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共13篇)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1
XX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XX镇东距XX县城XX公里,南距XX市XX公里,西靠XX,北依XX,与XX区、XX县、XX县接壤。版土面积X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XX亩,是XX县的农业大镇、XX重镇,在经济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镇内交通便利,路网四通八达,省级XX、XX公路、市级干线分殷公路贯穿全镇。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镇人口流动量加大,为了全面加强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我镇的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总体现状
截至2011年10月31日,全镇共有流动人口1802 人。流出人口1588人,流出至省外1199人,省内389人,其中育龄妇女922人,已婚育龄妇女686人;流入人口214人,省外流入18人,省内流入196人,其中育龄妇女47人,已婚育龄妇女43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678人,办证率为98.83%,合同签订率达100%;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43人,查验率为100 %。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为90.52%,外出前进行生殖健康服务检查674人,服务率为98.25%。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具体措施
㈠强化领导,完善制度。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计生、公安、司法、卫生院、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并召开全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制发了《XX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综合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㈡强化组织,奠定基础。镇、村两级设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流动人口管理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定期召开流动人口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流动人口相关事宜,做到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服务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每年都以“两节”为契机,依据镇流动人口清理清查方案,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工作,通过清理建立个人档案,落实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等,让每一位流出育龄群众清楚明白自己应尽的计划生育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掌握现行的计生惠民政策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极大的提高了流动人口在婚育方面的法律意识和在生殖健康方面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参与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及措施
㈠进一步加强“两地”协作。外出人口流动随意性大,流出地点变换频繁,这给流动人口信息的收集也带来一定的不便,我们要熟练运用全国共享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两地”信息交换,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员的婚育动向,以便能真正做到“两地”有效及时准确的协同管理流动人口。
㈡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在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上应把握流动人口的特点,搞好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流动人口能更多的掌握生育政策及计生惠民政策;同时还要搞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工作,以提高我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㈢依法综合管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加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验证工作,以《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源头,建立完善的群众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有效防止流动人口违法生育行为的发生。
XX镇计生办 2011年8月1日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2
然而,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长时期以行政手段推动为主、利益导向为辅, 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强迫命令的性质,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建立, 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工作模式提出新的改革要求, 因而需要一个整合、转变的过程。同时, 不同形式的人口控制手段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已经从试点到推广进行了三年, 对人口发展, 对人们的生育观念, 对计划生育工作德才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以及存在的问题, 来探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行 对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
先后查阅了近百份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论著、文件、报道、工作汇报、经验总结等资料, 从而对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背景、依据、目标、要求等方面有了较深的了解。
2.现场调查与访谈:
根据研究需要, 课题组先后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市、博爱县, 甘肃省武威市的凉州区、天祝县, 山西省朔州市的朔城区、应县, 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和运城市的绛县、新绛县等三省十县进行了现场调查。先后召开了基层干部、农村普通群众、奖扶对象以及计划外生育对象等不同人群的座谈会17次, 走访群众60余人, 查阅了被调研县市区的农村计生奖扶工作档案资料, 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
采用整群非随机抽样方法, 在三省十县发放调查问卷10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32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县乡村干部 (249人) 、包括计划外生育群众在内的普通群众 (545人) 、奖扶对象 (238人) 。
4.典型案例分析:
调查中对多种情况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案例包括再婚、抱养、计划外生育、退二孩指标等方面, 对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自1978年改革以来, 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 开始了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转移过程。它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二是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 至今这一过程并未结束, 政策和体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影响下, 人们原有的迁移和流动意愿是否因此而改变。调查表明, 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只是针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家庭, 因此, 一般而言城市居民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但是, 在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 就会有许多种情况的人群出现。如, 城中村人口, 郊区人口, 他们正在大批大批地失去土地, 也正在逐步地、大批地转为城市人口。但是, 他们却不能象多数城市居民那样, 很快能够得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没有了生活所依赖的土地, 只能自己想办法, 找出路。据当地干部讲, 这部分人比农村人口还惨。而他们由于成为了城市人口, 也就不能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其它优待优惠政策。这样, 许多转为城市居民的人口就不愿转为城市人口, 从而影响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北关村、窑上村、安宁村在1997年时就转了第一批户口, 2002年、2003年又分别转了第二批和第三批, 三个村12000口人全部转为城市户口, 由于转户后除孩子上学少了择校费外没有别的优惠, 而且国家、省的多种农村奖励优惠政策还不能享受, 原来符合生育二孩条件准备退指标受奖励的, 转户后也因按城市的计划生育规定对待, 不存在了退二孩指标的问题, 也就不能享受这类奖励了。因此多数人都不愿转户。
在这类情况中, 农民也并非全都不愿农转非, 愿不愿意, 主要取决于对利益的权衡, 农转非后利益大, 则倾向于转, 否则倾向于不转。与上述相反的情况, 如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小平易乡的木寨村, 全村人口超过4000人, 2005年10月20日整体划归市里的开发区, 开发区与村里签了协议, 有不少的优惠条件, 要比在没转前有很大利益。因此, 村民都愿转为城市户口。我们走访的六位村民, 均表示对转户极力支持。
