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精选9篇)
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 篇1
2007年半年度计划生育工作报告
(2007年8月12日)
同志们:
7月底,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大会。在会上,县委副书记陈昌玉同志作了主体报告,总结了上半年全县计生工作情况,并安排了下半年的工作。且排名在全县后三名的如东乡、澧东乡、梦溪镇三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作了表态发言,县委燕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九垸乡排名第21名。现根据乡党委研究的意见及我乡的计划生育现状,讲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半年度工作回顾。
1、计划生育率基本持平,2007年度上半年全乡计划生育率97.2%,出生了计外二孩的村有保赋村、合兴村、永丰村。保赋村因受合村影响,最近几年生育秩序比较混乱,根据计生办的排查,保赋村近三年出生计外二孩四例,计外一孩一例,以陈克平的兄弟在外违法生育二孩为首,且全部未统计上报乡计生办。
2、社会扶养费征收情况,我乡社会抚养费第一期征收任务为3.8万,现已交2.3万,完成63%。鲢鱼头、甘家、沙岭、毕陈等村支部书记带头征收社会抚养费,使村里的违法生育
1对象及时得到惩罚,遏制了违法生育现象。保赋村出现了违法生育对象,村干部不管不问,社会抚养费分文未交,严重影响了生育环境。
3、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得到落实,经过调查摸底,今年全乡又新增奖励扶助对象20名。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90名奖励扶助对象及6名独生子女伤残家庭领到了每人每年600元的奖励。
4、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平衡,目前生育一孩期内上环的有141例,结扎的有6例,合兴村、沙岭村的村干部在结扎活动中表现较好,突破重重阻力把对象送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实行了结扎手术。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1、稳定低生育水平。全乡计划生育率一定要保持在96%以上,9月份,服务所技术人员下到各村,对在家的常住育妇再次进行孕检,各村配合乡计生办搞好孕情监测,现妇检很难把人员组织到位,各村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发洗衣粉、毛巾等物,把人员组织好。发现计外孕妇及时处理,以免出现大月份引产,稳定全乡低生育水平。
2、社会抚养费征收要到位。凡出现违法生育的村,不管是一孩还是二孩,都必须交纳社会抚养费,完成征收任务。
计划生育村为主,各村支部书记带头,只要本村出现了违法生育,村支两委要上门征收社会抚养费,使违法生育的对对象得到应有的惩罚。其他乡镇如官垸、梦溪、永丰等征收社会抚养费都是支部书记挂帅,各村完成本村的任务,完不成任务者扣除村里转移支付款。
3、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此项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2007年全乡共流出已婚育妇1105人,根据年初所签合同规定,所有外出的育妇必须寄回一张有效的孕检证明单,否则将收取每人200元的违约金。到上周为止,全乡共收到有效孕检单52张,荣爱、团结村因去年与育妇兑现到位,今年寄回的孕检单较多。有少数村往年没找象收取违约金,交到乡里的违约金是村里做了支出,这样不行,不但不能促进村里的工作,还加重了村里的负担,该收的钱坚决要收。前段时间计生办已将此项工作布置到了各村,各村也对进行了安排,收取孕检单,今天计生办已将收单情况进度表发到了各村,8月24日前,各村要将收取的孕检单及违约金来计生办结账,每缺一张单交违约金50元,坚决兑现到位。
4、坚持“村为主”,实行村民自冶。根据省市县计生工作要求,每个乡镇办二个以上计划生育村民自冶点,我乡已把甘家、永丰两个村作为点村,计生办已将两村的阵地进行
了设计,安装了新的牌子。现在各村要根据本村村情,制定详细而实用的《村民自冶章程》,用村规民约管好本村的村民,真正实现村民自冶。
九垸乡计生办
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 篇2
关键词:通红甸,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
玉溪市的苗族主要聚居在通红甸乡, 苗族是通红甸乡除彝族之外的主体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大婆左村委会辖区内。2014年末, 全乡共有苗族1708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16.14%。通红甸乡苗族的民族特性是勤劳、善良、坚韧, 能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苗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有《苗王阿三》之类的民间故事, 有花山节之类的民俗节日, 有芦笙舞之类的民族舞蹈, 培育出富有个性的苗族刺绣。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以多元一体的方式构筑起苗族的生活世界。
一、基本情况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有上苟崩竜、小婆左、塘子、中寨、陆寨、小糯节等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 其中上苟崩竜村民小组属于小得勒村委会管辖, 其余5个为大婆左村委会所辖。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共322户1286人, 苗族1268, 占6个小组总人口的98.60%, 占全乡苗族总人口的74.24%。
通红甸乡苗族大体分布在乡政府驻地北部地区, 以小得勒——大龙树路 (简称小大路) 为中轴, 由小糯节—陆寨—中寨—塘子—小婆左呈弧形分布在两侧。海拔上上苟崩竜、陆寨两个小组靠上, 中寨、小糯节两个小组居中, 塘子、小婆左两个小组最下。总体上讲, 6个苗族聚居村均属于山地村组, 地理定性上可以划分为山地苗族。山地性质是这6个苗族聚居村寨的根本属性。
6个苗族聚居村各有优势资源, 综合而言, 一是自然资源优势。苗族聚居村附近有一定的植被覆盖, 加上近年来大力调整种植结构, 农业作物逐渐替换为柿子、核桃、柑桔、金银花、佛手之类的经济林果作物, 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2013年小糯节种植核桃183亩, 2014年塘子规划种植柑桔550亩, 2014年陆寨水源点规划种植黑杨150亩, 以点带面, 促进自然资源的生态型开发和利用。二是民族资源优势。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 集中体现在民族歌舞、传说故事、民俗节日、民族刺绣等方面。其中, 苗族花山节已经举办多届, 逐步引起外界关注;苗绣产业是当前乡党委、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已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三期培训, 相应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在筹备组建中, 迎合当前民族文化发展热潮, 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带动苗族聚居村子的发展。三是革命历史资源。通红甸乡是华宁县第一个人民政权——新西区人民政府诞生之地, 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 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地方史志价值。目前已经修建起新西区革命纪念园以及彭顺宽墓两个景点。这一优势, 在华宁县是唯一的、独特的, 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四是整合性资源优势。由自然、民族、矿产等资源带动的旅游业的发展, 以么波冲自然景观—太极谷鸳鸯温泉为依托, 可以进一步打造以小婆左为中心的苗乡观光体验园。纵观成功景区生成过程, 大都是人文与自然密切结合, 交融出一种单独一方无法具备的魅力。五是气候优势。独特的山地地形与立体性气候, 为发展多样性产业提供了条件, 比如当前种植业方面的高海拔地区种植中草药、上半山种植核桃、下半山种植柑桔, 高地么波冲风力发电规划、低谷老独寨水利发电站建设等, 彰显出山地乡镇发展中的多元方向和立体结构。
二、发展现状
通红甸乡的基本乡情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乡镇、贫穷地区、面积小乡镇, 简单概括为“老、少、边、穷、小”。6个苗族聚居村与其他各村组与一样, 发展是面临的最大难题, 最大的任务。近年来, 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发展出路, 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团结各族人民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在上级部门的帮扶、党政班子的带领、干部职工的努力、人民群众的配合下, 乡域面貌发生变化, 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政府积极引导, 调整粮经比例, 优化产业结构。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的经济收入来源由原先的粮食作物为主逐步替换为经济作物, 最明显的体现在烤烟、柑桔、金银花、核桃上, 经济作物收入占村民收入的绝大比重, 尤其是柑桔、核桃产业, 应该是6个苗族聚居村未来的主导性产业。2014年末, 6个苗族聚居村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高于民宗局贫困线2300元700元, 高出30个百分点。
2. 基础设施得到提高
乡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村民小组的扶持力度, 加快少数民族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交通方面, 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都有入村公路, 正常情况下能够发挥交通运输功能;村内都有硬化道路, 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出行需求。乡政府组织进行陆寨到小糯节路段路面铺沙, 女嫁斗矿山至小婆左路段扩建铺沙, 极大地改善了这两个苗族村的交通条件。二是水利上, 大力实行小水窖建设补助, 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共建设小水窖315口。2013年底小婆左片区人畜饮水抗旱工程竣工, 解决苗族群众生活用水难题。目前, 这6个苗族村子都有了安全的饮用水。2014年初, 通红甸乡积极申报龙洞河水库扩建项目, 概算投资2960.46万元, 已由玉溪市水利勘察设计大队完成地质勘查及扩建设计方案。扩建后总库容将由现在的15.4万m³增加到75.15万m³, 调供能力由现在的34万m³增加到166万m³。项目实施后, 完全辐射到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 为其发展柑橘、烤烟、蔬菜等用水量大的产业提供生产性用水保障。
