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会议

2024-11-06

全国经济会议(共10篇)

全国经济会议 篇1

时间:2012年3月27日 地点:中队学习室 主持人:

学习主题:全国政法会议精神、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

广西公安消防部队开展“三访三评” 深化“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总结表彰暨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上级部署,总队决定从2012年1月10日起至6月底,在全区公安消防部队开展以“三访三评”为主要内容的深化“大走访”活动。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为指针,紧密结合“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把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摆上今年上半年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面向社会,深入走访,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着力解决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和消防监督执法服务水平,全力确保火灾形势稳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主要目标

(一)实现“三个目标”,即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0%以上;确保队伍管理做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及时化解”。

(二)落实“五个新要求”,即队伍管理有新气象;创先争优有新举措;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新提高;消防事业有新进步;警民和谐有新发展。

(三)做到“四个实实在在”,即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地整改一批管理上的隐患漏洞和薄弱环节。为“两节”、“两会”和党的十八大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完成“三个千方百计”,即以“事要解决”为目标,千方百计减少进邕、进京上访和非正常上访;千方百计把信访积案化解掉、还清历史旧帐;千方百计把信访源头问题治理好、减少新的矛盾。

(五)培育表彰“一批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人民警察和爱民模范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主要内容

“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访”:一是绪访问民情,到群众中访贫问苦、掌握实情。二是访察民意,到群众中体察情、把握诉求。三是访排民忧,到群众中排查纠纷、化解矛盾。“三评”:一是评议工作,主动接受群众对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的评议。二是评查问题,着力整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四、方法与步骤

整个活动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节”和爱民月阶段(1月10日至2月28日)。第二阶段:“两会”前后阶段(3月1日至6月20日)。第三阶段:评选表彰阶段(6月底)。

五、要求

(一)提高认识,周密部署。

(二)加强领导,确保实效。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四)总结经验,提炼升华。

全国经济会议 篇2

全新的《全国流通经济》将以宣传党和国家流通经济领域方针政策, 发布流通行业市场动态信息, 交流流通经济和消费理论成果, 促进流通经济改革发展, 推动消费创新服务为宗旨, 继续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全国流通经济》将设有:现代商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对外贸易、商业会计、经济与法、金融在线、市场观察等栏目, 为全国流通领域各类零售、批发、生产企业经营管理及营销人员, 各类经济财贸学术研究咨询机构, 高等院校教学、科研部门及图书馆, 社会一切从事和关心流通行业、消费领域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交流理论成果的优质平台。

全国人大会议 篇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安排等,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的预算,都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予以批准。这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越早开越好。

我国的预算是自然年度,也就是说,每年的预算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合适的开会时间应当是预算年度开始前的某一个时间,至迟不晚于上一 年的12月份批准下一年的国家预算,这样从1月1日起,就开始按照全国人大批准后的预算执行。

但是,我国预算的编制要考虑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一年的预算执行没有结束,汇总这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编制新一年的预算在实际工作安排上还有困难。同时,我国是在同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既审查批准当年的预算,又审查批准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这就需要确定一个既有利于工作、又能行得通的每年全国人大会议召开的合适时间。

汇总前一年的国家预算执行情况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用1个月时间来汇总,会议在2月份开幕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但是,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 日,是要安排休息的。从1954年到2013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在公历的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多年实践摸索,现在全国人大会议在3月份召开。

这样,全国人大会议开幕的时间相对固定在3月份是很自然的。

经过多年实践,根据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1989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全国人大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这从法律上将每年全国人大举行会议的时间固定了下来。但是,会议具体在第一季度的哪一天开幕没有作明确规定。

据统计,自1954年9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全国人大这60个会议年度中,共召开了47次会议。其中,在1月开幕1次,在2月开幕2次,在3月开幕31次,在4月开幕1次,在5月开幕1次,在6月开幕4次,在7月开幕1次,在8月开幕1次,在9月开幕1次,在11月开幕3次,在12月开幕1次。从1985年开始,全国人大会议都是在3月份开幕的。近30年的实践表明,全国人大会议在3月份开幕比较可行。

从1985年开始,每年全国人大会议都安排在3月份开幕,而且,具体开幕的日期是逐步向前提的。例如,1985年是3月27日,1986年、 1987年、1988年3年都是3月25日,1989年是3月20日。1995年全国人大会议首次在3月5日开幕,1996年继续在3月5日开幕。 1997年提前到3月1日,这是全国人大会议从1985年在3月开幕以来,第一次会议在3月1日开幕。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改在3月5日开幕,这次是换届的会议,会议召开的时间要与当年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相衔接,这次中央全会审议通过了拟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后,每年全国人大会议都在3月5日开幕。

