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07-11

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共8篇)

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1

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5日 李万才)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大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收获了经济总量迈上“三个六”新台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喜人成果,也经受了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4563亿元(按老口径统计为65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9亿元,增长17%;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0元,分别增长14%、15%;城镇登记失业率2.89%。

(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多措并举力促投资稳定增长,全年规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328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8个,投资拉动作用强劲。汽车、家电、文化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大商集团成为全国百货业首个销售额突破千亿的企业,成功举办国际服装节和国际啤酒节,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2%,消费拉动效应凸显。努力克服减量因素增多的影响,实现外贸出口303.5亿美元、增长16%,出口拉动增长的形势好于预期。

坚持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取向,加快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华晨专用车基地、格劳博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重核岛主设备、LNG、一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旅顺北车基地一期工程、东北特钢大连基地、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瓦房店轴承园区进入全国产业集群50强。省重点推进的2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增长32%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德豪光电、航天软件研发基地、云计算智慧展示中心、5兆瓦级风电机组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进展。服务业聚集区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成为城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生态科技创新城启城,我市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创新型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增长48%和34%,甲醇制烯烃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物联网应用示范等2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内领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9.7%。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二)全域城市化成效显现

全面落实全域城市化规划,按照四大组团总体框架,不断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和功能区格局。主城区服务经济迈向高端化、集约化,钻石海湾、旅顺绿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加快。普湾新区起步区、金州新区“十大功能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加速建设,为“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创造了良好开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瓦房店沿海经济区、花园口新材料基地、庄河临港经济区快速发展。

大力强化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192项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胜利路东段、西部通道北段立交桥、皮炮高速公路通车。大连湾疏港高速、庄盖高速主体工程、振连路开发区段完工。城市地铁、大连北站、旅顺南路快轨、国际会议中心、红沿河核电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南部跨海通道、渤海大道、三道沟净水厂改造等一批项目启动。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和黄渤海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全市一体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

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县域经济实力晋位争先。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引进外资占全市的82%,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都市型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标准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小区1401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新农村“三新”工程扎实推进,在256个村实施“六化”工程,31个村实施了整村扶贫项目开发。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位大幅前移,其中瓦房店市跃居第13位。县域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强劲。

(三)“三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大窑湾、太平湾、栗子房等12大港区建设,“三核两翼”现代港口集群格局已经形成。长兴岛港获准对外开放。机场三期投入使用,新机场选址及填海工程启动,大连航空公司成立,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

以内陆干港、铁海联运体系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建设提速,香炉礁物流运输中心主体竣工,空港国际物流园开工建设,金融、信息、物流相融合的大连e港开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0万标箱,为实现三年超千万迈出坚实一步。

新开业内外资金融机构15家,新增信贷余额和多渠道融资2250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居东北之首。全球首个焦炭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星海湾金融城形成500亿元资金汇集能力。我市金融中心竞争力升至全国第8位。

(四)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市政府为民办15件实事圆满完成,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城镇就业18.9万人,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高新区成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征地和拆迁补偿、农转居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再度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老龄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投入2.6亿元建成城乡社会养老中心85所,我市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惠及38.2万人。实施新农保制度,实现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医保一卡通。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5万套,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整治弃管楼院29.6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惠及面不断扩大。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大工程,完成3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对613所普惠性公办幼儿园运行给予补贴,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区域间教育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我市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加快新卫生中心等一批重点卫生设施建设。我市及瓦房店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

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奠基,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完成整合重组,歌舞团、话剧团、杂技团改制基本完成。艺术创作与演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完工,我市在全国第七届城运会上摘得奖牌36枚,阿尔滨足球队冲超成功,实德女足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成第8届城市社区居委会直选换届,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能力得到加强。整合人口、就业、社保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大力培育新社会组织,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衔接互动。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建立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法律援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群众来信来访呈逐步减少态势。我市成为“五五”普法先进城市。

抓好公安“三项建设”,“清网行动”荣立集体一等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长兴岛和23个乡镇、街道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创新区域联动、军地联动等应急机制,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针对我市处于大项目建设高峰期的实际,大力开展“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年” 和市容环境治理活动。加快主城区路网建设,通过建管结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加大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活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行政执法市区街垂直管理,实施环卫事业社会化改革,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程。

全社会投入100亿元,造林119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1%,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901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更新公交客车512辆。实施十大节能降耗工程,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市被国家列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第一名。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省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完成大显集团、棒棰岛食品集团改制和机场集团改建。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大橡塑股份定向增发,实现重工?起重集团整体上市,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证券化率达44%。市农村商业银行批筹,首家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财务公司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启动对外开放“大项目年”活动,实施“双百强招商工程”,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产业100强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5家、超千万美元项目24个,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国首家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海关保税中心成立。抢抓国内产业转移和南资北上的契机,加大对内招商力度,引进内资1550亿元。第5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大连正在成为沿海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的高地和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升。面对银根紧缩和外部市场需求减弱等困难,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和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组织147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83.3亿元,设立54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投放贷款84.5亿元。通过企业对接、经贸洽谈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预计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00亿元、增长23%。民营企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在“大讨论”活动中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将广大干部群众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实现统一联动,网上审批系统对接运行。行政权力运行、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突破。公共企事业单位45大类办事公开实现“一网式”发布。切实纠正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职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3件、政协提案628件,满意率99.9%。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令人难忘。在各种挑战面前,我们充分依靠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懈怠,满怀信心,奋力拼搏,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抢抓机遇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始终坚持惠民利民不停步,倾心尽力,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新发展;始终坚持直面困难不气馁,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形成凝心聚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凝聚着全市670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需要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增大;城市环境、社会管理亟须改善;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服务和发展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二、2012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本届政府届满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很突出,我市发展受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约束加剧。同时,国际环境“危”中有“机”,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大连仍处在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市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迸发,综合竞争优势正在提升,经济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当前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被发展中的问题所困扰,不为前进中的曲折所动摇,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按照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依靠创新优化存量的要求,充分利用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和提升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等临港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强化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坚持全域城市化不动摇,高水平推进各城市组团发展,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政策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各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形成港口、经济区与城市联动发展新格局;坚持持续改善民生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好事,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深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扩大民间投资的范围和领域。全市安排千万元以上项目1841个,投资总额1.62万亿元,计划投资3700亿元。落实推进重点项目责任制、月报制和“绿色通道”制度,加强调度、协调和监督,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大力发展即期消费、开发新兴消费、挖掘潜在消费。以大型骨干市场和现代商品市场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便民市场和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研究制定促进政策,积极引导健康、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环保等消费。加大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力度,实行“一企一策”支持大型出口企业发展,推进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外贸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石化产业布局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全力推进西中岛绿色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大石化(搬迁)、恒力石化、实德百万吨乙烯、延长大型石化等重大项目,推进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岛石化项目科学有序搬迁,促进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加快大连湾、旅顺、长兴岛三大造船及海洋工程、金州新区国家数控机床、瓦房店轴承研发制造和旅顺北车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工业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区世界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地、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和网络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LED照明等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全面开展“无线城市”建设。编制完善大连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旅顺绿色经济区、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和现代海洋牧场,壮大海洋经济。

依托城区综合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商贸、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会议展览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网络经济。钻石海湾、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西城国际商务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恒隆广场等重点项目,要在年内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推进市区“北方不夜港”工程,加快全域温泉旅游发展,办好城市节庆活动,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门户型旅游目的地城市。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启动大连市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方向转变。着力实施重大自主创新专项,构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载体。开展高价值核心专利创造与转化试点,掌握100项核心知识产权,推进10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纳米技术园区、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科技孵化网络建设,提升数控机床、新能源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集聚效应。

(二)加速全域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城市化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创新之举,是推动全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务实之策,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全力推进。

