的喜剧电影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导演冯小刚和著名演员葛优的成功就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的,这对中国电影经典的黄金搭档至今都对《编辑部的故事》念念不忘。

编辑讲故事:故事的结构 篇4

我要讲的是故事的结构问题,分三次,今天说的是“故事结构的三大原则”。

什么叫结构?结构就是某一本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说,所谓“故事结构”,即组成“故事”的语言、事件、情节、人物、线索等要素的一种组合形态。

结 构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举例来说,一个画家作一幅画,他在挥毫泼墨之前,首先要在数尺素绢之上作结构上的统筹规划、谋篇布局。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得好: “编戏有如缝衣,起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李渔说的是编戏,其实 编故事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在动笔之前没有对“衣服”的袖、领、肩、襟、身等各个部位周密筹划,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系统,那是无法缝制成一件合体的“衣 服”的。

各种文体都有结构问题,那么,“故事”在结构问题上又有哪些原则性要求呢?

1.故事的结构系统是以“事件”为轴心的。

由 于“故事”是以情节为核心的叙事文学,因而它的结构必定是以事件为轴心的,这一点和“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可以以人物为轴心,而“故事”则万万不 能。我们的一些作者对这一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他们的作品中,就结构而言,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偏离“事件”这一“轴心”而向“人物”倾斜,凡是出现这种状况 的,其作品必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非故事”的结构状态。

被公认为世界电影制作教学第一大师的罗伯特·麦基说:“事件或者是人为的,或者 能够影响到人,这样便勾画出了人物;事件必须发生在场景之中,于是便生出影像、动作和对白;事件必须从冲突中吸取能量,于是便激发出人物和观众的情感…… 故事的‘组合’有如音乐的构思,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该前?什么该后?”

从罗伯特·麦基的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到,不仅是“故事”,即使是电影,“事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人物、场景、情感均由此而生,忽略了“事件”的结构无疑是绝对失败的构架。

以《故事会》3(上)为例,诸如《窗台上的圣诞树》、《夜宴》、《和推磨有关的奇案》、《绝对宝贝》等,尽管篇幅有长有短、情节有曲折也有相对简单的,结构有复杂也有相对简约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其结构均是以事件为核心的。

我 们不妨对《窗台上的圣诞树》作一点较具体的分析:故事一开始是从孙成这个人物写起的,但很快即进入了故事所设置的事件之中——1)电话相约;2)餐厅相 见;3)游戏裁决;4)共看电影;5)放圣诞树;6)见红帽子;7)寻找儿子;8)女孩回家;9)见圣诞树;10)又见朱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么一个篇幅并不长的故事中,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作品的一条线索,那就是由时间、人物、环境、事由等组合起来的事件发展的线索,这条线索始终没有断,始终没有散,始终没有偏。

故 事的结构必须以事件为轴心,这一点对我们作者的启示尤为重要:当你准备创作一个故事时,当你的构思过程开始时,你必须要以“事件”为轴心,你的构思的全过 程必须紧紧围绕着“事件”这个轴心展开,你如果不以“事件”而以“人物”为构思的轴心,则必然离“故事”远而离“小说”近。

当然,“故事”也属文学范畴,塑造人物同样是它至高无上的任务,要处理好事件和人物的关系,既不能见人不见事,也不能让事件淹没了人物,这是“结构”之外的命题了,在此不再赘述。

2.故事的结构应该符合讲述性的基本特点。

“讲述性”是故事最基本、最根本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符合讲述性的呢?

我 们上面说的“以事件为轴心”的结构,是故事能够讲述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事件”是最容易讲述的,当你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发生过程 时会头头是道、井然有序,而在转述一次座谈会上若干人员无序、散乱的发言时则会力不从心、张口结舌,因为前者的核心是集中的“事件”,而后者的核心是零碎 的“话语”,这也正是我们主张在一篇故事中情景性的动作应该多些、非动作性的对话应该少些的原因所在。

除了“以事件为核心”之外,要使故事的结构合乎讲述性这一特点还应该注意的是:单一性、顺序性、完整性。

“单 一性”是指一个故事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事件、一条线索展开,有些作者在一个故事中讲了两件事情、设计了两条线索,于是就出现了脉络紊乱的弊端。有人会说: “难道在我的故事中不能设计主线和副线吗?”我们的回答是:在一个篇幅不太长、结构不太复杂的故事中,一般情况下确实是不能出现两个事件、两条线索的,即 使是在中篇故事中,即使是在必须出现两个事件、两条线索的情况下,也必须把次要事件、次要线索以一种极其简略的方式处理之,必须要注意讲述的单一性。

“顺 序性”是指我们在构建一个故事的结构时应该尽量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安排、设计,即使要运用倒叙、插叙,也应该减少这种“非顺序性”的表达手段在运用 上的次数和密度,只有顺叙的表达手段才是最符合讲述性这一要求的,有些来稿就是因为倒叙和插叙过多而导致了讲述上的不清晰,从而影响了作品的质量。前不久 有一篇稿子,通过了三审,临发稿之前又把它撤了下来,因为我们总觉得这故事没有把事情讲得很清晰,后来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这个作品所讲述的事件本身很复 杂,其内在事理又很难说清楚,这样的作品,只有用顺叙的表达方式才有助于把事情说清楚,而作者偏偏又用了几次插叙,使时空顺序倒置,以至使原本就不太容易 讲明白的事更无法讲清楚了。

“完整性”是指在一个故事作品中应该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叙事过程,没有“开端” 会使你的讲述显得突兀而生硬,令读者或观众莫名其妙、不得要领;没有“发展”会使你的讲述缺少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从而使事件的“事理”缺少逻辑性和必然 性;没有“高潮”会使你的讲述平铺直叙、一览无余,令读者或观众味同嚼蜡、索然无趣,同时也使故事中事件的发展缺少应该达到的高度;没有“结局”会使你的 讲述丧失应有的完整感,梁山伯、祝英台在死后还要化成蝴蝶、以此显示一个完美的“结局”;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上作了四十多次有关收藏的讲座后 也没忘记要在最后来一个“大结局”,这都表明了“结局”的重要性。

所以,一篇故事作品,只有注意了单一性、顺序性、完整性,才能在结构上体现讲述性,才能更好地符合读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的“口耳相传”的基本特点。

3.故事的结构应该是诸元素和谐结合的统一体。

一 个故事里包孕了诸多元素:事件、背景、环境、人物、情节、线索、悬念、节奏、表述方式等等,这诸多的元素应该和谐、完美地统一在一个结构框架里,要做到这 一点并不容易。比方说,你的故事是比较简单的,事件的过程并不复杂,而你却设计了众多的人物,设计了比较复杂的叙述结构,这就不合理了,不和谐了。平时我 们在看稿时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范例:篇幅很长,故事却十分简单,大量的内容是叙述和对话,这样的故事无疑是无法吸引读者的;反之,你的故事其实是很复杂的,但你设计的叙述结构则较为简单,于是许多精彩的内容都一笔带过,我们称之为“跑马戏”,这同样不是好故事。

