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报告

2024-10-23

计划生育报告(精选9篇)

计划生育报告 篇1

述职报告(计划生育局)

屈指数来,我在计生局已经奋斗了==个年头。回顾这==年的历程,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分。总得来说,我没有辜负县委、县政府对我的厚望,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应尽的天职。在我和全体计划生育人员的直接努力下,我县人口进入了低生育水平,为社会发展减轻了难以估量的压力,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内我县有=年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我清楚地知道,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任务,因此面对每次荣誉,我都作为新的起点,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一年接一年地发展和提高。进入====年以来,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又较好地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并且在市年终考核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一年来,我主要做到了四点:

一、把握全局,当好参谋,确保计生工作健康发展。我觉得,县计生局是县委、县政府的计划生育职能部门,当好参谋,出好点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年来,我坚持站在全局的角度,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周密细致地谋划举措,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多数建议被领导采纳后,对推动全县计生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计划生育经费日渐减少的问题,我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议落实“三个确保”;针对换届以后少数乡镇党政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不重视不支持的问题,我建议县委、县政府适时召开由“一把手”参加的计划生育调度会,给基层领导压担子,交任务,及时修订计划生育工作奖惩办法;针对个别部门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视支持不够的问题,我多次建议县主管领导召开协调会,采取多种形式,督促各部门将综合治理的责任落实到位。上述建议经实施后均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在当好参谋的同时,我还十分注意加强对基层计生部门的指导和检查,一年之内开展哪些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注意哪些问题,在运筹帷幄的基础上,不厌其烦地对基层加以指导,然后再跟上行之有效的检查和监督,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严格标准,锐意创新,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因此容不得丝毫的凑合和马虎。多年来,我牢固树立求实求效的指导思想,时时处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如在统计年报期间,我多次在会上强调,要树立“===-===”的思想,绝不允许瞒报和漏报一例出生。经过市年终对我县四个调查点的检查验收,今年全县出生统计求实率达到了===%。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开辟计生工作的新路子,也是这些年来我一贯的工作作风。今年以来,我县主要有三个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一是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年初,我指导各乡镇狠抓了合同书条款调整和规范,坚决督促甲乙双方履行各项权利和义务,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合同管理不仅对计划生育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提高了东光的社会影响,今年有省内外==多个县市来我县参观学习,《中国人口报》在显著位置对我县的这一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合同管理已成为在全国都叫得响的计生工作经验。二是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自====年以来,我就以发展的眼光,积极在全县计生系统推行微机化管理,不断地对微机功能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并及时应用在具体工作当中,从而使信息建设在指导基层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办公自动化,今年我们还建立了县乡电子信箱报送系统,为局机关各科室都配备了微机,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向实现办公无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是知情选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今年,我们在汲取去年自治村知情选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放宽了知情选择的范围和条件,在全县所有村实行了以人为单位。由于制度健全,方法得当,全县实行知情选择的共===对夫妇,不仅没有一例出现外孕外生,而且补救手术比去年减少了==例,受到了市里的高度评价。

三、注重团结,搞好协调,增强抓好计生工作的合力。我始终认为,加强同有关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团结和协调,是做好计生工作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与班子成员的团结,我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广纳谏言,虚心接受不同观点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刚愎自用,对每个班子成员,都一视同仁,使他们既有一定的责任,又有相应的权力,责权利相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从没有发生争功诿过,争权夺利的现象。为调动各乡镇的积极性,我非常注重与各位主管领导搞好协调。随时倾听他们的呼声,并及时修订完善县里的工作举措,并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乡镇计生委和县计生局形成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为搞好县直兄弟部门的关系,我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平时与有关领导多勾通,多交心,多协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公安局、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门分别发挥了职能作用,对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使“一证先行,无证否办”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在本市计划生育年终考核验收中取得满分的好成绩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营造稳固的计划生育工作“大本营”。一年来,我十分注意发挥县计生局的整体效能,着力塑造勤政、廉政、高效、务实的机关形象。一方面我对机关干部职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纪律上严格约束,坚决抵制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另一方面我坚持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做到政治上清醒、学习上主动、工作上富有创造性。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自觉地戒浮、戒虚,

