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语文中考总复习

2024-06-14

北京市语文中考总复习(共9篇)

北京市语文中考总复习 篇1

中考总复习之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解题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回答说明的顺序及结构方式。

一说明文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抽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具体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2根据表达方式分

⑴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⑵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语言生动。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①看说明文说明文标题;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如果题目是个比喻等形象化的说法,说明对象须写出它的本体;说明对象应该是陈述语气,不能用设问。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1 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文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1、举例子: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6、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揭示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增强说服力。考点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关键词+具体说明内 容。

三说明文顺序

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于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1)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原因到结果

(4)由整体到部分(5)由现象到本质(6)由特点到用途 考点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答题格式,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四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基本特点);生动性(多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比较”“几乎”“相当” “之一”“最”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经科学家研究”,“资料表明”等 :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考点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或绝对化。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出后代入原句中,读读看是否合适。五说明文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六其他考点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增加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

八、概括某段说明内容 类型

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议论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一种文体。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2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对策: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的,分析论据,加以概括。

二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的定义、公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论据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 与被证明的关系。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3概括论据内容。

力求简洁、准确并切合论点。4补充论据。

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2)、补充论据要注意表述切合论点。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论证方法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深刻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证概括深入,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深刻有力地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四、议论文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总分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③并列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关于驳论文:

批驳对方的三个突破口:

①直接驳论点。例:《有钱就幸福吗?》《严师未必出高徒》

②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③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例《驳“金钱万能”》

整理于2012年3月

北京市语文中考总复习 篇2

一、复习前,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意思就是我们做事前一定要有计划, 对事情做好全盘考虑、周密安排。制订初中语文总复习计划对初中语文总复习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 教师必须通读《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初中语文教材及近几年的中考试卷, 明白《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考点、教材的复习内容及中考试卷的考法, 将考点、内容及考法列为复习的几个板块, 并做好时间的安排, 在中考前认真、仔细地复习。绝不能没有计划, 避免发生学生参加中考时还没有复习完的现象。

其次, 在制订计划、安排复习时间时, 一定要考虑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的区别, 切忌平均用时、平均用力。对于重点与难点, 一定舍得花时间、花力气, 确保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对于非重点、非难点, 则要“惜时、惜力”。只有这样, 学生在语文考试时才能考出好成绩。

再次, 在总复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根据复习中的实际情况适时变更复习计划, 因为任何一个周密的计划都不可能把实际情况全部考虑到。制订计划的时候, 教师认为的难点和重点、非难点和非重点, 并不一定就是复习时学生的难点和重点、非难点和非重点。教师一定要根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变更复习计划, 只有这样, 复习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二、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 使其完整化、具体化

完整化是指将考试内容涉及的知识点, 依据一定的次序编入网络。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对语文知识点, 以及应达到的能力层级的定位, 我们一定不要冷落和遗忘任何一个知识点, 同时, 每个知识点应达到的层级要具体化, 使学生心中清楚, 真正使学生具有全面的语文能力。

三、夯实基础, 重视积累与运用

按照中考说明的出题模式, 语言基础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古诗文默写等。语文实践包括文学名著、语言的表达、联想仿写、筛选概括、图表分析、解说评价、综合性学习等。复习以课本为主, 按考标要求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总结, 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如常用词语的书写与读音, 先整理好六册教材词语, 然后抄写、听写两遍, 及时批改、订正, 注重书写质量。特别要记住一些自己容易读错的音和容易写错的字。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复习等, 采用互背与默写相结合的方法, 不但要求背诵完指定篇目, 字字落实, 还要求“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 更要时时“温故”, 以免一字出错, 全“盘”皆输。

对于词语使用、语病、标点、图文解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复习, 一方面采用专题形式, 先精选中考试题练习实践, 后发现规律, 归结理论与做题方法技巧, 最后针对考点要求编好巩固练习。另一方面在平时阅读与写作复习中深化这些考点。成语应用中的“基本义、比喻义、褒贬义”, 病句中的“歧义现象”是比较难掌握的, 要重点突破。尤其是自相矛盾的语病, 如“避免、防止、禁止”这样的否定词, 不能与否定词“不、不能”连用。

四、科学的圈示法能有效增强复习效果

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 以及对各种复习方法的尝试, 我认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 是一种好方法。

1.延伸性强。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 , 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 只是由于遗忘, 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时, 只要老师恰到好处地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 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 扩展开去, 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启发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且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 分散或逐步复习, 显得零零碎碎, 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 而且脱离教材, 搞不好就犯了脱离《课标》的错误。就其特点加以复习 , 采用网络图 , 联系起来板书 (板书略) , 产生“枝枝相交通, 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 加深记忆痕迹, 优化记忆结构, 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系统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 , 里面包含好些既各有特点, 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 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 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做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 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对一个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的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 融会贯通, 掌握整个语文知识体系, 使学生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绘制树状结构图, 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 用板书图示进行语文复习, 其系统性是很强的, 效果很好。