坚持重大基础设施向北部推进、重要资源要素向县域聚集、重点支持政策向农村覆盖,强化各重点区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加快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明确主导产业,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万达金石文化旅游度假区、东风日产整车基地、华晨专用车基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等分布在各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奇瑞汽车、曙光汽车、东北特钢等项目年内达产,尽快形成高端产业竞相聚集、各个区域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争取国家批准建设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工作,支持花园口经济区、旅顺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市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动一体化、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大连北站、国际会议中心、振连路、庄盖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城市地铁、大连湾跨海交通、渤海大道、长山大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金州至普湾城际铁路、南部跨海通道、新机场、大伙房输水入连、长海县跨海引水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各区域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快县域重点园区和中心城镇开发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创建庄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新社区、新村庄、新农庄建设,在150个村实施“六化”工程,实施43个低收入村整村扶贫开发。

(三)推进“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优化“三核两翼”港口布局规划,完善大窑湾核心港区功能,加快太平湾、栗子房等航运中心关键节点以及旅顺新港等港口群建设,促进区域港口整合,探索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之路。推进大窑湾北岸开发、长兴岛专业码头等工程,力争完成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新机场填海主体工程,加快长海机场扩建。探索建设以保税港区和大连e港为依托的高端港航服务业体系。

完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面向东北腹地及环渤海地区、辐射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打好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关键之年攻坚战,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5%。加快内陆干港布局建设,发展保税物流,搞好铁海联运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大连空港国际物流园、香炉礁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货物集散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变。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

深入实施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发挥期货市场龙头作用,支持大商所实施品种、人才和国际化战略,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中心。推进人民路、星海湾等金融功能区建设和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业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扩大信贷投放和多渠道融资,新增贷款和融资不低于2300亿元。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人民福祉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8万人。认真落实生源储备和“三支一扶”计划,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失地失海农民、大龄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从业素质。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中心建设。

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地失海、农转居人员的养老保障政策,有序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深入推进“金保工程”。

着手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解决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和低保分类救助力度,完善慈善基金长效救援机制,强化老龄和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殡仪馆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努力保持物价稳定,抓好“菜篮子”工程,适时启动物价补贴。

安排保障性住房2.8万套,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公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完成12万平方米弃管楼院的整治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三市全部达到省“双高”普九标准,继续实施城乡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强化校车安全,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车运营试点工作并提供补贴。新建、回收20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办普惠性幼儿园50所,改善农村幼儿园设施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装备制造业等3大领域职教集团。推进在连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

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有效解决就近看病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完善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市儿童医院、卫生中心等医疗设施建设。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在涉农地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层服务,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升法治城市建设水平。从企业信用入手,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要求,理顺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移。推动 “两新”组织发展,注重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形成层级服务管理和分类监管网络。

健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出租房屋信息申报登记制度,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问题。建立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创新工作载体,提高社会稳定工作能力。实施“和谐社区”工程,把社区建成依法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施“平安大连”工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亲民维稳”工程,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实施“舆情疏导”工程,使互联网等公共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通达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

完善应急管控体系和联动机制,形成城乡救援一体化模式,做好重点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在旅顺规划建设大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防范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交通运输、渔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制定出台建设文化强市实施意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新建大连群众艺术馆,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设施功能。实施太阳沟、胜利桥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立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大连读书月”活动和送戏下乡、农村电影“2151”工程,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扶持京剧院建设国家一流院团,支持杂技团建设大马戏团,推动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建设产业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人才集聚、营造产业环境五项工程,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搞好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支持一大批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工作,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营造“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强化在用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筹备工作,加快市体育中心、普湾新区体育中心、瓦房店帆船帆板基地和金州激流回旋等比赛场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支持大连足球再创佳绩。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坚持新市区改革方向,加快理顺体制、机制,推进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深化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事权下放和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试点区体制优势和引领作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社会民生事业、全域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加大国企上市和海内外并购力度,提高国企直接融资能力,形成以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国企投融资体系,推进热电集团整体上市。支持国有公益性企业改革发展。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健全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

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县、乡两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大力引进重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境外上市、发债、国际基金投资,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在连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鼓励外商增资扩股。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端人才,办好“海创周”和“海创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境外投资、承包境外工程项目。

加强对内招商引资,继续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区市县、重点园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引进内资增长20%以上。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基金、上市融资、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坚持一视同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用地、立项、监管、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形成“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八)加快绿色大连建设,再造宜居城市新优势

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森林乡村、湿地公园、生态河、海防林等青山生态系统十大工程。全社会再投入100亿元,造林90万亩,植树2亿株,提高造林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加快公园及游园绿地改造,提升主干路及重点区域绿化品质。

继续实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推进“七横七纵”快速路网建设,实施川岭路、中华路改建工程。继续抓好城建“五个一、三个一”工程,精细化维修城区道路,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

提高城市常态化管理水平,推进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方针,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文明施工,控制工程扬尘和沙石撒漏,保持在建工程现场及周边地区环境清洁有序,抓好街巷路和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改造,解决私搭乱建、侵占绿地、占道经营问题,加强城市养犬、广告管理。完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试点。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完善工业企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监察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新型能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左右。加快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化工园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启动市区PM2.5和臭氧监测。科学保护海洋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网络和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住宿和循环物流业,加快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整合和集中布局。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以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勇于承担,满怀发展激情,坚定必胜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化解各种困难和风险,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决策程序,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善软环境,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纠正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安企、保商”环境。抓好“五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大专项资金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治理腐败易发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推进网上审批。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机关质量标准管理,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精力放在抓事业上,把本事用在抓发展上,把能力和水平体现在抓成效上,坚持埋头苦干,务求干则必成,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大连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本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来源中国经济网)

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2

关键词:丙型肝炎,疫情,分析

丙型肝炎 ( 丙肝)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 ( HCV) 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血源性传染病。据WHO估计, 全球约有1. 7 亿人感染HCV, 每年新增丙肝感染者300 ~ 400 万[1,2]。丙肝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 丙肝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如何预防和控制丙肝, 减少其对人身造成的危害, 已迫在眉睫。我们现将大连市2012 年丙肝监测分析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丙肝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统计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有关数据录入Excel 2007软件生成报表进行一般统计并作图, 比较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流行概况

2012年大连市共报告丙肝患者729例, 发病率为10.90/10万, 较去年同期 (发病数为527例, 发病率为7.88/10万) 上升了38.33%, 在全市法定传染病发病顺位中位居第10位。全年无暴发疫情报告。

2.2时间分布

2012年大连市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 全年均有丙肝病例报告, 7—9月发病数较多, 病例呈散发状态, 未见明显的聚集性疫情。

2.3地区分布

2012年大连市丙肝在各区市县均有发病, 从发病率来看, 最高为庄河市26. 94 /10 万, 全市除甘井子区、西岗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外, 其他区市县丙肝发病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见表1。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325. 149, P < 0. 01) , 全市2012 年丙肝发病数按城区与县镇统计, 大连市内4 区 ( 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 累计报告141 例 ( 19. 34% ) , 大连市周边县区 ( 包括金州新区、旅顺口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累计报告587 例 ( 80. 52% ) , 不详县区1 例, 年均发病率大连市内4 区为5. 95 /10 万, 大连市周边县区为13. 59 /10 万 ( χ2= 80. 025, P < 0. 01) 。

2. 4 人群分布

2.4.1性别及年龄分布

2012年大连市丙肝男性发病449例, 占61.59%;女性发病280例, 占38.41%, 男女性别比为1.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3.16/10万, 女性年均发病率为8.37/10万, 男女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929, P<0.01) 。