计划生育报告 篇2

然而,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长时期以行政手段推动为主、利益导向为辅, 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强迫命令的性质,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建立, 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工作模式提出新的改革要求, 因而需要一个整合、转变的过程。同时, 不同形式的人口控制手段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已经从试点到推广进行了三年, 对人口发展, 对人们的生育观念, 对计划生育工作德才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以及存在的问题, 来探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行 对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

先后查阅了近百份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论著、文件、报道、工作汇报、经验总结等资料, 从而对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背景、依据、目标、要求等方面有了较深的了解。

2.现场调查与访谈:

根据研究需要, 课题组先后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市、博爱县, 甘肃省武威市的凉州区、天祝县, 山西省朔州市的朔城区、应县, 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和运城市的绛县、新绛县等三省十县进行了现场调查。先后召开了基层干部、农村普通群众、奖扶对象以及计划外生育对象等不同人群的座谈会17次, 走访群众60余人, 查阅了被调研县市区的农村计生奖扶工作档案资料, 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

采用整群非随机抽样方法, 在三省十县发放调查问卷10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32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县乡村干部 (249人) 、包括计划外生育群众在内的普通群众 (545人) 、奖扶对象 (238人) 。

4.典型案例分析:

调查中对多种情况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案例包括再婚、抱养、计划外生育、退二孩指标等方面, 对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自1978年改革以来, 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 开始了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转移过程。它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二是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 至今这一过程并未结束, 政策和体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影响下, 人们原有的迁移和流动意愿是否因此而改变。调查表明, 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只是针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家庭, 因此, 一般而言城市居民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但是, 在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 就会有许多种情况的人群出现。如, 城中村人口, 郊区人口, 他们正在大批大批地失去土地, 也正在逐步地、大批地转为城市人口。但是, 他们却不能象多数城市居民那样, 很快能够得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没有了生活所依赖的土地, 只能自己想办法, 找出路。据当地干部讲, 这部分人比农村人口还惨。而他们由于成为了城市人口, 也就不能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其它优待优惠政策。这样, 许多转为城市居民的人口就不愿转为城市人口, 从而影响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北关村、窑上村、安宁村在1997年时就转了第一批户口, 2002年、2003年又分别转了第二批和第三批, 三个村12000口人全部转为城市户口, 由于转户后除孩子上学少了择校费外没有别的优惠, 而且国家、省的多种农村奖励优惠政策还不能享受, 原来符合生育二孩条件准备退指标受奖励的, 转户后也因按城市的计划生育规定对待, 不存在了退二孩指标的问题, 也就不能享受这类奖励了。因此多数人都不愿转户。

在这类情况中, 农民也并非全都不愿农转非, 愿不愿意, 主要取决于对利益的权衡, 农转非后利益大, 则倾向于转, 否则倾向于不转。与上述相反的情况, 如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小平易乡的木寨村, 全村人口超过4000人, 2005年10月20日整体划归市里的开发区, 开发区与村里签了协议, 有不少的优惠条件, 要比在没转前有很大利益。因此, 村民都愿转为城市户口。我们走访的六位村民, 均表示对转户极力支持。

问卷调查显示, 在“如果你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而又有机会转为城市户口"的选择问题中, 538名回答者中, 80%选择“继续留在农村, 享受奖扶待遇", 只有18.72%的人选择“放弃奖扶待遇, 转为城市户口"。说明在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对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 上述的影响情况, 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 而对于大部分远离城镇的农村地区, 这种影响还是很小的。对干部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 认为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实施后有因此不愿转为城市人口的为144人, 占被调研干部的57.83%, 认为没有的为54人, 占21.69%, 还有41人, 占16.47%的人不知道, 实际上就是没有听说。

另外,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于农村人口的非迁移性流动的影响很小。因为一般对于流动在外的人口, 只要户口在还在农村, 当地就会将其列入奖扶政策范围, 只要符合条件, 同样可以享受奖扶待遇。例如,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深沟村的马秀云、毛伯秀夫妇, 近几年一直居住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 经核实确认为2005年的奖扶对象。当地人口计生部门通知他们回来办理手续, 手续办理齐全后又返回, 由打柴沟镇计生办将奖励扶助金电汇到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因此, 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对人口流动的直接影响范围还是有限的。