问卷调查显示, 在“如果你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而又有机会转为城市户口"的选择问题中, 538名回答者中, 80%选择“继续留在农村, 享受奖扶待遇", 只有18.72%的人选择“放弃奖扶待遇, 转为城市户口"。说明在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对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 上述的影响情况, 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 而对于大部分远离城镇的农村地区, 这种影响还是很小的。对干部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 认为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实施后有因此不愿转为城市人口的为144人, 占被调研干部的57.83%, 认为没有的为54人, 占21.69%, 还有41人, 占16.47%的人不知道, 实际上就是没有听说。
另外,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于农村人口的非迁移性流动的影响很小。因为一般对于流动在外的人口, 只要户口在还在农村, 当地就会将其列入奖扶政策范围, 只要符合条件, 同样可以享受奖扶待遇。例如,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深沟村的马秀云、毛伯秀夫妇, 近几年一直居住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 经核实确认为2005年的奖扶对象。当地人口计生部门通知他们回来办理手续, 手续办理齐全后又返回, 由打柴沟镇计生办将奖励扶助金电汇到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因此, 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对人口流动的直接影响范围还是有限的。
三、结论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中只是其中的一个, 而且也是诸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中的一部分。因此, 对于正在转为城市居民, 且为奖励扶助对象的家庭会有直接的影响, 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的流向选择来说, 作用是很小的。
参考文献
[1].王建民, 胡琪著.中国人口流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3
【关键词】供给侧;城镇;流动人口;生育服务
一、解决好城镇流动人口生育服务问题是当务之急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巨大的城镇化浪潮。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城乡发展,出现了大量流动于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他们的流动给城镇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城镇管理的难题与困境。其中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城镇管理的难点问题。自我国1971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中,政府的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一直以管控为主。自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来,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重心开始由以往的重管控向重服务转变。“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1],全面两孩政策重大而丰富的时代意义对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才红利尚未完全形成的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肩负着既要保证新生人口的数量,又要注重新生人口的质量双重任务。因此,在这场计划生育工作新时期新阶段的人口生育服务攻坚战中,政府的服务制度体系是否能够快速跟进和完善则显得愈发重要。城镇流动人口作为城镇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加之其流动性大、生育意愿强等特点使其相比较于拥有城市户口的市民而言在生育方面面临着种种困境,城镇流动人口成为政府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人群,因此,解决好城镇流动人口生育服务问题是当下政府计划生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背景下我国城镇流动人口较好实现了管控转型
当前背景下我国政府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正在积极进行转型,传统的对城镇流动人口的管控思维和管控模式正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转移,然而目前政府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型尚处于过渡状态,部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完全形成系统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模式,但是整体上已经在基于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新型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操作框架的构建和关键肌理的丰富,只是尚未成熟,但是在现实层面对全面两孩政策进行落实已具有操作性,实现了较好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转型。为了更好、更快地在已有的新型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操作框架基础上建构系统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模式,政府要做到审人口大局以顺改革大势,做原因分析以促机制创新,由传统的管控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注重有效服务、优质服务,从供给侧发力,建构一套由宣传方式多样化、医疗保健人性化、信息收集数据化三化一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计划生育服务模式,对提高政府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提升我国流动人口生育质量具有双重重要意义。
1.宣传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主要依靠纸质媒介传播。纸张作为上个世纪主要的信息载体,虽然有宣传内容清晰、精炼、保存时间长等优点,但是在多渠道接收信息讲求信息时效性的21世纪则显得呆板、冰冷,黯然失色。传统的纸张文字式宣传犹如当今社会中的传单一般遭人厌烦,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传递的方式、温度和效率。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浪潮中的一个特殊人群,由于其流动性大、居住地不固定、联系方式不稳定、文化素质较低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方式已经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宣传。在全面二孩政策开启的新时期新阶段,从供给侧发力,采用新的多样化宣传方式则是提高生育政策宣传效果的必然要求。
地方政府要统筹好网上资源和网下资源,利用好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搭建好网络一站式政策宣传平台,利用好地方电视、广播电台实时更新相关计划生育以及医疗保健等信息;挖掘社区力量,以地方政府领头,以社区为阵地,以社区志愿者为先锋,形成一头领导,一方支持,一群冲锋的“耕牛式”线下计划生育宣传方式,深入群众进行“唠嗑”式宣传,提升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温度、宣传质量。地方政府要利用好社会资源,既要注重市场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利用地方政策的市场准入原则的附加条件让社会资本,尤其是医疗保健类资本在寻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附加上通过文艺晚会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2.医疗保健人性化
在现代城镇文明对传统乡村文明的剧烈冲击下,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随着生存环境的变迁而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然而由于流动人口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普遍不高的文化素质和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普遍较弱的接受能力,导致城镇流动人口在现代城镇文明的洗礼下思想观念上的革命并不彻底,市民化程度不高,“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生育观念的转向中”[2],因此大部分的城镇流动人口仍有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思想。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使得许多育龄阶段的城镇流动人口得以摆开以往计划生育政策体制机制的束缚,解放了生育力。在此人口出生的新形势下,为了保证优生优育,医疗保健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医疗保健中,人们的认知常常囿于医主患次,导致在观念和行为上唯医是从,忽视了个人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奠定了医生在医患关系中的主导性地位,这为医生在职期间面对庞大的救治人群情绪化工作准备了资本,从而导致了医疗保健服务的亚人性化,使得医疗保健水平和质量大打折扣。医疗保健服务在政府对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全过程中居于中心和关键地位。在全面放开两孩政策的新时期下,从供给侧发力,着力打造医疗保健人性化是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要会同当地卫生部门,一方面对医院要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帮助,加快对相关医院的医疗保健器械、药品进行更新、补充,加大对医疗保健费用的优惠力度,在硬件上实现医疗保健的人性化。一方面对医院的医疗队伍进行整改,这是打造医疗保健人性化的双核心之一。首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再次着重考虑医师的品德修养和专业素质,选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师做生育服务医疗组主任,承担主要责任,由每个主任选带若干组员组成生育服务医疗小组。最后由医院行政人员实行严格的孕妇及家属满意度采集制度和医疗组奖惩制度,进而实现从德化和制度两方面入手打造生育服务医疗队伍的人性化。另一方面,对医院的护理队伍进行整改,这是打造医疗保健人性化的双核心之二。护理队伍在孕妇生产前期和后期都充当着极其重要的“天使”角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盾牌”作用,护理队伍的人性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孕妇待产和生产后修养的心情好坏和身体健康程度。首先,医院可安排护士长或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做主讲人开展护理经验交流会,借以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专业护理水平。其次,实行微笑服务制度和专人护理制度,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获得专业的护理,为生育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环境。综上所述,从医疗保健的硬件服务上和医疗护理的软件服务上共同着力,才能实现医疗保健人性化,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3.信息收集数据化