按照最近联合国WHO提出新的年龄分段[3] ( 即44以下为青年人, 45 ~ 59 岁为中年人, 60 ~ 74 岁为年轻老年人, 75 ~ 89 岁为老年人, 90 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将病例分为5 段进行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 丙肝发病主要集中在60 岁以上的老年组人群, 累计报告357 例, 占发病总数的48. 97% 。发病率最高的为75岁以上年龄组, 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49. 060, P < 0. 01) , 见表2。

2.4.2职业分布

2012年大连市丙肝高发职业以家务及待业 (240例) 、农民 (222例) 和离退人员 (119例) 为主, 构成比分别为32.92%、30.45%和16.32%。

3 讨论

3.1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

大连市2012年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0.90/10万, 较2011年 (7.88/10万) 上升了38.33%, 报告丙型肝炎发病率由2004年的3.19/10万上升到2012年的10.90/10万, 9年之中上升了2.42倍, 其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已成为严重影响市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大连市丙肝发病趋势与其他城市如河南[4]、北京[5]等地区流行趋势相同, 目前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 亦无特效防治方法, 如不采取有力措施, 大连市丙肝将继续处于发病上升趋势。

3.2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大连市丙肝发病率各县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程度高的市内4区明显低于经济欠发达、城镇化程度低的县市 (P<0.01) , 这与文献[6]报道的不尽相同, 对于丙肝发病率的地域差异, 目前没有明确的解释, 但有资料显示流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丙肝发病率高[7], 而大连市外来流动人口多集中在金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此外大连周边县市区城镇化程度较低, 当地居民卫生意识薄弱, 一些不合格的个体医院诊所从事纹身、流产、暴露性伤口缝合术等造成医院性感染机会增多, 性乱、未用避孕套并性伴数多于1位、与性伴有肝炎病史者公用生活用品等行为也增加了HCV的传播, 社会经济贫困也是造成丙肝报告数相对较多的原因之一[8]。

从丙肝发病的性别特征来看, 大连市报告丙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 P < 0. 01 ) , 这与很多报道一致[9,10]。这与男性社会压力的增加、工作负担重、社会活动较多、接触危险因素多等因素有关。从发病年龄看, 大连市丙肝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且主要以中老年为主。美国一项研究也显示, 30 岁以下人群丙肝发病率低, 且发病率峰值在向老年龄组转移[11]。提示,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 对于老年人群而言, 提高丙肝的临床检测和治疗水平, 降低HCV相关肝病的病死率将是临床和公共卫生的重点。

从职业分布看, 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和离退人员为主, 有研究显示, 低收入、文化水平低人群HCV感染率较高, 家务待业者及农民生活水平低, 教育的缺乏和医疗物资的短缺可能是该人群丙肝发病较高的原因。而离退休人员经济相对较宽裕, 医保条件较好, 就医次数多, 使用血液制品和接受输血的机会较多, 使得感染机会增多, 因而及时发现和报告丙肝的情况多于其他人群。

3.3丙型肝炎防控措施及建议

由于目前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不高, 尚无特效防治方法, 而且丙肝感染普遍, 慢性化程度高, 所以丙肝流行是必然的。针对大连市丙肝疫情和流行态势, 建议丙型肝炎的防控重点应在于加强监测, 全面掌握HCV感染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 加强丙肝防护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再者, 丙肝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和体液传播, 加强采供血管理, 减少输血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Sy T, Jamal MM.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J].Int J Med Sci, 2006, 3:41-46.

[2]WHO.Viral hepatitis[R].Sixty-third World Health Assembly Provisional Agenda Item 11.12.Geneva:WHO, 2010.

[3]健康博览杂志编辑部.世卫组织:44岁以下为青年[J].健康博览, 2013 (6) :13.

[4]董蒲梅.1997—2009年河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0, 25 (12) :986-988.

[5]张文增, 冀国强, 史继新.等.1998—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 14 (11) :1149-1151.

[6]Alter MJ.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2436-2441.

[7]金瑞芳, 刘亚, 刘杯印.2004-2010年商丘市丙肝流行病学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2 (4) :303-304.

[8]尹建平, 张红, 马威.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 18 (5) :455-457.

[9]王瑞.2006年1—8月份丹东市丙型肝炎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 2007, 22 (12) :824-825.

[10]由继鑫.2001—2010年辽阳市丙型肝炎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7 (3) :258-259.

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3

2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3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4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预计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地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5城镇居民医保:全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我国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对象为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筹资方式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重点解决参保居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2011年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参保人数达到2.2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开展门诊统筹地区比例分别达到70%和85%。

6新农合:全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新农合试点,2008年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2011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参合率超过96%。2011年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超过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

7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指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要求,对服务业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的一项重要改革。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复征税,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条件成熟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行业试点。

8尿毒症等8类大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尿毒症)、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

9肺癌等12类大病: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

201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4

关键词:大连北站 内陆干港 海洋牧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税物流 林权流转 绿色大连 聘用合同管理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大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收获了经济总量迈上“三个六”新台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喜人成果,也经受了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4563亿元(按老口径统计为65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9亿元,增长17%;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0元,分别增长14%、15%;城镇登记失业率2.89%。

(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多措并举力促投资稳定增长,全年规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328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8个,投资拉动作用强劲。汽车、家电、文化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大商集团成为全国百货业首个销售额突破千亿的企业,成功举办国际服装节和国际啤酒节,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2%,消费拉动效应凸显。努力克服减量因素增多的影响,实现外贸出口303.5亿美元、增长16%,出口拉动增长的形势好于预期。

坚持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取向,加快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华晨专用车基地、格劳博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重核岛主设备、LNG、一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旅顺北车基地一期工程、东北特钢大连基地、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瓦房店轴承园区进入全国产业集群50强。省重点推进的2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增长32%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德豪光电、航天软件研发基地、云计算智慧展示中心、5兆瓦级风电机组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进展。服务业聚集区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成为城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生态科技创新城启城,我市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创新型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增长48%和34%,甲醇制烯烃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物联网应用示范等2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内领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9.7%。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二)全域城市化成效显现

全面落实全域城市化规划,按照四大组团总体框架,不断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和功能区格局。主城区服务经济迈向高端化、集约化,钻石海湾、旅顺绿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加快。普湾新区起步区、金州新区“十大功能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加速建设,为“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创造了良好开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瓦房店沿海经济区、花园口新材料基地、庄河临港经济区快速发展。

大力强化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192项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胜利路东段、西部通道北段立交桥、皮炮高速公路通车。大连湾疏港高速、庄盖高速主体工程、振连路开发区段完工。城市地铁、大连北站、旅顺南路快轨、国际会议中心、红沿河核电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南部跨海通道、渤海大道、三道沟净水厂改造等一批项目启动。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和黄渤海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全市一体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

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县域经济实力晋位争先。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引进外资占全市的82%,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都市型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标准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小区1401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新农村“三新”工程扎实推进,在256个村实施“六化”工程,31个村实施了整村扶贫项目开发。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位大幅前移,其中瓦房店市跃居第13位。县域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强劲。

(三)“三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大窑湾、太平湾、栗子房等12大港区建设,“三核两翼”现代港口集群格局已经形成。长兴岛港获准对外开放。机场三期投入使用,新机场选址及填海工程启动,大连航空公司成立,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

以内陆干港、铁海联运体系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建设提速,香炉礁物流运输中心主体竣工,空港国际物流园开工建设,金融、信息、物流相融合的大连e港开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0万标箱,为实现三年超千万迈出坚实一步。

新开业内外资金融机构15家,新增信贷余额和多渠道融资2250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居东北之首。全球首个焦炭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星海湾金融城形成500亿元资金汇集能力。我市金融中心竞争力升至全国第8位。