要想把一篇故事中的诸多元素 和谐、完美地组合于一个结构框架内,作者必须在构思阶段就从“结构”层面上予以全盘考虑,诸如人物的设置、环境的安排、事件的创设、情节的设计、线索的铺 陈、悬念的安置等等,就像“缝衣”时周密地筹划袖、领、肩、襟、身等各个部位,以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系统一样,但是,据我所知,我们的一些故事作者创作前 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他们并没有认真考虑故事中各个要素的完美组合,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脚踩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 里,这样的创作状况显然是不可取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三大原则外,故事的结构还涉及到不少技术层面上的具体问题,下次再谈。

上次我们谈了故事“结构”的三大原则,即:故事的结构系统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故事的结构应该符合讲述性的基本特点、故事的结构应该是诸元素和谐结合的统一体。今天我们谈两个问题:故事的整体结构以及故事结构的种类问题。

一、整体结构

一位著名剧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系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 这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在这段话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词:“战略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考虑一个故事的结构,应该从“战略”这个高度高瞻远瞩,高 屋建瓴,要从一定的高度看,要从整体看,要把构成一个故事的各种元素(诸如人物、事件、情节、环境、节奏等)综合起来考量,而不能像搭一个草棚子那样随意 为之。

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故事的整体结构呢?

我曾经把故事的整体结构形态归纳为一句话:“两三个人物围绕着一件事在两三个环境里展开两三次矛盾冲突。”这里的“两三”其实是一个虚数,有“不多”的意 思,为便于说明和记忆,才用了这个词。在上面这句话里,我把一个故事里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基本结构状态作了说明,从总体上说,几乎所有的故 事都应该是这么一种结构状态,当然,如果是中篇、长篇,那么人物会更多些,事件会更复杂些,环境会更丰富些,但其整体的基本格局还应该是上面概括的那样。

上面概括的基本结构状态中包含了人物、事件、环境、矛盾冲突这四个要素,其实还有一些是由这四个要素生发出来、而我们并未提出来的,比如节奏、详略、过渡、线索、悬念、开头、结尾等等,这些都和整体结构的设计有关,都需要我们精心筹划。

说到整体结构,还有一个问题应该提出来,即“人物和事件的关系”。我们应该看到,“故事”是以事件(情节)为中心的,但其最终目的同样如小说等文学样式一 样,也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我们既不能让事件淹没人物,也不能一味地“塑造人物”而忽略了情节的地位,我们的故事作者要善于在自己的作品里设置人物和事件(情节)的合理关系,而这种关系,必然会决定和影响故事整体结构的设置。简言之,也就是说,你写一个故事,你要设置故事的整体结构框架,你就必须考虑这样 一个问题:人物和事件的关系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完善?

此外,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个故事整体结构的基本原则:主干突出,层次明晰,疏密得当,张弛有度,有头有尾,整体和谐。在这么一种结构框架下,一个故事从发端至结尾,其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至最后达到高潮。

二、故事结构的种类

1.传统的故事结构种类

有关故事的结构种类,曾有人作过一些阐述和归纳,大致如下:

三段式:这是很典型的一种结构方式,如《三笑》、《三进山城》、《三打祝家庄》、《三封密电》、《三请皮老虎》,等。为什么要“三”而不要其他数字?其实 道理很简单,“一”为开端,“二”为发展,“三”为结局,“三”其实蕴涵了事物发展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如果在一个故事中,仅有“一”则显得单薄,缺少 发展,没有过程,显得意犹未尽;有了“二”,虽有发展,但推进得尚为不够;往往是有了“三”,方显得曲折有致,变化有度,有头有尾,始成格局。

在我们故事作者的大量作品中,虽然题目中并没有明确标示“三”,但也往往以“三”作为故事的结构样式,不一一赘述了。

包孕式:这是指在一个大的故事里“套”一个小一些的故事,呈包孕之态。

连环式:几个情节呈环状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重复式:在一个故事中对某一情节段落进行若干次的重复,《狼来了》就是这一结构的典型演绎。

以上几种结构形式,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比方说,包孕式和连环式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大故事里套着一个小故事,后者是几个容量、地位大体相当的故事呈并列状 地串联在一起,不存在“包”与“被包”的关系;而连环式和重复式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前者所“连”之“环”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而后者则是重复着几乎相同的情 节段落。

以上这些结构形式,追根溯源,其渊源都是传统故事,而在四十多年的新故事创作中,上述这些传统的结构形式已经有了更丰富的发展,比较明显的一点是:我们的作者不满足于一种形式的运用,而是把若干种结构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新故事的结构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2.新故事在结构上的发展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罗伯特·麦基在阐述银幕制作的基本原理时曾把电影的结构作了如下表述:“节拍——场景——序列——幕——故事。”他认为在一部电影中,最 小的结构单位是“节拍”,若干“节拍”成为场景,若干场景成为序列,依次类推,最后成为一个最大结构——故事(电影)。我觉得我们不妨借用罗伯特·麦基的 说法,简言之,他的“节拍”类似于我们故事中的细节,若干细节形成了情节,也就是“段落”,或叫章节、层次,如果我们把“段落”作为故事的基本单位,那就 容易把话讲清楚了。

从大的方面说,新故事的结构就是两种形式,一是独体式,一是复合式。

独体式:在一个故事中,仅是一个段落,也就是一个情节,一个层次。这类故事的结构较简单,《故事会》上的“情节聚焦”、“幽默世界”栏目往往是这个类型的作品。

“独体式”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从结构上看它并不复杂,仅是一个段落,一个场景,一个部分,但在这个“独体式”的结构里又安设了若干更小单位的段落、片 段、层次,如7(上)的《主持婚礼很好玩》就是这样一种复杂一些的“独体式”结构,这个故事虽然写的仅是阿P在主持一次婚礼时的情景,但其间有一个较为曲 折、多层次的过程。那么,同期的《意外横生的晚上》是不是独体式的结构?不是,因为它的场景、层次不止一个,它包含了“闵生加油、酒吧失窃、横生车祸、真 相大白、警察偶遇”等若干个情节段落,和《主持婚礼很好玩》的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

复合式:这是和“独体式”相对应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我们上面所说的三段式、包孕式、连环式、重复式等其实都是复合式。

复合的形式较多,有时会是两个段落,也就是两个情节连在一起,一大一小,一主一次,这种状态有点像“葫芦”,上端小些,下端大些。这种“葫芦状”的结构在故事中也是较多见的,7(上)的《花生油的爱》大体上就是这样的结构:老王头买油、众女儿送油。