3. 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6个苗族聚居村共有耕地面积1426亩。为了有效利用耕地, 提高产值, 增加收入, 村民自行进行配套灌溉设施建设。同时大力修建田间路, 方便肥料、作物的运输。根据调查, 2014年使用化肥施160吨, 亩均耕地施用112公斤;农药使用量1550公斤, 农膜使用量3100公斤。有摩托车297辆, 汽车24辆, 其中农用运输车13辆。随着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现代文明技术成果用于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苗族村子生产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4. 社会事业继续改善
跟随全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 苗族聚居村民小组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继续得到改善。
文化方面, 6个苗族村民小组均有农家书屋, 有2000册各类图书可以借阅。逐步完善的大婆左花山广场, 是苗族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 利于苗族民间文化的对外宣传, 增进外界对通红甸乡苗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
教育方面, 全乡有6所小学、1所中学。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有小学75人、初中34人, 高职中3人, 有大专以上学历2人, 平均小学入学率95%。上苟崩竜小组的小学生有小得勒小学和通红甸中心小学供选择, 小糯节、陆寨、中寨、塘子、小婆左5个小组有大婆左小学、通红甸中心小学供选择, 其中塘子小组可以到小河边小学就读。依托整乡推进项目, 大婆左将修建教师宿舍楼, 改善其生活条件;集镇所在地通红甸修建综合教学楼以改善教学环境, 修建中心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同时, 大力引进教师, 购置教学器具,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苗族的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科技方面, 各小组均建有科技文化活动室, 满足苗族群众科技学习与宣传以及业余文体活动。乡属站所加大相应科技培训力度, 提高苗族群众科技意识, 提高科技实用能力。村委会设有远程科技教育室, 进一步推进科技普及力度。
卫生方面, 有卫生院一所, 医生6人、病床6张。兴建了综合门诊业务楼、6个村级卫生室, 方便苗族群众看病, 改善苗族就医条件, 节省医疗支出。另外, 针对6个苗族村子, 由民宗局、民政局、残联等为其缴付新农合费用, 其中巨大部分是民宗局代缴, 减轻苗族村民医疗开支负担。2014年, 民宗局替1127人缴费67620元。
5. 惠农政策基本落实
落实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 使得苗族村民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6个苗族小组2014农资综合补贴75144.84元, 2013年良种补贴17898.4元, 2013年公益林补贴15637.05元。
三、问题与困难
近年来, 通红甸乡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
1. 思想意识落后, 带头作用不强
部分村组干部、苗族群众思想意识落后, 满足于现状, 不投入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当中来。甚至个别村民小组长没有尽到职责, 没有发挥带头作用。苗族群众总体文化素质不高, 6各苗族聚居村子1286人中, 现有中专以上学历5人, 现有大专以上学历8人, 高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1.01%;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只有13人, 在总人口中占有的比率极低, 文盲半文盲仍有140人, 可见文化事业发展程度还很低。这必然导致苗族村民经济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 认识不到项目实施的效益, 不理解、不配合, 社会协调难度大, 影响一些项目的推进。
2. 基础设施落后, 发展难以突破
受山地地形地理条件的制约, 苗族聚居村子入村道路基本上是土路, 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出行、运输等的要求;水源点少, 水利基础设施脆弱, 只能保证人畜饮水, 生产用水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 6个苗族聚居村子1426亩耕地中, 水浇地308亩, 占耕地面积的22.48%;水里有效灌溉面积532亩, 占耕地面积的21.6%;平均水利化程度只有35.33%。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跟不上, 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与障碍, 发展难以突破。
3. 农业生产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较低
通红甸乡属于偏远的山区, 大部分苗族聚居村子耕地属于山地。目前6个苗族聚居村子共有耕地面积1246亩, 人居耕地面积只有1.07亩。面积小, 坡度大, 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 只能靠人力和耕牛劳作,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较差的农业生产条件, 限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4. 经济发展不平衡, 事业建设不协调
总体上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但6个苗族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一方面是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际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另一方面与其他乡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文教科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仍然滞后, 建设项目不协调, 跟不上时代步伐, 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 村民收入水平低, 后续发展能力弱
2014年, 通红甸乡农民人均村收入5365元, 6个苗族聚居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 占全乡平均水平的55.92%, 比例较低。根据经济学理论说法,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 低收入群体生活开支占很大比重, 其他消费支出相应减少。由于6个苗族村子收入水平低, 村民除去生活开支, 没有多少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后劲。
6. 特色产业尚在培育, 收入增长比较缓慢
传统的粮食、烤烟等种植面积逐步缩小, 以家庭为单位的禽畜养殖难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型的柑桔、核桃等经济作物正在大力发展当中, 产业尚未培育起来, 导致6个苗族聚居村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经济发展支撑点, 苗族群众收入增长缓慢, 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7. 资源优势没有发挥, 品牌带动效应欠缺
苗族聚居村子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仍在探索当中, 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生态农业品牌如土鸡、土鸡蛋、野菜、绿色蔬菜, 缺乏深层次打造, 品牌的影响力和优势未能充分显现, 品牌的带动效应力不足。
四、思考与建议
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制约、意识观念影响等诸多因素造成通红甸乡6个苗族聚居村子相对发展落后的局面。这种状况, 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 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继续扶持、引导, 依靠苗族群众几代人努力奋斗才可以改变的。
1. 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方针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民族地区的政策方针, 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切实把通红甸乡苗族聚居经济社会发展列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加大站所对口扶持力度, 尤其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的带领作用, 努力推动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实现量的突破、制的变化。
2. 围绕中心任务突出发展首要地位
发展始终是解决苗族聚居村子一切问题的根本, 始终是中心任务。要科学确定通红甸乡6个苗族聚居村子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从小组实际出发, 扎实稳步推进村组建设, 要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乡发展规划, 扶持苗族聚居村子发展生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社会事业, 增强苗族聚居村子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其经济社会发展与全乡同步推进。
3. 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归根到底, 发展始终是自己的事情。6个苗族聚居村子要自力更生, 通过艰苦奋斗, 改变经济社会落后局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优惠政策, 同时自筹资金, 投工投劳, 抓住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示范村与美丽家园等建设机会;集中精力攻克经济难题,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配合乡党委、政府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厚实基础;立足自身资源、解决拓宽收入渠道;重视教育教育、提高苗族村民的文化素质。