(四)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市政府为民办15件实事圆满完成,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城镇就业18.9万人,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高新区成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征地和拆迁补偿、农转居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再度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老龄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投入2.6亿元建成城乡社会养老中心85所,我市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惠及38.2万人。实施新农保制度,实现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医保一卡通。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5万套,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整治弃管楼院29.6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惠及面不断扩大。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大工程,完成3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对613所普惠性公办幼儿园运行给予补贴,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区域间教育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我市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加快新卫生中心等一批重点卫生设施建设。我市及瓦房店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

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奠基,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完成整合重组,歌舞团、话剧团、杂技团改制基本完成。艺术创作与演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完工,我市在全国第七届城运会上摘得奖牌36枚,阿尔滨足球队冲超成功,实德女足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成第8届城市社区居委会直选换届,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能力得到加强。整合人口、就业、社保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大力培育新社会组织,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衔接互动。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建立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法律援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群众来信来访呈逐步减少态势。我市成为“五五”普法先进城市。

抓好公安“三项建设”,“清网行动”荣立集体一等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长兴岛和23个乡镇、街道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创新区域联动、军地联动等应急机制,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针对我市处于大项目建设高峰期的实际,大力开展“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年” 和市容环境治理活动。加快主城区路网建设,通过建管结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加大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活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行政执法市区街垂直管理,实施环卫事业社会化改革,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程。

全社会投入100亿元,造林119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1%,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901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更新公交客车512辆。实施十大节能降耗工程,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市被国家列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第一名。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省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完成大显集团、棒棰岛食品集团改制和机场集团改建。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大橡塑股份定向增发,实现重工·起重集团整体上市,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证券化率达44%。市农村商业银行批筹,首家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财务公司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启动对外开放“大项目年”活动,实施“双百强招商工程”,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产业100强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5家、超千万美元项目24个,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国首家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海关保税中心成立。抢抓国内产业转移和南资北上的契机,加大对内招商力度,引进内资1550亿元。第5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大连正在成为沿海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的高地和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升。面对银根紧缩和外部市场需求减弱等困难,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和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组织147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83.3亿元,设立54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投放贷款84.5亿元。通过企业对接、经贸洽谈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预计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00亿元、增长23%。民营企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在“大讨论”活动中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将广大干部群众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实现统一联动,网上审批系统对接运行。行政权力运行、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突破。公共企事业单位45大类办事公开实现“一网式”发布。切实纠正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职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3件、政协提案628件,满意率99.9%。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令人难忘。在各种挑战面前,我们充分依靠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懈怠,满怀信心,奋力拼搏,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抢抓机遇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始终坚持惠民利民不停步,倾心尽力,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新发展;始终坚持直面困难不气馁,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形成凝心聚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凝聚着全市670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需要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增大;城市环境、社会管理亟须改善;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服务和发展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二、2012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本届政府届满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很突出,我市发展受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约束加剧。同时,国际环境“危”中有“机”,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大连仍处在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市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迸发,综合竞争优势正在提升,经济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当前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被发展中的问题所困扰,不为前进中的曲折所动摇,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按照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依靠创新优化存量的要求,充分利用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和提升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等临港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强化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坚持全域城市化不动摇,高水平推进各城市组团发展,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政策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各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形成港口、经济区与城市联动发展新格局;坚持持续改善民生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好事,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深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扩大民间投资的范围和领域。全市安排千万元以上项目1841个,投资总额1.62万亿元,计划投资3700亿元。落实推进重点项目责任制、月报制和“绿色通道”制度,加强调度、协调和监督,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大力发展即期消费、开发新兴消费、挖掘潜在消费。以大型骨干市场和现代商品市场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便民市场和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研究制定促进政策,积极引导健康、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环保等消费。加大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力度,实行“一企一策”支持大型出口企业发展,推进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外贸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石化产业布局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全力推进西中岛绿色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大石化(搬迁)、恒力石化、实德百万吨乙烯、延长大型石化等重大项目,推进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岛石化项目科学有序搬迁,促进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加快大连湾、旅顺、长兴岛三大造船及海洋工程、金州新区国家数控机床、瓦房店轴承研发制造和旅顺北车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工业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区世界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地、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和网络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LED照明等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全面开展“无线城市”建设。编制完善大连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旅顺绿色经济区、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和现代海洋牧场,壮大海洋经济。

依托城区综合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商贸、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会议展览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网络经济。钻石海湾、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西城国际商务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恒隆广场等重点项目,要在年内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推进市区“北方不夜港”工程,加快全域温泉旅游发展,办好城市节庆活动,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门户型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启动大连市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方向转变。着力实施重大自主创新专项,构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载体。开展高价值核心专利创造与转化试点,掌握100项核心知识产权,推进10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纳米技术园区、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科技孵化网络建设,提升数控机床、新能源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集聚效应。

(二)加速全域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城市化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创新之举,是推动全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务实之策,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全力推进。

坚持重大基础设施向北部推进、重要资源要素向县域聚集、重点支持政策向农村覆盖,强化各重点区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加快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明确主导产业,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万达金石文化旅游度假区、东风日产整车基地、华晨专用车基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等分布在各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奇瑞汽车、曙光汽车、东北特钢等项目年内达产,尽快形成高端产业竞相聚集、各个区域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争取国家批准建设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工作,支持花园口经济区、旅顺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市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动一体化、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大连北站、国际会议中心、振连路、庄盖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城市地铁、大连湾跨海交通、渤海大道、长山大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金州至普湾城际铁路、南部跨海通道、新机场、大伙房输水入连、长海县跨海引水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各区域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快县域重点园区和中心城镇开发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创建庄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新社区、新村庄、新农庄建设,在150个村实施“六化”工程,实施43个低收入村整村扶贫开发。

(三)推进“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优化“三核两翼”港口布局规划,完善大窑湾核心港区功能,加快太平湾、栗子房等航运中心关键节点以及旅顺新港等港口群建设,促进区域港口整合,探索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之路。推进大窑湾北岸开发、长兴岛专业码头等工程,力争完成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新机场填海主体工程,加快长海机场扩建。探索建设以保税港区和大连e港为依托的高端港航服务业体系。

完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面向东北腹地及环渤海地区、辐射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打好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关键之年攻坚战,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5%。加快内陆干港布局建设,发展保税物流,搞好铁海联运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大连空港国际物流园、香炉礁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货物集散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变。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

深入实施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发挥期货市场龙头作用,支持大商所实施品种、人才和国际化战略,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中心。推进人民路、星海湾等金融功能区建设和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业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扩大信贷投放和多渠道融资,新增贷款和融资不低于2300亿元。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人民福祉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8万人。认真落实生源储备和“三支一扶”计划,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失地失海农民、大龄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从业素质。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中心建设。

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地失海、农转居人员的养老保障政策,有序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深入推进“金保工程”。

着手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解决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和低保分类救助力度,完善慈善基金长效救援机制,强化老龄和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殡仪馆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努力保持物价稳定,抓好“菜篮子”工程,适时启动物价补贴。

安排保障性住房2.8万套,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公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完成12万平方米弃管楼院的整治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三市全部达到省“双高”普九标准,继续实施城乡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强化校车安全,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车运营试点工作并提供补贴。新建、回收20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办普惠性幼儿园50所,改善农村幼儿园设施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装备制造业等3大领域职教集团。推进在连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

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有效解决就近看病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完善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市儿童医院、卫生中心等医疗设施建设。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在涉农地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层服务,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升法治城市建设水平。从企业信用入手,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要求,理顺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移。推动 “两新”组织发展,注重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形成层级服务管理和分类监管网络。

健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出租房屋信息申报登记制度,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问题。建立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创新工作载体,提高社会稳定工作能力。实施“和谐社区”工程,把社区建成依法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施“平安大连”工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亲民维稳”工程,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实施“舆情疏导”工程,使互联网等公共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通达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

