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2024-09-26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精选13篇)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1

xiaoxue.xuekeedu.com

伙伴

一、文本解读

1、与文字对话

《伙伴》一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猎人马哈多和他的伙伴——猎狗和乌鸦之间的故事。要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感受到作为伙伴。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彼此的牵挂。本课应从两方面来把握故事,一是猎人马哈多和猎狗一起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乌鸦。(体会伙伴们在一起生活的快乐)二是乌鸦帮猎人马哈多又救助了被困的猎狗。(体会伙伴之间的关心,互助和牵挂)。“伙伴”是理解课文最关键的一个词。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伙伴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处。

2、与编者对话

《伙伴》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感受真情” 为主题。“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我与外公那种爱的传递与延续;是《伙伴》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信任》一文中,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金色的蒲公英》,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二、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会写11个字。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勾画重点语句,情感朗读,来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自己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伙伴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意,与伙伴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预习本课,了解大意,解决生字词,师准备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那你们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师生共同理解“巡逻”,“焦急不安”等词语。

4、了解学生读文情况。(指名读)

xiaoxue.xuekeedu.com

5、说一说,文中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写了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谁是谁的伙伴?他们又为自己的伙伴做了些什么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画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A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谈谈感想。(课后练习三的三句话)

B如:第4段,抓住重点词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得了大病”等,体会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和牵挂。

3、出示课后练习四的两句话。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读读这两句话,谈谈体会之后,说一说两个“究竟”的不同含义。

4、情感朗读。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应该更了解“伙伴”的含义了吧,那你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你又是怎样做的?说一说,并写下来。

五、指导书写。

1、“抹”右边是“末”而不是“未”。

2、“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3、“猎”可以和“借、错”等字对比来记。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2

The 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 一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擅于在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题目是“Winter in Canada”, 讲授了冬天的“季节”话题。单元围绕着Jenny, Li Ming, Danny这三个小主人公冬天的衣着, 堆雪人、滑冰等活动, 最喜欢的季节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情景展开。

本节故事课“The Snowman”是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了阅读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读懂故事、感受冬天乐趣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故事。

2. 学生能朗读故事, 做到语音准确, 语气达意。

3.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 表演故事。

4. 学生能尝试改写故事结尾。

(二) 学习策略目标

1. 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2.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

3. 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三) 情感态度目标

在讨论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冬天季节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 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二) 教学难点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帮助表演故事。

六、教学准备

(一) 教师课前准备

1. PPT课件。

2. “Frosty the Snowman”故事的动画片。

3. “I’m a little snowman.”歌曲flash。

4. 为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双纸质滑冰鞋 (打印出来) 。

(二)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每两位学生根据右图提示自制一个活动帽子的纸质雪人。

2. 能向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制作的雪人。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Warm-up (6 minutes)

1. 师生问候, 开始上课。

2. 唱一首关于雪人的歌曲“little snowman”。教师播放歌曲flash动画, 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歌词如下:

I’m a little snowman round and fat.

Here are my mittens. Here is my hat.

And a little scarf and a carrot nose.

You stand so tall and when the cold windblows.

歌曲fl ash链接http://www.520wawa.com/class/201005/ info_18631.htm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 课前预习作业展示, 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clothes, I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 I think it’swonderful. 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 This is our snowman. We have acarrot for its nose. We have buttons for its eyesand mouth. We have sticks for its arms. I thinkit’s wonderful. I think it’s beautiful and cold.

老师问学生:What can your snowman do? Canit talk (jump, skate) ? 学生生成答案,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 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 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2 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 1 ( 如图所示 ) ,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 What’s the boy’s name?What’s for the snowman’s nose (eyes/arm) ? Whatcan the snowman do? 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 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 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 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21 minutes)

(1) 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 (7 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 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 观看后回答问题, 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 The boy’s name is John.

S2: The snowman’s nose is a carrot. It’s armsare sticks.

S3:The snowman can talk.

②深入阅读, 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 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 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 回答问题。

S1: John put his hat on the snowman. Thenthe snowman could 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 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 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 (如图加音效) 。

b. 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 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 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 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预测, 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 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 a cold, snowy day! Wonderful! What doyou want to 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 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 What did the snowman wantto do? Could the snowman do it? 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 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 迅速找出 (1) 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 The snowman wants to skate. S2: Yes, he 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 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S1: John put his skates under the snowman.