4. 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村民收入
争取各种资源, 加大对全乡6个苗族聚居村子的科技投入力度, 增强科技带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派科技人员下村, 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路子,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中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 通过2200人次的技术培训, 培养起部分技术骨干, 辐射村组, 以点带面提高科技使用率。有条件的情况下,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 健全激励机制, 普及和农业科技知识,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鼓励创新, 实现科技兴村, 科技致富。
5. 重视培养苗族人才干部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6个苗族聚居村子1286人中, 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3人, 只占总人口的1.01%, 这个比例是很低的。逐步改变苗族人才干部数量少、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 努力提高苗族文化素质。通过招考苗族大中专毕业生, 下派到苗族村子挂职锻炼, 增加苗族大中专学生就业机会, 提高少数民族送子上学的积极性。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 掌握劳动技能本领, 有一技之长, 拓宽苗族群众收入渠道。
6. 设立专项发展资金
建议市县乡三级设立一定的苗族聚居村子专项发展资金,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适当增加, 扶持苗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农业、水利、交通、文化、卫生及其他相关部门, 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做好对口扶持工作, 切实采取有效有力措施, 积极主动地帮助苗族聚居村向上申报项目, 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7. 开发民族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探索发展苗族文化旅游项目, 以苗族花山节为平台, 大力宣传, 吸引更多的游客;以苗族刺绣产业发为契机, 推广民族文化精髓;依托温泉等旅游线, 设立苗族特色食品、餐饮、风味小吃及旅游纪念品, 让游客切实参与文化活动体验, 切身感受苗族文化气息。
XX乡计划生育后进村转化报告 篇3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后进村整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后进村帮促转化工作的领导、调度和督导。落实乡纪委、财政所、乡计生办等帮促单位的责任,给予帮促村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把部门帮促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帮促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是落实工作责任。总结分析计生后进村具体情况,找准症结,列出单子,认真研究制定对策,因村施策,定出整治方案,切实提高村级管理服务能力,对后进村整治转化工作实行全年跟踪监控,年度内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对帮促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加大治理力度。紧紧围绕控制违法生育、打击非法收养、遏制非婚生育、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核心任务,认真调查分析工作被动落后的原因,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切实做好环情孕情检查检测工作,抓好未婚青年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搞好已婚育龄妇女户口迁移、协议离婚整治落实工作,抓好对违法生育的处理处罚。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篇4
县工作调研组: 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报告>调研起草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2007年的工作
2007年是我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活力田心,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半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产业、提升五大品牌”的发展思路,按照乡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团结奋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了全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良好
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预计(现行价)79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工业总产值1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3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乡镇企业总收入3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本级财政自收收入12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粮食总产量600.7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农民人均有粮3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62元,比上年增长14%;肉类总产量250.8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4.92‰。
(二)三大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果
1、烟草种植业。2007年,田心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50万公斤收购量(指令性计划43万公斤、出口备货7万公斤)的任务目标,认真抓好烤烟育苗、预整地、移栽、中耕管理等工作。今年全乡共育漂浮育苗24548盘,共种植烤烟3430亩,规模化连片共15片。完成指令性收购计划43万公斤,全等级收购50万公斤,烟农收入625.7万元,比上年增加72.7万元,计划内总量均价13.84元/公斤,全等级均价12.51元/公斤,仅烤烟一项使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36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
2、绿色产业。在巩固和发展烤烟这一优势产业的同时,立足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布局,积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两青一早”和优质米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的培植。2007年全乡完成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72亩,小春收割完成计划种植面积 100%。其中,青蚕豆5130亩,产值达161万元;青豌豆2521亩,产值达117万元;冬早玉米771亩,产值达20万元。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01亩,经济作物面积5610亩。粮经比例57:43。2007年全乡种植水稻6653亩,其中优质稻4653亩。经济作物中,夏秋外销蔬菜种植面积500亩,山药20亩,玫瑰茄1170亩,脱毒马铃薯420亩,香蕉480亩,豆类480亩。支持和扶持宏兴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对特色经济作物的开发种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青早蚕豆(豌豆)种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重点,突出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紧扣农民的主体地位这一主线,以规划为先导,以基础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产业为支撑,以培训新型农民为动力,以加强组织建设为保障,坚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扎实稳步推进。整个试点村建设共投入资金5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万元,群众投资1.9万元,群众投共投劳15363个工,折资24.7万元。通过一年的建设,贺家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产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为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正在实施贺家、阿莫勒两个新农村试点村。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
我乡属典型的山区乡,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0%。2007年,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扶贫开发统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在扶贫开发中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出扶贫重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加快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总投资113.5万元的咪占丹村易地搬迁前期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安居工程60户,人畜饮水工程、通电、通路工程正在实施。发泥窝村24户插花性搬迁正在实施。普乍村整村搬迁目前已完成项目的规划、申报,正进