这样,从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到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经历45年、32次会议之后,全国人大会议开始相对固定安排在每年的3月5日开幕。从1998年算起至2013年,全国人大会议已连续16年在3月5日开幕。

虽然会议在3月5日开幕没有成文的规定,但成为了惯例。这有利于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依照宪法行使职权,及早对当年国家各方面的重要工作作出安排,也有利于中央各机关统筹安排自己的工作,在这期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负责同志一般都不安排出访活动,集中精力参加人大会议,听取意见、修改工作报告、回答代表就有关问题的询问等。

各省级人大会议一般安排在全国人大会议之前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领导一般都是全国人大代表,这样安排也便于他们集中精力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好各项议案。把全国人大会议开幕的日期相对固定在3月5日,这是个不小的进步,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个体现。

全国检察长会议 篇4

2011年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三个强化”为总体要求,以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保证,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提高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水平,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充分发挥打击、监督、教育、预防、保护等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依法严厉打击走私、偷税骗税、操纵股市、非法集资、非法买卖土地等严重经济犯罪,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国土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相关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二要依法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继续加大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力度,突出查办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

三要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以及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犯罪,严肃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修复工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背后的职务犯罪。

四要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对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高发地的重点整治,突出打击新闻出版、文化娱乐、高新技术和农业领域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犯罪。

二、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深化三项重点工作

进一步把三项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克服个别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存在的无关论、等同论、替代论、无为论思想,坚持立足检察职能,继续在各项检察工作中深化、细化、实化措施,注意总结推广带方向性的经验,研究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着力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科学有效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控告申诉渠道,深入开展文明接待活动,继续推行12309举报电话、民生服务热线,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查询服务窗口,完善巡回接访、下访巡访、联合接访、检察长接待日和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完善公开听证、心理咨询等措施,探索建立涉检信访终结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二要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办理的重大复杂案件、热点敏感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所涉案件等,在拟作出是否立案、批捕、起诉、抗诉和撤案等决定的每个环节,认真评估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明确提出意见,科学制定预案,有效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

三要建立健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回访帮教等制度,探索对未成年的初犯、偶犯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制度,建立对罪行轻微的老年人犯罪依法从宽处理机制,完善、规范轻微

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和刑事和解机制,提高运用法律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

四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民事申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不批捕、不起诉说理机制,依法释疑解惑,加强心理疏导,防止和减少涉检信访发生;推动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规范救助范围、标准和程序,协调有关部门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提供资金救助、民政救济、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

五要建立健全涉检舆情汇集、分析和应对机制。完善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机制、网上舆情监测研判预警机制、舆论引导应对机制和新闻发布等机制,加强舆情收集研判,规范舆情处置程序,高度重视、及时核查涉检舆情反映的问题,对反映属实的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对反映不实的客观平和说明情况,对传播谣言、恶意攻击的及时澄清和有力回击。规范和改进检察工作新闻宣传和案件报道工作,提高检察宣传舆论引导水平。

六要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充分发挥打击和预防犯罪等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和社区矫正监

督,加强对服刑在教人员特别是监外执行罪犯、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要立足检察职能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提出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协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引导检察人员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真正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深入查找和剖析检察人员群众观念淡薄的各种表现,坚决纠正解决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耍特权、逞威风,甚至以权谋私、违法办案等突出问题。

二要着力保障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突出打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办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依法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

三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到基层一线、信访部门和地方党政部门挂职,加强群众

工作的实践锻炼,提高掌握群众心理、使用群众语言、疏导群众情绪、处理群众诉求等能力。检察教育培训也要增加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内容。

四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建立健全民意收集、研究和转化机制,完善落实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等制度,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检察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检察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

四、更加注重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

一要突出办案重点。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犯罪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职务犯罪案件,发生在基层政权组织和重点岗位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的犯罪案件,地方换届选举中的破坏选举、买官卖官犯罪案件,以案谋私、贪赃枉法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案件,继续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

二要加强和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全面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报告的意见和高检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强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和其他司

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推动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要在加大办案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办案质量和效果,更加注重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等关系,正确把握政策策略,注重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四要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继续推进侦查工作与预防工作的紧密衔接。加强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深入开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组织开展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巡展工作,落实预防职务犯罪报告制度,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综合效应。加强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实现查询系统全国联网,促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

五、更加注重维护司法公正廉洁,进一步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着力抓好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同意的强化诉讼监督一系列改革规定的落实,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加大诉讼监督力度,增强诉讼监督实效。