完善应急管控体系和联动机制,形成城乡救援一体化模式,做好重点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在旅顺规划建设大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防范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交通运输、渔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制定出台建设文化强市实施意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新建大连群众艺术馆,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设施功能。实施太阳沟、胜利桥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立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大连读书月”活动和送戏下乡、农村电影“2151”工程,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扶持京剧院建设国家一流院团,支持杂技团建设大马戏团,推动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建设产业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人才集聚、营造产业环境五项工程,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搞好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支持一大批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工作,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营造“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强化在用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筹备工作,加快市体育中心、普湾新区体育中心、瓦房店帆船帆板基地和金州激流回旋等比赛场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支持大连足球再创佳绩。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坚持新市区改革方向,加快理顺体制、机制,推进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深化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事权下放和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试点区体制优势和引领作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社会民生事业、全域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加大国企上市和海内外并购力度,提高国企直接融资能力,形成以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国企投融资体系,推进热电集团整体上市。支持国有公益性企业改革发展。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健全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

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县、乡两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大力引进重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境外上市、发债、国际基金投资,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在连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鼓励外商增资扩股。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端人才,办好“海创周”和“海创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境外投资、承包境外工程项目。

加强对内招商引资,继续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区市县、重点园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引进内资增长20%以上。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基金、上市融资、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坚持一视同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用地、立项、监管、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形成“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八)加快绿色大连建设,再造宜居城市新优势

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森林乡村、湿地公园、生态河、海防林等青山生态系统十大工程。全社会再投入100亿元,造林90万亩,植树2亿株,提高造林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加快公园及游园绿地改造,提升主干路及重点区域绿化品质。

继续实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推进“七横七纵”快速路网建设,实施川岭路、中华路改建工程。继续抓好城建“五个一、三个一”工程,精细化维修城区道路,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

提高城市常态化管理水平,推进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方针,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文明施工,控制工程扬尘和沙石撒漏,保持在建工程现场及周边地区环境清洁有序,抓好街巷路和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改造,解决私搭乱建、侵占绿地、占道经营问题,加强城市养犬、广告管理。完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试点。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完善工业企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监察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新型能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左右。加快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化工园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启动市区PM2.5和臭氧监测。科学保护海洋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网络和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住宿和循环物流业,加快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整合和集中布局。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以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勇于承担,满怀发展激情,坚定必胜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化解各种困难和风险,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决策程序,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善软环境,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纠正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安企、保商”环境。抓好“五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大专项资金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治理腐败易发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推进网上审批。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机关质量标准管理,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精力放在抓事业上,把本事用在抓发展上,把能力和水平体现在抓成效上,坚持埋头苦干,务求干则必成,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5

——2012年1月12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市长 郭金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对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克服困难,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6.3亿元,增长2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努力挖掘内需增长潜力。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建立促进消费责任制,推动消费增长向多点支撑转变。在机动车销售量下降44.3%、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3.9%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8%。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放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保证了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其中,政策性住房投资增长94.9%,民间投资增长14.2%,高技术行业投资增长73%。

坚持房地产调控,制定实施15条具体措施,率先作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稳中有降”的承诺,促进房地产结构调整和平稳健康发展。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同比下降11.3%,居民首购比重接近90%,投机投资性购房得到有效遏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注入100亿元财政资金成立了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优先保障用地需求,新建收购各类保障房23万套、竣工10万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将城市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地来京工作一定年限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全年配租公租房1万套。

坚持扶生产、保供应,多次出台具体调控措施,安排价格调节资金5亿元,切实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全力抓好“菜篮子”工程,划定基本菜田57.9万亩,新增基本菜田5.5万亩,新建外埠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加强与供应地合作,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减免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场费和摊位费,降低零售环节经营成本,农副产品供应保持稳定。开展专项整治和重点稽查,规范房屋租赁价格。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市场和价格秩序,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全年同比上涨5.6%。

(二)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1+6”系列政策,创新平台开始运行,481家单位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261个项目开展了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建立部市会商机制,实现重大事项联合审批。制定实施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指导意见,统筹政府资金100亿元支持了300余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启动建设了航天科技创新园等37个项目。加快未来科技城建设,15家中央企业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军转民技术、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加强人才特区建设,实施10项具体扶持政策,开辟吸引高端人才绿色通道,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962名。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1.9万亿元、增长20.9%,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00家左右,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推进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合作建立了超级云计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增科技条件平台13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5家。发布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先导工程,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19.7%和41.7%,科技创新呈现强劲势头。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文化企业重组、改造和上市,预计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9000亿元,增长20%以上。切实做好旅游促进工作,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第三产业比重为75.7%。制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确定首批16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与15家中央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0.6%。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率先实行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机制,关闭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45家,完成4.7万户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更新淘汰老旧机动车22.4万辆,新增纯电动车1100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全面下降。

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87.3%的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初步建立起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有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创建,籽种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收入分别增长24.3%和20.9%,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30万亩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制定实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郊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意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设立小城镇发展基金,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共同致富行动计划,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

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全面抓好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工程,制定促进集体产业发展、整建制农转居的意见,完善一道绿隔政策,50个重点村拆迁任务基本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聚焦通州战略,进一步完善新城建设领导体制,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重点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三年建设任务完成了70%。制定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永定河“四湖一线”生态景观带建成开放。生态涵养发展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培育,沟域经济项目全面启动,7574名山区农民实现搬迁。“六高四新”功能区、南北两大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聚集优质要素、承载产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加大城乡建设管理力度,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交通治堵取得一定成效。加快轨道交通建设,3条线路顺利开通,新增运营里程36公里,总里程达到372公里。加大城市次干道、支路建设力度,完成15项微循环、110项疏堵工程建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进一步缩短地铁发车间隔,平均运力提高10%。启用京通快速路公交通勤走廊,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示范运营,开通一批“袖珍公交”和社区通勤快车。

实行机动车限购,机动车保有量同比少增61.7万辆。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调整中心城区非住宅区停车收费价格,开展停车服务季活动。高峰时段路网平均运行速度提高12%左右,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2%,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下降。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升。加快鲁家山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2454个城乡社区开展分类达标试点,生活垃圾产生量连续两年下降,焚烧、生化处理比例均提高到15%,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8%。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再生水利用量7.1亿吨。建成5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10个郊野公园、10个城市休闲公园,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5万亩,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4%。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78.4%,一级天数达到74天、增长39.6%,实现了连续13年持续改善。制定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水务投资各项政策,成立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实施环境秩序“三个百日整治”,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考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启动95个老旧小区电网改造,完成260公里架空线入地,初步实现重点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做好水电气热供应,东南热电中心、怀密天然气干线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资源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应对局地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提高了道路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加大雨水系统改造和雨洪利用力度,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四)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特别是物价高位运行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市级财政投入293.2亿元,为群众办的30件重要实事全面落实。积极做好就业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基本完成首钢停产职工分流安置任务,把城市化地区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失业登记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推动制度整合衔接,把失业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展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职工社会保险试点,实现市级公费医疗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并轨、在职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年内两次提高标准,最低工资提高20.8%,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61.9%,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提高10%以上,向退休人员、征地超转人员和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累计投入财政和社保资金60多亿元、惠及310多万城乡居民。加快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统筹5.2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养老机构床位总量达到8.2万余张。