火嘎土地开发工程:总投资639万元的火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于2006年8月进场施工以来,现已完成完成坡改梯4000亩,田间路、生产路建设13公里,农渠建设24.6公里,3立方水池建设420个,15000株防护林工程种植任务,项目已于今年9月通过省、州全面验收。(8)白石岩大沟险工险段修复100米,完成投资1.5万元;(9)清淤渠道12条计46.5公里。
2、道路交通建设取得实效。(1)改建田心村村间道路5条,共1062米,完成投资20万元。(2)完成贺家村村间道路改建4条,共计1公里。(3)完成火嘎至田心的沙石路面铺筑。(4)普龙村委会、利米村委会通达工程公路建设项目正在实施。
3、安全饮水工程逐步实施。(1)理顺了田心乡自来水管理体制。(2)上报了普龙撒扒拉自来水工程、下火山人饮工程、旧骂依人饮工程、下昔卡支人饮工程项目,其中普龙撒扒拉自来水工程正在实施,其他三个项目正准备实施。
4、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至2007年10月底,投资450多万元的田心乡农村电网改造已完了34个自然村,占计划的87.2%。其中,一户一表总计3830户,安装台变76台,合计总容量9809KVA。
5、田心客运站建设工程正在实施。组织实施了投资89万元的田心乡客运站建设项目。其中申请国家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59万元。现已竣工,正在验收阶段。
(六)农村改革切实得到深化
1、林改工作有序开展。围绕“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机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运行2007年种粮补贴公示工作,2007年全乡分配到种粮补贴资金325777.21元,补贴面积16199.72亩,补贴农户4470户。继续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自2月份以来,田心乡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权证补换发工作的宣传力度。按照武政通[2007]32号文件的要求,在4月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实清查,对49名工作队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之后,于6月份组织人员认真填写“一证一书一簿”,即:经营权证、申请书、登记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此项工作。进一步稳定并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巩固好“普九”水平和“两基”成果。坚定不移实施 “科教兴乡”战略,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乡共免教科书费69654元,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117860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发展农村通信和广播电视事业,理顺了田心乡闭路电视的管理,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加强村级文化室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三月十三”、“十月昭”等民间传统习俗,积极支持群众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畜牧科技培训5期,275人。进行了3期170人次的新型农民培训。强化了科技支撑,促进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国土、城建、邮政、电力、电信、广播等部门的工作稳步开展。
(八)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层层落实,认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消防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抗震减灾工作,全乡范围内上半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始终把维护全乡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举全乡之力巩固 “平安田心”的 建设成果。继续推进社会治安“八大防范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上半年派出所出动机动车40车次,警力60人次,处理各类案件20起,进行“四防”安全检查50次。二是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上半年,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宣传日活动等,利用板报、广播、标语等方式进行了正面宣传,发放材料6000多份。三是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排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热点问题的及时妥善处臵、排查控制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在上半年妥善处理县信访局交办案件2件,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83件,调解79件,调处成功76件,开展大规模排查纠纷5场次,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四是抓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乡工作。通
0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迅速开展建章立制和建立健全妇女、共青团、民兵、治保组织等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村委会经济发展思路、工作任期目标;完善了党员目标管理、村民代表议事、村规民约等村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使村级“两委”班子的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迈进。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乡当前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1、农业龙头企业少而小,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进程步履艰难;
2、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靠天吃饭的生产状况仍然突出;
3、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增收速度缓慢,农村贫困面较大;
4、农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读书难、看病难、行路难、坐车难、饮水难的“五难”问题仍然存在;
5、乡级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
6、少数干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认识不足,方法不多,各级干部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
三、明年工作打算
2008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我乡“十一五”
21、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认真抓好“三大产业”建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专业协会,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后劲,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
4、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提高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5、加强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与水平。
6、认清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巩固好“平安田心”的创建成果,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努力打造和谐田心。
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 篇5
吴祎蓉
祁丰藏族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书记、乡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村书记细致抓及其他干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人口工作好成绩。但是,自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整治和环孕检清查工作以来也暴露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一、基本情况
祁丰藏族乡人口3028人,育龄妇女681人,辖13个村,一孩470人,上环366人,服药5人;二孩148人,多孩29人,结扎72人;已婚无孩34人;2011年二孩已办生育证5人。外出68人,其中育龄妇女29人,重点B超三查对象263人。2010年10月1日至现在,全乡出生人口27人,无政策外生育人;社会抚养费按当年征收标准基本征收,但征收面不广,征收力度不够,征收率低。
二、主要矛盾和问题
1、育龄妇女在牧业点生活和外出务工的较多,管理难。尤其是夫妻举家外出,尽管签定了《流动人口管理合同书》,但寄回孕检证明难度大。
2、环孕检率低,难以达到90%。
3、四项手术落实不彻底,特别是外出对象难以落实到位。
4、非婚同居、早婚早育现象有所存在。
5、阵地建设严重滞后,村级计划生育相关的帐、表、卡、册以及档案资料不够规范,管理不够到位。
6、农牧村婚育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养儿防老的思想中,导致政策外的人员偶尔出现。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少数驻村干部责任概念模糊,依赖思想严重,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就是计生办的事,单单的只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认为工作就做到位了,对所驻的村计划生育情况基本不了解。