还有一种是两个以上的段落并联在一起,这其实就是上面说的“连环式”,数环并联,形成一体,《意外横生的晚上》可以视作是这样的结构形式,还有,7(上)的《七窍玲珑心》也是这样的结构,后者比前者更复杂,所连接的“环”(段落)更多,而中篇就更复杂了,比方说6(上)的《跑第二的孩子》,从大的方面看,小伟一共跑了三次,整个故事就是由这样三个结构上的“环”组成的,而每个“环”里又有若干情节段落,结构显然复杂多了。

说到“连环式”,有一个情况必须提出:“连环式”之“环”,指的是内容较为厚实的情节段落,而在一些作者的故事作品中,相连的不是“环”,充其量仅是一些 单薄的细节,几句对话,几句叙述,几句描写,整个故事就是由这样一些分散的、琐屑的、细微的内容组合起来的,它们不是“连环式”,而是“流水状”,仅是一 些水滴,而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浪花”。这种“流水状”结构的故事,如果末尾没有高潮,没有一个很好看的“点子”,则是无法立足的;如果后面有好看的情节,则应尽量挤干前面“流水”的水分,加快节奏,以维持内容上的可读性。从来稿看,这种“流水状”结构形态的故事数量不小,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倾向。

有些复合式在结构的设计上较为复杂,这期的中篇《九张脸》即如此:此故事是从现实写起的,即第一节,然后第二、第三、第四这三节写了三件往事,前两件是历 史上的事,后一件是二十多年的事,最后第五节回到现实,和开头呼应。这个故事的整体结构,其实还是一个复合式,其中第二、第三、第四这三节是连环式,这一 局部的连环式“包孕”在一个整体结构里,结构上显然复杂多了。

下一次我们再谈谈当前故事创作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故事结构的优化问题,作个预告,再见!

前两讲我们主要讨论了有关故事结构的基本原则和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故事的结构,其基本形式还是有明显规律的,无论结构如何复杂,大致上就是开 头、主体、结尾这三个部分,除了一头一尾,就是“主体”部分的不同变化:1.包含一个情节(独体式);2.包含两个情节(葫芦式);3.包含三个情节(三 段式);4.包含若干个呈并列状态的情节(连环式)5.包含若干个呈非并列状态的情节、且大情节里套小情节(包孕式),等等。

从理论上说,有关故事结构的问题并不复杂,问题是,一个作者在创作故事的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当局者迷,在谋划结构时会出现种种不足之处。

一、故事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整个故事没有一个核心情节,有道是“纲举目张”,没有核心情节的凝聚、支撑,全篇则如一盘散沙;又如小溪流水,终究难成波浪,更难形成惊涛拍岸、有模有样的风景。

2.有核心情节,但未能根据该核心情节的分量、容量度身规划、量体裁衣,在篇幅、结构的配置上不合比例,比方说,核心情节的容量不是很大,分量不是很重,厚实度不是很强,精彩度不是很高,但与之相配置的其他辅助部分的“量”却很大,结构却很庞杂;或者反过来,核心情节的分量很重,而配置的辅助部分却很小,以至铺垫不够,陪衬不足,有失匀称。

3.整体结构不协调。我们前面说过,一个故事,从结构上说,大体上应该呈现“开端、发 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一个框架状态,有序列,有格局,而有的故事,则没有这样的科学、合理的设置,比方说,开头过长,正戏没有开始,篇幅已占了很 大部分;或者开头过短,入戏过快,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者主体部分显得过于单薄,难以形成与“凤头”、“豹尾”相匹配的“猪身”,整体上“支撑”不起来;还 有,“故事”的结局虽仅是一个尾声,但它往往是高潮所在,精彩所在,而不少作品的结尾却十分马虎,草草收场,不成体统,等等。

4.没有重点。就结构而言,一个故事如何做到“重点突出”?所谓重点,即最能够体

现立意、最能够突出主要人物的那一块最好看的“戏”,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场戏”,应该为这样的重场戏配置最合理的结构设计,但我们的很多故事做不到这一点,往往是无关紧要之处津津乐道、滔滔不绝,而核心部位却轻描淡写、寥寥几笔,这样的结构自然是不合理的。

5.叙述的方式失当以至引起结构安排上的不当,比方说,一个故事,总体上应以顺序

为主,即使要介入诸如插叙、倒叙等叙述方式,也应该是少量的,而有些故事,插叙和倒叙占了很大部分,这种时空上大幅度、强程度的颠倒是对故事结构“讲述性”原则的违背,显然是不可取的。

故事结构上的问题还可以举出一些,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二、故事结构的新变化

我们强调构建故事结构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因为“故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样式,当我们的作者对这种文体样式的特征并不很了解的时候,其原则必须遵循,这就 像一个人学游泳,你不会游,刚学,那就首先应该教你一、二、三这些基本动作,而且对这些基本要领必须严格执行,而一旦你学会了,熟练了,则可以在这些基本 动作的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写故事也是这样,我们强调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并非要你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你可以进行探索,进行创造,当然,前提必须是符合 “故事”的基本特征,有益于“故事”的健康发展,而不是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地改变“故事”的本质属性。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由于小说、影视等创作理念的影响以及故事作者队伍的变化,已有少部分作者尝试着对传统故事结构的突破,举个例吧,比方说安昌河的 《菜刀传奇》,这个中篇故事在《故事会》发表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有好几家影视机构争相和作者洽谈改编事宜,对一个作者而言,无疑是成功的了,但是,我们今 天谈的是“故事的结构”,《菜刀传奇》既然是作为一篇“故事”发表在《故事会》上,那么,就故事的结构而言,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用最扼要的话来概括一下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结构应该符合的三个要素,即共同的线索、共同的事件、共同的人物(当然,这里指的是 主要人物),也就是两三个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围绕着一条主要线索去做同一件事,而《菜刀传奇》的结构则并非如此,它其实讲了三个故事,而每个故事中的人物 都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背离”了故事结构的基本原则。

如果我们对《菜刀传奇》进行结构上的进一步分析,就不难发现构成整个故事的三个小故事是呈“品”字状态的,是不并列的,所以它不是连环式;三个小故事之间 也不存在“包孕”关系,各自都是独立的,所以它也不是“包孕式”,说得再清楚一点,即:它是在一个统一立意的统摄下,由三个人物不同、事件不同、各自独立 的故事呈立体状态构成,所以,我们很难用上次述及的几种结构形式来归纳它,它是一种故事结构上的“变异”。

这种“变异”无疑影响了故事的“讲述性”,我们上次讲过,一个故事要在结构上符合“讲述性”,必须要注意结构上的单一性、顺序性、完整性,而《菜刀传奇》 的这种立体型、复合式的“品”字形结构,恰恰使整个故事不单一,无顺序,不完整,这就是小说化、影视化创作倾向在结构问题上对我们故事的影响,关于这个问 题,我和作者讨论过,他也欣然认同了我的看法。