五、找准合适的训练突破口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又有与其他学科相似的共同性。依据中考试卷结构及试卷内容所占分值和难易程度的比例, 显然加强了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对阅读能力的重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因为当今社会, 一个人信息量的多少和正确与否, 往往与他的事业和前途有着密切的关系, 必须会写会读, 还要进行得体的口语交际, 他的语文能力结构层次才是全面的。在阅读考查中, 设计得好的考题十分注意:首先考查整体把握文意, 进而理清文章思路, 然后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 当然与文章体裁有关的知识也会考查到, 但这不是重要内容。无论什么文章, 如果读了以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如何理解蕴涵在词语和句子之间的意义? 即使把文体知识背得滚瓜烂熟, 也无济于事。因此, 运用有关文体知识来做阅读各类文章问题的突破口, 就要准确把握获得信息的准确度。

六、有效训练, 进行检查评价

复习工作是否有效,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随时对学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小测、模拟考、堂上答题、知识反馈、能力训练等。检查的方式有综合式检测、专题性检查, 还有日检查、周检查、月检查等。方法多样, 只要能够达到检查目的就行。有时为了淡化考试, 减轻学生因紧张的复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也可采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 同样可以达到检查的目的。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分析;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60-01

中考在即,时间紧任务重,语文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复习效果,是老师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总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可以使总复习事半功倍,容易收到显著效果。现结合我对语文总复习的实践与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拟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针对中考语文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中学语文进行深入复习,全面提高成绩,必须讲究复习技巧,拟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如今的应试能力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之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现代教育理论来重新审视和把握复习与学习积累、能力发展的关系。就语文而言,学习积累是指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累积;能力发展是指听说读写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二是相辅相成的。复习计划要结合复习内容和学生具体实际进行拟定。结构上应包括时间、复习内容、达到的目的或要求、复习方法等。总的原则是紧紧围绕着《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关于对初中毕业生要求的内容,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仔细研究,心中有数,使复习能抓住重点。要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表以及检测反馈的时间方法,制定好每阶段的复习内容和侧重点。当然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及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和充实复习计划。

二、走出语文复习的误区

回首过去的复习,常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注重知识的机械重复,忽视知识的运用技能。二是热衷于知识的专题,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感受。三是走进题海战误区,迷失了自己的主动性。语文中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必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因为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本是联系教、学、考的一条纽带,是训练并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凭借。在复习过程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走出误区,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三、高瞻远瞩,明确学习目标

认真研究《语文科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即在学生临考前要通过哪些训练,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分析中考试题,预测命题方向

近年来我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以话题作文为主,今年还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中考语文试题,在复习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五、强化基础训练,复习有侧重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六、强化阅读题的专题训练

我分析了许多中考语文试题,发现:试题的阅读板块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分值占全卷的40%--50%。这一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选文上,课内选段,课外选篇,兼顾多类文体,注重文质兼美,适合考试;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重视科技文阅读。(2)在设题上,以简答题为主,由侧重静态地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等内容)转向注重整体感知,注重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3)在答案设计上,多强调意思对即可,鼓励学生写出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针对这些变化,我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了训练:(1)精心选材。围绕中考阅读题的选材特点,我分体裁精选了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选取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涉及素质教育、环境保护、人口问题、最新科技、实事新闻以及精美时文等,进行有目的的训练。(2)精心设计问题。除借助这些材料继续训练字、词等基础知识以外,我修改材料的问题,突出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的训练。(3)注重方法指导。实践证明,解答阅读试题,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不是有关问题的“答案”,而是有关规律性的知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的目的是“授之以渔”。

中考语文总复习提纲 篇4

应考要点:

1、心态平和,不慌,不急,发挥正常水平

2、认真读题目,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3、用好草稿纸(默写题,限制字数题,作文)

4、把字写好,不乱涂乱擦,保持卷面干净整洁(想好再动笔)

5、分配好时间(至少留50分钟写作文,五分钟检查试卷,以免有遗漏)

6、考前快速看一遍考过的试卷,总结得分点和失分点,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

7、考前读资料首页(阅读题常见概念及答题技巧),看中考语文总复习提纲

试卷结构:

一、基础知识(16分)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名句默写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三、阅读(38分)

1、古诗词赏析(一般选课内)

2、文言文阅读(一般选课内)