二是由于外出流动人口较多,有的不知在什么地方,导致寄回孕检证明率低,四项手术不能按时落实。
三是始终困扰我乡环孕检率低的根本原因:一是有些举家外迁而户口未迁的(人户分离)环孕检册上仍然存在,这部分人无法参加。还有相当一部分育龄妇女年龄已接近49岁又落实了长效绝育措施,有的已有孙子了,这部分人硬是不参加,外出务工的育龄妇女家中只老人在家,所寄回的环孕检报告单没有拿给村干部或乡计生办登记。
四、整改意见和建议
1、我乡始终坚持对存在的问题不隐瞒、揭露问题不袒护、解决问题不手软,结合上级要求,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清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我们将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全乡其他工作的首位来抓,抓出特色、抓出成效,确保全乡“争先保优”的目标实现。
一是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联责任制,促进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明确、管理有序。包联职责是:负责环孕检人员到位及四项手术的落实;掌握外出育龄妇女底数,签定《流出人口管理合同书》并督促寄回孕检证明;负责本片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在村计划生育例会上汇报。凡是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不到位,一律按乡政府兑现标准扣其包联责任人责任款。
二是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公约》,促进计生工作和谐发展。对四项手术不按时落实的、应参加环孕检对象而无故不参加的按照《公约》进行处罚。对不履行结婚手续而造成政策外生育的对象按社会抚养费标准进行处罚。对搬迁户户口继续在村上的,而又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对象,村支两委决定,将这批对象户限期迁走户籍,否则,不予兑现粮食直补、粮价补贴和退耕还林款项等本村的各项应享受的优惠政策。
三是进一步发挥乡村计生专干的作用。掌握孕情动态,对个别非婚同居对象督促办理结婚手续,利用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宣传教育形式,改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四是建设规范化的计划生育活动阵地。要有不等不靠的思想,多方面筹集资金按乡党委政府的要求建设规范化的活动室、服务室、人口学校,为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坚实硬件基础。
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为人口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人口计生工作要主动融入新农牧村
建设之中,做到“五个围绕”,努力实现人口计生事业与新农牧村建设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围绕生产发展的要求,突出利益导向,率先实现计划生育家庭小康目标。
以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认真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三大工程”,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各项“奖、优、免、补、扶、救”政策,把涉农项目及资金优先安排在计划生育示范村,优先向计划生育“两户”倾斜;
二是围绕生活宽裕的要求,突出帮扶带动,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困难户脱贫致富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对计划生育户优先落实各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村“两户”劳力单薄的问题。在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免除农牧村“两户”的合作医疗费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集中社会救助资源、人口计生部门利益导向资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新农牧村建设的相关投资,逐步形成农牧村集中养老制度。对农牧村 “两户”办理养老保险,对独生子女办理平安保险,落实农牧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
三是围绕乡风文明的要求,突出生育文明,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在新农牧村建设中要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少生优生、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
风气。宣传、计生、卫生、科协等单位要依托乡镇婚育学校、村服务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婚育文化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讲道德、讲文明、讲科学、讲信用,积极投身到“新农民、新家庭、新风尚”的创建活动中去;
四是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突出“三清五改”,加快计划生育阵地建设。
按照“三清五改”的思路,分类推进。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到实效的住宅改造、道路硬化、能源沼气、村庄绿化入手,把计生室、服务室、图书室、宣传长廊作为建设文明新村的重要载体,把计划生育示范村、村民自治村、知情选择村与文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新农牧村,塑造新风貌,打造新农民,全面建设小康文明村镇;
五是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民主建设,努力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大力发展乡(镇)村经济的思考 篇6
1、广泛开展招商引资。
各县 (市、区) 都要制定乡 (镇) 村招商引资实施方案, 出台优惠政策, 落实目标责任。每个乡 (镇) 村干部都要有招商引资任务。乡 (镇) 村干部要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 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 实现每个乡 (镇) 村都有招商引资项目。各县 (市、区) 要规划出一块园区, 作为发展乡 (镇) 村经济的平台, 重点承接乡 (镇) 村产业项目和异地项目,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乡 (镇) 村招商引资项目可落户到异地产业园区, 享受异地经济政策。要创造条件落实优惠政策, 尽快投产、达产。对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 要制定完善收益共享、税收分成的措施和办法, 所形成的收益要按规定返还给乡 (镇) 村, 用于乡 (镇) 村自身发展建设。各县 (市、区) 平均每个乡 (镇) 要新上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个以上, 其中村级项目占30%以上, 3, 000万元以上项目占50%以上。
2、充分挖掘资产、资源潜力。
各地要对乡 (镇) 村的资产、资源合同进行全面清理, 对发包时间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 要调整价格, 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对不交承包费或少交承包费的, 要依法补缴承包费, 完善承包合同;对显失公平, 严重违反政策、法律规定的, 要依法终止承包合同, 重新竞价发包。对乡 (镇) 村现有的企业厂房、机器设备以及闲置的校舍、办公室等资产, 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权等办法, 实现保值增值。对乡 (镇) 村所有的五荒资源, 可采取创办经济实体, 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方式, 灵活选择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 增加乡 (镇) 村经济收入。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搞好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 增加的耕地面积可由村组织经营, 也可以通过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 增加集体收益。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 扩大就业规模, 拓宽就业渠道。各类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和落地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企业, 要积极吸纳离土农村劳动力入企务工, 用当地农民工比例不低于90%和60%;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 全市从事养殖业的农村劳动力要达到75万人, 新增10万人;结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开发建设, 支持农民进入土木建筑、供水、供热、环卫保洁、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行业, 实现稳定就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以创业带就业。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要达到劳务收入80%以上。
4、加强乡 (镇) 村经济管理。
完善乡财县管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 坚持重大事务和重要决策民主公开制度, 乡 (镇) 村重大财务支出要集体决策。村级组织都要成立民主监督小组, 随时对村级集体“三资”的运营情况和收益分配情况进行监督。各级审计和经管部门要加强乡 (镇) 村经济和乡 (镇)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 增强乡 (镇) 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对任何侵占、截留和挪用乡 (镇) 村资金或用乡 (镇) 村资金为本乡 (镇) 村以外的其他经济活动提供担保、抵押等, 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警示和促进乡 (镇) 村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5、严格乡 (镇) 村收益资金使用。