④直观教具, 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 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应设计学生体验, 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 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 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 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寻读, 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 we skate 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 theyskate always? Why?”学生推 测答案。教 师问T:Then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 找到 (1) 中问题答案。

S1: Spring is coming. It’s too warm. There israin, there is wind, but there is no snow and ice, andno snowmen.

S2: John put the snowman into the 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 跟读

④两人一组, 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 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 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 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 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 (2分) 。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 (4分) 。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 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The snowman (1982) ”故事视频片段, 视频网址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5NTc1Nz 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 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视频“Thesnowman (1982) ”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 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三) Class closing (1 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2. 完成改写故事结尾的任务。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3

本单元重点谈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尤其关注了世界上年轻人对环保的态度和做法。它以“拯救我们的世界”为主题,重点剖析了垃圾种类及来源,并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减少污染的方法。本节是单元第二课,综合技能部分的阅读重点介绍了北美学生如何爱护环境,减少污染。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点,更要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学会勤俭节约,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丽。由于本篇课文阅读难度较低,故在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炼和整理以及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减少身边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Brian, Jenny and Danny决定发动全班同学清扫校园里的垃圾)学生已初步了解“污染”这一概念。课前,先要求学生去关注环境问题,搜集拍摄生活地相关污染图片,和家长或同伴讨论环境的变化。这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活相关知识网络。将要授课的初二3班,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不错。对于需要掌握的词汇和接触词汇,以及文中出现的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前期学习中均有所接触涉及,不会对阅读形成障碍。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4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改进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熟悉四周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至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叫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很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实: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四周环境有什么要求?

五、总结全课

7光的传播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多次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中。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5

【教材简析】:《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听说常熟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昨天,老师去了一个地方,是哪儿呢?一起看大屏幕。(播放虞山公园视频。)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虞山景区图。

3.设疑:吴老师去了虞山公园,想知道我的游览路线吗?(显示游览路线)从虞山门城楼出发,绕了景区一周,还回到虞山门城楼。那这一周红色边线的长是这个景区的什么呢?你知道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一周边线的长,在数学中就叫做这个景区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游览虞山公园这一情境引入,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景区平面图上对游览路线的介绍,自然引出边线的概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一)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认识游泳池口的周长

1.谈话:游泳池口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出示游泳池画面),2.指名学生到图上指一指。3.交流:

①他是从哪儿开始的?他指的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②一定要从这点开始指吗? ③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池口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绕一圈,只要还回到这一点,那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显示游泳池口一周边线行进过程)●认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数学书的封面)

1.提出要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拿着你的数学书,指着说给同桌听一听。2.指名学生汇报。

3.启发学生辨别:他从这里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里。指的对吗?回到这里行不行?(没到一圈)回到这里呢?(过了一圈)这两种情况下指的都不是周长。4.学生跟着电脑一起指一指!

5.小结: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教室里找一找周长的例子,指一指,说一说。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口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图画板书)在这个教室里,你还能找一找周长的例子吗? 2.学生交流。

3.全班一起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表面的周长。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小朋友,刚才你们指的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显示之前的游泳池 图和数学书封面图)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相应平面图形的周长。像游泳池 口和数学书封面就可以看做这样的两个平面图形。(显示实物的涂色平面图)2.独立探究: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呢?请你拿出桌上的作业纸,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出示数学书62页第二题)

3.展示展示学生作业,启发交流: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4.小结:我们所描出的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描出的它的四条边的总长!(图例板书)

【设计说明:我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并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然后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们从 “看”到“指”从“指” 到 “描” ……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探索多边形的周长(出示教材61页三角形和四边形)

1.谈话:这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周长你会指一指吗?他们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2.学生独立探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尝试独立解决。3.分别交流求得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的办法:

4.提问:像这两个用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都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的? 5.小结:用尺量出每一条边的长,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到了它们的周长。6.试一试:它的周长是多少?(出示给出四边长度的平行四边形): 7.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4+3+4,3+3+4+4,3×2+4×2 „„)