3、现代文阅读(两篇,课外)

四、写作文(40分)

复习及做题提示:

一、基础知识(16分)

(靠平时积累,看完四个选项后再选,运用排除法和筛选法)

1、字音

①读资料一1~5页,资料二1~2页,平时讲过的题目(考试说明、教学研究)②多读,多写,多查字典

2、字形

①读资料一5~7页,平时讲过的题目(考试说明、教学研究)②多读,多写,多记

3、词语(成语)

①读资料一7~12页,资料二3~4页,平时积累(考试说明、教学研究)②多读,多写,多记,多翻字典,灵活运用

4、病句

①读资料一12~13页,资料二5~6页,平时积累(考试说明、教学研究)

②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多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③多看讲过的题目,注意分析

5、文学常识

①读资料一14~17页(修辞方法,标点符号),资料二7~9页,名著导读资料,考试说明 ②了解作者,作品,作品主要内容,涉及到的人物及故事

6、名句默写

①读资料三1~7页,考试说明47~49页,教学研究5~6页,抄写的复印资料,背那50篇 ②多读,多背,多记,多写,灵活运用,不能写错字 ③打好草稿,确定后再抄在答题卡上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主观题——送分题,不能空,按要求作答基本都得满分)①读教学研究7~11页(重点阅读),考试说明49~58页,②结合生活实际,思想健康向上,说话文明得体,注意对象和场合

三、阅读(38分)

1、古诗词赏析(一般选课内)①读资料四(重点阅读),教学研究20页,考试说明58~61页,②注意考点及答题格式

③多读几遍古诗,联系作者及古诗内容回答,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文言文阅读(一般选课内)

①重点阅读考试说明规定的那16篇(原文,翻译,文章注释)

②读资料五(考点,16篇重点,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读教学研究12~20页 ③读考试说明61~68页

④题型: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联系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或启示

3、现代文阅读(两篇,课外)

①重点读教学研究21~24页,资料六,资料首页(阅读题常见概念及答题技巧)

②考试时:读懂文章,明确文体,看懂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到文章中找答案(提炼总结)③谈看法,谈启示等主观题不能空,一般只要回答都得分

四、写作文(40分)

1、复习:多读优秀作文,读资料七,读教学研究34~47页,考试说明115~123页

2、考试要求:

①读懂题目,明确题目要你写什么

②打好草稿(题目,开头,中间材料,结尾),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写,要学会点题 ③书写认真,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结构合理,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感人,立意新颖 ④字数需在600~800之间

⑤不写错别字,尽量避开自己不会写的字(换个词语,换种说法)⑥标点符号要书写正确 ⑦题目居中

3、作文类型:

①命题作文

把题目照搬过去(居中)→打草稿→写作→检查 ②半命题作文

把题目补充完整→抄题目(居中)→打草稿→写作→检查 ③话题作文

根据话题拟写作文题目→写题目(居中)→打草稿→写作→检查 注意:不能把话题当作文题目,需根据话题自拟题目 ④材料作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5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三:《三峡》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中考语文总复习计划与策略 篇6

为能在2011年中考取得更好成绩,如何让学生能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内进行有效的复习,把握知识要点,提高运用知识与应考能力,从而取得人生之路上的第一次胜利。作为主要的语文学科,复习内容容量大,知识点多而散,且考查面广,能力与技巧的需要突出,更需在复习策略上深思熟虑。结合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拟定相应的备考计划:

钻研中考命题,预测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语文积累与应用”、“语文综合应用”、“阅读”和“作文”四大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拼音、字、词、成语、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时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诗歌赏析;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自己对试卷的四大板块作简要的说明: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

1、拼音及词语的考察。首先指导学生正确读准声母、认识每个声母后面又跟什么样的韵母,其次筛选出初中语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成语,让学生注音、拼读、理解意思,灵活掌握应用。

2、名著知识复习。教师查找名著内容,通过整理,直接给发学生,要求学生要知道人物、事件、精神等知识层面。

3、修改病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出现病句的几种类型,教师找相关的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课内外文言及诗句。要求学生背诵、认字、选句;名句要特别强调,还要告诉学生文言或者在诗中的重点,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要时时写,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不得分,要细心、认真。

二、语文综合应用部分。

教师要多给学生讲解当今社会发生的事,如地震、海啸等,然后给学生评判发生这事的好坏及影响程度。

三、阅读部分。

1、课内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指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特殊现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2、说明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找出段或全文的中心句,并对其作用作出阐析;识别说明顺序;判断文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阐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及判断说明某个词语能否删掉的理由;给文章拟出切合文意的小标题;培养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科学思维和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未来是说明文考查的亮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要方向。给事物下定义;用图表处理给出的文字;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谈文中某些情况对自己的启示;关注生态环境,拟写警示性标语或提出自己的对策。