要用好发展乡 (镇) 村经济所形成的财力。各乡 (镇) 村要建立招商引资发展基金, 要把收入的15%以上用于继续招商引资、奖励乡村干部和引入投资者, 实现以商招商、滚动发展;要把不低于25%的收入用于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 增强发展活力;要把不低于30%的收入用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每个乡 (镇) 结合本地实际要为农民办3~5件实事, 每个村要为农民办1~2件实事。要结合乡 (镇) 村经济发展实力, 不断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生态林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公园、广场等基础配套建设, 投入比例不得小于30%。
6、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 篇7
工作报告
2011年,我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优化办的统一安排与部署,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调处各类矛盾,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促优化。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乡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专门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切实把优化环境工作抓紧、抓好。
2、强化服务促优化。一是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召开企业座谈会、向企业发放联系卡,开辟政府与企业的绿色通道,听取企业呼声,解决企业困难,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实行领导分包项目制。对引进的项目实行领导分包,做到出现问题就地协调,现场解决。遇到特殊困难,乡党委书记、乡长都亲自参与解决。三是快速、及时、高效解决企业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待企业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及时协调、快速解决。
3、教育整顿促优化。一是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整顿。通过学习教育、集中整顿、完善制度等措施加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力度。达到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的目的。
二、主要成效
1、营造了氛围,树立了形象。
通过一系列优化经济展环境的举措,全乡党员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第一竞争点”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南郊形象”的理念正在树立;干部队伍中谋发展、抓项目、优环境的劲头在加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地区形象明显改善。
2、加快了项目建设。
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一是开封市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在我乡积极推进。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形势喜人。三是新农村建设有所突破,西柳林村新村建设立项建设,目前,我乡正积极为西柳林村新村建设项目搞好服务协调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到位,服务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层次还比较低,对优化环境的认识还停留在不偷、不抢,不到企业滋事,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层次上。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重招商,轻服务相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对企业落地以后的服务工作还有缺陷。
二是社会治安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偷盗现象还时有发生。
总之,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活动,我乡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和遵法守纪意识,强化了大局观念和宗旨意识,增强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乡将坚持不懈地把优化发展环境引向深入,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开封市禹王台区南郊乡人民政府
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 篇8
一、经济运行情况
1——9月份,全乡经济运行总体态势不容乐观。完成工业产值 22221万元,其中规上产值8990万元,累计完成全年计划66.73%;规模工业效益同比下降10%;农业产值和农业收入基本与去年略有增长;服务业增加值指标为5094万元,到目前为止完成了3920万元,完成任务的76.9%;投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外贸出口完成 4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72.7%;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5168万元,完成年计划81.39%;招商引资情况,已完成富外杭内协议内资300万元,实到150万元的任务;杭外协议内资1200万元,实到600万元的资料正在审批中;协议外资90万美元已完成50万美元,另外40万美元预计在12月初完成,实到外资50万美元目前已有35万美元到位,余下的15万美元,在11月底会到帐。财政收入487万元,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完成任务的56.98%。
二、安全生产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初与各村、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工作人员职责,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隐患排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安全生教育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全年悬挂横幅8,安全生产宣传挂图27套,张贴标语50张,出黑板报2期,举行职工培训班一次,培训400余人次,固定标语10余条,对全乡三合一工业企业进行排查,查出一般隐患事故的单位4家,隐患挂牌企业2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限期整改。1——10月份无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三、环境保护
全面落实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实行长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乡共有大小企业45家,其中重点环保企业4家,乡政府年初与企业签订了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环保设施运转正常,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以清洁##为抓手,推进杭州市级生态乡建设。杨家坞村后潘坞自然村、双喜村寺口自然村、窈口村百庄自然村、石龙村南坑自然村的生态村验收的相关准备工作已完成,目前正等待验收新一村的生活污水工程已到管网铺设阶段,可在11月底完成。这几个项目完工后,我乡的集镇XX多人生活污水问题基本解决。同时,为进一步美化村庄环境,各村还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绿化点、健身点。
四、商贸经济运行
##乡因地缘关系,商贸经济发展滞后,2009年新建放心超市场1家,上半年结合深化千万放心店工程,会同工商、防保所对放心店进货、食品安全、台帐资料等进行了一次大检查,督促其进行完善,实行长效管理。同时为加强我乡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改善提升农村农产品交易设施,结合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建立了窈口农贸市场,工程预计在11月底完工,##乡没有交易市场历史将成为过去。
五、乡村旅游
作为一个山区生态型乡镇,我们山清水秀,人文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乡党委、政府多次外出考察,专题研究,利用窈口村现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合该村潘氏祠堂特有的古建筑风格和三毛坞中型人造水库等条件,确定为我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试点村,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条件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目前游客集散中心的规划准备启动,农家乐示范经营户已有10余户报名,与投资合伙人杭州桑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协商中。同时乡党委、政府成立“农家乐”项目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加速进程。
2009工作打算
1、抓规模工业企业发展不放松。继续深化工业企服务年、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再生产,增加投入,挖掘潜力,提高产品的产销率。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打出几种拳头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及产品搞风险能力。培育规模企业,用足用好富阳市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出台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使规模企业产值比例增强。
2、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继续完善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继续抓好环保、劳动、安全生产和企业环境的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环境。