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求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求的都是围成这个图形的四条边的和。

【设计说明: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描出的该图形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了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那么这里就可以利用测量出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则类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实物表面的周长 1.探究树叶表面的周长

①谈话:瞧,一片绿叶飘来了,你能说一说绿叶的周长是什么吗?(电脑显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叶一周边线行进的图。这片绿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②启发交流:要想知道这片绿叶表面的周长可以怎么办?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一段绳子,软尺。

④学生活动:测量绿叶和神奇宝贝卡表面的周长。

活动要求:(播放录音)

1.同桌合作,测量出信封内物体的周长。

2.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3.将测量结果记在表格里。4.音乐声结束,马上要停止活动哦!

⑤学生活动时,老师用相机抓拍学生用不同方法求得周长的照片(围、拉、软尺)(将学生活动照片放到电脑里,利用图片中的“放大镜”放大画面,让学生可以清晰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⑥交流求得绿叶表面周长的方法(用线围,再量一量)

表扬: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想办法把弯曲的边线变成直直的边线,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⑦交流测量神奇宝贝卡表面周长的方法。(多媒体演示其中一种:在神奇宝贝卡上任意找一点,将这一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滚动一周,读出这时点对着的刻度。)

【设计说明: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周长概念已经建立和探索出得到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神奇宝贝卡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嵌入了“相机抓拍学生操作的照片”的细节,把学生的现实活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得交流变得更立体更有趣。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成功和快乐。】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6

知识与技能: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用五种感觉器官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

3、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说明水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进行评价。重点:总结出水的样子,举例说明一切生命离不开水

难点:让学生感受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水 水槽 烧杯 筷子 牛奶 塑料袋 石块 等 基本问题:水是什么样的?

单元问题: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 最后一滴水会是什么?

内容问题: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水的事情? 水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水与生命的关系?

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活动

一、质疑导入:(1课时)

1、提出单元问题: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水是什么样的?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实验,从颜色、味道、气味、形状其它等方面来观空水的样子。

3、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液体。

6、榨果汁:质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含水量的多少。活动

二、水与生命(2课时)

1、课前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水与生命的调查,如询问家长、查阅资料、搜集图片等。

2、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填写教材上的关系图。通过交流将关系图填写的更充实,引导学生发现水与生命的关系。

(1)让学生举例说明人类离不开水的事例小组总结看看哪组发现得多(2)举例哪些动物离不开水

(3)举例生活中哪些植物离不开水

3、同学们大胆的想象如果没有水世界会怎么样?互相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所找到的相关资料。

解决相关问题。第1 / 2页 水与生命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观察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活动2使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水环境,从小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五种感觉综合感知水的性质。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性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水的基本性质

2.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水槽、塑料袋、烧杯、牛奶、石块。拓展活动:水果、水果刀、纱布、杯子、天平。课时建议: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请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看得见,摸得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没有它就活不了。学生:水!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水,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啦!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水能喝,能浇地;水能洗衣服;利用水的力量还能发电;水可以灭火;没有水,动植物都会死;水会使铁生锈。)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真多,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多看、多想,我们就能多知道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观察水。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水 1.学生活动

教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水吧,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做观察水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利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还有手,并与牛奶和石头作比较来发现关于水的秘密。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记录在本上。

(学生分组,教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谈。学生活动非常踊跃,边玩边交流,有的学生在记录。)

2.交流讨论 教师:怎么样我的小科学家们?请把你的发现先在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学生:水是冰凉的,没有味道。

学生:用手搅动水,水会冒泡,还有哗哗的声音。学生:水抓不住,一抓就流到水槽里。

学生:水是透明的。一个东西放进水里,外面可以看见。

学生:往塑料袋里加入水,在塑料袋上扎几个眼,水会往外流,细细的。学生:水是白色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水是冰凉、没有味道、白色、透明、流动的。大家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第2 / 6页

学生:水不是白色的,看,牛奶才是白色的,它跟水的颜色不一样,水没有颜色。教师:对,水是没有颜色的。

教师:大家想一想,水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刚才我把水倒入正方形的杯子,水就是正方形的,倒入圆形的杯子就是圆形的,放什么里边就是什么形状。