3、抒情议论的散文或议论文。

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上述所讲只是作答的一些思路及技巧,下面我们再对今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做一些预测:

散文的命题方向: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文意;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自选角度评说文章的表达技巧。

议论文的命题方向:找中心论点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具体句中代词所指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论据并指出论据的作用;理解文段中某一句子的特定深刻的含义;找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教育意义的一句(段)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上分析你喜欢的原因;根据文意,自己设计命题自己作答。

四、作文部分。

命题和命意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中考英语总复习“五要” 篇7

一、复习计划要周密

对于总复习, 我们分为四个阶段:1.基础知识复习, 抓重点词语的用法及句型;2.专题复习, 着重语法、句法、各类题型训练;3.二模后查漏补缺, 重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4.回归课本, 熟悉课文, 复习资料, 看错题集。

每周复习什么, 具体每节课复习什么, 早读布置读什么, 培尖辅差的时间怎样安排, 我都有周密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胸有成竹, 复习起来有条不紊。

二、课堂效率要提高

复习阶段, 学生每天的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 他们的自习课也非常有限。所以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为了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我们尝试了几种不同的复习课型,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 最有效的一种课型是讲练结合。比如, 在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中, 每节课通常复习一到两个单元, 其授课步骤是:①听写20个左右的重点单词、词组;②讲解一些重点词的用法;③点出文中一些常考的句型、语法;④十分钟练习;⑤讲评。复习课, 我们要注重精讲多练, 讲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之内, 甚至更少。因为若教师满堂灌, 会导致学生出现“听起来都会了, 答起来都错了”的情况。

三、听说训练要早抓

中考英语听力占30分, 要拿下这30分, 需要长期训练和积累。听和说是紧密联系的, 我们认为听和说要一起抓, 要早抓, 要从初一开始抓起。一方面, 每节课都设计有听的练习。如:听对话或短文回答问题, 听对话跟读。另一方面, 抓好早读, 强调学生要熟读课文, 背诵重要对话、段落。此外, 初一第一节课就宣布期末要进行口语测试, 主要是督促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英语就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讲英语的良好习惯。进入初三后, 每周要有不少于30分钟的听力训练。进入总复习阶段, 每周要有不少于1小时的听力训练。只有保证学生听的时间, 才能提高、保持学生对英语反应的灵敏度。

四、编写资料要有针对性

1.基础复习阶段, 我们英语教师分工合作, 各编写了一些与所复习单元相配套的资料。每份为16开纸大的练习, 让学生普遍能在课堂上十分钟左右完成。

2.专题复习阶段, 根据需要, 我们补充了动词、介词等专题资料, 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语法内容, 有利于学生集中复习某一专题, 并进行比较。

3.一模后, 我们还剪辑了一些外地资料 (主要是选择、阅读理解、作文等题型) , 供学生做或看。

4.二模后,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 我们编了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供学生训练用。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易混词辨析、时态 (尤其是现在完成时) 、不规则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 (不规则) 、易记乱记错的单词等等。

五、培尖辅差要到位

1.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印发不同的辅导资料, 学生完成后, 定期用自修时间分批授课辅导。

2.对尖子生, 我们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点:①每周登记一次本周内的听写成绩, 统计平均分并排名;②每周登记一次本周内的配套复习练习成绩, 统计平均分并排名;③每周写一篇英语作文, 题目由老师定, 并面批面改;④每周自己进行听力训练不少于20分钟;⑤每周多看两篇课外阅读文章;⑥每天抽五分钟看课文。

3.每次测试后都有针对性地找部分学生面谈, 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建议。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谈心, 深入了解学生, 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 才能使学生因为喜欢英语老师, 从而喜欢上英语课, 下苦功学习英语。

中考英语总复习策略 篇8

一、补全对话

该题型得分率较低主要有于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口头交际语背得太少,有些学生连Hows it going? Whats the matter? What happened? Hows your new school?等基本交际语都写不对。2.学生在根据上下文推测空格处所要填的内容方面有困难。40%的学生补全对话的5个空格只填2~3个,剩下的2~3个空格通常都为空白。3.学生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较多。

针对第一个原因,教师一方面可要求学生每天背诵并默写1~2 个口头交际语。在背诵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要马虎大意,切不可将Whats the matter?写成Whats matter?也不可将What happened?写成Whats happened? 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尽量整节课用英语来讲授,增加英语口头语的输入。当对学生提问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回答问题。还有,教师可以把每周四设定为英语日,在这一天,全班学生必须用英语与同学对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世界。这项规定刚开始实施时可能会有较大难度,但只要教师以身作则,将它当成一项硬性要求来坚持,一两个月后,必能带给学生巨大的好处。