三、结论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中只是其中的一个, 而且也是诸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中的一部分。因此, 对于正在转为城市居民, 且为奖励扶助对象的家庭会有直接的影响, 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的流向选择来说, 作用是很小的。

参考文献

[1].王建民, 胡琪著.中国人口流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影响计划生育进程的三个研究报告 篇3

“我们当年计算过,比现在还要早六七年就应可以逐渐放开二胎了。国家选择现在放开,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决定。”在1980年代担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处处长的萧振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萧振禹参与了2006年社科院有关人口政策研究的重大课题,课题组的结题报告,提出了“生育政策软着陆”的建议。

于景元也是这个课题组的成员。1979年,在第七工业部(简称七机部)二院副院长宋健的带领下,时任二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于景元等人建立了数学模型,对20世纪末的中国人口数字做出了预测。

在这一预测数字的基础上,由宋健执笔写出初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国由此进入“一胎化”时代。

寻找政策变量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部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是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从此,控制人口、计划生育开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这年6月,时任七机部二院副院长宋健来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出席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全体成员大会。

在会上,一名美国学者告诉宋健,他手头有一个用偏微方程描述的人口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数量。他觉得,这个模型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可能会有用。

从事控制论和导弹研究的宋健从未接触过人口学,觉得很新奇,遂将模型带回国内做研究。

宋健找到时任二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于景元和计算站工程师李广元,一起研究这个模型。于景元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我们当时很惊讶,没想到人口还能用偏微方程来描述,和我们从事控制理论研究有共性。”

宋健让李广元去国家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一下,国家需不需要这方面的研究。

其时,国务院成立了新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担任组长。6月底,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争取在三年内把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7年时的千分之十二点一降到百分之一以下的任务。至于如何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计生工作者们并没有能够量化的措施。

“当时我们的思路是,计划生育要以思想教育为主,不宜采取过激措施。”彼时在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事统计工作的萧振禹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得知宋健那里有这样一个模型可以进行测算,计生办反应热烈,“正愁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呢”。

由计生办出具介绍信,李广元到公安部要来了每年的户籍人口汇总资料和建国后两次人口普查(分别为1953年和1964年)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宋健小组对原人口模型进行了改写,使之更便于上机计算。

人口模型有几个重要参数,包括死亡率、生育模式(指妇女在生育年龄区间不同年龄下的生育水平),都需要通过统计数据,建立函数。为了进行人口预测和政策模拟,在模型中还需确立一个体现政策的“政策变量”。

于景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国外人口学界提出了“妇女总和生育率”的概念,即一个妇女这一生生育孩子的总数。“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代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5,代表一半家庭生一个孩子、另一半家庭生两个孩子;2,代表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以此类推。这个概念可以体现国家人口政策,正适合做为“政策变量”。

人口模型改造完成后,交由李广元所在的计算站,对设定的不同的“妇女总和生育率”,用大型计算机进行测算。

1979年1月,中国人口学会在四川召开学术年会,李广元代表宋健小组参加,并作了发言,将这一方程公之于众。此时方程计算尚未结束,但模型本身已经引起了轰动。

不久,结果出来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2000年,中国人口为10.5亿;生育2个孩子,为12.22亿;生育3个孩子,为14.20亿。结果还显示,在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临界值为2.14,也就是说,如果“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2.14,则死亡和出生人数相抵,人口进入零增长,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报送政治局

1980年1月,宋健、于景元、李广元和田雪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人员)联合署名,写了一份报告,送给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钱学森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许涤新。

2月8日,钱学森致信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陈慕华称:“我认为这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工作者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和社会工作者一道,共同解决国民经济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应该支持。知道您领导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把全部材料转呈给您,供您参考。”2月10日,许涤新也给陈慕华写了信,表示自己“同钱学森同志一样,很重视这一预测和分析”。

2月25日,陈慕华亲笔回信:“钱学森、许涤新同志:你们送来的我国未来一百年人口发展趋势的资料很好,对制定我国人口政策很有参考价值,我已特报政治局。请你们代向宋健等同志致谢。”

