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工具”还在河南唬人
“高考工具”还在河南唬人 篇1
2007年高考正在进入倒计时,一套大肆渲染“极限圈定高考内容”并标称为“高考工具”的教辅资料蒙着神秘的面纱,在全国多个省市攻城略地。近两月来,从互联网络到平面媒体,有关它的误导性宣传铺天盖地。然而,就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开否认出版之后,“高考工具”面目不改,竟于日前故伎重演,再度打出“清华”招牌高调亮相河南。
广告打造的
“高考工具”神话
为了给营销造势,进入1月中旬,“高考工具”在河南3家媒体连续多日投放整版广告。广告勾画了这样的逻辑:高考范围太广,疲于应考的学生太苦,于是,经由清华大学和顶级状元、高中名师倾6年之力打造的“高考工具”应运而生,从而为学生提供一把势如破竹的斧头。而它的功效则被夸张为“有高考工具,多考80分不稀奇”。
据广告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其中存在诸如“网上传言”、“高校回应:确有其事,但又无其事”、“刚接手2007年高考命题组副组长重任的某专家”、“北京的相关高考部门负责人”等多个含糊其辞之处,而屡被提及的清华大学、所谓的专家看法、“没买到的家长急哭了”乃至“河南省某书店已出台有关文件,做好高考工具在我省的普及工作”等用语,对望子成龙心切的学生家长仍然极具蛊惑性。
“高考工具极限圈定2007高考内容,现已到货”的条幅挂在郑州市中原图书大厦的门口上方。1月13日下午,老崔揣着500元人民币打算为儿子买下这套资料,记者和老崔一道来到“高考工具”临时租用的柜台前。据销售人员介绍,资料包含一本讲述知识点的精析手册、12套传授答题技巧的光碟、2004至2006年的高考试卷和三套尽可能将各科高考内容浓缩其中的模拟金卷,文理科均为468元。
记者看到这套题名“高考工具”的资料使用盒式包装,左上方标注“清华大学出版社”,右上方标注“密函”,老崔由此感到这套资料既权威又有点神秘。“孩子十年寒窗苦,如今他要挤过独木桥,要不要给他个拐棍?而这个拐棍是不是泥捏纸糊的呢?”半信半疑让老崔在选择买与不买上大为迷惑,而销售人员所称“货源紧张,郑州市场只限量投放80套,晚了后悔都来不及”,更让他左右为难。
清华大学声明
揭开“高考工具”画皮
这套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资料是什么来路?究竟与清华大学有没有关系?1月15日,记者登陆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竟吃惊地发现该社早已在去年12月8日专就此事发表了否认声明。
声明中说:“近日有媒体报道‘清华大学出版社准备出版2007年高考辅导图书,有300余名专家正集中在清华大学编写《高考工具》一书’等。对此,清华大学出版社郑重声明:清华大学出版社绝没有列选和出版此类图书,也没有组织任何专家进行编写以及其他有关活动。”
当日,记者拨通清华大学出版社客户服务电话,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声明的真实性,但她没有透露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否对该套资料涉嫌侵权行为追究责任的信息。此外,记者在暗访中曾留意翻看该套资料中的《精析手册》,这本印刷粗糙的小册子没有正规图书应有的书号和cip数据,郑州市版权局有关人士称此书涉嫌非法出版物。
记者还在广告中发现一些穿帮的说法,本为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的于树泉却被说成“参与过数届高考命题的清华附中于树泉老师”。于老师此前在接受陕西媒体采访时表示,身为一线教师的他从未参与过高考命题,并称是一家公司而非清华大学出版社找他要出所谓的“高考工具”,而他也只是出了一般的练习题,他还认为“将2007年高考内容浓缩到3套金卷中”根本不可能。
1月16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邓中华。邓所长表示,近几年在针对高三学生的教辅资料上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商家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信任媒体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编印所谓的专家资料,打着名校招牌,借助包装和广告推向社会,使整个教辅市场鱼目混珠。他提醒学生应该树立科学态度,依照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复习,不要轻信、迷信各种过火宣传资料,以免受到误导。
【“高考工具”还在河南唬人】推荐阅读:
河南高考总分多少09-04
河南高考语文作文01-07
河南化学高考试题10-20
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欣赏07-26
河南郑州高考满分作文08-25
河南语文高考作文范文09-13
河南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2-31
历年河南高考分数线08-13
2022年河南高考志愿填报06-11
河南高考分数线为啥降了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