教育、卫生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市级财政相关投入316.4亿元,增长28.6%。编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和改革试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投入6亿元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新增入园名额3.3万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类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及医保付费制度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双休日门诊、优质护理等服务模式,预约挂号平台覆盖了全部66家三级医院。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应对医疗需求增长,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文化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教育工作,提炼了“北京精神”,成为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文化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体系。成立五大文化联盟,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扎实推进,都市报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开展网络实名制试点,开通了“北京微博发布厅”,制定实施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作,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街一品”特色渐次形成。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历史文化建筑修缮工程稳步推进。发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首都国际体育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编制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及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启动“六型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新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43个,累计达到409个,惠及620万居民。城市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试点成效显著。基本完成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建成17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推动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管理,全面实现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全市1249座商务楼宇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统筹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推广人口服务管理成功经验,制定了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业态调整的工作意见,积极探索人口规模有序调控新途径,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人口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为首都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成立了市旅游委、市医院管理局、市预防腐败局,调整市城管执法局隶属关系,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制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完成市区两级粮食企业、北控与京仪集团重组,实现骨干企业委派外部董事全覆盖,市属企业利润增长29.5%。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动保障房私募债、保险资金支持土地储备等融资模式创新,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直接融资比重超过70%,上市公司数量跃居全国第二位。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争取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永久落户北京,制定实施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意见。地区出口增长6.5%,“双自主”企业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外包增长59.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居全国首位。坚持市区联动、引资引智相结合,做好重大项目、总部企业投资促进工作,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9%,新增外国企业驻京代表机构320家。建立健全境外劳务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稳定增长。加强对台工作,巩固京港、京澳合作,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深入推进。

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投入25.2亿元,先后派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366名,认真抓好援藏项目建设,全方位开展援疆工作,完成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92%,对巴东、什邡的支援合作工作稳步实施,帮扶内蒙古取得新进展。首都经济圈发展研究工作全面启动,与周边省区市合作交流向纵深推进。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办理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42件,政协建议案、提案1385件。特别是通过办理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学前教育发展、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等4项重大议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完善了政策措施,推进了任务落实。扩大基层民主,出台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意见。制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做好政府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6项,制定、修改、废止了11项政府规章。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和调解工作,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三进”活动,首都“六五”普法顺利启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出台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统筹城乡优抚安置保障政策,为驻京部队办好各项实事,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驻京部队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教训,制定实施加强首都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全面排查治理地下空间、地下管网、地铁、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和7.4%。针对违法建设以及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开展打击非法添加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4%。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大力推动领导干部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信访总量、联名信、集体访实现三下降。加强应急协调联动,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加快打造首都创新型警务,完善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一体化运行机制,保持了首都安定祥和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加大主动调控力度,在首钢主流程全面停产、实施房地产调控和机动车限购政策影响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物价趋稳、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新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向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政府工作,深刻体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既是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一场严峻考验,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认准了方向,就要坚定信心,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推动首都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还需加大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解决好交通、人口等问题更加紧迫;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互联网安全隐患还较多。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解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二、2012年主要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2012年全市各项工作,对于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首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主导、高端引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各方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为做好2012年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外部环境对首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仍在增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与物价上涨交织,一些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影响经营困难增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新的考验。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奋力夺取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做好2012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以首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3%,水耗下降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2%、3%、2%和2%。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考虑了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保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引导各方面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主要是考虑现阶段收入增长的实际,以及物价高位运行的影响。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虽然与2011年的预期目标一致,但比2011年的实际涨幅要低,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体现稳定物价的决心。

2012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越是在国际经济环境趋紧的时候,越是要立足于发挥首都优势,巩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消费主导作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变化趋势,重点围绕改善民生促消费,大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左右。一是完善便民消费体系。推动连锁企业与社区合作,提高新建社区和郊区零售网点覆盖率,丰富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加快南城和新城商业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村消费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基本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完善城乡消费金融服务,扩大消费信贷。二是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发特色消费和品牌消费,促进“老字号”、优秀品牌振兴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信息、健身、培训、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拓展网上商城、品牌直销购物中心等新兴消费业态,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三是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十大重点功能区和一批郊区旅游度假项目建设,拓展和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大力开发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市场,加快推进会展业发展,深度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扩大消费的关键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改革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完善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政府投资适度增长,优先安排民生保障、城市交通、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等方面投资,突出保重点、保续建、保竣工。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强投融资统筹协调,积极开展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合作,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做好企业上市辅导,努力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有序安排土地开发供应,加快项目审批和开工建设。全面加强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监管,完善工程检查、验收等机制,提高全社会投资质量和效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调控。继续严格实施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完善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探索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满足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发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确保新建收购16万套、竣工7万套,同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公租房配租管理,做好租金测定和补贴发放工作,鼓励轮候家庭承租公租房。强化保障房后期管理服务,完善退出机制。全面完成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任务,积极推进五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强房屋建设质量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建成优质、放心工程。

继续做好稳定物价工作。以稳定食品价格、房屋租金价格为重点,深入落实物价调控各项措施,实行市与区县两级价格监控责任制,用好价格调节资金,完善市场调控预案,全面推进保供应、抓流通、重监管、稳预期等各项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着力保障农副产品供应,新建3万亩基本菜田和2.5万亩设施农业,升级改造80个规模养殖场,抓好外埠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新模式,努力降低流通成本。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加强房屋租金价格指导,进一步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严格市场监测和价格监管,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认真落实价格补贴政策,加强社会救助,决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二)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动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

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大中关村示范区“1+6”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力度,集聚整合创新要素,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出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意见,配合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色产业园区,完成未来科技城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和部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海淀北部科技新区加快发展,促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环境提升。深入实施人才特区行动计划,构建机制新、活力强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央地科研与产业资源对接,深化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完善财政资金统筹机制,重点支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科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民生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挥高校院所、产业技术联盟作用,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做好专利商用化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全面实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抓好一批科技创新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示范应用和市场开拓,尽快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支持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促进物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云产业园、国际信息港、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推动示范应用。深入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扎实推进燕房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延庆新能源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三一产业园等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抓好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中航工业北京产业园、高端制造业房山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现代制造业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深化与中央单位战略合作,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积极筛选新的后备项目,研究制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

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举全市之力办好首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品牌。制定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继续抓好石景山、中关村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准备、抓紧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推动新兴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充实完善政策,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促进要素市场规范创新发展,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推进国际陆港等物流聚集区建设,规划建设东南农产品物流园,实施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工程,促进快递、冷链物流等行业发展,增强城市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强化金融街、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的特色和功能,加快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和北京科技商务区,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降耗。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以内涵促降为重点,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问责,切实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继续退出“三高”企业,强化对耗能耗水和污染排放重点单位的管理,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努力实现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探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抓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节能服务业,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进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对PM2.5和臭氧等重点污染物的防治,抓紧建立完善监测网络,实时发布监测信息,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更高标准,实现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完成12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力争淘汰15万辆老旧机动车,做好核心区非文保区1万户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加强工地扬尘监管,确保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下降2%。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三)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践行“北京精神”,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扎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活动,全面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贡献奖,加大文化创作支持力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品牌文化活动。加强文化设施规划,抓好首都核心演艺区建设,实施10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巩固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设计创意、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协调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互动融合。加快国家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扶持优秀民营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骨干文化企业。完善财税、融资等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与资本深度对接。

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文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促进首都文化资源整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支持文化发展。完成3家文艺院团和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研究制定首都高端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新形式,提高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极推动旧城整体保护,系统规划实施“一轴一线”保护整治,推进中轴线、大运河申遗工作。创新旧城街区整体保护利用机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加大文物建筑腾退力度,推进文物保护由单体展示向综合保护转变。加强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抓好优秀近现代建筑和重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强对京剧、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四)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

坚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凝聚多方力量推动重点区域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新模式,加快区县开发区、农民就业基地建设,积极承接高端产业项目。严格落实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全“九农”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一期任务。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及农业生态谷等项目建设,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拓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加快发展高端高效农业。全面完成新农村“三起来”工程四年规划任务,做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和10万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对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加快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力办好世界草莓大会、国际食用菌大会。

扎实推进重点新城和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继续坚持聚焦通州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区开发,推动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推动顺义、亦庄—大兴、昌平和房山等其他新城建设。着力强化新城的产业功能,引导布局优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努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切实发挥小城镇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快旅游休闲特色镇、科技和设施农业示范镇、园区经济特色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有序聚集。完善投资机制与政策,加快郊区产业基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动城市服务管理向农村延伸。