不久,宋健受邀列席了胡耀邦主持的一次讨论计划生育的政治局会议,介绍了人口预测的结果。

“宋健回来以后告诉我们,在场的老革命家们都发表了意见,说中国人口必须要控制。如果少生一个孩子是一种牺牲的话,他们宁愿做出这种牺牲,也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1980年9月9日,邓小平会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执行主任萨拉斯一行,提出:“我们制定了控制人口的计划,争取到本世纪末不超过12亿。”9月25日,“公开信”发出,独生子女政策成为国策。

“理论上,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也就是12.22亿,但如果上头这么规定,下面一定会有家庭生3个甚至更多,特别在农村。而且人口惯性很大,不是说今天国家倡导只生两个孩子,人口就会立刻降下来。所以,国家倡导的是独生子女政策。”于景元说。

第二次建言

1982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一年后,数据统计完成。宋健小组将最新数据带入人口模型,再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79年初进行的测算基本准确。

“公开信”发出后,生育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各种乱象也逐渐呈现出来,地方计生部门暴力执法的事件频频上报中央。

1984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向中央报送了《有关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汇报建议:“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中央批转了这一汇报,作为七号文件下发。1985年,一些学者在山西翼城进行了放开二胎的实验。

此时,宋健已从七机部调至国家科委,担任主任、党组书记,1986年担任了国务委员。这一年,科委决定进行有关人口的“软科学”研究,成立了“人口发展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已调任航天工业部(由七机部改名而来)710研究所副所长的于景元也受邀加入。

分管“软科学”的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副局长孔德涌在进行立项审批时,注意到了这个课题。同样是学自动控制出身的他,对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1969年搞“战备疏散”,孔德涌随当时所在的中科院到了北京延庆,住在村支书家里。“一共八个孩子,站一排,个头就像等差数列。我看有个孩子,全身漆黑,像非洲人一样,我问怎么回事,他哥哥说,这个孩子从出生就没有洗过澡。我当时很感慨,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如今77岁的孔德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课题立项通过后,由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马宾任组长,孔德涌也加入了课题组,和于景元共同任副组长,成员约有10余人。

1987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已过去五年,国家统计局进行了一次全国人口10%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课题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82年的2.86下降到了1985年的2.20,但“开口子”之后,从1986年起再次回升,1987年达2.59。

1987年秋天,由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签署的课题组报告《关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报》上达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指出,1986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大幅度回升,这都是由开小口造成的,建议重新审查当前正在推行的多种“口子”的方案。

于景元看到了中央批示的复印件。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上面批示:请告计生委。为什么1986年生育率大幅度回升?胡启立则明确批示:上面开小口,下面就刮风。人口应该严控。

1988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课题组在1987年报告的基础上,写出了题为《严格控制人口,迫在眉睫》的报告,由三位负责人共同署名,打印了多份,交由在两会担任工作人员的一个课题组成员,带上两会。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的汇报。

邓小平的女儿、时任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副局长邓楠列席了会议。“邓楠回来后告诉我们,说赵紫阳在会上很不高兴。他说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份文件,是马宾、孔德涌、于景元三个人写的,在会上散发,他们究竟想干什么?我说,邓楠同志你是知道的,我们想干什么呀?还不是为了国家吗?”于景元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这次会议最后讨论通过了《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提纲》,强调统一思想,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工作的现行政策。

此后,“开小口”逐渐停止。“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继续严格执行。

1988年11月,受国际著名软科学研究机构、位于维也纳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邀请,孔德涌去做有关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报告。“中国对人口的控制,当时世界上都出了名。而国际同行也了解中国在人口方面的严峻形势,他们告诉我,他们认为中国严格控制人口是完全正确的。”

不久,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的人员去欧洲访问,回国后告诉孔德涌,现在欧洲人口学界流传着一个说法:中国有一个“马孔于”学派,主张严格控制人口,又叫“严控派”。

但于景元对这个称呼不以为然,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主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这是国家的大方向,是基本国策,不是我们几个人或者一个学派的主张。非说我们是某个学派的话,我们也是‘国家派。”

“生育政策软着陆”的政策建议

2000年,中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这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发展研究室主任战捷中标,承担了社科院有关人口政策研究的课题,对中国50年来的人口政策对生育的影响进行评估。课题组成员10多人,经费25万。

时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萧振禹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10研究所副所长于景元都参加了这个课题组。社科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统计室主任何新华运用新的数学模型,得出了中国20年来少生了2.7亿的结果。