一要进一步加强刑事诉讼监督。认真落实《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信息通报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及时发现和准确纠正违法的能力。严格执行对不该立案而立案进行监督的条件、范围和程序,重点监督纠正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突出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贯彻落实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坚持依法监督、居中监督、有限监督、事后监督等原则。修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办案规则,加大办理不服二审生效裁判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力度。

三要进一步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加强派驻检察室建设,推进与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严格落实日常巡视检察、安全防范检察、在押人员约见派驻检察官等制度,建立健全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规范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有效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

四要进一步加大查处司法人员违法犯罪力度。认真落实《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及时调查核实司法人员渎职行为,严肃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强化法律监督力度,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五要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要坚持监督力度与监督质量、效果并重,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严格依法规范纠正违法、量刑建议、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等工作,坚决防止和纠正重监督数量、轻监督质量和效果的做法,切实维护法律监督的严肃性。

六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要继续推动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已经出台决议的地方,要认真抓好落实,深化各项措施,主动汇报工作,推动法律监督工作深入开展;还没有出台决议的地方,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主动向党委、人大报告有关情况,积极争取人大常委会出台决议。

六、更加注重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

明年是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攻坚之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改革落实,确保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要抓紧完成各项检察改革任务。对中央确定由高检院牵头的改革任务中,目前尚未完成的完善上下级检察院之间案件管辖制度、完善查办职务犯罪的程序和措施等任务,要

加强沟通协调,力争尽快出台实施意见。对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制度、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刑事强制措施法律制度、完善死刑复核法律程序、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等协办的司法改革项目,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要高度重视刑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工作,加强调研论证,落实改革成果,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要切实抓好已出台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各级检察机关都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广大检察人员全面准确理解改革精神,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执法规范和工作程序,提高执行改革措施、履行检察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落实措施,强化工作责任,把改革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调研指导,认真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确保改革既坚持正确方向,又切合实际、取得实效。

三要大力推进检察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以检察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完善组织结构体系为保障,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政务管理、执法管理、后勤管理、队伍管理机制,促进检察管理科学化。遵循检察权运行规律,根据不同层级检察机关的职责和特点,进一步合理调整内设机构设置,形成权责明确、协作紧密、制约有力、运行高效的检察机关组织结构体系。

七、更加注重强基固本,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要充分认识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以迎接全国人大常委会明年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为契机,狠抓各项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工作水平。

一要深入抓好基层检察院建设。认真贯彻《2009-2012年基层检察院建设规划》,围绕促进公正执法,着力在提高执法能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基层检察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在基层”活动,评选表彰第四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充分发挥示范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基层检察院建设分类指导,开展基层检察院建设抽样评估,完善和落实上级院领导联系基层、业务部门对口指导、基层院结对帮扶等制度。落实基层检察院建设考核办法,加强科学引导,推动相互交流。

二要深入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坚持立足法律监督职责、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稳步探索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实现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派出检察室建设和开展巡回检察等工作。严格规范派出检察室设置,加强统一管理,防止一哄而上。

三要深入实施科技强检战略。制定检察机关“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电子检务工程尽早立项,提高办公办案现代化水平。认真落实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东、中部地区要在2011年、西部地区要在2012年基本实现信息化办案。加大专线网、局域网、分支网等基础网络建设力度,尽快完成一级专线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扎实推进信息化应用软件统一工作,加快研发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做好环境建设、软件试点、推广、培训等工作和数据中心建设。

四要深入推进检务保障和职业保障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推动检察经费保障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制定和完善市、县两级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修订后的“两房”建设标准和国家检察官学院分院建设标准,抓紧编制检察机关业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

八、更加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要坚持把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公正廉洁执法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一要以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队伍建设。认真落实高检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完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人民检察创立8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成就,宣传具有检察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

二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统筹谋划检察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检察机关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完善和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政治理论研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集中轮训。积极配合地方党委加强对检察机关领导班子、领导

干部的深度考察,认真做好地方检察长换届准备工作,选好配强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

三要积极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检察队伍管理机制改革步伐,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检察官遴选制度,做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十二五”时期检察教育培训规划,落实新一轮大规模检察教育培训。抓好省级院部门负责人轮训,落实市级院集中轮训、省级院重点直训基层检察人员的机制,规范任职资格培训、初任检察官培训,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和新进人员的培训。健全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业务竞赛。深入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六项工程”,加强检察业务专家、业务尖子和办案能手培养选拔,发挥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作用。

四要着力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执法监督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不断加大内部监督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坚持和完善述职述廉、巡视、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制度,探索对领导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式。

全国刑侦工作会议(定稿) 篇5

核心内容: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刑侦工作的经验,明确提出要明确各级公安机关侦查指挥职责,要大力开展刑侦专业情报研判工作,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大力加强刑侦队伍正规化建设等,以全面推进刑侦工作改革创新。