安昌河的例子很典型,这说明了我们的作者在不断变革的崭新社会时期、在丰富的创作理念和多元化的创作实践的影响下,对传统的故事创作理论、实践的思考以及 尝试性的实验,作为《故事会》,我们允许作者有这样一种过程,你可以思考,也可以实验,但是对你思考和实验的“产品”我们必须有一个“准入”的标准,标准 是什么?很简单,还是老生常谈的老标准:情节性、可读性、讲述性,说得再明白一点,再简单一点,就是好看不好看。

好看不好看,这就是我们发表《菜刀传奇》这样在结构上颇为小说化的作品的标准所在,这个故事题材新鲜,构思独特,在情节的发展上独辟蹊径,到人所不到,道 人所不道,十分好看。根据“好看”这样的标准,我们还在2008年6(上)发表了安昌河的另一篇《钥匙传奇》,在2009年7(上)发表了冯舒的《九张 脸》,这两篇在结构上同样和“传统”不尽一致。

关于故事结构的变化问题作者们可以继续思考、探讨,我们相信,作者们在结构问题上的探索,说到底,其实还是为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还是为了使自己创作的故 事更加好看,比方说,安昌河在《菜刀传奇》后所创作的《绝对宝贝》,则是一个十分符合传统的结构形式、“讲述性”很强的中篇故事,而他的另一个中篇《钥匙 传奇》,则是另一种结构形态,它围绕着善缘堂药铺存放在万源行钱庄密盒里的东西,精心设计了木钥匙、银钥匙、血钥匙、金钥匙、铁皮契等五个情节段落,结构 上接近于传统的“连环式”,更富有“讲述性”,这说明作者对故事创作的认识还是很清晰的。

说到这里,话其实已经是讲明白了:结构上有点变化,不是很“传统”,但只要“故事”好看,我们还是欢迎的,问题的另一方面是: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须根据 内容来确定,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菜刀传奇》不采用现在这样的结构形式,而是非要按“传统”办事,以几个共同的人物贯穿在这三个故事之中,或者让几个 共同的人物贯穿于《钥匙传奇》中的木钥匙、银钥匙、血钥匙、金钥匙、铁皮契这五个故事中,那会是一种什么状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按照这样的结构写出来 的故事肯定没有现在这样好看。追求故事的可读性原本就是《故事会》编辑的宗旨,我们自然可以“舍末求本”,在结构问题上宽容一点、包容一点,而最令人担忧 的是某些作品本身并没有精彩的情节,却在结构上花里胡哨地“赶时髦”,着意在形式上“离经叛道”、标新立异,忽略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 就要不得了。

三、结束语

我们分三次讨论了故事的结构,谈了故事结构的三大原则性要求,谈了故事的整体结构以及结构的种类问题,也谈了故事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出现的一些变化,因为篇幅上的限制,只能说是初步作了一点议论。

有几点还是应该强调一下:

1.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故事的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不管未来的故事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异,一些规律性的原则必须遵循,故事的“讲述性”是“纲中之纲”,它无疑应该制约包括“结构”在内的故事的各个要素。

2.结构上的变化是形式问题,形式应服从于内容,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不能觉得哪篇故事的形式很新鲜就盲目地去模仿。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须根据内容来确定,不能先确定一种结构形式,然后根据这种形式去构思故事,而应该在构思过程中选择结构形式上的最佳方案。

编辑部故事观后感 篇5

(最新版)

-Word 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第一篇: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

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决战的时刻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 1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 2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同样也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张必须完成的答卷,这张答卷必须满分,没有任何折扣可打,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到 2021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所以,这堂级别的“网课”要求我们必须抓紧再落实,压茬再推动,各负其责,直奔现场,把现场当考场,直奔乡村、直奔社区、直奔困难群众院里屋里、田间地头,拿出真招,付出真情,使出浑身解数干!干出党员干部的好样子,干出新时代中国的好样子!?

什么是干部?干部不是身份,是责任,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人。什么是党员?党员不是光环,党员是担当,党员就是走在前面的人。党员干部,就要用实干换来贫困群众的笑脸,带领困难群众一起干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用全身心投入的现场感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考中,越到交卷时刻,越要保持定力,保持决断力,保持果敢的行动力,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 10 个月,既要统筹疫情防控,又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千斤重担挑在肩,风雨无阻向前冲。

赢得这场大考,困难群众在盼着,海内外人们在看着。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卷子答到现在,每一道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越是艰险越向前,惟有精准答好每一道题,抓紧抓实抓细,才能让每一户困难群众都满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写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是这一代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也是无上的光荣。

我们要用意气风发的干劲,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的拼劲,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向世界看着这场大考的人们亮出中国之治的鲜明答案: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 3

2021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疫情防控要抓紧、脱贫攻坚不放松,围绕支持打好贫困乡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总体战开展民主监督,坚决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

通化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组织包保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等“不见面”的宣传方式,对包保的贫困户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并询问贫困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等,使贫困户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并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疫情是今年影响脱贫质量的因素,精准施策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举

措。督查中市纪委市监委督促地方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准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推进、稳步落实,逐县逐村逐户提出克服疫情影响的具体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农畜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工等难题。紧紧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开展监督,促进驻村工作队更好发挥作用,促进脱真贫、真脱贫。

市纪委市监委压实责任,通过调研督导、精准问责等方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系统梳理总结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经验,探索完善专项监督工作制度,推动民主监督工作创新发展。坚持防控和扶贫两手抓、两不误,通过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增加公益性岗位、动员劳动力就近就业创业、指导村合作社复工复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举措,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疫情挡不住春回大地,阴霾遮不住万物复苏。通化市纪委监委,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筑牢战斗堡垒、彰显使命担当,让党旗在农村战“疫”和春耕备耕一线高高飘扬。尽显纪检人的忠诚干净担当。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 4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双联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

双联村位于务川自治县浞水镇东北方,东与茅天镇接壤,西与浞水镇鹿池村接壤,南与浞水镇青茶村接壤,北与浞水镇鹿池村、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龙塘乡接壤。

双联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核桃、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水源较少、辖区内无大江大河流过,个别地方人、畜饮水困难。

双联村是浞水镇十个村镇之一,共有人口 3439 人,耕地面积 3795亩,现有干部 7 人,其中农村干部 4 人,共有 5 个党支部,4 个自然村,14 个行政组。其中桥地坪组是双联村政治、文化中心,田坝组、上茶组、双竹组以发展烤烟为主,水碗坪组以发展水果为主,化力组以发展核桃为主,且有金银花种植大户刘宋兵等,双联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双联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 4 个自然村,14 个行政组,其中 10 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火烧岩、化力、屋基坪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期末农村人口 3439 人。调查扶贫对象为 184 户 920 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 27%。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前进组、沙坡组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双联村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已经没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亦困难重重,双联村村级卫生室设备普遍简陋,药品不齐全,重大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