学生:对!水没有自己的形状。

学生:我把水洒在桌子上,水会流,把水放在水槽内,它不会流,还和水槽是一个形状。教师:水会流动,像石块、玻璃就不会流动,我们把像水这样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液体。3.总结拓展

教师:现在谁能全面的说一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学生: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讨论,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水的一些秘密,水的秘密还很多,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大家提出来,一起讨论讨论。学生提问,大家谈论。板书设计:

第八课 水与生命 活动1:观察水 1.学生小组活动

利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还有手,来发现关于水的秘密。2.交流讨论 ①交流观察结果

②水是什么形状的?(没有固定形状)3.总结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4.作业:搜集有关水与生命的调查。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水与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2)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3)情感目标:

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教学准备:录像,课件。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片,大家想看一看吗?录像片中还有一个小谜语,大家要仔细听,猜一猜谜语中的答案是什么。(播放录像)

1、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1)学生集体交流

(2)这节课我们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板书课题)(3)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4)出示课件,水与生命的关系。

(5)教师小结:人、动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维持生命需要水,水对生命来说太重要了,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水,水是生命之源。

2、认识比较各种生物体内的含水量

(1)猜一猜各种食物中含水量是多少?猜对的同学老师给发小礼物。(2)动手操作比较芹菜与黄瓜含水量的多少。(3)课件出示各种生物体内的含水量。

3、猜想:如果没有水世界是什么样子的?(1)课件出示干旱缺水的图片。(2)学生集体交流观后感受。

教师小结;各种生物离不开水,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现在地球上有近60亿的人口,有数不清的动植物,每天都要喝水,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同学们你们能写几名赞美水的话或者诗句吗?。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要抓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在叫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主探究,逐步达到教学预设目标,使学生情感升华,最终达到情感目标。

观察水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五种感觉器官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情感目标:

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重点:能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教具和学具准备:水,水槽,杯子,透明塑料袋、牛奶,石块。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看得见,摸得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人和动植物都离不了。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关于你水你了解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水进行科学观察。

二、新课

1、什么叫科学观察,就是充分利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综合来感知。科学观察要先确定目标,也就是你打算观察水的哪些方面。自己想一想,小组总结,并记录下来。

2、汇报

3、我们确定目标后,就要进行观察。小组内确定每个成员观察哪方面。你自己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观察。小组长把发现记录下来。当然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可能还有其它发现,请记录在后面。

4、开始观察。

5、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观察的。比较优点和不足。

6、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三、作业

课下通过查资料或是询问家长的形式对水与生命的关系开展调查。板书:

科学观察:眼、耳、鼻、舌、手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7

关键词:冀教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效率

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与以往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 更强调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加拿大DC国际交流中心组织中外专家编写的《Learning English》系列正是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新时代的要求, 体现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教法。

一、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注重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实用性, 教材设计了许多新颖、活泼的教学活动和课堂项目 (project) , 让学生在使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 体验、运用、掌握语言,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综合来说,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用四个I和一个A代表:Integrative (系统性) ———重视语言教学整体性, 强调交际和会话, 同时又注重听说读写的平衡发展;Interactive (互动性) ———强调积极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活动。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等语言交流活动, 促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来应对真实地讲英语的环境。Inclusive (关注全体) ———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等各种教学手段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Inductive (启发式)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而非进行填鸭式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发展;Affect (注重情感) ———强调语言教学的趣味性, 提倡鼓励性教学, 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1. 更新“教学”理念。

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这种新型的学与教的关系与传统的教与学关系相比是倒置的, 因此, 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学”的要求落到实处, 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的改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 要相信学生具有能够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只要你相信他, 给他时间、空间、信任及帮助, 学生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高度的。其次, 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家庭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差异, 用教师的细心关怀和体察感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合适的学习方法。再次, 教师要明白, 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过程的关键所在, 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 积极投入学习是发展学生英语能力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最后,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参与上, 更高层次的表现为学生应该成为个体学习过程的启动者和控制者, 享有个体学习进程的预设权和控制权, 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轨迹, 从而达到控制、自我体验的学习境界。