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前单一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方面,突出表现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政治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保障。”[3]自2016年国家取消农村与城市户口区别以来,城镇流动人口迎来了满满的福利期。但是享受市民待遇的前提是城镇流动人口要接受城镇管理,为其提供个人的基本有效信息。在以往的计划生育制度和城镇流动人口管理的双重要求下,地方政府常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采集信息填充数据库,这种方式耗时长、完整性低、消耗人力物力大,特别是对于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采集难度大,这对城镇计划生育和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在此情境下,政府呼唤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完整、大容量的收集城镇流动人口信息的方式,恰逢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实行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方式应运而生。因此,从供给侧发力,地方政府同医院合作搭建网络信息收集平台,以医院为信息收集窗口进行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收集,实现信息收集数据化,这是提高流动人口生育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题中之意。
地方政府投入资金搭建流动人口生育信息收集网络平台,以医院为窗口,在孕妇产前入院登记时采集基本信息,在孕妇办理出院手续时,采集产后基本信息,对城镇流动人口生育信息进行有效完整的收集,进而进行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共享,打造一头收集,多头共享,一方管理,多方服务的流动人口生育服务格局,这既是为系统的对城镇流动人口生育进行管理和服务提供的信息支持又是机制保障。
三、结语
城镇流动人口是政府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对象,城镇流动人口的生育服务问题是政府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好城镇流动人口生育服务问题是计划生育工作新时期新阶段的当务之急,当前背景下我国城镇流动人口较好实现了管控转型,在以重服务为计划生育工作重心的基础上,运用宣传方式多样化、医疗保健人性化、信息收集数据化三化一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计划生育服务模式,对于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与新生人口质量具有重要的助推与促进作用。在现实操作层面中,由于受不同地区、不同政府、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各个地方在打造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型政府也不尽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要重视对计划生育服务相关理论成果的现实性转化,打破以往片面的从需求侧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定势,立足当地实际情况,从供给侧出发,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宽松需求环境,另一方面着重增加有效供给,从器械、政策等物质性服务和医疗保健等精神性服务入手,双管齐下,提升对城镇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6-01-06(1)
[2]廖静如,城市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3(6)
[3]伍先江,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4
自查报告
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自查报告
市人口计生委:
根据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题评估工作的安排,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按照上级安排不折不扣地做好这项工作。同时,县人口计生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认真对照评估标准,深入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服务管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形成了外出人口多、流入人员少这样“一多一少”的特
点。通过自查,全县共有流出人口7214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3968人,流出人口办证率为93%。全县共有流入人口255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89人,流入人口验证率为100%。
二、存在问题
1、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县虽然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但是由于流出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流出人员的婚、孕、育情况难以掌握,为人口目标的顺利实现留下了隐患,低生育水平存在反弹的潜在因素。自查发现,从截止到年底,全县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共有出生92人,其中计划内78人,违法生育14人,计生率仅为85%。
2、流动人口的知晓率有待提高。虽然我县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多次宣传,但仍有大部分流动人口对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存在宣传死角,影响了流动人口的知晓率。
3、乡镇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有些乡镇领导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流动人口是现居地管理为主,认为这项工作不会影响全局,使得流动人口工作很难被摆到重要位置,工作被动应付。
4、流动人口工作人员管理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由于乡镇主管领导不重视流动人口工作,因此有的乡镇对流动人口工作做不到专人专管。有的乡镇流动人口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业务水平不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5、综合治理力度不够。部门之间缺乏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使“一证管多证”、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形不成合力。
6、利益导向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流动人口经费投入的不足,对流动人口的免费技术服务、奖励、救助、优惠、节育补偿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导向机制只存在
于形式,很难落实到位,从而导致流动人口的办证和验证积极性不高,办证率和验证率达不到考核要求。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和矛盾的存在,是挑战更是机遇,也越能考验我们的工作水平。这些问题如能得到解决,对推动我县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上水平、上台阶具有积极作用。
三、下步工作重点和整改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与相关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协调统一的抓好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加强各级领导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流动人口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让他们全面了解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式和状况,从而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2、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我
们采取“五步工作法”推动我县流动人口工作上水平,上质量。“五步工作法”即:一访、二送、三跟踪、四建档、五反馈。一访就是通过走访摸清我县流动人口底数,保证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准确及时;二送就是在入户时为流动人口送一份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宣传单、一张生殖健康服务卡、还有一张对没有办理《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催办通知单;三跟踪就是对接受服务的重点流动人口实行服务跟踪,让他们了解计生常识和生殖保健知识,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建档,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及时为已婚育龄妇女建立各种档案并保存;五反馈,根据所采集的信息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反馈到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她们孕育情况。