3、进一步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多方协调,完成外资招商和富外内资任务。首先要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到全乡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抓;其次,落实具体人员抓。再是确定具体针对性的项目抓,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4、抓好商贸业的发展工作。因地制宜,做好做强农贸市场,木材市场的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市场,做好放心店工作的长效管理。
5、安全生产工作长期抓。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责任生于泰山”的思想,认真贯彻“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二是严格执法,加强督查,依法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三是加强领导,增添措施,层层落实责任,防患于未然。
6、继续深化农家乐乡村游工作。一要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二要目标明确,注重实效,奖惩结合;三要发挥示范作用,确保全面推广。
经济发展办公室
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 篇9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在农业领域发展起来的, 它以现有的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基础, 综合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树荫优势,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中药材。在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下经济获得推广, 集体林地承包到户, 在充分利用林地的条件下实现科学致富。在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的同时, 不断扩展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形成立体式的复合生产经营结构, 实现农林牧行业的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
2 林下经济及其意义
2.1 林下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重要依托, 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 不仅包括林中产业, 还包括林上产业, 形成负荷生产模式, 实现林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多重丰收, 实现土地资源、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资源的共享和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2.2.1 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福建的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10, 是典型的山区省, 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在福建某些多山多林的地区, 广大农民为了致富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林地上。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渠道十分狭窄, 只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才能变山为宝, 实现增收, 加快兴民富民的步伐。在农林牧不同的行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带动加工、运输和物流产业的进步, 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促进经济发展[1]。
2.2.2 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 可以将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 优化产业结构, 林地复种指数得以提高, 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 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符合新时代绿色、环保、健康的经营理念, 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 形成大产业、大品牌的发展格局, 产业优势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
2.2.3 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保证
新时代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林业强区建设, 同时各项配套改革全面铺开并不断深化, 引导不同的生产要素向林业集聚, 实现了粗放林业向集约林业的转变、数量林业向质量林业的转变、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的转变, 从整体上看, 林业资源大省也逐渐向林业强区过渡。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大。只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才能为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单位面积内的林地产出率也才能够提高, 克服了传统林业发展中林木生长周期长、收益慢的问题, 实现了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 加快了稳增长的步伐, 同时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得以提高, 为立体化林业建设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 农民群众更加注重自身素质,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经营管理知识, 不断涌现出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和种养能手, 为建设林业强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1]。
3 林下经济的发展原则和常见模式
3.1 林下经济的发展原则
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 必须保障林木本身的生长发育, 在不影响原有林地林木生长的情况下, 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并且种植作物不得与现有的林木出现强烈的养分和水分的竞争, 同时种植的作物必须与林木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播种多年生的牧草, 必须避免牧草的根系与林木的根系出现交叉, 从而产生肥水竞争现象。林下植株的需水期最好与林木的需水期错开, 同时应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种植的作物与原有林木之间不会有共同的病害和虫害。
3.2 林下经济的常见模式
3.2.1 林禽/畜模式
在林下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 或者种植一定密度的牧草, 在周边地区设置围栏, 养殖牛羊鸡等牲畜, 林木为牲畜提供良好的遮阴条件, 成为牲畜的天然“氧吧”, 提供良好的通风降温条件, 提高了牲畜抵抗疫病的能力, 便于牲畜生长。放养的牲畜吃草吃虫, 不会啃食树皮, 粪便又是林木的天然养分, 与林木的生长形成良性生物链循环。林地养殖解决了牛羊等牲畜无法运动的矛盾, 有利于动物生长。
3.2.2 林菜/粮模式
在林下种植蔬菜, 也是一种十分紧急的发展模式, 林下可以种植一定密度的菠菜、辣椒、大蒜等蔬菜, 或者棉花、小麦、绿豆等农作物, 林木的落叶为蔬菜和农作物提供良好的养分, 避免受到当地风力的破坏, 同时农作物与林木之间不会出现养分的恶性竞争, 可以优势互补。
3.2.3 林草模式
在林下种植牧草或者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 林木的生长不会对牧草产生影响, 牧草收割后可以为牲畜提供优良的饲料。
4 歧岭乡发展林下经济的探讨
4.1 永定区歧岭乡气候和森林资源概况
龙岩市永定区歧岭乡位于永定区东南部, 东邻大溪乡、湖坑镇, 南连下洋镇, 西与广东省大埔县长治镇和本县城郊乡毗邻, 北与陈东乡接壤, 面积75.2km2, 地势北高南低, 大部分属丘陵地貌, 最高峰是金丰大山主峰天子岽, 海拔1296m。乡政府驻地岐岭十字路, 距县城24km。辖14个村民委员会, 有38个自然村, 133个村民小组。人口有3162户、1.2万人。属汉族, 讲客家方言。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四季长青, 年平均温度20°C, 无霜期330d, 年平均降雨量1690mm, 年日照数1907h, 东南风居多。属典型的“夏长不酷热, 冬短不严寒”气候。森林资源丰富, 有杉木、松木、毛竹和各种杂木等, 林地面积10.4万亩, 林木蓄积量20万m3, 其中毛竹林2.6万亩。该乡具有独特的毛竹林资源优势, 毛竹林面积占全乡林地面积的1/4。境内有3家竹制品加工企业, 每年出产毛竹20多万根。从事竹产业的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
4.2 山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波尔山羊适应性强, 热带, 亚热带、温带、寒带、内陆、半荒漠都能生活。在我国南方地区以温热为主, 深秋冬季有时出现干热, 对于这样一种气候条件和各种植被丛生的生态环境, 波尔山羊亦非常适应, 波尔山羊和其它山羊一样, 喜食灌木、树叶、杂草、树枝、竹叶。灌木树叶的利用率可达90 %, 鲜草的利用率可达100 %。