全国刑事侦查工作视频会议今天在京召开,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总书记和孟建柱同志关于公安工作、刑侦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实行打击犯罪新机制,切实提升侦查破案、执法办案、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公信力,努力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刑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刑侦工作面临的形势,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特别是实行打击犯罪新机制、提升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了部署。

要以“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为目标,全面实行“科学指挥、合成作战、科技支撑、情报导侦”的打击犯罪新机制,真正实现对刑事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深度打击。要通过实行打击犯罪新机制,改变单打独斗的状况,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发挥整体优势,克服局部劣势;改变追着案件全国跑、单纯从案到人的侦查方式,更多运用立足本地侦办全国案件、多种方法定人定案的新型侦查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侦查责任分离的状况,推动信息资源与侦查责任高度整合;改变对案件和犯罪嫌疑人分散起诉、片面追求打击数量的做法,实现对犯罪团伙成员和所作全部案件整体起诉、打击数量与打击质量并重。

要明确各级公安机关侦查指挥职责,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有效提升科学指挥水平。要实行以侦查需求为导向的合成作战工作制度,对大要案件实行多警种同步上案制度,对多发性侵财案件等“小案”,实行有关警种、部门按需上案制度。要在用好传统工作方法的同时,注重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切实转变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打击效率和打击质量。

要大力开展刑侦专业情报研判工作,推动情报信息有效转化为打击成果。

要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不动摇,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集中打击什么犯罪,始终把打击矛头对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严重刑事犯罪,坚决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和网络、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坚决整治“黄、赌、毒”和“黑、拐、枪”等突出治安问题。要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切实提升公安刑事司法公信力。要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工作制度,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确保各项执法活动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运行,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要推动构建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责任与检察、审判责任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刑事司法责任体系和有关管理制度。要加大执法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

要大力加强刑侦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过硬刑侦队伍。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广大民警头脑,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育引导广大刑侦民警始终秉持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追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亮剑碰硬,永远保持无私无畏、敢打必胜的刑警本色。要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刑侦民警准入和选拔制度,加强实战化训练和专家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刑侦队伍执法素养和实战本领。要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继承和发扬刑侦队伍的优良传统和顽强作风,狠抓反腐倡廉教育,着力培育良好职业风范,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铁的队伍。

要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紧密结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紧密结合“四项建设”,从本地公安工作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扎扎实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刑侦工作改革创新。

(原标题:深化刑侦工作改革实行打击犯罪新机制提升打击犯罪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公信力)

全国公安刑侦工作亮点速览

中国警察网讯 12月23日,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自1997年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后,公安部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当前刑事犯罪活动呈现五大新特点?公安机关将如何深化打击犯罪的新机制?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警察网记者专访了公安部刑侦局相关负责人。

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五大新特点”

问: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当前刑事犯罪活动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答:从目前刑事犯罪活动状况看,有五个方面的新特点。

第一,犯罪对象选择不确定化。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设施以报复社会、制造影响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案件屡有发生,犯罪分子泄私愤于不特定对象,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且引发公众恐慌。电信诈骗等非接触式犯罪,侵害不特定人群利益,危害范围更大。

第二,犯罪动态化。跨区域流窜作案成为常态,大范围、跨区域、跨国跨境犯罪不断增多,不同区域间、不同种类间犯罪交叉融合。

第三,犯罪职业化。惯犯累犯作案多、危害大,综合国内外统计分析和抽样调查,在抓获的犯罪成员中,惯犯、累犯占比不超过20%,但所作案件却占到全部案件的80%以上。

第四,犯罪组织化。团伙作案成为侵财案件主要作案刑事,90%以上侵财案件都是各类犯罪团伙所为。新型犯罪形成犯罪产业链。

第五,犯罪智能化。出现了技术开锁入室盗窃、利用改号软件实施电信诈骗、利用解码器盗窃车内财物、伪造高速公路通行卡偷逃高速路费等一大批新的作案手段。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主动进攻,持续打击,打早打小,坚决遏制刑事犯罪上升势头。

对于特别重大案件,公安机关一把手要亲自上阵直接指挥

问:如何强化对刑事案件侦查的科学指挥、明确侦查指挥职责?