对双联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

一是加大双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双联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 184 户,贫困人口 920 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双联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

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双联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在田坝、水碗坪、双竹、上茶园、四合头 5 个组实施烤烟种植 20__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柑橘种植 400 亩;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金银花种植 500 亩,对种植大户刘宋兵进行扶持。二是技

能培训。针对田坝、四合头等 5 个组的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金银花、柑橘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硬化青茶村至双联村村公所 7 公里通村道路,需投入资金 880 万元,同时修建鹿池村至双联村四合头组烟基路 12 公里,需投入资金 220 万元,可解决涉及 14 个组 789 户 3439 人的出行问题;计划实施硬化桥地坪组至田坝组 3 公里通组公路,需投入 50 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 1 个组 92户 403 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观后感 5

脱贫攻坚是着眼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3 月 6 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形势,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员干部要紧盯目标不动摇。要把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作为能否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考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落实脱贫攻坚“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的总要求,在脱贫攻坚最后阶段发起总攻决战决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党员干部要紧抓工作不松懈。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战役的最终胜利。因此,脱贫攻坚不到最后一刻,党员干部绝不能抱有松松气歇歇脚的思想。要集中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排查精准帮扶“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政策落实情况,排查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等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排查扶贫带贫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等长效机制建立情况,查漏补缺对账销号,确保脱贫任务清零整改任务清零漏点短板清零。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抓实干,不负韶华。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工作出发点,多帮助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鼓励贫困群众可持续致富的动力,坚决防范和纠正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要一以贯之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二篇:大学生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大全]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开始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决战在即,广大干部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一起来看看大学生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五篇,欢迎查阅!?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 1 ?

2021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按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的责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完成党赋予的艰巨任务,不但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也体现各级党组织能不能大胆任用善于打硬仗善于吃亏 善于扎堆的“老实人”,让“老实人”在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大显身手,在决战决胜任务中体现“老实人”才是群众最需要的实在人。

善于打硬仗的老实人,就能在群众中发出“跟我上”的信号。能不能把好钢放到刀刃上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选人用人,能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也关键在于能不能信任善于打硬仗的老实人。在一些单位,存在这样的老实人,不善于与领导套近乎,工作中任劳任怨,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情,但在提拔重用上往往又被“边缘化”。在脱贫攻坚任务中,也是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能不能把领导眼中的“边缘”人放到脱贫攻坚任务中去大显身手,让这些只做实事不耍嘴皮子的老实人到群众中发出“跟我上”的强有力信息,增强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决战决胜信心。

善于吃亏的老实人,就能在群众中发出“功成有我”的信号。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上级机关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为了群众的脱贫攻坚需要,舍“小家”远赴异乡为“大家”,他们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 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地干好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责任的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只要能为贫困的群众多做一些实事,个人吃点亏也没什么。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有所处的地理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就要发动群众向贫困“宣战”,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战胜贫困,也能在如期脱贫中感受到战胜贫困“功成有我”的自豪感。

善于扎堆的老实人,就能在群众中发出“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号。善于在群众中扎堆的党员干部,他们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想得更多的是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今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间只有 9 个月,他们会扎根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跟人民群众一起想办法出点子齐动手为脱贫而奋战。在党员干部带头干的影响下,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让群众在脱贫攻坚的任务中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脱贫攻坚是大家的共同责任。把群众想脱贫能脱贫的思想统一到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上来,就能齐心协力为脱贫而战,定能完成决战决胜任务。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 2 ?

2021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对深度贫困地区,今年各地都派了“督战员”。到国务院扶贫办

调研强调,挂牌督战是为了“战”,如果层层“督”而不是层层“战”,就会成为新的形式主义。脱贫攻坚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要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战就要“轻装上阵”,杜绝“层层加码”。“督战”是好事,能够帮助基层把方向谋全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基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主战场,面临抓改革谋发展保稳定的复杂任务。如果上级在“督”的工作上再层层加码,势必成为影响“战”的突出问题。从而导致基层干部分身乏术,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出实策干实事 求实效的积极性 主动性,甚至会严重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督战员”要把“指挥权”交给“一线干部”,杜绝“层层加码”,好让他们轻装上阵。

战就要“齐心协力”,杜绝“袖手旁观”。有的党员干部凡事“揣着手重在参与”,事事都露面事事不出力。对“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基层实际出发,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给基层“添乱”。因此,“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把自己当成“督战员”,又要把自己当成“战斗员”,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要和基层干部群众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

战就要“真刀真枪”,杜绝“弄虚作假”。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村,加班整理的脱贫攻坚资料盒按顺序摆满了会议桌,一卷卷资料盒的标签依次排开,形成了一副“山河万里图”。可想而知,这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在资料整理上下了多大功夫。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不

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其流行性。正所谓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我想,有这加班制作“山河万里图”的功夫,还不如腾出手来多给老百姓干一件实事呢!?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基层同志痛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常常又不得已而为之。“督战”的“指挥官”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给基层树立鲜明导向,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 3 ?

到 2021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也完全能够如期实现。我们党员干部要念好“标 帮分”这“三字诀”,精准对照全面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精准开展贫困户脱贫帮扶行动,精准分配工作时间,将脱贫攻坚放在基层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位置,念好脱贫“三字诀”,进一步巩固脱贫战果,决胜全面脱贫攻坚战。

念好“标”字诀,精准对照目标,科学谋划敢担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层扶贫工作有一个“收入陷阱”,即很多人在入户走访时只关注到贫困户具体收入,却忽略了基础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导致扶贫工作的“本末倒置”。目前距离决胜全面脱贫攻坚只剩9 个月的时间,数年脱贫攻坚的战果就看今朝的奋斗和努力。这就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减贫数量,还要坚持全面脱贫的目标导向,对照全面脱贫的各项指标,精准查找问题,科学谋划措施,敢于担当责任,着

力提高脱贫质量。一是要准确查找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短板问题,建立脱贫工作收尾台帐;二是要精准谋划帮扶时间段,扎实推进脱贫“扫尾工程”;三是要注重脱贫措施的可持续性,在文化扶贫领域持续深耕,夯实全面脱贫的精神基础。

念好“帮”字诀,多途径帮扶,精准解决难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攻坚就是一片“试验田”,是基层工作思路最多方法最新的一片领域,这里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渠道打开脱贫思路,多途径开展贫困帮扶。一方面要立足本地特点,打开脱贫工作思路,从道路交通扶贫就业等各方面入手,分时间 分批次谋划长效帮扶路线。另一方面,要立足贫困户情况,多途径开展针对性帮扶,从住房 饮水教育等方面“对症下药”,开展精准救助帮扶。

念好“分”字诀,精准分配时间,合理利用精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脱贫攻坚是长效工程,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也要学会科学安排“精力”,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到工作学习和休息三个方面中。一是要抓紧工作时间,勤下基层,多做总结,开拓脱贫攻坚道路。二是要利于空闲时间学习帮扶思路,增长帮扶才干,积累帮扶经验。三是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勤保障工作,时刻保障让每一个清晨都能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工作中。

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我们精准对照帮扶目标,精准消除贫困难题,精准分配时间,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切实有效的脱贫“三字诀”,为全面脱贫

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 4 ?