4.3 毛竹林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毛竹林是我国亚热带主要的竹种, 广泛分布于福建地区, 是我国人工竹林面积最大、用途最广、开发效益最高的经济竹种, 在闽西北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具有大面积的野生和人工栽植的毛竹林, 该竹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然更新能力, 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毛竹林是个天然氧吧, 生态价值极高, 而且, 毛竹林出产的毛竹是建筑中的棚架原料和竹制品及竹工艺品的原料, 出产的竹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能为林农创造极高的经济价值, 这就是毛竹林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所谓竹山养羊, 就是在毛竹林下散养山羊, 是林下经济中的一种林畜模式。结合动植物之间互利共生的原则, 毛竹林下具有丰富的野生牧草 (若野生牧草不足, 可以在毛竹林下人工种植牧草来补充) 可以为羊群提供丰富的自然饲料, 竹林与牧草和谐共生, 牧草的自然更新能力得到提高, 羊群拥有丰富的饲料, 粪便可以为牧草和毛竹林提供丰富的养分, 促进毛竹林和牧草的生长, 三者与自然可构成封闭的循环体系, 养分在体系中不断流动。此外, 毛竹林下林荫空间极大, 氧气充足, 能为林下散养的羊群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减少了羊群疾病的发生, 提高了成活率, 而丰富的牧草又为羊群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对羊群的生长极其有利, 产出的肉羊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而且纯天然。而其它几种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如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的经营对象在毛竹林下与毛竹林互利共生的作用相对不那么明显。这就是竹山养羊作为发展毛竹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的重要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
4.4 歧岭乡林下经济的首选模式为竹山养羊
发展林下经济, 要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 以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为目的, 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努力确保林下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使其真正发展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歧岭乡既有适宜山羊生长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又有大面积的毛竹林, 在永定区歧岭乡发展林下经济的首选模式无疑就是竹山养羊了。
4.5 竹山养羊的技术要点
4.5.1 竹山的选择
要离村庄一定距离, 交通方便, 光照较充足, 野生牧草生长茂密, 具有充足的饮用水, 坡度在45°以下, 每公顷立竹量在100根左右。同时要考虑到羊群对周围农作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4.5.2 羊圈的建造
位置宜选在竹山居中地段, 要避风平坦, 高燥向阳, 排水方便, 坐北朝南, 呈长方形布局, 用土墙或砖木及水泥瓦或石棉瓦等建造高2~2.5m的楼台漏缝地板式羊舍, 大小长度以养羊数量及发展目标而定。
一般羊舍要求门宽3 m, 占有面积1~1.2 m2/只, 羊床离地1.5~1.8m, 羊床用7~10cm宽的竹片铺钉平整, 竹片间留1~1.5cm宽的间隙。舍内设怀孕母羊栏、哺乳带羔栏和肉羊栏等分类围栏, 并安装草架和水料槽。舍外设有运动场, 并在运动场一端搭建凉棚, 设置草架和水料槽, 周围用围墙或围栏围起。
4.5.3 品种选择
要选择对高山陡坡环境适应性强, 生长性能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一般选择多胎、母性好、早熟、四季发情、个体较大的本地山羊为母本, 与优质公羊如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等杂交。
4.5.4 羊群结构
群体不宜过大, 饲养规模必须从竹山面积、草质草量以及自身的资金、管理经验等实际出发, 不能盲目求大, 急功近利。一般规模以100~150只/群为宜。羊群中要以繁殖母羊为主, 母羊比例要达到65 %~70 %, 其中能繁母羊占50 %以上, 公母比例1∶20~30, 公羊要定期更换, 避免出现近亲繁殖。
4.6 推进竹山养羊的策略
4.6.1 重视羊群和毛竹本身的生长
毛竹林与羊群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但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 必须意识到两者的独立性。可以想象, 如果毛竹或者羊群有一方出现病变, 对另一方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整体的经济效益也不会提高, 因此在推进林下养羊的过程中, 需要先做好毛竹林的规划, 将林下经济和产业化建设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知识, 例如种植密度、病虫害等, 在养羊方面, 也应及时做好羊群的防疫工作, 按时注射疫苗, 做好养殖的监督管理工作。在管理方面, 积极搭建出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 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变, 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模式, 提高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保证林下产品的质量。
4.6.2 创新发展模式
虽然林下养羊归为林畜模式, 但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大力开展养殖的创新工作, 例如在林下套种以根为主的经济药材, 羊群在啃食药材叶子的同时, 不会影响药材根部, 提高羊群的抵抗力, 实现多种丰收[5]。
4.6.3 重视市场建设
林下养羊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收益, 因此在推行毛竹林下养羊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市场建设, 不断拓宽市场渠道。在具体工作中, 对内可以建立林业资源的评估体系, 对外可以建立产品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 不断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同时集中力量吸引更多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入驻, 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引导农民组建出专业合作社, 建立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4.6.4 完善政策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 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发展状况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 解决现阶段林下经济中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不断培育主导型产业和龙头企业, 实现标准化经营和管理。同时要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努力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 按照生产者销售产品的实际情况对林下经济免征增值税。
4.6.5 扶持典型项目
林下发展之初, 很多竹山养羊项目都是由农户自发组成或者盲目跟风组成的, 盲目性、探索性和实验性较强, 可能导致多数农户无法收到预期的效益。因此, 必须扶持好典型项目, 采用大户带动, 培训出一批具有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重要农户, 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5 结语
竹山养羊是毛竹林下经济的优选模式, 也是歧岭乡结合该乡特有的地区优势首选的林下经济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竹山养羊, 配合带动其它林下经济模式比如林下种植中药材 (林药模式) 、林下养鸡 (林禽模式) 、林下种植食用菌 (林菌模式) 的发展, 同时不断拓宽市场流通渠道, 一定能让当地经济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让林农获得较大幅度的增收。
摘要:指出了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林下经济不断涌现, 实现了农业、林业和牧业的资源共享, 提高了经济效益。结合林下经济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以及竹山养羊这种经营模式在发展毛竹林下经济中的优势, 提出了将其作为歧岭乡发展林下经济的首选模式, 以期为龙岩市永定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毛竹林,竹山养羊,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杜凤国, 张淑媛, 王戈戎, 等.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26 (10) :183.
[2]于小飞, 吴文玉, 张东升, 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 2010, 37 (4) :57.
[3]杨爱农, 张磊, 陶超, 等.六安市裕安区林下经济发展设想[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4) :108.
[4]宋志勇, 杨鸿培.闽东地区林下经济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2 (7) :120.
【乡经济会议计划生育报告】推荐阅读:
三佳乡经济工作会议议程06-29
本寨乡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10-02
乡经济工作总结塈2011年工作计划11-07
关于某某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07-03
南郊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自查自纠报告07-07
乡镇贯彻落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报告09-13
乡全乡经济情况汇报07-08
新仁乡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07-15
乡贯彻落实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情况09-14
会议经济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