答: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公安机关领导负责案件侦查的组织,调集精干警力、统筹各种侦查资源,协调党政各方面的联系。主管刑侦工作的领导或刑侦部门负责人要负责案件侦查工作的指挥。各参战警种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及时反馈工作情况,不得擅自行动,贻误战机。对于特别重大案件,公安机关一把手要亲自上阵、直接指挥。跨区域系列团伙案件,原则上由案件所涉区域的上级刑侦部门统一组织指挥案件的侦办。地市刑侦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市范围内跨区域案件的侦办;省级刑侦部门负责组织本省区市范围内重大跨区域案件侦办;公安部刑侦局负责组织全国范围内重大跨区域案件的侦办。组织侦办的刑侦部门要全程负责到底,要对整个案件信息研判、侦查经营、集中抓捕、整体移诉等重要环节统一组织,全过程负责。

建立“省级刑侦部门侦办跨区域系列团伙案件报备制度”

问:新形势下,部省两级刑侦部门将如何转型?

答:部省两级刑侦部门必须加快向实战化转型,其具体任务是:直接组织指挥侦破跨国跨境案件、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和重大跨区域系列团伙案件。部省两级刑侦部门实战化的工作要求是:在案件组织指挥上,要充分发挥部省两级刑侦部门的优势,直接组织指挥重大案件的现场勘查、重要物证的检验鉴定,跨区域的信息研判、侦查部署、统一抓捕等。

为加快推进部省两级刑侦部门的实战化,公安部建立“省级刑侦部门侦办跨区域系列团伙案件报备制度”:凡是省级刑侦部门直接组织指挥侦办的跨区域系列团伙案件要上报公安部备案。这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省级刑侦部门对跨区域系列团伙案件的侦破责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更大规模的串并打击。

现场勘查实行“一长四必”制度

问:能否介绍一下现场勘查的“一长四必”制度?

答:现场勘查不仅是侦查工作的起点和源头,也是信息采集的源头;不仅关系到侦查办案的成败,也关系到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在打击犯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次刑侦工作会议要求,现场勘查工作要实行“一长四必”制度。“一长”即县市区公安局长对现场勘查工作负总责,统筹解决现场勘查队伍人员、经费保障、装备配备、专业培训等问题,确保现场勘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四必”即现场勘查工作要做到“必勘、必采、必录、必比”。现场必勘,全部刑事案件现场必须做到全部勘查。信息必采,现场信息必须全时空采集,不仅要发现提取传统痕迹物证,还要采集新型证据。信息必录,现场勘查信息和分析意见必须及时、准确、规范地录入全国现勘系统。信息必比,对现场勘查获取的所有痕迹物证、相关信息要及时进行比对串并,必中的结果和串并上的案件要及时推送刑侦情报研判部门。准确办案:“既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问: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刑侦部门如何实现准确办案?

全国学术会议总结 篇6

聚“力”凝“智” 打造会议品牌魅力

3月13日至15日,光学前沿——第十二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如期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主编范滇元,上海光机所副所长陈卫标分别致辞。

开幕式之后,范滇元、台湾大学教授杨志忠、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姜会林、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洪明辉作大会特邀报告,分别从高功率激光、表面等离子体、先进制造业中的激光应用、空间目标光学四个研究领域报告了最新进展,报告内容引人入胜,深受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在分会场报告中,光学领域专家学者就激光物理与技术,先进全固态激光器及新型激光器,先进激光材料、薄膜及元器件等专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100余位光学领域一线专家应邀在会上报告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会场气氛热烈。另外,会议还评选出10篇优秀张贴报告。

本届会议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协办。会议得到广大中外光学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投稿37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400余名光学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参会。

在为期3天的学术报告中,借助会议平台,与会学者了解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互动中学习发展。

以“心”求“新” 彰显品牌活动特色

3月14日晚,2016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发布会举行,中国科技大学陆朝阳课题组、北京大学赵清课题组、东南大学崔铁军课题组等20项研究成果获此殊荣。中科院院士祝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中国激光杂志社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蕾等向获奖代表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中国光学领域涌现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评选活动为这些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一评选活动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光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是我国光学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知名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获得光学专家的广泛认可。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评选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起,旨在介绍国内科研人员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光学相关的具有重要学术、应用价值的论文,促进光学成果的传播。

授“业”解“惑” 提升培训软实力

3月13日晚,中国激光杂志社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中国激光》常务编委、清华大学教授钟敏霖同中国激光杂志社编辑一起,为大家传授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并就期刊的录用、评审情况进行了说明与交流。

在报告中,钟敏霖简要介绍了《中国激光》期刊的出版情况和特色,并从《中国激光》的视角着重介绍了期刊录用与评审的流程。他还从科学家的角度教授科研人员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成论文,又从审稿专家和终审编委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什么样的文章容易被录用。

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中心主任殷建芳围绕“如何让编辑喜欢你的论文”为中心,以“赏心悦目的稿件”和“让编辑觉得棘手的稿件”作对比,列举了科技稿件写作的注意事项,并从论文写作的角度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投稿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次读者见面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会场内座无虚席。多名读者表示此次培训对自己在论文写作方面启发很大。