3、充分运用信息平台,实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我
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搞好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做好信息的采
集、整理、汇总和提交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完整,做到“证、卡、机”三统一。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5
一、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各项优惠优待奖励政策。
二、核查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免费出具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三、组织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按时参加孕情环情、生殖健康检查,并造册登记汇总上报。
四、负责管理落实流出成年育龄 “妇女四个一”管理机制。
五、此责任书一式两份,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与村委会各一份。
民政局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自查报告 篇6
一、切实履行好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1、按照《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依法进行婚姻登记,依法管理好全县婚姻登记工作。严把政策关,加大对早婚、非婚同居的管理教育和查处力度。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工作。
2、杜绝在办理结婚登记时以各种名目搭车收费或乱收费。
3、积极抓好民政专业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依法规范收养工作,在办理收养登记时,严格核实由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计生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情况证明和无子女情况证明。
4、认真督促民政系统定期、及时向同级计划生育部门报送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和收养登记人数。
5、认真组织落实局机关、事业单位已婚和育龄妇女进行孕情普查。
6、认真切实履行好部门创建职责。
二、加强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我局积极履行流动人口部门管理职责,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将婚姻登记情况反馈给计生部门,协助计生部门查处非婚和早婚怀孕问题,协助管理领取低保生活费的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
三、积极开展好民政系统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7
关键词: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行的管理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确立了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模式:“以现居住地为主, 户籍地配合”的共同管理模式。它是指导各地具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管理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实行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管理对象: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 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 可能生育子女的己婚育龄人员。
二、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模式滞后, 难以管理到位。
目前, 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是“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地为辅”的双向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思路, 属于防范型管理。由于各地情况的不同, 各地各级领导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上重视程度不一, 明确的管理范围和对象不一, 管理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力度不一等等, 地方性法规就存在差异。特别是省与省之间, 跨地区相关部门之间, 尤为突出。
(二) 流动人口办证率低, 管理难度大。
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大, 流动的目的大多数是谋生求富。长沙市于2010年进行了全市流动人口进行专题调查, 在市内流动的有45004人中84.22%是务工或经商, 无业和就业不稳定, 造成流动人口频繁更换就业地和居住地。户籍所在地在人口流出前,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差、办理婚育证明乱收费, 致使流动人口外出前办证率偏低。根据国家计生委2007年底所进行的专题调查, 2007年中持有计划生育证明的比例为38.02, 一些地方的持证率更低, 如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中持有计划生育证明的比例为17.78%。近几年长沙市流动人口的持证率在30-45%之间徘徊。
(三) 缺乏配合和信息交流。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户籍地和现居住地配合中带来的收集信息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周期过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建立流动人口户籍地与现居住地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和反馈制度。全国性的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而目前的双向管理模式在许多情况下造成流出地和流入地都对流动人口的避孕措施和生育状况难以及时了解。不少地方均出现流入地向流出地寄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单返回率低的现象。二是假《婚育证明》和假孕检证明屡禁不绝。三是在征收社会抚养费时, 流动人口户籍地和居住地互不通气。导致流动人口逃避处罚案件逐年增多。
(四) 综合治理难以实施。
虽然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了全国各级各部门都有支持、协助、配合搞好计划生育的法定义务,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一制度落实不够, 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难度:综合管理涉及部门多、可操作性差、实施难度大、易流于形式。一些地方人民政府对流动人口工作缺乏统一领导, 对相关部门组织、协调不力。有的应该接收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成为管理与服务的盲点, 管理归属不清, 管理责任不明。如, 各级政府一般都与公安、工商、劳动等相关部门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 要求公安部门办理落户, 办暂住证, 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劳动部门办理用工手续, 单位或个人招用打工人员, 按要求都要在查验婚育证明的条件下进行。但由于各部门有自己的规定或文件、法规依据, 对相关部门缺乏能够兑现的行政制约机制, 加之实际执行中的人情、说情问题, 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 各部门间往往不能主动配合。同时企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转移, 它们在雇佣流动人口时, 首先考虑的是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状况, 很少关心他们是否有计划生育证明以及证明的真假。某些地方在办理户口迁进、迁出、新生儿上户、农转非时, 没有较好地坚持乡镇以上的计划生育证明办证查证制度, 致使很多计划外生育的对象在没有受到有关处理的情况下, 便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达到既多生了孩子, 有不受到处罚的目的。工商、卫生和房管部门经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一) 实施“属地化管理”。
“属地管理”是相对“户籍地管理”而言的, 它是指对辖区内所有居民的日常管理, 不论是本地户籍人口还是外来流入人口, 也不论是在职职工还是下岗职工, 凡居住在辖区内的人口, 均纳入计划生育管理的范围。“属地化”的单向管理既强化了现居住地对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 也减轻了对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负担, 可集中精力管好现居住地人员。户籍地只承担配合提供流出人员相关信息的责任。“属地化管理”包含三个递进的层次:初级阶段的现居住地管理、发展阶段的社区管理、成熟阶段的区域化管理。目前我们讲“属地管理”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现居住地管理, 并向社区化发展。
(二) 建立“社区服务型”管理模式。
强调让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 增加社区意识, 促进社区融合。构建“社区服务型”模式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要以服务促管理, 以情感人、依法治理, 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让流动人口也能享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各项合法权益, 从而使流动人口自觉地接受管理。社区对流动人群计划生育实行服务可以依靠三个途径:依托社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咨询、随访和技术服务;社区居委会结合动态信息的管理, 对流动育龄妇女进行走访;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的桥梁作用。
(三) 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