课题组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征询了52名知名人口学家对人口生育政策的看法和评价。“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是时候放开二胎了。”

战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年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是一代人的政策,现在20年过去了,差不多有一代人了。这20年间,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但也有很多人做出了牺牲。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干群关系恶化……各种问题都浮现出来。群众也有呼声,希望放开二胎。而且2000年人口普查时,中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只有1.22了,非常低。”

2006年,课题组做出了名为《中国人口政策效应评价与调整思路》的结题报告,提出了“生育政策软着陆”的建议。

报告提出,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山东、内蒙古和重庆这12个省级行政区,“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到了2以下,生育率低于千分之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千分之五。在这12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可以优先放开二胎了。从2006年开始实行,经过10年,再平稳过渡到全国放开二胎。

课题组本打算将报告交由社科院科研局出版,但局领导认为这一观点与当时的政策不合,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安,没有同意出版。

对此,课题组成员并不感到意外。

2004年,课题组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只剩论文需要撰写。这一年初秋,刚卸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一职的彭珮云在河北保定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听取主张放开二胎的专家的意见。出席者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口情报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

战捷代表社科院人口所在会上发言,介绍了从事的课题和研究成果。“彭珮云并没有表态,当时的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也在,他也十分谨慎,并没有说什么。但我觉得,领导心里肯定有这么一笔账,否则为什么让我们开这个会?”战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萧振禹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会前,他向老领导彭珮云私下表示,自己是一个急脾气,怕在会上和人吵起来,因此不准备出席。

计生委的老同事半揶揄地问他:“严控的时候,写公开信的时候,你是赞同一胎的。现在你怎么又提倡放开?怎么都是你呢?”

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4

一、市为农业县级市

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县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年,分别为90.29%、84.93%、81.86%、75.96%,故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人数比例偏高。

二、计划生育抓得早

原县委非常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60年代就成立了“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大张齐鼓地抓计划生育工作,这立足于一个早“字”。年起全县的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就实行一把抓。年卫生局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51号文件精神,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落实计划生育晚、稀、少政策。年成立“县计划生育办公室”,由县委常委具体分管负责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

三、计生工作力度大

领导对计划生育认识高,坚持把人口工作摆到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在60、70年代结合“农业学大寨”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要求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要层层起带头作用,认真实行计划生育。在行政机构上建计划生育专职干部队伍,在节育手术上建计生技术队伍,在资金费用上加大财政投入,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每年要开展1―2次“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宣传推行“一个有了、两个够了、三个多了”的政策,严格实行晚婚晚育,男25岁、女23岁才能办结婚手续。大力开展“一安二扎”的计划生育手术,前来受术者排班站队,安环率达90%以上,保证了计划生育率、一孩出生率有较高水平。不论是生育一孩或二孩都必须有生育计划和指标,发给“准生证”,凡无“准生证”者均要作人流手术终止妊娠。由于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落实了计划生育晚、稀、少政策,在70、80年代因而就较早地出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每年,县还要召开计划生育先进代表大会,对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推动全县计生工作深入发展。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工作在温江地区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县,时任温江地区书记李宁同志经常到视察,对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四、人口控制效果好

计划生育工作报告 篇5

这次召开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XX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XX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XX人口与计生工作回顾

XX年,全区上下围绕保持“省先进行列”的总目标,按照“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大洗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一是继续保持了省先进行列。XX全区共出生2345人,其中计划内出生2341人,计划生育率99.82%,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多孩控制率0;实现村为主比例93%;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75%,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省先进药具站,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第一名,继续保持了省先进地位不动遥

二是领导重视非常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督促、同考核,及时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共召开3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计生工作,并就计生队伍建设发出专门的会议纪要;层层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和计生综合治理责任书,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评细则》;为解决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出台了《荷塘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和《关于进一步依法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大了计生协会工作力度,将协会工作纳入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