创“优”会“友” 续写展台新风尚

中国激光杂志社携手中国光学期刊联盟的所有期刊亮相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中国激光》、《光学学报》、Chinese Optics Letters、Photonics Research等期刊向现场观众全面展示了期刊集群化发展和数字化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在去年展会上备受关注的光电汇,再次以新面貌参展,《光学前沿:激光加工技术及应用》一书在展会中一经推出,反响热烈。

全国经济会议 篇7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新广出审[2016]1636号),《全国商情》(CN11-3352/F)即将更名为《全国流通经济》(CN10-1464/F)。

全新的《全国流通经济》将以宣传党和国家流通经济领域方针政策,发布流通行业市场动态信息,交流流通经济和消费理论成果,促进流通经济改革发展,推动消费创新服务为宗旨,继续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全国流通经济》将设有:现代商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对外贸易、商业会计、经济与法、金融在线、市场观察等栏目,为全国流通领域各类零售、批发、生产企业经营管理及营销人员,各类经济财贸学术研究咨询机构,高等院校教学、科研部门及图书馆,社会一切从事和关心流通行业、消费领域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交流理论成果的优质平台。

全国两会:把脉经济指明方向 篇8

其中.民生及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热切关注的话题。 “改革收入分配”首次写入了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而2010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将启动的数项专题调研中,国民收入分配课题位列第一。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而分好“蛋糕”的同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依旧有其积极的引导作用。不少人就是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勤恳恳成为了“先富起来”的这一批人。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全球经济饱受金融海啸冲击陷入不景气的状态下,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却逆市上扬,并且在购买奢侈品方面“毫不手软”,成为拉动全球旅游市场及奢侈品行业的重要力量。本期专题“是谁在买奢侈品?”,带你走近这些“痴迷”于奢侈品的先富之人。

“经济转型”也是本次两会的“关键词”之一。武广高铁的开通,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经济时代。未来几年,随着规划中覆盖全国的“五横五纵十联”高铁路网的逐步建成通车.高铁不仅将缩短中国各个地区间的旅行时间,也将拉近省市之间.区域之问的经济交流与互动。香港《文汇报》对此撰文指出,高铁技术在中国引进并改造后.成为中国产业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建议在中国全社会大力弘扬“高铁精神”,突出自主创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同时,对外宣传高铁,提升中国形象。

高铁究竟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与影响,又能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怎样的支撑?本期的另一个主打专题“中国迎来高铁时代经济驶入快车道”将告诉你答案。

在本次两会的各种声音中,有一个声音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现任全国人大发言人,曾任外交部发言人及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在回答外国媒体记者提问时的精彩表现。面对各种刁钻问题.李肇星妙语不断,时而形象生动,时而犀利风趣。往往一语中的.道出问题的关键与本质。

解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亮点 篇9

共绘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新蓝图

解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亮点

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中央政法委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与中央政法委委员们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

新起点·新思路

一条主线、两手抓、三大建设、四项改革、五个能力

201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胜利闭幕。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党和国家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征程,政法工作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成为这次政法工作会议上的核心词。

会议提出了新时期全国政法工作的总思路,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坚持一手抓当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手抓政法事业长远发展“两手抓”,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三大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四项改革”为重点,以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五个能力”为保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项建设·奋斗目标

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

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机关要更加自觉地将政法工作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思考,要把建设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打造过硬队伍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

【关键词】平安

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

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需求是导向

基层基础建设是重点

机制创新是动力

会议指出,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努力提高平安中国建设水平,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努力完善立体化社会防范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就是要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夯实平安建设的根基;就是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最广泛地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平安建设,创建人民群众追求的平安。

【关键词】法治

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要靠法治

基本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灵魂:以人为本、公平正义

重要目标: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要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推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深化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素质

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好一支300余万人的大队伍,是对政法工作的一个重大考验

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重点: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

目标: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政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政法队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为重点,以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建立健全政法干警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落实职业准入、执法资格和分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与政法干警职业特点相适应的职业保障制度,提升广大政法干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各项禁令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努力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

五个能力·重要保障

群众工作、公平正义、社会沟通、科技应用、拒腐防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会议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政法工作综合效能,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要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就要牢固树立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把传统有效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沟通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把执法司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要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就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努力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赢得了官司,让打赢官司且具备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当今世界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一起普通案件可能在网上掀起舆论风暴。对此,会议要求,要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就要既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特点的研究,又着力加强对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送到微博、社区网等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