实施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障碍, 当务之急是要深刻认识实行人口信息化管理体制意义和紧迫性, 尽早成立国家人口信息化管理指导委员会, 将其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统一领导, 统一规划, 统一协调, 资源整合, 信息共享。虽然国家人口计生委成立了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并在2003年“非典”时期强化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这项工作, 但仍然是局限在一个部门、一个系统内, 其弊端仍没有脱离前述分析的范畴。
(四)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的法规制度。
要尽早再次修订全国性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法规, 并在一些地方性法规的冲突和原则问题的协调上, 作出明确规定, 并通过全国性的法规为地方法规的修订提供参照体系。如对流动人口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义, 包括流动时间、年龄、性别、流动范围等, 给予明确与统一的规定。
目前各地正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总的方向是逐步放松户口限制, 实现人口的合理、有序、自由流动。按近期的户籍改革情况, 大多数小城镇户籍已经基本开放, 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的户籍也比较宽松, 少数大城市也实行户籍开放政策。在这种情况下, 相当一部分有固定工作、固定依据的流动人口要“消失’, , 而真正的流动人口 (如建筑业、服务行业的流动人口) 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将进一步突显出来。因此今后制定或修订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时, 更多的是像这类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既要对流动人口区别对待, 分类管理, 又要与作为国家基本人口制度的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朱农.中国四元经济下的人口迁移一理论、现状和实证分析.人口与经济.2001 (1) .
[2]辜胜阻, 刘传江.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十大问题.人口学刊.1997 (2) .
[3]上海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上海人口宏观调控的现状、目标及对策的报告.2001.
[4]张朝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11) .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8
已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和困难以及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后带来的挑战。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流动人口数量与日俱增。2009年全市流动人口总数为112.9万人(其中流出人口65.7万人,流入人口47.2万人),占到户籍总人口的32.4%。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坚持实行属地化管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全面开展优质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的新路子,基本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榆林特色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
1、全市流入育龄人口计划生育情况
全市共有流入育龄人口47090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11348人,来自省外流入27711人,市外流入20288人,跨县区流入134256人,跨乡流入288648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中,零孩妇女6211人,一孩妇女49307人,二孩妇女43296人,多孩妇女12534人。流入育龄人口中,持户籍地《婚育证明》259574人,持证率为96.30%;验证256261人,验证率为95.08%。2009年流入人口共出生6899人,政策内6879人,出生率为14.65‰,计生率为99.71%。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中,“三查”对象58458人,已接受“三查”服务57900人,三查率为99.05%。
2、全市流出育龄人口计划生育情况
2009年共有流出育龄人口658589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63253人,流向省外85977人,市外92939人,县外179215人,乡外300458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零孩妇女11526人,一孩妇女68581人,二孩妇女53188人,多孩妇女29958人。共有流出育龄人口395874人,在户籍地办理《婚育证明》372913人,办证率为94.20%。流出人口2009年共出生6649人,政策内6619人,出生率为10.09‰,计生率为99.55%。流出重点“三查”对象为87806人,2009年已接受“三查”服务人数为86309人,“三查”率为98.30%(详见附表)。
全市流入人口新生儿出生性别比情况较为严重。根据12县区流入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新生儿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40:100(其中一胎性别比为83:100,二胎性别比为312:100)。
3、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流入我市市外的流动人口成分主要以来我市打工的农民、做生意的商人和中省驻榆企业的工作人员为主;市内的流动人口主要以南部县区到北部县区打工的农民、做生意的商人和到榆林随孩子读书的家庭为主,是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教育现状而流动。流出的主要以在外地经商、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先富起来的在外地定居的家属、亲戚为主,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流动。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9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3月9日、10日,我们深入李市、马良、沙洋三个镇,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情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征求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深化宣传教育,提升法律意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三镇都利用拉横幅、贴标语、召开计生干部培训会、举办知识竞赛、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群众性宣传活动,通过宣传,群众对条例有所了解,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如马良镇抓住春秋农忙期间流动人员返乡的时机,进行上门宣传,将资料发放到流动人员手中;沙洋镇组队参加市计生委组织的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
2、强化队伍建设,健全基层网络。三个镇分别成立了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在各村(居)都配备了计生信息员,并支付一定报酬,计生信息员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员的计生工
1作,及时了解育龄人员的动态信息,积极为流动人口做好相关服务。健全的信息网络覆盖到全镇每个角落,保证每例孕情的及时上报和常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使计生工作不留一个死角。
3、加大管理力度,推进优质服务。一是免费进行“三查”。各镇均投入资金免费为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开展查病、查环、查孕的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二是严格证件管理。各镇计生办为流出人员办理了《婚育证明》,为流入地的计生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及时检查流入人员的《婚育证明》。三是积极沟通联系。及时与流出人员沟通交流,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全面掌握流出重点管理对象的生育、避孕节育情况。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各镇计生部门把农村独女户中考加分、农村奖励扶助对象的落实等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到流动人口。
二、存在的问题
1、宣传教育不力。各镇对于流动人员的计生政策宣传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而流动人员又只是在春节和农忙时间回家。因此向流动人员宣传计生法律法规的形式还不是很符合实际需求。
2、流出人员跟踪管理困难。流出人口数量多,工作及联系方式变动频繁,经常无法与之联系,导致计生工作管理失控。
3、部门配合协调不够。条例虽然规定公安、工商、民政、劳动、教育、卫生等部门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中的职责,但是在工作中,各部门配合协调不够,直接导致对流入人员的管理手段缺乏,少数人流入人员对于计生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提供信息,人口信息无法进入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
4、工作经费不足。一是虽然目前各村(居)基本都配备了计生信息员,但是人数还不足,报酬比较低。二是没有资金开展外调工作,对于流出人口在外政策性怀孕不能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5、流动人口管理没有强制性措施,特别是对违规生育又不按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计生执法大队执行不力,执法不严。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条例宣传力度,要通过会议、专栏、专家讲座、以案说法、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通过宣传,在群众中形成新的婚育观念。
2、加大信息交流力度,流入地要充分利用国家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与流出地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实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