三是宣传教育显现特色。继续深入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了“走千家、入万户”优质服务宣传活动月工作。与市公交广告公司签订了低偿计生宣传广告协议,利用新华西路公交站亭空闲广告位(共15块)常年登载计划生育公益广告;在农村和社区以计生阵地建设为龙头,加大了人口与计生国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了“婚育新风进校园”活动,五月份在株洲工学院开展“计生国策宣传周”活动。在株洲工学院率先成立“大学生国策宣传健康教育志愿者协会”,开通了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网站,举办了大学生青春期生理卫生及性知识讲座和“人口与计生国策”演讲赛,此项工作先后在株洲电视台、湖南经视、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上作了专题报道,得到了盛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开创了荷塘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又一大品牌特色。通过强而有力的宣传,群众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日趋形成。

四是优质服务全面展开。全年免费施行计划生育手术1926例,为育龄群众节省开支49050元,免费发送避孕药具11.2万元,为27805名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测,为23636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病查治,其中检查有病的1172人,治疗人数1172人,治愈939人,不孕症治疗53人,治愈32人。为育龄妇女购买了计生系列保险,发放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卡和手册,每个社区都设立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便民箱”,极大的方便了育龄群众。

五是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对XX、XX的16例违法生育对象的社会抚养费进行查处征收,已有4名违法生育对象全额交纳了社会抚养费,12名违法生育对象部分交纳了社会抚养费,对其中5名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缴纳义务的对象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达75%。加大了对非法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机构的处罚力度,依法对2个非法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个体诊所进行了查处,给企图违法施行计生手术的医疗机构敲响了警钟。

六是协会工作得到加强。XX年是协会组织建设年,各级基层党组织都给于了高度重视。五月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圆满完成了协会换届工作,对全区各村(居)委会、单位协会也进行了整顿。加强了以流动人口为主的企业协会建设力度,月塘街道率先在合泰社区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加强了村(居)民自治工作,荷塘铺村计生协会成为株洲市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首批示范点,在全区率先实现村民自治。其他各乡镇、办事处也在区计生协会的指导下,按照每个单位1~2个村(居)试点的要求进行了试点。全区各级计生协会紧紧围绕“两为两争”的主线,开展了世界人口日、13亿中国人口日和关注未来人口问题的宣传活动,扩大了影响,推动了工作。

七是优惠政策逐步落实。加大了计划生育政策推动、利益导向力度,制定出台了《荷塘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基金,并召开了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和有突出贡献计生专干表彰大会暨举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对农村自愿放弃再生育家庭代表、农村独女户代表、农村二女结扎户及独生子女户代表和有突出贡献的计生专干进行表彰奖励,对10名农村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进行了扶助,帮助他们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反响很好。

一年来,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计生委的精心指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全体计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区计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村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6

在20xx年上半年中,我村计划生育工作在村两委的大力帮扶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半年来的工作自查如下:

1、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村两委的首要工作,认真做好计划生育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过去的半年,我一直坚持为村民提供优质的、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弘扬所长,克服所短,提高工作水平。

2、对每一户育龄妇女做到了上门了解情况,对全村366位育龄妇女全部进行了走访。认真做好服务,长期坚持上门送药、送具、送措施,半年来累计为100多人次送药上门,对服药的育龄妇女,定时进行询问,以观察用药反映。

3、做好“三查”动员宣传工作,圆满完成我村09年上半年妇女“三查”工作,参检率达99%。

4、坚持做好我村出生、死亡、流动人口的清理和排查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入户走访排查,我村上半年无出生、死亡、流动人口的漏报瞒报情况。