要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就要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坚持把“深度建设”与“深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政法信息共享共用步伐,增强信息化应用实效,大力推进政法工作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努力以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现代化。

2006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小结 篇10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2006年1月13日)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讲五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这次会议的基本精神

这次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基本精神可用“发展、改革、创新、奋进”八个关键字来概括。

——谋划发展的会议。秦大河局长的《工作报告》从发展的角度来回顾“十五”的成绩,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发展的高度来总结经验,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谋划未来。

——部署改革的会议。这次会议的第二项任务是部署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武汉区域气象中心、江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三个试点单位介绍了试点情况。他们试点的情况证明,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出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主要任务是可行的,证明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精心 组织设计的改革总体方案是可行的。

——研究创新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胜利闭幕的第二天紧接着开幕的。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气象工作者。中央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必将引领我们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

——催人奋进的会议。去年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十五”期间的气象工作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高度评价,从各省局主要领导的述职报告中看到,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就在这次会议开始之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气象工作者。

以上是大家讨论中的共识。因此,传达这次会议的精神要抓住这次四点,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也要抓住这四点。

二、抓住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

新年伊始,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此大家深受鼓舞。《若干意见》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十一五”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指导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即将出台的《若干意见》内容分六个方面,共二十五条,浓缩和升华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成果,总结凝练了改革开放以来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若干意见》来之不易,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各级气象部门一定要把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作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抓好《若干意见》的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的基本精神 国务院的文件正式下发后,要在气象行业掀起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的高潮。中国气象局党组将专门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学习会,组织传达学习《若干意见》。机关党委要牵头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若干意见》,并提出相应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将《若干意见》作为各省局长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中国气象局领导班子成员春节前下基层慰问,要向基层宣讲《若干意见》,使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和学习《若干意见》。

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气象报》和CMA网站的作用,在气象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学习贯彻《若干意见》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要加强与中央级媒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策划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系列宣传报道,争取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有关媒体上刊发评论员文章,在全行业、全社会营造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的良好氛围。

第二,把握时机,抓好《若干意见》在“十一五”规划中的 落实

目前,国家和省级的“两会”即将召开,年初确定的战略研究成果能否最终实现“进规划、立项目”已处于最关键阶段。《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各级气象部门获得国家的支持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政策依据。计划财务司要继续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的沟通,争取进一步提升现有“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一节在国家《纲要》中的地位。同时要牵头组织相关职能机构,继续完善《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充分体现全行业以及事业各方发展的需求,《纲要》这次会议后将进一步修改并在适当时机下发。人大会议之前,要重点做好国家级规划和省级规划的衔接工作,争取3月底完成各级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三,抓好《若干意见》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

刚刚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若干意见》是国务院指导本世纪头二十年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做好近期和“十一五”期间贯彻落实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谋划更长期的发展,要切实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紧密衔接。科技司要牵头组织专门力量,围绕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若干意见》的要求,围 绕“十一五”期间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制定加强自主创新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到2020年气象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第四,抓好落实《若干意见》的有关配套工作

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要抓紧研究制定落实《若干意见》的配套方案。我们还将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制定配套的文件,切实把国务院确定的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确保各项任务和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各省(区、市)气象局也要抓紧向当地党委、政府作好专题汇报,并积极做好本地区下发贯彻《若干意见》配套文件的工作。

三、突出重点,全面展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立足全局,历时近一年,经过部门上下反反复复讨论和改革试点探索,在原则性、指导性和政策性上已基本到位,本次会议后将正式下发付诸实施。为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级党组和领导班子要坚决贯彻中国气象局党组的总体部署,抓紧抓好推进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深入实际,周密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和需求,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抓住广大干部职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有利形势,广泛深入地动员,进一步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部署上来。通过改革,要做到“三个落实”,初见“四个成效”。各 有关直属单位、各区域气象中心和各省级气象局在主汛期前完成机构调整,年底前各级气象部门任务、机构、主要人员要落实;要按进度落实“三站四网”方案,细化业务布局和岗位设置,初步形成新的业务体系,力争在出系列业务服务产品、出规模服务效益、出一批创新型人才、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这四个方面,初步见到成效,为下一阶段改革纵深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各单位的机构编制调整方案,要报经中国气象局逐个审批。

2、精心组织,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要精心组织。要以综合观测体系、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为重点,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抓紧制订并细化本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和各项配套措施,形成资源高度共享、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业务功能体系。要统筹兼顾,在抓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按照国家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气象科技服务等各项改革,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坚持稳步推进,立足于有限资源实现有限目标,解决好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