针对第二个原因,首先,指导学生通读对话,并就此推测双方的身份、谈话内容和双方的关系。其次,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标点符号初步确定并用铅笔书写答案。例如A:__________________? In a hotel? B: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 从空格后的in a hotel? 和回答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可得知,空格处应该询问地点,应该填写Where 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又因为后文的In a hotel?和动词过去式camped存在,所以正确答案是Where did you live/stay? 不少学生答案为Where did you go/camp? 或Where do you live/stay?都是因为忽视了上下文的语境。

针对第三个原因,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检查句子的语法是否正确,并最终确定答案。检查时要注意所写的句子时态是否使用恰当,是否符合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和语音习惯,切不可写出Where are they come from? What do you doing just now ?等错句。也不能将发表观点看法的Hows your new school?与提建议的What about your new school?混为一谈。

二、书面表达

第一,基础。从英语句子的五种基本结构开始强化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写出有头有尾的完整的句子。

第二,背诵。每周列出3-5条常用谚语或好词好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相互监督,一起背诵,并小组合作探讨每个句子用在哪种话题作文中最恰当。

第三,当堂写作。当堂写作前,允许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审题,弄清作文的人称、时态、体裁等,也可列出作文的提纲,再用2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第四,相互修改。修改作文能促进学生更快的进步和成长。当局者迷,有时学生自己难以发现自己在语法、人称、单词拼写、表达中文化这些错误,作文的结构段落不够分明,通过小组合作修改,让学生给他人诊病、请他人诊病,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一起飞速成长。

三、听力

第一,多积累听力常用词汇。听力题会涉及推测人物关系,推测对话地点,计算时间,统计数量等。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听力中常用的词汇烂熟于心。例如: 通过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menu?中的“menu”可推测对话地点在餐馆,对话双方关系为顾客和服务员。Order,book a room, clerk, flat, menu ,half an hour ,half price ,test paper, go hiking这些词若出现在笔试题中可能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困扰,可若出现在听力中,由于语速、连读、爆破等原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们丢分。

第二,突击日常听力训练。课堂上英语输入太少,课后基本无英语交流,这严重弱化了学生听力的能力。若在临近中考最后两个月每天早读和下午班务处理时间各听15分钟,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北京市语文中考总复习 篇9

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范围:九年级(下册)第5-6单元课型:复习课 主备人:钟典课时:一课时时间: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审核人:兰桂芬

【教师寄语】

自主复习,奋战中考,百日冲刺,做考场最轻松的你。

【学习目标】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二、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三、将文言文的重要句子或词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正确领会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初步分析。

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文章(或文段)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能够概括和归纳。

六、背诵并默写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课前复习导学】

一、了解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⑴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汉字通假的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⑵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⑶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⑷词类活用: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复习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五至六单元背后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和古诗文部分,将第18课《孟子》两章(P155-P158)的两篇课文复习背诵,将第19课《鱼我所欲也》(P160-P161)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1课《曹刿论战》(P170-P172)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4课《诗经》两首(P182-P184)的两篇课文复习背诵。

三、自主翻阅并复习老师在初三上新课时的一些笔记,书籍,习题与试卷,对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概述,复习部分除了导学复习一中提到的背默外,则重点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意、词类活用这几个方面着手。文学句式和字音也是我们在面对中考文言文是必须攻克的难题,否则也很难着手对文言文的理解,故这两方面也要了解与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的指导,请将不懂、不熟、不能明确的内容写在这里,上课的时候同同学,组长,老师研讨交流。

【课堂复习研讨】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做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墨子九距之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动字,并加以解释。

(1)一鼓作气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惩山北之塞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将鼓之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1)请献十金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3)牺牲布帛,弗敢加也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加拂土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四、请解释一词多意词的意思。

故逐之()二者不可兼得()三里之城()故得城

公问其故()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城非不高也()

五、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长勺()守圉()畎亩()法家拂士()公输盘诎()敝舆()犀兕()始龀()下视其辙()期年之后()

六、请判断给出的文言句子的句式,并加以翻译。

(1)宋何罪之有? 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感其诚。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之客曰。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舜发于畎亩之中。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训练巩固】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2)公将驰之()(3)既克()(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限四个字)

4.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战斗的经过(可用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悉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拓展延伸】

(2005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

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三国志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1.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邕才学显著。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________________②一:________________③识: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6.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课后成果反思】

上一篇:泪与真情作文400字下一篇: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