3、加大执法力度,县计生部门执法大队要建立县、镇、村(居)三级联动的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对于政策外
生育的严格按照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4、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公安、工商、城建、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对于无《流动人口婚育证》的不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同时企业和社区也要加强责任意识,在企业用工和房屋出租时查看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10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流动人口婚育信息难掌握,统计难度大。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所在地予以配合。由于交通的便利,致使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多,无形之中就加大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难度。流动人口的计生档案虽然已经实行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联网双向管理,但因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计生管理机制、数据交流不畅通,计生服务不到位,加之流动人口对计生工作的排斥性和不配合,加大了信息采集的难度和更新速度,使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的难度剧增。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水平、网络系统软硬件建设有待提高。
“e+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动人口计生档案数字化管理需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需要高配置硬件支持。随着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计划生育网络管理体系,为提高管理效率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对于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对“e+时代”的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缺失,有些电子数据库智能化水平不高、数据库维护检索功能不方便等原因,导致数据更新缓慢,资料查找仍然要依靠纸质数据,工作效率降低。
(三)网络化计生技术服务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由于流动育龄妇女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生育节育等的需求,现有的社区医疗技术无法满足其需求。流动育龄妇女中绝大部分为外出务工人员,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高,生殖保健的意识差,参加计生技术服务的意愿不强烈。而少部分经济生活水平富裕、文化素质高的人员,对计生部门的计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不感冒”,宁愿去大医院就诊。“e+时代”快捷免费的网络化计生服务亟待建立和发展完善,打造计生服务技术网络化绿色通道。
二、“e+时代”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新举措
(一)加强部门间、区域间合作。“e+时代”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将卫生和计划生育、民政、公安、统计等有关部门对有关人口信息资源的交流,加强区域协作,利用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保障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的及时调阅交流和动态监测水平。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系统的信息数据链,实行资源共享,实现人口计生服务一体化。如:通过公安部门共享户口落户信息、通过民政部门共享婚姻信息、通过卫生部门共享生育信息等,实行跟踪追查,落实计生信息,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二)管理人员实行资格培训准入制度,持证上岗。
“e+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生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培训是档案管理的必要措施,培训合格获得准入资格,持证上岗,以此保障档案的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顺利运转。政府主管部门应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纳入经济发展的总规划当中,在软硬件建设上舍得投入,改善网络系统、计算机、服务器、应用程序软件等软硬件设备设施。
(三)完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
构建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如流动人口的计生技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网络等平台建设,为流动人口的救助帮扶、走访、维权、生殖保健等提供人性化服务,让计生工作更加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
开展区域协作服务,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通过网络服务终端,落实便民措施,简化管理模式,可开展预约和代理服务,实行一孩、二孩生育网上登记办证服务,放开异地办证,社会抚养费两地配合征收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解决流动人口办证难问题,打造计生绿色通道。
通过网络媒介,加强公共服务力度,提高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档案门类宜丰富、多元化,保障流动育龄妇女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对生殖健康、计生服务的认识、重视程度,以及参与积极性。
总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是计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e+时代”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要积极探索新理论,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技术水平,通过规范化、网络化、制度化和组织化建设,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科学、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朋蔚.刍议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档案,2014(4):57.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流入我县的外来人员日益增多,在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人口社会问题,尤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已成为我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县卫生和人口计生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探索流动人口工作新机制,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提升工作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课题调研方案》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工作调研,调查走访50余人。大量征求、广泛听取各乡镇社区党委政府领导、计生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50份,集中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70条,经过县卫生和人口计生局认真梳理和总结分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强化了措施,大量掌握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有了新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截止2011年底,**县现有人口4.1万人,有流动人口2097人,其中流入2052人,已婚育龄妇女420人;流出29人,已婚育龄妇女29人。近年来,我县流动人口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流入人口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二是流向复杂,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加大;三是流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县城和热水地区;四是流动人口大多处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所占比重大。由于流动人口分布广、流动性大、人员组成复杂,居住地点、从业处所和计划生育信息变化快等因素,致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底子难摸清、孕情难掌握、措施难落实、处理难到位。
根据流动人口出现的新情况,我局积极探索、拓展工作思路,注重观念转变,从完善管理体制入手,立足优质服务,强化综合治理,力求形成管理一盘棋格局,在农村,变堵为疏,在城市转突击为长效,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抓好跟踪管理服务;在流入人口集中的地,重点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各级领导抓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明确,认识到位,坚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普遍建立了由各级党政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经常性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强化协调政策措施,抓检查、监督、考核,兑现奖惩,规范管理与服务运作机制。并把各乡镇、居委会分别列入目标管理,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年底严格考核。