3、要把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改革的着力点 气象事业发展历史经验进一步证明,发展的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靠创新推动,要创新就必须有人才。抓住了科 技和人才这两个着力点,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把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抓紧抓好抓实。要在政策、投入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夯实人才成长的基础。在自主创新的部署上,要用新思路、新办法,紧紧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注重通过实践造就人才,大胆选用一批新人充实到重要工作岗位。在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线高级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四、切实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十一五”实现良好开局

秦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06年的八项重点任务,围绕落实这八项任务,中国气象局认真研究制定了2006年全国气象部门的八项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各单位都要根据《工作报告》的部署和八项目标的具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这次会议之前,中国气象局对实施目标管理八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改进。2006年工作目标的制定强调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党组的中心工作。各项工作目标紧密围绕党组的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来设计,充分体现了党组的工作意图;二是突出的重点工作。各项目标与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将局长会提出的任务具体化,同时减少了许多一般性工作,使目标的总条目和细条目大大减少,突出了重点;三是突出可操作性。目标任务更加具体,任务尽可能量化,便于督促检查和抓落实,也便于年终考核。这次会议将《省(区、市)气象局2006年工作目标及其考核标准》作为征求意见稿印发,因时间关系未安排专题讨论时间,会后各单位可通过多种方式(包括网络)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局办公室,以便修改后尽快下发正式文件。

2006年的八项工作目标,分为重点工作目标和重要基础性工作目标两大类。其中重点工作目标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二是全面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四是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完成这四项重点目标,要力求在创新上有更大突破,如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建立多轨道业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改革,下一步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在改革的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和加强人才工作,要求我们在推进自主创新上有新举措,在加强人才建设方面要另辟蹊径,要在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新的重要突破。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并做好重点工作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工作,提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目标,要落实领导责任、落实岗位责任、落实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如期按要求完成。

四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标:一是提高基础业务质量包括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二是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三是加强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工作,四是推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 设。完成好这些目标应着力在巩固、完善和提高上下功夫。提高基础业务质量,是气象业务服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要常抓不懈,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的稳步提高;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要在强调建设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效益的发挥,努力实现建设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在思想和措施上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松懈,要继续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过程不放过”,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特别是继续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及预警能力,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一季度内,国家气候中心和各省(区、市)气象部门要做好今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的有关工作。在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更为重要。近来,审计部门对我们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项问题,这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件,也暴露出我们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各级气象部门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对基建、科技服务等领域经费运行的情况要重点检查,防患于未然。

下面,我对2005全国气象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结果作一个通报。总体来看,2005年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的情况比较好。经过自评和中国气象局的审核、复核及综合评定,各省(区、市)气象局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得分均在1500分以上,全部达标;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得分均在93分以上,也全部达标。经中国气象局审定,7个单位为特别优秀达标单位,分别是:宁夏、河北、安徽、内蒙古、陕西省(区)气象局以及宁波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8个单位为优秀达标单位,分别是:北京、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西、重庆、新疆,大连、青岛等省(区、市)气象局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以及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华风集团、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其它均为达标单位。对获得达标以上单位的领导班子,将按照《中国气象局目标管理办法》兑现奖励。

五、关于春节前应抓紧做好的几项工作

现在距春节还有十多天时间,各单位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毫不放松地做好今冬明春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认真组织做好春运和春节期间特别是“黄金周”的气象预报服务,还要做好春耕气象服务,做好强冷空气、强降雪、沙尘暴、干旱、森林火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

二是切实加强安全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去年,全国气象部门共发生12起安全生产事故、4起刑事案件,共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发生的数量比2004年(共9起,其中安全事故7起,案件2起;死亡共13人,伤10人)略有上升,其中12起安 全事故中交通事故占了7起,死8人,伤8人。这说明我们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抓落实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工作不够深入,措施不够到位。对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工作。春节前这段时间往往是各类事故多发期,各单位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节前要开展一次全面的以防火、防爆、防盗、防交通事故、防失密泄密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认真查找隐患,及时堵塞漏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坚决防止重大责任性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值班工作,重点岗位要安排专人值守,领导要加强带班,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遇有重大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和处理。要继续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去年到中国气象局上访的人次比2004年有较大增加,主要是退休人员要求提高待遇等问题。各省(区、市)气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化解矛盾的工作做深做细,防止矛盾激化或群体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稳定的大局,保证全体干部职工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春节。

三要更加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做好慰问基层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在慰问过程中,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基层干部职工深切感受到上级组织送来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要关心干部群众的健康,妥善安排好职工休假。今年正月十五之前,中国气象局党组不安排全局性的重要活动,使同志们好好地休整一下,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新一年的工作。同志们,在过去一年里,全国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克尽职守,辛勤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给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上一篇:六下语文试题上海下一篇:文武学校典型培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