加快重点地区发展步伐。统筹做好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改制转居、就业社保等各方面工作,加快推进50个重点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特别是要加强规划引导,培育发展适宜产业,抓好整体改造试点,推进工业大院“腾笼换鸟”,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加强市级统筹协调,加快北京新机场、园博园、南中轴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城南行动计划三年建设任务。继续推进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推动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建设向南延伸,积极支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替代产业发展,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创新沟域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区县联合开发,促进生态型产业项目落地,打造新型山区经济带。支持密云生态商务区、门头沟旅游文化度假区建设,组织搬迁山区农民5000人,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城市服务管理

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实施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相协调,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加大缓解交通拥堵力度。以轨道交通建设和道路微循环改造为重点,以公交线网调整和换乘条件改善为突破口,以科技支撑和精细化管理为依托,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力争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以下,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44%。加快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建设,力争分段开通4条线路。完成80项疏堵工程,打通道路微循环45公里,抓好京昆高速、京包高速、国道110二期等干道建设。推进地面公交分级建设管理,开通阜石路大容量公交,建成宋家庄、四惠等综合交通枢纽,改善公交、地铁接驳换乘条件,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加强停车管理和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停车资源,规范整顿出租车运营秩序。建成2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逐步完善步行、自行车道路系统,引导鼓励绿色出行。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认真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强生活垃圾全过程综合管理,加快处理设施建设,焚烧、生化处理比例分别提高到20%和30%,分类达标居住小区超过50%。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医疗垃圾管理水平。统筹林业发展和耕地保护,通过存量建设用地腾退、废弃砂石坑绿化、二道绿隔调整种植结构、争取政策支持等措施,力争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0万亩。继续抓好城市立体绿化、宜林荒山绿化、森林健康经营、中幼林抚育等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资源能源保障水平。坚持量水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开展区域、行业绩效考核。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做好服务业和生活领域节水。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抓好第十水厂、郭公庄水厂等工程建设,加强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推进三大水系及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雨洪利用等设施建设改造,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再生水利用量达到7.5亿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加快四大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强能源储备和运行调控,做好高峰时段能源保障,确保供应安全可靠。

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全面开展“精细管理、服务群众”活动,实施环境秩序分级分类管理,提升重点大街、重点区域、进京通道的环境景观,抓好街巷胡同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发动,集中力量推进,启动全市现有882栋简易楼改造,实施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房屋改造工程,统筹解决好抗震节能、设施配套、停车管理等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158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任务。实施地下管线消隐改造,加强安全防护和动态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升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水平,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任务,建立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北京”。

(六)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深入实施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坚持积极而为,注重从各方面利益结合点上完善政策、推进改革,切实办好惠民实事,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帮扶城乡8.8万名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精细化援助,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研究制定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服务政策,加大对产业转型地区稳定就业的政策支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合作机制,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公平和适度普惠,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做好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农转居劳动力参保工作,统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有关政策。继续实行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标准。加强特困人员重大疾病救助,出台慈善事业促进办法。深入落实“九养”政策,加大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和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优先安排教育投入,市级财政安排资金291.2亿元、增长20.7%。制定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学校建设等七项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培训,新建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入园名额2.4万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名师授课数字化资源建设,加强体育、艺术、科技和实践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严格管理、规范发展校车服务,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启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第二期项目。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落实首都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安排市级医疗卫生支出94.4亿元,增长25.6%。制定实施2012-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推进试点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完善区域医疗发展规划,支持开展区域医疗合作,推动卫生信息共享,出台鼓励社会办医政策。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强化社区慢病综合管理,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健全医药费用控制机制,继续减轻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负担。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展中医重点专科基层巡诊医疗,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群众体育活动,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为重点,完成500个“六型社区”示范单位和5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在1300多个社区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全面推广网格化、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新建小区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健全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民生行动。健全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广社区居民会议常务会、“市民劝导队”等成功经验,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管理,深化“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模式,制定促进产业业态调整的专项行动计划,总结推广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等经验,做好实行居住证制度的相关工作,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系统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强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审批权限归并、下放和流程再造,扩大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完善政府资金统筹机制,继续扩大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推进绩效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推进重点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先行先试。加大国有企业“调整、改革、合作、创新”力度,加快国有经济的进退调整,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加强央地、市区企业合作,增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多位一体的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行政执法机关相关信息的统一归集、发布和运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认真制定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阶梯水价等改革。

加快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深入落实各项外贸政策,抓好口岸体系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天竺综合保税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等外贸功能区发展,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产品出口,促进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首都外贸枢纽功能。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国内合作,大力发展软件、生物医药等研发服务外包。健全投资促进体系,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推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地。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商业服务等境外投资。积极吸引国际组织落户,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活动在京举办,深化对外务实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京台、京港、京澳合作领域,做好侨务工作。

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各项规划,坚持首善标准,全面完成年度各项援建任务。深入推进援藏、援疆工作,扎实做好内蒙古对口帮扶,完成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建立首都经济圈协调发展机制,落实与兄弟省区市合作协议,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交通规划、城镇化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

(八)巩固发展首都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保障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研究制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依法组织第八届社区居委会选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重点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保障改善民生、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公益法律服务。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健全民族特色服务体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落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继续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0个住宅小区无障碍改造任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拓展双拥共建工作内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升优抚安置保障水平,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深入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广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千方百计化解信访积案,千方百计减少新的矛盾,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可追溯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强制性标准体系,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监管责任,促进行业自律,确保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完善区域警务合作和群防群治机制,全面强化专项安保工作,切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监察,加大源头反腐工作力度,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管理创新,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地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正确、高效履行政府职能。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带头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把“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充分体现到工作中去。

我们将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绩效管理、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集中精力把定下来的事情一抓到底,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加强公务员教育和管理,规范行政执法,努力提供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的政府服务。

我们将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快建设廉洁政府。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篇6

2011工作:

一、加强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12工作总体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1.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2.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3.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结构、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2012主要任务: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1.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2.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

1.增加生产、保障供给

2.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3.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4.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1.稳定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农民的财产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农民工问题)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3.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3.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4.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5.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工做和老龄事业

6.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7.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正确抉择。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4.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5.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制、廉洁政府。

今年重点任务:

1.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2.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深化价格改革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5.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6.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7.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发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1.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2.稳定劳动密集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

3.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4.实施“走出去”战略。

5.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民族、宗教、侨务问题

国防问题

港澳台问题

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根据《大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 2011—2012年在大连市所辖11个区 (市) 县居民主要消费的农贸市场、超市 (包括食品商店) , 随机采集卤类、熏烤类及肉灌肠类3种加工方式的熟肉制品, 共计160份。

1.2检测方法

按《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GB/T 5009·33-2010) 中盐酸萘乙二胺法对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4], 检测限为1 mg/kg。

1.3结果判定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 规定, 熟肉类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30mg/kg[4], 判定为超标。

1.4统计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总体情况

2011—2012年共检测熟肉制品160份, 亚硝酸盐检出率为59.4%, 超标率为6.2%;最大值为121.7 mg/kg;2011年检出率显著高于2012年 (χ2=6.43, P<0.05) 。见表1。

2.2不同类别样品监测结果

酱卤类、熏烤类及肉灌肠类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检出率分别为61.7%、52.3%及51.8%;其中酱卤类超标6份, 熏烤类超标4份。见表2。

2.3不同包装类型监测结果

散装熟肉制品检出率为70.5%, 超标10份;定型包装检出率为38.2%, 无超标样品;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9, P<0.01) 。