二是齐抓共管,综合施治。积极推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纳入了重要议事议程,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及时解决综合治理中的问题。建立了政府与公安、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制责任制度,把一票否决制度引入部门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并根据年终考核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三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大检查、排查验证力度,强化管理、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将流入人口视同常住人口,纳入经常性管理服务范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合同制度,流入地和流出地。加强流出地、流入地之间的联系、协调。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促进了两地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反馈工作,在全县8个乡镇场矿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充分发挥管理平台作用。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发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四是以人为本,强化服务。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功能,免费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与指导,每年开展医学服务不少于2次,并建立流动人口档案。通过强化优质服务,提高群众满意率、支持率,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大量游离于管理服务之外的已婚育龄妇女主动接受管理和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能力弱
一是专项经费不足。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管理服务力量严重不足。全县共有流动人口2097人,流动量大、流动频繁、分布广泛,管理成本高。县计生办,***镇居委会、****区均未设单独的流动人口办公室,也无专职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导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滞后。全县各乡镇场卫生院计生站均属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力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二)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需要诸多部门的有机配合与互动。目前各级政府一般都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但由于缺乏对有关部门强有力的行政监督和制约机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对相关部门的要求和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不能有效体现。目前,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双向考核与信息交流薄弱,已成为制约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瓶颈。在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落实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措施方面,缺乏政策法规依据,缺乏明确的统一联合办公机构或牵头部门,无法实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着决策难、协调难、落实难和挂名不出兵,出人不出力等扯皮、推诿现象,难以形成合力,更难形成综合治理、联合执法的一盘棋格局。
三、意见和建议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12
五年来,团县委根据自身职能特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机关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狠抓计划生育政策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提升团员青年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提高了团员青年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和家庭文明幸福以及树立新型婚育观念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领导重视是关键。团县委主要领导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纳入每年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和机关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始终坚持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坚持目标考核责任制。为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召开了专题办公会议,配备了计划生育专干,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团县委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团的自身建设、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同规划、同布置、同督促,及时研究解决团员青年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
二、加大宣传力度,制定落实措施。
一是召集乡镇及县直各单位团组织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认真安排部署,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二是利用乡镇例会、节日,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加强“四有”“四自”教育,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治理的目的和意义,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育观,充分认识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团县委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的审核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评先程序中,在“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岗位能手”和年终各项评先工作中,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评选的条件之一,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一律不表彰,不评先。每年七月开展“爱心圆梦行动”,资助贫困大学生,优先考虑独生子女计生户。每年资助平困大学生60名。投放扶助金14万元。
三、做到了认真考核,严格奖惩,牢牢地牵住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团县委认真落实目标管理,每年都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及团县委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团县委与乡镇基层团委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基层团委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任务及考评办法》,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任务。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 篇13
自检自查报告
根据《凤庆县2011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和《凤庆县卫生局关于做好2011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的通知》(﹝2011﹞27号)文件精神,我乡本着客观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今年目标任务进行了逐项、逐条认真自查。现将目标考核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综合治理方面
(一)加强领导,切实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参与研究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障。
(二)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结合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各项指标,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及任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制和黄牌警告制。
(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11年,我乡利用张贴标语、发放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开展中央和省《决
定》精神、婚育新风进万家、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奖优免补政策、“少生快富”工程等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基础知识的宣传,并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村等活动,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努力提升违法生育案件查处率。2011年,我乡切实加强了行政执法工作的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戴证上岗,依法行政,根据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规章,严肃查处了违法生育者,实现了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