2. 保护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快乐的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 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们都知道, 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英语有种惧怕心理, 教师应重视这一现象, 利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英语课真正充满活力, 激活学生学英语的内在潜力, 给学生以适时、适量的表扬和鼓励, 激发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法,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采用灵活多样地、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 与他们交朋友, 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 以及对教师教学上的希望和要求, 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甚至是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层次差别, 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实体现出层次, 为每个层面的学生提供充满自信的参与机会, 让他们都能感觉到“我是有能力的, 我能学好英语”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的养成也非一蹴而就,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 教师更要把它当作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程。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音像资料等辅助预习新知识, 课堂上学会倾听、获取关键信息, 善于合作, 勇于开口表达。课后规定他们定时收听录音材料, 严格控制所听录音材料的量及其难度, 及时总结、使用, 巩固所学的词汇、句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 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由此可见, 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指导, 自始至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质疑、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发掘课堂多元评价的巨大潜力。

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 必须确立一种能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不仅个人努力向上, 并且乐于帮助别人的评价体系,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让学生树立“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意识和理念。同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还可采用“进步竞争法”既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基础分”, 以每次测试超过基础分的程度来为小组增加积分, 也可以把小组平均进步的分值作为小组积分的一部分。如果每个成员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 就会最大限度地为小组赢得进步值。为了消除有的学生说得多, 而有些学生一声不吭的现象, 可采用“抽样督促法”。即在小组讨论解决一定的问题时, 可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整个小组发表意见, 这名学生的成绩将记入小组的积分中。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同时也表扬组内其他同学对他的帮助, 让他们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有效地落实了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的责任。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之后最好重新分组, 使小组力量达到平衡。这样不仅有利于竞争, 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和别的同学进行合作, 使教学活动富有生气和新意, 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合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 英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知识, 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W.J.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8

(课件)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地球表面70%是水,且大部分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的2.6%,而可饮用水仅占淡水资源的1%。(课件:扇形统计图)

人类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导致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水频频告急(课件)。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二、交流信息、分析统计图——了解水资源贫乏及水的使用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水资源贫乏情况。把搜集到水资源贫乏情况的材料在小组内发布,并说明资料来源,然后各组再派代表汇报调查情况。

2、分析南岳区近几年日均用水量条形统计图(课件),从中发现问题:存在较严重水浪费现象。

3、观看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课件),激发学生去研究生活用水浪费的具体数量。

三、实践操作(滴水龙头演示实验)——测量滴水龙头具体的漏水数据。

1、做滴水实验,作好实验记录。

2、运用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测试量表。

四、运用实验数据,结合课外调查,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节约用水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

激励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课堂练习

解决问题:

①按照这个滴水速度,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少天?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9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讲故事、看图说话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生活空间中某个物体的位置。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看图讲故事、小动物分房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歌曲中都有什么画面?

放课件,学生闭着眼边听歌曲边想象。

师:听了歌曲,说一说歌中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可能会说:

●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小河上面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二、看图讲故事

1.放“夜景”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景物。

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找出图中所有的景物。

师:“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河……”多么动听的歌曲,多么美妙的景色啊!现在我们到那美丽的地方去看一看吧!

播放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这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夜景图,谁愿意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

2.提出看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丽乡村夜景的图。多请几个学生讲故事。

师:谁愿意描述这美丽乡村夜景图呢?

多请几个学生讲故事。

对能够应用上、下、左、

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描述的,教师予以表扬

3.提出用上、下描述景物位置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上、下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通过月亮、小桥和小河的位置,使学生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你们能用上、下、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景物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会说:

●小桥的下面有小河,还有小船。

●小男孩在桥上走;桥下面有一条船。

●小朋友们在大树下玩游戏。

师:谁能说一说月亮、小桥、和小船的位置?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回答,只要位置说对就可以。如:

●月亮在小桥上面,小船在小桥下面。

●月亮在上面,小桥在中间,小船在下面。

●月亮和小桥比,月亮在上面,小桥在下面;小桥和小船比,小桥在上面,小船在下面。

最后一种说法,学生说不出,教师可以启发:如果把它们两个两个地比较呢

三、拓展练习

提出观察情境图,用前、后、左、右描述图中事物位置的要求,学生积极发言。

师:说得很好!现在观察这幅图,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前、后、左、右描述图中的其他事物吗?试一试!