5、防疫卫生方面,对群宴管理工作制定为组长一级目标考核,全村过去半年无一瞒报和不报事件发生。

6、五期教育及村民自治活动,做到宣传、引导、推荐,期期班班有人参加培训,人人知晓村民自治章程。

计划生育报告 篇7

谢永强, 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同年选择到监利县尺八镇姜李中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专业为哲学的谢永强, 校长却安排她去教英语。“教书要有责任心, 做事要有恒心!”面对孩子们落后的英语成绩和期盼的眼神, 谢永强坚持了下来, 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她自费从武汉买回一些英文动画片放给学生们看, 还在学校里率先进行多媒体教学。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 谢永强光荣地代表湖北资教生走进了教育部, 讲述资教生活。三年服务期满的谢永强回到了华中科技大学, 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回想起走过的资教岁月, 谢永强这样说到:“三年的资教生活, 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届毕业生范献龙, 毕业后选择了到大山深处的神农架林区下谷坪镇中心学校资教。面对山里孩子胆怯羞涩的特点, 范献龙积极尝试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并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设立奖学金, 资助贫困的孩子;湖北中医学院2005届毕业生张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 还兼职做起了校医的工作;武汉大学2007届毕业生陈盼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体会到了关爱和感恩, 处处从细节入手,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己也收获了充实的快乐;华中师范大学2007届毕业生费宝莉做起了学校76名孩子的“妈妈”, 教他们唱歌跳舞, 还举办了学校历史上第一次的航模比赛, 开阔学生的视野。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晋在总结讲话中说, 困难是一笔财富, 砥砺是一种幸福。人生需要磨砺, 需要奋斗;要敢于竞争, 善于转化;同时要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5位报告团成员的报告真挚感人, 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他表示, 学校将加大工作力度, 支持“农村教师资助计划”, 把大学的科学文化艺术带到农村。

计划生育报告 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2007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连理工大学是首批入选的60所学校之一。2012年,教育部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校随之全面推进该计划。

在“时间上留有余地,空间上保证场所,机制上彰显自由”,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的指导思想下,我校以强化实践和营造氛围为基调,以兴趣驱动和参与做事为导向,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核心,以全校普及和水平提升为目标,以自主选题和自主实验为内容,以个性培养和导师指导为手段,以创新激情和团结协作为蕴含,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校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迸发创造激情,转变教育思想,提供创业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实践,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进行创业训练。

一、提出“创新性、研究性、个性化实验教育”新理念,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大面积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校提出了“创新性、研究性、个性化实验教育”新理念。通过大面积实施该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实施,学校新修订了本科生培养计划,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个性化课程学分。学校规定,学生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计3学分。学校实施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具体要求和举措包括:积极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实验室和学校,接受科学研究的锻炼和学术氛围的熏陶;鼓励学生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项目立项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实验,增强学生探究意识;避免多人做同一个实验,提倡个性化。

自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每年发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南》,供全校学生选择,教师和学生实施双向选择。立项题目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从课程学习中引伸出的研究课题;开放式、探索型和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延伸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师承担的学科前沿课题、有关重大研究项目,可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子课题;由学生自主寻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课题。

二、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实施办法、激励机制,为实施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1.建立了主管副校长挂帅,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密切合作的组织机构

2007年,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挂帅,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密切合作的“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根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的变化,学校对人员进行调整,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委员会”。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学校和学部(学院)两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学部(学院)级管理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委员会”负责。

2. 遵循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的原则,制定了一套注重过程管理的实施办法

一是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明确了组织与管理、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运行、项目验收、经费管理等制度。

二是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过程记录册》,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月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制度。

三是制定了项目结题、学生评价标准。项目结题注重学生是否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实验方法、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以是否发表论文等量化指标作为结题验收标准。项目验收以书面总结报告、研讨会报告、学术会议报告、答辩和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阶段报告、论文、专利、产品设计图纸、调查报告、软件、仪器装置、获奖证书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存档。项目通过验收后,学生可获得3个个性课程学分。

3. 建立了“四个一”制度,确保拥有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

为了强调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学校建立了“四个一”制度:每“一”名在岗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每“一”年至少提出“一”项适合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研究项目供学生选择,至少指导“一”名以上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四个一”制度的出台,一方面为大规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优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促进了将高水平教师承担的学科前沿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课题资源,转化为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源。自“四个一”制度实施以来,学校一大批著名教授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来,他们亲自帮助学生选题,并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目前,我校已有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85项,省级项目180项,校级项目5938项,学生受益率近50%。

4. 制定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政策,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endprint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在“四个一”制度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调研,以多种形式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想法,逐步完善了指导教师激励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依据指导项目数量计算工作量;在每年举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评选出10名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在晋升职称时给予倾斜;指导学生工作及指导质量纳入教师提职、考评体系中;各学部(学院)设定管理组织实施岗位。

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才能使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流于形式。学校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激励政策,包括: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培养方案,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学生可获得3个个性课程学分;建立灵活的选课、免听制度,学生可根据项目需要的知识结构申请优先选学与项目相关的课程,也可根据项目内容、水平及完成情况申请免听相关课程;建立推免研究生优先制度,对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基本条件的,在免试推荐时给予倾斜。