2.4不同采样地点监测结果

检测农贸市场中106份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 检出率为69.8%, 超标率为7.5%;超市中54份熟肉制品中检出率为38.9%, 超标率为3.7%;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18, P<0.05) 。

3 讨论

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允许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 但有严格的使用要求及最大残留量规定。2002 年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 JECFA) 规定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 ~ 0. 07 mg / ( kg·bw) [6];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GB 2760 - 2011) 规定, 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最大残留量应≤30 mg /kg。

2011—2012 年对160 份市售熟肉制品进行亚硝酸盐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 95 份样品检出有亚硝酸盐残留, 检出率为59. 4% 。10 份样品超标, 超标率为6. 2% , 全部为散装类肉制品; 其中8 份购自农贸市场, 2 份购自超市。结果表明, 亚硝酸盐在大连地区市售熟肉制品加工中普遍使用, 这与张瑞雨等[7]和史金端等[8]的调查结论一致; 在农贸市场销售的散装酱卤肉制品与熏烤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风险较高。

究其原因, 首先可能存在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 即某些熟肉制品加工者未按要求使用亚硝酸盐, 仅凭经验添加, 或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味追求食品的感官性状和防腐功能而超剂量使用, 造成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9]; 其次, 农贸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散装熟肉制品进货自肉制品加工小作坊或“黑作坊”, 存在用劣质原料肉经高剂量亚硝酸盐处理以提高成品“卖相”以次充好的行为。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 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熟肉制品的监管力度, 规范生产企业熟肉制品加工工艺, 严格控制亚硝酸盐添加量; 增加超标产品的监测种类与数量, 并进行溯源调查, 及时查找食品安全隐患, 降低与减少对消费者生命及健康的损害。同时,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选购安全、放心的熟肉制品。

参考文献

[1]高青, 冯玮, 常征.天津市部分市售熟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的风险监测[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24) :2880-2881.

[2]易智勇, 左笑丛, 彭广泽, 等.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文献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6) :524-527.

[3]皇甫超申, 史齐, 李延红, 等.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利害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 27 (8) :733-736.

[4]GB/T 5009.33-2010.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S].

[5]GB/T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6]梁振山, 张书芳, 张丁, 等.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2, 24 (4) :363-366.

[7]张瑞雨, 梁孟军.2011年云南省市售熟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2 (4) :890-891.

[8]史金端, 冯礼明, 黄惠宇, 等.227份熟肉制品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11, 11 (3) :310-311.

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8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大连市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17-02

一、全国政务公开发展历程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1.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的省部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2005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2.从政府与社会关系上探究的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指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依法行政的行为准则、公众需求导向的服务模式及回应民意的政府责任。

3.服务型政府的定义总结

从广义上讲,服务型政府既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开,也包括执政党的党务公开、人大立法活动的公开、法院的审判公开、检察院的检务公开,以及学校、医院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是涵盖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全方位的公开;从狭义上讲,服务型政府仅指政府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面向利益群体、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公开。

(二)政务公开的概念

1.政务公开的概念

政务公开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国家机关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务公开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如城市建设、道路规划、医疗保健措施、事务处理等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进行查询、监督。

2.服务型政府与政务公开的关系

第一,政务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只有公众知道自己的政府在做什么,怎样做,知道政府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服务型政府才会深入民心。

第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务公开的最终目的。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需要政府借助一定的载体向公民传达信息,它不仅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激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热情,而且向人们展示政府以实际行动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崇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而使普通的百姓深信这样的政府是可信赖的、依靠的政府,从而,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三)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的历程

1.主要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是初步探索阶段。1988年3月,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从预防腐败入手,把政务公开作为强化权力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在廉政建设中,尽可能地公开办事制度,以便得到群众的监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务公开与反腐倡廉紧密结合,通过政务公开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防止政府官员滥用职权。

二是开展试点阶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从健全基层民主、加强民主监督的高度,深化了对政务公开的认识,把政务公开作为发展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出“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一阶段所对应的特点是政务公开与基层民主相结合。通过在乡镇、县(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试点,强化基层民主建设。

三是逐步推广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政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提出“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其特点是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并由乡镇和县级政府逐步向县(市)级政府和省部级行政机关推广。

四是全面推行阶段。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政务公开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提出“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4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政务公开进入法制化轨道。2010年初,国办下发《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意见》。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是拓展深化阶段。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办〔2010〕33号)提出“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2011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提出“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2012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三公”经费公开提出硬性要求,还要求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环境保护信息、招投标信息、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征地拆迁信息、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等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提上议事日程,政务公开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公开难度不断加大。表明了国家的信心和决心。

2.政务公开呼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在初步探索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的精神,中央决定首先在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黄浦区及山东省烟台市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的政权机关和相关部门,进行公开办事制度、强化权力监督、设立举报机构等廉政建设的试点工作。着眼于行政管理行为的公开化,并在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河北省藁城市的“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该制度的形成是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果。

到了开展试点阶段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积极进行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试点。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政务公开工作已从农村基层组织向城乡基层政权机关,由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向县、市(地)政权机关,由点到线,再由线及面,一步一步向前延伸和扩大,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国形成了一定规模。

在逐步推广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2003年6月,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政务公开开始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县(市)级政府全面推行,在省部级行政机关逐步推开。

到了全面推行阶段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狠抓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的落实,全国乡镇政权机关的政务公开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县级政府政务公开也已经全面推行,市(地)级政府政务公开正在稳步推进,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政务公开制度。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在拓展深化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相继下发《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公开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准确、详细地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大连市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切实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大连市政府公开的实践和体会

(一)政务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

大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伴随着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步伐推进的,实践证明,政务公开在统领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等其他行政服务资源发挥综合效应方面,成效显著,大有作为。政务公开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抓手,当之无愧。

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透明政府。政务公开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塑造服务型政府其他特征的必要条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政务公开可满足公民的知情权。政府行政行为的目标、意图、手段、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是透明的,全方位向社会公开的。其二,政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最大化地让公民参与,是现代服务型政府区别于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基本特征。其三,政务公开有利于社会约束政府行为,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其四,信息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政务公开是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

推行政务公开,推动政府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能够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有利于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政务公开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首先,政务公开是地区发展环境的“风向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其次,政务公开是协调化解矛盾的“润滑剂”。12345投诉咨询热线、政府门户网站公众交流平台、在线访谈栏目等,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最后,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身建设的“紧箍咒”。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的一项创新,将政府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可以增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约束力,促进政府勤政、廉政、高效行政。

(四)政务公开需要不断突破

这其中的关键点是“三公”经费、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生产安全事故、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领域的信息公开。而重点和难点是行政决策公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这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五)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亟须加强和完善

政务公开法制化程度不高,从国家到省在政务公开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处于滞后状态,政务公开立法严重缺失,诸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等。许多地方是根据形势需要先开展工作,而后国家或省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导致先行开展工作的地区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三、大连市政府下一步努力方向

从工作推进思路上来讲,首先要做到政务公开与党务公开实现联动效应,中央在2010年的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党务公开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先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总结经验,成熟后再逐步向党的地方组织推开的基本思路。该思路与政务公开路径相似。其次要破除政务公开体制与机制的障碍,就全国来看,大部分政务公开的机构都是设置在政府系统内部的,这一点违背了政务公开的初衷。最后要加快政务公开法制化的建设进程,比如应该建立《政务公开发》和《电子政务法》。

从工作的实现手段上来讲,要紧紧围绕“深化资源整合,推动政技融合,引导社会参与,加强责任追究”这24个字,确实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黄锦.我国政务公开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洪伟.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3]李晓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4]黄丽琼.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务公开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5]季海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肖振涛.我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12.

[7]田少婕,等.我国政务公开法治化建设的思考[J].传承,2009,(12).

上一篇:网页设计1-2实习报告格式及要求下一篇:端午节活动领导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