学生可能回答:

●桥上的小朋友左手拿着手电,右肩背着书包。

●右边有一棵大树,右边有两棵树。

●大树在前面,小河在后面……

四、看图说话

1.教师谈话并出示物品柜的图,让学生说一说柜中有哪些物品。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说出一些物品的位置。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亮亮的物品柜,说一说柜中有什么?

生:有书、闹钟和地球仪。

生:有布娃娃、小汽车和小坦克。

生:有饼干、面包、牛奶、茶叶和糖果。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说出柜中的物品即可。

2.提出“说一说柜中物品摆放位置”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用上下描述柜中物品的位置。

师:观察柜中物品,说一说是怎样摆放的,你能说出某件物品在柜中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会说:

●书在玩具的上面;玩具在书的下面;

●书的下面有玩具和面包。

●玩具的上面有书、下面有饼干和面包;

……

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老师应加以肯定和表扬,然后可以引导说:“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按位置说一说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师:亮亮玩具柜里的物品摆放得真整齐,小朋友也要像亮亮一样养成整整齐齐摆放东西的好习惯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卧室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出发,先说出地球仪的位置。再鼓励学生说出卧室中其它物品的位置。

2.“练一练”第2题,先观察水果架图,说一说有什么水果,再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说出各种水果的位置。

3.“练一练”第3题。

(1)课件演示,让学生弄清图意,再鼓励学生考虑小动物们的需要和特点,自主设计分配方案。

(2)交流学生设计的分配方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方案的机会,重点说一说自己分配房子的想法。

六、拓展学习

进行启发谈话,要求回家后写一篇数学日记,用学过的位置词语描述自己家或自己卧室物品的摆放位置。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10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9岁左右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英语,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对话,认读单词,学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个人物:Li Ming、Jenny Smith、Danny

2.掌握新句型:Hello/Hi.My name is ________.What ’s your name ?

3.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我介绍。过程与方法

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自我表达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的方式询问时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有礼貌地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新单词三会(会说、会听、会读):hello / hi 你好

2、掌握新句子:两会(会听、会说):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______.我的名字是______。

I live in ______.我住在______。教学难点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______.我的名字是______。教学方法 教法:

直观教学法、模仿示范法、鼓励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学法

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学光盘。

2.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背景;

3.搜索、编辑本课中利于的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

4.批阅学生预习内容,总结共性问题,确定准确结论,重点查阅小组负责人的预习成果; 5.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效衔接各教学环节; 学生准备

借助工具书,独立预习单词的读音、意思;阅读教材,找出关键内容,提出不解问题,完成导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通过提问关于英语的几个问题,比如:同学们听过人们说英语吗?什么地方的人都讲英语,你们想不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等等,激起学生了解英语的兴趣 教师板书:Unit 1 Lesson 1 Hello!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Greeting

a.用Hello /Hi 向学生打招呼问好

b.再用英语向同学们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T: Hello.My name is ______.指着自己,说出名字。重复几次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New Concepts 1.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思,并鼓励他们试着自己说。在此引出My name is ______.并告诉学生在My name is ______.后加自己的名字。然后鼓励学生试着练习一下。

在让学生作自我介绍之前告诉学生Hello/Hi是英语中最基本的招呼用语,意思相同,只是Hello比Hi正式。教师和自告奋勇的学生扮演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及近似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自我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语言实践机会)

2、用英语询问别人的名字,这一环节是把简单的英文句子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加深学生的印象。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手偶自问自答。例如: T: Hi.My name is ________.What’s your name ? D: Hello.My name is Danny.T: What’s your name ? D: My name is Danny.T: Oh.Danny.Hi.Danny.此时,要向学生强调What’s your name ?的用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的手偶来练习刚刚学会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玩与乐中轻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3、介绍书中的人物由于学生是刚接触到这几个小朋友,而且他们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所以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几个人。利用图片分别介绍Danny、Jenny Smith和Liming同时告诉学生Jenny 住在 Canada(加拿大),Li Ming 住在China(中国)。然后领读Canada China