(五)、严格计生经费使用。每季度都要对计生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布,社会抚养费征收实行乡收县管、财政监督、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体制,严格坐支挪用。同时,乡财政所对计生中心的收入、计生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督查。
(六)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各村、各单位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科学管理、多措并举,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始终把推行属地管理作为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的着力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经常抓、抓经常、强基础、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圆满完成了2011年流动人口责任制的目标要求。
(七)为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索建立政府组织、市场运营、独立核算、群众受益的政策性计划生育保险制度。创新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和方式,运用保险和市场机制,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健康等风险保障问题,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及保障福利的水平,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保险工作。
二、依法管理方面
(一)、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程序。年初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同时落实专人专项抓行政执法工作,明确了责任划分,避免了工作中弄虚作假和人为造成违法生育现象发生众的合法权益,作到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①全乡11个居委会计生服务室全部达到标准,初步形成了“以乡站为龙头,村室为基础”的二级服务网络。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②村工作机构健全。全乡所有村都配备了一名专职计干,落实了工资待遇,同时加强了专干的培训工作,增强了专干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乡今年目标任务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确保计生政策优惠措施到位。今年,根据市、县要求,我们对计生优惠政策强化依法行政,保证政策落实到
位:一是严格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二是积极推行小康工程,鼓励广大育龄妇女参与市场经济、发家致富为我乡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优质服务方面
(一)、加强计生网络建设,完善计生阵地。一个以镇计生服务中心为龙头,村室为基础的计生阵地网络已经形成,为计生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了技术服务,预防了出生缺陷干预。认真开展了一年三次的孕情环情监测,监测率达到88%,同时计生站落实专人管理避孕药具和进村入户落实避孕的发放工作,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乡今年避孕及时率达到了95%以上。继续做好了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程,加强优生优育指导,免费发放婚育服务手册和叶酸,从源头抓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
四、村民自治工作方面
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法。在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应对综合改革的形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落实了“两包一挂”责任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镇计划生育公约、协议均进行了完善规范,全镇签约率、履约率均达到85%以上,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上层次上水
平。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基础工作推进难。一是部分宣传员的文化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造成基层统计台帐运转不正常;二是部分村、组干部对计划生育认识不到位,对计划生育违法者不管、不问、不报,未能做到齐抓共管,没有真正形成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难。一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群众的生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逃生、躲生现象难以控制;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后,使当前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陷入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够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困境,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措施难以落实,违法生育者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三是计划生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地处山区欠发达地区,每年财政投入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满足不了工作的开展。
(四)提高长效节育率难。一是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认识不足,孕前型管理难以到位;二是由于我乡地处山区、少数民族众多、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技术设备落后、技术服务和随访工作未能及时
到位。
(五)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难。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得本来就难以管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更是雪上加霜。近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查验证工作,但仍然存在很多工作死角和盲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管理工作仍然非常困难。
六、2012工作计划
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决定》,坚持“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夯实基础、优质服务、依法行政、推进事业发展”为主线,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格局、流动人口管理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达标县,实现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新跨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012年具体的工作计划是: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定》精神,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宣传活动,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突出抓好违法生育的控制、统计台帐改革等重点工作,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三)主攻四个难点。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高长效节育率、破解违法生育案件执行难和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四个难点,全面提升全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四)全面落实其他各项工作。
(1)“关爱女孩”和打击“两非”工作。充分利用发放小册子等各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关爱女孩”和“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活动。联合各相关部门打击溺婴弃婴和残害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及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各种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进行终止妊娠行为,建设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文化,推进婚育文明建设。
(2)村计划生育工作。配足、配齐村计划生育专(兼)职人员同时充分发挥宣传员及村医的宣传和纽带作用。(3)狠抓痕迹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继续规范加强基层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各种痕迹材料的收集、管理、立卷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图像、有声音、有方案和有总结。
凤庆县郭大寨彝族白族乡
【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木耳镇城区流动人口集中清理清查工作10-17
镇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总结10-20
村流动人口普法计划06-18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流出人口)09-11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08-0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汇报07-16
镇加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09-10
关于流动人口调研报告07-21
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05-29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心得体会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