_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部署会议印发了《_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决定对_有剩余贫困人口的 8723 个行政村进行挂牌督战。按照“全覆盖 督死角查问题 抓整改”要求,势必狠下“绣花”功夫,求精 做细,抓持久,落实 落细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在 2021年脱贫攻坚过程中不落一户 不掉一人。

下番“绣花”功夫,务求“精”字。“绣花”就要心中有图,在下针之前做好图案勾勒,每一针落在什么位置,选用什么颜色的线,采取什么样的手法,都必须精细精准到位,才能做到“心中自有乾坤在,守得云开见日明”。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就是以“绣花”功夫在方寸间尽显乾坤,号准扶贫“贫脉”,针针扎到“穷穴”上,招招治到“穷根”上,瞄准靶心,务求实效。因时因地 因人精准谋划 精细施策 精确督查,找准短板,补强弱项,以求谋定而后动,深耕易耨,把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落地 落细 落实。

下番“绣花”功夫,成于“细”字。绣花之贵,在于精美,精美之成在于“细”,再简单的绣花图案也需要一针一线细致穿梭于丝布之间,多一针少一针不行,宽一点窄一点不行,紧一点松一点不行,绣错了换个地方绣也不行,拿错了颜色换另一种更不行。只有精益求精,精细再精细才能成“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的精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就要严要求高标准,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去虚 去空 去粗,抓小 抓细 抓实,毫厘不差 一丝不苟。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精神解剖麻雀,督死角 查问题抓整改,去顽疾,抓落实,下真功夫,做细致活,力求挂牌督战出实效 有战果。

下番“绣花”功夫,贵在“恒”字。“绣花”的关键还在于千针万线细细勾勒,急不得,快不得,这就要求绣花者不仅要有“巧夺天工”的巧劲儿,更要有“磨铁成针”的韧劲儿。心无旁骛,穿针引线,专心致志,绣出心中期待的图景。“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号角吹响,脱贫战役进入后半程,已经到了决战“硬仗中的硬仗”的关键时刻。时不我待,唯有奋进,必须如“绣花”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勠力同心,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 5 ?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贫困劳动力输出 扶贫产品销售扶贫项目开工等扶贫领域的经济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受损,但是,通过政策保障 资金支持工作力量充实等帮扶举措的综合运用和精准实施,如期“交账”是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的。

但是,如果底数不清 情况不明 数字不准,就匆忙“交账”,那么交出来的扶贫账也是一笔糊涂账 昧心账。“交账”不难,但是如何交出一笔标准不降时间不延的清楚账 明白账 满意账,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下一番绣花功夫,扎实开展好“交账”前的“盘账”程序,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人一户不掺一滴水分。

“交账”前“盘账”是必备的也是必要的。脱贫攻坚战已来到冲

刺收官阶段,主战场已拿下,但是剩下的零星“山头”和“堡垒”都是贫中贫困中困,需要由决定性成就向全面胜利发起全面冲锋。就因为是扫尾时刻 零星突击 胜利在望,有的地方和领导干部思想松弛了 懈怠了麻痹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滑一尺。有的贫困县帽子刚摘没几天就开始“怕冷”了,帮扶队伍也撤了,扶持政策也下了,让脱贫成果“摇摇欲坠”;有的眼看贫困队伍中成员越走越少交账的时间越来越近,心里开始发慌了着急了,于是采取“囫囵吞枣”“数字脱贫”等一些“技术手段”,以期尽快交差;反之,有的剩余贫困人口不多就开始盲目乐观起来,工作力量开始转移了……这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和警觉,否则,脱贫进度和成效都会大打折扣。

“盘账”必须盘出成效和成果。要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准确信息,综合研判盘真账真盘账。可以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纪检部门进行严督实导,常态化督查巡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查实查清贫困县 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整体情况;可以多听多看媒体信息和声音,找到扶贫领域的短板和不足以及负面信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可以“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基层直面群众,听听群众的感受和所求所需,群众说好,扶贫政策才是真的好,群众说行,脱贫效果才是真的行。

“盘账”不能一“盘”了之。找到症结所在,接下来就是靶向施策。各贫困县 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困难境遇都是一样的,但是造成贫困的因素是互有不同。各地和党员干部面对难啃之骨,要拿出“一户一策”“一村一策”“一县一策”的良药与秘方,进行精准打击,定

点消除。把脱贫攻坚中“贫中贫困中困”的欠账 “挂羊头卖狗肉”的假账 “功在一时 害在千秋”的赊账都盘清 算准 消实,交出一本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满意账。

大学生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五篇 ?第三篇: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大全

收看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五篇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一 ?

“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贫困人口脱贫带来了冲击,给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带来挑战。面对这场时间紧 任务重近尾声的脱贫攻坚战,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绷紧思想 政策 精准三根弦不松劲,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获得最终胜利。

绷紧“思想弦”不放松,提振精神树好“致富志”。“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穷不能志短,扶贫要先扶志。只有把好贫困户“思想关”,才能引导他们摆脱“贫困志”。只有把“致富志”树立好,才能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扶志须攻心,要引导贫困户树立“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的思想,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做足做深做透困难群众思想工作,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多与贫困户“唠一唠”,全面提升其进取心,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让“懒汉”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绷紧“政策弦”不放松,为民造福植好“福祉林”。“政策如果对我们的百姓好,就是真正的好,我们就坚持这个政策”。政策为行动提供有力保障。扶贫政策可以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少搞一些盆景”,把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才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春风拂遍贫困户的面颊,温暖人心。只有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运用好,才能真正发挥政策保障作用,助力脱贫摘帽。扶上马送一程。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始终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在当前决胜的关键时期,既要把这些政策宣讲好传递好,更要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凝心聚力把这些政策落实好 运用好,对不稳定户边缘户及因疫情导致的特殊户针对性帮扶,让生活有保障 饮水安全 住房温暖老有所养 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有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骨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未脱贫的,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

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准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二 ?