I live in ___.(因为这几个单词也要作为重点的知识,同时还为学习教科书奠定基础。)

4、Student Book(设计意图:录音为学生提供了准确、地道的语音、语调、语速,便于学生学习外语是摆脱母语羁绊;多次朗读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为以后的大量阅读奠定较好的基础:模拟表演对话,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脑的能力,也为初步交际打下基础。)

5、Play game(1)Play “go—stop”

(当喊道stop时,就互相询问名字)(2)Play “Find friend”

(叫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让他们和剩下的同学交朋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的朋友多。在游戏中保证英语用正确,否则所交朋友无效。对获胜者予以表扬。对其他人予以鼓励。)

(设计意图:游戏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布置作业

教师:(1)熟记本课新单词和短语(2)书写Lesson1,并熟读本课(3)预习Lesson2 Class Closing

六、板书:

Lesson 1: Hello!

Hello

Hi!

课后反思:

What’s your name ?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11

《树上的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3个生字,掌握“掘、蟋蟀”等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点。领悟“依偎”这一词语的意思。

3.能够恰当地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依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述发生在身边的趣事。自己讲儿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关爱幼小生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教学难点

恰当的想像后来发生的事情。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树上的鞋》(师板书课题)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3、全班交流,指名用简短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再读课文,解决课初的问题: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

生回答:鞋里有一个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鸟,小鸟把我的鞋当成了家,于是我就把我的鞋连同小鸟一起放在了树杈上。

2、那么小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呢?有哪些原因呢?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勾出答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你的看法。

3、全班交流。预设点: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指导攀的写法)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xiaoxue.xuekeedu.com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每说一点教师指名读此段,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依偎”的意思。(小鸟这时很害怕,只有靠在鞋子边上才会感到些许安全,因此“依偎”不单只是靠着的意思,而是一种安全、幸福的靠着、挨着。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作者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鸟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想象一下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提示:

①“我”回到家,爸爸妈妈会怎样看待这件事? ②小朋友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会有什么议论?

③别人看到树杈上有一个鞋子,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五、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身边的故事。

依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述发生在身边的趣事。教师可先示范,自己讲儿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由学生自由结组,在小组内活动;再组织学生在讲台前讲给全体同学。

六、布置作业

平时穿在脚上的鞋子跑到了树上,它就不是一只普通的鞋子了。那就请大家为它起个温馨的名字吧,然后再写一写后来会发生怎样的事。

随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jué xī shuài lì bǐng()土()()害()干 chú pān wēi wěn()鸟()登 依()亲()

二、用下列词语说一句话 厉害 依偎 亲吻

板书设计:

8.树上的鞋

鞋 鸟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伙伴-冀教版 篇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愿意。)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用学生熟悉的事引入课,为进一步感知上、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小结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3

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启发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时独特的感受。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帮助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懂得的词语。

(二)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句。2.唱歌颂大好河山的歌曲。

2《火烧云》 教学设计

3《会说话的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掌握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的美好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

4《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3.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4.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中,锻炼观察、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5《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掌握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4.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教学设计:

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理解重点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7《走月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8《泥姑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9《难忘的八个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0《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教学重点:

1.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2.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

课时建议:2课时

12《“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体会男孩儿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使学生悟出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如珍爱自己般珍爱身边的动物。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奄奄一息”“成百上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语气。

13《特殊的葬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通过了解塞特凯对走私瀑布有望升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14《狼和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课时建议:2课时

15《会植树的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16《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小达尔文敢于大胆想象,并且勇于实践的做法中受到启迪,学习他敢想敢做,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17《画杨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应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设计(2课时):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是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母女二人的对话中,使学生感悟到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设计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十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看法和道理。教学设计(2课时):

20《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七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典故,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并通过文中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3.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设计(2课时):

21《诗二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默写《夏日绝句》。

3、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建议:二课时

22《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教学重点:鸦片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课时建议:三课时

2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3、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学习他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课时建议:一课时。

24《后羿射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教学媒体: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25《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教学媒体: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观看影片《在烈火中永生》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教学过程:

26《晨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

教学媒体: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27《布勒门的音乐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教学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8《木偶奇遇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教学媒体: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图文并茂)。教学过程:

29《空城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骇然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二)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能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

1书。

①读准字音,注意查检工具 ②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重点词语释意及难句选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旁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

“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③初读文意,圈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如课文第2段关于魏兵直逼西城的情势描写,课文第3段通过司马懿眼中所见的关于孔明坐于城头、百姓洒扫于城门的描写;并能说出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作用。

④读懂背景。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①学生静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②有一首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足智多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三国演义》中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简介小说的一般常识,启发学生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作出归纳。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故事

①熟悉情节复述故事梗概。(如: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②概括情节情节的概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

①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情势的,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A的原因;“西城县”交代了“空城计”的地点;“搬运粮草”暗伏下文军队“已分一半”。“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忽然”表现了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谨慎的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计,决不会来此冒险;深通韬略的司马懿,若事前有所探测,也不会放着空城不进。遭遇的突然性导致了司马懿对蜀军虚实的不清,为“空城计”提供了条件。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孔明当时危急的情势。一是魏兵来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气势盛:“蜂拥而来”,“尘土冲天”,“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二是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是用众官“尽皆失色”侧面烘托。众官跟随诸葛孔明,也都是身经百战,这时竟然也“尽皆失色”,可见情势确实是万分危急。

B的举动两个方面加以描写。

“孔明传令”一句紧接“杀来”而出,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类的话,足见孔明是急中生智,当机立断。作者详细地叙写了孔明传令的内容,有两个作用:一是具体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大开四门”和“吾自有计”岂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举动则是“空城计”中的又一关键。鹤氅纶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闲自在!城门大开,孔明则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不能不使司马懿生疑。孔明的举动不仅表现了大勇,而且表现了大智。

②小说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通过司马懿的眼睛写孔明的“空城计”的状况。这一侧面描写和上一部分写孔明摆“空城计”的方法同中有异。基本内容相同,但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写士兵洒扫是“孔明传令”,孔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这里全是司马懿眼中的客观事实。二是叙述的详略不同。上段详写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里详写孔明的神态,突出他在强敌面前的镇定自若。三是上段以叙述为主,这里则增加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孔明“笑容可掬”;写二小童一“手捧宝剑”,一“手执麈尾”;写洒扫街道者“低头”“旁若无人”。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闲、镇定的气氛,使得“空城计”的场面更加生动、传神。从这些描写中,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座空城,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司马懿“大疑”。

③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司马懿退兵的依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他只是考虑了在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的性格,而没有考虑到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胆识,所以导致了他判断的失误。

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委。“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孔明这次冒险实为形势所迫。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诸葛亮急中生智,设置了空城计,使司马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指挥,有效地转变了敌我的优劣形势。应该看到,诸葛亮解西城之危,决不是侥幸取胜,而是有它的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时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地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要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一次是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从行文上看,诸葛亮的叙述和司马懿的叙述,内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写说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地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明用计的想法写在最后,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情节的惊险性和奇特性,使情节带有传奇色彩。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诸葛亮为什么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有这样出奇的胆量?“空城计”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和出奇的胆量来源于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筑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成功地运用了“空城计”。从现象上看,这是军事上的较量,实际上是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他角色,请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教师辅助策略: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人物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孔明、司马懿、司马昭。

②写到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

③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手法

课文还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计”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①孔明的这三次笑具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

第一次笑是“笑容可掬”,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

第二次笑是“抚掌而笑”,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

第三次笑是“拍手大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②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

③那司马懿是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呢?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亮平生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

④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司马懿输在他的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孔明赢在他的临危不惧,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因为孔明“计”高一筹,知道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孔明“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 ↓ ↓

故做轻松 侥幸 自豪

故做姿态 如释重负 嘲笑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20《屋内旅行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十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自己的空间,解决问题。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对《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在家寻找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怎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一下总结。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为什么?真了不起!有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一次屋内旅行记,也发现了许多为什么,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探究学习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127页吧!读一读30《屋内旅行记》。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感悟课文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资料帮助他解决。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你们再多找些为什么?并找一找答案,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2、读一读《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

荐荐二2014下

(3000

字)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上一篇:作文学画画范文下一篇:一件懊悔的事情三年级作文