5. 设立各类创新创业计划专项基金,为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持续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为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学校每年划拨不少于3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一是创新创业计划基金。每一个立项的项目根据项目级别、研究内容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

二是学术交流基金。鼓励学生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给予经费支持。

三是创新引导基金。对取得较好成果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保证创新项目的创新性和延续性,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四是创业引导基金。对优秀项目给予创业引导,形成“创新成果—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

学校对市场前景好、能取得经济效益的创新项目加大资助力度,使项目从产品原型向产品转化。为了规避大学生直接创业的风险,保证创新项目的创新性和延续性,学校设立了若干个创业实训实验室,学生创新成果在创业实训实验室进行孵化,待成果孵化成功后,与学校科技园合作,以学生名义成立公司,进行创业实践。

三、构筑以高水平学科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实施大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优质条件保障

1. 建立学科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制度,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在《关于实施精英教育 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规定开放时间、形式和范围,最大限度地向本科生开放,接受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实施本科生早期进入科研平台与课题组制度、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制度等,把学校的优质学科和科研资源更加有效地转化为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学资源。目前,全校已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相关实验室向大学生开放。

2. 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向学生开放的制度,接受大学生在实验室自主地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学校要求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心全部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所有实验室免收实验场地费和仪器使用费,为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提供条件保障。目前,全校已有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时间自由进入实验室,包括晚上和周末。

3. 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全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自由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条件保障

为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学校依托创新教育优质资源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全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并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面开放,为学生创造主动性实验的环境和氛围。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校级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院级创新实践基地15个,学生自主管

理,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在这些创新实践基地,学生自拟实验方案、自选实验仪器,参加小组讨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训练任务。据初步统计,学校每年约有3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创新实践基地完成。

四、搭建“网络+沙龙+论坛+年会”多样化的交流展示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引导性、示范性,扩大学生受益面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交流,学校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站,并且建立了创新学术论坛、项目沙龙、创新年会等多样化学术交流机制。学校每年召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启动会,开展宣传周活动;各学部(学院)建立了每个月至少举办1次的“项目沙龙”制度;各学部(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室,展示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另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以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显著提高,学生自我查阅科技文献、撰写科技论文、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取得了一批创新创业成果。多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欢的项目”之十大大学生创新成果、优秀学术报告、优秀论文、最佳创意项目等。70多个项目已转化为创业项目,有6家公司通过孵化成功注册。学生们全学程置身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中,感受到创新创业就在身边,在不断做出创新创业成果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自信心。

我校教师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先后发表有关培养创新人才的论文40余篇,承担相关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0余项,出版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等10余本专著和教材。

计划生育工作自查报告 篇9

20xx年我县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提高两大作用、完善三大机制、突出四项重点。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省市下达的工作指标与要求,顺利完成任务,保持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为我县跨越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提高两大作用:

一是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计生工作的作用。各乡镇要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的创建评比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理论,围绕群众多元化需求,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促使群众自觉落实节育措施。

二是提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要进一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以利益为导向,逐步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

三是完善三大机制:

一是继续完善领导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思想要再统一,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计生工作,加强领导力度。

二是继续完善奖惩机制。要在《20xx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奖惩若干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的奖惩与考核力度,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站在计生工作第一线,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计生职责。

三是继续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各级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对人口综合管理的责任,落实相应措施,充分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尤其是对“关爱女孩行动”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活动,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努力建立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突出四项重点:

一是进一步突出“关爱女孩行动”项目试点工作,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趋于正常。要围绕“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通过多种形式继续深化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坚持严厉打击“两非案件”(即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形成有利于女孩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大力推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规范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使群众的婚育观念得到明显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降低。同时还要做好终期评估、总结工作,制定防止人口性别比反弹、巩固试点工作成果的方案。

二是进一步突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直是困扰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20xx年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出台《xxxxx县流动人口管理实施细则》,指导乡镇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同时要定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大排查,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信息沟通,落实好委托管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突出社会抚养费征收与管理。各乡镇要严格依照计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法律文书规范,程序合法,使用专项票据,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在征收过程中,要本着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力求征收到位。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对象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严肃计生法律法规。

上一篇:介绍母亲节英语作文Mother'sDay下一篇:做成功的校园招聘必须知道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