根据《中共__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中共__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我局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要求,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熊继宏、赵桂平、张安均、周子荣、马传礼五人扶贫工作队。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扶贫各项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联系村领导师利龙、吴立新多次到村入户认亲,多次看望帮扶对象,结对、制定方案、指导扶贫工作。

二、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

一是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 6 年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9 月 23 日,由县领导吴立新带领局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负责人的陪同

下,深入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开展多次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共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 6 年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是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根据该村贫困户名单,结合我局干部职工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局机关 20 名干部职工与该村 62 户 257 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并建立完善了结对帮扶档案。

三、20__年工作计划 ?

(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驻村帮扶工作,到 20__年该村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15%以上,农村贫困对象实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五送、五帮”活动,使贫困村整体达到“五通、五有”目标。

(二)帮扶方式。建立健全局机关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局机关每名干部帮扶 3-5 户贫困户,全面开展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局机关将组织驻村工作队,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做到精准定位扶贫。

(三)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建农村基层组织、帮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的总体要求,具体任务是:

1、帮扶单位包村任务:一是制定贫困村 6 年总体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二是培育主导产业,帮助贫困村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进

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产业大户。重点协助抓好全村土地流转 130 亩规划,帮致富带头人种植玄参、桔梗、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增加农户收入。三是指导协助该村加强信息网格化建设,制定完善信息网格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四是扶贫解困,组织单位全体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原则上把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作为优先帮扶对象;五是按照省市县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三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绿满__”等活动。

2、干部包扶贫困户任务:一是制定脱贫计划。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分析原因,制定脱贫计划;二是选准发展项目。因户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致富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实现稳定增收,结合全县扶贫“四大工程”,在改善居住环境、就业创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

四、保障措施 ?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局成立了由局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副局长赵桂平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二)严肃工作纪律。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县有关规定,驻村工作队员要做到“三不准”。帮扶工作队原则上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 5 天,及时为驻村帮扶工作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队员生活和住宿必需品、交通费用、生活补助等按照《__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每月由单位按实际驻村情况据实核销。

?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三 ?

近日,__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影响、给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增加了难度,各级党员干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确保抓疫情防控和抓脱贫攻坚取得“双胜利”。

抓疫情防控抓脱贫攻坚务必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今年既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必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在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丝毫不能放松脱贫攻坚这根弦。必须高度重视,清醒认识,找准脱贫攻坚与巩固成果的“关键点”,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握工作重心,全力以赴、狠抓落实,集中精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抓疫情防控抓脱贫攻坚务必迎难而上,奋战到底。“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重在落实。”脱贫攻坚任何一项工作都关系人民利益,任何一场“硬仗”都必须全力以赴、决战决胜。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越是在吃劲时,越要铆足劲、用对劲、使全劲,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驰于空想,不能骛于虚声,而是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行动,一鼓作气,奋战到底,务求取得实效,实打实、硬碰硬地把中央的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不

辱使命、不负人民。

抓疫情防控抓脱贫攻坚务必决战决胜,实现目标。到 2021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坚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在最紧要关头发起总攻,切实提高各项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既要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发动“歼灭战”,又要对已经脱贫的对象开展“持久战”,坚决啃下“硬骨头”。要时刻关注困难群体,全面排查、掌握实情,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扎扎实实干出成绩,严防致贫返贫,实现脱贫攻坚既定目标。

矢志攻坚,更显勇毅。当务之急,我们既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又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四 ?

决胜脱贫攻坚,一方面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树好红旗,点亮明灯。另一方面必须深入一线,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用实践履行共产党员的承诺,用行动实现理想。

在此阶段,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进一步为我市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精神动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措施保障。处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此次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政策、强化问题整改、加强组织管理,注重创新改进扶贫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做出实际贡献。

我认为,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还需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用心扶贫。面对仍然处在贫困状态的群众,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急困难群众之所急,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我们国家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艰苦时期是农村困难群众做出巨大牺牲,给予了党和国家以帮助,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应当增强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信心,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二是用责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开展工作,注重倾听困难群众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将主题教育成果运用到脱贫攻坚战中,市委“督战队”要切实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扶贫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让脱贫干部更有责任感、紧迫感;三是用智扶贫。要采取多种举措,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受到更多教育,用党的理论思想引导民心,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启发民智,用中华优秀文化改善民俗,只有贫困群众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积贫难返的局面,才能在脱贫后不会再“返贫”。

决胜脱贫攻坚已到最为关键阶段,只要全党党员干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并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关键战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五 ?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五篇范文 ?第四篇: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 2021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开始了!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中国是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一起来看看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五篇 2021,欢迎查阅!?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 1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为此,笔者认为,形式主义无疑是作风建设的“拦路虎”,只有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才能真正为基层“松绑减负”。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如影随形,不克服“官本位”思想,不解决官僚主义问题,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有的对基层“拍脑袋决策”,今天发通知安排工作,明天就要求报送典型经验材料,玩起了“稿来稿去”的“文字游戏”;有的对基层挥舞着“层层加压的大棒”,担心不施压办不成事、不加压办不好事,随意检查通报问责给基层加压立威;还有的把开会发文作为推进工作的“万能钥匙”,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调度会和现场会,层出不穷的白头文件、内部通知和工作提醒,占据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凡此种种,都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步入新时代,迎接新挑战,要深入学懂弄通做实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做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暖心事,少做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多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基层的角度考虑问题,少点以自我为中心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的“瞎指挥”和“乱决策”,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基层受累、群众失望的蠢事。

要彻底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决策不科学、不合理、不合乎实际,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源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把调研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多到基层一线去调研,多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去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切实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性,决不能想当然地“拍脑袋决策”,任意给基层“加码加料”,增加基层工作负担。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多点重实干、实绩和实效的“真功夫”,尽量规避和减少那些重“形”而不重“效”的“花架子”。“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只有彻底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才能让担当实干在新时代蔚然成风。

编辑部故事观后感 篇6

任何人或是事物都不能阻止八公,唯有死亡。

结局八公终于“见到了”那位久别的故人,然后静静的闭上了双眼,这样升华的一笔,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是它选择了他”,小八和教授都是幸运的,教授心地善良,性格温和,八公忠诚陪伴如友,彼此的相遇是最好的。

八公是日本的“秋田犬”,你或许很难想象这是有真实存在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日本人的武术道精神是深入骨髓的,像是把忠诚刻在日本人的心上,他们永远效忠于自己的天皇,甚至有时候是不明是非对错的盲从。宁死都不会背叛天皇和国家。或许这就是八公如此坚持的原因之一吧。

故事类期刊编辑中的几点思考 篇7

01

读者读故事的最大精神目标是通过故事了解五光十色的社会, 通晓当代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 以利于自身对社会的理解和融入, 所以这要求故事类刊物有一定的时效性, 只有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作品, 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 “新故事速递”栏目中, 有一篇名为《想学本地话的民工》, 故事贴近生活, 贴近当代, 讲林波夫妇俩装潢房子时为了省钱, 从购置材料到把材料搬到套房里, 两口子自个儿一条龙作业。到后来两个人都累趴了, 恰巧有一个民工找上门来问要不要帮忙?那民工自我介绍他叫周大壮, 靠打些零工贴补家用。令林波夫妇奇怪的是, 周大壮干活不要钱, 只要求教他说本地话。

这个奇特的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读下去, 一个灵魂伟大的民工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这个形象展示出新时代民工的善良、真诚、超越亲情的孝顺, 这种辐射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 传播了人类最美的感情, 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尊老敬老的传统。

再例如《女二号》, 讲一部大戏即将开拍, “女二号”的选秀活动从大学校园开始, 经历了6个月, 三位万里挑一的女孩谁将获胜呢……

这篇故事中的选秀情节是读者非常熟悉的,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 读者对这一情节喜闻乐见, 当谜底揭晓时, 故事的正面社会教育功能也完美地体现出来——热爱大自然, 坚持环保、低碳生活的女孩成为了女二号。在今天的雾霾时代, 这样的主题也极大地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02

故事期刊的吸引力在于故事的丰富及多元化, 一本故事书在手, 古今中外的故事尽收眼底, 故事内容以及叙事方式的丰富多彩正是故事期刊的魅力所在, 也正是深深吸引读者的地方。一本故事期刊中肯定会有古代的、传统的故事, 会有神仙鬼怪的聊斋故事, 也会有反映西方社会光怪陆离的故事, 一名优秀的故事期刊编辑, 在面对这些题材时, 如果选择、处理得当, 一样可以使读者感到满满的正能量。

如“都市聊斋”栏目中有一篇故事《冰雕恋人》, 杜俊辉是一名冰雕艺术家, 他在雕像时过于专注, 女友在冰天雪地中失踪了!几天之后, 就在女友失足落崖的地方, 一个栩栩如生的冰雕恋人站在那里, 巧笑嫣然, 令杜俊辉肝肠寸断……

这是一篇聊斋故事, 仅仅是栏目就对读者有深深的吸引力, 在内容的编排上也是惊险曲折、引人入胜。虽说是聊斋题材, 但是并没有浓重的鬼神狐怪气息, 只是用一种超现实主义笔法, 描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心与爱恋, 通篇展示的是人类的挚爱真情, 歌颂我们的爱与爱情, 这种爱, 执着坚定, 无论风雨, 不离不弃。

03

时代在变, 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要求也在变, 故事类刊物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编辑出读者喜欢的新栏目来, 在选择新栏目的稿件时, 也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 体现出编辑的编辑意图, 把主旋律与正能量发挥出来。

例如:《画心》

我坐着时光机回到了古代, 几番波折终于寻到了那叫“马良”的孩子。我恳求他借我神笔, 他问借笔何用。我说:“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所以想送她一颗健康的心。”

马良听后说:“真不巧, 笔刚被一女子借去, 说她婆婆也患了此病, 夫君为此夜不能寐……”

再如, 《模样》

我因车祸而失明, 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

那年, 她得了胃癌, 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

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 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 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 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 下一个你爱上的人, 就是我的模样。”

故事期刊要想在市场上长盛不衰, 必须不间断地对读者阅读心理和故事期刊市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准确及时把握市场的健康需要, 从而获得依据, 使刊物的编排、稿件组织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 进而使刊物永远保持活、新、美的风格。故事期刊内容结构主要是通过栏目来体现的, 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侧重。在作者、编者、读者的三维关系中, 作者是编者的后盾, 编者是期刊的灵魂, 读者是编者的服务对象。期刊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就是服务关系。编辑工作虽说是为别人做嫁衣, 默默无闻, 但只要我们倾注心血, 找到拨动读者心弦的规律, 同样受到读者的尊重与崇拜。

编辑部故事 篇8

1.

中午吃饭时,雪薇刚走几步,就大叫:“不好意思,我左脚的鞋带开了。”于是编辑们只能停下来等她,没走出几步,雪薇又叫:“等等啊,我右脚的鞋带又开了。”编辑们第二次不耐烦地回头,心想两只脚的鞋带都系了,你总该平安走到食堂了吧。可走着走着,一转眼发现雪薇不见了,性急的韦斌转身就跑,在附近一座楼的阴影里发现了她:“你又怎么了?”雪薇没好气地说:“你管得着吗?我蹲下来系鞋带的时候衬衣纽扣开了!”

2.

编辑们去“雅泰来”餐厅聚餐,众人都要了特色菜——黑胡椒牛排,惟独美编文婷怕辣,只好要了一份“儿童牛排”。不一会,只见侍者托着一杯果冻走来,文婷正要去接,侍者却绕过她,向娇小玲珑,一身卡通的汪琨走去,彬彬有礼地说,“这是儿童牛排的餐前饮品。”

3.

这天下班后,韦斌推着车和园子同路回家,正好遇见一个人带着一只狼狗在遛。韦斌想开个玩笑就冲着那只狗大叫一声,孰料狼狗挣脱了绳子呲牙咧嘴地扑了过来,韦斌这一吓,顾不得许多,立刻跳上车逃之夭夭。

第二天到单位时,发现同事的神情都不对头,园子早把韦斌的“不绅士”行为愤怒地传了个遍,从那以后,编辑部就传开了“韦斌比狗跑得快”。更可恨的是雪薇还要添油加醋一番,说什么“今天我看见一条狗累趴在马路上,原来是韦斌您老人家的杰作啊”。

到动地带

我们为您搭了一座桥,请您来桥上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读者来信选登:

我是2001年结婚的。结婚的时候人人都说我像个小孩子,果然,不久以后,家庭生活磕磕绊绊,夫妻之间脸红脖子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调整。就在这时,《健康向导》进入了我的视线,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我以为这单纯是教一些身体保健知识的科普杂志,但是当我一口气看完后,我被深深吸引了!

于是在许多如意或者不如意的日子里,我总翻开《健康向导》,一遍遍地看“七年之痒”,“第二次蜜月”,“饮食男女”,当我沉浸在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中时,我不再为世人的误解和中伤感到无奈,当我看到一条条指导性的情趣策略时,我不再为婚姻的平淡和乏味感到枯燥。不知不觉中,老公和我一样也爱上了《健康向导》,每晚,躺在床上,在橘黄的灯光下,我们讨论着杂志里某篇喜欢的文章,一天的疲劳就烟消云散,也不再愁没有共同话题了。

现在,只要谁到我家,迎接他的就是一摞摞《健康向导》杂志,有人劝我卖掉一些过期的,被我坚决地拒绝了,最近我用针线把过期的《健康向导》订成了合订本,一种踏实,富有的感觉油然而生。

无论人生道路是平坦还是坎坷,《健康向导》都是我永远的朋友!

上一篇:一个永恒的天使作文下一篇:给留守生多一点阳光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